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数据通信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通信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通信特点

第1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据通信;平面数据通信网;产业规模

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数据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时,依赖于数据通信;通信网作为一种网络,整体的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多个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平面数据通信网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满足了有线电话、自动转报业务等通信需求,为我国通信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数据通信分析

1.1特点分析

结合当前数据通信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其在数据传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确保了各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数据通信实践应用中为各类数据的存储、传送、交换等提供了可靠保障,给非话音通信业务开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注重数据通信特点分析,以便实现其高效利用,满足不同领域的实际生产需求。数据通信特点包括:①依赖于通信协议。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正常通信时,需要在通信协议的支持下进行链路连接、对话、流量控制等,确保各计算机之间通信有效性;②可靠性高。相比电话通信,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更高,主要在于其误码率控制要求高;③非实时性。通过对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的使用,使得不同的数据通信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延迟时间有所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数据通信。

1.2不同的交换方式

在数据通信的支持下,有利于构建出功能强大的数据通信网。该网络使用包含了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且各交换方式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效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数据通信网中的电路交换方式。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中依赖于通信双方共同认定的固定电路,通过对这些电路的有效连接,实现了数据传送。(2)数据通信网中的报文交换方式。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先应将报文数据文件视为一个整体,在合理的方式作用下输入到既定的电路中,并以报文为单位,在所有的交换节点处进行数据的高效处理,实现数据存储及转发。其中的数据包传送中包含了保报文数据、地址信息及其它信息。相比电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使用中并不需要预先设置通路,其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效率。但是,受到自身技术因素的影响,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中存在着时延问题。(3)数据通信网中的分组交换方式。在数据通信网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报文长度的有效分析并进行分割,能够在设置的格式作用下将分割好的报文视为包,送入到信道中进行数据间的传输交换,确保了数据传送高效性。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中具有无互损、信道利用效率高等优点,但与之相关的协议及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影响着通信网的运行效率。实际操作中若对分组交换进行改进得到快速分组交换机电路交换技术时,有利于优化数据通信网性能。

2平面数据通信网分析

(1)性能可靠的X.25分组交换网,通过对X.25协议的高效利用,构建出性能可靠的分组交换网,能够为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提供保障。该网络中对分组的类型、格式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包含了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通信连接服务。像交换性虚电路、数据报业务等,隶属于X.25分组交换网范畴,满足了不同数据报业务开展需求。(2)功能强大的帧中继网。通过对数据通信网中节点分组吞吐能力及中继线工作中传输效率的重点考虑,在可靠的X.25分组交换技术支持下,得到了、帧中继网。该网络使用实现了信道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网络时延,扩大了通信网络容量,实际的传输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3)性能优越的数字数据网。作为一种全程的数据传输网络,该网络使用中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固定的数字电路。该电路不用时亦可拆除,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该网络使用的优势在于:信息传递效率高,传递过程中的误码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时延小,基本保持在小于100msd的范围内;数据传输中的透明性良好,信道利用率高。与此同时,应注重异步传输模式的合理运用,满足宽带综合业务开展的多优化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通信及平面数据通信网在数据传送、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因此,需要在各领域发展中加深对数据通信及平面数据通信网的理解,不断优化我国通信网络实践应用中的服务功能,为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效率的不断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邢宁哲,纪雨彤.基于分布式探针的电力数据通信网综合监测方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01).

第2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信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09-02

数据通信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通信信息。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或者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数据通信系统的特点是:计算机之间以及任何计算机中间的通信;计算机之间通信过程需要有严格的通信协议和标准;数据通信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很高;通信中的通信量具有突发性;信源与信宿采用的设备多样在速率、编码、同步通信规程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传输效率较高。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必须建立通信线路和通信双方的物理通道;建立数据链路和通信双方的同步联系;传送控制和数据信息;结束数据传输和物理通道。计算机之间以及任何计算机中间的通信必须要有传输信道。传输信道是有不同的传输媒体和相关设备组成。根据传输方式不同可分为有线数据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计算机与数据终端联系起来的,使得多地之间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共享。

1通信系统传输

1.1电缆通信

主要有双绞线通信,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的技术。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布线容易、价格低廉。

1.2微波通信

分为模拟电话微波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具有容量大、频带宽、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可以用于各种电信业务的传送,还具有良好的抗灾性能,对水灾、风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模拟微波系统每个收发信机最大可以工作于2700路通信,它采用的调制方式是SSB/FM/FDM。数字微波同时传送三万多路数字电话电路(2.4Gbit/s)。它采用的调制方式是BPSK、QPSK、QAM等。

1.3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已经在现代通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通信容量大,通信传输距离长,抗干扰性能力强等特点,得以脱颖而出,是主要的传输工具。

1.4卫星通信

利用人造卫星做为中转站实现多点之间信息的传递,应用在一些高端领域。其特点是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不受大气层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1.5移动通信

涵盖多个通信频段,能够应用在陆、海、空移动通信中。它采用了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有多址接入技术、信源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扩频技术、时域均衡技术、分集技术。

2数据通信的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终端(PT)是具有X.25协议接口,能直接接入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数据通信终端设备。它可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与网络连接,并可建立多条虚电路,同时与网上的多个用户进行对话。非分组终端(NPT)需经过分组装拆设备,才能连到交换机端口。通过分组交换网络,分组终端之间,非分组终端之间,分组终端与非分组终端之间都能互相通信。数据终端(DTE)它包括计算机、终端、协议翻译器、多路分解器、打印设备等。数据通信设备(DCE)通常只有调制解调器和部分交换机COM接口。该设备与通信网络连接构成网络终端的用户网络接口。它提供了网络的一条物理连接,以及转发业务。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组成,数据通信设备(DCE)负责网络或传输介质上收发比特。DCE与DTE必须相互交换,通过交换电路完成对数据或控制信息交换。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请求,线路连接建立,通信结束后线路拆除过程。专线连接无需上述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3.1.1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DDN)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公共DDN网络,DDN可向用户提供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可选的异步或同步传输、半固定连接的端到端数字信道。其异步传输速率为50bit/s至19.2Kbit/s,同步传输速率为600bit到64Kbit/s。半固定连接是指信道为非交换行,由网络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用命令对数字交叉连接设备进行操作,并控制传输速率到达地点和路由转换。DDN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真、会议电视、ISDN以及计算机网络提供中继信道或用户的数据通信信道。DDN可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内连接。利用DDN实现集团用户计算机局域网的联网,采用数据终端单元(DTU)进入DDN,不仅提供传输速率为9.6Kbit/s以上,而且误码率很小,通信质量和可靠性都得到保证。由于DDN独立于公用电话交换网,所以DDN为集中操作维护中心提供传输通道,不论交换机处于什么状态,它都能将信息送到集中操作维护中心。

3.1.2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网,它所提供的网络功能相当于ISO/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功能。ITU的X.25建议就是针对分组交换网而制定的国际标准。因此,分组交换网有时也称为X.25网。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方便于不同类型终端间的相互通信,线路利用率高,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拟通路,网络可靠性高,信息传输时延小,经济性能好,信息传输质量以及线路利用率高。在分组交换中,由于采用了“虚电路”技术,使得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即实现了线路的统计时分复用,这是其它网络所无法做到的。

3.1.3帧中继网

帧中继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换技术,他比分组交换技术更加适合现代通信网的需要。帧中继就是减少节点处理时间技术,由于帧传送不会出现差错,帧的目的地址出现就立即转发该帧,其某些工作由用户端处理,大大减少帧时延。因此帧中继网吞吐量很大。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送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现移动状态下的数据通信。也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的优点是:相比之下用无线数传模块建立,成本廉价;无线的方式可以迅速组建起通信链路,建设工程周期短;不受地理环境限制,适应性好;相比有线通信有更好的扩展性;出现故障时则能快速找出原因,更容易实现设备维护。

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有线或无线通道将多台计算机联系起来,实现相互通信,进行信息交换。每个用户通过网络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按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局域网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属于一个学校、工厂、机关或一个系统组建的小范围网。城域网又称都市网。城域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广域网属于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系统能运用多个局域网络,如一个系统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账目,学校使用局域网来进行网络化教学,工厂使用局域网进行产品种类和数量的统计,交通系统使用局域网进行信号灯的控制,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员状况、档案信息以及人才的流动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分为用户数据报协议、小文件传输协议、时间协议、虚拟终端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路由信息协议、点对点协议、IPv6 Internet协议、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开放最短路优先协议、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高层数据链路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边界网关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最常用的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即TCP/IP协议,TCP/IP协议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管理简单容易。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198.168.30.254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

5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Internet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技术得以普及和广泛的使用,数据通信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仍然固守的话会被这个时代淘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技术。目前,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中数据通信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语音、视频、数据、图像等各种数据通信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数据通信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据通信应用研究

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1 数据通信的原理 数据是指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数据通常被广义地理解为在网络中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二进制数字编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是信息的表示形式,数据按一定规则、形式组织起来时,就可以传达某种意义,这种具有某种意义的数据集合就是信息。数据通信就是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

1.2 数据通信的通信方式、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

1.2.1 数据通信方式 ①串行通信。发送设备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逐位在通信线上传输并送达接受设备,接收端将数据转换回并行方式,供接收方使用。串行通信传播速度慢,但覆盖面广。②并行通信。并行通信传输在两个设备之间有多个数据位同时使用,发送方将这些数据位通过数据线传给接受方,接受方可同时收到多个数据。并行通信传统速度快,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

1.2.2 数据通信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 ①电路交换通信。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使用一条相同的物理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该链路是一直使用的、不与其他终端共享的。该电路交换方式实时性强,成本低,一般在一些公用的电话、电报、数据网等网络中使用。②报文交换通信。报文交换通信是在线路较忙时先把用户的报文存储于交换机中,当输出电路负载小时再将该报文传送到接收方。报文交换通信方式适用于终端之间传输速率或协议不同的数据通信,可提高电路利用率。③分组交换通信。分组交换通信是把接受到的整份报文分为几个数据包,先分组储存在中转器内,然后再转发到接收方。分组交换通信传输成本低,传输质量高,适合比较大的数据信息。

2 数据通信的分类

2.1 有线数据通信

2.1.1 数字数据网 数字数据网的基础是数字传输网络,它是以光缆、数字微波、数字卫星电路为基础,通过数字传输而形成的一个具有优秀传输质量、利用率高、价格便宜的一种有线数字传输。

2.1.2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是一种新型的交换网络,同时它也是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它的原理是将一条信息平均分成多分并分组,以组的形式储存转发,因此它的交换延时较低,具有实时通信功能,并且它在同一条电路上开放多条虚拟电路,由此多个用户就可以同时利用信息。

2.1.3 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是由帧中继节点机和传输链路构成的。它将X.25协议规定的网络节点之间、网络节点和用户设备之间每段链路上的数据差错重传控制推到网络边缘的终端来执行。网络只是用于纠错,从而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其功能特点为:通过帧中继协议以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传输链路通过逻辑连接,实现了动态分配;处理效率很高,信息处理量比较大,通信的延时较低;采用了简化的分组交换技术提供PVC/SVC。

2.2 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不依赖于有形媒介进行信息传递,而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传递信息,不限于终端是否固定,可实现移动状态下的通信。无线数据通信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与有线数据网相联,使移动用户拥有有线数据网路的功能。

3 数据通信的应用

3.1 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3.1.1 数字数据电路(DDN的应用范围有:①可提供一定强度的中高速数据通信业务。例如局域网互联、大中型主机互联、ISP等。②为分组交换网提供中继电路。③提供点对点、一点对多的业务。④提供中继帧的业务。同时也扩大了DNN的业务范围。⑤提供语音、图像等通信。⑥提供虚拟专用业务。其应用的领域很广泛,各种领域均能发现它的影子。它不仅适用于气象、公安、铁路、医院等行业,也涉及到一些实时性较强的数据交换,如证券业、银行等。还有无线移动通信网利用了DDN联网后,也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快速自愈能力。

3.1.2 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提供了SVC和PVC,其分组的业务资费比较便宜,是架设内部广域网最经济的一种选择。可单点也可多点连接,在建立多点连接时代替昂贵的DDN专线,大大缩减了建立多点连接的代价。因为X.25协议比较复杂,所以适用于64K的低速场合。如POS机、邮电部、ChinaPAC等。

3.1.3 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有许多好处,其中比较实用的有如下几点:①降低网络互连费用,帧中继能再一条物理链接上提供多条逻辑连接,所以用户接入的费用也相对的降低了。②简化了网络功能,提高了网络性能。帧中继技术采用了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简化了网络处理功能,因此帧中继能明显地改善网络功能和响应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网络延时。它通过充分利用高层协议的性能,简化了物理网络的复杂性,同时也保证了高层网络的各种功能不受到任何的影响。③采用了国际的标准,与各种厂商的产品相互兼容,这也大大提高的帧中继的利用率。因为帧中继的协议比较简单,所以各个厂商在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互通互联性上比较容易实现。帧中继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是一些应用的例子:①通过LAN进行互联。大约有90%以上的用户采用这种方式连入帧中继网。其比较适合处理LAN用户传送大量的突发性数据。很多大企业、银行、政府部门都是通过这种LAN的方式来将总部与各地分支机构进行WAN互联。②图像传送。帧中继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低费用等特点受到大多数用户的亲睐,其种种优点比较适合于传输图片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例如远处医疗系统就采用了这种帧中继网络,因为在远程医疗系统中传送一张普通的X光片就需要占用8MB/s的宽带,而帧中继网在网络延时和费用方面都比较能让人接受。③通过利用帧中继网能够建立一种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是一种逻辑网络,在虚拟网内各个节点都能够共享细腻网络内的资源,此数据也仅仅限制在虚拟网内,对于虚拟网外的用户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保密性。

3.2 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由于可应用于移动用户,故也称为移动数据通信。它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无线数据业务一般包括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基本数据业务常见的有广播、传真、Emai、无线网(WLAN)的建立等。专用业务是某个行业特殊的用途,如GPS汽车导航卫星定位、计算机辅助调度、个人移动数据通信、3G手机网络的普及等,都属于无线数据业务的应用范围。

4 结束语

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等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通信技术日趋完善,应用前景也日益广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据通信会遍布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有力手段,也将成为现代通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高华丽,董礼海.数据通信及其应用[J].山西建筑.2007(13)[2]王鹏.数据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科技风.2009(02).

第4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焦炉四大车的通信方式大多采用无线或感应无线的通信方式。在感应无线的通信方式中,编码电缆既作为位置检测使用,又作为数据通信使用。将编码电缆应用在移动机车的定位上是相当成功的,但将其应用在数据通信上,其缺点是明显的。首先感应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较低(100kHz左右),容易受到电气干扰;其次其通信环路过长,设备复杂,稳定性较差,成本高。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已由过去的模拟方式发展到现在的数字方式,其特点是硬件设备简单、通信速度快、通信误码率低。因此采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解决焦炉四大车的通信问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1通信技术

    (1)扩频通信基本原理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2)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可行性,是从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基本公式中引伸而来的。扩展频谱换取信噪比要求的降低,正是扩频通信的重要特点,并由此为扩频通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总之,我们用信息带宽的10 0倍,甚至10 0 0倍以上的宽带信号来传输信息,就是为了提高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即在强干扰条件下保证可靠安全地通信。这就是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2 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

    2.1编码电缆的结构

    编码电缆由电缆芯线、模芯和电缆护套构成。芯线有两种,即基准线(R线)和地址线(G0线—G9线)。基准线R在整个电缆段中不交叉,地址线是按格雷码的编码规律来编制的,G0每隔2P交叉一次,G1每隔4P交叉一次,G2每隔8P交叉一次,以此类推,G9在整个电缆段中只交叉一次,P为依靠电缆本身能识别的最小长度。

    2.2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

    图1为编码电缆位置检测原理示意图。移动机车上安装一个天线箱(发射天线),天线箱距离扁平电缆10 ~30 c m,天线箱发射的高频信号通过电磁感应被地面的编码电缆接收,R线为平行敷设的一对线,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基准信号,G0 ~ G9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交叉点,其接收到的信号在经过偶数个交叉后,相位与基准信号相同,在经过奇数个交叉点后,相位与基准信号的相位相反,若规定同相位时地址为“0”,反相位时地址为“1”,则在编码电缆的某一位置得到唯一10位的地址编码,此对应与机车的一个地址。例如图中G0~G9的地址码为:001…1。位置检测单元将地址码转换成十进制的米数,即可检测出机车离编码电缆始端的距离,从而得到机车的位置。

    3 感应无线定位和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受到变频调速器谐波干扰,变频器工作时,作为一个强大的干扰源,其干扰途径一般分为辐射、传导、电磁耦合、二次辐射和边传导边辐射等,谐波的频率为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千赫兹。主要途径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变频器产生的辐射干扰对周围的无线电接收设备产生强烈的影响。下面介绍感应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通信和地址检测的模式,并说明变频调速器对感应无线通信干扰的原因。

    3.1数据通信的模式

    感应无线通信的工作频率为:地面站:79kHz,车载站:49k Hz,这个频率正好在变频调速器的谐波范围,于是产生了同频干扰。数据通信的流程如图3所示。由于地面站的数据是通过编码电缆发射的,而编码电缆是单线圈结构,发射效率较低,要保证车上的接收质量,必须提高车上接收的灵敏度,因此车上的接收天线是多线圈的,并配有信号放大器,因此灵敏度较高,在接收地面站信号时也很容易接收到变频器的谐波,造成同频干扰。车上接收到错误的数据后就不能往地面站回发数据,只能等待接收下一帧数据。若干扰仍存在,通信就中断了。为了消除变频调速器的谐波干扰,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1)增加一个参数一样的接收线圈。采用放大器差分输入(减法器)的办法来消除干扰,但同时也把有用的信号差分掉了,为了防止有用信号被差分(相减)掉,这两个线圈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它们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就不相等了,因此,用差分相减的办法不能完全消除变频调速器的谐波干扰。(2)采用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其工作频率2.4GHz,避开了变频调速器谐波干扰,是一种彻底解决变频调速器的谐波对数据通信干扰的办法。本系统采用的就是无线扩频通讯技术。

    3.2地址检测模式

    感应无线通信系统中,编码电缆既用作地址检测,又用作数据通信,因此地址检测和数据通信只能分时进行,地址检测建立在数据通信之上。即在一个通信同期内,有一段时间用于车上调制器发送载波,以便地面站检测地址,如图4所示。由于变频调速器的干扰,车载站接收到错误的数据后不能回发数据,也就不能发送载波(用于地址检测)了,因此地址检测便不能实现。

    3.3变频调速器的谐波对感应无线数据通信干扰

    编码电缆既用作地址检测,又用作数据通信,通过编码电缆和车上天线箱的电磁感应实现车载站和地面站的数据交换。近年来,变频调速器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工作时频率丰富的谐波对周围的设备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其严重后果有:(1)影响无线电设备的正常接受;(2)影响周围机器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它们因接受错误的信号而产生错误动作。所以数据通信应采用抗干扰能力强,尤其是抗变频调速器谐波干扰的通信技术。

第5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1)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构成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由通信接口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微处理器单元(数据转换、编码解码、加密纠错等)、数据存储单元、调制解调单元、电平转换单元、电源管理单元等构成,如图1所示。通信接口单元,主要用于数据分配、交换、控制及传输通道、传输速率和传输规程等。通信控制单元,主要用于对数据信息传输进行收发状态控制和串/并状态转换等。数据存储单元,主要用于对数据信息传输过程的缓冲存储和等待处理等。微处理器(单片机)单元,主要完成信息传输中的数据转换、编码解码、加密纠错及时钟控制等。调制解调单元,主要完成对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输出调制和输入解调的相关变换等。电平转换单元,主要完成数据通信适配器与电台及计算机之间的电平匹配等。电源管理单元,主要提供给数据通信适配器各单元所需要稳定可靠的工作电压等。(2)窄带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组成窄带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信息终端)、数据通信适配器、窄带无线电台(通信终端)等组成,如图2所示。窄带无线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完成窄带无线电台(通信终端)的模拟信道与计算机(信息终端)之间的信息转换控制和交换处理功能,实现在窄带无线电台(模拟信道)系统之间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数据通信。窄带无线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完成窄带无线电台(通信终端)的模拟信道与计算机(信息终端)之间的信息转换控制和交换处理功能,实现在窄带无线电台(模拟信道)系统之间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数据通信。(3)数据通信适配器基本工作原理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通过配置特殊存储器及控制指令,可使系统在串口同步通信方式下工作,其数据信息的发送过程是以高速输入(从计算机输出)以中低速输出(输入于电台),而数据信息的接收过程以中低速输入(电台接收)而以高速输出(送入计算机)。用微处理器的P1口控制收发转换电路,使适配器工作在不同的模式,其收发功耗极低。当工作在发送方式时,对相应的接口进行控制,并在驱动程序的作用下,发送时CPU请求发送数据,发送地址和有效载荷数据送给转换电路,电台转发,将要发送的信息经过输出端口发射出去;接收时,电台处于收信,通过输入端口进来的信息经接口控制,则接收地址和有效载荷数据送入转换电路,此时,接收信息经过转换处理后,传输到输入串口送给计算。微处理器具有通用的串行通信接口,它允许多位串行数据流以预设的速率及外部时钟确定的速率有序的移入与移出。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采用的是微处理器与计算机及无线电台之间的数据处理传输和收发转换控制等基本原理,其两端的速率分别与串口传输速率和无线信道传输速率相同,并分别由UART0、UARTl控制信息的接收与发送。窄带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工作时,首先在通信控制程序或应用软件的作用下,把计算机输出的信息经过发送控制后传输到数据存储器,再送入微处理器(单片机),并进行相应的数模转换和编码加密处理,然后通过相关电路和软件的控制及通信设置,按照规定的传输速率,以合适的匹配电平经输出电路控制传送给无线电台。接收信息时,把经过输入电路所接收的模拟信息传输给微处理器(单片机),经过信息的模数转换及解码识别和纠错处理后,再将数据信息经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传送到计算机。

2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设计方案

(1)接口通信电路以微处理器(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通信适配器能够提供透明的数据接口,适应任何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只需较少的端口就可以实现微处理器与计算机及无线通信电台之间的通信。通信中的信息发送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与计算机的串口相接。计算机串行接口采用的是RS232标准的电平和逻辑关系,而微处理器(单片机)采用的是TTL电平和逻辑关系。由于RS232和TTL各自规定了自己的电气标准,互不兼容,因此,RS232与TTL电路接口时需要进行电平转换,系统采用MAX323系列驱动芯片,该芯片是一款低功耗宽电压供电的通信芯片,可以完成TTL电平与RS232电平之间的转换及串口通信控制。通过计算机与单片机内部提供的串口通信模块,配合接口电路软件驱动和电平转换芯片的设计,即可实现串口通信及数据信息传输的发收控制。同时设计数据发送与接收的状态指示灯,以指示串口和微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情况。(2)通信协议规程数据通信适配器中的微处理器(单片机)提供两个串口和两种接口方式,COM1接口用于微处理器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使用标准RS232串口与数据通信适配器相连接,采用双工通信方式,按照标准通信协议,串口数据传输速度为57600bpts,每帧格式为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在通信控制程序的驱动下,计算机向模块发送数据设为发送状态,其余时隙则自动设置为接收状态。COM2接口定义为RS232接口,用于微处理器(数据适配器)输出输入端口的通信,传输速率(信道速率)为2400bpts~9600bpts(根据窄带无线电台的带宽确定),主要通过软件编程进行设置。在通信应用软件和数据存储器的作用控制下,可对较大容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分段打包和断续发送与接收的方式进行传输。(3)数据转换电路在数据通信过程中,数据通信适配器必须对传输信息进行相应的数模(D/A)和模数(A/D)转换后才能正常使用。数据的转换处理,主要使用微处理器内部自带的SD16位的数模和模数转换器模块,并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16位数模和模数转换处理功能,其数模和模数转换模块主要实现波形与数据的转换,Timer对时钟进行分频,从而提高时钟频率,使数模及模数转换时能有更快的采样率或转换速度,以保持转换的精度,实现更高频率的波形产生。在外部使用可编程控制的放大器对波形进行调整,利用滤波器对波形进行优化,以满足更好的精度和波形要求。(4)数据存储电路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利用微处理器内部FLASH存储器,存放Bootloader、模块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为了确保系统能够传输较大容量的信息,并防止系统数据传输通信中断,信息无法发送出去而造成数据丢失,在设计中采用了IS62LV系列数据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具有较大的容量(系统设计容量为64kbit)和较低的功耗、高可靠性及高速率的数据存取功能。在发送信息时将计算机送来的信号首先经过输入缓存,经过输入缓存后对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再经微处理器内部SD16进行数模转换后把数据存入专用数据存储器,在接收信息时将无线电台送来的信息送入SD16进行模数转换和缓存,然后再将转换后的数据存入专用数据存储器。(5)调制解调电路在窄带无线信道上,存在有较为严重的各种电磁干扰,在数据通信时,如果采用PSK,ASK调制方式,将会导致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增大、可靠性降低。因此,在系统方案设计中,选用了CMX469系列芯片完成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调制与解调功能,并利用了微处理器自有抗干扰能力强的GFSK调制方式,GFSK是高斯频移键控方式,它能有效地克服窄带无线数据通信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干扰所造成的误码,同时,为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选取了对调制方式更加有利的同步通信方式,这与异步传输方式相比,其窄带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20%左右。(6)电源管理电路电源是数据通信适配器单元集成的重要部分之一。设计中,为了减少体积,增加使用的方便性,在不影响数据通信适配器整体使用的情况下,一是采用了计算机主板上的USB或其内部其它相应的±5V电源供电;二是采用了电台内部相应的±5V电源供电,运用电源管理的方法对电源进行分配,主要使用AMS1117系列电源开关作电源控制,在整个电路中通过整流变换、滤波稳压等方式,将提供的±5V电源转换成电路中所需要稳定可靠的±3V电源等,并通过微处理器(单片机)的数字信号控制电源的使用,充分提高了电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数据通信适配器的功耗。

3数据通信适配器主要软件设计

数据通信适配器所采用的微处理器(单片机)的内核CPU结构是按照精简指令集和高透明指令的宗旨来设计的,使用C语言编程与标准的C语言编程有着较高的兼容性,且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用选择模块化方法,确保程序结构化的一目了然,因此,软件编程用C语言,其程序设计提高了开发调试效率,编写的串口通信控制软件稳定可靠、可移植性好,并为系统的扩展运用提供了重要作用。在软件模块设计中,主要有数据处理转换、编码加密、解码纠错及发送接收等模块程序,当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对程序实行初始化处理,然后通过指令控制可进行发送,当完成这一程序后,自动进入接收模式。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中断事件,则可自动判断中断源位置,并连接相关的中断服务,处理完中断控制后,再进入收发过程控制。初始化程序主要用于中断有关服务程序的入口和出口,并对微处理器(单片机)及收发控制等进行设置,其流程如图3所示。中断控制程序,主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初始化,以便于系统正常地进行工作。在中断中,将得到的数据存入数据缓冲区,并设置标识,同时将发送指针或接收指针向后移动,主程序中会进行数据的相关处理,等待中断结束,重新请求执行程序,其流程如图4所示。收发程序主要用于进行数据的转换、控制和编码解码。发送程序将建立的数据包通过微处理器(单片机)串口2接收送至输出端口;接收程序主要完成电台所接收的信息,经过微处理器(单片机)串口将接收的模拟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然后将数据信息通过串口1给计算机,其流程如图5所示。

4主要抗干扰技术设计

为了有效地降低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提高其抗电磁干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一是采用了高斯频移键控(GFSK)调制方式和曼彻斯特编码/解码及其纠错编解码技术,使用内置完整的通信协议和CRC校验电路;二是软件设计使用了高效的循环交织纠检错编码和编码加密的方法,并对于超过纠错范围的差错,可采用检错重发,以及采用多次发送的选择法等技术手段。能够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随机干扰造成的随机错误和突发干扰造成的突发性错误进行有效的纠错,能够自动滤除信息传输过程中,由于空间电磁波干扰及相关因素导致在所产生的错误数据和及虚假信息,其抗突发干扰和灵敏度有较大的改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系统特别适合长期工作和在较为恶劣环境下使用的要求。

5结束语

第6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关键词:数据通信;原理;交换方式;范围;分类

概述: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

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1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

1.2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1.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块(称为分组或打包),将这些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传送,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2 各种交换方式的适用范围

2.1 电路交换方式通常应用于公用电话网、公用电报网及电路交换的

公用数据网(CSPDN) 等通信网络中。

前两种电路交换方式系传统方式;后一种方式与公用电话网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线或二线方式连接用户,适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交换。正由于它是专用的公用数据网,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户线距离、线路均衡条件等均优于公用电话网。其优点是实时性强、延迟很小、交换成本较低;其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电路交换适用于一次接续后,长报文的通信。

2.2 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实现不同速率、不同协议、不同代码终端的终端间或一点对多点的同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通信

由于这种方式,网络传输时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内存与外存空间,因而不适用于要求系统安全性高、网络时延较小的数据通信。

2.3 分组交换是在存储―转发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兼有电

路交换及报文交换的优点

它适用于对话式的计算机通信,如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存取、电子邮件传递和计算机间通信等各方面,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并可在不同速率终端间通信。其缺点是不适宜于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业务使用。

3 数据通信的分类

3.1 有线数据通信

3.1.1 数字数据网(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 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 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 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DDN 的主要特点是:

1) 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传输信道的误码率要求小。

2) 信道利用率高。

3) 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才能保证DDN 电路的传输质量。4) DDN 的租用专线业务的速率可分为2.4-19.2kbit/s,N×64kbit/s(N=1-32);用户入网速率最高不超过2Mbit/s。

5)DDN 时延较小。

3.1.2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PSPDN) 是以CCITT X.25 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 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3.2 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

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 网络及其协议

4.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全国公安系统的信息中心互联起来,也是一个广域网。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 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 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公安刑侦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犯罪信息系统、交警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机动车辆、驾驶员信息等等。

4.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 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 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 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 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和因特网协(InternetProtocol)。TCP 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 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 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1)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

2) 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

3) 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

4) 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 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 协议是由32 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 就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 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 地址是唯一的。

第7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关键词】电力远动技术;RTU;数据通信;供电系统

一、认识远动终端RTU

(一)RTU的定义

RTU即远动终端,它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安装在发电厂、变电站的一种具有四遥远动功能的自动化设备。

(二)RTU的功能概述

1、远方功能

RTU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

①遥测(YC,Tele-measurement):远程量测值。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运行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包括:P、Q、U、I、档位、温度等,容量达几十到上百个(路)。

②遥信(YX,Tele-indication, Tele-signalization):远程状态信号。RTU将采集到的厂站设备运行状态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上传)。

③遥控(YK,Tele-command):远程命令。调度中心发给RTU的改变设备运行状态的命令。

④遥调(YT,Tele-adjusting):远程调节命令。调度中心发给RTU的调整设备运行参数的命令。

⑥统一时钟:具有对时功能。接收调度中心的校时命令。统一时钟为了不同厂站之间事故分析以及电度量冻结。

⑦转发:接收其它RTU送来的远动信息,按规约组装转发给指定的调度中心。

2、当地功能

就是RTU自身或连接的显示记录设备的实现监控功能。

①CRT显示:与RTU直接连接(或通过当地工作站)的CRT可显示RTU采集的四遥、YXBW等信息。

②汉字报表打印:实现三类打印:定时打印、事件记录打印和召唤打印。

③本机键盘显示器:RTU自带的操作面板,实现循测、定测和显时功能。

④RTU自检、自调功能:反映RTU的自身的可维护能力。插件损坏诊断,程序“走飞”时的自恢复能力、主备通道监视功能。

(三)RTU的基本结构

1、硬件组成

①主控系统:管理各个子系统、人机联系、调度通信

②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单独CPU,包括YC、YX、YC、YT、DI、DD 等子系统。

③I/O 总线连接主控系统和各个子系统

2、软件组成

单独子系统是由主控程序和若干功能子系统所组成。

①主控程序:与子系统的通信程序、调度通信程序、数据处理、人机联系程序。

②功能子系统:与主系统通信发送/接收、输入/ 输出程序等。

二、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数据通信

(一)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数据通信传输方式

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数据通信传输方式主要包括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两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其中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大量使用的是串行传输。

①并行传输,用8根线(另1根公共线)将数字通信双方连接起来,每1次可以同时传送8位码元,这种方式称为并行传输。其优点是速度快(高达百兆字节);缺点是信号线多,不适于远距离传输(

②串行传输,用1回线将数字通信双方连接起来,每1次传送1位码元,这种方式称为串行传输。其优点是信号线少,适于远距离传输;缺点是速度慢,适于少量数据的传送。

(二)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数据通信的原理

计算机并行方式处理数据,而数据传送用串行方式,故需要进行并/串转换。其中在发送端的并/串转换器进行如下操作:CPU控制发送缓冲器移位寄存器在发送脉冲控制下字节的低位先发。发空后用中断提示。发送时钟控制发送速度。接收端的串/并转换器与送端的并/串转换器工作原理类似。

(三)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数据通信的差错控制

第一、误码率。数据传输后发生的错误码元数与总传输码元数的之比,称为误码率。电网远动要求误码率小于10E-5,计算机通信要求误码率小于10E-6。误码与线路质量、干扰及其传输速度有关。

第二、差错控制。指能在接收端,发现数据传输错误的控制措施和方法,其中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数据通信的差错控制的主要方法就是奇偶效验。

三、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说明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数据通信系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部分,现代电力系统离开了通信系统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对供电系统中远动技术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通信可靠性:远距离传输、误码低、纠错能力。2)建设费用低:较高的性价比。3)满足目前和将来数据传输的要求。4)通信方式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5)信道不受电网故障的影响,电网故障时的强烈电磁干扰对通信设备和线路影响。6)易操作与维护。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电网调度自动化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如下:

数据终端调制解调器通信处理机调制解调器主计算机。

①数据终端:厂站端RTU设备。

②调制解调器:二进制数据与模拟信号的转换设备,模拟信号适于远传。近距离传输可直接采用数字通信。

③通信线路:传送数据信号的线路,公网或专网,直接连接或经通信处理机网络连接。

④通信处理机:承担通信控制任务(缓冲匹配、误码检测、故障检测、路由选择、信道建立等)

⑤主计算机:类似于数据终端,指调度计算机系统。

结语

鉴于电力生产的特点,发电厂、调度站和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只能借助通道技术来实现。因此,要使发送出去的数据到对方后,能够被接收方识别、接收和处理,就要对传送的数据信息格式作严格的规定,这就是远动规约的一个内容。而基于这一规定的远动技术的实现及其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更是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峰.铁路电力远动系统技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11(13).

第8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关键词:USB;驱动程序;主控制软件

1USB的功能与特点

USB是从传统I/模式中创新而来,在整个PC机外部构建起新型外设连接方式形成的数据接口形态。USB具有以下方面特点。第一,热插拔,即可以在USB连接的任何一台PC机上,运用PC机内部操作系统运用USB数据接口。第二,接口共享。USB数据接口具有多个外设连接方式,可以同时控制连接126个外连设备。第三,方便灵活。USB数据接口在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快速的传输速度,可以有效应用鼠标、键盘、游戏外设等工具,并且具有高质量磁盘存储效率[1]。

2USB下数据通信系统设计方式

2.1USB驱动程序

USB驱动程序是由一些例程集合而成,(分发例程、入口例程、卸载例程等)应用电源管理、I/O管理、PnP管理器等充分激活数据通信系统,实现良好应用价值。因此,专业人员需要通过利用DriverStudio向导生成一个高质量USB驱动程序框架,写入必要产品编码和制作商编码,以便于更好开展USB驱动程序加载。在ADDDevice例程中,专业人员创建一个USBDCSDevice符号连接方式,运用IoCreateSymbolicLink函数使USB驱动程序与其他设备有效连接。专业化人员在完成设备初始化之后,需要有效连接应用设备对象,并且通过CreateFile函数打开USB接口。在整个USB驱动程序设计过程中,专业人员采用DebugView软件开展程序调试,进行本机网络驱动程序观察,有效支持Win98/NT/2K/XP运行。

2.2串口和中断电路

(1)串口。在工业控制过程中,外部串行设备、计算机之间主要是应用数据传输通道来实现的。其中,RS232接口连接器主要是应用9针外壳、25针串口、9个20mA电流环信号腿等组成。(2)系统串口设计。在整个WIN32API中,主要应用文件方式开展系统访问,其操作方式与API基本保持一致。而本系统主要应用API函数CreateFile有效打开串口,以异步读写方式打开文件;专业人员配置必要串口形态,改变设备控制块DCB,应用函数SetupComm来接收或者发送缓冲区大小文件。为进一步简化开发程序,本系统在操作中需要有效将API函数在一个CSerial类型异步方式中打开串口,更好进行串口调试,创建一个工作线程序,在后台有效监视串口信息,方便系统调试。(3)中断产生电路实现。中断控制是USB数据通信系统电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清除中断信号。中断控制电路主要是合理调整T1S、T100ms、T12ms、T4ms周期中断信号,提升中断控制能力。

2.3设备端通信实现方案

USB数据通信系统主要采用TMS320F2812嵌入式DSP控制模板作为系统设备终端,并且有效应用一个外扩USB2.0标准接口。(1)DSP2812基本系统。DSP2812基本系统主要开展以下的配置方式。第一,时钟。TMS320F2812嵌入式DSP控制模板需要多个时钟。专业人员主要选择应用30MHz外部晶体作为重要时钟形态。第二,存储空间。本系统应用的哈佛结构DSP部件,在逻辑上具有4M×16位数据空间和程序空间,形成良好的映射分布方式。第三,中断。TMS320F2812嵌入式DSP控制模板具有复杂中断方式,一方面需要有关人员开展PIE中断,另一方面需要开展CPU中断,提升整个系统应用质量和水平。(2)USB接口。在整个TMS320F2812嵌入式DSP控制模板上,专业设计人员采用CY7C68001芯片,并且有效集成USB2.0串行接口引擎、USB2.0收发器,实现F2812、CY7C68001芯片之间并行异步存储连接,实现良好应用水平。(3)设备端程序设计。本系统应用CCS2000软件编写DSP程序,最终实现USB设备端程序应用价值。其主要流程为:开始—设备初始化—USB自举—USB初始化—进入主循环程序等待中断信号—结束。

2.4主控制软件设计

在USB数据通信系统中,主控制软件主要是控制中断产生电路、进行主要设备信息数据读取、方便用户提供一个实用与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提升主控制软件应用水平。在设计中应用的主要部件有:1个主菜单、1个控制框、1个信息显示框、1个曲线显示框。用户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合理应用其中的数据信息操作平台,开展主要信息数据软件启动、停止、复位中断等操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USB具有热插拔、接口共享、方便灵活特点,有关人员应用电源管理、I/O管理、PnP管理器等充分激活数据通信系统,采用DebugView软件进行系统调试,应用API函数CreateFile有效打开串口以异步读写方式打开文件,并且依据自身需要合理配置主控制软件,提升USB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水平,更好满足人们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篇:数据通信特点范文

作用

从前,当民航客机离开机场进入航路的时候,飞机虽然可以与空管系统的地面站联络,但基本上就和航空公司失去了直接联系。因为一般话音电台的通信距离只有三四百公里,超过这一距离,飞行员就无法同起飞机场的地面通话了,或者无法同所属的航空公司保持直接的通信联系了。也就是说,飞机在飞行中出了问题不能立即报告所属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有什么重要事情也无法直接立即告诉飞行中的飞机。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它可为航空公司、航空管制部门、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机场、信息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机构等,提供地面与飞机间的双向、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服务。比如,飞机在飞行途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情况而又难以排除时,飞行员便可以借助中国民航的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把各种飞行参数以及发动机状态等内容及时传送给航空公司,以便各方面协调解决问题,杜绝事故隐患。此外,航空公司还可通过这一系统随时了解飞机所处的位置,以便对飞机进行实时监控,更好地调度本公司飞机的运营。这一系统对空管部门的作用更大,因为它是采用报文形式传输数据的,飞行员可以根据打印出来的报告来处理问题。在报告中,各种参数一目了然,也就杜绝了由于空管人员口误而造成的指挥错误。

组成

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飞机机载数据收发设备(ACARS)、远端地面站、网络管理与数据处理子系统、地面数据通信网络,以及用户网络五大部分组成。

飞机机载数据收发设备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飞机上接收航空公司传来的信息;二是从飞机上向航空公司发出信息。这套设备主要由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的多功能控制显示组件(MCDU)、管理组件(MU)、打印机,以及甚高频电台等组成。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可靠,大部分飞行参数是管理组件自动生成的,飞行员只需要按几个按键就可以把这些资料发送出去,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可以做到准确无误。

远端地面站是飞行中的飞机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的中继站,类似于城市中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的基站。它可以为航空公司和飞机转发信息,主要由天线、时间源、电台、无线电转换模块、单板机、路由器、UPS电源、专线和拨号备份调制解调器等组成。

网络管理与数据处理子系统是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用来完成各种上行、下行数据的采集,数据备份和系统监控功能。该部分系统主要由后端处理器、数据链管理系统、日志处理系统、网络路由器等部分组成。

地面数据通信网络负责将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而用户网络则主要是指航空公司或空管部门的内部通信联络网,各种通信信息通过他们各自的网关进入他们的内部网,最后送到各部门。

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