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传统媒体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媒体的好处

第1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融媒时代;传统媒体;改革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我们称之为融媒体。融媒时代,新兴的新媒体风起云涌,自媒体的自我营销、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新受众逼退旧传播,新媒体正在改变政治生态、市场生态。那么融媒体时代如何“叙事”、如何进行营销革命,是传统媒体必须直面的问题。可以说,在传统媒体面临严重挑战的关口,通过融媒体,我们就是要努力实现用一样东西换更多的钱,用更多的方法营销我们的产品,尤其是具有传统优势的新闻产品。

一、做加法,多加互联元素

掌握增量,留住存量,新老媒体必须要在融合中求创新,增强多元性。融媒体实际上是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

媒体深度融合,对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而言,都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契机。尤其是传统媒体要着重在增强灵动性上下功夫,通过汲取网络媒体的优势,打造多元化、动态化内容,实现在表现形式上的灵动和在传播途径上的多元化。同时,还要在媒体融合中坚守核心,确保竞争性。

融媒体对外是一个单位,一个声音,一个价格。但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同时变为共同为一个项目活动服务的三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价格上也会比任何一个单媒体要高得多,客户对这种活动的认可度也大大提高。

再以传统媒体最熟悉的报纸编采业务来说,记者的稿件在报纸上实现不了24小时滚动,可是报纸手机终端却能够轻而易举实现。比如黑龙江日报手机党报APP就把党报的声音实现了网上滚动。再比如广播新闻。广播的劣势之一在于其线性传播的单一性,只有声音,没在文字和图像,听众对广播信息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传播效果稍纵即逝,耳过不留,信息的储存性差,难以查询和记录,听众受节目顺序限制,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内容,选择性差。但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龙江客户端、龙广听友网将电台节目搬到互联网、搬到手机终端,实现受众的菜单式点播,并有视听的多元加工,进一步提传统媒体优势。

二、做减法,让传统媒体轻装上阵

我们做新媒体,目的不是做工具,而是利用工具贩卖我们的产品。我们知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机遇是新闻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多次贩卖。那么贩卖的过程中,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精兵简政”是轻松闯市场的关键。

融媒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减少一些不适应环节。比如传统媒体的内容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在内容口径标准协调上面临挑战。因此要重点突破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要在管理体系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切实优化调整采编流程,减少不适应媒体融合的环节,实现“一种原料,各自加工,同步推广”,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率。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媒体融合日渐加深,传统媒体纷纷打造全媒战舰,但不少传统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还是“两张皮”,互不相融。

而在具体的编采业务中,减法作为分解动作更有利于传统媒体新闻产品营销。互联时代,碎片化是重要特征。媒体产品的碎片化也是现实。但碎片化的意义不在于切碎,而在于重组,通过重组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产品价值最大化。

比如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信息内容,只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一次消费,浪费了产品的价值。我们可以把优质报道内容拆分打包,转换成文字版、音频版、视频版投放在APP、网站等平台。尤其是可以通过信息池的集中打造,然后一次生成、多次,让新闻产品能共享,能切割,也能重新锻造。因此,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要敢于刀刃向内,要不断创新、不断自我革命,有善做减法,才能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三、做互动,加强媒体合作与用户体验

媒体竞争越激烈,越要加强其他媒体的合作。融媒体时代尤其要侧重在向下、向上、横向三个层次谋求联动发展。

向下,即本土化,体现在精耕细作,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媒体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的聚合力度;向上,即去区域化,借梯登高,在内容、品牌、活动上找机会、找渠道和中央级媒体开展合作;横向,即进一步加深和全国报业的合作,加强内容资源的宽度和广度。

同时,传统媒体必须增加用户黏性,增强互动。特别是要关注用户留存,让这些用户持续使用,作出口碑。这需要传统媒体与受众更好的互动。

凯迪拉克的官方微信包含了可以支撑公众号持续运营的几个强大元素:互动、产品、体验。不但有品牌活动维系与粉丝的互动,并且有新产品功能带给粉丝而且是精准的目标粉丝直达心灵的产品交互体验。媒体做的是文化产品,在这中间也大有可为。

就新闻产品制作而言,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利用微信时代、app时代的特质,做到即时新闻及时推送,重大报道深刻阅读,吸引优质客户的关注。就媒体品牌推广而言,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而且,互动除了增加传统媒体影响力,增加用户体验与黏性外,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数据库的建立。在信息时代,手中掌握的数据库大小将直接彰显一个企业的实力。因此传统媒体充分重视用户信息的保留与沉淀,建设用户数据库,让积极参与互动的受众成为未来众多新媒体形态的核心用户层,都将是融媒时代重要的财富。

参考文献:

第2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而被网络改变的服装企业,也迎来了一个小而美的公司时代,在罗振宇的眼里,这将给新时代的自媒体带来机会。

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太多了

新形态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抛来的是看待媒体价值的新逻辑,而要搞清楚这个逻辑,还是要从媒体与出版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脉络说起。

价值一定要加上稀缺性,这是罗振宇在阐述新时代媒体价值时最鲜明的观念。他说,对人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生活资料是空气,但是谁又能在地球上用空气来卖钱呢,因为空气太多了,我们现在的信息也是一样,信息太多了。

罗振宇娓娓道来,在印刷机诞生之前,世界上最值钱的是“抄书匠”的劳动,那个时候最值钱的是稀缺的劳动,所以印出的第一批《圣经》在法国卖时,书本身的价格相对高,因为普通人不可能有很多书,有很多书的一定是有钱人。可是有了印刷机之后,内容更值钱了,所以就出现了版权。再到了互联网时代,版权时代马上就过去了,因为内容不值钱了,生产内容的人太多了,这个时候什么最值钱,这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是代码与代码,是自由人与自由的联合

在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时,传统大众传媒的渠道的价值正在化为泡影,它们不是轰然倒地,它们是抽丝剥茧,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消解一切强制性的相邻关系。“你不要说我拿起报纸,我就必须得看你的头版广告,对不起我现在有iPad,你不要告诉我,我会看你的电视剧,对不起我有优酷和土豆,优酷你也别必须插广告,我们还有360、遨游浏览器。互联网是代码和代码,是自由人和自由的联合”罗振宇说。在他看来,未来在媒介这个邻域不存在强悍的力量,或者说,强悍媒体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当这样的时代没有的时候,博弈的因素就发生了质变。

魅力人格体

媒体的世界已经不是金字塔了,不是有人在塔顶,而有人在底座,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球,这个球上扎满了刺,在任何地方,只要你突出一个尖,祝贺你,你将收获商业价值。所以不管你是谁,只要是被人记住,都会收获相应的商业价值,这就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互联网商业时代的吊诡之处。

罗振宇提出了一个新词儿,魅力人格体,他认为这将成为未来博弈上的主角。魅力人格体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组合,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名人。比如,《冬吴相对论》的吴伯凡与梁冬,《天天兄弟》中的七兄弟、《快乐大本营》中的快乐家族,魅力人格体甚至还可以是卡通人物,比如,米老鼠与唐老鸭。

在价值链当中,哪个要素是稀缺的,那个要素就是值钱的。

自媒体的出现

第3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与新闻之间应该是“零+1”距离。

为何提出“零+1"距离

“零+1”距离是相对“零距离”来说的。受网络评论的影响,一些媒体人提出了新闻评论与新闻要做到同步,即所谓的“零距离”。我们知道,“新闻”两字决定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而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表现为即时性,即对新闻事实特别是对热点问题迅速地发表评论。从这一点来说,新闻评论与新闻之间的距离是越短越好,但强调时效性,并不等于唯有“快”才行。在这里,必须提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评论上的共性和区别。

网络时代,人们在网上发表评论相当自由快捷,甚至产生了许多专事“灌水”和“拍砖”的时评。这些通过在线传媒刊物、博客甚至是BBS论坛等载体评说是非,表达见解。于是,就出现了形形的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短信言论等以新传媒为载体的新闻评论作品。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在网络评论“唯快至上”的影响下就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对于地域性较强的评论节目,时效性对拉动收视率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如网络媒体快,就有可能失去受众。但是,在新闻评论的创作实践中,“零距离”会丧失新闻评论的特性,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一味强调“零距离”会使评论成为“过夜垃圾”。新闻刚刚发生,媒体的评论就跟着出来了,但事件的后续情况却与评论的事实依据有出入,于是同一媒体上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就同一件事件的多篇观点截然不同的评论,自己打自己嘴巴。第二,一味强调“零距离”会减轻评论提炼观点的作用。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受众迫切需要媒体为他们选择信息和判断态势提供指引。面对海量信息的包围,媒体需要做大量的甄别工作,而这就需要时间去了解和思索,不是一个“快”字就能解决的。第三,一味强调“零距离”会使评论娱乐化。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新闻性、广泛的群众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但是,由于一些媒体无法做到每天都有新观点、新视角,但又要做到与新闻同步,于是评论娱乐化倾向成为评论的唯一取向。比如,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一些评论以一腔道德义愤夸张地放纵嘲讽。这种不加分析和思考的评论失去了评论应有的功能,更不能起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如何实现“零+1”距离

首先,必须坚持真实。新闻评论从本质上说是新闻传播的一种,所以必须无条件坚持新闻的传播规律,即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不能盲目赶超网络等新媒体评论的发稿速度,拿新闻评论来进行赛跑。有些媒体一味图快,把不确切的消息妄加评说,以“时评”的形式抢发出来,结果导致事由失真、评论失言、导向失准,不仅使有些评论成为“垃圾”,而且败坏了新闻评论乃至媒体的声誉,更对社会舆论产生了误导。

其次,对热点新闻的报道评论尽量追求独到的视角和有见地的思想。新闻评论不仅仅传播新闻事实,更要传播对新闻事实的思考。在当今信息独家占有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媒体可以没有独家报道,却不能没有独到的视角和有见地的思想,这样才能做到评论与新闻之间距离的“1”。正是这种“冲破表面现象”的声音,拨开了喧嚣尘土的迷雾,帮助观众理解了事物的复杂性,找准了自己的现实位置和努力方向。

第三,运用网络实现观点互动,同时充分发挥电视优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人都可从自己的工作、收入、生活方式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也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来强化“社会论坛”的功能。选择网络上的观点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手段,选择别人的来佐证自己的同样可以彰显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因为传统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是权威。因此,我们要在求快的基础上尽量向观众提供权威信息、权威来源、权威选题和权威的分析,以满足观众的求知欲。与网络等新媒体互动,还可体现传统媒体的“三贴近”,从新媒体时评中的“快”中受到启迪,加上将正确的导向意识融化在评论中,让人们在满足于“想听的、要看的”之时,接受我们“想说的、要说的”的内涵和理念,通过“顺势操作”和“因势利导”,实现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舆论的吻合。这便是评论与新闻之间“零+1”距离的最佳状态、最好诠释。

第4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世界的发展已经与传统相去甚远,本应站在最前沿的传统媒体,其新闻生产流程的现代化程度几乎沦为后进分子。拿报纸来讲,现在的基本流程与上世纪90年代刚迎来激光照排和互联网的时代相比,有多大变化呢?信息的大众传播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使得传统采编人员对于信息掌控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各媒体面临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同时似乎又共享着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更加希望通过本媒体的生产流程制造出个性化的产品,这一切给媒体优化生产流程带来了挑战。

信息整合利用难度加大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媒体越来越需要一个信息整合中心。十几年前,今晚报开通呼叫中心以后,全国掀起过一阵报业呼叫中心热潮,近几年,呼叫中心在全国主要的报业集团几乎普及。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深入推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惊人的传播效果而为世人瞩目。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除了是事故最早的信息来源之外,还扮演了很多众所周知的重要角色。

传统媒体旧有的生产流程不具备将各类新闻线索充分整合利用起来的功能,必须进行改造。目前,已经有很多媒体对此进行了尝试,有的是在编辑中心配备了信息员,有的将呼叫中心增加了微博监控功能,有的将这些功能分散至各采编部室,但总体来讲,功能不够强大,工作成果不够规范,考核不好量化。理想的信息整合中心应该能将电话报料、论坛、博客、微博、视频网站、电台、电视台等新闻线索全面整合,经分析后输出各个层次的工作成果。其中,根据媒体需要,可以包括即时新闻、重大策划由头、话题新闻、落地新闻、持续追踪新闻等类型的成果。由于媒体的时效性特点,其成果的输出一般应该只是初级的,最好是成一个出一个,下游采编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即时参考领用。其量化考核,可以用实际成果输出量与见报成果的数量质量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来操作。

媒体策划需要整体规划

媒体内容个性化的要求使媒体越来越需要对策划进行规划,这是对信息更高层次的整合利用,媒体采编合一部门增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对于现在的媒体而言,策划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量惊人,但总体上是以无序和随机的状态存在,有的策划用力过猛,有的策划距离理想目标相去甚远,有的策划功能目的重合,有的根本就没有必要搞。策划本来应该是有层次的,有轻重缓急的,报社的人力物力有限,如何才能提升媒体新闻策划的总体实力呢?这就需要对策划进行规划。规划的结果是,有的策划被取消了,有的被合并了,有的晋升为本媒体的重大策划,并许以人才、物力和版面的大投入,以实现预期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各类策划各得其所。但应该承认,我们国家传统媒体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新闻生产流程“作坊式”的特点仍然明显,相当一批报社采编人员总数在百人以下,甚至在50人以下,人员总数本身就少,高水平人才更加缺乏,还大多实行采编分离的机构设置,因此要想各采编部门都具有强大的策划能力是不现实的。同时,采编分离所造成的策划目的不能完美呈现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常常是想要的稿子来不了,不想要的却很冗长。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媒体将深度报道、公共讨论等特殊部室拿出来,搞成采编合一的部门,给予了特殊政策,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尝试。

美编部门急需升级

媒体视觉个性化的要求,使媒体迫切地将传统美编部门升级为注重创意设计的视觉中心。现代媒体的每一个大策划都是包含着创意和设计的比拼。一个特刊的封面可能会因为一个好的创意而变得魅力无限。由美编部门升级为视觉中心,有两个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能否根据新闻的解释性需要,整合利用包括照片、平面示意图、立体示意图等各种版面元素;二是能否根据提升性的需要,通过创意和设计包装使新闻策划的主题明显升华。

第5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一、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僵化突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来的传统媒体走向了如今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到来也标志着媒体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媒体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以前所没有的,面对着信息发展快速、可以信息共享、信息交流的时代中,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是否能够保证其在时代潮流中的优势,就是需要有正确的现代思想,但是在电视新闻播音工作中,传统观念能非常的牢固,而一些较老的工作人员对于全媒体中一些工作内容较为模糊,并且在内心是非常排斥接受[1]。全媒体工作的相关内容对于一些宣传问题和工作上的创新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但是如今的社会在快速的发展,这种老旧的思想如果不改变,对于传统的新闻电视播音主持工作没有好处。而传统媒体想要在新时代中有更好的地位,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转变理念,不能局限于原来的传统媒体。传统的新闻播音工作就仅仅是对新闻来源获取,然后对新闻进行再次加工,之后进行播报,这样的程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则需要新闻播音工作具有个性化,能够满足现今大众的需求,播音主持工作不单单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时代的反映,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所以传统的观念只是在信息上进行处理,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其他因素,这样会阻碍传统媒体的发展。

(二)媒体融合带来巨大的冲击

新媒体的诞生给予了传统媒体更多的便捷性,比如一些新闻可以在智能手机以及新媒体客户端上进行播放,这样使民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新闻,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享受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的播音可以形成一定的视频,在客户端上进行播放,毫无约束对新闻进行收听。尽管新媒体能够给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带来很多便捷性,但是而新媒体本身对传统媒体就有很大的冲击性,可以说,新媒体的诞生使传统的电视新闻变得毫无生机。人们被吸引的仅仅只是新媒体的便捷性以及个性化,而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工作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尽管能够给予传统媒体更好的发展,但是新媒体本身却能阻碍着传统媒体的定向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这种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电视新闻播音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则需要更加的谨慎小心,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是在公众场合进行播音,所以对于文字的要求以及说话的语气都需要格外注意,但是新媒体的对于这些方面都显得比较随意,这大大降低了新媒体工作的便捷性,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更加困难,但是其效果事倍功半,所以这样大的冲击,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陷入了僵局[2]。

(三)队伍的全媒体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不足

过去传统的新闻媒体教育则是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对于语言的拿捏以及语气的运用都应有十分准确的效果。但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整个高校对于播音主持方面的教育都显得非常的快餐式,这不单是高校方面的教育,而工作人员本身则对于工作素养的提升以及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全媒体新闻的重点是能够吸引民众的眼球,而工作人员则对于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而对于真正提升播音主持工作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很少参加,殊不知,尽管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播音主持方面的素养与专业技能都非常的重要,只有拥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够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使播音主持工作能够站稳脚跟,保持着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3]。而许多人才都在向新媒体靠拢,对于传统的电视新闻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去研究,也没有在专业知识上良好的培训,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要想保证优势,也需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中站稳脚跟。

二、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积极对策

(一)提升创新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本身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应该开发创新能力,让电视播音能够在如此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能够转变现今的局势,突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优势。在播音主持工作方面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够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出路,更能够吸引现今民众的眼球,与新媒体在整个媒体中能够并肩竞争。现今的新媒体本身就有着多样化的优势,而传统的电视新闻形式较为单一,所以要进一步创新创新新闻传播方式,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竞争力[4]。新闻是具有时效性的,新媒体由于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能够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其优势较为突出,所以传统电视新闻则需要开始方面有更好的应对措施,在时效性上不能输与新媒体。而电视新闻也需要对现今的环境时时刻刻做出分析,环境变化快速就要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就要有足够快的分析能力,让电视新闻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

(二)学习先进技术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传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只会运用越来越多,电视新闻要想在整个媒体中有更好的地位,就要与新媒体相融合,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方面相比,新媒体咋有更好的网络技术,对于稿件的编排、节目的录制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电视新闻在播音主持方面也要借鉴新媒体在此方面的优势,使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于新闻的传播以及信息的采集都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而对于新闻的播报则应该融合现今的流行因素,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而使整个新闻具有现代气息,能够突出稿件的特点,借鉴新媒体中的一些优势,保证电视媒体的重要地位。

(三)提升社交能力与服务意识

在如今的全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电视新闻需要加强相关的服务,而新媒体所推出的个性化、便捷化服务非常受大众的欢迎,所以传统的电视线播音主持工作也应有更好的服务意识,有较强的个性化服务理念。由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有了新的特点,工作量较大,想使电视新闻有更好的播放效果,播音主持工作需要较多人来共同完成,所以较好的社交能力在此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很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使稿件变得更加有特色,集思广益,使播音工作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而文章的内容要使受众眼前一亮,融入新媒体的一些特色,保留新闻本身的特性,而使传统媒体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四)打造品牌优势

在全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如今在新媒体中一些信息比较泛滥,而这些信息大多是无用信息,所以大众在选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选择对自身有用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阅读,而大量的垃圾信息大众会选择回避甚至删除,所以在这样信息较为混乱的环境下,全媒体时代又给予了电视新闻又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电视新闻在播放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有用的信息,而播音主持工作在此方面又更有优势,可以借此机会来打造传统媒体电视新闻的品牌优势,让电视新闻把自身的权威性、专业性优势放到最大[5]。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中,对于一些采访专家解说的工作就与现今的新媒体中信息泛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品牌优势能够在整个全媒体时代中站稳脚跟。

第6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方式;现代公共关系;影响

网络在90年代进入中国,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它几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革新发展,新媒体的形态丰富多样,从数字电视、手机媒体到现在很火的博客、播客、微博,它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新媒体的强大势力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几乎每个现代人都会拥有一种以上的电子产品,年轻人和知识分子更为明显。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省时便捷,并且习惯性地依赖网络,而电视、广播、报纸、通信等传统媒体却遭到冷落,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面对新媒体的主流趋势,各领域也开始积极的发掘利用新媒体。而关于公共关系,不论学者们如何定义,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组织、公众和媒体。其中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媒体是路径,组织需要通过媒体实现同公众的沟通。媒体是公共关系得以形成和维系的重要环节,它的选择和应用是公共关系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当媒体元素发生改变时,公共关系也将产生深刻的变化。所以公关组织必须正视新媒体的应用发展,同时迫切需要掌握新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1.新媒体打破时空限制为公共关系提供高效的沟通途径

网络时代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地区之间存在的传播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卫星,可以将信息传播到各个角落,大大降低了物理位置对社交关系的重要性。而且新媒体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它既不受纸质媒介中字数和版面的限制,也不受广播电视中编排制作的时间限制,可以保证信息第一时间传播。在速度决定成败的今天,公关主体一直在追求高效率的传播媒介,而新媒体在时空上的优势正好实现了公关主体的夙愿。

2.新媒体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提升了公共关系的运作水准

新媒体的数字化,便于信息的传送和转化,并具备极强的信息承载量。而新媒体的多媒体化,则为信息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实现文本、图片、声音、影像的一体化,使得信息传播更为真实立体。新媒体对于信息内容的承载量和表现力都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如果公共关系的主体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优势,就能在信息传播的数量和形式上拥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将媒介的优势转化为公关传播的优势,提升公关运作的水准。

3.新媒体的二次传播使公共关系的受众群体规模扩大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另一优势就是带动二次传播,让受众群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关主体通过新媒体相关信息,目标公众接收信息后会再次通过新媒体选择性的传达给身边的群体,而且这种传递具有延续性,每传递一次后接收讯息的人数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最后,真正接收到信息的公众会比公关主体预想的公众规模大得多。值得注意的是,使受众群体规模扩大的功臣不是公关主体,而是接受信息的公关客体。其实传统媒体在公关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公众进行二次传播的热情,但新媒体可能更方便受众通过同样的媒介进行后续传播,使二次传播变得容易快捷,因而新媒体介入公共关系后受众规模的扩大变得较为明显。

4.新媒体的受众细化使公共关系更加人性化

传统意义上的公关公众概念十分宽泛,是指与公关主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有着共同的目的、利益、兴趣等意识的社会个人、组织或团体的总称。根据不同的标准,也可以将公关公众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等等。但都是公关主体面对一类人或一群人,利用主流媒体发起的的公关活动。公关公众虽然数量庞大,却具有模糊性,无法准确有效地完成公关传播。但新媒体能够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服务,使得公关公众由群体化向个体化转变,公关活动变得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公关主体需要对细化的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对公关公众的特点、喜好和心理的研究,为目标公众提供定制服务,让公关活动更加人性化。

5.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公共关系实现双向沟通

美国公共关系学理论权威格鲁尼格和亨特揭示了四种公关模型:媒介模型、公众告知模型、双向不对称模型和双向对称模型。其中双向对称模型是两位学者提出的理想化公关模式,它注重的是公关主体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公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公关活动的反馈者,可以对公关主体提出要求,二者在互动中达成理解共识。而新媒体中有很多促进双向沟通的方式,如电子邮件、聊天室、讨论组、微博等,都为公共关系的沟通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传受双方几乎是没有时间差的进行信息的发送和反馈。公众不仅可以自主地选择信息,更可以进一步参与公关活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与公关主体的平等地位。而公关主体则可以在双向沟通中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从而调整服务策略,改善服务品质,实现组织与公众的双赢。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传播方式对于现代公共关系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公共关系高效沟通途径、庞大受众群体和双向沟通等好处的同时,也给现代公共关系带来了挑战。强大的人肉搜索已经向我们昭示着,网络时代没有秘密。公共主体已趋于透明化,其权威性和私密性都在减弱。新媒体在扩大公关受众的同时,对公关危机同样具有放大作用,二次传播的强大力量会让出现危机的公关主体迅速陷入舆论困境。

因此新媒体应用下的公关传播必须回归传播真实信息的基本原则,一旦遇到危机,要积极的面对它、接受它、化解它,寻求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负面新闻做出积极回应。公关主体还需防患于未然,提前建立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构想,并做好预防准备。这样组织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时,就能有条不紊地拿出应对策略,使组织迅速摆脱危机。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蓬勃发展,对现代公共关系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公关主体一方面要及时地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为现代公共关系创作的新传播环境和新方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提高公关活动的水准;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挑战,增强组织的忧患意识,建立预警系统,将公关危机降到最低。只有这样,公共关系才能在人们接收信息多样化,关注焦点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媒介扬长避短,准确有效地开展公关活动。■

【参考文献】

[1]邱伟光.现代公共关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玉华.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才让卓玛.向主流媒体演进的 2008 新媒体研究[J]现代视听.2009,(1).

第7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网站给杂志带来了什么

Parents(父母)杂志创建于1926年,在全美期刊业发行量排名第28位,发行量为220万份,是领先的幼儿教育媒体,长期享有美誉,获得各种奖项无数。事实上,这份杂志的主题也并不完全是幼儿教育,还涵盖了父母教育。从一个孩子出生前父母的准备工作,到婴儿出生后的护理、早教、行为调整、心理等,只要是和孩子与母亲有关的主题,无所不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份试图充分满足孩子和母亲任何需求的杂志。

在传统媒体领域,该杂志已做到了巨大成功,不过更为成功的,却是其在互联网上的表现。早在1997年,Parents杂志管理层就已意识到当时兴起的互联网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他们认为,错失这些机会,将会导致杂志的未来险象环生。因此,Parents杂志毫不犹豫地全力投身互联网,创建了Parents,com,并营运至今。十几年来,Parents杂志的发行量并没有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萎缩,反而随着网站的发展而稳步增长。如今,Parents网站已做到全球排名6000位,全美排名1500位以内,这个成绩,在全美国杂志网站中名列前茅。

难得的是,Parents网站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角色而无所不为,始终坚持跟随杂志的风格和主题,将自身可以掌控的内容做精、做专,坚决不涉猎杂志以外的任何主题,坚决不开发与杂志无关的任何商业盈利项目。网站的目标任务,始终紧紧围绕着杂志发行和推广来进行。如今的Parents网站访问者众多,具备相当的商业广告价值,如果能在网络广告上充分开发,利润是非常大的,但该网站似乎始终不为所动,执着地将网站广告投放范围限制在杂志的推广和母婴用品之上。

来到Parents网站,你会发现这家网站无论是从风格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其背后的那份杂志毫无二致。不同的是,新媒体的特点被网站充分开发出来,传统杂志所无法开展的互动内容,在网站上得到了很好的开发。Parents的社区,是网站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母亲们在社区里提出问题,并获得专家的答复,母亲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育儿心得,互动性很强。此外,网站还经常举办活动,鼓励父母们上传孩子的照片参加比赛,评选最活跃的明星妈妈等。这些,都是被传统杂志视为难以克服的短板,但有了网站这种新媒体形式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Parents网站还开设了一个博客站,供母亲们写下育儿心得,交流感想,而网站上的这些互动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为杂志的内容安排和组稿方向提供参考。在Parents杂志的核心思想中有一条,即优先考虑母亲们的关注,尽最大可能回答她们的问题,这在网站建立之前,本是杂志所秉持的一种理想化的奋斗目标,但Parents网站最终将这些目标变为现实。可以这么说,一个孩子从出生前直到10岁,在此期间父母们应该获得的所有知识,想要知道的任何问题,在Parents网站上都能找到。如此专业而精细的服务,相信其固定读者和网站受众,是非常难以动摇的。

摒弃保守 融入新媒体

浏览Parents网站非常简便,除了有时会跳出建议读者订阅杂志的对话框外,浏览者无需注册也能看到网站的全部内容。网站栏目有9个大类,下设几百个小的主题,从女性排卵、受孕,生产,到产后母婴护理,婴儿教育,成长教育,门类齐全无所不包。虽然杂志的内容成本是很高的,原创作品的稿酬是一笔很大支出,但Parents杂志在将内容网络化这一点上表现得并不保守。Parents网站基本上延时登载了每一期杂志的所有内容,目录非常齐全,所有的这些内容也并非直接照搬,而是经过网站的一个深加工,开发出更多的附加值后呈现给网民的。

在杂志决定这样做的初期,是需要牺牲一些短期利益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某些读者不去购买杂志,转而来到网站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思维定势,在目前的新媒体大潮下其实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不管任何媒体,传播力是核心竞争力,网站正是扩大杂志传播力的一个最好途径,或许会有一些人因网站的存在而不去购买杂志,但这部分人的数量,与网站为杂志扩大的,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传播力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根据Parents杂志编辑部自己的分析,多年来,网站为杂志贡献的新增订户数,已占总订数的将近一半。不仅如此,Parents网站的存在,为Parents杂志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受众,杂志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将在网站的助力下而变得更为快捷、高效、成本低廉。其实,早在五年前,Parents杂志就已开始同中国内地的一些幼教杂志和出版社展开了合作,而国内业者也正是从Parents网站上,了解到美国有这样一家杂志的,

在出版业中,杂志的受众是远远比不了报纸的,因为杂志与报纸所不同的一个属性是精深而非宽泛,因此杂志的内容是其最宝贵的资产。鉴于此,杂志社一般都会对其内容进行多方保护,以免利益流失。不过,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过去的一些保护措施,显然已十分不合时宜了。新媒体的属性是开放的,传统出版业的天性中难免会有保守因子的存在,怎样才能调和这一对矛盾呢?Parents网站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杂志想拥抱新媒体,必须要有开发的心态,否则必将被新媒体所抛弃,并最终被击垮。作为当今的传统媒体,分享不到新媒体带来的好处只是件小事,在新媒体的攻势前江河日下,才是最现实的危机。传统媒体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答案是确定的,即加速融入互联网,抓住新媒体机遇,直面挑战。

新媒体是未来期刊业唯一机会

美国期刊业发展水平很高,庞大的期刊群体在出版业中占有相当显著的位置。美国排名前十位的杂志年发行量约为9亿份,正好是其人口的三倍。如果中国期刊业发展水平能在未来某一天超越美国,排名前十位的杂志年发行总量需超过50亿份,将出现历史上首份发行量过亿的杂志,从人口数量这个硬件来看,中国期刊业达到该成绩并非没有可能。可是,在没有新媒体的帮助之下,仅靠传统媒体自身的努力,这从根本上来说却只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已。

可惜的是,在新媒体的开拓上,中国期刊业已落后太多。Parents网站开通于13年前,那时候可能很多杂志社连互联网是什么都没大搞清楚,更别提利用互联网实施未来发展规划了。13年之后,这一情况没有随着各大杂志网站的出现而得到根本改观。在中国发行量排名前十位的期刊中,目前鲜见较为成功的杂志网站。有些网站打不开,有些只是杂志的一个不完整电子版,更有一些偏离了杂志的主题,成了无所不包的门户网站,背离了杂志的核心思想。

投入不足,是中国杂志类网站的一个普遍弱点,而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传统杂志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很多时候传统媒体所做的事情并非前瞻性的,只是顺势而为。大家都上网了,搞个电子版;大家都搞网站了,建个网站,大家都有微博了,去认证一下开一个,至于有没有用,能有多大用,那就没工夫考虑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上所做的动作,多数时候都是形势所迫的产物,业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网下保住现有发行量,而非去网上提升发行量,小富即安,缺乏战略远见的心态相当明显。就算为杂志办了个网站,也多是将其视为负担而非未来机会。

第8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论文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媒体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逾8亿,手机用户的增加无疑加快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说明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

一、移动通信媒体已经成为“第五媒体”

媒介的定义是信息的一个载体,凡是能够把信息从一方传到另一方的工具、手段称之为媒介。商业媒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大众的行销服务媒介必须是面对大众传播的,因此商业广告中的媒介指的是大众媒介;二是可控制性,投资行为的本质是以较少量的投入换取较大量的回馈,即是投资行为,在投资上必须具有可控制性;三是付费,商业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为商业性,所谓商业性的意义是媒体依赖广告为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具有付费特征。

从以上媒介的定义和特征来看,移动通信媒体亦即手机媒体已经具备了媒介的所有要素,并且人们也已经普遍认可手机作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的地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媒体,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小众化、实时性、交互性、广容性、易检性等特点,已经对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中国,2005年以后,报纸业出现了整体不景气的情况。那么在手机媒体突然兴起的今天,会不会促成媒体结构新一轮的新陈代谢呢? 还有待检验。

二、移动通信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信媒体亦即通常所说的手机媒体,可以理解为一种集网络和信息传播功能于一体,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信息数字化,然后传输给广大用户的崭新媒体。无线网络的发展让手机同时具备了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几乎所有优点。而由于其介质手机的特点,手机媒体也具备兼容性、整合性、贴身性和便于互动,成为一种“带有体温的媒体”。它具备以下其他媒体无法抗衡的特点。

1、广泛性

早在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4亿,2010年10月更是突破了8亿,手机媒体的用户已经不仅仅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知识水平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人群,它已经向上扩展到65岁而向下延伸到15岁,手机几乎已经成为对应于每个活跃的社会元素的存在。几乎人手一终端,这是其他媒体不可能具备的。

2、覆盖性

手机网络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实现覆盖,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甚至电梯、汽车、火车上。它的覆盖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媒体。

3、跟从性

“手机时代,人们在裸奔”。通过现行的基站,手机定位误差在200米,3G时代,误差可以缩小到10米。2010年1月13日,北京西城区西单商业街透露将考虑开设手机信息平台,只要进入西单地区,就可获得商场购物及相关打折信息等。

4、可统计性

“裸奔”的概念不只是地理上的,通过受众所用机型、话费、手机漫游情况、网页浏览状况,运营商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在此基础上丰富受众信息,建立详细的受众数据库,将为广告精准化营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即时互动性

广告投放效果将不再是盲目计算的。通过促销活动等吸引反馈的手段可以准确地计算。

6、可支付性

手机已经可以进行方便的小额的电子支付。而和金融业的融合,使其变身为下一代的支付方式,同时代替钱包和信用卡,从理论上讲也是可行的。

人们从广泛性和覆盖性意识到移动通信媒体的价值,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意识到手机媒体的更重要价值来源于它可以精确的区分受众。而且,手机还具有随身性、反应速度、区域能力、互动能力等其他媒体很难具备的特征,更使其可以进行精准甚至一对一的传播。广告将不再是单一的你投我放模式,而是与营销紧密结合的交互式沟通过程。随着手机上网资费的降低,人们使用无线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国家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会加速这一潮流,手机广告的形式也将大大丰富。在互联网时代,Google、百度等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超越了众多的媒体公司,而移动通信媒体时代的到来,又为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乃至终端机器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再次竞争的舞台。

三、移动通信媒体应该加强服务性

由于移动通信媒体所具有的优点,其在人群中的普及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我国手机用户突破8亿,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39.6%。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早期群发短信式的模式已经遇阻,应当意识到受众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及时的、对他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实践比较成功。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NTT DoCoMo于1999年2月22日推出数据业务I-MODE,现在是全球最成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手机媒体研究的先行学者匡文波总结,它成功的关键是以内容为王:首先,它必须是新鲜的,即时更新;其次,它必须有深度;再次,应该鼓励用户多次访问;第四,用户应该能够看到这种用手机上网方式的好处。I-MODE结合日本国民心理,量身定做了各种娱乐业务吸引用户,重点提供了诸如漫画、游戏、图片下载和音乐等服务,结合对内容提供商的严格考核,保证了I-MODE业务内容的丰富化和个性化。而移动通信媒体还有一个与传统媒体非常大的不同,即它的发展非常依赖于技术的发展,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快的。

四、移动通信媒体业的博弈与发展

移动运营商进军手机媒体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它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独立WAP网站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矛盾。移动运营商并不甘心只做网络和渠道,而是要凭借自己在市场、用户、渠道、信息网络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力图整合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设备系统和终端制造商以及终端用户,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产业链。由此,移动运营商与报社、广电企业和WAP网站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加速我国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的脚步。在2010年1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通过一部机器,人们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的信息处理。手机体积或者屏幕面积会适度增大,而笔记本电脑等则会适度缩小,手机媒体也将正式进化为移动通信媒体。原本存在于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同时也意味着,移动通信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高速发展的时代,并且将加速对传统媒体产业的解构,仅仅是“第五媒体”的定位,恐怕已经不能准确评价它的价值了。

【参考文献】

[1] 张燕.释放创意:平衡数字技术的手机媒体.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第9篇: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

随着电视及网络等媒体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对新媒体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读者对媒体选择更为快捷及时尚化,媒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编辑角色重要性更为突出,使其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不仅要具有原有编辑工作素质,还要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工作能力要求,加强新闻编辑能力培养就很有必要了。

1 新媒体时代特点

随着网络、手机及电视等媒体发展,多种媒体形态出现,对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冲击,新媒体已成为现代媒体宠儿,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审视及判断更为独立及个性化,基于新媒体崛起,一些主流媒体开始新编辑思路的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特点主要有下列几点,一是新闻海量化,基于新媒体时代新闻最大特点就是新闻海量化,假如传统媒体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竞争话,那么传统媒体现在则遇到了一个劲敌—新媒体,它能把各类信息织成网,每个上网站的人,无意当中就会在百度、腾讯QQ及开心网等网站获得很多新闻信息,并且随着手机快速发展,有些受众喜欢用手机登陆网站,或者定制手机报,还有公交车载媒体发展,可以说现代人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不自觉就会在海量信息中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新闻快捷化及互动化,新媒体重要一特点就是快捷化,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新闻制作周期较短,照片加上说明,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上传到网络共享里,有些重要新闻事件还能实施网络直播。随着QQ及微博等新闻媒体出现,新闻传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新媒体互动平民化,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受众,并且每个人均可成为新闻的者及评论者;三是良莠不齐特点,新媒体给人们带来快捷、平等及丰富等特点同时,谣言及阴谋也开始进入网络媒体中,像金庸去世、某明星被结婚及药家鑫潜逃等,每个用户均可成为信息的者,只要拥有一定好友,够勤快,可多逛一些论坛及QQ群,信息就能迅速传播出去,网络犯罪、谣言及欺诈等恶劣行为是屡见不鲜,这使得新媒体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2.1新闻导向意识及敏感度培养

基于新媒体时代,原来传播观点遭受了挑战,追求眼球效应同时,新闻编辑应具有牢固导向意识,最近发生事实及信息是否能够成新闻,编辑可对新闻价值大小实施定量与定性分析,尽管判断时,构成新闻的要素比较多,但依然应看新闻自身导向性。要提高新闻编辑能力,首先也要提高新闻编辑的政治素养,对国家政治方针、法律法规及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了解深入,并重视价值、思想及生活导向,且给以正确指导;其次,培养编辑的新闻敏感度,对服务读者线索,编辑能够将其小事策划为热点的新闻,敏锐的新闻发现能力及捕捉速度,是编辑捕捉价值新闻的保障;然后,培养编辑整合信息能力,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判断其价值大小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及多侧面来看待新闻价值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对视觉要求越来越高,新闻图片清晰快捷更能适应读者需求,新闻内容及形式变得同样重要,编辑应该具有新闻版面设计能力,能够将图片的安插恰到好处,这对新闻编辑高素质来说是很重要的。像2012年某金融报,运用插图来说明金融方式,并用柱状图对八家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解说,还用饼图来反映去年五大银行净利润报道,把较为枯燥的专业金融术语给予形象化,可有效吸引读者眼球。新媒体时代也进入了读图时代,加强编辑有关读图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要培养编辑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让新闻编辑具有质疑思想,找出新闻存在问题,并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新闻效率。创新能力不是仅靠大话说的,而是潜意识开打出来的,这个过程不是每个人均可做到,具有求异意识,能够把创新能力有效开发出来。在新闻报道里,经常会对客观世界相似事物及雷同却比较重要的事物进行重复报道,如果编辑能够发挥思维求异性,从本质相同事物里找到不同点,把人人皆知道理找出新鲜点,从新角度来看待相似问题,就能具有不同新闻作品出来,对新闻创新,就需要新闻编辑具有独特想法及思维,锻炼自身创新思维及能力。像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化,并且网络互动已成为受众及编辑间进行沟通纽带,编辑应该加强这种互动化,像《南方都市报》的网络版实施编辑招聘时,就曾提到欢迎微博控来应聘,这说明新闻编辑应紧跟形势,具有创新精神。

在新闻编辑工作里,不仅对新闻内容编排与处理,编辑还应对新闻审美进行负责,优秀新闻编辑,应该把新闻提高到艺术层次上来,应该知道怎样搭配文字画面、巧妙连接其他有关新闻、润色新闻的语言等,通过新闻艺术性影响受众审美观,感受到生活美感,从而体现新闻美学的价值。编辑决断力也是门艺术,在新闻工作当中,新闻要与时间较量,对于发生突发重大事件该怎样报道,怎样凸显,社会效应如何,广告利益考虑等,每个细节都体现着新闻编辑决断能力,提高编辑决断力,可有效提高新闻编辑水平,提高受众关注度,像9·11事件里,《华尔街日报》在遭遇如此大难的时候,还能够如期出版,主要是由于总编辑保罗紧要关头正确决策,使得新闻日报能够正常出版。培养编辑决断力,能够更为准确指导编辑工作,提高新媒体时代竞争能力。

3结论

基于新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要想在媒介里站稳脚跟,就要拥有自己一片天地,并且编辑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提高编辑综合素养,加强新闻敏感度培养,提升创新力、决断力及审美感,从而紧跟现代媒体所需能力,更好服务新闻工作,为受众带来更有价值新闻,以提高自身媒体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