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对高考改革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高考改革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高考改革的建议

第1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课题: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DFA110216]

一、高考体育加分制度

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指教育部与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中根据考生的民族、思想政治表现、竞赛获奖情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准则。

高考体育加分是指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考招生录取中根据考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竞赛成绩等情形,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测试,测试合格者给予一定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

二、高考体育加分的必要性

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考中的体育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所以,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真正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使得具有体育专长,并能在高校中有发展价值的人,获得加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实现人生的梦想。

三、高考体育加分制度改革的建议

本高考体育加分改革建议以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为出发点,构建新的加分政策。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方式

规范高考体育加分,本质上是规范政府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决策方式。在我国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中,高考体育加分政策还会长期内存在,但是如何改革、保留多少、如何加分等等,应当有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改变由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决策的方式。

建议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程序。从符合教育规律、维护每个受教育者的平等权益出发,加分项目的设立、取消或者保留,应当有广泛的公众参与,首先应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通过讨论分析利弊、形成共识,奠定必要的民意基础。

建议提高高考加分政策的决策权力,加分政策的方案应提交省人大审议和决定。制订《考试法》,将考试招生纳入法制轨道,以法律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考试权益,明确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加分考试、招生中的权利与责任,严厉打击加分考试作弊行为,追究政府、考试组织机构、大学、中学在加分考试中弄虚作假、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2、严格把关,严格控制高考体育加分项目和规模

鉴于目前个别项目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大幅度地减少加分项目和受益面势在必行。建议对目前实行的各种加分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对那些已经腐坏变质、明显有违考试公正,或者虽有小利但弊大于利的项目,予以坚决取消。体育加分政策关键在规范,而不是取消。这项政策并没有错,但一些人用作假、买卖的手段,把这个政策给破坏了,必须严厉打击,同时要对体育赛事组织、成绩证明发放等环节采取完善措施。

从源头把关,从比赛的组织,名次的认定、加分测试资格的取得、测试关节的严格把关、取消或减少个别与体能、运动技能关系不大、开展不够广泛、更多靠运用器材等运动项目的加分资格和规模。

3、赋予高校自主承认高考加分的权利

在各地对现行的加分项目尚来不及进行评估和清理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今年的考生有一个相对公平的高考竞争环境?建议可赋予高校自主承认高考加分的权利,即高校可以不承认在教育部14种加分之外的地方加分项目,在高考录取中,提出不考虑加分投档或录取的要求。

具体操作方法是,参加各地高考提前批、第一批录取的985高校、211高校,可不承认地方加分项目,按照原始分排序投档;学校在具体录取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地方加分。也就是说,地方的高考加分,将不影响考生的正常投档,而只作为高校在录取时的一个参考因素。对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可保留“原始分+高考加分”的投档录取规则。

“按原始分投档、适当考虑高考加分”与“原始分+高考加分”进行排序投档,是完全不同的“加分效果”。例如,一名学生考分为560分,获得高考加分10分,按现行加分政策,将按570分排序投档和录取。而按原始分投档,则是用560分投档,只有投档进一所学校之后,这所学校再考虑加分进行具体专业的录取;当然,学校也可以自主决定不考虑加分因素。这样,地方加分项目将失去先前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清理减少,加大公开透明程度,高考加分就有可能走向规范。

这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现实可行的规范、治理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法,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去年在我国内地提前批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就宣布不承认内地的所有高考加分,按照考生原始分投档。这一举措同时有利于落实高校的招生自。

更为彻底的做法,教育部可规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均为投档线加分(用于高校专业排序录取),不再加在原始分上(或者仅保留少数身份型、照顾性加分),这是对高考加分作用的全新定位,既承认高考加分的一定作用,但降低其在投档、录取中的刚性地位。

4、将高考体育加分项目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第2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 中小学英语教学 困惑 反思 建议

自2013年以来,笔者一直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部分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采取一对一采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了解他们对于现有英语学习模式的真实感受和对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期待,尝试从另外一个全新角度和途径反思高考英语改革大环境下真实的中小学英语学习现状。

一、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困惑

本次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于现有英语教学模式感到困惑。超过50%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英语课”。交叉分析后发现,受访学生总体上呈现年级越高爱好英语程度越低的趋势。在定性分析中,我们了解到,“难度大,考试多”和“课堂闷”是学生们不喜欢上英语课的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考试也比较容易,教师还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游戏,因而学生兴趣不高。而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随着应试压力的逐渐增大,课堂教学基本上以知识点灌输为主,不少中学生抱怨“课堂单调乏味”“一上英语课就想睡觉”,情况令人担忧。

二、英语“教”与“学”新格局下学生的新期待

高考英语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双方都产生了影响。在这个新格局中,作为“学”一方的中小学生又有什么样的心声和期待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期待学校课堂有创新。结合Focus Group定性调研发现,学生们普遍期待除了学到课堂知识之外,教师也能教一些诸如英语流行歌曲、英语诗歌和英语文化风俗方面的内容,每学期能举办一些口语方面的比赛。

三、反思及建议

(一)反思

综合本次调查,总体而言,在高考英语改革的大背景下,现有中小学英语“教”与“学”两个层面都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首先,在长期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教”。教育部门和学校想方设法大力提升英语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技能。这个做法并没有错,但是却忽视了“学”这一主体,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教师往往按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的感受了解不到位,这就容易造成“教”与“学”之间沟通的单向性和不和谐状况。

其次,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英语教学相对独立,条块分割较为严重。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双向沟通,难以形成教学合力。以音标教学为例子,小学阶段的教学大纲就已经纳入国际音标教学,但是小学教师大多重视不够;初中教师却以为小学已经学过了,且中考又不考音标,所以在教学中也不重视音标教学;而高中教师则根本没有时间再教音标,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到了高中根本不会用音标来读单词。

最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考试模式衔接不够合理,三个阶段的考试设计对于英语自身作为语言的沟通和交流本质重视不够。在现有考试模式的引导下,很多学生还是在学“哑巴英语”,能较为流利地讲英语的高中毕业生少之又少。目前,我省普遍在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学科考试,但是语法方面的考核比重仍然偏高,词汇考核内容较少,口语考核基本上没有;初中阶段的考试基本上是以语法为重点,作文分值15分,偏低,口语基本上不考核;高中阶段则突然转向词汇和阅读为主,而听力和口语考核有点流于形式,分值很低。

(二)建议

第一,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进一步引导教师调整英语教学理念。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之外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倾听学生的内心呼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在调研和交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上课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增加一些学生普遍喜欢的西方文化风俗、英语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师范;挑战;对策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力求以最具真实代表性的资料反映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准确并客观地得出调研结果。在调查中,本调研小组以浙江省内的化学师范专业高校生为调查对象,严格遵循抽样调查原则发放问卷共1000份,再对每张回收的调查表逐项认真审核,剔除由于调查误差、废卷等造成的无效问卷16份,共计有效问卷984份,有效率高达98.4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问卷设计合理,调研内容丰富详实。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的构成调查,即抽样样本的性别、年级等方面的构成情况调查;(2) 现状调查,即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以及在新高考形势下职业规划情况;(3)问题调查,即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的调查;(4)应对策略,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及内容分析

2.1.1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化学师范生的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也进一步表明研究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的必要性。

2.1.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需能力的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专业文化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是化学师范生面对挑战亟需的能力。同时,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新高考形势下十分必要的。

2.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

由图五可见,由此可见,竞争人数多、市场饱和、考研考公难度大与增大的工作压力为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化学师范生应直面挑战,有针对的提升自身素质。

3推动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

3.1学校层面

3.1.1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力度

教师教育课程在对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辅助落实专业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学校可以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数量或者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上课微格教学等活动满足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

3.1.2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般师范学院都选择大四才组织学生到高中实习,实践时间恐难满足新高考形势下对于师范生师范技能要求提高的现状。故学院每年暑假都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在学院内举行模拟上课教学等活动来加强教学实践。

3.2学生层面

3.2.1夯实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师范学生立足于教师行业最重要的基础。一切教学内容的传授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做保障。化学师范生在面对新高考改革时仍需将夯实专业知识放在显要位置。夯实专业知识,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上课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巩固上课所学,另外也可利用慕课网等新型资源来增长专业知识。

3.2.2加强师范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师范生,师范技能帮助我们将专业知识以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展现教学魅力。在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之前我们应明确高考改革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师范生技能训练方式,以及明白自己该从哪方面着手加强师范技能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明确师范技能对于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性,对于自己面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性。

4总结

从上述种种分析中,不难发现,化学师范生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及学校层次克服这些挑战使自己依旧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2版. 化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2.

第4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近日,省政府印发《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高考改革后,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采用“3+1+2”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外语、数学,“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两门。选考科目理论上共有12种组合方式,考生可自主选择。

围绕如何确定选考科目、选考科目什么时候确定、选考如何组织考试、选考科目的成绩如何呈现使用等热点问题,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考生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主要应该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第一,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第二,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第三,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考科目由学生在合格考结束后选择,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二是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课。因此,建议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第5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综合来看,广州异地中考开放普高、中职,不像北京的异地中考政策只开放中职招生,也不像上海的异地中考政策只对人才居住证持有人员子女开放普高,其他随迁子女只能报考中职。对于外地户籍家庭来说,这一政策无疑是重大利好,充分说明广州在推进教育公平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就具体的中招细则来看,不得不说,广州市能享受该政策的随迁子女比例仍然较低。据广州市招考办提供的数据,2013年广州市中考考生总数为 114173人,其中非广州市户籍考生达25939人,占22.7%。以2013年广州市普通公办高中录取计划61951人计算,8%仅为4956人。也就是说,非广州市户籍考生只有19.1%能升入普高。而广州市户籍考生升入普高的比例为64.6%。

对于广州为何确定这8%的比例,有教育人士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广州公办高中资源紧张。相关人士进一步建议,当地民办高中可借此获得发展机会。随迁子女不能进公办普高,不妨选择民办高中,目前广州民办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仅4000多人。这一建议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民办高中扩大招生规模必须以保障培养质量为前提,否则即便扩招,考生考虑其办学质量也可能放弃。而从办学规律的角度分析,广州民办高中在未来5-10年间规模增长有限。

一个问题由此浮出水面:限制随迁子女通过中考进入普高的人数,其客观后果是――限制了异地高考的人数。根据广东异地高考政策,连续三年高中学籍、提供居住证即可在广东参加异地高考,这一要求看似较低。但如果先行限定普高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开放异地高考也可能让许多外来家庭空欢喜一场。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以适龄户籍高中生减少为背景撤并高中校,与随迁子女急需普高求学机会,这两种貌似矛盾的现象同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和以地方财政为主保障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放异地高考、中考必然会遭遇强大现实的阻力。笔者担忧,最终各地的“开放”仍然极其有限,还可能演变成一面开放高考机会,一面则从义务教育结束后即开始实施限制。

真正的中高考公平,应该实现随迁子女“无门槛”求学。当然,做到这一点,仅靠地方政府的力量非常困难,必须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推进系统改革。

首先,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高考改革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如果能落实这一改革,高考按户籍报名的制度将被彻底打破,异地高考问题也将不复存在。很多人认为,由于改革很难在短期内得到突破,解决异地中高考问题应该务实一些。但在笔者看来,只有下定决心,改革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设定的改革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见效。而依照目前解决异地高考的现实思路,恐怕直到2020年,那些异地高考矛盾突出的地方还仅仅只实行非常有限的开放。

其次,加大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发展的统筹力度,建立学费随学籍走的经费流动机制。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根源在于实行地方财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的办学条件取决于当地的财政实力,这也使当地的教育资源就为当地户籍人口服务,由此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求学门槛和中考门槛。要让受教育者在各地都能享有平等的求学机会,应该加大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力度,同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学费随学籍走的机制,减少流入地地方财政的教育投入压力,也能促进流出地政府更重视本地的教育发展。

第6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考数学;广东卷;全国卷;命题;复习策略

一、高考数学全国卷的命题特点

近年来,高考数学全国卷突出主干知识,全面走进新课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侧重于结合向量、概率的运算;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等相关题型的比重越来越大;空间图形与方程的曲线也成高考的重点.数学高考的复习更倾向于抓住重点建构知识网格,引导学生从科学的高度与思维去认知试题.考生需要有综合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能抓住重点并突破创新,分析解决试题的多种方法,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法.高考数学全国卷从考生出发,在平稳中考基础,在题型交汇处考方法,在综合中考能力与创新,试题充分反映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广东高考数学基于全国卷的复习策略与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考数学全国卷相对于广东卷选择题比例增多,难度增大,但全国卷的选择题和广东卷的有着很大区别,全国卷考查的更深入一些,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的内容稍微高级一些,需要知道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顺利解题.

这就要求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理解要到位,懂得融会贯通.平时多练习一些形式变化多样的选择题,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联系,把握并适应选择题难度的升高.

2.把握解答题的侧重点,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广东卷与全国卷的必做解答题的考点基本保持一致,全国卷在三角和数列中会选择其一进行解答题的考察,近年来对数列的考察力度逐渐减少,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求和与通项,利用相关算法进行数列求和,三角方面不会脱离三角函数的知识.

高考数学广东卷没有涉及概率内容,而全国卷的概率解答题一直作为必考题出现.16年的考生应注意概率大题的计算与运用,克服自己的概率题的障碍,平时多思考,注重生活实际概率问题的解决.

解析几何和函数综合是广东卷与全国卷共同的压轴题,难度也几乎一致.

全国卷的题型相对具有典型性,比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全国卷圆锥曲线占比增大,广东考生应注意备考时加强圆锥曲线题型的训练,弥补在圆锥曲线综合知识上的空缺与不足.

高考数学全国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强调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考察考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15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24)题,结合了几何向量、导数与函数的知识,意在考察考生的交汇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这种命题模型将会成为今后的稳定的考察方向.

3.注意选做题解题形式,强化思维与逻辑

广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选做题由2选1变成3选1,全国卷不等式成为必做题,分值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考生应把握不等式选讲的学习,增加选修课程的熟悉度.

全国卷的选做题变成3选1,题目与内容都相对增加,要求广东考生注意时间的把握, 建议考试在备考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分析,将试题类型按照自己的擅长做出一个排序,防止浪费大量的解答时间.

将数学的抽象与逻辑进行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与归纳,通过演绎证明、空间想象等思维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推理是近年来全国卷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全国的考题中证明题需要严格的步骤与过程,体现着学生的平面几何知识基础的运用.要求广东考生平时加强逻辑演绎过程的训练,侧重于知识的梳理,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进行推理证明,加强严密的逻辑思维与证明步骤.证明题中考生应注意辅助解答,不能忽视作图辅助与条件表达,防止不必要的丢分.

建议广东考生平时强化理性思维,加强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的系统训练,加强对于逻辑题目结构的探索,找到适用于自己的一套逻辑解题模式.

4.注重知识积累与拓展,结合生活实际

全国卷题量大,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锻炼做题速度,基于常规与基础进行务实的复习,虽然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但全国卷注重在题型中渗透新思维与知识交汇,建议广东考生注重积累知识,查缺补漏,进行反复研究与拓展训练,对题型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总结,制定自己的解题策略,合理的分配时间.

全国卷近年来将试题融入实际性问题,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这是近年来数学高考的探索与改革趋势.高考数学全国卷保证了考查的重点,也同时兼顾了试卷的深度与创新度,使试卷不仅具有稳定性,还注重考查双基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反映了学生个性品质特点.

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18)题,主要考查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知识,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应用意识与综合能力.又例如201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19)题,侧重于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考查的是相关比赛概率的具体计算与探究.建议广东考生平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对全国卷实际应用解答型的把握.

【参考文献】

第7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技能高考;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B84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所谓“技能型高考”,就是湖北省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高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这一创新性举措为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技能型高考”能引导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模式,搭建了中职生通过技能操作考试升学的“立交桥”,这也使工人或从事其他工作的中职毕业生有了更公平的上大学机会。

2.技能高考发展变迁

从2011年开始,湖北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开展“技能高考”试点,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并在机械类专业进行试点,共有530名中职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跨进了大学的大门。2012年,“技能高考”的专业(类别)扩大为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2013年专业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建筑技术类和会计、护理专业。2015年,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不再组织高职统考,全部实行技能高考。

3.技能高考模式设计

3.1 规范考试制度

借鉴江苏省对口单招的作法,建议规范技能高考体制化或者制度化,建议成立湖北省技能高考各专业考试指导委员会,这样可以规范考试管理,便于考点院校组织考试,专业考试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湖北省高职院校中此类专业比较强的学校组成考试指导委员会主任由牵头院校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相关招生院校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牵头院校和相关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构成。各专业考试指导委员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考试专家库。专家人选由省内相关招生院校和中职院校按照教育厅提出的条件进行推荐,经考试指导委员会审核后确定。在考试开始前,由相关专家组成命题组和评委组。各考试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由考试指导委员会根据本专业的考试规模和特点进行确定,主要负责贯彻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精神和联考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协调各考点院校,全程管理考试工作,并负责与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的各考试委员会成员间的联络和沟通。

3.2 精心设计考题

考试内容和形式是技能高考的指挥棒,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技能高考考题可以由全省统一进行,由各专业技能高考指导委员会参与技能高考考试工作,如制定技能考试标准、专业综合理论大纲、考试的具体组织、专业技能考试实施等。技能高考试题的测试,重在检验考生对现有知识技能的积累,并着眼于对个人未来专业成长能力的评估。因此,试题所体现的技能水平不能过高,但又不失专业水平。诸如市场营销专业,可以通过让考生设计某种产品营销策略来进行各项技能的考核。归结起来,笔者认为,技能高考的试题设计,既要符合实际考试的可操作性,同时又要兼顾能力考核与考核结果的可评价性。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逐步对各专业开展技能高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付诸探索与实践。

3.2考试时间设定

关于技能高考的考试时间,可以将报名时间定为每年4月份左右,而考试时间可以定在每年6月份上旬,高考前后几天左右,这样做一是突出并提高技能高考的重要性,类似于普通高考,二是尽量不打乱主考院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和时间,而6月上旬这段时间高职院校正处于期末复习备考的时间段,可以合理分配人力和资源专心进行技能高考,三是和普通高考错开几天,可以缓解交通压力等。

4.可能存在的问题

技能高考实行后,可能存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独设立“技能高考预备班”,目标直指技能考试。与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被随意删减,中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被动摇,违背了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导致与原来教学计划产生偏差,与考试无关的基础课和各类实训课被大量压缩,使得中职生升入高职后很难适应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考;备战;定位;信心;总结;聚焦

2012年高考即将拉开战幕,数以万记的考生正在如火如荼地备战,基于所有省市均已进入新课改阶段,我们全体师生该如何面对马上就要到达的高考呢?作为一名多年“战斗”在一线的高三数学教师,我不妨给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一些建议,谨供参考。

1. 备战要以“教材”为本,“教辅”为辅

纵观历年高考,都是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保持连续稳定的同时,又注重了改革创新。试卷立意朴实又不失新颖性,选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高考中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题目都是基础题目,这些题均源于课本,我们在课本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因为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必将成为今年高考的必然趋势。这一点将不以是否课改加以划分!很多学校在高考备考中均花大力气购买了各种各样的“教辅”,“教辅”之所以是“教辅”而不是“教材”,主要是因为它只能给大家以辅助学习的作用。所以广大考生一定要注意不要舍本求末,有教辅当然是好的,但决不能产生依赖性,否则可能在复习中迷失了方向,要牢记教材永远是我们的“舵”,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将永远是“主旋律”。

2. 给自身合理定位,增强自信心

对于全国的数万考生而言,先不说我们处于不同的省份,就是我们个人的智商也有着很大的差别。站在自己的省市,不要怨天尤人!看看你在你的班级,学校乃至在所辖市区居于何种位置,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高考是750分的满分,那么你现在是多少分呢?400?500?600?不同层次的同学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合理的目标,同时家长也要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考生要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确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目前仍居于500分以下的同学,基本概念一定不都是清晰的,所以绝对有必要回归课本!当然不仅是500分以下的,500分以上的同学个别也存在概念模糊的情形,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对于即将要到来的各次模拟考试,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以考试为契机,擦亮自己的眼睛,“淡看成绩,重看问题”,千万不要让成绩掩埋了问题。各层次的考生都要对于自己的学习有“长计划,短安排”,这一周目标是什么,一个月,两个月等等!不断回眸,以自己的点滴进步增强自身的信心!

3. 总结往年高考“试点”,聚焦2012年高考

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真理,只有总结往日的得与失我们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以下我就从一位多年执教于高三的数学老师的“视点”出发,从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来看一看今年的趋势!

3.1 能力考查。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对于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高考中学生必须要有缜密的思维,把日常学到的知识合理再现。而运算能力则是一个最基本的能力,我想这一点只要仔细,认真就没有问题。至于空间想象能力主要体现在立体几何的考查,必须会识图,画图。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能力要求中的较高层次,该能力的高低一般体现在高考题的后两道解答题中,需要考生在基础知识娴熟的前提下,能够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且要用的“恰到好处”。

第9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范文

1. 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纵观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整卷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平和”但不失“丰实”,“平易近人”但 “柔中有刚”, 注重基础与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核, 对2014年的高考复习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1尊重考纲,立意明确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就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说明高考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仔细研究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可以发现这一指导思想在知识、能力、思想方法三个层面上都得到体现,解题入手容易,有路可循,内容亲切,平易近人,当然,取得高分并不轻松。填空题第1~4题直接考核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结论,可以在短短的一二分钟内完成,第5~10题有一定的运算要求但运算并不复杂,体现了“小而精”的特点,第11~14题注重基本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的考核,但难度明显要比往年低,给考生一种宽松平和的应试空间,有利于学生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解答题第15、16题主要考核基本数学知识,容易上手和得分,第17、18题与课本知识和习题有深刻的联系,分别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方法,属于中档题;第19、20两小题一改往年压轴题“高高在上”的特点,题型常规,但在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上稳中有变, 柔中有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

1.2保持特色,稳中有变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对高中数学各部分内容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分级要求,多年来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基本遵循了这一要求,从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备考明确了方向,提出了切实的指导,重点内容重点考,使很多知识的复习要求不再无限拔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师生负担,形成了江苏数学高考的特色。与往年一样,今年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这一基本特点,下表是2009到2013年江苏高考涉考知识点的分布情况: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历年高考注重了重点内容重点考这一基本要求,A、B、C三个不同等级知识点的涉考比例依次增加,在保持这一特色的前提条件下,2013年三个不同等级知识点的涉考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考核更是如此,2013年高考涉及了所有8个C级知识点,说明今年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广度。

此外,今年的考题,尤其是解答题,在题目结构、知识内容的顺序安排上也与前几年有区别,如解析几何提前到第17题,对“算”的要求有所降低,更侧重于对“想”的考查,即对解析几何基本思想的考查。

1.3注重“三基”,柔中有刚

2013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对“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整份试卷从填空题的第1小题到解答题的第20题,无不注重对学生“三基”的考核,即使往年不少同学“可望不可即”的最后两个大题,尽管在试卷中属于最后的“压轴题”,但在今年的高考中也渗透了更多的基础成分,给学生一试拳脚的机会。

总体来讲,今年的高考试卷难度平和,选题很多来源于课本,考查的也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考查学生没学过或偏怪难的方法,与往年相比,试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难题,只要学生有良好的考试心理、相对扎实的基本功,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数的,这一点对2014年的高考复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从另一方面看,今年考卷柔中有刚,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理解以及思维的严谨性、完备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如解析几何第17题,貌似平易,实则要求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如掌握解析几何里经典的阿波罗尼斯圆,更有利于看出本质、快速解题),因此该题得分总体均分不高;今年数学解答题中“证”多于“算”,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解题规范,学生得高分不易。如立体几何考题虽然不难,但所用定理颇多,这就需要考生演绎推理具有很强的严谨性。第20题,对分类讨论的完备性和证明的严格性提出了高要求,也是考生易失分之处。

1.4把握核心,突出通法

2013年高考在基础知识、数学思维以及核心内容的考查方面做了较好的尝试,填空题的第13小题和解答题的第4题(总第18题)都考查到了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填空题的第11小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解答题的第15题考查了三角与向量的知识,解答题的第19题考查到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特别是填空题的第8小题,一眼望去考查的是柱、锥、台的体积问题,但实际上要求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体积公式,明确体积决定于底面积和高,因此只要知道两个多面体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其体积之比;再如第20题主要考查最值与导数的关系、函数零点个数的研究,这些都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此外,试卷对学生常规数学思想、通用数学方法的考核也恰到好处,如填空题的第7小题,尽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对文科考生不作要求,但这一小题对相应的思想方法进行考查。纵览全卷,可发现对核心内容的考查是今年高考的一大亮点,于平和中见丰实(充实数学的核心内容,考生易于把握)。

2.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卷有难有易,但总体趋于平稳,遵循重点知识重点考、主干知识常常考的基本原则,历年的试卷都没有出现过分偏难怪的题目,而且三个等级要求的不同知识的涉考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基于以上原因,本人对新一轮高三复习提若干建议如下:

2.1细读课标与考试说明,精细策划复习方案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以及每年的高考试卷都是我们新一轮高三复习的“指挥棒”,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较好地起到了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对引导高三规范复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新一轮复习开始之际,务必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熟悉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及考查要求,所有数学教师都要“三做”高考试卷,这三做便是初做、细做、研究性地做。在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三做高考卷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三轮复习计划和时间表,建议第一轮复习时间长些,通常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前完成,以复习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为主;第二轮复习时间略短些,以训练解题思想、设计解题计划为主,通常在二模考试前结束;第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的小专题形式为主,这样三个轮次的复习点面结合,环环相扣,有序推进,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益。

2.2强化基础知识复习,引导学生走数学大道

根据上文分析,命题者重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2013年的高考更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务必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典型结论的记忆,弱化单一、特殊技巧的传授,使学生复习稳扎稳打,对高考充满信心。

更要求学生明确求渐近线方程实际上就是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的常数1换成0,而若将常数1换成-1,便得到了原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的方程,获知这一结论不仅帮助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数学记忆方法的多样性,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平面几何中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和相关结论、圆幂定理的三个常规结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本图形和结论、几组重要的勾股数、圆锥曲线中几个重要的几何量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所涉及,如2013年江苏高考的第12小题,涉及射影定理基本图形、三角形等积变换和椭圆的几何量。

2.3注重小专题专项训练,突出数学的核心内容

经历过高三复习的师生都有这样一种体会:二轮复习后(二模以后),师生都进入一种矛盾状态,对教师而言所有内容都已复习了二遍,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再讲解,但学生解题结果反馈出来的信息不尽如人意,于是教师感觉到似乎有必要再从头来一遍;对于学生而言,似乎什么都知道了,但做起题目来又好象什么都不熟悉,最好老师能够再复习一遍,但由于高考在即,再也没有时间进行一轮完整的复习,在这种两难的矛盾状态下很多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全面铺开,以考代练代复习”,于是“考、考、考”真的成了教师的法宝,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让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更有效? 根据江苏高考注重考查核心内容、通性通法,重点内容重点考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本身“化繁为简”的本质,我们认为采用小专题的复习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根据对数学核心内容的研究分析和历年高考的信息,将高中数学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编成若干小专题,制订出精细的倒计时小专题复习计划,可有效避免上述“以考代练”造成的低效复习。如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方程根的分布、“四个二次”问题的联系、典型的数列递推关系、三次函数研究、动点轨迹方程的探究、高中数学中几种典型的换元方法、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问题、图象变换问题例说、典型函数值域问题等都可以成为最后一阶段复习的小专题。

2.4运用通俗化数学语言,让数学回归大众

从今年江苏高考试卷可以看出,命题者力图改变数学繁难艰深、高不可攀的形象,将数学以朴素平和的面目示人, 使每个考生有得分的机会。虽然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但现在高校录取率已经大大提高,因此,高考试卷里除了少量难题让优秀学生崭露头角以外,大多数试题均为基本题、中档题,以考查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为主,一般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备考,是可以掌握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因此,从招生规模扩张、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数学更多地体现大众数学的特点,让数学回归大众、让数学文化浸染每个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呼声。让数学语言通俗化是达此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数学语言的通俗化教学,让学生会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颇有益处的,如函数奇偶性问题,“将函数自变量x换成其相反数-x,其函数值始终保持不变”是偶函数的本质含义,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那么当学生看到“对任意的x∈ R

综上所述,笔者对今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做了分析,并结合以往高考、课程改革等多种因素,对来年高考数学复习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是笔者一家之言,有的教师认为今年江苏数学高考试题过于平和,缺乏新颖性、挑战性,建议今后在今年试卷的基础上,略加一点思路新颖、富有灵气的问题,或者设计个别新情境、新定义以及富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空间。但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坚持今年高考数学平易近人、柔中有刚的命题大方向,对今后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将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