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约粮食的方法和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勤俭节约的相关规定,通过开展节约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师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形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优良社会风尚。
二、活动主题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争做节俭小公民。
三、组织机构
为推动节约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县教育体育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
四、主要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节约教育。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深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教育活动,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观,大力倡导“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的活动主旨,让勤俭节约形成意识,融入习惯,成为自觉行动。
2、全面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把节约粮食教育作为节约教育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务求实效。每所中小学、幼儿园都要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并真正落到实处。寄宿制学校尤其要加强营养餐改善计划管理工作,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普遍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提倡小份多次管饱的文明用餐方式,确保食堂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通过努力,彻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3、全员参与勤俭节约体验活动。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组织学生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到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观察了解节粮节水节能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组织开展餐饮消费、办公用纸、家庭用水等情况的社会调查。城市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进行校园种植养殖,建立“学校+农户试验田”,坚持“绿色证书”制度,让学生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认识到粒粒皆辛苦,从而真正形成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五、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充分认识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到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强节约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二)建立健全学校节约教育制度。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体现节约要求,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要编制学校年度节约计划,推广使用节能的照明、采暖、电教等设备设施。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细化勤俭节约条款。
(三)加大节约教育宣传力度。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利用校园网、广播、电子显示屏、校报、板报等宣传阵地,组织节约教育专题报道,形成宣传声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此次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县教育体育局将把开展节约教育效果显著的学校树立为学习楷模,将其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县推广交流。
(四)加强节俭行为的评价考核。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将节俭行为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评价办法,将学生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学生“节约之星”争创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学生参与节约行动。校长、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开展了一次关于勤俭节约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来体验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
活动主题:《一点一滴,牵动我心——厉行节约,从你我做起》
活动目的:1.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电等的意识,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一些节约的生活典型事例,懂得节约要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3.让学生体会并掌握一些节约的方法。
活动程序:
1.引入主题班会内容。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想猜猜看它是什么吗?(有种东西是个宝,没有颜色没味道,世界万物都需要,江河湖海去寻找。)从这个谜语中我们看出水资源非常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水资源呢?今天,我们主题班会的内容是《一点一滴,牵动我心——厉行节约,从你我做起》,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2.小品《水龙头的见闻》:(出示多媒体课件)队员甲和队员乙到龙头上洗手。队员甲把龙头开得很大,用手把洞口堵住,让水从里面喷出来,射到对方的身上,嬉戏结束后,两人转身就走,不关水龙头,水哗哗地流。看了这个小品,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中很不满(也有感到羞愧的)。是啊,不管在哪儿,我们人人都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约用电。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齐诵古诗《悯农》并出示课文插图。大家都还记得一年级我们学过的古诗《悯农》吧?师生齐诵。这首我们从小就念到大的古诗,告诉大家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有的同学认为才那么几粒饭,算什么?米缸里有的是大米,要做多少饭都行。你这样认为就不对了。要知道,一粒饭是来得非常不容易的。(出示张浩家长在自家大棚里辛勤劳作的纪录片)我们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村,但很多家长都舍不得让你到地里干活,也就没有体会到种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收获,你要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呀!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富裕了。节约一张纸、一元钱、一滴水不足为奇。但这点点滴滴汇聚的力量无穷。一粒米、一本书、一度电对需要他们的人来说又是多么的珍贵。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边远的山区,还有许多失学的儿童,他们吃不饱,睡不暖,实在需要我们的帮助。
请记住: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辈辈不能忘!
亲爱的同学们,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节约一分钱,文明迈大步!就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把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下去吧!
反思:“勤俭节约、艰苦创业”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如今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勤俭节约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话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世界勤俭日的确立,可以体现出世界对勤俭的一种呼唤。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课前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调查,同时结合调查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由于调查的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深入触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类浪费资源的严重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可以说,自我教育已伴随着实践活动先于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这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课前调查实践中,有许多学生已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如果说在调查实践中,学生只局限于对自己的调查项目感到难以置信外,那么课堂上学生共享了这次的所有资料后,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极大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课堂上注重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宣传片等,以此深化教学效果,并在知行之间搭起一座可行的桥梁,通过良好的课中实践,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不断创设教育的情境,发现教育的内容。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作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个体不断探索解决道德问题。
德国:见者都可举报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食物浪费最严格的国家。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食客一旦被发现浪费,轻则受到警告,重则由相关部门按规定罚款。
如果在餐馆用餐时浪费食物,任何见证人都可以向城市秩序局等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现场,并按规定罚款。几年前,一个中国考察团用餐后,剩了约1/3的食物,结果遭到几位德国老太太的举报。城市秩序局的工作人员开了50马克(约合人民币217元)的罚款。
在德国,政府和企业等机构的宴请十分注重节俭。就是把普通餐馆里的几张桌子摆成一张长桌,宾主坐在长桌两边。主人一般准备“三道菜”;沙拉、主食、甜品,外加一杯酒。
政府和企业请客吃饭的报销手续极其复杂: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然后交给领导签字,经批准后才能请客。报销时,要明细列出消费的地点、时间、具体消费项目、餐馆地址、电话等。而且,人均消费一般规定在15~30欧元(约合人民币127~254元),否则就可能因行贿、受贿等嫌疑受到调查。
难怪,德国人在餐馆就餐时,都会先仔细想想自己能吃多少再点餐,吃完后甚至连菜汁都不剩。如果实在吃不下,他们通常也会向店主说明情况,把饭菜打包回家。
美国:高校告别托盘
论能源消耗,美国人堪称世界第一。据统计,美国每年有40%的食物被浪费,价值约计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0亿元)。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从2007年开始,美国的大学食堂开始推行“无托盘运动”,即学校食堂不再给学生提供托盘,而改用圆形餐盘。事实证明,这个节约食物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管理校园餐厅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学生使用托盘就餐时随意选取食物,直到把托盘装满才停止。这样容易装得多吃得少,造成浪费。而改用圆形餐盘后,由于圆形餐盘容纳食物较少,虽学生有时需多次排队挑选食物,但是他们在选取食物时更加谨慎,更倾向于吃多少拿多少,这样就减少了浪费。
以美国怀俄明大学为例,该校自助餐厅从2008年开始推行“无托盘运动”。食品服务业公司爱玛克在25所高校中进行的调查发现,当食堂不再提供托盘时,每人每顿饭的食物浪费量减少了550~800克。
日本:政府公开账单
在日本,普通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极少有浪费食物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的饭局往往都是AA制。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掏腰包,所以会在乎食物分量,按需点菜,同时也会将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回家。
朋友聚会时,都是大家出“份子钱”凑起来吃喝的,就是公务员公款吃喝,最后也是要“分账”的,每个人拿账单回去报销其中一部分。
在法律没有健全之前,日本公款吃喝的行为也非常普遍。为了获得各种公共建设项目,日本民间企业也会经常邀请公务员大吃大喝。但在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制定之后,官员腐败现象明显减少。为此,日本还设有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专门审理公务员的相关问题,并制定有关的惩罚标准等。国家公务员伦理法规定,一般公务员不仅不能接受贿赂,也没有固定的交际费,如果想请客吃饭都必须自掏腰包。
为了能够让人们监督公务员,政府还规定必须向民众公开公费吃喝账单,比如外务省每年买了多少红酒,都是什么牌子等都要公开。民众只要提出申请,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这项情报公开是从政治家到地方知事、市长等普通干部都必须遵守的。制定法律限制公务员腐败,同时又制定相应的制度让民众可以监督公务员是否依法办事,这就是日本能够良好地限制公务员餐桌腐败的原因之一。
韩国:吃自助,缴押金
韩国国土面积较小,人口众多,在粮食产量方面除了大米能自给自足外,绝大部分的面粉、豆类、粗粮等都需要进口。为了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包括餐厅等在内的餐饮场所出台了多项举措,促使人们节约粮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有效
古诗的篇幅一般都很短,每个字都精简凝练,有些古诗整首诗不超过50个字,但是还能把诗人叙事、豪放、儿女情长、寄情山水、思乡无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报效祖国的内心情感通过简短精练的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我国的古诗资源,进而使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
我国古诗历史悠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璀璨瑰丽,高峰迭起,许多灿若星河的古诗作品对我国传统社会的精神风貌与历史画卷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之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载体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学作品,没有受到现代商业的影响,保留了丰富、清明、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的急切关怀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古诗文教学也逐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重视小学古诗教学,是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教育本土化的一种战略措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捍卫母语教学尊严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小学古诗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光影、声讯等逐渐代替了文字,人们正朝着“读图时代”的方向发展。现在有很多学生像喜欢膨化食品和方便面一样迷上了短信、幽默、漫画等一些轻松读物。
古诗文教学能够使学生走进高尚、宏达、开阔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抵抗丑恶、改造平庸和贫乏、远离轻浮和虚无,同时获得对古诗中传统美、古典美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创造与继承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1.使学生发现并欣赏古诗中的美
(1)以情激情,使学生体会诗中的美
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首古诗《锄禾》,主要讲述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衣食无忧,缺乏节约粮食的意识,更没有耕田种地的体验,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理解农民的辛苦,并珍惜粮食,是这首诗的教学目的,也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或是其他渠道找到一些农民耕地种田和食品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比如,有个老师就找到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早早起床,喝口凉水,带点干粮,去地里播种、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农作物松土、除草、施肥……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通过观看这样的录像,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深深地理解农民的辛苦以及食物的来之不易。这就是以情激情,通过诗中的感情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
(2)营造古诗中的情感气氛,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美
在学习《咏柳》一诗时,以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为背景,再配上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中情景在课堂上展现了出来。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激情豪放,用不同的字体可以象征性地配合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氛围中学生目视其文、心醉其情、耳悦其声,这样学习古诗就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古诗文一般都是通过精确简练的文字创造出寓意深刻的意境。古诗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无法替代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教师在教授古诗时也会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但是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想象和联想,也无法通过教师的想象和联想走进作者的世界、诗中的意境。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才能欣赏古诗的魅力,才能够和诗人“对话”。每首诗中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画面,学生要把诗中的语言联想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置身其中,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语言精练、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学生不仅懂得诗的表面意思,更懂得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古诗教学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灵活地把握教学的方法、节奏,使学生在喜爱古诗的基础上去学习它、欣赏它。
参考文献:
[1]刘庆龙.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2(10).
可阅可读的范围十分广阔,教学时,如果没有效指导,学会就如蜻蜓点水,匆匆走过场而没有半点提高。
关键字 读书活动 主题开发 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中的亮点,也是难点。它是一门由国家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与指导、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实施的三级管理必修课程,是一门需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传统教学方式的课程,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度”最大、课程空间最广、课程实施最为灵活的课程,是学生最能开掘潜能、发展个性的课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他认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首先,“读书活动”系列主题的开发:
(一)紧贴当下热点开发主题
1.结合传统节日活动的系列主题
传统节日活动一般具有浓厚的中国特殊色彩和文化内涵,如举国同欢的春节。对此,有的学生会想:为什么会有春节?家家户户的贴春联有什么意义?春联的内容有哪些?门神是谁?不同地方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这样,《走进春联》、《春节文化大家谈》、《分享春天祝福语》、《走进春天的诗词歌赋》等系列主题就产生了。
2.结合热点话题的系列主题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加上学生的心智发展成熟较快,学生的双耳不仅闻窗外事,还闻天下事,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关注的话题。如“非典”在我国大肆横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学生们也在纷纷议论,于是,《珍爱生命,远离非典》的读书实践活动课自然产生了,同学们通过查阅、收集大量的资料,对“非典”的病情状态,“非典”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非典”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
3.结合学校活动的系列主题
学校进行卫生大检阅活动,搞完大清洁后,我们应该怎么保洁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们讲卫生》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卫生问题的成因,访问不良行为的“肇事者”,收集关于卫生的标语口号,设计有特色的卫生标语、宣传口号等等。
(二)深化德育工作开发系列主题
从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分解成各班的班活动中也可以生成读书活动主题。如学校开展“安全自护”内容的德育活动,可分为灾难自护类(《火灾的自救》、《防震抗灾自救》)、饮食安全类(《夏天我们喝什么最解喝》)、如何面对陌生人(《与陌生人面对面》、《谨防骗术》)等若干方面,由各年级、各班、各组去分别实施、落实。
(三)尊重学生主体开发系列主题
1.关注学生生活
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教师要努力造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例如,针对学生不爱惜粮食问题,我们可以形成了以下问题:每天要浪费几斤粮食、蔬菜?一个月、一年呢?同学们为什么会把剩菜、剩饭倒掉?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情况?于是就有了《节约粮食、珍惜幸福》的课题。学生通过采访、思考、讨论,寻找症结所在。最后,同学们写的原因分析,并自主地用那朴素的语言撰写了《告同学书》。
3.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积极地投入探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主题只有符合学生所好,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
记得有一次,学生们正激烈地讨论着一个问题:到底学校附近停着车为什么写法总是那么奇怪的呢?到底是否写错字?于是,我抓住学生这点好奇心,开展《日常生活汉子纠错行动》、《遨游汉字王国》等读书系列活动。
(四)延伸学科知识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经验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与学生自主生活、社会生活和时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学生的各课教材都源于生活,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同或相关的资源。如小学二年级语文有篇课文《恐龙》,教师就可就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生一些问题:恐龙有哪些种类和形态?它是卵生的还是胎生的?关于恐龙灭绝的解释哪一种更科学,更准确?再如《遨游汉字王国》、《走近诗歌王国》、《走进童话世界》等都可以延伸为相对应的主题系列活动。
其次,“读书活动”系列主题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为本,科学统筹策略
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力量,并做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选定该学期的主题,以此引领各班、各学生在大主题下寻求自己喜欢的话题。学校要加强检查力度,班级设置阅读机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各班语文教师、班主任具体负责,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落实。
(二)以班为点,指导实施策略。
1.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
完善“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三级书库。学生在家中建个人的小书柜,提倡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与小伙伴共读;每个班级完善班级读书角,充分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围绕相关阅读主题充实读书角,并建立健全相关阅读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负责教师和学生的图书借阅工作。
2.授之于渔,使学生学会读书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之处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另外还要注意时间的保证、推敲的方式等。
(2)指导学生记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这些都是古今中外读书人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的行之有效的读书经验。读书时,根据自己的读书目的和读物的内容而确定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形式。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课程营造出的这样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好读书的习惯,多渠道的开发主题,并在过程中加强实施,是读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南美英著.尚馨,孙鹤云译.晨读十分钟.中信出版社.2006.9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调查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及种类
问题学生就是指在同年龄段内,一些学生们因为受到了家庭或者其他方面原因的刺激或者影响导致学生们在心理、思想、认知、行为以及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偏激的状态,这些学生的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改变和解决。目前,问题学生们的种类很多,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下面具体分析问题学生的种类:
(一)讨厌学习类
讨厌学习的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因为讨厌学习所以该种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好,不写作业,喜欢抄袭别人,上课睡觉或者玩游戏,更有甚者会出现逃学或者辍学的问题。
(二)不遵守纪律类
这类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不听老师的劝导,总和老师对着干,对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但是这种问题学生的德行和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德行问题类
这类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品德,这类学生们经常打架斗殴、说脏话、骂人、欺负同学、偷东西、吸烟、酗酒,还和校外的社会人员交往甚密,对父母也是侮辱打骂,学习成绩差。
(四)心理问题类
这种问题学生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抑郁、郁闷、自闭、孤僻,不愿意和别人沟通和交流,比较容易躁动和暴力。
二、家庭教育容易出现学生问题的种类
(一)非打即骂类的家庭教育
目前,很多的家庭教育子女都是运用棍棒的方式,沿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实则是“棍棒底下出冤家”,很多的家庭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孩子犯了很小的错误,就要对孩子棍棒相加。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内心容易产生偏激和消极避世的心态,并对父母有怨言、有恨意。
(二)责备型家庭教育
这类家庭教育的孩子们多数都在家长的责备中度过,与非打即骂型的家庭教育相比,责备型的家庭教育就如同棍棒一样,只要孩子有一点做的不好就加以责备,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造成孩子们的心灵创伤。
(三)嘴碎型家庭教育
这类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对子女的说服,每天都会在子女的耳边唠叨个没完,嘱咐的头头是道,时间久了,儿女会非常反感家长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逆反情绪,你越让我这么做,我就偏不要这么做,跟家长对着干。
(四)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对孩子要求的一切都设法满足。就是因为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造成了很多孩子们都有骄纵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小公主或者小王子,做什么事情都特别任性和跋扈,自私自利。
三、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措施
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导问题学生,就要不断的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环境,下面详细说明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环节的措施。
(一)正确处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学生与家长之间是需要沟通和交流的。学生们希望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家长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去与孩子们交流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从交流中能够得到一些孩子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和开导孩子们如何去解决问题,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心态。
(二)注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培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对孩子德育教育方面,家长应当首当其冲,在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指导和纠正孩子们的问题。与此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塑造孩子们开放活泼、谨慎内敛的性格,培养孩子们高尚的道德。
(三)注重物质需求的调节
父母在孩子们的物质需求方面要有所调节:不要娇惯孩子们挑食、吃零食和浪费粮食,要教会孩子们节约粮食,浪费可耻。在衣着方面要教会孩子整洁大方,不要和他人攀比穿戴,只要吃饱穿暖既可。
(四)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保护,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和风吹雨打,很多的孩子们非常的软弱,面对困难不敢勇敢面对,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同才去做,缺乏独立性的人格,过分依赖父母,耐挫力弱,容易产生恐惧和懦弱的心理。家长们要不断的创造机会去培养孩子们坚强独立的性格,面对困难和事情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小智慧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对自己有信心,孩子们才能够更好的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事情,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法,多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多给孩子们一份关爱,多了解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并树立积极地自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垂兰.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科教导刊,2015(05).
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我国国情决定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强力推行循环经济。
2、农业生产现状迫使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与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上述问题如不尽快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因此,必须尽快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3、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国际化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追赶国际经济发展领先水平,我们必须在推行循环经济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应强力推行循环经济。
4、农业的自身特点推动我们必须推行循环经济第一,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第三,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如此,我们更应强力推行农业循环经济。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
循环经济作为生态保护型经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两个基本思路:
1、要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农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
2、要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
三、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应坚持并灵活运用“4R”原则
1、减量化(Reduce)原则农业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灵活的方法就是“九节一减”:(一)节地。选用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同样重量的农产品,土地可大大减少;推行间(套)立体栽培先进技术等,提高复种指数。(二)节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实用节水技术。(三)节种。种子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种子,农民科学用种如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和农作物营养土(钵)育苗小苗移栽等先进技术。(四)节肥。科学施肥,推介生态有机肥,递减化肥用量。(五)节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禁生产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过量用药,大力推广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办法,大力发展沼气,用沼液代替农药,运用生态良性循环办法来吸引和繁殖各种鸟类,防治病虫害,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六)节电。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的节电技术、设备、产品、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广大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七)节油。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中推行节油技术。(八)节柴(煤)。推广先进实用的省柴灶和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屑。竹屑废料加工的清洁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九)节粮。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畜牧提高养殖业的肉料比,节约粮食。(十)减人。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
2、再利用(Reuse)原则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
3、再循环(RecyCle)原则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的矛盾。
4、再思考(Rethink)原则运用再思考原则,就是要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四、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综合生态农业是困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自主)”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的统一。它既是农、林、牧、副、渔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
2、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建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有机农业在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上较彻底,发展有机产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基本一致,可跨越式地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应全力推动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
五、保障措施
1、制定相关法律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同时要制订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多种具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特别是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之路的循环模式。对现已开发出来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进一步加以改进、推广,尽快摸索出农产品反复加工、深加工的模式与技术;还要加大对白色农业的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发微生物资源。
【关键词】中职院校 化学教学 以人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并发挥教学的课外拓展思路,凸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意义,带来了改变现状的新思路、新方法,因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改善师生关系
要实现中职化学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就要获得学生的主观认可,而这种认可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善师生关系,透过师生关系的改善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强调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明确认识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人人平等;要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力,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情感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索研究将情感与知识的传授融合起来,并透过情感教育改善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态度,要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化学知识,并实现知识的主动输入和输出的探索。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传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融情于学习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拓展实验创新
化学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应用探索化学的能力有所实践,实现全面化的知识探索。而中职教育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要求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要加强实验探索。常见的方法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设计贴近课本与学生基础的研究性课题,其中重要的措施便是变常规注入式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而对于专业化学实验而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实践中包含光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分离科学、分光光度分析、工业分析、色谱分析、综合实验等,在每门课程中采用专项实验一综合实验一设计实验一开放实验等阶段进行循环实践,以实践环节的形式培养学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巩固,更有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之中。
三、课堂启发教学
启发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思维获得开发,并引导学生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各个要素例如,讲到CH,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z,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保证学生的思维启发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其次,要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在选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多想几种办法,同时向别人说明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得到有用的启示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小组情景中利用集体资源来解决问题。同时,要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验证要求,培养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四、人本化教学拓展
“以生为本”的化学教学模式不能只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主,要以化学为依托,开展多方面的教学拓展。首先,中职化学教材的体现方面就不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加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新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还应当提醒同学们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生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少扔垃圾、废品回收、使用绿色商品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以探索为主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自主研究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组成科学探索小组,对当地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化学研究,并形成课题报告,总结水资源的污染和再利用情况。如,了解长江历年的水质变化情况,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学生合作写出了“长江野生回鱼资源现状的分析和对策”的科考论文。最终得出结论:长江沿岸有关地区要推迟捕捉野生回鱼的时间,这样就既满足了人们吃鱼的需求,又避免了野生回鱼出现生态危机。总之,这样的考察结果能够凸显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考察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知识进行实践性的类别、迁移、重组,设计出更为简单、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出合理的判断评价,最终实现中职化学教育的实效性
五、小结
中职化学教学要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并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引人创新教学、主体教学的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就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拓展实验创新,开展课堂启发教学,实现人本化教学拓展,使得中职化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贺文建.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职项目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3(03).
[2]张梅秀. 浅谈“以人为本”的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2-15 .
[3]丁雪琴. 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J]. 山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政府公益广告、招贴设计、优化研究
政府公益招贴是社会公共招贴广告中的一部分,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政府公益招贴画包涵的内容很广泛,它的类型有交通安全、保护环境、禁毒禁烟、关爱老人、预防艾滋病、关爱儿童、防火等各种各样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但是就目前从政府的公益广告招贴来看,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公益广告的诉求比较单一,涵盖的社会问题与内容不够丰富,许多主题都与国家工作重心与政策宣传相关,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其次在制作水平上,由于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对公益广告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导致创作水平受限制,各组织机构或媒体在公益广告活动中表现实力也不均,导致公益广告在发展过程中传播效果减弱。因此,基于公益广告的现状来看,要想突破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不仅需要政府提高重视度,加强管理及监管制度,同时在创作手法上面需要展开全面而系统的优化:
一、优化核心主题——去除“噪音”
“噪音”是信息论中的概念。根据信息论奠基者香农和韦弗的说法,信息在传播中,一条信息对于接受者来说,除了其有效部分之外,还总会有“噪音”的存在。在政府公益广告招贴的海报中同样有些作品也存在着“噪音”信息。要想深化政府公益广告,必须首先提炼一个核心的主题,使画面中出现的任何信息必须是有效信息,并非“噪音”信息,主次关系必须明确。视觉流程必须清晰。然而政府公益广告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节约空间,将众多信息堆积在一张画面中的案例经常可以看到。(图1)广东省公安机关为了宣传“六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在海报中利用剪纸和邮票的形式来分别表达了“非法持枪,养虎自啮”、“脚踏实地,远离黄赌”、“火眼金睛,明辨诈骗”、“偷盗车辆,人人喊打”、“珍惜生命、远离”、“重拳出击、放心安全”六项内容,此作品能将六个信息集中整合在一起,确实想到了不错的点子和表现方法。但是者没有考虑到信息在传达中的流程规律,优秀的海报作品一定会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或者视觉焦点,在此幅作品中焦点不够突出,六个平行关系的信息内容拉平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画面中的剪纸元素和邮票元素与主题并无关联,只是成为了一种附属的表现形式而已,反而剪纸的动物与主题还是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还不够引起受众的关注,欠缺更深层次的心灵引导。这一类广告完全可以做成六张系列广告,并且就每个主题可以完成更加有创意的表现内容,不至于使得画面那么枯燥乏味。
二、告别口号式传播——增加创意和表现深度
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新鲜,过于贫乏的事物只会让人产生厌倦。过于口号性的广告是一种比较枯燥乏味的表达方式,在当今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受众也在优化身边的有用和有趣的信息,对于枯燥缺乏趣味的信息,在人的意识中会加以弱化,甚至产生排他性。在公益广告的表现中同样如此。(图2)这幅海报是“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广州”的主题海报,作品以口号式的文字配合图形来表达政府对民众的一种期望,期望市民齐心协力为创建文明广州而努力。但是此广告的效果如何?是否能改变民众的观念,是否能积极推动共创文明城市的意识?可能要打一个问号。这幅海报的画面很美好,积极向上,但是抛开这些后,你会发现这只是作者的感受,他只是一种口号式的传播——“创建文明城市,才能建设幸福广州”。但是具体怎么做才算是创建文明城市的行为?图中并没有非常好的解释和指向,所以有可能受众不接受你的“教育”。这幅作品有可能是在唱“独角戏”,他在宣传自己的观点而已,没有考虑到受众的反应会是什么?也产生不了互动,更谈不上共鸣。如果换一种方式去表达创建文明城市的画面,是否可以更加精准的表达共创文明城市的必要性?(图3)这幅海报作者没有直接喊出“共创文明城市”,但是通过一种空间情景来渲染氛围,让受众参与到空间的体验中来,注重的是受众对信源的解码能力(理解能力)。节约能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也就引导人们创建文明城市。这种引导性的表达比口号式的表达来的更加有效果,也更加有深度。
三、夸张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吸引眼球
政府招贴公益广告由于沿用了惯性的表现手法,大红大绿的图形,加上大大的标题口号,已经是政府公益广告的一大特色。但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可以尝试把公益广告的招贴设计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之一。(图4)和(图5)同样是政府招贴公益广告,都是表现“节约粮食”的主题广告,但是惠州报业集团自发组织的招贴广告就明显利用了夸张的空间对比来突出画面(图5),这是公益广告招贴设计的一种常见手法,从表现手法和创意形式来看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文字和图片堆砌的表现形式。呆板的画面缺乏生动的表现只会让环境缺乏美感,让行走在城市中的市民感觉不到城市公益广告带来的趣味。因此将公益广告以生动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是提高城市幸福感元素之一,不仅可以吸引受众感受到创意表达的内容,同时对于城市环境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四、激发受众潜意识——寻找共鸣广告界
有一句名言:“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也就是说,从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广告想获得成功,就要符合受众的心理特点。人的潜意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考虑因素。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和外部行为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意识。”只有了解人的意识与潜意识,才能对受众的心理进行准确、全面的把握。潜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是不易被人发觉的,人的潜意识中其实存在着各种情绪和情感,通过不同的体验来感知各类事物,它能激发潜意识中的各种情绪,体验可以实现与潜意识的互动,通过味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对体验物进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在大脑中留有印象的过程。这种体验就是将体验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受众能在抽象的形象中找到具体形象,并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具有深度的公益广告要做到:能让受众首先能被画面吸引住,然后能主动参与到画面中的某种情境中,诱发其进行思考,进而接受其传递出来的公益信息,并最终影响个人的行为。如图6,这幅作品创作者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有目的地为受众搭建一个体验平台,诱发受众的潜意识感受到某种观点,从而使受众在潜意识中获得共鸣,最终促使受众在态度上和行为上的改变。这是超越招贴公益广告的一种体验式公益广告形式,如果政府能在这一块领域加大投入,我相信创建文明城市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一句口号上。
五、公益广告空间的互动——以景触情
游戏式的交互体验是受众参与活动的一个过程,这种活动的流程具有可延续性,除了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体验感,还可以延伸到体验后的一种回忆,这种回忆使我们追求着更高境界,让公益广告能在受众心里产生一种徘徊状态,受众一旦产生不断的回忆,我们就可以断言:我们成功地把公益广告的某种观念植入了受众的头脑中。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我们必须营造某种富有变化的情景或者游戏来表现这个过程。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为了宣传铁路安全问题,创作了一个则公益广告体验游戏《蠢蠢的死法》(图7),在此之前有979人掉落轨道而身亡。这则公益广告以小游戏合集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包含多个小游戏,玩法都不同,多数都是搭乘铁路过程中遇见的故事或者场景,每个故事都反映出了安全的重要性,让体验者在体验死亡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该游戏还附赠了一则公益广告的MV,清新的简笔画风中透露出了危机的无处不在。此作品传达了一个比较具有趣味的含义:“你想愚蠢地死掉还是健康地活着”。相信玩过此款小游戏的人一定会对安全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作为政府公益广告不仅可以开发类似游戏类的公益广告,同时可以开发具有交互式的触屏公益广告,让受众能在体验中感受公益广告所传达的核心信息,并达到内化的高度。这是公益广告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六、结语
政府公益广告作为国家宣传政策的一种途径,其创作不能停留在改革开放前横幅式的口号宣传。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急需加强政府公益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水平,这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公益广告的社会效果,同时可以从根源上来改变公益广告的现状,以便公益广告得以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萍.公益广告初探.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4[2]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
[3]harlesSalmon.公益广告与社会营销[J].现代广告,1997:3
[4]付秀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5]李虹.关于我国经济伦理的理性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6
[6]李琨.环保公益广告招贴设计.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7]郑伶俐.论企业公益广告对企业形象的塑造.华中科技大学,2004
[8]熊强.探索潜意识与广告图形创意——从梦像中寻找灵感.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