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社区教育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建设

第1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项目简介:江苏省社会教育“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重点课题(批准号:JSS-B-2012019)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社区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级管理人员、基层办学人员及数量充足、能胜任教学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来承担。社区教育队伍是全面提升社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本文主要对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要求进行思考,探讨如何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140—02

一、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要求

1.理顺体制,整合力量

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在加强队伍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整合辖区内各类人才资源。政府相关部门可结合教育部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现有教育事业编制中进行择优选拔、合理调剂,选派适合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充实到街道的社区学校,使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工作能从专职师资的力量上切实得到保证,从而促进辖区的社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作。

打造一支专兼职教师与志愿者相结合,适应社区需要、具有奉献精神的社区教育者队伍是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师资队伍应以各级社区学校的专职教师为骨干,充分发挥辖区人才优势,以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作为主体,还要组织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齐全,具有较高业务水准的志愿者队伍,合理使用,形成互补,使各种力量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得以整合,充分发挥其作用。

2.健全规章,规范队伍

我们高度重视社区教育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它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纳入社区教育主要工作之一,健立长效机制,多渠道、分层次推进这项工作,把职业道德建设渗透到队伍建设全过程。社区教育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成果,最终要内化到为辖区居民的服务上来,转化到教育培训上来。因此,我们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以期保持这项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切实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社区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以期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及时建立并不断完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和追责连带制度,建立师德及业务档案。通过健全规章,良好的社区教育队伍的群体形象得到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3.优化结构,更新知识

在社区教育师资培养上,要从单一型的“专才”向复合型的“全才”转型,即向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在众多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具有较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他们还必须根据辖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的容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4.广开渠道,定期培训

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我们从事的工作,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社区教育发展对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要求。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广开渠道对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引领他们参与培训轮训、名家讲坛活动,投身知识更新工程。各种培训活动使他们对社区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和作用等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树立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婴幼儿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观,使他们都能够认识到: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与拓展,学校教育是构成社区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策略

1.专兼结合,重视队伍

专职教师基本上是从中小学转岗而来,工作性质经历巨大转变——从普通教育系统转到终身教育系统;角色定位面临巨大转型——由学校的学科教师转为社区教育的宣传者、组织者、实践者与研究者。专职教师的数量还存在着不足,我们还要根据辖区社区教育的需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

对于专兼职教师而言,要构筑完成社区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社区教育理论、社会工作知识、教育社会学、社区教育管理学、社区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自身的文化知识、经济知识、社区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社区教育基本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社会调查研究、课程开发、社会沟通与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

2.广纳人才,充实队伍

辖区要广泛而主动地招募社区教育志愿者,扩大志愿者队伍,科技工作者、卫生工作者、教师等是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主力军。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引导、教育和激励志愿者的行为: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学习培训,发放教育资料,下达教育任务,让每个志愿者都与社区的市民学校挂钩联系,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在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中,居民们通常是受教育者,但在某种情况出现时他们又是教育者。他们拥有各种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以及多种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完全可以借助适当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特长,他们就会因此而成为教育者,他们也是社区教育中的宝贵的教育人力资源。正所谓“能者为师”,社区教育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信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社区教育队伍的主要力量的一部分。

3.全员培训,优化队伍

辖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以营造勤奋好学、锐意进取的良好氛围,提高社区教育队伍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前职后培训,夯实社区教育事业的人力基础,提升他们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要统筹考虑月度安排,根据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不同性质特点,采用专题讲座、专项研修、实践操作、外出考察、学习交流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力求与辖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投身科研,磨练队伍

我们要重视科研工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尤其要强化专职教师的科研意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业务主管部门社区学院要鼓励、支持他们申报相关课题,为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汇报、结题评审做好服务与指导等工作。定期举办课题研讨活动,要求参加研讨的报告及论文密切联系社区教育课题的重点,探究问题,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

5.建立机制,激励队伍

社区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不断激励社区工作者振奋精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社区教育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社区教育管理部门要科学地确定工作职责,对社区的专兼职教师、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志愿者队伍的工作职责进行定位、分解,落实岗位职责。规范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实绩考核,定期从不同维度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并就评价结果及时与其沟通,使考核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同在的科学评价体系。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呈现多样化状态,激励就要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满足个体心理的不同需要,对工作成绩优秀与突出者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相应的奖励,尤其更要重视多方面、多渠道地宣传他们。这既是对取得成绩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鼓励,也是对未能取得成绩的其他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鞭策,从而提高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展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是生命。只有不断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扎实地推进社区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辖区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真正让生活在这一方土地上的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社会教育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第2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4-0150-01

一、现状分析

经济建设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农民工劳动力就业地域的转移,中国的工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农民工会长期在城市居住,间接地也会让农民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农民工越来越廉价。据统计结果发现,目前在这种经济因素的驱动下农民工也越来越想在城市长期定居下来,但是农民工在城市中是比较脆弱的个体,长期受社会的关注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问题的折射,因此,为了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实现农民工社区和谐建设,加强农民工社区建设教育已经变得急不可待。

二、什么是社区教育

所谓社区教育就是在生活范围内,人们充分利用各式各样的教育资源,为了提高居民社区素质和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建设、社区人员的和谐交往和教育的顺利发展,因此,社区教育或者说社区教育研究人员必须快速带动农民工教育。例如,社区教育应该抓住社区的一切教育资源,让社区农民工动起来,实现城市文明建设和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技能训练,目前随着社区教育带动农民工教育这一措施的逐渐进行,很多潜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良好的社区教育呢?

三、社区教育区域化教育

区域研究教育是针对区域性教育程度不平衡现象所采取的教育措施,在社区农民工教育中我认为采取此方法是最好的研究策略。什么是社区教育区域化研究?区域化研究就是将教育的范围缩小到社区和社区的每一个人身上,虽然此做法对预算方面比较奢侈,但是教育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农民工社区教育可以说是为了基础问题的培训,所以,在培训中做到的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应对教育措施,就农民工社区流动人口为例,社区的农民工可以说是流动人口比较大的场所,所以,在社区文化方面也是影响比较大的,既然社区文化变更比较快速,那么随之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农民工朋友大都学识比较少,接触的社会流行文化也不是很全面,但是很多年轻人又容易适应外来文化,将各种各样“奇葩”的文化带到社区,因此就会有很多人出现抵触的现象,随之社区的和谐平衡建设就会被打破,为了不让此类现象的出现,社区管理人员应该在社区文明和谐建设中,在社区报栏里放一些关于时尚报刊,并且随时更新,让社区人员多接触当下流行文化,维护社区平衡教育。

四、以实际的方式应对社区教育

(一)对于农民工社区教育应多集中于社区实际研究

农民工是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员,农民工的教育对于社区教育又有着特殊性,所以,在社区教育和农民工教育方面应该注重社区实际,社区的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是对理论知识的教育,所以农民工教育学习的应该是实际型应用技巧,同时,农民工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教一些灵活性大的“新”知识来满足他们的“欲望”,最好在教育过程中能安排农民工实际工作,这样可以依靠社区的力量,满足农民工多层次的需要,达到社区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平等教育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可以说正在一步步地向自由、民主、平等方面发展,对于社区教育与农民工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向这一方向进发。在社会发展途径中农民工在就业职业市场中一直处于弱势群体和不利地位。社区教育作为最能关怀农民工发展地位的教育,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区保障和受教育机会,使农民工在制度方面得到完善和规范化,通过教育的多层实现和进行,在此过程中社区教育应该择优取良,淘汰不好的制度,尽量实现社区教育自由、名主、公平。

五、总结

社区要引导城市居民重新给农民工定位,使城市居民充分认识到他们是新时期充满活力又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精英分子”,他们对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城市居民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并以城市居民身份看待他们;社区要积极创造城市居民与农民工进行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增强对城市主流社会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并与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总之,在当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社区成人教育作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应该提供有力支撑,从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消除主体,从而加快其融入城市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林建峰.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32).

[2]王连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基于泉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3).

第3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文化建设 联系

1问题提出背景

文化改革中的一大重点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生活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关键一环,其对群众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以及道德风貌、价值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实际,面向未来,创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分众化、对象化等诸多方式,通过标准建设、制度管理、多元载体等具体举措,以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为基本,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诉求,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在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

2主要途径探究

2.1“一个理念”为突破口,“四个统一”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中的导向功能,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化发展

(1)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广泛提倡“社区一家亲”的共同生活理念。在社区生动开展“树家风、传家训、立家礼”等活动,通过“家文化”讨论、“家LOGO”设计、“家概念”阐释、“家元素”征集等活动,辅以问卷调查、组织推荐、公益演讲等方式,联合社区群众共同打造“家文化”长廊和家文化主题广场,积极开展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2)扩展基层文化服务范围,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打造“名称统一、窗口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的“四统一”的社区文化室,深入推进“三室”(标准图书室、标准电子阅览室、标准文体活动室)建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起的坚实平台。

(3)紧抓顶层设计,端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作用,将社区文化即民生、思想政治工作即热点新理念深入社区,突出思想教育功能战略新思维,将其与社区文化改革发展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

2.2促进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化建设,突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1)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投入、保障和协调机制。夯实制度化建设,打造基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推进公共阅读服务,研究制定流动管理办法,开展图书“一卡通”制度,新建社区流动图书平台,拓宽社区文化资源渠道。

(2)依托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社区工作需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假日,组织群众展开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交流学习。开展“亲子读书会”、“道德讲堂”、“孝道文化讲座”等,同时,将优秀本土文化融入讲堂,拓宽了群众视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服务群众。

2.3促进社区文化价值引领,深挖社区文化规范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增长点

(1)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以培养平等、互助、协作、友爱为主旋律的新型人际关系为着力点,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培育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新增长点。拓展“种文化”、“养文化”的新型思维,策划“阅读与生活”、“讲座联盟”等群众文化主题活动。

(2)着重心理疏导,倾注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投影社会热点,着眼社会问题导向,培育规范健康社会心理新增长点。在思政工作中深度融合社区服务,组建街道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共青团市民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构筑品牌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及时关爱老年、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积极思想沟通,化解心理焦虑,引导群众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理性处理问题。

3问题反思

3.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1)对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出现偏差,不重视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将其浅薄理解为“吹拉弹唱”,对社区文化缺乏足够认识,无法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

(2)将社区文化发展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割裂开来。片面地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只和自身建设有关,与其他部门无关。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导致社区文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

3.2内容有待丰富

(1)社区呈现出内在人文关怀不足,社区精神内核不突出,群众参与度不稳定等情况,外功有余、内功不足,对群众活动过度依赖,而活动又多流于形式,缺乏和群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了服务群众的效果

(2)社区思想教育内容空洞化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紧扣时代主题,仍以“填鸭式”为主,缺乏吸引力。

3.3人才配备有待充实

(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策划性人才,不利于社区文化活动的精密性、专业性、结构性组织,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懂“文化”的不懂“政治”,懂“政治”的不懂“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文化的整合发展,高层次、专业性、复合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不足。“各说各唱”,相互协调不充分,制约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孙连任.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

[2]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第4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介绍常州社区教育现状及常州开放大学建设情况,并从“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升级改版、成立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自建微视频课程、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建设和评选、电视课程播放、组建终身学习导师团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常州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内涵建设

思路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科学界的定义是:素养、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社区教育内涵,是指社区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与外在各种表象相一致的实质性内容。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社区教育在进程上已从全面发动向深入开展转变,内容上从活动型向教育型转变。因此,社区教育需要有具体的内涵作为支撑。

一、常州社区教育现状

1.常州社区教育概况。常州,又名龙城,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常州市辖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七个辖市(区),全市户籍人口364.8万人,常住人口155.04万人。常州实行社区教育城乡一体,2007年开始,坚持统一划分、分类指导、分区域发展的原则,推进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实验和实践。常州七个辖市(区)中已创建两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一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全覆盖,各镇(街道)、村(居委会)100%建有社区教育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葛俊芬(常州开放大学,江苏常州213000)中心和村民(居民)学校。

2.机构改革。成立常州市终身学习指导中心、常州市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常州市终身教育信息中心三大中心;成立信工学院、财经学院、文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大学院,全方位服务社区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机构的保障。

3.课程建设。已建成五期面授课程共400门,购买与自建视频课程16000多门,供市民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课程。用各种活动、培训项目推动社区教育广泛开展。

4.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支由专家、学者、行家、教授组成的300多人的热爱、热心、热情社区教育事业的专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

5.网络体系。建立市开放大学—辖市(区)社区学院(开放大学)—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四级终身教育网络体系,形成纵向支持联盟,准确定位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功能和作用。每年评比一批标准化或示范性社区教育机构,不断夯实社区教育的基础。

6.网站建设。建成“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掌上学院”供市民随时随地随处学习。

7.项目引领。11个“一校(院)一品”项目引领社区教育的课程、师资进社区,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8.科研指导。在对社区教育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一批关于社区教育的课题,以理论研究指导社区教育的开展;创办《常州终身教育》杂志,终身教育有了理论研究的阵地和指导实践的平台。

9.协同作战。以常州开放大学校本部为龙头,完善遍及全市各地、各行、各业的能满足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支持服务体系,并以校本部为枢纽搭建惠及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系统。建立横向支持联盟:教育系统支持联盟、行业系统支持联盟、企业系统支持联盟、国际合作支持联盟;八个社区大学分校在师资、课程、项目、科研等各方面协同作战。

二、常州开放大学建设

常州开放大学于2013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常州开放大学是在原来常州电大和常州社区大学基础上成立的一所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型大学,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型,是质的提升和飞跃。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教育革命,是改善民生、造福社会的伟大事业。从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到常州社区大学再到常州开放大学,是学校在新时期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而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当紧紧抓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办好开放大学,逐步实现社会成员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的高水平课程的梦想,全力推进常州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三、常州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常州终身教育在线”升级改版近日,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该文件在“主要任务”部分强调要“加强终身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与支持,缩小数字鸿沟”。

1.常州开放大学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设目标完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逐步建立起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网络,完善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支持和服务平台;开发、共享和建设丰富多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立数字化学习的学分积累、转换等激励机制;建设支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系统、质量监督系统和公共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为促进市民学习和服务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服务。

2.常州开放大学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在常州开放大学建设常州市教育云数据中心机房,配套云服务器等设施设备。各辖市(区)依托社区培训学院建设区域市民终身学习局域网站,投入相应的硬件设备。

(2)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结合常州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整合辖市(区)开放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的远程教育基地和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常州市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网络终端,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社区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常州开放大学逐步完成常州市教育云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站改版升级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覆盖市、辖市(区)、镇街的终身教育站群系统;同时要整合利用各种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平台,满足互联网、电视机、移动设备等不同终端人群的应用需求,引领市民数字化学习向优质共享方向发展。

(二)成立社区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社区教育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增评社区教育类名师工作室。全市计划择优评选若干个社区教育类名师工作室,首批建设周期为两年。通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在社区教育教学实践、项目活动和教研科研中的引领示范,以及与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互动交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促进社区教育教师培养成长机制。在努力造就一批社区教育名师的同时,全面带动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促进全市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名师工作室由工作室领衔人(1人)和工作室成员(不少于5人)组成。其中领衔人所在单位(或聘任单位)工作室成员不得超过3人。以领衔人所在单位(或聘任单位)为挂靠单位,以领衔人姓名命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条件:热爱社区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有深厚的社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比较丰富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在社区教学培训活动一线至少有3年工作经历。具有高级职称或一技之长,在本地区社区教育中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热心青年教师培养,有培训、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和实绩。名师工作室成员条件:热心社区教育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追求,有良好的社区教育理论水平、较扎实的社区教育业务能力、较突出的社区教育活动业绩、较强的社区教育研究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质。名师工作室成员要起到“以点带面、团队协作、辐射引领、共同发展”的作用,推动常州社区教育深入发展。

(三)自建微视频课程进一步整合与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常州开放大学作为终身学习数字资源建设的主体,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原则,统筹规划,建立以共享为目的的资源管理模式。采取“自建、共建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资源质量,丰富资源内容。形成网上资源建设机制,实现各级网络站点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共享;组织开发微课程,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建设网上交流展示和互动体验平台,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相互学习的氛围,引导学习者个人自建学习资源;对网上的学习资源要持续更新,满足用户以需求选择资源的愿望。各社区培训学院和8个分校重视辖市(区)和本校的本土教育资源的建设,针对区域的经济、文化、人口等特点,组织团队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提供特色教育培训。

(四)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建设和评选启动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常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镇、街道)的评选工作。组织专家制订《常州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镇、街道)评估标准》,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形成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的绩效考评机制。通过督导评估,促进各地区数字化学习及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

(五)电视课程播放为支持常州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常州电视台专门开放一个频道作为教育局的科教频道。常州开放大学遴选一批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在科教频道滚动播放,供社区居民自主学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的“道德讲堂”也将在电视上播放;每月一期的“常州公开课”推出家庭教育系列、市民素质提升系列等课程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这些课程也将在电视上播放,让更多的常州市民享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

(六)组建终身学习导师团队海尔掌门人张瑞敏先生曾说过:“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道,是无形的,却是最重要的。”常州社区教育要迈上新高度,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导师团队对社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宣传引导、考核督查、绩效评估,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能力、生活品质、幸福指数,全力推进常州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宋亦芳.社会治理创新视域下社区教育发展新思考[J].上海教育,2011(21):62-63.

第5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在终身教育的浪潮下,如何强化基层社区教育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而强化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发展社区教育和未成年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社区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深入发展的基础。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志愿者担负着为社区管理人员建言献策和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重担,关系到社区教育工作的成败。所以,加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是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而社区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其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国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基础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现状

1.社区教育志愿者社会认可度不高,队伍零散

随着我国各地对教育的重视,全国很多地方的街道、社区都逐步成立了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培训等教育机构。然而,由于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身份地位没有明确定位,特别是专职社区教育志愿者介于兼职志愿者与教育工作者之间,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没有对其进行职业定位,使得其正常的待遇与要求缺乏制度保障,让其在社区教育工作中难以形成专业奉献的精神。基层社区教育机构之间通常存在着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整合统筹不力、关系不顺等问题,导致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比较零散,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社区人员之间相互缺乏沟通,志愿者队伍在课程开发、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上参差不齐,与当前社区教育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社区志愿者缺乏社区教育专业背景,专业化不强

社区教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社区教育志愿者的专业素养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专业素质高低关系着社区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志愿者多由学校教师、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组成,这些人无论是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还是教育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相关社区教育专业背景,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社区教育的专业学习,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社区教育志愿者教育培训不足,教育素养提高缓慢

对社区教育志愿者进行专业化教育培训是提高其素质的重要保证和重要途径。社区教育志愿者能否胜任这一份工作,除了其自身具备的教育背景外,还与其后期接受的教育培训密切相关,这能帮助他们不断根据现实需要提高自身能力。我国对社区教育志愿者并没有指定明确的考核达标体系,培训内容较为随意和流于形式,缺乏对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不能满足志愿者提升专业素质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需要。

三、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策略

1.明确志愿者身份地位,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

社区教育志愿者要不断根据社区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医疗保健健康咨询、计划生育指导、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各种便民服务以及安全消防知识、科普知识宣传;带领党员志愿者服务社区,进行环境整治、治安巡逻、防范宣传;组织志愿者清除杂草垃圾、小广告,美化居住环境等活动,提高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志愿者要不断进行持续性学习,在教育他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2.完善志愿者信息资料登记,提高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充分调研了解社区居民的现状和需求,根据居民需求的壮大和志愿者队伍的充实,建立志愿者资源信息库。基层社区教育的志愿者必须以志愿者的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为基础,讲究实效。在志愿者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其个人特长与意向确定其工作内容,完善志愿者队伍信息登记,使得社区服务更有针对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将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其基本特点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需持证上岗。社区教育从业人员专业化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社区教育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和资格等级等制度,使得社区教育志愿者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

3.加大志愿者队伍的培训辅导

第6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摘要:社区学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不仅承系着学校教育与社会再学习的纽带,更是全民完善终身教育的平台,在实现我国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学院的内涵发展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教育资源建设都是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金湖县社区学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认知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本县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寻求适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全民完善终身教育需求的教育学习资源。

关键词 :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建设;终身教育

作者简介:陈芳,女,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01-03

社区学院是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应运而生、因需而建的一种新型学府。它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不仅承系着学校教育与社会再学习的纽带,更是全民完善终身教育的平台,在实现我国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社区学院的内涵发展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教育资源建设是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社区学院教育资源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媒介,是社区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其开发必须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社区学院教育资源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有针对性,更容易得到全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提高居民对学习资源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对于县社区学院教育发展来讲,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开发对社区学院教育特色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是县社区学院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当前金湖县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习资源开发的深入和市民需求的进一步扩大,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开发也面临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和访谈,课题组发现,金湖县的社区学院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学习资源规范性差。各乡镇社区学校根据需求开设课程,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准备学习资源,发展水平不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2)学习资源个性模糊。社区学院教育现有学习资源普遍较为常规,普适性强而本土特色不够彰显,未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3)学习资源开发主体缺位。社区学院教育学习资源大多是建立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润色、修改而成,缺少创新;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社区学院和各乡镇社区学校专职人员较少,且缺乏整理编写学习资源的经验。由于课程开发主体缺位,因此无法提供丰富的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各类社区学院教育特色课程[1],学习资源总体数量有限,质量和专业性也很难得到保证;(4)学习资源表现形式单一。现有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大多是文本形式,配套的电子资料和其他形式的助学材料较为稀缺,网站、动画等课件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全民学习需求。

(二)问题原因探究及分析

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各乡镇进行了深入访谈,对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1)对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重视不够。金湖县社区学院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服务指导学习资源的开发,缺少教育资源开发的相关专业教师的团队。各乡镇社区学校也未成立相应的开发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一直流于形式;(2)乡镇社区学院缺乏统筹规划。各乡镇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大多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教育资源内容“杂”、“乱”、“散”,缺乏统筹规划;(3)资源建设开发与资金投入未形成合力。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的整合,社区学校投入的资金力量较为单薄,需要有关单位部门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

二、破解现有学习资源开发的难题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金湖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破解现有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难题。

(一)师资队伍专业化

在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建立一支专业化开发社区学院教育资源的团队,可以使得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开发更为顺利,更为有效。每个乡镇社区学校应当派出课程建设骨干教师,开展师资培训,通过专项辅导、课程推广、研讨观摩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区学院教育课程队伍的专业化。[2]经过有计划、分步骤、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社区学院专职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力,促进课程与资源开发队伍的专业化。社区学院应设立课程开发相应的部门,组成课程建设教研小组,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适合金湖县的社区学院教育课程体系。

(二)课程形式多样化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不同,课程的呈现过程也千差万别,课程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根据金湖县居民的从业状况、生存状态、生活习惯等差异,金湖县社区学院采取脱产与业余、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种教育培训形式。与这些培训方式相配套,社区学院也设计出形式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学习群体、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方式的课程类型。

(三)课程评价具备群众性

从教学评价看,社区教育的主要部分属于非规范性教育范畴,教学主要是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社区教育实际走的是“市场化”道路——教学水平高,学习有实效,社区教育就兴盛、发展;教学水平低,学习收获少,社区教育便萎缩、停滞。[3]因此,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一定要重视、尊重社区民众的质量评价,应以社区民众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评价课程质量和成效的基本依据。

三、开发社区学院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

为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金湖县社区学院从以下方面开展实践探索,促进教育资源建设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一)建立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开发管理机制

金湖县社区学院自2008年成立以来,立足建立终身教育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的实践与研究,积极探索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力求形成一批具有当地特色、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社区学院教育资源。

经过实践与探索,金湖县逐步形成了各乡镇社区学校与县社区学院共同参与合作,统筹与自建结合、规范与特色并重的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实现了社区学院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学院依托县内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体育馆、图书馆等教育资源,发挥其骨干龙头作用,坚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念和“依靠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基本思路,统筹、规划、管理全县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人群的社区教育,努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社区成员学习需求的教育培训活动。[4]

(二)共同参与,开发社区学院多样化教育资源

社区学院教育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将本县各类人文资源、教育资源和物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它更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

基层的乡镇社区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拥有一批热心社区学院教育的师资队伍。社区学院积极探索乡镇两级课程建设机制,联合各乡镇社区学校启动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对能凸显金湖县地方特色、社区居民喜闻乐见、在全县范围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课程作为课程建设,有效促进了社区学院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特色化。

与此同时,金湖县社区学院建成了“市民学习网”这一学习平台。作为一个学习平台,能全面、及时、有效地反映本县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情况。但目前网站的学习资源具有当地特色的学习资源还不多,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自主学习。同时,县级层面整合、开发的课程与学习资源也需要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为市民提供更方便、简捷、有效的学习平台。为此,我们通过引进、自建、共建、购买等不同层次的建设,不断为社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学习服务平台。

(三)资源应用,实现社区学院教育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社区学院教育课程与资源的整合、开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要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即在一定阶段内能受到量多面广人群的普遍欢迎和使用。因此,必须强化学习资源的应用与推广,发挥社区学院教育资源作用,真正实现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1.校本课程应用,拓展市民学习培训项目。以应用和推广社区学院教育课程及金湖县市民读本为抓手,积极开展市民学习培训活动,丰富社区学院教育内容。(1)以应用开发课程教材为主,采用面授教学、网上学习、演练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社区学院教育系统公益项目培训;(2)以开展课程应用试点的方式,鼓励各校结合区域实际,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应用;(3)以赠送市民读本的形式,将读本发放至各乡镇社区学校及居村委学习点,并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重点探索如何增强培训活动的适切性,注重特色打造、教学方法的研究等。

2.信息化资源应用,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金湖县大多数区域是农村,其人口较多,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限制,他们自行开展数字化学习的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特点,我们以前期开展信息化资源应用试点经验为基础,依托“市民学习网”这一学习平台,充分应用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及其他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各乡镇全面铺开社区学院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不断丰富社区学校的办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逐步提升市民信息化理念,有效促进市民网上学习。

金湖县社区学院教育课程开发仍处在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在课程与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更新终身教育学习观念,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对社区学院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进行规划指引,为广大市民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服务;要完善管理运作机制,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学校主导、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长效建设机制。

总之,社区学院教育学习资源开发与建设是提高社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引导社区学院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是金湖县社区学院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社区学院教育课程开发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把社区学院教育课程开发不断引向深入,是金湖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学院教育深入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乃林.社区学院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初步实践与思考[J].上海社区学院教育,2009(5).

[2]黄健.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志坤.注重特色课程建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J].上海社区学院教育,2009(5):7-8.

第7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区;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统分政策的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待业在家,提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正是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以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探索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体现了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区的影响

1、有利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在“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除了依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社会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必须大力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有利于社区物质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做的好,社区成员的思想觉悟高,有利于社区的物质文明的建设。如有利于维护社区的基础设施。因此,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社区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目前,在社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如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抵制歪风邪气和不良思潮等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善,解决不及时,就会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危害,不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据报道,上海由于社会矛盾解决得比较好,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故的“”、“政府无用论”在社区建设搞得好的地方根本没有市场。可见,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完善的社区设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社区服务设施状况良好,人心容易团结,可利用社区的有利因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反之,设施状况差,则人心容易涣散,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

2、良好的社区文化传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社区的文化传统除了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江浙社区文化具有“包容、务实”的特点。这种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品德形成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完善的社区规章制度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社区规章制度对社区成员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成员要在某一社区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必须遵守这个社区的道德规范,否则就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当社区规章制度的要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这种约束力可以强化教育的效果;而对于那些落后的规章制度这种与树立却阻碍了个体思想的进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社区的必要性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1、缺乏吸引力。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只是教育效果不明显,使学生对思想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和厌倦情绪。

2、理论教育脱离社会实践。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并未结合起来,相对独立,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出现了教学与思想教育工作相互隔离的现象。

3、教育效果不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包括导向、激励、评价、凝聚、调节和转换等诸多功能。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元化”的课堂教育模式,难以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理论,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的必要性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包括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把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纳入社区环境之中,充分利用社区这个“第二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得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大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区化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社区社会生活实践,并通过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实现理论的升华。

3、促进大学与社区的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可以促使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促进大学与社区的和谐发展。一方面,大学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开展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成员的思想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大学与社区的沟通合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区化,需要大学与社区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和沟通机制。

首先,学校与社区双方应就大学生进入社区的具体事项达成一致。其次,各级学生团体是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团体与社区各部门之间也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此,学校与社区之间应当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化的过程中,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的信息沟通机制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信息沟通机制也有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学校领导可以通过相关信息,掌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精神引导

1、进行隐性教育

2、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的目的又两个;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并在其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

1、设立社会实践小组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按照调查时间和集中程度可分为假期调查和平是课外调查。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个大学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传统方式,而平时课外调查也是一种社会调查的方式,并在各大学中逐步开展。

社会调查工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专题调查、一般调查、集体调查、个调查等。在当代大学,学习模式应当集自主性、专业性、实践性、学术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因此,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正是一种发挥学生专业性、实践性、学术性与创新性优势的有效途径。

2 开展社区服务

第8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关键词]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

一、社区发展的基本内容

(一)社区发展的内涵

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教育相结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区的发展,也可以说社区的发展就是通过将社区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想结合来实现的。因此要寻求将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的方法首先需要了解社区发展的内涵。随着社区的发展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下对社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区发展过程中要求有一系列科学的步骤,并且对居民的社会关系和心理态度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此外,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使社区的全体区民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的发展建设中去,促进社区的经济进步和发展。在社区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使社区居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社区进步。最后,促使社区发展进步,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方案。确定社区发展的主体,并根据这一主体开展一系列科学有序的活动,从而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发展的特点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努力。因此社区发展的主要特点不是社区的物质建设和生产发展,而是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发展的内涵告诉我们,社区的发展既需要热情的宣传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和方案。社区发展并不是一件独立的事,它与全体的社区成员都息息相关,因此社区的发展需要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互助与自助。通过全体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而不只是一昧的依靠政府和他人来提供服务,这种方式给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有助于整合社区整体的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发展的主体积极性。此外,社区发展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社区发展的目标是社区发展的方向,是社区的未来规划。因此制定合理的符合社区具体情况的目标是社区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可以了解到社区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准备,有计划的实行,从而促进社区的整体进步。此外还要注意的是社区的发展并不能解决社区居民的所有问题。但是社区发展可以加强社区成员之间了解程度,从而使社区的居民产生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二、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这个情况下,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各方面的素质,有助于提高社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时代下,加强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效的促使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发展和实践中去。我国当前的国情是社区发展的硬件设施普遍不足。这种情况下要促进社区发展就必须在软件方面下手,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增强社区发展的功能。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立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改善社区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改变社区的环境,促进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发展。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帮助社区制定科学规范的发展计划,使社区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总体来说,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社区发展的水平一方面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区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是一个地域性社会。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有效地将社区和群众结合在一起,以群众为主体,以社区为载体,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促进社区的发展,同时社区发展之后还可以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形成良性循环。

(二)社区教育的内涵

社区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提高社区的教育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教育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加强社区教育则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若是只有一部分人享受教育,另一部分无法享受教育,就会导致社区居民的素质呈现两极分化,不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社区发展的进程,因此要普及社区教育,使全体社区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社区的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此外,社区的教育还应该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处于市场经济下的社区教育要符合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区容纳力强,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要融入社区教育中,使新的社区教育可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最后,社区教育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当前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单一的社区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除去学校之外还需要增加新的培训机构以及活动中心等等,将社区教育的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区,对适龄学生,在职成年人和退休老年人都要加强社区的教育。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成员的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教育内容上不再局限于思想教育,增加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增加一些为在职人员和事业人员为提高自身能力而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生活技巧等等。最后还要加强文艺教育,提高娱乐水平。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社区,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的飞速发展。

三、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方法

(一)增加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

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社区教育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社区教育可以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使社区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互动,在社区教育中加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促使学院与教师,教育机构以及社区成员进行互动,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此外,加强社区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加强社区教育的服务型,对有教育需要的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增加有需要的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技术,提升自身能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提高社区居民服务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共同的目标

要想促进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就必须寻找二者的相同点。社区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是促进社区发展,从这方面入手可以有效的促进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社区的发展需要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同时,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社区教育。因此,加强社区教育最终可以促进社区发展。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多参考社区教育的内容,促使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社区发展。

四、总结

社区的发展不仅关乎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必要要求,因此需要我们促进社区的发展,而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提高社区的教育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和融合,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社区教育建设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人才培养

随着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化,随着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逐渐构建,村(居、企)基层业余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其建设的成败及水准,直接关系到“5分钟学习圈”的打造,更直接关系到社区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下。为此,实验组立足宜兴社区教育的现状,瞄准当地居民的教育内需,切实进行了基层业余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行政推动为举措,转变教育观念

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的构建,特别是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若缺乏行政的推动力量,必定成为“一纸空文”。为此,该市着力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政策举措的落实、管理脉络的明晰三大目标,加强基层业余学校的基本能力建设。

(1)创设专业管理机构,为业余学校的建设护航。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建设,不仅是教育部门的工作,也是政府、企业、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基于此,该市由市政府牵头,联合教育等多个部门,成立“市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且在该管理机构下设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村、企等相关部门的“市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这两类机构,为有效落实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

(2)切实出台建设举措,为教育理念的转变铺垫。基层业余学校的建设,就建设个体而言,起初缺乏积极性,认为这只是“一种摆饰”者不占少数,带有消极甚至抵触情绪者,往往也绝非个别。为此,首先是力促教育观念的转变。该市以文件、会议等形式,着力宣传“富了口袋,要富脑袋”等相关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企业)内居民(员工)的教育内需进行梳理,形成具体翔实的教育内需表,以此促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办学的迫切性。其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进,以评促改”的原则,切实推进基层业余学校示范校的建设与评比工作。该市由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牵头制定评估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就办学目标、办学规划、办学项目、内部管理等建设情况进行现场评审,提炼建设经验,指出存在不足,并就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各校的成功做法,不仅以通报的形式发至相关部门,而且对评上业余学校示范校的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二、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打造基础能力

基层业余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若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社区学院及社区教育中心的努力,必定是缺乏后劲的,唯有整合各方的力量与资源,方能促进持续发展。

(1)瞄准够用要素,加强硬件建设。硬件到位,是打造“5分钟学习圈”的首要前提。为此,该市以“地方政府投一点、基层业余学校出一点、已有现成资源用一点”的思路,按照“实用、够用”为原则,有效将村(居、企)原先的会议室等有机整合,确保教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电脑、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配置到位。目前,该市的巷头社区、亨鑫科技等基层业余学校的硬件设施,达到了超一流的标准。就投入的经费而言,除了政策规定的政府投入外,该市官林镇东旭电缆,教育培训经费年平均投入达16万元。

(2)立足群众内需,开发办学资源。如何开展社区教育,怎样推进社区教育,更是基本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办学项目的开发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兴盛。基于此,该市以“立足本土资源,开发培训项目,积淀课程资源”为原则,不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有效落实社区教育事业。

首先,尝试开发了“农村紧扣致富、本土扎根传统、城市立足文化、城郊注重技能、企业强化素养”的办学项目。目前,已经形成手工工艺(紫砂雕塑)、种植养殖、水产服务等围绕农民致富需求的培训项目,如丁蜀任墅村;立足周培源、闵惠芬等本土人文资源,营造育人氛围,打造文化品牌的培训项目,如万石村;瞄准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特征,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的同时,着力就提升居民素养开展培训项目,如开发区广汇社区;调动城市社区内各类资源,开展切合社区实情、切准居民胃口的诸如免费的古筝培训、戏剧欣赏等培训项目,如宜城土城社区。

其次,切实开发了各具特色且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社区教育在我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更没有现成的教育资源、教材及课程可利用。为此,该市以各基层业余学校所开设的办学项目为依托,由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牵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开发工作,如张渚镇省庄村的《茗峰撷秀》、湖父镇竹海村的《香椿的种植与栽培》《湖父野菜》等。到目前为止,各基层业余学校的校本教材已经粗具雏形,体现了实用性与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融的特征。这些校本教材的开发,也为后期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淀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源。

(3)整合人力资源,打造师资团队。师资团队的建设,是基层业余学校基本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首先是试点推行专职教师聘请制,由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业余学校负责人一起,在已退休的教师、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专职教师,作为基层业余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如太华胥锦村。其次是着力推行企业业余学校负责人与企业培训部门负责人“一肩挑”制度,有效落实兼职教师。此外,还结合企业业余学校的办学实情,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等构建形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到目前为止,该市基层业余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龙头,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以志愿者队伍为辅助的“金字塔式”师资团队。

三、以借力发力为途径,服务教育内需

基层业余学校在加强了基本能力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借力发力,有效满足教育的内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基本能力。

(1)借力群团组织,增强基本能力。基层业余学校开展教育活动,虽困难重重,但在社区群团中的一些活动,完全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开展教育。首先,以目前日益兴起的广场健身舞为例,其内部本身便有自发的组织人员。业余学校借助他们的力量,聘请组织者为兼职教师(或志愿者),引领他们以此为平台,融入其他切合内需的教育内容,带领他们参与相关群体性的竞赛,以此切入教育,提升能力。其次,借力业余学校区域内的行业协会,业余学校深度参与,着力免费推行协会成员单位中的诸如职业道德培训、职工素养培训等。此外,基层业余学校还可以依托村文化站、广电站、中小学校、科技服务中心、农服中心、经贸中心、财政所等单位积极参与他们主办、业余学校承办的相关对口教育培训活动,由此不断提升业余学校的软实力。

(2)借力政府组织,取得“尚方宝剑”。基层业余学校,特别是企业业余学校,完全可以在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借力人社、安检、质检、技监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力量,扎实推进诸如高低压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制冷作业、登高架设、叉车、桥式起重机、行车工等项目的培训教育,切实落实“先教育培训,后考核取证,再上岗操作”的工作要求。

(3)借力教育组织,提升精细能力。基层业余学校,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业余”。与正规的学校教育相比,管理能力、精细化程度、教育痕迹等均有较大差距。基于此,基层业余学校要背靠社区教育中心的优势,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力量,切实推进精细化管理,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育的流程与推进、档案的收集与归类、文化的建设与营造等多个方面,务求规范,追求精致,力争实现虽戴“业余”两字帽子,却有“专业”两字内涵的目标,由此促进基本能力的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