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

第1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机械、电子、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学科选修课,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地给传授学生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采用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改变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研讨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张扬学生个性;结合工业设计的专业特点,积极引入最新的设计成果,使理论的转化既快又直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通过介绍与工业设计相关的人的结构、生理和心理等基本特征,研究人、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人机系统最优(见图1)。其理论方法可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数据,为设计中“机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掌握人机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3个要素应具备的功能及其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寻求人机系统最优组合方案,并能应用人机工程学知识指导具体产品的设计,使人机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二)构建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完整的知识教给学生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我们将课程也分为4大模块,人的模块、机的模块、环境模块和其他。而其中的重点是“人”,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围绕“人”的因素来展开,首先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测量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探讨人的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上的应用;从与设计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3大系统的特点来讲述其与设计的关系及应用方法;机器模块主要是“显示系统”和“控制系统”为主的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环境模块主要是与人和机器有关的环境因素,如热环境、光环境等。其他模块主要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事故的成因等。通过以上模块的教学给学生构建出一个清晰的课程框架体系,从全方位把握课程内容,强化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三)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人机工程学近几年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随着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认识上的提高,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一方面要不断把人机工程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另一方面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及时将教师本人和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再者紧密联系人机工程应用的最新发展,用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网上资源、学生作品、毕业设计、教师制作等,及时穿插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科的,一个是艺术类的,对于这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学生思维活动方式的不同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模块上进行变化,增加不同的内容,与学生的特长相结合,使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形式

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原理和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帮助他们理清楚概念的基本构架,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富于思考和综合理解的能力。讲授中要注意将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方式进行传达,将枯燥的理论用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如在讲感觉和知觉时,用了“瞎子摸象”来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物直观来配合,即用不同的实物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在讲授控制装置的布置原则时,用几种不同布置方式的摇控器让学生进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其操作过程,然后再讨论在布置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总结出布置的原则。这种原则是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对于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刻。人机工程学的知识系统性较强,并且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在讲授时要注意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使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于学科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学习的知识能以一种更稳定的形式存储,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师生互动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由于人机工程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一般是我们司空见惯,然而又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或尚未归结出错误的原因的,让学生进行广泛地讨论,并适时把握讨论的方向,最后总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给出市场上的两种电磁炉的控制面板,让学生思考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还引发出了上市场找缺点的一个。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由于是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便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展示作业让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论,并就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利用作业的讲评来完善教学内容。在讲评过程中,由于相互的激励往往会产生一些新颖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很好。

(三)案例教学式

结合典型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进行讲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其中所隐含的人机工程学知识和设计原理,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能体现相关的知识点或原理,存在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的可能性。一般案例的选择是国内外的优秀的作品、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内容一般是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能领会到理论应用的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的思路。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3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内容的传授与实际中的应用进行有机的结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平时练习和毕业设计中,强化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应用方法,并将这些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下一届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

(一)课件的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内容繁杂、信息量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多媒体的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插图、声音、视频等,使知识简单、直观、明了,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所以对于人机工程学来说,制作多媒体课件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课件的每一章都要依据章节的特点来确定其结构与布局、色彩的搭配、界面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使重点和难点突出,知识点易于理解,并加深记忆。在课堂教学来检验课件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网络课程,实施远程教育,方便学生适时查看课程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知识,并在网络课程中补充了大量相关信息,如案例分析、精品文章、名人名作等,为学生详细讲解案例,推荐课程相关精品文章及名家作品,内容涵盖全面。以此确保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仅掌握了本课程知识,并且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摄取极大地大扩充了知识层面,从而达到有效地辅助课程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同样要注意言语直观。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使用者只利用鼠标或键盘控制演示内容,忽略了通过教师的授课形体、语调、表情和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反而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缺少了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互动。另外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有张有弛,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9).

2、王兴凯.设计基础课程――人机工程学教学探索[J].艺术与设计,2008(7).

第2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在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对学生说,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设计师都要建立正确的尺度感。对于刚接触室内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尺度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良好尺度观念的建立是室内设计的基础,没有尺度意识便没有合理的设计。

一、尺寸、尺度和尺度感

尺寸是关于量的精确表达,有明确的测量的对象,它只是表示尺度感上的物理数据。尺度有具体的尺寸界线,空间的大小显而易见。但尺度又与真实的大小相区别,它并非真实尺寸的大小,而是指室内空间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尺度感是人们在室内空间中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通过对建筑内部空间各形体的尺寸进行比较后所产生的感受。室内设计的尺度感,是来自墙面、顶棚、地面所形成的一个有限空间,它有具相对性,涉及到美学和人体工程学。体现一个设计空间或建筑物是过大还是过小,更多是人们面对空间作用下的心理,以及更多的诉求。

空间是室内设计的基础,的设计往往建立在空间形态的基础之上。能否营造一个合理、舒适的空间尺度,决定了该景观设计方案的成败。因此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应该根据其使用功能、建筑技术等因素,确立一个最合理的,符合人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需要的尺度。

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尺度观念缺失的问题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某些学生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尺度感,学习中无法深入推进自己的设计思路。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基本都是艺术类考生,他们的优势是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审美修养,但其弱势在于他们在专业学习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较为感性。在设计方案中往往用感性的审美代替现实中的空间设计。由于尺度意识的缺失,学生设计出的方案经常存在好看而不合理的问题,甚至脱离了实际空间,成为纸上谈兵,这成为学生学习景观设计课程的“瓶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弱点,系统地建立起空间组织中尺度设计的方法及理论,以提升设计者的尺度意识。将课程教学同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尺度感,才不会导致学生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中出现偏差。

三、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尺度感

设计师建立良好的尺度感有一个较为漫长的积累过程,不可速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尺度感对于专业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有心人,随时留意身边的尺寸和尺度感。下面笔者将从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尺度感的角度,来探讨“尺度感”的概念。

(一)日常生活中感知室内空间尺度

把握空间尺度感首先要从感知空间入手,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培养尺度最好的训练,要做到四多:多观察、多画、多测量、多实践。多观察,观察的对象包括清水房、尺度感良好的样板房设计、尺度感差的设计案例。多画,是指养成按比例绘制草图的习惯,如此,对比例的把握才不会脱离真实。画图的过程中对每一条线段代表的实际长度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线条的拼凑和组合。做到这一点,至少在尺度感的把握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多测量,是指在生活当中,多留意身边的尺寸。例如随身携带一把卷尺,用它量一下自己的家具、房间、楼梯的尺寸是多少,甚至是走到哪量到哪。当然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一个标尺作为参照,例如:自己手的中指和拇指张开的长度差不多20厘米,这个方法可以不用随身带卷尺便可测量,十分方便。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融入到真实的空间中,深刻体会空间。再回到设计中完成具有实践性的方案,培养良好的尺度观念和设计意识。

(二)掌握并运用人体工程学理论

人们往往通过自身的尺寸为基本参照来体验尺度感,而人体尺寸正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要营造一个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需求的尺度,需要掌握并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首先,在设计的过程中以人体的静态尺度为基础。人体静态尺度是建立在人体尺寸和比例的基础上的,例如门洞的高度和宽度、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家具的尺。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分配动态活动尺度。人在使用室内空间时需要在空间内走动或进行各项活动,这就牵涉到人的各种动态所需空间尺寸和尺度的分配。从而得出最小和最佳的空间尺寸和室内的行动路线图,为设计者确定空间范围提供有效的依据。例如人在工作时常用的姿势为站姿、坐姿、跪姿、躺姿。根据四个常用的姿势我们将人体作业域又分为水平作业域和垂直作业域。而水平作业域中又可以分为最大作业域和通常作业域;垂直作业域则决定了摸高和拉手。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体动作域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它可以用于确定空间中各种工作台面的大小、高低;各种贮存家具的放置及安装位置;各种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等等。

(三)运用辅助手段直观地建立尺度感

在室内设计的课程中包含部分设计表达的课程,例如《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3dmax基础建模》、《skechup草图大师》、《模型制作》等。这些课程都对学生建立良好的室内空间感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模型制作的课程,因为3dmax、sketchup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滑动鼠标自由地放大缩小。而模型制作却不行,学生必须按照设定好的比例,按照比例对所有的尺寸进行缩放。需要注意的是,在室内设计的模型制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尺寸参照,从而提醒学生,加强其尺度观念。例如,按照模型的比例做一个1000毫米X1000毫米的矩形或500毫米X500毫米的矩形等,其它的家具、设施、铺装等都以它为参照。

第3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Abstract: It had child safety and comfortable for inspiration, analyzed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market status of children safety chair, discussed the design function,on this basis, the design of children safety chair has been proposed.The design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rgonomics and design psychology,and the modeling structure maximum reasonably improved children riding safety, comfort and ease of use, while ensuring a match with the vehicle's interior.

关键词:儿童;安全座椅;造型结构

Key words: children;safety chair;modeling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309-02

0 引言

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设备的装置。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减小对儿童的冲压力,并且通过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的安全。

据了解,目前在欧洲,儿童安全座椅非常普及,甚至成为一些整车出厂的必备辅件。许多国家有明确法律规定:儿童乘车时要配备安全座椅[1]。在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非常低,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有少量的人群使用。鉴于此,拟设计一款安全、舒适、易用的儿童安全座椅,以满足儿童群体出门安全、乘坐舒适的基本要求。

1 设计前期研究

1.1 儿童的身体特点 根据测试,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行使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碰撞或刹车,车内的物体会产生30-40倍自身重量的冲击力。假若儿童体重10kg,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就有300-400kg,成人很难护住儿童,儿童会被甩出车外或在车内发生二次碰撞,他们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远比成年人更高[2]。

儿童容易受伤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他们没有发育完好的颈部和骨盆,身体不成比例、比较脆弱。婴儿的骨骼是软的,三岁之后软骨才开始变硬,骨化过程会持续到青春期,此期间肌肉与颈部韧带也逐渐形成。儿童时期的颈椎骨是扁平状的,无法像成年人的鞍状颈椎骨那样在人头部前倾时可相互支持。具有发育完好骨骼的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身体内部器官收到的伤害会减小,而儿童的骨盆没有骨骼结构,只有到了青春期才会发育完整。

1.2 市场上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现状 大多数儿童座椅在理论上是安全的,但事实上由于在使用方式上不够方便,使得有些座椅安全性降低。

很多儿童安全座椅短时间使用还比较舒适,长时间使用就会很不舒服,甚至会引起儿童的抵触心理。

许多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与汽车内部设计不协调。

儿童群体类产品越来越注重产品材料的选择及使用方式的改变。

大部分儿童安全座椅的购买者是母亲。

2 设计定位

通过对使用群体、市场现状、同类产品等方面的调研,基于人机工程学、产品造型艺术及设计心理学及等理论知识研究,设计一款儿童安全座椅,为3~10周岁的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经过概念设计的学童型安全座椅,造型结构的设计以最大合理化提高儿童乘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用性,同时保证与汽车内部的匹配性。

3 设计构思方案

设计构思方案一见图1,该方案椅背的设计如同母亲的怀抱,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不仅从心理上会让儿童产生一种强烈底被保护的感觉,同时从生理的角度上保持与儿童身体的贴合性。

设计构思方案二见图2,该方案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座椅侧翼加宽,头枕可根据儿童的身高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提升长期乘车的舒适性。

设计构思方案三见图3,该方案综合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优点,将其确定为最终设计方案。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基本确立了完整的设计方案。

4 设计分析

4.1 整体造型设计 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座椅的整体造型设计犹如母亲的怀抱。参考儿童的身体尺寸,座椅的尺寸为500mm×460mm×650 mm[3]。座椅的倾斜度、座椅的前后位置、头枕的高度可根据儿童的身体随意进行调节。宽大的侧翼,深陷的头枕,座椅的可调节性,不仅能从生理上保障儿童头部和骨盆的安全性,同时能让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母亲温暖的怀抱,提升乘车的舒适性,减轻长途旅行的疲劳感。

4.2 坐垫设计 为了满足儿童长时间乘坐舒适的需求,坐垫采用蜂窝式充气坐垫。充气式坐垫一方面可以加速儿童的血液循环,提高舒适性,降低长时间乘坐的麻木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中碰撞和振动产生的影响,提高安全性[4]。

4.3 卡扣装置设计 卡扣装置的设计必须即要保证锁紧状态下的牢固性,避免意外滑开脱落的危险,又要易扣易解,方便家长操作。新设计的卡扣在锁紧状态下指示灯会亮起,方便家长确认儿童的安全性。

4.4 绑带设计 肩部绑带应该有适当的束缚感,又不会令儿童感到不适。绑带太紧,长期使用会影响儿童胸廓发育,发生肋骨下部凹陷。座椅底部的绑带通过拔起紧绷的卡扣,自动锁紧。肩部绑带和底座固定绑带设计都要遵循易扣易解的原则,提高易用性。

4.5 座椅面料设计 座椅面料选用布艺类材料。儿童的肌肤比较敏感,因此座椅的包裹材料应采用精选的无毒无刺激的柔软面料。

4.6 配色方案设计 色彩能够赋予产品进一步的情感特征。基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座椅主色调为绿色,辅以橙色。绿色所传达的是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橙色明亮活泼。

5 结语

充分的市场调研可以让设计师对所设计的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更明确地把握设计方向。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不仅要从产品造型艺术和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其造型的美观性,更要根据人机工程学等知识设计座椅,提高乘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用性。希望儿童安全座椅在我国也能尽快普及,并能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保障儿童乘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温为才.欧亚优秀工业设计案例分析:从调研、草图到模型的秘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张君媛.面向欧洲新车评价的汽车正面碰撞儿童座椅参数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0,21(8):983-987.

第4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1.研究的对象

公共厕所(厕所)是指区别于私人家庭内部厕所的,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或公共场所,提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厕所。旅游厕所是指在游客活动场所建设的、主要为游客服务的公用厕所。旅游厕所和公共厕所的分类相同,一共分为独立式、附属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

人体工学又称为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以研究并迅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设计实用性的提高,例如联邦德国海里格撰写的《手与机器》

对于人体工学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风景区内独立厕所的人体工学设计合理性。

2.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厕所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关系到环境卫生、公众健康、旅游发展等方面,而且涉及到城市的形象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之一。对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旅游厕所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解决目前南昌市郊风景区旅游厕所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对南昌市公共卫生事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全国的旅游厕所建设发展和改进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凤凰沟风景区作为江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提高公共设施的“软、硬实力”,对其利用独特的城郊风景特色打造成为南昌乃至全省人民的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地点介绍

调查地点为江西凤凰沟风景区,亦称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城郊东南,距市中心约35公里,自然条件优越,依托江西省桑蚕茶叶研究所的资源、产业、科技等优势打造农业生态示范园。2009年9月开园以来,景区通过樱花节与金秋桂花节两大节庆品牌,在市民中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在节日期间日接待游客3万余人。

三、景区旅游厕所调查分析与建议

调查方法是采用现场勘查、随机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

调查时间是2011年10月国庆、2011年11月入冬期间。

1.景区旅游厕所的基本概况

景区旅游路线全程8公里,步行需要4小时,骑自行车需要2小时,乘观光车需要1.5小时,整个景区独立式厕所有5座,附属式3座。根据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考核,景区内无星级厕所,甚至有些厕所并不符合现代旅游厕所的基本要求。根据人流量与现场勘查,本文将对2座独立式厕所进行人体工学设计的考核。旅游厕所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只要厕所做到干净舒适美观方便就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厕所。

2.景区旅游厕所的具体现状

案例一,A厕所位于景区西南方的百果园内,地势东高西低,四周均为柿子、桔子、梨等种植园,单层坡顶砖混结构建筑。A厕所总面积51.6平方米,男厕内部空间布置了蹲位4个、小便池1个、盥洗池1个;女厕内蹲位4个、盥洗池1个。

第一,A厕所座南朝北,位于景区的西南方向地势较低的区域,对于厕所里的旅客等,在盛行风向的天气,室内空气流通不符合人体工学;

第二,厕所内蹲坑间距相隔1200mm、隔板高80mm、纵深1000mm,对于小孩、老年人、孕妇游客,在蹲便超过5分钟以上,因腿酸等感到身体不适的均占该人群数量的百分之九十,此外该厕所内并无无障碍设计,无节水冲便器等;

第三,厕所为半隐私或隐私性质的空间,该厕所内视线暴露,男性小便池为上世纪60年代的共用式,无隔板等,设计毫无隐私感;

第四,厕所内的盥洗池高1100mm,位于厕所的交叉区域,年纪较小的游客使用不方便。综上,A厕所的人体工学设计考虑不够全面,其特点是设计主要依靠主观性及“经验性”。

案例二,B厕所位于景区中西部的茶海茗雨亭附近,地势较为平坦,该区域茶叶生长区是景区的主要观景点,单层平顶砖混结构建筑。B厕所坐西朝东,总面积为76.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34.6平方米,男厕所内部空间布置了蹲位3个,女厕蹲位3个,室外盥洗池1个。B厕所为游客密集区,根据现场计算,在国庆日上午9:40--10:40内有86人使用,其中男性32人,女性37人,小孩及婴儿17人。

第一,B厕所的男厕的使用面积为8.5平方米,蹲位间距为 950mm、纵深1200mm,隔断高55mm ,每个蹲位的面前通行间距为1000mm,使用该厕所无隐私性,空气流通性差,卫生状况堪忧,根据访问调查,游客对该厕所的选择为使用较不满意;

第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小便的平均用时大约为41秒,女性小便的平均用时大约为80秒,男女小便平均用时比例接近1:2。那么,从理论上讲,男厕小便池与(女厕厕位数量-男厕厕位一数量)比例应该在1:2左右,但目前凤凰沟风景区的旅游厕所基本为1:1或1:1.5,与需要完全相反。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旅游厕所门前出现大排长龙的景象的总是女厕所,而旁边的男厕却通行无阻的现象了。综上,根据分析可以得知,B厕所的使用率是最濒繁的之一,也是人体工学设计最不合理的,最需要改进升级的。

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 厕所的设计要充分认识到旅游者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将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体现到细微的设计中。依据人性化设计,加强人体工学的深层次建设,隐形的引导游客了解景区的卫生文化,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综上,通过对凤凰沟风景区的旅游厕所的人体工学设计的分析,现代示范景区的人体工学的设计并不合格并需要依据科学规划来大力提升旅游厕所的“硬实力”。

3.景区旅游厕所的改进建议

第一,将景区的旅游厕所分类,分为三个等级:游客拥挤区、游客密集区和游客较少区。在提升厕所的服务水平上,结合厕所的使用与维护情况,充分利用人体工学的科学数据。例如,在游客较多的茶海区,提炼茶文化的精髓来打造一座颇具人性化的现代厕所,“干净、幽雅、质朴”的印象不正是景区极力推崇的内涵建设吗?

第二,将景区旅游厕所精准定位,厕所是景区的附属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是静默的,是内生的,是符合人体工学规律的。针对弱势群体等提供自然而恰当好处的设计服务是十分必要的。龙应台女士曾说:“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它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工底层人民。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

四、结语

“在各种因素都能同时发挥作用时,就会令人产生一种身心愉快的感受:这是一处非常宜人的逗留场所。”旅游厕所是游客在景区必然要触及到的节点,它给我们带来的刺激与暗示直接影响着大家在景区游览的感受与体会。凤凰沟风景区厕所人性化设计上的不足是需要值得重视的,这直接影响景区的明日发展。

综上,以科学的人体工学数据为尺度来营建景区干净舒适美观方便的卫生设施,才可能让使用者留下温情难忘的人文印象,能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及旅游业的品质发展作出适当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扬 盖尔,交往与空间[M](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尚金凯, 环境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2000年9月

[3]宋海峰,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园,江西日报,2009年9月21日

[4]龙应台,文明的力量,北京大学演讲稿,2010年8月

[5]苏应亮,人性化设计与行为设计[R],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 , 2006 年

第5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关键词:电子测量;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顾明亮(1963-),男,江苏无锡人,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魏明生(1976-),男,山东济宁人,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徐州?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6AIJ009004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b/2011/01/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48-02

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措施。“电子测量技术”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该课程也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和机械电子等专业的骨干专业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单元技术知识及独立设计、构建、调试仪器与检测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仪器与检测系统工程的感性认识。本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课程,近年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广泛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在测量技术的研究、生产测试方法、信号处理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为了配合高等学校培养实践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研室人员对“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教学中的实践证明该课程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测量技术正从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向智能化、复杂化自动测试仪器和虚拟仪器等方向发展,使得当前的“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内容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其主要缺陷包括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建设的滞后,该课程内容未及时全面反映技术新发展而导致体系陈旧等。因此,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应与时俱进,在讲述传统测量内容的前提下应补充智能化仪器、虚拟仪器和复杂自动测试系统等一些新的技术理论,以及先进的仪器设计方法和操作方法,而且授课内容应全面反映现代测量技术的新方向和新技术。

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中,主要以电子测量技术的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以该课程的原理、结构和测量系统为主要体系,从电子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观察该课程,突破以往教学中就器件论器件的传统教学方式,努力做到思路开阔,层次清晰,阐述准确,结构科学合理。按照“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相结合的体系结构进行授课,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理论教学模块,重点讲授该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内容。内容主要分为:检测系统的误差理论部分,非电量检测方法及智能仪器设计应用部分,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技术部分和检测仪器系统设计部分。辅以实践教学模块,主要以实验教学、调研论文、智能仪器及虚拟仪器测试技术综合设计为主。

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选取不同的授课教材,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实际情况自编讲义加以补充,主要对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和讲解不充分的内容进行补充。还可以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社会上地沟油问题出现之后,教师随时给学生补充探讨地沟油的测量方法,这样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授课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听课的积极性。

为了在授课中缩短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差距,在课堂授课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进行校际合作,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从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去,比如讲到电磁检测时,给学生列举一些在研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使学生了解管道泄露的不同检测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某一种物理量不同测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检测一些物理量的新方法、新思路,引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适应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适当增加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共设计了4个验证性实验和3个设计性实验。实践教学中一方面为了使学生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保留了基础性的实验,另一方面,开发了新的工程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可以对高年级各专业学科之间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第6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关键词:陶瓷;造型设计;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51-02

一、人性化设计出现的必然性分析

(一)正确理解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要为人提供服务,正如包豪斯宣言中说过:“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所以,人性化设计是设计的必然要求和核心要求。人性化设计是艺术设计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设计思潮,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艺术设计对人和自然进行思考的结果。这种设计思潮不是一种简单的个性化设计,也不是设计的某个方面,而是设计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艺术追求。

换种说法,人性化设计就是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在保证设计结构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让设计的产品能够符合正常人群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为人们的使用和操作提供便利,并在满足人们基本使用功能的需求中,在设计中注入一些人性化需求,例如情感等因素。

(二)人性化设计产生的必然性

1、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果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人们对设计物品的要求就是以简单实用为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设计物品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除了要能满是实用功能之外,还要求能满足自己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随着现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务迅速增加,很多居民的生活已经进入小康状态,所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膨胀,使得人们对设计物品的要求更加严苛,不仅要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更要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设计的物品除了要实用便利之外,还要在设计中行赋予更多的审美、精神和文化因素。所以,人性化的设计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2、这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内在要求

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会推动设计不断向前发展,并成为影响和限制设计内容的重要因素。马斯诺提出了层次需求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划分成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一理论揭示了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在马斯诺看来,人只有最初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求。工业用品从简单到蕴含多种精神因素正是这种层次需求逐渐上升的证明。产品中的人性化设计并不是设计师们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寻求内在满足的一种需求,在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协调感情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3、这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如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水平高度发达,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很多东西都是高科技的综合体。当人们的生活充满这些没有情感的高新技术产品时,人们心中就需要情感来进行平衡,这就是高科技和感情、高理性和人性之间的平衡。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越发达,人们对这种平衡的渴望就更加强烈。为了满足人们对这种平衡的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中会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在1995年德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仿生设计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很多设计者和科学家呼吁大家重视设计产品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影响力。由此看来,人性化的设计是平衡高科技和情感的一座桥梁,也是高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出现的产物。

二、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式和主要特点

(一)人性化设计的主要表达方法

第一种,以情动人,设计师通过改变设计中的造型、色彩、装饰和材料等基本要素,能促使人们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设计过程中,物品的造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造型才能将设计师的想法进行具体化、实体化和形象化的表达,而设计师的创意也只有通过造型表现出来才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在设计中,色彩、材料和装饰都只能建立在清晰的造型之上。当色彩和造型结合之后,就会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增,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虽然色彩只是审美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人性化设计中却是重要的表达因素。除了造型和色彩之外,对作品进行适当的装饰可以增加设计的个性和趣味性。对于设计的材料而言,目前设计师经常采用一种自然的元素,通过材料的调整和自然的情调营造出一种文化气息,让人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设计师通过改变设计的基本元素,使设计的造型和人机工程学结合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气息,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人性化特征,从情感角度打动消费者,这就实现了产品设计人性化的目的。

第二种,设计师可以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让设计更加形象化、操作功能更加规范化,让人一看就知道如何使用。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采用符号学的理论知识,让产品的功能用符号呈现出来,让消费者不必仔细阅读说明书就能大致明白基本的使用方法。如果设计师采用这种理念来设计作品,就提高了产品的操作效率,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会让消费者感觉到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自身需求展开的,具有非常显著的人性化特点。

第三种,以义感人,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功能进行开发和挖掘,并从中领会到平等、公正、关爱等人类道德的优秀思想,让人们在作品中体会到人道主义的关怀。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关注人性,这样作品中才会拥有饱满的人文关怀气息,才能打动消费者。

(二)人性化设计的主要特点

第一点,人性化的设计要以科学合理的机构为基础。现代产品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基础,艺术则让设计充满美感。如果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会让设计背离原来的初衷,走向极端,并最终违背人性的需求。后现代的设计风格在后期之所以广受人们的诟病,就是因为他们过分强调理性和功能,忽略了对人性的关注,走向了歧途。

第二点,人性化设计要达到物化和人化的统一。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通常都会反映出某一时期内人们的审美要求、历史文化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这就是产品的人化。当人类的情感借助于各种形式的物体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人类精神在产品上的物化表现。为了达到人性化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必须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到物化和人化的统一。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完全脱离于人的设计时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设计师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让人化和物化的过程更加流畅。

第三点,人性化的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需要由人来完成,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所以人才是设计的量尺和中心。从这个方面来说,设计人性化的要求根本就是设计的本质要求,而非设计师追求的个人风格。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体现,那么设计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注定最后的产品以失败告终,因为设计是否具有人性化已经成为判断设计作品好坏的一个固定标准。

第四点,人性化设计以一种理想化的生活为目标。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设计活动也会随之进入更高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会慢慢实现,人类现在追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会逐渐向以追求精神文化为主。在某种程度上说,设计的发展之路就是人类认识和情感之路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如何在陶瓷造型上实现人性化设计的方法

(一)在陶瓷造型上进行人机工程学的人性化设计

首先,设计者要考虑陶瓷的大小和人体的尺寸、形状和力道的使用是否互相匹配。这就是从人的生理结构方面俩进行考虑的。就好比一个陶瓷的咖啡杯,既要考虑到咖啡杯的特点,还要将使用者的特点考虑进去。通常来讲,咖啡杯的把手应该和使用者的手型特征保持基本的一致,这样才方便使用者饮用。另外,还要使杯体大小和壶体的大小保持和谐。而且,把手的长短、粗细和端杯子时候的着力点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设计出方便好拿的咖啡杯。

其次,设计师要考虑陶瓷的方便实用性。还是以咖啡杯为例,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保持壶嘴和壶口的高度一致。如果壶嘴过高,在倒咖啡的时候就容易让盖子掉落或者不能将壶内的咖啡倒干净;如果壶嘴太低,那么壶体就不能装满,不能物尽其用。另外杯子和杯碟的大小应该协调一致,这样方便摆放和储存。另外,在壶体体积和杯子数量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因素。

最后,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如果是为特殊群体专门设计的陶瓷用品,那么在设计时则要对人机工程学进行更多的考虑。有的在为残障人士设计陶瓷用品时,会在视觉上进行处理,使他们不能直接看出来是为了残障人士设计的,这样就充分照顾了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

(二)在陶瓷的造型和结构方面需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在陶瓷的造型和结构的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要求,就需要设计师将设计的材料和加工的方法等设计要素结合在一起,根据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让产品符合人的心理特征和身体特征。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物品的好拿、好放和使用以及使用者在使用该物品时的心理感受,使设计的作品比例适中,把手的粗细程度恰当、器具表面的纹理自然等等,以满足使用者对物品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突出作品的独特之处,设计师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故意夸大或者减弱某一部位,在线条和体型上打破常规,给人带来新的享受。

(三)陶瓷用品在审美情趣方面需要进行人性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关注视觉形象的冲击力、色彩感和节奏感。这就要求陶瓷既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个性。这就要求在陶瓷的外观造型设计上充分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这正是人性化设计理念中人的情感需求的考虑。

四、结语

在陶瓷用品的设计过程中,造型的设计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可以说陶瓷用品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造型设计。陶瓷用品的造型设计在设计师一定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精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傅建荣.人性化设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02).

[2]田丹.“和而不同”的艺术――多元化审美影响下的中国现代生活陶瓷造型设计理念发展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3]鲁瑜,胡.论日用陶瓷产品造型的人性化设计[J].山东陶瓷,2010(02).

[4]卢海超.浅谈现代陶瓷茶具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5]闫丽敏,张兰芝.人性化与个性化设计在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6]王雅楠.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造型要素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02).

[7]陈小珍.浅谈陶瓷茶具设计人性化与艺术化的发展趋势[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02).

第7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交互设计与公共教育

你只需点击Ipad屏幕上任何一件明式家具的3D模型,就能观赏到这件家具所包含的榫卯结构在瞬间拆解,每个细部结构都清晰显露。3D模型在手指滑动配合下可任意360度旋转展示各个角度的细部特征,每一个部件都可以通过点击了解其详尽的部件信息、线描形态和制作拆装的方法。除了精妙的榫卯结构,家具的材质、工具、漆艺甚至家具中纹样的含义,也都通过交互的方式得以呈现。不久前,这款由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实验室负责人彦风主持设计的APP产品《中国古典家具》荣膺2012德国红点传播设计大奖,并永久收藏于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

彦风之所以做这件作品缘于他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喜爱,认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所传承的动手能力及特有的聪明智慧。中国古典家具完全是通过榫卯结构原理,不用一钉一卯就能塑造成型;同时,中国古典家具的形制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如礼仪、生活习俗、陈设格局等都息息相关。这些都是他对中国古典家具情有独钟的原因。

这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榫卯拆解”的瞬间,因为它最能说明中国古典家具的特殊魅力。除此之外,简明扼要的界面、良好的用户体验及交互设计思维,都让用户能够在流畅的操作过程中透彻地了解中国古典家具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内涵。这款应用提出了运用数字媒体形式关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新理念,在公共教育领域影响深远。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之所以决定将这件作品拿到由他策划的“凿枘工巧”古典家具设计展上展示,也是为了更好地向参观者传达古典家具的奥妙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在常规性的家具展上,家具作为展品陈列,观众只能通过家具的外形欣赏到它的美,但它背后的制作过程和结构理念观众却无法观其妙。而这款交互产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通过“人机互动体验”的方式,把物件背后的故事一一呈现出来,从而区别于以往的常规式陈列展示。

用交互的方式讲故事

《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历经了8个月的时间,而其中有6个月都用在了调研和分析上。彦风及其团队在著名家具专家于山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走访了北京周边的各个古典家具市场,遍访了故宫的修复专家,记录专家们讲述家具修复的全部过程。做这款产品面临的困难众多,首先要对每一个单一古典家具的部件有所了解,光一把椅子他们就拆分了多遍,反复地采集信息和观摩,边看边思考怎样才能把一个实物用数字的方式呈现;其次,还必须熟悉家具在传统环境下的陈列场景,他们认识到仅设计一个单独的器物是不起作用的,而需要将器物放到相应的陈列场景中,更好地诠释出其背后的文化特性。另外,为了找准环境基调,设计团队做了很多“情绪版”的实验,即让大家各自找一个准确的词汇,或者给出一张图片,来表达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初始印象。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终端产品设备进行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比如要考虑Ipad的触摸设备要求,要遵循人体工程学,这些都是在移动终端交互设计当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彦风将复杂的设计流程和线框逻辑图(有功能区域导向键的、具备功能性的流程图)展示在记者面前时,不禁令人感慨他们工作的细致与专业。“这是我在美国留学课程中所学习和涉及到的,包括子级与母级的多点位关系,便于工程师之后的进一步工作。要展示的功能设计很多,内容却决不能堆叠,否则很容易与所要做的核心内容的气质相悖。这就好比是一个舞台,布景、灯光、站位、转幕、演员等都囊括于其中,讲故事的方法是个挑战!”彦风总结道。

此前很多人并不看好彦风做的这件产品,觉得受众太窄。然而,《中国古典家具》在2012年3月上线后的短短一个星期内,下载量已达8万,作品的大受欢迎让他自己都有些出乎意料。6月《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中国的APP代表作品,被邀请于美国每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进行展映。无论是受众的肯定,还是红点奖的授予,都是对彦风及其团队在交互设计这条路上的肯定,也是支持他运用交互式思维创作作品的动力。

从艺术跨入设计

交互式思维的确立,彦风走的特别偶然。1978年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1996年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后,师从袁运甫先生学习壁画。2000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2000年并入清华)毕业,在国展的一次招聘会上,他获得了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的一个工作机会。由于专业不对口,入职之后彦风被安排做了很多轮岗的工作,从勤杂工、售票员、门口的引导员,到舞美、灯光、音响都涉及过,虽然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工资,但这段经历让彦风对舞台空间的运用有了更多的体会,对声光电结合环境的把控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彦风从北京音乐厅调任至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参与策划了当年的“萨尔瓦多・达利展”,由此开始积累大型艺术文化项目的策划和执行经验。“一个特点,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摆在我面前的机会。应聘的时候别人问我懂展览么?我说‘懂’,老实说当时心里不是很有底气。但我有过制作大型壁画的经验,有过舞美设计的统筹经验,借用过来就使被动转化为主动。胆量是个好东西!”他笑着说。

2002年,彦风赴英国留学,并于2004年获得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硕士学位。而一直以来的“美国梦”,让他在这一年再次申请赴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继续深造。他原本申请的是绘画专业,去了之后发现该校造型专业水平和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于是计划休学回国。就在回国前与留学生处一位老师聊天时偶然得知,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其实是数字媒体。当时连电脑都不熟悉的他抱着侥幸心理交付了全部的绘画申请资料,却出乎意料在两天之后拿到了数字媒体系的录取通知。没有数字设计的思维训练和做代码程序经验的他下决心恶补了一年多的专业,“这一年来我从未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第二天早上用三个闹钟逼着自己起床赶八点的课,甚至怀疑和后悔自己最初所做的选择。”最终,在毕业的时候他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他的毕业创作《对第28条胡同的回忆》(In Memory of Hutong No.28)围绕一个家庭,提取四代人在一条胡同中的生活变迁来讲述城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获得了美国2008 ACM SIGGRAPH大奖。

交互实验室在美院

2007年取得第二个硕士学位回国后,彦风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任,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事建立数码媒体专业下的交互设计实验室(Interaction Design Lab)。该实验室是以艺术设计学和技术应用为主的跨学科的平台性实验室,与微软亚洲工程院,腾讯CDC,奔驰中国研发中心等知名企业都有大型课题研究的合作。实验室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囊括和提供了诸如数字出版、虚拟展陈、数字美术馆信息数据等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中国美术馆“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多点触摸屏的古画修复内容设计、为众多当代艺术大家策划制作的APP艺术家数字系列、为德国奔驰研究院做的轿车S系中控信息屏导航设计,以及为故宫博物院所做的善本典藏APP设计研发等。

除了与美术馆、博物馆等文教类机构合作,跟企业合作的最大好处就是在第一时间获得全新的技术资讯,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实验室更像是一个孵化器,学生们步入社会之前,会依据课题的需要和企业合作,而毕业之后往往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企业。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人才,人才又会带入课题来协助学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教与学的循环过程,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教学实践思维。”除了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彦风还从国外引入了一系列的教学课程和理念,比如动态图形(Motion Graphics)、电影片头(Film Title),还有强调思维性训练的“表演课”和“剧本课”,以及即将在明年开设的“数字媒体展陈应用”等分支课程。新型的课程教学设置和跨界创作思维成为了美院交互设计实验室的特色。

交互,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第8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关键词]库卡波罗;卡路塞利椅;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F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141-02

1 引 言

在芬兰现代家具发展中,库卡波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划时代的设计大师。他是20世纪大师中获奖最多的设计师之一。著名设计师特仑斯•考伦爵士(Sir Terence Conran)就宣称,“卡路塞利412椅”为现代设计中最舒适的休闲椅;在美国头牌杂志《纽约时代周刊》评选出的18件“最理想的东西”中唯一的家具作品;在20世纪经典产品设计中荣获“世纪经典”的盛誉等。

卡路塞利椅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以人的感受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设计中更追求人性化的设计语言,一切以人的舒适度为准则。

2 卡路塞利椅的特征

纯粹、洗练、朴实的芬兰现代设计,代表着北欧学派的精华与主流,是当今世界几个主要设计学派之一,其基本精神就是:讲求功能性,设计以人为本,鼓励创新。

2.1 材料的创新

芬兰现代家具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流派:阿尔瓦•奥尔托和伊勒玛里•塔卑瓦拉代表着以胶合板为主要手段的家具设计。而约里奥•库卡波罗则开创了广泛使用钢板、胶合板及合成材料的新型现代设计。他的设计作品的共同之处是:具有基本的功能美感。在他设计的卡路塞利椅中,坐椅为玻璃纤维框架,皮质软包构成。钢制弹簧与连接座面的橡皮筏,使之能自然摇动。

2.2 人机比例关系

人机尺寸决定了一件家具的舒适程度,而家具的舒适程度又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克伦兹博士提出了关于现代椅子的一些标准:座面不能太高;扶手要向后弯,座深和座宽都差不多是17英尺;为了支撑连续,座面与靠背之间要有合适的空间。

卡路塞利椅以人机尺度为设计准则,摒弃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和对人性的冷漠,代之以高情感、高技术,使现代家具设计更具人性化、人情味。它体现了人体工学、生态学、美学三者的结合,像库卡波罗所说,他所有的设计都是在考虑人体功效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应该知道舒适和放松的真正含义,身体的放松感不是由周围的填塞造成的,而是由有弹性和摆动的坐姿而来的,通过向前、向后、向侧面、坐下及其他各种本能的动作来得到。

3 卡路塞利椅的文化评析

众所周知的是汉斯的“中国椅”系列,但是在约里奥•库卡波罗设计的卡路塞利椅中同样具有“中国风”,隐喻在充满时代感的设计中,让我们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1 中国文化的体现

在墨子的造物设计原则中就体现了以人为设计主体的思想。造物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人的生理极限、生理差异以及性格特点都是造物设计者不可忽视的限制性因素。造物设计原则概括为“三便”、“三不”。“三便”是便于生、便于身、便于利;“三不”是不为观乐而设计、不为纯粹的装饰美而设计、不为刺激消费而设计。其中,在造物设计中“便于身”即充分考虑所造之物适应人的生理条件。“便于身”的目的不仅是让审美主体感到舒适,还要不妨碍审美主体正常地生产和生活。墨子说:“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三不”中体现了墨子主张清新、纯洁、古朴之美,反对为纯粹的装饰美的设计,反对繁缛的设计。墨子的“便于生”、“不为观乐”而设计的造物思想,也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吕氏春秋•》描述为“人与天地也同,万物之行虽异,其情一体也”。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自然观与道德观的实质,正是以人为本的意识表现。所以中国古代对世界万物的审美认识,都是从认识人类自我开始的。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是自周开始的。以人为本的审美思想贯穿整个中国的古代社会,并渗透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中,成为儒、道、释三大哲学思想体系的共同特征,以关注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看待宇宙世界的。

发展到家具设计方面,卡路塞利椅既注意产品的使用功能又强调人文因素,避免刻板的几何图形,主张产品必须表达其使用者的心理需要和反映产品使用的环境,按照产品的实际功能定向和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历史文化对产品形态的影响,因而产生了富有人性化美学特征的椅子。中国的造物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造就了卡路塞利椅的设计文化内涵。强调家具设计的基点,“物尽其用”是根本,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身心舒畅,从完美、纯粹的实用价值中体会舒适性和简洁性带来的优美和雅致。

3.2 明式家具的体现

卡路塞利椅中蕴涵的中国文化,与明式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明式圈椅。

3.2.1 从造型来看

卡路塞利椅的扶手与明式圈椅的椅圈有相似之处。

明式圈椅的椅圈大曲率的椅圈轮廓测绘功能为家具的主调,形成一个优美的C形曲线,看似简洁的曲线却蕴涵着复杂的比例关系。椅圈的弧度不仅能支撑前臂,还能使得肘以上的部位得到很好的依托;椅子的后背板,做成S形,它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出来的,符合人体结构。

卡路塞利椅的扶手形成一个自然、有机曲线的造型,支撑着前臂,它的皮质软包的材质使审美主体使用更舒适。其椅背也是根据人体背部结构设计的,在头部加了一个曲线,使人在靠上去时保护了颈部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上的应用。

3.2.2 从装饰来看

卡路塞利椅与明式家具的装饰上都具有简约主义的特点。

明式家具以“简”著称,简洁精练,形体简朴,实用牢固而装饰不多,美感通过良好的比例与总体造型来获得,构件实用简洁,细巧秀气。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以坚固、自然、实用为目的。明式家具采用传统建筑木构件的榫卯结构接合方式,附以简单的装饰起到美化作用。明式家具大都只在局部做精巧的装饰,局部饰以小面积漆雕或透雕,在局部跨度较大的部位,镶以牙板、牙条等,以繁衬简,朴素而不俭,精美而不繁,以求素洁内敛,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整体的装饰造型与局部的修饰协调统一,和谐融洽而又对比映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一种高雅、大方、端庄、秀丽的品质。

卡路塞利椅更是简约主义的代表,芬兰的设计传统本身已含有明确的简洁明了、功能至上的原则,简约主义的主要精神就是摒弃烦琐、崇尚简约、强调精粹、重视功能。卡路塞利椅的这种简约更具时尚感,它意味着简朴,制作精良的形状和形式,带有一种温文尔雅的几何形态,以皮质、钢制弹簧和塑料等不同的材质作为装饰对象,以简单优美的曲线达到椅子装饰的效果,整个椅子给人简洁、舒适、优雅的人性化的审美趋向。

3.2.3 从文化来看

卡鲁塞利椅与明式家具在文化内涵都是以“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的。

明式家具以儒、道思想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贯穿着整个产品的血脉。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形式上重视“中正”、“中行”,在内涵上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这种中庸的人格影响的审美观,孕育出温润、平实、和谐的审美特征。道家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哲学意义上,“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形而上学说;从审美角度看,“天人合一”又体现了远古先民们以情度物、以物言情的审美思维模式。“以人为本”在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审美价值因人而彰,因心而得,更体现了以人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体现外柔内刚的美学观。

由于芬兰处于北极圈附近,冬天漫长,黑夜漫长,对“家”的概念更加重视,对“家的气氛”了解的更加透彻。所以芬兰的家具都透露着人情味。卡路塞利椅也以“以人为本”为思想主线,以人体功效学为设计基础,椅子设计的大气而又不张扬,它的外柔内刚还体现在它的结构上,内部以玻璃纤维及钢的材质,外面用皮质软包和塑料等的材质,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坐起来牢固稳定,体现了中国的中庸思想。

4 结 论

约里奥•库卡波罗的卡路塞利412椅用简洁的“形”蕴涵一个深刻的“神”,其“形”从造型线条的简洁舒展到细节的精确把握,本文从材料和人机比例两个方面介绍了卡路塞利椅的特征;其“神”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造物文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蕴涵其中,与明式家具人性化的造型、简洁的装饰和深刻的文化因素作对比,构成卡路塞利椅的血脉和外柔内刚的品格,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中国风”,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家具中所蕴涵的丰富、深厚的文化为现代家具的设计提供了基石。

参考文献:

[1]胡景初,方海,彭亮.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99-300.

[2]孙冶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6:152.

[3]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9-11.

[4]吴国强.感悟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第9篇:人体工程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声音在产品设计中也是影响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听觉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体现。人们都愿意使用能产生有趣味的、能满足某种心理关联的声音的产品。产品的声音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向使用者传递各种信息:比如工作状态、安全警示、心里提示及产品质量的展示等,比如城市道路清洁用的洒水车的音乐声、办公室复印机运转时“嗡嗡”声、打印机的“嚓嚓”声、家庭电话机按键的“滴滴”声,汽车车门开关时的“砰”声,儿童玩具的各种拟人的声音等。所有这些产品发出的声音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给人不同的心里感受,同时对应了产品在设计时设计师所设定产品的某些特质和功效。声音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功能就是提示,比如人们坐电梯时电梯门的“咯哒”声告诉人们电梯门已经关好了;汽车的车钥匙遥控的“滴滴”声,表明车子已经打开或锁上了;婴儿车上的锁扣锁住时的“嘀哒”声音是提醒婴儿车已锁好,人们听到了这种提示的声音从心里就觉得已是安全了,放心了。

2残障人士听觉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在人类社会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状况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盲人作为残障人士的一个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因为眼睛失明,可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黑暗”中,他们的社会沟通和交流的能力相对正常人来说一般都要低。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残障人群的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考虑到盲人的情感体验,在设计中将盲人的情感诉求体现在产品中,让盲人在使用产品时能产生舒适、愉悦的心情。2.1盲用产品的听觉设计现状国内现有的盲用产品在听觉语言的设计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盲人及视力障碍人士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读书看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以上的文字信息都是以视觉媒介形式出现的,因此视觉能力的缺失使他们无法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盲人阅读器见图1。盲人阅读器作为一种将视觉文字内容转化为声音信号,供视视力障碍人群获取信息的设备,给视觉存在障碍的人带来了福音。但生活中与盲人频繁接触的阅读器,却有很多不足之处,如阅读器中文本图像的处理、字符的识别,语音的合成等方面还有待改进。报时器和手机等电子类产品也大多存在声音小,声音机械化、语速调节和模式切换都有难度等问题。盲人报时器见图2,盲人音乐手机见图3。盲人使用的电子类产品有些尽管在技术上有了改进,但却忽略了盲人的心理需求,从而对使用者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在一些盲人使用的电子类产品的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使用者在功能上的需求,更应把设计重点放在人性关怀上,更多地关注残障人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满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追求。2.2盲人对产品听觉设计的要求由于盲人视觉的缺失,所以在听觉的设计上就尤显重要了。(1)盲用产品听觉的设计要先满足盲人的生理需求,这是盲人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2)盲用产品听觉语言要操作简单,不要过于复杂,盲人可通过听觉来正确使用产品,产品也能通过语音形式反馈回来,使盲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及时获得声音的提示,从而让盲人正确地使用产品。(3)产品的音量设计要足够大。过小、过弱的声音刺激则无法察觉。音量设计要考虑产品使用时周围的环境状况,要便于识别区分,能让盲人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也能把注意力转移至产品上,在心理上要有安全感。(4)盲用产品的听觉语言设计应体现人性化需求。盲人受生理不健全的影响,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很难做到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长期处于对黑暗的恐惧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人性化设计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人的人性和人格,有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5)盲用产品听觉语言设计要注重情感表达。盲人产品听觉设计要追求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产品设计师要尽量找到一种能传达情感的设计语言,并与使用者进行沟通。设计师必须在人体工程学、心理学和人类生理学领域里作周密的研究,与使用者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将数码技术、摄影、视频、声音、互动等综合手段进行设计创作并融入设计情感,从而引起消费者在使用方式和情感上的共鸣。(6)设计盲用产品的听觉语言时要能有效地挖掘盲人听觉潜能,提高盲人使用的积极性。在盲人群体中,也存在着身体状况、感知能力、受教育程度等不同的差异,他们所特有的感知力有的是先天的,有的也是后天训练所得。

3正常人士听觉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听觉是指听觉系统对声音的反应,噪声使人烦躁,影响工作与休息,音乐则有益身心。听觉抗干扰能力较视觉强,在产品中注意利用声音作为反馈信息或警报信息[4]。正常人士的听觉大多跟声音密切相关,听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视觉在产品设计的应用一样重要,会引起受众的情感交流,甚至比视觉更易引起人的亲和力。3.1对声音的感知声音最基本的意义在于给人们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或者增强或者减弱对某种信息的表达效果。对正常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强烈。声音按照其传达信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语言、音乐、产品声音,语言的产生在于它直接的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描述及看法,它最直接地表达出了事物的特征在人们眼中、心里的反映;音乐与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的作用在于它本身并不直接地表达,而是从某些侧面间接地反映,这需要人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并且用心去体会;产品声音像汽车、家电、手机、玩具等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也反映了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它影响着该产品对人们的接受情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儿童音乐小板凳见图4,小板凳上设计了不同音乐的按键,当儿童坐上小板凳时,就会发出欢快、活泼的儿歌,儿童感知到小板凳能发出声音,既好奇又兴奋,都想拥有这种产品,这也给家长带来了喜悦的好心情。有些产品在使用时的声音可以接受,有些声音就很难接受,如汽车刺耳的喇叭声。每个人对产品的感知都通过身体上的各种器官来感知的,但不同的人感知到的东西也各异。3.2使用者与声音的关系产品的使用者是产品声音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产品声音的制造者[5]。使用者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对他们感知声音有不同的影响。病人在使用产品时,对产品发出的声音就有特别的要求。如一个设计师设计了一个音乐椅子,当病人坐进该椅子时,椅子就发出舒缓轻松的音乐,这种音乐对病人具有理疗作用,也就是通过听觉上的享受来达到治疗的作用。产品的声音还给使用者一种提示的作用,如洗衣机洗完衣服的“滴—滴—滴”声,提示衣服洗完了。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较偏向轻快前卫时尚的音乐,对交通噪音不太反感,而一些中年人则容易对交通噪音发出抱怨。使用者在使用产品时的心理情绪也影响着对产品音量品质的评价。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所有这些声音的选择和使用,达成了产品与使用者心灵上的沟通[6]。3.3产品设计中的听觉表现与情感体验体验,是指人亲身的经历、实践、体会、理解、认识、感受等。它既属于行为范畴,也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体验的过程既是感觉、知觉的过程,也是注意、思维的过程以及情绪产生和变化的过程。情感体验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系统达到对产品的情感体验[7]。在当今数字信息化时代,在数字虚拟实境中,观众是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奇妙的体验让你浑身舒服,把观众带到虚幻的现实境界,使其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产品。产品的听觉设计不再只是向消费者进行单向的输出,而是将主动权交给消费者,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体验结果。产品通过听觉与使用者交流,这是一种其他感觉形式不能替代的人机交流方式。听觉设计可以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增加其愉悦感。音乐椅子见图5。在产品听觉设计中将声音进行感性化处理,能进一步增加产品对使用者的亲和力,增加使用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产品声音能反映产品自身品质,尤其在汽车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宝马公司力图给消费者一种更好的听觉体验和满足,宝马公司的汽车声学工程师研究了独特发动机声音,对于使用者来说,每一次的操作都是一次听觉器官的享受[8]。这些或许就是宝马汽车能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的原因所在;也几乎成了他们品牌的代表声音。在汽车设计中对开关车门时发出的声音设计师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使得汽车在开关车门时能发出音量合适,富于磁性的“感性化”的声音,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