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节约粮食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了解常见的蔬菜的名称,了解粮食来之不易,爱惜劳动成果,做到不挑食的好习惯。
2、初步了解几种蔬菜的特点、作用,培养幼儿对蔬菜的了解及喜爱之情。
3、知道常见蔬菜的实用方法及营养价值。
4、激发了幼儿对蔬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知道蔬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难点:熟悉各种蔬菜的外形特征,能正确的读出蔬菜的名字。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西红柿、黄瓜、萝卜、土豆、茄子、青椒)若干(每人手里一份)
2、魔术箱
3、白菜奶饰一份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师幼做律动《小手拍拍》
(!)师出示魔术箱,引起幼儿兴趣。
二、摸一摸,猜一猜。
(1) 让幼儿猜猜箱子里面装的什么,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
(2) 请一名幼儿到前面的箱子里摸一摸,感受其蔬菜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如:西红柿、黄瓜、萝卜、茄子、青椒等。
(3) 师出示各种蔬菜,让每名幼儿亲手摸一摸,感受其形状特点(形状是圆的还是长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4) 师向幼儿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鼓励幼儿吃饭不挑食。
(5) 提问:让幼儿说一说(西红柿、黄瓜、土豆、萝卜、茄子、青椒)这些蔬菜都可以怎么吃?哪些蔬菜可以生吃?哪些蔬各种蔬菜菜不可以生吃?
(6) 让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喜欢吃哪种菜,不喜欢吃哪种菜,为什么?
三、小结:
游戏(1)师出示白菜奶饰:“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啊?(幼回答)今天呀白菜奶奶过生日,我们挑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蔬菜做白菜奶奶的生日礼物好不好”?我们一起给白菜奶奶唱首歌吧,师放音乐《生日快乐》。
(2)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蔬菜,也知道了蔬菜非常有营养,所以小朋友以后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这样身体就不会得病了。
延伸环节: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各种蔬菜,懂得节约粮食,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魔术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猜测以及亲自摸一摸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幼儿说说自己最爱吃哪一种蔬菜,不喜欢吃哪一种蔬菜,为什么?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了解这些蔬菜有着丰富的营养。最后以游戏活动结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大陆地区大约有多少人口?那我国的人口多吗?是啊,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13亿多的人口。那么,你知道13亿有多少个一亿吗?1亿到底有多大呢?你能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吗?2、解读信息,感受一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请看这样一组信息:12月21日下午,陈光标称将拿出2.3亿元人民币奖励海内外青少年发明创新。截至2012年11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04亿户。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看了这组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一亿与我们的生活有很紧密的联系。)
【评】巧妙设置一组与生活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亿”很大,为进一步了解“亿”有多大作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
1、称一称、算一算,想象感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想切实感受一下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刘恩的奉禄》。故事中皇帝奖励刘恩每月多加 100000000 粒大米,你能猜想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吗?(生猜)
【评】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巧妙的算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方法一: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 100 ,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方法二: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 1 亿粒大米的重量。(生实践操作。)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了1 亿粒米大约有 2500000克重,也就是2500千克重。
【评】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操作、计算、合作、讨论、汇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一亿有多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继续出示:我国大陆大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啊?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生练习后反馈:2500000×13=32500000(克)
答: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32500000克粮食。
32500000÷400=81250(天) 81250÷365≈223(年)
答: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81250天。大约合223年。
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评】在学生对一亿有多大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进一步通过计算,结合国情受到了节约粮食的教育,这一设计既关注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技能的培养,又关注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2、数一数 算一算 想象感受数一亿本练习簿的时间
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1)两人一小组,数100本练习簿,也可用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用秒表计时,看看数100本练习本用多长时间。(大约90秒。)(2)提问:照这样的速度数1000本练习簿,大约要用多少秒?数10000本呢?数100000本呢?数1000000本?数10000000本?数一亿本呢?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多少年呢?
怎么把9千万秒改写成多少年?(先算90000000秒等于多少分。)
怎么算?
[90000000÷60 = 1500000(分)]
1500000分等于多少时?[ 1500000÷60 = 25000(时)]
25000时约等于多少天?[ 25000÷24 ≈1042(天)]
1042天约等于多少年?[ 1042÷365≈3(年)]
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3 年的时间,看了这一结果有什么感想
3、 排一排 量一量 想象感受一亿米的长度
(1) 实际测量长度。 让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问这一行长多少米?引导学生用尺量一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有多少米。(2)列表进行推算。照这样计算,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这一行长多少米?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1000个小朋友呢? 10000个小朋友呢?100000个呢?1000000个?10000000个?100000000个呢?
地球赤道全长是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生汇报(140000000÷40000000≈3.5(圈))
【评】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亿有多大;从数100本练习簿实践推算数1亿本练习簿时间,从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谈话 拓展深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 1 亿的问题呢?
1 电视公益广告概述
电视公益广告属于非营利性广告,它通过电视媒体,将各种公益主题传达给社会公众,并引导人们关注这些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加以改善,从而铸就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例如,对家人的关爱、对资源的节约、对环境的保护、对健康的关注等等,都是当前电视公益广告的代表性主题。
电视公益广告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电视公益广告创意无限,广告制作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段,不仅形象生动逼真,富有艺术美感,而且对观众的启发引导也颇具艺术性,大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公益广告宣传的观念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倡与反对,能够引发社会共鸣,使观众从广告中有所感悟,因而教育作用显著。因此,电视媒体通过公益广告可以更好地践行舆论领航作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2 电视公益广告创意表现存在的问题
创意可以说是电视公益广告的灵魂。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的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等理念观众并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关键是观众能否重视这些理念,一则充满创意的公益广告更容易让观众记忆犹新,产生深刻的反思。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在创意表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内容形式化,缺少创意内涵。既然电视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已是社会共识,那么创意内涵就成为公益广告的核心,并决定着对观众的吸引力,因为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的是它的内涵。而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仍然流于形式,缺少创意内涵支撑,如视觉创意的表达上使用雷同的图形、图像、符号、色彩等元素的现象比较普遍,乃至在广告语、广告文案的语言表达中普遍缺乏亲和力和幽默感[1]。例如对于“节约用水”的宣传,多是以水滴的形式直接表达,至于水的宝贵、水资源浪费的影响则缺少深刻的内涵诠释,创意有限,很难激起观众心中的浪花;
第二,说教式宣传,缺少创意形式。同一个公益主题可以有多种创意表达形式。电视公益广告如果只是说教式的宣传,很难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因为社会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已经非常广泛,但诸如浪费、污染等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说明公益广告若仅仅是口号宣传、要求命令,难免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难以发挥有效的教育启迪作用。当前,不少电视公益广告都是直接表达“关爱生命”、“杜绝浪费”、“爱护环境”等主题,内容上却缺少丰富的创意形式,沉重的政治说教使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第三,设计趋同化,缺少创意元素。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表达可以采取拍摄的方式,或是动画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融合不同的创意元素。而目前很多电视公益广告设计都存在趋同化问题,缺少丰富多彩的创意元素。例如对“提倡文明行为”的主题,公益广告常是采集不文明行为进行反衬;对“节约粮食”的主题,公益广告常以惊人的浪费作为警示世人的方法。公益广告的设计趋同,缺少创意元素,观众也会因此感到乏味。
3 电视公益广告完善创意表现的策略
为增强创意表现,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应重视以下方向:
第一,增加与观众的心理互动,丰富创意内涵。同一个公益主题,创意内涵越丰富,越容易引发观众的思考,深入观众的内心。每一则能够激荡人内心的公益广告,在创意内涵上都有其独特的切入点,这正是电视公益广告与观众进行心理互动的关键,观众产生的共鸣、引发的反思都是参与心理互动的表现。例如,电视公益广告“请不要关掉你的生命之源”,通过演示植物光合作用创造出水的过程,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一广告并不是直接阐述“请节约用水”,而是用耳目一新的科学实验吸引观众的眼球,内容简洁又不失强烈的创意效果,所以设计者应当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从心理上把握观众的诉求,通过捕捉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借以阐释主题背后的前因后果,使电视公益广告有血有肉,内容丰满;
第二,善用婉转含蓄的表达,改变教育方式。电视公益广告具有教育的功能,但教育也要讲求说话的艺术,这样才能以柔克刚,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既然电视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已是社会共识,那么广告宣传就要善用艺术手法,对主题进行艺术加工,形成委婉、隐喻式的表达,以便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启发效果。例如,对于戒烟主题的公益广告,“吸烟有害健康”并不能引起吸烟人群的足够重视,因为即使是香烟产品包装上也会注明“吸烟有害健康”。有一则人与香烟共舞的公益广告,采用比喻的创意表达,将吸烟的过程比作人与香烟共舞,最后人被香烟毒害燃烧殆尽。这一创意深刻地揭示出吸烟的危害,一针见血,但广告形式含蓄温和,相信观众看过也会引发内心的反思。
第三,多角度选取设计题材,增加创意元素。对于同一个公益主题,设计者既可以从当代科技中寻找灵感,也可以追溯民族文化,创意题材应当是不拘一格的,设计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增加艺术元素,赋予电视公益广告艺术生命力。例如各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电视公益广告能加以利用的好素材和表现形式,人们的民族情感是不变的,只会越来越浓厚[2]。那些形象生动的成语、谚语,国学中的经典内容,都可以成为鲜活的创意元素。电视台在从事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时,也可广泛开展社会创意征集,央视“family”的公益广告就是通过社会征集而来,其创意新颖,又富有故事性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科渗透;活动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62-02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同志指出"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他还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的内涵广泛,基本包括:"忠、义、诚、信、礼、孝、廉、爱"等。我们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字。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1.营造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搭建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文素质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对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设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故事宣传栏,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在阅读故事中接受中国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又如: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名人名言、励志标语等在校园的重要通道张贴,比起我们简单的说教好多了。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以显浅易懂表达方式营造校园文化,小学生就会在这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收到预期的目的。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国学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们把经典国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按肇庆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每周安排1节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体系,各年级开设以下课程: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教学中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有总结。
让国学经典进课堂,用传统文化之光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奠定坚实基础。
3.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美德的形成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规范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当今,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把传统美德的教育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
3.1 在语文科中落实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语文科的教学向来倡导"文道结合"。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它强调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科教学密不可分。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如:在教学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教学《慈母情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
3.2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进行教育。数学教材表面上的传统人文因素没其他学科突出,但只要我们用心领会,也能把握住当中的切入点,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在教学"认识时钟"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创新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在英语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英语科也能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的。我们同样也能从英语科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文化内涵,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英语单词教学"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ke(蛋糕)"时,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不要浪费食物,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传统美德的培养不限时空。她不但存在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教学中,音乐、美术、体育科也蕴含丰富的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悉心培养,学生终究会成长品德高尚的人。
4.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增长相关知识,又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下面是我校制订的2014年上半年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有机整合"的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
二月份诵读经典千人诵读《弟子规》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经典引路,感受中华文化之精髓。
三月份班级传统文化布置"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培养"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四月份"革命故事会"缅怀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月份社会实践活动――"端午文化""爱我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家务劳动》优秀作文展家长指引级组中完成全校性活动了解端午文化,感受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接受"劳动最光荣"教育。
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本文从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加强师生互动;如何巧妙设置练习;如何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并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则较好;反之,学生如果对某门学科缺少应有的学习兴趣,则不大可能在该门学科取得较好成绩。数学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保持与发展。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情景的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途径。精心创设情景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例如:在探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画好圆以后,让学生排队投掷黑板上的圆来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此时,同学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如果点能投在圆周上,本节课的知识已生成,如果没有同学投在圆周上,教师可以补充讲解。经过自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利用媒体,铺路搭桥,促进学生高效直观理解。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极易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变换教学手段,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新鲜感。
(1)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也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化静止且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为鲜明有趣的动画,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增大了教学容量,让抽象的、复杂的知识一目了然。
(2)实物挂图、图片、小黑板等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针对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这一特点。经常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游戏、竞赛等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平移”为了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小楷纸,同时在小黑板上画好了网格,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后,通过在小黑板示范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在小楷方格上亲自体验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利用彩吸铁石放在小黑板上的平面直角系的每一个象限和坐标轴上,共同探究这些点的特征。
这样借助这些直观的教学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转为“主动”,无形中就提高课堂效率。
3、重生活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地板砖的密铺等。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二、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前辈谓学贵之凝,小凝则小进,大凝则大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种形式。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深度参与探究、实现心灵对话的过程和检测反馈的过程。因为有问有答,有分析、归纳、总结,必有所得,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
2、精心设置教学活动,使课堂有“生命活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亲身经历和体会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才会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牢固,学习效率才高。由此,设计问题要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围绕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来开展活动,使课堂有生机有活力。
三、设置精讲巧练,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精讲巧练,就是画龙点睛。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讲透。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进行多样化练习,练习并不在于多,而在于有针对性,避免题海战术,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和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希望得到赏识,是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上。教师的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语言……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念。
[关键词] 五谷杂粮 中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五谷”是养育世界各族人民的粮食,但随着今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辨不清“五谷”。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种植“五谷”科普实践活动。为此,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生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小组,在飞鹅山生态园开辟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结合生物课程种植和识别“五谷”。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分组交流,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
二、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宣传、理论学习“五谷”知识)
(1)给学生(初一级约500人)培训“五谷”发展的历史。
(2)购买一批农科书籍、由老师辅导学习相关种植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
(3)宣传招收“五谷杂粮实践种植小组”成员。
(4)学生收集、调查有关“五谷”资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5)制定各种种植试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4月各班成立学生参与的常规性种植管理小组,全程参与种植、观察与各种种植方案的实施)
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
(1)选地整地。2009年4月1日,生物老师指导下在飞鹅山生态园南面建立了五谷杂粮实践基地,并进行整地(见图1)。整地是指耕地后、播种之前对表层土壤进行碎土、松土、平土、镇压等各种加工的作业项目。整地的目的:一是为作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二是为保证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后续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学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地整好,有些同学手都起泡了,但学生们很开心,因为学生们整了好几垄地,此前这可是杂草丛生的地方!
(2)测发芽率、选种。 2009年4月2日,同学们有些从家里带来了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马铃薯、地瓜,有些从种子店买来了稻谷、粟米、棉花等种子。我们按照初一生物课本教的办法用培养皿测了稻谷、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和粟米的发芽率,发现各种子的发芽率为稻谷90%、花生88%、豌豆85%、玉米80%、黄豆90%、绿豆90%、红豆82%和粟米40%。为何大部分发芽率都超过80%,而粟米只有40%的发芽率呢?通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同学买的粟米是陈年的!看来种子也有一定的寿命。为了能提高种子品质,学生们选了粒大饱满的种子准备播种(见图2)。
(3)播种。进行出土萌发、留土萌发的探究性试验,并探究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种子的萌发类型有两种:黄豆、绿豆、红豆、棉花的子叶在在萌发后伸出土壤表层,属于出土萌发类型(见图3);豌豆、玉米的种子本身在萌发后都没有深出土壤表层,属于留土萌发类型(见图4)。
子叶留土萌发:种子的上胚轴伸长,下胚轴基本不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而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直到养料耗尽而死亡。子叶出土下胚轴是伸长的。花生种子兼有出土和留土的特点。反了,形成子叶出土幼苗的宜浅播,而形成子叶留土幼苗的可适当深播。这是考虑到出土幼苗需要顶土出地面,过深有可能因为其顶土力不足而出不来,子叶留土幼苗不存在这个问题。
(4)浇水。刚播完种到小苗刚长出来时,同学们争着去浇水,但我告诉学生们,浇水要讲究技巧:①要用洒水壶轻轻撒水(见图5),不能用水龙管直接喷。因为,如果水压太大会把种籽和刚长出来的幼苗冲走。②要控制水量,不旱不浇,可促进幼苗向下扎根。
(5)除草。幼苗一天天长大,可一块地里也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杂草,老师教学生们要及时除草,不让杂草会抢掉作物的肥料,抑制作物生长。学生们听了急忙去掐杂草,可没几天它们总能长出来,后来有同学提出“斩草除根”的办法,用锄头小心把杂草连根除去,这办法确实很管用!
(6)施肥。现在有机食品很受人们欢迎,所以学生们尝试不用化肥,改用有机肥。学生们把生态园动物屋里养的动物的粪便收集起来沤肥,再给作物施肥,效果比没施肥的作物效果好很多。可是动物粪便毕竟有限,有同学又提出用花生麸沤肥,学生们找来一个大桶把花生麸加水放在里面沤肥,再稀释作肥水浇作物(见图6),效果不比粪便差!虽然这些肥水都是味道很难闻,可为了我们的有机食品,同学们都不怕脏不怕臭。
(7)除虫。老师还组织学生观察作物病虫害,了解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性,并从动物学、微生物学等角度来识别病虫害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及其食性,繁殖等科学知识。为了有机食品,我们很少喷农药,有同学专门负责捉虫除虫。为了不用农药除虫,同学们用辣椒水、香烟泡水等作试验自制杀虫水,有一定效果。
(8)收获。一分辛勤一分收获,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见图7)。几个月来我们收获了花生、豌豆、玉米、黄豆、绿豆、红豆、马铃薯、地瓜、稻谷、粟米、棉花、番茄、淮山等。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有些同学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现在学生们知道水稻成熟后收割稻谷,稻谷去壳才是大米,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3.提高阶段(邀请老农、专家现场指导帮助我们提高种植效果)
(1)2009年4月12日,邀请校内外具有“五谷”种植经验的老农,给学生介绍种植经验以及交代注意事项。
(2)2009年5月9日,邀请镇农业推广站的专家来基地指导相关的种植的科普知识。
(3)2009年7月10,上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生物教研员省课程改革专家组副组长杨计明、东莞市林科所主任刘颂颂博士、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技活动室主任高星原、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高原等专家一行来到谢岗中学进行生物调研活动(见图8),他们在参观完校园之后对我校五谷杂粮实践活动及学校生态园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总结阶段
(1)利用网络的相关议题组织同学们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讨论,在讨论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2)同学们写观察日记,写实验结论,出宣传栏,到广场、社区进行粮食安全,节约粮食的科普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毒俱全”、“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
(3)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有成效的经验,编写校本生物教材。(4)按季度出版相关的科普知识专题宣传栏(见图9)。
(5)制作专题片,在科普播放室给来宾及本校师生播放本科普活动情况。学生为主体,社会参与,教师指导的科普实践活动。
(6)成功申报2009年东莞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项目资助。
三、活动效果
我们采取小组种植、开放参观,目前为止,直接参与人数120人以上,不断扩大受众面,直接受群众2000人,有家长参与,甚至阿婆都很乐于给学生们做种植示范,受到家长及社会的热情参与和高度重视,科普受众遍及到社会各阶层。通过此活动来给广大青少年普及人类最简朴的生存科学。我校“五谷杂粮实践活动”被评为2009年东莞市科普资助项目。东莞市谢岗中学飞鹅山生态园科普基地被评为2009年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四、活动感悟
(1)几个月来,我们许多学生亲自参加了松土、整地、播种、浇水、施肥、拔草、除虫等活动,体验了劳动生活,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了。
(2)结合生物课程种植和识别“五谷”。同学们亲手动手参与,记录种植过程,写观察日记,分组交流,认识“五谷”的生长过程及果实形状和用途。同学们不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青少年。
(3)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学“五谷”为依托延伸的活动,使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五”(如“五毒俱全”、“五湖四海”、“五光十色”等)有关的知识延伸,丰富了知识面。
(4)通过“出土萌发、留土萌发的探究性试验”等实验,我们总结种子萌发类型与播种深度的关系,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1. 情景引领,激发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新课的导入上,还是授课过程,乃至课的结束,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自始至终被调动起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向,很快进入角色,明白学习目的,而且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为此老师在上课前应充分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创造一个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教学情景,使景深含于情中,以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小品,描述了一个中学生因为父母不在家的情景,通过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再如,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时,我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学习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2. 以情寓理,以理激情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作为教师只有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难保三春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增进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利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当音乐声响起时,师生共同联想起妈妈辛勤劳作的场面、自己生病时妈妈焦急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等感人情景,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流下了真情的眼泪,对父母的感激、理解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情景是师生共建的情感场所,是沟通师生心境的纽带和桥梁。在情景教学中,师生徜徉于情景之中,因景生情,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生成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为正确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3. 立足生活,以情提能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能力是不能传授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学生身边生活与学生实际就是一本很好的思想品德课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和行为,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 让来自生活的教学情景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场,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在《追寻高雅生活》一课时,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问题进行课堂问卷调查,通过来自学生自身的详实的一手资料,最能让学生信服,然后又利用问卷中的情趣类型进行分类,辨别分析哪些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哪些是庸俗的生活情趣,通过对比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得到提升。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设想,有着这两种不同行为的同学分别会有怎样结果,同学们随着老师的层层引导,道理越分析越明了,越辨别越清晰,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辨别分析中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中,要让情景成为学生能力的训练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升。
4. 紧扣时代,以情育人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思想品德是一门与时代共舞的学科,紧扣时展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才会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会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正常的有用之才。
如在讲《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这一重大事件来创设情景,明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在《爱在屋檐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中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尊老爱老模范的先进事迹,运用这些榜样人物的行为作为教学情景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素材,可以很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起到育人的作用 。
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学历,年龄普遍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新生入学后,学校应从抓宿舍管理、卫生、安全入手,着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职业学校应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开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养成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队伍要坚持把爱和责任放在宿管工作的首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老师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爱投入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把宿舍安全、卫生上升到自我管理受益一生的高度,让他们自觉认真搞好宿舍内务,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学校应以系部为单位,根据学情,制定宿舍内务规章制度和细则。在宿舍门上张贴班级标识,在小玻璃窗处张贴每个学生的铺位标识,形成“系部―班级―宿舍―人员”定位,一目了然。在班级管理上,引导学生做到全体学生起立,并喊“老师好”,老师鞠躬,说“请坐”。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准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各学科老师在备课时要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早操考勤、课堂考勤、课间操考勤、宿舍卫生、教室卫生、大型活动等实行分数制,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道德素养。学校、系部举办活动,要求学生排队进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等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如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买饭,用餐时不大声讲话,注意节约粮食;进教室时要求学生轻声、慢步,不追逐打闹;师生相遇,学生称呼“老师好”,老师回复“你好”。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受用一生。良好的养成教育会让“优秀”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习惯、品质,成为学生人生出彩的支撑。
二、积极关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在一个班级里,有各方面都突出的好学生,更多的是表现一般的中等生,更有相对来说较差的学生。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们都应该给予同等的爱,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越是差生越不能放弃,要寻找他们的优点。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2013级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有一个学生叫王晨,刚入学时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总是应付,是典型的“学困生”。负责学管工作的系书记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虽然看上去“玩世不恭”,却有一副热心肠。正是发现了该生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系书记找到王晨,请他协助自己查卫生、查纪律,并在工作中时时开导他:“要想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只有自己处处做到最好,才能让别人信服!”在学管工作人员的教育帮助下,王晨逐渐转变,学习兴趣增加,纪律意识增强,短短几个月时间各方面就有了很大进步,“学差生”逐渐变为“学优生”。看到他有了明显转变,系书记还把他吸收进系学生会,成为了一名学生会干部。刚当上学生会干部那天,王晨特意找到系书记,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老师,我在小学、初中都没当过班干部,进入中专后,我第一次当上了‘学生官’。请您相信,这将是我进步的起点,我一定会用努力改变人生!”从此,王晨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2015年毕业时,他因成绩优秀、技能过硬,顺利进入迅捷电梯有限公司,入职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中职学校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产生自信心,这也是推动他们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只要老师积极关注,中职走出去的毕业生就会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会拥有美丽的灵魂。孟翠爽是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电气工程系的一名毕业生,她虽已毕业,但心系母校,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担任电气工程系的校外辅导员,她经常来校讲课,与学生们分享爱心故事、技能成就未来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创业史。她在得知本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有一位贫困生,主动与他结对帮扶,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还在思想上教育他,引导他努力学习、回报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优秀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爱释爱,以爱传递爱,这种正能量迄今仍一直在全校师生中传播着……
中职学校还应立足专业优势,成立机械、计算机、家电等维修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以及职教宣传周,上街义务为市民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起“技能宝贵”的理念。同时,也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职教政策,使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认识职业教育、走进职业教育。
三、校园文化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校园、地方文化进校园、工匠精神进校园以及主题鲜明、别出心裁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崇尚一技之长”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企业技师进课堂、企业文化进班级、学生企业认知等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从而使学生一入学就对企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建立很强的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提高就业稳定率。
二是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开展经典诗词诵读、经典诗词背诵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陶冶学生情操,启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熏陶,继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相处。
三是红色文化进校园。通过开展红歌进校园、红色故事进校园、红色收藏展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鼓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激情;利用清明、“五四”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主题志愿者活动日等;组织开展祭扫烈士墓、评选学雷锋标兵、红色征文比赛、踏青远足、志愿服务老党员等多种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涤荡学生心灵。
四是地方文化进校园。与本地文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开展第二课堂,聘请民间艺人讲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外专生活。
五是开展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面向全体师生,以文化育人为宗旨,以特长展示为载体,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主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展示师生风采,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四、以赛促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应坚持把企业岗位需求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竞技学习的激励手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反复训练,耐心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热情,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克服困难、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技能节、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推出身边的技能标兵、技术能手;通过校刊、校报、颁奖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表彰。各专业要把技能比赛融入教学全过程,全员参与,形成“崇尚一技之长”的浓郁学习氛围。通过橱窗、板报、展厅等宣传平台,推进大国工匠事迹;各车间、实训室根据专业特色,遍植车间文化,着力营造技能宝贵、人人参赛的文化氛围。要把日常训练当成赛前训练,教师应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每一环节、每一细节严格要求,科学指导,按标准规范学生操作动作、完成时间和精确度,发现问题能及时改正,力求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工匠级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