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传统媒体的优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的优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媒体的优劣

第1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 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29-01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报刊、广播、电视等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曾经长期占据并主导着舆论市场。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播客、客户端、QQ等新媒体的兴起与壮大,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好似已不复存在,随之而起的新生代“低头族”们更是不屑于传统媒体的历史功绩,好似早就应该把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放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一样。当前,中国的传媒业正经历一次巨大变革。变革的主要表现与核心,是新媒体正影响、改造、甚至颠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作为社会主流媒体的传统媒体所拥有的新闻传播主要平台和话语渠道日渐式微,其主阵地作用日益被侵蚀和淡化,传统媒体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主动拥抱这一变化和融合,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传统媒体是否真如一些人所想的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呢?我看也不尽如是。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的说法不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有定论。有的期刊和电视节目上还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研究对象也不尽相似,既有介绍和传播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数字科技知识的,也有专门设立博客、播客等传播平台的。对此,我们就很有必要一个专业性的共识产生:什么是新媒体?当然,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当前主要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或新型媒体,特指那些充分应用了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并且利用互联网、卫星等传播路径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的具有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传播途径与传播形式的一种媒介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媒体还是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这样可能更贴切一些。

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承继、并存与补充,有时候还可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另外,新媒体的“新”还主要是指其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的一种相对性,在新媒体发展的认知过程中也就逐步成为“传统媒体”,因为广播、电视、网络都是自身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的,电视相对于广播就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也就是新媒体。科学技术在迅速飞跃,传统媒体在竞相发展,新媒体也就伴随着与时俱进的传统媒体不断发展、变化。

那么,新媒体究竟“新”在哪里,我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要生存、要发展,并且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追捧,就必须要有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或是更多样的传播手段、更广泛的传播信息和更先进的传播理念,特别是理念上的创新与革命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该如何正确、全面定义新媒体的核心内容。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在哪里?如何与时俱进吸引受众?怎样才能牢牢掌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为了更好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对传统媒体本身的异同点与优劣势做一个简单比较。

报纸:主要是指以平面静态方式存在,对受众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在文盲半文盲的社会群体里,报纸是没有价值的,其整体表现能力也不高。

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是科技的飞跃为受众打开了另一扇窗,广播的时效性强、传播面广,并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能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电视:主要特点是视听兼备。由于电视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大多数人会在相同的时间段去关注同一事件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当然也还有新闻背景、事件综述及事件预期等。

通过简单叙述,我们对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性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则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网络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在全球各种不同种族群体、国家民族间进行高效、全面、多态的信息传播。

网络媒体具有以下特点:

1)网络媒体集中了视频、音频、影像、文本等多种媒介传播形式,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全方位信息的有效传播。

2)网络媒体的特性还在于可以与受众及时、随意进行交流沟通,畅通了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受众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求。

3)网络媒体超越了国家、民族、文化、地域以及时差的限制,可以进行全球信息实时和接收传播,而且兼具传播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等特性。

经过比对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无明显的优劣势区别,我们的传统媒体也毫无相形见绌的道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媒体自身优势选择最佳的传播方式,既使媒体传播的内容健康向上,又使传播的形式不拘一格。同时,传播的效果受众欢迎,喜闻乐见。

2014年8月中央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就给我们的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各媒体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应时而为,顺势而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唯有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才能在新时期的撕裂与牵连中,冲撞与交融中结出更美丽的果实。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融合,要发展,其必要性体现在这些方面:从国家意识层面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战场,只有通过多方推动,媒体联动,积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融合与发展,着力开拓媒体发展领域,特别是要不断延伸和浸透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上的影响力。从媒体自身发展现状来看,当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和高效融合,也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不能正视,也不愿面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吸引的速度之快、冲撞的力度之大、影响的范围之巨,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灭顶之灾。正是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全球媒体无不在积极采取措施,迎接这一变化和挑战。外有行业发展形势所逼,内有自身生存所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整合与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

第2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当今互联网经济时代,连续数年电商的巨额销售收入,企业“一炮打响”的爆炸式的宣传效应,都是借社会化媒体之“东风”崛起、实现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B2B交易额达3.4万亿,同比增长15.25%。BTOC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在电商平台上创造了销售奇迹。

黄太吉煎饼,一家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却在微博上有3万多粉丝、被风投估价值4000万的煎饼店。在大众点评网上,对于“黄太吉”煎饼味道,网友评论大多是“一般”、“没什么特别的”。“黄太吉”的“一炮打响”全靠老板的运用了微博营销这一社会化媒体的利器。3万多粉丝覆盖的关系网络,是其微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爸爸去哪儿》也让999感冒灵着实又火了一把。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横空出世。开播之后,这档节目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直线上升,许多观看过这档节目的观众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给予好评,影响了周围更多的人主动去搜索观看,加上林志颖、田亮、张亮等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更是带动了一群粉丝进行讨论。

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系网络

我们看到,社会化媒体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关系网络。迄今为止最大限度的把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为一张巨大的社会媒体网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作为社会化媒体的构成因素,互相作用着,形成了一个社会化媒体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发挥出超过自身旧有的传播作用,这一共同体就是社会化媒体。

我们熟悉的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信息传播媒体,传播形式都是将信息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垂直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信息源总是有着权威性、固定观点的介质,传播倾向、观点、影响力容易被把控,而且传播范围也是有限的,局限于阅读者、观众之类的受众群体。传统媒体大大限制了营销的传播范围,即使在营销效果得到有效把控的条件下,传播、作用范围亦是有限的受众群体。

相对来讲,包括互联网社区、博客、微博、IM(即时通讯工具)等互动性传播平台的出现,丰富了新兴媒体的阵营,网络上人们之间的联系、信息传递的方式从一对一、一对多延伸到了多对多的水平互动性传播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互动式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共享,这一传播过程是以多对多的形式实现的,很难精确的统计出一条共享信息的受众数量。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兴媒体的传播范围是无限的,不可把控的。由于新兴媒体传播过程中信息源不一定是权威的、具有统一倾向的某个介质或个人,因此,传播的效果、影响力甚至传播过程都是难以把控的。

社会化媒体正是囊括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社会媒体网络,将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新兴媒体可以作为传统媒体的下游传播媒体,传统媒体亦可以作为新兴媒体的下游媒体,二者有机的形成了社会化媒体链条(网络)。在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可能通过新兴媒体得到大范围的传播,《爸爸去哪了》的营销模式便是佐证。而新兴媒体的信息源亦有可能通过传统媒体得到进一步传播,“黄太古”煎饼的“一炮打响”是佐证。因此,同一条信息源在经过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亦或新兴媒体到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将信息源最大限度的传递给了不同媒体的受众,因此两种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自然整合构成了社会化媒体。

媒体作为企业营销的传播介质,其传播特性、规律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营销的策略制定及执行。传统媒体的垂直传播环境下,营销策略往往是遵从传统媒体的垂直传播特定,将预定的传播效果、营销目标对接到不同的传统媒体上进行信息。传播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信息源对营销目标的诠释以及对媒体受众范围的把控。即能够把对的信息通过对的方式传递给对的人,传播效果就是令人满意的,也是营销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利用信息传播特点引导消费者心理

我们看到了社会化媒体创造的一个个营销奇迹,肯定了社会化媒体对于企业、社会的正面价值。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企业危机在社会化媒体的关系网络中被迅速放大,导致企业声名狼藉,甚至是从此销声匿迹的。三鹿奶粉、达芬奇家居、味千拉面等等。在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下,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放大。

我们看到,社会化媒体构成的关系网络下,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企业通过各种媒体传递给其的倾向性信息。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新兴媒体,网络社区、博客、微博、IM(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水平式的信息传递,消费者对于企业元素(品牌、产品、服务、领导者)、动态更加具有话语权。对于企业来讲,消费者之间的水平式的信息传递打破了企业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进行垂直传播。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企业的信息源,通过水平式的沟通共享企业动态、产品消费体验、企业故事等信息,不论企业愿意或知晓与否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口碑正在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多对多的传播形式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第3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财新传媒 新媒体 媒体转型

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新闻媒体的议论很多,多数悲观,少数乐观者也似乎无法自圆自说。中国新闻界,如同不少国际同行,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中国新闻传媒目前呈现多元并存的竞争态势:传统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司的新闻呈现平台、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共存于“线上”和“线下”的空间。

中国传统媒体,以报纸为代表,还有杂志、电视、广播等,以专业手法生产新闻内容,是典型的新闻内容的生产商和供应商。

新媒体的新闻呈现平台有门户模式、社交媒体模式和移动终端。

门户模式,以新浪、腾讯和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新闻集成(聚合)为典型代表,也包括一些专业性财经新闻网站,例如和讯网等等。这些新闻门户网站主要是将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快速转载,转载中当然又包括标题的编辑加工,以及集纳式专题呈现;此外有极小部分自采和自约的独家内容。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媒体环境中具有显著的“自媒休”功能。用户不仅直接生产内容,而且传播内容,相当于个人通讯社。其影响极大,也,对中国传统媒体的形态和议程设置产生极大影响。“宜黄拆迁”事件、“表哥杨达才”事件等,都是社交媒体主导议程设置的典型。

手机、平板电脑和微信(包括二维码传播)等移动终端,因其便捷性,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越来越具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新闻事件的传播上,也体现在商业营销过程中。

中国绝大多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过晚。其新闻网站主要延袭了门户模式,除自己的原创性报道,大量采用其他媒体的报道,以海量争取读者。其自身的独家原创性内容,往往也同步提供给主要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网站的雷同性很强,当然也必然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分析

关于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分析,曾见诸各方。本文拟从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两个方面归纳分析。

从社会资源而言,传统媒体的优势其实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其一,传统媒体政府或企业资源相当丰富,可以第一时间进入政府和规模企业的新闻会。其二,精英人群在阅读受众中占比高且固定。其三,相当一部分新闻媒体机构具备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尽管这种影响力和公信力均呈下降之势。其四,传统媒体表现出更明显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其五,由于国家政策的机制与政策规定,传统媒体和其创办的新闻网站具备新闻采访权。

当然这种优势的现实效应十分有限。其原因,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受众的某种“偏好”。习惯于在海量新闻中自选性阅读的中国受众,对原创和转载的区别、对消息来源及其代表的权威性均不很介意,对“新闻信息盗版”也更宽容。此外,受众的信息饥渴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人们对不很准确、甚至错误但逻辑合理的信息倾向于相信,对互联网信息的可信度宽容度很大。

另一方面,以市场资源而言,新媒体的优势更为昭然。例如对市场的敏锐度,现代企业治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实力,传统媒体显然相形见绌。

不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均应关注新闻信息网络版权的使用模式。目前,相当一部分重要传统媒体自己的原创新闻版权一次性卖给门户网站,年度收取版权费用。这种做法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因为随着纸媒的衰落,有限版权收入无法抵消巨额采编成本的现实已经相当显著。与此同时,维护版权的成本仍然高昂。

我国法律对新闻报道的分类大致分为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与新闻作品,其中时事新闻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受著作权法律保护;而时事性文章受到著作权法律保护,但受合理使用的限制;新闻作品则是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是完全著作权法上意义的作品。目前,不少传统媒体已经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版权利益,从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的不完全统计来看,2008至2010年,媒体间的侵权案件呈逐步上升势态;其中,2010年较2009年上升了43.67%。维护新闻原创作品的著作权,对传统媒体已成为生死相关的重大挑战。网络时代的选择:内容或平台?

传统媒体的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新闻内容生产方式和平台的转型。一般来讲,有三种转型模式:

第一种方式为“内容供应门户”+自设电子版。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也略有收入,但事实上并未转型。随着纸媒衰落,最终还是要做新的选择。

第二种模式是“内容+平台”的准门户网站模式。这种模式当然更适应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但投入极大,而且特色不显著。以目前看,只有在政府支持下才有可能形成持续的规模投入,加上品牌的后台支撑,使生存成为可能,例如新华网、人民网等。但即使这样的媒体,在市场中依然可能遭遇败绩,例如“即刻搜索”。

第三种模式,“特色内容+独特平台”。这是国外媒体,如《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采取的做法。以这些报纸的情形,平台的终端作用是提供创新性收费产品,其依据是内容的独特性与必读性,以及付费习惯和付费市场的形成。由于中国读者更倾向于“免费阅读”,且原创版权保护欠缺,可复制性仍存疑。

财新传媒:中国式的转型与探索

财新传媒及旗下《财新网》的探索,与上述模式均有不同。

《财新网》的网络新闻探索,从战略上来看,亦属于第三种模式,即“独特内容+独特平台”的模式;从生产过程来看,则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平面媒体与网站媒体的有效互动才能形成多重的影响力。

新媒体的影响力来源于持续、迅速、互动的报道;但是作为一个新闻网站,应该厘清平面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应该明白,若想对社会产生持续的、有决策辅质的影响力,新闻网站必须与传统的平面媒体形成有效互动。

因此,网站不能用短期眼光满足于时政消息的数量累积式的、连续滚动式的、快速互动式的新闻报道;网站应该是重大报道的“快速反应部队”,是在整体编辑策略之下的实现议程设置的方式之一,是最直接、最快速反应的跟进式报道;平面媒体则延展新闻的广度与深度。两个平台在编辑部的策划之下形成多次互动与撞击,勾画出交替互补的多元层次和连续_生的新闻报道框架,这其中还包括信息可视化和新闻交互设计与实施等新媒体技术,从而更加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

例如,财新传媒在策划报道一个重大选题之时,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和广度,先将核心事实或部分新闻报道置于《财新网》上发表,随后是平面媒体的深度报道;或者将视频等素材置于《财新网》播放,平面杂志稿则着重事实与数据的新闻分析。这样,平面媒体与新闻网站,形成“1+1大于2”的强烈新闻冲击;平面媒体不只是内容生产商,网站也不仅仅是平面媒体的附属品。

从财新网的原创新闻内容特点来看,有“常规内容”“特色栏目”和“视听”三个重要板块。

“常规内容”有“经济、金融、公司、政经、文化”等,以滚动新闻、由专职记者撰写的网络新闻和杂志摘录新闻组成。“常规内容”的原创性仍从属于传统新闻生产领域。

《财新网》作为…家新闻网站的原创性则体现在“特色栏目”这一个板块中,包括“火线评论”和“纪念日”,前者是记者或主编对新闻时事发表的观点和评论,一般在记者发稿之后的4-6小时之内。后者则相当于一个“新闻文字信息的数据库”,以时间为序列,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相关报道的整理与归纳,使碎片式的新闻报道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记录,例如2011年7月23日的高铁甬温线特别重大事故的报道的整理与收集。截至2013年12月5日,“纪念同”里共收纳T83个重大社会经济事件。

另外还有“数字说”和“精英访谈”,前者的作用与“纪念日”相似,是“新闻数据信息以及网络可视化的数据库”,例如盘点“创业板上的十次暴跌”“图解小产权的历史与现状”等等。“精英访谈”则是《财新网》和腾讯网共同开发的一档新闻栏目,由财新记者与商界、政界、学界的佼佼者深入对话,就新闻事件或专业话题作剥笋式解读。

内容供应还有“视听”,以一个小型新闻电视台的模式生产了10个分支栏目节目,其中“舒立时间”和“财新视频周刊”两个栏目,则为某些杂志经典内容和栏目的延续和扩展。因此,也成为目前《财新网》点击率最高的板块之一。

此外与内容生产相关的一个栏目“反侵权”公告栏,进行版权自我维护和维权。

《财新网》的“平台建设”,则立足于新闻社区的交互设计和移动终端“财新+”。

“《财新网》讨论场”是一个《财新网》独有的新闻社区,“3秒绑定互通”——绑定之后,网友们在《财新网》的评论可以同步到其微博平台;同时微博平台的评论也会同步到《财新网》,让更多的网友分享精彩观点。

“财新+”是财新传媒旗下移动互联资讯品牌,致力于在移动互联设备上制作、传播、提供财经新闻资讯和服务,公众可免费或有偿订阅这些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财经最新动态。目前涵盖财新传媒旗下《财新网》iPhone版、《财新网》Android版、财新《新世纪》iPad版及财新《中国改革》iPad版产品,以及“目击者”(高清新闻图片)等等。

据了解,《财新网》独特的“内容+平台模式”合作方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传媒机构和新闻网站,例如美国的彭博数据分析终端、英国《卫报》、、中国《证券时报》,门户网站腾讯、新浪和搜狐等,合作的方式有关“新闻内容共享”“社区互动”和“渠道共建”等等。转型与探索的三个原则

无论对于《财新网》,或其他中国媒体来讲,转型与探索也许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国外的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例子,但未来的路仍将是“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以《财新网》的经验,有三个原则必须坚守。

第一个原则,坚守“专业主义”职业精神和行为宗旨。

传统媒体所遵循的专业主义精神和行为宗旨,应该是其最明显的优势。高质量的新闻永远是“稀缺物品”,真实性、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安身立命之本,采写新闻可以以一当十,发表新闻却要以十当一,尊重事实永远是新闻发表的原则和底线,若没有充足的事实和依据,新闻就不能发表。

从专业性而言,“新闻寻租”是最具破坏性和杀伤力的。记者必须保持一种道德底线,这是任何职业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新闻记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职业,她的工作直接与社会的最弱势群体相关,关系着人类生存与存在价值的表达,同时也维持着社会基本的正直的风气与公德。因此,本文认为,新闻记者身负着社会的某种信誉、道义和责任。也因此,当新闻行业背叛这种期望时,其代价是无可估量的。

第二个原则,坚守新闻呈现的创新。

新闻呈现创新是表达的创新。从新闻呈现上讲,新媒体意味着为新闻呈现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和平台。传统媒体由于技术和人才所限,对于新闻呈现的创新性不太敏感;但是新媒体带来的眼花缭乱的创新却培育了受众对于呈现创新的期望。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对于新闻内容进行可视化、立体式、互动式的创新表达,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第三个原则,坚守新闻原创版权的自我保护。

版权保护,是传统媒体在艰难转型过程中的最后的阵营和堡垒,不能坚守或廉价售买原创版权将成为传统媒体的“致命伤”。

第4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F420;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23-03

2014年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长期形成的权威性、原创性,品牌和公信力的深远影响,深度报道的优秀传统,忠实的目标读者群,编辑队伍和原创作品的天然优势{1}。综合分析二者生存与发展的态势,传统媒体具有新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较强的公信力,但新媒体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撑,二者各有优劣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大量新媒体形式的不断产生,但是由于我国新媒体发展起步较晚,对于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善,从而造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版权等方面存在较多碰撞。然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碰撞并非为非我即他的淘汰竞争,而是在这一碰撞过程中不断实现两者优势的互补,并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因此,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两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统一市场的两个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竞争和碰撞,从而对两者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然而,两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又各自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又值得双方互相借鉴。因此,积极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生碰撞的原因和两者融合的方法,对于两者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概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其对于信息的传递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其中,传统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其形式主要包括: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牌等。其在传播形式上最为明显的特征在于通过某一机械装置,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向大众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娱乐平台。而且在传统媒体中受众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内容而无法对其做出评论和发表意见,即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失受众信息反馈的环节。而新媒体的概念则是随着新媒体的诞生逐渐形成的,由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传播形式由传统的定点、定时、单向传播开始向灵活、多变、互动式转变{2},从而产生了区别于传统的媒体的新媒体概念。即,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二、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主要共同的本质就是媒体,就是舆论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媒体在舆论中的权威性,使受众群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的舆论中。传统媒体的长期应用过程以及主要由政府控制,其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积极的融合,发挥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媒体传播信息的效果扩大化。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舆论的引导者,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增加社会的凝聚力,能够高效地化解社会的危机,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更好的现实意义。传统媒w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和格局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依据的媒介往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但是新媒体却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这一缺憾。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受到来自社会与自身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要通过政府建立扶持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身的优势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媒体新时代。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道路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机遇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增加更多的经济价值,突破了纸质行业的媒介弊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流通弊端。新媒体借用互联网,赋予媒体更多的广而告之的魅力,增强了媒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也加速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到平民百姓、社会群体,用户多、范围广,但是传播速度却没有新媒体迅速,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二)“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虚拟网络时代的发展产物,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媒介手段,伴随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行业,需要突破传统媒体行业时间与空间的滞后性,新媒体行业需要增强新闻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增强客户群体的受众范围,增强媒体行业之间的互动与参与性。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全媒体需要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地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必须突破的障碍

1.观念障碍。媒体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即一切以用户为主、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最好最周到的服务。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组织媒体的内容生产,以平等之心待用户,摒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和自说自话的迂腐,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水平;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学习互联网互动性强的优势,实现好、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传播价值。

2.技术障碍。长期以来,传统媒体都把“内容为王”作为立身之本,重内容建设而轻技术建设,尤其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媒体革命的原动力,未来的媒体一定是技术媒体。因此,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升级,一定要发挥技术的驱动和引领作用,要按照互联网规律重新架构媒体内部的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

以往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相对单一,媒体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主要还是作为了解信息的手段。新媒体时代,媒体形态由单一媒体时代向多媒体融合时展,媒介载体由非数字化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微博、微信、App 客户端等传播新平台在时效性、交互性、成本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加快了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改造、升级新闻采编体系,把新闻生产从传统采编方式转变为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生产方式。

3.市场不成熟。传统媒体在原来的市场上发展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当其进入到新媒体融合的市场时却遇到重重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媒体融合的需求。传统媒体往往一开始对媒体融合并不重视,但是在新形势下,媒体融合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样传统市场想要进入到这个市场中就会很困难,并且传统媒体也很难适应媒体融合的需求。重要的是传统媒体进行转型比较困难,很难开展新的业务来满足媒体融合的需求,造成媒体融合业务发展缓慢。这样越不重视,就越难得到良好的资源,就越难开展媒体融合业务来适应新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致使传统媒体失去很多发展扩大的机会。

4.发展定位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在单一媒体时代向多媒体融合时展融合时缺少明确的规划和定位,盲目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影响融合的进程,使得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是失败。有些媒体企业遇到失败就会一蹶不振,还有一些媒体企业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这些媒体企业不能及时进行总结和规划,从而使问题越来越多,可见规划和定位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技术的要求,媒体融合越来越重要,需要加快调整的步伐,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媒体融合得到更好的发展。

5.运作效率不高。传统媒体的工作流程在创造价值、预算、规划、员工的发展、考核等方面发展的相对成熟,但是与新媒体下的工作流程相比,还是相对较为陈旧,并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所以传统媒体要想进行融合就面临着这个困境:如何将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进行优化,如果传y媒体企业不进行改变,那么将会很难适应新媒体的需要;如果同时兼顾传统媒体和新的媒体业务,那么将会是难上加难。

6.监管尺度难把握。进行媒体融合要保证多媒体融合朝着正确的方向和发展轨道进行,并且要注重管理过程。进行媒体融合的企业一定要重视管理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媒体、新的事物,很多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都不同,所以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也不能过度地监管,这样就会束缚媒体创新的发展和改革。只有在有效、合理的监管下,媒体企业才能得到适当的发展。

四、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两种不同手段和措施,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虽然两者在信息市场中呈现竞争性,但是两者优势的融合则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3}。传统媒体单向性,缺少受众反馈的缺陷以及新媒体信息权威性不足的缺陷,都使得两者无法在未来信息需求量逐渐增多、时效性要求提升的环境下单独获得发展,需要探寻两者的融合方法和路线。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媒体流程优势融合、健全媒体的融合规则、传统媒体价值延伸模式。因此,笔者提出探寻实现未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建议措施: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融合

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表现为不同的方面,其中传统媒体主要表现为品牌知名度和权威性远远高于新媒体。而新媒体的优势则表现为信息传递速度快、与受众交互性强。因此,要实现两者在未来媒体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对两者的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具体包括:内容上的融合、渠道的融合以及市场的融合三个方面。

1.内容上的融合。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所对外进行传播的都是社会信息,即两者吸引受众兴趣的本质原因在于信息内容。传统媒体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成熟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得其所信息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信息来源、传播经验等都优于新媒体,而且这些也是现有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亟需提升的地方。

而新媒体在信息内同的形式、容量、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又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因此,在两者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基于自身信息的真实性基础上,吸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化、移动化信息传播。例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其可以在保持现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手机快报等形式的信息内同增值服务。另一方面,新媒体在信息挖掘和获取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息内容可靠性的提升。然后,借助自身的检索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实现信息内容的快速传播。因此,新媒体信息内容的丰富多样性特点和传统媒体信息权威性的特点,将使两者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渠道的融合。当前,新媒体的产生带给传统媒体的众多冲击,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渠道和方式上的巨大优势。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虽然使其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但这也是其获得自身传播渠道提升的机遇。而传统媒体所具有的信息获取渠道的可靠性、传播渠道的正规性等优势,也使得受众群体对其信息存在较大的依赖感。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的融合也将成为两者未来融合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

首先,传统媒体应积极吸收新媒体吸引受众的渠道优势和经验,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的平台,为受众搭建一条更多、更好的表达平台,参与平台和交流平台,提升受众在传统媒体中的参与度。

其次,新媒体可以寻求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利用自身信息传播平台交互性的优势,获取传统媒体权威性信息的获取渠道,提升自身在受群体中的信息可靠性。通过这一渠道的融合,一方面将使传统媒体信息的交互性增强,另一方面将使新媒体的信息权威性提升。

因此,实现渠道融合也将有利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未来媒体市场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市场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作为媒体市场中的两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诸多的碰撞与摩擦,两者的市场融合,将大大地带动整条媒体产业链运营水平的提升,创造更为先进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实现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要充分把握住现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改革创新。

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要抓住机遇积极改造自身现有运营的缺陷,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相互延伸、融合,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最后,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受众群体的相互吸引。

总之,传统媒体最终必须在与新媒体的互补和融合中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这不仅是被迫的选择也将是唯一的选择。

(二)建立健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规则

1.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建立健全阅评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约束实现新闻媒介的有效管理,并在宏观上实现新闻舆论导向的调控。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已经成为两者融合过程中管理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保证阅评制度能够真正地发挥效能,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追惩制度,对于不准收阅评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罚。

为此,建立健全阅评制度和追惩制度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新闻阅评机构,落实阅评责任。通过对阅评机构的建立,进一步明确整个阅评的责任,能够有效地实现责任追查。同时,专业的阅评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所的信息进行审查,保证传播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确立信息阅评的标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明确的阅评标准,保证阅评人员在信息甄别过程中拥有依据,使得整个阅评过程能够由定性转向定量。

第三,建立新闻问责制。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责任追惩制度,对于违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规定的人和组织给予相应的责任处罚,以强制措施实现媒体信息传播的良性竞争。

2.规范管理体制和机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后在媒体传播技术、盈利方式以及运营服务渠道等都产生了许多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与传统媒体经营理念和方式具有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从而使得新媒体与传统融合过程中媒体产业端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而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主要依据,则需要政府和行政机关通过立法或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明确化和强制化规制。因此,规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成为促进两者优势有效融合的根本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政府可以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新媒体立法。分别从公法角度和私法角度对新媒体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行为和言论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面对日益丰富的新媒体服务模式,为了准确把握舆情脉动,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常规管理,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全天候监测。

第三,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新媒体失范行为,不断提高新媒体职业道德水平,积极推进新媒体自律。

总之,为了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的有效融合,其关键在于保证两者融合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解决能够有法可依。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的原则,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

在宏观政策层面,随着“三网”融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新媒体行业将迎来更好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机会。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机遇。传统媒体一定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用户提供新体验,努力破除阻碍融合发展的壁障。

注释:

{1}王映.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实践研究.青年记者,2013(4)

{2}戴维・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李D.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中国传媒科技,2013(2)

{4}陈晓宏.浅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大陆桥视野,2014(9)

参考文献:

[1] 龚军.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新闻传播,2004(11)

第5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22-01

摘 要 报网互动是网络传媒时代崭新的词语,报网互动的前提是报纸与网络各具特色并能。当下最重要的是要顺应这样的趋势去积极地完成一些从单一的传统媒体向立体的报网结构过渡的任务。

关键词 报网互动;网络原创;时效与沉淀

1 报网互动未来趋势

网络虽然侵入到传媒领域,但报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可以存在,网络的介入并不会将传统媒体一网打尽。基于这样的事实,报纸与网络将。在此期间,报网互动显示以下趋势:

1.1 报网将协力为功能强大的综合服务团体:

报网作为一个整体应有内在的协调机制。在报网的不断发展中,报纸主要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层次,网络主要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层次。高信息含量,多业务经营的庞大综合性新闻网站将在媒介融合领域占据一方地位。报网的融合一则体现在“信息+服务”的模式,二则体现在“物质满足+精神满足”的模式。人们在满足了信息需求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便捷的服务,人们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不失文化品位。

1.2 大众化的报网与小众化的报网共存:

大众化的报网指以传统综合报为基础的报网面向大众读者,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使其读者对象群会有所扩大,我国现存大多数报网都属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中以“腾讯~大渝网”的情况最为突出,基于传统报纸《重庆日报》,重庆报业集团与商业性网站的联手,其传播的渠道实现了“二次扩充”,传播效果大为增加。小众化的报网则指以受众定位于小众的报刊以及专业类的报刊为基础的报网。例如被称为我国第一家报网互动的《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就是工人日报的班组栏目践行报网活动的一个实例,基于原有传统媒体的受众范围并借助网络广泛传播的特性将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专门为特定人群服务的综合性网站。

1.3 “互动”依然存在,并会演化为更大范围的“动静”结合:

报网互动的存在理念就在于“互动”。从本质来说,在传统媒体时代,互动的内容、方式及效果都不可与网络时代同日而语。但现今网络的互动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互动的内容与范围还不够广泛,还没能真正突破“媒体—受众”这种简单的互动。由于报网多种经营的要求使得报网与社会其他机构的联系必然会更加紧密,同时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也不再局限于既定的圈子,所以互动发展的下一阶段应是“报网—社会—受众”的大联动。任何可以与动态的互联网建立合作的静态媒介,都会主动寻求互动,这就是报纸与网络联姻的本质性扩散。

2 报网互动中的任务

2.1 传统媒体应积极向网络靠近,抢占网络传媒时代的制高点:

一方面,致力网络传播,抢占传媒先机。报网互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传统的报纸建立网络的初衷往往在于跟风、跟形式,这样的观念是报网互动最大的障碍,对传统媒体而言,谁能在第一时间顺利地完成向网络的过渡,谁就可以在今后的网络传媒时代占取先机,赢得话语权;另一方面,积极切入网络,寻求多样合作。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媒体需进军各种社交网络、门户网站。不少社交网站就是很好的传播平台,如人人网。现在进军人人网的新闻类媒体不乏许多高质媒体,有网站链接的方式,也有客户端应用下载的方式。总之,报纸应将有限的时间、精力扩充到网络传媒的建设之上,以积极的心态开拓新的天地。

2.2 在报道方面,网络与报纸各有分工,网络重在引领,报纸重在沉淀:

报网互动中要善于发挥两个主体各自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就报纸而言,内容方面报纸应注重文章质量以及深度解释,补充网络做强时效的新闻事件的过程中不能兼顾受众深层次阅读需求的空白,形式方面报纸可以发挥其“收藏”的特性,推出新的出版方式,比如推出周期性总结型刊物;另一方面,就网络而言,要重视网络的原创建设,培养网络的独立发展潜力。网络新闻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有多样的传播形态,在网络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文体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是不能与传统媒体等同的。

2.3 报网人才资源需要创新分配:

做好报网建设需要从三方面对人才创新分配:技术、管理和内容。首先,要重视吸收专业的技术人员。报网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技术与内容的联合,网络技术掌握的程度会深刻地影响到报网互动的优劣;其次,网络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经营与运行运筹帷幄,综合性管理人员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报网的整体发展;最后,报网更需要新型内容建设人员,这些人员可以分两种方式来吸收:一可以对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适用于网络环境的人员与传统媒体分拨开来,二可以多吸纳新成员,这些新成员主要是对网络热衷的新兴一代,可以放宽吸纳。例如可以重视多吸收“网络土著” ,而不是“网络移民”。[1]

2.4 扩大“报网”与“互动”的辐射范围:

报网互动的本质就是融合与共享,不应局限于一报一网的狭隘互动。既然如此,宏观上,报网可以突破本社、本地的限制,突破上下层级的阻碍,在空间范围上真正做到大空间,大发展;微观上,互动应首先突破内容的限制,要以信息互动为中心、生活互动为边缘;其次突破形式的限制,互动的形式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实现,传媒的传播要实现多媒体,受众的反馈同样可以多媒体化;最后要突破运营限制。互动不应仅仅关注“传受”两头,还应与外部的其他机构形成互动,增加传媒收入,为受者提供更广泛的信息与服务。

3 结束语

报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报网互动的潜能还在探索与挖掘。报网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时代信息服务与社会需求这个大主题的缩影,它给予了网络时代对于“信息与需求”的新认识,赋予了“时效与沉淀”共同存在的特殊意义。报网互动的最终形态是“报网—社会—受众”的大联动,在这样的趋势之下,报网互动当下的任务与目标就会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

[1] 张志樯.《我国报网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新闻导刊,2008年5月。

[2] 林如鹏,颜英.《广东报业的报网互动》,新闻爱好者,2010年3月(上半月)。

[3] 管延斌,王惠临.《我国大报报网互动:离国外还有多远》,新闻知识,2011年第01期。 

注释: 

第6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新传媒;报纸;网络媒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40-01

1 前言

近年来,网络媒体兴起,在各种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专业服务类网站和播客等各种网络媒体的连续冲击下,传统报纸不堪重压,在客户阵地上频频失利。从1995年到2003年,美国的报业发行量下降了5%,报纸广告支出从占全国总广告支出的比例从1994年的22.4%跌落到2004年的17.7%。数字媒体对传统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正逐渐侵蚀传统报业的生存空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程天飞,2009),在这个过程中,报业应界定自己的产业价值定位,而不能放弃平面媒体孤立探究新媒体产业(范以锦,李惠媛,2010)。

2 传统报纸优劣势分析

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相比,具有以下劣势:

(1)信息量不足。传统报纸区区几十页版面根本无法承载现代社会的信息洪流。网络媒体没有版面限制,条目灵活,更新迅速。

(2)缺乏互动。传统报纸是几百年前开始的以一对多的单方面的推送信息。和现在的互动交流、信息分享的概念格格不入,没有表达和反馈的平台限制了传统报纸的吸引力。

(3)非数字化,无法使用全文搜索。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的筛选器。各大搜索引擎不断地提供更快捷的查询和更优质的服务,让用户能够迅速准确地捕捉某一条信息。

但只要仔细分析,报纸行业具有主流网络传媒行业不具有的众多优势:

(1)优秀的从业人员和高端的品牌品质。报业记者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对事实观察敏锐,对事件评论深刻。报纸具有远胜于网络媒体的品牌优势,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报纸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有一定年纪的成年客户,对新闻品牌有一定的认识和偏好。

(2)报纸信息精炼,信息密度大。报纸的信息经过精心筛选提炼,分类明确,信息简要精炼。而网络媒体对于信息往往只经过略微筛选整理,条理性和顺序性较差。

(3)报纸是信息的源头,信息真实可靠。中国现有的网络媒体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闻媒体单位。网络媒体除了依托于政府认可的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以外,其信息大多转载自传统媒体。报纸虽然新闻更新慢,但仍牢牢把握着新闻的源头。

(4)报纸运作更规范。报业属于新闻媒体单位,由新闻出版局监督管理,而网站常利用诸多低俗的消息增加访问量。

(5)报纸浏览方便。报纸浏览不依赖电脑等硬件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常作为需要等待时的零散阅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兴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远小于高度发达地区。

由此可见,报纸依赖其鲜明的特色,拥有部分牢固的客户群体。网络媒体能挖走传统报纸的客户,是因为其弥补了传统报纸的不足。网络媒体是新闻重整合的再平台,扩展了传统报纸新闻的和传播渠道。

3 互动合作模式建议

3.1 依托报业,提供快速新闻

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新闻大多来自报社。这些新闻必须在报社刊登后才可以被门户网站所获得。因此应发挥报社新闻采集快和网站新闻更新快的优点,再造新闻流程。目前许多报纸的网站已经开始提供电子版新闻,如人民日报电子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等。纸质报纸提供精炼的新闻综合,网络提供快速的新闻更新。

3.2 利用网络,积极开展本地化

提供小范围地域信息和生活信息的本地化报纸,受到网络的冲击一直很小,快餐式的新闻服务是报纸受欢迎的原因。而新闻出版总署规定,一个出版物号只能对应一种报纸,不允许以一号多刊的地方报纸。因此,报业可以依托网络开展自己的新闻网站或新闻聚合中心,通过网站提供多样化的地区。

3.3 定制化资讯

传统报纸的相对呆板的信息布局让更多人选择网络媒体。人们不会把时间花在不感兴趣的新闻上。因此报社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区分客户群,积极开展定制化的新闻服务,满足不同需要,不仅允许用户根据自己喜好访问新闻分类或RSS,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推送详细信息,如个性定制的新闻以套餐形式通过邮件或手机报等形式快速发送到客户手上。

3.4 信息互补

新闻信息具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新闻非常要求时效性,如正在进行的比赛结果。有的新闻需要通过统一的传统报纸向客户推荐。报社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要求在不同的媒体上,或在不同媒体上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并互相引导读者参考另种媒体。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要想发展,报业就必须和网络媒体互动发展,通过创新思路和全面改革,搭上网络技术的顺风车。网络媒体不单是传统报纸的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开拓了新闻传播的眼界。技术的更新带来新一轮变革,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报业还将和其他各种媒体结合,综合运用不同的渠道平台,保留阅读灵活的纸质媒介,立足深度新闻和精选新闻,形成一种综合性行业,最终使读者受益。

参考文献

[1]程天飞.浅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传播,2009,(11).

第7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影视传播;传播途径;传播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21-01

新媒体概念的提出时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其受众群体依然庞大。传统媒体较之于新媒体既有其优势,又有不足之处。新媒体指的是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也包括博客、博客等。综合来看,新媒体的概念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变化,重要是与网络相关的延伸,都可将其归结到新媒体中。在数字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一些新的影视形式在不断涌现。现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宽频技术、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电影、手机电影等一些新媒体电影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强占传统影视传播产业市场,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迎合新媒体发展趋势,革新影视传播思路,是现阶段影视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分析

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载体相比,新媒体拥有更多的传播载体可供选择。传统媒体在影视传播方面,其传播载体基本都是固定的,如电视机、电影院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的传播载体多样化,在影视传播方面,其传播途径由固定转为移动,去传播方式由强制传输转为互动传输,其传播内容反馈方面,由事后反馈转为实时反馈。总体而言,新媒体背景下影视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基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所有的新媒体都是与网络相关的延伸,信息化网络成为新媒体传播最主要的载体。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都必须通过连接网络达到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影视传播途径相对固定,只能透过院线或者购买光盘等方式实现传播。新媒体传播的途径的多样化,使影视传播不再局限于外部环境,可以从手机、网络等多种媒体实现影视传播。另外,新媒体的互动性使个性化影视作品蓬勃发展,有代表性的如微电影等,个性化意识的逐渐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改变,普通受众对影视作品不再局限于需求,更开始注重参与。影视作品的制作从专业化向大众化发展。

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分析

现阶段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要有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途径融合化、传播行为个性化、传播速度实时化、与受众的高互动化。新媒体依托网络技术,在数字领域实现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比如数字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方式,使信息接收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变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就影视传播而言,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方面,受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影视作品,也使影视作品传播的广度扩大。

2.1 传播途径多元化

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多样,可供受众选择的方式多。传播途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线性单向传播,其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信息,受众被动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这在影视传播中的表现是,受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可以实时与其他人评论作品的优劣,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动态的传播方式,对影视作品的创作与改进都是极为有利的。

2.2 传播途径融合化

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的出现,实现了传播途径的融合。信息网络作为媒体传播的桥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分工和界限,催生了媒体之间的融合。其具体表现在可以再网上收看或收听电视广播节目,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影视作品等,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融合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巨大优势。

2.3 传播行为个性化

新媒体使信息不在是固定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者,个人意愿或观点的表达成为可能。其在影视传播中的具体表现为微电影的传播等。个性化在充分表现的同时,难免会带来诸多问题。不良信息、不健康信息或视屏的,对保护个人隐私、净化传播内容带来了挑战。这种现象的出现,为新媒体传播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对受众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提出了更好要求。

2.4 传播速度实时化

网络直播的普遍出现,使信息传播速度达到最快。新媒体的这种优势是传统媒体不能相比的。传统媒体在节目播出之前,要经过前期制作与后期剪辑环节,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而且节目的播出有延迟性。新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现场直播所需要的技术成本与资金成本直线下降。但是,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实时化也有很大的弊端。媒体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在网络直播中,一旦出现失误将不能及时弥补,这也是网络直播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2.5 与受众的高互动化

与受众的实时互动是新媒体独有的特点。依靠网络技术,新媒体在传播中实现了与受众的双向传输。使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接收受众反馈,在得到实时建议的同时,更拓宽了信息来源。受众可以很方便地对新闻进行个性化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新闻,成为新的信息来源。与受众的高互动化在影视传播中的具体表现为弹幕。目前几乎所有的视屏网站与手机视频工具,在观看影视节目的时候,提供弹幕功能,方便受众直接交流,或给影视作品提出意见。

3 手机电影发展

手机短片在手机成为一种媒体之后才在真正意义上出现。网络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就了手机短片。手机电影是手机短片的一个重要部分。手机电影是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电影形态,手机电影也是电影在诞生一百多年后发生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手机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领电影受众市场,并成为电影产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手机电影的表现方式、接受方式、创作方式等各个方面,均颠覆了传统意义的电影制作模式。中国的手机用户量超过七亿人,手机电影的发展前景广阔,免费模式是手机电影的最大亮点。虽然,手机电影还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屏幕尺寸,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必将得到解决。显示技术、手机摄像、数据通讯能力的综合发展,使手机在影像创作和播放领域的功能全面整合,手机使用者既创作个人纪录片、剧情短片、个人视角的新闻,也成为这些影像作品的消费者,手机技术延展了摄像机和显示器在生活中的便携性,将以上两种设备的功能加以整合,令消费者卷入影像消费的互动中。

第8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手机报 国家图书馆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54-02

1 手机报的定义与现状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1]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手机报是基于传统纸质媒体与电信增值服务跨平台合作孕育出的新闻传播新方式,即将纸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供用户阅读[2]。手机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彩信手机报,另外一种是客户端手机报。目前,国内手机报多采用第一种模式。

作为传统媒体与电信增值服务跨平台合作孕育出的信息传播新方式,手机报可随时、随地传播信息,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等限制,具有传播快速便捷、交互性强、个性化、成本低廉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2月18日《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手机报用户普及率达到39.6%,作为无线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手机报已成为三大运营商力推的特色数据业务。继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后,新进入移动市场的中国电信也在CDMA网络原有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在内容、形式及合作等方面积极拓展手机报市场。

2 手机报的优劣势分析与思考

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报作为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自由,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互联网更普及。其独特的时效性、互动性以及低廉的成本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纵观国内手机报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手机报具有以上种种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手机报因手机容量等技术问题,信息承载量极为有限。短短千余字甚或百余字的手机报,往往在形式设置上却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开设十余个子栏目,各子栏目下的内容又单薄无力,可谓形式大于内容;另外,目前国内的手机报原创性内容不足,缺乏自己健全的采编体系,其新闻信息的来源主要依赖传统报纸或互联网,大多数手机报仅仅是把报纸的内容通过筛选、压缩后翻版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终端上,这样导致了手机报内容的“同质化”,难以充分体现手机报的独特优势。

用户对手机报的消费已经趋于成熟,手机报必将进入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时代,随着手机报的种类增多,手机报的生存和发展也充满竞争,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手机报要想生存下去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提升内容。内容是所有媒体都要面对的难题也是成功媒体需要通过的关卡,只有提升了资讯的内容,有更吸引人的新闻,手机报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3 国家图书馆开展手机报服务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国家图书馆,一直以来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自己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3]。2009年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国家图书馆)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创新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积极运用音像、电子、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馆藏资源,开办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尽快形成联通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向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广泛、更为先进、更为方便的服务,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4]2007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和平同志强调“(图书馆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目前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报服务主要有新闻类,财经类、体育类等,文化类的相对较少,内容也比较匮乏。国家图书馆可以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素质人才提供传统文化、国学、阅读类的手机报,为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利国利民。

4 国家图书馆开展手机报服务的设想

国家图书馆手机报应以简明易懂、轻松幽默的方式向大众表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达到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内容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信息为主,配以漫画风格图片,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取相关的知识。栏目设置包括以下几类。

4.1 传统文化

第9篇:传统媒体的优劣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媒行业;融资需求和渠道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一、我国传媒产业现状

最近十年,是中国传媒产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时期。仅从产业总值上看,2004到2013年,年增长率保持连续十年的两位数的增长。

2014年4月19日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称,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是8902.4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长率较2012年上涨近4个百分点。

报告称,电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媒体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柱。2013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行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领跑各细分市场,市场份额超越传统媒体。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整体增长仅为6.4%,低于同期GDP增速,其中,报纸广告同比下降8.1%,6家报业上市公司中,有3家的广告收入降幅超过两位数。

传媒产业细分领域示意图(来源于网络)

上面的这一系列数据,至少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媒体正处于一个迭代期。传统媒体阵营受新技术冲击,要么被市场和用户淘汰,要么从内部改革适应外部环境,要么注入外部血液完成转型。总而言之,目前状况的中国传媒产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

二、传媒产业与资本的双向需求

过去两年,依赖于广告创收的传统媒体哀鸿一片。创刊于1999年的新闻晚报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休刊。几乎同时,北京地区最知名的都市报之一北京青年报也大量裁员、缩减成本。过去一段时期,以生产内容为主营业务的传媒似乎江河日下。然而,在资本市场,传媒领域却颇受青睐。

BAT等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利用资本的触角,大力进军传媒产业。

2014年9月,腾讯宣布以优质IP(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腾讯电影+”正式成立。更早前的6月,阿里巴巴以62.44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文化中国60%股份,成立阿里巴巴影业。

2013年10月,苏宁联合联想控股旗下弘毅资本以4.2亿美元战略投资PPTV;阿里联合财团,以5亿人民币投资入股广东21世纪传媒公司,该公司旗下拥有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

2014年10月,雷军控制的北京瓦力还曾出资5000万和百度投资了国内电视剧投资制作公司华策影视。同年11月,小米公司在二级市场购入千万美元优酷土豆股票;此后,小米又联合顺为资本宣布,两家公司将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

2015年1月,阿里巴巴以“3亿美元现金+价值7亿美元数据+阿里退还部分股权”的方式,战略投资并控股中国最大的多屏整合数字广告平台――易传媒。

在前一章提到,“中国传媒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正因为如此,资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只有拥有足够的资本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得以生存。

体制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资金匮乏,是当下一些传统媒体面临的主要三大问题。而引入外部资金,则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因为传媒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借力市场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转化落后体制,优化各项资源的配置。

当下,传统媒体需要借助外部资本从困局中走出。同样,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尝试在经营领域中加上内容生产的版图。因为我国的传媒产业具有很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在此之前高高的政策壁垒将市场资金一律挡在门外。而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企业进入传媒的可能性逐步增加。

在2014年8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所以,新型传媒集团的建立,必须得有资本的推动。

另外,按照“十二五”规划,我国2015年文化产业总值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由此可见,至少在政策层面,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而这一空间正好迎合了资本的逐利性。

这种双向的需要与被需要,加快了资本进入传媒产业的速度。

三、传媒产业各融资渠道特点分析

传媒产业获取资本的渠道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本文主要详述外源融资。传媒产业的外源融资渠道主要由:1.证券市场融资;2.债券市场融资;3.基金市场融资;4.股权融资;5.风险投资;6.银行融资就这6种融资渠道,将其优劣性做出分析。

(一)证券市场融资

由于我国传媒产业政治属性很强,所以国内传媒产业受政策局限和影响较大,与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较,传媒企业的上市的确更为复杂。

上市融资分为直接上市和借壳买壳上市两种方式。

1.直接上市。拥有强大实力、品牌资源或独特经营优势的传媒企业适合主板直接上市。比如,湖南电广传媒和上海文广就都是在主板直接上市。主板直接上市的优点有:a融资量较大;成功上市后能形成良性循环,市场效应较好,有利于持续融资。而主板直接上市的缺点则是:对上市企业的各项报表数据要求较高,审批流程严格,且目前等待上市企业较多,上市前的等待时间较长。当然,优质传媒企业也可以选择创业板上市。像此前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就是通过创业板获得融资。创业板对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要求,只要有资质的传媒企业通证监会的审核,都可以申请上市。这为一些已经有独特经营优势的企业提供了另一种容易渠道。

2.买壳借壳上市。虽然拥有一定规模,但还达不到直接上市条件的传媒企业,可以尝试买壳借壳上市。而主要的操作方式分为:股权置换、资产置换和股权协议转让。买壳借壳上市的优点是,大大降低了中小型传媒企业的股权融资门槛,便于这些企业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但买壳借壳上市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第一,壳资源本身都有不良资产,传媒企业仍然要清理这部分不良资产,为此付出成本。第二,壳公司本身的资产和人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安排处置。第三,买了壳之后,也需要经过一年的辅导才能申请增发股份,仍然需要过证监会那一道关卡,长时间内可能仍旧无法融资。

这些对于处于快速变革中的传媒企业来说,似乎很难承受。

(二)债券市场融资

公司法规定:发行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得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

发行债券融资的优点是:1.相对证券市场融资门槛低;2.风险较小,一般不会因大市场环境的变化而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财务危机;3.股权结构不因发行债券而产生变化,不会影响传媒企业的独立性。

发行债券融资的缺点是:1.融资规模受企业净资产额度影响,一般融资规模较证券市场更小。2.融资的利息成本较高,债券到期后需要一次性支付较多的本金和利息。

(三)基金市场融资

基金市场融资的特点有1.利息低或偿还期限较长;2.方法灵活,既可以由具备实力的传媒企业设立基金,也可以由持续盈利的传媒企业购买基金,升值融资。

基于以上两点,比较适合中小型传媒企业。这在发达国家市场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融资渠道。但因为我国的传媒企业多是由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转变而来,其公有属性必须要保障,也使得多数基金资金无法进入传统媒体。

(四)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国际上通行的传媒业快速吸收资本的一种方式,包括跨媒体、跨行业甚至跨国的兼并重组。由于我国传媒业的政治属性,跨国兼并重组的可能性较小。而跨媒体、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有利有弊。由于国内目前并没有大型的传媒集团,所以跨媒体兼并重组的案例并不多见。而随着近两年传媒领域的进入门槛放低,一些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正在越多越多地出现。(如前文所述)。

(五)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方式。但在传媒领域,风险投资比较倾向于有新技术含量的传媒或者新媒体。比如分众传媒就曾得到风险投资的大力扶持。风险投资对利润回报要求较高,并不适合盈利周期较长的传统媒体。但是,近几年,也有一些风险投资开始关注到传统媒体领域。

(六)银行融资

从商业银行贷款是传媒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采用这种方式融资的传媒企业仍不占少数。但银行贷款的期限一般较短,银行审批较为严格。且银行并不会与贷款的传媒企业共担风险。所以银行融资适合能保证较高利润率的传媒企业。

四、结论

上述融资渠道有利有弊,而随着金融业和传媒业改革脚步的推进,传媒业或许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移动互联网大潮正在冲击着传媒行业,传媒企业的经营理念、能力和方式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翻滚的大潮中,抓住了资本这条安全绳,也就抓住了屹立潮头的机会。作为传媒企业,需要正视中国传媒的行业特点以及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选择最为适合的融资方式,集聚充沛的资本。当然,“多元化”是一条最能均衡风险和收益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崔保国,何丹梅.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传媒,2014,08.

[2]裘正义.传媒与资本需要相向而行.中国报业,2014,7.

[3]徐术超.我国新媒体企业IPO融资研究――基于凤凰新媒体IPO融资的案例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闫静.我国网络媒体上市公司现状分析.内蒙古大学,2012.

[5]孙慧英.中国传媒业与资本市场互动研究.厦门大学,2002.

[6]郭盛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

[7]严彩虹.我国传媒行业融资新途径探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0.

[8]传媒业与资本市场联姻的背景及现状分析.银河证券2001,10.

[9]张锐.蓝皮书:2013年度中国传媒业资本运作报告.北京电影学院,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