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温室气体的形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温室气体的形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温室气体的形成

第1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的紧缺,汽车能耗问题日益突出,汽车类型的未来走势也愈加明朗。传统汽车以汽油为动力原料,利用燃油发动机驱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蓄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混合动力汽车就是指汽车使用汽油和电力两种驱动方式,以节省燃油及降低排放为主要优点。本文结合目前的汽油价格和电能(车用蓄电池)价格,对这三类汽车的能耗和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汽车未来的趋势。

一、能源角度

对这三类汽车的能量消耗,本文将折合为标准煤的用量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即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对于汽油动力类汽车,是将汽车所耗的汽油折算为标准煤的用量。而对于纯电动汽车,其动力全部来源于电能,按照我国电力情况,百分之八十的电力来源于火力发电。而对第三类混合动力汽车,是将其所耗的汽油和蓄电池的电量折算为总的标准用量进行分析。在比较分析三类汽车的标准煤消耗时,本文将统一取里程一百公里平整公路,分别统计出三类汽车的标准煤用量,从而得出节能效果最好的一类汽车。

因为市场上所售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较少,一般为家用小轿车。为减少汽车类型差异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中的传统汽车特选取1.8排量的家用轿车减少误差,经调查分析,得到下表:

表1 三类汽车百公里能耗量

1.传统汽车的能耗计算

根据中国汽车之家所查到的油耗数据,我国的传统汽车百公里油耗约为8.5L。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使用最多的是93号汽油,所以本文将统一选此号汽油。因季节气候不同,汽油的密度会有略微变化,取汽油密度的平均值0.725g/ml,计算可得1L93号汽油的质量为0.725kg。国家统计局在《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了各类能源折算系数,可知汽油折合标准煤为1.4714kgce/kg,计算传统汽车的能耗:

8.5×0.725×1.4714=9.0675(kgce)

2.电动汽车的能耗计算

我国火力发电量占比80%以上,所以本文以火力发电站作为发电效率计算的主要依据。资料显示,电力等价值折合为标准煤为0.4040kg/(kwh),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29260千焦。依据最新国家标准电力当量值为3600kJ/(kwh),计算电动汽车的能耗。

(1)我国火力发电企业的平均发电热效率:

■=30%

(2)电动汽车的效率。数据资料显示,全国电网输配电线损耗率为7%,而铅蓄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80%,且电动汽车每百公里耗电量约为14kw・h,电动汽车电机的效率:30%×(1-7%)×80%=22%

(3)电动汽车的能耗。以每百公里耗电量为14・kwh计算等效标准煤用量:■=7.8295(kgce)

3.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计算

中国汽车网指出,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以发动机驱动行驶,利用电动马达所具有的在启动时产生强大动力的特征,在汽车起步、加速等发动机燃油消耗较大时,用电动马达辅助驱动的方式来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另一种是在低速时只靠电动马达驱动行驶。而以上两种形式所消耗的电量远小于消耗的汽油量,所以本文在混合汽车的能耗问题上,忽略了电量的消耗,只考虑汽油量的消耗。类似于传统汽车的能耗计算可得,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5×0.725×1.4714=5.3338(kgce)。依据上文可以看出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是混合动力汽车,其次是电动汽车,最次为传统汽车。

二、使用成本角度

本文将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基础,构造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即LCC),而其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汽车的使用维修费用(保养费、维修费、燃油费、养路费),汽车的残余价值(折旧费)和税费等。

我们采用LCC模型,建立全寿命周期费用,即:

C=C0+■Cj(1+i)-j-S(1+i)-n

式中,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Co指购车成本,Cj指汽车使用维修费用,S指汽车残余价值,i代表年利率,n代表使用年限,j代表第j年的维修费用。

1.传统汽车

购车成本为C′0;汽车使用维修费用C′j,主要包括了燃油费P1,保养费P2,维修费P3,养路费P4,传统汽车残余价值为S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下式:

C=C′0+■C′j(1+i)-j-S1(1+i)-n

所以,C=C′0+■(P1+P2+P3+P4)(1+i)-j-S1(1+i)-n.

2.电动汽车

基本算法与传统汽车大体一样,区别在于少了燃油费用,而多了电费P′1,其购车成本设为C′′0,使用维修费用为电费P′1,保养费P′2,维修费P′3,养路费P′4四种的总和。它的残余价值为S2.因此,C=C′′0+■(P′1+P′2+P′3+P′4)(1+i)-j-S1(1+i)-n.

3.混合动力汽车

同理可得,维修费用由电费P′′1,保养费P′′2,维修费P′′3,养路费P′′4,购车成本为C′′′0,残余价值为S3.

那么,C=C′′′0+■(P′′1+P′′2+P′′3+P′′4)(1+i)-j-S3(1+i)-n.

三、汽油价格的影响

三类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主要受人们的购买意愿影响,而人们的购买意愿直接源于经济成本和环境因素。由于汽油价格的变化影响,人们购置汽车的主要考虑因素有燃油费、维修费、保养费、税费和购置成本。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汽油价格的变化对三类汽车所占市场份额的影响。

现在对消费者选择三类汽车的权重进行层次分析: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汽车选择的层次结构

2.构造成对比矩阵

假设准则层的燃油费、维修费、保养费、税费、购置成本分别由B1,B2,B3,B4,B5表示;方案层的电动汽车、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由P1,P2,P3表示。根据查阅图书及资料,汽车类型选择问题中比较5个准则在选择汽车类型这个目标中的重要性。构造矩阵如下:

A=1 1/2 4 3 32 1 7 5 51/4 1/7 1 1/2 1/31/3 1/5 2 1 11/3 1/5 3 1 1 (1)

3.一致性检验

成对比较阵通常不是一致阵,但是为了能用它的对应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的权向量,其不一致程度应在允许范围内,怎样确定这个范围呢?n阶一致阵的特征根是n,I阶正反阵A的最大特征根λ≥n,当λ=n时,A是一致阵。

一致性指标:CI=■ (2)

根据(1)的式子可以计算出λ=5.073,归一化的特征向量 w=(0.263,0.475,0.055,0.099,0.110)T,由(2)得到CI=■=0.018,则RI=1.12,按公式计算出:CR=0.018-0.016

4.组合权向量

在汽车选择问题中我们已经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向量,记作w(2)=(w(2)1,…w(2)5)T,同理,得到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每一个准则的成对比较阵如下:

B1=1 2 51/2 1 21/5 1/2 1,B2=1 1/3 1/83 1 1/38 3 1

B3=1 1 31 1 31/3 1/3 1,B4=1 3 41/3 1 11/4 1 1

B5=1 1 1/41 1 1/44 4 1

由方案层的成对比较阵Bi(i=1,2,3,4,5)计算出权向量W(3)i,最大特征根λi和一致性指标CIi,结果列如下表:

表2 汽车购置选择问题第2层的计算结果

由表得知,n=3时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所以上表的CI均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方案P1在目标中的组合权重为它们相应项的两辆乘积之和,即:0.595*0.263+0.082*0.475+0.429*0.055+0.633*0.099+0.166*0.110=0.300

同样算出P2,P3在目标中的组合权重为0.246和0.456,于是组合权向量W(3)=(0.300,0.246,0.456)T,结果表明,方案P3在汽车购置选择问题上占的权重接近于1/2,远远大于P1,P2,应作为第一选择。

5.组合一致性检验

为了确定组合权向量是否可以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我们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

由上可知,CI(3)=0.00176,RI(3)=0.58,CR(3)=0.003,此外,CI(2)=0.016,于是CR=0.019,组合一致性检验通过,该组合权向量可以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

显然,从能耗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优势明显,这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在两种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较电动汽车稍好,但能耗差距不大。从长期发展来看,传统汽车采用的不可再生能源会逐渐减少,新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在成本分析中所建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即LCC),可反映出现阶段的新能源技术不够成熟、成本较高,这一方面会在未来得到解决;而传统汽车的成本会随着石油的枯竭慢慢上涨。从长远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车必会成为主宰。对汽油价格的影响,用层次分析法可知,未来石油资源将会越用越少,汽油价格也会越来越高。这样,新能源汽车将逐步体现优势,而传统汽车消费价格将会渐渐升高,在未来几十年内,形势将更加明显。最后,从环保的角度而言,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加快了全球变暖的脚步,并且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匮乏,价格上涨不可避免,传统汽车的劣势将会逐渐明朗化,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也将渐渐体现。因而,传统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会逐渐减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购置量会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勇.实用数学建模与软件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汪国强.数学建模优秀案例选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第2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农村生产条件

早在几年前,同志就说过“要大力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那作为农村的基础设施方面,农田的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品。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可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不够科学,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但没有起到方便灌溉的作用,反而导致很多的安全事故,比如说水利工程倒塌,还出现很多水灾等问题。因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设计问题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上,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样会导致整个工程的最后质量和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者认为方案基本可行就认为没问题,忽略了工程的详细技术问题,也忽视了经济费用的问题。另外在招标设计阶段,没有对工程进行再进一步的优化,这样会让工程隐藏很多隐患。在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受到一些业主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设计者才认真核查设计方案,这样会直接引起在施工的时候,设计图纸还会出现修改的问题。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施工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盲目性,这样导致实际的施工建设与设计方案有一定出入。另外由于施工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够认真,导致一些技术上面的问题,比如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或者在维修方面,未经过专家的现场认证和巡查,自行进行维修,可是这种维修工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相关的维修人员只是从形式上解决问题,有点亡羊补牢的做法。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一直以来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导致枯水季节的时候,农作物缺水灌溉,丰水期的时候又出现水泛成害,破坏了农村的环境,也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2.3工程的管理问题

作为工程负责人,要做好工程的管理。首先坚决避免工程管理粗放,忽视维护管理。同时要做好资金的管理,避免因为管理不足,导致经费不够。另外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一方面管理好设计组工作人员,避免设计组工作人员在方案设计的时候比较草率,最后导致方案不实用。另外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监督他们的日常工作,避免一些施工人员因为态度的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

3如何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

3.1渠道与渠系建筑物

一个灌区内灌溉或排水渠道,可以分为干、支、斗、农四级构成渠道系统,简称渠系。新时期,中国渠系建筑物的发展方向是:轻型化、定型化、装配化、机械化,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另外在设计渠道和渠系建筑的时候,要加强对节水和节能建筑的研究,同时要留意和引进新材料。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普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改进和更新渠系建筑物。

合理利用相关的建筑物。采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渠系建筑物的监测,实现施工管理自动化。在选择渠系建筑物的时候,要全面考虑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工程任务,同时也要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和地质结构,还要从安全系数和经济系数上面对工程进行考核,综合考核渠系建筑物。另外要在进行开挖水道,做好输送水流,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灌溉,同时方便排水和通航,最后在发电方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在设计渠系建筑物的时候,水闸的设计和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水闸位置的选择,一般选在河道或者渠道岸边,这样可以很好地去挡水和泄洪。同时做好闸槛的设计,高度和宽度方面要合理,不然影响排水的效果。设计好闸门的高度和宽度,这样才能方便开启和关闭,有利于调节水量,可以泄洪、冲沙等。

做好倒虹吸的设计。倒虹吸是一种输水管形式,它是在渠道与道路、河流发生交叉或在渠道穿越山谷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立交水工建筑物。让水流在道路下面的封闭管道利用高差流过。这样流水和交通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跌水与陡坡。跌水和陡坡,是供水、排水、退水、排洪、排污等水工程组成部分。设计单位要做好跌水与陡坡的体型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水势进行设计。、同时要做好该河流的水力计算,保证设计的跌水与陡坡能够承受水压和水势。

3.2节水灌溉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各地搞好工程的规划布局,选择好工程形式,严格按技术标准,分步实施。既要积极,又要量力。各地应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在集雨工程中建设和管理经验,以指导雨水集蓄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首部枢纽的设计要有利于节水灌溉,要做好首部枢纽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宽度计算,保证水流量的合理通过。

至于喷灌的部分,要有利于进行土地的灌溉。一般情况下,喷灌就是是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让水通过喷嘴射至空中,最后是以雨滴的形式下降到农田的方法。在设计喷灌的时候,要首先要选择喷头,设计单位除了要思考其自身的性能,包括喷头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等,还应该考虑土地的允许喷灌程度。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包括喷头的组合形式、喷头沿支管上的间距及支管间距等。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水质量。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应该注意事项

工程设计要以方便灌溉为出发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案,都要围绕着“方便灌溉”的出发点。设计单位切勿为了追求外观的好看,而忽略了水利工程的最本质的目的。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符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另外小型农田设计,还要保证安全。整个工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结束语

新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的来说要符合科学发展道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从水利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另外一方面就要考虑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和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志军,韩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09)

[2]程玉彬,王庆芳,胡传志,谷芳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

[3]段雪辉.汾河三坝灌区地下水库调蓄功能分析[J].山西水利.2014(10)

第3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对于建筑砌体的裂缝应采取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原则;当裂缝出现后再处理,就比较困难了,甚至有些工程处理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本来的面目,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砖混建筑的屋面中,常发现有形状各异的裂缝:有斜的如正“八”字形(图1),倒“八”字形(图2)及少量“X”形,有水平的,有垂直的。当外墙有裂缝时,就会有渗漏,用户反应强烈,也直接影响到建没、设计,施工等单位的声誉,本文着重分析斜裂缝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1.斜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斜裂缝包括正“八”字形裂缝、倒“八”字形裂缝和“X”形裂缝,如图1、2所示:

斜裂缝多数发生在建筑顶层两端内外墙门窗洞的上下角上,对称产生,向下一层的斜裂缝比顶层裂缝少,部分建筑的向下二层和三层的窗洞口上也有少量微裂缝,图1所示的为正“八”字形斜裂缝,图2所示的为倒“八”宇形斜裂缝、裂缝的一般规律是:纵墙上的门窗洞越大,则斜裂缝也相对比较大;纵墙的厚度大于240mm(即黏土砖墙大于一砖厚),则裂缝相对要少,建筑物的长度或伸缩缝间距超过了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时,则斜裂缝要比长度小的建筑严重得多。一般平屋面上没有做保温层的墙体裂缝,要比有保温层的平屋向严重;屋面采用黑色防水面层的,要比浅色或白色防水面层的墙体的裂缝要严重得多;双层屋面或有保温层的屋面,上人的屋面,其墙体裂缝相对比较少,缝宽比较细;斜坡瓦屋面的墙体裂缝更轻微。出现这样的裂缝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由钢筋混凝土楼板、屋盖和砖砌体组成盒形空间结构的整体房屋,各构件的材料性质不同,处的部位不同,如同一建筑物的同一构件,有的向南,有的朝北,有的在室外,有的在室内,则干湿度不一样,温差也不一样。另外,各构件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ac=10×106/℃,砖砌体的aF=5×10~6/℃。当自然温度变化或构件干缩变形时,则房屋中的各构件将产生不同的变形。由于“胶粘”摩擦力的存在,使各种变形相互约束而产生应力(斜拉力、剪切力、角压力),其中混凝土和砖砌体都是抗拉强度比较弱的非匀质脆弹塑性材料,当构件中产生的拉应力σo[f t](抗拉强度设计值)后,不同形式的裂缝就会出现。

气温变化引起的裂缝常发生在表面。这些裂缝常常周期性地张开和闭合、有的在冬季裂缝张开,夏季则闭合。当单元发生剪切变形后,对角线bd由于压缩而缩短,ac由于受拉而伸长,当拉伸变形超过砌体变形极限时,就发生斜裂缝。当拉应力σ1[f t] (抗拉强度)时,就会在与σ1垂直的方向发生裂缝。在窗洞口容易引起应力集中,在孔洞转角部位应力迹线呈斜向、“力流”绕过孔洞集中到两侧,在孔角外应力值最大;孔角应力差不多为孔边应力的2倍多,所以,大多数裂缝从窗口的两对角线向外扩展,靠近窗口处裂缝宽度最大。

(2)顶层墙体在墙顶剪力作用下,由于建筑物的中间应力小,则以45°的斜向压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需要抵抗沿顶边的剪应力。由于建筑端部抵抗水平力的截面积小,且砌体的抗拉能力又差,加上屋面变形引起帅剪应力集中在端部,剪切破坏将沿墙体某一点开始:其水平剪应力与有效的剪切强度之比,是从最弱的砖缝开始,所以,裂缝常发生在窗洞上下的对角处,如图3所示:

(3)钢筋混凝土屋盖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相对较长,辐射热高,变形也会大。我们对某建筑工程实测温度:屋面的平均温厦是50.6℃;,而墙体的温度是29.5℃,两者相差21.1℃,则屋盖会产生比墙体大一倍的温度膨帐变形(冬季会产生冷缩变形),使屋盖与墙顶交界面上有“咬粘”摩擦力产生的剪力,且又受屋盖荷载的压力,构成了墙体受二向应力的作用j应力的分布是非均匀的,大致如图3中7显示的,即建筑物的中间小,两端大;当建筑的构造不当,端部砖砌体的断面比较小(抗拉能力也小),且小于主拉应力时,就会出现正“八”字形的斜裂缝。

(4)因温度产生的主拉应力对墙体造成的裂缝与设汁有关,例如,门窗洞又多又大的墙体,裂缝就多;有的顶层砌体的强度低,砂浆强度低于M5,砖的强度低于Mu10时,则砌体的裂缝就多;设抗震构造柱的墙体裂缝少。此外,裂缝与选用的材料质量有关。如使用的水泥质量低劣,标号低于规定,稳定性差或有的工程采用石粉,建筑废料轧成粉或含泥量多的细砂等拌制的砌筑砂浆,强度低,收缩性大,黏性差,砖的质量不稳定,砖的强度达不到没计要求,即砌体的强度低于设计规定,易产生裂缝。

(5)裂缝与施工质量有关。搅拌砂浆不计量,强度波动较大,且大部分偏低,砌砖工艺不当,如用铺灰砌砖、砖砌体的灰缝中砂浆饱满度差,有的在墙体的大头角上留直槎;有的用干砖砌墙等,都会大大降低砌体的抗剪强度,该墙体就容易产生斜裂缝。经多次对斜裂缝处凿开检查发现,头缝中都是空的,水平砖缝中砂浆饱满度小于80%,达不到《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4.2.1条的规定,砌筑砂浆强度大部分低于设计要求。温度产生的主拉应力对墙体产生的裂缝与施工季节有关。夏季高温期间施工砌筑的砌体,在冬季的低温冷缩作用下,容易产生倒“八”字形斜裂缝;冬季低温期间砌筑的砌体,在夏季高温季节热膨胀时,容易产生正“八”字形裂缝。同时,由于屋盖无保温层,又是采用的黑色防水面层,则该屋面的热胀冷缩的变形值较大。在墙体的同一部位,可能产生诓、倒“八”字形裂缝,因裂缝叠加而成“X”形的交叉裂缝。

2.砌体温差裂缝的处理方法与防治措施

(1)首先,当确认为温度变形裂缝时,一般不做结构性修补,而仅做恢复建筑功能的局部修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测量,等到基本稳定时,再采用下列封闭保护或局部修复方法处理:1)裂缝宽度小于0.5mm时,铲除裂缝处的空鼓脱壳的装饰层,扫刷冲洗干净、晾干,在墙面喷涂无色或与饰面颜色相同的防水剂或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两遍,涂层厚度不小于2mm,涂刷范围,沿裂缝周边扩大300mm;2)裂缝宽度在0.5~3.0mm之间时,清扫干净缝内浮灰杂物,填嵌与墙面颜色相同的密封材料后,再喷涂两遍防水剂;3)裂缝宽度在3.0~5.0mm之间时,清除浮渣和灰尘等,可采用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封闭;4)当墙体裂缝较严重,最大裂缝宽度大于5mm时,应查明裂缝原因,制订加固处理方案,经有关部门认可后,按方案要求加固处理,

(2)加筋锚固法。在砖墙两面每隔5皮砖将砖缝中砂浆剔凿长lm,深50mm左右,扫刷浇水冲洗干净,填嵌10mm厚的强度等级为M10的砂浆,将凋直成形的Φ6“口”形钢筋嵌入缝中,深度大于30mm~钢筋直角嵌入砖缝中,然后将砂浆填嵌密实,先施工一面墙,浇水养护7d,再施工另一面墙。经保养后按原有抹灰层或装饰层的材料和配合比修补好抹灰层,但要确保和周边的装饰层色泽一致,平整度相同,新旧抹灰层接合处要密实,认真养护好。

(3)控制砖混建筑裂缝的产生,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方法,设计、施工和选用材料,都要符合各项规范和标准。在多层砖混建筑宜设置构造柱:因构造柱可提高砖砌体的抗剪强度10%一30%,约束砌体,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除抗震要求外,还能减轻砖砌体的温差裂缝:构造柱要贯通房屋的全高,向下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向上与每层的圈梁连接,并伸出顶层与女儿墙的钢筋混凝土压顶连接,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Φ14的,搭接长度不少于35d,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在柱的上下端要适当加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马牙磋从楼地面杯高开始砌筑,先退后进,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必须浇捣密实。

(4)将平屋面底的圈梁往下移到门,窗洞上口兼做过梁,可减少斜裂缝,在圈梁上的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在水平砖缝中增设Φ4的钢筋网片,并和构造柱拉结,根据《砌体结构设汁规范》中第5.3.1条要求:做好屋面保温工作,保温、隔热层要傲到圈梁外口,减少圈梁的辐射热。做好建筑的伸缩缝,做好鳍面刚性找平层、防水层的分格缝;在黑色防水层面要做浅色保护层,降低屋面的吸热作用。同时还要加强施工管理、监督,提高砖砌体施工质量,确保砂浆强度不低于M5,采用“三一”砌砖法,使砖缝中砂浆饱满。

3.结语

针对以上因温差引起的砌体裂缝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在发现裂缝出现的同时,深入观察与分析裂缝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补救裂缝的措施,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的美观及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 黄兆佳. 对楼房顶层墙体温差裂缝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0(6).

第4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成本控制 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50—02

虽然现阶段大部分煤炭企业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通过对一些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调查发现,企业成本控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煤炭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的成本控制体制不够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已经建立起现代的企业制度,能够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并且普遍能够认识到成本控制的意义,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任务大都是由企业的各个分部门完成,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格局呈现根据业务或技术相关性呈条块分割局面,并没有一个能够统领全局的成本管理部门。这种制度设计虽然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降低因技术壁垒形成的信息不对称,但是它的缺陷同样十分明显,容易造成企业各部门的成本管控缺乏一致性,各部门只是对本部门的业务范围内的成本项目负责,而不会从企业的整体出发考虑成本管理。另外,大多数企业也没有建立与成本控制相适应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这项措施的缺失,容易使企业的普通员工认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只是企业管理层的事,与自己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这样就很难使企业的普通员工有加强成本控制的热情,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难以实现。

1.2 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够

在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中,大都以眼前的利益为重,将企业的长远利益放轻,一味地追求减少前期的过多开支,但是现代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的节约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企业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开支,索性就将企业用来维系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些设备关闭或者为降低开支去购买不合格的支撑材料,这样不仅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还会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现代的成本管理追求的是依据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最终达到降低单位能耗和成本的目的,例如企业在选择矿井位置时,可以通过先进的设备准确探测煤矿的位置,使无效开挖煤矿的次数减少;煤炭企业在进行巷道掘进时,可以采用新的挖掘技术选出最近且最安全的掘进巷道;可以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来提高企业矿藏利用的回收率,降低企业的产品成本。由于受到国有企业传统思想的影响,煤炭企业的管理层依然秉承不计成本,也要按时完成规定指标的理念,还没有完成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角色转变的过程,市场竞争意识与效益观念淡薄。只注重结果,并不关注产品生产的过程。普通职工仍然只关注生产的安全性,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的成本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并不充分。

1.3 成本的事前控制缺失

目前各行各业都处在采用全面成本控制的探索阶段,我国的煤炭行业同样也还尚处在探索的阶段,现阶段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尚未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向前延伸。比如,煤炭企业的矿井勘查设计对企业日后的运输、通风、排水等各个方面的成本影响非常重大;煤炭企业地上作业的库房和道路建设对将来的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等的影响重大,但是现阶段的成本控制范围仍然还局限在企业投资运营后的成本控制上,造成企业成本控制缺少预见性与规划性,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目标性或者成本控制的目标缺乏可行性,造成企业成本控制活动混乱无序。

1.4 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比较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煤炭企业已经基本建立起囊括财务决策、成本费用控制计划、成本费用分析、核算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财务活动处理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上,相关人员却很难对成本的预测、决策和核算等环节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成本管理的作用依旧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成本分析和成本的基础核算上。另外,虽然已有不少的煤炭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财务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和财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立,并且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真正意义上运用计算机系统去对企业的实际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和核算的企业却很少。这也就是说很大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成本管理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体系模式上。

2 煤炭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的途径

2.1 健全企业的成本控制体制

企业拥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制是企业实施全面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关成本控制的科学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由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有关成本控制责任实行统一管理。这个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需要代表企业的决策者行使成本控制的职责,拥有较高的管理权限。另外,该部门必须对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高度了解,与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合作,尽量避免各部门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2.2 关注外部环境因素,拓宽管理视野

煤炭行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也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拓宽经营管理视野,把握市场动态,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把企业成本管理放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来安排部署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实现成本管理与市场动态适应。关注政策因素对煤炭企业的影响,积极作出调整,避免在执行上盲目或滞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讲究实效,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近期煤炭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资金周转,资金控制成本加大,因此资金管理也就理应认真关注。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实行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 强化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事前控制系统

(1)企业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企业专门的成本控制管理部门在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活动,既要了解市场环境,充分了解同行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情况与市场价格,然后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利润倒挤得出企业成本目标,还要分析本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进行成本加成和分析进而确定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

(2)要将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控制目标的细化分解需要按照作业以及成本动因,其落实要有理论依据,依据成本动因细化分解出成本控制中心,通过将企业的成本目标划分到内部各个作业中心将二者有机结合,最终将各个控制中心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个岗位,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2.4 运用先进的产业技术来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效益

(1)企业要注重加强与专业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加快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的速度,淘汰较为落后的开、掘、采技术。

(2)企业要始终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的基本原则,注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企业要注重对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创建一个可以吸引人才并能够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企业的科技人员具有创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益的目的。

2.5 健全企业成本控制的激励奖惩机制

加强考核力度,落实管理责任,避免各项机制流于形式。如果企业已经确立起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年度预算计划已经编制好,并且该成本控制目标切实可行,那么就将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传达给各个生产部门与责任单位。这就需要企业的各个财务行为主体能够依据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情况对基础会计实务进行信息披露,避免提供虚假信息,使成本控制建设过程中所设立各种的奖惩、激励机制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对于充分完成指标的要予以嘉奖,对于未能充分完成指标的要适当降低奖金额度的发放,并且要充分贯彻奖惩分明、按劳取酬的奖惩原则,真正形成全员成本管理的良好气氛。

参考文献:

[1] 苏关振.浅谈煤矿企业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2] 李莎莎.浅议煤炭企业成本管理[J].中州煤炭,2010(02).

第5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关键词:ERP;大型制造生产企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2-0000-02

1 ERP现状

当今时代,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生产线没办法如期交货,采购部门没及时供料;仓库积压等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ERP开始逐渐被中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认识。

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一个企业如果使用了ERP系统,平均可以为这个企业带来以下方面的改进:

(1)库存下降30%~50%。(2)延期交货减少80%。(3)采购提前期缩短50%。(4)停工待料减少60%。(5)制造成本降低12%。(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2 ERP概念与历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 ERP的主要功能模块简介

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来简描述一下ERP系统的功能结构。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而涉及到生产实际相关主要是生产控制管理和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在此不介绍。

3.1 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控制方法。首先,企业先要确定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等。它主要包括主体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要求计划、车间生产控制、基本制造标准(在ERP编制的时候需要很多基本生产信息,包括零件、产品结构、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ERP系统中识别)。

3.2 物流管理

(1)库存控制

a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交与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作生产计划的依据。

b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c收料发料的日常具体工作。

(2)采购管理

供应商信息查询(查询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催货(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进行跟催)、采购与委外加工统计(统计、建立档案,计算成本)、价格分析(对原料价格分析,调整库存成本)。

4 ERP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4.1 前期汽车生产原始资料要准备充分详尽。在ERP项目上线之前,对所有的生产信息,物料信息的一定要准确无误,往往一个数据的错误就会影响整个系统数据的运行。另外对原始数据的输入准备一定要提前给于充裕的时间,不然很可能会影响后续工作的延续。准备原始资料需要注意几点:

(1)领导充分重视,需要公司领导要求企业各部门提高重视,给各生产职能部门下达指标任务,指定数据收集负责人。一般来说生产企业数据繁多,要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人力才能完成这项数据收集工作。

(2)指定监督和指导人员。需要在每个部门都指定专门ERP技术人员指导如果合理收集数据和监督数据的正确性。

(3)指定数据收集计划。设定日程表,免得收集时间延长,影响全盘工作。

4.2 一定要保证ERP项目组的人员稳定。由于现在企业都是一人一个模块,所以如果出现人员离开的情况会影响很大。而现在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很大,如果出现人才流失,就会对整个ERP工作影响很大,又需要重新培训,学习。ERP管理有很多详细的技术要求,没有几个月的学习了解不能正常的工作的,最好每一个模块有一个后备人员。

4.3 企业各个车间一定要有专门的ERP精通人员。像生产企业每个车间必须有一个ERP生产系统管理员,因为ERP系统实施前期生产车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既熟悉生产流程又熟悉ERP系统的专业人员存在,这样才能快速及时的解决问题、

4.4 要想ERP实施顺利,一定要整个企业从公司领导到生产线工人都重视ERP,严格按照ERP的规定流程来工作。往往一个工人没有按照ERP规定来做就导致整个生产数据的错误。这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宣传培训,指定严格的考核制度,需要每个处室、每个生产班组都有详尽的erp系统指导手册,进行专门培训,把自己岗位的技术指导都学透。

4.5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每个零件供应商的人员的ERP工作经验能力。一般情况开始的时候零部件商重视度都不够,因为零件供应商往往因为规模大小的不同而导致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出现企业计划几天而供应商人员还没搞清如何进系统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对零件供应商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和配送详细的ERP应用手册。需要对零件供应商不断的灌输ERP的生产理念和重要性。

4.6 要对零件供应商充分强调零配件的及时送货,因为国内零件供应商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合格率低,供货不及时的情况。而ERP往往要求供货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准确无误。如果总是出现更换零件供应商或者更换零件标准等情况,就会大大加重ERP系统维护负担。这就对供货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供应商以ERP的生产理念为主导来配合供货。

4.7 ERP对硬件服务器的要求很高。因为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都是海量的,所以只有服务器配置很高才能保证计划的正常快速的运转,我们公司两年间就扩充了五次硬盘、内存。所以必须开始就预计清楚,开始在服务器硬件配置上要舍得花钱,一般ORACLE、SUN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硬件才能得到保障。而且也需要有专门的服务器维护人员,一般开始服务器及软件投入基本都是几千万。

第6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关键词:配筋砌体 层等效剪切型 退化三线性模型 弹塑性分析 计算软件

前言

上海园南小区的18层混凝土砌块配筋砌体住宅,是我国首幢配筋砌体高层建筑,同济大学钱义良、吴明舜教授结合该工程,对配筋砌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用19片配筋混凝土砌块墙体分两组:10个高跨比为1.82的弯曲破坏墙片和9个高跨比为 0.83的剪切破坏墙片,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伪静力实验,由实验获得了墙片的力-位移滞回曲线,进而统计出了两组四线性的归一化的骨架曲线[1],给出了弯曲极限承载力和抗剪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最后,对该住宅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表明配筋砌体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湖南大学施楚贤教授的硕士生谢小军[2]和哈尔滨建筑大学唐岱新教授的博士生姜洪斌[3]也参与了试验,在其论文中分别给出了统计所得无量纲化三线性骨架曲线,可能由于分析方法不同,分析结果稍有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此外,也都参照钱义良教授等的工作,讨论了弯曲和剪切承载力问题。在此基础上,谢小军分别采用层剪切型和层弯剪模型编制了程序并对园南住宅进行了对比计算。姜洪斌采用退化弯剪型三线性恢复力模型,对该住宅在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判断了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工程的最终破坏情况。

我们在开发砌体结构抗震分析软件时,得到了上述单位和砌体标准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为完成软件开发工作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学习和消化前人所做工作的时候,发现有些问题各研究者都没交待清楚,在与有关人员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实验结果出发,采用等效剪切型的层间模型对罕遇地震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案,并开发了相应软件,进行了园南住宅的分析,从而得到了一些可供工程参考的结论。

1 若干需讨论的问题

1. 文献[2]、[3]对配筋砌体高层住宅的时程分析都采用弯剪型力学模型,指出先按变截面悬臂杆位移计算公式[4]生成柔度矩阵,由柔度矩阵求逆获得结构刚度矩阵。但是,柔度矩阵计算时的惯性矩和面积如何求得,都没说清楚,由于两人思路不同,因此这一作为计算必须的基本数据出入较大。那么,柔度矩阵计算时的截面惯性矩和面积究竟应如何计算呢?显然这是编制程序时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2. 在[2]、[3]中均提到,“通过层间恢复力模型可求出任一时刻各层的抗侧力刚度,然后再由求得和,继而重新计算柔度矩阵并求逆得到当前状态新的刚度矩阵”。但作者都没有明确指出如何由求得和。这里有如下问题需要考虑:由恢复力模型得到的和弯剪型的刚度元素有何关系,作者在弹塑性分析时究竟要用什么模型;即使按考虑弯曲影响的层剪切模型计算时,与和的关系也应为

那么如何由上式一个关系来确定当前弹塑性和呢;如果说弯剪型先确定和的弹塑性状态变化,那么它变化的依据怎么获得呢?因为试验只获得剪力和位移的关系,并没有给出弯矩和曲率的关系。因此,如何确定和变化也是必须回答的。

3.即使采用[2]、[3]中退化三折线的无量纲化的骨架曲线,也必须给出结构的极限剪力和位移、,文献[2]中给出了配筋砌体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平均值的公式,文献[3]中给出了其偏心受压状态下的承载力公式,而极限位移值均采用墙片的实验值。显然,一般来说这样得到的骨架曲线弹性刚度和由柔度矩阵所得到的楼层弹性刚度不可能一致。因此,如何根据实际结构确定骨架曲线上的控制点,也是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

作为砌体结构抗震软件,常规结构按规范进行抗震的抗剪承载力验算是比较简单的,如果采用周期的经验公式,做基底剪力法验算时可以不建立结构整体计算模型,将层间剪力按刚度分配,对墙片进行验算即可。但是对配筋砌体高层结构,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进行罕遇地震时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上述一些问题必须给出合理的、科学的回答。

2 解决方案

经过与上述研究相关的人员进行多次磋商后,从力学概念出发,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2.1关于截面几何性质

既然柔度系数是按变截面悬臂杆来求得[4],因此在[2]、[3]层弯剪型模型平截面假定仍成立的条件下,墙体对截面整体形心坐标(设为x轴)的惯性矩和面积应按下式求得:

式中脚标为楼层号,为第层的墙片号,为第墙片离x轴的距离,为第墙片形心离x轴的距离。如果第墙片与x轴成斜交,则还需运用转轴公式。基于上述公式,可方便地编制各楼层惯性矩和面积计算的程序,借此对园南住宅进行计算,可得各标准层的截面几何性质如表1所示,与文[2]、[3]中的对应结果是不同的,他们都低估了截面的惯性矩。

2.2采用层等效剪切型模型

如果认为文[2]、[3]中弯曲破坏的墙片与弯剪型结构实际受力变形情况一样,也即可以利用其所统计得到的无量纲骨架曲线的话,那么实验所得是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的关系,因此必须设法将弯剪型等效转换成剪切型(更确切地说是层间等效剪切型)。

为了使转换后的层剪切型结构尽可能反应弯剪型的结构特性,我们提出利用转换前后结构第一频率、振型相同的动力等效准则。具体步骤如下:

1.用各楼层的和求柔度系数并组成柔度矩阵;

2.由结构的质量和柔度矩阵、求得弯剪型结构的第一频率和第一振型;

3.用结构动力特性第一频率和第一振型相等求等效的层剪切型弹性侧移刚度;

4.按等效层剪切型弹性侧移刚度建立三对角的(层相对地面位移作未知量)刚度矩阵。

依据这一步骤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弯剪型到等效剪切型的转换。对园南住宅,由等效转换所得的层间等效弹性剪切刚度如表2所示。

2.3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的确定

综合文[2]、[3]的恢复力模型,决定对弯剪型和剪切型模型采用以下归一化骨架曲线如图1所示。对计算程序来说将无量纲参数如图设为变量,由读入获取变量值,那么不管将来进一步研究后参数如何变,程序都不需要修改。

上述无量纲化骨架曲线在具体应用时必须确定两个参数:、或、弹性刚度或、弹性刚度。考虑到上述解决方案已经解决弹性刚度的计算,因此我们考虑采用后两种方案。

参考砌体结构规范,对配筋砌体和无筋砌体墙体的每一墙片,其抗剪极限承载力平均值可分别用下式计算:

式中: 为配筋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的平均值;

为无筋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的平均值;

为墙的剪跨比,,墙截面的轴向力;

为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为砌体沿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强度设计值;、钢筋抗拉强度平均值,钢筋的面积。

则楼层的极限剪力可由各墙片求和得到,也即。

参照利用文献 [2]中实验统计所得无量纲恢复力模型,利用层等效弹性刚度和极限剪力,简单推导即可得极限位移可按下式计算:

弯曲破坏: ;

剪切破坏:

式中为楼层的初始弹性刚度,对层剪切模型为每层的抗侧移刚度

对弯剪模型为每层的等效剪切刚度。

当采用、弹性刚度方案时,要由墙片来计算楼层极限位移就目前资料有一定困难。为解决非线性分析参照文献[3],以规范规定的楼层极限位移(或极限转角)作为,例如取为H/65(H为层高)。

基于上述思想,解决了前面所提出的三方面问题。这样,程序的开发就只剩下具体实现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所涉及的结构动力学知识了。

为了使计算精度更好,程序采用我们以前提出的高阶单步法[5],为便于用户了解高阶单步法弹性段的计算精度,表3给出高阶单步法时间步长0.002 s和Newmark 法、步长0.001、0.00005s的位移、速度积分结果,从表可看出在相同步长条件下,高阶单步精度远高于Newmark 法、法,因此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能更好地反映实际。

3 计算实例

利用所开发的程序,根据文献[3]作者所提供的资料,对上海18层配筋砌块园南住宅进行了时程分析,部分计算结果如表4、5所示,进一步更详细的弹塑性分析结果将另文讨论。

从计算结果分析可知,配筋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根据两种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剪切型在9度大震时第二层倒塌,因此按剪切型设计的结果是偏保守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按我们所提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用于判断的倒塌位移,比规范规定的验算倒塌位移要小。

4 结论

本文结合“砌体结构设计计算软件包的开发”工作,对配筋砌体罕遇地震反应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综上所述可得如下结论:

本文提出的柔度矩阵计算时的惯性矩、面积应按全截面用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方法计算,从力学观点上看更合理。

将弯剪型模型进行按第一振型动力特性等效,使之能更好利用目前试验结果,是一种可行的、较合理的方案。

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抗剪极限承载力,再配合层间等效剪切刚度,或者取规范楼层极限位移作为骨架曲线,再配合层间等效剪切刚度,从而按具体结构计算与无量纲骨架曲线对应的各控制值,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

配筋砌体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作者对配筋砌体结构方面的涉足时间不长,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本文抛砖引玉,所提出一些看法中的不当之处,以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和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1] 钱义良,吴明舜.18 层砼小型砌块配筋砌体房屋墙体的静力和抗震试验研究.[A]西班牙配筋砌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0

[2] 谢小军.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力学性能及其配筋墙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长沙: 湖南大学1998

[3] 姜洪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

第7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资本;传承;SECI模型;洋葱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而是更多地依靠一种全新的资本一知识资本。新经济理论认为,知识资本是未来经济时代的基础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长期而稳定发展的内生性因素,它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关资料表明:知识资本对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单以美国为例,其知识型企业从20世纪中期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遍布全国,正是因为采取知识资本为企业主要发展动力从而促进组织不断进步,获得理想的收益。知识资本正以其在经济增长中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认识知识资本,研究知识资本则成为21世纪所有经济工作者、企业家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然而在对知识资本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个知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中最复杂的莫过于知识资本的传承问题,作为企业的发展原动力、企业的发展基石一知识资本,由于其隐蔽性、不可估量性、难以形式化的特点,导致很多因为不善于有效传承知识资本的公司丢失了核心竞争力。如瑞典盛世广告公司在20世纪中期是瑞典最有实力的一家广告企业,它的发展采取的是工业经济时期的主流方法,以资金和劳动力等有形资本为企业发展主要推动力,然而随着其他实力派的广告公司的出现,盛世集团在发展过程逐渐出现人员流失、核心知识资本遗缺等一系列问题,这正是源于对于知识资本传承问题解决不力所造成的;除此之外,瑞典还有一家著名的杂志企业《管理世界》,作为一个杂志届的宗师,它也同样因为对于知识资本的传承不力,导致被其他杂志企业取代。当然因为对知识资本传承不力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的公司不止这些,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力量是每一个力求在经济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的企业所必须重视的,知识资本的传承问题同样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须解决的。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知识资本的传承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 知识资本研究评述

1.1 国内相关研究

知识资本传承不论是对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做过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具体研究如下所示。

党兴华等认为,知识资本是指以知识为主体,可参加社会再生产循环,具有高增值性的资本化的知识要素。他们认为企业知识资本是有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两部分构成,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客户关系资本肯定是属于企业知识资本范畴,但他们没有提到这一点。保健云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是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合成。

张寿宝提出了智慧资本的概念,他认为智慧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很显然,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既包含知识资本又包含其他有形资本,如资金、土地等,这些是不属于知识资本的。他在给知识资本定义时扩大了知识资本的范围。陈则孚在《知识资本研究》一文中提到知识资本就是蕴藏于知识中,以知识形态存在和运动,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以商品价值形式追求增值的价值。他认为知识资本应该具有资本的性质,而资本是以货币表现的价值形式和在实物上的存在形式,所以知识资本也应该如此知识资本之所以这么定义,是因为它能够像其他资本那样给企业、组织等带来收益和效用,而与资本本身并无太多联系。

冯天学在《基于SECI模型的人力资本转化机制研究》中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取决于企业的知识资本的生成和利用水平。他同时提出人力资本是知识资本生成的基础;结构资本、类知识产权资本和客户资本合称为企业层次的知识资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取决于知识资本的有效传承程度,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性这一前提,某一阶段的知识资本利用水平和产生程度并不足以衡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农华西在《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中就知识资本化的市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有生产力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的内部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这一点与很多国外学者的观点相似,提到了知识资本的内外部条件,并且提出科学技术也是有效促进知识资本化的。但农华西没有明确给出知识是如何资本化的,以及知识在资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他只是笼统的给出一个概念。

1.2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知识资本的研究较国内早很多,第一个提出知识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nth),加尔布雷斯提出知识资本概念后,在经济学界立即引起反响,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知识资本进行探讨和研究,得出了不少有益结论,主要涉及到知识资本的内涵、特征、价值评估、管理和运营等。主要代表作者如下所示。

埃德文森和沙利文(Edvinsson&Sullivan)将知识资本分成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和结构资本(structural capital)两部分,即所谓的H-S结构,他们是从社会知识资产角度进行研究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公共部门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其社会知识资产来促进这个国家、社会和公共部门更有效的发展,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熟虑的。他们将知识资本利用公式表达为: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未编码知识、技能)+结构资本(已编码的知识资产和经营资产)。

第8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一、我国现行气候变化立法现状

(一)《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虽然,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直接提到“气候变化问题”或“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作用,而植树造林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二)《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

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实体法,除宪法之外,在环境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它是包括大气变化在内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加以全面综合调整的立法。我国《环境法》在总则和分则中都包含有对大气保护的条文,如总则中明文将“大气”纳入环境法调控和保护的范围之列,明文规定大气为环境的一部分,在分则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了防治粉尘等对环境的污染。

(三)能源单行法中的关规定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存在着大量的能源单行法律,这些单行法组成了我国应对变化立法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些单行法律主要包括:1995年12月的《电力法》、1996年8月的《煤炭法》、1997年11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1月修订)和2005年2月28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确立了大量有利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的法律制度和措施。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单行法中的相关规定

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其中若干法律条文涉及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一部针对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同时也是我国在《京都议定书》谈判过程中根据国际环境立法趋势而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该法的部分法律规范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如该法第九条规定:“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五)循环经济立法中的相关规定

我国于2008年8月29日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其立法目的在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进一步推动减排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建筑设计、建设、施工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工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采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技术工艺和小型、轻型、再生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该法对减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实现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我国现行气候变化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粗略和缺乏可操作性

法律规定的操作性是确保法律得到充分执行的必要前提条件,是衡量一部法律优劣的一把尺子。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所言:如果包含在法律规则部分中的应然内容仍停留在纸上,而并不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那么法律“只是一种神话,而非现实。”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的部分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粗略和缺乏可操作性。例如《节约能源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鼓励引进境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但该法未明确规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鼓励”措施。总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类似的原则性规定较多,但“操作性不强”的弊病又往往使得这类法律规定有流于形式之嫌。

(二)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前瞻性不足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应与时俱进,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反映国际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最新要求。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虽然规定了许多节能减排制度,如落后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淘汰制度、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等,但其还不能完全跟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前瞻性不足。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责任设置不科学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确立的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并不都是配套和对应的关系,有些法律规定虽然为调整的主体设定了法律义务,但是对其在不履行法律义务时应如何追究法律责任则没有相应规定,由此可能会导致许多法律义务形同虚设。如《可再生能源法》第十七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技术规范,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这是一项旨在鼓励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法律义务,但其在“法律责任”中没有对应的条款,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保障,使得这些法律规定的执行力度值得怀疑,不利于进一步控制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第9篇:温室气体的形成范文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尽管海运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仅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8%-3.5%(统计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估计结果有所差异),但其总量却相当于德国整个国家的排放量。1990―2002 年,海运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28%,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海运量的增长,船舶大型化成为大趋势,航区的扩大化、航线的密集化,使这个数字还继续攀升。而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排在美国之后;据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情况分析,未来30-50 年内,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而在中国的排放总量当中,大体上有20%左右是在海上运输途中排放的。但就目前情况看来,国内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体系仍然单薄,并且受技术、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寻求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减排方法对实现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进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着深远意义。

有关船舶排放温室气体的国际公约及相关要求

目前,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限制的国际公约有1992年6月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和1997年通过的《MARPOL73/78》附则VI(即《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

基于船舶排放行为的发生地难以判断等原因,以国家作为统计基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无法将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到其减排体系中,而仅仅是要求其附件I所列的国家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限制并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尽管如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仍然是解决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框架,而国际海事组织(IMO)则是组织实施此职责的最合适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1997年IMO通过的《MARPOL73/78》附则VI的规定如下:

限定了船舶废气中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禁止故意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包括氟代卤化烃(FCFCs)树脂和氯氟烃(CFCs);

对船舶排放温室气体的相关设备和技术作出了要求,规定要求除2020年1月1日前允许含有氢化氯氟烃(HCFCs)的新装置以外,所有船上禁止使用含有消耗臭氧物质的新装置;

规定了港口或装卸站对液货船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控制;

禁止如被污染的包装材料、多氯联苯(PCBs)等物质在船上焚烧。

此附则在2006年8月对中国正式生效,这要求中国籍国际业务的船舶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达到履约要求,但对我国的主要航运企业而言,要完全达到这些要求还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在航运污染及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这无论对国外远洋运输船舶还是本国运输船舶来说中国都是一个“排气桶”,这会对我国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公约对我国海运业造成的影响

1、能效标准的提高对造船业的影响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性措施的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这对造船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会直接提高造船成本。目前,我国造船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加紧技术研发,就可能在这新一轮的洗牌中胜出;相反,则可能会对我国的造船业形成一道技术壁垒,从而削弱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

2、节能减排措施对海运竞争力的影响

对船东而言,技术性减排措施的实施意味着要以更多的投资来购置或者改装船舶;而使用岸电、缴纳碳税等手段也会增加船方的营运和管理负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运价的提高从而削弱船舶相对于其他替代运输方式的竞争力。而且,不同船舶达到同一能效标准所要付出的成本不尽相同,因此也会造成运价竞争力的差异。由于缺少比较全面的船舶能效统计数据,所以目前很难确定我国船舶能效表现的优劣;但是,在物流管理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影响我国船队运价竞争力的不利因素。

3、能效管理对海员的影响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实施也会对海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气象定线、确定经济航速、船体维护保养等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如果IMO出台新的法律文件或者通过现有的法律文件将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作为强制性要求,那么海员还应当全面掌握新公约、规则的具体要求。此外,了解船舶节能减排相关要求的船舶设计和建造、物流、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应采取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策略

中国作为《MARPOL73/78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量对中国履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必须承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优先目标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现阶段,中国海运需要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在实现履约减排和发展社会经济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从公平与发展潜力的角度,制定一些有关我国船舶温室气体排放需求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对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笔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为我国海运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1、建立温室气体排放额交易机制

温室气体排放额交易机制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旨在实现减排的前提下,使减排成本较低的船舶所有人和减排成本较高的船舶所有人通过平等交易,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交易机制内容如下: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减排目标和我国温室气体年度限定排放量,计算出我国年度总限制排放量,然后根据特定的计算方法,由海事管理部门在各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经营人)之间分配排放额度。这种额度除了在分配中取得外,还可以通过船方之间的交易取得。减排成本较低的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经营人)可以通过加强管理、限制航速等手段将排放量控制在所分配到的额度之内,并可把多余额度作为商品出售,同时从自身的排放额度中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相反,减排成本较高的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经营人)可以以低于自身减排成本的价格购买排放信用额,以满足其超出所分配到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当这种机制在海运业中发展得较为成熟时,可以将此机制推广到其他行业,例如、航空业、铁路运输业、制造业等,使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达到减排和获利效果最优的目标。

2、设立温室气体排放基金

我国船舶温室气体排放基金的款项可以由港务费、吨税、引航费、拖船费、停泊费、系解缆费等拨出。该基金用于奖励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船舶航速降低和在港效率提高的所有新造船舶和现有船舶;同时,该基金允许通过从国际和国内交易市场购买排放额度,将船舶超出其总量限制的排放量抵消掉。还可以通过将基金投入到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资源等清洁发展项目中,以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做出的承诺。

3、完善国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体系

参照《MARPOL73/78公约》所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通过调查国内油品运输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情况,实施环境安全评估,并制订相应的排放标准,以适应IMO规则要求及各国海事部门的检查。同时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完善检验、论证和审批程序,实施环境标志等,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防止因法律体系的不健全而削弱本国海运贸易的竞争力。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及时跟踪规范的研发动态,掌握规则的实施和检查趋势,主动提高应对能力。要加强防污法规的宣传教育,制定相关制度,帮助船员了解防污最新要求。

4、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增强IMO谈判话语主动权

积极参与研究 IMO 提出的各种技术、营运和基于市场的减排措施,特别是可能的强制性减排措施,评估其对经营的影响。及时将自身面临的问题反馈给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机制研究小组,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国际海事组织会议准备相关提案。

研究强制性新船 CO2设计指数的有关具体细节,评估其对新造船舶的性能要求,为将来的投资购买船舶,做好技术准备。

积极开展现有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试点工作,搜集相关的能效数据为将来应对减排积累经验。

5、制定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建立准入退出机制

按照法律规定,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制定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及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该标准必须充分考虑IMO关于船舶二氧化碳排放指数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在典型水域开展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准入与退出试点,建立营运船舶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建立经济补偿机制,促进船厂切实强化节能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强对高耗能营运船舶进入运输市场的源头控制,今后不符合标准的船舶退出市场或者不得用于营运。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