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第1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一、从我校实际状况出发,营造校园科技教育的氛围

1、农村小学发展科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农村经济制约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仍然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重知识、轻科技”的观念还存在,小学生大多经济较差,课外阅读量较少,科技知识欠缺、科技意识淡薄,自信心不够等。只有把这些错误的观念和现状改变,科技教育、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快速的开展。因此更新家长和师生思想观念,让他们对科技感兴趣,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功能,从而认识到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是我校推进科技教育前提和保证。

2、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氛围

首先,我们学校为了保证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计划,并建立激励机制,配备包括少先队和科技辅导员在内的专项活动人员,形成较强的指导力量。其次,学校邀请专家来校介绍,与县科协联系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指导科技活动的开展。各班级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科技新闻、动态和成就,使学生们在校园就能感受到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气息和步伐,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最后,科技活动的开展除了与课堂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外,主要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因此我们就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开展活动,我们邀请家长来参加和指导,学校取得成绩,与家长一起分享。正是由于学校科技活动做到了有领导、有组织,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二、思想上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学校以学科为根本,以课外活动为基地,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了解研究方法为目的,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去实施科技教育工作。第一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第二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积极性,使之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激励。第三要以实施创造性活动为过程的德育特色,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为任务的学科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为目的的科技教育特色,以创新教育为主线的科研特色。第四要以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创造思维为根本的学科教学渠道,以训练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活动课渠道,以激发兴趣、强化科技意识为目标的教育渠道,以“科技活动月”为载体的成果展示渠道,以创设素质教育环境为导向的隐性课程渠道。

三、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形式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为学生的创新性活动提供良好的舞台,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我们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可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电饲养、种植、花卉、缝纫、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制作科技作品,提小建议、进行奇思妙想、搞小发明、小改革、成果展等,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头脑,提高开展活动的水平与质量。

四、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培养学生科技素质,我们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里养殖猪、鸭、鸡,种植农作物等,可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或小观察,这样学生既有条件做到,又有实用价值,兴趣会更浓,也可以得到有经验农民的指导,同时促进农村学科技、用科技。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有利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各种小实验实践操作,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过程,同时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不能想当然去代替科学的事实,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和正确的科学态度。二是创设科技教育的现实情景。实践证明,只要努力营造科技教育的情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演示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参加操作,营造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索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对有创建的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这样通过直观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又让学生的科技意识变为现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识、方法和品质。另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大胆设疑,善于发现学生所提疑问中探索的火花。如数学课中,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发展过程。教师鼓励学生用与教师不同的方法解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三是多种活动培养兴趣。农村小学要立足农村,在校内外形成人人讲创新、人人争创新的良好风气,可通过课堂结构调整、课外科技活动,为师生开辟一个新天地,组织参观、考察、采集、竞赛、实验、讲座、奇思妙想等多种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接触自然,接触实践、接触社会,为师生营造浓浓的科技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强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催化剂,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孩子生活在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你必须发现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大展拳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从而锻炼他们,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激起“我也能学好,我也行”的强烈上进心。

参考文献:

[1] 唐汉成;《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10

[2] 徐小弟;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J]. 考试周刊 2010年25期

第2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所谓科技实践活动,就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的活动,是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去学习,科学的考察、探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技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课题探究活动,每一项科技实践活动都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紧密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活动的质量如何、能否成功,选题是关键。选题是开展活动的起点,关系到活动的成败。题目选得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辅导学生参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科技实践活动时,首先应把辅导力量重点放在选题上。选什么样的题,也决定着科技实践活动的活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选题要做到深思熟虑,考虑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选题。主题确定,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可随着每年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展,经常参加大赛的学校,选题是不能重复的,所以选题面就越来越窄。以什么为内容?选什么样的题?就成了辅导员最伤脑筋的事,现在结合自己开展多年科技实践活动的经验,谈谈在小学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选题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切合学生实际,选题易小不易大

在小学阶段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由于是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时选题易小不易大,便于操作。小的课题,能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选择,自主的发现去探索、积极思维的去创新,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了解社会。如果太大的话,超出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活动能力和知识水平,那么活动就很难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围绕热点问题,选题要新颖独特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瞬息万变。发展越快,出现的热点问题越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外实践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热点,掌握时代脉搏,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学生实践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选题时,我们可以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或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选择活动主题,如社会的生产、消费等;也可以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选择活动主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还可以围绕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选择活动主题等。

第三、根据当地条件,选题要有地方特色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热点问题,有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所以在选题时还要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确定活动主题,选择科学的方法开展科技实践主题。这样的选题,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从本地区的经济、科技实际出发、向学生普及实用技术、开展生态环境调查等,引导学生从小关心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四,考虑社会效应,选题要有科普性

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要有一个参与普及面,因此,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科普性,考虑到有利于青少年通过活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思想,培养科学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能通过活动引起全社会的人来关注某一问题,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和意识。比如在去年,我组织高年级的队员,开展的“湿地在呼唤”――平顶山白龟山库区湿地考察活动。就是围绕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的关注的环境保护热点问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从不知道什么是湿地,到走进湿地去认识湿地、了解湿地、探究湿地、保护湿地。并通过社会调查、宣传保护等活动,让孩子们带动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使平顶山市的广大市民都认识了湿地,意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扩大了活动的受教育面,社会上产生的较大的影响。队员们还结合当地实际,给平顶山市主抓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李永胜伯伯写了保护白龟山库区湿地建议书。市长伯伯在给队员们的批复中肯定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好,并将采纳队员们的一些建议。

第3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阵痛:“麻雀大学”导致了“毕业即失业”

记 者: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大而全”的“麻雀大学”却非常多,不少高校在发展中都存在着盲目追求“综合”的倾向,结果是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特色和优势弱化,造成了有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即失业”。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崔世忠:这种现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特定时期出现的,是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发展中的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高校扩招引起的结构性失调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用人单位的盲目攀高、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影响。扩招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毕竟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并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成绩是第一位的。

对高校而言,要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避免盲目攀比、盲目跟风、盲目复制、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避免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要着力建设自己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彰显自己的特色,努力使自己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

记 者:您认为在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后,为何将“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崔世忠: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和区域竞争日益加剧,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这些也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新期盼;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院校合并、规模化发展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目前无论是结构、特色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将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强调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是我国也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出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记 者:《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优化结构”强调了四点:优化层次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布局结构,优化类型结构。请谈谈您的理解。

崔世忠:鉴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目前我省高等教育的整体状况以及我省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要求,优化层次结构就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加强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就是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统筹学科专业规划,巩固基础学科,加强国家和我省急需的应用学科,积极培育、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优化布局结构就是要逐步形成以省会郑州高等学校群为中心,其他省辖市高等学校合理布局,具有地方特色并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等教育体系,新增高等学校要向经济发展水平高、高等学校数量少的地区倾斜;优化类型结构就是要积极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扩大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的比例,对各级各类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分工,形成普通与成人、学历与非学历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从总体上看,优化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高等学校找准定位、办出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记 者:中原工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什么?这一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崔世忠: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不同层面。作为一所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理工科院校,中原工学院近年来坚持“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改善条件、提高水平”的方针,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完善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在长期的“特色兴校”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办学特色。在这里,我仅以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例,介绍一下学院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办学特色。这个体系是我院经过20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渐形成的,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制定了“二维”教学质量标准,即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和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标准;二是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即构建了由学院领导、主要职能部门、教学评估专家组、教学专家督导组、教师及学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三是构建了“五评、五查、二考、一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可以说,健全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强化办学特色的有力抓手。

记 者: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近年来,河南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多,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办出特色?

崔世忠:我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从四个方面下工夫办出自己的特色。一要明确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对办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追求、角色定位等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些思想对形成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选择与定向、激励与调控等作用。二要科学定位。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对自身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作出的战略选择。新建本科院校要通过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态势以及相关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校自身的优势,在综合分析上述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学科专业设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三要重视师资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实践者、办学风格的传承者、办学特色的创造者。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要以生为本。衡量学校是否有特色,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有特色。培养有特色的学生,在教育观念上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坚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在教育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育模式上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突围:从人才的“蓄水池”到“活水源”

记 者: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原工学院将如何进一步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崔世忠: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按照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现状,凝练方向、汇聚队伍、建立平台,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起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把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院实际,体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社会、企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按需教学”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构筑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特色专业,加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以此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

记 者:目前,建设中原经济区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请您谈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河南高校承担着什么角色?该怎么做?

第4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一.在科学实验中创设情景引发质疑,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是创新的起点。“疑”可促思又必须会思考,正如华罗庚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问题是推动创造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置疑惑,并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使他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二.在科学实验中呵护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生成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重要的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去探究,而爱护、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保护,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儿童研究问题的神圣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需要鼓励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的空间,他会不可避免的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能增强观察和探究的乐趣,那是一种错误。巴甫洛夫也认为: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及其认识兴趣的生理基础就是“定向探究反射”,这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好学求知”是先天性的本能的“好奇心”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为这种发展提供可能,就能引导儿童逐步建立起科学志向。如果这种“定向探究反射”长期得不到发展,它将会衰退以至消失,这样,儿童将对他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成为既无理想,又无进取精神的庸人。伟人们给我们指出了好奇心的重要性,这种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进而寻找到答案。

三.在科学实验中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我把做的‘铝皮风车’装在上面,不就是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吗?”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四.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发散思维是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又称求异思维。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在科学课程中尤为重要。

如教学《热胀冷缩》时,通过对固体、液体、气体分别进行实验,从而进行归纳总结: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个学生忽然提出有没有热缩冷胀的物体。我当时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且鼓励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这位同学还在自己家中进行了实验,将水放入杯中,放在冰箱里,发现结成冰后冰面超出杯子很多。他将他的实验成果带到了课堂,起到了现身说法的效应。这个学生表现的就是一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打破常规,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发展思维训练,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假设”,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而过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五.在科学实验中立足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支持就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成为发现者的愿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在科学实验中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技能。

第5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语文 创新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难,农村初中实践语文的课改更难。但现在发展教育的步伐加快了,创业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投身课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好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时展需创新

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农村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更多的具有极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又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但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却认识不足。能上完每节课就不错了,创新是陌生的,创新是遥远的,创新教育是专家学者的事。众多谜团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强国需要创新,富民需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课改也需要创新,育人也需要创新。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毫无疑问,实践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打好基础可创新

农村教育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差,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困难重重。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不学好书本知识。因为背诵记忆、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本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大号语文的扎实基础,诸如汉语拼音、语法等的正确运用和文字的规范书写,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1、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

2、追求教学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舒服,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

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

3、在科学发展观下,一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彰显人文性,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堂教学的内涵,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实际水平开始,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

第6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班主任是高校班级内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当前高校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是由专职教师构成的。本文作者针对工种大学生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工科专职教师正确认识到班主任_T-作的重要性.并对专职教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探究。

每年九月,许多学生满怀欣喜,考入大学,翻开他们学习生活中新的~页。可是,他们并不清楚,大学将培养他们成为怎样的人才,大学的学习方式又与中学有哪些不同。考大学时学生往往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而是根据是否为热门专业,高考分数的高低,家长和教师的意见等进行判断。所以在对大学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面对与中学阶段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的班级里,学生来自各地,学习方法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很多学生在脱离了原来高压强制的学习环境后,很难适应大学里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应该比高中轻松,进入大学就应该松口气,好好娱乐一下,从而忽视了对学习的重视,暴露了自觉性差的特点:早上开始不能早起去早读.留在宿舍睡懒觉,有些学生旷课去打游戏、上网。一些进校分数很高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挂科情况严重。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足,特别是工科的学生.学习的压力从大一开始就比较重,面对外松内紧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很多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而开始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从而产生悲观、厌恶情绪等.带来的后果是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不协调。在学习生活的这一转折时期.他们往往对即将遇到的新任务、新问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而陷于被动。

高校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具体指导者,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具体引导者。高校班主任是与高校学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并与在校学生保持着密切的日常联系。学生经常会与班主任谈心.班主任对学习与生活中的观点、经验和理念都会通过这些交流传递给学生。高校班主任的角色,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要求。高校工科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既灵活有效、又结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以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为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班主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如专业介绍、课程介绍、选课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给学生讲解课程结构,告诉他们专业基础类的选修课程与专业课的关系。对课程进行分类,引起学生重视。要求学生要有目标、有行动、有信心,学会适应、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而且要在以后每一学期的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作深入的介绍,让学生不断认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真正理解这个专业,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

一些学生对大学学习特点认识不清。工科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尽快把握大学学习的特点。(1)大学每天平均上四节课,其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2)教师讲课进度较快,就内容而言,相当于中学的几倍。(3)教师讲课不完全按照书本上的顺序.只提纲挈领地讲清重点和难点,其余部分留待学生自学。(4)工科课程难度较大,课程之间高耦合。比如说普通物理学,很多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的时候讲的知识点他们都明白.甚至认为和高中时的差不多,但是真正到了做题的时候,会出现物理过程清楚.而题目做不出来,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高等数学关于“积分”和“求导”的知识点还没有接触到。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学,就会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5)高校教师的工作方式与中学不同,任课老师大多不用坐班,新校区的出现,又使不少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校区,这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细致人微地关心和理解学生。

很多班主任都是学科里的专业教师,业务能力较强.比较热爱学生,从而可以通过与学生全面的沟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从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以下谈谈工科班主任的工作重心。

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大学教师讲课不是教科书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堂课听不好往往要花几倍的时间才能弥补。为便于复习,做好课堂笔记是必要的。它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主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关键之处或是书中没有的新内容,或是预习时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记好。

(二)搞好课后复习

特别是难懂或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看书、讨论或答疑等途径及时搞懂。在复习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训练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做一些习题。学习中应当掌握的主要不是结论,不是现成的几个公式,而是方法。为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定律和公式,适当做些习题是必要的

(三)认真上好实验课

实验课是获得感性知识、验证理论、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要充分重视这个环节。预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根据学过的理论对所做出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做完实验,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予以总结提高。报告最后可以讨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对实验内容提出改进意见。这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特殊的意义。

(四)学会读书

大学阶段要用较多的时间读书,借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图书馆中相关的参考书很多,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读书要分轻重缓急。教科书一定要精读。对某一关键性的章节要多花时间阅读,力求理解得透彻些。例如高等数学中如果把“极限”与“无穷小”概念弄透了,后面的“极限”运算法则、“连续”的概念、“导数”、“微分”等部分就容易接受了。另外,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一年级就开始阅读一些教科书以外的参考书,并不断扩大读书数量。为了弄懂某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目录查找有关章节重点阅读。这样,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可以阅读几本书。另外以最新出版的书籍为主,并要做读书笔记,便于以后查找。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有部分学生忽略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适应现在专业和社会知识快速发展的特点。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适应课堂学习与课余自学结合的大学培养方式,只是上课听讲,但是课下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学,对于厚厚的课本抓不住学习的重点.花费了大量学习时间却得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知识的更新要求学生不断扩大眼界和丰富知识.学会有效使用图书馆资源,训练迅速查找资料的能力也变得非常重要。要在大学阶段逐渐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图书目录和期刊的技术方法,并且尽可能多地通过细读与大致浏览等不同手段,多接触一些有关参考书.以积累材料。高校专职教师一般都参与本学科相关的科研工作。为解决各类科研难题,需要掌握查阅书刊资料的方法及科学的自学方法。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现代社会注重创新,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大学阶段,常规的通识平台课程教育和基础课教育都让学生具有了创新的理论基础。但是“做什么”和“如何做”.则需要重点进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班主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内涵和现状,即“做什么”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相关基础课内容的动力。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方向为学生介绍科技发展趋势,甚至可以通过课外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当然也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即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第7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

小学语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学习语文在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基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人们对其教育教学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工具性、思想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具体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注意对学生语言兴趣的培养。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情景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以及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

情景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转化到一个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并且乐意接受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能够将教材文章的情感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情景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创设多种多样与教学相关联的场景,将其与基本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场景的建设展示教学素材。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加深了学生对教学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设置一些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

一、 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儿童阶段,儿童有其鲜明的特点: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绪变化快、不稳定等,而且注意力不会长时间的集中,只会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够引起他们惊奇的东西。情景式教学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创设情景,通过将教学课堂情景化,来实现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就能达到教学情景创设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大的自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具有明显的帮助。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情景的创设要多种多样,尽量满足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

二、 完善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的策略

1.与实际相结合,采取多样化手段实现小学语文的情景式教学

教材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题材和基本载体,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的缺陷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所给出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小学语文情景式教学,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根据引入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描述的场景直观化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不同的情境之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要义。另外,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享受获得知识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情景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参与热情,这样就很容易在课堂上产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结果。情景式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的时候,要切实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与小学生的生活情景相联系的情景式教学,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除此之外,选择一定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小学语文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离开了实践,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2.转变教师观念,开放语文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开放语文学习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一起参与语文情景式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是教师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死记硬背,教师的分析、结论被强加到学生身上,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育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是不可能得到相应的训练。情景式的教学将学生从原本落后的教育模式中解救出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探究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在开放性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思考,深刻体会教材的深层含义,并受到积极正面思想的熏陶,实现各学科的综合发展。教师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传统思想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转变,对于情景式学习效果的评价关注的不应该是成果以及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低,学生的实际表现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情景式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才应该是情景式教学的评判指标。教师重视的应该是学生参与情景式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要综合全面评价,兼顾学生的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师一定要掌握情境教育的模式,熟练地应用各种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小学语文的情景式教学》.科技信息.2012(3)

第8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乔木;城市园林绿化;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58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使人们注意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的园林绿化也随之得到广泛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它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乔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担任一个重要角色,本文主要探讨它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

1 乔木的分类与作用

乔木通常是具有单一主干,树体高大,当主干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后,分枝才会出现;并且会形成一定形态的树冠。常见的银杏、雪松、玉兰、国槐等都属于乔木。

1.1 乔木的分类

乔木一般用落叶与常绿为根据进行分类。在天气严寒的冬季与雨水稀少的旱季里树叶不脱落的可称为常绿乔木;反之,在上面两种气候里树叶脱落的可称为落叶乔木。

1.1.1 常绿乔木

常绿乔木具有常绿性,即终年都有绿叶,这种乔木的叶寿命一般是2~3a或更长,每年都有绿色的新叶长出,也有部分脱落,由于绿叶不但更新,所以终年树上都是绿叶。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些松类:雪松、油松、华山松等;还有柏类:侧柏 、桧柏、龙柏等。

1.1.2 落叶乔木

落叶乔木在秋冬季节或在缺水的旱季,树叶会全部脱落。落叶是乔木通过减少蒸腾、度过寒冷或缺水季节的方法。这也是乔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日照时间短,乔木内部生长素减少,脱落酸增加,树叶就会脱落。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银杉、垂柳、樱花、刺槐等。

1.2 乔木的作用

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原产我国的木本乔灌木多达8000种,其中乔木树种约2500种。世界著名的园林树木分布中心之一就是中国的华西地区。但是我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对乔木的运用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合理运用。乔木在城市园林绿化担当重要角色。

1.2.1 环境作用

乔木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温湿度,保持水土;在应对城市环境污染上,它们可以防风防尘,减弱噪声。主要是因为乔木的树体高大,枝叶繁茂,根系复杂广泛。在炎热的夏季,乔木作为行道树可以直接被人们用来遮荫降暑,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绿色的植物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制造氧气,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放出O2,可以让城市拥有新鲜的空气。

1.2.2 美学作用

乔木具有很高观赏价值,例如它们的花、果、叶,还有它们姿态,都各有所长。只要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精心选择和配置,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搭配,把它们的优点发挥出来,就能在美化环境、美化市容、衬托建筑以及园林风景构图中起到重要作用。

2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改善。这也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我们享受了经济成果,却也生活在严重危机健康的环境当中。人们逐渐发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开始成为城市居民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标准,提倡低碳生活。

当今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大厦密布,社会压力大,城市园林绿化可以让人们在拥挤的社会环境得到一份放松心情。同时在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也能起到有效作用,以至于构成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还能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构成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将每个城市形态、园林植物特征以及城市所在地域特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有自己独自特色的园林绿化,也能促进城市新阶段的发展。

3 乔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运用

3.1 因地制宜

在植物进行配置设计时,要考虑乔木的成活率,按照生态学进行乔木配置可以让乔木的成活率提高,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对种植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和乔木植物本身特性要有充分的了解,再进行合理配置。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种类。

3.2 艺术美

乔木在园林绿化配置中,对于乔木种类的选择,布局形式的确定,单单凭设计者的个人喜好来进行设计是不合理的,应该与设计目的和主题相结合,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意图。乔木景观是一种立体艺术,通过对其高度、宽度、深度及各种组成成分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位置的巧妙组合,可以给人们呈现三度空间的美。此外,由于乔木生长上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从整体美方面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应有统一的基调,不需要运用过多的品种,避免造成视觉上的杂乱感。还要从城市及园林的建筑、道路、灌木、地被植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遵循大景观风格。

3.3 物尽其用

乔木是植物群落的最高层,需要根据它们的高度配置其他植物,可以根据整体景观设计需要以及下层灌木、地被植物的特点,筛选一定数目的高些或低些的植株进行搭配。还需要注意乔木与下层灌木、地被植物色彩的协调性,花期错落,以形成丰富的季相变化。

乔木种植在道路两边时,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妨碍交通,以当地的地形和周围建筑为依据,进行选择和种植,与周围的风景相协调。道路两旁的乔木可以作为空间的分界线,作为一条三维空间里的空中小路,不仅具有风景的欣赏性,同时还可以引导游人视线,避免迷路。

乔木种植在游乐区时,选择一些生长更为健壮的树种,利用其高大的体形,形成不同的占地空间,甚至于能够设置一些具有隐蔽效果的场地。同时也要选择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特色的种类,这样可以避免单调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吸引游客的再次游玩。

乔木在广场周围种植时,可以为广场景色添上一抹绿色的彩带。广场通常都是以草坪为主基调,乔木的树体高大,枝叶繁茂,夏天可以为广场带来一点阴凉。可以选择落叶大乔木,秋冬季节就可以看到落叶纷飞的美景;因为广场占地面积大,可以选择一些浓荫枝繁的乔木,对于停车场附近所栽种的乔木,一定要选择冠下分枝较高的乔木,按照停车场的高度,避免因车辆过高,树木阻挡而无法停放,乔木的冠下分枝要高出4m,并在周围配合一些花草以形成隔离带。

4 小结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人们对所处生活环境的生态平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们提倡低碳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乔木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合理利用乔木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应用的地点,选择合适的乔木种类,将乔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构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 温永红.浅谈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199-200.

[2]任青春.城市园林绿化如何创造科学宜人的环境[J].中国园艺文摘,2011(09):76-77 .

第9篇: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国家航天政策的指导下不断优化在航天技术创新中人财物的配置。(2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航天投资体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竞争,释放市场活力(2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2分)解析

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和所学理论知识,可从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航天中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元的航天投资体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释放出活力;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完善奖励激励机制,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等方面具体谈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考查方向

宏观调控、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企业解题思路

本题设问的角度较为宽泛,材料中的关键句提示也不明显,所以解答本题应根据类似主观题常用国家政府、企业主体方面进行分析措施。可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政府对重大工程物力财力的调配,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企业要发挥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等。易错点

题目属于措施类,考生可能将其答成意义类,也可能存在措施的对应主体不明确。27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2分)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助于提高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对确保信息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2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我国的航天事业从零起步,到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最终实现与太空实验室的成功对接,体现了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不断发展的。(2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2分)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更加努力创造新的辉煌。(2分)解析

唯物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创新观的相关知识。材料中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有助于提高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实用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考查方向

联系观、发展观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