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

第1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平台指南》围绕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推广机制建设以及推动标准国际对接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立平台标准体系;二是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和联盟协会作用,建设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工具及解决方案,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形成平台标准的制定及推广机制;三是建立与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对标机制,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平台标准国际对接。

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有助于推动平台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服务创新等全价值链协同发展。

2.明确发展路径,发展目标清晰

《平台指南》结合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推广工程要求,提出平台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地方普遍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遴选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推动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的大规模开发与商业化应用;选择重点工业设备作为推动平台应用的切入点,带动工业企业上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项目;按照“以测促建、以测带用”的思路,建成平台试验测试、公共支撑和标准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生态。

3.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目标,优化平台生态环境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平台试验测试、开发者社区和新型服务体系等三方面生态建设重点,针对平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平台解决方案或工业APP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以及企业接入平台后认证需求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趋势,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指示,以提升平台技术和商业成熟度,培育工业APP开发者,优化平台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4.加大推广力度,工业上云速度加快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围绕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三个方面,提出平台应用推广的推进方向:一是实施工业设备上云,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上云;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业务系统上云,鼓励龙头企业打通、开放和共享业务系统,鼓励地方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加大企业上云支持;三是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广力度加大,加速实现规模以上的、有核心价值的30万工业企业上云目标。

5.政策衔接,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认识形成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此后,5月25日、6月12日,工信部接连披露《关于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的通知》、《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公示》,标志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正式落地。此次披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承接前述披露政策,进一步建立国内产业界和地方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内涵、技术、功能以及建设路径的统一认识,在平台培育、推广、生态建设方面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相关政策接连落地,指示明确,显示国家投入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坚定决心,并给予企业及地方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6.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以测促建,“8+8+8+13”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第2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作者简介

夏妍娜,深圳华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德国工业4.0的研究者与宣导者,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工业4.0实训道场网络,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场工业4.0全球高峰论坛。她一直致力于精益制造和工业4.0的推广,对德国、美国及日本制造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赵胜,全球创新网络控股公司(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Holding)CEO、硅谷创新谷孵化器(Innovalley Incubator)董事、硅谷创新学院董事、以色列创新谷孵化器(Innovalley Incubator)董事、以色列创新学院董事、华制国际CEO。

他游历过百余国家,长期活跃于德国、美国硅谷、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地,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等热门概念深有见地。

内容简介

虽然互联网带来的时代变革才刚刚开始,但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已然开始行动。在欧洲,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试图摸索未来工业生产的新途径;在美洲,美国政府喊出了“再工业化”“能源互联网”等口号,发动了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制造业”计划;而在亚洲,日本、韩国也利用智能技术正在迎头赶上。

德国工业4.0是把工厂、机器、生产资料和人通过网络技术高度联结,形成自组织的生产,其内涵已经远远超越机器的自动化。西门子的“数字化企业平台”系统为数字制造提供了载体;宝马的虚拟手势识别系统让制造汽车酷炫好玩;大众早已用机器人制造汽车,大大解放了工人的劳动力;高智能、高性能的库卡机器人游走在各种工厂之中;博世的射频码系统让智能工厂跃然眼前……百年底蕴的德国制造散发出未来之感。

工业4.0不仅为中国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而且与中国国策“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不谋而合。新一届中国政府鼎力推荐工业4.0,工信部快马加鞭制定“中国制造2025”,都是为了使工业4.0能顺利落地中国,并开花结果,升级“中国智造”,调整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未来十年的国之大略。

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

目录

前言全球视野下的工业4.0

引子未来畅想:一台来自工业4.0时代的冰箱

第一章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的标准之争//001

前工业4.0时代//002

进入工业4.0时代//013

工业4.0 VS.工业互联网:新工业革命的标准之争//023

中国的选择//031

第二章工业4.0的目标和基石//045

工业4.0的目标:智能制造//046

工业4.0的硬件基础//062

工业4.0的软件支撑//080

工业4.0的人才保障//103

第三章工业4.0的实践//114

西门子的数字化魔力//115

宝马:机器人接管工厂//124

大众与库卡:人机领跑工业4.0 //135

SAP:推动工业4.0从理念到应用//142

博世:看智能工厂有多智能//148

硅谷与智能化浪潮//155

第四章中国的工业4.0之路//164

构建软硬件一体化智能系统//166

全面使用智能设备//174

大力推进人才队伍转型//180

潜心夯实精益管理//187

参考文献//194

作者简介//196

后记

第3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营销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营销创新

1.互联网思维的关键在于用户思维

从概念上来讲,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比较全新的概念,这一思维的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而不断兴起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涵,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学者都从自身研究的视角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所以,当前在学术界还并就其概念的基本内涵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界定与认识。笼统来讲,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思维形成较大反差的一种思维形态与方式。就这一思维的核心内容而言,工业生产与服务提供者需要充分尊重与考虑到市场中的需求变化,特别是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的变化。同时,从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是一个网络化的管理与运管体制内运行。换句话讲,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中,用户及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将会被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这是互联网思维下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

2.营销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价值正在快速攀升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产品品牌的打造是其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关于企业的营销创新,从狭义的层面来看,就是企业围绕产品的商标及相关企业社会符号的认知度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活动的开展。从广义上来讲,企业的营销创新从空间到时间上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在产品研发及设计阶段就要将企业的品牌意识与理念融入其中。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拟定及市场计划的推广等方面也要围绕企业的品牌的营建与打造来实施。总之,企业的营销创新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缺乏品牌营销战略的企业,即使在生产规模与市场的份额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所受到的发展限制,特别是进军国际市场中的发展限制则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多接触的是商品信息,而不是商品实体,从而使得能够代表大众消费认可与社会评价的品牌成为用户选购商品主要依据。所以,营销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价值正在快速攀升,成为企业强化营销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战略。

3.互联网思维对品牌研究战略的影响

在进行品牌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整个进程中,其发展的核心理念与思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会呈现出营销的国际化、创新化、人性化等特点。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创新途径

1.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产品的推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将企业的网络销售平台的打造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应该结合自身的销售网络,把线上销售与线下的销售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媒介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在互联网时代,大众购物渠道多样化的心理诉求。经过相关专家的分析,伴随着互联网交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与发展中,企业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进行互联网交易平台的构建,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伴随营销战略的全球化发展的铺开,品牌影响力已经在不断的提升。在今后的品牌营销的构建中,应该将其国际化的发展布局进一步的强化。一方面,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让品牌在工厂所在地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从媒介推送和品牌营销宣传的角度,把品牌影响力最大化得提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尔集团在进行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不断地将基础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放在重要的基础地位。这种基础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助力企业在收获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会逐步地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3.强化互联网思维,丰富集团形象内涵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的形象,应该在今后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中,不断地进行内涵的延伸与丰富。这种品牌内涵的丰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标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内在的企业文化的彰显与表达。所以,在互联网思维下,海尔集团所面临着品牌升级的同时,其今后的内涵丰富程度也要有着更大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基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也是企业面向世界市场不断地向前推进的发展需要。

4.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品牌影响“接地气”

在互联网思维的发展环境中,企业的品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其所在的环境进行良好的交融,这种交融,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品牌营销战略的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不断从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当地的市场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有益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企业面临市场变化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调整与适应。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发展的最大的启示是企业能够从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中,不断地寻求两者之间的最大耦合点,进而实现一个较好的市场反应效果。

结语

互联网思维是企业未来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壮大的核心理念。在这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在运营理念与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将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基于此,企业必须强化用户思维,树立体验为理念,不断将企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环境中市场的需求紧密嵌合。文章给出了具体的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创新途径: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强化互联网思维,丰富集团形象内涵;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品牌影响“接地气”。

参考文献:

[1]张学勤.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化创意营销[J].人文天下,2015,04:26-30.

[2]刘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品牌营销战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28:41-43.

第4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 教学

【Abstract】“Internet +” is not a fresh vocabulary,in various fields of application are also common,even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also played their par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has an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glish teaching,the “Internet +” can bring the change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echnology,break through the bondage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explore a new way of teaching.

【Key words】“Internet +”; English; Teaching

一、引言

1.“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能够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2.传统英语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讲解和传授语言。学生熟知语法、词汇和语言材料,口语发展能力却相当滞后,除了能用最简单的应答和招呼语之外,难以用得体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

二、“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的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_放生态、连接一切。

1.“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

2.“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互联网+金融”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结合至少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做金融;第二种是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第三种是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

三、英语教学的全新模式

现代英语教学注重以语言功能为主,着眼于生活中的实际交际能力。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要听和说“listening & speaking”,但我们会遇到两个问题:1.听不懂和不敢说;2.枯燥的录音机式学习没有兴趣。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互联网+”来解决未来新模式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互联网+英语教学”的思考

共享WiFi、一个移动终端、几十个学生,一个老师,一个微信群,或者一个坛,再或者一个直播间,更或者加入“CNN广播”,这就是全新模式的“互联网+英语教学”。学生们面对的是轻松的课堂,而不是严肃的老师;是趣味性十足的交流模式,而不是班级里无聊的背诵单词及语法!

A.手机课堂――初中生有手机的现象并不罕见,而如何用好这个工具才是关键。手机中有各种各样的软件,老师可以通过手机将学生们加入到同一个群组内。当老师给出一个主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自行发表观点,录制自己的presentation,上传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老师可针对每位同学的presentation进行口头评价,学生彼此之间也会听到其他同学的观点,吸取精华,拓宽视野。

B.平板电脑课堂――背单词往往是一件痛苦和枯燥的事情,如果我们用平板电脑的背单词软件,通过游戏填词的方式,让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形成team之间的对抗,这种形势下的记忆深度应该是非常可观的。每个人都有团队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可以取得胜利,因此这就增加了每个组员的单独性付出成本,也就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记忆效果。

C.直播课堂――以前曾出现过网络教育,但仅限于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学生们没有提问的机会,这就降低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习永远是主动的,师生彼此不需要讲台与课桌间的对峙,可以在任意舒缓的场景――家里的沙发上,卧室的床上,咖啡厅的角落里,公园的长廊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直播的地点,场景的多变往往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与求知欲。

五、总结

“互联+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微课堂、直播课堂、手机课堂、平板电脑课堂,总之一些列以电子终端形式为工具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互联网+课堂英语教学”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赖兴来.合作互助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7(03).

第5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组织敏捷性

[中图分类号]F425;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1-0054-07

随着“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h境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逐步转移,等等。目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熟,“互联网+”一切传统行业成为可能,为传统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重要契机。中国于2015年提出“互联网+”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使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企业颠覆传统价值创造方式,改变竞争结构,对产业基础实施“创造性破坏”的利器(赵振,2015)[1]。传统制造企业受到“互联网+”时代日益动态复杂环境的冲击,已有的竞争优势逐渐被消磨殆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和挑战,甚至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制造企业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组织敏捷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将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组织敏捷性视角探究“互联网+”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制造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思路和借鉴。

一、“互联网+”内涵及思维特征

(一)“互联网+”内涵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其内涵在学术界并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其中,柳洲(2015)从产业集群视角认为“互联网+”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和社会系统不断逼近帕累托最优的动态演化过程[2];童有好(2015)从工业视角认为“互联网+”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3];赵振(2015)从价值链视角认为“互联网+”实质是实体产业价值链环节解构,并与互联网价值链“跨链”重组的共生现象[1]。虽然学者们对其内涵颇有争议,但集中体现了以下含义:第一,“互联网+”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持;第二,“互联网+”强调的是一个“+”,即注重互联网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第三,“互联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的改进。总之,从企业视角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制造全生命周期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优化、重构甚至颠覆传统企业价值创造体系的过程。

(二)“互联网+”思维特征

互联网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工具、平台或者媒介,而“互联网+”为企业寻求新机遇和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新思维。与传统工业化思维相比,“互联网+”思维更具时代性、突破性和颠覆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及“互联网+”实践常态化,对企业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主要体现三个特征。

1.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指企业摒弃传统封闭式思想,尝试以开放、合作和共享等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鼓励传统企业打破边界,建立一种企业间以合作、共享、共赢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生态圈模式。开放思维强调“互通互联”。一是注重企业内部的“互通互联”。企业是一个由人、机、物等组成,尝试整合、协调和优化组织运营过程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等的复杂系统。然而,传统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部门封闭、各自为政、沟通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难以发挥组织系统的协同性。开放思维强调企业打破内部封闭局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互通互联,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打破部门间沟通壁垒,促进各部门信息和资源共享,减少或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提升彼此合作的协同性。二是注重企业与外部的“互通互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个体间的竞争,而是基于企业参与的由供应商、合作方、用户等群体共同组织的商业生态圈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具备开放思维,主动与外部进行互通互联,突破传统边界,整合企业内外部能力、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共享,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2.跨界思维。跨界思维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一切都具有相关性、一切都能互联、一切都能融合的突破传统边界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的日益渗透逐渐打破了传统行业边界,甚至对传统行业进行颠覆或产生一种“破坏式创新”,使跨界成为一种新常态。“互联网+”本质是跨界,通过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的方式以突破传统行业所固有的边界,驱动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的跨界战略转型。外部竞争环境日益动态复杂,跨界已成为企业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成为企业“互联网+”时代迎合市场动态需求和实现企业品牌价值延伸的重要手段。例如苏宁“电商+店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促使线下线上同价,实现O2O战略转型,是传统零售企业自我突破和实现“互联网+”跨界战略转型的典型范例。因此,企业应树立跨界思维,以开放的心态去洞察外部环境变化,结合企业实际探索“互联网+”跨界之道,跨越组织边界、跨越企业边界和跨越行业边界等,不断寻求创新式的运营模式或商业模式,切实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一种通过改变传统固有或常规化逻辑思维,以一种全新方法来考虑问题的非常规思维模式。企业传统思维模式:即由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最终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顾客”的单线程的价值链条,充分体现了企业供给决定顾客需求的理念。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传统逻辑思维模式将被打破,顾客成为企业研发设计和创新的起点,即顾客能够成为企业的一员参与到企业的活动中来,为企业研发设计出谋划策,提供创新性思维和建设性意见,从而形成一种“顾客――企业――顾客”循环式的价值创造链条,体现了顾客需求决定企业供给的理念。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日益成熟,企业通过“互联网+”顾客需求成为现实。一方面,企业能通过构建官方社区与顾客主动沟通互动,通过顾客建设新意见或创新性想法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顾客需求、偏好、行为轨迹等数据资源进行抓取、分析和挖掘,以便更好地洞察顾客需求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甚至会产生一种基于“顾客需求――营销――制造――库存――采购”的倒逼效应,以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改进和完善,减少或避免牛鞭效应。

二、基于“互联网+”的探索式创新

目前,我国进入网络化发展时期,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海尔集团成为“互联网+”时代改革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寻求由传统制造企业向现代互联网企业转变的突破,为了落实和推进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海尔集团不断探索和寻求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之路。

(一)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战略的引导下,海尔集团在战略、组织、员工、用户、薪酬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颠覆式创新(如图1)。战略方面,海尔集团的战略是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企业的平台化;组织方面,打破传统封闭式的、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开放式的、扁平化的W络组织,努力成为互联网的节点,实现企业的去中心化;员工方面,驱动海尔员工由最初的雇佣者、执行者向创业者、合作伙伴转变,实现企业员工的创客化;用户方面,构建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的生态圈――社群,以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薪酬方面,构建用户付薪平台,驱动海尔员工的薪酬由海尔集团支付向由海尔用户支付转变;管理方面,颠覆传统的线性管理方式,探索以非线性的管理方式实现组织自演进目标。其中,战略和组织创新是决定海尔成长的两个重要变量,员工和用户是决定海尔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薪酬机制是企业的重要驱动力,管理创新有助于引领企业目标自演进。各种创新机制之间相辅相成,不断推动着海尔集团的互联网转型。总之,海尔集团颠覆式的管理模式创新,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驱动传统制造型企业向现代互联网型企业转变而进行的探索式创新。

(二)“互联网+制造业”实践――互联工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成熟,为促进“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重要契机。在没有可供参考的“互联网+制造业”转型目标的前提下,海尔集团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尝试探索和布局海尔互联工厂(如图2)。从2012年起,海尔打造了第一个智能互联工厂――沈阳冰箱工厂,后续又构建了郑州空调、佛山洗衣机、青岛热水器等多个智能互联工厂。海尔智能互联工厂颠覆了传统大规模制造模式,向为用户提供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变,逐步取代了传统单纯依靠厂商提供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的制造模式。

海尔互联工厂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如图2),实现用户通过互联网与企业研发、制造、服务等生产运营过程进行交互,生产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从而提升消费体验。海尔互联工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将企业硬件、设备、产品等实现实时互联,促使硬件、设备、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全生产流程无人化的智能工厂,同时与用户实现互联与交互,引入用户需求,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服务等全流程中来,并将用户信息能够同时传递到海尔的设计资源、供应商资源及全流程的小微,促使互联工厂能够快速获取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化生产运作,并且能够实现全生产流程的可视化,便于用户的监督和随时查看,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由传统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转变。

总之,海尔互联工厂是“互联网+制造业”的具体实践,改变了企业传统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到最终消费者的串联式流程,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用户中心的、多种合作方共担风险和共享利润的、开放的并联式智能流程,即用户订单需求能够同时到达企业研发、供应商、工厂等端口,合作方协同合作,共同为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而努力,最终及时生产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三)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合作模式

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思维,利用平台模式充分整合供应商、服务商、科研人员及机构、客户等优质资源和能力。海尔构建的网络化合作平台主要包括产品定制平台、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块商资源平台等。

1.海尔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HOPE平台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主要是由技术专家、高校科研人员、极客、创客等用户构成的研发创新式生态圈。在此平台,用户可以技术需求,或提交技术解决方案等。HOPE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标签自动匹配技术能够实现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的自动匹配,同时还可以通过线下专家团队对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估。对海尔而言,HOPE平台是为海尔解决家电技术难题及技术需求的一个较多可选择合作资源方的便捷平台,通过技术分析和评估以选择最佳的技术合作资源方,从而以最高的效率来满足海尔研发需求和技术需求。

2.海尔模块商资源平台――海达源平台。海达源平台是全球家电业第一家为供应商资源提供在线注册、直接对接用户需求的零距离平台,垂直整合了家电行业的多级供应链、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平台服务,从而实现模块供应商、家电用户及供应链上的合作方能够直接交互,形成网络化的生态圈,目的是打造一流的模块商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流程最佳体验。在此平台,供应商可以与用户进行在线交互和交易,并能够及时模块化解决方案。

3.海尔产品定制平台――众创汇平台。众创汇平台主要包括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三种定制模式。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选择产品的颜色、型号、功能等进行简单的模块组合(模块定制);可以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实现零距离交互,提出自己的创意或期望,进行新产品迭代(众创定制);亦可进行一对一定制专属自己的独特产品(专属定制)。然后,通过网上生活场景模拟体验最终下单,从而打造一个切实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海尔众创汇平台改变了消费者只能购置厂家已生产的现有产品的被动局面,能够充分发挥消费者的创意和灵感,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满意度,切实增强用户体验。

总之,海尔集团的各个平台体系之间相辅相成、互通有无,充分整合了海尔集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服务商、高校、科研机构及用户等,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生态圈。

三、“互联网+”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

组织敏捷性是企业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及对相应变化能快速做出反应的能力(Goldman,1995)[5],反应了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下自我调整和演进的适应能力。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组织敏捷性主要由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客户敏捷性构成(Sambamurthy等,2003)[6]。其中,运营敏捷性和合作伙伴敏捷性是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的重要手段,而客户敏捷性是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的最终目的。各维度之间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共同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组织敏捷性。“互联网+”时代,海尔集团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平台化、组织网络化、员工创客化等,打造了无人化的智能互联工厂,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互联,为用户提供规模化定制服务,推动“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了海尔集团的组织敏捷性。因此,本文分别从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客户敏捷性三个维度来阐述海尔“互联网+”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影响。

(一)对运营敏捷性的影响

运营敏捷性是指企业以保持组织柔性、提升部门协同性、优化生产流程、敏捷制造等方式快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战略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践,创新组织结构,大量削减中间管理层,构建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驱动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构建无人化智能互联工厂,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海尔提升组织运营效率。

1.构建扁平化网络组织,提升了企业组织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具有管理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反馈迅速等显而易见的优点(卢彦,2015)[7]。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创新组织结构,建立开放式的、自下而上的、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以代替传统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科又谱橹结构,大力削减集团企业内部的中间管理层人员。海尔集团扁平化的网络组织能够减少组织层级间汇报的阻碍,提升组织沟通和信息传递效率,降低运营的时间成本,进而增强组织的柔性和灵活性。

2.驱动员工创客化,增强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尔集团对员工实施放权,培养创业者和小微组织,并将对员工的选择权、评价权、淘汰权等交给用户和市场,改变企业员工消极被动和推卸责任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海尔员工的活力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市场存在一种马太效应,海尔员工只有通过努力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否则他们将会被用户和市场所淘汰。因此,海尔的创客化、小微化有助于增强组织活力、敏捷性和创新性。例如,海尔“雷神”3人组成的创客团队通过贴吧、论坛、QQ群等多种渠道与用户积极沟通和交流,寻找和挖掘现有游戏本的用户需求痛点,创造出“雷神”品牌,首发日就受到广大游戏爱好者的追捧(文丹枫等,2015)[8]。

3.构建智能互联工厂,实现了企业敏捷制造。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思想,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海尔产品制造过程的模块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从而保证海尔互联工厂能够以高柔性、高效率、高品质地生产客户大规模定制的产品。其中,模块化是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基础,包括基本模块和可变模块,也是海尔互联工厂实现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基础。例如,海尔沈阳工厂实现一条生产线由最初支持20多个型号到支持500多个型号的柔性大规模定制,生产节拍缩短到10秒一台,订单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成为全世界冰箱行业生产节拍最快、承接型号最广的工厂(刘静,2015)[9]。

(二)对合作伙伴敏捷性的影响

合作伙伴敏捷性主要是指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通过某种合作形式,例如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平台模式等,实现资源、能力互补,提升合作协同性以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海尔集团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了平台合作模式,促使企业平台化。海尔集团创建了众创汇平台、HOPE平台、海达源平台等多个平台,广泛吸引优秀专业人员、资源供应商、方案服务提供商、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客等优质资源和能力接入,从而形成一个集聚众多优质资源和能力的平台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并联平台式生态圈,有助于提升海尔集团合作伙伴敏捷性。

1.动态选择合作伙伴,提升合作灵活性。传统企业的合作模式往往是一种固定状态,由于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信息流动性较差,致使企业对合作伙伴的搜寻成本和转换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企业间固定化的合作模式成为常态化。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和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并且流动性增强。企业能够更快、更便捷、更低廉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基于一定的技术手段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为解决企业传统固定化合作模式问题提供了信息基础。海尔集团基于开放式的生态平台实现合作伙伴的动态选择,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合作模式,为海尔提供众多优质资源、能力和合作伙伴。特别是针对技术需求和创新需求,海尔往往在众多服务或技术提供商中基于一定的技术评估和用户评价等信息来选择最佳合作方,以弥补海尔集团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实现海尔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作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2.构建基于平台的合作模式,增强合作协同性。“互联网+”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而是基于非零和博弈的、多元化的合作竞争关系。基于平台的合作模式能整合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实现资源的动态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生态圈。平台的参与者越多、平台越有价值、用户之间符合共享经济规律,随着用户量和参与度的提升,每个用户的溢出效应越大(吕本富,刘颖,2015)[10]。海尔集团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并联式的生态型平台,以开放式的姿态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资源吸引众多优秀的资源商、服务商、技术企业等优质资源嵌入海尔平台,通过改变传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串联式流程,省去由用户订单到企业,到供应商发货送往工厂、最后到物流和销售的繁琐环节,让海尔企业、员工、供应商、服务商等基于海尔智能化平台直接与用户实现零距离交互,从而使海尔与合作伙伴能够从各自不同角度积极共同响应消费者需求,充分发挥“1+1>2”的协同作用,最终基于彼此不同的市场目标而形成一种协同为用户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海尔集团基于平台化的合作模式是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用户等动态整合,既能发挥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又能与异质性的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实现互补与对接,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对客户敏捷性的影响

客户敏捷性则是指企业快速感知客户需求变化,深入挖掘客户内在需求,及时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海尔集团基于用户驱动理念,以用户为中心,构建用户大数据平台,打造全程可视化互联工厂,与用户实现零距离交互,动态把握顾客需求,由传统大规模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大规模定制服务型企业转变,有助于提升客户敏捷性。

1.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提升顾客需求感知敏捷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资源已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目前,海尔已经拥有一个2亿家庭用户的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SCRM)数据平台,拥有海量的顾客数据资源。此外,海尔集团致力于将电器产品互联网化,形成一种智能化设备――网器,智能采集用户及周围的环境数据、电器运行数据、人机交互数据等,构建大数据生态圈,为海尔集团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海尔集团基于大数据技术和资源动态分析用户行为,挖掘和精准把握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然后采用量化分值来定义消费者潜在需求的高低,帮助员工主动、快速、精准地与用户进行交互和营销,实现企业产品和顾客需求的精准匹配,切实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例如,海尔大数据平台与苏宁云商对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满足,会员精准转化率4.6%,高于电商转化率均值2%,在2015年“7.17”营销事件中,共同为60万用户提供了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使海尔空调、冰箱等全品类全面售罄。

2.与用户零距离交互,提升服务敏捷性。“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消费者不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而且需求日益个性化、差异化,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快速满足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全流程透明可视的智能互联工厂,从研发、制造、物流等制造全生命周期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交互,将用户变为“产消者”,让用户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的全流程中来,促使用户与企业的融合,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实现用户的个人价值。海尔与用户的零距离交互,实现企业大部分员工与用户直接接触和交互,动态了解和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其新思想、观点、建议等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来,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迭代和创新,及时改善用户产品和服务体验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切实提升了海尔企业服务敏捷性。

四、启示

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研究l现,“互联网+”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动态复杂,海尔基于网络化战略探索“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与实践,积极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构建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驱动员工创客化、组织小微化,构建全流程可视化的互联工厂,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敏捷性。搭建开放式、并联式的平台型生态圈,促使企业合作动态化、平台化,进而提高企业间合作的灵活性和协同性,从而提升企业合作伙伴敏捷性。以用户为中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及资源动态感知顾客需求,与用户进行全流程零距离交互,提升用户产品和服务体验,从而提升客户敏捷性。总之,海尔集团“互联网+制造业”的探索和实践,使海尔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由传统大规模制造型企业向现代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型企业转变,促使海尔研发、制造、物流、营销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敏捷化,切实增强了企业快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许多制造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对“互联网+”的认知偏差(童有好,2015)[3],难以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跟不上时展潮流。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尝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企业“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与转型,从而提升组织敏捷性。

1.树立“互联网+”思维。传统制造企业应该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内涵,摒弃传统封闭式的以企业资源和产品为中心的工业化思维,树立开放式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即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思考如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企业以开放的姿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实现企业传统业务的“互联网+”,颠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竞争力的提升。

2.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生命周期的融合。“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企业应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生命周期过程的融合,例如,利用云计算为企业研发、设计、运营等提供虚拟化环境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人、机、物”三元世界的互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海量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或精准营销等。总之,传统制造企业应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努力提高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企业内外部数据、信息及知识内在价值的挖掘与共享,创新企业生产运营模式,驱动企业产品制造过程数字化、敏捷化、智能化,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敏捷性。

3.构建平台化合作模式。“互联网+”时代是注重异质性企业以合作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的时代。互联网有效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组织的限制,为企业间以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业务外包、众包等方式合作提供了虚拟化平台。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应与供应商、消费者、云服务提供商、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者搭建一个开放、平等、利益共享的生态型合作平台。基于平台化的合作模式,企业在对组织内资源、技术、能力等进行重新扫描、审视、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平台内合作方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能力优势等,充分发挥“1+1>2”的协同作用,从而提升企业合作敏捷性。

4.注重企业服务化转型。“互联网+”时代,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促使制造企业以制造为中心向以制造服务为中心转变,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制造企业必须注重企业服务化转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与客户的零距离交互,倒逼企业重新审视价值创造体系,不断向价值链的服务端延伸。例如,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深入分析和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从而为客户推荐个性化产品服务。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应重新审视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引导客户参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将客户新思想、观点、建议融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进、迭代和创新过程中,不断增加产品服务附加值,切实迎合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客户敏捷性。

参考文献:

[1]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2]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08:73-82.

[3]童有好.我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5,08:30-34.

[4]陈录城.海尔:互联网+制造的探路者[J].互联网经济,2016,03:56-59.

[5]Goldman?熏S.L.?熏Nagel?熏R.N.?熏Preiss?熏K.Agile Competitors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押Strategies for Enriching the Customer [R].Van Nostrand Reinhold?熏New York?熏1995.

[6]Sambamurthy V?熏Grover V.Shaping Agility through Digital Options?押Reconceptualiz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temporary Firms[J].MIS Quarterly?熏2003?熏27?穴2?雪?押237-263.

[7]卢彦.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41.

[8]文丹枫,杨晶晶,肖森舟等.决战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9.

第6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近日,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年峰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分享了他对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发展主线的思考。

解读工业互联网

将2015年作为时间节点的原因,周宏仁表示是因为2015年6月,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导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互联网正扮演着一个中心的角色,不能掉以轻心。”

周宏仁着重解读了工业互联网。他将工业互联网分解成一个“5C”的架构,第一层“C”是智慧连接层,第二层“C”是数据和信息的转换层,第三层“C”是计算网络层,第四层“C”是认知层,第五层“C”是配置层。“这五层架构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反馈式的控制。”

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业互联网系统控制的对象包括人、计算机、物。所有控制对象的状况是通过连接层来反馈的,即C1;然后送到反馈器,即C2;再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知识挖掘,得到的结果送到比较器,“比较器实际上是信息的中心枢纽,把现在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跟系统的期望值做一个比较”,即C3;C4则是根据C3的比较,做出一些决策,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C5则充当控制器,通过网络完成调整。

那么,如何来认识、理解工业互联网呢?周宏仁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系统的技术支撑。在最底层的指挥连接层,需要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数据都无障碍获取,包括人员数据、产供销数据、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等;第二层数据信息转换层则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和知识挖掘,从而转换成信息;第三层是计算网络层,依托云计算技术在信息中心枢纽将数据与期望值进行对比分析;第四层是认知层,依托计算科学确认监控资产或设备状况、用户可视和支持决策;第五层是配置层,依靠网络化的自动控制,实现由网络空间至物理空间的反馈,完成实际操作。

所以,得来说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包括人、机、物在内的,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将是过去几十年企业信息化经验的总结和未来10至15年信息化追逐的高层次目标。”

周宏仁特别提到,其中的反馈控制是自动化的核心理念,“因为只有反馈才能提高进度,反馈系统的进度远远高于不反馈的。”整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就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重构自动化。当前时髦的信息技术,基本全都是在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大框架之下构成的,“我们知道任何技术的生命点不在于技术多么尖端、多么先进,而在于是否能充分被利用。而工业互联网正是一个能将当前的前沿信息技术全部包括进去的整体。”

据周宏仁判断,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基本思想,不仅适用于任何制造企业,而且适合于政府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不仅对大型企业赢得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而且对国家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物联网前景可期

回顾从工业化开始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工业化的机械化是从1775年蒸汽机的发明算起,到1860年电机和电器的发明,然后到1940年前后火炮自动控制的发明,这是自动化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1946年发明了计算机,所以从50年代开始,社会就进入到数字化的阶段,“我们有网络化、智能化,将来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这会是2015年到2030年信息化发展的主线,而且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正在发展的自动化,跟原来工业化的自动化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是一个极大的系统能力的提升。”他分析道。

而且这个系统是什么呢?周宏仁表示就是智能物理系统(CPS)。过去70年,信息系统的发展走过了三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从信息系统走到大系统,再走到超级系统。现阶段,正处于大系统和超级系统阶段。工业互联网系统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系统或者超级系统。所以,工业互联网是构造了一个大系统、大平台,从而获得了大数据的系统,而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系统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

如何从控制对象(人、计算机、物)拿数据呢?周宏仁分析说,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目前快速发展的可穿戴设备、植入式设备都是将人计算机化的工具,“如果不把人变得计算机化,那就没办法采集数据。”他解释说。关于物的计算机化,他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000亿件物品要联网,包括车联网、水联网还有建筑物等。同时,还要实现人、机、物的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和风险实现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所以,物的计算机化也将是一个必然。此外,计算机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包括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人才等。

全球正在迎来一个物的计算机化的新时代。BI Intelligence预测,到2019年,全球的个人电脑数量约25亿,全球智能手机数量约40亿,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则将有250亿至300亿。“可以看出,个人电脑的拥有量已经基本饱和了,智能手机也会有饱和的一天,目前唯独不饱和的、前途无量的就是物的计算机化。”

物的计算机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巨大。“如果每一样产品都要加芯片,那么芯片的需求量就大了。物联网固定宽带、移动宽带也会有急速的发展。现在互联网用户有约35亿左右,将来的物联网用户可能会有500亿、1000亿,甚至更多。此外,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和数据中心同样会有急速的扩张,大数据更会蓬勃发展。”周宏仁预测说。

由此发展,信息化将走向社会化和分子化。社会化是指信息系统的构造不再局限于一个组织结构的内部,而是根据需求可以覆盖全社会,由全社会共同打造。同时,信息化也不再是组织机构的职责,而是向全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包括每一个个人、每一件产品、甚至每一个活动或事件。没有计算机化的人、产品、物可能都会被淘汰。

届时,物的计算机化一部分将形成物联网,周宏仁表示:“物联网会覆盖所有重要的领域,当然这会有一个过程,肯定是从一些最重要的、市场需要最强烈的、能效益最大化的行业先开始。到时,人和人、人和物会全部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智能互联的世界。这样,在互联网之外就会新产生两个网络,一个是物联网,一个是全联网,即IOT和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

所以,从空间角度来看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物的计算机化发展的结果就是物联网。就是把人的计算机化结合联网,互联网+物联网,最后就会产生全联网,即IOE。

数字转型势不可挡

由此将会引发的问题就是“数字转型”。数字转型的概念是由IBM公司在2012年提出的,直至2015年开始引起全世界产业巨头的重视。2016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发表了《产业界的数字转型》白皮书,将过去几年的全球数字转型状况做了一个总结和分析。其中讲到,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Enabler。换言之,数字技术已经上升到生产力的中心位置,不再是辅助角色。这是数字转型的最重要的一个认识和转变。书中还提到,产业与社会的数字转型,是所谓第四次产业革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数字转型是信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而且产业的数字转型一定会带来社会的数字转型。

从该份白皮书中,可以看出数字转型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传统的世界500强企业平均需要20年才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但现在的企业新秀们达到这一目标的速度则要快得多:Google用了8年,而Uber、Snapchat、小米等只用了四年或更短的r间。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衡量如今的数字企业?周宏仁认为有三个条件很有代表性,还可以用来理解什么叫数字转型。

一是数字业务模型。企业以往数十年成功运行的业务模型(商业模型),已经被数字创新所摧毁,不再有效;企业如果不下决心“毁了自己”,在创造一个适应于数字时代的、可变的、数字业务模型,将不知所措。这种业务模型,一定是数据和技术强化的业务模型。

二是数字运行模型。就是在数字化的条件下,重新定义企业的运行模型,清晰地描绘业务功能、流程、与组织架构之间的关系,人、团队、各组成部门之间如何有效互动,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和最终目标。

第7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互联网 内容 素质 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不仅要具有人文情怀,更要重视用户体验,还要具有更敏锐的对艺术和社会流行趋势的判断力以及更高的设计效率。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国际化,反而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和回归传统,因为设计师只有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才能真正使中国的工业设计独立地走向世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互联网时代,工业设计师所提供的服务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而是参与产品从物理实体操作到虚拟操作的综合设计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其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产品造型设计,并伴随着产品功能的创新和改良,以至于人们提起工业设计时会自然地联想到产品的外观设计。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名言就由此而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颠覆了这一传统定义,使工业设计的内涵极大丰富起来,设计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智能化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较为复杂的人机交互已成为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物理按键操作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在将来还会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师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如何美观,更要考虑产品如何好用。这种好用,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强大的功能,而且包括了易于认知、易于使用、高度容错。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背景下,对产品的物理实体控制,越来越多地被虚拟操作或“软操作”所替代。“好用”已经不仅仅是某些实体零件,如开关、档位等的使用,更多包括了人机交互的内容,是对整个操作体系的要求。比如常用的智能手机,物理实体按键已经很少,大部分的操作要靠触屏操作来完成,这对系统架构、界面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师必须参与到系统架构和界面设计中,深入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界面的审美要求。比如苹果手机之所以风靡全球,不仅仅是靠简单的外观设计,更多的是依靠其操作系统的设计;而诺基亚的失败绝非实体造型的失败,而是操作系统的滞后所致。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定义也已发生了变化,虚拟产品越来越多,工业设计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大多数的虚拟产品领域。众所周知,Iphone、Ipad、Imac等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这种成功绝不是仅仅建立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而是依靠苹果公司成功的操作系统设计。Ios操作系统简介界面、人性化的架构才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这些设计也已经是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对虚拟系统的设计成为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领衔的企业中,工业设计师也确实做着这样的工作。

由于人机交互深入到大部分的工业产品中,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核心正发生着变化。其主要任务从单纯的产品造型过渡到参与产品操作系统、界面的综合设计中。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必须更加具有人文情怀,更加重视用户体验,重视与消费者的换位思考。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其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从原来仅仅满足功能即可上升到不仅要有全方位的功能,更要有愉悦的使用体验。市场经济使产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使用体验成为判断产品好坏的价值核心。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拥有更高的人文关怀,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师,一般要求应该具备艺术修养、审美修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设计出大多数人认为“美”的产品。当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但是,用户人群的使用体验从未像互联网时代这样受到重视,也从未成为工业设计价值的核心。市场经济使产品实现某项功能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好的用户体验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对工业设计师是一个新的挑战。

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物质基础。拥有强大生产体系的现代社会,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早已不是问题,关键是产品带给人们的使用体验。现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终端,可以十分便捷地接受和自己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并使这些信息迅速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出去。没有好的使用体验的产品就会被迅速淘汰。鉴于此,设计师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人,迅速获取目标人群的需要,并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以便设计出成功的产品。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更加重视和回归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做出既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意识的作品。

当今工业设计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然而,越是国际化、信息化,人们越重视和反思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拥有灿烂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是再超前的技术也无法替代的,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传统文化是一切中国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之根,因为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由于工业设计产生于西方,至今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引领工业设计的潮流,如果我们去拼“国际化”“现代主义”,只能永远跟在别人身后。重视和学习传统,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才是中国工业设计在世界取得一席之地的根本。我们所拥有的灿烂文化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只有从自身的文化中不断发掘,才能不在模仿他人中迷失。最好的设计不是模仿他人,而是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坚持文化传统、文化自信,才能真正让中国的工业设计独立而强大起来。

第四,在传统工业设计师了解和热爱艺术的基础上,要求互联网时代设计师对艺术的潮流、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快捷。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滞后,产品开发的效率也较为低下。互联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人们对艺术潮流、社会热点、流行趋势等信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就需要对这些信息更加敏感,设计的过程也必须更加高效。很多社会热点,其流行过程是非常短的,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就会错过良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热点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数更多,参与的阶层更为广泛,更具有“草根性”。这些热点往往能够实现“爆发性”的传播,迅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抓住了这些热点,并且应用到设计中,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他们的眼球。

把握好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种“借力”,也是设计师获得设计灵感的捷径。但是这种效果必须以设计师敏锐的把握能力和高效的设计过程为前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以取得实效。

第五,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能够把握多种多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使个性化的设计大量涌现。

互联网时代使多种文化和思潮相互交汇。这既是设计师的机遇,也是挑战。个性化的选择给了设计师更多的机会,使其有了更多的设计灵感来源;同时,由于对个性化的追求,青年一代看待产品的目光更加挑剔。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要迅速了解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适应个性化的需要,使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紧跟乃至引领消费的潮流。

总之,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里,信息的传播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的流通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这样的变革,传统的以产品造型设计为工作核心的工业设计师,其服务内容和素质要求也更加综合化。

(注:本文为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用户体验的职教新干线数字化平台信息交互性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JK012CZJ021)

参考文献:

[1]李华.浅析工业设计的研究领域[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4(5).

[2]季铁.基于社区和网络的设计与社会创新[D].湖南大学,2012.

第8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凭什么学习张瑞敏?正如书中所说:在中国上千年的商业史上,还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变革的速度之快,及至目不暇接。新事物层出不穷,创新令人眼花缭乱。整个传统行业沉浸在一片惶恐和焦虑之中。企业在大转折时代要完全融入互联网,为此传统企业需要战略转型。但许多问题看不透,做不起来,这时需要向导。

海尔不是互联网科技企业,实践的却是互联网战略。这正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走到一起时,最需要学习的对象。我同意王俞现的评价,认为张瑞敏就是中国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启蒙大师。张瑞敏把互联网思维完全融入到实体的战略与管理中,对互联网的理解比许多搞互联网的人更加深刻。

传统企业现在的核心焦虑在于。工业时代市场简单、需求固定,传统管理还能应对,人单还能合一;互联时代,市场复杂、需求多变,管理应对不过来了,人单合不了。了口学习张瑞敏,就是要解开这个心结,悟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在于以变应变,以“人”的变,应“单”的变,有针对性地克服人单关系反应迟钝的“工业病”。

我认为海尔是复杂的。活的东西总是很复杂,而机械教条的东西才是简单的。海尔的实践难以用简单的教条概括,这是人们在学习张瑞敏时共同的感觉。这是外在的复杂。我在学习中进而感到,海尔的管理属于复杂性管理,这是内涵上的复杂。复杂性管理这个说法容易引起误解,以为是指管理越复杂越好。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它指的是轻松搞定复杂,这就是传说中的智慧。

我接触互联网已近20年,觉得互联网的特点就在复杂性。海尔管理中的去中心化(群龙无首)、扁平化(倒金字塔)、自组织自协调等,都是复杂系统的标准特征,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海尔枝枝叉叉上的东西时,脑子里有复杂性概念,就一通百通了。

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管理不同。原来是怕复杂,越复杂管理成本越高。复杂性管理则相反,越复杂成本越低。复杂加低成本,反映在现象上就是灵活(sMART)――在人与单贴近上灵,在响应市场上活。复杂性管理就是智慧的管理,它颠覆的是工业时代机械的管理。

上世纪的企业管理变革,无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还是企业内部市场化,一言以蔽之,都是以简单组织系统静态适应简单市场环境。21世纪的企业管理变革,要求以复杂组织系统动态响应复杂市场环境。

海尔经验就是“做大做强”后进一步“做活”的经验,是中国管理传统与网络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经验,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经验。海尔经验来得正是时候。从范式转移看海尔经验的管理变革

从管理变革角度看,我们将海尔“人单合一”经验,诠释为以互联网时代的复杂性范式管理,去变革工业化时代的简单性范式管理的经验。

关于管理范式的复杂与简单,简明的判别方法是:以有无“自组织”特征区别简单性与复杂性。复杂性范式特点为以灵活的组织(即“人”)应对复杂的环境(“单”,即市场和需求)。所有企业本质上都在追求人单合一,但只在变化不复杂(传统“中国制造”)条件下经济,一当变化复杂就不再经济,而海尔的独特在于以变制变,可以经济地实现高度动态变化的人单合一。

互联网最主要的特征,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从简单向复杂发展变化,也是企业环境(“单”)所面临的最大改变,是市场环境的简单稳定局面一去不复返,相反复杂多变成为常态。

海尔原来的经验是“日清日高”,强调有序结构与动态进化的结合,属于泰罗的科学管理与熊彼特创新领导的结合,属于工业化的管理哲学,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用内部“有序的非平衡结构”,来应对外部复杂环境,即信息化的管理哲学。

管理1.0是美国经验,以简单组织应对简单环境。管理2.0是日本经验,以简单组织应对复杂环境。管理3.0是中国经验,以复杂组织应对复杂环境。海尔经验的范式新在哪里?

海尔经验是世界上第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复杂性管理典范。其核心特征是“以灵活的组织对付复杂的环境”。海尔复杂性管理范式的“复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杂适应(人单合一),强调适应变化;二是复杂创新(海尔称之为双赢,即两个创造:创造用户价值,创造企业或员工价值),强调主导变化。

首先,人单合一,既体现了中国管理变革的传统,即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如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等),又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特征,即不是以简单组织适应简单市场,而是以复杂组织适应复杂市场。海尔管理的复杂性体现在自组织、自协调、自激励等一系列典型的复杂系统特征中。

其次,海尔经验中的双赢,有别于对市场的被动适应(其结果往往导向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向市场高端做优的主动追求,在做强做优中实现双赢,一赢体现在用户高端附加值的创造中,其复杂性范式特征表现为对创造用户价值的自我激励和主动追求。二赢体现在对产业高端的转型升级中,复杂性表现为对创造企业价值的自我激励和主动追求。

海尔经验对管理变革的新贡献

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认为,“海尔进行这样的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是对西方经典管理理论的颠覆”。具体颠覆在哪里?海尔为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进行的一系列颠覆性、系统性的变革,最为彻底,并且逐渐超越了丰田经验。与海尔经验相比,丰田经验的局限在于“以简单性组织范式应对复杂化市场环境”。虽然丰田经验内容很复杂,但范式却是简单性的,例如它不是扁平化的、自组织的,经验上表现为组织的神经末稍相对于神经中枢对市场反应迟缓,这几乎是日式管理的通病。

管理3.0超越管理2.0主要在于,修正了组织范式,加强了组织神经末稍的反应能力,使组织变得全员灵活,而不光是中心和上层灵活。张瑞敏推荐费尔普斯的《大繁荣》一书,其中的大众创新,就是神经末稍上的创新。本书中介绍的海尔的大众创新是创客式的创新,比费尔普斯说的大众创新还要彻底。不需要把草根提拔到精英的岗位或研发专业岗位,在本职岗位就可以创新。如果说熊彼特创新是创新的“小乘佛教”,这可以说是创新的“大乘佛教”。

第9篇:工业互联网的内涵范文

在国家打击三公消费背景下,白酒行业如何突围?互联网时代的白酒企业如何创新?

在首届中国酒业论坛上,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说,如果小米做酒的话,只做一种酒,只赚一块钱,每年卖到一亿瓶,这是互联网思维。

这样真的可以吗?习酒集团董事长张德芹认为,互联网的海量、单品、微利模式不适合白酒行业,白酒和科技行业差别很大,白酒不可能做出一个让所有的消费者都会重复消费的单品,白酒的地域性、包括原产地、制作工艺等都是比较复杂的,简单的用科技行业的模式做白酒行业并不现实。

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白酒行业思考商业创新,更准确地说法,不是颠覆,而是思考重构。

第一,组织重构:打破工业化的僵硬,重视“自组织”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是产销合一的时代,消费者不仅要参与营销,更希望参与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所以众包、众筹的概念会越来越流行。过去,企业用控制信息控制消费者,现在信息变得透明化,消费者用互联网空间的关系来定义信息的价值,以及评估产品的价值,这种消费者自组织的聚合方式,在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

白酒如何重视“自组织”?是否可以让消费者来参与设计酒的包装?让消费者用众包的方式来创新酒的口味?这些都是工业化时代很难实现的,但是今天,只要你建立消费者聚集的社区,你重视社会化网络上的消费者,你就可以让消费者参与进来。

第二,消费者重构:大众破碎,精众族群崛起。

今天的企业,如果还是用过去定义大众消费者的方式去定义消费者,很可能遭遇失败,甚至大量的营销资源浪费。互联网把消费者碎片化,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生存,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观在决定消费,不是人口学决定消费。因此,白酒行业需要挖掘“精众”价值,例如白酒如何挖掘女性消费者的价值?白酒如何服务丝?

白酒如何运营用户,能不能做粉丝经济?大家都谈小米,小米最早是应用MIUI系统建立粉丝社区,然后才推出手机。今天的白酒怎样挖掘年轻消费需求?从数据上来看,80后、90后喝葡萄酒、洋酒的比例要比喝白酒的高。很多白酒企业认为,现在80后、90后还年轻,年纪大了就一定会喝白酒,80后、90后被葡萄酒、洋酒文化熏陶和影响后,可能就不回来了,这点尤其值得白酒企业重视。

第三,产品重构:赋予新的体验,塑造新的消费场景。

互联网带来的核心变革就是体验的变革:企业需要思考,到底我们如何塑造新的体验?前几天我在鼓楼大街的一个咖啡店喝了一种用酒调制的咖啡,味道很不错,我在想,为什么酒行业没有星巴克而只有酒吧这种消费场所的形态呢?

现在的白酒线下专卖店,为什么不能做成白酒文化的体验店呢?

白酒能不能到酒吧里喝?能不能进行调制?

传统的白酒是一个“仪式感”的产品,喝白酒的场景主要是商务交往,产品场景还太单一,这让年轻人一提到喝白酒就头疼,因此,白酒企业要从需求中寻找产品创新的空间,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产品的重构。再比如,能不能往健康饮酒这个概念发展?让饮酒成为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想象?

第四,品牌重构:从自说自话到平等对话。

白酒行业营销很传统,央视标王就是这种传统营销的代表。从最早的“省优”、“部优”、“国优”到现在的白酒广告,动不动就是“百年”、“典藏”、“盛世”、“国”等词汇。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品牌唯我独尊的词,对于白酒企业而言,需要从打造“名酒”品牌转变为“民酒”,即真正打造消费者喜欢的品牌,白酒品牌一定要用亲民化的思维做营销,改变这种既“端”又“庄”的腔调。白酒品牌要学会跟消费者产生真正的共鸣,甚至要跟消费者一起来创造品牌。

第五,传播重构:数字资产的构筑。

现在消费者的媒介空间,都是跨屏幕的空间,不管是电脑、电视或手机,经常是多屏化的媒介行为,而且,今天,很多事件的影响力都是在网上产生的。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城市主流白酒消费者接触白酒信息排名第二的媒体,我相信未来会成为更加重要的营销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理解白酒,不单纯只是品牌的认知,很多人开始研究白酒文化的价值,甚至开始学习品白酒的知识,这都需要白酒企业不仅输出产品,而是输出一种白酒文化,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这些所有的内容都会成为数字品牌资产的一部分,而会通过互联网影响到更多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