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农业技术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农业技术概论

第1篇: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论文摘 要】 本文从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以及进行合理开发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试图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且质量低,这已经成为我国隐性的失业大军。如何提高农村潜在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开发,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描述了我国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我国人口构成仍以低层次文化人口为主体,国民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层次人才极为紧缺;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障碍。而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1.1数量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呈现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据统计,1978年我国有9.63亿人,农村人口为8.03亿,农村人力资源为3.06亿,农村人力资源占农村人口的38.11%,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1.78%。2002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人口总数和农村人口分别增长了33.44%、16.44%,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1%、0.64%;同期农村人力资源增长了58.50%,年平均增长1.94%,农村人力资源的增长率高于同期总人口、农村人口的增长率,更高于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45%的水平。而据最新统计,2006年我国总人口为13.15亿人,乡村人口7.37亿人,占总人口的56.1%左右[1]。乡村人口中有劳动力约4.80亿,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但是人口增长过快与农业发展相对滞缓形成了矛盾。农村人口众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沉重的包袱,农村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不到释放。而且,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院校培养了大约130万大中专毕业生,有80多万人离开了农业,只有4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正在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的只有15万人,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2]。

1.2 质量现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现状主要体现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普偏低,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防碍新农村的建设。其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文化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0.2%,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亦即 4.8 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就有 4.2 亿人[3]。

1.2.2 科技素质不高。目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95%以上的人基本上仍然属于体力型和传统型农民,缺乏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水平的要求,这就影响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必要性

2.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的转化,则要依赖农业科技开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因为只有通过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技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前提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顺畅。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转移到乡镇企业,二是从事服务业,三是进入城市各行各业。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和就业扩张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的提升,不论是哪一种转移,都对农村现有劳动力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如果没有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无法适应转移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就要退回来重新回到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因此,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会严重制约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就成为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效措施。

3.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4]。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教学设施不全,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辍学数量增加等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首先,改变教育投资体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其次,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确保教师待遇能逐步提高从而稳定和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第三,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应不遗余力地推行义务教育,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数量。

3.2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分为两部分,一是面向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培训; 二是面向将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要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培训对象,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要组织培训教师和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 按照农时季节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从而真正使科技兴农和人才兴农战略落到实处。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则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村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需求开展各种层次和类别的教育和培训,注重培训的适应性和广泛性,使农民能够从教育和培训中切实受益。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人口大国的希望:人力资源经济概论[m].中国人口出版社,19.

[2]刘晓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7-128.

第2篇: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关键词:中国;农业;美国;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60-0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辉煌的古代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如果说要真正了解世界农业的发展规律,就要客观、公正地把中国农业和其他国家的农业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情况,才会了解中国农业预期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的差异与差距。通过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才能找出中国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所需要的对策。

一、中国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比较

1.农业装备水平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13亿人口的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而农业装备可谓“鸟枪换炮”,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全国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8%,小麦的机械化耕种水平达到86%,全国已执行农机具购置税补贴中央财政资金52.8亿元,补贴的机具超过112万台,受益农户逾105万户。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实现农机产值约480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虽然在农业装备水平取得进步,仍然与美国有着极大差距。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从而使美国在很早就取得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巨大成就。美国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和农用飞机等先进的生产装备。美国平均农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达1.5万美元,比制造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多达22%。高度机械化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美国变成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早在1987年美国农业人均产值就达到了55 300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比较。目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3%,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80%)。2007年,中国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为48.41t/万hm2,而美国仅为11.71t/ 万hm2。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中国农业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投入超过3%,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37%,而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强度却只有0.49%。稳定且大规模的农业科技投入使美国农业的农业科技含量极高,新技术和新设备第一时间应用于农业的实践生产,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美国农业科技投入中私人投入占很大的部分,而且超过国内用于农业科技资金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不但数额小,而且很少有私人资金在农业科技这个领域进行投资。

3.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比较。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720多万户,还不足全国的30%。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很低,没有很好地发展农业延长产业链。而美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却达到了90%以上,而中国仅有50%左右。在中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7%。发展农业产业化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是开发新型农产品的必要动力。美国开发品种有300多个,而中国却只有100多个。完善的市场机制是美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的保证。美国农业基本形式是一体化农业,公司和农户组织农业社会化生产。身份重叠时企业家就是农户,同时农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中国与美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仍有巨大差距,中国的商品农业还不发达,影响了产业化发展。目前中国农业市场需缺少专业性中介组织,农业的产业化还不完善。

二、美国农业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迪

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晚,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但是鉴于中国资源数量总量多个人平均较少的情况,以及中国各个地区的地形气候都各有所不同,在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时,不能盲目地学习,要根据自己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立足于本国实际。

(一)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借鉴

1.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农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美国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大力支持农业正常发展,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扩大规模,加大各种政策扶持的力度,促进农业的发展。中国各级农业部门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做好当前农业的各项工作,出台和落实各种政府对农业的各种补贴的政策。中国政府应该全力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进行农业的产业调整和扩大农业的生产销售规模,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各种补贴政策的强度,促进农业的发展。各地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等重要环节的监管,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农业安全生产。

2.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力度。在美国,政府是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约为620亿美元,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度高过社会平均的科技投入水平很多。农业科技支持着农业发展,美国就是因为科学的农业技术和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才很早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与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比重有着重大的关系。调整好农业科技所需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让资金严格落实到位。加强私营自己在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技重视程度和其投入差距的形势下,直接影响到中美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保持农业的竞争力,美国特别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与此同时,实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保护好自然资源,以生产足够的食物,满足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全面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妨碍后代人对农业自然环境的需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通过适合的资源投入和科学的协调发展,既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又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经济的全面发展,保持在国际地位中的农业竞争力。

(二)中国农业需要发展加强的方面

目前,中国农业的现代农业刚刚起步,既有传统农业的特征,又有现代化农业的趋势。而且中国很多地方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没有固定的形式,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逐渐地实现农业现代化

1.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中国现在面临着人多地少的情况,随着政府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耕地数量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一味地通过增加耕地数量是不现实的。以科技和知识化的劳动投入为主,减少物质资源的投入,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大力增加农业科学的的投入,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用来加强农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并不少,但是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相对较小,以至于大量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没有很快地转化为劳动生产力。应该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将成果第一时间转化成生产力,使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都能直接从农业科技的成果中得到利益。

2.增强对农产品的补贴强度。根据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世贸组织对扶持农产品的规定,大部分国家都对本国农业实行了各种不同的补贴方式。补贴力度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的需求,间接影响农业市场的供给。中国农业补贴的强度也在逐年的提高。不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情况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农业直补、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等方式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是中国实行的做法。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有着多元化的环境,农产品有着较大的供给压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民务农积极性,必须增加各种补贴力度,这是客观的趋势,也是实现的路径。

3.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为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各个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在符合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寻找和探索适合并具有有自身特色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方法推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也可采取先在某些地区试点的办法,在该地区获得一定的成绩和认可后,再继续推广到其他的地区。通过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健康的农业市场,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4.加大培养农业人才的力度。中国农业人才现有的数量和素质都不高,达不到中国农业发展所要求的标准。一方面要加强对偏远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也要加强建设,就是在各类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以及技工类学校多开设涉一部分与农业相关的学科专业,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目的。结合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需求作出决策,注重实践和教学相结合,大力推广农业人才与农业市场的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文化的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世宏.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刘运梓.比较农业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王学真.农业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发展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3篇: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一、单选题

题目1

农业概念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选择一项:

d.

农业服务

题目2

农业资金主要来源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农业银行

题目3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是:(

选择一项:

c.

传统农业阶段;

题目4

农业的经济功能不包括:(

选择一项:

d.

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题目5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本质区别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资金来源不同

题目6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农业劳动化

题目7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一种(

)。

选择一项:

b.

自然和经济再生产过程

题目8

组成农业系统的要素有(

)。

选择一项:

c.

其他要素均包含

题目9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不受哪些因素影响(

)。

选择一项:

a.

人为资源

题目10

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气候资源

二、多选题

题目11

农业的八个部门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

b.

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

c.

农业科技、农业教育

e.

农业商业、农业金融

题目12

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近代农业

b.

现代农业

c.

原始农业

d.

古代农业

题目13

)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c.

土壤资源

d.

气候资源

e.

土地资源

题目14

农业环境具有(

)的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和恢复

e.

范围广、不稳定性

题目15

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

)投入。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d.

自然界投入

e.

科技投入

三、判断题

题目16

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选择一项:

题目17

现代农业指生产手段现代化、劳动者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运行机制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以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化的农业。(

选择一项:

题目18

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选择一项:

题目19

农业生物是指参与农业生产过程的各种动物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

选择一项:

题目20

农业资源的有限性只表现在时空内有限。(

选择一项:

题目21

农业资源评价包括可持续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选择一项:

四、简答题

题目22

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绿色农业、循环农业

b.

特色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

d.

工厂化农业

e.

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f.

精准农业、信息农业

g.

可持续农业、物理农业

题目23

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农业资源的整体性

d.

农业资源的有限性

e.

农业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g.

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

h.

农业资源的地域性

形考任务2

一、单选题

题目1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是(

)。

选择一项:

b.

作物布局

题目2

栽培学中所应用的种子含义较广,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人工种子

题目3

植物有害生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鸟类

题目4

土壤质量即土壤健康,它是保障土壤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指标,下面哪些因素不会影响土壤健康(

)。

选择一项:

a.

有机肥的施用

题目5

“温室效应”是由于由于哪种气体的增加直接导致的(

)。

选择一项:

c.

二氧化碳

题目6

森林资源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从事林业工作的工人

题目7

目前林业上利用较多的灯光诱杀、潜所诱杀及温汤浸种属于(

)。

选择一项:

c.

物理防治

题目8

羊的疫病防治技术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科学喂养,精心管理

题目9

牛的疫病预防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定期与病牛接触、获得免疫效果

题目10

以下不属于养鸡业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b.

防疫难度大

二、多选题

题目11

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化学防治

b.

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d.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题目12

种苗生产技术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嫁接育苗技术、无土育苗技术

b.

播种育苗技术

c.

扦插育苗技术

题目13

营养繁殖的主要方法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压条、组织培养

b.

扦插、嫁接

c.

根蘖、埋条

题目14

特种经济动物具有(

)的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驯化程度较低

b.

产品具有特定经济用途

c.

季节性繁殖

d.

种类繁多

题目15

种经济动物一般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肉用动物

b.

药用动物

c.

玩赏动物

e.

毛皮动物

三、判断题

题目16

母猪饲养在限位栏内,是为了防止母猪卧压新生仔猪,并可以防止母猪的争斗。(

选择一项:

题目17

园艺学分类是根据园艺植物的生物学性状和栽培技术特点进行分类,是园艺学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选择一项:

题目18

结实多的年份称为小年(歉年);结实少的年份称为大年(种子年或丰年)。(

选择一项:

题目19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芽等)的一部分为繁殖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人工培育成完整新植株。(

选择一项:

题目20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真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螨类都属于病原物。(

选择一项:

题目21

特种经济动物简称经济动物,是指家畜、家禽中被人工驯养的动物,包括较高等的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动物及较低等的两栖类、角类、节肢类、软体类和一些昆虫类,有特定经济用途和经济价值、能为人类提供特殊产品。(

选择一项:

四、简答题

题目22

无土育苗是现代育苗的方式之一,有何优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缩短育苗天数

c.

利于育苗规范化、规模化、工厂化、立体化

d.

减轻土传病,提高秧苗质量

f.

可省去大量床土和节省劳力

题目23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维持碳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c.

净化空气、减少噪音

d.

防风固沙

e.

保护生物多样性

f.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g.

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

形考任务3

一、单选题

题目1

常用的护色方法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低温护色

题目2

要将鲜猪肉保藏4~6个月,其最好的贮藏方法(

选择一项:

c.

-18~-23℃冻藏

题目3

牛乳经62~65℃、30min保温的杀菌方式(

选择一项:

d.

巴氏杀菌

题目4

农业生产专业化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农业机械化

题目5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不包括:(

选择一项:

d.

不计成本的投资

题目6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获取较高的收入

题目7

新型职业农民分类不包括:(

选择一项:

b.

加工技术型

题目8

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选择一项:

c.

农业技术服务社会化

题目9

休闲农业可定位于“三卖”,“三卖”不包括:(

选择一项:

d.

卖文化

题目10

加大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途径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加快民俗建设和普及范围

二、多选题

题目11

食品的腌渍可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盐渍

e.

糖渍

题目12

农业产业化是从经营方式上把农业生产的(

)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产中

c.

产前

e.

产后

题目13

按农业生产者类型划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类型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农民合作社

c.

承包农户、专业大户

d.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e.

家庭农场

题目14

都市农业与乡村农业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

)的组成部分。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城市生态系统

e.

城市经济体系

题目15

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旅游功能、创汇功能

d.

教育功能、辐射功能

e.

生产功能、生态功能

三、判断题

题目16

超高温杀菌技术(简称UHT、)是利用热交换器或直接蒸汽加热,使食品在135~150℃温度下保持几秒或几十秒,加热杀菌后迅速冷却的杀菌方法。(

选择一项:

题目17

果蔬糖制是利用高浓度糖液的口味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18

农业产业化是从经营方式上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

选择一项:

题目19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建立于传统工厂加农户的模式之上的。(

选择一项:

题目20

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形式没有区别。(

选择一项:

题目21

都市农业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商品生产功能以外,还应当具备生态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多重功能。(

选择一项:

四、简答题

题目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什么(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一体化经营

b.

使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c.

解决盲目生产、产销脱节,生产大走大落问题

d.

扩大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

e.

实行生产(种养)、加工、销售三结合为一体

题目23

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有哪些(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都市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d.

都市农业空间的地域化

e.

都市农业服务的信息化

f.

都市农业经营的国际化

g.

都市农业功能的多元化

形考任务4

水产养殖的种植型养殖技术模式:

答: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在构成大农业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三大细分产业中,种植业是基础,畜牧是延伸,渔业是拓展。渔业历史源远流长。它就像一条滚滚东去的长河,结绳记事,可以划分为原始、传统和现代三个拾级而上的技术模式。渔业文化博大精深。它就像一条起伏连绵的山脉,它由种植型、畜牧型和水产型三大类构成,每一类型还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都是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伫立在水产养殖这一坐标系前面,从业者要充分结合实际,准确把握自己水产养殖事业所处时间节点和空间位置,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刻苦钻研,努力经营,积极进取,最终就能收获一个大丰收。

一、种植型养殖模式

即原始的水产养殖。人们通过农业生产实践发现水土尤其是像江河湖泊、浅海滩涂之类的大水面、大水域和大水体具有强度的基础生产力,即在光热气的负荷和水土植被承载下,同一水体不同养殖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共生互补关系,主要是食性,在一定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种共同生长,这就是原始的水产养殖模式,同时也是种植型养殖模式,即天生地养的原生态养殖模式。该技术模式不但能优化改良养殖场地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生态平衡,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的社会经济效益。集中表现表现在低密度放养苗种即平均每亩放养数十以至数百尾苗种,粗放式养殖和优质单位低产即平均亩产数百至一千斤上。放养少量的苗种,而且还是多品种立体混养以及一次放足,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轮养以及生态种养,通过施肥或者培育基础生物饵料,实施原生态养殖,完全靠基础肥力和天然饵料把苗种养至成品。该养殖技术模式具有三大类表现形式:

一是立体混养  即在同一水体中开展鱼虾、鱼虾蟹,鱼鳖、鱼虾鳖混养,该技术模式能够充分运用残饲,降解、分解粪便,防控疫病。

二是综合种养  例如鱼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种植蔬菜,水体中养鱼,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里放养虾、蟹、鳝、鳅、鳖等水产养殖动物,或者一造种植,一造养殖,实施轮作。

第4篇: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关键词] 山区 农业产业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

农业产业化最早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发展思路体现了现代经济学的传统智慧,在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化经营、节约交易成本、深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概论

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本质

农业产业化概念诞生于我国,而国外学者多采用"农业一体化”、“农业综合经营”等概念,虽有差异,但在本质和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哈佛大学商学院高德伯格教授认为,农业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从种子、肥料及机械等生产资料供应,到食品加工者和零售商的由一系列公司和社会团体组成的有序链条。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农业资源的集约化、专业化利用,是根据地区优势、经营组织效率优势和行业比较优势而对农业产业的合理化布局。因此,地区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和水平可以通过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程度、行业分布状况和分行业产业化程度体现出来。国内外学者出于观察问题的侧重点和视角、论述问题的侧重点以及概括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各执己见。内涵界定是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为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推广农业产业化。

2. 农业产业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最先萌发于西方发达国家,与之有关的理论研究也开展较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农业产业化为主题的文献开始在国外大量涌现,由于发达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成熟度、产业关联度、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同时,较为丰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践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视角,因此,国外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较为全面,且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先进。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发展的,其实践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确立和“产供销、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农村综合经济发展制度的建立。国内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适用性讨论两个方面农业产业化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山区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1.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化重视不够、规划不合理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与外面世界沟通得较少,变得封闭守旧,自给自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他们很难冲破传统的农业模式。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还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产业化的本质和内涵。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外延有模糊认识,忽视了它在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抓主导产业的思想不够清晰,行动比较迟缓,培植力度不大,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 基础建设落后,规模效益甚微

山区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规模小而分散,土层浅薄,耕地质量差,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在贵州赫章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程度在这几年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相较于全省其他地区仍仍然存在严重不足,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山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设施还很落后,需要长期发展,全县有效耕地的灌溉面积少之又少,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力度还有待提高。

3.农产品品牌发展有待提高

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较为丰富,是黔西北很有经济开发前景的一块宝地,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其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部分农产品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并因此导致优质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较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的不利局面。目前,在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河南、山东等品牌建设取得了骄人成绩,仅河南省就拥有19个国家级农产品品牌,而相比之下,贵州山区品牌较少,从品牌的建设水平上看,山区的品牌实力也有待突破。

三、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包括基层农业推广站,增强各级干部和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自觉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在目前家庭经营的条件下,农业产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益和规模效益;可以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密切城乡和工农关系,既可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又可激活第二产业,牵动第三产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要搞好产业化相关知识培训,发挥山区农业推广站积极作用,引导常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自觉性;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特别是在基地村组要将科技推广网点真正健全起来;要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积极吸纳国内外新科技成果,并运用到产业化建设中来。

3.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科学布局产业结构

在原有基地基础上,依据产业链关联性建立全新的联合型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的基地体系,做起产业链,提高生产规模,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的产前保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互结合,合理科学地发挥山区特色产业优势,并逐渐推出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拥有市场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加强区域性的产业板块和生产基地,科学地布局产业结构使山区农业发展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四、结语

总之,政府需要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户和企业,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和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丽. 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家之友. 2010(02).

[2]魏联辉,黄孟欣. 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做法[J]. 南方农村. 2002(05).

第5篇: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关键词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84-01

随着玉米制种产业的不断发展,玉米制种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玉米种子的生产和质量。只有不断完善种子生产体系,提高种子生产技术水平,规范种子生产行为,才能使玉米制种产业真正成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现将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整地

1.1 选地

选择土地平整肥沃,灌溉条件方便,交通便利,能够连片种植,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条件的田块。

1.2 隔离区设置

一是空间隔离,杂交种隔离区在300 m以上,如特种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隔离区在400 m以上,自交系隔离区必须达到500 m。二是时间隔离,和其他玉米品种生育期相错40 d以上。三是自然屏障隔离。如利用房屋、地势、林带等高大建筑物进行隔离。同时注意房前、屋后、果园等不得种植异品种玉米。

1.3 整地保墒

土壤化冻后,结合施农家肥进行耕耙和镇压整地作业,使土地平整,达到播种状态 。浅耕深度10~15 cm,土地达到上虚下实,以保证全苗。

1.4 土壤处理

特别是重茬玉米地要在播前进行处理,用已草胺乳油或乙璓悬浮剂处理防除杂草[1-2]。

2 播种

2.1 铺膜

采用幅宽70~75 cm、厚0.005~0.008 mm的地膜,膜距1.0~1.1 m,两边5 cm压土,每2 m打一土结,以防被风刮起。

2.2 播种方式

无论是人工点播或机械播种,要求膜内行距控制在50~55 cm,非膜行距50~60 cm,母本株距因品种而定,一般应保持在22~28 cm,父本株距应保持在40~60 cm,播种深度一般应掌握在4~6 cm。

2.3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一般在4月10—20日播种。父、母本的播种时间由品种的特性及组合的搭配方法来确定。父本必须分2期播种,第1期和第2期必须间隔5~7 d,父本的种植方法根据品种的组合确定,采用漫天星、行比或是满天星加行比种植。

2.4 种子选择

亲本种子必须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保证苗全、苗壮,根据品种组合,亲本种子用量一般为母本45~60 kg/hm2,父本9.0~15.0 kg/hm2。在种子发放和播种过程中,严防父、母本种子错发或混播错播。

2.5 播种密度

播种密度根据植株高矮、叶生开展角度来确定。高杆、叶片角度大的组合,保苗6.75万~7.50万株/hm2,紧凑型玉米品系,保苗7.50万~8.25万株/hm2。

3 大田管理

3.1 培土放苗

出苗后及时掏苗、放苗,防止小苗被烫伤烫死,培土压实压严膜孔,达到保墒、增温的作用[3-4]。

3.2 间苗、定苗

玉米3~4叶时进行间苗,拔除田间的大苗、弱苗、小苗、花叶苗,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在玉米5~6叶时定苗,将田间高大株、变异株、杂株、可疑株一次性全部去除干净,每穴留单苗,不允许留双苗。

3.3 清除小苗

抽雄前将田间的小苗、弱苗全部清除干净,同时对全田进行严格、彻底的去杂、去劣,以保证抽雄质量。

3.4 去雄授粉

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去雄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不受任何条件干扰和限制。去雄方法:采用摸苞带叶一次性抽雄法,绝不允许抽半截或留残枝。即雄株露尖时带1~2叶进行抽雄。一人站1沟抽1排,一次性抽净,并将抽出的雄穗全部带到种子田外,不允许撒在种子田或堆放在田间地头。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结实率和增产的有效措施,如出现花期不调时,应组织人力进行人工拉绳等辅助授粉措施。

3.5 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割除,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玉米早熟,提高产量。

4 肥水管理

4.1 施足底肥

结合平整土地施农家肥75 t/hm2作基肥。铺膜前用播种机条播,施磷酸二铵300~375 kg/hm2、尿素150~225 kg/hm2,或玉米专用肥450~600 kg/hm2、硫酸钾75~105 kg/hm2。如遇碱地,施硫酸铵375 kg/hm2作底肥,以地膜中向为基线,在基线两边15 cm处深施,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

4.2 追肥

一是苗期。结合玉米灌头水,一般在6月1—5日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如底肥不足,配施磷酸二铵225~300 kg/hm2。二是大喇叭期。约在7月上旬施尿素225~300 kg/hm2,同时施钾肥150~225 kg/hm2,配合施用适量的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三是灌浆期。在7月25日左右,玉米授粉结束后,施碳铵450~600 kg/hm2,达到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的目的。

4.3 灌水

一般在拔节期约6月5日灌头水,喇叭口期约6月20日第2次灌水;孕穗期约7月5日灌第3水;灌浆期7月25日灌第4水;8月10日灌第5水。一般情况下玉米全生育期灌水5~6次,即每隔20~25 d灌水1次。

5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生态防治为基础,抗病品种种植为核心,以种子包衣为主和辅助喷施农药的防治措施。如播前用50%辛硫磷或20%甲基异硫磷与细土拌毒饵撒施防治地下害虫。玉米生长前期做好红蜘蛛的防治,5月下旬至6月初对田埂及周围杂草上喷施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73%克螨特1 800倍液集中连片防治,生长后期用40%速灭杀或25%敌杀死防治玉米螟。

6 收获晾晒

根据品种组合特性确定适宜收获期。一般应在9月20日至10月5日前全部收获,及时摊薄晾晒。果穗必须晒到阳光充足的晒场或房上,每8~10 d翻晒1次,翻晒过程中将杂穗、病穗及遗漏父本全部挑除干净,如遇雨雪天气应及时遮盖,以防漏水使种子发热、发霉,从而增加种子色泽度,提高商品性。

7 参考文献

[1] 孟有儒.玉米病害概论[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张浩.浅谈夏播玉米制种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3X):23-24.

第6篇:现代农业技术概论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项目来源: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水产类专业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1],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十分重要而又迫切。通过研究文献资料不难发现,多年来,许多教学和教育学者,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如何教"、"怎么教"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三层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2012年,我院制定了适合农业院校特点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在非计算机专业进行了应用实践。

一、构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三层次教学体系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相关专业领域计算机应用课程。开展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天津农学院生源计算机基础能力变化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各专业应用领域对于专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实际要求,可以使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与专业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通过对现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基本形成适合农业院校特点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第一层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保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将学时从64压缩到32。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基础知识。本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

(二)第二层次:开设《应用软件开发基础》课程,代替《VB程序设计》课程,学时由64改为54。主要讲授Java程序设计、HTML和SQL三部分内容。本课程设置在第二或是第三学期。各专业可根据各自特点在不同学期开设此课程。

(三)第三层次:开设《农业信息技术概论》以及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的1-2门具体应用课程。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本专业应用领域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为主线,根据专业需要设置计算机课程。[2]本课程设置在第五或第六学期。

以上三个层次的课程改革完成后,可以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育的一个完整框架,对于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

(一)采取分层教学模式。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多数新生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整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了诸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难以管理等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为较好的学生。B层次为一般的学生。A层次同学可免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B层次学生则由学校安排专任教师集中上课。

(二)改进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多年来,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全部采用的是先多媒体教室上课,后机房上机实践,授课以教师为中心,实践以学生练习为主的授课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种授课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上课敷衍了事,上机练习也是随随便便,这严重背离了本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初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生学会这门工具并为本专业服务,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机课程当作一门工具来对待,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足够的上机实践机会。为此,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应用软件开发基础》课程全部改为在机房授课,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构建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三层次的教学体系和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重新修订、制定教学大纲,保持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实用性。同时,积极建设课程教材。以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前提,融合国内外优秀教材的长处与科学研究的相关进展,摒弃、删除过时知识,关注计算机技术的新进展、新思想,编写了具有针对性的国内第一本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育基础教材《应用软件开发基础》。[3]为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特点的内容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成效

自2012年开始,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动物科学系、水产科学系各专业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第一、二层次的教学改革。从学生的平时上课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3年上半年,天津农学院对2013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改革方案已被正式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从2013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随着改革的日益推进,改革成效将日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楚亚蕴,詹小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浅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月,第80页

[2]张瑞,舒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