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脑视觉设计培训范文

电脑视觉设计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脑视觉设计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脑视觉设计培训

第1篇:电脑视觉设计培训范文

斗转星移,如今房山的文化长廊上又落下了一颗新的明珠——房山科技活动中心,这座面积3000平米,空间总利用达7000平米的场馆,将于10月21日揭开面纱,与公众亲密接触,让您近距离感受科技力量的神奇。先让记者跟随房山区科技活动中心主任王士喜,提前带您搜罗房山科技活动中心的精彩亮点吧。

看电影、演话剧、看诺展

一进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的壁画,展示着房山悠久的古老文明,而画前一部摊开的石书,则记录着现代房山科普工作的成果。整个大厅挑高的空间感给人一种宏大的气势,整体内部色调全部采用米黄色基调,让人体会着其中细细的温情。

穿过大厅,一间不大不小的“黑匣子”立即引起记者的注意,这间封闭的屋子能通过一块巨型屏幕、一整套立体声效设备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座椅,带您全方位感受另一个时空的奥妙,没错!这就是时下风行的4D影院。

这里播放的电影也十分具有科普特色,据了解,近期的影片有《灾难启示录》。火山、海啸、龙卷风、地震、恐怖冲突……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各种灾难做抗争,这些大自然的不可抗力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呢?和朋友们坐在巨型荧幕前,生动逼真、呼之欲出的精彩画面和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感受就会带您零距离感受灾难的威力。

别看大自然狰狞的一面十分可怕,但大多数时候它还是挺温和的,一起播放的还有《春》《夏》《秋》《冬》系列片,让您在清新的空气和鸟语花香中感受四季变化的魅力。

王士喜介绍说,这个4D影院刚好能容下一个班级的学生,既考虑到影片效果的规模需要,又不会使资源空置,形成浪费。影片内容还会适时进行更新调整,让同学们欣赏到更多有趣的科普影视作品。

4D影院旁还有一个更大的空间——科普体验区,即开放式科普剧场。不同于其他科技馆的是,这个科普剧场不仅拥有简洁优美的舞美设计,巨大的LED屏幕配合上演丰富多彩互动十足的各类剧目,而且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王士喜说,房山科技活动中心鼓励所有热爱科普、勇于探索的同学来到科普剧场,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活力。未来还可能举办各色各样的科普剧比赛,让更多同学的智慧在这里得到激荡。

别忘了,科普剧场一旁还有个小小读书角,这个布置温馨宁静的小空间可是提供了不少藏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横贯古今直通未来,赶上周末放假,带上小伙伴一起,来这里开个读书沙龙,在放松中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您还能在其中看到我们每一期的《科技生活》周刊呢。

逛罢科普剧场,迎面一个更大的展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王士喜告诉记者,这是房山科技活动中心设计的另一大亮点,短期展厅。短期展厅可不是展出完很快就会拆除的意思,而是流动展出近一段时间以来最热门的科普事件或科普知识。短期展厅弥补了普通科技馆陈列格局僵化、陈列内容陈旧的短板,它就像拼图板中空出的那一格,让所有拼图能在其中灵活运动、自由组合出新的面貌。

近期这个展厅展出的就是时下最热门的科学界盛宴——诺贝尔奖。这一次展厅汲取其中的一捧甘泉,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题,通过回廊引导的方式,让您步步深入,领略新能源、新材料的神奇魔力,感受科技带给生活的巨大改变。

神奇机器人在你手中诞生

一楼的精彩展项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别松懈,揉揉眼睛,楼上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王士喜说,房山区的科技馆之所以要取名为科技活动中心,就是把“活动”这一重要内容也纳入其中,使得这一展馆不同于普通科技馆单一的陈列展示功能,而是以开放的姿态,邀请更多朋友参与科技、玩转科技、使每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这不,一进二楼,一间巨大的“机器人教室”便映入眼帘,在其中的机械展区陈列着各类可组装的机器人产品及完整的机器人成品,包括仿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抛射机器人、航天机器人等等,这些帅气的“装甲战士”全部都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

什么是“机器人教室”?王士喜介绍说,这里并不是有酷酷的机器人老师为学生讲授课程,而是通过各种提供电子制作和可组装的产品及培训课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并且通过展示和参赛得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肯定。

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很多国家已经将机器人学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但在国内,真正能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机器人,为他们提供进行科技实验、探索科技奥秘的机器人教室却少之又少。而已有的机器人教育或多或少存在机器人产品规范不足、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商业性质明显等问题,因此提供一个权威规范的平台成为房山科技活动中心打造机器人教室的目标。

在这里,陪伴着真正的机器人做实验,那些枯燥的机械理论、电路知识和计算机算法也都变得生动灵活起来。一方面,老师们会把课堂实验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揭开机器人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能通过完成任务及参与设计,亲身融于科技之中,透过手中的小小机器人轻巧玩转理论和实践。

不同于市面上的商业公司,仅仅针对某类单一青少年群体,或者某一商业化严重的竞赛,房山科技活动中心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模式,既引入了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的前沿技术成果,又借鉴了理工大附属小学的成熟教育模式,无论是零基础知识的小朋友,还是想要深入学习机器人的大朋友,甚至勇于探索尖端科技的研究生都能在这里找到探索的乐趣。

“通过开展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活动,我们还能搭建一个沟通高校和社会的平台。大学既可以在这里展示其科研成果,学生们也可以在这里开阔视野,活跃创新思维,通过机器人制作学习体验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以后我们还可能会推出‘房山杯机器人大赛’,让更多的机器小达人从房山走出,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王士喜说。

UI设计成就职业梦想

逛完这玲琅满目的两层展厅,如果您认为精彩已经结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移步第三层,这里还有一片更大的空间——新媒体创意设计培训中心,各种多媒体设备向观众展示着最丰富的UI设计技能。

什么是UI?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带有液晶屏显示的产品将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产品都会组成一体,变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电脑,这个电脑控制着用户的所有家用产品和资料。用户只要有自己的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产品来控制所有其他产品,而所有的产品都具有终端的功能,而这个终端操作的基本形式就是软件的UI设计。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的视觉享受,拉近人与电脑的距离,随着UI设计的火爆,UI设计师这样一个群体也开始变得时髦起来。

王士喜介绍说,房山区此次联手国内前沿的UI设计教育领导品牌打造新媒体创意设计培训中心,就是要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自我增值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梦想,也让科技活动中心成为他们经常来并且喜欢来的地方!

畅谈未来 探索科技馆运营新模式

为了筹建这样一个大型的科技活动中心,王士喜所在的团队可是费了不少心思。如今,科技馆的作用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各类大大小小的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各地冒出,但许多都逃脱不了这样一个命运,即开馆五年后就运营不下去了。科技馆与博物馆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公众参与性更强,因此其中的展项和展品必须处于不断地更新换代中,因为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大笔的资金进行开发和维护,不然谁会来参观早已过时的展品?

为了不让科技馆陷入运营困难的尴尬境地,沦为城市建筑人文景观,丧失本该具有的强大科普功能,王士喜所在团队进行了各种可能的尝试。

“北京市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市属科技馆,而一些区县的科技馆也都处在各自摸索的进程中,尤其郊区县科技馆与市区存在很大差距,但郊区县的科普任务又十分重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让我们的科技馆持续健康地运营,如何能把城市里的孩子从游戏厅、动画片中拉过来,让郊区县的孩子们也能从小接触到这些科学知识,如何能让我们的科普工作覆盖服务更大的人群,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王士喜说。

据了解,资金不足是目前科技馆建设中难以突破的瓶颈。据《北京科技馆现状调查》显示:北京区县科技馆经费来源单一,基本上都是靠政府财政维持运转,而这些经费大部分被用于人员开支和科普活动,投入到设施改善和展品研制的资金微乎其微,这使得许多科技馆的活动缺乏创意,无法推陈出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房山区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企业运营”模式,引入各方资源,通过互助合作的模式,增强科技馆的生命力与活力。实际上,许多其他国家的科技馆,社会赞助和自营收入已经成为与政府投资齐平的资金来源,可见市场化运作已成为科技馆经营的一个方向。

第2篇:电脑视觉设计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和不断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也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专业群。然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本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诸如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近些年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异军突起,教学改革如日中天;然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较稚嫩,还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独立的科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针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学科定位,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我们高职美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人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几点思考。

首先高职艺术设计学科定位至关重要。

就从一个学生的求职遭遇说起:两年前,杨明毕业到一家广告公司去求职,先是拿出一大堆证件:毕业证、学位证、广告设计师证等证书摆放在经理面前。经理用手推开证书,淡淡的说:“我不看证书,电脑里有份设计文案,你根据设计要求把它做出来,我就录用你。”这位曾让我引以自豪的“高材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达到企业的要求。经理说:“我公司对面有家设计培训公司,你去学学,再来应聘,那儿学的比较实用。”

杨明的事例比比皆是,毕业生的如此尴尬冷遇深深刺痛了我,我们的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就业当中很难派上用场,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却由企业或公司所代替,企业或公司成了培训基地和人才储备库,我们费时费力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步入社会却是“残疾”,这不能不让我们的高职教育感到汗颜。

痛定思痛,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困境,我们高职艺术教育该如何确定人才规格,该如何进行学科定位,我们该教些什么呢?如果方向错了、基础方法错了,将会误导一代人。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学历教育。那么,艺术设计学科,应本着以“用”为本的原则,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作为落脚点,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有些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实用性,专业课程设置也有许多重叠和交叉的现象,课时的比例也欠佳。社会在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促使专业领域和设计观念不断拓展和更新,我们怎么能按部就班地酿制陈年老酒?必须与时俱进。

课程体系与职场跟进的路还很长,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打破原有模式,构建一个贴近经济、贴近岗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实际、助推职场驱动的课程体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深入探究。这是我们的期待,更是我们的责任,而且任重道远!

其次,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必须变革。

高职教育要跟紧职场需求,本着以“用”为本的培养目标,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要改革,而且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本人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实践:

(1)变革课堂,组织教学别开生面。课前师生互动,进行肢体及呼吸训练、调动学生注意力。高职生基础差,求知欲望低,学习倦怠;激发其浓郁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为此,我采用包豪斯教学方式,课堂上利用肢体及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每次上课从松弛、呼吸和集中精力的身体训练开始。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然后用手指在空中画出一个几何形体,再然后依次分割,并产生想象。这种为了集中精力而做的身体训练,可以使学生手指、手腕、胳膊乃至整个身心做好绘画准备。经过长时期的肢体及呼吸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味,就能兴致勃勃地进入到课堂设计学习之中。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从具象到抽象让学生展开联想,比如让学生用嘴模拟风的呼啸,老虎咆哮、脱缰野马的嘶鸣,赋予情感和动感的想象。这样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体验到了动感,感受到了韵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而且学生的设计作品更生动、更具有生命力。

(2)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设计技能技巧教学中。美术设计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学习。学生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要靠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教师示范,敞开心扉,以画说画,从而激活学生的潜质,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把人文情感渗透到美术技能技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设计技能、技巧,而且要引入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领悟理解,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艺术创造能力。

(3)在设计创作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像“文如其人”一样,“画亦如其人”;同样的事物,表现不一;有的典雅,有的粗犷;有的灰暗,有的热烈;有的重色彩,有的重造型。在绘画设计创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天赋及个性进行引导,实施不同的方位创作训练。在设计色彩创作中善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不但有利于激发其创作欲望,而且有益于扬长避短,避免雷同,形成创作风格。要使学生具有艺术表现的主动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觉力,教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对象,把握对象,发现美和表现美。艺术表现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视觉媒介传达感情的过程,艺术的发生需要有观察对象时产生的某种感触,学生通过色彩和线条把这种感触尽情地表现出来,从而赋予作品以生命的活力。

(4)运用“产学结合”法,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必须与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企业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教学模式。反复进行“实战演练”,培学生掌握过硬的设计技能。

高职教育伴随市场需求在迅猛发展,坚持以“用”为本,开辟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路子,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探究的问题还很多;但因篇幅受限,本人认识受限,只是谈了关于学科定位、教法运用几个简单的构思框架,就算抛砖引玉吧;至于其他,诸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探寻研究,并亟待于我们去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谭浩强,对高职教学和教材的思考,中华读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