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智慧城市的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1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智慧城市;信息技术;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随着广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广州市行政区域面积达7434.4km2,常住人口达到1270万人。随着行政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许多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为了方便城市的管理,更好地解决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建设广州数字化智慧城市意义重大。

1、数字化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 数字化智慧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上,利用现在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把城市中所存在一些组成部分。如:人口、环境、经济、人文等,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对所要管理的城市加以展现。这种数字化城市其实本质上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内部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整合的这些资料对城市进行规划、运营和监管。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下,智慧城市的概念也随着产生,智慧地球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基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产物。就现在而言,智慧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化城市进化体现形式,它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相互结合之后的产物;另外的学者认为在我国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组织形式,它是城市进步的体现,利用它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并且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城市建设中的各方面做出智能化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

数字化智慧城市是集合了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优势的一种新型智慧城市,它是城市化和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高度融合,是一种更高程度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代表了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字信息化向网络化、智慧化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

2、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数字化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建设观念的转变,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种新的需求。这种城市管理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对实体网络进行必要的引导,针对城市有关环境问题进行优化,促进城市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最终达到优化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

建设数字化智慧城市,所依据的新型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不仅能推动我国上游RFID技术、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为下游企业提供管理方面服务技术的支持。同时,大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对不断掌握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减轻了城市的压力,使城市的环境能够处在不断改善过程中。

2.3 实现优化城市管理和控制运营成本的双赢

智慧城市建成之后,可以对城市进了科学的管理,最大化利用了城市的内部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城市的运营成本。数字化智慧城市依托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能够迅速地对城市管理方面所处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同时这种城市模式已经逐渐渗入到了城市的饮食、医疗、卫生、教育等各种领域。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数字化智慧城市通过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正确的管理经验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中多方面的共赢。

3、广州市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或者是花城,一直到今天,广州都是作为华南门户城市和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近几年以来,随着它自身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已经开始实施“智慧广州”发展战略,旨在为广州市民创造新产业、新生活、新技术。国家“十二五”规划了对我国城市建设的鼓励和推动,就在这期间全国共有400多个城市和地区启动了智慧化城市建设。为了响应中央号召,近年来广州市对“智慧广州”更加重视,提出了“低碳生活、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响亮口号。为了进一步落实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广州市政府部门还出台了旨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1+15”政策性文件,智慧城市建设中各项重点工程都有长足发展,在2012年广州市被评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带头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位居第二。

4、广州市建设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议

4.1 广州市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第一、广州市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已经处在发展的瓶颈阶段,为了推动广州市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就需要遵循“数字化”和“智慧”并行的原则。数字化能够确保对城市有关信息的采集,实现城市建设中有关信息资源共享;“智慧”在这里指的就是人们对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视,不再是单纯的满足人类的私欲。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广州市目前居住人口破千万,人居的活动空间变得十分狭小,这就要求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满足第一点的“数字化”与“智慧”相结合的原则之外,还需要根据人们的生活生理需求,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建设,保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第三、要重点突出广州市的城市特色。每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这些不同赋予每个城市都有它们自己所独有的特色,这些特色是我们区分它们的最有利证据。所以在广州市进行数字化智慧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它的自身特色,地理位置优势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广州市的每一方面的优势,在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智慧化建设。

第四、广州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知道智慧城市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再加上它们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远远领先我国。所以我们国家在进行数字智慧城市建设时要根据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条件,量力而行,争取逐步实现数字化智慧城市。

4.2 广州市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一、基础设施层的建设。加大对广州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化城市的硬件保证,它主要包括互联网、计算机资源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传感器等高新技术设备,这些基础设施是建立数字化智慧城市庞大数据库的保障。

第二、各类支持平台的建设。这一类平台也可以称之为决策支持层,它通过分析基础设施层所提供的数据,为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立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和改进意见。

第三、最后所需要的框架是能够把这些分析数据应用到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中去的智慧服务应用层,它的存在才能够保证所采集、分析得出的各类数据的有效利用,切实把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应用到数字化智慧地球的建设中去。

结语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通过数字化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必然会引起城市固有很多方面的改变,在改变中也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等待着我们解决。所以,广州市进行数字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遵循数字与智慧并存,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华,王凯.浅析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3,16(13):71-73.

第2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测绘技术

一、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测绘所得的地理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是地理信息平台构建的重要部分。1、测绘地理信息能促进智慧城市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为了服务于民,那么我们在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之后,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细节的处理工作,就本文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十分的复杂,需要加大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且还需要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智能化的发展将会为人们提供巨大的便利,例如:当人们需要出行的时候,需要对前往方向的几条路线进行查看,选择合适的路径。测绘地理信息是将许多细小的信息收集在一起,经过计算机等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分析,为人们提供有利的选择。测绘地理信息在应用的时候,需要结合整个城市的基本情况,促进城市的平稳发展。城市的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需要在这个转型的阶段,控制好相关工作的布置。2、测绘地理信息是拓展智慧城市智能服务的重要工具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包括很多,其中包括交通、电网、经济等等多个环节。智慧城市是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来的,在建设的时候就需要加大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将会建立一个标准的地理信息平台,在建设的时候,如果有数据需要参考,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查询。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大对信息平台的宣传,尽可能广泛地应用这个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便利。智慧城市在建设的时候,需要加大环保技术的应用,节约资源。测绘地理信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加大对智能化的适应,积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服务质量。

二、测绘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低空摄影测量系统低空无人机是现阶段我们常用的一种测量方式和测量系统。这项技术是由地面的人进行控制,在低空利用一些摄像机进行拍摄,根据拍摄的图片进行测量和测绘的工作。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对拍摄机器的分辨率以及拍摄反映的质量进行严格要求。低空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比较受人欢迎,所以广泛应用。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主要是对城市的三维模型进行建设,测绘人员需要对三维空间进行熟悉,能够将拍摄到的数据在三维空间中建立出来。三维空间中我们常用的有可视化技术,这项技术也是为了方便我们进行查看。低空无人机的应用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2、倾斜摄影技术倾斜摄影技术也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是对地面的信息进行采集,然后经过计算机进行科学的处理。这种技术是我们对地面信息采集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对这两种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在多个角度进行拍摄,提升我们拍摄的效果。它能够全面地拍摄我们需要的画面,对拍摄的画面进行整理时,需要我们在地面建立标准的三维模型。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我们需要将地面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3、LIDAR系统LIDAR系统是对一些传感设备进行应用,这种技术主要是依靠对激光波段进行分析。这些激光回波的信息会经过详细的计算,并按照科学的绘制方法进行绘制。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城市内部的基本情况的分析,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对相关图像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在对影像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加大对光谱的处理和分析,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做好对LIDAR系统的应用,这种技术需要我们做好对新技术的应用和使用,才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4、高分辨卫星遥感遥感技术是应用时间较长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在上个世纪已经广为使用,不仅仅应用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更多的是应用在农业观察以及人们的生活中。遥感技术能够对地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和了解,能够使人们对地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控。遥感技术需要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GPS技术相结合,一起使用。这些技术能够对地面的农业、交通等进行指挥和合理的规划。遥感技术主要是对地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控和分析,更多是为了提高人们应用的质量。

三、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

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会加大对数字信息的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数字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人们开展建设活动,更能够方便人们开展生活。那么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质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对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为了提高对大众的服务水平,需要我们做好细节的处理工作,也方便我们指导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结束语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加大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依靠先进的技术解决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相关细节信息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人口将会越来越多,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需要实现城市内部的信息化、智能化等。

参考文献

[1]刘利.浅析智慧中国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测绘通报,2014,02:128-130+134.

[2]艾朋.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中国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4,16:200.

[3]熊伟.面向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J].测绘科学,2014,08:39-43.

第3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技术基础;创新技术;IPV6;云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3-0082-02

文化物质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伴随着城市而逐渐演变的,而城市大发展的动力慢慢变成智慧的成果,就是大众人民可以不间断的享受创新技术带来的服务与产品,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各个政府的大力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将呈现在民众的面前,所谓智慧城市是指根据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根据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在泛在互联网和信息全面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校、绿色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实现的是城市系统的优化升级,使城市各系统根完善、更智能、更协调、更发达,使城市中的人和物更智慧、更和谐,使城市中的人生活更幸福。

1 智慧城市三大技术基础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技术创新、民众意识、政府管理等各方面共同作用,而其中技术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石。“信息”是智慧的核心,因此“信息技术”是支撑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

1.1 通信技术广泛化让智慧城市拥有了神经系统

一个人要将看见的、听见的、触摸到的各种信息传递到大脑,需要有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拥有这样的神经系统,是实现智慧的最根本要求。泛在的通信网络就像城市的神经系统,只有有了它,信息才有可能通达。

1.2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智慧的能力贴近普通民众

在有互联网技术以前,信息处理只是聚集在少数专用机房里的大型计算机设备的事情,和普通的民众关系不大。虽然信息可以传递,但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很大限制,远不能到达城市的末梢。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使得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能够随意获取和产生信息,智慧的能力只有真正贴近了普通民众,智慧的城市才有可能实现。

1.3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让智慧的能力扩展到物

从技术层面来看,“智慧城市”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体系,其智慧能力的差别来自于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别,智慧的城市不仅需要更多的人能够随时获取和产生信息,城市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需要能够进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动态监管。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各种各样的设备需要具备独立运算和联网的能力,嵌入式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成为可能,因此嵌入式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之一,它使得智慧的能力从人扩展到物品。

2 智慧城市的应用局限性与技术瓶颈

2.1 智慧城市应用局限性

目前的智慧城市应用大多是一些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的简单场景,简单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模式虽然有一定的领域,但碰到一些复杂的领域就无法应对了。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复杂的情况,需要不同类型节点协同进行智能计算的应用领域。而且这些简单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只能简单的局限于对数据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均不高的领域,万一出现数据被盗用、篡改等情况,也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对于一些数据错误、丢失、延时,将会造成重大损失的领域,如:医疗手术控制、火车交通控制、大型机械设备运转控制等,由于拘束的限制,这样的领域物联网都还没有触及。目前智慧城市典型应用中,设备一般在较为适宜的环境下工作,而现实环境中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应用要求设备工作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甚至有些特殊行业的设备可能面临极端高温和低温、瞬间温度剧变等极端恶劣环境,而目前我们的传感器技术尚无法达到这点。我国目前智慧城市应用已初见规模,但是最多也不过数千个节点共同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数万、数十万、数百万海量节点规模,伴随着节点规模的增加,节点、网络的接入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求将呈指数级增加,故对节点组网速度、节点管理、协议高效性、数据并发等技术特点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2 智慧城市技术瓶颈

以上分析的智慧城市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技术瓶颈所引起的。解决技术瓶颈、才能打破局限,扩展需求,将使智慧城市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主要存在四方面的技术瓶颈。其一,传感器技术瓶颈。如何推出更小、更强、更便宜的传感器。智慧城市发展首要是大量布置各种传感器,使这些传感器与物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物品的一部分,因此传感器不仅要微型化,而且这样微型化的节点不但要拥有相当的处理能力,还需要能耗低,然而这样小型高性能的传感器目前只能用于尖端的领域,尚无法大规模应用。其二,通信网络技术瓶颈。如何做到既大容量又高性能。智慧城市中很多的应用都将是无人干预的自动操作,其与人的通信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从规模上来看,可能要面对上千万、乃至上亿的海量节点,规模将远超过原有的通信规模。其三,平台处理技术的瓶颈。如何做好海量感知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如何及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是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技术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化,需要综合运用云计算等技术推进平台处理技术不断发展,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归类、处理、检索需求才能打破这种局限。其四,安全性技术瓶颈。如何应对更为复杂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目前阶段,信息的安全问题其实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安全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将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3 创新技术推动城市化进程

3.1 大力推动感知技术的发展

智慧城市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世界来获取信息,感知技术的发展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前提,感知技术其实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技术: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感知技术需要不断向着高性能、低能耗、微型化、低成本方向发展,才能为实现各种智慧城市应用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扩大智慧城市应用的范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无线传感网(WSN)是由部署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网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网络拓扑控制技术、多跳可靠数据交互技术、信道资源调度技术、物理层技术、协同计算与处理技术、分布式信息感知技术等。无线传感网以其智能化、低功耗、自组织的特性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通信、控制手段,是目前大范围、低成本获得传感信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中无线传感网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RFID)、IEEE 802.15.4、Zigbee/Zigbee Pro技术、Z-Wave技术、Wireless-

HART技术、蓝牙技术、NFC技术。

3.2 推动网络能力增强

在当前智慧城市的初级阶段,物联网应用数量尚不大的情况下,现有网络基本可以满足物智慧城市的通信要求,但各种问题已经开始逐步显现;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化,物联网业务数量扩大,网络必将产生巨大压力,甚至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到现有的人与人的正常通信。因此需要对通信网络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适应和满足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能力改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运维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层业务特性管理、网络资源分配机制、网络性能优化机制、灵活的QoS体系、灵活的网络安全能力、移动性管理机制。其中IPv6技术与云计算机技术就是其中的主要技术,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

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它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位,并加入了对地址自动配置的支持;IPv6的地址分配遵循聚类的原则,对IP包结构进行了简化,提升了路由转发效率;增强了对组播及流控的支持,增加了对网络层的数据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可以较好地满足物联网海量节点、高安全性等应用特点的需求,是物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云计算将网络上分布的计算、存储、服务构件、网络软件等资源集中起来,基于资源虚拟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它可以实现计算与存储的分布式与并行处理。云计算的主要特征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以高度可扩展的弹性方式交付服务;利用因特网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交付服务;资源虚拟化及资源的自动管理与配置;可实现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低成本并对用户透明。

参考文献:

[1] 彭继东.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J].城市观察,2012,(2).

[2] 李忠.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思[J].建设科技,2012,(4).

第4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运营

前言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的城市建设方向,也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改变居住环境和质量的重要规划传略。现今我国发展过程中将“智慧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也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进行全方面的升级和转型[1]。我国上海、深圳以及宁波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较早的区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通信基础等设施的建设要求也更为严格,包括城市宽带、城市无线局域网、城市云数据库等的建设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保障设施,是智慧城市能否整体连接和运转的关键。为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脚步,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的运营影响进行分析。

1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而进行的整体战略规划,在规划和统筹期间,政府发挥了统筹协调、政策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智慧”性,更严格遵照环保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优化环境,实现城市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将政府、通信网络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其它不用性质的企业紧密融合,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标准和需求,全方位参与实现城市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确定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确保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示范工程的的顺利开工建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市场机制对于智慧城市的资源配置有着重要导向性作用,市场机制是体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质反映,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以城市信息共享,跨时间、跨空间、跨地域联通为重点,切实推动城市智慧化协同发展,如此才能达成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强化智慧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3]。简单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城市整体的连接互通,共同发展,也就是信息化的触角从城市这个整体性概念向下级各个领域和单位渗透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技术支持,其是整合城市各方面信息和智慧的基础。

2智慧城市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

2.1智慧城市建设是通信网络运营的机遇和挑战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基础部分,也是确保智慧城市这个庞大系统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4]。为顺应智慧城市发展,在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其面临的选择和挑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智慧城市的需求,同时又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不受影响。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有效促进了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面对传统通信网络中网建设进程缓慢、覆盖范围小、覆盖质量低、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网络通信传输速度慢、网络收费偏高以及居住区网络入户重复率高等突出性问题,网络运营商只有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大建设力度,才能跟上智慧城市的发展节奏,并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通信网络的突出作用,致使众多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技术,力求提高现有通信网络运营维护效率,突出通信网络的实用价值,增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效用,在此背景下有效改变了通信网络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让诸多运营商在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以提高自身通信质量为要求,广泛与各运营商相互合作,积极探讨最新的建设方案,加大网络覆盖率、提升宽带质量、建设4G移动通信、对基础通信设施升级改造,优化WiFi覆盖范围,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

2.2通信网络运营为城市各领域的融合提供了平台

智慧城市对于通信网络基础的建设要求是“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多家共用”,在此要求上优化网络结构,对整个城市的网络体系统一规划,完善线路走向,建立骨干网与城域网,区分工业、商业以及家庭网络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接入网与家庭网络的实际对接要求进行建设和升级。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要求运营商加强与物联网、传感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网络融合,预留网络接口[5]。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通信网络的实际要求不仅严格,而且细节化、规范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信网络的运营也为城市各领域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成为了城市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媒介,这也凸显了通信网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能够融合大量的城市信息,将数据、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其它相关性的信息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将这些繁杂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能够实质呈现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的数据,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方便了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通过通信网络,运营商、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可以跨空间交流,消除移动通信数据的共享限制,突破信息中的鸿沟,将信息价值最大化发挥和利用,从而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3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3.1城市管理方面

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用众多,首先体现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及政务部门能够利用通信网络的便利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融合,建设城市管理数据库,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接,简化公共办事的流程,优化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结构,整合城市发展所需的有效资源,将全新升级后的信息上传并成立新的政务领域管理系统。如此政府以及城市管理部门能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共享和获取城市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办公效率,随时随地为城市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3.2企业发展方面

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在企业方面集中体现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智慧物流两个行业领域,通信网络可以说是支持其发展的主体。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对于通信网络的依赖性极高,该行业领域发展中的消费、交易、资金、保险等的监控和管理都要依托于网络通信进行;在智慧物流方面,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物流监控,利用网络通信连接整个物流供应链,使购买、生产、包装、运输、配送、售后等一系列环节都可以随时监控,并且利用网络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实现远距离衔接,推进高效智慧物流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3.3公共服务方面

通信网络运营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民生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医疗和交通两大领域。在医疗方面,人们身体若有疾病反应,则在医院就诊过程中能够通过医疗通信网络实现快速的电子档案查询,调出历史病理并且快速做出临床诊断;在智慧交通方面,城市各个街道、角落布控的摄像监控系统,都需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在定点防控、卡口设备、人脸车辆识别等方面也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从而形成实时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网络系统,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郝锋钢.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J].中国有线电视,2016.

[2]吴燕,李康玉,金鹏,汪强,耿亮.基于智慧城市发展的电力通信网优化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5.

[3]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6.

[4]陈如明.智能城市及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务实发展策略[J].数字通信,2012.

第5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空间技术;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

“十二五”期间,许多城市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的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发展。自2008年11月IBM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世界各国不断进行智慧城市的实践,例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国内的“智慧上海”、“智慧双流”等等[1]。但是学界对于其定义以及内涵的理解多样化,甚至与其他概念混淆。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智慧城市的内涵以及实质成为现代政府、产业、学界、科研等各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是由IBM公司于2008年在外国关系理事会中提出的,学界对其理解各有不同[2]。IBM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为: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手段的基础上,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监测、分析,从而对治安、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做出智能化反应,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3]。笔者根据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建设项目以及目标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其是数字化技术联合智能管理的泛在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包括城市信息收集、监测、综合信息智能处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将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转为信息化城市管理,同时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体系,此外,可以对城市中的交通、资源、环境、经济等领域进行数字网络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带动城市转型。

二、智慧城市的核心环节

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及管理相结合,其中应用到了许多高新技术,其中空间技术,对智慧城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影响,具有位置信息获取、传递、定位等功能。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利用空间资源越来越多。合理利用我国空间资源,将空间技术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转型等方面,是我国发展智慧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4]。笔者基于智慧城市的功能以及流程,对核心环节进行分析,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信息感知。对城市信息按管理需求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动态监测,其主要是对末端传感器、底层传感网关以及上层感知传送管理系统这三部分的应用。现阶段的网络建设中,多以满足流量大、在线时间长为目标。但是城市感应网络的要求多为流量小、在线时间短、随需信息感知[5]。所以,网络带宽并非其建设过程的重要问题,而如何构建适应其要求的数据传输以及信息传感管理,成为城市信息感知的制约问题;(2)便利协同。多信息系统的联合运作,实现交互式处理,智能化系统能够对反馈信息进行迅速、灵活、准确的分析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6]。所以,协同运作是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3)智能处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需要具备分析、建议、行动、事后评估等能力,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实现智能化响应。

三、空间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应用

空间技术涵盖了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时,又包括了遥感、通信、导航技术。空间技术作为智慧城市构建中的核心技术,其主要表现为:

(1)空间技术与地面探测技术联合,从而构建了陆空覆盖、全面感应的城市信息传感网络,进行有效的城市信息探测。其中天基包括资源、环境、气象卫星、专用卫星等方面的资源;空基包括无人机、有人机、飞艇等探测工具;地面包括视频、移动终端、RFID读卡器等探测工具;(2)构建陆空立体通信网络,为地面通信提供应急通道。天基包括同步、移动通信等卫星为主要卫星,并辅以北斗导航卫星支持,构建高效、多渠道的通信网络。空基包括飞艇及无人机,从而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的通信应急网络。地面主要以促进有线和无线网络发展,推动3G、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满足客户对信息传递的需求。

目前国内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了智慧城市的雏形,并明确了四个关键点:①重视信息网络构建,发展4G、WIFI等无线宽带网,并将其在全市覆盖,推动物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②推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③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④优化信息技术的创新环境。南京智慧城市的构建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交通、医疗以及电力,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通过拟定智慧交通管理以及智慧铁路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等方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医疗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医疗电子信息的无障碍流通方面,提高医疗决策以及医疗服务水平;智慧电力主要从配电网络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输送方式的灵活性等方面着手,实现城市的平稳发展。宁波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生态文化等方面出发,全面构建智慧城市,并通过多年努力,将宁波建设成具有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力争在2020年进入国际智慧城市的名列中。

四、智慧城市的积极影响

1. 智慧城市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智慧城市能够通过自身功能的应用,有效解决现代城市在公共服务及管理、就业、医疗服务、交通运输以及社会监管等方面的压力。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政府提高政务处理效率以及决策水平,除此之外,城市发展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惠及百姓。

2. 智慧城市能够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现代城市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智慧城市能够通过充分挖掘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的监管力度,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和环保事业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3. 智慧城市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经济发展面对着严重的资源匮乏,智慧城市通过对城市信息的收集,了解城市生产领域的具体情况,提升信息技术在现代城市管理的利用率,改变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产业结构,推动我国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由劳动力密集产业向高新技术、知识型转变,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物联网、空间技术等新兴技术成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突破了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设施相分离的观念,将城市中的空间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为城市管理、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楚江,黄宇民,侯宇葵等.关于网络、网格、物联网、云、智慧城 市、大数据等概念的探讨[J].卫星应用,2015,21(7):23-27.

[2] 依托Autodesk地理空间技术,建设绿色旧金山――基于Map Guide Open Source的旧金山城市森林地图系统[J].地理信息世 界,2013,5 (5):88-89.

[3] 周锐,王新军,苏海龙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划 定――以平顶山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21(4):57-63.

[4] 高丹华.空间技术助力循环经济――刘志嶂会长在空间房地产 建筑新技术交流会上讲话[J].城市开发,2012,14(4):70-71.

第6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工作;调研

1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指的是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和信息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将诸多系统最终集合成为一个新系统,并满足以下发展目标:第一,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交通等系统服务,从而满足各项活动需求;第二,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舒适程度;第三,为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创设有利条件。城市发展离不开四个要素,分别是经济、社会、环境、财政的可持续性。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将数据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技术和系统的集成,一方面包括孤立系统的横向集成,另一方面也包括纵向系统的集成,例如传感器、通信技术、实时分析控制系统等。其中,智慧城市建设期间的关键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同时必须采用多方协作的模式。因为当前的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系统,彼此之间处于独立管理的状态,因此不了解对方的运行情况,当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就可能影响其他系统的运行。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协作,则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必要途径。

2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工作进展

目前智慧城市标准化组织机构,主要包括IEC、ISO、ITU-T、ISO/IECJTC1,智慧城市标准化国家则包括中国、英国、德国、美国等。以我国为例,对组织方式、工作进展、工作目标进行介绍,具体情况如下:2.1组织方式。我国为了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实现统筹协调管理的目标,在2014年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标准化总体组、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等,站在国家的角度,完善智慧城市的战略标准体系,实现协调工作的目标。主要组织如下:第一,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对口国际组织是ISO/IECJTC1;第二,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对口国际组织是ITU-T;第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口国际组织是ISO/IECTC268/SC1;第四,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对口国际组织是ISO/IECTC268/SC1。2.2工作进展。第一,2013年颁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其中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模型、参考架构,分析了技术体系,并制定了建设标准体系,涉及基础、支持技术、建设管理、信息安全、应用等方面,为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二,其余补充标准正在制定中,已经立项的标准包括技术参考模型、SOA标准应用指南、评价模型和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2.3工作目标。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制定完善标准体系,以关键的、急需的智慧城市标准为优先,首先完成这些标准的制定,并逐步完善整个标准体系。第二部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手,建立国内、国际标准协调发展机制;然后从国家标准成果入手,争取对其中的标准制定产生主导作用。第三部分,标准的采用和提升,开展试点工程,对智慧城市标准进行应用和验证,作为国内的参考样板,最终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涉及咨询、培训、测评等内容。

3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调研分析

以我国浙江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为例,试点项目包括物流、健康、交通、安居、水务、政务等领域。分析当前的工作现状,可见试点项目单位对于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并专门成立了标准工作组,少数项目已基本形成标准体系。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在于:第一,尚且处于规划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第二,标准化的基础不同,因此具体工作存在差异。对此,改进对策和建议如下:第一,满足需求。智慧城市在建设期间,标准化工作应该从民众和市场需求入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研标准化现状,明确目前缺失的、急需的标准,从而制定出数据、应用、服务等标准。经实践检验后的成熟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第二,提供保障。智慧城市在建设期间,要求国家标准委和省厅部门提供政策保障,在组织协调、项目安排、标准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尤其是要借助于智慧城市标准技术委员会这个平台,加强交流、研讨等工作,确保试点项目顺利进行。第三,培养人才。缺少标准化人才,是阻碍城市发展、经济进步的一大要素。

4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构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活动需求,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创设有利条件。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完善标准体系,二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三是标准的采用和提升。分析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现状可知,改进工作应该从满足需求、提供保障、培养人才三个方面入手,以期促进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树东 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7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俄亥俄州的首府哥伦布市位于美国内陆中西部偏北的塞奥托河与奥兰滕吉河的交汇之处,地处俄亥俄州的中心地带,在全美大城市排名中名列第15位,也是俄亥俄州第一大城市。

《福布斯》杂志曾在2008年将哥伦布市评为全美排名第一的新兴科技城市;《商业周刊》也于2012年将哥伦布市列为全美50个最佳居住城市之一;2013年,哥伦布市被全球智慧论坛列入“全球7大智慧城市”之一,是美国唯一入选的城市。

作为信息经济的发源地,哥伦布究竟何以从众多的美国城市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智慧”超群的标杆?剖析其中的关键,对把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必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由于智慧城市从诞生起就在技术和人文之间争议不断,因此,有必要先全面了解一下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缘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并在IBM提出“智慧地球”后备受关注。因而,在智慧城市早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数字城市的概念占据了主导,甚至有不少城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简单地将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关联在一起,直到人文学科介入智慧城市领域后,智慧城市才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在于让城市获得解决自身发展困难的能力。其次,信息技术的突破为实现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等城市发展关键问题开辟了新的解决路径。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技术、传感器将城市信息动态存储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空间,推动相对分割和封闭的信息化碎片迈向智能融合的城市信息架构。

任何的偏颇都无法真正洞悉智慧城市关键所在,未来我们可想象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有着良好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体系。这种良好生态由高端基础设施、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创新生态等组成,也是ICF评估智慧城市的关键所在。

哥伦布的智慧生态基础

自1812年建立后,哥伦布市快速发展,大批欧洲移民、亚裔、拉美裔来此定居。漫步哥伦布市,满眼是仿古建筑与现代大厦交相辉映之美。俯瞰整个城市面貌,仿希腊式的州政府大楼、欧式的老教堂、维克多利亚风格的民居以及玻璃幕墙的商业写字楼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人口与文化的多样性。

哥伦布的多样性还体现在经济方面,基于教育、保险、时尚、国防、航空、食品、物流、能源、医学研究、酒店和零售等,哥伦布拥有良好的服务产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哥伦布大学颇为引人注目。确切说来,拥有54所大学的哥伦布本身就是一座大学城,包括15万在校生、2000多家科技研究机构和近5万科技工作人员。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校区是美国最大的大学校区之一。

哥伦布的企业力量也颇为引人注目,2013年,全市共有4家公司入选美国《财富》500强名单,哥伦布还有如摩根大通、欧文斯科宁等的大型雇主,为哥伦布市创造诸多就业机会。此外,哥伦布市还有十分发达的物流业,哥伦布延伸出的铁路与美国东西海岸各大港口直接相连,却有较芝加哥和纽约低廉的货机降落费用和仓库及分销中心的租金,使得Gap、飞利浦、卡夫食品都在里奇贝克内陆港设下全球物流中心。

总之,多样性的文化和丰富的高研院所资源为哥伦布提供了智慧的源泉。凭借深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和商业主体优势,在多元文化碰撞下,哥伦布才有可能高屋建瓴地投资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信息基础和绿色信念,以一种强大的包容力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体现出城市整体的智慧,并在进一步的人力资源发展中实现良性循环。

绿色可持续发展

哥伦布市所致力的能源改革最早开始于2005年,政府分析城市释放的温室气体量,并推出了公共教育活动“实现绿色哥伦布”。政府已经意识到,改革节省下来的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危险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并改善居民生活。为实现能源利用的绿色改革,政府展开了包括改造城市建筑物、铺设清洁能源设备和促进公共交通等诸多举措。

2006年,哥伦布市积极开发绿色经济使用住房项目,完成后的建筑有顶尖的保温功能、室内气体过滤系统、节能家电等,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帮助居民降低生活成本。

2009年,六家哥伦布地区的制造厂商参加了环保局的试点项目――“经济,能源与环境”(E3项目),政府提供补助及绿色基金,公用事业单位提供技术评估,金融企业为有潜力的厂商提供贷款,多方协作帮助制造商走向绿色生产。2010年,哥伦布政府利用740万美元的节能津贴启动了一系列改造,用于减少建筑物中能源浪费。

一直以来,美国都因个人高度消耗能源而备受争议,作为一个车顶上的国家,哪怕是银行存取款都设计好汽车通道,以便驾驶员可以不下车就能搞定所有的手续。与美国许多城市取消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强化车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哥伦布大力修建完善自行车道,以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

从哥伦布的表现看来,处处都有绿色,行动在于点滴。绿色理念增加了哥伦布城市运作的效率,从而能够将资源使用在更加面向未来的地方。

开放创新与未来铺垫

如果说信息基础为哥伦布提供了高效沟通的可能,无处不在的社会网络则为高效的交流提供了动力。凭借育成中心、暑期学院、STEM教育计划、企业产学研项目、校友会等纵横交错的合作交流,哥伦布的政府、大学、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接口。这些信息接口借助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让哥伦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城市各功能体之间的融合贯通,将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主体放入一个大的平台中,以此发挥集体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出持续创新的灵感。这些灵感再借助系统进入到城市各功能体中,以扬长避短、相互配合的方式找到创新落地的方法和载体。对此,ICF在报告中也曾称赞过哥伦布政府、学术界、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协作。

第8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智慧城市理念

1 引言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开展的城市建筑设计,能够提升城市资源的应用效率,让城市建筑设计发展更为明确,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的全面优化,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推动我国城市建筑的持续发展。

2 智慧城市建筑设计

2.1 基本理念

智慧城市的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生活数字化以及大楼人性化理念。简而言之,智慧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给予建筑物相应的灵敏系统,建筑物能够察觉周边各项因素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既定反映。在充分应用科学技术的前提下,能够给予城市居民更好的生活。智慧城市的设计核心理念为:要为城市居民打造便利高效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人民及时发现城市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而开展相应的资源部署。智慧城市与城市建筑设计相结合,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以及建筑设计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场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按照设计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智慧城市建筑设计方案。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开展能够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效率,为人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服务,同时也能保证设计建筑物在保留美观性的基础上,提升建筑物的实用性。

2.2 基本特征

1 )集成化智慧城市概念的实际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城市环境中所覆盖的内容将会由同一个母系统进行调动分配,虽然城市网络系统较为繁琐,但是城市网络系统的协调性极高。每一个子系统都对应了各自领域的数据信息,经由母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反馈之后,实现相关事件内容的有效处理,为此智慧城市具备集成化特征。2 )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智慧城市的主要运作方式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反馈。智慧城市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或是射频识别技术对智慧城市中的海量信息进行获取,经由终端处理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对智慧城市中存在的城市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智慧城市管理的本质就是信息管理,因此智慧城市具备信息化特征[1]。3 )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如智能手机能够在数秒内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爆炸性新闻,国外发生的台风、地震、化工厂爆炸等事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人们就能经由智能手机了解事情发展脉络。智慧城市中应用的互联网技术能让每一位城市居民能够与他人产生互动交流,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智慧城市建设下全球化的信息交流共享思维,给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具备全球化的特征。

3 城市智慧理念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3.1 推动传统建筑设计发展

将传统建筑设计与智慧城市理念有机结合,对促进传统建筑设计发展极为有利。在智慧城市理念的支持下,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建筑设计作品。新常态背景下,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背道而驰,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实现智慧城市理念的有效渗透,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建筑设计的有效创新,还能基于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美观性以及实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城市建设的整体化发展,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城市建设工作能够合理发展[2]。

3.2 扩大建筑设计交流渠道

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是需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为此建筑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先进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化学习,确保能够设计出适应城市建筑发展的设计方案。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信息技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传递,为此建筑设计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交流学习。智慧城市理念能够拓宽城市设计的融合渠道,确保我国建筑城市设计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4 智慧城市建筑设计的必备条件

4.1 来自高新技术的支持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物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人民的舒适性需求,满足人民对于建筑物功能性的要求。为此智慧城市建筑设计需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以人们实际需求为基础,借助高新技术为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参考,同时利用高新技术开展整体化分析,确保整个建筑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3]。

4.2 来自设计人员的支持

建筑设计人员的个人观念以及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物最终设计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缺乏合理的设计理念,最终设计出的城市建筑将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城市建筑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为此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智能城市理念进行合理化分析,对城市建筑设计的知识面进行扩展。此外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新型知识全面掌握,确保建筑设计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4.3 来自先进设计理念的支持

为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发展,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实现对先进设计理念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国外城市建筑与我国的城市建筑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如欧美国家的城市建筑主要用料为加强舒适感的普通材料,旨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但欧美国家的城市用料并不适用于我国,这是由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能照搬套用,但在进行城市设计过程中可结合欧美国家的设计理念,将欧美国家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建筑设计实况相结合,在提升设计建筑物整体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加强设计建筑物的适用性。

5 城市建筑设计中智慧城市理念的渗透路径

5.1 对建筑空间内部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问题不断凸显。如城市建筑过程中应用的有毒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建设设备,不仅会给建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会给入住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建筑项目施工期间无可避免会应用到新型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存在无法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安全。因此在开展智慧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增加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确保人民工作生活的安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智慧城市安全建筑设计主要体现于建筑物的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空间。建筑物的外部构造主要为色彩与造型同时也包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选择相适应的建筑设计材料,充分考虑楼与楼之间的距离,确保楼内的建筑空间阳光充足,让建筑物的入住居民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4]。

5.2 借助物联网技术加强建筑空间内部感应性能

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极为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突破智慧城市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如可利用Living3.0 展示智慧居住空间,在建筑物主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有客人拜访过程中,相关信息可直接传递至建筑物主人的手机上,若建筑物门口有摄像头,建筑物主人能够看到来访者的影像,利用通话功能与来访者进行通话。建筑物屋内的湿度以及温度能够借助感应器感知,窗帘的开启与关闭能够借助光照感应器,在建筑物的书房空间一旦有人入座时,在感应器的作用下台灯能够自动开启。为此智慧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促进智慧城市建筑设计发展。

5.3 建筑设计作品需突出人文关怀理念

每一个设计出的建筑物都能够体现出建筑设计情感,因此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设计人员个人情感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设计人员的文化素养、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建筑设计作品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人员的个人品味。部分建筑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一味模仿他人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出的建筑作品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型高新技术,对各种类型高新技术进行灵活应用,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作品中的人情味。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实现设计风格的不断创新,在建筑设计路程中不断积累价值素材,在充分整合当地区域文化特征的前提下,让建筑物使用人员能够感受到区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作品设计过程中自主融合地域文化,实现建筑物情感特征的有效增加,通过赋予建筑物无声化的表达形式,继而激发使用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建筑物设计只有突出人文关怀理念,展现当地的区域文化特征,才能确保建筑设计作品满足建筑物使用者的内心需求。

6 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理念渗透进城市建筑设计之中,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高要求,为此在智慧城市建筑项目规划过程中,需要把控智慧城市建筑项目施工质量,考虑高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先进智能化技术以及现代化设计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苗延旭.探究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 (18 ):165-166.

[2]刘钊.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智能城市,2020 ,6 (9 ):53-54.

第9篇:智慧城市的建设范文

在当下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就如《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谈到“IT”一词时所讲“但是如今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在‘T’(技术)上,而不是在‘I’(信息)上。现在,我们是时候把聚光灯打向‘I’,开始关注信息本身了”。同样,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讲“智慧”多于讲“城市”。我们看国内和国外(欧、美)“智慧城市”介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国内是各种ICT技术的堆砌,国外是环保、绿色的宣传。这即反映了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凸显了对“智慧城市”理念的不同理解。

可以说城市是先有人(人类)和物(城、市),随之而产生了事(事情、事件)。因此,对城市的管理不外乎管人、管物和管事三类。

从横向看,现代城市管理的技术核心是“管人”、“管物”和“管事”系统并重。各城市已建成的公安110、卫生120都是用于“管人”的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物”的系统,12345市长电话、12315投诉电话是“管事”的系统。在城市横向层面上“管人”和“管物”处于下层,“管事”处于上层。

在城市横向上,由于“管物”处于下层,即基础层,它对同层的“管人”系统不存在依赖和约束,但对上层的“管事”系统虽没有依赖却有约束。也就是说“管人”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对其影响不大;但“管物”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却对“管事”系统有直接影响。从逻辑上讲在城市横向信息化上是先应该建设“管人”、“管物”信息系统,再建设“管事”信息系统。

从纵向看,现代城市应是先规划,再建设,而后进行管理,即城市在纵向层面上是三层:下层是“规划”,中层是“建设”,上层是“管理”。

在城市纵向上,由于“管理”处于上层,它对中层和下层的“建设”、“规划”系统虽然没有约束却有依赖。也就是说“建设”、“规划”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对其影响很大;但“管理”系统是否建设、建设的好坏,则对“建设”、“规划”系统没有直接影响。从逻辑上讲,在城市纵向信息化上是先应该建设“规划”、“建设”信息系统,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而在我国以往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在城市横向上是先建了“管人”信息系统,再建了“管事”信息系统,最后建的是“管物”信息系统。

由于对逻辑的部分违反,反映在现实中就是“管人”的110、120信息系统一般都运行得较好,而“管事”的12345等信息系统运行效果一般(因为它缺乏“管物”信息系统的支撑)。

在城市纵向上,各城市基本上都是先建了“管理”信息系统,有个别开始考虑“规划”信息系统,绝少有“建设”信息系统。这是对逻辑的完全颠覆。反映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许多应在“规划”、“建设”信息系统中完成的如网格划分、部件确定等工作,全挪到了“管理”信息系统中来,即加大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也很难体现规划、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基础支撑作用。

这即提醒了我们,也促使我们应更深入地思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更好地理顺建设顺序的逻辑。事物的发展皆有先有后,《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