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肺部瘤表现症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肺部瘤表现症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肺部瘤表现症状

第1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X线;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55-01

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少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是肺内炎症增生性肉芽肿病变。多数学者认为肺炎性假瘤可能是肺部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后引起的非特异性炎[1]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在肺部出现瘤样肿块。肺炎性假瘤好发于40岁以下,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由于该病临床上较少见,因此在X线与CT诊断时容易误诊为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2]。一旦发生误诊,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及时和对症治疗,另一方面,如果误诊为周围型肺癌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为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52例肺炎性假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52例肺炎性假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6.5±11.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7±3.3)年。

1.2 临床表现

本组52例患者中32例症状较轻微,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6例表现为痰中带血,2例表现为间断咯血,7例伴有气急、胸痛、胸闷、盗汗。22例曾有肺部炎症史。

1.3 影像学检查

1.3.1 X线检查:所有患者X线表现均为孤立阴影,正位胸片显示,22例患者右下肺内带见片状高密度影,显示欠清,病灶与右心缘重叠,右侧位胸片显示,病灶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密度欠均匀,边缘毛糙,与脊柱重叠,从本组52例患者病灶形态显示,呈椭圆形的12例、圆形的26例、长形的4例,三角形的10例,直径为1.5-4.2cm,密度均匀,病灶边缘有少量纤维索条状影像向周围肺野伸展,边缘显示较清晰,无分叶,其中3例显示空洞和钙化。

1.3.2 CT检查:CT平扫,所有患者均显示为孤立阴影,可见病灶形态不规则,右下肺有高密度占位,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无特异性。直径为1.5-4.2cm,本组52例患者中50例为单发,52例均位于浅表部位。呈椭圆形的12例、圆形的26例、长形的2例,三角形的10例,平扫密度均匀,少数有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持续时间较长。

2 结果

本组52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上肺6例,右肺上叶18例,左下肺14例,右肺下叶6例,中叶8例。术前经CT和X线诊断有6例发生在肺门旁,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肺,3例诊断为结核瘤;1例诊断为错构瘤;3例诊断为球型肺不张,误诊12例,误诊率为23.07%,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的18例,详见表1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由于肺部增生性炎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导致增生组织形成肿瘤样团块,从而形成肺炎性假瘤。从本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显示,肺炎性假瘤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下,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的性别显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由于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无特异性[3-4],因此,X线与CT诊断时容易误诊为肺结核球和肺癌。误诊率较高,从本组52例患者的诊断情况显示,误诊12例,分别为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肺,3例诊断为结核瘤;1例诊断为错构瘤;3例诊断为球型肺不张,误诊率23.08%,一旦发生误诊,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及时和对症治疗,另一方面,如果误诊为周围型肺癌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肺炎性假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抗炎治疗一般无效,从本组52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炎性假瘤可以发生在肺野的任何部位,因此,发病部位无法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本组病例影像显示的肿块的形态大多为球形和团块形。直径为1.6-4cm,CT显示周围肺野清晰,部分病灶密度不均,团块形瘤体境界不清,边缘模糊,因此容易误诊为肺癌。本组52例患者中有3例误诊为肺癌鉴别,

通过对52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与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征象有助于肺炎性假瘤与肺癌的鉴别:①炎性假瘤周围肺野可见小片状浸润及纤维条索影;②肺炎性假瘤肿块边缘模糊或平整; ③CT扫描假瘤内可见呈蜂房样透亮的单个或多个小空洞;④肺癌的影像可见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炎性假瘤很少见;⑤从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肺炎性假瘤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痰中带血、间断咯血、气急、胸痛、胸闷、盗汗等,但多数症状较轻,与X线与CT表现不相符,而肺癌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呈逐渐加重[5-6];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影像学特征全面分析,重视追踪检查,因肺炎性假瘤是由于肺部增生性炎症,患者多有炎症病史,因此,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可提高诊断率。

综上所述,肺炎性假瘤由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高。肺炎性假瘤基本组织学改变是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另外包括异物巨细胞、泡沫细胞、纤维细胞及组织细胞等组成的纤维组织和肉芽肿,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血管增生是增生组织的主要成分,周围多伴有轻微的渗出性炎和增殖性炎症。因此,临床诊断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影像学特征全面分析,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如咳嗽、胸痛等症状,基本可诊断本病。

参考文献:

[1] 屈大望,张熙曾,苏延军,等.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附178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2000,12,455-457.

[2] 张传生,汪栋,韩开宝,等.肺炎性假瘤46例诊治体会[J].人民军医,2005,49(3):145.

[3] 王德江,孙雪飞,李西波.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0(3):145.

第2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关键词]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老年;炎性假瘤

[中图分类号] R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14-02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是由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相关的继发病变形成的肿块[1]。仅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主要针对肺部恶性肿瘤、结核等,具有操作简便、取材样本较大、诊断准确、并发症少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肺周围肿瘤的定性诊断。本研究收集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老年患者资料,探讨其在老年人群肺周围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怀疑为肺周围肿瘤并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的3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0~72岁,平均(65.3±4.5)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如咳嗽24例、咳痰21例、低热8例,胸痛5例、血痰2例。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周围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缘光滑锐利,部分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胸部CT检查显示胸部肿块大小为2.3 cm×2.5 cm~6.7 cm×7.4 cm,境界清楚,瘤体有单发或多发小空洞,肿块周围长毛刺胸膜增厚粘连征象。全部患者中排除出血性疾病、心功能不全、肺大疱、肿块紧邻大血管与心脏以及精神不佳无法配合肺穿刺活检者。

1.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

患者根据胸片显示肿块的位置不同行侧、仰、或俯卧位,先行CT薄层扫描,层厚为0.2~0.5 cm,确定最佳穿刺平面,取距离肿瘤主体平面最近的肋间隙为进针点,并进行体表标注,然后测量胸壁厚度、胸壁至肿块中心与边缘的距离,以及进针角度、深度等。明确上述各穿刺要素后,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行穿刺局部麻醉,采用美国Super-Core Ⅱ 18-20活检穿刺针按确定的角度、深度进针后,嘱咐患者均匀呼吸,行CT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准确后,令患者屏气后行切割取材,所取肿块组织涂片用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检查。穿刺完成后行CT扫描,观察气胸及出血情况,并进行对症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3~4 d。

2 结果

2.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性

本组32例患者术前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炎性假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炎性假瘤30例(包括假性淋巴瘤4例,浆细胞肉芽肿6例,纤维组织细胞型9例,假状瘤11例),另外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腺癌1例、结核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3.8%(30/32)。

2.2 穿刺的安全性

本组32例老年患者肺穿刺检查后CT扫描显示2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经吸氧及卧床休息治疗后,气胸自行吸收;另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少量出血、痰中带血,给予止血药物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穿刺安全性较好。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多为肺内单发性肿块。肺炎性假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非特异性炎症,若肺部炎性病变迁延不愈则致结缔组织增生机化,进而局限化形成瘤样肿块[2]。有学者认为绝大多数肺炎性假瘤起源于机化性肺炎[3]。Devuassoux等[4]研究认为,肺炎性假瘤可能是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晚期疾病,主要体现在肺炎性假瘤是由各种炎症细胞及间叶组织构成,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及梭型间叶细胞。

目前关于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患者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并且1/3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部分患者还有胸痛、咯血,仅根据临床症状较难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而胸部X线检查肺炎性假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结节影,部分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与肺癌很难鉴别[5]。因此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确诊。

近年来随着放射学技术的发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逐渐完善,成为肺内周变型实质性病变的常用诊断方法之一。相对于开胸活检的大创伤、高费用特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创伤小、费用低、安全性高,适用于肺周围病变的定性诊断[6],但穿刺要注意CT定位的准确性,进针后要确保穿刺针已经进入病灶,在采集样本时要保证足量,以免采集到坏死组织或周围肺不张部位[7]。本研究患者经皮肺穿刺诊断肺炎性假瘤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达93.8%,准确性较高。经皮肺穿刺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咯血,研究显示经皮肺穿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穿刺深度有密切关系,穿刺越深,其发生率越高,因此在CT扫描时要尽量控制穿刺深度[8]。本研究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略低于文献报道,但仍提示临床应注意穿刺操作的细致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老年患者肺炎性假瘤的准确率较高,并发症轻微,安全性高,费用低,因此临床对于怀疑为肺炎性假瘤的患者,推荐首先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 黎萍,刘景芳,肖婷婷.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3,3(8):692-693.

[2] 吴兴业.肺炎性假瘤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43,179.

[3] 徐启良.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29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23-24.

[4] Devuassoux G,Pison C,Lantuejoul S,et al.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complicating the course of a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pathy.a deceptive radio clinical presentation[J].Rev Mal Respir,1997,14(6):499.

[5] 张远强.19例肺炎性假瘤CT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84-84.

[6] 黄玉晖,何炳文,李炽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性肺部病变[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7(3):21-22.

[7] 朱结辉,黄学全,黎海涛,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4):1305-1307.

第3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36―02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肺实质内一种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肺炎性似瘤又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或增生,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属良性病变。本病根据其主要细胞及间质成分不同,可分为浆细胞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和假性淋巴瘤等。国外文献显示患者平均年龄29岁,而国内报道平均年龄为48岁左右,这可能和国外经常体检制度有关,也可能与处于肺癌好发年龄段时发病,误诊率较高而选择手术有关。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以下就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综述。

1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

假瘤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以右肺下叶居多,病变多位于肺的较表浅部位,靠近斜裂、横裂或纵隔旁,呈圆形、椭圆形结节或肿块,直径大多为2~4cm,边缘多清楚而光滑。但有报道少数肿块巨大,直径可达三十几厘米,还有的呈不规则形,少数可毛糙或有毛刺样改变,以及伴粗大血管纹理者,这与肺炎性假瘤的周边病理变化有关,边缘光整者多有假包膜形成,而无假包膜的病灶周边有增殖性炎症或渗出性炎症,表现为边缘毛糙、不规则。“桃尖征”由炎症在吸收与局限过程中邻近肺组织或胸膜与炎性假瘤的假膜粘连牵拉所致,被认为是肺炎性假瘤的特征性表现。

病灶在肺窗及纵隔窗所显示形态大小比较一致,密度比较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少数有空洞,但其内壁较光滑;少数可有斑点状钙化;较大的病变内可有空气支气管征,此为肺部炎性病变的另一重要特征。

肺炎性假瘤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部分病人肿块胸膜缘可见尖角样改变,出现肥厚、粘连。,病灶周围的炎性反应、邻近胸膜增厚、粘连在肺癌中表现显著,这也是诊断炎性假瘤的有力佐证。

CT增强扫描与肿块的组织结构内血管成分不同可出现均匀强化,肿块周围部强化或肿块无强化,有学者认为肿块周围增强程度高于中心部是炎性假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Murata等认为净增值常大于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往往呈迅速上升型。

2 CT诊断及病理基础

肺炎性假瘤根据病变成分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炎性纤维组织细胞型及浆细胞肉芽肿型。镜下所见病变肺组织结构完全消失,代以梭形细胞和炎细胞浸润。其中梭形细胞缺乏明显核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坏死。病变内可伴小的液化坏死灶及囊肿形成,液化坏死物排出形成空洞或空泡。因不呈急性坏死,而多无气液平面。肺炎性假瘤各型的细胞虽然增生,但分化良好,无恶性肿瘤证据。炎性假瘤对邻近组织只有压迫作用,而无浸润破坏现象,这有别于真性肿瘤。病灶边缘多清晰、规整,密度可均匀,少部分病灶内伴有小空泡及液化坏死区。肺炎性假瘤因邻近段支气管开口受压变窄,可造成阻塞性肺气肿或邻近段代偿性肺气肿。肺炎性假瘤可以呈慢性肺炎吸收后的改变。病灶本身的机化纤维化收缩过程可造成病灶的边缘呈特征性的向心性“弓形凹陷征”,肺癌肿瘤间质纤维主要包括胶原纤维和强力纤维,其细胞膜下可见平滑肌微丝,既有收缩功能又能分泌胶原。肺癌向周围生长时首先沿毛细血管、肺小间隔及淋巴管浸润,使其变僵硬,在瘤内收缩功能牵拉的作用下,受侵犯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及肺小间隔变直、变尖,呈“毛刺征”。由于生长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及阻力不同即产生“分叶征”,这两种征象可造成病灶的外形饱满呈“膨胀形态”。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停止原始炎症的发展,转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机化过程,或转为病因不明的良性瘤样变的另一种状态的慢性发展过程。病变反复变化,造成其特有的“收缩形态”的CT表现。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各种细胞类型的特点下快速或缓慢生长、增大,病变发展单纯,呈特有的“膨胀形态”的CT表现。段钰认为,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和CT结合,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度为92.8%,准确性为85.9%。

3 鉴别诊断

3.1 肺炎性假瘤与肺癌鉴别 肺部CT上大多表现为单个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影,可发生于两肺各叶及肺段内,好发于两肺上叶、下叶背段及舌叶,与肺部炎症、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相似,不能根据部位作出鉴别诊断。我们将中央型肺癌结节视为“癌头”,由肺癌结节侵犯阻塞段支气管而引起的肺段阻寒性肺炎或肺不张视为“癌尾”,其综合形态为“癌头尾”征。肺炎性假瘤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瘤体增长缓慢,病史较长,可有小空洞、充气支气管征,病灶周围一般无卫星灶,病灶增强显著均匀,病灶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但无胸水及胸痛,可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这些均可提示肺炎性假瘤的诊断。肺炎性假瘤的密度同周围型肺癌相比偏低,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其原因为病灶内仍有未完全机化的炎性渗出物,而且多数病灶内部因出现钙化、空洞、空泡及充气支气管征而表现密度不均匀,如果在结节内发现钙化,并结合其形状、含量及分布等特点,对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文献报道,CT增强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肺癌小病灶内肿瘤血管的特征性表现:“异性血管强化征”,而肺炎性假瘤和结核球病灶内不出现该种血管病理征象,认为此征象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3.2 肺炎性假瘤与结核球的鉴别结核球边缘清楚,密度较高,可见斑点样钙化或边缘性小空洞,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边缘强化,周围可见“卫星灶”,胸膜钙化、(1)结核球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2)肺炎性假瘤胸膜增厚较为广泛,而结核多出现胸膜钙化、胸水征象;(3)增强扫描肺炎性假瘤多呈均匀性强化,很少病例呈厚薄不均的周围环状强化,强化程度高;结核球的强化方式往往为包膜样强化,少数无强化。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到肺部炎性假瘤的可能:(1)病史中多有呼吸道感染史,病程较长。(2)肿块生长缓慢,可长时间无特殊变化。(3)影像学表现:肺野内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多发于肺叶周边,有胸膜粘连征象而无胸膜凹陷征,有桃尖征,无钙化,纵隔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或无肿大等。(4)无周围器官受侵及转移征象。(5)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大多数为慢性炎症。由于肺炎性假瘤虽是肺部良性病变,但术前很难与肺癌鉴别,少数有恶变倾向,故对于肺炎性假瘤及肺部不明性质的肿块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治疗上仍依靠手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明确病因及确定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屈大望,张熙曾,苏延军,等,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诊治(附178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6):455―457

[2]崔允峰,任德印,武乐斌,桃尖征对肺炎性假瘤的x线诊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7(1):10

[3]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03

第4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肺炎性假瘤其实并不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主要是由于肺内长期的炎症使得一些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生纤维性变化,成为良性的块状的假性瘤。从本质上来看肺炎性假瘤只能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增生性炎症。它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的癌症十分相似,本身又没有特殊的病症表现,因此十分容易误导医生的判断。肺炎性假瘤在影像中有重叠,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十分复杂,很容易误诊[1]。使用CT影像和X射线影响相比优势十分明显,效果也更加良好。应该加强对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研究,找到误诊的原因,同时深入研究CT影像学对于肺炎性假瘤争端中的作用,为治疗肺炎性假瘤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

肺炎性假瘤概述:从目前的研究手段来看,肺炎性假瘤的病因还不能够完全被确定。但是其发病过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肺炎性假瘤在发病过程中主要是在肺内由一些长期受到炎症侵袭的细胞混合在一起逐渐纤维化形成肺内的肿块的病症。一般的容易形成纤维肿块的细胞主要包括各种炎症细胞和一些组织细胞。在肺炎性假瘤的发病过程中这些混合细胞所包含的细胞种类并不相同,同一部位发生的肺炎性假瘤其组成的细胞种类和混合比例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发病区域,发病细胞的组合更加多变。这也为研究肺炎性假瘤摆出了难题。肺炎性假瘤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病症,一般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可能得病。但是年轻人的发病几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并不是每一个肺炎性假患者都会有明显的病症。但大约1/2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有的还会咳血。肺炎性假瘤主要发生在肺叶上,但是部位不能确定。其中很小一部分肺炎性假瘤可能会病变为癌症。肺炎性假瘤的患者一般多为年轻女性,胸部X射线图显示肺部有重影,有的边缘光滑,有的粗糙,一般大小4cm左右[2]。与肺癌的图像十分相似,难以准确判断。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研究:通过胸部X射线图和CT扫描图,可以得出结论:肺炎性假瘤所成肿块直径一般1~6cm,主要形状为圆形,边缘模糊或毛糙。有的可与胸膜粘连。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研究中,CT影像的研究比较重要,因为CT图像能够清楚显示出假瘤在肺中病变的情况[3]。即使在X射线中展现出的阴影和模糊肿块,在CT影像中依然十分清晰。CT图像更能清楚向我们展示肺叶中由于病变产生或多或少的小空隙,而且CT图像所呈现的肿块边缘的粗糙物质以及粘连胸膜的现象对于深入研究肺炎性假瘤十分重要。下面探讨一下4例肺炎性假瘤的具体CT表现。由于肺炎性假瘤与肺癌极其相似的临床表现,医学专家们只能通过相关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积累经验,效果不是很明显。根据文献记载的2008年~2010年资料完整的4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观察数据,分析一下这4例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肺炎性假瘤病症的认识程度。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肺炎性假瘤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1岁、30岁、33岁、35岁。无明显症状1例,痰带血丝1例,咳嗽、发热2例,其中2例有胸闷或胸部不适的表现。病史0.5~2年。均使用采用螺旋CT扫描仪,自肺尖到肺底扫描全肺[4]。扫描参数:管电压100~120kV。从CT图像上观察患者肺部发病部位的状态和特征,得出结论。

结果

临床试验中病灶分布在上叶2例,中叶1例,舌叶1例,且均为单发。大小1.5~5.1cm。密度分布不均匀2例,均匀2例。出现斑片状钙化1例。边缘有毛刺1例,临近胸膜增厚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淋巴结增大病症。见表1。

肺炎性假瘤的发病机理主要有4个类型,大体上的在CT图中的病状是呈现肿块状态,大多数在临床影像上呈现肿瘤的样子,大部分病变部位肿块边缘平滑,在光镜下观察肺泡结构遭到破坏,肺泡内出现大量混合炎症细胞并且逐渐纤维化,部分出现斑片状钙化,多数未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现象,部分临近胸膜增厚。病灶大多数分布在肺部表面,与胸膜相距较近。本组中4例病灶均为单发,大多分布在胸膜与上叶之间,大小符合肺炎性假瘤的发病症状,较少出现肿块边缘毛刺现象,与文献结果一致[5]。

讨论

虽然目前虽然由于医学研究条件的限制,对于肺炎性假瘤的研究并不透彻,其病理研究也未能取得准确的结论。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长久的研究和记录,已经得出了肺炎性假瘤的大致发病过程和大体上的机理。一些能够在胸部影像上显示出来的病症依据已经被找出,可以作为肺炎性假瘤诊断的部分依据。通过与X射线图像的比较和分析,已经得出了使用CT影像与其他诊断方式相比的巨大优势。使用CT图像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十分科学和实用,CT图像能够为医生确诊提供更多的症状依据。通过分析病例的病史结合CT图像可以增加对于肺炎性假瘤判断的准确性。因此研究CT影像对于减少肺炎性假瘤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孙海兴,凌坚,邝健谊,邹齐慧,麦远锋.2例肺炎性假瘤X线CT影像学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0(20):1707-1708.

2王燕平,史琼玉,康丽.肺炎性假瘤35例CT影像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32):165.

3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77.

第5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病理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060-02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临床上是指患者肺实质内的炎性增生,最后形成为肿块,该病在诊断过程中容易与肺癌、结核球、球型肺炎相混淆[1],其发病率约为肺内良性球形病变的第二位,其术前诊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提高该病的确诊率,本文对26例肺炎性假瘤的患者的CT诊断情况做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7年3月~2010年3月的26例患者,26例患者均经肺穿刺、胸腔镜或手术病例证实为肺炎性假瘤,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9~53岁,平均(38.1±3.7)岁。其中,6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为医学诊断确诊;其余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咳痰,伴发热9例、咯血5例、胸痛4例,白细胞增高2例;患病时间为20 d~3个月。26例患者,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10例手术切除病理诊断,6例经胸腔镜活检。

1.2检查方法

本研究使用SEMENSSOMATOM PLUS4螺旋CT机,采取螺旋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层厚5 ~10 cm,病灶区加用1 mm高分辨扫描(或加MPR冠状面重组)。

2 结果

2.1 病灶分布情况

26例患者中,单发病灶者20例,多发病灶者6例,病灶共31个;病灶分布如下:左肺12个,右肺19个;其中上叶6个、中叶9个、下叶16个,肺中带9个,肺外带1个,邻近肺门者3个。其中有2例多发患者有5个病灶,并与胸膜紧贴。

2.2 病灶形态、大小

有21个病灶的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4个表现为斑片状,6个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所有病灶直径为0.5~8.0 cm,其中0.5~2.0 cm者12个,2.1~5.0 cm者15个,大于5 cm者为4个。

2.3 病灶边缘、周围情况及邻近胸膜改变情况

31个病灶中,13个边缘毛糙,边缘部分模糊;有15个病灶边界清楚且光滑; 3个见浅分叶状小切迹,6个边缘可见棘状突起(桃尖征), 7个见病灶边缘平直征,4个边缘见粗长毛刺,1个见短细毛刺;8例患者病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浸润灶,5例患者见索条状纤维化; 11例患者伴有邻近胸膜改变,其中9例患者呈与胸膜平行的条带状增厚,2例患者见胸膜凹陷征;2例患者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显示增大。

2.4 病灶病变密度

患者中16个病灶密度较均匀;12个病灶的内部密度不均匀,其中2个见空泡征(vocule sign),5个见密度减低液化区,2个见支气管充气征, 3例单发并病灶内见点状钙化。15例增强扫描的19个病灶中,4个病灶轻度强化,12个病灶出现中度或强度病变,而肿块边缘也有明显的强化,中间部分的强化并不明显,3个病灶强化不确定。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属于非特异性炎症,由于肺实质的增生(hyperplasia),导致肺部出现肿块,是患者成纤维细胞、巨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泡沫状细胞组成的肉芽肿(granulation tumor)[2],但主要病因还不太明确,临床医学中,通常认为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形成的肉芽病变,检查中容易被认为是增生炎症,这是肺炎转变的一个必经过程。肉芽与肿块相似,因此称之为肺炎性假瘤。该病的发病率高,在肺内良性球形病变的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结核球,而近几年来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3]。自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应用,利用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formation,MPR),可以明显的观测到肺部的病变和组织的增生情况。炎性假瘤与肺癌、肺结核及球型肺炎的鉴别。肺炎性假瘤CT的主要表现为肿块、单发多见,偶尔可见多发病灶,肿块的大小不一,病变大多广基底位于胸膜下,有时牵拉邻近胸膜,似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tation,PI),这就导致与周围型的肺癌形似,难以辨别。肺炎性假瘤钙化与肺结核球也很难区别,肺结核主要发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通常可见肺结核球周围清晰,密度较高,其内有环形、层状钙化及周围“卫星灶”,胸膜多有钙化,部分可见胸腔积液[5]。肺炎性假瘤多出现在下肺,胸膜广泛增厚,少有钙化。诊断需结合临床,肺癌症状明显且逐渐加重,当肿块呈深分叶、细毛刺、偏心厚壁空洞伴壁结节、胸膜凹陷等征象时较易鉴别[6];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融合征象,有助于肺癌诊断,动态观察肺癌倍增时间缩短,增大较快,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精确的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就行诊断。

该病的症状与肺癌临床症状相似,患者发病时出现咳嗽、吐血丝或胸痛。本次研究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情况均与肺癌相似,同时在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中,大部分患者的共同性大于特殊性,对于中老年肺内肿块患者,特别是年龄较轻的患者,其症状并不突出,其中还有有过呼吸道感染史的患者,但该类患者成为疑似肺癌病患,应及时考虑到假性瘤的可能,但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炎症假性瘤的诊断又了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类患者最好进行积极的手术探查,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肺部的肿块没有典型性肺炎各方面的表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不大,最好是先采取抽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便确定进行手术切除的范围。如果在手术中确诊为肺炎型假性瘤的,即应缩小手术范围,一般以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为宜。如果患者的肿块小,但患者一般状态较差时局部切除也可选用,只有这样才能最准确及时的切除病灶,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的原则[7]。

综上所述,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无明显的特征表现,仅以此作为诊断依据进行确诊还有些困难,医生必须紧密结合肺内感染的既往史,同时考虑患者的多种病变情况,综合诊断,提高该病的确诊率,为患者提供最准确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冀景玲,李铁一,肖国文.肺多发性炎性假瘤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4):382.

[2]杨如武,孔新,王耀程,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0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3):282.

[3]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等.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03.

[4]徐以,白红利.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附19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1,16(1):30.

[5]苏秉亮,刘丽芬,乔赫男,等.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特点及其鉴别诊断[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0(1):7.

[6]单秀红,郑金旭,彭卫斌,等.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假瘤的动态CT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26.

第6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11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几年来,MM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呈上升趋势,MM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约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1]。由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往往缓慢且复杂多样,患者也常常因各种不同的症状而就诊于多个不同科室,加之医生认知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故普及MM有关知识,提高大众及基层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提高MM患者疗效的重要手段。

为了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首发症状与疾病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的规律,对1998年1月~2010年7月诊断的MM患者58例首发症状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显示,多发性骨髓瘤首发症状出现率最多的是骨痛、面色苍白、心悸、乏力、头晕、尿中泡沫增多、尿量改变、水肿、发热等。中老年患者出现溶骨性病变、贫血、肾功能损害、出血及反复感染等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症状,应作相关检查,及早作出诊断。现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8例,均符合国内诊断标准[2],男35例,女23例;男女比1.5:1,年龄43~81岁,平均54.9岁,43~50岁14例,50~60岁28例,60~70岁13例,70~81岁3例。

首发症状情况:以骨痛为首发表现35例,其中以腰骶部疼痛为首发表现22例,以胸背痛为首发表现8例,以四肢关节痛为首发表现5例;以面色苍白、心悸、乏力、头晕为首发表现8例;以尿中泡沫增多、尿量改变、水肿为首发表现11例;以反复发热为首发表现3例,其中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2例,以泌尿系感染为首发表现1例;以皮肤紫癜为首发表现1例。

讨 论

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功能衰竭,反复发生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最常出现的症状。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常见,后者可能导致脊髓受压迫和截瘫。由于在肾小管广泛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而发生肾衰,有些患者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少数患者有高黏滞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缺乏特异性,这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的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的,由于骨髓瘤细胞多少不一,浸润程度不同,分泌的异常球蛋白量也不同,以致各脏器受累程度各异,但只要提高警惕、抓住要点,及时进行相关检查,还是可早期诊断的。可提示诊断的表现包括骨痛、贫血、肾功异常及反复感染等。

骨痛: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骨髓瘤细胞可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素,造成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溶解增加,而不伴新骨形成的增加,导致溶骨性损害,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痛常见于腰部、胸背部,病理性骨折患者常以骨痛为首发症状。因早期程度相对较轻,极易误诊为骨质疏松、腰肌劳损、腰颈椎病等中老年人常见病而延误诊治,直至发生病理性骨折及严重贫血、肾功能损害等才行进一步诊治。

贫血及出血:贫血也是多发性骨髓瘤较常见的首发症状,贫血的原因是由于骨髓瘤细胞恶性增生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损害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也造成血小板减少,同时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覆盖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表面及影响其功能,患者出现出血倾向。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临床应注意患者早期贫血症状并不严重,往往未引起重视,常误诊为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肾损害: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轻链、高血钙、高黏滞血症,淀粉样变以及骨髓瘤细胞浸润肾脏等,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3]。在大多数情况下,肾功能衰竭是慢性、渐进性的,但极少数情况下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及时治疗,尚可逆转。

感染:骨髓瘤细胞合成分泌大量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异常单克隆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而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而显著减少,故易于感染,且尤以肺部感染多见。

其他表现: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等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轻链沉淀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引起高黏滞综合征,出现头晕、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由于骨质破坏使血钙增高、肾小管排泄减少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钙结合引进高钙血症;由于瘤细胞分解产生尿酸增多及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高尿酸血症;瘤细胞浸润及淀粉样变性导致肝脾肿大;瘤细胞浸润、瘤块压迫、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以及病理性骨折造成的机械压迫均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如果临床医师对MM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缺乏系统分析,仅局限于专科问题,忽略了对其他异常结果的分析,对有肾脏损害、骨痛、贫血、反复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患者,仅使用止痛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满足于暂时产生的疗效;未应用“一元论”原则,把多系统的症状有机联系起来分析,未及时开展进一步医技检查,造成了对患者诊治的延误。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对中老年患者,要对以下情况警惕MM的可能性:①原因不明的骨痛、全身广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②不明原因贫血,尤其贫血程度与其初诊疾病严重程度不符;③长期反复不易控制的感染;④原因不明的水肿、蛋白尿以及严重的肾脏损害,尤其是球蛋白明显增高;⑤原因不明的血沉加快、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者。在前述疑点的基础上,应行血免疫固定电泳、血和尿轻链定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及骨骼X线拍片等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单渊东,李蓉生,等.协和血液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497-515.

第7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关键词】

肺腺癌;脑内转移;诊断;治疗;护理

近年来,肺腺癌在女性颇多发生,部分肺腺癌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多发生脑部转移。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1cellcarcinoma,NSCC),一旦出现脑转移,病情将迅速恶化、预后不良。据统计,NSCC脑转移发生率为20%~40%,NSCC脑转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3]。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全脑放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至3~6个月[4]。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和中医科于2011年12月底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一例女性肺腺癌脑转移病例,经颅部手术、化疗、全颅及肺部放疗等综合诊治,以及科学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护理及护理追踪指导以及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现年61岁,自诉2009年8~9月间曾因不明原因性头痛做过颅部MRI,未见异常。其后偶有头痛,未以为意。2011年下半年头痛加剧,12月下旬头痛难忍时到当地县医院行颅部MRI检查,发现颅内有占位性病变。因此于2011年12月27日入本院肿瘤科就诊。根据患者带来的头部影像,初步怀疑为转移性占位病变。因此立即做全身检查,包括头部增强核磁、胸部CT、胸腹部彩超及其他常规性检查等。头部图像显示右额叶皮质1cm下见有2.5cm×2.2cm类圆形肿块;胸部CT见肺上叶后段有4.67cm×4.55cm类圆形肿块,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有0.7cm×1.5cm大小小结节;其他脏器未见异常;诊断为肺肿瘤脑转移。

2治疗

2.1脑转移瘤切除术

因脑部为单一实体瘤,边缘规整,且已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即于29日行右额叶转移瘤切除术。术后24h内进行重症监护,进行常规消炎、降低颅内压、补充电解质及营养等治疗。瘤体组织切片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为T2aN0M1型腺癌,因此最终诊断为右肺上叶腺癌(T2aN0M1)IV期、左肺疑转移、右额叶转移。转入普通病房后嘱家属扶患者缓起、缓卧,以免发生低压性休克或引起癫痫。10d后拆线,术部恢复良好,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思维、行动、语言等基本如常。

2.2PET-CT检查

两周后家属要求做全身PET-CT检查,确定是否有肺部手术必要。PET见右肺上叶后段4.99cm×4.75cm类圆形肿块影呈异常高环形摄取,摄取灶中心放射性缺失,最大SUV16.8,纵隔窗4.5cm×3.9cm大小,CT值1-42hu,肺窗3.9cm×4.6cm大小,可见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及血管集束征;纵隔窗见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0.9cm×1.7cm大小结节影,CT值48hu,PET见异常摄取,摄取范围1.3cm×1.0cm,最大SUV4.0,摄取灶模糊;余肺野清晰,纵隔及肺门未见异常放射性显影及淋巴结肿大。脑转移瘤术后,右侧见一4.1cm×4.0cm类圆形液性低密度影,CT值10hu,周围条形液性低密度,PET见摄取缺失影,右侧侧脑室受压明显变窄,中线向左移位,大脑右侧各叶皮质放射性分布基本对称、规律,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或稀疏损影;右侧基底节、丘脑及双侧小脑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颌面部及颈部组织结构、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双侧乳腺、心血管、肝、脾、胆、胃、十二指肠、胰腺、双肾及双输尿管、肠管、子宫及输卵管、膀胱等各脏器显影正常。全身骨骼及各关节形态、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余无特殊。PET-CT显像诊断为:右肺上叶后段周围型肺癌,中心坏死;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有肺内转移灶;脑转移瘤术后右侧脑水肿,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移位。

2.3化疗

鉴于PET-CT诊断意见,已无肺部手术必要。因此于2012年1月29日重新入院,入组进行临床化疗研究。给予紫杉醇+卡铂+M2ES方案行4个周期化疗,化疗期间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给予重组白介素-11升高白细胞等其他对症治疗后缓解。期间于第2疗程结束后进行颅部增强核磁和肺部增强CT及胸腹部彩超检查,头部影像显示无明显变化,肺部病灶明显缩小至3.3cm×3.15cm大小,其他各脏器组织无明显变化。后两个疗程结束后再次检查,头部仍无明显变化,肺部病灶继续缩小至3.0cm×2.89cm。鉴于本方案持续有效,为使患者休养后进行新的化疗,在随后的6周内每周给予一次本方案要所包含的分子靶向治疗药恩度(血管内皮抑制素),检验其单独使用是否可以继续维持当前疗效。

六月十日头部MRI及肺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肺部病灶无明显变化,但头部右颞叶、左枕叶出现0.7cm×0.8cm的转移灶。另家属诉6月初凌晨患者突发短时性抽搐。因此立即出组,更换治疗方案为泽菲(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顺铂,同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措施。两个疗程后检查结果显示,头部病灶无明显变化,肺部继续缩小至2.89cm×2.45cm。因此8月份继续延用本方案进行第3个疗程,期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抽搐一次,持续时间约2min。嘱家属在护理中一旦发生此种情况,不必惊慌,务使患者保持侧卧位并维持呼吸道畅通;同时掐人中、合谷、涌泉等穴。我们分析后认为患者头部转移灶可能有所发展,而化疗药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建议家属进行放射治疗。

2.4放射性治疗

患者于8月下旬转入我院放疗科,进行全颅及肺部适形放疗(2Gy×30f=60Gy),颅部共放疗15次、肺部20次。结束后复查结果显示,头、胸部病灶均未见明显变化。我们分析放疗效应尚未显现,建议出院休养观察并及时跟踪患者病情。患者于9月20日出院,10~11月上旬家属数次报告患者有颤抖、头痛等症状。嘱家属就近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等降低颅内压,并辅以中药汤剂进行对症治疗。

2.5后期治疗

该患者于2012年11月下旬又就近进行了一次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期间发生抽搐,医生曾下病危通知。出院后在家休养,仍以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等降低颅内压进行对症治疗。近期家属报告,最近抽搐发生渐为频繁,最近的两次相隔仅1周。

3讨论

肺癌脑转移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部分患者因为仅偶尔咳嗽、胸部无明显不适感、头痛不明显或被误诊等原因,往往发现即是晚期,治疗效果差、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短,预后极差[5]。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为主,占50%~64%,第2位是乳腺癌,其次是黑色素瘤、淋巴瘤、直结肠癌、肾细胞癌和白血病等。其转移的途径可能有:通过动脉血行转移、经椎静脉系统播散、通过软脑(脊)膜侵入或直接侵犯[6]。本例中,患者首先出现颅内转移病灶,后期出现肺内转移。脑转移瘤切除后,控制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了颅内多发性转移。究其肺原发肿瘤发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本病例有明显的家族病史,同时与长期吸入二手烟、心情不畅等因素有关。患者自述其姥姥、母亲、舅舅等人均于55~65岁期间死于肺部疾病(肺气肿、哮喘,限于当时、当地的医疗条件,极有可能为肺癌误诊)。另外,患者配偶曾长期吸烟,且近年争吵后有抑郁、厌世等情绪。

本例中,颅部转移瘤切除术后,配合多种方案化疗、放疗,并给予对症辅治疗,同时加以正确的护理指导,让患者有效提高了生存质量,延长了中位生存期。从术后至今已15个月,患者目前仍然生存。由于本病预后不良,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防范原发肿瘤的发生仍需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曾银朵,丁林潇潇,杨群英,等.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回顾性分析.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2,10(1):30-34.

[2]OlakJ.Surgicalstrategiesformetastaticlungcancer.SurgOncolClinNAm,1999,8(2):245-257.

[3]YawnBP,WollanPC,SchroederC,etal.Temporalandgender-relatedtrendsinbrainmetastasesfromlungandbreastcancer.MinnMed,2003,86(12):32-37.

[4]TasdemirogluE,KayaAH,BekS,etal.Neurologiccomplicationsofcancerpart1:Centralnervoussystemmetastasis.NeurosurgeryQuarterly,2004,14(2):71-83.

第8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肺硬化性血管瘤; 治疗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的一种,该类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不会出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且在实际临床诊断过程中该疾病很容易被误诊为肺部其他疾病,使治疗延误,或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该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是近几年临床研究的重点[1-3]。研究证实,外科手术为对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行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将本院收治的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患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36~62岁,平均(47.6±1.3)岁;患病时间2~14个月,平均(4.6±0.4)个月;治疗组患者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38~63岁,平均(47.5±1.4)岁;患病时间2~15个月,平均(4.5±0.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抽取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放射性疗法实施治疗,治疗组采取肺叶切除方式实施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病情好转时间、共计治疗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等。

1.2.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性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治疗,术中手术切除范围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治疗组31例患者中肿块切除者9例,肺病灶切除者3例,肺楔形切除者6例,剩余13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标本常规冰冻切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3 疗效评价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术后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去除;显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术后检查显示肿瘤体积缩小程度超过50%;有效:症状表现略有好转,术后检查显示肿瘤体积缩小程度不足50%;无效: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术后检查显示肿瘤体积基本没有缩小[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肺硬化性血管瘤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放射性治疗后有4例患者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有5例患者治疗显效,有11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1例患者治疗无效,肺硬化性血管瘤治疗有效率64.5%;治疗组经肺叶切除术治疗后有9例患者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有12例患者治疗显效,有7例患者治疗有效,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肺硬化性血管瘤治疗有效率90.3%。两组患者肺硬化性血管瘤疾病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病情好转时间和共计治疗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10.41±2.18)d治疗后病情好转,共计接受治疗(15.72±1.84)d;

治疗组患者经(6.27±1.05)d治疗后病情好转,共计接受治疗(8.14±1.63)d。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和共计治疗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有2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2%;治疗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在肺部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中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症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其中30~60岁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5]。对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理学表现而言,主要包括有实变区、出血区或者是血管瘤样区、瘤样区、硬化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胸痛、反复少量咯血以及不规则发热症状为主,也有一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比较典型的表现,仅在接受胸片以及CT扫描时可以发现[6]。肿瘤在两肺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以单发为主,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支气管造成累及,因此,采取支气管显微镜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不大。曾有研究证实,影像学检查可以使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率得以提高,X线检查主要会表现出肺实质或者是周边鼓励球结节,边缘相对光整,无钙化、密度均匀,若是肿块相对较大则可以发现分叶[7]。

手术是目前临床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疾病进行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灶实际大小和具体部位,选择手术治疗的具体方式,由于肺硬化性血管瘤与正常肺组织具有非常清晰的界限,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原则上应采用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的术式进行治疗,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包括肿瘤摘除、肺楔形切除术,必要时也可以进行肺段、肺叶切除术处理,手术进行过程中均应常规进行快速冰冻组织病理检查[8-9]。由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灶大多数位于肺周的边部,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仪器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通常会伴发多处淋巴结转移现象,但临床实践证明,淋巴结转移现象的出现并不会对疾病的预后造成影响[10-12]。本次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实施了肺切除术治疗,结果发现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且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此可知,因近几年小切口微创技术以及电视胸腔辅助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行肺叶切除术时,使得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更佳理想,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段,预后效果好[13-14]。

综上所述,对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实施外科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值得对其进行推广,以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占,史大鹏,李仲菊,等.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诊断[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14):367-368.

[2]陈文辉,杨丽琴,张德钧,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0(19):784-785.

[3]韩振中,陈树兴,蔡霖.肺硬化性血管瘤34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5):164-165.

[4]赵登玲,邓钢.CT及MR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6(5):393-396.

[5]李吉臣,鲁强,解建军.肺硬化性血管瘤并纵隔淋巴结及胸膜转移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11(6):188-189.

[6]张捷,王长利.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20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21(8):34-35.

[7]王雷,陈砚凝,平育敏,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1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8,12(2):17-18.

[8]陈韩杰.肺硬化性血管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18):342-343.

[9]崔丹,齐凤杰,杨静,等.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14(2):278-279.

[10]杨凯,蔡毅,陈林,等.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11):332-333.

[11]何建,杨再兴,刘丁媛.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67-168.

[12]张旭,岳世昌,刘长宏.肺硬化性血管瘤22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2009,12(20):3441-3442.

[13]谢雪芬,钟志生,许亚春.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右江医学,2009,37(15):561-562.

第9篇:肺部瘤表现症状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贫血症状33例,骨骼疼痛28例,双下肢活动障碍3例,发热3例,有明确感染部位9例,下肢水肿7例,蛋白尿20例,肾衰竭14例,出血倾向3例,误诊18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单克隆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减少漏诊及误诊,争取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诊断临床特点

Clinical analysis of 40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Chen Douji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Hospital Affiliated to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City,Guizhou),56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ultiple myeloma,and analyze the reason of misdiagnosi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with multiple myel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In 40 cases,33 cases had anemia symptoms.28 cases had bone pain.3 cases had both lower extremities movement disorder.3 cases had fever.9 cases had the clear infection position.7 cases had lower limb edema.20 cases had proteinuria.14 cases had renal failure.3 cases had hemorrhagic tendency.18 cases were misdiagnosed.Conclusion:Multiple myeloma is a plasma cell malignancy monoclonal proliferative disease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diverse and complex.In order to reduce th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it should be early detected,diagnosed and treated.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Plasma cell;Diagnos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单克隆增殖性疾病,目前仍被视为不可治愈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及漏诊。笔者对近年来40例因不同原因收治他科,而最后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转入血液科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误诊病例18例,分析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符合标准[1],其中男24例(60.00%),女16例(40.00%),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60岁。贫血症状33例(82.50%);骨骼疼痛28例(70.00%),以脊柱、骨盆及颅骨等处多见;双下肢活动障碍3例(7.50%);发热3例(7.50%);有明确感染部位9例(22.50%),其中肺部感染9例(22.50%),痰液培养出细菌及真菌7例(17.50%);下肢水肿7例(17.50%);蛋白尿20例(50.00% );肾衰竭14例(35.00%);出血倾向3例(7.50%)。40例患者中4例因蛋白尿、下肢浮肿及夜尿增多收治肾内科诊断慢性肾炎、肾性贫血及慢性肾功能衰竭;5例因发热、肺部感染收入呼吸科,3例诊断肺结核,1例疑诊结核性胸膜炎,2例诊断肺炎,1例诊断COPD;4例因贫血误诊营养性贫血;3例因骨痛、骨骼局部肿块收入骨科,误诊骨质疏松症及骨肿瘤;1例因“腹痛原因”考虑胃部肿瘤收治消化科;1例因对称性紫癜误诊过敏性紫癜。误诊率45%。

方法: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实验室特征:①血象:血红蛋白(Hb)>100g/L 7例(17.50%),Hb 85~100g/L 9例(22.50%),Hb100×109/L 31例(77.50% ),PLT2个部位)溶骨性损害21例(52.50%)。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受累骨髓呈多发性、局灶性损害。国外报道的发病年龄平均为60岁,

本组资料中,骨髓检查骨髓浆细胞30% 18例(45.00%),甚至有骨穿提示浆细胞数量未达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提示本病骨髓浸润的局灶分布特点。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导致误诊后漏诊,本组病例误诊18例,误诊率45%,而国内有统计60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误诊率高达57%,分析误诊原因主要与本病导致的骨病常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相似;浆细胞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容易被一般细菌性感染疾病掩盖;临床医师对本病重视度不够及当地诊疗水平有限等情况有关[4]。

对高度疑诊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为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高度警惕存在以下特点的患者:①中老年患者;②不明原因以骨痛为表现;③不明原因贫血,伴有骨痛;④反复肺部、泌尿系感染,抗感染疗效差,伴有尿异常;⑤血沉增快,特别是>100mm/小时;⑥血涂片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⑦肝功能中总蛋白增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球蛋白异常;⑧高钙血症;⑨骨骼影像学有溶骨性破坏或病理性骨折[3]。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筛选检查,可进一步检查血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尿本周氏蛋白以及骨髓检查,减少本病的漏诊及误诊,争取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2-235.

2Robenk,Morie G,Thonlas W,et al.Review of 1027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J].Mayo C1in Proc,2003,78(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