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第1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朝阳产业;全球化;衍生品;外包业务;数字创意

一、创意产业在各国政府大力扶持下正成为崛起中的朝阳产业

创意产业概念自从1994年被澳大利亚政府提出,就引起了世界关注,发展创意产业一时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热议的话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创意产业发展。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战略方针,扶持创意产业发展;1997年英国政府把创意产业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对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基础性理论研究,提出了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2005年英国政府推出把英国打造成“世界创意中心”的宏伟计划;1997年韩国政府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新加坡政府把创意产业确定为21世纪战略产业,并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此外,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丹麦、荷兰、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都纷纷出台多种措施推动创意产业发展。

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创意产业获得迅速发展。在英国,与1997年相比,2006年创意产业增长了93%,年均增长率6%。创意产业是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数量占英国就业人口的50%,创意产业对英国GDP的贡献率高达8%。在美国,2007年总体版权产业就业人口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8.51%,总体版权产业增值占美国GDP的11.05%。在日本,创意产业的产值在2003年时就已经超过其汽车业产值。在德国,2008年创意产业年产值占德国GDP2.6%,成为仅次于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的第三大产业。在荷兰,2007年全国47%的就业人口都从事创意工作,首都阿姆斯特丹已成为欧洲的时尚之都。亚洲的韩国也是世界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佼佼者,韩国的电视剧、电影、音乐、游戏、漫画、动画等,在世界创意产业中皆占据了一席之地。韩国动漫游戏产业目前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30%,其产值超过韩国汽车工业,是韩国第三大支柱产业。目前,世界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8万亿美元,且以5%左右的年速在递增。创意产业正成为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

二、创意产业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

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崛起的新兴综合性产业,这使得创意产业先天就具有了全球化的本性。创意产业因具有文化属性的本质特征,这使创意产业全球化除了具有传统的经济全球化表现形式外,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即创意产品中包含的文化元素的全球化。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往往被创意者运用在同一创意产品之中,就使创意产品因此具有了多文化元素的特征。文化的全球化为创意元素的全球化提供可能性,创意产品市场的全球化要求创意产品必须包含多文化元素。

创意产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来自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凭借其技术先发优势和全球经营优势,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创意产品直接出口、资本扩展、品牌推广以及管理模式输出等形式实现创意产业向全球扩张,因此占据着世界创意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通过品牌授权经营,目前在全球已拥有4000多家品牌授权企业;德国贝塔斯曼集团通过收购兼并等模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英语商业图书出版集团,在全世界拥有数百万会员,是世界媒体行业位列第三的超级集团。

国际合作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实现全球扩展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的国际合作方式主要有合作开发、生产(服务)外包、利用专利生产、品牌等。合作开发可以结合两个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产品,实现双赢;产品外包、利用专利生产、品牌等方式是创意产业发达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主要途径,是创意产业后进国企业参与创意产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模式。如动漫行业中的各种衍生品如玩具、服装等的生产,主要是通过外包形式由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来完成。在这种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处于创意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掌握着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创意,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主要从事加工生产以及部分非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多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三、原创产品的衍生品开发正成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生产和消费将在时尚和文化价值引导下进行,呈现明显的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趋势。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创意能够赋予商品特定的文化属性和象征意义,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某种归属感,满足其对品位、时尚和特定身份的追求。创意的文化元素形式各异、内涵多样,原创产品中典型文化元素能够与多种产品结合,产生大量的衍生品。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创意产业的衍生品产值远超过原创产品的产值,成为创意产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例如,在电影行业,一部成功的影片,不仅会在音像制品、图书、服装、玩具等传统领域衍生出相关的产品,而且还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以电影情节为主题的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一项资料显示,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来自票房的仅占27%,而来自电影的衍生品开发和销售的占到73%。在迪斯尼公司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而来自主题公园和品牌销售的收入占70%。世界著名的米高梅电影公司甚至将电影衍生品的经营收入称为公司经营的“安全阀”。

在动漫行业,动漫的衍生产品包括含有动漫元素特征的服装、游戏仿真玩具、食品、饰品、装饰品、广告、图书、杂志等,像中国蓝猫的衍生品就多达6600多种。动漫游戏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紧密结合,构成动漫产业的庞大产业链。国外经验数据表明,在整个动漫游戏的庞大产业链中,70%-80%的利润来自周边衍生产品。2006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产值2800亿美元,而与动漫游戏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却在6000亿美元以上。日本动漫公司深谙此道,因此将动画片本身视为整个产业链和周边产品的广告。在制作动画片之前,就做好其周边产品的开发规划,动画片放映之际,相关产品开始热卖。日本动漫公司在欧美市场,甚至免费将动画片提供给电视台播出,其用意正在于树立日本动画的风格形象,为其随后的衍生品销售做宣传。

四、数字创意赋予了创意产业的时代内涵,数字创意产业正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产业

发展迅速的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对创意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产生着深刻影响。数字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创意产品的形式不断翻新,创作过程大大缩短,创作成本迅速降低,创作质量显著提高;使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专利文献的出版由纸质书刊到光盘到数据库的发展,电子书、电子杂志、数字报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形式,即出现了数字阅读形态。

数字技术革命催生出数字创意产业群的诞生。该产业群涉及数字出版、数字动漫、数字视听、移动内容、网络游戏等众多领域,由一系列新的产业群构成。如数字出版,其产业链包括上游的作者和出版社、中游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的数字化图书销售商,涵盖电子图书、数字报、数字音像、电子杂志、网站、手机报、网游、动漫、多媒体等领域。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增长速度保持在40%以上,其产值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2007年)。目前,网络游戏业是美国最大娱乐产业,其产值早已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数字娱乐产业已成为英国第一大产业;动漫网游产业是日本的第二支柱产业,是韩国的第六大产业。数字创意正引领着创意产业发展,催生出一批新的主流产业。

五、先发优势、版权保护、重视研发、归核化等措施铸就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世界创意产业领域中的绝对竞争优势

率先发展使发达国家在世界创意产业发展中取得先行者优势。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以后,为实现后工业化时代的产业升级替换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物质技术基础、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高超的全球融资能力、以及超凡的网罗全球人才资源的能力等条件,率先发展创意产业,并借助先发优势,成为世界的创意中心和研发中心。目前,发达国家拥有世界创意产业的绝大部分核心版权,掌控着世界创意产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例如,在软件领域,美国软件雄霸天下,其软件销售额约占全球软件销售额的2/3,几乎垄断全球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市场;在影视领域,美欧电影风靡全球。其中美国电影业全球最发达,其电影国际销售额占全球份额的85%,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美国作为世界创意产业的最大出口国,早在2002年,美国仅核心版权产业中计算机软件、电影、录像和出版等四大行业的海外销售额高达892.6亿美元。据统计,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发达国家拥有87%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43%,欧洲34%,日本10%。

保护版权及其邻近权利是发达国家巩固创意产业优势地位的利器。在版权或邻近权利保护方面,国际上有体系严密的国际版权保护公约或条约如伯尔尼公约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此外,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其创意产业即版权产业崛起过程中,为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及其在全球竞争力提升,实施了全面的版权保护战略:如设立政府部门的版权保护机构如隶属于国会图书馆的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商务部的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等;成立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如“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等;加强版权立法,《版权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先后被颁布;积极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在积极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同时,积极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新型国际版权保护体制,借助其对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影响力,使对其最有利的TRIPS协议最终获得通过。

高研发投入是发达国家谋求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力法宝。2007年全球R&D经费投入总额1.07万亿美元,其中七国集团R&D经费投入合计约0.7548万亿美元,占全球R&D经费投入总额的70.5%;而美国2007年的R&D经费投入约0.3688万亿美元,占全球R&D经费投入总额的34.5%。R&D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最重要指标。经验数据表明,当该指标小于1%时,该国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技术进步重在技术使用;当该指标介于1%-2%之间时,该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技术进步重在技术改进;当该指标大于2%时,该国进入稳定发展期,技术进步重在创新。OECD国家总体这一指标2007年为2.29%,(其中德国为2.54%,美国2.68%,日本3.44%),而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该指标在5%-10%。与之相适应,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量和拥有的有效专利量也最多。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2006年国际专利申请中,仅美日德三国就占58.8%。2007年,世界范围内有效专利总量约630万项,其中美国180万项和日本120万项,两国合计约占总量的47.6%。2009年国际专利申请总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士和瑞典。其中美日德三国合计占总量的59.2%。美日德法英等工业大国占据着全球专利申请的最主要地位。

实施归核化战略使发达国家创意企业能够雄踞世界创意产业价值链高端。根据归核化理论,企业依据业务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将其业务向企业核心能力靠拢,将其资源向企业核心业务集中,即将其业务集中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以加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这意味着企业应剥离与企业核心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的非核心业务,并设法占有能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外部资源。归核化的结果是企业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坐享丰厚高额利润。根据微笑曲线理论,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和售后服务属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发达国家的创意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拥有的核心技术、信息、品牌、管理方法、营销网络、优秀研发团队等高端资源,通过归核化,牢牢控制着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成为全球创意产业核心版权的主要控制者和创意产业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方。

六、承接创意产业外包业务正成为创意产业后发国家追赶先发国家的重要捷径

根据外包理论,外包业务的发包方通过将带有共性的基础性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一方面可以在低成本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专业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尤其是专注核心技术研发,从而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增强并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迅速应变能力。而离岸外包业务的接包方凭借本国的良好综合环境、成本优势、区位优势、文化适应性以及企业的卓著诚信等优势条件承接外包业务,不仅可以拓展企业业务的市场范围,实现规模经济,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专业优势,而且可以利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品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所提供的有利时机,通过与发包方结成战略协作关系,承接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外包业务,直接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重组,走向产业价值链纵深,并最终缩短与发包方之间的产业链差距。

例如,在国际动漫产业市场,日本、加拿大和韩国是美国之外的世界动漫强国,三个国家都是从外包做起的,基本都有大约10年的大规模承接外包经历。日本20世纪70年代承接外包,80年代原创崛起;韩国和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承接外包,90年代原创崛起。日本的本土原创动漫产业是在承接美国动画制作加工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产业链结构严密、运营机制成熟的产业,日本动漫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动漫大国强国。即使今天,日本仍然是美国高水平动画外包的承包国。同样,韩国是在承接日本动漫产业外包业务过程中,使韩国的动漫产业得到发展,并形成本民族创作风格,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加工厂。再如,印度经济的辉煌很大程度源于承接国际外包业务,印度目前拥有全球软件外包业务65%的市场份额,享有世界软件大国美誉,有“世界办公室”之称。

创意产业发达的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国,其中美国约占2/3,欧盟和日本合计约占1/3。而中国、印度、爱尔兰、捷克、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和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是全球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承接国。目前,全球外包业务仅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跨国公司经营理念的进一步变革,非核心业务离岸外包将成为大的趋势,未来5-10年将迎来全球离岸外包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为创意产业后进国家迎头赶上创意产业先进国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报告[R].2009.

2、吴晶晶,马勇,白旭.科技研发投入增加难掩中国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DB/OL].新华网,2007-03-06.

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专利报告[R].2008.

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R].2009.

第2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 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53-01

20世纪末以来,在金融全球化、信息数码化的巨大潮流冲击下,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兴起,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出于全球化分工协作和市场交换的考虑,许多中心城市都在快速的发展一些新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对这一空间的研究,成了西方城市研究近来的新的焦点,以设计、广告创意等创造性和知识性为基础的新经济活动如何为城市带来新鲜血液,如何形成新的社会空间和经济空间。在国内,以老工业空间的改造和更新为基础的艺术家集聚地是引起人们关注创意产业集聚地的开端。创意产业集聚地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不过9个年头,尽管时间短暂,其前期的发展颇为曲折,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其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全国“创意产业园区热”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但是,繁荣的表象之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陆续出现的一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多数是一种跟随现象,即一个地区的政府或开发商看到别的地区在建造和改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也随即模仿着建造和改造起来,但其应有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区位条件,而这些条件是没有办法在城市的任何一个区域复制的。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意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之中,各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需求,多种发展模式共存更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那么,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讨论

政府引导型、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型、传统文化保护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型和公共休闲空间型这五种形态是目前世界各国与中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致模式。

1.政府引导型

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政府引导型的积极典范,其中尤以英国政府大力推动的“创意工业”成效最为显著。政府引导型是指由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类型。

2.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型

原生态的文化创意经济形态就是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型。城市中废弃的工厂或仓库区往往被文化创意型艺术家群体所选择作为基地,主要是因为这里低廉的租金、空阔的仓库厂房与相对方便的都市生活。艺术家们多以个人画廊、工作室为主来从事艺术创作、展示作品、交流技艺及出售自己的作品。同时艺术商人和特色餐饮、酒吧、画廊、书店的从业者也被聚集区所吸引。生机勃勃的艺术家街区是由文化创意企业的工作产品与艺术家独特的生活方式所构成。

3.传统文化保护型

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较为广泛,依据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工艺与人文资源,进行传统艺术或遗产文明的保护性移植、复制与传承,均可以列入其中。如何保护地区的多元文明与历史文明遗产已成为关系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议题。中国已被审批的29项世界文化遗产与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在保护基础上而形成的传统文化保护型的文化创意经济新形态,而且对保护中华传统文明这种不可能重复的人文历史资源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型

由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以及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都具有实际意义。

5.公共休闲空间型

该模式把旧厂区或老建筑群改造成景观,不仅能起到美环境、治理污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我国文化创意集聚区模式的选择及开发建设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要素,这个发展过程中,在经历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与信息化产业升级与转移发展之后,便成为整合本土资源,参与世界分工,形成独有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的竞争力优势。因此,就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差异较大等情况而言,不管哪种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将是社会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如何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予以阐述。

1.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

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制定政策,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总量、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做好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这些是政府的主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尚处于初期阶段,地方政府应站在全球价值链的高度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结合起来,营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平和宽松的发展环境,研究和制订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规律的各项政策,完善区域性的企业培育、公共平台建设、税收优惠、财政扶持、研发创新、人才培训、政府采购、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加大对创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广开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中小企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构成,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研发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建议按照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方式,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金共同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支持初创期创意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积极向银行推介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形式,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投入,支持担保机构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鼓励创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际创意产业投资、吸纳社会资本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3.打造创意产业链

创意产业只有通过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强化分工协作与规模,才有竞争优势。根据资料显示,美国电影73%的收入来自于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而票房收入只占到电影产业收入的27%。我国创意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很多的文化创意往往只能形成单一的价值实现形式,缺乏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大多数的文化创意流通都只是“一锤子买卖”,而任何一点的断裂都会使创意产业的整个进程受阻。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帮助创意企业的关键,如何延伸产业链,开发相关的衍生产品是当下继续解决的问题。较为明确的分工,在产业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各企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这是创意企业之间应有的良性模式,由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4.积极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人才,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成功毫无例外地是依靠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发展起来的,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是重中之重。

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依托我国现有的科技和教育资源,鼓励在高等院校设立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开设专业相关课程,并与创意企业联合建设创意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育创意紧缺人才;二是通过具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创意产业人才职业培训,促进其创意专业知识更新升华;三是加强国内外人才的交流合作,鼓励与国外大学、培训机构以多种形式联合培养创意人才;四是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吸引海内外从事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具备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我们需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吸引和使用全球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期权、高薪、兼职等多种手段,以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造就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J].社会观察, 2009.

[2]厉无畏,王如忠,缪勇.培育与发展上海的创意产业[J].上海经济, 2004(1).

第3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业;融合

传统旅游资源可开发的空间是有限的,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十分迫切,具有高附加值且融合性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会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相融合,将会挖掘旅游的深层次内涵,并会使文化创意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一、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指为通过创意活动获取价值的相关企业或个人提供集聚和孵化的服务的特定区域,并且是涵盖生产、休闲、交易和居住等功能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形成了包括生产、发行和消费等环节的产业链。

旅游业是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和设施。交通客运业、酒店业和旅游业共同构成了旅游业务。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瓶颈与障碍

创意产业自身发展很快,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尚不能够有效整合和延伸,因此还未能充分实现他的价值。虽然我们有很多创意产业园区,但他在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道路中依然暴露了许多缺点与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瓶颈与障碍所在。

1.艺术与商业的冲突日益明显

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都是由艺术家聚集而形成的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园区,艺术是高度自由和随性的。然而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与创意产业园融合过程中,商业文化和艺术理想的冲突、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冲突会不断凸显。这些冲突会导致艺术家流失等不良后果,这会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的一大障碍。

2.缺乏产业链形态和品牌效应

旅游业是十分重视产业链完整性的产业,只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者都具备才能称之为旅游业。但有些创意产业园区仅仅是某一种商品的集散地,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这样的现状导致园区的旅游产业链断裂,因而无法真正的与旅游业融合。

3.人才匮乏

现在高端创意人才匮乏,能将创意作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和旅游管理人才也屈指可数。没有他们的加入将会使融合式发展的道路缺乏专业性、创造性,并且融合进程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和规划。

4.园区规划不合理,可进入性低

目前大部分园区的规划都处于混乱状态,艺术区与商业区不能被区分规划,游客也很难从地图上来定位某一个展馆的具置。有许多园区的地理位置也较为偏僻,人们会因为路程太远而放弃去此地旅游,不利于文化创意园区旅游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旅游业融合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提升文化创意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和品牌档次,形成品牌效应

品牌战略意识要渗透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与旅游业的融合当中。旅游品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创意的集散地,创意是其最鲜明的旅游品牌。因此充分保护原创性资源尤为重要,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有助于推动园区旅游业的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整体形象,推行整体营销

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没有宣传推广之前更多的是被艺术家这样的小众群体所关注,整体宣传营销将会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大量游客介入。采取整和营销策略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这是提升园区社会影响力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契机,也是为与旅游业融合所做的必要铺垫。

3.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业态形式,其产业链也要围绕创意展开。内容产业链与协同产业链是文化产业集聚园最主要的产业链形态,集聚园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进行选择和调整。

4.培养兼具文化创意与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熟悉旅游业的各个业务板块,又要对文化创意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高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来培养此类人才,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中国文化创意旅游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二者融合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过程。融合不当不仅会让创意园区本身的艺术性“变质”,也会让大众对旅游业的前景失去信心。恰到好处的融合会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地确保文化创意旅游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松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前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01:47-51.

[2]闫云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世界经验与中国境遇[J].新闻界,2013,23:70-73.

[3]袁健.把握文化与旅游关系构建精品文化产业园[J].浙江经济,2011,24:44-45.

[4]曾国军,蔡建东.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旅游学刊,2012,05:23-31.

第4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因其主要依靠文化创意活动带动经济发展,因此也被经济学家称为创意经济。与既有产业相比,文化创意这一理念更能真实反映出低耗高产这一特点,也更符合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具体要求,能够形成具有循环效益的产业链,所以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总体上具有以下几种产业属性点:①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类智慧与创意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②大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大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文化创意并不仅仅是在某一区域文化上的创意,它要求的是各个区域乃至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东西文化相结合的作品,它们在表现手法和视觉冲击力等方面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也更能受到大众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的融合对于设计发展的重要性。③强创意性。在文化产业中,创新是灵魂也是生命力,新颖独特的创意是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命脉。文化资源虽然有限,但是文化创意却可以无限延伸。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是无法占据市场的,所以创意性的体现和发挥是其区别于普通文化产业的最大标志。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进步,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瞻

①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中华文明虽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设计真正在中国的发展仅有100多年的时间。建国初期中国的大多数设计都是借鉴国外的文化内涵,导致这一时期的设计呈现出完全西化,生硬,怪异等特点。随着设计教育、设计理念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设计师逐渐意识到设计应该结合本国的特有文化加以创新使得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等等。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②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创意产业在各地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国内经济环境较为优越的区域,一线城市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从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也更加前卫、时尚。相反,对于经济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表现相对较差。③总体发展趋势稳步上升。虽然我国在文化创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总体发展还是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民主观念的推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要求的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以及美感的表现,在设计的同时更多要考虑到“人”这个对象主体的感受,追求人文关怀与艺术的统一,并且在设计中大力宣扬本土文化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明,从而真正达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作用。

三、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①注重培养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的素质和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创意设计交流会,完善设计师们交流平台等。②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基础环境建设提供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政策支持。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制定能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律是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健全的行业制度尤为重要。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立法已经迫在眉睫。总之,在当前条件下,政府应当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尽快出台并实施相关法律监督机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4)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在文化单位的转制过程中,要明确界定其产业属性,划分出公益性以及盈利性产业范畴,以此为基础进程差异化管理。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上,要以全面促进其文化发展为前提,在研究理论与实践发展中找到平衡。在实践管理中,要逐步制定创意产业的评价指标,通过更为科学、规范的评价,使其具备政策支持优势,建立更具发展潜力的循环持续模式。

四、结语

第5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众所周知,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中心。然而,近年来,它有了一个更新、更炫,也更酷的称号——“创意之都”。可以说,正是创意,让北京变得越来越有魅力。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成为提高北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手。

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之际,需要学界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追踪观察,总结产业发展特点、分析产业存在问题、揭示产业发展规律。因此,由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编辑的《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显得恰逢其时。据主编张京城介绍,“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是借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6年来的编撰经验,从2011年起,逐步对中国各主要创意城市的发展状况展开更加深化、细化和个性化的研究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版)》作为“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的第一本,启动创意城市蓝皮书系列报告的编撰和出版,不仅记录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还总结了值得推广的经验模式,并展望了产业的发展趋势。

本报告重点跟踪研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从整体运行、行业分布、区县布局、集聚发展、政策法规、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创意转型、奥运遗产资源的创意挖掘、国内外交流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发展方式的推动下,取得了不俗成绩。从总量上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十一五”期间又提高到12%,以此推算,预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 15%。从结构上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空间布局日趋清晰,集聚能力日益增强。当然,北京也面临着如何推进工业文明、更好地提升文化水平,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北京发挥首都国家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加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

北京”建设步伐,无不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而城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据地和目的地。从北京这几年的发展实践和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北京的城市活力,集聚了创意人才,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因此,本报告非常适合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市场决策提供参考,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者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提供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内其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经验。

第6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五年来,我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省文化系统全行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而到了2016年增加值达到了近600亿元。在高速增长的现状中,如何更深层次地认识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状态,更好地把握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2017年1月3日,本刊就此独家专访了省文化厅挂职副厅长彭翊。

高速增长下 有挑战 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和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您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等项目,从2010年-2016年连续出版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当ǜ妗贰吨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等著作。到今年2月份,您挂职省文化厅副厅长也有一年了,那么针对全省文化产业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省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超1200亿元、占GDP比例接近4%的发展现状,您有何评价?

彭翊:全国文化产业2016年的年均增速是11%,占GDP的比重是3.97%。跟全国相比,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望在几年后成为四川省的国民支柱产业之一。这也证实了近年来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唯一一个进入2016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西部省份,四川在音乐产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等重点行业上发展很好,并且深入挖掘藏羌彝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和优质文化产品,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相对来说,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依赖原始资源,高端原创内容不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能力欠佳、知名品牌匮乏,尚未从整体上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还很大。

特色文化产业集聚显著

记者:在大众的心目中,文化产业可以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贵的电影、出版物、动画片,但文化产业肯定不只是这些。就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新的增长点有哪些?

彭翊:结合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我认为音乐、创意设计、动漫游戏都会成为四川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记者:最具增长价值的是哪个?发展趋势如何?

彭翊:毫无疑问是音乐产业。四川已成为中国音乐市场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音乐产业尤其具有增长价值。

根据目前的形势,音乐产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传统音乐产品和服务从大众化文化消费向小众高端深化。比如,四川本土音乐节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未来这些产品和服务将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从而赢得更好的市场效益;第二,音乐产业和互联网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在互联网平台上,音乐创作的门槛会降低,能鼓励更多优秀的音乐创作,立足于互联网的音乐分享、评论、在线演出直播会对音乐产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第三,“音乐+”的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深化,音乐和旅游、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的融合会深入发展,发展出各种基于音乐IP的融合业态;第四,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非常看好四川尤其是成都的音乐产业发展,四川音乐产业未来国际化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5%,成为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认识它的成长性?

彭翊:我认为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其必然性,而且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成都市是西部中心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集聚了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先进的技术、较为充足的资金,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充足。其次,成都市各类文化行业例如音乐产业、创意设计、数字娱乐等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基础良好。此外,成都市已跨入GDP“万亿级城市俱乐部”,2015年人均GDP达1.2万元,年均文化消费13%左右,已全面进入文化消费旺盛增长周期。

记者:成都市对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有哪些带动作用?

彭翊:我认为成都市作为四川的一张名片,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吸引外部优秀人才、资本、技术流入,为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要素资源。同时,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带动省内其他城市音乐、创意设计、游戏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此外,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开发四川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形成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推动四川省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

对症下药:文化产业链有待升级

记者:当前,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从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看,我们差距还较大。与广东比,我省在观念创新、文化创意上有不足;与浙江比,在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培育、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上有不足;与上海比,在国际化程度、新业态发展上有不足;与北京比,在体制机制、推进力量、财力投入上有不足。如何认识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彭翊:我认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巴蜀文化和藏羌彝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厚,四川也是我国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最多的省份之一。

第二,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实施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第三,四川省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这里交流和集中,激发了四川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第四,文化消费环境逐渐成熟。2016年四川文化消费指数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名,在文化部的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中,四川省有成都市和泸州市两个城市入选。

另一方面,四川文化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产业链有待升级,在具体环节上,高端原创内容与创意不足,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能力,文化企业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知名品牌匮乏,文化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又如文化要素资源不够完善,缺乏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文化和金融的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版权的运用、保护、管理等不够完善;再者,文化消费环境有待优化。

另外,从西部地区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来看,四川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民众参与度不高、文化消费支出水平较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公共环境有待改善、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和效果需加大。

记者:针对优势与不足,您对未来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有哪些建议?

彭翊:结合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我认为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加强: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内容原创和推动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特别是依托四川的文化资源打造原创的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酒业、旅游业等),从根本上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并服务于四川省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加大对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地域品牌的培育,依托四川的特色文化,比如巴蜀文化和藏羌彝民族文化,重点培育和打造四川的特色文化品牌。

第三,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把握数字创意产业列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通过科技手段来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兴文化业态。

第四,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院所、知名文化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第7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SWOT;河南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6402

1 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1 文化资源较为丰富

河南省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华夏5000年文明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河南建都,全国古都河南就有四个。郑州、安阳有商文化,许昌有三国文化,开封有宋文化等等。这些区域文化资源为河南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基础性资源条件,并且具有做强、做大的潜力。同时,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省委省政府更是出台了《河南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全省上下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更是为发展创意产业奠定了基础。

1.2 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河南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境内有铁路网三纵四横,公路通车总里程居全国第一位,新郑国际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1200万人次。同时,京汉广、郑徐和郑西3条国家一级通信光缆以及3条微波干线纵横、贯通全境。加上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构成四纵四横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完备的基础设施为河南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3 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近年来,河南坚持改革探索和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崇尚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积极、自觉地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营造了一种“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对外开放环境。这些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的塑造,为河南创意产业解决资本瓶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4 部分创意行业初具规模

2009年3月15日,郑州市动漫产业基地在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挂牌,共有7家动漫公司进驻,标志着省内首家提出“创意”概念的产业园走出了实质一步。据相关资料显示,以郑州为主体的河南动漫相关产品市场总量已达10亿元,全省从业人员5500多名,省内已有30多家高等院校设立了动漫相关产业。在动漫产业品牌建设和综合实力上,河南动漫产业在全国处于第一军团。

2 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

2.1 缺乏创意文化氛围

“创意产业”概念引入我国时间不长,省内目前对创意经济的认识还比较狭窄,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推进机制也不够完善,加上内陆省份固有的保守思想,造成整个社会缺乏创意文化的氛围。创意文化氛围的缺乏进一步局限了人们对创意产品的接受能力,使扩大创意产品市场难度加大,从而造成整个创意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2.2 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

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专门制定了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确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河南对创意产业缺乏认识,还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规划布局,对未来若干年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缺乏判断,造成当前创意产业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和规划,严重制约了河南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缺乏政策支持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河南省还缺少一个创意产业统一的服务机构,来协调各方关系,有针对性的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地、工商、科技、财政、税务等相关政策。在载体建设方面也相对滞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交易服务平台、人才支撑体系等基础平台建设亟待完善,这些都需要抓紧制定政策来加以规范。

2.4 缺乏创意产业人才

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是不受物质要素制约,但受智力要素制约。河南十分缺乏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设计人才,缺乏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有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河南当前还没有专门的创意人才培养与培训体制,创意人才队伍培养速度远不能满足河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式人才的竞争。

3 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3.1 全球化的创意浪潮

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未来产业”,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其发展作为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当作战略产业来加以培育。这一态势有利于河南遵循世界发展的趋势,转变发展观念,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趋势给河南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大量外资涌入河南市场,可以大大缓解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必将加快河南创意产业发展步伐。

3.2 精神消费需求的增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所占总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是一个消费结构转型阶段,恩格尔系数急剧下降,家庭文化娱乐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会有明显上升,2007年河南省人均GDP达到2100美元,说明河南消费结构已经开始由物质型消费向精神型消费模式转变,这是河南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好机遇。同时,河南也是人口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全国13亿人有国内文化需求,世界人民有中国文化需求,这些潜在的精神需求为河南创意产业发展孕育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3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地处内陆的河南也面临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任务。创意产业由于其特有的渗透性,能够迅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创意产品和其他产业产品的融合,能有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增活力”目标任务指导下,发展河南创意产业,大有可为。

4 河南发展创意产业的威胁(Threats)

4.1 政府对发展创意产业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河南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高,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高效的组织管理架构。创意产业横跨文化、科技、经贸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必将制约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政府对发展创意产业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

4.2 有关创意产业的统计体系不完善

河南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因而对创意产业缺乏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没有对口的职能部门,相关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还有待开展,统计部门还没有界定创意产业门类并建立相关统计数据,产业统计缺乏指标体系,进一步造成了各级部门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模糊认识,不利于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4.3 世界竞争日益激烈

自我国加入WTO后,逐渐放宽了外国产品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国外创意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脑游戏等产品等在河南市场已经占据很大的份额,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河南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加之面临国外创意产品的冲击,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5 促进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5.1 加大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

政府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站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尽快成立专门的协调创意产业工作的职能部门,制定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组织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引导全社会关注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制定河南创意产业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创意产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制定《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列入政府的专项规划。

5.2 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发展创意产业,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在高校中培养专门的创意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创意爱好者进行专业资格培训,为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在人才引进方面,当前的重点是要吸引一批在海外从事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具备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同时创造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良好机制,从而为河南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5.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创意产业的真正核心在于创新和创造力,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保护。针对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制定专门的经济法律政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增强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为河南创意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5.4 构建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由政府牵头构建创意产业的网络、技术、产权交易、产品销售等平台,不断提升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配套支撑力度,打造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创意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重点建设创意产业企业孵化器,大力支持和培育初创企业及创业者,使之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以及创业带就业的培训基地等,从而使河南创意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5 积极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

集聚化发展是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近距离建立资源配置链、市场供应链及相对完整的配套产业链。要注重对创意产业进行集聚化引导,加强特色创意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和培育,可以结合省文化产业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创意产业园区。同时要对这些园区进行合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过度竞争。通过发挥集聚区的基地作用和辐射功能,进而扶持创意性强的、有实力的企业,培育出更多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参考文献

[1]徐喜林,胡炜.创意产业与河南创意产业发展[J].企业活力,2008,(10).

[2]赵迎芳.山东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1).

[3]厉无畏主编.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顾作义,颜永树.广东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学术研究,2009,(2).

[5]陈亚鸥,杨再高,陈来卿.加快广州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1).

第8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创意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是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的更高级发展阶段。结合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概念,本研究认为创意休闲农业是指以农村自然资源、山水田园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等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对其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中的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形式、环境、工具、模式、方法、技术、产业、产品、销售、物流等通过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景观、信息、营销、品牌、服务创意等手段进行创新性与新颖性设计,为国民精心营造新技术与新品种试验示范、新产品展示与交易、会议交流与科技培训、科普考察与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与民居生活、乡村旅游与休闲娱乐、康体养生、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与增效、农村繁荣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1-2]。相关统计框架并未明确将哪些产业门类列入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甚至根本没有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相关分类,但不可否认的是休闲农业所包含的创意成分日渐增多,创意甚至逐步成为休闲农业的核心所在,从这一意义上说,本研究认为在理论探讨时将休闲农业认为是创意休闲农业的萌芽或起步阶段。

二、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产业集聚化

从关联的角度分析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主要有产业纵向关联与产业横向关联等模式。其中产业纵向关联形成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即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上游产业(如研究开发、设计等)、中游产业(如生产加工等)、下游产业(如包装、销售、物流、服务等)等互相关联、互相协作、互相依存的产业链聚集网络;产业横向关联形成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主要分为核心层次(如创意休闲农产品生产企业)、辅产业(如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设施设备加工业)、中介服务产业(如科技咨询机构等)、新延伸产业(如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四个层次。近年来湖南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的以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娱乐、购物、农业教育等为主的多功能创意休闲农业区;以湘中南山水文化为依托的以休闲健身、体验农耕文化等为主的山水创意休闲农业区;以环洞庭湖区水乡为依托的以“渔家乐”、“花家乐”为主的湖乡观光特色休闲农业区;以湘西地区民族文化和奇异地貌为依托、以原生态、民俗风情、山林景观为主的创意休闲农业区[3]。

(二)渗透融合化

产业渗透融合不是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渗透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的原始形态。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是创意产业的主要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信息处理技术与通信技术推动了传媒间的相互融合;而20世纪90年代由于互联网、数学、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应用,推进了音乐、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的融合。借助创意产业的融合模式,本研究认为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融合从主体上看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模式是传统休闲农业产业与农业产业(包括创意农业、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的渗透融合,而科技与文化元素及创意手段的巧妙运用,使渗透融合具有可行性;另一种模式是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内部产业的渗透融合,这种渗透融合是产业内部的一种重新整合的状态[4]。

(三)平台化

会展经济是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以主题参与为基础,以现代高新技术与产品、文化交流与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人文历史与社会经济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体现全球一体化、产业化与市场化经营理念的市场经济模式;同时也具有高“溢出效应”、高附加值、生态环保的特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与创意休闲农业相关的各种会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机,会展带来的产值占整个创意休闲农业产业产值的比例不断提升,会展经济将逐步成为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与创意休闲农业相关的会展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推动旅游、餐饮与住宿、包装与设施设备加工业、建筑业、商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法国巴黎大型国际会展的年直接收入达30多亿欧元,而德国会展经济的年收益都在200亿欧元以上,同时提供了23万个就业岗位[3]。

(四)体验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追求物质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更多地希望获得参与体验,需要在有限的时空内获得更多的愉悦身心的享受;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附在消费产品之上的快乐和文化,有形的物质产品只是一个平台。体验因素广泛地涉及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各个领域,如从生态餐厅到生态农业庄园、从创意休闲农业庄园的产业特色品种试验示范到消费者参与农事劳作、从农耕文化的展示到农具的简单制作、从特色开心农场到创意休闲农业产品购物中心。体验因素融入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趋势不可改变,消费者对一般化的参与体验逐渐丧失兴趣,只有新、奇、特、时尚化且经常地变化花样并保持新鲜的参与体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创意休闲农业企业为了适应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实现消费者的多次消费,必须对参与体验的内容、形式等经常进行创新。

(五)信息化

信息与交通的发达是全球化的重要支撑,而全球化的本质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能自由地流动。根据创意休闲农业的产品形态,本研究认为创意休闲农业的产品可分为“在地产品”、“在场产品”、“在线产品”三种基本形态。“在线产品”是利用数字和电子模拟技术通过互联网,把创意休闲农产品和相关内容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上传,进而流传世界各地的产品形态。“在地产品”与“在场产品”的知名度取决于信息传播的最大化,“在线产品”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作为载体,能为创意休闲农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更广泛、更快捷的传播,从而具备“溢出效应”和全球化的特征。可以预见,“在线产品”将逐步发展成为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的主角之一。

(六)生态化

创意产业商品的核心是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是知识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本身是不需要消耗任何原材料和能源的,更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只是需要一些有形载体作为传播手段;同时创意休闲农业又能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量转移其国内的传统产业,而大力发展城市创意产业、无烟工业。生态化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生态化不仅是指有形的生态,也指无形的生态。在农业领域,或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作物品种改良、科技运用、地方文史、民俗等多元素的组合,引发人们对创意农业的感悟,体验原乡生活的鲜奇成果,实现农业增收、“观”者休闲双赢的目的。或者运用园艺、园林手法对农场、农庄、林场、牧场进行创意设计,场景“公园式”、建筑“山庄式”或“别墅式”、休闲娱乐式,体现人居生活的理念。用生态的理念贯穿并指导创意休闲农业的各个环节,已成为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

(七)农业文化化

湖南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也非常深厚,但由于湖南创意休闲农业产业缺乏对农业文化的开发,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依托农业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化自然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而农业文化是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与农业有关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因此农业文化是创意休闲农业产业进行创意的主要元素。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深度挖掘农业文化的内涵,寻求农业文化与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最佳结合点,寻求农业文化与当地区域农业资源的完美结合点,通过文化创意,赋予农庄独特的具有地方乡土文化特色的文化内涵。农业文化创意是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的重要途径,湖南不同区域举办的柑橘节、葡萄节、桃花节等都融入了农业文化的元素;体现不同农业文化的创意休闲产品如桃木工艺品、玻璃西瓜、水果南瓜、蝶翅画等,都有浓浓的文化韵味[4]。

三、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根据湖南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现状,通过整合资源并改造提升发展模式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同时结合创意休闲农业的属与特征及发展方向,本研究把多元创意引领型发展模式、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资源导向品牌型发展模式、市场引导型发展模式、产业融合链条型发展模式、主题公园型发展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七大模式作为湖南创意休闲农业今后发展的主导模式。

(一)多元创意引领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利用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要求,依托创意理念并运用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经营、生态、服务、品牌等多种创意手段与途径,贯穿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突出传统创意休闲农业的主题和品牌效应,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核心理念,既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又具有区域示范作用[5-6]。

(二)文化传承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在依托农业资源,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农业文化、非农业文化)资源,寻求文化与农业产业或农业资源的结合点的基础上,达到以文化引领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其农村繁荣、农业增产与增效、农民增收,拓展农业产业发展层次的目的,创造出以文化内涵引领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的典范[5]。

(三)资源导向品牌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围绕区域优势农业资源和品牌资源,运用创意技巧促进农业产业与休闲农业、旅游业、创意农业、文化业、商业等产业的高度融合并达到产业升级,以此来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提升区域农业的整体形象,形成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大发展。该模式不仅要求资源是特色农林牧渔、特殊民俗风情和农业文化等,而且还需要具备区域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5]。

(四)市场引导型发展模式

营销学认为根据市场需求而创新出的具有新颖性、唯一性、独特性的创意休闲农产品,更容易被市场认可,生命力更长久。为此必须在最初的创意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时,就应注重市场的调研,以市场需求来定创意休闲农业项目和相关产品,并且所有的项目在建设与生产中都应始终贯彻市场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地调整相关项目与产品,达到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才能使项目永葆生命力[5]。

(五)产业融合链条型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拓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发展模式,即以第一产业(农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为延展,以第三产业(休闲度假)为龙头,形成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开发,逐步挖掘创意休闲农产品的附加值升值潜力,达到提高创意休闲农业产业利润空间的目的,从而获得一、二、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在一起后产生的综合高额效益。

(六)主题公园型发展模式

农业公园或农业某一主题公园(如葡萄公园、南瓜公园等),不仅具有农业的内涵,还兼有公园与园林的特征,而主题公园就是创意休闲农业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该模式是把城市公园的经营理念融入农业生产中,巧妙地利用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品牌等创意元素,将农业生产过程与场所、农产品销售与消费场所、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场所融为一体,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与民俗风情、农业生态环境等开发农业生产的生态与服务创意,确立农业公园化的创新理念,打造主题农业公园,从而使农业具有休闲观光、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与培训、参与体验等多种功能。

(七)产业集聚型发展模式

将多个创意休闲农业项目集中在某个区域或地带,而形成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该模式通过把小规模的创意休闲农业企业集聚在一起,按照策略联盟的形式统一经营组织管理、统一品牌,形成风格各异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创意休闲农业集聚区。该模式要求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各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和地理环境或者具有相同的资源优势和地理生态环境,以该区域地带范围内农业产业资源、农业自然田园风光、农村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为发展基础,以农产品及创意休闲农产品生产、农业新品种和高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与培训、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与健身、康体养生与美容、参与体验、产品展示与交易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农村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农业种养加产业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建成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产业高度融合与发展的具有相应规模和特色的、体现科技与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3]。

第9篇:创意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解决思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33-02

在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大发展中,同质化既是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作为全球产业发展以及竞争升级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困难,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突破造成极大的制约影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与竞争发展中,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是一种能够直接造成产业产品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直接以降价形式实现竞争的竞争形式,容易造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之间的恶性竞争发展和延伸,从而对于产业企业的规模性发展与提升造成较大的风险与问题,还容易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与竞争中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并不利于产业的长期规划与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来讲,也是如此。针对这一情况,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中,同质化竞争不仅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对于文化产业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利润提升和竞争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进行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特征实质以及成因分析,以寻求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的解决措施,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下文将在对于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特征实质以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基础上,对其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推进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1产业集聚与同质化竞争

1.1产业集聚

在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作用影响下,加上文化产业发展中自身的凝聚作用,文化产业形成一个集聚的发展形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文化产业集聚园是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下的产物,它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与发展平台。结合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形势与特征,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情况下,所形成的文化产业集聚园本身在作为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平台与有效载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积极支持作用的同时,也形成了两种不合理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结构,即非产业集聚形式的文化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形式下同质化竞争发展。其中,非产业集聚形式下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势中比较常见,比如,在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名义下兴建的各种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以文化作为主题的公园、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文化商业街等文化产业建筑,它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并不是平台与载体作用,而是以招商为主,产业结构比较杂乱,缺乏专一性。所以,这些文化产业集聚园,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发展形成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多具有商业街区的性质意义。像在一些以文化产业集聚名义发展兴起的文化艺术街区中,往往只是进行一些价格低廉的书画艺术作品等低端产品的出售,并不是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经营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产业链等,并不具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规模与效益,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发展平台与载体的积极作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另一种不合理结构形式就是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它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势下的同质化竞争与发展趋势,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有着极为不利的作用和影响。

1.2同质化竞争

同质化竞争是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不健康发展趋势,对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提升有着极大的不利作用和影响。它主要是指,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形势下,一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并没有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或者是文化产业链的集聚形态,来实现文化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局势,而是在较低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中形成大量同质化文化企业的共同发展进入,导致许多性质相同或者是名称相同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形成,而在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比较缺乏,因此就容易导致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同质化经营与发展。比如,在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近年来动漫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在产业化发展领域还缺乏相对完整的发展产业链,并没有形成相对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格局。

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集聚园数量多,但是产业规模比较小,产业种类比较齐全等特征,导致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极容易在经营模式以及经营产品上出现同质化竞争。

2同质化竞争成因透视

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造成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由于文化产业的企业经营者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以及服务创新的要求和意识比较低,导致企业的战略性发展规划相对缺乏,产品设计与服务创意模仿和雷同设计比较多。其次,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中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致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比较低。因此,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中同质化竞争的普遍与广泛。再次,文化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与核心产业之一,由于政府的一些非正常干预政策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多种的雷同产品与服务。最后,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由于一些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商业人士或者是其他行业人才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中过于注重模仿创作,忽视对于文化产业的市场导向把握。

3克服同质化竞争的对策

针对当前文化产业领域发展中的同质化竞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同质化竞争进行克服。首先,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以商业模式先行的发展策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商业模式先行的发展策略就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企业要以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模式,对自身商业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其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注意重视产业链形态价值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以产业链的构建作为起点,对于自身在产业链中作用地位进行专业化定位。再次,克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同质化竞争,应注意文化产业产品以及服务的差异化,注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实现文化产业的独立与创新发展。最后,还应注意通过文化产业品牌的建立以及重视专业化发展、重视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等,来克服文化产业中的同质化竞争,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4结论

总之,同质化竞争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进行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及其解决措施的研究分析,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若昕.文化产业同质化背景下的社会管理进路[J].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专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