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修复盆底肌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修复盆底肌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修复盆底肌的方法

第1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XU Jin-j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9):114-116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Method:80 case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routine kegal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n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lvic muscle strength befor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but after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iofeedback;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Center Hospital,Shenzhen 51810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3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已婚已育妇女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盆腔脏器移位、盆底支持薄弱导致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盆腔器官脱垂、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进行诊治[1-3]。本文旨在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诊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

5诊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3.27±10.16)岁,均已婚已育;对照组患者年龄23~50岁,平均(34.45±10.44)岁,均已婚已育。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kegal法训练盆底肌肉,kegal训练由专业康复师指导进行,训练采用一对一训练方式,具体训练方法为:要求患者吸气时尽力收缩5~10 s,呼气时放松10 s后再收缩,反复练习直至掌握熟练,初次训练可重复15次收缩,并逐步增加,每天训练3次,持续训练3个月。试验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首先是通过频率为8~32 Hz、脉宽为320~740 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Ⅱ类肌纤维收缩及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其次是通过频率为20~80 Hz、脉宽为20~320 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促使患者掌握Ⅱ类肌纤维收缩,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Ⅱ类肌纤维肌力锻炼,同时给予患者上下楼、抱小孩、搬重物等各种场景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叮嘱患者与康复师共同训练,最后是对患者实施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使患者掌握咳嗽时收缩盆底肌肉的方法,同时对患者实施会阴-腹部肌肉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锻炼模块,以此使患者能够在直立时会阴-腹部协调收缩。每次治疗25 min,每周2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情况进行比较,肌力测定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是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其作用主要是承托和支持众多盆腔脏器,不仅如此,盆底肌肉还参与多项生理活动[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大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生理过程,而在此生理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与松弛,从而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6-8]。从广义角度上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导致的病症,典型的比如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大约有40%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与妊娠分娩导致盆底功能受损密切相关[9]。据冯力民[10]报道,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发生障碍后,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子宫等盆腔器官脱垂,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继续进展,更加严重,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因而,临床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此提高盆底肌群的肌力。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纠正解剖结构的异常,而对于引起解剖异常的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等发病基础却无法解决,同时,手术治疗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率高,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尤其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程度较轻的患者。Kegal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8]。

Kegal法锻炼主要由国外引入,该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11-12],该方式可有效提高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最终使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得到改善,由于该方式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而在应用Kegal法训练过程中,患者不能自主的识别特定肌肉群,因此无法选择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盆底肌锻炼的效果无法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缺乏对该方法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14]。

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可获得比单一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采用生物反馈加盆底电刺激治疗,可获得大约90%的有效率。其中,电刺激主要是通过提高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从而使部分神经单元激活,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恢复,进而提高神经反应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15]。盆底肌电刺激通过放置于会的电极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强化整个盆底肌群,另刺激盆底肌的支配神经,经神经反射增强盆底肌的收缩。一方面能够加强尿道括约肌收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另一方面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加强控尿;刺激膀胱表面神经和肌肉,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能力。增加膀胱容量,加强膀胱储尿能力。而生物反馈则主要是训练盆底肌进行正确、自主的收缩,以提高盆地肌力,达到治疗目的[16]。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观察自身的锻炼发展情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最终提高了治疗效果。据李凤艳等[17]报道,生物反馈是反复训练人的一种机能,即借助现代仪器,将患者某些生理功能加以描记。同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整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患者可通过阴道内的测压装置,测定阴道收缩力,识别特定肌群,从而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对损伤的盆底肌进行治疗和修复的目的,使患者恢复阴道紧缩、提高盆底肌力、防止及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董玉楠等[18]选择产后6复诊有压力性尿失禁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肌生物反馈能够恢复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从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均出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盆腔肌力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艳,李云,张魏颖,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减退治疗的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94-95.

[2]王悦,乔玉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重建手术后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631-632.

[3]罗新,李瑞满.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6):522-526.

[4]王胜蓝,孙健,瓮占平,等.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7):28,32.

[5]率瑞满,罗新,蒋学风,等.产后盆底肌低频电诊断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的近期疗效[A]//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广州,2012:181.

[6]张斌斌,朱丽珍,缪江伟,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56-58.

[7]陈勤艾.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5):122-123.

[8]黄健,陈丽梅,丁岩,等.不同物理方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疗效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66.

[9]温红梅,窦祖林,万桂芳,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79-983.

[10]冯力民.子宫全切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110.

[11]陈娟,朱兰,郎景和,等.Prosima 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9):664-668.

[12] Brusciano L, Limongelli P, del Genio G, et al. Short-term outcomes af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selected by a novel rehabilitation score system (Brusciano score) with or without previous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STARR) for rectal outlet obstr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2013,28(6):783-793.

[13] Oldham J, Herbert J, McBride K, 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disposable “tampon like” electrostimulation technology (Pelviva?)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a 12-week sing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3,32(5):460-466.

[14] Yang E J, Lim J Y, Rah U W, et al.Effect of a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rogram on gynecologic cancer survivor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Gynecol Oncol,2012,125(3):705-711.

[15]邵仙吉.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05-106.

[16] Del Vescovo R, Piccolo C L, Della Vecchia N, et al. MRI role in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levator ani muscle: use in patients affected by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before and after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83(3):479-486.

[17]李凤艳,王志芳,侯雯莅,等.心理干预对下生殖道感染及盆底肌恢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47-1748.

第2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盆底功能降低性疾病;盆底修复重建术;截石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27―01

盆腔脏器脱重(POP)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盆腔支持结构薄弱而造成盆腔脏器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盆腔脏器脱重已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群生活质量。目前,盆底修复和重建手术已有了突破性进展。全盆底重建术是基于盆底解剖的整体理论,应用人工合成补片,兼顾前,中,后盆腔及‘三水平’解剖缺陷的修复及盆腔结构的重建手术。因其,术后复发率底,患者满意度高而受到好评。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采用AvauLta SoLo 盆底修复系统治疗脏器脱重患者1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盆底器官脱重(POP)患者12例,其中41岁~59岁3例,60岁~80岁为9例。术前将12 例患者的泌尿系症状,肠道症状,性生活情况及其他局部症状作详细调查。根据由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脏器器官脱重(POP Q)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保留的要求,阴道壁膨出的程度,宫颈的长度与病变,有无子宫和附件疾病,有无其他合并症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子宫脱垂10例,单纯阴道前后壁膨出1例,子宫全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膨出1例。

1.2 方法 采用全麻,病人取截石位,留置尿管。(1)经阴道粘膜在阴道壁前臂做一切口并进入粘膜和膀胱间的筋膜间隙。在长肌止于耻骨结节处抓住长收肌识别闭孔筋膜,在闭孔筋膜内上边缘下1cm和膀胱颈侧水平为网片远臂做一大于1cm的垂直切口。定位导引针,进针之前确保圈套完全收缩入针尖内,递送网片近端臂,施力拉网片近端臂到预定位置。定位导引针插入腹股沟上方切口内,递送网片施力拉出网片远端臂到预定位置远端靠近膀胱颈,固定。连续缝合阴道前臂切口。(2)经阴道粘膜在阴道后壁做一切口进入粘膜和直肠间的筋膜间隙,距侧3cm处做两个直肠旁切口,定位导针穿过坐骨直肠窝,侧向直肠后壁,直至针尖接近坐骨棘,将网片近端通过圈套上直到臂的折叠处,施力拉网片近臂到预定位置,定位导引针将导引针尖端插入直肠旁切口将针尖端内的网片远端通过圈套3-4厘米,用按键收套圈,固定网片使组织长入时保持稳定,连续缝合阴道后壁切口。

3 结果

根据问卷评价手术效果,12例患者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以纠正,切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没有并发症。并且由于操作规范,没有网片侵袭现象。盆底结构基本正常,无局部疼痛,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4 护理配合

4.1 心理护理 术前一天我们科派有经验的护士到该病区进行术前访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的优点,术后效果,让家属了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实施健康教育。针对家属及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怀疑手术效果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属和病员的信任和配合,为第二天手术打好心理基础。

4.2 巡回护士 安置方法,根据手术操作要求,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按照患者身高调节腿架,同时我们选择了新型的高分子凝胶垫,垫在病人的膝盖下方,骶尾部也用新型凝胶方垫,抬高大约5cm双腿分开大约120度左右。盆腔以充分展开,小腿使盆腔充分伸展,保持穿刺定位的正确性,的摆放要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损伤腓总神经及局部组织血管。手术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盆底重建术中老年患者居多,同时手术采用的截石位会引起患者静脉系统血压变化,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手术结束后放平下肢,又会造成血压一过性的降低。因此,先放一条腿等3分钟后再放另一条腿,而且要轻,慢。因此,手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配合麻醉医生处理。

4.3 洗手护士 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医生共同探讨手术的方法,步骤,了解手术所应用网片材料,检查手术当中所需用物是否准备齐全,提前10分钟洗手上台准备好各种用物,手术过程中除了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按手术要求传递器械用物给医生外,还需随时观察手术医生操作时压到患者的双腿,及时给予提醒。以免因压住双下肢影响静脉回流甚至造成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使用网片植入时需要重新更换手套后再操作,减少感染途径。

手术应用网片进行盆底功能修复重建,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血肿,发炎,感染和网片侵蚀。手术护士必须熟知手术过程,了解局部的解剖知识,提前熟悉所需特殊器械材料的使用方法,取得更好的手术配合,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 夏至军 补片在盆腔脏器重度脱垂行全盆底悬吊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医科大学报2008

第3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Ⅲ度直肠脱垂; 盆膈修补

肠脱垂是肛肠外科常见病,轻度的直肠脱垂经保守治疗一般是有效的,而需要经腹腔手术治疗的Ⅲ度直肠脱垂相对较少。经腹腔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在切除冗长的肠段后如何修补松弛的盆底及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作者自2007年9月-2012年1月,采用经腹腔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上段直肠,同时行盆膈修补、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重度完全性直肠脱垂2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65岁,平均45.5岁,病史3~40年,平均20.5年。根据2004年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1],23例均为Ⅲ度直肠脱垂,脱垂长度8~10 cm 12例, 10~15 cm 6例,15 cm以上5例。住院前在外院或本院采取其他手术或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方式治疗后复发17例,合并单发性直肠息肉4例,环状混合痔10例,直肠溃疡性炎症3例,智力障碍3例。术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1例。本组全部合并严重松弛,可通过3横指以上。脱出直肠呈圆柱圆锥形,有环形皱襞,需手术复位。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腹手术,膀胱截石位。左下腹旁正中切口入腹。术中可见结肠冗长及结肠直肠肠腔扩大,肠壁增厚。游离乙状结肠系膜、直肠周围组织至肛提肌平面,可探知直肠后一三角形薄弱的肛提肌间隙。10号丝线于直肠后壁间断缝合两侧肛提肌2~3针,封闭该间隙。切除全部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吻合器经完成降结肠、直肠吻合。术后卧床休息7~10 d,肠功能恢复后流质饮食,控制排便5 d,适当输液使用有效抗生素,术后第6天改进半流质,7 d拆除皮肤缝线,口服麻仁丸保持大便通畅,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

2 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80.5 min(75~85 min),出血量65 ml。本组无手术死亡和腹部并发症发生。术后72 h以内基本恢复排气,平均5.2 d排便,3.5 d拔除尿管。术后卧床休息5~7 d,10 d内出院。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3年,直肠脱垂无复发,便秘症状完全缓解17例,基本缓解6例,无粪便嵌塞梗阻、肠腔狭窄、粘连性肠梗阻等发生。

3 讨论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脱出外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存在争议,对某个病例而言,病因可能是单纯的,但实际上多数是综合的因素,包括解剖因素、盆底支持组织和肛管括约肌松弛、长期腹内压增加,滑疝理论和直肠套叠理论等[2]。直肠完全性脱垂会干扰肛管的关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脱出的直肠扩张括约肌,会导致脱垂的进一步加重,引起肛提肌松弛及肛提肌间隙增大,直肠的固定作用明显减弱,间断波浪状延伸的直肠纵行纤维与肛提肌形成一个稳固的结合,如果没有它,直肠将在排便时经过肌层而脱出[3]。Ⅲ度直肠脱垂均有盆底肌肉松弛、肛提肌间隙在直肠后骶前增宽,在骶尾弯度变浅者更多见,长期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将会导致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神经源性括约肌萎缩,而神经的病变也可以加速脱垂的发展[4]。完全性直肠脱垂手术种类和方法繁多。对于成人完全性直肠Ⅲ度脱垂,尤其是保守治疗及其他手术方式失败者,若条件允许,尽量采取经腹手术,而Di Giorgio A认为经腹手术复发率低,优于经骶尾部手术[5]。直肠脱垂发展到Ⅲ度,均可见直肠乙状结肠过长,切除了冗长的直肠乙状结肠,消除了造成直肠脱垂的一个病因,有效减少了直肠、乙状结肠的长度及活动度,从而避免近端直肠乙状结肠活动范围大而导致肠管套叠至脱出而重建盆底是从解剖学角度消除直肠再次脱垂的首要措施,包括通过缩短松弛的肛提肌来缩小扩大的直肠后肛提肌间隙,及将盆侧壁腹膜重叠低位缝合于直肠壁来提升盆底,都是重建盆膈,加强支撑的力量[6]。而通过硬化剂产生炎症性粘连力量有限,且所有患者均伴有括约肌的松弛及收缩乏力,使得脱垂组织下方没有支撑的力量,其复发的几率必然增加[7]。因此,选择盆膈重建是一种使盆底承载力增加的术式,通过在直肠后缝合肛提肌2~3针,紧闭直肠后三角形薄弱区,使肛直角减小,增加了对肠管的承托力,术中通过指诊可明显感觉到缝合肛提肌后肛管周围组织松紧度加强,弥补了其他术式对盆膈加强力度不够或没有加强的缺点,增强了手术效果,减少复发几率。对缝合松紧度判断,经腹腔食指探查直肠后间隙容一食指尖即可,间隙过大加强作用减弱、承载力度下降,即使稍紧,从理论上讲也不至于引起大便嵌塞,因大便嵌塞多是直-乙吻合口狭窄引起,实际中对23例患者采用该方法,未见有大便嵌塞或排便困难发生,这也需要进一步观察评估。采用直肠乙状结肠切除,加强盆膈,消除直肠后松弛扩大的肛提肌间隙,同时提升盆底的术式,取得满意疗效,其关键在于:(1)游离直肠仅到肛提肌平面,无需深达尾骨尖平面,既减少了创伤,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及直肠侧韧带。(2)一定要切除冗长的直肠乙状结肠,能有效限制直肠乙状结肠的活动度。(3)经直肠后间隙缝合松弛的肛提肌,既修复了盆底的薄弱区,有使肛直角前移,缩小了肛直角的角度,变直型肠管至正常解剖状态,改变排便时力的作用方向。(4)切开盆底凹陷,将凹陷前方腹膜折叠低位缝合于直肠上段,既消除直肠前陷凹,加强了盆底组织[8],又进一步抬高了盆膈,类似于将直肠悬吊于侧腹壁。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试行草案)[J].中国肛肠杂志,2004,24(4):41-43.

[2] 孟荣贵.黄家驷外科学(中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3.

[3] Rodrigo N,Shek K L,Dietz H P,et al.Intussusce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ani muscle structure and morphometry[J].Tech Coloproctol,2011,15(1):39-43.

[4] Hoel A T,Skarstein A,Ovrebo K K.Prolapse of the rectum,long-term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J].Int J Colorctal Dis,2009,24(2):201-207.

[5] Di Giorgio A,Biacchi D,Sibio S,et al.Abdominal rectopexy for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new technique[J].Int J Colorectal Dis,2005,20(2):180-189.

[6] 钟斌,刘辉,吴书清,等.Delorme手术治疗25例直肠脱垂的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1):16-17.

[7] 景彦,张存,吴伟,等.PPH结合双层注射加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32(1):33-34.

第4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 非手术治疗; 进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163-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9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简称PFD,医学上也将该疾病称为盆底支持组织松弛。PFD多发生在中老年妇女身上,它主要是由于身体的某种病变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而导致的疾病,病情严重的话会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PFD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盆腔脏器的脱垂现象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内外关于PFD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在治疗上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但仍有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2]。因而对PFD的临床研究依然是医学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就PFD的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并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做好指引。

1 行为治疗

实施行为治疗,行为治疗亦被称为膀胱训练。行为治疗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医护人员要督促患者将日常的饮水与排尿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并认真填写膀胱功能训练表,还要引导患者将排尿的时间故意延长[3]。此举措对由SUI以及混合性尿失禁者较为有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对PFD患者实施行为治疗的重要性,它可有效地缓解女性尿失禁的现象,而且也进一步说明在女性的健康体检中,尿失禁检查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4]。

2 盆底康复治疗

2.1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是一种主动盆底康复方法,也是治疗PFD疾病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盆底肌训练是由美国妇科医生Arnold Kegel所提出的,因此它被称作Kegel锻炼[5]。盆底肌训练是引导患者对“耻尾骨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从而有效的延长患者的排尿时间,对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现象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笔者对PFD患者进行长期的观察发现,约有84%的患者在实施盆底肌辅助治疗的基础上病症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康复率达到一半多,如果患者能够长期坚持锻炼,则康复率会大大提高[6]。而且研究发现在妇女产后引导其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的增强妇女盆底肌张力,减少尿失禁现象的发生,防止妇女阴道前壁出现自然下垂现象。然而,发现国外在治疗PFD疾病时已不单单是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而是基于生物反馈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肉训练,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声音将信号传递,研究人员通过对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出患者的盆底肌肉处于正常或是异常状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7]。在生物反馈机制中,通常选取的仪器是一些对妇女的生殖器官损伤较小仪器像阴道直肠压力球囊以及阴道直肠肌电图探测仪等,而且该方法已得到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显著、副作用小[8]。然而最近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观察研究发现: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状况,但如果在盆底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实施膀胱训练辅助治疗的话,则患者的症状会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也较之前有显著的提高,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治疗的效果在3个月后随即消失[9]。所以,可对一些轻度患者采取盆底肌肉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如条件允许的话则可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膀胱训练加以辅助,治疗结果会更加高效化,但超过三个月后治疗的成效性则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免疫情况决定[10]。此外,由于盆底肌肉锻炼大都是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引下实施的,这样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女性患者的康复概率,从中也可看出治疗PFD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实施盆底肌肉锻炼。

2.2 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肌电刺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妇女神经和盆腔神经的反射性刺激从而强化盆底肌肉的伸缩性。实施盆底肌电刺激的好处在于可增强盆底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加快神经细胞的修复功能,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的畅通无阻[11]。在进行盆底肌电刺激时笔者通常选择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快速高频电刺激法,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盆底神经的反射,从而有效的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疾病;二是慢速低频电刺激法,它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从而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性,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底肌肉薄弱的治疗[12]。研究发现,对PFD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法配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因而在临床医学上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13]。

2.3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声音将信号传递,研究人员通过对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出患者的盆底肌肉处于正常或是异常状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有效的缓解患者尿失禁现象的发生[14]。生物反馈治疗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引导压力计治疗;二是阴道锤的有效应用;三是生物反馈仪的使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主要是将探头放置于患者的阴道内,通过电信号的传递,将视觉信号回馈给患者和医师,医生通过对信号波的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状[15]。通过对54例PFD患者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研究,发现POP患者治愈率为10%,效果有明显改善的为70%[16]。而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大都是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治疗的成效性,反而会加重病情的复发。所以,在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时进行必要的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很关键,它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概率[17]。在实际治疗中,医生还应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去实施,这样才能降低患者的病发症状,增强治疗的成效性。

3 子宫托治疗

子宫托治疗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支持型与空间填充型。支持型像杠杆型多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而空间填充型像立方型托常在中重度患者身上使用,空间填充型主要是通过托和阴道壁之间的吸引力从而确定托的具体方位[18]。子宫托治疗的应用范围较为宽泛,一方面可作为脱垂的一线治疗,另一方面还在手术失败或者症状得不到缓解时使用,提高治疗的成效性[19]。临床上,很多患者不愿意进行手术治疗,子宫托治疗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无需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创设舒适的治疗氛围。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子宫托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施子宫托治疗时,需要做好长期的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不当的话极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糜烂等现象的发生[20]。因此在使用子宫托治疗时,可对绝经后期的妇女使用阴道雌激素霜剂涂抹于阴道壁处,这样可避免感染。另外,子宫托的大小也要严格控制,尽量使患者在进行简单活动时没有不适现象发生则为宜。

4 药物治疗

在PFD治疗中,实施药物治疗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式。药物治疗可分为两种:一是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二是雌激素替代。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主要标志性药物是盐酸米多君[21]。它是一种外周α受体的强力选择性激动剂,在生物选择中激动剂主要作用在α1受体。药物治疗的第二种方案雌激素替代疗法在使用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尽管雌激素可促进结缔组织增厚,强化尿道的封闭机制,但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妇女在进行雌激素治疗时病症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的尿失禁现象,如果继续使用的话,则会使妇女子宫内膜增生,严重者会诱发乳腺癌,所以,不提倡对SUI患者实施雌激素治疗PFD疾病[22]。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临床实验,发现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新型药物Duloxetine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它主要是一种去甲肾上腺和5-羟色胺重吸收的抑制剂,可通过刺激骸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来强化尿道括约肌收缩的功能[23]。Duloxetine的疗效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每周漏尿频率的检测;二是平均漏尿时间间隔统计;三是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对所有患者正常用药后的三项指标进行仔细检查,如这三项指标有明显的改观,则表明该药物对治疗SUI有一定的疗效性[24]。Duloxetine主要是在患者储尿期进行作用并有效控制,因此不会增加患者梗阻性尿困难现象的出现[25]。倘若有尿路梗阻病史的患者在实施该疗法时要格外注意,以免造成尿路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总之,通过上文的分析与探究,可知在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康复锻炼以及选取有效的康复方法至关重要,它是提高康复率的有效保障。与此同时,不断优化与健全现有的临床治疗途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作为医护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理念与技术,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成效性,为女性创设舒适和谐的治疗氛围,帮助她们尽快走出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农美芬,王小燕,谭毅,等.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6):598.

[2]张弋廷,郭健,贺番,等.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55.

[3]魏艳,王小永.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新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2):159-160.

[4]张吉红,郑坤城,黄伟勇.经会阴三维超声在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63-64.

[5]林忠,赵军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90.

[6]曹磊,王志莲.十一酸睾酮对肛提肌骨骼肌卫星细胞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4.

[7]王远菊.产后盆底训练对预防女性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45.

[8]王洁.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79.

[9]王远菊.自体“桥式”阴道壁重建修补术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239-240.

[10]汪海妍,庄雅丽.改良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5):609-611.

[11]秦亚东,李占元,王英,等.经腹直肠悬吊及加强盆底和消除陷凹治疗直肠脱垂23例报道[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1,5(1):100-101.

[12]罗玉媚,黄美珍.盆底肌肉康复器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1,24(5):30-31.

[13]冯明月,王中洁.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11,24(2):184-185.

[14]陈丽琼.我院1310例产妇盆底康复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9):246.

[15]林碧英,刘玉云.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 (1):127-130.

[16]陈剑,黄琼,谢臻蔚.雌激素补充治疗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3,35(11):1107-1109.

[17]周健,林萍,李桂林,等.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9):28-29,31.

[18]曹磊,王志莲.雄激素与肌卫星细胞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118-119

[19]王渠源,邵艳萍,许宗兰,等.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老年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98-299.

[20]朱锦容,杨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37-238.

[21]任运红.分娩方式对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91.

[22]米建锋,梁桂玲,劳东玲,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9-20,22.

[23]冯娟,王瑶,张春云,等.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67-68.

[24]王根枚,刘艳娥,麦秀媚,等.经会阴超声对老年女性的盆底形态学观察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50-53.

第5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PDF;产后康复治疗;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95-01

PDF是指盆底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表现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障碍等[1]。妊娠与分娩是公认导致PDF的高危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困扰妇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预防及早期治疗产后PDF,我院于2013年6月引进了PHENIX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自然分娩,产后6周门诊复诊收治的产妇9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盆腔脏器脱垂76例,尿失禁9例,障碍5例,年龄20~42岁之间,平均35岁。选择同一时间段我院产科自然分娩产后6周门诊复诊的产妇8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盆腔脏器脱垂76例,尿失禁8例,障碍4例,年龄21~41岁之间,平均33岁。两组均为产后42天以上,恶露干净,无泌尿系感染及阴道炎,盆底肌肉评估I、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小于3级,并排除既往有神经及精神病史者,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两组在年龄,胎次,产程,分娩方式及胎儿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1.2.1.1采用法国国家卫生诊断认证局ANNAES 认证的测试标准。由首诊医师常规对产后42天的产妇进行盆底筛查,包括询问病史,盆底肌肉手法评估及盆底康复治疗仪检测(电诊断),对肛提肌慢纤维即一类纤维和肛提肌快纤维即二类纤维的功能进行评估,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症状量化,以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每个患者的情况,对需进行产后PDF防治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师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电刺激、生物反馈、A3反射、场景反射、松弛反射等治疗。原则为先进行一类肌纤维的训练,再进行二类肌纤维的训练,最后是综合训练。

1.2.1.2 用PHENIX治疗仪给予康复训练:①首先给予320-740μs脉宽,8-32Hz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使患者学会一类肌肌纤维收缩及学会分开盆底肌与腹肌的收缩。②给予20-320μs脉宽、20-80Hz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指导患者掌握二类肌纤维收缩方法,并对二类肌纤维肌力进行锻炼。③给予各种场景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如搬东西、抱小孩、上下楼梯等各种场景下训练盆底肌肉收缩,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④给予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而且需要模拟咳嗽时,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其作用为训练患者收缩盆底肌肉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⑤取会阴-腹部协调的模块应用,对会阴-腹部在直立位的协调收缩进行锻炼。⑥治疗过程中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同时配合进行。⑦治疗时间:康复锻炼为15-30min/次,2次/7d,10-15次为一疗程,第二个疗程在三个月后开展,并完善随访工作,对效果进行了解。

1.2.1.3 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的成功,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特点,讲解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方案治疗优势,配合要点,预期目标,就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以取得配合,提高治愈信心及医护依从。②个体化干预:因患者机体耐受情况存有差异,故刺激间隔时间、时长、频率应个体化选择,指导患者掌握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紧张心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及防护意识。③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讲述生物反馈的概念、性质、目的和作用,争取得到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从而让患者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反馈信号和发挥想象上,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能力。④环境护理:营造安静、整洁、温馨的环境,温湿度需适宜,空气流通,增加患者舒适感。

⑤安全防护:电极片避免粘贴在皮肤伤口、烧伤区域或污染区域,必需使用专用的盆底肌肉治疗头和康复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专用的导电膏以保障治疗效果。⑥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和排便的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前,能主动有力地收缩盆底肌肉.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增加富含纤维的食品。⑦康复训练的要点:在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盆底损伤情况,应用综合技术进行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适时适量,且必须持之以恒。

1.2.2对照组:除常规给予产后健康教育外,并于产后六周在家庭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PFME)称为Kegel运动。方法:缩进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 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 min,每日进行2~3次,持续5~6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妇产科学》标准。应用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度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POP―Q评分。 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2]。 盆底功能检测正常值:深、浅 I类肌纤维的肌力为5级;深、浅II类肌纤维的肌力为5级;肌电位10-20uV;肌肉疲劳度:正常为0%,负值为异常。

1.3.1盆腔脏器脱垂 治愈:I、II类肌纤维的肌力5级,阴道口紧闭,神经反射正常,阴道粘膜红润,站力位阴道内无脱垂物;好转:I、II类肌纤维的肌力4级以上,站力位阴道内脱垂感明显减轻;无效:I、II类肌纤维的肌力3级以下,站力位阴道内仍有脱垂感。

1.3.2 尿失禁 治愈:症状消失,客观查体无尿失禁;有效: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下[3]。

1.3.3 障碍:①症状改善为治愈。②症状缓解为好转。③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14.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组90例患者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较前延长、最大阴道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①脏器脱垂治愈73例,好转2例,无效1例;②尿失禁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③障碍治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7.78%。其中有1例为重II度子宫脱垂,经改为手术方式治疗,治愈出院。

2.2 对照组88例两个月后电话随访及回院复诊,其中①脏器脱垂治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②尿失禁治愈2例,好转3例,无效3例;③障碍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9.55%。见表1。

3讨论

PDF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障碍三大类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中国45%的已婚已育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PDF,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对PDF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PHENIX治疗仪利用高科技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原理,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脉宽、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不同效果的生物反馈模式,结合独有的A3反射、场景反射的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并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等PDF。电刺激主要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能够刺激盆底肌群及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唤醒盆底肌肉的本体感受器、从而使松弛、损伤的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拉直和修复。而生物反馈技术就是应用功能训练的方法,达到改善和协调局部肌肉和脏器功能状态的一种自然疗法,将反馈信息通过仪器转化为可识别的图像,患者可在直视下准确地收缩盆底肌群、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在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应用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作用显著,如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可提高医护依从[4]。我院采用PHENIX治疗仪为产后PDF患者予以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状态及相关检查结果,为患者量身制定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同时改善阴道前、后壁脱垂,起到了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结合本次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后的盆底肌张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观察指标,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蒋红,吴艳.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45-147.

[2] 贾瑞敏.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3,13(34):68-69.

第6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子宫全切术;尿动力学

子宫全切术是妇科疾病诊治中常见的手术,其在切除宫颈的同时也破坏了盆底的支持结构和生理状态,导致神经损伤、血管营养障碍等,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女性障碍等。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增加时出现尿液不自主的从尿道口溢出,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已成为首选。我院对子宫全切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并采用尿动力学检查客观的评价疗效,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因妇科非脱垂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治疗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排除以下情况:(1)患者既往有泌尿生殖道瘘或者泌尿生殖道手术史;(2)有神经肌肉病变性疾病史;(3)有心脏病、心脏起搏器植入史;(4)急性泌尿系、阴道感染者;(5)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定期随访。患者年龄40~67岁,平均(55±10)岁,均为经产妇,产次2~5次。

1.2盆底康复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首先将探头置于阴道内,给予一定频率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群的训练,使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锻炼其盆底肌肉的肌力;接着依次进行各种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模块、A3反射训练模块以及会阴-腹部协调收缩训练模块训练,进一步的指导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收缩盆底肌群,增强盆底肌力。每次治疗30min,2次/周,5周为1个疗程。同时在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阴道哑铃训练。首先从最轻的哑铃开始,将不同重量的哑铃依次放入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夹住,保持在咳嗽、大笑、跑步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依然不脱出,且保持10min以上,然后增加哑铃的重量,时间延长至15min,以加强患者盆底肌力,紧缩阴道,改善阴道松弛情况。1次/d,3个月1个疗程。

1.3研究内容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随访,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3d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

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MCC)、最大尿道压(maximum urethral pressure,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tatic functional length,SFL)、腹压漏尿点压(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

1.4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尿失禁症状明显好转,漏尿次数减少大于50%;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减少少于50%。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治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例数。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尿动力学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疗效分析

所有3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后6个月随访,治愈19例(63%),有效8例(27%),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由此可见,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治疗子宫全切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满意。

2.2治愈和有效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改变

进一步的分析治愈和有效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尿动力学参数可以看出,与治疗前相关参数相比,治疗后6个月患者最大膀胱容量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治疗后6个月MUP、MUCP、FUL以及ALP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

3.讨论

盆底整体理论认为女性盆底的器官、肌肉、韧带、筋膜以及神经等组织具有各自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但各个部分有彼此间互相联系,功能上成为一个整体,盆底相关器官和肌肉组织相互配合,参与尿道闭合机制,其中前耻尾肌支撑阴道前壁进而压迫尿道,阴道的收缩可以关闭膀胱颈,肛提肌板收缩,向上牵拉耻骨膀胱筋膜和阴道前壁组成的“吊床(hammock)”结构,进而关闭膀胱颈,从而维持控尿能力的完整。若这些组织结构缺陷或功能障碍,导致尿道闭合力量减弱,使尿道闭合压下降,无法在腹压增加时仍维持尿道的关闭,维持尿道闭合压高于膀胱内压,当尿道闭合压下降至低于膀胱内压,从而尿液排出,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全切术目前主要包括阴式子宫全切术、经腹子宫全切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等,其需要切断宫骶韧带、子宫的血管以及主韧带,且其在切除子宫的同时下推膀胱,推开两侧的输尿管,破坏了盆底支持组织如肌肉、韧带、筋膜、结缔组织等的解剖结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从而可能引起盆底功能障碍,且手术后患者阴道长度缩短,卵巢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心理因素等,可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欠佳,更有患者常因尿失禁而避免社交活动,避免参加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主要是增强盆底支持组织的力量,恢复盆底正常的解剖位置,增强尿道的控尿能力,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行为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因其禁忌症和不良反应较多而应用受限,手术治疗费用较高,且有可能因手术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损伤,造成痛苦,因此仅适合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物理和行为治疗费用较低,无药物不良反应,效果明显,患者易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是物理治疗的首选。

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主要是为了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量,延长收缩时间,从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法可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该方法通过阴道探头电刺激盆底肌肉组织,使盆底肌肉功能增强,且能准确的指导患者分别训练盆底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增强肌肉整体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控尿能力,使患者紧缩阴道,明显的改善性生活质量。电刺激还可刺激神经,加强其兴奋性,通过增强神经反射而增强盆底肌肉如肛提肌、尿道横纹肌等等的收缩功能,提高尿道关闭压。电刺激还可通过作用于传入神经纤维抑制逼尿肌核的兴奋性从而抑制逼尿肌的收缩,长期作用可降低逼尿肌的兴奋性,使膀胱容量增加,同时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进一步增加尿道的关闭功能;同时,交感神经冲动使B-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从而使膀胱底松弛,相应的增加了膀胱颈的封闭性。除了直接刺激神经冲动,电刺激还可具有神经细胞唤醒作用,唤醒丧失传导功能的神经细胞,稳定逼尿肌的兴奋性,修复受损的排尿反射调节机制。生物反馈则将患者无法直接感知的生物信号转化为可直接感知的视觉或听觉信号,从而帮助患者建立相应的反应,加强盆底肌肉的训练效果。阴道哑铃训练可以唤醒浅层和深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增强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整体收缩力量,增强会阴、腹部的肌肉收缩能力,从而增强患者的控尿能力。已有研究发现,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且不受年龄、体重、月经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依从性较好,易于接受。目前研究发现,产后妇女及时的进行合理的盆底康复训练,能明显的提高其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性生活质量,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临床疗效明显。

第7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子宫脱垂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公元400年前希波拉底就描述了将石榴作为子宫托放在阴道里来减轻脱垂,19世纪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解剖、消毒、麻醉和手术器械等)手术很难成功,19世纪盆腔手术才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两病(子宫脱垂及生殖道瘘)的防治,采用曼式手术治疗子宫脱垂,有一些效果,但复发率高,大约25%~52%复发。近几年国外学者采用新型材料来治疗“子宫脱垂”,从而重新审视了子宫脱垂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措施。子宫脱垂不再是简单的认为子宫沿生殖道离开正常位置,而是整个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手术方式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应用,子宫脱垂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使女性盆底学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作为一个亚学科或亚专业已经在我国兴起,从20世纪90年代伊始,国际上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或盆底重建外科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观念、新技术,涉及泌尿科、妇产科、消化及肛肠科,有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诊治、预防保健诸多问题。因此、妇科医师要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全方位的解决中老年这一常见病和多发病,真正提高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首先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子宫脱垂的概念和治疗,过去认为主要是分娩损伤及长期的腹压增加使子宫沿生殖道离开正常位置,合并阴道前后壁的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传统的阴式子宫切除或宫颈部分切除加阴道前后壁的剪除修补,能治疗部分患者,但有易复发、影响性功能(阴道缩短和狭窄)等效果差的不良后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穹窿脱垂。子宫脱垂仅是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plapse,POP)的一个方面,它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统称为盆底功能障碍(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它的病因目前认为是盆底整体理论、“吊床”假说和阴道支持结构的3个水平理论的综合,也就是说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支持盆底组织的结缔组织或韧带损伤造成的,那么也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解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盆底整体理论”,它是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盆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而并非各部分的简单叠加,是一个平衡的、相互关联的,由肌肉、结缔组织、神经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用整体理论修复盆底功能障碍,主要强调加固盆底的重要受力结构,即重要的肌肉、神经、结缔组织,依靠悬吊钢缆的张力支撑,加强盆底韧带及筋膜等结缔组织构成的盆底板支撑阴道、膀胱,消弱任何一部分结构,都会导致整体失衡,盆底支撑力量和功能受破坏。“吊床”假说是将支持女性尿道和膀胱颈的盆腔内筋膜和阴道前壁比喻成吊床样结构,腹压增加时,盆底筋膜周围与盆筋膜腱弓相连的肛提肌收缩,拉紧“吊床”结构,尿道被压缩,尿道内压能有效抵抗升高的腹内压,而控制尿液排出,这个机制被破坏,膀胱尿道产生过度活动,腹压增加时,尿道不能正常闭合而增加抗力,从而发生尿失禁。阴道支持结构3水平理论就是主骶韧带复合体提供第一水平的支持将子宫和阴道上1/3悬吊至骶骨;覆盖在提肛肌上的腱膜及盆底筋膜腱弓提供第二水平支持阴道的中段;尿生殖膈和会阴体为第三水平支持阴道下段。

建立在上述整体理论基础上的新手术、新技术与传统手术的主要不同在于:(1)微创,如通过腹腔镜手术、阴道会阴手术来完成;(2)低风险、低疼痛及低不适为其外科准则,体现以人为本;(3)根据解剖或功能障碍之恢复,采取最适宜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路径;(4)强调症状的改善,包括那些虽有轻度脱垂却有明显症状的病例,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PFD性疾病往往不是单一问题的表现,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许多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上,只是各种损伤引起的一个综合反应,例如,阴道前壁膨出得到矫治后,后壁的薄弱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来,使得阴道后壁膨出加剧,子宫脱垂的患者在传统手术将子宫切除后,使阴道前后壁失去更多支撑,残端脱垂的患者增多,并给临床处理带来困难,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改变观念,因此整体手术的处理、个性化的处理等概念时时要求术者在术前要认真评估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合适的综合术式,力争通过一次手术就能很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盆底问题。因此必须针对这些理论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解剖关系,改善泌尿功能、生殖功能、肠道及性功能;原则为修补缺陷组织,恢复解剖结构,减少手术创伤、体现个体化,适当合理应用替代材料。手术途径有经阴道、经腹、腹腔镜及不同途径的联合,手术途径的选择取决于POP的病因、类型、部位和程度,病人的年龄、生育要求,病人对手术途径的偏好及结果的期望值,泌尿生殖道的相关功能以及医生的观念及手术的训练和经验;手术涉及的区域包括阴道前壁、后壁、穹窿、会阴、膀胱颈、括约肌的单一部位或同时数个部位;这些途径各有利弊,需要综合判定;手术类型包括恢复解剖型:运用自身支持组织修复;补偿或替代型:采用移植替代自身削弱的支持组织(合成、同种、异体以及自体材料)用于存在脱垂病因、盆底组织薄弱及复发者;封闭型:手术关闭阴道,适用于因医学指证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和麻醉,将来无性生活者。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最好也是最后的方法。

盆底重建外科是在古老、传统的问题和技术基础上新兴的学科,它带来了新的概念和观念,以及新的外科技术。目前对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认识还很有限,基础研究还远远不够,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解剖难于理解,诊断治疗还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个体化最佳方案的选择有难度有分歧,治疗的副作用和远期复发令人尴尬,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新的观念和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不断的去探索,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为广大妇女患者造福。

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Urogynecology and Reconstructive Pelvic Suigery,URPS)是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新的亚学科,旨在研究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的诊断与处理,其主要问题是解决女性SUI和盆腔器官脱垂,这两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SUI是一种可以医治好的疾病,而PFD性疾病,要进行盆底重建术时必须实现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充分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Mesh等新型材料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及重建盆底提供了新装备、新思路,还有一些适于阴道或盆底手术的器械也有待于改善,以解决此区域手术的不便,在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中,仍有许多难点,需要多科医生共同努力,不断改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鲁永鲜.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治疗进展[C].全国微创妇科新进展论坛汇编, 2008:97-108.

第8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痔;手术;升阳除湿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1112-03

我国直肠疾病中痔的发病率占80.6%,外剥内扎术是混合痔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患者常出现坠胀、疼痛、便次增多等脾被湿困、气机升降失调症状,笔者于2006年6月~2007年6月在混合痔患者术后运用升阳除湿法遣方用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②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70例,其中男30例,占43%,女40例,占57%;年龄18~60岁,平均35.4岁;病程1~30年,其中嵌顿痔15例,占21%。对照组:70例,其中男36例,占51%,女34例,占49%;年龄20~60岁,平均37.1岁;病程1~33年,其中嵌顿痔10例,占14%。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及嵌顿痔所占的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病例分组

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外剥内扎术,术后运用升阳除湿法遣方用药治疗,对照组单用外剥内扎术治疗。

2 方法

外剥内扎术:根据混合痔的类型、痔块的数目和位置,精心设计,在外痔部分顶端肛缘至齿线的皮肤上作1~3个V形切口,钝性剥离痔外静脉丛及皮瓣至齿线稍上,以大弯止血钳夹持被剥离的痔外静脉丛、皮瓣及内痔基底部,7号丝线行8字缝扎,剪去V形切口内的静脉丛及两侧皮瓣,1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用食指纳入肛中检查松紧度,若过紧,于6点位作放射状切口,或切断部分内括约肌使松紧适度。术毕肛内放置消炎痛栓1枚,明胶、油纱、塔形纱布,宽胶布固定。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外剥内扎术,术后第l天即开始运用李东垣升阳除湿法理论遣方用药,加服升阳除湿中药至伤口愈合。自拟“升阳除湿汤”基础方:秦艽15g,苍术15g,白术15g,山药20g,炒薏苡仁20g,白芍20g,防风6g,升麻10g,当归10g,泽泻15g,神曲10g,木香10g,炙甘草6g。随证加减:坠胀明显者加槟榔10g。痛明显者加威灵仙15g,白芍加至30g。瘙痒、潮湿明显者加茯苓15g,苦参10g。神疲乏力明显者去升麻,加黄芪15g,党参10g。精神抑郁、排便不爽者去苍术、白术,加柴胡10g,枳壳6g。

对照组:行痔外剥内扎术。

两组患者均术后清淡饮食,合理使用抗生素,换药至愈。

2.2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u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显效:症状消失,留有皮赘或内痔黏膜轻度充血,痔核变小;有效: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2)功能评价标准,正常:对大便、肠液、肠气的控制正常;部分失禁:对肠液、肠气、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内裤;完全失禁:对成形大便不能控制。(3)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2 复发判定标准

术后随访1年,伤口愈合后又出现便血、肿物突出或伴有疼痛。

3.3 并发症评分标准

(1)疼痛程度评分标准,0分:无疼痛;1分: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2分: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病人主动要求用镇痛药;3分:强烈的持续疼痛,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到干扰,需用镇痛药治疗。(2)便血的评分标准,0分:无出血;1分:出血,手纸上可见血迹;2分:便后滴血;3分:喷射状出血。(3)水肿的评分标准,0分:无水肿;1分:轻度水肿(1/2肛周面积)。(4)坠胀的评分标准,0分:无坠胀;1分:偶有坠胀或便后坠胀;2分:坠胀较重,每日达6h;3分:持续坠胀、难忍。

3.4 疗效

两组术后疗效、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见表1~5。

4 讨论

4.1 痔的形成及病理改变

现代研究表明,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脱出。肛垫发生移位的机制主要是经年累月的排便动作及粪便本身所致的机械性作用给肛垫造成的损害。在肛垫结构受到损害的较长过程中肛垫不断地遭受损伤、反复慢性感染,以及肛垫本身已出现的不正常条件,再加上很可能存在的各种炎性因子的作用,使肛垫病变继续加重,直至形成痔。在痔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诸多因素,如个体因素的遗传、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肛管内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慢性便秘以及腹泻,排便异常,多次妊娠,以及人类所特有的直立位活动等均参与并起作用。新近研究资料表明,痔与盆底动力改变有密切关系,痔患者存在内外括约肌活动异常、肛提肌和联合纵肌机能障碍、盆底动力障碍、肛管静息压及肛垫内压力增高。痔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痔组织的纤维固定支持结构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包括Treiz肌、结缔组织在内的肛垫固定支持结构的破坏。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的病变,使肛垫移位、回缩能力差,排便后难以自行回纳,造成日渐严重的肛垫下移和脱出。由此表明支持痔组织固定支持结构的破坏是痔形成的重要原因。

4.2 痔手术的不足

痔手术治疗是通过手术切除所有病变严重的痔组织,同时尽可能地保留病变不严重的肛垫。但痔手术只是消除了痔的外在体征,而对痔具体病因未能彻底祛除,使痔形成和演变的诸多因素未消除,内在的破坏因素对肛垫固定支持结构破坏的机制未得到改善,肛垫的病理损害未能修复,肛垫会继续下移和脱出而形成痔。

4.3 升阳除湿法在痔术后的应用

第9篇:修复盆底肌的方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年龄大于60周岁的宫颈癌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年龄61~78岁,对照组年龄60~79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均在全麻下行经腹宫颈癌根治术,2组患者术前都无泌尿系感染。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的指导。1.2.1.1术前锻炼指导在术前2~3d教患者学会收缩会阴括约肌,指导患者想象排便后有意识的收缩尿道、肌肉的方法,以意念控制住肌肉不放松,停留15~20s后缓慢放松,然后再收紧,如此反复练习,直至能控制自如。教会患者腹式呼吸的方法,坐位或者站立,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幅度,呼吸缓慢,7~8次/min,并向患者说明锻炼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每日督促练习[1]。1.2.1.2术后锻炼指导尽早开始行会阴等部位肌肉的收缩舒张锻炼,一般在术后3~4d疼痛缓解后即可进行,制定计划,可2次/d,15~20min/次。术后7d左右手术创面受到损伤的神经及肌肉组织基本得以修复,此时开始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训练,2次/d,5~10min/次[2],并逐步增加,以不感疲劳为宜。术后第11天定时夹尿管,时提醒患者有意识参与排尿并协助手法按摩[1],位于患者一侧,将手置于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然后一手掌自患者膀胱底部向下推移轻压,另一手以全掌按压关元、中极两穴位。用力均匀,由轻到重,忌用力过猛,时间1~3min,直到尿液全部排出后夹闭尿管,并根据情况教会患者及家属自己按摩。术后14d拔除尿管,并专人讲解膀胱功能恢复的过程,明确膀胱功能已恢复,指导行PP粉温水坐浴,放松会肌肉,并配合手法按摩自解小便。鼓励患者多饮水,拔除尿管10h后左右测残余尿。1.3评价标准:尿潴留的评定标准是残余尿量>100ml[3]。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软件分析,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规留置尿管10~14d,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