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广告的优点有:1传播范围大,读者众多,发行量都比较大,费用低廉。2读者对象性选择强,许多报纸在读者心目中享有较高的信誉。3易保存、可重复,报纸广告不像电视、广播广告那样转瞬即逝,不可追踪。4传播速度较快。5信息量大,说明性强,阅读具有主动性。
缺点有:1生命周期短,人们读报时倾向于快速浏览。2干扰度高,许多报纸因为过量的信息显得杂乱不堪。3产品类型限制。4注意度不高,在一份报纸中,有很多栏目也有很多广告,竞争大。5阅读完整率低,由于现在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手机媒体的高速发展,读者选择余地多。
网络广告的优点有:1传播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2费用低廉,由于省了报刊的印刷和电台电视台昂贵的制作费用,成本大大降低,使绝大多数单位个人都可以承受。3成交效率高,广大百姓对于传统媒体的广告大多是被动接受,并无多大兴趣,因此也不会产生多大印象。但在网络广告中,大多数人是抱着求购的愿望来的,成交性很高。4多媒体动感,网络广告是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广告,观众对其印象将更深刻。5针对性强,网络广告的受众是年轻、有活力、受教育程度高、购买力强的群体,网络广告可以帮你直接命中最有可能的潜在用户。
缺点有:1覆盖率低,网络的覆盖率不高,计算机并没有普遍。2供选择的广告位有限,每个网页上可以提供的广告位置是有限的。3创意的局限性,网络广告现在最常用的尺寸是468*69,相当于15*2厘米左右,要在这样小的广告空间里形成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广告创意。
传统广告有地区的局限性,网络广告有人群的局限性。传统广告地区性效果强于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全面性效果强于传统广告。传统广告的针对性不是很强,网络广告面广,针对性可以较强。传统广告的制作成本较高,网络广告的有效期长。传统广告没有直观性的东西,网络广告有视频和相关宣传片可以做。
网络广告影响经济,经济也影响着网络广告。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网络广告,这个曾被称为整个互联网行业投资“避风港"的领域,也正感受经济风暴来临前的不平静。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行业最成功的商业模式仍然是广告。随着全球网络广告市场得以迅猛增长,在数以亿计的网站中,广告需求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网络广告由于具有更高的定向性、用户参与程度以及更容易衡量的广告效果。对于广告客户而言,他们面临着提高广告经济性的压力。同样数量的资金投放到网络广告上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网络广告上投放较少的资金可以获得与其它媒体相同的效果。
而中国网络广告还在起步阶段,国本土搜索引擎巨头百度近日了其2008年第二季度财报,在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放缓之后,百度本季度营收首次突破一亿美元大关,环比增长率也出现大幅提升。良好的业绩在资本市场上也得以反应,百度股价今年4月份重新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突破300美元,且今年第二季度大部分时间均维持在300美元之上。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上网打开优酷土豆酷狗等软件,必定会跳出网络广告,而且还不能跳过,想跳过广告必须得会员。虽然是有些强制性观看,但确实很有商业头脑。而现在互联网行业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广告,随着全球网络广告市场得以迅猛增长,在数以亿计的网站中,广告需求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可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广告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呢?
1.网络广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不少局限性,要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扬长避短。网路广告并未完全普及,所以不该把眼光只放在网络广告上还要注重传统广告,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会取得令人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聚美优品富有创意的“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理念,不仅仅在网络平台做广告,也在电视等传统媒体上做广告,甚至还把宣传手册发放到校园里,效果当时是出人意料的好。
2.建立和完善网络广告监测制度,网络广告正蓬勃发展,其中也充斥着许多漏洞。被不少不法分子抓住漏洞进行商业欺诈等犯罪行为。而网络广告要想健康长久的发展必须得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测,加强对网络广告的管理,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技术的创新设备的完善,实现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使网络广告走上一条健康规范公平竞争的道路。
3.多渠道宣传网络广告,提高网络广告的受众。由于我国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网络广告受众具有局限性。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广告的宣传等,提高其知名度和点击率。
网络广告在我国起步晚,是一个新兴的广告市场,因此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民规模不断壮大,潜在市场巨大发展前景看好,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陈绚.网络广告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程士安.网络广告的价值体现.
[3]林升栋.国内网络广告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4]钱旦丹.网络广告的优势和其对传统广告的影响.
关键词:品牌 企业形象 多媒体 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00-02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其形象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和公信力。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品牌设计提供了新的传播模式和发展空间。如何在设计日趋数字化的新媒体环境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播属性改变设计观念,创造出既能体现企业品牌内涵,又能传达有效信息和新媒体特点的品牌形象,是值得经营者和设计者为之深思的问题。
一、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最早出现在1986年的计算领域之中。将其作为传播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则出现在最近几年。从概念上看,多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多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将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动态因素与图形、文字、线条、造型等静态字符以整合运用,传达信息的传播形式。狭义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符号,对艺术作品进行的任意组合。
虽然概念范围和范围界定有所不同,但广义多媒体与狭义多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计算机(包括网络)为传播介质;不同的是,前者更多强调的是传播媒介属性,研究重点主要放在网络媒介上,而后者则更多从设计手段出发,其设计过程多以电脑为载体,设计效果也往往离不开网络传输。
二、多媒体设计的优势
(一)整合性、兼容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设手段,多媒体的设计手法较传统媒体视觉设计复杂和多样化,其设计手法既包含图形、文字、动画设计等传统媒体的表现手段,也使用了以图像、音频、网络通信技术等新媒体的表现手法,是多种技术手段的整合结果。
(二)交互性
是指由于多媒体设计是兼具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特质,因此其操作环境具有人机互动的特点,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控制的可能性和能力。设置良好的交互功能和交互页面,是多媒体视觉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及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三) 协作性
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的传播效果融为一体,形成视听结合、传接相结合的设计图像。协同性是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将海量化、多样性的信息方式转变成可由电脑统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四)多l化视频、音频化
与传统媒体传播介质不同,多媒体视觉传达信息的方式多是通过显示器、数字显示屏、音频输出装置传达给信息接受者,并以鼠标、键盘、操纵杆等接受设备反馈信息,继而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三、多媒体视觉设计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使依托于网络的多媒体设计明显优于传统媒体。但与所有的设计一样,多媒体视觉设计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一)页面设计的局限性
互联网的交互特点,使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进行内容浏览,而网络媒体自主化或海量化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让受众的选择更加自由。相比传统媒体单一、静态的设计,网络媒体阅读更加注重的是视觉感受,因此网页视觉设计能否在最短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国内电脑的显示器尺寸多与16开的书页相等,过小的版面使视觉设计者无法采用与海报或户外广告相同的因素构建色彩强烈,能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力的画面。这就使得网页设计在视觉冲击力显得相对薄弱。
(二)技术设计的局限性
网络视觉设计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发达的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页面的设计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同时又因软硬件和视觉设计的特殊要求,对仍以文字、图形、影像为基本设计元素、平面设计为载体的视觉设计技术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网络带宽的硬件限制,要求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视觉设计要尽量做到“小而精”,如果视觉设计精美文件格式占有空间较大,就会对网络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不利于网络设计的传送和。
四、品牌的涵义及对国内品牌的影响
(一)品牌的涵义
品牌,最初的涵义是通过特定的标志在事物身上留下烙印,以加以区分和识别。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现代社会的品牌已经演变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全部体验和印象。它包括物质体验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快速的生活节奏、富足的经济生活使人们更加看重产品背后的隐含价值和精神感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得以快速发展,它代表了消费者个人的一种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 事实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还有以建立核心消费群的品牌竞争。与产品竞争不同,品牌竞争看中的是与核心消费群体建立情感,培养忠诚感,它有其既定的市场规则,任何品牌都会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以保持其在市场和消费群体中地位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品牌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一些国际品牌的资产,如可口可乐、微软的品牌就高达数百亿美元,是典型的品牌效应经济。品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依靠技术产生轰动效应的可能已微乎其微,在产品属性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品牌依靠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念及稳定的消费群,成为市场的赢家。
(二)国内品牌的发展状况
全球品牌化经济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含金量高、享有世界声誉的品牌却很少。这样的反差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作为美食大国,我国自古就讲究“饮食文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饮食也是数不胜数,但放眼国际餐饮市场,能被消费者津津乐道的饮食品牌却是寥寥无几,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乐等外国饮食品牌却在国内扎根立足,对人们的餐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饮食出售的事食物,而国际知名品牌出售的事一种服务方式和价值观念。简言之,在餐饮市场^量中,民族餐饮缺乏品牌意识。又如,作为国内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一汽历史悠久,产品附加值也很高,但在市场销售时,因其“大众”系列汽车依托于德国大众品牌,所以消费在进行购买行为时,看重的是汽车品牌而非生产厂家。这就是品牌价值的隐形影响力和价值直接体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时,往往只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学习,却忽略了对企业品牌的保护和建设,有时甚至为因为市场利益而牺牲了品牌维护。因此,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下,如何凭借多媒体手段快速有效地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成为国内企业不得不迫切思考的问题。
五、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策略
企业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包含设计手法,还涉及市场营销、消费群体、服务标准、市场推广等诸多领域。从视觉设计的角度考虑,企业品牌形象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识别策略
品牌的独特性说到底是指品牌设计的差异性。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突出的是品牌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感受和精神需求。消费者重视的是品牌带来的独属体验,而非产品的物理属性。 网络时代的多样化选择特点,使品牌的独特属性对“个性”行为带来深远的影响,如可口可乐。虽然产品经历无数次革新,但其识别设计系统却一直保持深红的底色来衬托白色的文字的图案设计,并未因经营者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具有极高的识别性。
(二)文化策略
文化,是指与消费有关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如语言习惯、、价值观念和购买行为等,文化背景决定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并对其购买决策会产生潜在影响。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诸多社会心理因素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因素。知名的国际品牌推广不仅包括成功的形象策划与传播方式,独特的个性文化亦是重要原因。如,重庆谭木匠木梳的设计,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长长久久的生活理念与木质材质相结合,造型设计采用传统的雕花造型,整体设计古朴典雅,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温润和谐,又不失现代感,小小木梳,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产品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并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
六、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多媒体特点
随着互动媒体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手法开始加入到品牌形象设计中,设计者通过整合运用的方式,将传统媒体中的文字、图像、线条与新媒体中的动画、视频、音乐、三维动画等传媒方式综合在一起,既为受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视听感受,又为讲求效率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大容量的接受信息的理想渠道。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多媒体,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受众传达信息。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传播信息的高效手段,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符合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七、结语
时代的发展必将带来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企业品牌如想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可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学习利用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优势来设计和建设品牌形象,还要将思考如何运用多媒体维护和发展品牌形象。这是时代赋予经营者和设计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多媒体视觉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曲飞宇.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路径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04(5).
[2]方敏,尹建国.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对企业品牌经营的影响[J]. 装饰,2003(12) .
[3]丁喜胜.浅谈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J]. 商场现代化, 2007(1).
[4]王家华定位时代下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5]任佳春.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企业品牌传播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把上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
利用多媒体平台辅助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既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下载或拿来别人做好的课件直接使用,就会背离了多媒体平台辅助教学中“辅助”的本意,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课堂教学在效率上带来“几何级”的飞跃,这已为无数的实践所证明。但是,刻意地追求现代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上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把“人灌”变成“机灌”,这将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以人为本”
观摩一些英语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发现他们在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却在进行着传统教育模式的翻版,借助动听的音乐、美轮美奂的画面,教师“煽情”地滔滔不绝,课堂上看不到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精彩是教师讲得精彩,深刻是教师分析得深刻,热闹是电脑荧屏上的热闹,教师像个导演,自编自演,忽视了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仍是教师“满堂灌”,多媒体只不过是陪衬,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成了教师表现的舞台,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不是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平台辅助教学时,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W的气息,不加选择地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
3.加强科学性,注重实效性
现在一些英语教师为了赶时髦,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令多媒体“赤膊”上阵,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再研究和再利用,也不善于合理利用和取舍。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科学性,注重实效性。在媒体的选用和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软件的选择要力求切合主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要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优化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提高英语语言的训练效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圆满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4.正视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因素
诚然,多媒体在传播知识等信息的密度、直观形象等方面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大屏幕投影,黑板就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优秀的板书不仅要精练,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而实验证明,“上课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正视其局限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要真正发挥优势,英语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翅膀,把握教育的时代脉搏,努力研究媒体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英语教学的特征,注意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关键词: 新媒体 学习支持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8.8
、基金名称:2013年度甘肃电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ZD-07
1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特点及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教育界对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何保证及监控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合格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学习支持服务作为成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提高和保障远程教学效果及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远程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s)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是远程教育机构及其教师为远程学习者解决学习困难和问题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帮助活动。远程教育专家曾经指出,远程教育教学是全方位的助学并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远程教育的教的过程是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远程教育的学的过程是学习者使用、接受服务的过程。因此,学习支持服务对远程教育的成功与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特点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是从远程教育的实践需求出发,针对远程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要由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性工作。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一般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点:远程教育学生一般为高中毕业生或者大学专科毕业生年龄一般分布在20-40岁;大多数学生已经参加工作,学习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大多数成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要以家庭为基地;成人学习者一般都具有工作以及家庭负担;远程学生分布通常比传统教育学生更分散、更广泛;由于教学的开放性,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大。
1.2 程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 学习者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孤独感,这使得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变得困难。相对于传统学生而言,远程教育学生学习一般具有独立性,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一个人独自完成,没有学习伙伴和老师面对面的指导,导致远程教育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孤独感。同时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使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变得缺乏。
1.2.2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问题。远程教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一般通过网络、无线通讯设备进行交流,相对于传统面对面教育这种交流使他们之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3 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应用的问题。远程教育学生一般为中年人群,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慢,而通过新技术学习是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远程教育中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2. 新媒体技术概念及其特点
2.1 新媒体技术的概念
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概念还有着不同的定义。牟大伟认为,新媒体技术是跟传统媒体技术相对的一种新鲜事物。最主要新媒体技术是以高速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的新兴大众传媒方式,比如数字电视、互联网信息、CMMB,面向大众采用新的技术传播的手段都可以称为新媒体技术。
2.2 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吴征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新媒体技术具有消解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的能力;消除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界限等等功能。同时,新媒体最根本的特征不是消解,而是重建,或者说是破坏性创造。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传统媒体相互整合的过程。它彻底冲破了传统媒介一向自守的介质壁垒,使得一种媒体大融合的趋势正在呈现;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市场的版图和游戏规则,酝酿着与这一时展相适应的新媒体技术和新型产业模式。特别是数字化新传媒技术在颠覆传统媒体产业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新的产业和新的商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新媒体技术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很显然,数字化是新媒体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这个显著特征将引发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
3 新媒体技术下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的构建
首先,新媒体技术大大克服了网络教育中学习环境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新媒体方式随时地开展学习,不必再为了没有计算机或者网络而不能学习而发愁。
其次,新媒体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无缝连接,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技术和设备创造的这种隔膜,实现人和知识的一体化。学习是在一种自然的无特意状态下进行的。最后,新媒体技术能够根据学习者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资源,来达到远程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特征。
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新事物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网络教育在现阶段作为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其优越性已经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局限性也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在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将有一种新的事物来取代网络教育,弥补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而通过新媒体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虽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其优越性也将在这些困难中不断爆发出来。因此,以我个人之见,新媒体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主要形式是不可抵挡的趋势。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教师和学习者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学习时代。
[1]刘梅红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作用的调查及分析。成人教育 2007(12)
新媒体时代,什么因素在影响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广播来说影响深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达技术与数字电视等通讯技术被逐渐的应用到新闻的媒介市场中,这就给传统的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以一种便捷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服务,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广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我国流动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广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在很早之前,广播的出现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电视的诞生,广播又被当成了弱势媒体,一直到21世纪后期,广播又重新走出来,逐渐适应了需要移动的需求,但这之后,一系列全新的媒体出现又要逐渐取代广播,例如移动载体与互联网的出现,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更加有效的传播机制,就是分享,现如今公众间更加的愿意分享与互动,这种新型传播平台的建立在新媒体时代更加的具有说服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媒体的影响。
运用新媒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
一个传统的长久存在的媒体,在一定的权威下,要想运用微信这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就要具有相应的理念,在新媒体的不断竞争下,具有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理念是发展与竞争中必须具备的。
媒体运作理念的变革。所谓变革,就是在一定的发展状态下,静媒体到动媒体的理念发展,大众媒体的运用与发展,在发展过程与理念的变革中,运作内容及运作平台的应用。
从静媒体到动媒体。传统的媒体总体上都属于静媒体,就是按照相应的方法与规则及价值观来进行一定的组织与传播,由于受到传统的媒体本身的特性局限及载体实现的局限性,传统的媒体还只是一种广播式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诞生的分享式的传播,受众可以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传播当中来,不仅参与了互动,而且是多点的互动方式,受众之间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分享型的传播形式,这种分享型的传播形式带来的积极效应,给受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体验与感受,在影响的途径与说服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在新媒体时代,新传播工具逐渐的被媒介化,这并不是就意味着新工具的出现就演变成了传统的媒体,二是新的传播工具逐渐的被发掘出更多的传播新闻信息与观点的信息功能,同时,传播新闻信息与观点的信息方式也与传统的媒体有着一定的区别,运用了新型的传播工具,分享式的传播平台来进行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传播的新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全新媒体的一种传播效果。这种在策略与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的静媒体,充分的运用了新型的传播工具与传播效应,逐渐转变成了分享式传播的动媒体。
从运用大众媒体到运用自媒体。大众媒体的应用是传统媒体最具影响力度的一种运用理念,新媒体时代的自媒体要逐渐的被熟练的应用,这就要求在传统的媒体理念上要有一定的突破。传统的媒体一直以来被称为大众媒体,其传播方式主要以一对多的方式,传播媒体在面对大众时,具有一定的传播地位与传播能力,新媒体被叫做自媒体,由于其内容的生产方式都是公众自己来全过程提供的,公众在整个的过程中,既可以是生产者的身份又可以是传播者的身份,同时也是接受者的身份;从一定程度上看,现如今传统的媒体受众已经低于新媒体的受众,传统的媒体在内容与数量上的提供也已经低于新媒体,在权威与公信度上两者可以说是在一个水平上,这是由于传统的媒体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如果将这种专业的水准积极的运用到新媒体上,就会取得更好的效应,这种对接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传统媒体在媒介间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从运作内容到运作平台。运作内容作为传统媒体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在新的媒体时代还不足以参与竞争,在理念与思维方式上都应该不断地突破与改进,形成全新的运作平台,尤其是新媒体的运作平台显得特别的重要;在互联网的领域里出现了诸多新的竞争者,由开始的产品级竞争到后来的平台竞争,平台作为一个内容的载体,平台的运作者并不一定就是受众自己集成的内容,可能是经过一种机制的选择所获取的,现在微信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平台,就是通过机制所融合的内容,让应用者能够免费的提供内容,这样平台就获得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对广西新闻广播微信而言,已经拥有了众多的粉丝与应用者,这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特殊平台,就应该以全新的平台方式去运作。
媒体资源理念的变革。在新媒体时代,就必须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传统的媒体官方微信的定位,以不断地探索全新的应用方法;传统的媒体资源与新媒体的接口,就是微信的新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的时代,就要树立全新的空间观与资源观,对广播来说,听众的反映非常的重要,对微信而言,微信的评论同样非常的重要,这些分享型的评论可以提供许多的解决方法并带给人以启发,这种全新的报道资源是传统的媒体的可以利用的重要部分。
媒体经营理念的变革。传统的媒体在应用了新媒体的状态下,就应该应用全新的媒体经营理念,并且向新媒体提供一个全新的内容产品与全新的内容,传统的广播在充分的应用了微信后,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诸多全新的传播形式,这种传播形式的出现拓展了受众群的一个新入口,也就打开了经营理念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充分融合,产生了新空间的诞生,这就更应该运用全新的经营方式来运作。
我国英语新闻发展现状
21世纪初,央视正式开播CCTV-9英文频道,受其影响,我国的地方电视台也效仿创办英语新闻节目,这标志着我国的英语新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承担我国对外传播职能的英语新闻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受众范围、发展范围具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英语新闻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外国人、华侨以及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受众群体比较单一,且英语新闻缺乏细致的定位,没有相对明确的受众群体。从实际情况来看,学习英语的受众远多于其他,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他们主动接收英语新闻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以学习为目的,但一旦完成学业后,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抛弃英语新闻。
发展范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我国英语新闻在全球的影响力低、收视率低,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与国外媒体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我国英语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例如新华社的英文稿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中国日报》以及CCTV-9,其主要市场仍是大中华区,发行、收听和收视覆盖范围局限性大,对外报道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2.信息不全面,受众信任基础缺乏
我国的英语新闻如传统新闻一样,习惯直白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对内传播站在政府的立场发言,而对外传播时便充当官方发言人的角色,这种传播方式很难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3.人才基础薄弱,综合类人才难求
对于学习英语的电视受众来说,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和英语发音尤为重要,强于内容本身,在这一点上我国的英语新闻节目这些年逐渐走上正轨。对于要求更高的外国人和其他受众来说,英语新闻需要不但懂英语,还懂新闻国际传播的综合类人才。但是由于长期处于中文的母语环境,受到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国内的英语新闻很难做到适合外国人的口味,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英语新闻的发展。因此,建设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英语新闻传播队伍势在必行。
我国英语新闻的发展方向
1.正确定位目标受众
在英语新闻传播的发展上,新闻媒介首先应做好清晰的市场划分,即确定各自的目标受众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固定的受众,从而扩大影响力。扩大影响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媒体在定位目标的基础上分步来实现。首先,英语新闻可以先由国内向亚洲周边国家逐步扩散,此阶段主要发展国内及周边国家对中国新闻、文化感兴趣的受众。然后,受众群体再由亚洲辐射到世界范围,将传播优势不断扩大,并逐步提升世界范围的认可度。
2.在内容与传播形式上与国际接轨
不同于国内传统的中文新闻,在西方国家,普遍注重文字的真实、通俗易懂,新闻报道以平实为重。而在我国,由于文化差异,又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影响,英语新闻也多使用华丽的辞藻和抒情的文笔,喜欢渲染气氛,这些虽能影响受众情绪,却会远离新闻的真实性。并且因为阅读习惯的不同,这种新闻在传递到国外时,也会引起国外受众阅渎上的障碍,成为信息传播的绊脚石。
以英语新闻的标题为例,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英语新闻的标题通常具有简洁、准确、抢眼的特点,因此英语新闻标题形成了其特有的标题语言。在对外传播的英语新闻写作上,首先应具有这些特性才能吸引国外受众的眼球。
3.培养复合型英语新闻人才
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英语、新闻、播音主持等专业也成了近年来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为英语新闻的发展做足了人才储备。国内许多高校也先后开办了国际新闻专业,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就是以培养对外传播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在毕业后可直接成为英语新闻领域的生力军。人才培养要为对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应在这类专业教育领域内加大扶持力度。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文化价值观 传播技巧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当下,新的社会风尚正在涵养,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迫切需要向世界阐述自己真实而不被歪曲的愿望,一个整装出发的政党需要向人民传递其执政价值与理念。在世界第四次传播革命浪潮中,我们不能再把媒体融合发展视为“洪水猛兽”,也必须彻底摒弃“鸵鸟心态”,在权衡利弊中把握新媒体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战略眼光透析媒体融合的特点与规律,在扬弃中把握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的新基调。
当代中国充斥着媒体融合的多元价值观:一方面,西方传统的新闻通讯社、电视台以及新闻报刊等媒介,掌握着世界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用户量的持续增长,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优势,企图强行向其他国家植入代表自身利益的价值观,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例如美国就主导着包括互联网信息、网络社交平台、服务器等多层媒介,并由此大力宣扬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影响着全球的网络用户。
因此,如何提升媒体融合发展下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使命意识和实际效能,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是一个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把握的重大历史课题。 媒体融合发展为主流文化价值观传播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从积极影响的角度来看,媒体的融合发展可打破某一固定媒体功能的局限性,实现功能的互补与强化。传统媒体功能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可以使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丰富,使媒体功能得到互补与强化。大力宣扬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顺应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当然,媒体的融合不是机械地进行累加,也不是单纯地扩大传统媒体的规模。媒体的融合发展是要将传统媒体的传播观念进行深化改革,拓宽传统媒体的传播思路,实现思维的创新,强化传播的能量,实现功能的互补与强化。传统媒体的改革、新媒体的创新,给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符合我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基本国情。
此外,媒体融合为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多样选择。以前,主流文化价值观一般通过书信、语言、思想教育、情感交流等传统途径进行传播,此类传播途径形式单调、效率低下、耗时耗力。现如今,媒体的融合发展使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由平面转向立体、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单向转向互动、由显性转向隐性。互联网信息的快速更新,使得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格局更加开放,传播速度大大提升,传播空间更加开阔。
从消极影响的角度来看,媒体融合发展也容易造成文化价值观传播模式的复杂化。互联网的发展,使每一位网络用户都可以形成自媒体,用户可以自主接收和各种信息,但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传播信息一旦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就容易使污秽、诈骗等非主流文化涌入公众的视野,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同时,媒体融合发展还会使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面临多元价值观的竞争和干扰。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和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且传播的内容趋向于社会化,从而使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面临多元价值观念的竞争和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在信息、技术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主导权,给国家的组织和治理带来了挑战。此外,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很难以明确的标准来衡量与评判各种价值观。在多元价值观涌入公众视野的同时,一些急功近利、庸俗腐败的负能量混杂其中,容易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去中心”之后很可能会遭遇“无中心”,这也意味着社会将会缺少一种权威话语,此时,非理性和极端性的话语很有可能登上舞台,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产生干扰。 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积极影响,完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形式
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优势,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应合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优势,大力弘扬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特别是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融合发展,为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更加多元的传播形式。加强监控与防范非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侵入,可以使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避免负能量的干扰。
不断深化和完善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形式。面对复杂的价值观传播局势,我们必须深化和完善主流理论,增强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应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契机,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时代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力度,排除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干扰与负面影响,加大力度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民族发展的向心力,共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此外,对于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我们也需进一步进行深化改革,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宣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同时,还要提高传播信息的可信度,不断深化和完善主流文化价值观,规范传播媒体平台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坚决打击庸俗、腐败等非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行为,铲除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协同运用大众化策略与小众化策略,改变单一低效的传播模式
人们对于新闻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化传播媒介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与发展同样需要小众化传播策略的存在,小众化策略被定位为只适用于少数人的价值观传播策略。例如日本就存在服务于小众的出版社,致力于出版符合少数人口味的书籍。从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角度而言,传播方式既要有小众化策略,又要有大众化策略。小众化策略往往注重文化价值传播的微观之处,力求从细节体现媒体传播的特色。大众化策略则更多从全局来把握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致力于建立迎合大众的信息传播模式。
传统媒体具有传播形式单一、传播效率不高、传播速度慢等劣势,而新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但是在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媒体的主流思想导向功能减弱,其所传播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为了加大正能量的传播力度,我们有必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力共推,丰富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内容、拓宽传播范围,增加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真实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们生活的状态。协力共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融合,有助于全面了解民生与社会动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促进两种传播方式的有效结合,利用网络平台的前沿技术、运用数据科技,打造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传播模式。
(作者为贵州师范大学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柳斌杰:《全面提升主流媒体的核心能力》,《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2期。
②陈宗章:《“媒体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创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③杨英法、聂雅:《社会思想引导、社会舆论调控与社会情绪管理》,《光明日报》,2014年9月28日。
【关键词】报业新媒体;转型;探索
当前,在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严峻挑战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发展趋缓,将迎來发展的拐点,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探索向新媒体转型的路径,但是由于方向不清、趋势不明,导致成效不高。
任何探索都值得大力鼓励和支持
当前,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取了电子版、报网互动、“地方门户网站”、“全媒体记者”、“手机报”、“全媒体”、客户端、以二维码为基础的“云报纸”、“魔码”等转型方式。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任何探索都能说明探索主体在积极求变,在尝试创新,因此,无论前景和成效如何,无论是大型传媒集团,还是地市级乃至县级媒体,探索主体任何主动性的探索和尝试都值得大力鼓励和支持,都应该赢得我们的掌声和关注!
新媒体探索面面观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探索方面采取多种方式,下面就让我们來逐个分析:
首先,是电子版方式。电子版是传统媒体最早的触网方式,主要做法是把报纸内容以PDF的形式來呈现。传统媒体采取电子版的方式把以前的报纸和内容等历史资料搬上网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是电子版本身并不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用户体验性差,例如,读者需要把电子版从前到后一条条看下來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内容,在信息匮乏时代和薄报时代这种方式还可行,但是在信息过度充裕的厚报时代,一份报纸每天的文字量会高达几十万字,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连厚报都要采取分叠措施以方便读者和受众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而电子版的方式无疑是原始的,无法取得实质效果。
其次,采取“报网互动”的转型方式。很多传统媒体认为当前时代已经进入新旧媒体融合的阶段,认为应该采取“报网互动”的方式來实现转型。这种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仍然把报纸居于核心地位,而把新媒体居于服务和辅助地位,想通过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好更多的延伸服务的方式实现转型,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方式已经把目的和手段相混淆,如果通过“报网互动”來为传统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延伸服务自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想通过“报网互动”实现转型并盈利并不是那么容易。
第三,采取“地方门户网站”的转型方式。有些传统媒体想依靠自身在某一区域的影响力,照葫芦画瓢学习新浪等主要门户网站的做法來做地方门户网站,这种思路一方面没有认清互联网的运作规律,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要想获得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必须要有最低的流量要求,而这个流量要求是传统媒体单纯依靠自身内容创办的所谓的“地方门户网站”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媒体的区域化分割、行业化分割以及三级乃至四级的管理体制决定了传统媒体的小、散、弱格局,旗下子媒体很少,不可能打造大型的门户网站。例如,新浪和国内的几千家媒体签订了供稿合同,而我国的传媒集团旗下的子媒体一般不过20、30家,这么小的规模根本不可能打造门户网站。
第四,采取“全媒体记者”的转型方式。这种转型方式想通过从业人员从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化人才转型为精通所有领域的通才來助推传统媒体的转型,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是不是从传统媒体整体转型的角度來看待问题,而只是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环节來推动转型;二是其前提假设就是错误的,该假设认为所有人才都有潜质成为通才,现实中不可否认有很少的一部分精英是通才式的人才,但是绝大部分人才都是专才式的人才。一些传统媒体更是给从业人员配上iPhone等智能化手机,就大张旗鼓地宣布在积极向全媒体转型。
第五,采取“手机报”的转型方式。传统媒体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纷纷推出“手机报”來实现自身的转型,这种转型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一是如上文电子版方式的缺点一样,为了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要把所有的内容浏览完,用户体验不佳;二是主动权在于电信运营商,当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广手机报时,手机报用户数量就直冲九霄,而当电信运营商不予推广时,手机报用户数量就直线下滑。而从目前发展态势來看,电信运营商已经不看好手机报这种业务,也不再大力推广这种业务,很多传统媒体也不再在手机报上花功夫了。
关键词:媒介融合;融合动力;融合效应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现状分析
随着“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涌现和日益成熟,媒介间的融合在新兴媒介环境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学术界关于媒介融合现象最为普遍的看法是:媒介融合即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总体联盟。
媒介间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①不同媒介形态的媒介通力合作完成整合和并购以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提高实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②新旧媒介技术手段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传媒形态,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全球性的媒体世界中,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BBC等为代表的大型传媒集团已经开始了打破隔阂、实现媒介融合的实践。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国内大型传媒集团就已经开始竭力拓展传媒报道新领域,竭力加强传统电视媒体、纸质媒体与新兴互联网媒体的互动,以推进媒介间的融合。中央电视合全国各省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各自媒介的网络电子版,操作模式也日渐成熟。中国的传统媒体已经逐步开始了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合作,共享资源,各自发挥所长的新时代。
二、媒介融合的现实条件分析
媒介间的相互融合综合了多方面的客观现实因素。
首先,媒介自身局限性的要求。纸质媒体对受众的文化程度要求较高,电视媒体声容并茂,直观强势。广播媒体专业、小众。网络媒体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短时间内难以撼动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因此,各媒体间优势互补、彼此融合、互利共赢显然是大势所趋。
其次,政府良好政策氛围的促进作用。政府多项媒介改革措施的有利实施,深刻拓展了媒介的纵深发展空间。
再次,信息传播渐趋小众化,要求各媒体形态必须就其信息来源、传播方式等做出调整以适应其新形势和新变化。
最后,传媒科学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传媒形态,正面引导着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及其融合进程。
三、媒介融合的动力分析
首先,适应不断变化的受众的需要。媒介间的融合满足了不同受众对于各类信息的消费偏爱及其自由选择,使得受众综合性的消费各种不同的媒介内容成为可能。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下的受众更加倾向于使用单一的网络方式来获取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所覆盖的一切信息,这就客观上推动了媒介间的融合。
另外,传统受众地位的改变加速了媒介融合。受众的需求日趋小众化和个性化,客观上要求媒介间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渐趋规模化,媒介形态日益成熟。尤其是,网络媒介及时、迅速及其海量的信息传播,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平台。
再次,政策法规的支持。媒介融合需要统合产业内外来平衡其所涉及的多方面利益因素,因此,来自国际、国家甚至地区的法规政策以及市场竞争规则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政策上的支持,既包含了经济上管制的解除,又包含了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促进。近年来,中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传媒政策,改换思路,刺激三网融合,鼓励新的传媒发展模式的确立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意在于发展中领先市场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可以十分敏锐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做出改进来满足这种需求。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使得不同媒介间的交叉业务日益增多,受众对于信息的迫切需要刺激了媒介企业的融合,形成了大型跨媒体集团。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媒产业分立的格局并成为了企业应对竞争的首要选择。媒介融合降低了传媒运营的风险,满足了其最大化追求商业利益的需求,掀起了我国媒介发展的新浪潮。
四、媒介融合的效应分析
首先,刺激了媒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高科技含量客观上赢得了受众,合理化媒介运营推动了媒介规制的改革,最大程度的刺激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其次,拓宽了传媒的盈利渠道。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多渠道盈利模式变单一广告盈利为多支点盈利格局,逐渐改变着传统依赖“卖广告”来支撑运营的格局,增强了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形成新的传媒经营理念。媒介融合所提倡的互动式服务,更新了受众传统的服务理念,减少了受众媒介接触的盲目性,增强了互动性和主体性。
在媒介产业格局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融合必将带给媒介市场以新的变化和挑战。我们应扬长避短,在最大限度发挥媒介融合积极效应的基础上促进传媒产业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漱蔚.媒介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