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依托政府补贴培训模式
依托政府补贴培训模式主要开展高技能人才、紧缺技能型人才、新员工入职(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此类培训因有人保部门全程监督管理,培训规范性强、培训效果好,同时可获得相应的政府培训补贴资金,减轻了校企双方培训资金的负担,提高了校企双方参与员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如笔者学校与江中药业、九州通药业开办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江西南昌制药有限公司新员工就业培训,江西昌盛大药房在岗职工中药调剂员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均属于政府补贴培训模式。
1.依托政府补贴培训模式政策有明文规定的类别
就业技能培训在于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合作、联合培训、委托培训等形式,使培训对象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其培训补贴参照《江西省职业培训政府补贴范围和标准》中同类职业范围的“初级(五级)”标准确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要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以师带徒、业务研修等形式,加快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达到高级工(三级)以上的技能。其培训补贴参照《江西省职业培训政府补贴范围和标准》中同类职业范围的“初级(五级)”标准确定。“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培训和“紧缺技能人才政府资助计划”属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企业培训、院校培养、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等形式,大力开展高级工(三级)以上的技能培训。
2.依托政府补贴培训模式策培训实施管理的过程
依托政府补贴培训模式有明文规定的培训管理过程:统一实行“开班申请、政策公告、过程巡查、考核鉴定、效果评估、资金申领”的管理办法。培训基础台账应包括:实施文件、教学大纲、开班申请表、课程安排表、培训教师花名册、参训学员花名册、每课签到表、巡查情况记录表、教学影像记录、参训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等。
二、工学结合学历提升培训模式
工学结合学历提升模式是一种能够完美实现学历教育与医药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技能需求,员工的培训对接的培训模式。依托笔者学校中专教育及函授大专本科站点,面向医药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历提升培训,设置医药企业员工参与培训的弹性学分制学历教育。学员经过三年中专、三年大专、五年本科的课程学习,顺利完成课程考试,修满学分,即可获相应学历教育证书。如学校与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开展的药剂、中药专业工学结合学历提升班。该模式是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培训的有效模式,也是企业提升人力资源库,提高员工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亦是企业员工自我成长提升的重要通道。
三、技能培训加职业技能鉴定模式
技能培训加职业技能鉴定模式是指医药企业根据行业要求及针对企业一线员工、技术服务人员技能提升的需要,委托学校进行的技能提升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理论和实操考试均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将此种培训作为技术人员提升和加薪的考核培训。如笔者学校与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开办的质量部员工检验员培训、与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开办的医药商品购销员培训属于此模式。医药行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较为严格,职业资格证书无论对企业和员工自身都是必须要具备的。故医药企业及员工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较大,针对这一点,笔者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加职业技能鉴定模式的员工培训,依托学校及企业资源开展技能培训,依托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技能考核,避免了企业内部培训考核的随意性、知识面的局限性、人为因素影响大等弊端。通过考核员工获得相应证书,如此既解决了企业顺利达标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要求,又解决了员工持证上岗的需要。技能培训加职业技能鉴定模式的有效开展,一是需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评价内容与企业岗位资格评价衔接,员工获得资格证书后达到零距离对接岗位。二是职业鉴定试题库建设要完善。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与职业标准相对应,控制试卷的题量大小、难易程度、标准化程度等,同时可解决鉴定工作繁琐、工作量大的问题。三是要打破校企合作局限,需要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合作,以校企融通来保证技能培训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四、特训营培训模式
特训营培训模式采用“企业讲师课堂教育+特色活动+校内技能实训”综合方式,通过核心素质、通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应聘上岗的学生素质和就业质量。如笔者学校与江西开心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特训营。特训营培训模式是为了提升企业录用的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笔者学校与企业开展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校企合作职场特训营培训项目。企业录用的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未离校之前,将准员工入职的培训内容前移到学校完成,将企业文化、人事制度、薪酬体制及素质训练活动与岗位技能强化培训三方面相结合,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掌握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企业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拓展了学生的核心素质与通用技能。此种模式一方面避免学员随意跳槽,增加企业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缩短毕业生当学徒的时间,让学生在毕业时能接近熟练员工。
五、“订单式”培训模式
“订单式”培训模式是以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需求规格及岗位技能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训方案,理论教学由学校组织进行,实践教学由企业安排实施,校企共同培训,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上岗的模式。笔者学校先后与布衣大药房、江中、开心人、益丰、昌盛、立健等多家单位开了校企合作订单班,新生一入校就参加企业预招聘,根据企业预录用学员组建订单班,由校企共同协商人才培训方案,共同进行培养。以典型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各实践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培训体系,使产学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此种培训模式,有效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学生就业、企业用人搭建平台。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及特点
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的关键,在于对“校本”和“培训”两个含义的解读。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学会1989年的界定“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每个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从中可以得出“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而“培训”则是一系列在职继续教育活动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校本培训通常被定义为为了满足学校及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组织的,以学校为主要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为实现本校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模式。
校本培训是不同于“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为基地”的院校教育和师资培训模式的一种培训模式,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有学者总结了校本培训的四个方面的特点:能够保持培训的针对性,培训活动的收益好,培训活动的涉及面广,使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更具指导性。在笔者看来,校本培训适应教师所在学校的实际与需要,直接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项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特色,同时还十分关注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培训活动取得实际效益。因此,除了以上特点外,校本培训还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保持学校自身的特色性,二是注重发展教师的实践性,三是发挥培训活动的多样性,四是激发教师学习的自主性。
二、校本培训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中的作用
1.继承传播,突出本校校园文化特色
中医药文化传承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中医药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必然会营造出融合中医药传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双师型”教师作为这些特色文化的传播者,其自身必须对中医药专业传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认识,并在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传承特色校园文化方面,校本培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校本培训是由学校自主规划、设计、组织和开展的各项培训活动组成的,其必然适应于本校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能有针对性地凸显出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将特色校园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师培训活动的始终,让全校“双师型”教师从了解校园文化,到认同校园文化,并最终传承校园文化,为保持本校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提供了保证。
2.明确需求,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作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以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理论知识授课,又要以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所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两方面的能力都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其中,中医药基础理论可以从教师在院校教育期间的学习中获取,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却需要教师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立足本职岗位,通过在职继续教育来进行培养。因此,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培训活动置于学校和教师的实践中。校本培训中所有培训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来安排的,而且校内培训活动渗透在教师的实际工作当中,与本校、本职、本岗紧密结合,并通过受训者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进行评价的,对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1.1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师(医科学生)的意义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4总结
关键词:科技发展;企业生存;工会;教育和培训
中图分类号:D42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4-01
一、工会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各类新标准,新规范不断被制定,与此相应,各国为了争取在竞争中的优势,都加快了将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的脚步,甚至修改相关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动植物爱护、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借口外资企业涉嫌违反本国法律或者道德规范等人为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以限制其他国家企业进入。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为了保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要求现代企业必须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新专利、新工艺,另一方还需要企业放弃传统观念,不再墨守成规,而应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优质的产品和创新的技术在同行业中确立无可替代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永续发展,持续经营。而这一切的获得,都与企业拥有着一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分不开的。因此,需要企业不断对现有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以使之早日建设成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但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轻松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建立长远的人才建设规划,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既定方针不断坚持并贯彻下去,还需要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紧密联系广大职工,做好他们的宣传培养工作。
二、集团工会技术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平能化集团工会作为广大职工自发的群众性组织,担负着职工利益维护者和对职工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任务,它是政府和职工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传达职工利益诉求,反映职工呼声的重要渠道,更是激发企业活力,保持企业蓬勃向上,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坚实依靠力量。具体来说,新时期的工会对职工进行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大对职工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首先要求广大职工必须是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合格公民。对职工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主要应该是我国当前的各项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基本的刑法、民法是重要的培训内容,再者涉及到广大职工生命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应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如我们的集团主要是以生产能源化工为主的企业,所以可以重点加强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另外,由于我集团对外贸易的逐步扩大,涉及对外贸易纠纷的案件今后肯定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未来集团的发展肯定需要大量的懂得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为此,专门加大对个别法律基础较好,对国际贸易法律感兴趣的职工进行相关方面法律法规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国际贸易法(international trade law)是调整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交易关系及附属于这种交易关系的其他关系,即国际商品货物运输、保险、支付与结算、调解与仲裁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当前国际上有关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比较多,这些法律覆盖到空运、海运、陆路运输;贸易双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侵权赔偿的行为认定和依据等,主要有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74年《国际销售货物时效期限公约》、1964年《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1964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统一法公约》、1924年《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海牙规则》)、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1929年《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等。此外,还应该培训经常与我集团公司发生业务往来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国内法甚至有关风俗习惯,道德传统等的培训。
(二)加强对职工本职工作技术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最根本的还是要求广大职工首先能够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各项技术和技能。由于广大职工的知识水平、年龄层次、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导致他们对本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在运用上有差别,为了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潜在能力,也为了使集团设备的使用达到最大效率,必须要对职工进行定期的针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只有广大职工熟练掌握了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明,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在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上,工会可以采用请有经验的老职工亲身授课、现身说法的形式,也可以组织部分职工代表去其他兄弟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的形式,还可以采用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的形式等,一方面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深入掌握技术技能的兴趣。
总之,在新形势下,开展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绝不是在本文有限的篇幅内所能全部阐明的,当然也许还有很多更好的途径和方法,其他企业或许已经有了现成的经验和模板,在此,希望抛砖引玉,能够在今后的工会工作中,多多交流,力争把中平能化集团工会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中平能化集团工会生产保护部
参考文献:
饮食反流 即饮食不能顺利通过咽部进入食管而反流到口腔、鼻咽和鼻腔。
鉴别诊断:饮食反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见表11。
耳痛 即指耳内或耳周疼痛,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耳痛。
鉴别诊断:耳痛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见表12。
耳漏 即外耳道积聚或流出液体,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
鉴别诊断:耳漏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见表13。
眩晕 即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
鉴别诊断:眩晕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见表14。
耳鸣 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多见,是指外界无相应声源或刺激存在,而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客观性耳鸣少见,指患者和检查者都可听到耳鸣的声音,主要有血管的搏动声、肌肉的阵挛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呼吸音或颞下颌关节紊乱引起的声音。
鉴别诊断:耳鸣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见表15。
耳聋 临床上将各种听力损失统称为耳聋。多按病变部位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与混合性聋3类。
鉴别诊断:耳聋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见表16。
主要疾病
掌握:鼻外伤及耳鼻喉异物的临床表现、紧急处理原则。
了解:鼻外伤及耳鼻喉异物的进一步处理方法。
鼻外伤
鼻骨骨折
症状 依损伤程度和部位,可出现相应症状。鼻腔黏膜撕裂可出现鼻出血,该症状最为常见。鼻中隔撕裂或脱位可出现鼻中隔血肿。皮下出血可发生瘀斑或血肿。鼻梁歪斜、鼻背塌陷、畸形。鼻局部触痛,触之可感鼻骨塌陷和骨擦音,皮下气肿可触之有捻发音。
治疗 治疗原则为矫正鼻部畸形和恢复鼻腔通气功能。①鼻骨骨折复位术:可嘱患者于外伤后1周左右,肿胀消退后复诊手术,不宜>2周,>2周由于骨痂的形成,增加了整复难度。②鼻中隔血肿和脓肿手术。③开放鼻骨复位术和鼻中隔手术。
鼻窦外伤
额窦骨折 症状:前壁线型骨折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鼻出血、软组织肿胀和压痛。凹陷型骨折急性期额部肿胀,肿胀消退后则显现前额凹陷。粉碎型骨折可有眶上区肿胀、皮下积气、眶上缘后移、眼球向下移位。后壁骨折伴脑膜撕裂可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出血,颜前窝气肿并可继发严重颅内感染。
治疗:额窦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整复骨折、恢复外形和功能,避免并发症。前壁线型骨折由于皮肤无裂开,无变形,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预防感染,应用鼻减充血剂,收缩鼻腔黏膜,保持鼻腔、鼻窦引流通畅,可自愈。前壁凹陷型或粉碎型骨折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后壁骨折应明确有无脑膜撕裂、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或脑组织挫伤。额窦、额隐窝、鼻额管的处理——额窦黏膜大部分完好,鼻额管引流通畅,额窦可不予处理。
筛窦骨折 单纯筛骨骨折可仅表现为鼻出血,合并有眶、鼻骨、额窦骨折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鼻根部塌陷、内眦增宽、视力下降或失明、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但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治疗:单纯筛窦骨折一般无需处理。对于严重鼻出血,填塞法无效,可行鼻外筛前动脉结扎术。合并有其他部位的骨折,可进行相应治疗。对于伤后迅速出现的视力严重减退,应尽早施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以提高视力恢复几率。迟发或进行性视力减退,也是手术适应证。此手术可经鼻腔在鼻内镜下完成,或行鼻外筛窦切除术进路手术。
上颌窦骨折 上颌窦骨折常为外力直接撞击所致。可表现为局部肿胀、塌陷畸形、左右两侧颌面部不对称。肿胀消退后畸形更为明显。若为颌面复合骨折的一部分,可出现眼部症状,如复视、视力减退等。
治疗:前壁凹陷性骨折可经上颌窦根治术进行骨折复位。上颌窦前侧壁的骨折移位,可在复位后用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
耳鼻喉异物
气管异物 异物进入气道后,立即发生剧烈呛咳、呕吐,伴面红耳赤、憋气、呼吸不畅等症状,较大异物即刻可发生窒息。常见症状为气喘哮鸣,由气流经异物阻塞处发声所致;气管拍击声为异物随气流向上撞击声门下区所致,以咳嗽时更显著,听诊器置于颈、胸部气管区即可闻及此声。
支气管异物 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类似。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咳嗽症状可减轻或无症状。当异物尚能活动时,则有痉挛性高声呛咳,呼吸时虽有部分阻塞现象,但不引起明显肺部病变;异物停留阻塞支气管腔时,可能发生呼吸困难或胸部不适感;异物为植入性异物,支气管炎症多较明显,常有发热、痰多、咳嗽等症状。呼吸困难程度与异物部位及大小有关;若两侧支气管内均有异物堵塞,呼吸困难多较严重。胸部叩诊时患侧呈过清音或浊音,肺部听诊时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重急症,应及时诊断,尽早取出异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经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经口腔、或在个别情况下经气管切开处取出异物,这是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最有效的方法。凡通过支气管镜确实无法取出的异物,可行开胸手术、气管切开取出异物。
关键词:教学培训 新课标 课堂教学 教学技能
根据“沧州市教育局关于2014年沧州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具体安排的通知”精神,受市教育局委托,我们承担了本次培训的教学及学员管理工作。本次培训针对教育教学各环节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和研修,使广大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拓展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工作,为基层学校培养和造就一批视野开阔、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种子”教师,把专家教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带进工作中,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带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是我们培训工作的目的。培训工作本着以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为目标,增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做一个永不倦怠的教师,开设《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提升》、《幼儿教师的十大教学技能及训练》和《做不抱怨的教师》四门课程,聘请相关专家、教授13人对本市504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分两期进行了为期8天的专业培训。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听取学员们的交流、总结,倍感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保证教学质量,是培训项目的核心
教学工作是培训的核心,学员带着自己的教学困惑和求知的愿望来参加培训,我们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我们聘请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授课十三人,教授们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鲜活的案例令学员耳目一新,效果非常好。李涛教授讲解的现代教学微格教学与校本研修,从多方面讲解了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要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评价一名好教师的标准,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讲授内容贴近教师现实,师生互动热烈,学员感触很深,反响很大。其次,课堂管理到位。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维护课堂秩序,处理突发事件;做好课堂记录和信息反馈,认真填写班主任日志。特别是对培训的上下课时间,学员请销假、盖章考勤等关键环节,做到一视同仁、严格管理。学员踏踏实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报告厅秩序井然。
为了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我们给学员布置了“立师德、筑师魂”大型征文活动,教师只有懂师德、立师德,才能能够铸就师魂,热爱教育事业。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撰写论文,征文上缴率100%。学员们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总嫌自己笔记不够完整。考虑到学员学习结束后,还要把培训的新理念带回去,要学以致用,还有的学员要回单位做当辅导老师,专家的课件对他们至关重要,于是我们及时将专家的课件放入邮箱供大家分享,为此学员赞不绝口。泊头杜老师在总结中这样感慨:由李涛教授讲解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提升》,还有王立香老师讲解的“小学教师的八项修炼”,我能感受到她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开朗、平易近人的态度,她们带给我们的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孙成林校长的讲座,内容新颖而丰富,形式灵活而多样,分析问题有针对性,讲述内容能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激起了学员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情。各位专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和我们分享,是我们从教学新理念到教学新方法都有了空前的提高。”
二、注重教学效果,是培训的关键
1.重视教育教学理念的传授。传统教学的模式是一言堂,必须摒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去分析,去探讨,去解决问题;教师“一桶水”的理念已不能满足职业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让新课标做教学的指挥棒,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标准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现代化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其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任意扩大、拔高;学校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其课改要给学生全面而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通过培训,学员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论文关键词:酒店培训;行政人员;能力
培训部是品牌高星级酒店必不可少的重要部门,肩负保证员工服务质量标准统一,酒店管理规范有序的重要职责。酒店培训管理的主要工作由培训部门所属行政人员来完成,除基本行政工作以外,还包括培训日常管理和培训讲授等,这就要求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具备更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 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培训部行政人员通常由培训部经理(主管)直接领导,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1) 日常收发文件管理:培训部相关办公文件的接收整理存档及发放呈递记录。
(2) 文稿撰写:培训部相关备忘、制度、文件等应用文稿的编写。
(3) 培训管理工作:包括各部门培训计划的催缴、检核、记录;培训现场检查;部门培训支持等。
(4) 酒店产品知识资料更新收集:汇集员工应掌握的全部本酒店相关知识,并不断更新完善。
(5) 建立并不断更新员工培训记录:建立酒店全体员工培训档案并根据参加培训课时、酒店人员变动不断更新。
(6) 培训资料收集:酒店各专题培训相关支撑参考资料的不断收集整理学习。
(7) 组织员工培训及课程教授:组织定期新员工入职培训及不定期专题培训,准备教案、道具,制作课件并担任培训讲师。
(8) 员工仪容仪表服务现场稽查:不定期高密度地到员工工作现场进行员工仪容仪表、服务操作标准化规范化检查。
实际上可以将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的工作归结为三大部分:一是部门文书工作;二是培训管理督察工作;三是培训教授工作。判断一名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工作是否合格,也应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考察。
2 文书工作能力
文书工作是行政人员最基本的工作,主要包括文字处理、办公自动化操作、资料整理等。
2.1 文字处理
酒店培训行政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中英文打字速度快,能熟练操作五笔输入等汉字输入法。掌握常用英语口语,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熟悉酒店公文统一格式要求,熟悉通知、纪要、总结、计划等应用文写作。
2.2 办公自动化操作
酒店培训行政人员应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及Internet邮件收发和处理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刻录机等。
2.3 资料整理
办公资料繁乱纷杂,作为行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资料整理、分类、归档能力。掌握酒店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负责系统信息的更新与维护。
3 培训管理督察能力
培训管理督察主要包括培训效果检查与部门培训的督促跟进协调。
培训部行政人员在对员工进行行为检查时,必须明确掌握检查标准,并保证检查的公开公平。首先行政人员自身应对各项规章制度掌握的非常清楚,并严格按照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其次应对待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保证酒店服务的规范与统一。
做好部门培训的督促跟进协调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强的抗压能力与专业的职业素养。由于酒店各部门的工作任务都很繁重,部门管理者可能会忽略培训工作,使得部门培训工作开展不完全或不到位。因此,培训部行政人员需要积极与酒店各部门包括上至酒店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明白培训的重要性,支持培训工作,保证培训体系的有效建立与完善运转。培训部行政人员应善于沟通,能够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在专业礼貌的前提下进行部门之间的斡旋,在保证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尽量给予对方以体谅,面对难题不后退不沮丧,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耐心和微笑。沟通能力的强弱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酒店这个需要时刻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体现的更为突出与深刻。
4 培训教学能力
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通常还要在员工培训项目中担任部分课程的讲授,这就要求培训部行政人员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和培训技能。
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口头表达和为人师表的气质风范是一名培训讲师站上讲台的基础条件。语言表达,是将知识传授给学员的必要手段,表达能力的强弱将很大程度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培训目标的达成。此外,个人气质风范也会影响学员对于讲师专业度、亲和度的判断,因此培训部行政人员应当衣着正式、举止得体,表情自然。
酒店培训的对象当中很多都是从业多年的老员工,其学历或知识含量也并不见得比培训讲师低,如何才能使他们学有所获?要求培训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更新、创新,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精华理论再回头去指导学员怎样运用到实际岗位上。酒店员工培训实质是一种成人教育,员工希望所学能够立刻应用到工作中,能够立即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培训中需要更加注意给出员工实际可行的方法,与员工本职工作密切结合,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与兴趣。这也要求培训部人员更多的深入到各部门工作一线,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工作状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都很希望得到有效培训,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但现实的培训是“发一个通知,招一批学员,请几个教师,讲几堂大课,钱花了,理论也很好,就是回去不知怎么做”,既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又无使用价值。如何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呢?我认为还得从培训者身上找原因,找答案。
一、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尽管培训者围绕规定内容给教师罗列了一些培训点,但对一线教师来说有些内容并不是他们所急需的。而要弄清楚一线教师究竟需要什么,就需要我们深入一线课堂,多调研,多发现,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
1.代转公的教师需要规范教学常规方面的培训
代转公的教师一般年龄偏大,大部分在农村学校工作,教学凭经验,没有理论指导,更谈不上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最大的优点就是责任心强。同时,他们的薄弱点很多,比如普通话、把握教材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辅导的策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这类教师需要的是针对现实的条件,做好教学常规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是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2.新教师需要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
新教师不缺乏理论,但缺少实践经验,急需要了解的是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实施教学,如何把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一般的教师需要“用以致学”方面的培训
一般的教师对培训不大感兴趣,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是,一旦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又急需培训。当然,培训什么,要因人而异地抓住教师的特点。根据“用以致学”的方式来培训,培训的效果肯定会好的。
4.针对课程改革方面的专题培训
就现实的教学而言,现今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对于如何有效指导,很多一线教师既缺理论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就需要培训。如我校的“三分教育”下的小老师行动,如何实施,“三分”指什么,如何开展小老师行动等都需要培训。
二、怎样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
说起培训,人们自然想到办讲座、做报告、现场观摩学习等,不管哪种培训,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于一线教师的处境、一线教师的水平、一线教师的心态、一线教师的关注点等都没有考虑。所以,一部分一线教师参加培训后说“今天我们看到了漂亮的教学大楼,看到了一流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学到。”另一部分教师虽然认真参与了,也看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自己也跃跃欲试,但回到学校,面对自己的条件、面对自己的学生,还是选择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所以,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很重要,关键要切合一线教师实际。
1.走下去,针对农村教师实际,现学现用的培训
培训关注的应该是实效性,是提高培训的内涵质量。比如网络培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提交作业、观看教育教学视频,撰写教学课例、教案和研究论文等。由于网络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于面对面教授式的教师培训来说方便了许多,但对农村一线教师来说,却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教师培训要考虑其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现实基础,包括理论知识基础和教学实践基础。教师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他们可能对某些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模式等知之甚少,但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培训时,教师除了想了解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层面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希望获得一些可以借鉴的和可操作的实践层面的经验。如农村教师需要规范教学常规方面的培训,我们就可以采用走下去的方式,让农村优秀教师现场上课,培训者进行现场指导,让农村教师学有目标,仿有榜样,所学经验拿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又实用又有效。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农村教师既喜欢又有用。
2.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
作为一线的新教师,需要的是这样的培训:在专业成长上给他们介绍几本专业书的导读,将好的理念和理论通过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他们,正如李华平教授所说的,知识要有可传授性和可操作性,才是好知识;最好的方式是让我听相关理念的示范课,以课导评,以评引论;每次都有一定主题的研讨:专家看法、名师教法、学员学法;特级教师、名师们就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进行有效、实用的知识性的解答。当然,教师培训面对的主体对象、层次、岗位和水平不同,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
3.针对教师“用以致学”的培训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加强,教师培训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但教师培训的质量、效益并没有因此而提升。要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首先要转变培训者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引领者,从组织者转变为服务者,从理论经验转变为操作实践;其次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现状及目标定位,不同的培训内容面向不同的培训对象,最好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尽量多开展一些专题培训,尽可能地提升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还要考虑到被培训对象的现实心理和学习需要,以确保预期效果的实现以及培训效益的最大化。
4.突出主题的教师的培训
课改培训一直是教师培训的重点,我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应是走下去,深入教学一线,结合教学一线,有针对性有主题地开展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课例研究,也可以是送课进教室;既可以是教学沙龙,又可以是结对帮扶。总之,培训方式要灵活有效。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
关键词:人才培养;成长规律;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84-02
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以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实现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属性的中医药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表面上看似矛盾的形式与内涵,造成了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论和变革。随着50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规模发展,正在转向核心实力增强的重要发展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切入点,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为核心,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思想逐渐解放、视野不断拓宽、思路日趋清晰的过程,从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出发,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一、改革的思路与必要条件
1. 改革的思路
几千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师承教育为主。历代名医大家的非凡成就说明了传统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可否认,中医院校教育的诞生,使得在建国之初奄奄一息的中医药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50多年来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但是,院校教育存在着它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培养的中医人才个性不够突出,对中医药的精髓“继承不够”故而使得“发扬不足”。如何解决这一使中医药高等教育裹足不前的难题呢?笔者的思路是构建一个“院校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求一种更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又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新途径。
2. 改革的必要条件
中医临床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早临床、多临床来实现,但是中医文化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或造就的,它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的熏陶。在现有情况下要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那就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那些具有中医药背景,并对中医药事业具有一定热情的青年,通过院校教育以及师承、家传的培养,打造更具中医特色的人才。家传为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搭建了一个极佳的平台。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院校――师承――家传”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中医固有的特性,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和家传教育的优点来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
要实现以上的想法,需要政策和资源上的条件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唯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医药院校;2007年组建了中医教改实验班,并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项目;此外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的支持。这些社会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为我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改革的实践
1. 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有机融合
具体方案是,以现行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为基础,以加强中医人文素质和注重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宗旨,采取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家庭中医教育资源,进行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尝试。“院校――师承――家传”培养模式的特色体现为“3个结合”。
(1)传统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即在学生基本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提出新要求。在强调现代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医职业人,更是一个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
(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即对学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两条主线贯穿培养过程: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把代表中医集体智慧的共性的知识,通过现代教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家庭中医背景优势和学校中医专家的优势,吸取师承教育的精髓,把现有民间及院校的名老中医的个人智慧,通过传统的跟师临诊、言传身教的方法传承。做到既有共性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鼓励个性发展。
(3)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即对学生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严格。加大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比例,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校内导师”(主要指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和“校外导师”分别指导两个途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理论更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校在中医教改实验班的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专门制订了《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中医教改实验班管理手册》,对学生院校教育部分、师承教育部分的学习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建立了淘汰和奖励机制,比如受到学校各种处分等就转出教改实验班,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文章学校予以报销版面费等;组建了由资深中医教育专家组成的教改班“顾问导师组”,分别负责学生国学和中医经典方面的培养和具体指导;专门印制《学习笔记》和《病案记录》,记录学生学习中医经典或国学内容以及临床跟师学习典型性病案和个人体会等等。这些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笔者针对实验班与普通五年制进行了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方面实验班明显强于普通班。临床带教老师们也反应,实验班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可以达到普通五年制高一年级学生的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实验班同学在我校举办的基本功大赛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2. 变知识灌注为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笔者对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结构更强调构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根基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是不牢固的。而西医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以数理化为学科基础,二级分科明显、体系清楚,它的课程体系因而十分完备和清晰,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对于经过10余年现代基础教育的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和顺畅。中医相比于西医,是一门更加综合的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双重内涵,其根源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天文学、儒学、道学等。而现有的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基础课程缺失,这与我国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建立的知识体系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由此,笔者提出了对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以课程整合为核心,从中医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出发,借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建构更加科学严谨、更符合中医人才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平台。新的课程体系以中医辨证思维培养为主线,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外医学史四门基础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思维的训练。把传统的中医基础、中诊、中药、方剂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总论部分融合形成中医基础学;以中医病、证为纲,融合中诊、中药、方剂的各论部分形成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加强中医经典学习,增加医学流派和中医理论发展过程的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明确专业课即是中医临床各课程,以中医内科学为主线,系统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与方法,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学习其他临床课程,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设置中医基本技能训练与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Ⅱ)课程。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共200学时,将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中药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的课间见习等有效整合,分学期、分重点开展实训。培养学生的中医学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了解和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方法和辨证论治的程序,了解和熟悉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一般规律,积累一定的临床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奠定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通过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的讲授及临床特色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水平。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Ⅱ则是以问题为引导进行临床课程整合,通过病证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能力,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能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整体诊治疾病的能力。由此建立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新的课程体系。
3. 培养的前移和拔尖人才的打造
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笔者愈发感觉到,如果能将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前移至高中阶段,不仅能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潜质、将来能进一步学习中医的苗子。北京宏志中学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单位,利用政策的优势我校与之联合开办了中医“杏林班”。在高中课程中利用2年时间开设4门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分别是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学习中医专业课程的传统文化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况、增加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中医的悟性。
与此同时,高水平拔尖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进入笔者研究的视野。院校培养中医人才,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其中临床实习又应该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医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中医长学制教育只有七年制1种形式,且只限于中医学1个专业,却既承担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这样的目标给硕士学位定位的七年制中医教育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反而达不到长学制教育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笔者提出在缩减七年制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开办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该班采取本科5年与直接攻博4年相结合的模式:前5年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在第4学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进行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学校为本班学生每人配备1名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选择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跟最有名的医师随诊学习。
三、改革的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中医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厚积而薄发的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路走来,我们的改革创新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从一期改革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融合,到二期改革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教材建设,再到三期改革把培养过程向纵深延伸,我们始终都坚持着一个根本原则毫不动摇――那就是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改革创新进行得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尽管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坎坷和挫折,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全国中医高等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必将硕果纷呈,中医药高等教育必将续写辉煌。
参考文献:
[1]杨东方,王育林,马燕冬,等.浅谈中医教改实验班国学素质培养设计[J].中医教育,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