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第1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对策

一、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粮食安全是一个不断丰富、充实和深化的概念。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我国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提出始于1992年,将粮食安全定义为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杭州的粮食数量上即粮食供给上的安全。

二、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1.影响粮食安全的生产因素。粮食生产安全与资源、投入等因素有关。一是耕地资源减少。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粮食生产可能的规模和粮食产出率的高低。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及灾害损害等原因,耕地大大减少。二是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农业至今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特别是南方的水灾和北方的旱灾仍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随着人口压力的加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都有扩大的趋势。三是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落后。由于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粮食的增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农村薄弱的基础设施及落后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构成了粮食生产安全的又一危险因素。

2.影响粮食安全的流通因素。流通安全主要涉及粮食流通体制、价格体系、储备体系、补贴制度等方面。一是价格体系。粮价决定农民种粮收益水平,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需要对主要粮食品种采取价格上的宏观调控,政府要通过相机逆向操作,减少粮食价格波动对产量和需求量的冲击,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增加粮食安全程度。二是储备体系。粮食安全居我国三大战略安全之首,而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确保粮食持续、均衡、安全供应的重要手段,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有效应急措施。建立粮食储备,可以调剂余缺,起到“蓄水池”的作用。目前我国储备粮一方面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另一方面轮换机制不够科学。三是粮食流通体制。粮食流通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产销区格局分布欠合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较为集中,保障销区粮食供应,运输成本会大大增加,所以粮食物流技术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3.影响粮食安全的应急加工能力因素。粮食安全除了受粮食生产能力、流通体系完善程度影响外,应急加工能力对粮食安全也起着重要影响。一是应急加工设备、人员、资金保障。出现粮食危机时,需要动用应急加工设备和应急资金,足够的应急生产线、应急工作人员都要有所保障。二是应急加工粮食企业的粮源保障。主销区的粮食加工企业如果粮源不足,就很难承担应急状态下的粮食加工任务。因此,有必要以粮食储备库为依托,建立规模化的粮食加工基地,对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扶持。

三、杭州市粮食安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增产受制约,需求呈刚性,产需缺口继续扩大。杭州是缺粮地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十分重要。目前的粮食产量主要与播种面积呈正相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杭州市粮食耕地总量呈快速下降态势,粮食种植面积也难有增加的余地,这就导致杭州市粮食生产难以有大幅度提高。然而粮食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这势必导致粮食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粮食的对外依存度随之加深,2009年我市三分之二以上粮食靠外购,一旦全球性或全国性的粮食紧缺,我市的粮食供应就会暴露出很大的问题,粮食安全隐患就不能消除。

二是粮食产销合作长效机制尚需完善。近年来,杭州市粮食产销合作关系虽然逐步加强,但仍然是“松散型”的合同利益关系。本地粮食企业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企业在粮食生产期签订短期的购销合同。由于难以就未来粮食的产量、粮食价格、粮食质量等进行准确的预测,这就决定了主产区和主销区已签订的购销协议面临不确定风险,也就给粮食市场的流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是粮食应急加工能力不足。目前杭州市区大米加工企业只有4家,日加工大米能力只有600吨,而杭州市区日均粮食消费量为1300吨,大米日加工能力缺口700吨,现有的粮食加工设备普遍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应急加工需要,粮食市场一旦异常,储备稻谷不能及时加工成大米投放市场,就会出现“有谷变不了米,有粮吃不上饭”的状况。

四是粮食应急运输的物流保障缺位。目前杭州已在黑龙江密山建立了粮食生产基地和储备粮库,为杭州粮食应急确保了粮源。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及时将黑龙江的粮食运输到杭州,对缓解危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考虑到运输成本和运输速度,目前粮食主要依托铁路运输,然而,铁路运输的调度权不在地方,由于地方依托铁路运输缺少主动权,一旦需要应急长途运输粮食,就会出现有粮运不进杭州的情况。应急运输的物流缺少保障,将直接影响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的应急储备粮库应有作用的发挥。

四、提高杭州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销区粮食安全应该是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杭州作为粮食销区,在增产受限的情况下,做大粮食市场是保障杭州粮食安全的基础,加强粮食储备是杭州粮食安全应急保障的关键,建立健全粮源与物流的协作机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杭州粮食供求矛盾在逐步加剧,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杭州粮食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一)坚持科技兴农,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

1.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增加扶持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开发优质高效的粮食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生态治理、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提高粮食作物单产;实施粮食增产工程,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相结合转变。

2.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依法管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坚决制止耕地抛荒,防止耕地减少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地力建设,提升标准农田质量,多渠道多途径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建立耕地地力动态的长期监测网络体系。

3.落实扶粮政策凸显种粮比较效益。继续执行国家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政策,认真落实省级早稻订单奖励、粮油种植大户直补、订单储备粮价外补贴、种粮大户水稻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扶持政策。必须把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出台适合杭州的扶持政策,处理好促进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确保粮食产量。

(二)坚持做大粮食市场,夯实粮食供应基础

1.进一步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抓住机遇,政府要出台更优惠的粮食产销合作政策,鼓励建立相对稳固的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尝试建立投资式的产销协作。一是建立投资换产品的协作关系,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牵线以技术投入或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形式支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以换取一部分对口供应杭州的粮源;二是建立跨区域的独资或股份制的产业化经营公司,实行投资、销售在杭州,生产、加工在产区的经营模式;三是采取租地或直接购买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在粮食主产区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和商品粮基地,实现优质粮食产品的定点生产、加工和返销。鼓励产区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落户杭州。

2.支持从事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并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粮食产业化经营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粮食深加工的投入,促进粮食加工和转化增值。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在扩大在杭的粮食采购、储存、销售规模的同时,增强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

(三)坚持科学储粮,有效发挥储备粮调节供给、应急供给作用

参考国际上粮食储备管理的成功经验,杭州的粮食储备体系可以采用政府储备和市场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储备监管,落实储备补贴,确保储备粮源,逐步探索“藏粮于企”的粮食储备途径。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杭州粮食储备管理应做到“四个必须”:

1.必须保障政府储备足额到位。政府储备是政府应对粮食危机、调节粮食供应的既重要又直接的调控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重要性。杭州要确保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政府手中都有足够的地方粮食储备,充分发挥储备粮“蓄水池”和“缓冲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粮食的安全性。

2.必须强化市场储备功能。杭州市政府在投资建设勾庄粮食物流园区粮库、803洞库项目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鼓励大型的粮食经营企业落户杭州,鼓励其在杭州新、改、扩建设粮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品牌的粮食经营企业在杭州建设粮食加工基地,在杭州市现代物流专项、商贸发展专项等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给予企业补助和奖励,通过加强粮食仓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在杭州本土的市场保有量,有效发挥市场储备功能,确保市场波动时杭州有粮可调。

3.必须建立合理的粮食储备结构,完善原粮、成品粮、应急加工能力三级储备体系。目前杭州市政府粮食储备为21.5万吨,其中小麦6万吨,早籼谷8万吨,晚粳谷7.5万吨(成品粮1.3万吨);杭州市市场粮食储备为成品粮1.4万吨。一旦粮食市场出现异常,杭州市有成品粮储备2.7万吨,按杭州市日粮食消费量为1300吨计算,成品粮储备可维持消费20天。在此基础上,同时通过应急加工可将原粮加工为成品粮,这样形成的原粮、成品粮、应急加工能力三级储备体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危机。这就要求提高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同时根据居民的消费要求和市场调控的需要,合理调整储备粮品种,适当增加晚粳谷、晚籼谷储备。

(四)坚持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建立健全粮源和物流的协作机制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杭州以市场经济方式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1.培育和发展区域性的物流中心。构建粮食物流中心可以把粮食流通资源按市场化要求重新配合、配置,可以使粮食生产和流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建立以大规模粮食集散和综合性物流服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中心,进行功能创新与整合提升,努力将杭州粮食物流中心打造成集粮食批发交易、仓储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中心。

2.加强粮食应急运输的物流保障建设。为保证在粮食紧张情况下,杭州能将在外省市建库储备的粮食及时运到杭州,铁路、交通、财政等部门为粮食调进、接运、粮食加工应提供火车、汽车运输等方面的支持,包括应急运输工具、应急运输人员、应急运输资金等配备,地方无权调配铁路运输,但应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运输部门的支持,避免“有粮运不进来”现象的发生。

(五)坚持粮食安全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增强杭州粮食应急供应能力

粮食安全是动态和变化的,粮食生产的波动是经常的,公共突发事件也是难以预测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预报准确及时、反应灵敏、措施得力的预警体系。

1.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掌握国内外粮食市场行情的变化,在国内、省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采价点,定期搜集粮食成交交割动态,加强对粮食价格变动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2.增强粮食应急加工能力。从粮食安全出发,政府必须扶持一些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经营企业。确保粮食不安全时,原粮能通过骨干经营企业、加工企业及时加工成成品粮,并按照政府指令供应市场。因此,在粮食安全时,政府与其签订承储、应急加工的合同,可以日常承储补贴、以优惠价格收购等多种形式对这些骨干企业给予支持,企业完全按市场运作,政府可以按照业务量、粮食品质、获粮途径等多方面对粮食经营企业、加工企业实行星级评定管理,给予分等级进行奖励;在粮食不安全时,政府可以采取支付储备动用补贴、应急加工补贴等形式依托这些企业供应市场,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吕春雷.粮食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分析[J].学习论坛,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11).

[2]粮食主销区市场化改革后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广西粮食经济, 福建省粮食经济学会,2001(6).

[3]单文豪.加强粮食产销协作,确保上海粮食安全[J],上海农村经济,2011(11).

[4] 王跃梅.主销区粮食安全目标与现代物流分析[J].农业经济,2009(5).

第2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委员在“两会”发言时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 猛 然走高,主产区小麦价格每吨上涨了40元~80元,玉米每吨上涨了80元~120元,稻谷价格 上涨了10个百分点。与此相关的面粉、大米、饲料等制成品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扬。粮食价 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粮食供求关系日趋紧张。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12亿吨的 历史最高水平,之后,连续5年下降,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粮食年人均占有量从1996年 的414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3公斤。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025亿吨至035亿吨的缺口 ,去年的缺口更高达05亿吨。这几年,全靠挖库存维持粮食供求平衡。有专家估计,2005 年前后,我国粮食市场的“拐点”就可能出现。也有专家推算,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口 ,如按人均消费400公斤计算,届时全国需粮食64亿吨,按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多达2亿 吨,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得 不到保障。作为一名长期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工作者,袁隆平建议:

首先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有人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粮食 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去买。袁隆平说,我不反对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来解决粮食安全 问题,也主张适当进口一些粮食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但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吃饭 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如果要进口1亿吨粮食,按每公斤1元人民币计算,每年就要花掉1 20多亿美元外汇,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负担!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 全,只有立足国内,基本实现供需平衡,才能保证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始终处于主 动地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因此,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粮食安 全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

其次,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袁隆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耕地面 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更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 增地减,但粮食基本上实现了供需平衡,丰年有余,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这主要是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单产。湖南省汨罗市通过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 种,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15万亩的情况下,产量保持与前几年大体相当。特别是我们已研究 成功的超级杂交稻,第一阶段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已在2000年实现,第二阶段 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研究也在去年取得突破。全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23亿亩,超级杂 交稻第二期目标在今年实现后,每亩可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增产150公斤,按年推广2亿亩计 算,每年将多产300多亿公斤稻谷,能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这对“谁来养活中国”的论调 ,是一个最有力的回答。但我现在最着急的就是,由于经费和体制方面的限制,不能够以最 快的速度在全国推广开。

再次,切实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锐减的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就是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降。近几年来,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甚至亏损,使不少地 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调整种植业结构片面理解为粮食种得越少越好,不种最好,从而大 幅度调减粮食播种面积,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良田种树和大面积抛荒的现象。有的地方热衷 于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大量占用、征用良田。2002年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1998年减少990万公顷,减幅近9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了两个以上湖 南的粮食播种面积,这严重危及了粮食安全的根基。应该明确,农业结构调整决不能“拆东 墙,补西墙”,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应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要实行最严格的耕 地保护措施,遏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 相当的规模。

最后是切实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袁隆平说:在中国谁对耕地、对粮食最有感 情?为什么时至今日,连最珍爱土地的农民都弃粮而去了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谷贱伤农”, 税费成本过高,种粮无利可图。资料显示,2000年至2001年,湖南省农民每生产100斤早稻 ,平均亏损达677元;2002年费改税后,每100斤早稻含税成本高达5854元,农民每生产 100斤早稻亏损1277元。去年下半年以来,粮油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对促进农民增收,提 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还要依靠各级政府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减轻粮农负担,增加他们的收入。中央已经决定拿出100个 亿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现在的关键是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粮农 手中。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减轻他们的财 政包袱,鼓励他们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要逐步减少直至取消农业税。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 国家已不向农民征税,我国农业税总量只有400多亿元,相对于200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是 一个很小的数目,国家已经到了应该并且完全有能力取消农业税的时候了。

第3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1、世界蜜蜂日是每年的5月20日。

2、2015年4月由斯洛文尼亚养蜂协会率先发出倡议,经2015年9月15至20日在韩国大田召开的“第44届国际蜂联国际养蜂大会暨博览会”讨论,决定接受了斯洛文尼亚养蜂者协会的建议确定了这一天。

3、节日起源:蜜蜂的重要性和养蜂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4、节日活动:维护地球整个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一部粮食发展史就是粮食经济学探索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历史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弄清粮食的特性对于行业肩负的历史责任特别重要。我们首先要认识粮食是一个特殊商品,粮食行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使命的行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粮食经济学会多次讨论,一致认为粮食这个商品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特殊在什么地方?大家作了这样一个概括: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覆盖面最广、牵涉面最宽、敏感度最强的资源性、战略性、公共性的特殊商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是人民生活的首要必需品,是扩大内需的首选商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全国人民面临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上面临的三大安全,即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中,实践证明粮食安全是三大安全之首,但现在已成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应当看到,在世界大国中,我国是人均占有农业资源相对薄弱的国家。这是对我们从经济大国发展成经济强国很不利的因素。中国要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在粮食问题上,一定要保持自,立足国内,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决不能把米袋子挂在别人身上。中国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谁也不会救我们。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提高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58年,粮食产量从1.1亿吨增加到2亿吨,用了9年时间;1959-1978年由2亿吨增加到3亿吨,用19年时间;1978-1984年,由3亿吨上升到4亿吨,用了6年时间,是中国粮食发展的黄金时期;1985-1996年由4亿吨发展到5亿吨,用了12年时间。1997-2011年,用了15年时间发展到5.712亿吨。近年来,粮食总产量仍在5亿多吨徘徊,人均占有粮食在370-400公斤之间。

当前粮食工作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2011年粮食获得全面丰收,总产达到5.7亿吨以上,比上年增长4.5%,这是新世纪头十年以来第一个大丰收年,特别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上了5亿吨的新台阶。二是城镇化水平创历史新高。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13.47亿人,其中城镇人口已达6.9079亿人,占总人口的51.3%,首次超过了人口的一半。这是我们这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化。而且,我国的大城市多,城市群多,对粮食需求呈现多样化、高质化的刚性增长,这对粮食行业来说既提供了极大的商机,也带来供应的极大压力。确保粮食供需的综合平衡,其任务之繁重、工作之艰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三是粮油的进口创新高。从本世纪初加入世贸以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9%,当前粮油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一。2011年进口大豆5264万吨、稻米59.8万吨、小麦125.8万吨、玉米175.4万吨、大麦177.6万吨,油菜籽126.2万吨、植物油779.8万吨,预计今后进口逆差将成为常态。以上三个特点带有全局性、关键性与趋向性,是我们观察粮食形势、分析发展趋向、研究战略对策需要首先考虑的。

总的讲,今年的粮食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证的,稳定粮价和粮食市场是有物质基础的。但是,从中长期看,隐忧增加,潜在风险加大。可以说当前粮食工作也存在三大问题:“生产上放松粮食,流通上弱化粮食,消费上挥霍粮食”,而且这些现象日趋严重。最根本的是我们在粮食上过了十来年平安日子,对粮食安全的观念淡漠了,对粮食的重要性认识普遍淡化了。四川是天府之国,西部的大粮仓,但现在已成调入大省,去年调入的粮食达1100多万吨。虽然调出猪多、酒多,但过去也曾调出过,只不过数量不如现在。如果粮食紧张,调动困难,将不仅牵动粮食业,也会波及白酒、生猪饲养业,影响不可低估。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粮情,要特别警惕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农业和粮食现代化丢掉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把粮食自丢掉了。

二、建设好可持续、抗风险、能自主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是粮食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

粮食工作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中的常青产业,人民离不开粮食工作,国家需要粮食工作,时代赋予粮食工作以重任。国家设立粮食行政部门就是为了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让各族人民都能得到充足的粮食营养,这是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头等大事。所以,在粮食战线工作的同志,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中介组织和广大企业群体都应围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中心任务,做好各项工作,这是大家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我们讲粮食安全,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在宏观上,要保持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综合平衡,确保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在微观上,要保证每个粮食产品的安全性,决不能让不安全、不合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纵观世界潮流,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粮情,笔者认为,在粮食安全这个全局大事上的长治久安,就是要求我们建设好可持续、抗风险、能自主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筑起我们粮食工作的钢铁长城。这个工程内涵丰富、要求甚高、任务繁重、难度很大,是我们粮食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需要进行以下系统工程。

一是要建立稳定增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体系,在现有粮食生产基数高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首先要实现“十二五”期间5.8亿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规划目标。为此,需要突破政策上的难点(土地转让、价格体系等)、资源的制约、科技创新跟不上以及调动农民积极性、培养职业农民等一系列新问题。二是建立起高效运转、调得动、用得上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加紧建设“一链(产业链)两网(收购网、销售网)”系统工程,在多渠道、多成分流通中发挥国有经济的蓄水池、主渠道、主导作用,同时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外资企业的有益作用。把抓紧建设粮食现代化产业链与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粮食安全监管体系结合起来。把放心粮油工作普及到城市社区与农村村寨。三是加紧建设好以中央储备为核心,以地方储备为支柱,以社会储备(农民储备与企业储备)为基础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粮食储备体系,同时把粮食应急机制建设好。四是建设和完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体系。总结经验、改进工作,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宏观指导,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服务。立足当前,展望今后,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粮食系统要考虑经受以下三个考验:一是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粮食出现大幅度减产的考验;二是发生突发事件的考验,如疫病、自然灾害等;三是国际粮食危机和粮价大幅度波动的考验。总体看,有些苗头已经显现,我们一定要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做到万无一失。这是粮食工作和整个经济工作面临的难点,是对粮食工作的严峻考验。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不稳定的复苏期,国内经济面临的“经济下行,通胀上行”压力加大,在这个转型时期,我们尤需保持冷静的头脑,加强应急的各项工作,勇敢地接受检验,扎实地做好工作,以期在新的一轮波动中从容应对,立新功、创新业。

三、搞好地方粮食行政部门的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省长负责制的组织保证

全国的县(区)级单位有二千多个,县(区)粮食局是全国最基层的粮食行政部门,是省长负责制的得力助手。一个粮食行政系统,一个粮食中介系统,一个粮食企业组织系统,这三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结构和依托。当前粮食工作虽然处于困难阶段,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取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开拓前进,稳中求进,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抓好转型升级工作,把粮食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根据一些地方粮食部门的经验,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第一,要弄清家底,盘活现有资产。各县(区)粮食系统都有一些国有资产。我们要整合资源,使优质资产实现优化组合,以取得良好的效益。现在不少粮食部门都在实施“退城进郊”工作,要注意掌握“增量升级”的原则,搞好搬迁建设,增强经济实力。

第二,要抓好收购,落实地方储备,掌握粮源,制定应急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要认真做好粮食供应工作。城镇是供应的重点,但要兼顾农村。要建立与城镇化规模相适应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不能任其自流。根据历史经验,粮食供应要关注弱势群体即失地农民和城市失业工人、困难职工家庭。要时刻关心敏感群体即学生食堂等的粮食安全供应。此外,还要特别关心老少边穷地区,尤其对“不给不要,不吵不闹,饿了睡觉”的那部分困难户要倍加注意,千万不要发生缺粮断炊问题。

第三,要加快粮食系统的“一链两网”建设,即抓好产业链、收购网、销售网,形成服务网络。要和放心粮油工程相结合,和主食品工程相结合,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地方整个粮食系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扶持培养骨干企业,创名牌、出专利,搞好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把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第5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2021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方案书

一、指导思想: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种特殊商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缺乏,粮食供求处于紧张平衡状态。为加强节粮工作,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增强广大民众的粮食安全意识,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3日—10月19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

三、活动主题:

节约粮食,科学用粮

四、活动方式

要通过校园广播、展板、搜索网站等形式广泛宣传爱粮节粮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扎实开展好宣传周活动。

五、活动内容:

1、按小队组织,访问农民种田的辛苦,让队员在与农民的交流中了解种粮的辛苦。

2、看看“世界粮食日”的特殊新闻,了解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也会出现缺少粮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背一背节约资源的古诗、警句等;算算特殊的数学题:撒两粒饭粒算个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米,它的作用有多大?

4、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节约粮食,科学用粮”的主题班会。

2021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方案书

一、活动主题

20xx年10月16日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努力实现零饥饿”。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主题是“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二、活动安排

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包括主会场宣传、“粮安之星”评选和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等内容。

三、活动内容

(一)主会场活动

1.活动时间、地点。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主会场宣传于20xx年10月16日上午在中央大街xx5号(金谷大厦门前)举办。

2.活动形式、内容。通过展板宣传10个省级“粮安之星”事迹材料,“粮安之星”及“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有关内容;会场上展示、宣传xx省放心粮油企业和xx好粮油产品生产企业、中盐xx分公司及产品;门前悬挂印有主题宣传语横幅;摆放承办及协办单位制作的A字板、易拉宝等关于粮食安全活动主题的宣传材料;有关人员发放宣传品,宣传粮食安全方面知识。

3.活动工作分工

主办单位:省粮食局

承办单位:省粮食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中心、省盐务局、xx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学院、中盐xx分公司、金谷大厦、xx省放心粮油企业、中国好粮油和xx好粮油企业。

(二)“粮安之星”评选

我局商省农委、教育厅、科技厅和省妇联评选10个粮安之星集体或人物,并在10月16日主会场活动时。其中:粮食生产方面2个、人才培养方面1个、粮食科研方面2个、粮食流通方面4个、妇女代表1个,并择优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荐1个粮安之星先进集体或人物。

(三)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

省农委、教育厅、科技厅、妇联各自组织本部门人员进行调研活动。粮食部门将于10月份在全省各地市范围内开展调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主要内容。围绕科学储粮、秋粮测产、代烘代储代销及政策宣传等内容,深入村屯、农户,对粮食问题进行调研摸底,听取农民对国家粮食政策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矛盾隐患,宣传粮食政策,讲解粮食收储、运输、保管等方面的科技知识。

2.活动形式及分工。以工作小组形式开展活动。省粮食局成立3个走访调研组:

第一组:调控处牵头,工业处、信息中心参加;负责xx。

第二组:仓储处牵头,财审处、监测中心参加;负责xx。

第三组:监督检查处牵头,法规处、交易市场参加;负责xx。

各组可在本组负责的地市中选择2~3个县,每县选择2~3个村,进行走访调研活动。每组3~5人(可包含地市县人员),深入到2~3个村,进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要与秋粮购销工作紧密衔接。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合好省局各项活动,同时参照省局活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好本辖区各项活动。

(二)拓宽渠道,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媒体覆盖格局。

(三)改进作风,严肃纪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突出活动主题、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

2021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方案书

为做好20xx年第x个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内容

1.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各地粮食部门会同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专家、气象专家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收购政策,调研秋粮收获收购工作开展情况;讲解粮食种植、收获、储藏科技、节粮减损知识;普及气候对粮食生产、收获、储藏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向农户发放“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宣传册、宣传品。

2.粮食减损增效进学校。各地粮食部门会同教育、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学生走进种粮大户、农技站、粮库、加工企业、粮油实验室、农业科研院所、气象站等,开展粮食种植、收获、储藏、质检、科研、气象职业体验,宣传讲解相关科普知识,提升学生爱粮节粮意识和粮食减损增效知识水平;面向学生举办各类“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讲座,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科普知识。

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举办主题宣传品征集比赛,面向5至19岁、13至19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征集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画和视频作品(2021年9月30日前提交作品,xx)。各地可组织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比赛。

3.粮食减损增效进家庭。各地粮食部门会同妇联、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社区互动交流、主题倡议等活动,向公众宣传讲解节粮减损、粮油营养健康,以及气候变化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等科普知识;发放“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宣传册、爱粮节粮主题宣传品。各地还可结合实际开展“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知识竞赛、节粮主妇评选、节粮小窍门征集等活动。

二、活动安排

1.准备阶段。省粮食局会同省教育厅制定《XX省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时上报国家粮食局备案。各市也要制定本地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于10月10日前报省粮食局备案。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做好宣传手册、主题宣传品等活动物品准备。

2.实施阶段。从10月16日~22日,省、市粮食部门会同其他部门同时开展活动。省粮食局由局领导带队,到相关大学举办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组织科学储粮宣传小组进农村,宣讲科学储粮减损技术;组织进社区宣传健康消费知识。各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3.总结阶段。10月30日前,各市粮食部门将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含活动总结、图片、视频材料等)报送省粮食局。

三、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是兴粮惠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各地要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并形成规模声势,切实把本次活动抓实抓好,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工作。活动期间,各地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张挂宣传标语和条幅、利用单位电子屏幕、报纸电视,以及政府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渠道和传播手段,广泛宣传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活动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增强宣传效果。

3.改进工作作风。认真执行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轻车简从,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坚持勤俭节俭办活动。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落实有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2021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方案书

活动目标:

认知: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情感:

1.对粮食有爱惜之感。

2.对浪费粮食的现象感到不满。

行为:

1.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2.爱护庄稼,不践踏。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说明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教案。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

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小麦女士: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家一定要切记:粮食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玉米小姐也想来说一说。

(3) 我还有许多别名叫棒子、苞米、苞谷。我过去一直被视为穷人的粮食,在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生存需要时,你浪费它,就等于你残忍地把应该给予饥饿的粮食糟蹋掉,而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这么一想,你难道不感到震惊与惭愧吗?你难道还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馒头当泥巴扔,把扒拉一口的饭当脏水泼吗?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3)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

(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儿歌。

第6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建设 新农村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12-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应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 科学技术是农业经济的增长动力来源

陇川县是一个落后边疆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约13.7万,耕地面积大约5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仍然十分短缺,这一点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以人均占有耕地来说,我县农业人口大约3.94亩,人口每年都在增长,耕地却每年在减少,而且大于25度的坡地还不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农业的发展,不可能依赖自然资源在扩大再生产中起作用,农业的增长不能靠提高人均占有资源量来实现。而必须依靠科学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靠科技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靠科技在有限的土地上搞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力,让不再会增长的土地收获超过以往产量的农产品。

大量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里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农村改革30多年来,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我县粮食在播种总产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农作物主要品种的不断更新,每一次都对农业生产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只要把科技引进农业,就可以大幅度地增产增收。但是,与一些发达的内地相比,我县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发达地区的农业增长中,有70%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而我县目前的农业增长中靠科技实现的只占到40%左右,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县的农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要开发这些潜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2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顺应世界农业科技潮流的需要

在人类进人21世纪之际,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场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序幕。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空间开发技术等新技术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于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动力电气化、生产条件控制化、农业育种定向化。它包括农业生物技术革命、空间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信息技术革命、农业新材料技术革命、农业新能源技术革命、海洋农业技术革命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促进全面的农业新科技革命。如果说上一次世界农业科技革命把20世纪上半叶低发展速度的资源消耗型农业,带人到高发展速度的资源集约型农业时代,那么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把21世纪的农业带人高效、低耗、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这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从而将农业变成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主导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二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将使农业逐步成为可控性行业,农业技术定量化、规范化、集成化程度提高;三是材料、能源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向可持续发展农业转变。

我们必须顺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潮流,大力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否则,我们这个农业县将更加落后。

3 科技是改变农村落后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粮食的比重大大降低,人均占有肉、禽、蛋和水产品的需求成倍增长,消费的日粮中,细粮的比重也大大提高。现代人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吃好穿好。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只有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现在我们的一些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不畅,主要原因还在于质量、品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农业要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改变过去“以粮为纲”的格局,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并在一些农副产品的数量,尤其是质量上想办法,生产一些营养丰富、绿色环保的优质的农副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舍科技别无他途。此外,对农产品的保鲜以及深加工、精加工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非科技莫属。因此,我们在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时,必须注意把科技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我国农业已经进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突破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转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促进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必然要求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 未来农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过去靠体力,一家农民种上十来亩地就十分辛苦,而使用农业新技术,实现机械化,就能进行规模化经营,一家农民可以耕种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地,这样,就可以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生产部门,去从事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财富。而科技又能给农民提供新的致富门路,使农民在从事第一职业之余,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这样一来,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改变着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在科技的促进下,改革了传统的单一面孔,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长为现代化农业。

5 科技农业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

第7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国际主要粮食价格;价格谱分析;趋势性分析;周期性分析;波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31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2.03.006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粮食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国际粮食贸易已成为了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不仅关系到全球的粮食安全,而且间接影响全球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国际粮食价格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国际粮食价格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国际粮食价格历史分析是国际粮食价格研究的起点,而国际粮食价格时间变化特征分析是国际粮食历史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国际粮食价格时间变化特征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国际粮食价格的趋势分析,受粮食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影响,长期来看国际粮食实际价格或处于下降趋势[1];二是国际粮食价格周期性特征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共出现了五次高峰(1973-1974、1980-1981、1989-1990、1995-1996和2007-2008)[2-5],并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点,主要粮食贸易种类价格波动周期平均为6年左右[4];三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性特征分析,重点探讨国际粮食价格周期的时间段、频率、持续性和波动幅度,认为伴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在加大,周期在缩短,不稳定性在逐渐增加[6, 7]。

总体来说国内外对国际粮食价格变化规律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以统计描述分析为主[8-11];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和全面,分析角度也比较窄,不够全面,集中于国际粮食价格的某一个或两个角度[12-14]。基于上述研究背景,相比以往研究,本文着重从时间角度,在对主要作物国际粮食价格进行数据信息分离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方法——谱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主要粮食价格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深入和全面解析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趋势性、周期性和波动性特征,最后得出区别与已有研究一些结果,相关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粮食价格研究服务。

1 研究方法

本文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特征分析主要是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国际主要粮食价格数据信息分离的基础上,分析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时间特征。

国际主要粮食价格从时间角度来看属于时间序列数据,鉴于价格数据信息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分析时有必要对国际主要粮食价格时间序列数据中的不同信息成分进行分离。对于年度变化的价格时间序列通常包含三种数据信息成分:长期趋势成分、周期性成分和不规则变动成分。长期趋势成分代表价格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周期性成分则代表以数年为周期的一种周期性变动,不规则变动成分又称为随机变动因子(战争,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等),其变动通常无规律可循[8]。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针对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不同成分,采用不同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周期性成分和不规则成分由于在形式上难以区分和方法上较难分离,所以在本文分析中将二者统称为周期性成分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信息分离方法和价格时间序列特征分析方法。数据信息分离方法——HP滤波法,即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起源于Hodrick和Prescott 1980年对美国战后经济的分析,该方法是目前价格时间序列分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设置λ参数值(年度数据λ=100)可以很好的分解时间序列中的周期性成分和非周期性成分,具体原理可参考相关的计量经济书籍和文献[15,16]。

在价格时间序列特征分析中,包括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趋势性分析、波动性分析和周期性分析。其中,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趋势性和波动性分析,主要是在数据信息分离的基础上,采用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国际主要粮食价格周期性成分的周期性分析主要采用了谱分析法,谱分析法是分析经济周期规律的有效工具,其基本思路是把时间序列看作互不相关的不同频率分量的叠加,利用傅立叶变换等手段将各频率分量加以分解,通过谱密度函数来衡量各分量的相对重要性以找出序列中存在的主要频率分量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经济变量不同频率下的重要周期长度[17]。运用谱分析法可以检测和识别时间序列数据不同尺度的周期,发现时间序列数据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2 价格测定和数据信息分离

2.1 价格测定

国际主要粮食价格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目前国际主要粮食价格测定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绝对水平,主要是是指某个商品交易所的价格,这种价格数据真实性强,但来源不统一,比较繁杂,可操作性差,不易分析;二是国际主要粮食价格的相对水平,以FAO的国际主要粮食价格指数为代表,优点是易于操作,便于分析,但不足之处在于粮食种类过多,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本文在统一数据来源的基础上,测定四种国际主要粮食种类wheat(小麦)、maize(玉米)、rice(水稻)和soybeans(大豆)的价格,四种粮食作物贸易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90%以上[7]。

第8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几易其稿,于2007年由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市粮食应急预案》。预案建立了市、区(市)县相关部门联动的粮食应急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了粮食应急机制。

5.12大地震后的粮食应急供应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通过这一阶段的粮食应急工作实践,很多方面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这次的应急供应中,储备粮的有效应用及加工应急等体系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中我们重点探讨有效的粮油储备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对应急工作的基础保障作用。

一、进一步增强对粮油储备重要性的认识,为健全高效运转机制和确保应急需要打好基础。现代物流系统是以储运为核心环节(但不限于储运)的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相融合的跨领越、跨价值的集成系统。储备作为流通的前提和条件,在现代物流中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不断流动中的储备或者存货进行管理,也说明了储备在物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储备根据实际用途分为调控性储备和后备性储备。调控性储备是国家为了应付经济周期,通过对实物进行收储与投放,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对经济进行适当调控,从而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调控性储备是国家的必备的储备,也是国家层次的储备,如国家粮油储备,只有国家才有能力担当。后备性储备是地方为了应对意外事件、突发事件、自然灾害而准备的物资储备(国家储备也具备其功能)。自然灾害总是难免的,自然灾害的降临,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会遭受损失。实行后备性储备就是应付不幸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减少损失,保障群众生活,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存在的,如地方粮油储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控性储备主要是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使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得以实现;后备性储备的主要目标是应对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冲击,从而使社会、经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调控性储备重在发挥储备的稳定功能,后备性储备重在发挥储备的应急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更需要建立储备粮制度,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地方粮食储备是地方粮食安全、应急的重要标志,是调控和应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粮食市场化的背景下,非国有粮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经营活动,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担负稳定市场,搞好粮食储备的重任,只有国有粮食部门才能承担,也是国有粮食部门义不容辞责任。因此,要以科学储备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中央和地方储备为主力,周转储存粮为辅助,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的粮食应急保障的体系,完善和强化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轮换、动用和应急等高效运转机制,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落实应急方案的载体作用,利用一切手段,抓住一切机遇,大力改进和提升仓储设施水平,特别是要结合园区建设,建设起一批高起点的现代化粮油仓库,确保地方储备粮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确保发生不幸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时,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二、建立和完善高效灵活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在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应包括三项具体目标:一是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基本自给水平;二是通过进出口调剂、库存吞吐,最大限度的保证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三是保障特殊群体的食品安全。政府对粮食市场能否有效控制,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真正掌握了充足、随时可以动用的储备粮。建立高效、灵活的粮食调节体系是政府调节粮食供求关系、平抑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手段。一是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与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储备网络。除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外,还要建立社会储备,包括生产者余粮储备和经营者经营储备等,对粮食安全多加一道保险。为了确保**市粮食市场供应,维护全市粮食安全,结合本市粮食生产、供需实际状况,研究建立了我市粮食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了原粮65929吨、小包装成品粮5000吨、食用油5000吨的市级粮油储备;全市建立了粮食应急储藏、调运、加工、供应网络,并落实了责任,在应急状态下能够保证应急工作的需要。二是建立合理的储备粮收购机制,可直接向粮食生产者收购,也可按实际情况向粮食批发市场收购,确保储备粮源。三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储备粮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既做到储备粮保值增值,又起到调控粮食市场保持市场稳定的作用。

三、健全储备粮实物管理体系,以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在这方面北京市储备粮实物垂直管理体系值得学习和借鉴。所谓实物管理,即市粮食局只管粮,不管库,只管物,不管人,承储粮库与市粮食局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主要通过签订承储合同的形式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施合同管理。所谓垂直管理,即市粮食局在仓储管理方面直接对承储库,并掌握到每一个货位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情况。市储备粮实物垂直管理体系,以布局合理、规模存放、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为原则,

以“储得实,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为基本要求,以承储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法制化,储粮规范化为目标。

(一)市级储备粮的布局应从应急情况下满足加工企业需要的角度出发,考虑本市粮食供求变化的特点、行政区划、人口数量、粮食仓容等因素。为了提高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保证应急情况下粮食的有效供给,我们不仅要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的标准储备粮食,充实市、县两级粮食储备,而且要在保证储备粮油总规模的基础上,增加大米、成品油储存,完善储备结构。要有利于灵活调动市储备粮,有利于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推陈储新,有利于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二)仓储网络的形成要基本达到

:以**市粮油储备(物流)中心为龙头,以仓容规模较大的粮库为骨干,辐射全市仓储设施条件较好的粮食购销库的储备粮储存网络。储存市储备粮的仓型主要以隔热保温防潮处理的房式仓为主。

(三)承储地点符合市储备粮布局要求和粮食合理流向,交通方便,有一定规模存放能力,各种条件设施完好。

(四)建立市储备粮油拟存货位报告制度。对于取得承储资格的单位,在市储备粮油入库之前,要求承储单位先行报告拟存货位,经市粮食局审查认定符合承储要求后入库储存粮油。

(五)为提高市储备粮管理水平,可考虑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储工作,可实行相对分散储存,优先考虑存量大、储存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单位。

(六)采用承储合同制度。承储合同制度是储备粮实物垂直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市粮食局通过实施合同的形式对承储单位进行管理,凡承储市储备粮的单位都要与市粮食局直接签订承储合同。在承储合同中,明确市粮食局和承储单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七)储备粮的轮换可采用竞价购买方式,以降低储藏成本,减少财政负担。

(八)当出现粮食供求总量失去平衡或者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以及市政府认为需要动用市储备粮的其他情况时,由市粮食局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向承储单位下达动用指令,并组织实施。

(九)确定承储市储备成品粮油的单位时,要求具备相应的仓储条件和承储能力,能够满足“库存保持常量,实物滚动轮换”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库存数字的真实性,通过货位卡片对市储备成品粮油的货位变动情况进行动态记录。

(十)在突发自然灾害或粮食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粮油供应,加大市场粮油的投放数量,发挥成品粮储备在应急状态下的重要作用,在储存方式上,把成品粮油的储存地点置于“战时”状态,即主要存放在经营周转数量较大的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储存。在管理方式上,市局要求承储单位的法人代表要负全责,并从市局、承储单位、轮换单位逐级设立专管员。同时,要求承储单位和轮换单位做好粮情检测、轮换管理、监测和及时上报有关数据。

(十一)开发和建立库存和轮换计算机监测系统,达到对市储备成品粮实行动态管理,以确保市储备成品粮库存数量准确、质量达标、轮换及时,随时可以用于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

四、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结合灾后重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重建与改扩建相结合,完善和提高粮库整体功能,加快粮油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提升粮食储备、流通能力,才能在应急状态下,最大可能地保证粮油加工、供应渠道的畅通。

(一)加快以**市粮油储备(物流)中心为龙头的物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区域性粮油批发市场和中心储备库点。重点扶持和发展符合现代粮食物流的批发市场,鼓励并促进部分具有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的县级批发市场的建设,不断增强这些批发市场的辐射能力及进一步显现其在区域的影响力,加强批发市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拓展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功能,使得粮食批发市场重视粮食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通过自己的网站等媒体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为粮食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及社会服务。提升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质量检测、物流配送、贷款结算等服务功能。增加批发市场的新生功能。如期货交易、网上交易、竞价交易等。

(二)根据我市粮食流向和运输特点,在增强储存能力的基础上,同时还应具备正常与紧急调运的能力,在交通枢纽和仓容较大规模的粮库可增建散粮接发系统,粮仓快速检测手段设备。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加工、销售网点。目前,粮油加工企业多数改制或民营,很少的几个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加工厂,日处理能力较小,且机器老化,设配陈旧,已不能适应现代粮食流通所需。按照粮食产业园区、库、厂合一建设的思路,大、中粮库建设可规划或引导建设粮油加工企业;同时可依托社会资源,通过与应急加工、销售企业签订协议,在非应急状态下给予应急网点企业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合理规划销售网点,实现二环路以内网点服务半径不超过400米,二环路以外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通过这些网点调控市场,稳定特殊时期市场物价,保证粮油应急加工、销售渠道的畅通,实现特殊时期市场应急供应。

(四)建立和完善全市粮食流通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市粮食局信息中心为核心,搭建市、县、站、库四级信息平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配置和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和要求,配备和更新计算机,建立信息网络,开发和应用粮库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粮食信息监测网试点工作,通过应用系列行业专用软件系统,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市粮食流量、存量和价格等情况,达到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功能齐全、反应灵敏的市、库点、批发市场粮食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粮食政务公开化、行业管理智能化和粮食商务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应对各种情况所需,在应急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9篇:论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摘要: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亿万农民的生计保障,对于农村乃至全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工程作为一项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技术,已经在建筑业、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创新性地将价值工程引入到耕地保护研究领域,围绕价值工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对耕地多功能保护进行价值分析,以提高耕地保护的有效水平,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Abstract: Farmland preserv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farmers’ living guarantee,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ability of rural area and the whole society,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Value engineering,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 to promote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This article innovatively applies the principle of value engineering to the field of farmland preservation,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preservation and create hug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by analyzing the value of farmland multifunction preservation aroun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value engineering.

关键词 : 价值工程;价值分析;耕地多功能保护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value analysis;farmland multifunction pre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237-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303087)。

作者简介:杜宏杰(1993-),男,河南焦作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胡伟艳(通讯作者)(1973-),女,湖南安化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土地政策分析。

0 引言

耕地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否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且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因此保护耕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加上水土流失、耕地污染,使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1]。

目前国家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耕地保护职责、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提高征地价值补偿等政策,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免三补”、加大农业投资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2]。但总体来看,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耕地保护的真实价值未能凸显,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造成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3],因此,有必要对耕地多功能评价做出进一步的优化。

价值工程以研究对象的功能系统分析为核心,通过有组织的创新性活动,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研究对象所要求的必要功能。利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对耕地多功能保护进行分析,系统评价耕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单一功能分析的不足,从而提高耕地保护的有效水平,对于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土地高效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价值工程的概念与原理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又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是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以提高研究对象(包括产品、作业、工程、服务等)的价值为目的,以功能系统分析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开发集体智力资源为基础,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研究对象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4]。其基本原理用公式表示如下:

V=F/C(1)

式中,V为价值,F为功能,C为成本。其中,“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指作为某种产品(或作业)具有的必要功能与取得该功能的寿命周期成本的比值,是对研究对象的功能和成本进行的一种综合评价,即产品价值的高低,表明产品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程度。功能是指产品或作业的性能或用途,即产品或作业所承担的职能。对于顾客来说,所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购买产品所具有的功能,包括必要功能和不必要的功能如过剩功能。如果功能过全、过高,将会导致成本费用提高,强大的功能已经超出了业主的需求,造成功能过剩;反之,会造成功能的不足[5]。成本指的是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直至报废为止,整个期间的全部费用[6]。

实践中常常用相对值法测算价值系数表示价值,根据价值系数和最适合区域法(见下文)来识别和判断产品的哪一项/哪些功能或成本需要改进和创造,从而通过提高或降低功能和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1.2 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价值工程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L·D·Miles)在材料采购中提出并得以实践,随后便率先在美国得以应用和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将价值工程引入进来,起初主要运用于产品制造业,后逐步推广至建筑工程[7]、电器、机械、化工等诸多行业,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实践研究表明,价值工程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8]。

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凡是有资源消耗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增加效益的目的[9]。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战略资源,保护优质耕地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3],然而当前我国耕地资源持续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的问题却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破解耕地保护难题,亟需评判耕地资源新价值,形成耕地保护新认知,创新耕地保护新机制,健全保护与保障体系[10]。因此,将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保护研究,基于耕地多功能价值分析,探究耕地保护有效性的提升路径,不仅扩展了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而且丰富了耕地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于切实保护耕地,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及协调耕地多功能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2 价值工程应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方法

2.1 耕地保护的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一般按照一定实施程序进行,其中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主要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与功能评价三部分内容。功能定义与功能整理可以明确耕地所具有的多重功能,同时对功能及功能之间联系进行系统分析。

2.1.1 耕地保护的功能定义

从耕地资源的客体角度,即耕地所具有的功能角度看,耕地具有经济产出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文化教育景观功能。其中,经济产出功能作为耕地最基本的功能,不仅能够提供人类生存必要的食物,而且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其收益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收入以及国家用于扶持农业生产的种植补贴收入等。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养老保险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当前我国仍然实行户籍、土地城乡二元体制,耕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除了创造经济财富外,还承担着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功能。从宏观层面来看,对于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其粮食生产除了用于保障本区域粮食供给外,还对外输出,以保障国家或地区粮食安全[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优质耕地被城市发展建设所占用及由此而引起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日渐突出,耕地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具体而言,耕地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包括调节气体、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净化与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除此之外,一些城镇近郊区为拓展耕地管理活动,实施土地整理与景观设计,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或观光农业,以满足消费者对耕作景观与文化的需求[11],由此可以反映出耕地同样具有生活休闲和文化教育等衍生功能。

2.1.2 耕地保护的功能整理

在功能定义的基础上,从耕地保护目标入手逐渐深入,分析耕地的每一项具体功能,对已经定义了的功能加以系统化,找出各局部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耕地的各个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用图表的形式建立起耕地功能的系统网络,绘制功能系统图,如图1所示。

2.1.3 功能保护的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是对耕地保护的功能在功能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定量估计,是对耕地保护进行功能分析的主要步骤。功能评价是指通过用户调查或专家打分,用功能重要性系数表示人们对功能接受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强制打分法、0-1评分法、0-4评分法、倍比法、层次分析法等。采用强制打分法测算耕地保护的功能重要性系数的公式如下:

式中,FI为功能重要性系数;i为耕地保护的功能;j为农民、居民或专家;k为参与调查的农民、居民或专家数。

2.2 耕地保护的成本分析

耕地保护成本的计算是以耕地资源的各个功能为单位,由于耕地保护的特殊性,其成本核算不同于一般工业或建筑业的成本计算,耕地保护的具体实际成本往往难以获得。总体来说,耕地保护的现实成本包括生产资料的投入,农户或村集体对于耕地保护的专项投入,国家及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与代际补偿以及耕地非农化受限引起的机会损失等。当前已经有不少学者通过多种研究方法,针对耕地多功能价值补偿标准展开分析研究。如雍新琴,张安录[12]从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依据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对耕地保护农户经济补偿标准进行探讨与测算;霍雅勤、蔡运龙[13]分别用收益还原法、市场替代法和支付意愿法分别对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社会承载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张效军,欧名豪,高艳梅[14]在土地价值理论分析和耕地价值核算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中价值标准确定进行了探讨,测算出我国耕地的价值为112.68万元/hm2,其中耕地的商品经济价值为5.74万元/hm2,生态环境价值为1.91万元/hm2,社会价值为105.5万元/hm2。基于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可以作为耕地多功能保护成本计算的参考。在价值工程成本分析中,常用成本系数表示,即耕地各功能保护的现实成本在全部成本中所占的比率,其测算式如下:

式中,CI为成本系数;j为耕地保护的第j个功能。

2.3 耕地保护的价值分析

耕地保护的价值即耕地保护的有效性,指功能与成本的匹配,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根据以下公式测算:

式中,Vj为价值系数;字母FI,CI,j的意义同上。

以成本系数为横坐标,功能重要性系数为纵坐标,与横轴成45°的一条直线为理想价值线(V=1)。围绕该线朝向原点有两条双曲线包围的喇叭形区域,叫做最合适区域。凡落在这个区域的价值系数点,其功能与成本是适应的,可不作为优化改进对象;V>1的点将落在喇叭形区域的左上方,表示功能过剩或成本偏低;V<1的点将落在喇叭形区域的右下方,表示功能不足或成本过高,均属于功能优化改善的对象。

3 结论

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生产性的经济产出功能外,耕地保护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以及景观文化功能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护耕地的多种功能,从而达到耕地保护的最大化效益,是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必须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论文在阐述价值工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将其用于耕地多功能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应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做进一步实证研究和优化。

注释:

①最适合区域大小由给定的常量S决定,S=|CI2-FI2|/2。

参考文献:

[1]王冬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柯新利.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7-123.

[3]任平,吴涛,周介铭.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86-795.

[4]裴娅宏.谈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8):63-64.

[5]靳媛媛.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6]王长胜.基于价值工程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7]崔跃飞.价值工程在工程管理评价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2014(5):35-38.

[8]徐长明.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163-164.

[9]单洁明.论建筑业应用价值工程[J].价值工程,2005(5):32-35.

[10]刘彦随,乔陆印.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J].经济地理,2014(34):1-2.

[11]宋小青,欧阳竹.耕地多功能内涵及其对耕地保护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7):859-868.

[12]雍新琴,张安录.基于机会成本的耕地保护农户经济补偿标准探讨——以江苏铜山县小张家村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606-610.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