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现代经济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经济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经济核心

第1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相关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措施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提供物质生活材料基本保障的农村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热点话题。为了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首先要找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让广大农民同胞走上富裕之路。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自觉的和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对农业产品的消费过程进行科学的调配来达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为前提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农村”就成为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并且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者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相对比较低、培训机会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这不仅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很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因而,这只传统的管理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吸引更多现代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随着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竞争意识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就比较缓慢,而且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受到自身素质较低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竞争意识就偏低。农民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没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意识,不想参与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大规模企业经营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村经营范围的相对狭小,不能将农业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发展为农产品的加工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等,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政策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政策支持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而许多农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例如,粮食的生产应该从规模的扩大到提高效益的转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对农村经济进科学管理的目的,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提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现代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要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认真,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耐心倾听和解决,并且在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要对广大农民和下属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对经济、法律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农村管理者就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相关立法机关要把过去制定的一些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进行结合,对于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国家和政府就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预防和遏制这些新问题。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既具有参与的权利,更有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和相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优秀的管理领导者、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监督体系不仅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核心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以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中心,对现有的各种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关于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4,(6):40-40.

[2]甄国荣.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196-196.

[3]李欣.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投资与创业,2012,(9):53-54.

第2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时间内如何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如何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全面掌握经济管理现代化以及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是当前应该研究的重点。

一、现代化的经济管理

1.少“管”而多“理”。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不在于掌握程度的多少,也不在于管的多少,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完全掌控所有的事情。管理应该多注重计划、思考,从实践中将结论得以证实,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各个部门的工作管理进行严谨的控制。这样做可以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处理,有效的提高实施管理的效率,也就是我们经常所描述的“理”。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它是一门“宽泛的艺术”。2.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名专业人员应该加强管理人员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全面提高能动性,让自身价值得到肯定,达到经济管理的目标。在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应该注重策略的使用,僵硬的管理制度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有限的效果,然而,管理的艺术在于“人尽所长、物尽其用”。3.科学化与自动化。在进行经济管理实践中,专业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手段以及自动化仪器,将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序的调整和指挥,更全面的将工作效率提升上去。加强科学化和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使得社会经济向着更广泛的经济发展与进步。4.更新经济管理形式。当前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管理模式、方法形式也应该将强创新与改善,专业人员不断将社会经济管理形式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企业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的效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全面注意管理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稳步发展。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以人性化的管理行为优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一直随着管理需求的发展而变化,科学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经验式管理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在经济管理的工作中,锅里人员应该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以人为本展开管理。结合分析人的心理、生理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上述管理形式可以充分的将生产工作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身创造性,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将自身全部精力投入在工作当中去,全面实现自己的价值,预测目标,进一步实现自身的计划。企业应该使用各种管理形式,将科学化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优化,并将其进行实践,使用在经济管理中去,在未来经济管理的思想体系中,相关人员应该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实现核心的意义与价值。2.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项政策法规的确定都体现着民主性。因此,在经济管理中要结合国家实际发展的状况,顺应时展,充分体现民主性,该形式可以提升职员的积极主动性,技法职员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企业和组织要想实现获取最大化利益以及体现其核心价值,最关键的在于其基层人员是否能迅速的实行民主化决策。3.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作为经济管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企业和组织的不同发展状况,需要决策人员做出快速且准确的决策方案,全面掌握信息和资源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全方位吸取知识,积累经验,使用全新的技术创造财富。达到经济管理人员,小到普通职员,应该进行自我控制、约束,制定合理的组织模式,使企业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迅速的应变和决策能力。4.网络式的沟通方式。企业和组织应该进一步实现内部的联系,需要使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结合不同方面,将实践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网络式的沟通方式决策有助于将问题进行进行全面的控制,将信息进行传播,让每个人员进行信息获取的机会,通过有效的形式进行沟通,进一步将企业的发展速度提升,实现现代化的沟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5.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及发展。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要增加“互助、互爱,各部门协同作战、团结一致”发展思想。协作精神已经是当今时代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原则。那么作为一个团队中的个体,要想在团队中站住脚跟,进而和团队一起发展,也必须自觉培养和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和集体,进而取得进步和发展。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发扬团队精神,团队协作所带来的经济和价值是“1+1<2”。在进行经济管理的同时,应该注意将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能力叠加在一起,最大的发挥出自身的利益,争取达到之前预定的目标。经济管理专业人员应该加强对团队及提升团队执行力、激励团队成员的掌控,从而造就高效团队,实现经济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将团队精神发挥出来,促进各部门人员协调一致,该形式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经济管理的进步与发展。6.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在企业发展中,要以个性化管理文化为突破,不断将企业文化管理形式进行创新,只有专这样做,才能够将企业的核心力量进行提升。首先,应该全面加强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以文化谋求发展,突出企业文化的个性化,以个性化的优势早同行中展现其优势,为企业赢得竞争力量。其次,还应该确定企业独立性的价值。个性化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专业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经济发展的趋势,从根本意义上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

三、结语

根据上述来看,一个企业的成功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经济管理。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管理形式也应该不断进化。专业人员应该进行透彻的研究,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实际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势掌控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实现经济现代化管理的进步,使得经济管理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山,陈俊生,王善琪,刘璐,王洪国.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讨[D].河南科技大学,2017,9.

[2]网珊莎,张慧杰,刘志楠,强慧珍.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讨的必然选择[D].大连:企业经济,2017:33-79.

第3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2

所谓经济管理现代化,指的就是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信息化时代的时代性特点、市场经济主导的市场环境的总结研究,对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行为进行更新换代,让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能够跟上快节奏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势必有很多企业跟不上时展的潮流而惨遭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能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环境,就要求我国企业能够充分的重视到对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可以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一)我国企业的发展机遇探析

1.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市场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也会更加生动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交流还会逐步增多,在这个过程中是,我国企业所能够获取的商业机会也势必会持续性增加,为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但是,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的同时,国外的很多企业也会进入我国本已经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添加另一份元素,这就给一些传统垄断企业带来了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我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过程汇总,如何正视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元素比重越来越重的问题,进行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策略的合理调整,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发挥为企业引进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对经济管理信息的收集。与此同时,借助于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经济管理经验也可以被我国的企业所吸取,最终帮助我国企业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过程,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机制的树立过程离不开对于市场经济经验的吸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已经形成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完善这些经济管理理念,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程度不高问题

截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后续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我国企业要正视是我国社会发展程度仍然相对比较落后的事实,并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知耻而后勇,不断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持续性的进行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程度,在优化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现我国企业的整体性发展进步。

2.合理疏导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存在的复杂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为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开始涌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具有着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的企业势必会给我国企业的正常管理经验带来极大的挑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企业的更新换代,给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存在的复杂问题的总结研究,总结出企业经济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

(一)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系统性的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国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汇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思维观念,重新思考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势下,如何制定新型的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进而有效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结构调整,并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结构体系的更新换代,发挥出现代化经济管理机制的真正作用。

截至目前为止,在关于企业制定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存在着较多的观念。从一种得到较多学术专家支持的观点来看,未来的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建设要充分的尊重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定;另一种得到较多支持的观点则是完全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问题,这既需要在强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对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规律的吸取研究,又要尊重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经济调控作用,寻找两者之间的和谐点,在稳定中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充分发挥尊重市场作用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我国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建立和谐有效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机制,并在进行经济管理策略的研究过程汇总,充分的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原则。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和市场对于价值规律的要求,动态性的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设计,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

与此同时,企业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遵循正逐步发展成为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策略制定的核心原则之一。特别是那些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过程汇总,更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不断的进行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研究,并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策略探析

(一)充分解读国家相关经济策略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策略研究的过程汇总,要充分的意识到,对于国家相关经济策略的解读,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策略制定的风向标,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的来说,虽然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职能部门不再是市场经济的全盘账控制,但是,对于国家相对重视的行业领域,国家仍然会投入较大的资本。这就需要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对国家相关经济策略进行深刻的研究,结合国家的需要,进行企业的经济行为的优化设计,保证企业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福利:

首先,企业要对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深度解读,在企业范围内设置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的经济行为可以和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处于同一个发展角度;其次,要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在市场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经济组织建立,进行相应的经济管理策略的交流研究,促进企业的共同发展;最后,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在放宽对市场管制的基础上,正视自身的调节作用,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合理的规范,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自主更新设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对相关文献材料的查询,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份额的逐步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力度已经逐步从明面上的严格控制转化成为无形的调控控制,这也就给了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更多的自主性规划设计空间。具体的来说,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自主更新设计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自主更新设计,企业可以在内部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的有效规划设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具备着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较高的了解程度,就可以帮助企业在进行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升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其次,随着我国企业对于现代化经济管理制度的认知程度的逐步提升,在未来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并在进行企业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在遵循政府职能部门“无形的手”的调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实现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有机融合,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快速提升,发挥出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的应用潜力;

最后,在进行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研究过程中,要求企业不仅仅要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刻的总结研究,还要求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成立相关的市场调查组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进行预先估计,为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提供参考建议。

(三)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意识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汇总,除了要从理论角度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优化设计之外,还要注重对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知识的培养,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自上而下的进行对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优化设计。具体的来说,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在管理运行的过程中,管理人才始终是决定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企业要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就更需要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汇总,寻找到足够的经济管理人才来完善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工作,并组织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对先进企业的访问调研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素养,从人才的角度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研究的过程中,要对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研究,并对我国企业迎来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挑战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研究,保证所制定出来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能够在维持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优化更新,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但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机制的制定过程中,还处于相对比较混乱的研究状态,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到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制定研究,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落后。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国企业能够正视自身的经济现状,持续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的优化设计,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兵.高职高专开设经济管理基础课的必要性调查[J].辽宁高职学报,2006(05).

[2]陈一远.在经济管理中应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从企业“信息饥饿”症说起[J].云南社会科学,1986(05).

[3]邢淑清.高职高专经济管理基础课的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6(03).

[4]仇鸿伟,张冬梅,韩淑伟.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5]经济管理的职能与结构[J].管理科学文摘,1994(12).

[6]孙光明.经济管理要抓好风险防范和控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6).

[7]张氦铟.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和谐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8]雷思.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与社会,2013(06).

第4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 核心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7.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6.06.01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王宏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6(6)3-8.

自2013年9月中国首次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愿景日益清晰并得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各省区也紧抓契机,积极行动,筹谋发展。三年来,新疆“五通”①建设加速推进,“五中心、三基地、三通道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②建设全面展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进展

2013年11月新疆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2015年3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都明确新疆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经过两年多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项目启动、全面开展的步步筹划和实践,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按照清晰的蓝图逐步推进。

(一)顶层设计与规划先行

顶层设计和规划先行始终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决策理念。2014年9月,新疆通过《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全面部署核心区建设,提出围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三大经济走廊建设,短期内启动医疗服务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科教中心建设,中期将以铁路建设为突破口,畅通前往印度洋的通道,到21世纪中期,“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全面建成。目前,新疆提出9个方面47项行动计划,具体开展项目建设:开展完成“五大中心”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交通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工作;加快推进新疆与周边国家文化科教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重点面向周边及沿线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及合作交流;积极推动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加快推进能源“三基地一通道”建设。

2014年底,新疆成立全国第一个由地方成立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2月,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新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加快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和《2015年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工作要点》。2015年5月,新疆修改完善上述实施方案、工作要点以及《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优先推进项目清单》;同月,新疆通过《关于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近期(从今年起用1到2年时间)和中期(用2至5年时间)阶段性目标。这也是“五大中心”规划编制工作中首个完成的建设方案。

(二)建设现状与建设成效

“政策沟通”进展情况。新疆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开展和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及合作,大型高级别的国际性、交流性会议增多,与周边国家及内地省区的交流活动快速提升。2015年7月,“2015第三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丝绸之路沿线56个中外城市的1 000余名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传承丝路精神、深化务实合作”开展广泛交流;2015年8月,来自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位中外嘉宾欢聚乌鲁木齐“新疆发展论坛”,为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建言献策。

“设施联通”进展情况。以解决“联”与“通”的问题为先导,交通枢纽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按照国家规划方案,新疆铁路、公路均按照北、中、南三条路线建设,分别是从新疆伊吾―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兰新线延伸到哈萨克斯坦以及从格尔木到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巴基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跨境铁路正在谈判。新疆提出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建设。2015年,新疆公路通车里程17.83万千米,公路密度提高至10.74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4 316千米,一级公路1 302千米,二级公路14 482千米,农村公路11.7万千米。③已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骨架,辐射地、州县(市)和农牧团场,东联甘肃、青海,南接,西出中亚、西亚各国,北达蒙古的干线公路交通网。

“贸易畅通”进展情况。新疆一直致力于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加强、推动创新与周边国家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先后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4国经贸部门建立了政府间经贸合作机制;每年在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举办境外中国商品展览会,组织疆内外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境内外知名展会;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积极培育发展外向型产业,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对外贸易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2015年,新疆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96.78亿美元,其中出口175.06亿美元、进口21.72亿美元。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新疆企业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走出去”,境外投资取得较快增长。境外投资带动了成套设备和原辅材料出口、资源进口和劳务输出。截至2015年底,新疆共有境外投资企业376家,境外机构88家,协议投资总额81.7亿美元,项目分布在30多个国家,其中53%集中在中亚五国。⑤新疆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营的综合保税区达到3个,分别是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喀什综合保税区和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立足综合保税区的大力建设,进一步为申报“新疆自贸区”创造良好条件。

“资金融通”进展情况。新疆积极打造金融聚集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构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伊犁、喀什为次中心的多层次金融格局,努力建设中国―中亚国际区域金融中心。自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区以来,2015年12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又出台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不仅允许开发区内企业从境外各类金融机构借贷人民币,还允许引入境外企业甚至是个人投资,增加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范围和渠道,实行贷款利率低于国内贷款利率,真正实现享受全国最优惠的金融政策。

“民心相通”进展情况。新疆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加速构建民心相通通道。2015年,新疆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演出团体、6个国内省区演出团体和9个疆内演出团体参与演出。2014年新疆在俄罗斯、德国举办的“中国新疆文化展示周”取得圆满成功,打造了新疆文化对外交流的新平台。新疆每年赴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泰国、格鲁吉亚等国家慰问侨胞演出和参加“欢乐春节”已成常态。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的现实困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上至各级政府,下至大小企业、普通群众,均期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疆发展、民生福祉迎来机遇、创造新生。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并且,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严峻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既有与全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共性特点,也有自身发展不足的个性特征。

(一)周边国家政策措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难以预期

新疆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环境变化对新疆的经济社会稳定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影响巨大。中国及新疆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殷切期望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利互信、深入合作的关系,与周边国家在国家层面互相签署及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计划的出台。但是,必须认识到,由于受其他大国力量或政治势力的影响及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亚国家仍在刻意保持与中国交往交流的距离,特别是在一些具体项目对接和政策沟通过程中,态度及效率不及中方积极。在政策制定方面,中亚国家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采取的多元发展战略,无疑削弱了中国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在签证办理、海关检验检疫、劳动用工限制等方面存在政府行政不规范、不透明、不作为、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外市场开拓形势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经济发展方面,新疆所面对的中亚国家市场,市场需求与中国及新疆期望拓展的外部空间市场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供需合作空间范畴及合作程度仍需要极大提升。

(二)新疆企业发展深受内外制约因素影响

当前,新疆企业受中国宏观发展环境影响较为显著,2014-2015年企业发展增势较为缓慢,企业发展意愿以“平安度过”为基本愿望,较少采用扩大经营和走出国门的经营方针,发展速度减缓趋势明显;同时,新疆实现“走出去”战略的企业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央企业和内地驻疆企业为主,在新疆注册经营的本地土生土长的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少。而新疆本地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战略视野不清晰,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和跨国经营人才)匮乏,投资领域和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方式单一。当前,尤为引人担忧的是,新疆本地企业在大规模援疆政策、各领域优惠政策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难以享受各类优惠政策,更是加大了其与内地来疆投资企业的竞争压力,更加弱化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再加之自身存在的发展不足,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竞争劣势更加明显。

(三)新疆“通道经济”效应难以使其成为经济增长动力

新疆经济发展历来存在一个瓶颈,即新疆当地生产、当地加工的产品如何实现贸易对外出口和对内地市场的销售。新疆长期处于货物集散地的地位,货源和货物目的地是内地市场和国外市场,“通道经济”效应作用明显,进出口贸易难以成为对新疆经济具有推动和增长作用的持续动力源泉。新疆规划的“货物集散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正在弱化,几大著名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交易市场经营惨淡,国内、国外采购贸易更多直接在内地及国外市场完成,在日益强大的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和作用下,新疆有可能仅仅成为“过货通道”,那么,新疆来源于进出口贸易的经济发展动力将难以发挥持续效力。

(四)国内区域合作不良竞争加剧,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对外发展的机遇使得中国各个省区均欲在与中亚乃至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中有所作为,因此,借助新亚欧大陆桥搭建的“渝新欧”⑥“蓉新欧”⑦等各种“新欧”国际铁路联运通道不断涌现,各省区日益密集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更加凸显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其中不乏由于不良竞争而造成的对中国整体外贸竞争力的损害。例如,为保持在上述不断涌现的国际大通道中占有一席之地,各省区不断提高运费补贴以确保本省区货物的顺利出口及本省区涉及的国际通道顺通,在不断提升补贴金额中,各省区之间竞争成本不断加大,从而削减了各省区的收益,从另一方面也显现出省区间区域合作机制的不健全。如何建立有效合作平台、增强各地域间合作交流,应是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无可回避及着手重点解决的问题。

(五)国家政策落地仍有一个过程,普惠空间及利好程度难以快速显现

在国家高位推动下进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建设,既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也是一个逐步落实、逐步推动的实践过程。国家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系列合作重点、合作机制、合作方式以阐明行动方向和内容,这需要一系列具体项目的扎实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供金融保障的同时,还要看到其金融资本投资的本质仍是以获利为根本,如何利用亚投行为本区域发展获益仍需要一定时间及有效项目的支持。总体而言,国家政策落地仍需要时间周期,普利空间和利好程度也难以快速显现,新疆如何以战略措施有效缩短这一时期,特别是能否突破性实现一些战略举措,是一个重大考验。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的应对策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战略要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魄力、突破性的政策和具体的项目扎实推进,要借助市场主体力量和政府推动作用的有效结合,要依靠各领域整体协调发展及各动力源全面配合推动;但是,有关企业、人才、政府三方面的问题,既是老问题又是根本性问题,只有这三个问题的彻底解决,才能高效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一)以企业为动力――增强活力,优化结构,发展中小微企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战略的加速推进,必须以具有活力的企业为动力。(1)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衡量指标,只有企业活力增强、竞争力提高,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形势。要切实形成易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进入新疆亟须产业、行业,优化产业结构。(2)建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特别要扶持本地中小企业的起步、创业和发展,切实放宽市场准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切实将中小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中小企业发展集群。(3)要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产业引导发展目录及细则,增强产业引导,加大支持企业的力度,在承接内地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增强产业集聚度,特别是要大力促进本土企业发展成长,增强内源经济增长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4)注重增强满足新疆周边国家市场刚性需求的企业发展活力,支持主导产业和企业大力开拓疆内、内地及新疆周边国家市场,切实改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资源型经济难以助推新疆经济持久发展的不利局面,真正实现以“新疆制造”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经济增长。(5)要注重改变目前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困境,加大支持企业投资发展力度,扩大非公有制资本投资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社会事业领域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均应有非公有制经济体的参与。(6)支持以解决和扩大就业为目标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注重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二)以人才为支撑――建立人才高地,培养专业人才,引进紧缺人才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必须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才核心区为支撑,大力建设中国西部人才高地。(1)人才高地建设的关键在体制机制,而体制机制的活力来自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发挥人才最大绩效。(2)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优势,构建人才集聚高地。新疆的人才发展难点不仅是需要更多数量、更多领域的高层次尖端人才,而且也需要更多数量、更加稳定的建设新疆的实用人才,应建立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使用的人才构成体系。(3)创新人才流动,增强各领域人才高效能配置。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引进一批重点行业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集聚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在疆内居领先地位和示范作用、具有一定国内竞争力的各行业高素质专业人才,使天山北坡经济带成为新疆人才集聚度、人才素质和人才效能最高的地区。(4)为适应对内对外开放发展要求,抓紧各领域、各行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实施新疆外经、外贸、外语人才开发计划,努力建设一支了解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应用周边国家语言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外经、外贸、外语人才队伍,努力提升相关专业人才在扩大出口、增强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对外合作、境外投资、国际法律等方面的实际应对能力。

(三)以政府为助推器――高层推动,改革创新,政策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建设的有效推动必须以政府的高效服务和高效运转为助推器。(1)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措施的高效执行和有效落实离不开国家高层推动。鉴于新特发展的背景和发展现状以及新疆周边国家的背景、发展现状和趋势,新疆核心区战略的关键问题和突破性作为仍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高层推动,期许已久的重大战略项目落实和政策措施的出台必须在国家的推动下才能实现。因此,新疆应不断加强与中央政府的沟通,依靠中央政府推动落实发展战略。(2)政府应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动力,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上有突破,要切实在顶层设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推出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要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审批运作方式和运行机制,以新观念、新思路、新视角在科技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投融资体制、劳动用工、金融财税政策、企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破和创新。(3)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落实。宏观战略的有效支撑来源于科学的政策决策。政府应以战略眼光主动作为,超前谋划,科学定位,强化沟通,有效衔接,促进落实,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争取上级政府部门政策与资金支持,将更多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政策措施纳入更高层次的战略和规划,为本地区创新制定出有利于本地发展的政策。进而全面落实现有政策,要用好、用准、用透现有政策,发挥政策最大效益。

注释:

①“五通”是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②“五中心”是指区域通枢纽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科教中心、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三基地”是指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三通道”是指能源、交通、通信大通道;“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是指机械装备、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金属制品、信息服务、进出口油气加工、进口矿产加工及农林牧加工等。

③④⑤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部统计资料。

⑥“渝新欧”:是指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渝”指重庆,是欧亚大陆桥的新起点,“新”指

新疆阿拉山口,“欧”指欧洲,合称“渝新欧”。

⑦“蓉新欧”:是指成都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蓉”指成都,“新”指新疆,“欧”指欧洲,合称 “蓉

新欧”。

参考文献:

[1]王宏丽.立足实际,应对挑战,科学筹谋丝路新战略[J].克拉玛依学刊,2015(5).

[2]杜鹰.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5(6).

[3]王宏丽.以“新疆制造”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建设[N].新疆日报,2014-11-12.

第5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农业循环模式;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03-03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大省之一,但当前的农业生产状况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资源浪费严重、环境质量较差、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如何寻找一条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循环经济的提出为解决该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在新时期,河南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没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将是难以实现的。

一、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及其特征

农业作为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性产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第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农业循环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农业生产和消费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损耗,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物质的循环利用性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农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而循环型农业经济则是“资源农产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把废弃物重新纳入农业经济生产循环之中,通过资源再生、物质循环,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最终废物“零排放”。

2.资源的再生利用性

传统经济模式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资源的一次性非再生利用和废物的直接排放。而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注重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流动和对外部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因此,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与废物零排放便成为循环经济的主要追求目标,并成为其主要特征之一。

3.经济的协同发展性

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单一的生产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生产链条。循环经济利用系统论原理,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农业中的相关生产环节或农业外的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循环经济大系统(见图所示)。

4.农业的生产关联性

农业循环经济是要充分打造“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模式,这就需要把利用不同原始资源的第一生产环节与消耗第一生产环节废物的第二生产环节,以及以此类推的第三、第四生产环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结成产业生态链条,这样才能保障物质流的最大循环。

二、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问题

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这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必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主体似乎是农民和企业,但经常存在政府职能“错位”的现象。一些政府部门还陷于对经济活动中的公共权利进行限制和审批,习惯于数量管理、项目管理而不是规则管理,习惯于直接的微观控制而不是间接的宏观协调。例如,在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低价征用土地,忽视农民利益;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向企业施加压力,忽视企业权益;为扶持企业,在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给予优惠,违背市场规则;减税幅度过大,所减税种偏多。在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中,农民的意愿必须得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能发生职能的“错位、越位、虚位”,还必须做到“职能回位”,发挥“引导职能、协调职能、调控职能和检查监督服务职能”,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三个效益”的关系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顺利构建和健康运行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作为经济学基础的“经济人”假设,同样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命题:第一,“经济人”是自利的,即追求自身利益是他们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第二,“经济人”在行为上是理性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第三,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主角的农民和企业,其根本动力是成本―收益框架下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而不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建成,无疑会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正是政府部门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目标所在,但绝不是大多数农民和企业所首要追求的。所以,政府要在构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中顺势而为,充分挖掘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者的巨大潜力。

3.外部效应与成本收益的关系

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同样存在外部性的问题,从成本收益角度看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收益的流失。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农业本身具有很明显的“收益外部化”。在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农业平均每年要把一部分新创造价值的无偿贡献给工业;二是对其他行业成本外部化的接受。和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非农产业相比,农业更容易成为成本外部化的受体,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三是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的无偿提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将促进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完善农产品安全体系也可发挥积极作用;四是对生态环境的成本外部化。主要体现在农业使用物污染和农业废弃物污染两个方面,农业耕作时的介质如农药、农用塑料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些损失被转嫁给了其他经济主体;不恰当地处理农业废弃物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一些地区存在着焚烧秸秆的现象,相当于把保护环境的责任转嫁给了社会。

三、河南省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现实中,我们需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以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河南省各地区地形、气候、资源等的差异,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循环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立体农业循环模式

该模式利用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物种之间的互惠互利、相克相生,使废物量排放最小,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使之成为物质循环利用、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农林复合循环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的三大效益。基本模式包括立体种植模式(林―农―药―菌种植等)、立体养殖模式(禽―鱼―蚌养殖等)和立体种养结合模式(桑基鱼塘、稻田养鱼、林牧间作等)等。

2.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以开发有机农业、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有机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有机消费领域所构成的生态产业链为目标。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不采用基因工程和不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而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旨在建立作物、土壤微生物、家畜和人的和谐系统。通常采用的耕作措施有种植覆盖作物、轮作、秸秆还田、生物防治病虫害与用有机饲料喂养家畜等。

3.产业链循环模式

该模式以产业为链条,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连为一体,使上游产业的产品或废弃物转变成下游产业的投入资源。在同一个产业系统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有机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从而使资源和能源消耗少、转换快,废弃物利用高,减轻环境污染。如甜菜种植业――制糖加工业――酒精制造业;果树种植业――果汁加工业――畜禽养殖业等。其基本模式有种植业(养殖业) ――加工业――植业(养殖业);种植业(养殖业)――初级加工业―延伸加工业。

4.废弃物与资源循环模式

该模式利用农业废弃物与农业资源之间的循环发展经济,其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节水、节肥,既降本增效,又能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如“三位一体”模式,即沼气池――猪舍(或牛舍等禽舍)――鱼塘(或果园、日光温室等);“四位一体”模式,即沼气池――猪舍(或牛舍、禽舍等)――厕所――日光温室(或果园、鱼塘、食用菌等)。

5.农业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该模式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方法通过合理的投入和时空进行结合,使农业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综合治理模式有土壤改造、植被的恢复与重建、防治土地退化、小流域综合整治、土地复垦等。

四、河南省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框架

1.调整农业结构和优化农业经济布局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结构的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调整河南省农业的区域布局,建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开展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与区域布局,要建立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所要求的适度经营规模和产业聚集地,为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原材料基地。

(1)种植业。一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加强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测土配施肥技术的试点工作,待条件成熟后,积极向全省推广;三是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主要采取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等形式,提高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材料化水平。

(2)林业。一是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造林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生态灾害;二是加快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步伐;三是改变林业生产的粗放经营方式,加快淘汰小造纸、小型木材加工等项目。

(3)畜禽养殖业。一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农场建设;二是加大对养殖排泄物的集中管理程度,使排放物及时得到加工,顺应时令进行农田绿肥实施,确保被农田吸收利用;三是加大对畜禽的防疫和卫生工作。定期给养殖户进行科技培训,给予养殖户养殖卫生方面的知识传播,确保畜禽养殖安全进行。

(4)水产业。一是建立自净式水产养殖模式。主要针对设施渔业,通过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确保水体清洁卫生,循环使用;二是建立规模化适宜密度养殖模式。尽量采用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外,根据品种特点将养殖密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三是要加大对水产品的病害防疫工作,定期对养殖水域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养殖水源符合养殖物的质量标准。

(5)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立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模式。对于易腐败或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采用就地利用的循环模式。

2.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循环经济制度创新

这是有利于人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不是追求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兼顾社会效益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不仅不能加剧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环,而且必须能实现资源再生产与持续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维持与保护。制度创新所创造的效益应是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寻求的是社会福利的持续化,它所产生的推动力也将促进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上的合作。当前,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增加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循环型农业推进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环境管理,为循环农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家层次的循环经济立法相呼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

因此,要研究和建立起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一方面促进各子系统内的“循环”畅通,另一方面要避免各子系统“接口”之间的“堵塞”现象。要在产业结构、价格、税费、投资、补贴、信贷、消费、政府采购等一揽子问题上,制定有效、配套的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制定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在于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农村社区“清洁化”建设等方面,需要提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目标和模式及相关的工程措施、支持重点领域与保障体系。

3.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

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内,产业和产业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都要形成相互耦合的循环系统,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循环”起来。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税费改革;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政策向推进循环经济倾斜,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参照国际标准规范,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环境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适时推进农村地区旧村改造工程。

第6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外语人才;高新技术;培养模式;企业文化

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发展越来越多,其规模和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中国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到世界市场,这足以说明我国已经融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由此我们应该肯定,中国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正处于一个需要完善的时期,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是必然的选择。当然,世界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其程度要比我们想象更加惨烈,稍有闪失就会导致功亏一篑。在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中,凸现出来的不单单是产品、技术等优势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和企业文化的竞争。我们知道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其基础在企业,动力在人才,只有企业善于培养能够推动现代企业进步,推动技术升级的人才,那么,企业随时都能够应对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外语人才在现代企业中的关键作用,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复合型外语人才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介质作用,通过外语人才来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为我所用,不断推动企业自身的上档升级和技术革新,增强企业的外向输出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1 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与过去传统的企业比较,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了前卫知识、高端技术、产品质量精良的特点。正是由于企业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更需要拥要高精尖的人才来支撑。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那个领域的企业都摆脱不了参与市场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只要企业拥有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能够对高新技术快速掌握和应用的优秀人才,企业就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在商业合作中获取好的经济效益。在当今时代,外语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精通外语的高端人才更是深受企业的欢迎。因此,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企业自身,都应该高度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不断拓宽外语人才的培养途径,采取各种形式的外语实践活动,鼓励那些具有外语基础的员工进行在职研修,增加本领。企业要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开拓高效的外语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外语人才培养氛围,在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创造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许多外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许多大规模的外资企业也进驻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在外资企业进入我国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的同时,带来了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变革、外资企业在国内也需要招聘为企业服务的员工,需要我国懂技术,善管理。具有广泛的交际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加盟,同时,中国的优秀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积极寻求海外市场,采取投资合作、技术输出、异地产品销售等合作形式,加速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在经济技术的交流中,企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外,一些既熟悉企业文化又能熟悉从事外语翻译工作的人才是企业的生力军,他们能够在国际商务活动和技术交流中发挥出独特的外语翻译优势,这样的人才既能提高企业的文化形象,又能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竞争力。我们从企业实践和各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动中已经明显感到,在经济社会不断凸显效益最大化的环境下,高等学校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间交叉融合,似乎在有意在淡化专业,尤其是对外语类专业的淡化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向。因为语言类专业的人才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与技术型人才、营销人才、开发和研究人才相比,其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只能体现外语翻译一方面,也就是说,单纯的外语人才有可能陷入就业的困境。针对这一现实,许多高校,特别是专门的外语院校加大了改革力度,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些列的调整,打破了专门的外语教学传统,适当增加了跨专业课程。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外语知识和翻译能力的同时,增强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教育机构和企业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高校而言将存在着教育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就企业而言则需要的是能够为其节约成本,不必再进行深造的外语给翻译人才,而企业的这种认识恰恰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功利性,这是一个优秀企业不应该具有的问题,要知道,每一个人才的成长不会是学校教育直接的给予,而是在其后天的修炼和发展,企业要想利用好外语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外语翻译人才的二度培养,既在企业中让外语人才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既要参与企业的管理,又要介入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尤其是在各种对外交流和业务谈判中,让他们能够直面谈判现场。感受商务交流的氛围,只有这样,外语人才才能得到有效地锻炼,进而能够掌握各个行业之间的差异,只有让他们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企业的总体结构和发展框架,那么,他们的工作才更有针对性,也会在继续学习中更有目标。

2 高新企业外语育才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一致

高新技术企业自然是设备精良,技术高端、管理严谨、文化深厚,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外语翻译工作到底是不是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呢?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最早源自于工业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他们已经尝到了企业文化为他们带来的实惠,因此,直到现在这些国家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并且不断加以深化。而我国的企业文化开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后期。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发展较为落后,并且很注重经济效益,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知道外资企业进入到国内,许多的企业家在观察中逐步受到了思想的冲击,才领悟到了外资企业文化原来是企业效益的引领,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关注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我国许多的企业如今已经在世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与企业做好文化建设时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与国外企业合作交流中,我们的企业也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外资企业打交道就需要有外语翻译来实施,在各种商务合作中,外语翻译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中国企业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外语翻译工作特点具有文化的属性,自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企业制胜法宝,世界在人力资源方面做出杰出成绩的美国惠悦公司总裁约翰·海勒针对中国企业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获取多少经济上的收益,而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文化内涵”。沃尔玛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裁谭少熙也同样道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将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发展的魂魄。正是有企业的发展趋向和特点的不同,导致企业文化不同,但是,我们从近年来世界性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不管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底蕴来自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但这种企业文化不是排外的、封闭的,而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本民族文化存在的缺点,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其所用,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国外企业文化真正起到了推动企业进步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翻译人才的使用上,他们更是倍加呵护,像食品连锁企业麦当捞公司,其选用翻译人才注重的是复合型,既能在农业种植谈判和技术交流中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好两种语言的契合,同时又能够在发现问题时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这就让我们感受到,外语翻译人才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国的企业发展也是极其迅猛的,许多大型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在国际市场环境下发展民族企业,不能是孤军奋战,更不能不重视外语人才的利用,因为,外语人才在国际市场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个翻译人员自身均带着民族的自信心去直面外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各种交往中,外语翻译承载企业的使命,他们注定会在翻译中体现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将自己企业的文化渗透到其他国家中,从而去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思考,有时,一个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会让整个谈判活动具有生气和张力,让国外的企业管理者对我国的企业产生出另眼相看的转变。这也是外语翻译人才的文化魅力所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外语翻译作为企业的代言人,代表着中国文化,因此,需要外语翻译不仅要在专业上游刃有余,而且要更加注重自己文化内涵修养的提高。首先要认真歇学习好我国的文化人文历史,其次是要对国外文化及文化背景加以了解,并且要深层掌握国外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形成的过程。在具体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熟练的外语语言优势,为本国的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培养精通企业文化。能够掌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对于塑造企业形象,抢占竞争高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我们高度正是外语人才的培养,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开辟更大的疆域,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唐智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家,1999,(3)25-26.

[2] 陈乃芳.WTO与外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1,(6):11-12.

[3] 孙本清.社会需求与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16-17.

[4] 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7~11

[5]赵子然.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研究[J].理论界,2006,(12):133~134.

作者简介

第7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 足球 前锋 核心竞技能力

1 前言

一个优秀的世界级前锋应该具备哪些竞技能力呢?我们平日所看见的是他们在赛场上综合实力的表现,是新闻媒体引导下宏观的了解,是带着对他们的欣赏、羡慕、崇拜所做出的评价,当然这也就会因为个人的爱好不同,性格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等各方面而有所异议。本文从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学的角度,通过吸收前人的研究经验,借助现达的信息传播技术,了解世界高水平比赛中优秀前锋队员的表现,了解前锋队员的技术特点、身体素质、心理特点等方面,分析总结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核心竞技能力,旨在能为我国足球前锋的培养、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当今世界足坛各大赛事中的24名优秀前锋。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相关文章200多篇,精选其中的50余篇进行分析。同时,查阅了新浪体育、搜狐体育、腾讯体育、英超数据库等多家体育专业网站和官方网站的文献资料。

2.2.2录像观察法

通过互联网观看欧洲五大联赛重要比赛的视频,对优秀前锋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网站一些优秀前锋身体形态的简单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在身高,体重方面做了相关分析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专项体能是前锋核心竞技能力的基础

相关研究认为,体能的概念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适应能力、心理要素等各方面有关系。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研究基本也以训练学领域的研究为依据,在细节和具体方面做了细化和发展。如李静,刘继领的“国内外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研究进展”中对足球运动员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健康水平等进行了单维度研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结合的多维度研究。陈瑜文的“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初探”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提出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进行。

3.1.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状特征。运动训练学对身体形态的研究评价往往是通过各种指标来体现的。通过对欧洲五大联赛的24名优秀前锋进行身高、体重进行统计对比,见表1、2,发现身高在180cm±5cm有13名,低于170cm的有1名,高于190cm的有3名。

结果表明,当今足球前锋的选材有向身材高大的趋势,但由表1我们不难看出,身体形态并非绝对分布。在当今足球“全攻全守”的打法体系下,足球前锋对身体形态的要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在各类高水平比赛中我们经常看见有很多身材高大,体强力壮的前锋,但我们也可以看见很多身材矮小的优秀前锋,尤其90后新星中的梅西、阿圭罗、乔文科等。同时,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大个前锋身材高,身体比例匀称,体重同时也大,小个前锋体重较轻,相对体重大致相仿。

3.1.2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亚足联2003年统计数据把球员一场比赛中的移动分为:走、慢跑、快速跑和冲刺跑四种,前锋四种移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29%;23%;13%;而中后卫的比例则为41%;36%;17%;6%。在心率,血乳酸方面,有研究表明,葡萄牙前锋在比赛中最大心率可达: 189.3 beats/min,血乳酸的值则可达到8.6 mol/L。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体在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比赛中前锋球员更多的时候是短时间的冲刺、拼抢、带球、射门等快速爆发式的速度动作,这就要求前锋队员在具备很好的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要比其他位置队员更具有突出的磷酸原供能和良好的糖酵解供能能力。

3.1.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机体在活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通过对世界各大联赛部分比赛录像的观看分析以及阅读各大体育网站的评论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当代优秀足球前锋在身体素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速度突出,灵敏性良好。如乌切,埃托奥,马丁斯,维耶里,雅库布,梅西等,他们往往是靠自身的速度和良好的灵敏素质在球场上拼杀,赢得进球。

(2)身强力壮,对抗能力好。如范尼,德罗巴,佛雷德利克,伊布拉希诺维奇,托尼等,他们大多时候靠自己强大的身体力量来战胜对手,摆脱防守,取得先机和进球。

(3)耐力充足,跑动持续能力强。如库伊特,沃罗宁,拉维齐等人,这类前锋他们自己进球也许不多,可是他们不知疲倦的奔跑,拉扯出一次又一次的空挡为队友创造机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优秀前锋,在足球运动中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最少要有绝对的速度,强劲的爆发力,良好的灵敏性,这是其身体素质中的核心成分。

3.2强对抗、高速度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前锋核心竞技能力的骨架

传统的定义把技术动作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进攻技术,包括接控、传球、运过、射门等;一类是防守技术,包括断、堵、抢、铲球和争顶球。这样的分类把技术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固定动作,看起来清晰明,也有利于逐步进行,分别培养,然而足球技术并非这些单个技术的累加。对于一个前锋球员的特定角色来讲,前锋经常处于竞争最激烈的地带或附近,并且常常是要一人对多名防守球员,这就要求他不仅技术要全面,还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应对来自防守队员的压力,单兵作战时能够运球过人、突破、射门;阵地进攻时能够包抄到位、抢点及时;防守时能及时到位,封堵合理,积极抢断。因此,我们说前锋球员的技术有其自身特点。

3.2.1强对抗、高速度下获得球的能力

在当今足球的激烈的对抗和快速的攻守转换过程中,足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一个多变的动作过程,是攻守矛盾瞬间换位的过程,作为一个优秀的前锋运动员,要能适应现代足球的这种变化,在对方防守队员的追盯、逼抢、堵、铲、撞等行为的干扰下,在场上有充分的机会获得球,这是赢得比赛,取得比赛优势的重要保证。

3.2.2强对抗、高速度下支配球的能力

获得球并不是足球比赛的最终目的,赢得比赛或达到比赛的预定目标才是比赛的最终目的,一个优秀的前锋需要能很好地把获得的球变成进球,这就要求前锋有良好的支配球的能力。

3.2.3无球状态准确判断,合理干预的能力

现代“全攻全守”的足球战术体系,要求前锋不仅仅是进攻的强者,也要是防守的优秀者,既要参与到球队的进攻,要积极的参与到球队的防守当中去。在每次进攻的过程中,一个优秀的前锋不仅仅能得球射门,更能在无球的状态下合理跑动、选位,拉动对方防线,瓦解防守体系,为自己和队友赢得进攻的时间、空间,进行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干扰对方防守。

3.3良好的战术意识是前锋核心竞技能力的心脏

黄竹杭,杨雪芹“构建以战术意识为核心的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把战术意识归结为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认为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占据特殊地位。经典训练学理论把战术意识归结为竞技战术的构成要素,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的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战术意识包含了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因素,可以说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心理、智力、技术与战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常常表现在高强度,快速度,激烈竞争对抗状态下的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时的“瞬间判断”能力,然而在足球场上,运动员又会因为位置不同,类型不同而对战术意识的表现能力和阅读能力不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1前锋的战术信息选择

足球运动是沿着进攻与反进攻,限制与反限制的主线进行的,并在攻守转换中逐渐达到平衡,前锋运动员要在场上突破对手限制,取得进攻优势;同时限制对方进攻,瓦解对方的攻势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战术信息选择的能力。所谓前锋战术信息选择是指前锋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当中,依据场上比赛形式的发展,运用既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对身体周围空间的信息进行感知并做出信息判断的过程。

3.3.2前锋的战术行为决策

前锋的战术行为决策是在比赛过程中对收集来的众多战术信息经行瞬间的分析比较,快速选择一个人认为最佳的策略用于下一步战术行动的行为过程。前锋的行为决策过程必须是快速的,有预见性的,前锋队员必须洞察情况变化趋势,并预见下一步球的发展方向,准备好相应的策略,才能做到个人战术与球队战术相一致,才能做出运球过人,射门,传球等技术动作。

3.4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是前锋核心竞技能力的灵魂

情绪是一个球员心理能力,智力能力的综合反映,不仅与球员先天遗传有关,而且与后天训练、比赛、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从足球前锋队员的运动特点来说,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抗应激的能力、心理耐受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保持斗志的能力等方面。

应激表现在前锋球员对各种环境变化、身边人化瞬间的反应,而反应的结果是向有利一面发展还是向不利一面发展,则是前锋球员抗应激能力的评价标准。心理耐受能力则是对长时间应激的反应,例如,球迷的嘘声,裁判的失误,比赛的落后等都是对球员的心里耐受力的考验。保持斗志的能力则要求一个前锋在场上无论比赛是领先还是落后,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保持良好的竞争精神,不到比赛结束哨响,绝不放弃比赛,因为前锋是一个球队的进攻灵魂,他的精神面貌会感染球场上所有人,包括队友,教练,球迷等,如果前锋首先放弃了比赛,放弃了进攻,那么场上其他队员就会受到消极影响,导致了教练、球迷、观众等链锁反应,比赛就真的彻底失去了意义。

4 结论

综合考虑以上对各因素的分析,站在前人的研究经验的肩膀上,深入了解足球运动中前锋的竞技因素,结合运动实践,笔者认为,足球前锋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阐述。

4.1体能是基础

结合以上分析以及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作为前锋核心竞技能力基础的专项体能应该有别与我们平时训练所说的泛义的体能,它应是符合足球前锋的个人的运动特点,满足其足球运动的需要,并能保证前锋运动员其他各方面能力良好施展运用的个人身体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因个人的先天遗传特性和运动特点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最主要的是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其次,是身体机能的能量供应;身体形态方面身高表现出一定的聚集范围,但非绝对,主要表现在身体匀称。

4.2技战术是主体

核心技术能力主要在认为是在高对抗,快速度的实战状态下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体现在得球并合理支配球方面以及无球状态下的攻守过程中的合理干预能力。

核心战术能力对前锋运动员个人来讲主要是战术意识,良好的战术意识在信息选择、战术决策方面有足球前锋的个人专项特点,表现在信息选择的准备合理,决策的即时到位。

4.3心智是保证

在足球运动中,笔者研究认为,前锋心理智能的表现主要是情绪的控制能力,它在多个方面体现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智力能力,如抗应激的能力、心理耐受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保持斗志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杨一民.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李静.对足球技术概念的新界定及其理论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56-57.

[4]黄竹杭,杨雪芹,徐湘.构建以战术意识为核心的足球竞技能力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269-1272.

[5]李静,刘继领.国内外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1):29-32.

[6]李宗浩.集体同场对抗类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群特征、核心竞技能力及其制胜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48-150.

[7]董昱,张廷安,杨刚.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防守战术意识思维决策活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274-276.

[8]杜邦胜.论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控制[J].体育科技通报,2007,15(3):46-47.

第8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凤县地处陕西秦岭山区,全县不足11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7万余人。2013年,凤县农村信用社、劳动就业等部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四方面入手助力劳务经济:

一日狠抓一个“早”字。春节前农民工返乡高峰之际,县劳动就业局便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乡镇,责任到人,会同乡镇社保所逐村逐户了解情况。掌握回乡过年后继续外出人员、辞去原工作需要重新找工作人员、回乡创业人员、需要培训人员、创业资金短缺需要扶持人员等基本情况,为做好转移就业工作奠定了较为详实的基础。在县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的带动倡导下,所辖的9社1部4个信用分社纷纷开展下乡走访调研和服务活动。

二日多渠道信息。除同时,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到户,风县还采取召“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利用社保大厅大屏幕每天播放,以及利用县级媒体、繁华地段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用工信息等。

三日服务用工和劳动力需求。为了保障城乡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和劳务收入的双赢,积极与县内外企业对接,并在选择劳务企业时,注重管理规范和工资福利相对稳中有增等因素,使务工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并积极筹备落实了6家招聘企业参加了2013年中国・宝鸡人才招聘会等。据统计,仅县劳动就业局全年共用工信息,涉及就业企业248家,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80多个工种。全县实现转移就业38224人,其中劳务输出20969人。

第9篇:现代经济核心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高中语文的历史必然

语文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高中语文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硬灌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激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后,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整合高中语文学的历史必然!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这样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对杜甫这一诗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资料的实践能力,也实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老师在教学中“导”的地位。

三、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