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高层建筑的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层住宅;给排水;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规模化的建设已经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象征。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道路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与整个建筑行业的建设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的建筑施工越来越往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服务的目标。
1. 新时期住宅建筑给水系统设计
1.1供水方式
建筑设计中,给水方式的选择关系到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工程投资、运行费用、维护管理及使用效果,因此给水方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现行给水设计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式: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水池水泵房屋面水箱用水点;水池变频供水设备用水点。采用第一种供水方式系统简单、投资省、安装维护便利,可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节约能源,但由于内部无贮备水量,当外网停水时,将使内部断水,因此供水可靠性差。采用第二种供水方式,因水池、水箱贮备有一定水量,当停水停电时,可延时供水,因此供水可靠,水压稳定,但不能利用市政管网水压,能源消耗较大,安装维护麻烦,投资较大,有水泵振动、噪声干扰,且易产生供水的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增加了屋面水箱,相应地增大了结构荷载。采用第三种供水方式,由于水池贮有一定水量,因此供水可靠,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同时由于变频供水设备可根据用户实际用水情况,通过调节水泵转速或运行台数以调节水量,因此能源消耗较少,但是水泵型号较多,选型技术要求高,水泵控制调节麻烦,且投资额较大。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供水方式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设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经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的供水方式。
1.2减压方式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通常会碰到用水点水压超压问题,这种状况不但使用户用水不便,同时还易损坏洁具配件。在给排水设计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减压方式:
1)分区设水箱
此种供水方式供水可靠,但水箱设置需占用上层空间,同时增加了结构荷载。
2)设置减压阀
减压阀的设置通常有以下2种方法:在立管上设减压阀,在用户分支管上设减压阀。
2. 新时期住宅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2.1室内排水系统的设计
高层商住楼的排水系统主要接纳蛊洗、淋浴等洗涤废水,粪便污水。合理选择废水排除方式是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废水排除方式与排水管道敷设方式密不可分。排水管道的敷设通常有以下2种方式:
1)排水横管敷设在楼板面上
这种排水管道敷设方式要求每层排水管不穿越楼板,这样,卫生间就不需吊顶,空间更开阔,且本层套内管道维修不影响到下层用户。排水横管在板面上的敷设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
(a)卫生间板面下沉式
即卫生间板面要比相应楼面下降450mm左右(假定卫生间室内外高差为50mm),排水横管敷设完毕后,再回填渣土至楼面平。这种管道敷设方式使卫生洁具布置更加灵活,可满足二次装修的要求,但因卫生间板面下沉要回填渣土,增加了楼面的负担,同时,因卫生间楼板底比相应楼面下降500mm左右,而卫生间处梁高通常为300mm~400mm,结构设计中通常将梁底同板底持平,梁高度相应增加,因此增加了投资。另外,如果卫生间平面有次梁穿过时,采用此种做法管道必将穿过次梁,这样就会影响次梁受力结构。
(b)卫生间板面不下沉式
即将排水管道敷设在板面上,这种设计对卫生洁具有特别的限制,即要求坐便器采用后出水型,地漏采用侧排式地漏。由于侧排水式地漏和浴缸本身不带存水弯,因此在接入横管时须加存水弯。其做法通常是将横管设于管道井内或是当厨房、卫生间靠外墙设置时将横管设于建筑外墙,这样势必增加管道井设置或者影响建筑美观,同时由于后排式坐便器目前市面上暂时难以购买,因此,有可能影响住户的二次装修。
2) 排水横管敷设在楼板面下
这是常规敷设方式,其卫生间洁具排水管要穿越楼板与排水横管连接,这种排水管道敷设方式可满足重力流排水的要求,排水的水力条件好。但由于横管设于楼板下,影响美观,卫生间需吊顶。同时,若管道出现堵、漏现象,维修时需到下一层,给下层住户造成不便。
综合分析,采用排水横管在楼板面上敷设的排水方式可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家居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建议在排水系统中大力推广。
2.2雨水系统排水系统的设计
由于降雨不可人为控制,雨水系统设计不安全对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损害非常大,因此超高层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的取值应慎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9.5条规定,重要公共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10年;4.9.9条规定,重要公共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超高层监护不可能设置溢流口,建议屋面雨水的设计重现期取50年,同时按100年校核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除了设计重现期的取值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由于建筑高度很高,目前常用的65型、87型雨水斗设计流态为重力流但需要考虑排水压力,因此在选用雨水系统管材时需要考虑由于建筑高度引起的静压力,建议雨水管材在普通钢管压力范围内选用普通钢管,承压比较高的部分采用无缝钢管。超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采用纯重力流雨水系统是比较经济安全的,但重力流雨水斗的研制和标准图目前还在进行当中,没有成型的产品可供使用,目前还是按87型雨水斗系统设计。此外室内雨水排入的第一个室外检查井选用消能井,以防止由于排除管压力过高引起喷溅事故。
结束语
相对低层民用建筑而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对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设计者可通过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完善设计技术,达到设计安全、合理、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琦.有关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12(3):78-79.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很快,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
1. 关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1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控制好混凝土强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1)配合比的选定。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故尚需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方能确定砂的配合比。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2)严格养护制度。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试块的制作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能弄虚作假,保证试块的真实性。
2.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措施
(1)“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2)“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不小于150mm)进行处理;特别注意梁底的砌筑要求;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同时,由于转换层位置越来越高,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也时有应用。对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及带转换层筒体结构这两类转换结构,通过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刚度比、转换层结构与其上层结构侧向刚度比。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上述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1施工措施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应着重在控制砂的温升,延缓砂的降温速率,减少砂的收缩,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如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强度,掺加减水剂粉煤灰等,选择良好级配的粗细骨料,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
3.2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故在工程开工前应制定好施测方案,确定好测量仪器,根据施工方案建立好施工控制网;将高层建筑控制轴线及时投影到建筑面层上,然后根据控制轴线作柱列线等细部放样,以备绑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砼之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当采用外控法投测轴线时,应每隔数层用内控法测一次,以提高精度,减少竖向偏差的积累;当用内控法时,一般用激光铅垂仪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4. 国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4.1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涉及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问题,既取决于不同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层数的高低,也决定于物质技术基础和施工条件。
4.2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
高层建筑施工机具的选择必须满足工期,机械费用低和综合经济效益好要求,合理进行起重运输体系的组合。高层建筑要着重解决好垂直运输和吊装的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又能水平运输,工作范围大,是高层建筑的关键施工设备。最近国内一些厂家与国外合作,生产一些新的机型,并已开始国产化。目前采用的有钢管扣件脚手、门型脚手架、桥式脚手架、悬挑架和各种吊篮等。
4.3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
同一般多层建筑比较,高层建筑的装修标准较高,设备复杂。高层建筑的外墙饰面较多层建筑更要求与基层结合牢固,耐久性好,立面丰富多采,施工操作方便,宜着重发展以下一些做法:混凝土外墙无论预制或现浇都宜发展各种装饰混凝土,使装修与结构合一,不再抹灰,并以各种有机或无机的高分子涂料饰面。
4.4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管理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结构工程量大、地下工程和装修设备较复杂,在施工组织管理上必须遵循保证重点,统筹安排,按期按质交付使用,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采用流水作业法及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安排施工现场。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解决好各施工阶段的问题,达到保证质量与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5. 结语
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今天,尤其是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经济发达地区,修建适量的超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和结构日趋复杂,导致了施工难度不断增加,施工环节增多,同时也促进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不断革新。
参考文献:
[1]王伟超,肖祯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3,33(7).
[2]胡煦容,吴文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J].中国水运,2014
关键词:消防;高层建筑供水;方法;试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规模、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高层、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火灾荷载大、人员集中、火灾燃烧猛烈,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了许多困难,特别是能否保证火灾扑救中的及时、不间断供水,直接关系着灭火救援的成败,而其中安全、高效的铺设水带是处置和扑救高层火灾的关键。
1常用高层建筑消防供水方法及技术分析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层建筑,在固定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根据消防灭火技术标准,除固定消防供水设施外,目前消防部队在高层建筑灭火中,通常使用垂直铺设水带和蜿蜒铺设水带两种供水方法。
1.1垂直铺设水带供水
垂直铺设水带供水,是消防员利用水带从建筑物外墙或楼梯井垂直铺设水带向高层供水的方法。具体技术分析如下:(1)优点:①直观简单。水带铺设时能够迅速连接好水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②供水时间快。水带铺设完毕后能够迅速将水供上去,有效地节约供水时间。(2)存在弊端:①安全性低。水带充满水后,水带接口易脱落,下坠力惊人,易造成地面救援人员伤亡;②不易悬挂。目前高层建筑多以玻璃幕墙、折叠窗户,难以寻找有效地固定点,在最高点水带压力巨大,给水带固定带来很大难度;③对水带耐压强度要求高。由于水带垂直距离长,且在重力作用下对水带径向产生较大拉力,易发生水带爆裂,会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进行。
1.2蜿蜒铺设水带供水
蜿蜒铺设水带供水,是消防员利用水带沿楼梯依次进行铺设水带向高层供水的方法(按照消防灭火技术标准,在考虑水头损失情况下,通常沿楼梯铺设水带一般不超过2盘,但从目前城市主战消防车的供水性能,沿楼梯铺设水带,为100m高度的楼层供水是可行的)。具体技术分析如下:(1)优点:①安全性高。蜿蜒铺设水带,无需悬挂,楼梯承受水带重量,非常安全;②机动性强。可随时更换、延长水带,机动灵活,增强灭火战术运用。(2)存在弊端:①铺设水带耗时较长。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20m水带铺设高度大约为2~3层,面对100m高层建筑大约需水带15~17盘,消耗大量准备战斗时间;②消防员要求多、体力消耗大。水带铺设过多后,大量消耗消防员人力,体力,减少灭火战斗力;③铺设水带易打结、水头损失大。蜿蜒铺设时,水带在楼梯间容易发生缠绕,并且难以直观判断,导致出现有水供不上去的情况。
2一种高层建筑消防供水新方法及技术分析
笔者根据铺设水带方法、车辆性能、战训、作战人员数量、随车水带数量及现代楼层建筑结构等情况,基于以上两种铺设水带方式的利弊分析,大胆创新探索,提出一种新的高层建筑消防供水方法,即垂直与蜿蜒相结合的铺设水带供水方式(见图1)。垂直与蜿蜒相结合铺设水带方法是利用水带进行垂直铺设蜿蜒铺设再垂直铺设再蜿蜒铺设,一直交替进行,直至达到铺设供水目的的方法。具体技术分析如下:(1)优点:①水带自重承受小。垂直与蜿蜒铺设水带时楼梯承重部分压力,增大安全性能,减少压力损失,使出口压力增大;②铺设方便。无需进行垂直水带固定,节约了消防员铺设水带时间,提高了供水速度。直观明了;③从外观直接可看出供水方式,易于检查水带连接是否完好。(2)存在弊端:消防员需要对楼层高度进行估算,找到垂直于蜿蜒铺设的交汇点,才能有效地进行铺设水带。
3几种消防供水方法试验比较
湖北省黄石市消防支队于2016年12月,利用城市主战车进行供水性能测试,在黄石市美地金城小区1号楼(共33层,每层层高2.8m,总高度92.4m)模拟固定消防设施损坏情况时,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比较测试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3.1垂直铺设水带
(1)器材人员准备情况。型号为25-80-50水带2盘、分水器2个、楼层固定器2个、型号为40-80-20高压水带2盘、测压水枪2把、消防员7名。(2)实际操作。1名消防员铺设干线连接分水器,2名消防员在15楼处垂直铺设50m水带,2名消防员在33楼处垂直铺设50m水带至15层并连接分水器至水出水。连接好水带喊“好”,同时进行出水供水测试压力。(3)数据分析。沿外墙铺设水带的方法,用50m水带2盘,耗时17min29s,供水时间1min20s,水泵压力1.7MPa,楼顶水枪压力0.2MPa。
3.2蜿蜒铺设水带
(1)器材人员准备情况。型号为25-80-20水带16盘、分水器2个、型号为40-80-20高压水带2盘、测压水枪2把、消防员12名。(2)实际操作。1名消防员铺设干线连接分水器,其余每名消防员携带2盘水带依次沿楼梯进行蜿蜒铺设,直至连接分水器至水进行供水出水测试压力。(3)数据分析。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的方法,用20m水带16盘,耗时24min59s,供水时间2min15s,水泵压力1.7MPa,楼顶水枪压力0.15MPa。
3.3蜿蜒与垂直结合铺设水带
(1)器材人员准备情况。型号为25-80-20水带8盘,型号为40-80-20高压水带1盘、分水器2个、测压水枪2把、消防员8名。(2)实际操作。1名消防员至7楼垂直铺设一盘水带,继续连接一盘水带至9楼,另外一名消防员至16层垂直铺设一盘水带,继续连接一盘水带至18楼,依次进行4次直至连接分水器至水进行供水出水测试压力。(3)数据分析。总共用水带8盘,耗时13min21s。城市主战消防车在地面加压供水,水泵压力为1.69MPa时,耗时13min21s、供水时间为47s,楼顶水枪压力为0.3MPa。能满足一般火场灭火战斗需要。垂直与蜿蜒相结合的水带铺设方法与沿外墙垂直铺设水带及蜿蜒铺设水带方法的对比见表1.
4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城市化 高层建筑 生态设计
前言
《现代城市管理概论》一书中认为城市化的概念为“城市化居民聚落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区位再分布,并呈现出日益集中化的过程,其中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社会学的观点认为“城市化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它意味着人们不断被吸引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城市的生活组织中去,还意味着随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包括思想感情的城市化,社会结构的城市化等”。[王志峰,蔡方.现代城市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4]综合以上观点不难得出“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王志峰,蔡方.现代城市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5]随着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在城市化水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寸土寸金”的现象在各大城市笔笔皆是。
至2009年底,上海的高楼数量超过19000幢,其中浦东的高层建筑发展尤为迅速。[邹子敬,王雪松 .透过上海浦东高层建筑的发展看境外设计,重庆,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于是高层建筑成为在有限土地资源下城市空间向竖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应该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一、高层建筑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不利影响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过程中对于城市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应对,其本身是城市空间结构集中的产物,它往往能够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空间的集约使用,但同时设计不当的高层建筑给城市生态环境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1.巨大的体型形成阴影区
由于高层建筑自身体量巨大,在日照下的落影很大。这些阴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周围地区的性质,遮蔽阳光对附近的房屋,街道带来很大的影响。以浦东地区为例,大量高层建筑集聚的CBD区域,建筑之间相互遮挡,甚至使周边一些多层建筑常年处于阴影之中,造成空间品质上的影响。
2.改变局部小气候
在高层建筑集中的地区,局部小气候会发生一些异常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风力环境的复杂性,比如风速的加大,造成强气流,形成“峡谷风”;产生气旋涡流,形成旋风;风吹到高层建筑上,一部分气流向下,影响地面建筑和行人。
3.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心高层建筑聚集,由于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空调等人工热排放加大,“热岛效应”十分明显,夏季市区气温高于城市周边地方。据资料显示,在浦东高楼林立的区域内,夏季平均气温高于市郊1.6℃,这样的区域总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这样不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排出,长时间的大气污染容易导致各类疾病的滋生。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
如今,以生态的策略进行城市中高层建筑项目的设计早已迫在眉睫,但如何真正做到系统性的整体的对待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以达到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仍然需要去探索。上海浦东地区的快速城市化需要设计者对高层建筑的生态性设计做出了整体的研究,目的在于减少高层建筑对所在区域所带来负面环境影响,以及改善生物圈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夏海山.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城市设计层面合理规划高层建筑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
高层建筑以其庞大的体量对城市的局部地区及整体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布局得当与否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转,与城市空间环境起到影响。通过容积率等规划指标控制高层建筑的密度,避免局部地区过分密集,除容积率外应再加上一项空地率作为补充。它反映了基地的空地比值,既保证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又留有空地。
浦东地区的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各个季节太阳的高度和方位,考虑阴影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方案需遵循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所制定的导则,确定建筑的朝向和主要立面的设计,并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使用计算机系统对日照效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高层建筑位置。同时在浦东地区的高密度CBD区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在保证室内外的最佳自然通风,在城市设计方面合理确定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及相互遮挡关系,使用诸如CFD计算机模拟技术或等比例模型风洞实验来研究其对风的引导与阻挡作用,
2.建筑设计层面内部空间的合理组织
我们必须根据基址周边环境能量的流通和当年气象特征来设计高层建筑的形状以获得最佳能量。一般而言,建筑与外界的热交换中,通过传导方式的热工能耗占主要部分,而建筑外界面试建筑与环境之间热交换的通道。显然,体积相同的建筑物,外界面越少,其与外界的热量流通业越少。
核心筒的位置决定了高层建筑平面中哪些部位对外开放,拥有更好的直接自然采光和通风。合适的位置有利于建筑的热工系统设计,在金茂大厦及一些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如基址的光照和当地的风向等因素。核心筒作为对外界环境的缓冲带,进行针对性设计,大大节约空调的能耗。[夏海山.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合理设置中庭空间,以及各种内外缓冲空间,利用中间的中庭作为热量缓冲器引导自然通风可以通过被动式技术调节建筑环境的重要部位。近几年来,一些浦东地区的高层建筑采用新型的材料及维护界面设计优化日光的使用,减少人工照明耗能的需求或者通过低辐射系数玻璃(Low-E)来控制在相同采光量的同时,减少辐射热量涌入室内。
作为高层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系统的生态化的运转。在设计中提倡利用高层屋顶空间种植植物,囤积雨水并蒸发可以改善内部隔热和减少能耗,减少高密度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增加隔热效果。[夏海山.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结语
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耗能大户值得我们用生态策略去进行设计研究。浦东地区高层建筑群体的案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整体的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生态原理进行分析,才能切实的将高层建筑的生态化设计落到实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海山.城市建筑的生态转型与整体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 宋德萱.大都市生态建筑技术设计的回归之路. 建筑学报,2002年7期
[4] 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5] 邹子敬,王雪松.透过上海浦东高层建筑的发展看境外设计,重庆,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55-02
若要确保给排水工程质量,那么给排水工程的设计、 施工 、维修和运行管理的要求就得更高 ,要想管网达到优质 、高效 、低能耗运行的目的,一是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二是系统的安装质量也会对日后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
1.高层建筑施工中给排水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1.1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点
(1)高层建筑的特点层数多、 总体高、用水量大 、排水量大、集中等特点,如果设计初不考虑高层特点,采用传统低层建筑的给水方式,就会造成管道系统中静压力大,管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的,且管道配件容易破坏。 所以,必须降低下层管道静水压力,这就需要给水管网中要竖向划分多个区域布置。
(2)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多,火势蔓延快,扑救难。 因此,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必需高于低层建筑且使用方便立足于自救 。
(3)高层建筑的另一特点是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为了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稳定管道的压力,保护水封不被破坏,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应设置通气管或采用新型单立管系统 。高层建筑的排水管道应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管道材料,接口时并采用柔性连接。
(4)高层建筑复杂,因设备、人多,用、排水量大,一旦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 。须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可靠,排水通畅。
(5)高层建筑动力设备多,管线长,易产生振动和噪声,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2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难点
(1)高层建筑中,因为施工单位不够重视给排水预埋处理,所以造成管道预埋 空洞、预留位置不准确,最终导致漏留和漏埋现象。
(2)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特殊性往往表现在机电等设备设计时大部分设备都设计在地下室,原本狭小的空间管线多,线路交叉冲突,降低空间利用率,影响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3)在高层建筑中,由地下室到标准层转换,首层结构复杂,梁柱密集,管道敷设较难。
2.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具体应用
2.1给排水施工方法
(1)预留预埋 .该环节是整个给排水施工的关键的环节之一,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孔洞 、套管以及管井的预埋及预留位置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影响建筑的净高以及厨卫管道的安装,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使用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借此来预防其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减少事后补救工作 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应详细了解施工图纸,并熟悉各类设备及配件的安装尺寸和安装工艺,在充分考虑好各种利弊的前提下,给出最佳的施工组织方案。
(2)分区分工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面积大 、垂直高度高,且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所以要采取分区安装的施工方法,分区施工能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垂直空间,缩短施工工期、避免施工作业面混乱 、便于管理。 分区的具体原则如下: 按层数分为上、中、 下三个区或上、 下两个区; 按安装量密集程度分区,如公共卫生间浴室等用水量较大且管道较密集处单独分区。 分区以后能够系统的组织施工,监督及控制工程质量 。
(3)样板层。做样板层的目的是确认标准层每层的管道安装形式 、尺寸、位置和各类管道配件、 支托架等的布置形式,卫生间洁具的定位尺寸等 。由于高层建筑层数较多 、标准层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选出其中一层(如标准二层)作出样板层。 由于设计往往忽视管线交叉等安装细节问题,造成施工困难,因此应仔细阅读图纸,与设计 、监理等部门沟通,不合理处及时协商解决,确定安装数据 。对样板层施工时应重点控制管线平面布设位置、标高,按没计合理选用管道配件及洁具等。 样板层安装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及其它有关单位共同验收 。
2.2高层给排水施工技术重点
(1)管道施工要点 。给水管多采用 PP- R 热熔管,排水管多采用U―PVC管。 PP- R管材有热融和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 其中热融连接最为安全可靠 ,在连接前应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灰尘及异物 。连接时应无旋转的把管道插入加热套管内,达到预定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套管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的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 。在规定的加热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进行校正,但严禁进行旋转 。管材和管件加热时应防止加热过度,使厚度变薄 。连接完毕时必须紧握管子与管件并保持足够的冷却时间,使管与管件连接牢固。 UPVC管材用排水胶枯粘接粘接剂使用前需摇匀 ,管道和承插口部位必须清理干净,承插间隙越小越好 ,用砂纸或锯条把承插口打毛,承口内较薄的均匀刷一遍胶,插口部位外刷两次胶,待胶干 40~60 秒后插入到位,同时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胶干时间 ,粘接时严禁粘水 。若温差较大,管道伸缩节是必须安装的, 不然就有拉坏、 胀坏或弯管的可能 应按当时环境温度,对伸缩节插入深度控制,可在插口处做插入深度标记,这样容易控制且便于检查,以免温度降低时插口脱出橡胶圈使管道中断、 温度升高时胀坏接口,严禁把伸缩节反向安装。
(2)给水试压。 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 、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进水(不可急上水,缓之),高处放气 。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 经试压合格后方可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3.高层建筑施工中给排水的策略
3.1给水策略
由于高层建筑大量出现,使城市供水能力更加不足,且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水厂发展速度,管道的老化、承压能力下降,所以必须设置增压设施。 但在施工中也要注意增压会造成静压过高 。因为高层建筑高大,生活用水常要进行竖向分区,生活用水一般按照用水点的静水压力不超过0.35MPa -0.45MPa 进行竖向分区 。实践表明,当分区压力过大时,底层水压较大,用水器具容易损坏,且水流流速大,使用不便。 所以设计时用水点的静水压力就应该低0.35MPa 进行分区。 生活用水增压后送到顶层水箱,然后用比例式减压阀向下供水。
3.2排水策略
建筑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活污水 、生活废水、 屋面及阳台雨水 。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合流方式,应严格按照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 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 、建筑物的标准等来执行安装。
同层排水是指管道在本层内敷设,采用一个共用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诸多的 P弯、S 弯,一旦发生堵塞,本层内就能清理、 疏通。 作为一个新技术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为其管材一般采用热熔对焊,所以在安装中一定要满足施工技术要求,而且要确保管材材质有较强的密封性和抗外力破坏性。
3.3消防系统精细
现在大多数住宅小区 、单体建筑及高层建筑都设有消防水池二次加压。在城市规划中只关注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即在区域内不设多个消防水池及泵房,只设一个消防水池及加压泵房,以满足区域消防供水要求 。但对于单个建筑体来说如此设置,所以在消火栓箱里应安装紧急启动消防泵按钮,按钮一合,消防水泵就立即启动。 并且增加多功能控制阀,水泵起动时能自动打开阀门,停止时能自动关闭,而且要确保在消火栓压力超压后要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施工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生活品味,只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后期使用安全,从而体现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符翠红.超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 (04).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手段;工程质量
0.前言
高层建筑最典型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体型复杂,施工困难,工艺技术较高,所需材料多,施工工期多,专业性要求较高等,这就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电气、排水、空调等施工方面探讨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电气是由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防雷系统、安全系统系统等共同组成的,建筑电气的用电设备较多,以弱点设备、空调制冷设备为主,同时电气的线路较多,具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等等,而且敷设的方式较多;另外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者自备柴油发动机组,以此来保证重要负荷用电,;最后是用电量较大,负荷密度高,自动化程度较高。
1.1供配电方式分析
我国采用的配电方式以TN-S系统为主,供电方式以放射式或者是树干式为主,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照明则有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照明共同组成,其要随着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在事前、事中对线路走向、方位、标高进行校核与检查,要与土建施工配合同步进行,避免出现错漏。
1.2防雷接地情况
防雷接地系统是现代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防雷接地系统建设十分必要,除了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外,在施工中还必须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利用桩基主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为防雷引线按照规定要求达到数量,变配电要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接地环网工作。
1.3安装电梯的技术
为了便于高层建筑内的使用人员,电梯是必备品之一,其可以分为消防梯、客梯、货梯等,属于垂直运输设备,在电梯安装的施工过程中要坚持其安全性、可靠性与舒适性。
1.4预留施工技术分析
预埋与土建的密切配合,不同的管线与竖井都与土建施工有一定的关系,预留、预埋要按照规范要求与土建施工保持同步,首先要清楚路线走向、标高、方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同时要考虑电气线路与其他管线、设备的交叉、平行间距的要求,避免后期不必要的开凿,影响工程进度。同时要注意在混凝土预埋塑料电线管中要采用重型管,禁止采用轻型的塑料管,敷设要以捷径为佳,节省成本,控制造价。
2.高层建筑排水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发生供水断电或者排水堵塞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必须要提高高层建筑的可靠性,确定水源的合理性,保证供水的连续性与排水的顺畅。一般的给水设施以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或者生活水箱为主,消防水箱或者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在屋顶要设置消防水箱。同时,室内给水管道的施工要严禁穿越配电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等,也要避免在生产设备上通过,另外给水管道不能敷设在烟道、信封风道、风管、电梯井道、排水沟内,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谁管与排水管的静距离平行要在0.5m以上,交叉不能小于0.15m,给水管要在排水管的上面,给水管道暗敷时不能直接敷设在结构层内,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建筑物的外墙处、穿越屋面处应设置防水套管,室外明设给水管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光污染,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敷,塑料给水管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做过渡。
高层建筑内的设备较多,管道的压力较大,不同的工种会出现交叉打架,各个专业工种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尤其是要注意建筑结构梁下高度是否能够满足风管、空调等新风机组、给排水管道、桥架等管线及设备安装的要求。重点要加强对厨房、厕所的控制,完成后进行灌水实验,排水立管要100%的进行灌水、通球试验,并全部通过。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空调等现代设备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高层建筑中安装空调是必须的,车库及梯间设通风及防排烟管道与风井。屋顶设置正压加压风机,以满足良好的通风环境。在工程施工中要坚持按照有关文件进行施工,严格执行有关要求,坚持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同时进行,要善于发挥事前工作的作用,做好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特点对风管制作、风管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空调制冷系统安装、空调水系统安装、防腐与绝热、系统调试、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进行三大控制,即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连接。
4.结构与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从建筑功能上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的轴线布置存在着很大差异,一般是上部小空间轴线,下部大空间轴线,这与结构合理,自然布置要求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大,上部受力小,正常布置情况下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
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要与常规相反的方式布置,上部空间布置小,下部空间布置大,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不管采用哪一种转换方式,带转换墙的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同时,由于转换层的位置在逐渐升高,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也偶有应用。对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及带转换层筒体结构这两类转换结构,通过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刚度比、转换层结构与其上层结构侧向刚度比。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上述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科]
【参考文献】
[1]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关键词:高层住宅;混凝土;装饰工程
中图分类号:U655.4 文献标识码:A
1 基坑开挖
基坑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及设计标准,基坑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和土钉墙等挡土形式,当土方的桩基开挖到一定深度,就要对基坑进行支护,以确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就围护桩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才可进行土方开挖的施工,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道、开挖顺序,对于现场的建筑材料要有序堆放,避免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混乱给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地下室结构施工图进行土方开挖基底标高的控制,当结构施工图与基坑剖面图中出现基底标高不一致时,按照设计技术规范和合同技术条款,应以结构施工图的基底标高为准,并将基底标高存在差异的情况,及时上报给建设单位和围护设计单位。高层建筑地基一般较深,因此,为了保证安全施工,可采取分层开挖的方式,根据地质情况需要进行支护时,及时采取支护措施,实行边开挖边支护作业。
为了保证开挖的顺利进行,当土方开挖超过长10m时,就要进行土钉墙及土坡护坡施工,同时,深度应确保不超过1.5m,土钉墙的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开挖接近设计底高程时,一定要预留20~30cm的保护层,最大程度上保证坑底原状土不受到扰动,开挖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预留20~30cm保护层,等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前,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土方开挖时应控制好基坑的暴露范围,尽量减少敏感区的暴露时间,基坑开挖要连续进行施工,减少搁置时间。
2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认真检查模板上有无缝隙、孔洞,特别是用于墙、柱及梁上模板一定要把模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确保支撑的模板缝隙严密无漏浆现象发生,并对模板进行浇水湿润。在进行墙板、柱的新老混凝土交接处施工时,需对老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用水清洗干净,再铺5cm厚的水泥砂浆进行分层浇筑,同时保证配合比满足施工强度等各指标要求,严格控制浇筑高度在50cm内。为了保证柱、墙板的施工质量,要合理处理大梁底标高5cm以下的施工缝,可采取将大梁钢筋直接锚入,同时,在浇筑柱与墙板时,可用拌板进行控制下料,避免直接向柱、墙板中浇筑混凝土,影响整体质量。
2.1 基础底板施工技术
基础底板浇筑前,施工人员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分析底板特点及混凝土浇筑要求,使作业人员和混凝土机械设备达到最佳配置状态,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混凝土冷缝的出现。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进场的钢筋规格、数量、钢筋出厂合格等证明材料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为确保混凝土工程的顺利进行,应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高层建筑可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浇筑时能形成1:6及以下的自然坡度,在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时,根据设计图纸及实际施工需要,一般需要分段定点,为了加快散热,减少裂缝的发生,可采取薄层浇捣的方法,既有利混凝土形成一定的坡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混凝土的泌水处理过程得到简化。在实际施工时,根据泵送时形成的坡度进行振动器的设置,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混凝土振捣时,振捣人员一定要按照振捣要求严格控制振捣器插入的深度和振捣时间,并在振捣过程中禁止碰到钢筋和预埋件等,以防造成钢筋、模板变形,预埋件发生位移等,只有浇筑的上一层混凝土达到初凝前才能浇筑混凝土。
在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振捣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振捣密实,达到较好的振捣效果,混凝土被振捣后,在其表面具有较厚的水泥浆,并要对水泥浆进行处理,按照设计结构用钢尺将其抹平,并用钢棍筒碾压,最后用木屑进行打光,使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好的平整度,等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要采取保温措施进行养护,否则,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出现。
2.2 楼面梁板施工技术
楼面板施工时,主要采用赶浆法进行施工以提高生产效率。首先根据梁施工特点采用分层浇筑,并呈阶梯形,当混凝土浇筑到楼板的标高时,对楼板验仓合格后即可对楼板连续浇筑。其次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人员要严格按照振捣要求进行规范作业,做到不漏振、过振,并在振捣过程中通过移动标志对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进行控制。最后,浇筑达到设计标高后,作业人员就要对混凝土面进行抹平,抹面作业,以避免混凝土发生收缩裂缝。
楼面输送管铺设要严格控制输送管摆放位置,若直接将输送管放到钢筋上,作业过程中由于输送管的震动,很容易使钢筋发生变形或者位移。振捣如果不遵守规范要求,会使浇筑的两层之间出现接缝,楼面拆模后可能出现蜂窝、麻面、漏筋等问题。
2.3 楼梯施工技术
为保证楼梯的施工质量,对于楼梯主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浇筑方式,底板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跟踏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底板浇筑达跟到踏步标高相同时,可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完毕后,作业人员应将踏步混凝土进行抹平,楼梯施工缝根据设计要求,将其留在楼梯段1/3处进行垂直梯板设置。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根据不同性质的混凝土,需要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例如在夏季进行养护时,可采用湿铺盖、草袋及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冬季养护主要防止混凝土冻结。
2.4 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现象,对于不同的工程要求,施工缝处所需设置的止水形式是不同的,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缝的控制是必要的,首先在原来的混凝土表面需要浇筑混凝土时,作业人员应把原混凝土表面上的杂物、水泥薄膜及不牢固的石子等进行清理,对有的部位还需采取凿毛处理,用水将所浇表面冲洗干净,并将残留在砼表面的积水清除干净,使新老混凝土表面牢固结合在一起。其次对于施工缝周围的回弯钢筋时,作业人员根据设计结构图确定钢筋所在位置,避免在施工时给其造成一定影响,并把钢筋上存在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清除干净。最后为了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可先铺筑一层厚10~15mm的水泥砂浆。
3 砌体工程
在高层建筑的砌体工程中,须按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进行砂浆配比,确保砂浆配比满足强度要求。在砌体工程施工前,为满足施工需要,作业人员首先将砖提前进行浇水湿润,其次测量人员准确放出墙身轴线和边线的位置,在开始砌筑时,作业人员通过摆砖样,确定合理的灰缝宽度,最后在砌筑时要综合考虑门窗及砖垛、柱等对灰缝的影响,同时应结合窗间墙的组砌方法,将砖的竖缝相互错开,并使灰缝横平竖直,水平灰缝和竖向缝宽度控制在10mm左右,竖缝要刮浆适宜,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4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4.1 做水泥护角
水泥护角施工主要用在室内墙面、柱面的阳角处。其施工方法是首先用水泥砂浆作为基础,并控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3,然后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罩面处理,然后对罩面进行压光并做明护角,并将保护角的厚度进行控制,使其与墙面厚度一致,待砂浆收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进行修饰处理。根据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一般墙、柱面阳角的水泥护角的宽度每侧为6cm,使其表面达到刮花顺直,与墙面平顺自然衔接,采用手摸时感觉较好,等门窗等部位水泥护角施工完成后,作业人员要做好施工区域的打扫清理工作,对洒落在门窗上的砂浆清理干净,避免给门窗造成污染。
4.2 抹底灰施工
为了确保底灰的施工质量,施工前首先把基层上垃圾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基层面为混凝土的还必须进行凿毛或喷晒1:0.5的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同时,用水将墙面进行浇水湿润,并控制水浸入墙砖中的深度,一般深度为8~10mm,由于受结构功能的影响,不同部位墙面的平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此种情况必须采取凿平措施进行墙面的处理,对于较深的凹墙面,施工前须浇水湿润,然后分层抹平,贴灰饼,对墙面进行冲筋。根据施工经验,只有在冲筋达到一定时间后才能进行墙面底灰施工,施工时可先抹一层薄底灰,等第一层抹完后,即可抹第二遍灰,然后用大杠刮平,用阴角器使其平顺,使室内各个角落做到棱角分明,大方美观,底灰施工完毕后,应对施工时造成室内其他表面的砂浆清理干净,再用1:1:3水泥砂浆在预留的洞、槽等周边抹成较为平整光滑的洞口,并使厚度比底灰稍微高出一点,使其墙面两侧最终达到齐口效果。
4.3 抹面灰
底灰六、七成干时,就可开始抹面灰,为保证面灰施工质量,作业人员须分两遍进行抹刷,两遍抹刷完成后对面灰进行赶光压实作业,接着就要对面灰进行最后的压光作业,作业人员压光技术水平对面灰的外观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压光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漏压、漏底,表面粗糙、接槎不平整,线角不顺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面灰的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住宅施工技术涉及的范围广,工序较为复杂,做好每个工序的施工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为施工单位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伟超,肖祯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07).
关键词:基坑设计;环境友好;城市密集区;思路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ese city of urbanization in advance to depth direction. No matter is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some advanced region of the eastern developed areas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backward areas; and the vast western city of backward regions are continuing the "pie" of the city, its development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ingly sharp city problem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analysis of foundation pit design dense city.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desig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ity dense area; Ideas discussed
中图分类号:TV551.4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在向纵深方向挺进。不管是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部分先进地区的优化升级;还是中西部落后地区乃至西部广大城市化滞后地区正在继续的“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办法,其发展都已经伴随愈发尖锐的城市问题的出现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由于基坑设计失范和施工失误而导致的基坑工程环境负面效应正是这众多危机当中较为突出问题之一。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行基坑开挖的难度,由此导致的城市基建事故的经常发生,对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基坑友好型设计和施工思路的现实意义愈发明显。
2 城市密集区与基坑
关于城市密集区可以从两个视角作描述性的诠释。一是李学峰认为的“城市个体之间(即城市群视角下的城市密集)和城市个体内部之间的密集” 1另一个层面则是指城市功能的密集,它是一种叠加意义上复杂的城市空间(物质和精神)的拥挤。本篇探讨基坑问题关涉的主要对象是前者。
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程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在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基坑工程发展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由于对基坑工程上述所陈特点缺乏深刻认识,未能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规范施工有关。文章接下来,将选取其中几个点,扼要分析和陈述达到环境友好设计的思路。
3 城市密集区基坑友好型设计思路扼要分析
基坑设计是一个综合能力强弱、高下比拼的工作。基坑设计不仅要求工程设计者要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还必须综合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基坑工作不仅是人的工程,还是自然的工程”。设计师要做的工作,除了要考虑自身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施工水平之外,还必须要严格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加以磨合、提炼。
3.1 关于围护体系的分析
所谓的基坑围护体系,是指基坑与周围的土体结构以及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在基坑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周围建筑以及地下管道系统的影响作用,因此应切实加强对于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维护工作。根据作者的经验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保证基坑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基坑整体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应将基坑作业过程中的土体的移动范围进行控制,不能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正常功能。建筑优良的基坑围护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3.1.1 选择合理的土压力值
选择合理的土压力值是进行基坑围护设计工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相应的土压力值进行修正。此外,在进行土压力计算的过程中往往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即对砂性土计算时按照水土进行分算,而进行粘性土土压力的计算时候,则将水土进行合并计算。而在现实工程中,土层条件是极其复杂的,简单的水土分算或者水土合算得到的计算结果很难符合工程的实际条件,无法成为较好的施工参考数据。
3.1.2 坑外卸土问题
在众多基坑工程事故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坑外卸土和坑中坑可能对基坑围护结果的稳定性和变形产生的影响估计不够准确而致的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一个普遍存在的行业弊病是:多数初学者甚至是某些“资深”的基坑工作设计者,在进行围护结构的计算过程中,过高的估计了坑外卸土所产生的影响作用,而过低估计了坑中土层的影响作用。例如,在悬臂式基坑围护结构中,土压力与土层开挖深度呈现线性关系,弯矩与深度呈现三次方关系,而剪力值则与开挖深度呈现二次方关系。如果遇到坑外进行少量卸土的情况,即将开挖深度进行降低处理,则必然铸成错误。
3.2 环境效应
从建筑哲学思辨的视域分析,基坑设计施工的环境问题主要从两个视角加以考虑。一个方面是利于基坑自身工程效益视角,即在基坑设计、施工、维护这一流程中,对环境因素的利弊做必要的考量,十分明确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当时、当地人们活动可能对基坑工程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过程质量和效益;另一个视角则是:从计划中的基坑工程可能给周边环境带来变迁。比如下文所要提到的地下水问题、基坑施工周围建(构)筑物问题以及可能改变周边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问题。
3.2.1地下水问题
城市建设行业现在流行一句话:反基坑施工必要要做降水工作。最终目的是稳定建筑根基。具体做法是抽取地下水,深挖基坑。这会造成地下水位大下降,使得城市饮用水的供给渠道单一化,供水能力降低;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和浪费,从而从隐形上增加城市化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在贵阳市花溪大道中段的改造工程中,就因为基坑设计和施工理念和指导思想的落后,导致大量的地下水直接抽取到旧有道路上,导致了极为严重的清洁水资源的浪费。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干预下,才中途易辙,改用“引水入河”的办法,以管道的形式,把抽取出来的地下水引入临近花溪大道不足700米的花溪河。
3.2.2基坑施工周围建(构)筑物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拥挤的通病日益显现,向地下和高层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而又有一批建于六七十年代的城市房屋亟需改造,其中砖混结构占大多数。此类结构对地基沉降极其敏感。因此,一方面,基坑工程不断在刷新深度和难度。另一方面,基坑周边面临大量密集的建筑、管道等需要保护。而实际工程中由于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其破坏时常发生。因此解决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现代城市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地理层级:即地面以下(地下)—地面—地面以上(空中)。一般认为,基坑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主要关涉地面及以下的建(构)筑物正常运营和使用。而中间主要是地下运输通道和通讯系统。尤其,随着国家城市规划逐步走向科学合理之后,共同沟得到承认和大力推行之后,基坑设计、施工、维护特别是基坑事故所导致的损失更是因为关涉多家而数额巨大。
4. 结语
基坑的设计会受到工程勘察质量、施工过程以及工程检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旦发生事故,则损失不可小计,因此在进想基坑开挖之前,应充分衡量开挖变形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对基坑的变形值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必要的施工手段,加强基坑工程设计管理,建立设计图和审查制度、招投标制度,因地制宜确定预警值工程现范或规程合理评价体系等。可以尽最大限度地向友好设计的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吴玉光等: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 2011-01第一期
[2]蒋蒙宾:基坑工程降水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学 2007-08
[3]龚晓南:基坑工程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N]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1月
[4]龚晓南.关于基坑工程的几点思考[N]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