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初中生物在线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在线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在线课堂

第1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课堂 现状分析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仍旧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现在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旧是以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还是伏案备课,积极板书,课堂上仍旧是老师说得多,学生们说得少,对于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的程度比较小,就是用也只是看一两个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还不能普及。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力度不够

教师和学生还是那样的各司其职:教师认真教书,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保持着不让侵犯的威严,学生端正坐好不走神就是一个安分的好学生。但是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中规中矩好处是可以把课程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但是,完成的真实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大的创新突破,学生不能在日常学习中实现大的创新突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缺乏一个创新的指导,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敢“谏言”,这样就使得整体的教与学缺乏一种创新性。

(三)地区之间的教学发展层次不齐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的发展程度都比较高,因为地缘优势,沿海,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多,而且国家的发展政策也给了东部的发展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很多,东部地区较早接触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而且东部地区拥有大批量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及先进的教学仪器,这些优势都是中西部地区不能比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东部地区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能够充分借鉴、吸收西方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先进教学方法,并且自我的教学创新能力也很强,所以说,初中教学在地区之间的发展层次不齐。

二、多媒体平台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形象直观,深入人心

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的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其形象直观、深入人心,不同于传统的学案式教学那样刻板枯燥,多媒体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具有声音、动作的直观形象,可以使教学深入人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很多知识点需要借助于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东西来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多媒体教学恰恰符合这种要求。

(二)能够节省教学成本

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学成本,多媒体平台可以借助于现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和传载,多媒体平台教学不是一种一次性的教学资源而是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不像传统的纸质的教学用具那样,折损率和更换率都比较高,而且邀请一些名师到校讲课的话可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多媒体平台的话就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或者下载进行名师视频教学,这样就会节省很大一部分教学成本。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上的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有声音的东西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仅靠思维想象的学习模式中,初中生物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把生物学中的知识幻化成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形象的视频、音频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平台教学会把知识展示的更加全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再只是抬头看黑板,低头看课本,也不再是只听老师45分钟的讲课,多媒体平台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和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多媒体为平台,构建高效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在多媒体平台下建立一种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在多媒体平台基础上建立一种探究问题并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进行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学案相结合

进行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学案的教学,应该多多制作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同时也不能只是用课件来教学,也应该与教学学案相结合,把教学学案的严谨性和多媒体课件的灵活性相结合,既保证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又不至于使课堂太过乏味。

(三)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应该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比如:名师在线互动、师生在线互评、远程课程讲解、作业网络上交、教师在线答疑、实验课程多媒体展示、学生在线预习新课程、教师生物教学目标网络共享等等,充分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四、结语

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应该跟随着教学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不能太过于依赖,应该对其加以科学的运用,创新出一种高效的多媒体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字】信息技术;中学生物

引言: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物本质和生命现象的学科,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这门课程应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致并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初中生物的教学形式都比较单一,更多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及时是一些需要观察和实践的环节,最多也就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无与课程建立起有效互动和联系,感受不到生物学科的真谛和内涵。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图形、动画等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立体和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知识结构,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和知识探索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实际上,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比如细菌的繁殖、动植物细胞的形态等等,而这些内容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有很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般来说,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通常都会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和仪器设备观察的方式开展。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仪器的配备情况来看,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数量有限,因此,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的课时十分紧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就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微观世界展示给学生,让知识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增加课堂互动,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是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也体现出了其优势,推动了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2.1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推行的时代,课堂教学的开展只能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教材的学习,换句话说,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学生的听觉来完成,学生首先要将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记忆,再将所记忆的信息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内容之后再进行储存,这中间要经历很多的步骤,而每一个步骤由于个体差异性都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信息丢失,因此,真正能够存储到大脑中的可以被理解的信息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全程保持专注力,否则就会丢失掉一些信息。从对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来看,“学习兴趣不高”是主要问题,大部分同学对于这种完全依靠听力来获取知识的方式表示了极大的质疑,他们更期待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需求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时代所能够满足的,在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的授课可以借助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模式,让信息通过视觉直达大脑,更加的形象、生动,再辅以听觉,从而构造了立体化课堂教学氛围。这个时候,学习不再只是面对冰冷的文字,还增添了有温度、有情感的、动态的形式,这种视觉的冲击所带来的抽象知识的具体化,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2.2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上面就提到过,生物虽然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但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和阻碍。尤其面对一些微观世界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直观的认识,那只能依靠学生的想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没有全面融入生物课堂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仅能停留在表面。而在多媒体时代,教师的讲解可以辅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甚至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这更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更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这个层面,“微课”“在线沟通平台”等方式的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思维能到了发展,实现了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2.3知识面的拓展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的融合的优势还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知识库,学生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将所获取的信息在课堂进行分享和讨论,构建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性课堂,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让“教学相长”得到了充分的践行[2]。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入到视频、动画中,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尤其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变换形式的讲解方式,以更受学生喜爱和接受的角度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学习,更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动画和视频的播放让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中“生物和细胞”为例,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包括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观察。课堂教学可以将细胞的生长过程和细胞的结构通过一个小短片的形式播放出来,视频中再配以相应的解释说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让原本紧张的课堂氛围轻松了下来,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到有关细胞的知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真正的细胞结构,这样相辅相成的过程,能够实现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由虚拟到实际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能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2“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应用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知识探索欲望的引导和激发。而“微课”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极大扭转过去由教师把握课堂教学主动权的局面,从而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得以唤起,思维得以发展。“微课”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提前将下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课件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学生在“微课”的指引下,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记录,自行寻找问题的答案。而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记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也让课堂的互动和教学更加高效。以“人体的营养”为例,这是一节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均衡饮食、绿色生活也是现代人所提倡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包括“饮食中的营养物质都包括什么,不同的营养物质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提示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网络等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和学习,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学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所提供的课件,还可以通过沟通平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探讨,最终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同学来分享对这个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疑问,共其他同学参考,针对问题,大家共同进行讨论,教师再针对同学的分享进行指导,从而构建高效、互动、开放性的课堂[3]。

3.3信息技术提升实验效果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细胞的分裂过程、血液的流动过程、细菌的繁殖等等都是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才得出的结论。甚至可以说,生物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于生物学习来说,同样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很多的知识点也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但是,考虑到实验器械、装置和实验过程的限制以及安全性等诸多因素,很多的实验是无法开展的,及时能够开展,也由于收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实验精度,从而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导致实验原本应该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过程进行还原和呈现,并且能够反复播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甚至体验到参与实验的感觉。比如“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这个实验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实验过程较长,同样需要经历较长实验周期的还有“探究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这个实验,相对于第一个实验,后一个实验所需的条件更加多,同样不容易实现。而针对这类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以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便播放视频边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最终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细节。这种实验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反复进行回放,还可以对细节进行慢放,甚至可以实现学生课下对实验过程的复习,这样以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真正掌握实验内容,实验在生物学习中的价值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第3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初中生物实验

初中生常常很畏难生物实验,这是由于,生物科目有着交叉的细化知识,要依循设定出来的严谨流程予以操作。大纲设定了零散的科目知识,常常很难去把控。传统模式没能吻合变更的新需要,亟待创设更为适宜的翻转课堂。微课整合了原本分散着的生物知识,实验流程添加了活力,也调动了必备的认知热情。依循三位一体,密切衔接了多重的实验时段,从总体视角来增添成效。

一、解析微课翻转

微课及新颖的翻转课堂依托于新时段的信息手段,重设了授课依循的流程。它整合了各时段的课内活动,传递并内化了某科目必备的知识。翻转了初始的师生角色,教师被变更为指引者,协助学生去体悟深层内涵,倡导自主着手探究。学生不再被动接纳,而是自主参与。翻转授课摒除了旧式流程,已获取了认同。

在翻转课堂内,微课被划归必备部分,显示了必要性。网络增添了彼此互通的更多便捷,借助于多样途径以此来便利平日内的生活。微课凝练且短小,融汇了浓缩得出的科目精华。设定微课时,要考量真实情形的场合特性。微课要吻合自主认知,凸显明晰的主旨。增设必备的视频,适当去缩减耗费的认知时段。

二、生物实验采纳的微课翻转

生物实验不可缺失搭设的平台。构建网络平台,明晰了本源的授课目标。微课翻转密切整合了细分出来的授课部分,多重实验环节被融汇为整体。引入微课翻转,先要搭设网络之中的认知新平台,供应完备的保障。从根本来看,生物实验应是充满乐趣的,在愉悦氛围之下学生更易接纳拟定的实验步骤,获取更多的课内收获。依托构建起来的微课平台,师生都应明晰重设的课内目标。针对于生物课,微课翻转变更了原本的单调解析,侧重去内化、建构琐碎的科目知识。微课翻转增设了课内更多的彼此互动,师生紧密协同了彼此。创设了愉悦及轻松这样的新氛围,注重应有的主置。

例如:在查验洋葱表皮细胞细微的结构时,要制备临时的装片。这种授课流程必备微课的协助,让学生更能明晰表皮结构,从而引发兴趣。课余时段即可预先去制备微视频,增添课内案例、筛选的必要素材。在线增设了测试及答疑。调研可得反馈结果,完善了现有的微课体系。

三、整合多重的实验流程

生物实验可分成课前预备、课内的探析、课后温习知识。翻转课堂吻合了新式微课,二者有着契合的优势。激励学生去大胆摸索,归结可得珍贵的探究经验。细分班内的学习组,师生学会紧密协助彼此,共同获取提升。生物实验依循了根本的机理,有序衔接着三重的实验流程。

在预备时段内,应当明晰细分出来的实验侧重点,归整这样的侧重点。在这种基础上,即可确认明晰的微课内涵。要设定任务单,把它派发至班内学生。这就明晰了实验可依循的总体导向,拟定了实验目的,增添了认知流程的实效。例如:在解析细胞成分时,可预设录制的微课,添加必备的近景镜头来识别内在的细胞成分。制备了视频后,可把它传递至区段内的网络,供应师生去分享。在设定好的时段内,要完成拟定的视频观看,顺利传递这一节课必备的知识点。

在课堂时段内,要归结这一实验流程的疑难,归整至课内以此来便利解决。设定组内的探析,深化了探析进程。不必增设太多约束,让学生大胆去预设目标,自主去摸索并实现。这样可得的成效远会超越单一流程的传递及接纳。例如:在解析光合作用特有的实验流程时,单一指引及后续的整合讲解应被衔接在一起。教师的协助下,顺利去内化根本的知识点,搜集获取了原材及案例。动手去描画光合作用依循的多步骤,理顺探究进程。

在温习时段内,归结了反馈得出的经验,整合了微课凸显的侧重点。微课可被传递至网络,便利后续时段的温习。此外,还应侧重去提升师资水准,供应各时段的提升培训,更快适应微课翻转。

例如:在解析种子萌发必备的要件时,可启用翻转课堂,延展了日常的互通信息、分享彼此的感悟。课余时段可让学生亲手去栽培种子,观察它的发芽变化。构建起来的微课群体内,师生还可互通信息、分享探究之中的困惑及疑难,而后共同去化解。吸纳多方的反馈,重设更完备的新式微课。

四、结语

实验可得的结论表明:微课翻转更适宜生物实验特有的日常授课,适合初中生物。它摒除了单一路径下的实验,增设了自主探析依托的新平台。这样的基础上,激发了深藏的认知热情。但从现状看,微课翻转仍存有弊病及隐患,应被着手去改进。增添互通信息必备的顺畅途径,设定更有趣的微课流程,让学生真正喜爱生物实验。

【参考文献】

[1]郑君芳,贺俊崎.“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第4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概念教学 有效性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更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建立、理解与应用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生物概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抓住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教学中要正确引导修正认识的错误与偏差,建立科学完整的生物概念。

一、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具体生物学现象,利用实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辨别,对生物现象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一章中的第一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就概念而言除了生态系统概念外,还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其中,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以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整合已有教学资源,包括学生的感性经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课外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经验与已掌握的知识、课本内容,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与比较,学生很快找到生态系统概念的本质特征,那就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共同构成的整体。树林、学校等则指生态系统的不同区域,这样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就水到渠成地掌握了。

二、深入理解概念,剖析概念内涵与外延

概念总具有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只有全面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牢记概念并正确应用。例如:“光合作用”这个概念,其内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如对呼吸作用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外延是:①呼吸作用的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释放出来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③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④呼吸作用的适用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当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我们就懂得了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如何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增加植物的产量;通过这样详细、全面的剖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就会全面而深刻。这是一种很常规也很实用的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对科学概念正确阐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三、理解概念内涵,优化概念传递方式

概念的传递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术语或概念名词,一种是对概念内涵的描述。我们往往习惯用概念术语或名词方式传递概念中的重要信息。如:“生物”、“环境”、“遗传”、“基因”等。有研究表明:用内涵描述的方式表述概念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把握概念,并给学生传递概念信息,如“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等。在习惯与使用概念术语或名词传递概念时,常常可以引入这样的概念。重复概念是“基因”,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基因包括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通过复制就可以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让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形状。克隆羊的产生过程:取出甲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掉细胞核的乙羊卵细胞融合形成胚胎,再把胚胎植入丙羊子宫内,最终从丙羊体内娩出的就是多利羊。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概念形成直观认识,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概念的内涵。

四、建立概念体系,对概念进行分解整合

生物学中的概念是对生命中基本现象与规律的解释。一个概念往往可以分解成多个层级的次位概念,我们在备课时需要理清这些次位概念与重要概念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从传递次位概念开始,通过对次位概念的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完整概念体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全面把握重要概念。例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与生物个体”是标准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不妨根据多细胞生物体的分类,把它分解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这样两个次位概念。在“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统领下,还可以继续分解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各器官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个体”等次位概念。学生学完这些次位概念后再进行有机整合,就会很轻松地建立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从而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透彻。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研读新课标,研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要概念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探究能力,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表述与传递[J].中学生物学,2011(1).

第5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 物理教学 自学能力

一、引言

曾经有人说对于初中生不提倡自学,理由是学生年龄还小,思维能力水平低,多做题目才是硬道理。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初中生不仅能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完全有必要设法加强这种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成为当前初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培养青少年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知识的浩瀚大海中,即便是某一方面的知识也是教不完、学不完的,青少年只有具备自学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如果教师不从初中阶段开始积极引导学生自学,而是习惯于单向灌输,偏重让初中生死记定律硬背答案,一味模仿老师,长此以往,会造成青少年思维的僵化,导致发展迟滞。

三、提高初中生物理自学能力的方法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以自身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为例谈谈体会。

1.注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中生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故初中生的自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也必须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及时加以指导、肯定或赞扬,要使学生的语言具备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譬如:教师问: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为什么会上浮些?学生答:是由于浮力变大或是由于密度变大。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后,应该指导学生说出完整正确的解答: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自重不变,根据漂浮条件,浮力的大小不变,但由于海水液体的密度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故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要上浮些。

2.合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可读性强,插图多,只要学生用心阅读,大多数基础的物理知识应该能学会。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可布置预习提纲或提供学习目标。譬如《大气压》一节,我布置如下学习目标:①什么是大气压?②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③大气压大概有多大?④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法和工具分别是什么?⑤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之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提前查找答案,再带着疑问与发现来上新课,使得新授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3.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和实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讨论就是鼓励学生思维,做好演示实验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根据课本的演示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讲解“电源”时,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将两电极插在苹果上,用舌头可感觉电流的形成。动了手的学生一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此时思维的火花就产生了。

4.加强应用反馈,利用练习捉进自学。

知识是不是真的学懂了,还需到实际应用中去检验,而解题是一种重要的应用。足理的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习的有关信息,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将学习引向深入。

5.引导学生课后复习,大力开展课外物理实验小组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验只能起演示作用,而不可能满足每位学生动手应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复习任务时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物理实验小组活动,自制仪器或实验,培养更多的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成为骨干,起好带头作用。教师可以布置有关实验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举办学生自制仪器展览或物理实验竞赛也是推动学生掌握好实验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应以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吸引学生想学、好学,还要引导学生会学、乐学,要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佳铭.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8,(1).

[2]金梅骊.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4).

第6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虚拟学习社区;生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新课改下的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地给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在生物探究学习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关注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发现知识和规律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探究学习过程中构建以学习虚拟社区为重要补充的生物表现性评价探究学习模式,利用表现性评价探究学习案例的研究,反思学习模式的可行性,有对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影响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和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促进作用。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1.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建构主义学习评价认为评价要与情境性的学习相适应,它不能是一种静态的结果评价,而更多的是与情境相联系的动态的过程评价,这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习方法、认知策略。

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观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认为,智能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Verbal/Linguistic)、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Visual/Spatial)、肢体运作(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c)、人际(Intet-personal/Social)、内省(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探索(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坎贝尔(ComPbell.L)等人指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把握随时间成长的评价,即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评价是多纬度的;评价传递教学指令,即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

二、研究方法

1.构建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表现性评价的生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构建以虚拟学习社区为重要补充的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生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2.建立基于“魔灯”和新浪博客的网络学习社区

建立基于“魔灯”网络学习社区,此社区主要是以校内网为主要活动区域,主要有以下功能:以校园局域网资源库为核心的学科资源中心。表现性评价活动中心。以BBS的形式和网上投票形式进行。

为了向校外拓展,在新浪开了一个博客(http://.

cn/swtiandi2010)作为师生互动空间和以投票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及完成评价功能。

3.表现性评价体系的修改和完善

在论文“网络环境下生物探究学习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使用”中对初中生物探究学习目标中设立了启蒙、入门和精通三个维度。

根据初中生物探究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个人学习评价表:

人际―语言智力评价表内省与情感智力评价表自然探究智力评价表几种评价表;还有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性评价表。每个学习案例后,评价表放在虚拟学习社区,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

4.多层次的案例讲究探究学习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口头表达(启蒙阶段设计)

七年级上学期:分析课本中“机器人在弹钢琴”“钟乳石在慢慢地长大”这两幅图片中的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这一个探究的问题的解决,由于学生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是问题引导学生的回答。

问题引领: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判断两种物体是否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由中心发言人发表本组的见解。

网上完成评价表(利用网上在线检测系统进行)。

(2)完成任务单(入门阶段设计)

七年级下学期:评价“多子多福”“晚生不如早生”这两句话对吗?如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问题引领:多子会对我国人口造成怎样的影响,请分析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晚育跟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当今,你认为人口问题还会引发什么问题?要比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讨论?

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由中心发言人发表本组的见解。

网上完成评价表(利用网上在线检测系统进行)。

(3)开放性任务(精通阶段设计,以个别精通学生带起全班学生的学习)

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节选)。

教学策略分析:

①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利用网络环境构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型学习社区。利用课前准备工作纸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评价,再分组,做到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方法进行分组。确定每组的组长及骨干成员。利用组内互助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分类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组内与组间的交流与评价。A层为各组组长;B层为各组的骨干成员;C层为一般组员。

②评价激励策略

设计的三个探究活动是三个表现性任务,通过教师观察和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反思对学生的课前探究、小组合作与交流进行评价:在课前准备的工作纸的自我反思问题设计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使学生把评价标准隐性内化。利用表格进行组内成员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反思和自我调控。在组间交流时,利用组内一般成员发言,加双倍分的方法,鼓励组内互助。教师利用观察的结果和小组自评、互评和反思对学生探究学习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三、分析和结论

1.表现性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意义

(1)学生的多元智力有所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正在逐渐形成

从以上表中数据反映,第一轮自评和小评价的认同度较高,

从学生的自我反思中可以看到,这是由于他们对评价表中的行为标准的表现还不是十分理解,出现了自评和小组评与教师评出现较大的偏差。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一致度越来越高,一方向说明他们对评价标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另一方向也说明了评价表中的行为标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多元智力结构体系中,多元智力水平得到了提高。

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三轮的案例研究,组长的组织工作被认可度提高了,小组的合作情况有了进步,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也逐渐得到认可。

(2)教师课堂上观察和教学录像的回放是掌握表现性评价资料的重要环节

在第一轮的案例研究中通过观察发现,逻辑智力和人际―语言智力接近精通(A)的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整个活动过程都是由他们掌控了,其他能力较弱的学生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干。针对这一种情况,我们修改了评价方案,利用评价来调控小组合作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是交流,第一次回答问题或发言的学生全组加3分,第二次发言的加2分,三次以上发言的只能加1分。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分数,在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案例研究过程中发现,小组发言的代表增多了。为了使组内更多的人可以发言,小组长和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主动地帮助智力评价为启蒙或者是入门级的学生,组内合作的气氛在逐步形成,并且在组内成员带动下,实现了组内学生差异性发展,以生带生,达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3)对学生的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看法

2.虚拟学习社区加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研究前,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在讨论区发帖子是学生乐于做的事情。研究对象中49个学生中有55%的学生有上网参与BBS或QQ的习惯。在第一轮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发的帖子多,但质量低。学生通过评价标准知道什么样的帖子才是有学习效果的。他要经过思考才可以发出帖子,因此实验班完成一个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所发的帖子数反而少了,而有效帖子数增加了。学生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将学习从课堂上拓展到课外,虚拟学习社区起到了学习讨论区,学习评价区,和教师学习的平台的功能。

3.学生在新的学习模式的学习环境下,合作能力、生物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7篇:初中生物在线课堂范文

1、TFU1简介

TFU1的课程教学模式有4个部分:

启发性论题:教师应该教什么?这是中心,具有可得性,对学生教师都要有吸引力。

理解目标:有关这些论题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制定明确的理解目标,并公开给学生。

理解活动:学生需要教什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加强理解的机会,并使学生有机会展现其理解。

持续性评估:教师如何知道了学生掌握了什么内容?用公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并与理解目标紧密联系。

其中,理解活动是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解活动是在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参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学习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包括:单元、概览、讨论区、资源部等。“单元精要”为教师提供网上学习的课文、链接及图片。“概览”部分是学习内容、在线学习、网络交流、评价等。“讨论区”包括教师所在的小组、教练、各小组提交的作业、咖啡厅等。在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教练的指导反馈意见以及参加交流活动,对其他组的内容进行评价学习等。

2、学习情况简介

学员以小组形式学习,教练不时给予指导,进行合作学习;学员以组为单位讨论、互相评价作业设计、分享自己的简介以获得反馈,并修正自己的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笔者对TFU1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觉得很受教育的启发:

在具体的教案设计过程中,结合理解活动,不断形成教案设计的新技能;对理解的目标、层次、评价等有了新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技能。

另外与教练同事进行讨论,增强了学员的交流能力。

其中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

在设计教案管理表的理解活动中,学员可以连续几个单元不断充实自己的设计,随着课程的进展,随时修改前面的部分。通过与课程所提供的清晰的标注进行对照、反思,能帮助学员发现自己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东西。

通过“设计――试验一反思――与同行一起学习”,提供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有效途径。

3、TFU1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成果

TFU1为教师开阔了思路。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的教学,通过设计活动达到目的,通过和各学科交汇融合达到真正的理解及应用。在随后一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的教学设计就用到这种理念一重视理解目标的制定和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设计和策划理解活动,给出具体可持续的评价标准。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详细地阐述。

3.1 变理解目标为启发性论题

TFU1课程在理解目标制定环节,引导教师进行深度思考:

你打算在该课程中设计的教学单元所要达到的重要理解目标是什么?

并解释为什么你认为这些单元理解目标对学生很重要。

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单元理解目标:理解目标应该描述你想要学生理解的内容。这一点和现在郑州市构建道德课堂所做的细化解读新课程标准是一致的。

在确定理解目标之后,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理解目标变成启发性论题。这是一项重要的转换过程。TFU1课程中对启发性论题的定义是指有足够深度和意义的问题、主题、概念、理论等,这些论题能与其他学科以及学生校内外生活建立多种联系,并从不同的视角来支持学生发展深刻的理解。它的核心特征是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起中心作用。

促进理解的论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地技能和理解,从而能成功地学习在学科领域中更复杂的内容。这些论题通常也是学科领域专家们的兴趣所在,教学实践中称之为启发性问题。之所以有不同,应理念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教师在设置这些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其他学科联系,让学生首先有经验基础,再进行延伸,以启发性的问题的形式设置延伸提高题目,与各学科共同解决问题。

诸如:珊瑚是生物吗?蜜蜂的王国是怎样的呢?信鸽为什么会回到自己的家?细菌对人是有益还是有害呢?鸟儿为什么会飞?或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或提出造成悬念的问题(如:讲“空中飞行的动物――鸟”这一节,给你或大象一双翅膀能飞起来吗?

讲细胞核中的DNA时,可以请你破案:警方已锁定四个嫌疑人,但无法确定谁才是,而现场也只找到嫌疑人遗留的一根头发。假如你是警察,你能找出谁是真正的嫌疑人吗?)或幽默的谜语(开花和结果――花生: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动物生殖”讲青蛙: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大时有脚没尾巴)或设置疑难问题(比如“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可问:人的受精卵为何不能孵出熊猫?)……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尽量熔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引起兴趣,启发思考。

3.2 设计和策划理解活动

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启发性论题(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将要做的如分析、比较、评价、绘图、辩论、写作等属于理解活动。这是TFU1的核心内容,它倡导的理念就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为理解而教学的活动中,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对此有深刻印象。

笔者平时的教学也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等,这些新课程理念、道德课堂理念与TFU1倡导的“为理解的教学”不谋而合。

3.2.1 探究活动设计

现结合初中生物7、8年级教材对探究活动进行汇总。

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最快;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根生长的部位;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运动对心率的影响;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皮肤的触压觉;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蚂蚁的觅食行为;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细(霉)菌生长的环境;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等。

3.2.2 实验及实验方案设计活动

显微镜的使用;外界溶液的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茎的输导作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天竺葵);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金鱼藻或黑藻);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模拟血型鉴定;测量肺活量;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酿制酒酿等。

3.2.3 观察活动

认识显微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大豆种子的结构;小麦根尖的结构;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叶片的结构;绿叶中的叶绿体;人的生殖系统组成;动物的卵子和;人体的主要系统;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小肠结构;人血涂片;心脏的结构;鱼尾鳍的血液循环;肾的结构;脊髓的结构;果实和种子;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鸡卵的结构;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等。

3.2.4 调查活动

食品安全;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及对策;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状;人体的变异现象;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病毒、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关系;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人类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等。

3.2.5 讨论活动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人类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校园绿化设计方案;青春期的性发育;人体能量的供给;尿液的形成;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为什么白鼠会生下灰鼠;近亲结婚的危害;动物行为的类型;常见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关注白血病;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药品标签中的信息;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生物分类的等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人与猿的关系;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等。

3.2.6 思维活动

通过学习课程,TFU为教师开阔了思路,让教师关注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通过设计活动达到目的,通过和各学科交汇融合达到真正的理解及应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及年龄的增大,学生的理解会更加倾向于脑力内部的分析与思维,而不仅仅是热热闹闹的活动。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思维。有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习生物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习惯的培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证明蛋壳上有气孔,学生就提出了8种方案。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形思维。学过的动、植物、人体生理知识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但遇到问题想一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3.2.7 游戏活动

填写生物名称(分类);生男生女的奥秘;动物行为的分类;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等活动。

3.2.8 设计活动

如: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校园绿化设计等。

3.2.9 其他学习活动设计

(1)组织竞赛。

恰当的竞赛能激起学生争上游的欲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显微镜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动植物体地结构层次等,在竞赛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如遇到较枯燥的内容,可安排竞赛,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学生之间,特别是男女生之间非要一较高低。这样不会因为教科书本身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何影响,相反,强烈的好胜场面更能吸引每一位学生,更能促使学生在和谐、上进的气氛中高效地学习。

(2)角色互换。

中学生接受能力、模仿能力极强,爱表现。可选择适当的内容安排学生上台当老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讲给台下的同学们。有的内容需要学生边讲边演,如呼吸运动全过程,鸟的双重呼吸等内容。还有的知识如:动物中关于仿生学、蚂蚁蜜蜂等动物的社会行为等内容,可安排学生事先自学再结合自己看过的课外书或电视节目给其他同学讲解,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这样的课堂也就更能吸引每一位学生。

(3)角色扮演。

延伸一下,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地水循环”中,让学生扮演小水滴,讲述从根毛循环一圈又回到地面的过程;讲“消化系统各器官”时,学生可扮演一粒瓜子讲述历险过程;可以扮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还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别扮演白头叶猴、专家、当地农民进行辩论;当医生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异常症状;根据化验单诊断病情等。

3.3 可持续教学评价的制定

TFU 1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进行持续性评价。它要求:在教案中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依据活动以及在活动序列中的位置):

由谁来作评价(谁是评价者);评价什么(学生进行的活动,即他们的交谈、行为、制作);如何评价(正式还是非正式评价);评价的依据(以哪些标准作为高质量理解的证据)。

结合笔者曾经参加过的计算机教育技能培训环节中关于教案设计时的有关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作业)、小组合作评价。

(2)评价方式: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和反思相结合。

①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②小组评价: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