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通货膨胀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货膨胀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货膨胀现状

第1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现状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学涵义及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全面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我国CPI增长幅度在2011年4月是5.3,而在2012年4月,其增幅已经下降到3.3,通胀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同时2012年的通胀与以往不同,之前是由于信贷激增,游资炒作造成的价格上涨,而最近的通胀则主要是成本引发的通胀。虽然2012年我国通胀情况与2011年相比,压力略有缓解,但从长远看,通货膨胀依然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抑制治理通货膨胀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做到控制信贷的总量,慎用加息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对货币供应量要严格控制。因为通货膨胀是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流通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很多国家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以此来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要抑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过快增长,对新开工项目加强和规范管理。

(二)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减少贸易顺差,防止热钱流入,除了要增加进口、汇率升值外,还要强化对资本管制,防止全球流动性泛滥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也要努力发展,更要鼓励民间投资向创业投资、产业投资流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业投资;也有助于支持国内技术创新、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减小收入差距,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贴、减税、农业扶持政策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手段,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畜禽养殖业的投入,保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降低,加快发展农业,使得更多的资源和劳动力更好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四)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缓解通胀压力。经济增速过快往往是通胀加速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增速过快,会推升物价上涨,这是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所呈现的关系。从周期角度分析,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速在2009年跌入谷底,而在2010年三四季度开始回转并加速上行,市场才重拾活力,整个经济进入上升态势。事实上,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物价的较快上涨,是与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速超过10%有很大关系,即经济增速过快而导致通胀压力加大。因此,保证和维持稳定合理的经济增速,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五)加强市场监管,采取措施维持市场流通秩序。将经济、法律等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加强市场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基础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理,使得经济物价调控体系适应市场发展,坚决打击利益集团囤积商品、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不法行为。同时,动用中央储备,确保市场供应;改善价格环境,维持价格稳定,必要时对基础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第2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格兰杰因果分析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一、绪论

当前的通货膨胀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抑制和防范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的研究意义:

为什么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如此重要?事实上,我们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便宜的中国制造业,并把其作为一个提供平价商品的固定来源。况且,能够作为中国厂商和劳动力的替代品少之又少,一般企业不可能为缩减开支而把工作外包给其他供应商(从中国到更便宜的国家)以进一步降低或者稳固成本。因此,全世界向中国进口的制造品的成本会随着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以几乎相同的比率增长。而且,由于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中国通货膨胀率直接联系着全球通货膨胀率。中国现在对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经济政策的一个轻微的变化都会影响世界经济的波动。

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危害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坏了资源配置的格局。因为各种产业的价格上升幅度不同,必然会导致资源流向价格上涨快的行业; 二是对依赖固定收入人群的收入的剥夺,特别是那些退休人员以及靠救济金生活的人。尤其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对底层民众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质量低下,因此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最差。因此,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财富的平均分配。

接下来的部分将按以下顺序展开:第二部分陈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第三部分将构建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哪些因素在事实上影响了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

二、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

自2011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一直在5%左右徘徊。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加大了人民的生活成本。

究其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热钱的涌入。中国企业拼命出口导致中国的美元越来越多,其直接结果就是人民币越印越多。出口越多,外资越多,人民币就越不值钱,通货膨胀就越厉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能改善,甚至下降。

另外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也就造就了物价的上涨。2008年政府干预猪肉价格,导致养猪数量的减少,从而引起了现在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见,政府应当尽量少干预市场。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1、实证计量的方法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从物价水平的上涨率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各因素对物价水平上涨率的影响程度。我们从多因素分析着手,并区分各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程度的不同。

(1)ADF检验法

ADF检验即增项迪基――富勒检验(Augmened Dickey-Fuller),是增项的自回归模型及相应的单位根检验方法,由Dickey,Fuller于1981年对原有的DF检验进行改进而得出。 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有必要采用ADF检验法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

(2)格兰杰因果分析法

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实质是在一个由多个变量组成的系统中,如果一个变量能提高另一个变量的预测能力,则这个变量就构成另一个变量的原因。本文将采用该方法对可能影响通货膨胀的各因素进行因果分析。

(3)自回归分部滞后模型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其影响因素并不限于当期的相关因素,因此采用动态的分布滞后模型对各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根据AIC定阶规则,我国各宏观经济变量均滞后三阶。

2、数据说明

本文以商品零售物价增长率代表通货膨胀率(P),GDP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GDP),M1增长率代表货币增长因素(M1),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代表需求的增长(C)和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代表成本的推进因素(W),样本数量32个,时间区间1978-2009。

3-1

3、实证结果

(1)格兰杰因果分析

3-2 P和GDP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计量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货币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变动领先于通货膨胀变动,因而,货币增长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但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实际工资的变动率和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不明显。

2、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同向的变动关系。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与长期的经济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3、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对本期的通货膨胀也有明显的同向拉动左右,这说明通货膨胀受到居民适应性预期的影响,预期也成为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货币增长率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主要因素。而货币增长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这是可控的。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有理由预期人民币汇率升值会进一步加快,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效抑制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格局,从而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

此外,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性调控措施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食品消费尤其是在城乡居民消费中占比很高,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历次物价上涨的重要结构性因素,稳定食品价格涨幅是稳定物价涨幅的关键。由于食品的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很低,应避免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加强生产与供给管理着手。

参考文献:

[1]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2010. stats.省略/tjsj/ndsj/2010/indexeh.htm

[2]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Free Wikipedia.

en.省略/wiki/Augmented_Dickey-Fuller_test

[3] “Granger Causality.” Scholar Pedia.

省略/article/Granger_causality

[4] 李彬,刘凤良.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效果的行为宏观解释. 管理世界,2007;03

[5] 张成思,中国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启示.经济研究,2008;2

[6] 纪敏(2009):“本轮国内价格波动的外部冲击因素考察”,《金融研究》第6 期

[7] 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8] 李晓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金融论坛,2005;8

[9] 易宪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智慧信号.名家商学院,2005;8

第3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关于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关系这一问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物价的发展对平决定财政发展的经济理论就受到包括Sims、Douper在内的国外经济学者的重视,他们认同的观点在于通货膨胀如果仅凭借货币的政策的微薄之力是无法调控的,而财政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认同这一观点的理由在于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控制财政的支出与收入政策从而作用于投入产出价格与国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推动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流动性平衡,进而作用于通货膨胀。纵观国内外经济学者对于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财政赤字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而长期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必然现象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联系。笔者认为,以不同国家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结论自然也就会有所不同,根据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而言,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处于互相影响的状态,并且互相影响的因素是多重的。许多专家在考虑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用财政赤字代表财政政策的主要变量,然而,财政的赤字仅仅是财政政策运行的众多影响之一,本年度本季度的财政赤字即为本年度本季度财政收支的差额,因此,充分分析财政结构才能够充分理解财政政策发展的原因。笔者通过VAR(向量自回归冲击模型)将以财政收入和支出为代表的财政政策和以物价为代表的通货膨胀进行分析,价格指数主要采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时间段为2003年7月到2013年7月,数据主要来源为CEIC。数据表明,我国财政的支出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微弱,然而我国财政的收入政策对于CPI主要带的是积极影响,也就是财政收入的提升会推动CPI的正向上升,反之,财政收入的降低自然也就导致CPI的下行。与此同时,通过数据的方差也可以看出,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并没有证据表明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财政收入与通货膨胀的方差数据较高,有证据表明两者有显著地相关性,可以对百分之五左右的CPI波动做出解释。

因此,我国目前复杂的通货膨胀现状要求我们正确利用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对于宏观经济进行需求的调节,并且还可以从供给的角度对于需求进行合理的调节,同时由于财政政策拥有手外部经济影响小等优势,因此对于政策的传达性可控性比较强,对于今后控制通货膨胀应当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的优势,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发挥作用:

一、从供给调节角度利用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供给方面主要体现在经济短期波动的调整和经济长期发展的调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供给一个经济体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力量,包括物资资本、智力资本和人力管理资本,在这三点之中人力管理包括劳动力的质量、数量以及社会管理系统。智力资本顾名思义包括文字、图片以及专利等等。物质资本主要包括资产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除物资资本以外,剩余两种供给条件都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仅仅依靠市场供给自然是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就需要动用政府这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提升财政支出、进行财政补贴、提高上述两种物品的供给量,以此推动财政政策的有效供应。由此可以得出,想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监管和补贴,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

二、从需求调节角度利用财政政策

第4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调控;供需矛盾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73-02

一、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

(一)近年来我国的CPI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进行统计出来的一个物价变动的指标,它通常作为检测通货膨胀水平的一种重要指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3,同比增长1.9%;2010年达到103.3,同比增长4.6%;2011年为105.4,同比增长4.1%;2012年为102.6,同比增长2.5%;2013年1―4月份的CPI数据分别为:102、102.6、102.4、102.4,同比增长分别为:2%、3.2%、2.1%、2.4%。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自2009年开始居民的消费价格出现了新一轮的上涨,2010年的同比增幅最大,现阶段我国还是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近年来我国的PPI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PPI,也被称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它是一个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格的平均变化指数。如果生产者物价指数比预期的数值偏高时,就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PPI数值越高通货膨胀也就越严重[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4.61,同比增长1.7%;2010年为105.54,同比增长5.93%;2011年为106.05,同比增长1.69%;2012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有所缓和,下降到98.2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从2009年以来PPI也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最高值,结合近年来我国CPI指标的走势来看,我国仍然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是属于温和型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影响

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发展混乱,严重时会从生产领域扩展到银行、金融市场领域,从而无法维持正常的经济运行和发展,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地倒退;通货膨胀的影响还会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状态,引发政治危机;通货膨胀还会使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造成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窘境,生活水平严重下降[3]。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时还会使市场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通货膨胀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例如生产、流通、消费、分配领域会产生较大的危害。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在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我国食品价格、房地产的价格在飞速上涨,这样,在市场经济当中,有一部分的价格发生了变动,那么,就会使得其他的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进行重新划分,而市场上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又会引起商品的供需矛盾关系的变化,也就造成了产品供需的失衡。

通货膨胀还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国际收支的失衡。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出口产品数量下降,而进口产品的数量上升。这样,在国际市场上,就降低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4]。出口量的大量下降,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而进口数额的大量增加又会使一国背负着沉重的资金负担。外汇储备的减少又使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货币发生贬值,造成国际贸易收支持续发生逆差的状态。

(二)通货膨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扰乱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拉大居民的贫富差距,西方的经济学家也称其为“劫贫济富”效应。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人们手中的货币真实价值不断的下降,造成损失,居民实际拥有的财富会通过通货膨胀效应不断减少,穷人手中的钱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不断地转移到富人的手中,这样就使得穷人会越来越穷,而富人则会趁此机会越来越富有,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穷人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生活水平会不断地下降[5]。

通货膨胀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通货膨胀使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遭到了破坏,还使居民的收入分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了社会成员的大量失业,这样就会使社会绝大部分的群体成员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给民众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慌和不安,引起大家对社会的不满,西方的许多国家在通货膨胀发生时都出现过游行示威、罢工等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这就给政府管理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使得经济和社会瘫痪无法正常运转。

三、现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

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国内、国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上,近年来我国的消费快速上涨,货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国外上,主要受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影响,导致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遭受到巨大的影响。通货膨胀在近年来已经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不仅威胁到了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来综合治理。

(一)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所以控制货币供给量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控制货币供给量就要求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的投放,由中央银行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总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措施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削减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平衡国际收支等等,通过这些手段适当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调节通货膨胀的目的。

(二)实施稳定物价的政策

物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国家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循环发展,还关系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否。在当前现阶段,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当及时出台相关的措施来稳定物价、保障民生。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食品价格、房地产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过快,所以,我国宏观调控的措施应当主要放在抑制食品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工业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同时,物价局对物价大幅度上涨等不合理的市场现象应该及时地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从而防止投机者从中非法获得收益。

(三)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现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会严重导致社会经济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在当前现阶段,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主要是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要相应地控制某些特定领域里的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抑制消费的过快增长,合理调整税收,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协调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6]。

(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保障中低收入者,限制高收入者;调整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有效减轻中低收入家庭的税收负担,切实保障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居民收入分配的两极化差距。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要更加注重公平原则,照顾低收入者、农村居民等社会弱势群体,使不同的群体在通货膨胀中的损失最小[7]。完善职工工资发放制度,提高工人的薪资标准,提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的水平,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监察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马骁迪.现阶段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4):9.

[2] 张红.当前通货膨胀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1):38-39.

[3] 完颜素娟.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9-11.

[4] 江野军,肖珊.通货膨胀的劫贫济富效应与对策[J].价格月刊,2011,(5):13-26.

[5] 李素利.我国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9,(6):46-47.

第5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警;治理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79-02

通货膨胀是困扰我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平均而言,通货膨胀率对利率作出反应的时间是2.5年,并且这种滞后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长达3年。换言之,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必须现在就要有所作为。因此,加强通货膨胀的预测预防研究防患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约。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特征及趋势

1.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

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分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钱多货少”。有人认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摆脱了商品长期紧缺的阴影,市场繁荣,无所不有,不会出现“钱多货少”的情况。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它反映了我国消费品和投资品市场百业兴旺的现状,但是忽视了通货膨胀与紧缺经济不是完全对等的经济现象。西方发达国家不是紧缺经济,市场长期处在商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但是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我国经济现在也已经摆脱了商品紧缺的影响,一般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商品紧缺性的通货膨胀,但是不能绝对避免商品相对过剩情况下的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经济中货币流动性过大,货币投放的速度过快,以及流动性大的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增长偏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存在着物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因此,要防止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而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防止经济过热上面,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我国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按传统经济理论,通货膨胀成因有很多类型,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和货币型通货膨胀等等。

其实,无论成因如何,通货膨胀问题都与货币供应有关。我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尽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寻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不过,这种局面不是政府滥发钞票造成的,而是汇率体制与机制欠灵活所致。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再加上我国实行银行结汇制,以及以稳定汇率为目标,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大量收购外汇作为国家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而且随着国外净资产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以及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的上升,国外净资产的增长对基础货币增长已经具有了支配性作用。

因此,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逻辑来看,尽管我国目前爬行式通货膨胀仍将可能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但最多形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发展成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此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换句话说,也就是尽管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使得未来我国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而是可控的。

二、我国通货膨胀预警系统的构想

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通货膨胀预警指标体系可由综合物价指数、先行指标和承受度指标组成。

1.综合物价指数

各种物价指标反映的对象各有侧重,难以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有效预警,需要建立综合物价指数。它不仅应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而且还应反映投资品的价格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权数)。

为了保证指标的敏感性,除选取综合价格外,预警指标还应选取对通货膨胀具有较大影响的特殊产品价格,比如,粮、棉、化肥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等。

2.先行指标

为保证宏观政策对物价变动及通货膨胀风险具有预见性,通货膨胀风险指标还应重点选取先行指标。哪些是通货膨胀预警的先行指标?这与通货膨胀的生成机理有直接的联系。我国通货膨胀有其独特的生成机理。主要有两个特点:

(1)国民经济各大平衡关系主要是通过信贷实现的。首先,财政存在着赤字。虽然财政已不再向银行透支,但以国债弥补赤字仍造成了对通货的压力。更应注意的是,由于财政财力有限,银行事实上承担了某些财政的职能,比如贷款发工资,政策性贷款等,财政性的货币发行仍然存在。其次,国民收入存在超分配现象。企业或社会分配明显趋向个人。收入来源一个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个就是贷款,银行的呆账坏账就是超分配的一种表现。通过信贷方式实现总供需平衡,最终导致的只能是货币的超经济发行,通货的扩张成为通货膨胀风险的先兆。

(2)投资扩张与我国通货膨胀关系密切。通货量指标和投资量指标是重要的通货膨胀预警先行指标。将通货量和投资量作为通货膨胀预警的先行指标还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投资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政策工具,对通货量指标和投资量指标的事前监控,不仅可能预见通货膨胀风险,而且可为控制物价水平提供具体的投资、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3.承受度指标

通货膨胀风险是两大因素相互作用和变化发展的结果,一个是通货膨胀自身的变化,另一个则是通货膨胀承受度的变化。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有时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风险,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则有可能形成风险,其中的决定因素是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因此,预警指标体系除了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外,还应包括反映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有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直接的物价和消费水平的控制等,其中前两者被称为常规的治理通货膨胀措施,后两者称为非常规的调控方式。

1.紧缩的货币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货币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效的。但是,这一政策使广大的企业感到贷款的困难,极端的情况是企业正常的购买投入品活动由于没有贷款而难以进行。投人品交易的缩减,一方面意味着投入品生产部门的产品积压,另一方面意味着使用投入品的生产部门的生产难以进行,其综合效应是总供给水平的降低。其次,货币紧缩政策也会使有限的贷款配置发生变化。在贷款紧缩的情况下,许多效率不好的国有企业将首当其冲,处于停产或破产的困境,为了维持这些国有企业的生存,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把有限的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分配给那些困难企业,使十分短缺的贷款变成了支付没有效率的企业工人工资的资金来源。但是,那些具有风险但潜在的经济效率十分可观的投资项目却难以得到银行贷款,影响长期有效总供给的增长。再次,在贷款紧缩时期,企业之间原有的那些合同难以履行,出现拖欠“三角债”的现象。三角债务不仅使旧债务难以清算,同时也使新合同难以签订,其长期效应则是总供给水平增长率的降低。最后,一般说来,贷款的短缺会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但由于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负担以及短期内利率上升具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中央银行一般倾向于把贷款利率保持在原有的水平。

2.直接的物价控制

当上述两种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都不明显时,在短期内较为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就是直接的物价水平的控制。直接的价格控制包括全面的价格控制和有选择的价格控制两种情况,前者是指政府规定所有成本和价格上涨的最高限度。直接的价格管制不仅能在短期内使高速发展的通货膨胀降下来,而且在下述意义上对抑制长期通货膨胀也具有正面的效应,即如果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宣布一个有一共管制的物价上涨率,那么,就有可能消除人们对将来物价的不正确的预期,尤其是在加速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效果更为明显。就选择的物价控制政策来说,如果被控制的物价是垄断部门的产品物价,那么这种控制就是合理的。因为垄断定价是一种反市场竞争的行为,垄断利润和垄断工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对其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管制。当这些垄断部门的产品是中间产品时,对垄断部门的产品价格的管制还可以消除结构性物价上涨现象。这是直接物价控制政策的正面效应。但是,该政策也存在负面效应。

3.合理控制和引导消费需求的增长

一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收益与企业经营者、职工个人收入的制衡机制,以保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率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防止以侵蚀国有资产的方式增加个人收入;二是要制定各行业企业工资的参考标准和企业经营者工资最高限额,规范企业经营承包的个人收入分配办法;三是运用经济手段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

四、结语

总之,由于货币流通是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所以对通货膨胀也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达到稳定通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德润.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金融,1988(06).

第6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通货膨胀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因此,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是关键,本文列举国外的案例,对我国通货膨胀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我国提供了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方法和途径:估计一定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研判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机制;确定货币政策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手段;建立反馈与再调节机制。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方法;效应

一、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

无论理论上或者事实均已经证实,经济体系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货币政策效应必然很不相同。当居民、企业部门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徒增物价而不能推高产出。货币政策效应与通胀预期的强弱此消彼长。按照预期理性学派的理论,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扩张货币供给以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时首先出现物价总水平上升,生产部门将物价上涨看作产品需求增加的信号,以为商品销路畅通而扩大生产,居民部门将货币扩张形成的名义收入提高——例如工资增加看作实际收入增长,从而将增加的货币收入在储蓄与消费上进行“配置”,结果社会总储蓄与投资、消费均增加,通货膨胀的结果是产量和储蓄提高,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种情况是当货币扩张引起通货膨胀时企业家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认为市场中对商品的实际需求并未增加,预期物价总水平将继续上涨,通过不断提高商品价格冲销、补偿成本上升,着意避免扩大投资。居民在预期基础上认为名义货币收入增长将落后于通货膨胀,从而由存款转向购买实物资产,同时通过与企业谈判争取提高工资,企业如果增加工资就势必一再提高商品价格,形成价格上涨的循环。结果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扩大生产,仅仅推高价格水平,货币政策效应被预期行为完全抵消。

二、国外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实施效果

“通货膨胀目标法”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即:中央银行明确地设置并公布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如加拿大为年度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2%±1%,英国为2.5%±1%)。其优点在于具有很高的货币政策透明性,有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

新西兰1990年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法,此后越来越多的工业化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使货币政策转向通货膨胀目标。这些国家包括智利、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捷克共和国、芬兰、以色列、波兰、南非、西班牙、瑞典。捷克是第一个引入这种制度的转型经济国家,而巴西则是第一个完全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发展中国家。1993年,英国货币当局正式放弃实行近三十年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明确将反通货膨胀确定为货币政策目标。2001年的韩国和泰国,最近的匈牙利和瑞士也已经采用类似的货币政策。

对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实施效果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该政策法则无效或者暂时还没有显现出效果,但大多学者通过分析认为其具有明显效果。L.Ball&N.Sheridan(2003)的研究表明,没有证据显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对宏观经济运行起到改善作用。Jonas&Mishkin(2003)则认为个别通货膨胀钉住国家由于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时间较短,无法得出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成功与否的结轮。

以Svensso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对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确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Svensson(1997)指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解决了货币政策动态一致性问题,且降低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采用有弹性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可以起到稳定产出的作用。Mishkin(1999)则认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效果非常好,通货膨胀钉住国家显著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K.Choi,C.Jung&W.Shambora(2003)使用马尔可夫转换模型(Markov-switchingModel)研究了新西兰通货膨胀钉住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显著改变了新西兰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动态,同时也结构性地改变了新西兰真实GDP增长率,由此得出结论:通货膨胀钉住政策在稳定通货膨胀以及产出增长率方面是非常成功的。C.Bean(2003)研究了英国实施通货膨胀钉住政策的经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钉住框架在保持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以及在确定通货膨胀预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存在类似情况,G.Stevens(2003)指出钉住通货膨胀对于澳大利亚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T.G.Pétursson(2004)使用面板模型(panelmodel)研究了21个国家的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对该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有2/3国家因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显著地降低了平均通货膨胀率。L.Ball&N.Sheridan(2003)通过测量通货膨胀、产出以及利率行为,对采用通货膨胀钉住政策框架的7个OECD国家与13个非通货膨胀钉住国家做了比较,揭示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无论是通货膨胀钉住国家,还是非通货膨胀钉住国家,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某些情况下,通货膨胀钉住国家改善得更明显一些,如平均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等。[1]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目标法对抑制通货膨胀、维持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性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国际经验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安排的借鉴,我国目前市场体制已经基本形成,经济国际化水平快速提高,在利率政策体系、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条件下采取通货膨胀目标法是货币政策可以探讨的重要选项之一。

三、对实施通货膨胀目标的认识与判断

1、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一般认为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基本宏观经济条件包括:弹性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利率开放和较完善的证券市场。实际上将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条件可以归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交易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具有充分影响力和控制力;第二,货币市场价格与数量指标变动能够迅捷传导到资本市场;第三,货币与资本市场变化能够影响商品市场;第四,中央银行能适当干预外汇市场或者通过其他手段影响国外净需求;第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能够合理有效配合。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被赋予中央银行职能后由于各种原因其独立性还非常有限,利率市场化进程仍远未终结,证券市场无论市场规制、市场结构和上市公司结构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由此判断,我国目前似乎不存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的条件。但情况也不尽然。

2、中国部分地区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已经部分具备试行通货膨胀目标的条件:

第一,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从国民经济体系中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看,我国自亚洲危机以后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经济征兆,2003年经济走出通货紧缩,市场趋于活跃,但是总体上仍然存在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国内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一定程度可以消化,但是这一过程不会如人们希冀的那样快,20世纪80年代以前存在的严重供给不足、“短缺经济”情况很难重新出现。这是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物质基础,从供给方面观察具备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

第二,货币管理也是一种艺术,中央银行已经具备防止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两方面的经验。从1993、1994年出现高通货膨胀到目前已经过约15个年份,1998—2002年通货紧缩期间CPI下降年平均在2%以下(温和的通货紧缩),2003年到目前大多数年份通货膨胀年率被控制在5%以下(2007和2008年分别为4.8%、5.9%,其他年份均在4%以下)。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已经具备相当“艺术”水准,重要体现即在于逐渐趋缓的价格水平波动。

第三,利率决定机制已经部分地具备市场化特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尽管还没有止步,但是对大部分银行利率已经赋予很大灵活性,目前完全没有放开的主要是存款利率。

第四,汇率体系已经或者正在发生重要变动。自从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具备一定弹性,2005年汇改迄今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23.2%,[2]已经有效释放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进一步改革汇率体制创造了条件。央行也一再申明进一步推动汇率改革,方向是更多地发挥市场决定汇率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汇率变动在均衡水平基础上比较稳定。

此外,随着创业板市场设立和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出以及市场开放水平的提升,证券市场也将发生实质性变化,货币与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增强。

3、实施通货膨胀目标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实际出发,总需求与能源资源对国际需求、国际市场依赖很强,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具有很强的感染,国内房地产市场、农产品价格显著不稳定,这些均成为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如果确定通货膨胀目标,中央银行如何“定标”就很成问题,再加在新的银行体制条件下货币量、利率、信贷与物价联系的内在规律、趋势尤其数量关系需要进一步了解观察和深入研究。对市场通货膨胀预期与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也需要研究探索,如何“管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预期则无论对于学术界和货币宏观调控部门都属于新的课题。从长期的货币政策实践看,中央银行在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并非仅仅只关注稳定物价,而是同时注意保持一定(较快)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多目标”制是我国社会状况与经济特征所共同决定的。2008年爆发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之后央行实际采行“多目标”政策操作,将金融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目标实际置于稳定物价之上。这些均成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约因素。

四、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目标权衡、方法和途径

1、“多目标”条件下中央银行的权衡选择

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区分三类:固定区间;弹性区间;不公开宣示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3]固定区间指加拿大与英国的做法。弹性区间指货币政策当局可以根据每年或者一定时期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目标中心或者波动范围。不公开宣示的目标区间即指确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仅有货币当局自己知道,外界则只能猜测。最后一种对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最缺乏约束力,但对于存在货币政策“多目标”的中央银行而论显得更为可行。如前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实际上采行“多目标”制,十六大报告对此是一种明确宣示,提出宏观经济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物价水平,维持国际收支平衡”。[4]近期央行主要负责人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中央银行所关注的重点以及使用的工具能够适时切换,金融危机发生后更关心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问题;其二,中央银行可能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权重考虑“多目标”,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或者改变不同目标的权重,或者进行切换。[5]亚洲危机爆发到十六大召开(2002年11月)期间货币政策的特点已经反映了上述思想。关注重点变化会导致不同目标权重变化或者在不同目标之间进行切换,这时固定区间将难以兑现,如果勉为其难将会使中央银行维持通货膨胀目标成为“沽名钓誉”和本末倒置,因为中央银行选择通货膨胀目标最终仍然是为了维护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和发展。由于存在各种制约因素,我国在一定时期将会选择弹性区间,中国人民银行的实际做法是不同时期宣示将通货膨胀控制在某个特定水平以内。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必然意味着选择有数量含义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

2、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方法与途径

(1)估计一定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探索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思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估计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目的是确定通货膨胀目标,即对经济体系可接受的通货膨胀“定标”。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估计,选择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的组合关系,同时确定失业率上限和通货膨胀率的下限。[6]对通货膨胀率上限的确定需要考虑趋势因素,例如从经验来看,是否存在维持一定经济增长条件下通货膨胀的下降趋势,例如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次通货膨胀高点在9.3%—18.8%(1985,1988年),九十年代通货膨胀最高达到24.1%(1994年),2003年以后通货膨胀率最高为5.9%(2008年)。由此,在依据经济资源供给状况和就业需求压力确定适度经济增长率以后,再结合通货膨胀趋势确定通货膨胀率上限,这一上限最好落在温和通货膨胀区间以内或者接近温和通货膨胀水平。我国近些年实际上将通货膨胀目标确定为3%—4%,尽管大多时间并未向外界明确宣示。

(2)研判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的机制。为此需要区分核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噪声项(瞬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能够影响的是核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噪声项由非货币事件引起。[7]为了清楚判断货币政策效果,需要从CPI分离出核通货膨胀和噪声项,动态地量化货币政策数量与利率调节经由期货市场对CPI的影响,从而决定一旦需要时货币政策的调节力度。此外需要分析确立前瞻性通货膨胀指数检验货币政策效果。Clive(2003)将CRB期货指数作为总体价格水平趋势检验货币政策效果。可以设想,根据事后判断如果发现货币调节效果未如预想情况,中央银行将进行再调节。这实际上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提供了一种思路。货币当局若欲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就需要确定对CPI具有前瞻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总体价格水平趋势指标,所选指标是既可以对货币政策做出反应,又可以影响主要通货膨胀指标CPI的某种通货膨胀指数。根据计量检验的相关结论(结论5),期货价格与CPI存在两方面关系:期货价格是对1个季度和大约1年以后通货膨胀的预期(尽管没有完全预期到);期货价格变动可以传导到CPI,引起现货市场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检验也说明以期货价格作为通货膨胀预期值对投资具有引导作用。所以,可以考虑将我国期货市场价格指数(或者其中某一个子集)作为满足总价格水平趋势的通货膨胀指数。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仍处于发展中,为了适应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目的需要考虑以下:第一,丰富期货市场交易品种,提高市场参与度;第二,增强期货市场与货币市场、商品现货市场的“连接度”,沟通和拓宽中央银行货币金融政策对期货市场的传导渠道。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层面研究、提取能够拟合市场主要价格水平趋势(指CPI走势)的期货市场子集,编制相应的期货指数。

(3)确定货币政策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与调节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仍然是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手段。现代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体系货币创造功能已非常发达,再加各种金融工具创新导致中央银行仅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影响货币量显得力不从心,如果放弃对商业银行信贷的直接控制,那么利率就是货币政策更为有效的工具。佩里·梅林(PerryMehrling,2009)将宏观经济学的新共识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现经济稳定的首选工具从财政政策转向货币政策;二是对于我们有理由能实现经济稳定的程度从乐观转变为悲观”。[8]而货币政策的新共识也在于两点:第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政策恰当的长期目标;第二,联邦基金利率是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恰当工具。[9]这一共识得益于泰勒规则拟合总量数据的成功。我国央行利率调节的影响力已经逾益增强,此外也充分利用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和发行央行票据等政策工具。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是否需要兼顾和重视其他可选的工具变量?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期货市场至少是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平台、窗口之一,掌控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就应该很好地管理期货市场保证金比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流动性,可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期货市场融资做出合理安排。

对通货膨胀中的噪声项,货币政策不能独立撑持应对,需要借助于工资与价格管制等一揽子政策,有些情况下必须通过各种政策组合刺激、改善商品供给。

(4)建立反馈与再调节机制。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过市场信息多次反馈、重复判断和再调节过程。因此,中央银行需要明确和建立更加顺畅、快捷与具有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馈回路,例如从货币信贷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经理人指数变化等及时获取信息,前瞻性地判断一般商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根据对市场的研判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把握政策作用的节奏和力度,找准政策作用的主要着力点。

【注释】

[1]郭万山.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2).

[2]京报网财经专刊,2010年9月20日.http://.cn.

[3]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系统研究参见本·S·伯南克等,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十六大将经济增长置于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原因在于政府对当时及以后经济形势的判断。见刘明.转型期金融运行与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254—255.

[5]周小川.中央银行重点关切问题的演变——在牛津财经论坛上的午餐讲话,2010年9月9日。见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

[6]从弗里德曼以后对菲利普斯曲线存在争论,即怀疑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替换关系。但即使菲利普斯曲线也存在不稳定性,由菲利普斯曲线斜率反映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替代比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较为有利的一面是货币政策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菲利普斯曲线斜率,通过降低斜率(绝对值)增加通货膨胀带来的降低失业率的收益.

[7]paringforecastsofinflationusingtimedista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Forecasting19(2003)339—349.文中提出将总通货膨胀应区分为核通货膨胀与瞬时通货膨胀两个部分,前者由货币政策引起,后者是非货币事件引起的“噪声项”,检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将CRB期货指数作为全部价格水平趋势的代表。CRB期货指数是桥讯系统公司在CRB指数基础上适当调整后包括黄金等17种商品期货合约的期货价格指数(CommodityResearchBureauFuturesPriceIndex)。CRB指数是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Research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

第7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条件的分析,认为在我国短期内不适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并对我国长期内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我国货币政策效率较低的原因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去,世界经济开始逐渐复苏,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位居世界前列,这与我国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分割,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却在明显减弱。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问题:

(1)货币供应量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越来越弱,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越来越强;第二,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降低,货币供给的漏出效应增强;第三,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减弱。

(2)利率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其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效果越来越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时滞”效应,从而导致利率难以被精确控制,效果逐渐减弱。

(3)汇率。汇改后我国的汇率政策实际上仍为钉住美元,浮动汇率制度并未完全发挥效用。由于汇率传导机制的存在,从而减弱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效用,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IMF(2005)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概括为四个部分:机构独立、设计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健康的金融体系。因此,要讨论我国是否适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从上述四个部分进行分析。

(1)机构独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首要条件是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和责任感,货币政策的高透明度。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仍然隶属于国务院,缺乏独立性和决策权,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水平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另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项目还相对较少,统计数据不够完整,更新速度较慢,并且使用者较少,从而减弱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最为重要的是,人民银行沟通和监督机制建设相对较为落后,远远不能达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要求。

(2)设计良好的技术基础设施。由于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时滞”效应,必须考虑通胀预期因素,因此,要求中央银行具有精确预测通货膨胀未来走向的能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导致了中国人民银行在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方面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经济结构。由于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顺差,严重的外部经济失衡造成了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而我国采取的是逐步放开的策略,这就导致了国际上对人民币具有强烈的升值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目标制反而会增加中央银行市场操作的难度,因此,我国暂时不适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4)健康的金融体系。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调整基础利率,利用调控短期利率以影响与利率相关的金融市场变量的改变,进而对市场的资源配置以及微观市场参与主体的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变量,最终实现货币政策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这就要求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拥有健康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市场。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利率市场化还处于稳步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不具有完全的利率决定权,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政府常常对金融市场施加行政干预,从而导致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价格联动机制,影响公众产生合理的预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短期内不适宜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

三、长期内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建议

通过此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价格稳定和利率政策不足以实现金融稳定,而现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钉住消费价格指数(CPI),忽略了资产价格的因素,容易导致资产价格产生泡沫并破裂,致使金融体系稳定性减弱,一旦货币当局监管力度不够,便有引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另外,资产价格的波动还会通过财富效应等影响企业和居民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和通货膨胀率,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因此,未来我国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框架时,不仅仅要钉住消费价格指数,而且还要把资产价格作为政策目标也纳入到货币政策体系之中,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保持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双重稳定。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结束,并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因此,在建立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目前,可以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改变我国汇率制度“管理有余,浮动不足”的现象,并借鉴运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较为有成效的国家的经验,从而为我国长期内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积累经验,以避免因货币政策框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另外,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单纯的为了追求较低的通货膨胀目标而牺牲实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随着我国各项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发展完善,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长期内将会成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参考文献:

[1]奚君羊,刘卫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财经研究.2002.28.

[2]程均丽.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物价普遍上涨问题日益显著。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多年的持续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引起的消费者心理恐慌。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组合政策应对。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非常规组合政策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政府的关注调控对象主要是稳定物价和防止通货膨胀。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发生跳跃式的增长,另一面也为现在的严重通胀埋下伏笔,而2010年为了保证经济稳定有序的增长和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我国要加大了管理力度,适度收回流动性,积极采用非常规组合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

一、我国特殊国情下通货膨胀的现状

“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实在是一句老生常谈,通俗讲它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太多,才造就了物价的普遍上涨。

2010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尤其突出,其中农副产品的高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据商务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18种主要蔬菜的平均批发价均比年初上涨了11.3%,为每公斤3.9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居民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样出现回落趋势;税收收入方面,据财政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中全国税收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同比增了24.20%。

二、此次通货膨胀的成因

原因形成可从两方面解释:首先是我国货币发行量的增加,2001-2003年,中国M2增速为16.6%,GDP增速为9.8%,CPI增速为1.4%,M2的增速超出GDP与CPI增速之和的5.4个百分点,2008年-2010年中超出了9个百分点;此外多年积累了超发货币,并没有有效地被资本与货币市场消化;再者美日在量化宽松政策火上加油,这些因素都使通胀预期一发不可收拾。

其次是各类材料、原料价格的上涨,表现为如下:第一,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第二,2007年前中国经济处于持续过热、流动性过剩的状态,同时美国次债危机后中国实施了经济刺激政策,发行的货币量太多,物价自然要上涨。第三,2010年我国电、水、天然气的价格上涨,更加剧了通货膨胀。11月份中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并且该月全国的食用油也集体涨了15%至30%。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规范,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游资从楼市转向对农产品,并进行了严重炒作。第五,国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这些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推动通货膨胀。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从而造成粮食减产,所以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我国国内的农产品价格也产生了影响。第七,发达国家中的物质产业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德需求愈演愈烈,对这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形成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了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提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居民面对通胀带来的哪些危害

通货膨胀引起的各种危害让世界人民不寒而栗,其后果不胜枚举。若普通民众收入的增长超过了通货膨胀率,此时的通胀并不会给普通民众带来实际的损失,但是反之亦然。近日国内一家媒体从上海、北京两大城市中抽取了10多户自今年开始有房贷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七成家庭中的月供比例超出家庭收入的五成,生活成本原来只占三成,但由于水电油气全面调价而增大了成本,所以每月积蓄不到一成,旅游、购物等消费也大大减少。

调查发现,假如以后CPI上涨3%,住房贷款月供比例超过50%,这些家庭每月就开始发生入不敷出,对于居民来说,如果不增加收入,生活质量必然会降低。另外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企业至少会给职工增添工资,实际上,除了机关事业单位,普通企业想用加薪这条路是万万行不通的,同时从我国目前税制改革之路看出,企业当前的税赋较重,如若再给职工加薪,那么绝大多企业会关门大吉。

四、我国特殊国情下的非常规组合政策

综上看出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这方面可以借鉴摩根史丹利公司非执行董事、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先生的观点,他在2010年12月8日表示,由于中国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市场经济,因此应对目前的通胀,应该迅速地做出行动,越早越好地来解决,尤其是要用组合政策。

本文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给出如下非常规的处理办法:首先,据了解,虽然现在的通胀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信心,但它并非到达完全失控,以及各类商品暴涨的程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可能是大幅加息,恢复人们对货币的信心。第二,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产业链,保持或加快原有经济发展速度,努力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货膨胀。第三,行业投资、重大项目方面继续采取区别对待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和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第四,提高资源价格,提高劳动力价格,扩大内需来应对外需疲弱,收紧外资在国内的资产收购,收紧外资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投机活动,继续严格控制资本项下外汇投机资金的进出。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2.

第9篇:通货膨胀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对我国企业资金需求量与供应量、资产的购买力、生产能力三方面的影响,并对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我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曾有人预计,我国2008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7.2%,我国企业已经切实体会到通货膨胀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断上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资金需求量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反而减少 

    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的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了资金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会导致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得资金补偿不足,企业必须通过追加资金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将会大大减少。在通货膨胀期间,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发生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从而引起经营资金供应量的减少;在物价波动剧烈时,投机利润大大高于正常的生产利润,这时,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大大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会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这也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也会更加苛刻;通过提高利率,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不断升高。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涨,使股票、债券价格暴跌,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资金的供应量受到多方限制,使得企业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二)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获得购买力收益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非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负债的价格一般是变化的,它们所蕴含的购买力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个别物价变动和币值变动交叉影响的结果,个别资产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通常情况下是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趋势一致。所以,当物价水平上升时,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也随之上涨。 

    (三)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损害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历史成本确认的会计收益,将会造成低估成本、费用,高估利润,使得盈亏不实,最终也将损害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成本补偿不足。销售收回的补偿资金难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使生产资金在物价上涨时处于萎缩状态;其二,负担不必要的税赋。在通货膨胀下,企业高估收入低计成本,导致利润虚增(甚至明盈实亏),从而引起企业应税所得增加。例如,当通货膨胀率为8%,税前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企业以25%交税,投资者的税后收益仅仅为7.5%,甚至不够补偿通货膨胀成本,该企业的税后实际收益是-0.5%,从而损害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其三,当企业利润增加时,股东要求分配更多的股利,但此时的利润是虚增的,这种虚利实分的现象,将会削弱企业的财力。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企业丧失了补充存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无法保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 

    二、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期财务管理应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对策 

    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方面的需要: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由于现金属于非收益性资产,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期,持有的现金会遭受购买力损失,若现金持有量过多,势必使企业遭受损失。

    然而,由于通货膨胀期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了,而货币的需求量却增加了,如果企业缺现金,不仅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还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企业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企业临时短缺现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来应付燃眉之急。因此,在通货膨胀期,企业现金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而后再考虑持有现金所遭受的购买力损失。 

    (二)存货管理的对策 

    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供应公司经营中所需要的存货。持有存货会发生储存成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的磨损等相关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存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存货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会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需要储备适当数量的存货。除此之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通货膨胀期,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会遭受购买力的损失,而且由于企业间的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更严格的信用标准和缩短信用期间,要设立专人催收账款,让应收账款尽快转换为现金,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四)投资的管理对策 

    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无需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因此短期投资是现金的暂时存放形式,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在国家经济结构稳定下,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还不足以影响投资的赢利,短期投资就不必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或不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拟超1年的投资。一般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其他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精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对投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以免导致错误的投资。 

    (五)减少税赋的对策 

    为了减少当期的税赋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或是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对存货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期限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等方法。由于在纳税范围和应纳税额的界定上,法律都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应该及时与税务部门联系与沟通,使得税务局认可企业在通货膨胀下的这种变更,从而达到减少税赋的目的。 

    (六)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 

    为了让企业在通货膨胀下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再生产,企业要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机器设备,按重估价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对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原材料物资,按现行价格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消耗与补偿平衡,保证企业再生产能力,使资本得以保全,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七)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谷继建等. 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 特区经济,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