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再加上中国大部分国土面积处于地球上环太平洋和北纬20°-40°两个自然灾害频发带[1] ,每次旱灾和涝灾的发生都使得淡水资源更加紧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治水安邦”的古训,因此能否合理利用中国短缺的淡水资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科学节水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淡水资源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人均占有量少,1997 年中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为2291立方米, 在世界153个国家(地区)中排第121位,属于淡水资源脆弱国家。目前中国有660个城市存在水问题,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 。
2.分布不均匀,水土组合分配不平衡。地表水资源是南多北少, 80%的淡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方, 供给38%的耕地。北方黄、淮、海、辽流域以9%的淡水资源供给42%的耕地。地下水资源也是南多北少,以“年均地下水模数”( 即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量) 衡量, 南方北方差距更大, 南方的“年均地下水模数”是北方的3.5 倍。
3.随季节变化大,春涝夏旱。具体的说,一般全年60% 的降水集中在夏秋的3-4个月, 冬季仅占15%以下。
中国淡水资源分布情况不容乐观,所以中国必须根据淡水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淡水资源。中国的淡水资源用途广泛,但是用水过程中最大忧患是淡水资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中。
1、工业用水的浪费:例如,中国生产一吨钢耗20- 40 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
2、农业用水的浪费:我国平均毛灌水定额9 075 m3/ hm2, 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14-016, 约有一半的水被白白浪费。
3、居民生活用水的浪费:据统计, 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到20%。
针对中国的淡水资源浪费问题,国家和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节水。
1、适当提高水费:目前国内的水费偏低, 而提高水费, 确定合理的水资源价格, 就可以引导用水人调整用水行为及方式, 引导用水单位调整生产行为, 迫使用水人和用水单位对水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促使水资源从低效益向高效益的用途转移, 从而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2、规划工业节水:水是工业的血液,所以在工业生产上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开发节水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企业。
3、提倡农业灌溉节水:目前阶段北方的灌溉仍是传统的漫灌, 水资源浪费严重。如果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提高0.2-0.3, 则全国农业可节约用水760亿-1140亿立方米, 北方地区每年农业节水也可达300 亿立方米左右, 而工业与城市节水也具有一定潜力。
4、多修筑储水、排水设施,充分利用地形修建小型水库等措施把旺季的雨水等储存起来,以备干旱之时所用,同时可以防止涝季造成水灾,使各地涝季水多了有处排、有地方存,旱季有水可以用。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具备的重要资源,随着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国的淡水资源保护已经上升了新台阶,但是中国仍面临严竣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 我们应该做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 根据人口、经济和水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合理的利用水资源。采取措施鼓励节约用水, 惩处浪费水的行为, 做到更好的利用淡水资源;使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样,中国淡水资源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仪垂祥.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2]景跃军, 王胜今.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淡水资源问题及对策[J].人口学刊,2000(4):3-7.
[3]周光召.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J].科学,1999,(1) .
[4]张寿全,黄巍.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 .
[5]张思平.流域经济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6]张春园,张岳,任光照.关于我国淡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R].全国暨地方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工作座谈会论文, 1999.
[7]青爱.我国农业用水浪费严重[J].南京农专学报.2001(2):104
关键词咸水利用;必然性;意义;实例;建议;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P641.8文献标识码
沧州市是农业大市,每年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淡水量6.6 亿m3,占年开采量的66%以上。由于沧州市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咸水分布广泛,咸水资源量达7.4亿m3,而每年利用量仅有0.423亿m3。因此,充分利用咸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对沧州市农业生产的制约。
1沧州市利用咸水的必然性
1.1地下淡水资源严重超采
沧州市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水平低,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需求大量增加,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全市现状平水年缺水4亿m3,预计2015年缺水将达6亿m3。由于地表水匮乏,大量开采地下水,年超采深层地下水2亿m3,已累计超采45亿m3,全市范围为深层水严重超采区。地下水过度开采,不断加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咸水入侵、浅层水污染等问题。2008年沧州市漏斗中心水位已降至91.25m,埋深大于60m封闭面积达5 32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8%,地面沉降最深处达2.50m,浅层水水质全部超Ⅲ类,Ⅴ类水质占85%以上。要解决缺水问题,控制地下水超采,保护水资源,全面开源节流,需着力探索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即开辟新水源。
1.2地下咸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沧州市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地层中,咸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按含水组划分,主要分布在第Ⅱ含水组,其次是第Ⅰ和第Ⅲ含水组。浅层咸水地层岩性为亚黏土和亚砂土,含水组多位粉砂,单位涌水量一般1~3m3/h·m,埋藏深度1~14m,矿化度2~5g/L为主,大于5g/L零星分布。根据2000年沧州市水务局对地下咸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市浅层咸水分布面积8 563km2,占总面积的61%,资源量10.6亿m3,可开采量7.4亿m3。其中,微咸水(2~3g/L)面积4 563km2,占总面积的32%,可开采量4.0亿m3;深层(第Ⅱ含水组)咸水面积13 717km2,占总面积的98%,弹性储量22亿m3。
沧州市有丰富的咸水资源,仅浅层咸水可开采量就是地下淡水资源的1.5倍,为严重缺水的沧州提供了重要的替代水源,是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但过去一段时间,咸水利用不被人们重视,其开发一直是薄弱环节。2008年全市开采微咸水0.423亿m3,仅占浅层咸水可开采量的5%,比重非常小,大量咸水资源存在严重的开发不利、弃而不用的现象。地下咸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亟待合理开发利用。
1.3咸水已有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
河北省已建立了10余个咸水灌溉试验区,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沧州市在青县、中捷、南皮等地做了大量的咸水灌溉试验,并推广应用[1]。几十年来,从实践到理论都对利用咸水灌溉作了较全面的总结,试验研究表明,利用咸水灌溉农作物可以实现增产,可使盐碱地得到改造。
2利用咸水的重要意义
2.1替代淡水资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沧州市咸水资源量为10.6亿m3,淡水资源量为6.92亿m3,年平均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为6.6亿m3,充分利用微咸水进行混合灌溉,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1.65亿m3左右(混合比1∶3),可大大减少地下淡水开采量[2]。
2.2抽咸补淡,促进咸水淡化
浅层咸水占有很大部分浅层地下水库容,大量开采咸水,水位下降,通过降雨入渗补给淡水,既增加了淡水的调蓄能力,又增强了排涝作用,同时由于咸水的开采加快了地下水的运动,促使咸水淡化[3]。
2.3改造盐碱地,改良土壤
通过开采咸水,调节水位,可以减少潜水蒸发,抑制地下水盐分上升,随着降雨入渗的加强,地下水运动以下渗流为主,携带土壤中的盐分向下转移,使土壤中盐分逐步平衡,达到改善盐碱地的目的。加上良好的排水条件,及时在水平方向上排出盐分,进一步防止了次生盐渍化的问题[4]。
2.4增加咸水开采量,防止淡水咸化
沧州市浅层水为咸淡交错分布,深层水为上咸下淡结构。目前已发现咸水入侵问题,分析咸水入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淡水开采量大,水位大幅度下降,而咸水基本未开采,水位变化不大,咸淡水间形成了较大的水头差,为咸水区向淡水区回流和咸水底界面下移提供了所需的水动力条件。今后将控制地下淡水开采,大量增加咸水开采量,使咸淡水位间达到动力平衡,就可以消除咸水入侵淡水所需的水动力条件这个潜在因素,为防止淡水遭到咸水污染提供重要保证。
3咸水利用实例分析
咸水的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2种方式,前者主要直接使用微咸水灌溉作物,后者把加较高矿化度的咸水和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灌溉作物,两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
3.1咸水的直接利用
3.1.1作物全生长期咸水灌溉试验。沧州市南皮乌马营试验区,在小麦全生长期间进行了咸水灌溉试验。试验田土壤质地为轻壤质潮土,地下水埋深3~5m,排水条件良好。第1年使用的咸水矿化度3.2~3.8g/L,小麦产量为5 250~6 000 kg/hm2;麦收后土壤耕层(5~20cm)积盐率达136%,最高达233%;第2年和第3年使用5.0~6.4g/L高矿化度的咸水,小麦产量为1 230~1 695kg/hm2,麦收后土壤耕层(5~20cm)积盐率最高达523%。试验数据表明,灌溉矿化度为3.2~3.8g/L咸水效果较好,但土壤耕层同期含盐量有增高的趋势。播种期土壤耕层含盐量,由0.09%逐年增至0.15%,麦收期由第1年的0.210%~0.321%,逐年增至0.25%~0.62%。说明多年灌溉咸水存在潜在危害,麦收期土壤含盐量已超过作物的耐盐极限,对下茬作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1.2作物抗旱期咸水灌溉试验。沧州市青县、南皮等10余个试验点进行了小麦抗旱期的咸水灌溉试验。大部分使用矿化度为3.0g/L左右的咸水,在小麦拔节后灌溉1~2次,少数达3次,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青县新张屯曾用6.2~6.7g/L咸水灌溉2~3次,土地积盐较重,使后茬玉米苗期受到抑制。另外,青县小杜庄用5.2~6.0g/L咸水灌溉,比不灌溉咸水仅增产5.25kg/hm2。从整个试验结果看,在小麦抗旱期利用咸水灌溉,以2~3g/L的咸水为好,灌溉次数不应超过2次。
3.2咸水的间接利用
咸水的间接利用即咸淡水混合开采。咸淡水混合配合比要根据咸水矿化度值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考虑,使混合后的水质满足灌溉水质要求。
3.2.1咸水的间接利用实例。沧州市南皮县寨子乡咸淡水混浇试验田:南北长580m,东西宽330m,面积约19hm2。大田内原有深机井1眼,机井深260m,地下水埋深64.5m,单井涌水量50m3/h,地下水矿化度0.8g/L;新打浅机井1眼,机井深35m,地下水矿化度3.0g/L,地下水位埋深7.94m,单井涌水量15m3/h,咸淡水混合比例为1∶3,混合水水质经化验为1.35g/L,符合灌溉水标准。采用低压管道灌溉,灌溉利用系数监测为0.87。
效益分析:采水量由原来的50m3/h,增加至65m3/h,缩短了灌溉周期,耗能降低,原用电525kW·h/hm2,咸淡水混浇用电340.5kW·h/hm2,减少用电量184.5kW·h/hm2,降低能耗35.1%。节约淡水效益显著,过去用深层淡水990 m3/hm2,咸淡水混浇后用深层淡水649.5m3/hm2,节约深层淡水34.4%。
3.2.2咸水和高碱性深层淡水的混合。沧州市广泛分布有高碱性深层淡水,由于长期用它灌溉,土壤有了碱化现象。混合后的水,由于碱性水中的Na+置换咸水中的Ca2+和Mg2+,使混合水中的NaHCO3含量减少,Ca(HCO3)2、Mg(HCO3)2含量增加,即降低了咸水的矿化度值,也改造了高碱性深层淡水。但需要注意的是,咸水中Ca2+、Mg2+的毫克当量要大于50%,Na+的毫克当量要小于40%。否则,碱性危害存在。
4咸水利用建议
4.1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在查清水资源家底的同时,根据沧州市水资源现状,本着统筹兼顾、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咸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统一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统一的原则,以综合治理旱涝碱咸为目的,制定可行、可操作的地下咸水开发利用长远规划,规划方案和措施经过论证后,作为宏观调控依据,使大规模利用咸水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4.2统一管理,动态监测
必须加强对开发利用咸水的管理,全市统一划定咸水开采区,统一审批取水许可证,统一制定开发利用咸水的规定。地下水动态监测是评价和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的依据,应尽快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常年对地下咸水的水质、水量和水位进行监测。
4.3出台激励利用咸水的政策
开发利用咸水在全面贯彻执行《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河北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根据沧州市实际,区别情况,制订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利用咸水积极性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对农业灌溉利用咸水的项目可进行适当的补助,实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减半或免收等优惠政策。
5参考文献
[1] 刘君科.谈河北省浅层微咸水开发利用[J].中国科技博览,2009(23):178.
[2] 吕庆玉,熊孟琴.开发利用浅层咸水资源改善沧州市深层地下水超采现状[J].水资源研究,2006,27(1):22-24,44.
和"节流"两个方面对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提出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 承载力 生活水平
一、沧州水资源的现状
沧州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2.3亿方,沧州水资源总量为12.64亿m3,其中地表水6.1亿m3,地下水6.8176亿m3,淡水面积5493k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2m3,远远低于国际缺水警界线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沧州市不但水资源总量小,而且水质较差,为了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不断加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二、沧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一)水资源承载力
施雅风先生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的工业、农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张琳等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区域或流域范围内,在一定发展模式和生产条件下,当地水资源在满足既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持续供养的具有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或能够支持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4]
(二)生活标准确定
生活标准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人均GDP和生活用水定额确定的,基于现实情况,拟定3种生活水准如下。
(三)沧州市生活水平
整理沧州市现状年的数据可算出: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只有在温饱的标准下,水资源是可以支持经济、生活的,其他生活水平下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可见沧州市现状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十分脆弱的。
二、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一)污水资源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不断加剧了沧州市水资源的短缺。但是,污水也是一种资源,将污水处理回用与污染源的治理结合起来,使污水资源化,即增加了水资源量,又治理了污染,改善了环境。
(二)海水、咸水资源化
沧州市属于海滨城市,有着大量的咸水资源。如果这些咸水及微咸水可以得到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农田耕地层的含盐比率,还可以减少淡水曾也咸水层的水位差,从而达到减缓咸水层向淡水层的越流速度。
(三)节约用水
以上介绍了如何开阔水资源的来源,但与此同时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意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一味“开源”却不“节流”不能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张卓,于瑞涛.沧州市水资源现状及可耻学利用建
议[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
[2]张文杰,伊明,吴海岚.沧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沧
州市税务局,2010,(29).
[3]施雅风,曲耀光.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
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张琳,张苗,南水北调江苏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
利科技与经济,13,(3).
[5]赵铁云,尉晓松,孙爱民.保定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河北 水利,2011,(8).
关键词:咸水利用;咸水灌溉条件;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改善生态环境;邢台市平原区
1 邢台市微咸水分布基本
邢台市平原地下水有咸水分布区总面积达3 905.5km2,其中矿化度2~3g/L的面积2 351.1km2,矿化度3~5g/L的面积889.9km2,主要分布在黑龙港与滹滏平原。黑龙港平原总面积4 934km2,有咸水分布面积3 267.7km2,占总面积的66.2%;滹滏平原总面积748km2,有咸水分布面积540.8km2,占总面积的72.3%。
全市平原区地下咸水多年平均年资源量5.34亿m3,其中2~3g/L的微咸水多年平均年资源量3.25亿m3, 3~5g/L的咸水1.20亿m3,大于5g/L的咸水0.89亿m3。这些微咸水和咸水主要集中在黑龙港和滹滏平原区各县市。
巨鹿、广宗、威县、南宫一带;Na2SO4 NaHCO3、 Mg(HCO3)2主要分布在新河、临西、威县、广宗一带。
2、 咸水灌溉对作物的影响
有效盐的危害主要是盐害,少数为盐碱双害(邢台市有盐碱双害的县为临西县)。在咸水分布区,单一的碱害基本不存在。有效盐的存在与各离子水化学成分的比例有关,主要由各离子含量比例关系决定。用RNa表示钠离子含量(mmol/L),用RCl表示氯离子含量(mmol/L),用RSO4表示硫酸盐含量(mmol/L),则可用RNa/RCl和RNa /(RCl+RSO4)系数确定有效盐的含量。
当RNa/RCl系数大于1时,有效盐类为NaCl、Na2SO4、MgSO4、Mg(HCO3)四种;当RNa/RCl系数小于1时,有效盐主要为NaCl、MgCl2、MgSO4三种。当RNa /(RCl+RSO4)大于1时,有效盐出现NaHCO3,咸水呈盐碱双害。邢台市咸水中有效盐类含量及盐度、碱度计算计算成果见表1。
3 咸淡水混合灌溉技术
直接利用咸水灌溉方便、经济,又能取得增产效果,但若用得不当,则存在潜在的危害。因此,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咸水间接利用方式,即把较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于灌溉,以降低水的矿化度,减少盐分对作物及土壤的危害。咸淡水的混合比例根据咸水的矿化度和当地淡水资源条件来决定,原则是混合后的水要能够满足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或者能减轻盐害。咸淡水混合的配比关系可以按下式计算确定:
(1)
式中:M为混合水的矿化度,g/L;M1、M2为混合前咸、淡水矿化度,g/L;V1、V2为混合前咸、淡水的体积,m3。
根据邢台市咸水灌溉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咸淡水混合灌溉时,控制灌溉水在3g/L以下,以保证作物生长安全。不同地域根据当地咸水和淡水的浓度,计算合适的咸淡水比例。表2是混合到矿化度为3g/L时每立方米咸水所需淡水量。
咸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淡水混合后进行灌溉,可以改善水质,降低咸水的矿化度,使其达到可灌溉的标准;淡水中加入咸水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扩大灌溉效益。咸水与碱性淡水混合能改善水质,由于两种水中各种离子含量不同,可以相互稀释而降低矿化度、盐度和碱度。在邢台市平原区,深层地下淡水都呈弱碱性,水中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与微咸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结合后,可产生碳酸盐及重碳酸盐类沉淀,从而能克服碱性危害。这样,既可以淡化微咸水,又可以改变水中溶解物的化学性质,减轻对作物的危害。例如,将含有较多Ca2+的碱性水与含有较多Ca2+、Mg2+的咸水混合时,CO32+、HCO3-首先与Ca2+、Mg2+化合形成无害盐类CaCO3,MgCO3,Ca(HCO3)2。而Na+同Cl-、SO42-化合物形成的NaCl、Na2SO4比Na2CO3、NaHCO3的危害低的多,而且它们在进入土壤后,在集中降雨或淡水灌溉时易于淋洗排出土体。通过两种水中的离子相互化合作用而降低盐碱灾害。
4 结论
在咸水区开展咸淡水混合灌溉,可充分利用咸水资源,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邢台市在2005~2007年期间,在咸水区农业灌溉使用咸淡水混合灌溉,减少淡水开采量1 883万m3,
咸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其达到农业灌溉用水要求,咸淡水混合后,改善并降低咸水矿化度含量,达到充分利用咸水资源的目的。根据邢台市平原区土壤性质、耕作措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咸淡水混合后矿化度控制在3g/L以下,对农作物安全、土壤环境影响较小。
在保证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咸水,减少淡水开采量,对改善当地地下水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2005~2007年期间,减少水位下降幅度4.75m,并对减缓咸水底界面下移、含水层疏干等方面,都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光建,张勇.邢台市咸水分布特征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4,20(2):22-26.
关键词:环境;公益;科普;小学
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破坏引发的环境灾害和生态灾难事件触目惊心,世界各国都开始对水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对水资源危机形成共识。了解水环境,传播水知识,守护水安全刻不容缓。
少年儿童是世界未来的主人,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以水环境公益科普课堂为载体,探索环境教育新形式对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启蒙、环保技能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概述
(一)世界水资源现状
众所周知,全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淡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体总量的2.53%,且大部分是分布在两极的冰川冰盖,人类生产生活可利用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为淡水资源的1%。当今世界,一方面是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利用以及水体的污染、水质的恶化,全球淡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正在逐渐显现。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经指出:“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水资源紧缺时代”。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古已有之。从历史上来看,干旱频发、十年九旱一直困扰着我们。目前,我国的淡水资源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
1.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却是世界第121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联合国类为全球最缺水的13个贫水国之一。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严重存在。
2.水污染严重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注重发展速度、忽视环境影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呈现恶化趋势,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
(三)我省水资源现状
辽宁省水资源总量34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3,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12。除东部地区外,辽宁省其他地区属于严重贫水区。
二、水环境科普课堂的开展和成效
节约用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期,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联合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G《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并指出,当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用水效率仍然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水制度建设有待完善、节水内生动力不足、节水设施水平有待提升、节水监管能力还需加强和节水理念意识还不强。《规划》提出,提高公众对我国水情的认知,加强公众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对水环境知识的了解,传播节水爱水理念,从小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2016年3月,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辽宁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文件《关于在全省小学开展“科普课堂――生命之水”活动的通知》(辽环发[2016]6号),决定在全省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开展公益水课堂科普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市环保和教育部门的积极响应,2016年3月至6月间,全省4500余个班级参加了公益水课堂活动,受众小学生近20万人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看短片、参与实验等方式对水的特性,水与生命及水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科普效果。
(一)科普环境知识
水科普课堂向小学生科普了丰富的水知识,从分辨自然界的雨、雪、露珠、雾、冰、霜、水蒸气等自然现象人手,认识水的三态,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通过对比,发现水果中的西瓜和动物中的水母含水量最高,达到97%;懂得了水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参与溶解、消化、代谢、调节、排毒等过程;了解在不同年龄段人体内含水量的变化、缺水时身体会产生的症状,及饮用水的选择和健康的喝水方法;同时还学会了利用pH试纸来判断天然水与纯净水的酸碱性,了解到水中的矿物元素对生物细胞、对生命的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还向学生们征集了生活中简单易行的节水小窍门,例如:淘米水浇花、先摘菜后洗菜、减少洗衣粉用量等等。懂水,爱水,节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知识的链条,在小学生心理深深扎根。
(二)激发环境意识
由于小学生年龄、知识、经验、以及天性活泼好奇、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很容易被鲜活生动的环境科普课堂模式吸引。集中的照片展示、有趣的实验操作、真实的视频再现等等,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着丰富的感情融入预设情境,去看待人类的环境行为,爱恨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这样,保护水资源这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牢牢地扎根,促使他们自觉地去行动,去宣传,去监督,达到“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社会”的良性效果。
(三)指导环保实践
一杯天然水,一杯纯净水,看起来清亮透明完全一样。将两张PH试纸分别投入杯中并轻轻摇晃,两杯水逐渐产生了明显的颜色变化:对照PH值比色卡,天然水呈蓝绿色为弱碱性,纯净水呈黄色为弱酸性。简简单单的小实验,学生们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养成意义更重大,效果更显著。
(四)培养环境能力
环境科普课堂上,小学生学会了关注身边的环境现象,进而通过对比记录、查阅资料、实验求知等自主探究方式,明确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简单易行的环保措施,树立起坚定的环保理念。从长远看,环境科普课堂的愿景是提升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乃至“预见问题”的环境科研能力;在获得快乐探究体验的同时,实现外因推动内因,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逐步发生积极变化。
一、全球淡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的概况
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在21世纪的开端,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二)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联合国和斯德歌摩环境研究所报告1995年世界1/5的人得不到洁净的水。2025年面临缺水困境的人将增至2/3,2050年世界1/3的人得不到洁净水。有些地区大水泛滥,而有的地区却因干旱而导致居民死亡——或者沦落成难民而举家迁移。加拿大有着与中国同样多的水资源,然而加拿大的人口只有中国的2.5%,人均淡水量远高于中国。中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资源量居世界82位,不到世界水平的1/3。在干燥的博茨瓦纳,水是如此宝贵以至于用“雨水(Pula)”命名自已的货币。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资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匀,气候变暖改变区域降水的蒸发格局造成了大气环流失衡,使区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不均匀。
两个原因当中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人类水资源需求总量正在急剧上升的现象这是不可非议的,相反人类人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当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清洁、充足的水是极其宝贵的。没有清洁、充足的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我们却把清澈、干净的水源作为废物倾倒场,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倾倒数十亿吨的化学品、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体泄漏也给海洋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当的淡水利用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无形的浪费。在农用方面,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这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却在继续忽视水的重要性。这不是我们今天人类应该做的,相反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水质。
三、全球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及保护法取得的进步
20世纪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引起21世纪水将成为引起战争的根源。由于全球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国必须对淡水资源的国际公平分享问题和淡水污染的防治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做到广泛协商并用国际条约巩固协商成果。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水事委员会提醒大家:“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世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解决不了水源短缺的问题,结果将是粮食价格上升,缺水的国家不得不用昂贵的价格进口粮食,然而缺水的国家大多贫穷落后。”饥饿和干渴也与政治动荡和经济增长缓慢紧密相关。
关于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经历了从单一利用到全方位保护,从保护河流到保护整个水系的发展过程,从创设相对简单和直接的防止重大跨界污染的义务发展到建立广泛的保护共享资源的法律制度。
起初,区域性的或双边的国际条约构成全球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如1978年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订的《美加大湖水质协定》。《协定》的宗旨是“恢复并保护大湖流域生态系统的、水体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完善性”。1998年通过的《保护莱茵河公约》,该公约从整体的角度看待莱茵河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将河流、河流沿岸与河流冲击区域一起考虑。
随后,1966年国际法协会通过了《赫尔辛基规则》是淡水资源的全球保护的里程碑,在条约中提出了现代国际流域的概念,为国际河流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赫尔辛基规则”宣告国际流域利用的国际法一般原则;确认国际流域内的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合理公平地利用国际流域内的水资源;提出并界定流域水的自然分成结构水质;各国不应对国际流域内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现有的污染程度,从而可能对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严重损害,国家应为减少各种现有的污染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内另一个国家的境内造成损害;关于国际河流利用产生的争端,应按联合国精神以和平解决。1997年根据国际法委员会的条款,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这一法典化文件。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适用于所有国际水道的一般规则;(2)实施这些规则的程序规则;(3)关于淡水保护、保持和管理的实质条款;(4)关于水道国缔结协定的条款。该公约的目的保障国际水道的利用、开发、保存、管理和保护,并为当代人及后代人而促进对国际水资源保护。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环境法在国际水资源保护制度上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原则和规则。对国际淡水资源法律制度的研究对指导国内立法具有积极意义。
四、国际淡水资源的保护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淡水资源保护法在体系机构上所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渊源构成多样化,在内容上存在着国家与水道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保护法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已经签署的双边、多边条约执行的不彻底。国际河流委员履行的职责有限,上下游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尚且存在,国际水资源争端的解决存在争议。
我个人认为,国际环境法应与国内环境法在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国内环境法无论在归责问题或保证实施上大多都有明确规定,不可否认国际环境法在这些问题上不可能同解决国内法一样,它面临更大的困难,但及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是刻不容缓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自70年代以后,有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迁往控制不严格的发展中国家,导致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这与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低下,民众的环境意识低下和管理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谴责发达国家这种举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使全世界都积极参与到拯救环境的队伍中来。
世界局势逐渐向多极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通过建立全球关系,迎接环境与发展的挑战,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结束语: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几千年以前中西方的自然哲学思想,还是当代全方位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于全部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就是人类应当与大自然保持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不只是某一国家范围内的任务,是国际各国共同关心的焦点。不论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深受其害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问题,还是近年来提上国际议事日程的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消失等问题,都以跨越了国家或地区的界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地区协调一致的努力与合作。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此过程中,人类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受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只有全世界共同努力,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水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人口增长,环境破坏,水资源局面日益紧张。本文在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简单分析基础上,提出合理策略,以确保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保护;可持续利用;策略
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2420m3,远小于世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而大量农业、工业上的污水不断排入到自然水体,让水资源供求更为紧张。水资源的这种紧张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大不便。近些年随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淡水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在未来极可能出现严重水危机。
1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水资源多来源于降水,总量丰富,但是在分布及开发利用上存在如下问题:
1.1人均水量少我国当前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124×108m3,河川径流量27115×108m3,在世界上位于第六位[1]。但是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2420m3,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1/4;亩均水资源量仅为1770m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及亩均水量数字却不容乐观。
1.2水土资源组合、时空分布不均衡我国的水资源在组合及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南方水资源在总量上为全国水资源的81%,但人口总数却占全国的54.7%,耕地面积占35.9%[2];而北方四区水资源在总量上为全国水资源的14.4%,但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我国降水及径流年内分配均匀度差,年际变化显著,每三年就会出现一次严重水旱灾害,旱涝灾害比较频繁。
1.3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鉴于自然条件限制及人类活动破坏,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2%,而水土流失面积却达到了150×104km2,是全国国土面积的1/6,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这种状况下,河流含沙量很大。
1.4各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平衡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各地并不平衡,南方水资源利用率低,长江、珠江分别为16%及15%,闽浙地区不足4%,西南地区不足1%。但是北方少水地区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却很高,海河、辽河、淮河、黄河的利用率分别为67%、68%、73%及39%,内陆河开发利用率为32%。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上海河浅层地下水的利用率为83%,远高于黄河流域的49%,北方也是高于南方。
2水资源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2.1可持续发展策略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1)完善水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流域水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机构性质、权力、职责;(2)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国家需要对水政策、法规、监管等方面进行宏观管理,流域机构对水资源直接监管,进行体制创新;(3)在平等协商、资源共享原则下,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条件下共同参与,对水资源权属关系进行划分,确定水资源使用方式及使用范围,推行水资源有偿转让及有偿使用政策,建立水交易权许可市场,在经济手段下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机制上的创新;(4)建设信息采集传输基础下的综合数据库,对水资源的调度运行进行全程监控,完善水情信息系统及防汛指挥系统,在此基础上建成多目标管理的综合决策调度系统,完成科技创新;(5)在节水导向下建立需水管理模式,对需水增长按照需求管理进行控制,通过用水结构调整还满足需水要求。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2可持续利用策略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做到:(1)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建水利工程需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完善供水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供水的基础条件,加强配套工程的建设力度,对带病运行工程加快改扩建进度,提高工程效益。对规划中的水利工程,需要做好科学调查,并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价,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开发利用节水性的水资源:农林灌溉中要推行微灌、滴灌、喷灌等科学灌水技术;城镇中限量供水,最大限度减少供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优化配水,科学管理,为节水提供保障;(3)保护水质,治理污染:划定出水源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之内不能进行废物堆放,限制渔业开发,禁止进行植被破坏,确保水源清洁;加强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让经过处理后的达标水能够按照需要二次利用,提高水利用率,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2.3综合开发利用策略要确保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需要做到:(1)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日常生活中能自觉节水;(2)严格参照新《水法》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管理中将水高效利用,优化配置作为核心;建立并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法规保障体系,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实现人同自然的真正和谐共处;(3)加强植物造林,利用山区优势,推进绿色家园建设,最大限度净化空气,涵养水分;将区域城市内湖泊充分利用起来,加快湿地建设,对水源不断净化;加强建设清洁能源,将农村养殖污染、生活污染问题彻底解决,田间严禁进行秸秆焚烧,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3结语
总之,我国水资源紧缺,对水资源的高需求同水资源的天然分布间不相适应,有必要对国家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变水资源开发及利用中的不合理状况,解决水源紧张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赵丽娟.汉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159-159.
(一)水资源的存量较少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
从时间上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春季的降雨量都相对较少,夏季以及秋季的降雨量相对充沛,每年5月份到9月份的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还会出现暴雨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降雨量所占的比重就更大,而十月到次年的四月经常会出现冬春连旱的天气。
(三)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从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水资源同人口以及耕地的分布非常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严重影响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四)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首先是污水排放,各种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等流域的水质,其污染程度大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污染的严重程度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不少的污水排放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对污水治理的能力,这一类企业还大量存在,每年由于偷排造成的水质污染事件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巨大的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周边的水域。中国已经进入了水环境污染的高发期、高速期。越来越多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对原本就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它可能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管理问题,又有社会经济问题;既有自然问题,又有技术问题。分析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
(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施供水能力落后
我国从见过以来,大力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兴修了一大批的水库,河流以及很多的相关水利配套设施,但是这些设施最主要的作用是发电,如三峡等,而针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的其他领域的水利设施明显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小水电站象春笋般林立祖国山河,过去规划,几乎没有考虑城市供水。而往往在下游先开发兴建水电站,给后来上游兴修水利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向城市供水就更不可能。再加上很多水库等长期存在病害威胁,蓄水的能力大大降低。
(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极低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益无论是工业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工业方面,我国工业的发展本身就相对落后,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同不发达的工业一样较低,工业用水带来的效益是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将近二十分之一。农业用水的效益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中国渠灌区用水的利用率大概在0.4~0.5之间,农田灌溉的水量超过作物生长用水量的1/3甚至是一倍以上,但是即便是这样,由于灌溉的时机掌握有偏差,因为水的补充不及时造成作物减产的情况时有发生。新的节水设施的普及率还非常低,且推行缓慢。
(三)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
除上文提到的工业以及农业的水资源存在的浪费以外,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一些公共场所的用水,由于全民的节水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水资源的浪费情况也就更加突出。在加上目前我国的城市供水管网或者是刚刚建立尚不完善,或者是已经使用多年,年久失修,造成供水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
(四)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与现实不匹配,基础技术薄弱
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尚停留在资源的层面,没有形成对水资源进行资本管理的体制,也就很难将水资源的管理列为产业化管理的范畴。严格意义上讲,天然的降水以及自然水资源都应该归入环境管理的范畴,而在我国,一般的水利部门所管理的大多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常常是被业主部门所承担,城市的管理部门负责城市用水的管理,在这种多部门分管的局面下,水资源的管理很难形成相对系统的统一管理体系。
(五)可选择的后备水资源存量不足
从中国水资源的发展来看,中国水资源的矛盾会日渐突出。目前我国的后备淡水资源储备不足,海水淡化的技术现在仍然不能真正应用到人们的所有生活领域,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同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式相比还显得很不足。
三、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水资源的利用关键,提高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应该引起国家以及全民的高度重视。首先,从上到下要对水资源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将水资源作为一项资本来进行运作,可以参照银行的运作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的节水灌溉,使灌溉同农作物的生长相匹配,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益。在工业领域,积极拓展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污水的处理水平,尤其是针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水处理能力,确保水资源的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在城市用水的管理过程要努力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同时通过阶梯水价等经济手段对市民的用水习惯加以正确的培养,尤其是注意对公共用水地区的管理,防止水资源的无谓浪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节水等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节水、用水的方式方法。
(二)提高淡水资源的储备能力
淡水资源的存量不足是一个不争的实施,淡水资源的开源节流是保证淡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开源就是要积极开辟淡水资源的储备途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海水的淡化,通过冷冻等技术使水盐分离,通过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次数。
(三)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资本管理体制
一个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明确水环境的管理以及水资源水资本的管理体制,将现有的水资源管理的齐抓共管逐渐发展成为分工明确智能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针对水资源管理的立法,保障其管理的一体化、规范化,将环境管理与资本管理明确分离,对用水的效益进行具体的统一标准的评估,通过建立水银行对水资本进行统一协调。
四、结语
关键词:海水淡化;淡化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仅占2.5%,海水占97.5%[1]。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日趋缺乏。目前,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2]。我国也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国之一。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从占全球水资源97.5%的海洋要淡水,无疑是解决当前水危机的最佳途径,而且是一项保护资源、创造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海水淡化技术简介
海水淡化,又称海水脱盐,是通过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将海水(苦咸水)中的盐等各种杂质脱除获取淡水的技术过程。按分离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海水淡化技术分成热法和膜法两大类(见图1)。目前成为海水淡化主流技术并得到普遍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是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和反渗透(SWRO)。我国的海水淡化工程中主要采用反渗透和多效蒸馏两种技术[3-4]。
图1 海水淡化技术分类
多级闪蒸、多效蒸馏主要是通过加热蒸馏制取淡水,具有对海水水质要求宽松,对低温、重污染、高浊度海水的适应能力强,淡化水纯度高等优点。
反渗透是一种膜分离过程,该过程利用高压泵将海水增压后,借助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无机离子以得到淡水。由于反渗透膜的截留粒度小于10×10-10m,所以反渗透海水淡化同时能滤除各种细菌、病毒,获得高质量的淡水。
这三种技术中,多级闪蒸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除了在中东产油国家使用之外,其余地区应用较少。低温多效、反渗透两种海水淡化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
2 我海水淡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水淡化技术体系,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等部分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图2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
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方面,2004年攻克了千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自主设计、制造完成了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并投入运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流程示意图见图2),实现我国蒸馏法海水淡化工程“零”的突破,按照当时的能源价格计算,吨水成本约为4.8元/吨。2006年,从法国Sidem公司引进的2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投产,同年12月由法国Weir公司设计、以国内制造为主的1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在天津投产。另外,首钢公司和天津北疆电厂分别签订从法国Sidem公司和以色列IDE公司引进低温多效设备的合同,工程规模分别为5万吨/日和10万吨/日。
在反渗透海水淡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展,已经建成单台产水能力为1000吨/日、3000吨/日、2×2500吨/日的多个示范工程;2005年建成10万吨/日的亚海水淡化工程,形成大规模反渗透淡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技术;2006年、2007年大唐黄岛电厂又分别完成了3000吨/日、1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工作,在单机规模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5]。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
截止到2010年,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装机容量达52.4万吨/日,其中低温多效产水能力19.6万吨/日,反渗透产水能力32.2万吨/日;从建设单位来看,38.7万吨/日由国外公司承建,13.7万吨/日由国内公司承建;从淡化水用途来分,5.4万吨/日用于海岛供水,37.0万吨/日用于工业供水,10.0万吨/日用于市政供水。国内最大规模海水淡化厂产水规模已经达到10万吨/日,如天津北疆电厂引进国外4×2.5万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其单机规模也是目前国内最大。
图4.我国海水淡化总装机容量变化
3 国外海水淡化的发展现状
据国际淡化协会统计,截至2009年,世界范围内已有14754个淡化厂,总装机容量约6850万吨/日。其中,80%以上用于饮用水供应,解决了2亿多人的饮水问题。而到目前为止,新世纪上马的项目已超过20世纪的总和。海水淡化技术作为现有水源的补充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缺水状况;尤其在中东地区和岛屿地区,淡化水已成为基本水源。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2006-2010年全球淡化工程的总投资额已达250亿美元,而且海水淡化市场容量还在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其中斗山重工、Sidem和IDE等公司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上述国际海水淡化公司利用跨国企业的资源、技术优势和灵活的建设融资方案,大力开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技术推广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在不断扩大,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和反渗透的最大规模已分别达到88万吨、80万吨和38万吨/日,最大单机规模分别突破了7.6万吨/日、3.8万吨/日和1.5万吨/日。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使得海水淡化成本不断下降,从上世纪60年代的吨水成本9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5美元左右,淡化水平均售价可达到0.6-0.9美元水平[6]。
4 海水淡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未来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水淡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技术上看,国外海水淡化技术日趋成熟,电水联产、热膜耦合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发展趋势。在热法淡化领域,未来5年海湾地区大型电力工程的建设将带动全球热法海水淡化市场增长。而且,在低温多效淡化技术发展进程中,将逐渐替代多级闪蒸部分市场份额,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
从全球市场空间来看,海水淡化市场将持续增长。国际淡化协会(IDA)最新统计表明,全球海水淡化总产量已达到日均6348万吨,全球海水淡化工程每年的总投资额达到248亿美元,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20年,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将有近5000亿美元的商机。
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球48%的淡化厂分布在中东地区(其中海湾地区的总产水量就达1930万吨/日),18%分布在美国,14%在欧洲,14%分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6%在非洲。但中东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的海水淡化厂产能与总体缺水量比率仍低于欧美地区。因此,中东地区、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地区将是未来全球淡化发展最快的区域。而且,随着国际跨国集团介入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缓解经济不发达国家投资海水淡化的资金压力,将更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淡化市场容量的增长。全球水资源智库(GWI)预计,像美洲、中国及印度等大型的市场届时将有明确的政策保证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顺利进行,到2020年全球总装机容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
从造水成本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淡化总装机容量逐年上升,淡化水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紧缺,自来水价格逐年上升;综合两种水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计到2015年淡化水价格将接近自来水价。这种淡化水成本的降低,将使越来越多的地区选择淡化水作为安全、稳定的市政和工业用水来源,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容量。
综上所述,国外海水淡化市场容量巨大,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吨水成本的下降,未来国际海水淡化市场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中东、非洲等地区,在电力工程建设带动下,海水淡化市场将持续增长。
5 中国海水淡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起步较早, 目前已全面掌握低温多效和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 但在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目前多在千吨级,而国外已达到十万吨级水平;我国海水淡化产水量为15.08万吨/日,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3%。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水淡化成本仍然较高,阻碍了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所以,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是当前海水淡化技术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应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6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在国外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主要是因为其通过水电联产、热膜耦合等一体化技术将海水淡化进行了整合,进而降低了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与发电厂共同设计建设,利用发电机组的低品位蒸汽节约蒸馏法淡化蒸汽费用;对于反渗透淡化,可利用电厂冷却用温排水(或蒸馏淡化系统冷却水)作为原料海水,降低系统能耗,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最终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我国在电水联产、热膜耦合技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争取通过该方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同时,将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相结合也是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另一重要方法。海水淡化副产的浓海水是原海水浓度的2-3倍,其中富含钠、钾、溴、镁、锂等有用元素,并且有很多元素是陆地紧缺的矿物资源。海水成分分析见表1。
表1 青岛沿海海平面以下10米处海水成分表(单位―ppm)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项目 数值
Na+ 9384 Ca2+ 545 Mg2+ 2049 K+ 388
Fe 0.16 Ba2+ 3.0 NH4+ 0.11 Mn2+ 0.006
Cu 0.2 Sr2+ 5.6 Si 1.04
Cl - 17459 SO42- 2341 HCO3- 176 CO32- 0
NO3- 3.56 F- 0.62 Br 0.80 COD 34.93
TOC 3.2 悬浮物 3.6 浊度 2 固形物 32304
pH 7.36 水温 20 电导
据悉,利用浓海水提取的溴素,价格可突破3万元/吨。将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相结合,能在取得淡水的同时获得多种有用物资。这种工艺技术不仅可以分摊海水淡化运营成本,而且可以实现零排放、环境无污染[7]。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图见图5。
图5 海水淡化与浓盐水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图
我国已经有企业开始利用浓海水化盐制碱。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将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运转中产生的浓海水,作为生产纯碱的原料,每年将节约近6万吨工业盐,可以基本回收海水淡化的成本,每年还可实现销售收入2880余万元,同时节约300多万吨自来水。曹妃甸新区与唐山三友集团合作建设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曹妃甸新区阿科凌海水淡化项目生产的淡水用于工业区的生产用水,而浓海水将用作三友集团盐化工的原料,将可处理利用浓海水1800万立方米/年,节省原盐60万吨/年,节约水资源1000万吨/年,大大降低了海水淡化和盐化工产业生产成本。上述两个海水淡化项目,直接把产生的浓海水作为碱厂的原料,既利用了盐也利用了水。生产过程无“三废”产生,真正实现浓海水“吃干榨净”。
因此,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具有多方面优势:既可以提取淡水和工业用盐,分摊制水成本,还可以保护环境,实现清洁生产,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工艺技术。
7 结论与建议
随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突出、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开发较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国际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中国也是世界缺水国之一,海水淡化市场空间巨大,但较高的海水淡化成本制约了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如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促进海水淡化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是中国海水淡化业界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突破电水联产、热膜耦合技术,走产业一体化路线。
(2)将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3)争取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产水补贴。
向大海要水并加以综合利用,是现实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海水淡化产业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新兴朝阳产业,在新的世纪中必将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明球,周玲,郝玉.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7):23-27.
[2] 李崇超,刘庆江,李睿.海水淡化技术浅析[J].锅炉制造,2009,(3):58-61.
[3] 高艳玲,吕炳南,赵立军.海水淡化技术评述与成本分析[J].工程与技术,2005,(2):28-30.
[4] 艾刚,吴建平,朱忠信.海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净水技术,2004,23(3):24-28,40.
[5] 阮国玲,冯厚军.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20):86-90.
[6]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大唐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12-13.
[7] 崔树军,韩惠茹,邓会宁,袁俊生.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综合利用方案的探讨[J].盐业与化工,2007,37(1):36-38,42.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Xue Longxin
Abstract:Desalination is the technology process of using desalination to produce fresh water. The desalin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global water shorta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desalin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esalination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roposed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cost of desal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