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粮食安全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安全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粮食安全的措施

第1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东部山区粮食;生产安全;提高能力措施

1.东丰县粮食生产现状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黄金玉米带、土质肥沃、适合发展粮食生产。全县耕地统计上报面积178万亩,近三年粮食平均年产量16.5亿斤,商品粮食贡献率达到了78%,平均单产达到528公斤/亩。我县农业发展目标是: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努力提高商品粮贡献率,在现有土地面积上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17亿斤,商品粮贡献率要达到85%。

2.影响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因素

2.1耕地面积缩减、地力下降

土地承包以后,调动了农民极大的粮食生产积极性,播种面积有所增大,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局地的水土流失、非农业用地(工矿、道路、建房)的增加等使耕地面积呈现缩减的趋势。粗放经营、只种不管、耕层变浅、地力下降。

2.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我县主要的农业基础设施都是60、70年代修建的,已落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3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

有文化、有技术的农民离开土地的人越来越多。一是无地可种、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80后出生的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无地可种。二是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而留守的多是素质较差的劳动力。称为“389961”部队,指妇女、老人和儿童。

2.4粮食生产环境趋向恶化

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土壤沙化、盐碱化加快、病、虫、草害发生频繁。

2.5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缓慢

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人员青黄不接,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破解,科技成果入户、入田率不高,成果推广转化慢。

2.6粮食单产较高,土地边际效益递减

目前全县粮食单产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亩产已达到千斤,土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担子越来越重。

3.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的措施

3.1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依法管理和使用耕地,加强对有利提高耕地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农田环境保护。

3.2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向科技要产量

一是加强重点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增加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二是完善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管理、示范和应用。三是完善农科研推的合作的协作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

3.3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

现有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农民的教育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也较差,因此,更需要农业推广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农业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使之成为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纽带,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统一管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技术到田率、入户率、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3.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上地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一是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水土保持和抗御水涝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标准粮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是加强小流域治理、土地整治、改善耕地条件。四是以培肥地力为中心,改善土壤耕作层,提高地力。五是集中力量,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扩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范围,提高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3.5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建立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把突发性自然灾害带给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农作物危害较大的病、虫、草、鼠害的预报预测和预防。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保护性栽培,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大力推广种植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加强植物保护工作,提高农作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4.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4.1培育高光效农作物品种

现在光能利用率只有0.4%,占太阳光能到达地球的三十分之一,如果能把太阳光能作用利用率提高到5%,则平均亩产可达到2500斤以上。

4.2增加绿叶面积系数

合理密植,适当增加株数,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绿素功能,靠增加绿色来提高产量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

4.3延长光照时间

采取保护性栽培,立体栽培,提高复种指数,延长作物生育期等措施,尽量延长作物光照时间。

4.4提高光合效率

如补施二氧化碳肥料,人工补充光照;抑制光呼吸等,提高光合利用率。

4.5加强田间管理,正确运用肥、水、气、热,最大限度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对外界环境的要求

5.提高粮食产量的综合措施

(1)扩大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全县玉米播种面积要从67.5%增加到85%以上,水稻播种面积要保证17%以上。

(2)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生产能力。全县中、低产田面积93万亩,亩产分别比高产农田低100和200公斤,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低产田变中产田,中产田变高产田。

(3)提高低产农户的生产能力。全县8.2万农户中,有1.7万户单产水平低于全县平均值100公斤左右,这些农户承包土地25万亩,通过土地流转承包,成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技人员包保等措施,提高低产农户的单产。

第2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隧道;施工;质量;安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近几年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无论是铁道工程还是公路工程,为了能够避开不良地质条件或者是为了避开村镇以及为了少占耕地、林地,越来越多的采用了隧道方案。而采用隧道方案,不仅减少了线路长度,提高了线路标准,提高了运行速度,更减少了运营期间的养护、维修工作量,确保了运营安全、畅通。但是,在享受隧道交通便利性的同时,还应该特别的重视其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问题。

一、隧道施工的特点

隧道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按施工机械的不同,可以分为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不管是哪种方法,隧道工程施工具有普遍的特点:隐蔽性大,未知因素多;作业空间有限,工作面狭窄,施工工序干扰大;施工过程作业的程序性强,不能随意变动;施工作业的综合性强,在同一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工种的在同一施工平面作业;施工过程的地质状态是变化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变化的。施工过程是动态的;作业环境恶劣;作业风险性大;隧道工程施工用电有照明用电和施工用电之分,不能使用同一种电压。

二、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一)预期的测量控制

测量是隧道施工的关键,若测量出现差错,轻者将导致大量的返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将导致整个隧道施工失败,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测量是隧道施工最关键的环节,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施工前应制定科学合理、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人员的分工等。测量时必须保证所有的测量数据真实可靠,以免发生大的差错。长隧道测量必须设置精密三角网或者导线网,并且定期对水准点及基准点进行复测校核。水准点及基准点必须设置在稳定、不易遭受破坏的地方,必要时应该对其进行保护。各种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在做好了预期的测量控制工作之后,就必须严谨的选择合理的、适合的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法,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确保隧道施工的质量,并且也才能够促进整个隧道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进行施工方法选择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好具体隧道施工的客观因素,比如说埋深以及围岩的类别等等,而在一般情况下,隧道施工的方法有分部开挖、台阶以及全断面等等,而无论所选择的是哪一种施工方法,都必须做好相应的支护工作,并且确保支护工作展开的及时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三)施工防水质量控制

隧道的施工还必须重视防水的质量,因为防水也同样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组成内容,如果隧道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水工作,那么隧道在投入使用之后,就会出现渗漏的现象,从而不能够实现预期的使用目的。具体的施工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对防水板的选择工作,不仅仅要在质量上给与足够的保障,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好防水板之间的接缝,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二,在安装防水板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对防水板的损坏,比如说进行电焊工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对防水板的烧坏,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安装工具刺破防水板等等,否则就会直接的影响到防水板的防水效果。

三、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做好爆破器材的运输

爆破器材对于隧道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隧道在开挖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开挖困难,就必须利用爆破器材来实现预期的开挖目的,而爆破器材的运输同样也是造成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做好爆破器材的运输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相应事故的发生。具体的运输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爆破器材的运输,必须有专人护送,而且必须是点对点的运输,在运输的途中不能够有任何的随意停留;第二,在运输的过程中,雷管与炸药必须分开运输,而运输这两种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是54米;第三,及时爆破器材的数量少,也不能够用拖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来运输,必须给与绝对的安全保障。

(二)做好用电的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与用电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施工器具的用电、洞内照明的用电等等,如果用电不能够给与科学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碰电、火灾等等现象,从而不利于隧道的顺利施工,甚至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正是因为这样,必须严格的做好用电的安全管理,使隧道施工人员能够处于绝对安全的施工环境下作业。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隧道施工的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而在线路的排列上还必须严格的按照具体电力线要求的颜色进行排列;第二,隧道施工用电的电力线不能够设置与隧道通风管同边,如果已经设置成同边,至少也要保持100cm的距离;第三,隧道用电施工的配电箱必须牢固的设置在相关规定的高度,而其锁、盖等等也应该确保完好无损,而内部的配线必须整齐、干净。

(三)做好隧道施工的观察

隧道施工不像露天施工那样一目了然,很多的施工条件都会因为时间、气候以及环境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则非常容易引起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观察工作,比如说隧道施工的支护是不是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施工地点附近的围岩是不是足够安全;隧道施工的开挖面有没有出现坍塌的现象;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有没有地下水等等。而一旦施工作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必须及时的停止施工,待相关检测处理之后,才能够恢复施工,这样才能够绝对的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隧道施工是施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法案的实施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优化了施工项目的成本,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而在实施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以及安全管理,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汪建新,赵月苹.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1).

第3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为什么这么低?官方认为是因为日本国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大米的需求在减少,而小麦的需求在增加。这样一来,为了供需均衡,就应该下调米价扩大米的需求。同时上调小麦价格,调整出农业资源种植小麦,增加小麦供给。米价即便被下调,也可通过扩大农业种植规模、减少成本,确保稻米生产者的收入。这就是日本l961年“农业基本法”的基本哲学。

可是为了妥协农民的既得利益。日本政府最终采用了上调米价的政策。结果,因为米价过高导致大米消费进一步减少,大米供给出现过剩。同时,有限的农业资源被禁锢在收益高的大米生产上,无法用于种植其他作物,小麦等的产量急剧减少。人们想吃白面,但市场上只有大米,而且价格还贵,那就只能靠进口便宜的白面了。因此造成了日本粮食自给率低。

上调米价的政策让日本政府骑虎难下。1970年日本政府试图减少大米产量,可遇到正在展开增产运动的农民的强烈反对。这时候“农业协同组织”(“农协”)站出来说:减产可以,但要求政府支付每0.1公顷40000日元的补贴。1969年,日本举行大选,在野党和执政党在此问题上展开博弈,最终执政党胜利。大选过后,虽然补贴金额降至35000日元,但仍然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大米减产,农地资源被闲置或移为他用,日本政府为了妥协农民的利益,放弃了向大多数国民和消费者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的农地资源。所以说,威胁日本粮食安全保障的原因不在国外而在国内。

在日本,主张通过强有力的改革减少粮食进口、调整国内农地资源分配从而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保护主义声音也相当的多。事实上,通过根据生产量提供补贴来保护农民,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日本农业政策的基本立场。这些资金和补贴都来自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没能阻止日本农业的衰退。加盟WTO以前,日本农业靠保护政策,粮食进口关税和政府补贴来保证农作物价格,维系一定的农业经营。加盟WTO之后,迫于国际压力,很多农业政策被逐步撤销,日本农产品也从原来的绝对依靠政府保护向贸易自由化转变。

由于实施农产品的自由贸易政策,国际谷物巨头也纷纷抢滩日本,这让日本的粮食价格竞争力大跌。农产品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得日本国内即使出现歉收现象也可以通过进口满足供给。这样一来,日本谷物价格也会因国际谷物市场价格的波动而产生波动,这也成为农产品经营恶化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虽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可日元却在不断地升值。所以进口到日本的粮食在日本国内市场的价格很难涨上去。粮食进口引起的“谷贱”让农民无法获得利润,“伤农”的结果使他们只能选择扩大耕种面积,设法通过集约型农业创收,或者不得不放弃传统农业,转而从事生产附加价值高的农产品。但这些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没有合适的融资渠道也很难实现。即便实现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问题也很难处理。为了解决类似问题,隶属于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农协”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它时而像个“农业互助会”,时而又像个“保险公司”,能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流通信息,也能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可是最近随着日本农业的不景气,“农协”的经营也每况愈下,甚至有过批评“农协”榨取农民的言论。

1960年,日本农业占全国GDP的9%,而现在这个数字是1%。除此之外,65岁的农业人口总数也从1960年的10%上升到现在的60%。农业“后继无人”的现象并非危言耸听。

这些现状让很多日本人充分认识到,在日本生产没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不合理的。所以在依靠能源进口的日本,一味她追求集约型谷物生产方式以便解决粮食安全的想法可以说是幻想。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还不如学习荷兰和以色列这样的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大国,通过死守自由贸易,确保进口渠道多元化的方法实现粮食安全。这种想法得到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认同,并将此载入了粮食安全对策报告中。

第4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建筑行业的高空作业,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持续、有效、长远发展势必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企业建筑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是安全施工的技术保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工程建筑的质量不仅仅是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切实利益,更是国家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患于未然,将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始终放在首位,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的有效性,建成之后的项目更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是施工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相对于其它建筑因素来说,质量安全应是一切建设工作的核心。纵观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建设主体对于质量安全的认识不够深刻

长时间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少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并不能被称之为有效的市场主体或是企业法人,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漏洞百出。在忽略质量成本的控制下,工程造价被刻意压低,高标准、短工期,偷工减料等问题频频发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令人堪忧。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监管不力

在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的监管不够到位也是导致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临时拼凑工程监理机构、一人多岗、无证上岗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监理人员直接参与工程分包谋取暴利的行为,这都是由于监管不力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建筑所用建材产品的质量令人堪忧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材产品使用是最基本的工程建设因素,产品质量的优劣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建筑市场的建材选择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少建筑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选择价格低廉的劣质建材,以次充好,是对工程质量极不负责。

缺少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建筑施工之前的工程设计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具体设计时,建筑主体单纯注重建筑物的美观和功能,却忽视了最为根本的质量因素,这也为安全问题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不少建筑设计团队的整体水平不高,建筑人才缺失,这也使得建筑工程的完成质量受到了影响。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是提升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关键,无论是建设之前的策划还是实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都应该以优质工程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促进发展的必要途径。立足于当前建筑企业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加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教育力度

从工程管理体制的层面出发,积极建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体系,指引各建筑主体有序参与建筑市场的良性竞争模式之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工作。建筑管理人员自身也应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意识,把握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进度,做好相关的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力求及时解决潜在的一切安全隐患,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完善相关部门的监理职能

在相关监理单位的组织机构安排上,应积极明确各监理人员的自身职责,注重人员基本素质与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工程监理的目的。此外,对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管也是极为重要的。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施工现象,协调好施工顺序,都是监理单位的职责所在。

切实加强建材质量的整体把关

建筑施工所用建材的选择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加强对于建材质量的把关,才能从源头杜绝一切影响质量安全的施工因素。在建材选购过程中,做到择优选择,价格与质量应同时考虑,在经济适用的同时也要严密关注建材的质量问题。

关注建筑设计中的质量安全因素

建筑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前提,建筑设计的优劣与工程的最终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当前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不仅仅是关注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和使用功能,质量安全因素的考虑也应占据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设计方案中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还是安全性能,都应当在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注重建筑设计的专业性。

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真正将重点落实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之上,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当前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显然阻碍了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后续操作。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理应从思想上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也只有在安全施工保障下建设的工程项目才能为民众提供一个更为舒适和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5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高速发展,道路通车里程快速增多,桥梁数量也不断增加,但道路桥梁工程也更加复杂化,道路桥梁安全建设就变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建造过程中,由于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不成熟,导致道路桥梁的事故频发,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掌握道路桥梁的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会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能够为道路桥梁的安全和使用提供保障,减少人民和国家的财产损失。

1.市政道路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1.1施工准备安全措施

道路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处理要实施“三通一平”原则[1]。三通指的是电通、水通、路通,即修建临时通道时,要通确保行人和行车通畅;要提前对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加强施工人员用电、用水安全教育,确保水通、电通。一平指的是场地平整,即保持施工现场基本平整,减少安全隐患,特别是对埋在地底的管线或是容易塌方的地带,要提前向施工人员交代。

1.2路基施工安全措施

在路基施工时,应提前制定严密的施工规程,安排并布置好安全防护设备,安排好专人管理区域,并设置防护围栏;挖机作业时,必须保证安全距离,避免无关人员闯入;车辆运土时,必须有专业人员指挥,设置专门的堆土区,不得靠墙堆土,应避免土堆超过1米;压路机碾压路面时,要与路面边缘空出安全距离,避免塌方事故;使用电器施工时,要确保电线绝缘良好,控制开关安全、灵敏。

1.3路面施工安全措施

安装施工模板前,要将设备堆放整齐,防止扎伤、拌脚,调整模板时,要避免挤压手指;使用搅拌机前要检查电机接线是否良好,传动、离合以及制动部分是否灵活,搅拌过程中,禁止将手或其他工具伸进搅拌机内,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使用混泥土铺设路面时,要注意观察施工周围的环境,随时注意避让车辆,检查用电安全、车辆通畅。

2.市政道路安全施工管理

2.1道路安全施工质量管理

在道路施工时,为了施工后道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目标,并详细各项安排,严格控制和管理施工方案、生产机械、人员等可能导致质量降低的因素,消减质量隐患。另外,安排好质量监督人员,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并填好表格,保证所写数据精准。

2.2道路安全施工建筑管理

道路安全施工管理要做好建筑安全的管理工作,即在施工前做好设计、勘察等工作,制定建筑计划,保证设计工作符合道路建设标准,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结构稳定,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

2.3道路安全施工人员管理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人员的伤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因此,人员管理是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2]。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

3.桥梁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3.1挖基坑施工安全措施

不管是在陆地上架桥,还是在海上架桥,在开挖基坑的时候都需要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预先制定施工方案,进行设计计算,并规划好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保持升降机和挖掘机在安全范围内作业,检查绳索是否牢固、是否完好。在基坑完成后,拆除支撑钢架的时候需要在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挖坑过程中,出现突况如洪水或坍塌时应该迅速采取稳固措施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3.2凿孔桩施工安全措施

在进行凿孔桩施工时,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现象,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孔桩防护是否安全,施工现场的设备是否完好,相应的警示标志是否到位。另外,在挖孔桩前要做好探测工作,检测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否超标,并做好相应的通风工作。

3.3架梁施工安全措施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两端进程同步,往往会采用桥梁专用轨道进行铺设,为了避免轨道在接头的地方出现沉陷、错牙、错台等现象。在施工时要确保在合理的顶升量间使用千斤顶,要将钢丝绳断丝量限制在总数的5%以内,如果桥梁主体调离支撑体大10~20cm时,就应暂停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将桥梁轨道两端的高度差控制在30cm以内。

3.4防高空坠落安全措施

桥梁建设通常会面临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高空作业时,要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检查相关的设备是否完好,是否能投入使用,若没有经过上级同意,不可以擅自拆除防护措施。高空作业人员要按要求着装,带上安全帽,系上安全绳索,远离输电线路,在下雨天或大雾天等恶劣天气禁止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时使用的材料应堆放在安全的地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要预先排除,遇到危险时应以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主。

4.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4.1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道路桥梁施工受人为因素和环境限制的双重影响,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应提前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施工的习惯;应借助不同的色彩制作警示标志提醒施工注意事项,定期保养施工机械设备,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设备,特殊的专业设备更要定期安全监测;应努力提高员工技能和机械自动化水平,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合理控制劳动强度,避免过劳现象。

4.2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山区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多变,因此要加强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山区桥梁安全管理要从防止疲劳作业和调整施工人员心理入手,因为在山区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不安全心理和环境限制产生的负面情绪是主要的不良因素。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不安全心理的调控,将施工人员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借助群体心理引导正确的施工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降低施工强度,并借助闲暇的时间开展一些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活动[3]。

4.3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海上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更多不确定的危险,因此更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说来,施工前,应提前进行气象观测,避免在恶劣气侯条件下施工,并组织安全教育工作,交代注意事项,组织遇险逃生演练;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在海上作业的人员流动,确保海上施工通道和平台等安全设施完备;各项作业应加强常规安全检查,严抓大型机械装载、高空作业等危险度高的关键作业。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安全施工要兼顾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坚持“安全为重,综合治理”的理念,不仅要加强安全管理的理念,更应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建设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结合经济、科技和法律手段实施安全防护和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英.浅谈市政道路桥梁安全施工技术措施与管理[J].科技研究,2014,11(14):163.

第6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健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具体措施

1 引言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须以工程质量安全是为核心,安全生产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客观需要,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安全的需求, 是人类自身的根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质量安全事故, 说明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切实把质量安全生产放在重要的位置,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合理对策措施,质量安全事故才能消除或降低, 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2 施工期间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从事建筑行业大部分是农民,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身份转为工人,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质量安全意识还不能适应建筑业这个特殊的行业,且普遍未经基本技能教育及培训,缺乏应有的质量安全知识[1] ,施工技能也会较低,这样就会给施工质量带来隐患。

例如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1200mm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篷,如图1 (a) 。待到达混凝土设计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折断的质量安全事故,呈门帘状如图1 (b) 。

图1

经过分析得知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m) 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绑扎好后就离开了。现浇混凝土前,有工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受力筋又放在雨篷顶部(工人未经过相关培训不懂得相关概念),就把受力筋临时改放到过梁的箍筋里面,并贴着模板。现浇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没有对受力筋位置进行检查,于是发生上述质量安全问题。

2.2 施工市场秩序混乱,施工单位越级承包工程的事情屡见不鲜,一个项目有很多个分包商,层层分包,并且承包商对分包商不进行管理和监督。“挂靠”现象很普遍。近年来,基本建设规模非正常扩大,大量农民建筑队涌入城市,这些没受过专业培训,无技术人员及机械装备的建筑队根本不能独立施工[2],他们挂靠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施工单位下来承包工程。有些规模小,资质低的单位不择手段承揽工程,恶意低价中标,对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规范不了解,为减少成本,只能靠偷工减料或者粗制烂造来谋取利益,这样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例如某学校为三层混合结构,在装饰工程时发现大梁两侧的混凝土楼板上部普遍开裂,裂缝方向与大梁平行,凿开后发现负钢筋被踩下,造成板与梁连接处附近出现通长裂缝。混凝土每立方用量少于250kg。在第二层楼盖浇筑后没达到规定强度,就在其上堆放施工工具,导致荷载超载,混凝土在冬季施工而没采取任何施工措施。后来相关部门调查得知这栋建筑物就是被分包了很多次,最底层的分包商为了获得利益就通过偷工减料和粗制烂造来实现。

2.3 项目监理“监而不理”、“不监不理”。监理的责任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控制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管理合同和信息,协调参建各方关系,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一环。导致监理失控的原因,一方面是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低,未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监理人员为利益和“饭碗”,对业主和施工方不规范行为姑息迁就。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对工程监理人员缺乏监督考评机制,监理人员、机构缺少应有的权威[3]。如某教学楼浇灌完混凝土拆模后,发现离支座215m 的部位出现了大量的裂缝。见图2 经过调查分析得知,事故是因为钢筋绑扎不当造成的。从设计图上看,受力钢筋为3 根Φ22的钢筋。施工中,由于Φ22 钢筋没有长于10cm 的料,在离支座两端215m 处,将受力钢筋在同一截面切断,并搭接焊上1Φ19 、2Φ22 ,致使该焊接截面同时有6 根Φ19 - Φ22 的钢筋,钢筋间基本没有空隙。浇灌混凝土时无法保证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钢筋与混凝土间失去粘着力,钢筋的搭接失去作用。致使拆模后该梁在搭接部位严重开裂。但是出现这样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作为工程监理人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后查明该工程的监理根本没有核对这一钢筋施工环节。

图2

2.4 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工程的质量安全责任没有明确到具体的人。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承包制度。承包制度本身是无可厚非,但不少企业往往将它变成以包代管、挂靠队伍、转包的代名词,企业坐收管理费,出了问题由承包人全部负责,缺乏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预防性管理,甚至不管不问。有的还出现了企业管不了项目经理的现象,尤其随着企业改制,家族性企业的增多,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突出[4]。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施工组织人员责任心不可能强,管理也不会到位,他们不会把工程质量安全当成是关键问题来看待,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又没有相关的责任约束,质量安全更加无法得到保障。

例如某轻工厂为二层现浇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施工单位作为一家挂靠单位,他们在浇筑完首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吊装完一层楼板后,继续施工第二层。在开始吊装第二层预制板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将第一层的大梁下的立柱拆除,以便在底层同时进行装修,结果在吊装二层预制板将近完成时,发生倒塌,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后经调查分析,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底层大梁立柱及模板拆除过早1 在吊装二层预制板时,梁的养护只有3 天,强度还很低,不能形成整体框架传力,因而二层框架及预制板的重量及施工荷载由二层大梁的立柱直接传给首层大梁,而这时首层大梁的强度尚未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C20 ,经测定只有C12 。首层大梁承受不了二层结构自重及结构辎重而引起倒塌。出现这样的事故跟施工单位的管理体制有直接的联系,相关部门也没有对该挂靠单位其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

2.5 使用不合格材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不合格材料,以次充好。例如某车间房屋全部倒塌并发现大梁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经过调查钢筋混凝土大梁原设计为C20 混凝土。施工时,施工方居然使用进场已3 个多月并存放在潮湿地方已有部分硬块的325 号水泥。这种受潮水泥应通过试验按实际强度用于不重要的构件或砌筑砂浆,但施工单位却仍用于浇筑大梁,且采用人工搅拌和振捣,无严格配合比,致使大梁在混凝土浇筑28d 后(倒塌后)用回弹仪测定的平均抗压强度只有5MPa 左右,有些地方竟测不到回弹值。

2.6 许多施工单位认为地下工程在完工之后是不易被发现缺陷,并且各方面力求低成本,高回报。这样地下工程施工时候在质量安全储备方面就不可能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这就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京光广场”基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就是最好的证明。

广州京光广场基坑支护桩突然断裂的质量安全事故,断裂部位在基坑底面以上,其高度不等,但两端头部位较高,中间接近基坑底面,造成长达40m 的边坡大塌方,基坑边缘的两层工棚滑入基坑,造成2 人死亡,17 人受伤。后来继续倒塌的支护桩又导致两个移动式办公室倒塌。经查该工程事故的发生是各方面片面追求低成本,使得支护系统的安全储备过小,基坑边缘严重超载所致。

3针对施工期间相应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实施岗前培训制度。所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都应具有基本的质量安全意识。新工人入场必须完成培训教育,企业应结合生产施工的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质量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认真、正确地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质量安全的行为[5]。

3.2 减少分包的次数。在实际工程当中完全转包和分包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完全转包常常会导致没有增值的多层分包,就肯定会减少实际施工分包商的利润。由于利润的减少,实际施工的分包商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必然会导致建筑整体质量和安全性降低。相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分包的次数,一旦发现超过规定次数,要给予重罚。

3.3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施工方在开工之前缴纳一定的质量安全保险金,完工之后由第三方来鉴定,根据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情况来确定最后施工方的得失。

3.4 强化监理机制,加强监理“职业道德”观念,提高监理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监理工作。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和职业信誉档案,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对施工过程当中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这些都要在监理监督机制中有所体现,以此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

3.5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并且建立档案,对在那些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企业责令他们定期整改,并提交整改结果。要求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采取“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的方式落实到人。

3.6 监督体系和监督水平在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现场监理发挥监督作用外,建筑质量监督站更应该起到监督的重要责任。最好是能在行业内有第三方形成单独的一种监督队伍。同时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监督水平。

3.7 建立和健全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对那些安全记录差的工地采取实质性的处罚措施,对那些因为腐败而造成巨大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一定要给予严惩,进而加大对建筑业腐败现象的监管。同时对那些通过贿赂或者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的企业,要取消其营业资格。

4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只是对一些比较突出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并研究措施。从这些实际工程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望能给观者在未来更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措施提供帮助及启迪。

参考文献:

[1] 张巍.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建筑,2001.4,32~33.

[2] 卢进亮.从建筑质,浅论质量监督机制[J].广西土木建筑,1997.22 (1),22~24

[3] 周春花.规范建筑市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48~49.

第7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这就加大了其施工难度,使其施工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做好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1 要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房屋施工人员素质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人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 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的现浇混凝土方量大,钢筋多,由于框剪结构的大量使用,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中应采用一些改进的工艺和方法。

2.1 框架-剪力墙配置结构的设计。墙体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拉进行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的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曲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2.2 钢筋工程。因墙体采用的钢筋较细,上下层钢筋的接长一般采用绑扎连接,在浇筑时,钢筋网片极易发生向内或向外的位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在竖向钢筋搭接范围点焊通长水平筋以防止由于浇筑和振捣而造成钢筋位移。楼板钢筋绑扎时,要放置足够的垫块和马凳筋,以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和间距。

2.3 混凝土工程。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墙内混凝土同所在楼层的梁柱墙一样为一次性浇筑。一般采用商品预制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应按高强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在浇筑时,型钢柱内混凝土表面不得有积水和杂物,先浇筑一层100~20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防止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影响接头质量。

3 确保施工安全的一些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来自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

3.1 实行安全管理,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如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要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

3.2 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所有进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各岗位细则责任制。建立可操作的细则,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监督、监控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同时,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应巡查工序和工序交接环节,随时了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中的防范措施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检查安全制度情况,督促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隐患。

房屋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应立足于工程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应从综合管理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施工单位对于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进而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完善的质量与安全防治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蔚小英.浅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008.

第8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安全措施

一、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强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强度。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 那么如何克服和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这一关呢?

1、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但问题就在于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是否相符。 有资料统计显示,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既然影响如此之大、那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1)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的及时调整、如5~40mm 石子、M

(2)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 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把关工作、沙石级配不良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

2、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 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 据有关专家测试结果,其强度比全湿养护28天;全湿养护3 天;空气中养护28天分别为2:1; 5:1。 由此可见养护的重要性。

(1)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 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 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多方面措施进行考虑、不漏主要关键细节。

(2)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3、加强混凝土强度评定

剔除试块制作的不规范现象。当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是否就是强度评定合格了呢?不尽然。(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规定、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根据相应条件选一种、这其中都涉及到一个标准差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施工周期,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也较大,即标准差过大。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可能不合格。因此应分批。按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

二、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1、垂直度的控制

(1)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 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2)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2、轴线的控制

(1)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 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 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设200*200mm 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过程线的控制。 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 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 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 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为此;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3、标高线的控制

(1)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 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 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三。建筑裂缝的控制

裂缝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其裂缝宽度也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 但作为裂缝控制来说、应以预控为主、等裂开了。缝增大了再补救那是万不得已, 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虽说骨料内部凝固时产生的微观裂缝不可避免,但从质量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减少,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主要叙述有关对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

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在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抗”的措施: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对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轻质墙体,增设间距3m 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120mm 与墙等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端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用钢丝网(每边搭接150mm)进行处理,屋面保温层与隔气层的合理设置等。

(2)“放”的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等。

(3) “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取相应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混凝土中多掺纤维素类等。

2。施工措施

(1)“抗”的措施: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

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 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 有资料显示;用5~40mm 碎石、比用5~25mm 的碎石、 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 用M=2.8 的中粗砂比用M=2.3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降低水泥用量20~25kg/m3。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天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3)“放”、“抗”相结合的措施、 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 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尤其在前3 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宜控制在25度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四、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露天高处作业多。工作条件差、以及在有限的空间要集中大量人员密集工作、相互干扰大、因此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此对安全管理综述以下主要控制点;

1.基坑支护

(1)基坑开挖前、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环境确定支护方案。

(2)深基坑(h≥2m)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且距坑槽122m范围内不允许堆放重物。

(3)对基坑边与基坑内应有排水措施。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坑壁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脚手架

(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

(2)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二步三跨、刚性连接或柔性硬顶。

(3)脚手架与防护栏杆:施工作业层应满铺,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

(4)材质:钢管Q235(3 #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

(5)卸料平台:应有计算书和搭设方案、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3。模板工程

(1)施工方案:应包括模板及支撑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模的施工程序、同时还应针对泵送混凝土、季节性施工制定针对性措施。

(2)支撑系统:应经过充分的计算、绘制施工详图。

(3)安装模板应符合施工方案、安装过程应有保持模板临时稳定的措施。

(4)拆除模板应按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 拆除时设警戒线、专人监护。

4.施工用电

(1)必须设置电房,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施工机械实现“四个一”;施工现专用的中心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供电系统中心采用TN-S 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电源电缆。

(2)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确保电阻值小于规范的规定。

(3)配电箱。开关箱;采取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两级漏电保护器应匹配。

第9篇:粮食安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土建施工质量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建工程的质量一直是业界的重点,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很大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质量,刻不容缓;同时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保障措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具备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土建工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处理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往往会因为施工管理措施的不到位、技术上欠缺和材料不合格等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危害。

1、土建工程出现的问题

在施工期间,由于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或因某种或几种主观责任过失、客观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分别或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致使工程质量特性不能符合规定标准并造成规定数额以上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在建工程的整体或局部坍塌事件。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或两者兼而有之;可能是施工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工程勘察、设计等施工以外的其他原因;主观及客观因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有多种。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截然不同。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例如建构筑物的不正常沉降,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等;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等;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

2、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

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构筑物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使用、改建不当:随意改变用途;

(2)地基勘察及处理不当;

(3)设计失误:为计算即出图,盲目套用,构造不合理,点算或用表错误;

(4)施工质量差,管理不善。偷工减料,违反操作规程,材料不合格;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做成刚接,把简支梁做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 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没有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3、处理原则

(1)坚持标准、技术合理;

(2)搞清原因、稳妥处理;

(3)安全可靠、不留隐患;

(4)验收鉴定、结论明确。

并且在处理事故中必须注意到:①事故的技术处理,解决施工质量不合格和缺陷问题;②事故的责任处罚,根据事故性质、损失大小、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出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等的不同处罚、检测等方法获得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处理结果做出明确的结论。

二、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针对目前土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 我们必须找出源头,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措施。

1、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把重点放在责任的落实上,明确参与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由此建立起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上从公司总经理到工程项目经理,再到工地工长、班组长、班组安全和施工技术员层层落实责任制度,以制度确定每一个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位置和责任。

2、加强监督管理

政府和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把关施工资格的审查环节和投标环节。工程中标后,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法,做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3、讲安全意识步步渗入到施工者中

加强对工人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健全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广泛开展施工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工人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讲安全意识渗入到施工者中,安全生产的可能性才能得以增加。

4、落实安全的资金投入

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落实安全管理的投入,保障施工安全严格按规定的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使安全资金投入得到有力的保障。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到位,淘汰旧设备,不断更新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是有效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措施。

5、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研究,加大投入科学技术,促进科技技术向生产力转化,解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依托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改变落后的施工工艺,减少人为失误,逐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

三、结语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参与,主要是关于防火、戴安全帽、手脚架搭设、禁止乱搭接电线以及安全带使用等施工安全问题,必须成为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建筑行业严峻形势的安全问题。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企业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所有从业人员。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