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通货膨胀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货膨胀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1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营销战略

引言:

通货膨胀这一概念被广泛的用于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通货膨胀始终没有确定的定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可以用消费物价指数(CPI)、平减指数(GDP)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综合衡量,通常急剧的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组成的,目前经济学家仍然在探究对于通货膨胀的发生是成本推动的因素造成的,还是有需求拉引带动的,究竟哪种因素的推动能力更大。要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研发正确的战略对策,需要系统研究并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后再下结论,这样才能符合市场需要并且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一、研究消费者的通胀预期与应对行为

企业在销售时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对于通货膨胀已有了深刻的认知,并且针对通货膨胀许多消费者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应对措施,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策略要重点研究并掌握其心理与行为。消费者自身会对通货膨胀有一些预期,他们在短时间内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并且认为通货膨胀的幅度不会很大,政府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这种心理会让消费者可以承受商品的涨价,在行为上不会产生过度的变化,但是,如果价格持续上涨并且有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这种情况会导致消费者采取一定的行为以保证自身生活的继续,对自己的财富是否会因通货膨胀而缩水会感到担忧。另外一些消费者资产存量相对较高,在通货膨胀初期,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保证自己的资产可以在通货膨胀期间不贬值,对于这类消费者,在膨胀初期他们的消费行为还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但是股市与楼市也会在通胀期持续低迷,这类消费者会发现他们投资风险也在逐渐走高,投资途径被阻断后的消费行为也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类消费者我们要对其进行市场营销战略针对性的调整。相反的一些消费者更加关注如何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这就需要改变购买行为,例如某种产品因涨价过高,消费者会放弃购买,转为购买一些价格涨幅不大的相同产品;对于品牌的购买也会随着心理预期放弃心理价值过高的品牌,选择更加实用的品牌。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会选实惠又经济的消费行为,同时会改变购买地点,为寻求价格的低廉而减少到豪华商场购物;消费者表现出的行为中还会有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推迟购买,因此食品成为通货膨胀背景下的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力。长期的通货膨胀会使房地产与股市以及黄金市场的收益持续走低,消费者为了避免资金的投资风险进而将资产存入较为保险的银行,因为银行会使资金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不论利率的高低,消费者都会选择银行。通货膨胀时间过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结束后很长的时间段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依然没有更改,这种现象会导致新的消费需求不足,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部署造成困难,工业用户的购买行为也会因通货膨胀的出现而产生变化,在短期内的产品采购会有增加趋势,长期就会寻找替代供应商或相对具有较低成本的替代产品,工业用户的行为会造成供应链重组加剧。

二、研究竞争者的通胀预期与应对行为

宏观环境产生的重大变化是对行业发展与重组提供了重要时机,与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相比,在宏观环境的变化中企业的重组与市场的集中化会更加猛烈与迅速,更加瞬息万变。企业对于通货膨胀背景下的营销战略的策划要在战略中对同业竞争者在应对策略、竞争面对以及通货膨胀预期上都要格外关注,对于竞争激烈并要提升集中度的企业来说,要更加重视以上的研究问题,一些企业会对涨价的企业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实施降价的竞争策略,通常会在此时以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策略上对竞争对手实行打压,为赢取开阔的市场空间以及顾客数量,拓宽自身市场版图,同时涨价企业会被挤压出竞争位置。

三、政府的通胀控制目标与调控措施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上要时刻关注政府的调控措施,要借助政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实现通货膨胀背景下的正确营销,对于一些产品,企业要把握政府对价格不实行管制的机会,在营销战略策划中可以通过自由调价的方式争取市场。而另一些产品,在价格上政府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企业在上调价格时必须要经过上报审批的形式获得准许后才可执行,这就需要企业在营销策略的研发中要做好准备工作。另一些产品,政府会采用价格补贴形式弥补企业的经济损失,企业要对营销战略与政府政策有效结合,配合宏观调控,在通货膨胀中坚持市场营销战略在政府控制范围内进行。

四、企业的资源优势与竞争策略

通货膨胀背景下,政府行为、竞争者与消费者都属于外部因素,而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的外部因素并不是影响分析的全部因素,对于企业的内部资源也要相应的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自身竞争能力从而调整战略,市场的攻击策略的进行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产品资源以及品牌资源同时对市场扩张予以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如果以上资源难以支持企业的扩张策略,就需要企业考虑采取维持策略而不是攻击策略,对于无法扩大市场规模与份额的情况下,要通过维护的方式对其展开营销战略,避免市场的缩减。

五、确定通胀背景下企业营销目标

内外因素分析后,营销战略的研究要确立营销目标,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对营销目标的定位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利润目标,企业的经营要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依然要以利润为目标,利润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时对于营销战略的部署要以盈利和生存为前提,要勇于面对失去市场份额的可能。第二种是声誉目标,在通胀背景下,客户关系与品牌信誉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市场资源,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所以战略中要有品牌声誉的策划。第三种是竞争目标,要通过利用环境的改变打破格局,突出竞争优势,提升市场排名。

六、策划通胀背景下企业营销策略

首先是产品策略,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创新或维持、简化等战略。然后是价格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价格、维持价格或降低价格的策略。分销策略也是一种战略计划,要调整分销渠道,减轻成本压力,关注渠道与网点的变化情况。对促销策略的规划是增加广告预算,对广告传播改变其媒体,对于已经建立的品牌形象与产品价值要继续通过广告传递,从而达到营销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货膨胀背景下的营销战略的研究要比市场上简单的涨价或变相的涨价要难,要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才能获得企业利润空间的提升,降低在通货膨胀下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要有相应的执行计划于执行力度,通胀是可控的,所以也会是短暂的,要积极配合政府的调控措施,将企业在通货膨胀下依然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孟鸿玲.浅谈通货膨胀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5,12:35.

[2]龚士林.通货膨胀预期下企业的营销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4,09:26-27.

第2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 会计 影响及对策

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会计作为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财务管理形式,是对相关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实现经济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信息的管理活动。

1、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常是指作为货币流通的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及物价上涨状况,它是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地和普遍地上升或下降,具有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两个基本特征,持续性和普遍性是通货膨胀的前提。通货膨胀率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标准,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价格。

通货膨胀通常是由于成本推动、拉动需求或者结构性因素导致的,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随通货膨胀自身的发生类型、表现程度以及人们预期结果的不同而不同。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造成普遍物价水平上涨,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对于社会生产、劳动就业、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较为严重,必须认真对待、审慎处理。

2、会计的内涵分析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认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核算与监督,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参与决策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常可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各方面。

会计是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经济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性及准确完整性,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是其核心,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特征。

3、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3.1 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会计模式一般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的会计活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持续经营与币值稳定假设理论基础之上的。通货膨胀环境中,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历史成本会计赖以存在的比值不变假设基础受到冲击和动摇,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以及稳健性原则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3.2 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活动的目的是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信息使用者有着极大的方向性指导功能。通货膨胀降低了责任会计对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增加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很多企业实体面对通货膨胀,为减少损失,往往通过账目造假等不良手段进行规避风险,造成了会计信息不能实际反映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影响了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科学性体现。

3.3 通货膨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资产计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取得的收入反映了当时的货币购买力,而与之配比的大部分成本费用却是历史货币购买力。

4、消除通货膨胀影响会计的策略

4.1 优化选择科学的会计模式

会计模式是进行财务会计的关键。就我国目前会计运行环境而言,传统会计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应基于通货膨胀下各种会计模式的适应特征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分析,加强协调应用。比较现实的选择应是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会计模式,按照政府公布的物价指数对资产负债中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费用加以换算和调整,采取一系列保护性措施来减轻或揭示通货膨胀对现行会计模式的影响。

4.2 加强会计核算的科学合理性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核心。通货膨胀期间,对存货资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或不提折旧法,可使当期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配比,可以避免虚增营业收益。相对来说,加强对资产定期进行重估价值,按重估后的价值入帐,资产重估增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对固定资产则按重估后的价值计提折旧,既能使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能反映其现时价值,也能使损益表正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经营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4.3 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着决策的科学性,消除通货膨胀引发的会计信息质量弱化的影响,需要重编财务报表,综合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与重置成本会计的结合运用,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以物价指数为工具,对按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报告时点的单位货币购买力重新表述,在报表或报表附注,不影响传统会计的各项原则,通过重编财务报表,可以提高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和有用性,适当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5、结语

总之,通货膨胀作为经济社会的一种不良经济现象,对于财务会计有着极大地影响。我国当前的会计理论环境下,科学的分析研究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第3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国债发行; 通货膨胀;资金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074-02

一、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其成因于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缺口。现有研究国债规模与通货膨胀的文献集中讨论国债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效应,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种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货币融资和国债融资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当政府难以通过国债融资的时候政府往往会选择货币融资,这种货币融资既可以是货币的财政发行,也可以是财政向央行的借款或透支,还可以是央行在一级市场对国债的购买,这方面代表性文献譬如萨金特(1982)、马拴友等(2006)。

第二种思路是从国债应债来源的角度来考察国债发行与资金运用对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将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方面的文献比如高培勇、宋永明(2004),刘华(2004),类承曜(2002)。

第三种思路是把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讨论赤字规模与通货膨胀率水平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比如斯蒂格利茨(1997)。

从国债发行对通货膨胀影响的观点的角度来看目前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Barro(1976)在讨论通货膨胀问题时指出,一旦政府债务存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出增长率,持续发行债券就会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引起通货膨胀。Smith(1982)比较了使用债券和发行货币手段进行融资的后果,发现零通货膨胀率的稳定态势很难实现。阎坤(2002)认为,由于中国中央银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业务中收购国债,加之过大的外汇储备,从而形成巨大的货币扩张压力。当国债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信用就会有所动摇,一旦政府通过国债实现不了预期的效果就只有靠铸币税(货币发行)来筹集资金,最终无疑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国债发行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Friedman(1982)认为,在货币供应量增速极低时,较小规模的国债可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提升到需要的水平,缓解了经济总量的衰退,而不会导致货币发行的过量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关系。Darby(1984)认为,只要国债发行能够与货币增长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协调,那么国债发行即使有货币化的倾向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从以上讨论不难看出,研究者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体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国债发行就会造成货币供应增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要找出国债发行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二者进行量化分析,寻找出二者间数量的因果关系,才能对两者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基于国债资金运用效率视角分析国债发行对于通胀率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本文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看法。在经济学理论当中,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螺旋,结构性通货膨胀以及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无论是前面哪一种理论,其通货膨胀的最终表现也必定是价格的上涨,而价格的上涨显然是由于在某几种商品上相对过多的货币追逐了相对少量的商品所导致的,所以本人认为,通货膨胀实际上从表象上来讲,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并且本文的论述也同样基于此理论。

总体而言,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为了回收货币市场上过量的流动性,第二个方面就是为了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实际上无论是哪个目的,国债所回收的资金最终都是要进行投资。

我们假设一个极端的情况,假设政府在发行国债之前就已经确定好所筹集的资金的投资项目为A,在当前经济环境下,A项目所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为10%,而政府投资的这个A项目由于资质较好,投资回报率为100%,显然,如果政府筹集的资金投放到了A项目上,其资金的产出效率超出了该行业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那么表现在实务商品上就是,相对过多的产品和相对过少货币,因此,不但会使整体通货膨胀率提高,反而会使得通货膨胀率下降。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探讨国债的发行规模的时候资金所投放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该项目所在行业的必要报酬率是必须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这一因素也同样关系到发行国债以后是否会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

依照本理论,如果想测度本次国债发行规模是否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就必须要知道所募集的资金的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这一评价方法从理论上讲实际上是一个辅助的判定标准,就是说,该方法并不能够计算本次发行国债的具体规模,而只是在国债发行规模和资金使用用途确定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会导致通货膨胀,并且其增长的幅度超过了当局的容忍范围,那么就需要调整资金的使用流向,让资金尽可能投放到那些内部收益率更高的,或者是超过该行业必要报酬率更多的项目上去,这样就可以拉低通货膨胀率,甚至是不产生通货膨胀。

前面所举例子是以发行国债仅投放到一个项目上为例进行说明的,而发行国债所募集资金实际上不可能仅投放到一个项目上,那么这时如何测度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呢?我们可以首先计算出投资的项目各所在行业的一个加权平均行业收益率,然后再根据各项目自身的内部收益率计算加权平均内部收益率,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不会。

当前中国货币超发现象严重,2011年1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9%,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货币投放的产出效率要低于货币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因此导致实物产出相对较少,货币发行相对较多,引发通胀。因此未来解决通胀问题,一方面要收紧流动性,减少货币投放,另一方面就必须要加大投资项目的审查力度,让货币尽量投放到那些产出价值高的项目上去。

三、政策建议

国债的发行除了需要保证适当的规模之外,其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也同样需要得到重点的关注,只有当所投资项目的加权平均内部收益率超过了项目所在行业的加权平均必要报酬率的时候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否则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必将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Stanley Fisher.The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J].The World Bank Observer,2005.

[2]Damodar N.Gujarati.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引言

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直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率是各国央行普遍关注的名义变量之一。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减弱,影响CPI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易宪容,2012)。现实情况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本文将构造计量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的经典理论,它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还有货币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学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以此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方法对中国的通胀变动展开研究。曾利飞等(2006)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韩剑(2009)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研究发现1980-1993年中国与全球通胀变动的相关系数仅为0.325,而1994-2007年这一数字却表明中国与全球的通胀变动的走势正不断趋于同步。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文章分别从消费需求的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应量、国际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输入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选取的变量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投资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进口增长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时间为1996-2011年。

(二)模型构造和数据分析

本文构造的多元线性模型为:

其中,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GDP同比增长率,为食品价格指数,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人民币汇率增长率,为固定投资增长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进口增长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5144,拟合度比较好。在显著水平5%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F统计量为5.014893;DW值为1.955863,不存在自相关,Prob(F-statistic)为0.023506。但是,t统计量的值只有是显著的,其他变量t值都偏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三)逐步回归

首先,逐个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拟合度高,且通过了t检验,经济意义也合理。就拟合度而言,的回归方程是最优的,故以其为基本回归方程。其次,将、和引入后,拟合优度和t检验值都比较高。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引入接下来的回归。再次,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和在拟合度和t检验方面比较高,经济意义合理,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带入接下来的回归方程中。最后,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虽然显著性得到了提高,但是t检验的结果都不显著。

最终的回归结果显示:、和这3个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较高,无论是F检验还是t检验的结果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总体回归结果显著,且每个变量都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四、实证结果及政策建议

本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显著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有:

首先,GDP同比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率上升0.533470%。经济快速发展会引起供应短缺以及各种成本上涨。国家应当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提高原材料的供给。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也是应对国际资源价格波动的有效途径。

其次,食品价格指数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193699%。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是由于食品需求的上升,而导致粮食价格主导型的通货膨胀。治理目前通货膨胀必须通过价格管制等措施进行总需求控制,合理调整消费需求结构。

最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203138%。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物价上涨。因此,控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必须实施稳健甚至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4):76-82.

[2]曾利飞,徐剑刚,唐国兴.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76-84.

第5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经典理论将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结构性等多种,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拟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两方面探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一)商品市场失衡

为治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紧缩,我国从1998年开始采取了双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至2008年初,因家庭收入增加导致消费需求增加,低利率政策促进了私人投资的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政府需求,同时外部环境的转好使得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加大。以上四方面因素导致商品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使得通胀率水平屡创新高,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补偿变量模型测算的通胀福利成本达到2706.7258亿元;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9年开始的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商品市场的总需求水平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拐点,并持续下跌,有效需求不足致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由此可以看出,近十多年中国物价波动一方面是由于商品市场总供求不平衡所导致的。

(二)货币市场失衡

中国2011年的GDP水平是2000年的4.77倍,而2011年狭义货币余额Ml是2000年的5.45倍,广义货币余额MZ是2000年的6.33倍。货币的发行速度远远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货币市场货币供给过剩,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也是通货膨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之所以出现货币供给过多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在于我国人民银行为维持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所采取的银行结售汇制。在这种体制下,人民银行规定商业的最高外币持有量,一旦超过上限,必须出售给人民银行。在中国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获得了大量的外币资金,由于没有有效地外币投资渠道,只能出售给商业银行,最终由中国人民银行被动的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形成外汇占款,导致通胀发生。为了调整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我国政府在2000年至2012年期间,19次调整利率水平,37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未达到预期效果。其根源是目前所采取的政策可以调节因商品市场失衡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但对外汇占款无效。

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模型构:建首先,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在货币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水平是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函数,即:P二k.Ms(2.1)其中,P为物价水平,M。为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其次,根据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即:M:=m(D+R)(2.2)其中,D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R是来自外国的货币供应基数,它指央行因国际收支盈余所投放的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m*R即外汇占款部分。由式(2.1)、(2.2)可得物价水平与外汇占款间存在线性数量关系。表示为: 其中,MR为外汇占款,C为常数项。(二)数据的选取:考虑经济运行情况、政策连贯性及数据的可得性,拟考察中国经济2000年至2011年期间的半年度数据时间序列。其中,物价水平以CP工指数代表。为保证数据连贯性,采取对数函数形式计算。具体数据见表2一1(表略)。(三)参数估计:将表2一1取相应对数,对于式(2.3)使用OLS进行参数进行估计,得结果见表2一2(表略)。函数取双对数形式时,回归结果为:InP=1.390191+O.Ogl235ln刀入(2.4)(三)数据分析:从表2一2及式(2.4)可以看出,一国通货膨胀与外汇占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弹性关系为0.09,整个模型拟合优度达到0.9989,拟合良好。

结论及建议

在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占款与通货膨胀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银行结售汇制下,持续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时,外汇占款的存在导致了货币市场货币供给过量,产生通货膨胀。传统的利率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外汇占款引发的通胀治理效果欠佳。为解决此类通胀,降低通胀的福利成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第6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一)通货膨胀对资金供需量的影响 通货膨胀使得企业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使采购同等数量的物资将需要更多的资金,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不断涨价所产生的损失,或想在囤积原材料中获得利益,企业就会提前进货,进行超额储备,造成资金需求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时期,由于企业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导致企业少计成本及虚增会计利润,造成企业的所得税流出增加、利润分配增加,而这些会使企业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加。同时,在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上涨,居民的零散资金较多地用于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活动,使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阻碍;另外,国家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诸如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等,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量减少,通过提高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使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

(二)通货膨胀对营运资金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1)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遭受购买力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获得购买力收益。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货币性资产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务,因而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遭受到一般货币购买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货币性负债意味着债权人收到的款项没有期初借给借款人的款项值钱,反之,也就意味着企业归还货币性负债时获得购买力收益。

(2)存货及应收账款等实物型营运资金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在使用效率上呈下降趋势。在存货上,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企业采购同样数量的物料所需的资金量较以前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为了降低价格上涨对企业成本所造成的影响,存在着储存原材料等物资的动机,导致资金在该环节的占用上升,而周转速度却变慢了,效率下降了。在应收账款上,由于大部分企业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资金紧张,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降低,回收期拉长,导致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量的增加,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变慢。

(三)通货膨胀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活动,如兴建、扩建、改建厂房和建筑物,购置设备等,这些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资金的回收期较长。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首先预测投资项目未来的现金净流量,再以企业投资预期报酬率为折现率,将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算为现时价值,并以此进行投资决策。在通货膨胀时期,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市场的物料价格及产品价格均呈上升趋势,但各种物料及产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却并不相同,再加上通胀时期企业融资难度的加大,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不确定性加大,且投资项目的投资期越长,不确定性越强;另一方面,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若仍以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为折现率进行折现,将无法体现投资项目的实际获利水平,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如何精确预测通货膨胀率将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正确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四)通货膨胀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也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也会发生财务危机,但由于通货膨胀,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危机发生的机率。首先,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原材料价格提升最为快速,其次是基本生活资料价格普遍提价,导致企业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人员工资上调压力较大;同时,绝大多数企业产品的价格相比原料等价格的上涨幅度却较小,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再次,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企业普遍资金紧张,货款拖欠现象也更为严重,致使企业应收账款数量增加,周转期延长,此时资金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最后,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难度加大,也使企业在出现财务危机时的自我修复能力降低。

二、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策略

(一)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主要包括:

(1)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合理安排融资期限。企业筹集资金的原则是保证企业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追求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的最小化,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如果一味追求综合资本成本的降低而片面地以债务融资为主要方式,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企业应注重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比例。另外,企业在进行债务筹资时,要注意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搭配,合理地安排融资期限,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尽可能地寻求长期资金。因为,从利率角度而言,虽然银行利率在不断上升,但是不会高过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上涨幅度,而且在时间上是滞后于物价上涨幅度的;如果采用短期借款的方式,要时刻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化,不光银行利率在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新的筹资决策,既增加了筹资成本,也增加了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

(2)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融资难度增大,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却增加,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企业应积极尝试新的融资方式,突破融资瓶颈,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比如融资租赁,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上对资金的需求、应收账款贴现可以解决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等。同时在必要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如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寻求与外商进行合资。

(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营运资金效率 主要表现在:

(1)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普遍资金紧张,应收账款的回收较平时更为困难,此时单纯改变销货方式或实行严格的信用政策并不适宜,会导致企业销售额的下降,应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预防坏账的发生。一方面注重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超过信用期限,提早发现坏账趋势,编制应收账款的催收计划,并及时组织收款,尽量减少坏账发生。另一方面,要注重应收账款的结构,对那些占应收账款总额达到一定比重(比如10%)或以上的客户进行重点管理,收集该客户信息,及时掌握其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积极与客户进行联系,防止坏账的发生,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2)以成本效益为原则,加强存货管理。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存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供应公司经营中所需要的物资。持有存货会发生储存成本、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存货的磨损等相关的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希望尽量减少存货。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对产品成本所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由于国家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社会投资、消费、出口等方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又会相应有所减少。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以成本效益对比为原则去权衡利弊,适当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此外,企业应该与客户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还应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挖掘潜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从而达到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3)加强现金的日常管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需求。现金属于非盈利性资产,企业持有企业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持有现金所产生的损失更为显著。但是由于通货膨胀,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资金回收速度放缓,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却具有刚性,现金短缺将给企业产生以下影响:难以应付日常的业务开支,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从而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无法按时支付到期的应付款项,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通货膨胀时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需要应付的突发事件增加,现金的短缺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现金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对现金的需要。

(三)积极调整投资决策方法,降低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 在通货膨胀时期进行长期投资,其关键是调整投资决策方法,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现金净流量和折现率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决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通常考虑了通货膨胀的折现率=(1+通货膨胀率)(1+投资最低期望报酬率)-1。而现金净流量的调整则要相对复杂,首先要分析现金净流量的构成以及通货膨胀对各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讨论现金净流量由于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变动幅度,最后折算出企业该投资的现金净流量。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如前所述,由于通货膨胀的突发性与偶然性,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危机发生的机率,因此企业如能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就能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7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消费物价指数(CIP) 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1-2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0.28%。另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3%,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达到了1994年以来的最高记录。而那个时期中国是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与不断增长的投资扩张相对应,在经济学家圈内,“经济已经过热”、“越来越热”的声音这段时间也更为响亮了。过去比较坚持“局部过热论”的一些学者和某些政府部门似乎也开始有所动摇,起码对“通货膨胀”的担心也随之增加了。

跳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大讨论双方各执一词的观点,本文将从几个基本的方面就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展开粗浅分析:

一、通货膨胀及其影响的经济学解释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指: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造成货币贬值,亦即总的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目前,许多国家则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即:

通货膨胀率=(今年CPI―去年CPI)/去年CPI×100%

通货膨胀既可以产生于总需求增加,也可以产生于总供给减少。根据这两种刺激来源,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上拉型和成本推进型。

1.需求上拉的通货膨胀的过程分析

由于通货膨胀是一个过程,所以总需求必须持续增加。产生因素:

(1) 货币供给增加;

(2) 政府购买增加;

(3) 出口增加。

假设政府有巨额预算赤字,并通过出售债券来为这种赤字筹资,便创造了更多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逐年持续增加,并给物价水平带来不断上升的压力。这样,经济就经历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来源:

(1) 货币工资率上升;

(2) 原料的货币价格上升。

在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生产成本越高,企业愿意生产的量越小。因此,如果货币工资率上升,或者如果原料价格上升,企业就减少自己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供给减少,滞胀随之而来,物价水平上升,失业率增加。如果政府再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更高,充分就业又得以恢复。结果引起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螺旋式上升。

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开始阶段极短的时间内,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性极大:

1.对生产而言,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2.对流通,通货膨胀打破流通领域原来的平衡,使正常流通受阻;加剧流通领域的供求矛盾;使潜在货币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货币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流通领域更加混乱。

3.对分配,改变了社会成员原有的收入和财富占有比例;使企业的销售收入不真实,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使财政分配的资金不足以转化为实际物资,打破财政原有的预算平衡;使信贷资金来源急剧减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加剧,甚至可能出现信用危机。

4.对消费,减少了居民的实际收入,使消费水平下降,限制下一阶段生产的发展;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损失不同,会加剧社会成员的矛盾。

二、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到1997年的20年间,我国物价总水平一直处于上升之中,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加快的时候,引发和伴随着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次经济增长率的高峰,相应地有三次物价上涨的高峰。

1979年到1981,政府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大面积调高职工工资以提高居民收入。但这样的提高是以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为代价的,另一方面提高了长期受抑的居民消费水平。于是启动了通货膨胀机制。受此影响,政府在经济调整的名义下实施了紧缩政策。

1984年,财政方面的一些措施导致了收入分散化和与之相伴的预算外资金的大幅度上升,使总需求继续膨胀,平均消费倾向提高。同时投资扩张在有了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日益脱离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控制之外。于是,立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双膨胀的局面。1988年,多年累积诸如经济结构失衡、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等问题的加剧,导致了我国经济形势的重大波动。

自1993年起 ,各方面改革和发展热情高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一些部门和地区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速度,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而消费品的需求并未超过供给增长,整个消费品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个通过膨胀时期。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同样出现了人们从银行提款抢购商品的现象,自然会引发对市场、银行体系的冲击。

三、就我国目前状况对通货膨胀及其影响的预测

1.现在CPI上涨的原因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分析,促成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因素如下:首先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7%,对价格总水平上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前低后高”的价格走势对今年产生翘尾因素影响;第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滞后影响逐渐放大;第四,粮食、食用油、禽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具有持续拉动作用。

2.不会出历史上通货膨胀的局面

目前的物价上涨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现在价格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消费不会再对物价上涨产生大的推动作用。而1988年和1993年我国出现的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最主要是因为价格市场化改革造成产品供不应求,人们从银行提款抢购商品,自然会引发对市场、银行体系的冲击。

其次,现在的物价上涨是局部上涨,主要是粮食、能源价格上升过快。而很多商品的价格并没有涨,有的还在下降,比如目前老百姓正热衷消费的汽车或家用电器、手机等,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感到手中的货币在贬值。

再次,现在的增长处于一个正常的上升通道,是基于市场调节的。特别是市场对供给的调节能力大大提高。

3.温和通胀对经济运行的良性发展影响不大

第一,经过上涨,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在近期内会比较稳定。近年来,由于中央始终把农业放在工作的首位,狠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粮食连年获得大丰收,国家和广大农民手中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这就为粮食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农产品价格稳定提供了充分保证。

第二,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在逐步变硬。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投资饥渴症现象大大减少。投资需求疲软使生产资料商品价格难以大幅上升。

第三,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经济效益。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的实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日益规范。首次普遍出现了惜贷,国有商业银行年度贷款额度没完成计划的现象。这不仅显示出银行贷款讲求效益,还使贷款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张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受到强力制约。

第四,财政赤字带来的货币超经济发行导致通货膨胀因素被杜绝。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中央银行向财政透支,这从制度上排除了财政出现赤字、央行印钞票弥补财政赤字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第五,央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约束自己实行廉价货币政策,避免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日趋成熟的背景之下,由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诸多方面的进步,民众对政府货币政策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并对国民经济运行持良性预期。因此,由于经济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产生的温和通货膨胀不会转化为恶性通货膨胀,其对经济运行的良性发展不会构成主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曹龙骐:金融学.高等与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黄 达:货币银行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第8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上证指数;资本市场;通货膨胀

一、如何界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其实就是手中的货币在贬值,我们日常所需的粮食、蔬菜等核心商品都在不断的上涨。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就感觉手中的钱币不值钱了。我国一直把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作为中央银行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模式。央行副行长易纲就曾公开说过“通胀是央行的天敌”。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实际需求量,也就是现实的购买力大于现实的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各种商品的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我国目前尚处于温和通胀,但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其进一步演进及发展到恶化的情景。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在我国201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中,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已达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同时,现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3.25%。此次数据的公布,食品仍是引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行的主要动力,再者就是居住上涨幅度仍然较大,为了进一步控制货币总量,央行于今年4月21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加息等措施也会随之而来,但遏制通货膨胀,央行的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滞后性,用经济学术语说即“粘性较大”,通货膨胀短期内难以逆转。中国经济稳健增长将支撑国内股市及商品期货市场稳健上行,中期向上的格局仍将延续。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投资者将更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品种,对股市及商品市场来说是利好,我个人认为股市短期调整后市场仍将是上升趋势。

三、“温和式通胀”很可能演变为“飞奔式通胀”

(一)国内的影响因素

最近几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适度宽松为主,1999年全国M2为9万亿,2010年是72万亿,将近等于我国2010年GDP(39万亿)的两倍;此外,从2008年起,我国货币政策继续实施宽松政策;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9.59万亿,2010年为8.36万亿;同时,我国启动的四万亿国家投资对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基本建设还在持续在建之中,后期还会进一步追加相应的配套资金,因此,我国近年来向社会投放了大量货币。

(二)国际影响因素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美国的货币政策所致。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几千亿美元中有80%来自美国,如果美国的货币政策有所变动,会对我国产生很大的影响。美联储2010年11月启动了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次政策的实施,目的性很强,首先是促进美国经济的稳步回升,美国上一次的宽松政策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经济下滑起到了遏制作用;其次,可以降低失业率,宽松政策的实施,会增强美国国内消费者投资与消费的信心,可以很好的缓解失业问题;再次,可以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贬值,使美国商品在国内竞争力增强,削弱了国外商品的竞争优势,为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创造了空间。

第9篇:通货膨胀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通货膨胀;收入;消费;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步入增长的快车道。然而,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时收到通货膨胀的干扰。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对经济有致命影响的货币现象,如不及时制止会摧毁整个社会。而社会经济体系底层的民众则是处于通货膨胀的最前沿,直接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通货膨胀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

通货膨胀使得以固定收入为主的居民,在收入未跟随物价上涨时,实际工资相对下降,从而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财富将缩水,生活水平也随之降低,他们是利益的受损者;而以浮动收入为主的居民则将会获益。从债权债务关系来看,通货膨胀会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债权人的财富,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虽然债券人名义上仍然拥有同等数量的货币,但是实际的价值却减少了。发生通货膨胀时,如果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的增长,其个人的福利水平将会下降。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通货膨胀还具有税收效应,经济学家常把通货膨胀看成是一种潜在的“税收”,通常称之为“通货膨胀税”。在社会财富没有相应增加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使得市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需要量,由此变相地向货币持有者或者使用者征收税收,通货膨胀带来居民实际收入的降低。

一般而言,个人的工资支付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并非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当物价上涨、工资水平未随通货膨胀率提高而增加时,虽然个人的名义工资收入水平未变,政府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税额或比例税,会对个人的税后收入水平产生附加影响。如果政府在通货膨胀后不对原有的税收制进行相应调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纳税人纳税“档次的爬升”,居民实际收入减少。通货膨胀将会收缩真实的税收段,使得税率爬升。通货膨胀使得征收的税收增多,居民的财富因税收效应更多地转移到了政府的口袋中,使得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减少。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居民实际购买力降低

通常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会受到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的影响,当商品价格保持一定时,消费者的收入越高,能购买的商品也就越多,而在大多数时候,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这样,我们可以运用微观经济学中预算约束来分析通货膨胀情况下,居民购买力是如何下降的。

预算约束描述的是在给定商品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费用正好等于收入水平的一系列消费束被称为预算线,在预算线上,这些消费束正好等于消费者的收入(这里采用两种商品的预算约束进行分析),即:

p1x1+p2x2=m

图1 价格上涨对预算消费束的影响

位于预算线下方的所有消费束的集合被称为预算集,它表示收入和价格既定时消费者能够负担的起的所有消费束。在通货膨胀前,商品价格为p1、p2,此时预算线在m1,在面临通货膨胀时,商品价格会出现上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必然减少,此时预算线向内移动至m2,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的最优消费束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观点,最优消费束的变动必然与预算线的移动是一致的,那么,随着预算线的内移,消费者在现有收入水平下,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二)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按照消费品的不同内容,可划分为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消费是对有形产品的消费,劳务消费一般是通过活动方式提供的消费服务。劳务消费是居民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居民生活、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务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减弱,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恩格尔系数的提高。但只有恩格尔系数下降,其他方面的消费才有可能提高,才能优化消费结构。所以,在通货膨胀的情形下,不利于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居民的生活水平会有所下降。

总之,在政府不进行宏观调控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不论是对居民的收入还是消费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低收入群。从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来说,通货膨胀必然带来社会福利成本的增加,使得居民实际收入的下降和自有资产的缩水,居民受通货膨胀税收效应的影响收入减少,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任由通货膨胀自由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为此,仍需保障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除最低工资标准外,还需进一步提高居民工资水平,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政策保障居民收入,创造条件让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社会公共福利的投入,从而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减轻居民生活负担,以尽可能减小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消费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哈尔 R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