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第1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最近,德国出台了工业4.0国家战略,意欲重新引领全球制造业潮流。美国欲凭借工业互联网,重新立于新工业世界翘楚地位。中国2015年推出了中国制造的纲要性计划《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不仅有助于完成调结构、稳增长任务,更是从长远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和中国产品的品质。

夏妍娜、赵胜两位中国制造业的关注者,在最新合著的《中国制造2025》一书中,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全球视野下展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发展趋势和实施策略,总结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大目标和五大特点,并且详细剖析了新工业革命的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九大技术基础,以及这九大技术基础之间的联系,让读者能清晰全面地了解新工业革命在欧洲(德国)、美国的全貌。本书案例丰富,多是来源于一线调研,借鉴全球经验,解构了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提出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实施方略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

本书包括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等五章,从发展趋势、技术支持、发展路径等角度全面地解读了中国参与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作者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恰是中国政府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做出的积极举措,是在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认真谋划如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及如何将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未来10年,将会有1000家以上的产业互联网概念公司进军全球资本市场,它们聚焦于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公司和垂直技术供应商三大领域。无论你是政府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或是创业者,本书都可以为你在部署未来发展规划时,提供前瞻、智慧的借鉴参考。

第2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讯)信息化的建设,最早的应该算是电算化的模式,后来随着全面信息化的推进,人类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有专家介绍互联网前十年是消费互联网时代,也称个人互联网时代,我们会发现2C的这些产品和2C的在迅猛的发展。而根据相关的研究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趋势来看,后十年可能是企业互联网的时代,第三方角度也叫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管理和客户经营成为一个主线。用到的技术方面增多,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等都将是基础的技术和手段。

两会之后“互联网+”的概念开始火爆传统和新兴产业圈,传统企业希望运用“互联网+”来完成转型升级,而新兴产业希望坐上“互联网+”的大船,顺势而为。各行各业都表现出了对互联网的拥抱接纳姿态。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工业4.0是信息化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核心,也是未来制造业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体现。因此,工业4.0与互联网+的碰撞,将明确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好的帮助传统制造业借助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优化生产环节和供应链、增加企业间的协同合作,降低工厂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未来工业4.0和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模式,主推私人定制和智能制造、生产、销售等,同时,工业企业也将借助互联网,实现企业内外部的设计、研发、管理等的协同,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工业4.0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写照。

“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普及。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这个过程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基础设施的广泛安装;第二个阶段是各行各业应用的蓬勃发展和收获。显然,“互联网+”和“工业4.0”正在这两个阶段的变革中期,(来源:物联中国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第3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辅助;发展

1引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产品,而计算机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形成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1]。“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增快,应用更加广泛。如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大至航天、医疗等行业,小到餐饮、服务等行业。同样的,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近年来我国工业设计行业有了重大突破,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计算机技术大力帮助工业设计,使其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同时,工业设计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建立、完善、提高其技术、人才系统,激发企业创造力、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为实现我国发展目标,遵循发展方针,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做出积极的举措,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创造强国[2],提高工业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使我国工业设计在国际中逐步提升地位,使我国工业技术得到更专业、更稳健的发展。在这其中,计算机技术对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计算机新技术

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出现以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目前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进入到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等行业和领域内各种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较广。经过多年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快速发展,信息存储、信息输入输出等趋于完善,且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据挖掘等也开始在计算机技术中暂露头脚,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计算机技术发展主流。下面对几种计算机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2.1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是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而逐渐发展的。2010年,移动互联网出现,到了2014年我国已进入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而这一技术将继续深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2.2云计算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互相融合的产物,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能够为用户提供动态、扩展性较好、虚拟化的资源。如Intel、IBM是典型的云计算。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2.3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知识发现中的一个过程,即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数据挖掘发展时间较早,但近些年来才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下,数据挖掘应用较为广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2.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等进行模拟。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时,涉及到计算机、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即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发展的目的是促使机器完成人类需要智能才能完成的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5物联网

物物相连而成的互联网便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扩展,是互联网应用的趋势。物联网能够在多个领域和行业内应用,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工业、环境监测、照明管控和食品溯源等,都是物联网应用的范围。未来物联网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拥有广阔的发展市场。

3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人们对商品功能形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是满足其自身功能的基本需求,更倾向于对产品的各方面进行筛选比较。传统的工业产品,在形态及其功能上早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故而计算机对工业设计行业的辅助便应运而生,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这迫使我国工业设计在原本不发达的阶段快速进入另一个新高阶段。现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展产品的辅助化设计,把工业设计理念与计算机先进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工业行业积极性、创新性,连接计算机网络平台,使设计人员的创意更快捷、更准确地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总的来说,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主要可划分为2个大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对工业设计产品建模的辅助,这也是现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中软硬件技术对工业技术网络平台的辅助及计算机技术对工业设计产品功能的辅助,相信这也是今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大方向。

3.1对工业技术产品建模的辅助

首先在工业设计产品建模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应用到CAID系统(ComputerAidedIndustrialDesignSystem),它包括了输入、处理和输出3个部分,完成这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CAID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总和构成了CAID系统[3]。CAID系统中经常用到的软件包括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IDRAW等,三维造型及动画软件3DMax、Rhino等,网页设计软件Flash,人体建模软件Poser,工程设计软件AutoCAD、SolidWorks、pro/E等,市场调研软件SPSS等。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建模,使产品的设计布局更具有内涵,参数化技术使模型建立更加准确快捷与设计师的想法更加贴合,更使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仅大大减少了原料浪费,有利于生产加工,而且缩短了产品生产时间,减少了产品资金投入,同时有助于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3.2对工业技术网络平台的辅助及对工业设计产品功能的辅助

这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成熟,基于计算机自身特点,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网络平台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实现了项目的设计,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和检索,将企业与客户紧密连接,使工业设计网络平台为设计者提供最新的设计相关知识和资源。并且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机信息快速交换、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工业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比如人机交换技术、模拟交互产品以及将来更加普遍的VR技术,3D打印技术等。实现了计算机与工业技术的合作突破,这也是工业设计更加智能化的飞跃式进步。无论是计算机在产品模型形态的建模辅助,还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技术网络平台、工业设计产品功能实现的应用,都对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变得更加普遍,设计行业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比如现在很多的插画师都采用板绘来替代手绘,而现在产品模型的加工都需要设计师建出3D模型,这样做出来的模型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那么,随着人们对遗传算法、神经网络、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计算机技术和并行、协同设计等设计方法的关注[4],使得广大学者对计算机知识与设计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1计算机软件的普遍应用

当今的设计师已经无法离开电脑,无论是作画修图、制作动画效果、游戏开发,还是产品3D模型形态效果的确定,甚至是最终成品的制作,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设计师往往会通过一些特定的软件来进行创作,比如Photoshop、Illustrator、3DMax、犀牛等。而随着更多功能的软件开发,计算机只会越来越无法被取代,绝对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可以说,计算机将会成为设计师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2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

在工业设计的相关技术研究时,对于并行技术、工业产品制造和产品成本应做出相应考量,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将走向统一平台,在关于生命周期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产品设计师们也应积极与各领域技术进行协同[5]。并行设计、协同设计的发展延续,也应是广大工业设计师密切关注的重要趋势,二者应协同工作,适应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4.33D打印技术

本来只是局限于模具制造的3D打印技术如今已不再拘泥于工业设计产品方面,而是为诸如建筑、航空航天、医疗和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这项技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将让更多人关注这项技术,应用这项技术。而在工业设计产品的模型制作、零部件制作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也会选择3D打印这种方式来制作,越来越多的产品模型制造厂也会采用这项技术来获取利润,所以,在未来,3D打印会得到更大的普及和发展。而3D打印技术也将朝着标准化、开源设计等方向发展,为3D打印技术应用提供统一标准,实现开源创新,提高应用效率。而通过商业化的原型机实验室打印出高质量的原型机也是未来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主流方向。

4.4人机交互产品

如今,工业设计师对人机交互这个概念已不陌生,智能交互产品也在市场上大量涌现。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产品与人的交流互动已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人们可以通过声音、影像、动作等与产品沟通,为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更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渠道之一。手机越来越智能,那么交互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除了手机之外,现在的交互产品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多设想没有实现,因此,人机交互将会是工业设计领域有待继续开发研究的重要方向。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的发展,人机交互方式将和大数据、云计算结合在一起,人机交互方式也将更加智能,将朝着以用户为中心、个性化的生物识别、全方位感知等几个方向发展,将人和机器的交互,从机械的交互形式上升至情感交互。

4.5基于VR和AR技术的产品设计

人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创建和体验想象中的虚拟世界,感受现实世界中无法遇到的场景和不会经历的故事。而增强现实技术(AR)的功能则是可以使用户与屏幕上的二维虚拟世界套到现实世界的景象进行互动。可以说二者都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设计师们便开始借助这2种技术,加入到他们所设计的产品中,而更多的学者也越来越关注这2种技术,成为他们科研的主要方向。因此,VR以及AR技术的普及是不可避免的。而VR、AR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也将是未来VR以及AR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4.6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作为引起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当然也不会被广大设计学者以及工业设计师所忽略。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更是有众多行业前来参与。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们也会越来越期望在工业设计领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为广大群众带来可以提供便利和帮助的人工智能产品,让它们可以推动各个行业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而对于一些关于人工智能产品将替代人类劳动力的说法,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应提高重视,不能一味地追求科技进步而忽略了人类本身的需求。虽然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产品便民实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引来很多人失业下岗,所以,在设计人工智能产品的时候也需要注重社会结构的完整性,真正地为人类带来进步与幸福。而在未来人工智能将重视用户体验的提升,快速满足用户各类需求、提高资源重组效率;在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预测系统帮助企业对用户行为进行预测、评估,更好地了解客户行为;并基于历史数据场景模拟下一代用户体验,实现和客户的互动,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加入使得设计的完整度更高、效率更高,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成为了现代技术前进的必然趋势,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推动了社会甚至是人类的发展。我国提倡创新,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更多的设计创新点应运而生,为设计师拓宽了设计思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很多设计学者指出了更多的研究方向,真正地向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夏妍娜,赵胜.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孙志鹏.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中国新高技术企业,2015(7):37.

[3]杨海成,陆长德,余隋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陆永平,郭俐,夏南海.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技术与展望[J].期刊,2001-11-30

第4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假设;影响因素

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商务部新闻会上数据,2016年1月份,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增34.5%。2015年3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部署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领域,并颁发了向财税、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倾斜的发展政策。本文就会计基础理论的会计假设方面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二、“互联网+”对会计的影响及分析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依托在网络平台,经营活动和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在交易完成后可以立即解散,对经营效益可以立时清算,所以“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动动态性很强。互联网提供日新月异的信息收集、提供技术,使财务静态核算走向动态核算,传统的会计假设提供的财务报告越来越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

(一)会计主体

企业选择在互联网载体平台进行经营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具有虚拟或临时合作体的特点,会计主体规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具体内容具有固定性,在互联网平台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模糊、多元化,进而使会计主体被快速的重构或解散,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报告可理解性较差。所以,互联网企业会计主体核算,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互联网交易活动的合作体假设代替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

(二)货币计量

互联网经济活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备流动性强和范围广的特点,交易主体虚拟性强,在非实体形态下产生的虚拟货币电子交易,使得货币计量稳定性低和货币风险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活动,出现了多种支付平台,支撑交易双方的资金流动,目前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网上银行(中国银联)、支付宝(阿里巴巴)、财付通(腾讯)、百付宝(百度)等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虚拟货币与实体货币进行双向兑换,也能购买实物商品,具备了实体货币的职能。电子货币,流通量取决于企业业务需求,国家无法在存款准备金或贴现等手段进行调节,所以网络平台交易产生的第三方支付具备货币计量稳定性低和风险高的特点。所以,在无纸化的虚拟交易的环境下,在电子货币代替传统货币计量的趋势下,需要明确电子货币计量的确认方法、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的管理和建立支付行业准入制度和规范,提高关于货币计量方面的会计信息报告质量。

(三)会计分期

传统会计分期属于人为划分会计期间,有明确的时间限定。互联网经济交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生效,会计主体持续的时间不再人为限定,因为互联网交易活动具备瞬间性,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财务报告,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为了适应互联网经济交易活动的多变性和瞬间性,会计软件的开发应尽快结合网络经济财务活动特点,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引入实时财务报告和短期项目,以交易期作为会计报告期等新的补充假设作为其拓展。结合网络平台,使企业的业务部门和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实时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解决传统会计分期假设下信息获取不及时的缺点,便于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的动态,利于做出决策。

(四)持续经营

传统的会计持续经营,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一直经营下去,互联网经济活动是众多企业依据自身的业务和条件在形成的临时结盟体,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稳定,会计主体核算多变性,经营时间与持续经营的假设差距较大。互联网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风险性决定了其持续经营时间难以确定,在条件有限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自身经营能力进行充分评价,对现有的经营规模和状况,在财务报告予以充分披露。

在互联网经济活动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会计核算产生新的领域,如电子商务会计、网络安全会计等;互联网平台也使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经济活动加强,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加强趋同,对互联网会计的核算,要求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在准则和制度上要明确规定行业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薇.分析中国网络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思路[J].甘肃众横科技,2011,03:80-82.

[2]黄宏.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和对策[J].财经界,2015,06:216.

第5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 发展 趋势

互联网为经济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理论界把这种以互联网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经济形态称为网络经济。网络营销作为市场营销理论适应网络经济的必然结果被企业逐步认识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效果。网络营销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网络营销基础建设等方面更是令人瞩目。

一、网络营销的特征及优势

1、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市场营销中最重要也最为本质的是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如果没有信息交换交易也就是无本之源,正因如此互联网络具有营销所要求的以下特性:一是跨时空。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企业能由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二是多媒体。互联网络被设计成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可以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三是交互式。互联网络可以展示商品型号、连接资料库提供有关商品信息的查询、可以和顾客互动双向沟通、可以收集市场情报、可以进行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调查等,是产品设计、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务的最佳工具。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有拟人化、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经济性以及技术性等特点。

2、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网络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无时间版面约束、内容详尽、多媒体传送、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迅速等特点,有利于提高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二是网络营销无店面租金成本。且有实现产品直销,能帮助企业减轻库存压力,降低经营成本。三是国际互联网覆盖全球市场,通过它,企业可方便快捷地进入任何一国市场。四是在互联网上,任何企业都不受自身规模的绝对限制,都能平等地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及平等地展示自己,这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极好的发展空间。五是网络营销能使消费者拥有比传统营销更大的选择自由。六是互联网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与消费者的一对一沟通,便于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个别需要。

二、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2007年5月已超过1.44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北京市网民普及率也首次超过30%。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社会对互联网地址的需求和应用大幅提升,印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域名总数达到4,109,020个,国家域名CN注册量达到1,803,393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的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中国互联网步入CN时代。

在2004年时,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5000亿美元,而未来几年全球B2B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会保持在50%左右。预计2007年,全球B2B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83000亿美元。与之相比,根据之前国内的数据显示,2002-2006我国B2B电子商务贸易额占B2B贸易总额的比例逐年递增,2006年我国B2B电子商务总体市场规模为12800亿元。2006年,我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达到65亿元,较2005年增长55.9%,并且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根据美国的市场研究情况显示,2006年美国网络零售额为2110亿美元,保守预计,到2010年美国网络零售额将增至 3290亿美元。

2006年,在网络营销市场获得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广告主对网络广告预算的比重继续上升,尤其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企业在推进网络广告的投入;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推进网络广告战略,其网络广告收入高歌猛进;以百度为代表的面向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搜索引擎运营商增长势头迅猛,百度网络营销收入直逼新浪;同时,网络广告商也实现发展,网络广告商的实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及趋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GDP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将成为中小企业未来网络营销主要渠道

现阶段,中小企业最需要的仍旧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推广方式,电子交易平台就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根据中小企业对于传播推广的需求,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营销的比重将越来越大。2006年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费用占其整个营销预算的11%,预计2012年该比例将达到20%。网络营销的各个渠道中,中小企业将更多的选择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为其提供打包的IT信息及商务服务,投放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营销费用将从2002年的0.5%上升到2006年的6%,预计未来5年这个比例将继续上升,2012年将达到11.5%。同时,伴随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成熟,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进行B2B贸易活动,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广也进一步加快了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速度。

2、我国中小企业B2B营销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大型B2B电子商务服务商只能理解为以信息流为主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买方通过平台了解卖方产品、规格、价格、服务等信息,接着借助即时通讯工具、电话等进行沟通,但电子订单、电子支付、在线交易等因不成熟、不完善导致诚信方面有顾虑而不敢普遍采用,业内人士经验指出,垂直型网站服务和专业化网站服务将成为各个B2B公司和大型企业争夺的焦点,能缓解我国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压力,也将是未来B2B市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有4200万户中小企业,预计到2008年时将有50%~70%左右的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企业信息化就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在完成信息化的过度之后,就会向电子商务市场进攻,这必将要求B2B企业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完善的服务。相对B2B电子商务模式来说,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企业之间的分工就更加细化了,垂直型网站和专业化网站将使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互联网产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四、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模式

1、搜索引擎将成为网络营销的代表

据统计,82.2%的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信息。消费行为调查显示,一般用户会点击搜索结果前50名的链接。实践证明,排名位置的不同对搜索营销效果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国内已出现一批提供搜索排名服务的网站,其中百度提供的“竞价排名”属于前面讲到的第二种方式。这项服务因其低起点、灵活性和广泛覆盖率而颇受企业欢迎。在缴纳少量预付金后,企业可以选择注册与自己网站相关的关键字参与竞价排名。与一般的BANNER(网幅图象广告)广告相比,关键词检索优势在于,一是检索页面投放广告具有较高的定位程度;二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更换关键词和修改点击付费额等方式对广告效果进行控制;三是广告形式通常以按点击付费模式定价,大大减少了无效浏览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国搜索引擎营销将朝着更加深层次,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搜索引擎的竞争结构也随着市场的竞争而改变。我国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包括,应用层次提升,应用范围扩大,应用深度增加,多方位竞争结构。同时,搜索引擎营销的产业化,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营销分支,也将产生更多的相关市场机会。

2、Email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Email作为网络营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曾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无数的商机。Email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一是e客户关系管理(e-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现在有一些e客户关系管理公司,它们的核心是:发送个人化的、精确的、与客户相关的和有时效性的电子邮件营销信息。二是多媒体营销信息。嵌入多媒体信息使得电子邮件也能提供更丰富的、更具冲击力的营销信息。Email营销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流媒体的互动的电子邮件平台,还能够实时收集用户的信息。三是分析用户特征。通过分析多个数据源使得企业能够分析用户特征、对之进行分类,从而优化与用户的互动。这项技术使营销客户能够分析更广泛的数据,例如能够收集用户在一个站点的系列点击行为并由此分析用户的特征。四是寻找新客户。帮助广告者发现它们已经存在的但不知道的客户群。

3、网络品牌营销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为每一个企业提供了迅速发展品牌的机会,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也不论它们是否曾经拥有品牌影响力,这种机会是均等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和病毒性营销等互联网媒体拓展企业品牌。网络广告以其绝对的优势被众多的专家学者们,公认为未来世界广告的发展趋势。富媒体广告的优势是创新性和互动性,它提高了广告点击率,节约广告位资源。病毒性营销方法利用用户之间的主动传播,让信息像病毒那样扩散,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病毒性营销方法实质上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服务的同时,附加上一定的推广信息,常用的工具包括免费电子书、免费软件、免费FLASH作品、免费贺卡、免费邮箱、免费即时聊天工具等可以为用户获取信息、使用网络服务、娱乐等带来方便的工具和内容。

综上所述,中国的网络营销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有许多地方还需要学习、实践和完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网络营销的人才和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加入WTO后对中国的网络营销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来自政府的支持已成为发展网络营销的坚强后盾。网络营销己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亮点,作为一种商务活动过程,网络营销将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远远超过商务的本身,除了上述这些影响外,它还将对就业、财务会计以及文化教育等带来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汝林:网络营销实战技巧[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 冯英健:Email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汪斌: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3)。

第6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 政企携手共促TD与物联网融合 基于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研究 LTE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分析 “互联网+”时代TD―LTE技术应用与研究 当TD―LTE与WiFi技术走向融合 基于TD―LTE网络的物联网架构研究 LTE与物联网的融合现状和发展研究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新趋势 媒介融合与广告素养新趋势 移动通信FDD—LTE与TD—LTE技术融合组网浅谈 移动通信FDD―LTE与TD―LTE技术融合组网浅谈 TD—LTE与GSM、TD—SCDMA室内融合组网的探讨 TD—LTE与FDD—LTE融合发展 TD―LTE与LTE FDD融合组网浅谈 TD-LTE技术要点与发展策略探讨 物联网技术在TD-LTE网络中的应用 TD—LTE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 移动互联网TD―LTE―A技术探讨 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与建设 TD—SCDMA与TD—LTE协同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白皮书[R]. 宁波: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2010.

[4]中国移动.中国移动2010物联网业务发展规划[R/OL]. [2013-06-08]..

[5]熊静,李蕊,李洁. 电信运营商创新型Telematics应用及技术趋势探讨[J].电信科学,2010(4):33-40.

[6]陈荆花,王洁. 浅析手机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 电信科学,2010(4):39-43.

[7]吕廷杰. 物联网: 通信业的机遇与挑战[J]. 数字通信,2009(12):8-11.

第7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全面解读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第8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推广 应用 措施

一、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分析

1.计算机与通信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以一种“获取,传输,储存和分析处理同时使信息标准化的一种包含通信工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工程的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转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声音信息,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工程技术两大核心结合而成的。

电子计算机的处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的提高和价格的持续下降是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关键,单芯片系统的高性能逐渐代替了传统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并且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光纤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完善和普遍应用,再加上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通信工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在计算机技术和痛心技术的完美结合下,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难以想象。

2.信息技术的分类。信息技术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按软硬件不同,可分为物化技术和非物化技术,物化技术指计算机、通信卫星、光纤灯设备和技术,非物化技术指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处理技术。按信息设备不同又可以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按功能层次技术可以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从单纯的依靠技术开发为驱动向依靠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应用双核心的驱动模式。硬件越来越轻小便捷,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

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会采用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为了解决带宽不足的问题,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研发了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推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宽带和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使移动通信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未来将会使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用户终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必然导致互联网技术向网络终端设备设备的发展,互联网服务体系将越来越完善,最终必将导致网络经济的诞生。在此形势下信息产业在未来将会成为支柱产业。同时,信息技术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会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会全面使传统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完成升级。这就会造成人类劳动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信息技术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它同样会影响人类的文明史,甚至是对人类传统伦理造成挑战,它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突破了空间思维的极限,在未来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为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措施

1.政府要加大政策性的支持。在三网结合的背景下,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应加强对各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规划的指导,主动为各行业的应用提供服务。鼓励和引导IT企业与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满足用户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要。提供公共应用技术支持。对应用中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政府有关部门要集中资金和技术资源,向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持,以降低应用企业的技术门槛和投资风险。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保证,多渠道的筹资资金,提供银行贷款和风险基金等途径,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以互联网产业为驱动力,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中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资本作为技术最原始的驱动力是不容小视的,过去单纯的依靠科技研发,是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但是要想把顶尖的技术推广到市场中来,靠的还是资本和市场自身的运作。互联网产业正在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是最好的途径。互联网的发展终极目标使每个用户都成为终端,这就给互联网市场带来了巨大潜力。在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入市场的过程中,那些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信息技术就会得到广泛的使用,所以,电信运营商、芯片生产厂家和市场经销商要搞好通力合作,加快三好融合步伐,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推广和使用新的信息技术。

3.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建设阶段,工业使我国目前的主导产业,推广信息技术的有力途径就是做好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结合,加快推进应用立法、应用标准及应用评价,加强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鼓励、扶持大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扶持一批传统产业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工业过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采用电子商务等手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拓宽生意渠道,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且加快工业化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

4.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加快信息技术研发脚步。人才培养是技术进步的关键,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多种模式办学,培养素质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深化教育改革,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要建立研究项目,将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研发结合起来,加强国际间的通力合作,努力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

四、结论

由于信息技术在21世纪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快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加快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士良主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第9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趋势

一、引言

什么是移动互联?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成果;简言之,就是指能让移动设备用户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获得信息,进行商务、娱乐、学习等多种网络服务。

二、发展现状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根据资料显示,截止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5.64 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 4.2 亿,相比于2011 年底增长了5.2个百分点,约 6440 万人。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提出预测,到 2013 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将要超过 7亿。

三、主要技术

1.网络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是连接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计算信息技术的统称。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包括 2G、3G、4G、WiFi、NFC 和蓝牙技术等。如今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是 3G 和 WiFi,4G 网络通信虽然已经兴起并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广泛应用,但是中国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1)3G通信。3G,也即第三代网络通信系统,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第二代网络通信系统 2G,它在音频和数据传输上有了较大提升,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线漫游,处理多种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商务、娱乐信息服务,同时考虑了与现有 2G 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商用 3G 网络包括WCDMA 系统、CDMA2000系统、TD-SCDMA 系统和 WIMAX 系统。

(2)WiFi技术。WiFi的工作原理是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MP6、PDA 等,能够接收的无线信号, 使移动互联网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eb和流媒体。无线网络在公共场所、用户家中、办公室等地都可运用。同时我国局部地区有WiFi覆盖,被称为热点,可以访问 WiFi 网络,如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科研所、咖啡厅、餐厅等地。

2.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应用服务平台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商通过各种协议把应用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络终端的技术统称。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HTML5、WIDEGT 等,有关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主要为 Web 2.0 技术及云计算技术。

(1)Web 2.0 技术。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或者读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或者作者;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微博、聚合内容(RSS)、Widget、百科全书(wiki)等就体现了Web 2.0 技术的广泛应用。

(2)云计算。云计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应用模式,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其优势在于有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降低带宽成本。云计算地出现,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的服务并完成支付请求。云计算由众多服务器构成的网络所组成,用户只需要在一个终端上上网,就可以获取计算机上的一切服务。

四、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并出现了各种新兴的移动数据增值服务,让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比较常用的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浏览/下载应用、移动社区、移动视频、移动搜索、移动商店等。但是这些都是以娱乐休闲为主,移动互联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已经开始突显瓶颈状态,移动互联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融合物联能力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在移动智能终端上集成传感器、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来支撑融合类应用。当前,新型智能终端包括集成传感器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鞋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以及以终端为中心的多屏互动、智能家居等。

1.人机交互。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优点,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如:人体健康测量产品和智能手机的结合,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使用移动应用跟踪分析人体的健康指标数据最后出具健康报告和指导意见。

2.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利用移动设备 (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 IPAD 等), 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访问图书馆的资源, 进行图书馆业务查询、 浏览、 获得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及相关服务, 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和补充。

3.车联网。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结合交通信号、摄像头、拥堵路段报告、天气情况等信息对车辆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实时跟踪、监管车辆运行状况等,通过各个道路、技术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从而实现汽车、道路、人的有机结合。目前,苹果、谷歌、微软等巨头介入车联网,环境监测应用中增加面向用户的短信预警功能,应用程序商店中销售智慧城市应用客户端等。

五、结语

自移动互联诞生起,经过短短几十年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公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移动互联与物联网的融合也出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这将推动社会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可靠和便捷。

参考文献:

[1]温勇,麦浩. 基于数字化信息发展浅析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J].信息技术,2013(27):79.

[2]闵栋,袁琦.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3(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