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切点”;反思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些教学问题,例如: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学生上课的要求去做,而是通过网络进行QQ聊天、玩网络游戏以及看网络电视等。面对这些现象时,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如何切实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寻找教学切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在课堂上,曾有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你们在网络方面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如我们。所以,在上信息课时如果不同意让我们聊天、玩游戏等,那就干脆不要上了!学生这番话虽然有点过,但是他说出了很多学生的心声。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此方面的能力确实不如学生。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寻找我们教学的切点呢?笔者在本文就如何寻找教学切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供大家共勉。
一、通过调查寻找教学“切点”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关注学生在信息课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之间进行调查,寻找教学切点,使学生上课的消极行为演变为有意义的学习行为。我曾在学生中间组织过一次题为“聊天、游戏、看网络电视以及获取信息”的调查。在此调查中,调查对象为高一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56份,收回756份,具体的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如下:
在此调查报告中,经过分析,发现玩游戏、看电视、听音乐以及聊天的学生比率较大,查找自己所需学习资料的学生比率也比较多。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反思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否应把网络作为切点。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学生深陷网络游戏之中,沉迷于“玩”之中,则其对学生所导致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否把网络作为教学切点,引起了很多老师的争议,部分教师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应把网络教学引进来,而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网络,那就不是信息技术课了,只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要正确对待网络,那就能利用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网络技术离不开游戏的“玩”,现在很网站开发了很多游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借着这个“东风”,开发了教育游戏。从教育的角度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认识游戏,如何玩网络游戏。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但有些教师则认为,这会不会令中学信息技术课变得被动呢?其实,只要我们在学生中间进行正确的引导,摒弃网络的负面影响,把网络正面教育“拿来”为教学服务,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可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排斥的,是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事实。
反思二:信息技术教学不只简单的信息教育,而是技术能力教育。纯信息技术的教学只是空洞的,在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只是“纸上谈兵”,把书本上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一味地追求着技术的教育,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把这引起信息技术应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着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等等教学内容。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适应生活打下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学“切点”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各种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
反思三:“自主学习”与“放飞学习”
信息技术课和其它学科教学有所区别,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又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放任自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学生“放飞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有所表现,敢于创新,敢于质疑,但是不能让学生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及尺度在适可而止,否则课堂的学习任务就难以完成。正如前文所调查的一样,有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时,既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还能在课堂上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健康的事情,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有尺度的放飞中得到了锻炼,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总之,“切点”需要在一次次磨合中提炼出来。所谓“磨合”就是利用反思来解决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因而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套模子的方式来塑造灵魂(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愚蠢的。因而,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交流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就前进了一步,反思问题又让我们前进了一步,解决问题就证明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吴.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电脑学习.2009(06)
[2] 薛务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
[3] 左仁梅.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10)
[4] 胡恒峰.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5] 叶丽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7(11)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知识目标: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会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独立思考,敢干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用PowerPoint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他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4
信息技术课是我国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资源和环境的应用,是知、行、情三者的交互过程。它是一门考查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如考试科目高。要上好这门课程还是有难度的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近年来,在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以及学校的校本教研的活动中,让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信息世界,在实践中激起兴趣,在探索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变。现对自己近年来在新课程培训交流中的感受,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作出分析与探讨。
1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1.1 多引导、少灌输。兴趣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石,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新课,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把外需转化为学生的内需。将过去的“导入新课”改成“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上的设计要注意事实的严谨性、趣味性、科学性,还可以把过去的“传授新课”改为“探讨新课”,把传统的“巩固与回顾”换成“实践与疑问”等。这些改变能让新课程理念与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获得更好的整合。如:我在讲授PowerPoint的插入剪贴画时,通过欣赏一些其他同学的优秀演示文稿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觉插入图片原来可以使演示文稿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创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提出如何插入自己心仪的图片?通过探讨,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下一步设置动画打下基础。
1.2 多探究、少强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过于强调操作,只能使学生生搬硬套,毫无想法。但如果注意知识技能创作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自我探究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如教授EXCEL的插入函数公式内容时,我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通过菜单插入函数选项,而是让学生观察编辑栏上的函数公式与其他单元格的不同来掌握函数公式的使用。
1.3 自评互评,实施多主体评价。长期以来的我们课堂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格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评判对还是错。教师扮演一个权威,而学生只会等待老师的正确答案,不愿意多思考。这样的教学不但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效率也不高。学生处于被动的被评价者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自评活动,例如,新课的学习时,我们可将所学的主要内容交给学生去归纳小结。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自我反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4 多些激励、少点批评。学生需要鼓励。面对人生的成功或者失败,小孩都需要大人的鼓励和安慰,就如同教师的教学需要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关心一样。如果教师能对表扬学生,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直接说“对”或“错”,而应让有不同看法的其他学生也发表意见,再由学生对不同的看法做出评判而实现互评。在他评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自评。例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演示插入图片及艺术字――图文并排,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操作?(2)自选图形能否输入文字?(3)艺术字能否变换颜色及版式?(4)文本框中是否还可以嵌套多个文本框及图形?(5)在同一框中可否出现横排和竖排文字?
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果觉得不够完善,可以问其他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有其它看法吗?”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更应该问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一个问题若有不同方法答案,应让学生对不同的答案做出评价、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方法好?”“你同意哪一种答案?”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欢快的教学氛围,这样才使学生能激起智慧的火花并有真正的思维碰撞。因为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贴近教师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和不怕困难的斗志。
2 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上看,课堂教学行为是考察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如果课堂充满了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行为,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以至于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仍出现这样的问题:(1)多余的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短暂;(2)经常出现过多的演示操作;(3)过多的班级团体教学活动,造成学生多用嘴巴,少用双手;多用耳朵,少用脑袋;多了些识记,少了些想象的空间;(4)小组探究低效。如有时小组成员思维刚刚展开,成员刚刚进入情境,教学活动就匆匆收场。有些小组探究因缺少探讨的主题,缺乏指导而组织不起来,或讨论无头绪,小组成员无所事事;(5)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这种不良的教学环境的影响,时而还存在着“教不懂,就练到懂;练不懂,就考到懂”的传统教学方法。
3 对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学的建议
3.1 注重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穿插的阅读材料。千万别小看这些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有的是介绍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有的是给学生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的是介绍信息技术前沿动态等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2 注意每章节最后的扼要回顾。教科书对每章的练习题都设置了活动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习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不要错过挑战自我的机会。
3.3 注意正确认识“拓展题”。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协作探究精神,使他们学会探索,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4 重视任务学习。教科书中选择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供学生学习。教师切不可忽略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在任务中学到和理会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也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情感经历。
3.5 重视学生与教科书的交流。教科书中很多章节,在重点知识处,提出一些问题或利用“任务”、“练习”、“观摩”和“拓展”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了解与反思,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地对待它,积极地与教科书进行“对话”,从中体验到无师自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赵涓涓,杜麒麟,屈明月,强彦 .智能小车的无支路循迹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6).
[2]陈伟钱.一种时间记录寻迹智能小车的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2(01).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其他学科的评价可以通过试卷等方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评定,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操作上难度更大。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在评价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评价对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评价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时候,要强调其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要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评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好的方面要保持,不理想的方面要进行反思,找到改进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评价效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和质量,在评价中要避免单一化,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人员。要充分考虑和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客观的、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评价本人或本组的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的互评可以以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设计(修改、研究)思路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互评,可以开阔思路,提高鉴别和欣赏的水平,增强自信心,通过他评和评他有力地促进自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虽然减少了相应的评价工作量,但却达到了更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对于一项学习研究课题,允许有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评价标准,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一、反思教材运用
反思教材,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的整体框架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要“顺应”教材。总之,本人认为,要反思教材,做到“用教材教”,“发展”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集思广益,对教材再加工,然后再根据学生基础和生活实际,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图形图像的加工》一课中,本人将利用配套素材制作全景图改变为将事前教师拍摄的校园美景作为素材,这就使素材更贴近学生,利于教学。再如,在必修模块《声音的处理与加工》一课中,本人将教材使用的超级音频解霸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将超级音频解霸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二、反思激趣教学
反思教学中的激趣,就是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图形图像的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如果单纯地将工具逐个介绍的话,将是枯燥无味的。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本人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再如,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本人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使学生学习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三、反思师生互动
反思师生互动,就是要建立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为教学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而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也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课时,本人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来展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接着多处运用师生互动环节,构建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接受学习。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四、反思教学实施
首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科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因“科”制宜。任务驱动、讲练结合是信息技术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上课地点在电脑室。例如,本人在讲解必修模块《信息及其特征》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信息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期间利用野外生存训练来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后展示了生活中的信息,从而引出信息的概念;接着用《啤酒与尿布》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信息的特征;最后用互动练习让学生竞赛。整堂课虽然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但是效果并不错。所以,我们既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方法,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其次,运用适当的主题设计。在教学设计中,除重视对单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外,还要重视对课程单元和主题模块的设计,使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以实施教学。例如,本人在设计选修2《声音素材的编辑与制作》单元时,考虑到整个单元的内容为“视听制作”,将主题模块定为制作一个“瑰丽风景之连州地下河”配乐视频作品。本部分任务是让学生录制“瑰丽风景之连州地下河”配乐诗朗诵,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题模块的设计与应用,能使整个学习内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方便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五、反思教学评价
我先打开"练习"画图文件,里面分别整齐排列着4个一模一样的"小帆船"、"蝴蝶"和"美猴王"。接着,我开始"变魔术",演示"小帆船"的水平翻转等各种变化,并挑战性地问学生"你会变吗",激励学生打开"练习"画图文件,探究"小帆船"的其他魔术变法。"蝴蝶"如何"长大"或"缩小"、"美猴王"怎样大耍"醉拳"......学生们在问题的引导下认真地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的快乐,感悟电脑绘画的快捷与神奇,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然后,我请学生打开"作业"画图文件,里面有太阳、蝴蝶、树、美猴王和绿茵茵的草地等素材,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对素材进行组合,创作作品。学生练习时,我要求"越创新越好"。
学生展示作品以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品评。其中,一位学生将太阳画成美丽的少女,另一位学生则画成丑陋的巫婆,并且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有创意,看不起对方。争起来没完没了,话也越说越尖刻。面对突然出现的"小插曲",我没有乱了方寸,而是敏锐地抓住矛盾"做足文章":首先,充分肯定两位学生的创意,使他们冷静下来;然后,组织全体同学讨论哪个创意更好。临了,我幽默地说:孙悟空恐怕也不乐意和丑巫婆在一起,要知道,它可是"美猴王"啊!学生会心地笑了。讨论顺势引向深入:如何评价作品、如何面对别人的评价......两位学生一脸惭愧,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全班响起热烈掌声。随后的作品评价出现评者中肯、听者欣然的良好局面。
教学反思:
在教授本课时,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除教材上有的"小帆船"和"蝴蝶"图形外,创造性地增加了学生喜爱的"美猴王"图形,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创造,尽情地变换自己喜欢的"美猴王"形象。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勉励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冷静地理清思路后再尝试,培养、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请"成功"的学生上来演示,鼓励"能者为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有的素材未着色,少数学生精心于着色,花费了过多时间,导致无法按时完成作品。我未着色的初衷是担心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但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想当然,结果留下遗憾。这也从反面说明"眼中有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是多么重要。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并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画图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27-02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能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好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然而,当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实现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必须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方式
科学地制作课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目标与内容适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科学地制作课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可以适时地运用动画展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车里的小动物难受极了。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汽车车轮要做成圆形。接着再显示一组车轮同是圆形但车轴位置不同的对比画面,认识车轴正确位置,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画图板讲电子课本 首先,先从教材的出版社网站上下载电子课本,比如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打开北师大出版社基础教材网,点击“小学数学”,再点击“电子课本”,按照下载图片的步骤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为查找方便,可以对图片进行重命名。上课时,只需打开相应的文件夹,把图片在画图板中打开,就可以指导学生上课了。为使笔迹清晰、醒目,最好用刷子写字,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时更换颜色。如“小蚂蚁搬家”“送信”等游戏活动,就可以先用“选中”工具选中,再进行拖动,这样就把静态的教材图片变成了动态的游戏活动。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利用画图板就非常方便快捷,很适合平时的教学。
画图板辅导同步作业 在辅导学生同步作业时利用画图板更为方便。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图形多,学生不会读题,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观察图形,认识钟表,看图写算式等。于是先把同步作业在扫描仪中扫描成图片,上课时在画图板中打开,教师再辅导讲解,就很形象直观。如果将这些图画在黑板上,不但画不像,还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对一题多解的题目,利用选中工具,按住Ctrl键进行复制就可以了。讲完题后切记关闭时不要保存,下一次复习还可以用。
画图板评讲试题 在复习迎考阶段可以从网上下载试题让学生做。如果在Word中做,题目排版容易混乱,特别是高年级数学出现分数,更不好打上去。可以把试题复制到画图板中去做,只需在Word中选中题目进行复制,然后粘贴到画图板中;如果版面较小,就点击“放大镜”进行放大,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评讲试卷了。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随时画一张笑脸或打上100分以示奖励。
2 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的策略
创设情境,要有意地创、创新地创,更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设计。当然,课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以生活问题为素材,这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然而,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不同于普遍现象的生活问题,具有学科规则、逻辑性、规范性、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取用生活素材,又要高于生活素材。应该善于“凭空想象”“一切都有可能”地进行创造、自我设计。当然,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学习规律的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当前的热门话题引入数学课,降低自身姿态,以童真的眼光、心态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或引入卡通人物以引起共鸣,或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或展示学生急迫求知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降低他们在新知认识理解中的抽象逻辑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整合运用,以目的单一要求为上,以直观感觉为佳,以简洁易于操作为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多维立体的感官同时综合调动是难以做到的,也是很疲劳的。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也没必要深挖,更不讲究曲径通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教学过程演绎成纯粹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展现,更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追求的是在急需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的环节,应该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比如情境创设、动态过程展示、白板讲演的操作、矛盾冲突、形象画面的呈现等。而且,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目的、过程、效果都要单一性、直观性、针对性强。一般说来,一节课中,教学的重难点宜于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有效化解。
3 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的反思
把握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方向、程度、价值很重要。时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整合课堂的尝试很多,如展示课、亮相课、比赛课,都极尽信息化技术展示之能事。然而,热度过后冷思,是否有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不知轻重之虞呢?还是那句话,智慧性、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就是为了辅助学科教学。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单是对于教师有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认知心理、成长规律的尊重。所以,要从备课角度出发,从把握学生学情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不能逢课便使用信息技术,不论学生年龄、不分阶段地照搬他人课件,这样实现不了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建设。
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的积极有效,这对于教师也提出巨大的挑战。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获得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本身来辅助教学,教师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孩子般的纯真心发现并欣赏学生对生活的一切并感知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卡通人物形象、热门流行话题、童真的俚语等,虽然不必是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却关乎能否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促进“主动有效”课堂的生成。
总之,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无论是政策还是社会力量,都是外部因素,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外因,学校自身努力才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在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者的信息意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自主创新精神才是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关键词】Moodle;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市里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都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不容乐观,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探求一条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之路。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策略组织教学,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思性教学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探求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提高学习绩效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与水平,是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这要求站在改革前沿阵地的一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思考、批判、否定中总结得与失,不断地探求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反思性教学以优化教学理念、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增强教师道德感和责任感为突破口,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强调“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为目的,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具有发展性。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埃拜模型、爱德华兹-布郎托模型和拉博思凯模型等三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型。基于这三种模型,反思性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发了多种易于操作、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反思性教W模式。但“教”与“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同风格的教师、不同的学校生源、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习阶段等,必然导致教师选择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
二、基于Moodle平台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分析
反思性教学既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反思。教师与学生都是反思实践的主体,反思行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书写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评价,完成教学日志;学生要了解学习内容,主动探究学习,课堂交流讨论,作品上传与评价,课后反思与提高,这需要一个构建简单、操作容易、交互性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Moodle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设计基础的课程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提供条件;它允许师生或学生之间共同思考,互动评价,实现知识的自然建构,促进教学主体的共同发展,这与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Moodle平台是在课件、积件、资源库、博客等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针对课程教学活动的管理设计的,能覆盖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是支持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活动模块和教学评价设计,既能满足教师的有效教学,又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并能完整地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正是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所需要的。
三、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策略有两种:一是内省,一是交流。内省在教师层面,源于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有所改变,有所提升;在学生层面,源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所得,要求进步,力求创新。
交流则诉诸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能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科特点,将Moodle平台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在反思中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策略如下。
(一)建立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
搭建符合我校校园网络特点的Moodle平台系统,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等电子材料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的章节划分和实际课程安排以Moodle平台较有特色的“星期格式”(教学周)的形式呈现在网络课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易于操作的网络课程。
(二)网络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都上传到了Moodle平台中,教师可以随时在Moodle中查看任一课时的相关资源,便于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备课组成员通过网络随时都能在Moodle平台上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研讨,给出教学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
(三)在线课堂
课上,教师在Moodle平台上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如在线讨论、问卷调查、作业上传等。学生登录Moodle平台,查看学习内容,了解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开展探究学习或协作学习,并把完成后的作业或作品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四)撰写叙事日志
Moodle的日志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撰写叙事日志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日志平台。叙事日志包括教师的备课记录和教学反思,还有学生的学习日志。
备课记录是教师在一节课或阶段性工作前,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下自己或备课组对课程教学的安排和计划,它是课程教学的发展史,是教学过程的完整规划。
教学反思主要记录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以及与自己的同事展开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避免重复犯错。
学习日志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学习的期望等。它是学生课程学习的足迹,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五)互动评价
反思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要求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评价。首先,教师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利用Moodle平台的作业模块、论坛模块、测试模块、问卷调查模块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评价点,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电子作品和测试等。在一些评价点上实行三级评分,即教师、班级或小组、个人综合评分。学生对自己打分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价;班级或小组的评定是一种自我与他人的对比,给出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教师评分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也代表着一N努力的方向。三级评分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学生。
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进行打分和评议。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上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的选用,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以及教师对在线论坛中学生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分析教师,并通过完成问卷调查或开通讨论主题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率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或建议,会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教学过程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普遍性与典型性的结合、大众性和层次性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新型的换位教学反思。
四、小结
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策略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反思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3]邹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8.
[4]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 谈谈“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探析 生本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探究 生本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思考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浅析分组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分析 兴趣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的思考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浅谈职业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如何组建局域网教案:。
解决局域网共享工具v2.0:。
局域网共享上网技巧四则:。
局域网共享故障分析与解决:http:///daheshuiman/item/1909aa75543493376e29f681。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可以使用以下搜索引擎:
http:///;http://.hk/……
四、过程
第一步:各自寻找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一般4到6个成员为一组;第二步:上网查找资料,找出组建局域网的方法(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第三步:小组成员分别去尝试完成自己的所属任务。包括:
1.网络规划:⑴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型局域网的建网需求与网络规模。⑵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2.确定硬件和软件:⑴确定小型局域网需要添置哪些硬件,包括:通信介质、传输介质等。⑵确定需要哪些软件,比如是否需要软件以及如何设置软件。
3.进行网络硬件设备的连接以及软件的安装:⑴连接硬件设备:计算机与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有线连接、无线连接等)。⑵在计算机上进行软件的安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对计算机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以达到共享上网的目的:⑴设置路由器参数。⑵设置计算机参数。
第四步:将存在的故障填入表格,并将表格上传到FTP上,寻求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帮助。
1.故障现象以及原因。
实践结束,向同学和老师展示每组的成果,展示的内容包括:网络拓扑图、实物连接、网络是否能正常通信等。
第五步:撰写报告。
1.作品赏析:根据所搜集的资源介绍组建局域网的方法是如何操作的;演示成果。
2.过程反思:包括制作过程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与技巧,并分享过程中的体验及所学到的知识。
3.填写分工表:小组成员要清楚列出分工细节,让老师了解小组成员间的分工情况。
五、评价
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即:
1.学生自评。做完任务之后,首先进行自评,自评时尽量要客观。
2.生生互评。学生之间通过检查对方的作品进行互评。
3.老师评价。主要通过学生撰写的报告是否合理、网络是否畅通等方面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