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第1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一、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特征

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控制、传感、通信等技术,以高度集成一体化系统、智能化设备、标准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对全景监测、自动控制与保护等功能,达到优化资产利用、支撑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变电站运行可靠、可再生能源灵活接入、减少人工干预等目标的变电站。【1】能变电站强调设备信息的完备和操作的友好性特征,强调智能控制和远程控制,体现了智能电网的互动化和自动化概念。

2、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征

①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和信号数字化特点;②一次设备智能化;③智能变电站具有高级应用功能,智能变电站的基础是测控全智能化和设备全智能化,可以在线预警供电安全、自动识别薄弱环节、智能监控变电设备等功能。智能变电站的最主要技术特征是实现通信平台标准化、网络化、一次设备智能化、全站信息数字化、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以及基于以太网的IE61850标准的通信网络。实现形式是实现一体化智能设备对变电站的实时在线监控、智能操作盒状态检修以及二次设备的一体化应用等,达到变电站的设备高度集成,完成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展。

二、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1、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管理模式

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电力公司把全新的设备管理理念运用到设备管理上,要把设备管理上升到变电站管理的层次高度。要求智能变电站具有自动报告站内设备的状态、自动向管理人员提出试验、检修方面的请求等自主设备管理能力。智能变电站实现了电网设备的管理方式优化,实现了设备管理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多个智能变电站的需求数据融合以及决策仲裁等功能,同时还实现了调度运行与设备管理的互动,使得电网的管控能力提升。

2、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保障系统模式

信息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智能变电站要求信息保障系统有快捷的信息访问途径和畅通的信息上传通道。智能变电站自主工作过程中要求掌握控制的信息包括风险成本、设备资料、运行环境等,信息工作站以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在智能变电站在运行中实现对这些信息资料的统一和完善,为变电站的良好运行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3、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3.1智能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系统通过收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相关信息,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果管理模式分析到运行故障,将会执行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功能,首先对变电站运行系统做出异常报警、保护动作等相关指令,然后对故障信息进行自动化分析,探究故障的原因并传回管理中心,实现电力事故的预警,保证财产的安全。

3.2二次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价功能

二次设备评价和检测系统主要由保护测控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以及直流系统构成,主要负责收集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中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整合、整理、分析、归纳等信息处理,实现对二次设备的状态精准分析,避免设备的一次检测不准确,提高检测的有效性。

3.3辅助系统

智能变电站的辅助系统包括信息传输系统、视频系统、检测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进行监测和进行监测记录,将所获信息实时传输到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对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实现信息的集中显示分析。

3.4智能告警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告警功能为主站调度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分层过滤,实现监控系统告警信息的预处理、电网故障诊断、扰动类型辨识等功能,该功能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来确定事故的类型、事故的发生原因,对顺利解决事故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5远方顺序化控制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远方顺序化控制功能主要是运用系统的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变电站的数据信息通过遥感操作接入到调控中心,使得调控中心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并进行存储,以备后期使用。

三、结束语

第2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智能化电力营销;配网管理系统;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03-01

电网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也实现了现代化和自动化,这种情况下,电网的营销和系统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服务质量的提升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 智能化电力营销与配网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智能化电力营销系统的基本含义

要想做好电网的智能化的营销和管理,就必须要先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从目前我国的电力智能营销来看,可以分为智能化的电网市场管理和多元化的电网服务两个方面。

1.1.1 智能化市场管理的含义

所谓智能化市场管理,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对某个地区的电网的运行状况以及用户分布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这种管理方式需要通过相关的智能化的设备和数据分析形式来实现,同以往的数据分析的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通过这种数据分析和管理,企业可以对市场有一个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了解,也为企业的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因此不仅可以有效的提供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方案,还有助于企业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

1.1.2 智能化多元服务的含义

所谓智能化多元服务,就是企业根据电网用户的不同的需求,对客户实行不同的供电服务,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服务模式,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用户的特点来制定新型服务方案。而这种服务的实行也是建立在对客户的需求的智能化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也叫做智能化多元服务,这种服务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客户的粘性,也有助于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发展方案和营销策略,可以实现良好的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动。

1.2 智能化电网配网管理的基本内容

所谓智能化的电网配网管理,就是通过对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根据电量电流的特点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网管理。

1.2.1 智能化的电网配网可靠性管理含义

电网的配网可靠性,指的是在配网的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有效供电的管理,而智能化的配网管理则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断的更新配网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更加高效和安全的配网运行。一般来说,配网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来实现:

1)对电网运行状况的实时有效监控。

电网运行中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和自然环境以及突发状况的影响,所以要想实现对电网配网的安全管理,就必须要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对运行中的电网的状况的实时监控,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提取,以此来评估电网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2)对电网监控的更新和改进。

配网监管是一个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更全面的信息掌握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分析配网的运行状况。所以有关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电网监管的水平,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电网监管方案。

1.2.2 对配网智能化实行的计量管理

所谓配网智能化的计量管理,就是可以根据现代电网的运行特点,通过新型的智能技术实时搜集和整理电网运行的数据,并依此为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配网服务,也可以通过对电量的智能化的分析,来实现不同的电网运行方案的调整。一般来说,智能化的计量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的信息化采集。所谓信息化采集,就是指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现有的用户的使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搜集和采集,可以将各种管理数据实行整合,有助于各种分析和管理活动的开展,较以往的管理方式,这种智能化信息采集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

2)智能化远程控制。所谓智能化远程控制,就是利用智能化的设备的遥控和远程操作功能,对存在异常运行的电网配网部分进行实时的调整和遥控,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够减少人力的支出,实现了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人工电网运行状况的干预,是未来电网操作的发展方向。

3)抄表的自动化计费。传统的抄表主要以人工抄表为主,这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还存在较大的误差,而自动化的抄表和计费就克服了这些弊端,可以在高效抄表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4)实时用电情况的显示。用户的基本情况和消费信息的显示,有助于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和调整自己的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可以实现更好的市场调研,所以用户信息的显示也是智能化的电网配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户用电情况的显示,不仅要涵盖具体的用电量,还应该对用电增加和减少的趋势进行显著的标示,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掌握总体的用电量,还可以分析阶段性的用电形势的变化。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的电力营销以及配网管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这些智能设备和管理方式在电网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大大的提高了电网运行和管理的效率,还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使企业在完善自身生产和管理行为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因此智能化的电力营销和配网管理系统的应用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苏毅明.智能化电力营销与配网管理系统的研究[J].陕西电力,2009,12(25).

第3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力技术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规划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说,电力系统是指将发电、变电、输电以及用电等电能在运行过程中的循环性工作环节所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以及消费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统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不仅电网运行管理体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代经济社会电网系统的可靠性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发展新时期的电网技术已成为电力电网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而智能电网技术作为这种新时期电网技术的核心与重点,在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规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

一、电力技术下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分析

在当前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的被禁下,现代经济社会对电力技术的需求使得一种高效、清洁、可操作、便储存的电力新技术――智能电网成为了当前最具发展空间与潜力的新型电力技术之一。坎贝尔于2005年研发的一种能够在建筑物集群内的各种在电网电器之间形成协调与共享机制,从而对建筑物在用电高峰时期的电网的骤升性需求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控制中心――无线控制器正意味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全面来临。笔者接下来从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关键特征、智能表现以及当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四个方面对电力技术下的智能电网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与说明。

(一)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何谓智能电网呢?顾名思义它是电网系统以及相关技术智能化的体现。一般而言,智能电网是一种以集成、双向、高效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为载体,以各种先进的测量、传感、控制、决策技术为依据,以逐步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目的的新型电力技术。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分析。第一,坚强性。智能电网能够确保在整个电网系统发生突发性或是大面积扰动与故障影响时,终端用户的用电需求仍然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且在电网系统受到极端自然天气状况或是外力破坏的作用影响下还能够保持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以此实现电力信息的安全保障;第二,自愈性。智能电网不仅具备了持续在线的电网系统安全评估及分析体系,还提供了强大的预防控制及防治体系作为自我输供电能力的保障;第三,兼容性。智能电网与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支持了各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介入,并能够通过各种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系统的互联来实现各终端用户之间的互动需求,进而使整个电网运行系统所支持的增值服务能够最大限度的契合用户所需;第四,经济性。智能电网为电力市场相关经济活动与交易往来的开展提供诸多的技术支持,它所实现的各种电网运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合理降低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传输线路损耗,不断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工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智能电网的智能表现。针对上述有关智能电网的关键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智能电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智能”,电网,肯定就有着这种电网相对于传统电力技术网络系统更为优越的地方。首先是这种智能电网所表现出的可观测性,电网系统内设置的传感器与采用的有效传感测量技术能够使电网系统任意部分的任意动作及时反映到交互界面上;其次智能电网与观测对象的关系不再仅仅是观测与被观测的关系,同样还具备了控制与被控制、协调与被协调的关系。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在数据信息分析决策与环境自我适应方面的优势都使得这种新型电力技术有着比传统电网系统技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智能电网当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智能电网作为新时期电网运行系统的一大分支,是建立在各种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得以充分应用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而言,当前智能电网中所应用到的先进技术有以下几种。

1.高速双向通信技术。高速双向通信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智能电网系统技术自愈特性的最关键体现。它不仅能够实现智能电网自我持续的检测及校正功能,同时也能够对各种在电网系统中潜在或存在的系统运行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监控与防护,在这些电网系统事故发生之后,高速双向通信技术能够对各输电线路的传输电能进行有效补偿,并及时从新分配潮流,以此杜绝安全事故的隐患进一步扩大,进而使智能电网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对电力电网的控制能力与服务水平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2.智能固态表针。智能电网应用技术及其系统最大的资源优势整合在于它将传统意义上的电网系统技术中所应用的电磁表技术与读取系统进行了改进,并以一种能够在电力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实现双向通信的智能固态表计数与读取系统来替代。这种表针除了能够持续计量电网系统辐射范围内终端用户在一天不同时段内对电能的需求,同是它还能将电力企业所指定的高峰、低谷电力价格信号与费率储存在电力系统计数装置内部,并将在何时段采取何种电费费率政策的相关信息及时反映到终端用户操作界面上,据此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应用及操作。

二、电力技术下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意义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的大部分有线电路受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不到位、不细致的因素影响,短时间内极容易出现整个电网线路的超负荷运行问题,再加上某些地区输电线路发展长期滞后,电站建设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不仅电网建设工程周期无法得到满足,建成后的运行电网系统安全性能也无法得到可靠保障。与此同时,我国特殊的能源分布结构使电力资源较为充分的西部、北部电力无法及时且高效的输送到对电力资源需求价高的东部、南部区域,电力能源紧张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电力行业以及电力电网系统发生的最关键问题,这也使得智能电网的规划工作在当前经济形式发展下显得格外重要。

(一)首先,对智能电网进行有效的电力系统规划能够实现智能电网高速双线通信技术下双向互动的职能数据传输,进而有利于动态、浮动电价制度的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二)智能电网能够在遵循各电网建设区域不同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将各种新时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接入到电网系统运行网络当中,并结合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的特性,将职能电网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研究技术作为电力系统规划的下一步工作中心,逐步实现智能电网当中分布式能源的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对新时期的电力电网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智能电网电力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优势条件进行了简要说明,希望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祁达才.南方电网连锁故障大扰动及应对措施.[J].南方电网技术.2010.(05).

[2] 孙士云.束洪春.董俊.谭昆玲.直流调制对南方电网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断面输送的影响.[J].云南电力技术.2006.(02).

[3] 王威.韩学山.王勇.车仁飞.配电网络电容器优化投切的作用范围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8.(06).

第4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变电站;智能化;关键技术;一二次设备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160-02

1 智能化变电站基础理论

1.1 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

粗略地说,智能化变电站是当前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它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的规划,进一步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我们将智能化变电站定义为: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术,以一次设备参量数字化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等功能,达到提高变电可靠性、优化资产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等目标的变电站。

1.2 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

智能化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进化而成的,作为整个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构建与实施,与我国当前智能电网的大前提息息相关,是为智能电网的高度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在智能化变电站的构建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信息化、自动化的科学发展要求,具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一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与整个电网协调统一的特点;二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三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同时满足不同电压等级需求的特点;四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远程控制与自动值守的特点;五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点。

2 智能化在变电站运用的技术探索

在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过程中,通过高层次、高水平的数据信息同步采集,实现了变电站区域协调、总体控制的稳定运行,同时也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变电站中运用智能化的过程,需要充分实现设备整合、功能强化、数据共享、控制灵活等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多方面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保障,因此,本章将从智能化在变电站中的运用技术为切入口,探索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相关技术。

2.1 智能化变电站标准信息基础的架设

将智能化在变电站中进行完美地运用,必须依托一整套完整地、可靠地数字技术和信息标准设施来完成,这些基础性标准的研究,根本目的是为变电站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明确性标识,相当于为每种信息都定义了一种全网唯一的编码。智能化变电站标准信息基础的架设包括设备信息的统一建模、智能变电站的时间同步、标准化的通信网络等标准和设施。

2.2 一、二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中,通常包含有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主要有变压器、开关设备、互感器等,二次设备主要有辅助平台、自动化系统、一些自动化组件等。将智能化技术充分应用在变电站中的首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这些一、二次设备在使用智能化集成技术之后,整个变电站将实现一种转变,由以往分散的运行状态转变为集成、标准的智能体的有效组合,这种组合能够在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达到与各电网系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的目标。对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技术,通常采取对主要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方式,具体就是分别实现对主变压器的智能化、开关设备智能化、互感器智能化、以及与二次设备的综合集成等。

2.3 变电站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技术

数据是智能化变电站的根本,也是变电站系统运行的血肉,数据采集技术的智能化将为变电站智能化奠定基础。智能化采集主要是指对变电站基础信息的标准化、一体化采集的过程,它能够智能变电站内部信息流、业务流的充分整合。

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需要多个方面的深入协调和多种技术的全面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上述重点分析的智能化变电站标准信息基础的架设,一、二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变电站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技术之外,在智能化变电站中还应该注意柔性电力设备的应用技术、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等其它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3 我国现阶段智能化在变电站应用的关键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不断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面临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具体进行分析,

3.1 工程设计工具无法及时跟进问题

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过程,本身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过程,其具有这相当丰富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无论从变电站本身的施工设计、组织运行还是检修维护都需要具有更新的技术、更强的设备与更先进的工具。

3.2 传统变电站改造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来将,很多智能化变电站的改造是基于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将这些老旧的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改造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从理论上说,对传统变电站实现完全智能化的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增加一些智能化设备提升目前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

3.3 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安全问题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需要依靠充足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建设,这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大有不同,在传统的变电站中,其信息的传递是基于点对点模式的,而且是主从的,而在现代的智能化变电站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已经变成了基于广域网的对等传递模式,由此也带来了变电站内的信息安全问题。

4 结论

坚强智能电网的提出,是国家电网针对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又一项战略部署,而变电站作为这个战略部署的排头兵,其智能化的全面运用将面临着大范围的提升与扩展,从而使其成为智能电网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尽管本文就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限于水平,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国而言,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不只是体现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上,更主要是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分析的模式上,为此,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还要从更多的基础性建设入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波,王冬云.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

[2]孙纯军,农.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构建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10(7).

第5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配网;配电网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224.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和用户的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是一个关键的一部分。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中心区域负荷密度分布网络将会更大,更快更高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城市配电网络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立智能电网,并积极探索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模式,完善的销售网络投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得不承认,由于网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不是净电流分布管理,还停留在比较简单,原始的水平。

一、智能配网供电的基本概念

智能电网是一个网格,智能电网也被称为“电网2.0”,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它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络,电网协调发展在各个层次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交互式特点为统一坚强智能电网。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智能电网的智能网络,让很多人认为9c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的重要部分当然是智能配电网络,但它是实现提高供电可靠性,缩短停电时间等功能。智能配电网络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和功能模块的集成。所谓的有机整合,即通过跨平台的数据,信息管理,实现更多,更先进的应用。它强调,促进整个配电网络运行水平。

二、双电源五重合器方案

对于大多数的双电源手拉手供电,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五(或三)对线路进行合理的部分,可以实现故障隔离和恢复,以及无过错区供电。这种保护设置和配置相对简单,容易实现。

(1)组成

如图1所示,R1、R2、R3、R 4、R5五重合器组成,其中R3是一个“握手”重合,B 1,B 2分别与变电站的断路器。在R3, R 1,R 2,R 4,R5两侧安装用于测试是否有电压和开关工作电源电压互感器。图中只显示单位,其余的画。该方案保护采用电流型(快断,过流),但考虑到反时限。

(2)设置。

1)对变电站保护

电流。用于变电站开关B 1,B 2可速断保护的撤出,限时速断。一个变电站的过电流保护的原因是:IR1 > IR1 > IR2,对于B电站IB2>IR5>IR4。并设置之前,根据系统的容量和网络参数进行了严格的计算和验证。时间、TBI、TB2过流时间应大于1.5秒,以方便重合闸装置设置。合闸时间。BI、B2均为2分钟。

2)在合闸装置设置

电流。当R3处于打开状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IRl>Ⅱ、IRS>IR4、IR3IR2>IR3>IR4>IR5;当电力供应是由变电站,TRI(TR5)TR2(TR4),若TRI=TR5=I.3 s,则1rI也=TR4=1.1 s。R3=0.9 s时三是关闭状态全负荷,通过变电站供电,则应有:TRl>TR2>TR3>TR4>TR5或整个负荷全部由B变电站供时,则应有TRl

三、配网抢修为例说明智能配网部分的功能

(1)当客户报告故障,系统会自动根据用户的警告信息和客户基础数据查询用户是否存在迟滞:计划停电和故障信息,然后过滤无效和重复的警告信息。通过停电监测中心标记停电用户信息判断是一种新的故障或已治疗失败,这会尽快反馈客户准确的信息,也降低了座位的工作量。

(2)维修人员到达现场,确定故障点,及时到达现场时间,断电影响的范围,预计恢复时间。这些工作可以通过现场维修人员提供现场工作终端。为在线或离线模式的互动与后台系统,现场终端配备条码扫描,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硬件功能。可以多种方式处理,记录的死亡情况,照片,视频,现场返回设备参数等信息,为指挥人员决策。所以有关人员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既方便了客户服务人员掌握故障信息给客户,并指挥人员提供正确决策的信息保障。同时,不需要特别安排的经营者,也节省了人力。故障处理完毕后,自动回到工作。

(3)派遣人员也可根据全球定位系统维修车辆定位,方便后台指挥人员及时修复人员的位置,同时处理多个单一故障可以帮助指挥人员进行有效合理调度车辆维修,既保证快速修复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4)实现抢修调度多屏幕指挥,调和的修复提供多屏幕指挥系统,使分布和修理指挥人员可以实时,全面了解当前系统状态,应急资源分布部署情况,其中增加了安全屏障,也方便了命令。

(5)修理加工环节的前提,是可视化。可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投诉电话自动定位和地理地图可视化。根据投诉电话和客户关系的分析结果,自动在地图的地理位置的投诉表或表盒。②用户电能表或表盒电源通过可视化。根据目前的电网运行方式,动态跟踪电流供应点。故障分析和可视化的结果。故障分析结果,失败和计划停电影响范围的地理背景图片展。应急指挥可视化。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地图可视化显示实时动态定位车辆修理,修理和维修。

结束语:

分布网络智能创造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信息模型的智能电网,以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终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的网络互动和直接连接,数据读取实时,高速、双向的整体效果,实现电力、电信、电视、远程控制和电池充电的多功能开发。它可以将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管理,加强互动电网的运行的全新模式,形成网格的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瑶 配网智能化的体系结构及实现策略[会议论文]-2009

[2]许立雄.吕林.刘俊勇.罗鹏.Xu Lixiong.Lu Lin.Liu Junyong.Luo Peng 配电网络重构中的智能优化算法[期刊论文]-四川电力技术2005,28(6)

[3]范寅秋.弭娟.FAN Yin-qiu.MI Juan 无线专网技术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7(5)

第6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时间同步 智能变电站

时间同步系统为我国电网各级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集控中心等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以满足各种系统和设备对时间同步的要求,_保实时数据采集时间一致性,提高线路故障测距、相量和功角动态监测、机组和电网参数校验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网事故分析和稳定控制水平,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 时间的基本概念

时间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参量,也是物资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所谓空间坐标的第四维。时间表示物资运行的连续性和事件发生的次序和久暂。与长度、质量、温度等其他物理量相比,时间最大的特点是不可能保存恒定不变。“时间”包含了间隔和时刻两个概念。前者描述物资运动的久暂;后者描述物资运动在某一瞬间对应于绝对时间坐标的读数,也就是描述物资运动在某一瞬间到时间坐标原点之间的距离。

2 时钟配置方案及特点

智能变电站宜采用主备式时间同步系统,由两台主时钟、多台从时钟、信号传输介质组成,为被授时设备、系统对时。主时钟采用双重花配置,支持北斗二代系统和GPS标准授时信号,优先采用北斗二代系统,主时钟对从时钟授时,从时钟为被授时设备、系统授时。时间同步景点和授时精度满足站内所以设备的对时精度要求。站控层设备宜采用SNIP对时方式,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采用直流IRIG-B码对时方式,条件具备时也可以采用IEEE1588网络对时。

在智能变电站中,时间装置的技术特点及主要指标如下:

(1)多时钟信号源输入无缝切换功能。具备信号输入仲裁机制,在信号切换时IPPS输出稳定在0.2 us以内。

(2)异常输入信息防误功能。在外界输入信号收到干扰时,仍然能准确输出时间信息。

(3)高精度授时、授时性能。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1us,秒脉冲抖动小于0.1us,授时性能优于1us/h。

(4)从时钟延时补偿功能。弥补传输介质对秒脉冲的延迟影响。

(5)提供高精度可靠的IEEE1588时钟源。

(6)支持DL/T860建模及MMS组网。

(7)丰富的对时方式,配置灵活。支持RS232、RS485、空触点、光纤、网络等多种对时方式。

3 时间同步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内配置一套全站公用的时间同步系统,高精度时钟源按双重化配置,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标准授时信号进行时钟校正。时间同步系统可以输出SNIP、IRIG-B、IPPS等信号。站控层设备一般采用SNIP对时方式。间隔层、过程层设备采用IRIG-B、IPPS对时方式,条件局部也可以采用IEC61588网络对时。下面介绍实现全站时间同步的关键技术。

3.1 多时钟信号源选择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中,主时钟装置能够接入的有效独立外接时钟源往往有很多种、很多路。要保证装置输出时钟精确,首先要能够实时动态地选择最准确、最稳定的时钟源。

3.2 异常时钟输入信息的防误

智能变电站的部分智能设备需采用时钟信号进行同步采样,要求时钟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时钟,时钟IPPS信号上升沿要高度稳定。授时时钟通过对多路时钟信号源的动态监测,选择稳定度高的时钟信号源作为系统信号源,并通过高阶自拟合算法对时钟信息进行优化与纠正错误,保证IPPS稳定输出,跳变不超过0.1us。

3.3 支持DL/T860建模及MMS组网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要求时钟应满足站控层DL/T860的MMS组网要求,对主备时钟源状态、主备时钟源类型、时间质量、锁定状态、天线状态、晶振状态、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经常监视及自诊断功能,装置的告警信息、状态信息、自检信息可通过站控层MMS网络上送站内监控系统。

3.4 支持智能变电站同步状态在线监测

将时钟、被对时设备构成闭环系统,使对时状态可监测,且监测结果可上送,从而将时间同步系统纳入自动化监控系统管理。

4 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对时方案

智能变电站中,常见的对时方式有IRIG-B码对时,IEEE1588精确时间协议及SNI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IRIG-B码对时在系统中应用多年,可用于全站所有设备的对时,单是需要单独对时网络。IEEE1588对时要求设备以太网芯片硬件能够支持时间截的生成。SNIP对时主要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对交换机也没有特殊要求,在智能变电站中一般用于后台系统和远动机的对时。

方案一:站控层设备(户内布置)对时采用SNTP方式,间隔层设备(户内布置)对时采用IRIG-B方式,过程层设备(户外布置)对时采用IRIG-B方式。该方案站控层对时采用网络对时方式,间隔层对时输入采用电信号对时方式,现场需敷设电缆对间隔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设备点对点予以对时,过程层对时输入采用光信号对时方式,现场需敷设光缆对过程层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需有对时接口)设备点对点予以对时。

方案二:站控层设备(户内布置)对时采用SNTP方式,间隔层设备(户内布置)对时采用IRIG-B方式,过程层设备(户外布置)对时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该方案站控层对时采用网络对时方式,间隔层对时输入采用电信号对时方式,现场需敷设电缆对间隔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设备点对点予以对时,过程层对时输入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该方案利用过程层GOOSE网交换机即可实现,只需将时间同步系统通过光缆接入过程层中心交换机,通过交换机对过程层设备授时,该方案对过程层交换机要求较高,但对时精度高,并节约了与过程层点对点的光缆及敷设施工。

方案三:站控层设备(户内布置)对时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间隔层设备(户内布置)对时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过程层设备(户外布置对时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该方案站控层对时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间隔层、过程层对时输入采用IEEE 1588网络对时方式,该方案利用过程层GOOSE网交换机即可实现,只需将时间同步系统通过光缆接入过程层中心交换机,通过交换机对间隔层、过程层设备授时,该方案对过程层交换机要求较高,并且要求间隔层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设备具备接收IEEE 1588网络对时,但对时精度高,并节约了与间隔层设备点对点的电缆及敷设施工和与过程层点对点的光缆及敷设施工。

5 结束语

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发展,为适应我国大电网互联、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发展要求,全站统一授时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变电站二次系统整合方案研究报告[R].北京: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2011.

[2]攀陈,倪益民,窦仁辉.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组网方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8):67-71.

[3]陈安伟.IEC61850在变电站中的工程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罗红(1970-),女,河南省许昌市人。工程师,从事从事营销管理工作。

王国玉(1966-),男,河南省许昌市人。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控制装置研发工作。

作者单位

第7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及科技不断发展,为电力事业带来了新的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有线通讯方式,逐渐取而代之的是无线技术及光纤,同时,智能电网建设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如今,智能电网的建设持续进行,也不断在完善,而在这过程中,电力通信技术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智能电网及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探讨电力通信信息如何正确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之中及其所起的作用。

一、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

(一)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在于整理、搜集和分析信息,这些信息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在输电、配电、发电等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同时,智能电网能够掌控电力系统的运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适当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

(二)电力信息通信

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中,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高效性。[1]在电网的运作过程中,例如配电、输电等环节,往往存在一些难以觉察的细节,如果没有对着这些细节加以管控,容易导致电力输送出现问题和障碍,因此,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建设智能电网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在智能光纤通信网络建设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随着社会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系统通信中的数据量与日俱增,传统的光纤通信技术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为了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应当对网络智能化技术加以利用,来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智能的光纤通信网络。(二)在电力通信接入网建设过程中,起到基础作用通常来说,智能电网需要与用户端连接以提供电力资源给客户,也就是说,用电客户与智能电网系统之间需要实现通信,这就需要通信系统来帮助实现。[2]

三、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智能电网建设是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还能进行规划、协调工作,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最终实现电网的顺利建设。(一)在用电领域的应用客户是电力传输的终端,是实际的用电客户。而客户对用电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工作人员应当利用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及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应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巨大的数据库,将有用的用电信息予以分析和研究,实现用电客户与智能电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建设高效的运作系统,从而推动智能电网的持续发展。

(二)在输电领域的应用

在输电领域中,我国电网尽力实现大范围覆盖,因此,许多电力输送的距离都比较远,必然导致较多的损耗,如何减少这种损耗和运输成本,是如今重要的问题之一,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应当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输电领域中,使其满足远距离输电的要求,同时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通过利用创新技术将输电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除此之外,还应对输电过程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控,查漏补缺,及时处理问题,提高输电效率。

(三)在配电领域的应用

在配电领域中应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络的效力和安全性,是电力网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同时,应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及时地发现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方便工作人员处理,以此来提高供电质量,促进配电系统的集成化和兼容化。

(四)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能源根据是否可再生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能源。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进程中,主要任务在于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以此来保护不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对能源领域加以研究,逐步实现新能源的并网。在新能源接入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有关需求和研究其科学合理性,保证电能质量、功率、电压能够自我调节。[3]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当实现对功率、电压等调节的功能,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构建起新能源管理体系。

四、结语

总之,在智能电网时代背景下,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对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应当积极、正确、合理地应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不断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彦飞.试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J].电子世界,2017(1):118-119.

[2]陈海泉.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

第8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大规模电厂其在并网建设过程中其使用的一项主要技术就是开发技术。而从我国电力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电网将会朝着光伏发电等运行较为稳定、范围比较广泛的并网技术发展。但由于我国自动化和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同外国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相关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仍旧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因此,要想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力建设电气工程,并扩大其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之中的应用程度十分重要。

1智能电网的概念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电网公司开始逐渐将“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系统”融入到了其建设发展方案中,这使得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将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同建设结构坚强的电网系统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并将发电、输变电、通信和自动化调度技术融入到“坚强智能电网”之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要以当前我国国情发展建设情况为依据,在了解电网重点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电网建设。因此,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大特点:①绿色环保。该特点要求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时需要循环使用电网资源,尽可能减少电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大范围污染。②网架结构的坚固性。坚固的电网架构不仅可以保证电网系统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使得其抗击不良天气影响的能力得以提升,还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天气情况的干扰。③优化电网资源。最大化的优化电网系统内部的资源调度,对于提升电力系统内部运行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④提高电网系统自动化运行程度。电网系统自动化运行程度越高,其在运行过程中自动诊断和调节电网故障的能力越强,所以,推动自动化建设,对于消除电网运行故障,保证其电网系统功能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电网经济性。我国电力系统在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和利用各方面因素,以便能够最大化的节约建设成本,保证电力能源供应和电网系统的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⑥交互性。电网系统的交互性指的主要是电网系统在向用户供应能源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户和市场之间存在的交流模式。这种特性的存在,可以按照用户提出的具体需要来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自动化和电气工程技术的总体应用

(1)在电源领域中的应用。在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气工程技术,可以为电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型设备提供不同类型的电源,其中包括了变频、直流、交流和恒频电源等类型。例如,蓄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使用的一般都是直流电源,而电网系统中的变电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使用直流电,也可以用交流电,但在使用一些小型或者是大型的计算机设备时,使用的则是高频开关电源。

(2)在输送电领域的应用。由于我国电网系统在进行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电能的质量和电网运行状态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如果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想要实现这些要求,就需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这两种技术的配合与支持。我国电网系统建设输送电线路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一些高压直流输送电线路时,通常使用的都是晶闸管变流这一设备作为受电和送电两端的逆变阀和整流阀装置。在输送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应用这些设别,不仅可以极大的扩大电网系统输送电源的容量,还能够提高其输送电路的稳定性。此外,在输送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应用这些设备装置,不仅有效防止电网系统中突然停电或者是电压出现闪边和突降等情况的出现,提高供电质量和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系统的要求,为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3)在发电领域中的应用。电气工程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子和电力这两大设备媒介来实现转化和控制电能的目的。该项技术在发电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降低使用机电设备的频率,从而提升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此外,伴随电网系统逐渐朝着高压化这一方向的发展,使得电气工程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型技术。例如,电气传动、柔流输电、同步开断、超高压输电等相关技术[1]。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发电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供电和服务质量。

3电气工程技术在电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优化电能质量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该项技术,需要以完善的电能质量等级划分和等级评估方法机制为基础,对我国电网系统中供用电过程中的接口所带有的经济性能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便可以建立起评估用户技术等级和经济性具体等级体系[2]。并且,在推动电网系统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要不断的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以此来促进智能电网可以朝着运行经济性和服务质量优质的方向发展。此外,因为优化电能质量这项技术包括了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直流有源滤波器、连续调谐滤波器以及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等相关技术,所以,这些该项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电网运行成本,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具有较高的作用。

(2)柔性的交流电输送电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一些清洁度较高、环保型的新能源束输送到电网系统中。就技术本身来看,其主要是以微处理、微电子、电子和电力等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控制交流输送电的现代化技术[3]。由于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时对于高压输变电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在整个输送电过程中,其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而要想满足智能电网的该类型要求,降低电能输送过程中能源的损耗量,利用柔流输电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的直流输电系统中,有较多的输送电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由于电网系统在输送电过程中实际应该使用的是直流电,所以,采用高压直流这种新型输送电技术改变电流的输送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以我国电力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立足点,通过对智能电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指出了电气工程对于智能电网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案。因此,对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就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总体和具体应用方案进行研究,对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推动电力系统迅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晖.浅谈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1(11):86~87.

[2]孟庆焜.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06):23~24.

第9篇: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电力信息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07-01

前言

在大数据时代,要想优化发展电力信息技术,就要集中关注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确保信息安全传递的同时,提高敏感信息和要害信息的维护和监管。并且,也要对数据平台进行架构的优化,以满足不同的数据挖掘技术,提升共享机制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数据交流的完整和数据库质量的提升。

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就是一数据处理技术作为底层构架,在大数量级、多样化及要求高速处理的海量数据中,解析相关数据之间的规律、模式和性质,以便对相关工作起到参考判断、趋势预测以及未来规划等作用。通俗来讲,大数据就处理数量庞大的数据。大数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部分行业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给其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服务。不仅如此,大数据还可以汇总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数据,对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甚至还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找出各行业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个行业更加稳定快速发展。

2 大数据和电力信息技术的关系

首先,大数据可以为电力配送提供科学的数据参照。近年来电力供应的问题逐步凸显,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电力配置,就成了相关电企苦苦思索的问题。基于电力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网络,对区域电力用量额度、供电线路设计、电力用度高低峰值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进而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区域电力分配模型,如此可以大大提高电力供应效率。其次,大数据可以推动电力信息技术发展。电力信息技术的本质也是基于数据处理的技术,其在很大程度上与大数据具有相同的属性。在以往,电力信息技术由于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存在很多无法突破的技术发展瓶颈。但是随着大数据出现,电力信息技术可以完全解决数据处理方面的各种问题,能够有效推动其自身发展。

3 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省电网建设项目为例,在“十一五”期间,该地区投资112亿元进行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实现了全省1516个乡镇全部通电,在提升电网输送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地区性电力产业的高效发展。截至2016年,该地区750kV电网线路长度128千米;330kV线路60条,长度约为4815千米;220kV线路40条,长度约为1160千米;110kV线路440条,长度约为12100千米。另外,为了推进当地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电网发展框架建立了信息化发展指标。其中,电网新开发规模中,针对交流线路进行了617千米以及变电容量84万千伏的改良,并对实际运行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库,将当季度的完成量进行数据对比,实现了38.76%和96.05%,借助大数据运行和控制技术提升整体电力信息运行框架的完整度,提升了行业的运行效率。除此之外,该地区还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广域网骨干网POS技术组网,借助国家电网以及地区电网公司的互联,实现信息交流的最优化。并且,当地网络还针对实际情况部署了防火墙,针对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病毒系统进行了升级,以保证数据传输结构完整的同时,确保安全审计系统运行稳定。

4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1 电网状态监测与诊断

电网状态监测与诊断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设备及电网的数据采集和状态观测,但主要侧重于单台设备和基本的电网运行数据,数据间联系单一,诊断模式较为简单,缺乏对全局状态的统筹分析。而未淼牡缤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必然要对一次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信息、电网实时在线数据、环境信息等等海量、异构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全景的观测信息,从看似不相关联的数据中寻找其隐藏的联系,从而增大电网监测的广度,为诊断提供依据。现有的数据挖掘和处理技术无法满足,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使智能电网构想中的电力监测成为可能。

4.2 电能损耗分析

计算电力网络的电能损耗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通过电源、负荷的优化配置来降低功率损耗,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盈利水平。目前计算损耗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进出线端的电能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在实施过程中,表计的安装环境、测量误差等会造成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影响了统计结果。同时,精准的损耗计算难以达到实时的要求,因此目前大多采用离线计算的方式。未来的发展中,损耗实时计算是必然趋势,可以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处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技术不仅使大量电气元件的信息采集处理成为可能,还可极大提高计算速度,达到实时计算网损的要求。

4.3 负荷预测及分布式控制

由于电能不具备存储特性,并且负荷实时变动,而发电容量的设计应能满足负荷的最大需求,因此在负荷低谷期间电能被白白浪费掉。如果能对负荷的分布和使用进行分析,并合理准确的预测用户短期负荷变化,从而合理的调整发电量,将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基础数据进行聚合分析并做出准确预测,使电网的智能调峰成为可能。

4.4 智能分析与预警

目前电力系统的专家分析与预警系统,多数采用预想事故模式,根据过往经验对系统典型运行方式进行采集和判断,智能化程度较低,预警模式单一。而当前智能电网趋势中要求进行全面、实时的事故预警,因此,如此广域范围的数据采集、高度实时的仿真计算,只能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来实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和分析电力信息技术及大数据技术时,不同的区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创建更加健全完善的管控机制,使数据的传输和推送更加完整,使运行策略与设计框架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使共享机制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确保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