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通货膨胀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货膨胀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货膨胀的含义

第1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成因 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1通货膨胀的含义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供求均衡,一般物价水平稳定并不经常出现,相反,货币供求失衡,一般物价水平波动是经常发生的,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时,通货膨胀就会出现。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可以定义为: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大量地超过货币需求量。美国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的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亦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主要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指在生产量或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需求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通俗地讲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即供给型通货膨胀,旨在说明在整个经济还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前提下,由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和利润的提高造成的。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侧重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认为部门间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源。

二、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1.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2010年、2011年我国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国央行独立性较差,货币政策一直从属于财政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一直处于超发状态。从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从41.78万亿元,已经增长到了85.16万亿元。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来看,钱多了总归是要爆发出来的,可能通过CPI爆发,也可能通过资产泡沫爆发出来。

2.国内成本上升推动了CPI的走高

近年来,国内各种初级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劳动力、土地、服务费用等成本的上升,使得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2003-2010年农民工年均工资平均增长10.2%,近三年涨幅明显加快到17%左右。土地成本也出现趋势性上涨,特别是农业生产成本上涨明显,以2005年12月为基期,到2011年3月,牲畜产品上涨70%,农业服务费用上涨5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上涨40%。在国内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剧增,通过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下游各种成品价格的上涨。

3.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

在2010年第1季度,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感知成为社会共同的对通货膨胀的理性预期。至2010年第4季度,有73.9%的被调查者持物价持续上涨预期的比例达到61.4%。随着CPI的快速走高,我国对通货膨胀的共同理性预期开始形成。理性预期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偏好、投资选择等,从而给宏观调控和人民生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分析

1.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目标,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特别是对于粮价等牵涉城乡平衡发展大计、应该合理回升的因素,应通过库存储备和产量进行调节,使其价格坚持每年稳中略升的态势,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导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2.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

3.开发内需

开发内需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内需求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1995年以来,中国形成了出口导向、被动超发货币的经济模式,通胀经济是被动超发货币的恶果。今天中国广义货币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6到1.8倍,广义货币与GDP之比全球最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将商品卖到购买力较强的地区,但国内的消费者却在国内等着买商品,再加上国内市场过量的货币供应,使货币与商品之间出现不平衡状态。对企业而言,中国内需市场尚待开发的空间非常大。大家认为中国人不花钱是因为教育、医疗成本太贵,这是事实;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国内商品、服务的满足度不够也是导致内需市场未完全开发的重要原因。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通货膨胀

现在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几乎己经没有什么经济体可以独立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外。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价格问题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问题,其波动趋势必受到国际上政治、经济的影响。要解决当前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应当立足于国际,必须在认清国际经济走势的基础上来调整我国目前的经济政策,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鼓励竞争。

参考文献:

[1]吴振坤.如何认识当前的通货膨胀及其应对的政策措施[J].党政干部学刊,2011

第2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Abstract: The macro 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decided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degree. Because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day by day intense, specially persistent inflation's impact, research on business finance under inflation has been very necessary.

关键词:营运;投资;筹资;财务;通货膨胀

Key words: trade;investment;financing;finance;infl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27-01

0引言

从1998年到2005年的八年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连续几年的通货紧缩状况,通货膨胀率平均只有0.6%!但近几年来,国内却面临着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的CPI一度超过5%的警戒线,各种生活物资价格的持续上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压力。通货膨胀的压力总是要通过某种商品的形式发泄出来,我国上世纪1988年和1995年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日用消费品价格上。

1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1.1 通货膨胀对财务活动的积极影响如发生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总需求持续增长,企业销售状况会普遍好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1.2 通货膨胀对财务活动的不利影响

1.2.1 资金成本不断升高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利率上升,企业融资的无风险利息率就会为Rf=Ko+IP,而利息率变为k=K o=Rr=IP(Ko为纯利率、Rr为风险报酬、IP为通货膨胀贴水),纯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决定,风险报酬由经营风险决定。通货膨胀会使构成资金成本的三个部分都升高。

1.2.2 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的现金、应收账款等购买力下降,造成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但企业实物性资产将相对升值。

1.2.3 销售状况恶化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需求,供给者增加供给。如果发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企业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就会恶化企业的销售状况。

2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

2.1 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筹资的管理从筹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初期企业销售收入可能会因为产品销售价格上调而增加,从而加大企业资金回流。另一方面,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会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紧缩银根,使货币供给减少;为了弥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将提高。其结果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筹资成本,更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难度。通货膨胀对筹资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筹资渠道和资金成本二个方面。因此,通货膨胀条件下对资金筹集进行管理的举措为:①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②利用股票筹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③改变实收资本(股本)和负债的结构。④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⑤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⑥开发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2.2 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销售性增长和资本的运营中,最经常遇到的活动就是营运资金的管理和套现,其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流动资金和流动资产,以及一些流动性较强可称为资产的东西。随着现在通货膨胀率的提高,我们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要根据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金和实物资金的不同影响,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2.2.1 合理安排债权债务资金企业应合理安排债权债务,争取保持净债务人的地位,即让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企业以货币性负债上获得货币购买力的效益,补偿货币性资产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

2.2.2 存货管理企业应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调整存货控制规模,确定管理采购批量,保持最佳存货。

2.2.3 应收账款管理。企业销售应多采用现销,少用赊销。如果必须赊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适当提高售价。而现实中又出现了应收账款保理的新举措。

2.2.4 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该对用于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无误。

2.2.5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主要源于企业的内在因素、行业特征因素和外部经济环境,通货膨胀作为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自然会成为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原因。

3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3.1 通货膨胀对盈利性分析的影响物价变动必然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即币值发生波动,在这种币值变动较明显时,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就有必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能用被历史成本法歪曲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去决策,否则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判断,在进行财务分析尤其是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更应消除币值变动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报表数据按物价变动指数进行调整,消除币值变动因素的影响,分析利润数据的真实含义。

3.2 通货膨胀对清偿能力分析的影响假定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都是常数,不管用时价还是用不变价格计算还本付息,通货膨胀率越高,还本付息的实际值越小,盈余资金越多,这时会对项目产生有利影响。

4结论

目前阶段,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中,一方面要注意通货膨胀对于企业实现盈利数量增加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更应该特别注意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资金流失的不利影响。企业财务人员应注意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争取能够预测到未来的通货膨胀程度,以在通货膨胀到来之前采取某些有利于企业的措施,实现盈利。

总之,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单个企业虽然无力遏制通货膨胀,却可以通过财务或会计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来保护企业的利益不被侵蚀,以达到减小损失、扩大收益的目的。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企业理财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这需要企业经营者清楚地认识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认真研究通货膨胀条件下资金铁筹集和运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抓住机遇,度过难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璞,陆红艳著.财务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6.

[2]王遐昌主编.财务管理学――案例与训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2.

第3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建议

每次去肯德基都点了大份炸鸡,小份薯条和大杯百事可乐这三样。所以如果涨价,我就能发现。一年前,我在肯德基的标准餐价格为21.5元,两个月前涨到25.5元。今天,竟然涨到了28.5元。这样计算的话,一年内涨幅竟达32.6%。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本人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对于通货膨胀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很多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之中,因此在课堂之外继续查阅通货膨胀相关资料、请教专家,并结合自身的了解体会写作了本文。

一、通货膨胀相关知识

1.含义

所谓的通货膨胀即是社会商品与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是平均价格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从概念可以看出,一种或者儿种商品的涨价,商品某一时间段的涨价,都不能够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长期整体水平的提升。通俗来说就是,在一段既定的时间内,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2.类型

可以根据通货膨胀年平均上涨率的高低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温和型,这类型的通货膨胀,膨胀率起伏比较稳定,总体上涨率低于10%,对社会经济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二是加速型,其膨胀率比温和型要剧烈得多,总体上涨率在10%以上,对经济生活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其崩溃;三是恶性型,这类型的通货膨胀年平均上涨率都在三位数以上,如若不对其进行控制,则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完全崩溃;四是受抑制型,该类型通货膨胀,往往经济中往往存在着比较巨大的压力,但是由于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使得人们使用同样的钱,但是买到手的东西却变得越来越少,举例而言,原本0.5元一杯的豆浆,现在需要2元到3元才能买到,原本十几万元一套的房子,现在都超过百万,这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持续的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没有变化,但是生活水平却明显降低,从而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2.导致财富分配不均

财务分配效应也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受到损害,而高收入群体则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在通货膨胀中以工资、利息、租金作为主要收入的群体则会受到损害;而以利润作为主要收入的群体则可以从中获取利益。同时财富的分配效益还在私人以及政府就财富重新分配上有所体现,通货膨胀就政府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对私人而言确实有弊的,政府可以从其中获得通胀税。通胀对于借款人有利而对放款人有弊端,比如小李10年前向小张借了10万元,但是小李时隔10年后才还给小张,这就小利而言绝对是有利的,而10年后的今天,10万元的购买力是不能和十年前相比的。

3.导致收入下降

通货膨胀势必会导致人们的实际收入有所下降,对于大部分工薪家庭而言,收入有名义与实际的区别,名义收入是指收入的绝对数,而实际收入则是在剔除通胀之后的收入,同样的收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购买力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们的收入由于通货膨胀而有所降低。而同样的金额在通胀的条件下,能够买到的东西将会大大减少,举例而言,比如月薪为3000的白领,在前些年日子可以过得很不错,而在这些年,就会感到十分吃力。

三、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建议

1.加大调整收入分配,让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有所保障

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利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人们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再加上通货膨胀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有必要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则显得异常重要。详细而言,就要建立起完善的居民收入的增长与保障机制,以提高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积极实行创业、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率,尤其是针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应改变以往的扶贫模式,致力于为他们创造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引导帮助其将自身的各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健全并积极实施最低工资的保障制度。

2.增加个人实际收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就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还有很高的上升空间,应科学、合理提高个税的起征点使居民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此外,还应该加快推进与改革社会保险的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很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社会保险力度,从而有效解决退休人员、困难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从而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采用多种方式以不断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健全的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3.运用宏观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强化价格管制改革

善于运用宏观政策,通过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来对调节供给,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币值的稳定、通货膨胀的消除;在通货膨胀下,由于居民对货币以及货币政策的不信任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对此,政府在防治通货膨胀上要切实维护自身的权威性,以改善收入差距的恶化态势;当前采用的价格管制措施对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隐形的通货膨胀还十分严重并迟早会显现出来,因此,政府应强化价格管制改革。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的产生使得原本收入就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更加不平衡,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地进行宏观调控,并及时做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注重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以尽可能减少对人们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骆波,沈志宏,常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2):58-61.

第4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本刊记者 满凯艳

夏业良:中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还不算很危险。如果GDP增长达到10%,我们甚至可以承受全年8%的最高通胀水平。现在离全年8%的差距还比较大,仍是可控的适度水平。

否认通货膨胀不现实

《财经文摘》:最近国外媒体对中国通货膨胀报道比较多,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而应该称之为食品价格上涨。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夏业良:通货膨胀的含义,是持续的价格全面上升,不是指短暂的涨价现象。如果一段时期只有少数商品价格上升,也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是从少数商品价格上升开始传导的。

CPI反映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价格,反映出老百姓所面对的总体价格水平。当CPI数字持续上升的时候,其实就代表了主要消费品的价格上升。所以说,当我们发现CPI明显上扬的时候,否认通货膨胀,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非理性的。

《财经文摘》:许多人通过与前几次通货膨胀进行比较,认为现在只是食品涨价,而服务等其他领域的涨价不明显。

夏业良:PPI在上涨,投资品价格也在上涨,比如说房地产价格,虽然有些城市增长幅度有些下降,但绝对价格在上升。这些年来,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投资品价格都在上升,怎么能说不是通货膨胀呢?

如果提及恶性通货膨胀,那么1949年以来中国已经历过若干次,尤其是1988年和1994年,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指数均是两位数,分别高达17%和24%,这种价格上涨是人们难以接受的。

当时情况特殊,中国的市场经济尚未完全放开,仍处于短缺经济之中,很多商品供不应求。老百姓手中有存款,但买不到想要的东西,物价一旦上涨,反而推动人们去购买。所以在1988年那一轮恶性通货膨胀中,人们出于预防性储存的目的,买回来许多家里实际上暂时不用的东西,就是担心价格进一步上升。

现在情况有很大不同,中国已经从短缺经济进入到日常消费品相当丰富甚至过剩的阶段,老百姓“持币待购”,不会像以前那样买几台电视机、冰箱存着。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不可能达到那时候的严重程度。

《财经文摘》:有人预测年底食品价格将会回落,您怎么看?

夏业良:不太容易全面回落。这些年来中国的粮食价格其实没有上升多少,而经济在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10年来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收入增长幅度相比,是非常低的。如果持续这样的低价格,要么国家给予农民补贴,要么农民不再种粮食。

不仅如此,不能忽略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有人认为中国购买的粮食数量不多,主要是自给自足农业,但从根本来看,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影响着中国粮食市场价格。中国虽然不完全依赖于世界粮食市场,但仍要进口一部分粮食。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当前谷物库存量为20多年来最低水平。

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石油危机,油价的高企迫使人们寻找替代能源,从而带动了对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需求。世界粮食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内都会保持高价水平。

《财经文摘》:您觉得粮食价格上涨有没有期货炒作的因素?

夏业良:从事粮食投机交易的人肯定有。但总体上来讲,粮食供给具有长期性,何况全球的粮食供给不是一个市场能左右的,期货市场不足以炒作到那么严重的程度。

总理近日表示,我们的粮食是比较安全的,我们的粮食储备水平是别国平均储备水平的两倍。我很赞同温总理的观点,但从长期趋势来看,不要期望粮食价格会有大幅度的下降,粮食价格在今后几年都会有小幅上升。

长期低通胀太理想化

《财经文摘》:您认为导致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在哪里?

夏业良:中国几乎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从食品价格开始的,根源在粮食,食品价格影响到副产品、服务产品。通货膨胀不可能是一百种、一千种商品同时涨价,肯定有商品先涨,然后带动和影响其他商品。

《财经文摘》:有人认为此次通胀的根源是房价过高,您怎么看?

夏业良:不是房价上涨造成了通货膨胀,而是食品等价格上升了以后,通货膨胀显现以后,可能会产生房价上涨的预期,从而带动房地产价格攀升。

《财经文摘》:有没有热钱大量流入的影响?

夏业良:人民币不管是快速升值还是慢速升值,国际游资的投机都会发生。有人质疑快速升值给游资提供了集中投机的机会,但若是慢速升值的话,国际游资的准备期更长,可以动用的资金数额更大。这没有办法完全避免。

我在3年前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杂志采访时说过,人民币被低估了50%,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8.27,也就是说,4.1左右是我们比较真实的汇价水平。我当时的建议是,用5年的时间完成50%的增值。这意味着,平均每年要升10%左右,从今年情况看,人民币完全有可能升值10%以上。

《财经文摘》:中国经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高增长低通胀,很多专家认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

夏业良:通货膨胀是正常经济中都会出现的情况,有时通胀水平低,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中国前几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低通胀水平,大家把理想的事情看成理所当然了。

我们不能缺乏理性地要求自己的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而我们日常消费的各种食品、副食品、服务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价格都不上涨。如果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势头,我们将会再度面临通货紧缩的困境。

保持可控的适度通胀

《财经文摘》:您预测今年的CPI将达到多少?

夏业良: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最近3年中国通货膨胀即使到最严重的时候,也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是一位数,而不是两位数。

今年政府的目标是CPI不超过4.8%,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定得过于乐观。通货膨胀水平要高于政府目标,可能会在6%左右。

《财经文摘》:中国适度的通胀水平是多少?

夏业良:如果每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而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我们的经济可以说是不错的经济。如果GDP在10%以上,而通货膨胀只有1%或者2%,这种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化阶段很难持久。

而如果出现通货紧缩,也是不利的。通货紧缩意味着大量工厂关闭,大量人口失业,因此我们希望在每年的经济高增长情况下,有适度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的GDP增长超过10%的情况下,CPI控制在5%以下的通货膨胀水平都是适度的。

《财经文摘》:今年的通胀水平将是适度的么?

第5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内容摘要:理论与实践表明除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综合考虑影响通货膨胀的各种因素,在4变量的VAR模型中检验了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财政赤字目前还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其政策含义在于: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率已处于比较敏感的水平,为配合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赤字财政政策也应有相应的调整,财税政策应更多向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民生倾斜。

关键词: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VAR模型

Sargent和Wallace(1981)指出持久的赤字财政迟早会引致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从而产生通货膨胀。我国财政收支自1978年以来,除在1978、1981和2007年稍有盈余外,一直处于赤字状态。 一般人们认为,赤字财政在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央行被迫货币化赤字才会引发通货膨胀,当赤字财政可持续时,政府通常不会直接将财政赤字货币化,此时通货膨胀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因而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之间不会表现显著的关联性。但是国债作为赤字财政的产物,不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也是活跃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即使财政赤字没有货币化,国债依然可以通过货币供给来影响通货膨胀,因此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就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两者的联系随赤字财政的可持续与否表现出相对的强弱。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货币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在财政出现赤字时,可通过财政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以铸币税去弥补财政赤字,这会直接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加。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政府赤字必须从社会融资渠道弥补,央行不得向中央和地方政府透支和借款,且央行不得直接购买和包销政府债券,从而切断了央行与财政之间的直接融资渠道。但是赤字通过国债融资的方式来弥补,也会间接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货膨胀通常被认为是滞后的通货膨胀率、预算赤字、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GDP的增长率、利率等变量的函数。因此本文构造的VAR模型包括了通货膨胀率、预算赤字、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以此分析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效应。

经验检验

样本区间为1978-2009年,所有数据来自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DEFt表示财政赤字占GDP比重,Pt表示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Mt表示名义货币供应量(M0)增长率,GDPt表示经济增长率。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时间序列一般都是不稳定的,所以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一定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对以上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以上各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平稳序列,因此可以构建VAR模型来进行分析。

(二)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结果表2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货币供给增长率是通货膨胀率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供给的增长和经济增长过快引起的,财政赤字目前还不是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另外我国的财政赤字不是货币供给量的Granger原因,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率之间也不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进一步说明我国的财政赤字还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同时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的联系较弱,说明财政赤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还不明显,而且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导致财政状况的改善。

(三)脉冲反应曲线

图1和图2分别是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对各冲击变量的脉冲反应曲线,横轴代表滞后阶数,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对各冲击变量的响应程度。图1中实线部分为计算值,虚线部分为响应函数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根据图1,在受到财政赤字正向的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通货膨胀率立即缓慢下降,滞后6期下降值达到最大后开始回升,8期之后逐渐回复到稳态。这意味着,当经济受到财政赤字冲击后,将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带来负向的影响,我国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率具有一定的修正作用。当受到经济增长正向的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后,通货膨胀率立即上升,3期达到最大值约为3%后开始下降,5期即回复到稳态围绕零值上下小幅振荡。当受到货币供应量正向的一个单位标准差冲击,通货膨胀率在第2期即上升约1%,随后缓慢衰减,但是在长达10期的时间里依然没有回复到稳态。以上结论说明,在我国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还是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经济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中短期的,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则是长期的,财政赤字反而会对通货膨胀有一个负向的修正作用。

图2是财政赤字对各变量冲击的脉冲反应曲线,从图2中可看出,当受到通货膨胀正向的一个单位的标准差的冲击后,财政赤字在第1期就立即上升但幅度很小约为0.1%,第2期即回复稳态,5期后还有小幅下降后再次回复稳态,说明通货膨胀率对财政赤字的影响很小。在受到经济增长正向的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后,财政赤字会作出负向的反应,在第3期下降幅度达到最大但不到0.3%,5期左右转为小幅振荡逐渐回复稳态,这说明经济增长对改善财政状况还是有一定作用。在受到货币供应正向的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后,财政赤字也会立即下降,第2期下降幅度达到最大后缓慢回到稳态,这同样说明,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可以改善财政状况。

(四)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Sims(1977)提出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作的贡献,体现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表3是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结果,通过方差分解可以考察通货膨胀率的方差被各变量所解释的情况。

根据表3,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中,大约有0%-9.68%的波动可以由财政赤字的波动解释,大约有0%-11.63%的波动可以由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波动解释,大约有0%-31.73%的波动可以由经济增长的波动解释。此外,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中由其自身来解释的部分可以理解为惯性的(inertial)通货膨胀。整体来看,经济增长率、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大于财政赤字率,反映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长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尽管解释力度小于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增长,但财政赤字水平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不能忽略财政赤字水平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结论

第一,在我国,财政赤字目前还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货膨胀主要还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与国内大部分的经验文献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本文运用VAR模型的分析表明,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经济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中短期的,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则是长期的,财政赤字反而会对通货膨胀有一个负向的修正作用。预测误差分解的结果则表明,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解释可达到9.68%,尽管解释力度小于经济增长和货币供给增长,但说明财政赤字水平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不能完全忽略财政赤字水平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二,理论表明财政赤字会引起通货膨胀,该结论在我国并没有得到证实。其原因可能有:一是我国财政收支处于可持续的状态,未出现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二是与我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有关。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迅速,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财政赤字是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过程而发生的,虽然财政赤字会对货币供给产生扩张效应,但仍没有超过由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所要求的货币需求的增加速度,因此没有引起通货膨胀。而且由于我国利率并没有市场化,财政赤字也没有通过利率间接引起通货膨胀。三是统计数据的原因。因为转轨国家往往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我国的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而我国的财政赤字的统计数据仅仅指财政收支的差额。根据胡锋(2010)的研究,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如果加上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赤字应该是围绕15%波动,所以统计数据公布的财政赤字并不是国家真实赤字状况的反应,这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

第三,控制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准确把握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鉴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考察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财政收支是否保持着长期稳定关系仍是制定赤字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当然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率已处于比较敏感的水平,为配合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赤字财政政策也应有相应的调整,财税政策应更多向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民生倾斜。

参考文献:

第6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层次 汇率储蓄保值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CPI一直高企的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1980年、1984-1985年、1987-1989年、1993-1995年以及2007-2008年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这几次通货膨胀有着不同的含义。对这几次大的通货膨胀进行总结,它们的相同点主要有:第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第二,历次通货膨胀都伴随着农产品价格较大幅度的上升;第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猛,金融环境不稳定等。它们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政策强度不同,虽然每次通货膨胀发生时,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执行力度有较大的差异,这不仅取决与政策制定者对降低通货膨胀的决心,也与金融环境的敏感度有关,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金融业对政策的反映也越来越敏感,保证金融业的稳定成为政策制定者考虑的重点;第二,成因不同,例如1987-1989年的通货膨胀与1984-1985年紧缩政策没有被彻底执行有关;第三,环境、形势有很大差异,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在人民币升值、其他大部分国家普遍通胀、次贷危机、原油和粮食价格高涨等环境下发生的,这在之前几次通胀中是没有的,这给我们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文献回顾

(一)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

经典通货膨胀理论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将其分区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而现代通货膨胀理论又将中央银行过度的货币供给和预期因素作为通货膨胀发生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通货膨胀的成因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货币供给方面,不同学者之间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异,Friedman(1968)认为,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效果。此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发展了一系列“政策无效”的命题,并指出积极的货币政策经常是反生产的,它会将经济推离其均衡位置,特别是当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或立场已为社会公众所知时,货币政策就难以减少产出与失业的波动而只会增加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李力、杨柳(2006)通过对1996至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环境变化的分析,建立通货膨胀率的ARMAX模型,分析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较难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课题组(2004)通过对通货膨胀和投资、产出、过度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一系列的计量分析后认为,通货膨胀率上升也并不是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结果。以上学者和机构的研究结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较难解释我国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二)通货膨胀与汇率

通货膨胀和汇率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说,在其他因素给定条件下,如果一国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而又不愿让货币升值,就会因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进而导致实际汇率升值,并最终回复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2007)认为,汇率只是一种价格,它反映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在自由浮动和固定汇率下,汇率都无法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可以人为调整。此时汇率政策主要是一种贸易政策工具,汇率变动主要取决于贸易政策目标,而不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需要。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不应靠汇率升值来抑制由经济过热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正确的政策反应,应是采取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维持汇率稳定这两个目标中,前者更加重要。

汇率变化对国内价格传导效应的大小亦是一个重要问题。过去20年间,出现了大批讨论汇率传导效应的经济文献,传统文献的重点是微观经济因素,如市场力量的作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歧视等。泰勒则于2000年提出了一种新视角。他认为,货币政策也会影响传导效应的大小,因为货币政策会影响到通货膨胀预期。梁红,乔红(2007)运用1992年―2007年1季度的季度数据,对中国的汇率传导效应进行了估算。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如果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 O%,在1年内将导致以消费价格衡量的通胀率下降1.2个百分点,而2年和3年内的通胀率累计降幅将分别为1.5和1.6个百分点。

三、实证检验

(一)数据收集及处理(1999-2008)

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MO、M1、M2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其中,数据MO、M1、M2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pbc.省略),来衡量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来源于数据库wind资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变动。本文对MO、M1、M2进行处理,在介绍处理思路之前,有必要对MO、M1、M2进行简短的阐述。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广义货币)=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本文对数据进行处理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从以上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来看,简单的使用MO、M1、M2来进行回归可能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影响回归的准确度;第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是用同比增长率来衡量的,是一个相对数,而MO、M1、M2和汇率是绝对数,有必要对其进行处理。本文的处理方法是:(1)将M0、M1转化为同比增长率;(2)在第一次回归中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M0, M1与M0的差(M1M0), M2与M1的差(M2M1),汇率取对数进行回归以克服多重共线性问题。这在之前的研究是没有体现的,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二)模型设定与分析

相关度检验与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最小二乘法

模型①:

其中,cindex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率,M0表示MO的同比增长率,M1M0表示M1与M0差的同比增长率,M2M1表示M2与M1差的同比增长率,erate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RMB/$),T表示回归模型为时间序列模型,为回归误差。采用1999-2008的月度数据,对上述时间序列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Cindex=1.338616+0.051662 M0 +0.076796 M1M0 - 0.188895 M2M1

(0.186587) (0.037649)(0.037462) (0.050709)

-0.124611 log(erate) + 0.000396 T

(0.080780)(0.000115)

R2=0.608769, S.E.=0.014727, D.W.=0.288926, F=25.20775

分析回归结果可以的出以下结论:(1)对MO进行t检验发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零假设,MO同比增长率对通货膨胀没有显著的影响,即社会上流通现金的同比增长率对通货膨胀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下文的实证回归中,本文将MO从模型中删除,不予考虑;(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汇率对通货膨胀也没有直接的影响。(3)M1M0的系数为正,这是本文的新发现。M1M0表示M1减去MO的差,即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等活期或短期存款之和,其回归系数为正,而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拒绝零假设,说明该类存款每增加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会增加0.076%,因此,该类存款的增加不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相反,该类存款增加会增加通货膨胀的程度,这与通常的直觉是不同的。

通过对模型①的分析,接下来对模型①进行修正,得到模型②,与模型①不同在于:(1)模型②不包括M0,因为M0在10%,甚至1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显著,但包括erate,因为erate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为了更加准确的检验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对汇率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2)模型②,将M1的同比增长率放进回归模型,同时将M1M0从模型中移除,重点考察M1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样以来多重共线的程度会大大的降低。

至此,本文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探讨,结合现实的政策建议,例如储蓄保值计划(GID)等,本文将在第五部分政策建议中予以讨论。学者王少平(1996)运用granger检验,验证了M1的同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但是其使用的数据过少,本文在数据采集方面更为充分,准确度方面有较大提高。另外,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准货币(M2与M1的差)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这是本文的又一创新。

(三)实证小结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实证检验与分析,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M0和汇率的同比增长率对通货膨胀没有显著的影响,在相关性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与通货膨胀负相关。

(2)准货币(M2与M1的差)的同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显著负相关,经因果检验后,准货币增长率下降是通货膨胀上升的结果而非原因。

(3)M1同比增长率上升是通货膨胀上升的原因,通货膨胀上升进而导致准货币同比增长率的下降,此时M2的减少转换为M1的增加,进而又刺激通货膨胀的上升,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四、政策分析

本文重点探讨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有关货币政策及汇率政策方面的政策。结合上述第四部分的实证研究,具体论证政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本文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些观点。

(一)GID计划

结合本文研究,通货膨胀的上升将导致准货币增长率的下降,换句话说,就是通货膨胀的上升会使准货币同比减少,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和其他存款等定期类存款减少。适当的实行储蓄保值(GID)计划,不仅有利与抑制通货膨胀上升对准货币的影响,而且能够通过阻止准货币的下降,进而防止M1的同比增长,从而对抑制了通货膨胀的继续上升。至于GID计划是否昂贵的问题,本文认为GID计划并非针对所有的存款,其所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会很高,是可行的。

(二)紧缩政策

以上讨论的GID计划是以间接的方式来治理通货膨胀的,最为直接的方式来治理通货膨胀是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研究结论,M1同比增长率的上升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因此如何通过通货紧缩的方式来治理通货膨胀应成为政策考虑的重点。在引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报告,证实了这一点,我国的货币政策更加关注如何反对通货膨胀,这将是治理通货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工具;财政部于5月26日起发行280亿记账式国债这一点同样显示出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我国的政策取向。

(三)汇率政策

在第四部分的分析中,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但是汇率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在治理通胀方面,汇率政策不应成为考虑的重点,这与余永定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汇率政策不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需要,政府不应靠汇率升值来抑制由经济过热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Friedman.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8(1).

第7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从农产品价格上涨角度看,国内主要推动因素是猪肉价格在蓝耳病疫情及周期因素的互动影响下反常飙升。粮价最大幅度上涨发生在2003年底和2004年上半年,近一年多来粮价上涨尚属温和,对一般物价影响实属有限。国际市场粮价对国内的影响在不同品种上有所差异。中国作为大豆净进口国,受国际影响明显,然而小麦、玉米、大米等,中国都是净出口国,并且净出口数量增长有限,因此,国际价格飙升的影响较小。

在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背景下,有必要理性客观评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目前已摆脱了粮食的绝对紧缺,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由于粮食生产力的逐步提升而消失,技术进步与体制改进使目前保障粮食总量供给安全并不困难。粮食安全的基本内涵已发生转变,除继续提升生产力,粮食安全已更多转向粮食市场波动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以及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等。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更多地利用市场力量。

从全球范围未来长期粮食和农产品供求关系角度看,最大的不确定性显然来自能源替代。中国未来农业政策与能源政策需要结合起来设计,寻求替代能源应当成中国新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布朗主要分析了食品价格对CPI的贡献,然而,无论从学理还是经验来看,不仅农产品价格上涨会推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也可能刺激农产品价格上涨甚至超调。这在中国农业政策史上有过教训。忽视通胀环境可能反转提升粮价,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政策偏颇,并导致几千亿元巨额财务窟窿的认识根源之一。

第8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VAR 模型;外汇储备;通过膨胀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物价指数逐年增加,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我国的外汇储备跟通货膨胀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应的影响,本文将利用VAR 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一、相关研究评述

国内学者针对外汇储备跟通过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蒲艳萍、向军秀(2013)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外汇储备与通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外汇储备只可以间接影响通货膨胀,不可以直接进行影响;惠晓峰、王馨润(2014)以近几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的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发现自2001年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通货膨胀现象;王吕(2013)认为,外汇储备跟通货膨胀现象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当外汇储备可以影响国内货币供应量时,才会对物价造成影响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外汇储备也是逐年增加,尤其是2011年为甚。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2014年外汇储备额已经达到了211亿美元,居全球第一;2016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是2014年的近百倍,达到24470.8亿美元,并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虽然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虽然较高,但是外汇储备结构主要以美元为主,结构过于单一,风险较大。

三、实例研究设计

1.计量模型的选择

一般而言,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确实存在同时增加,同时较少的关系,但是那只是偶尔现象,并不代二者之间的普遍联系。本文在探索外汇储备跟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时,主要运用的是VAR模型来进行实例验证。其中度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为M 2(广义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进行衡量的指标是CPI(居民消费指数)。由于外汇储备、M 2以及CPI三者皆存在滞后相关性,且均是时间序列,因而探究三者关系建立VAR模型最为合适。因此,定义 m 维内生变量的 n 阶滞后的VAR(n)模型具体如下:

2.变量定义

本次VAR模型中,以2003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为研究样本区间,数据以月份为具体的统计单位。之所以选取这几年的数据而不是2008年到2016年,原因在于这几年的外汇储备跟通货膨胀之间关系更具显著性,更容易得出结果,

本次VAR模型重,不可以直接对原数据进行直接使用,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首先就是将FR(外汇储备量)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同时为了进一步消除异方差现象,对CPI、FR和M 2取自然对数,分别为ln(CPI)、ln(FR)以及 ln( M 2 )。

3.VAR 模型的建立

2003年至2011年ln( CPI)、ln(FR)和ln( M 2 )的变化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发现,物价水平在这一阶段内波动不明显,但是这次期间,M 2跟FR的总量急剧上升,其中FR上升最为厉害。由于这一期间FR的变化率在2008年超出了CPI 的变化率,所以为了更加准确的探究三者之间关系,本文又分别对2003年至2007、2008年至2011数据建立起了 VAR 模型,以及三组二维VAR 模型,力求得到更加精确的结论,即:

其中,被观察变量为η、ψ。Φn代表的含义是第n阶滞后时ψ、η的相关系数矩阵。

四、实证结果和分析

1.单位根检验

建立AR 模型之前,必须要保证各个变量之间是平稳的,才可以进行后续操作。本次操作具体采用的就是ADF的分析方法来检验变量平稳性,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取对数之后p值大于0.050,这就表明三组变量FR、CPI以及M 2在 5%的显著水平下都明显的接受原假设,这就证明三组序列是非平稳。但是在一阶差分后,显然M 2、FR以及CPI的一阶差分序列具有平稳性,三组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

在分析了变量的平稳性基础上,为了避免伪回归方程的出现,还必须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从而确认三者之间存在的是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的协整分析主要采用Johansen 极大似然估计法来同时对以下三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下图3给出检验结果。

根据协整分析的检验结果可知,各两两变量的VAR模型中,在5%的显著水平之下,至少有一个协整关系是成立的,这就说明FR 与CPI、FR 与 M 2、M 2与CPI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并由此建立无确定趋势、有截距的协整方程为:

其中,C 为外生变量,括号中数据为方程的标准差。根据方程可以看出,CPI跟FR之间显然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FR每出现1%的变动时,CPI也会同向出现0.048%的变动。但是M 2跟FR和CPI之间存在的是负相关关系,当M 2每变动一个单位时,FR反向变动0.278个单位,CPI反向变动0.318个单位。除此之外,2003年到2007年以及2008年到2011年的这两次分阶段的协整分析表明,M 2、CPI以及FR三者之间确实存在两两正向协整关系。

五、结论

在探究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以及外汇储备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VAR模型来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发现三者的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倾向。

实际上外汇储备跟通货膨胀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外汇储备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政府想通过外汇干预来抑制通货膨胀,这并不是一个的合理举措。

参考文献:

[1]蒲艳萍,向军秀.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外汇储备变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2008,14:99-101.

[2]惠晓峰,王馨润. 中国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13,02:100-109.

[3]王吕. 我国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4]赵新疆.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

[5]张萍. 外汇冲销干预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9.

[6]赵婧.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第9篇:通货膨胀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

一、引言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名义及实际GDP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伴随的是我国经济在各个发展时期也受到了来自通货膨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由货币当局行政控制纸币本位制下法定不兑换货币发行所必可避免的一个体制性威胁(范爱军等,2009)。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增速,将其控制在“通货膨胀目标”范围之内,一直是各国政府所谨慎实施而又为之头疼的问题。至此,围绕反映宏观经济决策的两大基本而关键的变量――通货膨胀率及失业率之间重要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菲利普斯曲线作为一种统计规律描述自其诞生便注定了其动态拟合通货膨胀率及与之相关经济变量关系的角色。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起源于对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物价上涨率及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并随着其研究对象的动态扩展及深化而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基本的或可称之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了三对经济变量两个反向和一个正向的交替关系。本文将采用中国数据实证研究三种不同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以求找出最N近中国实际情况的形式,并得出相关的政策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些许参考。

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实证――数据及模型检验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采用1979-2013的年度数据,样本容量为35,其中所有指标以及指标计算过程中所用数据皆来自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在指标选择方面,笔者选用CPI指数为度量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率,原因在于理论界研究经验表明在涉及民生问题是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更为贴切(范爱军等,2009)且整体波动更大些;选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全国失业率的代替指标,这是由于我国尚未有完整的失业统计资料。

1.中国1979年-2013年失业率变化情况

如图2.1展示了我国1979年-2013年失业率变动情况。从总体趋势上看来,我国失业率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呈先降低后增长的态势。1979年-1985年间,我国失业率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从5.4%降到1.8%。此后,我国失业率便呈增长的趋势,但失业率总体水平却平稳地控制在4%以内。

2.中国1979-2013年通货膨胀率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变化情况如图2.2所示。观察可发现,1979-2013年间我国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大波动,主要可分为三段:1979年-1997年,在此期间我国通货率一直为正数且起伏很大;1998年-2003年,1998年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此后通货膨胀率呈时正时负状态,但整体波动不大,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都很低,居于1%-3%区间内;2004年-2013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再次回到整体为正的水平,除2008年、2009年及2011年外,此时我国通货膨胀率一直较稳定地维持在5%以内。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的通货膨胀管理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日趋平稳。

(二)计量模型检验及结果

1.平稳性检验

由于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只能描述平稳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为此,在时间系列模型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对统计均衡关系做某种形式的假设,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假设就是平稳性假设。而在实践中遇到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大多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这警示我们,在运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时候,须先对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建模方法。本文拟采用协整分析法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分析。首先,我们将先检验变量的序列平稳性。本文由于采集的样本容量达35个,应满足大样本性质,故而笔者也将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分别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所示(见表2.2与表2.3):

通过观察图2.1,我们可知我国失业率序列变化存在一定趋势的,因此,我们在进行ADF检验前,需设定序列含有常数项和时间序列项。由水平检验结果可知,我国失业率序列的ADF值为-1.1999,伴随概率为0.2061,在10%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即失业率序列是一个非平稳的序列。此时,我们通过对失业率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得到一阶差分后的ADF值为-2.9201,伴随概率为0.0048,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我国失业率一阶差分序列平稳。

对通货膨胀率序列的处理同以上对失业率序列的步骤,需特别注意的是通过观察通货膨胀率序列,我们得出该序列不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通过检验结果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通货膨胀一阶差分序列平稳。

2.协整检验

在前文,我们通过检验得知我国1979年-2013年失业率时间序列和通货膨胀率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两个变量序列都变为单整序列。但这还不能构成我们进行序列协整分析的充分条件,因为我们还无法保证这两个序列的线性组合具有长期平衡或平稳的关系,而这一条件恰恰是运用协整分析法建模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将运用基于回归残差的AEG检验法对两个变量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该检验法主要分两步:第一步,建立回归方程;第二步,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即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建立回归方程。①基于“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实证研究;②基于“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实证研究,③基于“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实证研究

单整性检验。检验一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其回归方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为判断上述三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我们将对前文所得到的三个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分别进行ADF检验,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由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在经济分析中,常常要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断。在前文中,我们通过运用三种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1979年-2013年中国失业率及通货膨胀率关系进行拟合,得到二者存在长期均衡的负相关关系。至此,我们可能会进一步想象:我国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政府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它们其中的一个指标的水平以实现另一个指标保持在“目标状态”的目的呢?为此,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检验1979年-2013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结论与总结

本在基于西方学者给出的三种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运用中国1979年-2013年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总体上也存在菲利普斯曲线特征,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理论作为西方经典经济理论,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应知道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两个指标作为影响宏观经济系统的基本变量,所涉及的关系极其复杂,而菲利普斯曲线只是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一般关系,实际上,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甚至是针对不同的政策研究目标,我们可以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相应的变形,以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实际,从而提高其政策辐射的灵敏性与准确度。此外,通过计量检验,我们还得到“城镇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的格兰杰原因,而通货膨胀率不是失业率的格兰杰原因”这一重要结论。此项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如西方学者所总结的那样,存在显著的“Tradeoff”效应,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失业率以影响通货膨胀率,但却无法通过改变通货膨胀率作用于失业率。这将警示政府在拟定相关政策时要避免片面西方经济理论的引导而步入误区,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张焕明. 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2003,02:78-82.

[2]刘树成. 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 管理世界,1997,06:21-33.

[3]赵伟,萧月华,王宇雯. 探求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失灵之谜――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7,09:58-62.

[4]伍戈,刘琨. 中国通胀与产出的动态研究――基于时变性的菲利普斯曲线[J]. 财贸经济,2014,10:61-7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