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塑料污染主要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科技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中出现量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牙刷,木筷子和一次性注射器等等……这些物品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也给地球带来灾害。因为含有塑料一次性物品不但不可以溶化,还不可以消灭。“白色污染”是地球最大的灾害之一。为弄清“白色污染”能给我们带来多巨危害,我做了以下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书籍 报刊
2、上网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资料
3、查关于"白色污染"的防治
三、资料的整理
信息渠道网络 涉及方面什么是“白色污染”具体内容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信息渠道:网络 书籍 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危害 具体内容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而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但填埋后由于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的环境.如果进行焚烧处理,那么将是二次污染,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黑烟还会产生二恶英.二恶英是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大的物质.进入土壤,至少要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对动物的肝脏及脑都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来的二恶英,已经成为世界上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另外,由于塑料的餐具难降解,许多城市推广纸制餐具,可是这也是不明智的.纸制餐具除了要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那么这势必造成大量的木材消耗,导致森林大量砍伐加剧.而我国的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3.9%,人均占森林的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2%而且纸浆历来是耗水耗能排污大户.若污染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那么又会引起水污染,降酸雨.
信息渠道网络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防治具体内容
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在日常生活也不要过度依赖塑料袋。让塑料袋尽量二次使用.最好,做到买菜时用篮子或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这样对环保和身体都有不会有很大的危害.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回收是有很大好处的,它不仅能再次制成成品,而且还能制成汽油和柴油.在发达国家已经很重视塑料的回收.
塑料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业材料,由于它具有质量轻,耐腐蚀、强度高,容易加工成型,且价格又低等优势,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进入了广泛实用阶段,塑料的问世,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断地被制成碗、杯子、方便袋、编织袋、盆、桶、管等。由此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环境和景观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是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料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1.“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2.“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常用塑料餐具,影响人体健康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2.2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不但长期不腐烂,而且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2.3焚烧废旧塑料,造成二次污染
如果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还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它进入土壤中,至少需要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即使在摄入量很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2.4占用大面积地,污染周围环境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水体,危害周围环境及饮水安全。另外,塑料易成团、成捆,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
2.5任意储存堆放,构成火灾隐患
白色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燃物,如果天然堆放就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一遇明火或自燃,极易引起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6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世界各国面对“白色污染”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有效的办法。
美国的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店,分别在6个月和一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在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2.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又该如何防治“白色污染”呢
2.1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尽量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于质量轻,难以洗干净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环保布袋。
2.2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做建材等。如果从垃圾场重新分类拣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因此一定要在塑料制品进入垃圾场之前,将其分类、回收。废塑料回收后,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重新加工成为制品。目前,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并利用新闻媒介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不是卫生填埋或焚烧回收热能,而是垃圾搬家,由市内运到郊外露天堆置或浅埋,一遇大风,重量轻、体积大的塑料废弃物,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则随风四处流散,漫天飞扬(戏称为“群膜乱舞”),或悬挂在枝头或电线杆上,被形象地比喻为线杆上的“万国旗”,或随流水漫延到江河湖泊、排灌沟渠等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弃塑料袋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各种食品包装袋,或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被称为视觉污染。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袋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分解而带来的长期的环境问题。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在土壤中大面积积聚的塑料袋(主要是农用塑料地膜)残留物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⑵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死亡。
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不易分解。混有塑料袋的生活垃圾也不适合堆积起来做化肥。现在社会上反映最强烈的是视觉污染,而对于塑料袋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数据查询、计算、分析等
调查数据:杨帅家一周使用塑料袋34个,胥瀚文家一周使用塑料袋25个,李林倩家一周使用塑料袋100个,罗涵家使用塑料袋70个,彭思涵家使用塑料袋68个,薛世杰家一周使用塑料袋74个,经统计全组成员一周共使用塑料袋371个。小组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53个。小组平均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可污染31800平方厘米的土地,合为3.18平方米,约等于3平方米。学校操场总面积约为1.8公顷,合18000平方米,假设每个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小组每天丢弃的塑料袋6000天,即16年零160天,便可将整个操场污染。
网络查询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国内包装塑料近400万吨(包括自我配套用的在内),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以30%计,则每年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约120万吨;塑料地膜产量40多万吨,其废弃物由于混入了大量沙土,较难回收利用,通常农民把它们捞到地头烧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杂品及医疗卫生用品约40多万吨,综合上述各项,塑料垃圾年产量达200多万吨。
近十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计算,约占3-10%,按体积计占20-30%。
到 2000年 ,由于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约为 5 00 万t。而今后 10年累计污染量将达 35 00万~ 4000万t,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近年,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00亿元,其中生态破坏1000亿元。据对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抽样调查 ,塑料包装袋 18~ 25亿个 ,人均每日 1个 ;农用薄膜每年约 675万平方米及几亿个饮料瓶。这些品种总重量全年在 5~ 6万吨 ,是城市固体废弃物 (垃圾 )总重量的 7%~ 10% 。
对环境的危害:导致酸雨的产生,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为老鼠,蚊蝇,细菌提供了繁殖场所。塑料制品大都含有PVC和丙烯晴等有害物质,当其燃烧时会产生HCL,HCL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泡沫塑料过程中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氟利昂,导致紫外线过量照射,使温室效应加剧,破坏大气生态平衡。料垃圾还会释放出很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如二恶英。特别是其中的二恶英,会使人消瘦,肝功能紊乱,神经损伤,诱发癌症。由于废弃塑料包装物上的残留物质 ,如快餐盒的食物残渣、饮料瓶中的糖份等都会给蚊蝇和细菌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温床 ,尤其是春夏季 ,一些常见微生物如芽胞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八叠球菌属、旧球菌属等都可以在城市堆放或散落的塑料包装物上快速繁殖生长 ,同时也可引起大量蚊蝇孳生 ,危害城市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环境卫生。在多风季节 ,随风飞舞的塑料袋可缠绕到架空供电线上造成短路事故。
有效的治理措施:据悉,国内已有许多城市禁止使用此类产品。北京,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使用0.01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西安,1999年11月1日严禁在市区内生产、 销售和使用厚度在0.02毫米以下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天津,自2000年10月1日 禁止生产和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大同,自2001年5月1日禁止生产和使 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成都市目前还没有相关禁令。
治理办法:治理白色污染可以借鉴国外3R1D,即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的治理对策,实施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等措施。 因为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替代品如纸质、纸浆模塑、植物纤维、全淀粉等餐饮具。它们虽是采用天然材料为原料,比较易腐烂降解,但由于加入了防水防油剂,又增加了腐烂降,而且其降解快解和回收利用的难度,实践证明它们在用后回归自然仍需要一定的周期慢又相当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
事实上,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白色污染的源头其实并非物质或用品本身,而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在我们调查中就发现,为了图方便,几乎人人都在用塑料袋装物品,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塑料包装物对环境的危害。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共同的环保职责: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
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5R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评价,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让我们牢记:人类尊重自然是人类珍爱自己生命的需要。
附件一: 数 据 计 算 结 果
1、小组一周使用塑料袋总数:
34+25+100+70+68+74
=59+170+142
=371个
2、小组成员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个数(得数保留整数):
371÷7≈53个
3、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污染土地面积(假设每个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得数保留整数):
600×53=31800平方厘米
=318平方分米
≈3平方米
4、本小组使用的塑料袋污染与学校操场同样大的土地所需时间(操场1.8公顷):
1.8公顷=18000平方米
18000÷3=6000天
关键词 塑料袋 危害 现状 实施
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其危害却是永久的。由于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于街道、水体、公路和铁路两侧等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包括在使用过程中及被丢弃掩埋之后两方面都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1 塑料袋的危害
1.1塑料袋在使用过程中的危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日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1.2塑料袋被丢弃或掩埋之后的危害
1.2.1塑料袋被丢弃后的危害:(1)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那些散落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水体公园等地方的塑料袋,很容易被动物有意或无意吞吃。动物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2)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1.2.2塑料袋被掩埋之后的危害:(1)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2)占用耕地,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3)污染地下水,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塑料袋虽有如此严重现实和潜在的危害,然而,中国民众每天用掉近30亿个塑料袋。每年,国家须耗费500万吨燃料或3700万桶原油生产供包装用的塑料。
2 实施限塑令以来的现状
正是由于日趋加剧的白色污染问题,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塑令”)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级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袋”由于极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杀手”,必须从生产源头上严格禁止。有偿使用是利用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公众减少对塑料袋的依赖,提倡重提菜篮子、布袋子,从日常点滴做起,自觉保护环境。时至今日,“限塑令”出台并实施至今已两年有余,究竟现状如何呢?
据相关报道及调查结果发现,周围的人群似乎对塑料袋情缘未了,依然“我行我塑”。小吃店、菜市场、水果行、商铺、超市,大小老板们依然免费提供塑料袋。大型超市塑料袋初期禁塑效果较好,但现在又呈现使用量也有所回升态势。收费塑料袋仅仅实在结算口售出,超市里的塑料袋那是大量供应,想用多少就有多少。只有部分中老年人大多出于节省愿自带购物袋,青年人大多不在乎购买一个塑料袋所花费的2、3角钱,同时也怕麻烦,因而不选择自带购物袋。“限塑令”并未完全起到原来有关部门所设想的效果。由于大量废弃的塑料包装物、农膜等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公路两边、铁路沿线、水面及树枝上随处可见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即可得知,由废旧塑料包装造成的“白色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峻。人们甚至戏称“禁白(白色垃圾)”成了“白禁”,“限塑令”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只吓人,不咬人。基此,从环保意识角度审视“限塑令”就显得愈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影响限塑令实施的原因
“限塑令”难以“一禁到底”,主要有以下原因:
3.1宣传不到位,群众环保意识跟不上。禁塑并不是单纯塑料袋的问题,而是要解决由塑料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观念,在人们心中不可能一瞬间形成,它需要有关部门去宣传,去引导。到目前,很多老百姓虽然知道“限塑令”,但是还不知道塑料袋所能造成的危害。当谈到塑料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比如说起二英是有毒有害物质,会诱发癌症,老百姓会一脸的茫然甚至以为是危言耸听。部分偏远农村的村民更是无法理解为何要实行“禁塑令”。
3.2替代品生产技术和价格方面存在问题,替代品不能完全替代。塑料袋有经济耐用的明显优势,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而市场上现有的塑料袋替代品却不能很好的替代。柳编袋,竹编筐等都不及塑料袋方便;纸质环保型购物袋因其价格问题和实用程度等原因也难以为老百姓所接受。同时,现行“限塑令”所规定超市及其他有关场所经营者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等措施非但不能起到有效减少其使用量的作用,某种程度反而成为了经营者的一笔合法收入。
3.3相关部门的监管问题。“禁塑”效果不佳,“限塑令”在农贸市场、小店、小摊成为一纸空文,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和管理体系是主要原因。“禁塑”不只是消费者一方的事,要取得实效,关键还是得从源头抓起。“禁塑”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4 “限塑令”有令必行
4.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让人们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要让人们真正了解到,塑料薄膜等塑料制品即使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还会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鼓励老百姓做到“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捡拾一点”的公众参与之路。倡导环保理念,让环保成为时尚,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不用或减少使用塑料袋。
4.2要加强对生产及流通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农贸市场等流通市场塑料袋使用的管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超市、商场等较规范场所使用塑料袋的管理基本达到了“限塑令”的要求,但农贸市场等其他流通场所的情况比较混乱,政府有关部门应着重监管,因为目前大部分塑料袋都是由农贸市场免费送出的,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很严重。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地下工厂”的查办力度,从源头上禁止超薄塑料袋的生产。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传收购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25页.
关键词:塑料;污染;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F7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一、塑料的定义及认识
塑料是一种以高分子量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它在加工完成时呈现固态形状,在制造以及加工过程中,可以借流动来造型,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
二、塑料工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中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面向全球的开放,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中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成稳步发展,并且在2013年,需求量急剧增长。
三、塑料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作用
1.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碱反应。不少塑料制品在工业、农业方面用来存放各类液体、固体,较好的稳定性使得塑料在化工、农业方面广泛应用。
2.塑料制造成本低。塑料的原料主要是石油的附属物,原料广而便宜。外加生产过程简单,相对于铁制品要便宜的多。
3.耐用、防水、质轻。塑料性质比较稳定且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因此较耐用,另外,密度相对小,材质轻,例如生活中常用的水管、水桶等。
4.容易被塑制成不同形状。塑料受热后会变软,易于融化,因此便于加工成各类形状,例如各类玩具、生活用品等。
5.是良好的绝缘体。塑料加工后,不少被用来包裹铜丝、铁丝,制成电线、电缆等。
6.塑料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油和燃料气,这样可以降低原油消耗。垃圾塑料回收后在化学反正且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又可以形成石油的附属物,用于制造燃气燃油,循环利用。
四、相公镇塑料回收初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可以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专门进行塑料回收并进行初加工的地区之一。在2000年左右开始只有数家小型回收加工场,随后没几年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出现。2003年左右,当地政府为了便于进行管理,划地接近五百多亩建立工业园区,之后将分散在各村镇的工厂迁入工业园。现如今已经拥有大小数百家塑料回收加工厂,超过近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在从事其生产加工。巨大的利润空间,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随之而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塑料回收加工,其主要的污染环节主要在粉碎和燃烧阶段。各种塑料按照性质进行分类之后,需要在水的冲洗下,在粉碎机中进行反复粉碎。由于不少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用于存放化学液体,石油类产品,医用药品,农药等等。因此在进行粉碎时,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工业洗衣粉,漂白剂进行漂白。多种化学成分进行混合,使得排除的污水都成为含有各种毒性物质与刺鼻的味道,污水颜色各异,红的、白的、黑的,着实令人触目惊心。由于工业园在初期建设时,根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所以污水直接被排入江河,池塘,甚至污水一度流淌到江苏省。肆意的排放污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但是污水所带来的污染确实触目惊心。具体表现在:
1.对于地下水的污染。由于该地区地处平原,排除的污水在春冬季节很难流通,因此大量污水慢慢渗透地下。从地下抽取的水中含有大量沉淀物与轻微的刺激性味道,连烧开的白开水也含有不少沉淀物。
2.对于农业、养殖业的污染。该地区农业产品主要为小麦,水稻,尤其水稻种植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大量的地下井水与池塘污水被用于灌溉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毒物质积聚植物体内。之后被食用、饲养牲畜,多余的农产品被销售到外地。人、牲畜食用了这种大量被污染的粮食,导致其身体慢慢积累了毒物质,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对于水产养殖业。不少水产品中毒之后,并未被掩埋或者焚烧,而是以低价进入市场。“吃鱼吃出塑料味“成为当地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3.对于土壤的危害。许多塑料制品在回收之前,不少用于存放化工、医药、农药等固液体。企业为了便于加工,直接将剩余液体倒入江河或者厂区周围闲置的土地上。带来的危害是要么该片土地寸草不生,要么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低,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于是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卖掉建厂或者造成大量的土地闲置,如此循环导致可以耕作的农田越来越少。
4.对于空气的污染。大量的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广泛用于包裹种金属,例如电线。厂家在收购之后,不是进行分割,而是将其进行简单的燃烧,取出金属制品。塑料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刺激性物质,并发出浓烟、黑色粉末,导致流泪、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春夏季节,温度较高,燃烧的气体甚至让人无法呼吸。
5.对乡村村容的影响。塑料在分拣之后,有一部分没有价值,直接被用来填埋或者随意倾倒入干涸的河沟或者池塘,污染地下水。此外春秋多风,到处都可以看到飘落的塑料袋、包装袋。另外夏季雨水来临,使得不少河沟被堵,许多垃圾被冲到马路或者农田里。
严重的污染,最终的危害还是人类自己“买单“。据调查,近年来个别村子出现不少癌症患者,年龄从六七十到四五十不等并有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不仅如此,对孕妇的伤害更是不容小觑,甚至出现了畸形儿。
五、塑料制品回收初加工污染治理对策
1.政府建立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建造烟雾净化设施。一个对水资源和空气具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园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可是说是,发展战略上的严重失误,是规划阶段的严重失策。
2.政府须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非法排放污水以及燃烧塑料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由此,因此政府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3.政府引进或扶持新产业以取代塑料产品加工。政府应该鼓励当地百姓改变以塑料加工为支柱的经济,给予其他污染小或者无污染的项目来自土地或者资金上的帮助。
4.整顿散布在个村镇的加工场,全部迁入工业园内。将散落在各个村镇的小企业统统迁入工业园或者封查,对所有的加工场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减少污染的面积,尽可能的不让污染再次扩大化。
5.对厂业主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发放环境保护以及不安全塑料加工带来危害的小册子,讲解塑料污染对生态,生存,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带来的严重危害。
六、结论
幸运的是,当地年轻人很少有在从事这一行业,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欣慰。至少,人们开始懂得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生存带来的巨大灾难。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持久的生存下去,才能使得我们的后代健康发展。切勿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毁灭了我们的未来。塑料污染带来的危害,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代人更是子孙后代。目前对于该污染的整治办法还未有一个满意的措施。总之,人们应该减少以塑料加工为主的经济支柱进而发挥当地土地、交通优势转变企业结构或者政府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尽量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北京塑料研究所.塑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2]段宁忠,徐玲秀.塑料配方设计及应用[M].中国石化出版社,1995(5).
[3]约翰.沙伊斯.聚合物回收——科学、技术与应用[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4]李乔军,丁浩.塑料配方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5]谢峰.中国废塑料污染现状和绿色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门前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勤俭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延续第二项调查,我们又走访了海盐县武原镇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海盐武原镇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这样计算,仅武原镇,一天所产生的废弃塑料快餐盒就多达1万个左右。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5、我们去了海盐县武原镇环卫所。环卫所的蒋叔叔告诉我们,在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海盐的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海盐县武原镇,虽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摘要:农用塑料地膜具有保温、保墒、防寒、防冻等作用,但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环境。本文分析了塑料残膜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阐述了塑料残膜在农村生活环境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且提出了农用塑料地膜农田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塑料地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塑料残膜;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41
20 世纪中期,日本最先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从日本引进该技术。首先在蔬菜上开展栽培研究,均获得高产、早熟、品质优良的明显效果,到1982 年地膜覆盖面积达11.9 万公顷,发展应用到瓜菜、花生、棉花、水稻、糖料等多种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由此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到2002 年使用面积高达11.70×106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技术发展之迅速,应用领域之多,以及所产生的效益之大,在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史上十分罕见。据估算,在1984 年~1993 年的10 年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已达到2553 万公顷,共增产蔬菜1587 万吨,粮食2107.4 万吨,西瓜、甜瓜3709 万吨,皮棉、花生、糖料等均有很大程度的增产,所增产值576.28 亿元,新增纯收入488.15 亿元,相当于多播种853.3 万公顷的耕地。
虽然我国地膜覆盖技术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很大程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塑料地膜多为单体聚乙烯塑料,其是由一种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加聚乙烯而制成的有机化合物材料,具有不易腐烂、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其生物分解性及光分解性较差,即使经过几十年时间,残留塑料地膜仍存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含水率、土壤空隙率、土壤容重、渗透性和土壤透气性,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所使用的塑料地膜主要是12μm 以下的超薄地膜,这类地膜强度极低、极易破碎、极难回收。根据农业部门研究显示,在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量大多在60~90 公斤/ 公顷,最多可达160 公斤/ 公顷。我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有40 多年的历史,累计使用面积2000 万平方公里,已超过2000万吨塑料地膜进入土壤,而地膜残留量约为使用量的1/4~1/3,若依此计算,我国塑料残膜在农田中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主要是与地膜用量、厚度降低、降解能力差和残膜回收率低有关。
1 塑料残膜污染的主要危害
1.1 塑料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的塑料残膜数量超过一定量时,会阻碍农田机械作业,导致土壤板结,严重妨碍下茬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减少土壤水分储存、传导功能。更严重时,会形成塑料隔离膜,影响农作物的伸展和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传导,从而造成弱苗、死苗。
黑龙江省残留地膜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都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土壤硬度影响不大。表1 为残留地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
由表1 可知,塑料残膜可使土壤容重和密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减少。塑料残膜残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毛管水渗透,并阻碍土壤的吸水能力。
1.2 塑料残膜对农作物的危害
塑料残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根系伸展,造成根部吸水及养分运输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根据有关部门测定,当土壤中塑料残膜含量为58 公斤/ 公顷时,可使大豆减产5.5%~9%,小麦减产9%~16%,玉米减产11%~23% 。相关部门曾就残塑料膜对玉米和小麦的影响做过实验,其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塑料残膜是通过影响玉米和小麦的发芽、出苗、根系发育、幼苗和茎叶生长,从而影响玉米和小麦的产量。
1.3 塑料残膜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
塑料残膜弃于田间地头,随风飘移,散落在树枝、建筑物上以及漂浮在池塘、河流中,严重破坏当地自然景观。散落在湖泊水库,可造成水体污染,进而危害鱼类产卵和生存。塑料残膜还会随农作物的秸秆及食料进入农户家,牛、羊等家畜误食后,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膘情下降,严重时会引起牲畜死亡。塑料地膜制品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具有高脂溶性、低水溶性及生物积累特性,对农作物具有毒害作用,能通过各种途径污染粮食、食品,威胁人畜健康。
2 塑料残膜污染的防控措施
2.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塑料残膜回收奖惩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塑料地膜回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塑料地膜厚度标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针对塑料地膜的回收建立奖惩政策,对及时清除、回收塑料残膜的给予奖励,对于不及时清除、回收并造成污染的予以罚款,用法律手段促进塑料残膜的回收。
2.2 制定塑料农膜土壤残留和相应厚度标准
我国在80 年代试验使用地膜厚度为0.014 毫米,但很多制造厂家为了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私自把地膜的厚度降至0.010 毫米、0.006 毫米,甚至0.003 毫米。地膜的厚度越薄,强度就越低,越不利于回收,更容易残留于土壤中。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塑料地膜厚度和土壤残留标准,严禁生产及使用不达标的地膜。执法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市场上流通使用地膜的管理,禁止不合格地膜流入市场。
2.3 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地膜
可降解塑料地膜是在地膜中添加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成分或光敏剂的薄膜。这种薄膜在微生物或光作用下能降解成无机物、CO2 和水后进入土壤,进而避免残留危害。它可分为光降解膜、生物降解膜、光———生物降解膜三种。例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可光解地膜、兰州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可溶解地膜、北京塑料研究所研制的非淀粉可控光———生物降解塑料膜等,但目前推广范围还是很小,主要原因是可降解地膜的成本要比普通地膜高15%左右,影响了农民使用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可降解塑料地膜使用补贴制度,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扩大其使用范围,逐步代替普通塑料地膜。
2.4 采用适时揭膜技术
所谓揭膜是指在塑料地膜发挥了其保墒增温作用后,从农田表面去除的农田作业。适时揭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减少地膜对农田土壤的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据统计,适时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 天,回收率可达95%以上,基本可消除农田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参考文献
[1]何文清,严昌荣,赵彩霞,常蕊芹,刘勤,刘爽.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防治途径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