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

第1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第2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写作;线下写作;写作焦虑

随着全球信息化与目前疫情防控的需要,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求。我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探索出了多种在线学习及混合式教学形态。混合式教学广受各大高校的青睐。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颇受欢迎且使用较广的教学方式之一,众多研究学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研究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混合式教学研究英语写作的文章较多,主要谈及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践应用、在线评阅系统对英语写作的效用、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写作多元化教学的评价模式及混合式教学对英语写作策略。然而,鲜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混合式教学下的英语写作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焦虑,从而得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策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写作焦虑研究意义在于两方面。基于新媒体混合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学习,由于新媒体的多样化及形象化使用,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新媒体教学可以随时方便学生学习,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减轻情绪焦虑。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教师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压力,有利于教师批阅或解答学生问题;同时,有利于建立师生情感,为促进教学添瓦加砖。

二、文献综述

为了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多种在线学习及混合式教学形态。混合式教学广受各大高校的青睐。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学者对新媒体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混合式教学针对的课程各式各样,初高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的英语、数学、物理、安全教育课等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就新媒体平台来说,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表明,微信应用于教学增强了学习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1],应把握“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平衡[2]。同时,也有研究以雨课堂-钉钉直播模式课程教学为平台展开探讨,研究表明雨课堂—钉钉直播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新媒体智慧工具应用于大学物理课程的探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课业管理效率[3]。以蓝墨云课堂为平台展开的大学英语“慕课”教学改革也提出了如何构建混合式模式以促进教学[4]。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促进了质量。在我国,二语学习被公认为英语学习,是国家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之一。在英语学习方面,它由多种语言技能组成,包括听、说、读和写。在这些语言技能中,英语写作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部分[5]。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情感焦虑,指写作焦虑。写作焦虑,有时被称为作者的障碍,指的是一个人倾向于承担或避免写作任务,最早由Daly&Miller[6]使用。Daly&Miller(1975)发明了主要工具,即写作恐惧测试(WAT),以测试语言学习者使用第一语言(英语)写作时的写作恐惧情况。第一语言(L1)写作研究报告,除其他外,写作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被认为写作需求低的职业和大学专业[7]。WAT是一个包含26个项目的量表,提供自我写作焦虑的自我报告,每个项目有5个选项,就像Likert量表一样,详细分析了写作焦虑的总体情况,包括写作评估、写作反馈、写作压力以及写作信心,这是对写作焦虑的有效测量[8]。然而,此焦虑研究的对象是在线下课堂中学生写作时产生的焦虑,很少有针对在线写作时学生产生的焦虑进行研究。有关新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它带来的优势,很少提及新媒体混合式教学下学生在进行同样的英语写作是否存在焦虑。因此,在此研究中,笔者通过批改在线写作,要求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完成线下课堂要求的写作,与要求学生在单独的课堂写作进行对比,采用写作焦虑量表测量学生的焦虑情况,然后通过半开放式访谈去了解学生想法,例如询问学生在线写作和课堂写作哪一个平台更轻松完成写作及其缘由;再者,询问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希望老师能够做到哪些方面减缓内心的焦虑等等,从而达到研究效果。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的大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笔者目前所任此研究对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师,所以此研究便于实施且能拿到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保障可行性。

(二)研究问题

此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课堂在线写作与课堂线下写作混合进行是否依然存在写作焦虑;若存在,课堂在线写作与课堂线下写作的焦虑分别从何而来?第二,课堂在线写作与课堂线下写作两者混合进行对学生的写作表现有何影响?第三,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何反应,教师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这三大研究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最后,还将探讨针对焦虑,如何利用在线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缓解。

(三)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二语写作焦虑量表测量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的焦虑程度;其次,通过英语写作测试,分别批改在线写作以及课堂线下写作,时间相同,内容相同,仅写作平台不同;多次进行写作测试,为了使数据更加真实,分别得出分数,进行对比得出英语写作的分数;最后,通过半开放式访谈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在批改网以及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的焦虑情况。通过以上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出有效的研究数据减缓学生焦虑,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

(四)先进性与创新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颇受欢迎且使用较广的教学方式之一,众多研究学者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研究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使用混合式教学研究英语写作的文章较多,主要谈及了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践应用,在线评阅系统对英语写作的效用,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写作多元化教学的评价模式及混合式教学对英语写作策略。然而,鲜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混合式教学下的英语写作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焦虑,从而得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研究策略。

四、结语

第3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金课;混合式教学

一、背景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了“金课”的概念,目的是既要增加大学生的学业难度和深度,又要扩大课程的选择性,适当对大学生“增负”,真正把内容陈旧、考试走形式、学分高的“水课”转变成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金课”,因此,“金课”的标准就是要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金课”是追求高等教育质量必经的路径,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着力点。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三大核心课,也是一门经济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晦涩难懂的学科。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形式上不属于“金课”。根据“金课”的含义,精心构思课程设计,启发学生学会思考,是打造金课的基础。对照“金课”评价标准,基于课程特点、学生能力和前期教学改革的认知,我们提出线上线下混合的计量经济学“金课”建设路径。

二、理解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40年代和50年代的大发展及60年代的大扩张,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经验表明,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的结合体,对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非常有必要。但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是:(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验室资源匮乏;(2)教学和考核中重结论轻讨论,而忽略了思维过程交流;(3)教学评价的反馈滞后,不利于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

地方院校经管专业的学生文理兼收,高中基础知识不牢固,自主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计量经济学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春季、夏季高考生)、课程难、学业负担重,导致本科生学习压力大,并逐渐产生焦虑情绪。但在近年来的教学活动中,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运用为“金课”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三、以“金课”为标准的计量经济学建设研究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是建设“金课”的重要基础

必须以“金课”标准提高课程的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的重新编排,要把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案例与应用有机结合,运用微课、慕课等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鉴于地方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差异较大,部分定理、命题的证明比较烦琐,难度较大,通过重新编排应该去掉定理的证明,通过习题、案例的方式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另外,目前教材的编排顺序,先介绍经典单方程模型,再讲解现代计量模型,缺少微观计量的介绍和研究。因此,课程编排应以提高难度和深度为准绳,重新梳理学习重点、难点,探寻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把计量经济学的最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了解经济前沿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运用计量工具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平台教学是建设“金课”的核心环节

教学平台的使用是建设“金课”的重要基础。如何使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是建设“金课”的难点。建设“金课”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准确界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课后反馈和教学评价。“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以“雨课堂”平台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课前线上预习。老师可以将讲义、视频、PPT制作成自己的教学方案,课前线上讲义发送后,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上课前可以收到阅读课件学生的提醒。

(2)课中。授课前老师把本课程的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微信进班。老师可以把PPT发送到学生端APP,学生可以及时保存课件及课程回放;另外,老师可以收到PPT每页上“不懂”学生数据的反馈,老师收集课程中不懂的知识点,从而改变课程速度及重点知识讲解。其次,老师通过设置弹幕功能,可以随时看到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及意见。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发当堂测试题,并设置试题的答题时间,随时可以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做题情况。

(3)课后。老师收集到学生的答题数据,准确了解学生掌握课堂的学习状况,对课堂出现的重点、难点及时强化并准时推送课后复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课堂的知识点。课前+课中+课后的雨课堂,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数据收集工作,从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等方面,使教师能准确分析课程数据,精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开展课堂教学。

(三)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是建设“金课”的重要支撑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主体,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书育人是良心活,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不要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阅读教材,要把课本里的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严禁期末考试划范围,严禁教师对期末考试有应付的心态,杜绝题型简单且肤浅的问题,杜绝学生只要背背就及格的状况。

(2)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互动性、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现今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对着课件阅读就是上课的常态,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对教师教育技术應用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重要支撑。

(3)教师要提高业务能力。计量教师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概率论基础,而且必须清楚课程的价值所在,要明确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详细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研究计量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然后根据“金课”的标准重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变换考核方式等。另外,学校应大力发展教学教研型教师,鼓励教师提升教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研究结果用以改进教学。

(4)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效能。课堂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灌溉的课堂,不应该是模拟场景下知识简单应用的课堂,也不应该是低阶陈旧知识反复操练的课堂。人才的竞争在于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较量。教学必须深化课堂改革,“去水增金”,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中心,以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目标,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四、加强实验课教学是建设“金课”的重要环节

实验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地方院校的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差,甚至有的学生上实验课玩电脑游戏,而如今的实验课是教师把实验原理、实验环节以及实验可能的突发问题告诉学生,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操作即可,这样的局面使学生失去了处理突发问题的好时机,也失去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学生所做的就是验证实验结论。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建立二元线性模型在实验课中,教师首先给出学生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做出散点图,根據散点图做出方程,然后解释模型,再分析模型的经济含义,最后再进行预测。在现实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然后在线实验案例,学生要设计相应的计量模型方案,并提交计量模型方案。在线下实验课中,教师将评述各种实验方案,最终,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选出最优的模型方案。

五、构造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建设“金课”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前进行的,等到教师看到学生课堂教学反馈的时候本学期的课程基本结束了,滞后的教学反馈导致教师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反馈方式。当堂课反馈是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反馈相对滞后问题的关键,以“雨课堂”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推送教案、视频、PPT让学生提前预习,关于每节课所涉及的经济理论、数学应用和概率知识都及时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网上给出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改变推送内容;在线上,教师根据推送的PPT,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可以在每页PPT上反馈“懂”或“不懂”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改变教学方法和重点强化课堂的重点难点;另外,在线上,可以设置弹幕功能,教师讲每个知识点和每道题时学生可以在弹幕上随时反馈。此时,建立网上课堂随机反馈体系,以监督在线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分发当堂作业,设置完成时间,在课上及时讲解,完成课堂反馈。

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对培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课程成绩有由期末考试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考勤、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等组成,期末考试占比不超过70%。同时,加大案例类、创新类的试题建设力度,对学生的考试、考查更加具有灵活性。

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金课”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认识度不够、课堂设计不详细、线上线下融合不合理等问题。在“金课”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两性一度”的标准完成课程重整、课程设计、课程考核和课程反馈。因此,做好一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并不容易,创建优质的教师团队,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和采用合理的教学平台是建设“金课”关键因素,另外,“金课”的建设还需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人员支持。即使这样,线上线下“金课”作为教育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 

[2]毛景焕.为思维而教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金课”[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3. 

[3]乐珅,俞婷婷,刘晨.线上线下混合的医学遗传学“金课”建设路径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9,11. 

[4]余惠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10.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育,2018(12). 

第4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新形态教材;立体化;电工电子;信息技术;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作为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的最新发展形式,自2008 年被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商业资本、互联网公司的极大兴趣,在2012 年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为全球开放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曙光[1 ~2 ]。而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最早运用于美国,研究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课堂上课程知识讲授的过程移到课外,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3 ]。教育部在2003 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 号文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意图建设一批示范课程[4 ]。2011 年,教育部在多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基础上颁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 ]8 号文件),启动了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普及和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5 ]。由此,MOOC的出现,为我国未来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利的资源和平台,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铺垫。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学”是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基础上规划建设的,于2017 年6 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是为该校三个非电类学科下的20 多个专业在校生以及全国非电类专业学生而开设,是这些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同年“电工学”课程被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并获得2017 年度中国大学MOOC“新锐奖”。2018 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在“电工学”教学和实验改革方面与时俱进大胆尝试,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受教师和学生好评,并于2014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 背景和意义

翻转课堂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渠道单一的状况;有助于实现自主式、探究式和协作式的学习方式;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学时少、内容多、问题难于理解、讨论互动少等系列问题。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有助于教师建立多元化教学,使学生们可以自由学、重复学、互学、群学。图1 为新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电工电子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战技能的培养,教师和学生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采用理论与实验相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有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线下交流、实验等多种形式,如图2 所示。

2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

课程教学是高校大学生电工电子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理工科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伴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的展开,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的教学成果之一―――教材的编写不再拘泥于传统纸质书,而是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精品课、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伴随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编写出多本新型态教材,不仅让本校学生获益,更为全国高校电工电子教学作出积极贡献,让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获得了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学习效果,更高的学习效率。主要成果列举如下:(1)2005 年国家精品课“电工学”。(2)2013 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面向全校电气、电子、控制、信息等电类与机械、材料、能源等非电类共计43 个相关专业,3000 多名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该本课程既包括基础型验证实验、设计型实验,又包括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大学MOOC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工学”于2017 年6 月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累计开课5 次,学习人数达7 万人,是非电类学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2017 年被中国大学MOOC评为奖学金课程,2018 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iCourse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成果―――电工电子实验系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廉玉欣主编电路实验教程刘东梅主编电工学实验教程王宇红主编电工电子EDA实践教程李琰主编高级电子学创新实验教程王猛主编下面以《电路与电子技术(第二版)》新形态教材为例介绍新形态教材的特点[6 ]。在这本变“鲜活”的书中,可以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课程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验式授课。线上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大量关联视频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视频、PPT课件、重点难点、测试题、作业题、讨论题。首先打开这本第一页就有“与本书配套的数字课程资源使用说明页”,从中可以看到本书配套数字资源网站,用户注册后输入封底的密码,方可登录如图3 所示,学生可以到网站下载、观看与本书相关的教学资源,也可直接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如图4 所示。扫描二维码后读者会发现:书中的视频不是简单的把传统50 分钟课堂的内容,划分成几个6-15 钟的短视频内容,更多的是对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优化设计,既保证了每个知识点的独立性,又兼顾到前后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内容的系统性和风格的一致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们线下自学能力,同时吴建强教授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还可以让学生们一睹名师讲课风采和魅力。

3 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特点

新形态教材是一本变“鲜活”的书,承载了更多教学内容,基于以上对它的介绍和特色分析,可以看出新形态教材的编写对教师要求更高。为此,构建高校体验式电工电子立体化教材体系定位需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强化前沿性与先进性;(2)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3)立足立体化与系列化;(4)基于线上线下开展混合式教学。基于新型态教材的特点,本套电工电子立体化新形态教材建构的主要特色是:(1)在内容编排和体系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构,大量增加了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既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又大量涉及了电工电子教学的实务与经验。(2)对教材的展现形式进行设计。根据教师备课教学需求出发,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逻辑地将相关教学备课资源进行系统编排,帮助授课老师快速找到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方法实务和间接经验信息,提供教师对各课程模块的教学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课堂引入、课堂案例、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堂演练、实验实践、课堂视频、课后作业和课外实践等资料,以互联网为依托,图文声像全方位对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书中设置边栏,用于编排二维码,为体验式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授课教师方便、快捷、灵活地备课教学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极大地提升了课程的授课效果。(3)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依托高教社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集课内外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集、阅读材料、网络资源链接指引、实训指导以及学生实践成果平台等。将传统教材与辅助数字化资源集成于一体,在拓展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和训练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动静结合,纸质教材变得生动有趣。纸质教材中将教师讲课视频、动画、彩色图片制作成二维码供学生扫描观看,让原本静态的书变得“鲜活”。

第5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6)03-0088-03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课前,教师提供教学微视频及其他相关学习资料,学生通过学习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答疑解惑、完成作业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任务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使教学过程中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很好地付诸实践,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②,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开展深层次的个性化指导。翻转课堂的精髓在于翻转“教”与“学”,把传统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为主的知识传授任务前移到课前,而课堂上,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组织合作探索、进行个性化指导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内容多,操作性强,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教学过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教学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与课堂上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个性化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实效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指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尽管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及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职业生涯发展及就业指导类课程内容多、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但当前在知识传授环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一般在课堂上以学生听课教师讲课为主。由于任务重,学时有限,课堂上基本没有讨论答疑环节,很少有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教学很难实现个性化指导。2.教学支持材料单一,针对性不强。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采用多媒体教学,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很少有时间在课堂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多元化的素材,如应聘视频、职业探索视频、相关网络链接等。课程教学内容一般以教科书上规定的内容为主,无法满足学生多元的个性化需求,教学针对性不强。3.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大多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在教学时,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在把握和理解知识点及事实的基础上,在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互动,提出主张与见解。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不强,参与意识淡薄,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4.教学反馈环节薄弱,对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缺乏对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相关理论如性格探索、兴趣探索、能力探索、职业探索、就业技能等的反复练习与思考,在实际应用上,不能举一反三;由于采用大班教学,教师也很少能对学生跟踪指导。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最早开展翻转课堂研究工作的埃里克•马祖尔(EricMazur)把学习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③。可以说,知识的传递是知识内化的前提与基础,知识内化是知识传递的升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统一。课前线上教学是知识的传播、传授阶段,学生通过对线上视频资料及相关材料的学习,达到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理论,认识相关测评工具,认清相关职业发展及就业现状的基本事实,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课上线下教学是知识的内化吸收阶段,学生通过与教师及同伴间合作进行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游戏)、小组讨论、心理测评、答疑解惑、完成作业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关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观念,掌握相关技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师资力量多源于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在学缘结构上有独特的优势,但教师多为兼职,时间有限,由于录频工作量大,且教师专长不同,笔者提出以就业指导教研室为单位合作开发微视频,在此基础上,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线上教学、课上线下教学、课后线上线下反馈教学三个阶段。以就业指导教研室为单位整合教师资源,合作开发。采用集体备课,分解教学内容,分配给教师,精选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分片段由教师录制成微课视频,并由教研室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微课网络资源,由教师共享,教师采用录制好的微视频并上传个性化素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课前线上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知识输入。一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上传学习资料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学习共享。上传的学习资料包括由就业指导教研室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授课教师的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网站链接、引导性问题、相关职业规划测评端口等。同时,教师也可以上传与教学目标相近的其他名校、名师的公开微视频、课件、短片、音频资料等④。二是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自己学习的时间偏好,自主安排时间课前在线学习教师上传的资料,熟悉规定的教学知识点,并根据教师设置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思考,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输入,同时要正视遇到的问题,不躲避,不忽视。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微信、QQ等进行在线交流互动,讨论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如把问题或心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供同伴学习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归纳总结,把主要问题记录下来集中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课前备课准备。课上线下教学:深化认识,综合提升。在线上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基本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基本事实的学习过程,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用大部分时间来进行简单的基本知识、基本事实的传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扮演学习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通过模拟场景、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化吸收。因此,在课上线下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发分组,按照团队就座。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线上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的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团队进行个性化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及团队的疑惑与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相关测评工具,实现教学目标,如自我探索部分,运用心理测评、生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价值观拍卖游戏、小组讨论与分享等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体验。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等,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心得及问题,注重立体化、实践性教学。在讲授面试技巧及注意事项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新媒体现场采访同专业毕业生、邀请提前联系好的企业HR进行5~10分钟的现场模拟应聘,或现场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应聘成功或失败的视频案例等,丰富学生对面试环节、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感性认知。在教学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教师要求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可以由团队组织者做总结性阐述,再由各团队成员进行补充,团队之间进行相互提问及点评,最后教师对各团队进行评价、总结,深化认识,综合提升。课后线上线下反馈教学:反思评价,巩固提升。学生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反馈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经历了前面的教学环节后,课后应通过线上线下实践,进行教学反馈。如在简历制作知识点的教学中,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历的制作要点,认识了简历制作的误区,并了解了一份好的简历对成功应聘的重要性。但如果不在课后亲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份简历,学生很难在实践中运用简历制作的技巧,也很难对自己的经历等进行简要合理的概述。因此,课后线上线下反馈教学,通过学生课下实践操作与思考,并运用互联网的便捷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再次分享讨论,让同伴与教师批改,进行反思评价,才能巩固提升。

四、结语

将微课与翻转课堂引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个性化指导,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目标要求。翻转课堂的模式实现了教师“教”的能动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统一,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所采用的优质教学微视频资源,丰富的教学手段,多元的教学形式,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认可。但是,我们也看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翻转课堂的成功开展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及素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开展翻转课堂相关环节的组织、设计、讨论引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说,翻转课堂的成功开展,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在学习上的“等、靠、要”的心理依赖,主动根据教师要求做好知识的自主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及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分配线上学习时间。可见,翻转课堂的成功开展需要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翻转课堂仅仅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唯一的最好的模式。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实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点教学都需要教师录制视频,进行课堂翻转。如何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如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

②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7.

③王聪,张凤娟.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美国:历史、现状与课题[J].外国教育研究,2015(9):97.

第6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全国各地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师生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涉及所有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1]。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亟需找到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应急式”线上教学过渡到常态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提供参考。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3]。不同于纯技术类或纯管理类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介绍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与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合同、安全、风险等有关的控制和管理知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组织在线网络教学工作。通过整合学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授课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推进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可能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线上学习,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高。在这次疫情防控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各种事假、病假、旷课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加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4]。以疫情防控期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例,首先是网络问题。因寒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离校返乡,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利用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有少数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里信号不好只能在室外上网。还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共用手机上网课。其次是教材问题。疫情线上教学前半学期学生无法获得教材,只能通过电子版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由于不便于做笔记以及阅读体验差,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最后是平台问题。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学生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学习。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平台操作培训,多数学生不熟悉平台操作,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2.2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有的教师在“封城”隔离之前返乡,有些教师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和教材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此外,授课老师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与进度。疫情防控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1)共享屏幕加视频/语音方式。主要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平台分享PPT、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师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互动与答疑。(2)网络平台直播方式。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在线授课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自建课程方式。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添加课程资料,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测验以及与学生课堂互动。(4)录播视频课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今后,在适应信息化教学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能力体系将发生重构。教师除了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所需的应急反应能力。当疫情防控等级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在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转换教学方法,使得在应急防控阶段与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能够适应疫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教学方法调整。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3学校管理现状。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受网络平台服务器数量、质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拥堵、卡顿和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这些平台都存在系统崩溃、视频内容无法加载、课程信息无法更新、服务器无法连接等网络问题[4]。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集中性的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部分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高校治理效能、数据对接,以及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5],导致线上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同时,突发的疫情导致网络教材、平台使用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邮寄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在网上免费获得,加上电子版书籍、教材阅读体验感较差,不便于记笔记,加大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难度。此外,多数教师疫情之前长期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熟悉平台操作,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因授课教师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在线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等学生返校后再补课。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3.1学生学习应对策略。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在新学期分批分阶段错峰返校复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有效衔接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返校复课之初应尽快做好学习情境转换后的心理调适。在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掌握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交流和拓展[6]。现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情景模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过渡,避免两者严重脱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模拟,如结算对量模拟、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招投标模拟、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模拟以及运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模拟、钢筋碰撞分析模拟、施工模拟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操模拟,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教师教学应对策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这既是为了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授课教师应依据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情数据,制定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授课教师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材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时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讨论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次数,特别是课上讨论,把学习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点名和交作业方式,使得平时成绩的获得更加客观全面。例如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优缺点的重点介绍。而实际上每种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项目场景,对学生以后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鉴于此缺点,授课教师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录制成微课,以解决课时短缺和全面了解知识点相互矛盾的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能够根据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常态化防控阶段与应急防控阶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阶段性防控要求。当疫情再次出现时能做好再次居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授课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自己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打造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3.3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全校师生,做好线上与线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好线上教学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疫情应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自身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8]。经历了这场疫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功能、网络稳定性等对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借此机会不断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增速扩容与功能优化,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保障各种形式、样态的线上教学。同时提前做好谋划、对师生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开展横向点带面、纵向多层次培训。从课程资源建设到平台软件培训,从教学咨询案例分享到大规模在线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培训、系/教研室主任培训、授课教师培训、学生培训[9-10]。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课程问题以及平台问题,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4结语

2019年突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来说,要在危中寻机,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学变革的契机。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暴露出的线上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重塑教师能力体系,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而言,授课教师必须扭转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不能仅从应对疫情防控的短期视野来思考教学,而是要把握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日常教学统筹推进的需求。同时要站在新一轮教育技术变革的高度思考教学,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推动多元考核模式,构建师生“线上+线下”学习模式,以实现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2]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4):75-77

[3]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李安辉,邓婕.肺炎疫情防控中民族院校线上教学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0,8(3):70-77

[5]谷中秀,华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应对.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9):19-21

[6]闫新红,刘春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校翻转课堂建构.喀什大学学报,2019,40(5):108-111

[7]张云芳.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师范大学,临汾,2017

[8]虞乔木,郑东桦.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20,(1):65-68

[9]吴艳波,韩怀钦,刘志宏,等.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教学实践及其常态化的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20,6(5):471-482

第7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1MOOC和SPOC简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国内称为慕课,一般是面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国外主要的MOOC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等,国内方面,也涌现出了“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校际的协同创新联盟。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需求也提供了一批小规模定制的在线课程。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是在一定程度上MOOC的延续和发展。SPOC的“限制性”体现在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课程“小规模”指学生人数控制在几十到几百人,一般是面向某些学校或者某些特定学员开放的课程。SPOC基于在线优质课程资源,以在线学习和真实教室课堂为纽带,将教师的知识传授身份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从本质上来说,MOOC和SPOC都是一种教学的促进手段。MOOC平台加剧了教学资源的聚集与利用,平台越来越多扮演着教师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过程数据聚集地的角色。针对MOOC+SPOC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了巨大、难以量化的工作量,完善的MOOC平台可以将教师从学生成绩填报、课程考核分析与评价等过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改革,有效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

2“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1+X”体系的第一层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先后经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阶段。“大学计算机”课程包罗万象,知识点纷杂又不能深入展开,很多大学新生入学前不同程度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上课听讲内容“似曾相识”、导致教学和学生的关注点分离,“上课玩手机”等隐蔽性逃课等现象始终存在。部分高校囿于师资水平限制,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深层次上讲,由于授课过程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甚至退化为计算机培训学校的软件培训课,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教育。教育部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文件对于构建起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起到了规范作用,各高校通常以“理论知识传授+计算机与常用典型软件的操作”的形式开展。理论课堂上,事实与工具讲的多而思维讲的少,内容宽泛,讲解浅泛,以概念讲概念[1];实验课堂实验类型比例失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课程内容没有新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给人留下课程水平低,作用不大,从而加剧了计算机“工具论”等狭隘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面临着缩减学时、压缩教学内容等现实问题,受限制于学时等因素教学内容面临舍弃等选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填鸭式教学”不可避免;同时学生被动学习之下学习积极性受挫,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另外师资数量的绝对不足和师资水平的局限,面临超额的教学任务,课程成为“复读机”式教学不能杜绝。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水平如何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仍旧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促进手段大行其道,以其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给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接踵而至的SPOC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因此选择采用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来改造“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3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新生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设,每期学员人数五千多人。面向20多个专业学院的80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开设。实施MOOC+SPOC改造前,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大学计算机课程分A、B两个层次开设。A层次学时设置为5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B层次48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32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近五年来,我校一直在深化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部本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1份,掌握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同时结合我校综合性院校特点,加强同各个专业学院的调研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以每学期师生恳谈会、校际交流调研、对口支援高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为开展混合教学积累经验。从2012年开始,我们按照学科门类从全校选取了20%的有代表性的专业,涉及本科、民考汉、民考民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开展MOOC教学探索试点,通过设置部分自学内容以“专题考核”方式进行。2013-2014学年,在完善教学内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选取40%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MOOC+SPOC教学改革,采用网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的模式进行。2015年SPOC混合教学改革模式[2]进一步深化,通过校级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项目形式,从教学方案实施与实践、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在线学习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SPOC教学改革全面铺开,以线上自学24学时+线下面授16学时的方式,实施滚动式并行流水化课程开设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和师资实际情况分批次独立完成。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习题课建设分别推进,目前经过两轮实践检验的教学视频已经在EOL教学平台上线,配套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也已编写完成,截至目前主编参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规划实验教材1部,配套教学案例3部。

4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新生刚从中学传统课堂进入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多有不适,学生们依旧希望大学教师在课堂讲思路、讲提纲、讲重点、讲难点、少术语、多示范,多提问、多讨论,通过对学习内容实施指导与引导、辅助以通俗的语言案例讲解、进行问答与互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完全化的MOOC学习,容易导致师生沟通的缺乏,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承认个体的潜能和差异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给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到因学生而异。这种共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需要MOOC平台和SPOC课堂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实施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混合教学过程设计(图1),以及混合教学实施模式(图2)。4.1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规范教学内容为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参考国内“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MOOC教学平台,以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中的名校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展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微课”视频、习题库、测试库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建设。发挥互联网思维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我校EOL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平台,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消化吸收后自主设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并完善现有教学案例,结合互联网+大赛,微视频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立项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开发,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学时数,通过减少传统课堂授课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学时数的形式改造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点播等形式增加学时自主学习时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大学计算机”试点课程学时调整为40学时,线上自主MOOC学习24学时(理论+实验),线下SPOC面授16学时。依据专业学科大类及学生受众不同,动态调整授课方式及教学案例。4.2加强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开展混合教学环节设计和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3](见图1),构建混合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以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混合学习的难度。在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以“讲—节—测—练”为组织架构,以“微课”视频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讲,每一讲由若干节组成,各节之间前后呼应,各讲之间有机结合。每节之后安排小节测试,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即时测验,考察自主学习效果;针对技能型操作内容,提供3-5个同类型的练习作业,为课下自我练习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内容的重构,争取使学生线上学习做到“讲、学、测、练”相结合。3.课堂教学2.在线学习4.学结与评价1.课前准备MOOCTHEOL测试题教师学生教学资料iCourse中国大学MOOC学生资源池练习题图2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内容,以线上线下互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小班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延伸教学内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4.3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线上自主学习重视师生沟通交流,多方协同共同营建讨论区,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求助驿站,学习经验的精华聚集区。线上学习由于缺乏线下课堂的教师面授的即视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而线上学习讨论区的功能承载了问题求助、课程内容讨论,学习情绪抒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口头表扬进行鼓励、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感受主动完成工作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性刺激,感受自主学习的激情。4.4多方位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作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体现。学生作业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具体可结合实际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引导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共同参与的复合式评估等形式的作业评价。无论哪种形式的作业评价,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堂上的直接观察、回答问题、读书笔记、师生座谈、访谈等教学信息反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的,针对学生作业自评和作业互评,需要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评估知识和教学技巧,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全面掌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业自评使学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作业互评使学生换一个视角来审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技能、培养和他人合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修正评价目标、方法。适时抽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及时掌握学生评价倾向,并在需要时提供建议。4.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由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侧重于知识考核、能力考核、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特点适时实施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始终。形成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线上以及课堂学习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方式等。通过灵活开放的方式,如课上或课间师生片段性对话,电子邮件,读书笔记,QQ,微信等形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图3“大学计算机”课程平均成绩对比改革后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评价公式为“总评成绩100%=线上成绩40%+线下面授30%+期末考试30%”。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含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测试,线上讨论等部分;线下面授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侧重于课程相关内容的实验作业,以应用型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少量的综合性实验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期末考试为无纸化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Office软件操作技能考核为主,从课程SPOC实用教程中分模块随机选题,通过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上机作答。图4“大学计算机”课程优秀率对比从近几年学生的课程考试结果中平均成绩(见图3)和优秀率(见图4)来看,其中2011为参照基准,为改革实施前的成绩评价结果;2012-2015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课程总评成绩。2016年A、B层次合并,未列入对比。课程整体平均分稳步上升,优秀率大幅提高。

5总结

经过几年的MOOC+SPOC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建立以资源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实践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改革效果。

作者:常耀辉 钟福如 蔡文青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张丽杰,等.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008.

[2]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1):26-32.

第8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金课”;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改革

2018年10月17日,教育部提出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即建设“金课”,要求满足“两性一度”标准,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有效支撑毕业目标达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有效提升课程质量[1]。“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并使其满足“金课”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我们研究。本教学团队从2013年开始致力于该课程的教改,2019年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金课”的号召,努力将本课程打造为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1课程目标的凝练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产出的最低要求,应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一体设计,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明确[2]。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建设“金课”的指导下,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达成矩阵”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目标对应专业毕业要求中“工程知识(知识体系、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识别、结论判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设计方案、创新意识)”,表1为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⑴理论教学模块,共40学时,具体如表2所示。⑵课内实验实践模块,共8学时,具体如表3所示。

2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讲解时严格按照层次顺序进行,每层都有相对独立的具体任务,层与层之间协调工作,才能完成整体运作[6-7],各层协议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尽可能地利用图、表以及思维导图的方式式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网络层知识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他层类似,同时通过协议分析软件展示该层的数据格式。首先联系实际应用提出问题,引入该层的相关功能;在得到层次功能的基础上,对该层所涉及硬件、软件、地址定位和相应的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其次对该层与其他层次如何协调运作进行阐述;最后再回到该层涉及的硬软件[-9]。依此顺序形成一条从实践到理论,最后又回归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认知遵从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的过程。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3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宗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反映学生毕业要求能否达成,进一步反馈教学中的问题。结果可用来指导教学大纲、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持续改进。该评价包含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定量评价主要采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定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两种评价都折算为归一化量值,要求二者都要大于0.6,有一种小于0.6为未达成,总达成值取二者中的最小值。3.1定量评价。各考核方式对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占比分配如表4所示,包含两个方面:总课程目标评价中各分课程目标的权重系数(Pi)和分课程目标评价中各考核环节的权重系数(Wik)。k表示不同的评价方式,i表示不同的课程目标;Gk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期末评价成绩平均分,均为百分制;Sik=Pi´Wik是第k种评价方式通过第i个课程目标反映在总课程目标评分权重占比;Wik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在第i个课程目标评价中的权重占比;Pi表示第i个课程目标在课程总评价中的权重占比。⑴作业考核环节。本课程在线视频采用东北大学的姚羽、刘铮等老师的“计算机网络”视频(本课程组正在智慧树平台的协助下,录制自己的视频),同时在学习通平台上线上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全程观看视频内容,并完成对应的线上作业,为这两部分(线上)设置起始时间,超时则无法提交,学期末会对其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占总成绩的18%。⑵随堂测试环节。随堂测试环节占用课堂学时,设置三次测试,支撑目标2和目标3,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主要考核同学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解决能力、局域网的规划能力和应用层软件设计的能力,学生课堂答题拍照上传到学习通,老师及时批阅讲解,以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⑶实验考核环节。该课程含有8学时的课内实验,覆盖到所有的层次,具体要求见表3。本课程课内实验主要涉及双绞线的制作、网络设备的认识以及各层协议分析。实验包含两个子环节,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权重占比均为50%,按百分制计。⑷期末考试考核环节。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目标1-3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基本概念、计算题以及综合问题,按百分制计。3.2学生定性评价。本课程组于2018-201年第二学期对课程目标达成、学习收获、意见或建议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有25题,三种类型的题目分别为20题、4题1题,发出96份,收回96份。课程目标达成度分为很好(0.95)、较好(0.75)、一般(0.60)、较差(0.45)和很差(0.25),统计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满意度较高,也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同学希望能够将网络设备加入课堂,把一些更新的网络技术融入课程中。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增加认识、配置网络设备的实验,同时派相关老师参加进修班和实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们的工程经验和“与时俱进”的知识储备,并将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基础”线上线下混合金课课程教学改革,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过程设计了定量和定性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将课程改革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课程重视学生过程性考核,每种考核方式都严格按照比例支撑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过程中,将始终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及习题,结合网络发展方向,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中加大非标准化答案的试题比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高阶性”和“创新性”的能力。同时定期更新在线视频和在线作业,使课程能够具备更好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

[2]王平,丁小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与改革[J].现代计算机,2020.12:106-109

[3]贺娜娜,杨汀,李海涵.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数码世界,2020.173(3):154-154

[4]丁永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中PacketTracer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7):33-34

[5]邵伟宏.基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初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4:170,172

[6]周公平.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7):224-226

[7]张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改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9):160-161

[8]韦大欢,冯刚.大数据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改分析[J].才智,2020.1:88

第9篇: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结合范文

Abstract In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the combin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MOOC is favored b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and MOOC teaching practice at home and abroad,combined with practice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d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eaching structure of flip, and pay attention to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aking MOOC, truly reflect the personalized English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for the new era of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provide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Flip type; SPOC; personalized teaching

SPOC是小规模私人开放课堂,它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制定出来的短小的教学视频,学生数量有限,与慕课相比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开放的程度上,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因为其小规模的灵活性,常常受到老师的青睐,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既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1 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含义及其教学意义

1.1 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翻转课堂,是将本属于课堂上完成的教学活动,放在了课外供学生自主完成,而在课外本应由学生进行的自学活动,放到了课堂中。正是由于这种翻转,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来源是美国高中的两位教师,为了给生病的学生补课,把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放在网上,让学生在家里通过网络来学习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结果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可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视频)、网络是翻转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四个要素。借助于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互动,在线上线下进行交流。由于教学视频是教学内容的精华,避免了教师在课堂讨论的重复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隐性知识的传授上,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

1.2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上有极高的运用价值

首先,由于课堂结构与传统课堂的颠倒,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预习,熟悉和背诵单词,阅读课文等。学生的思想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延伸的,因此缺乏创新的环境。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首先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提出问题,通过网络与同伴进行商讨,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次,翻转课堂教学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精准的学习内容和标准的英语朗读,无形之中就增强了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这种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在未进入课堂之前就能深入英语语境当中,为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材料,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再次,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呼唤,迎来了翻转课堂的春天。个性化教学一直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初衷。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是,由于互联网和和小视频相结合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学生能够在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理解知识的内在规律。最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必须提前做好知识点的梳理,媒体资料的准备和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师还需考虑如何将现有的技术条件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中,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2 SPOC的相关内容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名称就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堂。李克东教授称其为私播课,它是由MOOC发展而来的。

SPOC在线课程可以在MOOC平台上运行,与Moodle等在线学习平台不同,MOOC平台上基于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等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能够为师生创建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SPOC完备的教学环节和结构设计,能有效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了多种模式的学习难度,SPOC线上课程资源使用的便捷,能够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设计上,集中精力在线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探索等。高校在面对线下教学和SPOC线上学习的交织,以SPOC在线课堂资源为依托,在MOOC学习平台以及真实教室环境中展开,可以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反思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融合。同时,高效的开发团队和教师、学习者多方参入,SPOC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多元性的特征。

3 Robert Talbert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Robert Talbert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为两个阶段,即课前阶段和课中阶段(图1)。这种翻转模式的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各个学习阶段缺乏反馈,不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但是,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在当时条件下确实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仅借助单一的视频,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行为有限,数字化学习环境也是很缺乏的,因此亟需改进和提高。

4 翻转课堂的案例分析

哈佛大学的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MOOC视频完成课前预习,课中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评价通过在线课程证书予以实现。这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美国学者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进了一步,除了具有基本的翻转教学过程外,有了网络的参入,教学评价也相当完善,线上和线下的讨论,增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性。如图2所示。

这种教学翻转式的教学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后的反馈变成证书的发放。但教学评价与MOOC之间没产生相应的反馈。

5 基于SPOC英语课堂的翻转式教学模式

本模式根据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结合MOOC制作的方法途径,构建出基于MOOC制作的英语翻转式课堂教学四大阶段,即:英语教学内容难度的确定,逻辑知识点的梳理,知识点的重组和文字脚本的输出。围绕这四个步骤展开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提高了慕课制作的针对性、交互性和视频内容的再生性(图3)。

教学难度的确定,是制作英语短视频的逻辑起点。首先分析教学对象,即学情分析,然后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的分析后,下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梳理,列出要讲授的所有知识点。有了知识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讲授的先后关系。有了上面三个步骤的准备后,下一步就是分镜头脚本的制作。分镜头稿本的制作,就是为视频制作设计出思路,如何用镜头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文字脚本,这一步相当重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视频的制作需要准备好素材、制作团队和技术人员。老师应该与制作人进行充分的沟通,把握视频的教学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让学生能获得真实的课堂教学体验,我们还需要慕课平台,把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多方向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