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介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同模式的电子媒介广告具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传播形式,目前,单一广告、隐性广告以及联姻广告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下面具体分析这三种不同模式广告的优缺点(见表1)。高效而单调的单一广告单一广告在有限时间内,向受众对象直接传递了产品信息,使得受众群体对该产品印象深刻、直观,是一种高效的广告传播模式。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产品广告日益增多,商家以各种途径进行着广告宣传,出现了广告过剩,再加上单一广告单调的“灌鸭”式的宣传模式,很容易使消费者对广告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达不到广告的预期效果。另外,由于单一广告都是由广告的产品方单枪匹马地进行着产品的宣传,这也大大提高了商家的营销成本。饱受争议的隐性广告隐性广告之所以能够在近两年得以蓬勃发展,这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第一,隐性广告的不可分割性。被植入影视剧的广告与影视剧的道具、背景、情节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节目的一部分,这样的广告可以被消费者不知不觉地欣然接受。随着影视剧或节目的重复播放,广告的曝光率不断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第二,隐性广告的共赢性。广告主利用隐性广告获得营销利润,事实验证,隐性广告的效果比传统的单一广告要好得多。另一方面,隐性广告也无疑增加了影视剧或电视节目的资金来源,降低了制片方的投资风险[5]。虽然隐性广告的优势很突出,但它也存在弊端。首先,隐性广告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对于那些知名度不高的品牌来说,隐性广告基本上达不到什么效果。其次,因为影视剧的收视率或上座率会直接影响到隐性广告的效果,因此隐性广告的投资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再次,近两年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影视剧和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开始泛滥。隐性广告不再是融入节目、服务节目,而是影响了剧情和节目内容,遭到消费者的反感和质疑。以合作促发展的联姻广告联姻广告的优势之一在于其可以降低自主创新企业的广告成本,提高传播效果。多个企业合作的联姻广告可以花更少的钱却能够保证更多的曝光率,降低了每个企业的营销成本。联姻广告的优势之二在于其进行针对性地传播,提高了销售的成功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现在的消费不再是单一的孤立的消费,而是群组化的消费,即“就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把自己的消费需求按照属性或相关性进行分类和分组,并按照这些群组进行消费”[6,7]。比如消费者购买汽车、房产的时候,往往需要向银行贷款;消费者外出旅游,肯定要选择某一种交通工具和住宿场所。这种消费的群组化模式使得联姻广告受众对象有较高的针对性,广告主不再是盲目的大面积撒网,而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广告宣传,因此大大地提高了销售的成功率。事实验证,别克V6与汇丰银行的合作,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与迪斯尼的合作,以及购买景区门票赠送酒店住宿等形式的联姻广告合作都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联姻广告的受众对象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这就使得该广告模式在提高销售成功率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8]。联姻广告受众对象主要是群组化消费者,其传播范围较小,不利于扩大消费群体,容易失去潜在的客户。另外,为提高传播及销售成功率,力争“百发百中”,往往要求联姻合作的企业是在某一个产业链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就意味着并不是任意两个企业都可以联姻合作。
自主创新企业合作广告模式的创新———融合广告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一群年轻人来到必胜客的餐厅,其中一位美女拿出手机对着披萨拍照,与此同时,电视画面给了手机一个大大的特写,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披萨的图片和新浪微博的页面。在这则广告中,虽然只有一次提到了“微博”,并且还没有明确点明是“新浪微博”,但是,给出的特写就是要告诉消费者“我们上的是新浪微博”。这是一种新的广告模式———在某品牌广告中植入另一个品牌,使两者完美融合,已达到双方共赢的营销效果。我们称之为融合广告。在融合广告中,把广告传播的主要产品品牌称为主品牌,例如上面提到的必胜客;在传播过程中附带的非主要品牌称为副品牌,如上面提到的新浪微博。与必胜客合作的同时,新浪微博又和美林一起推出了另一个融合广告。在时长16秒的广告中,美林为主品牌,广告自始至终没有明确提到“新浪微博”,但从12秒开始到广告结束的这段时间内,电视屏幕上就一直是“新浪微博”的大特写。这两则融合广告继承了以前广告模式的优点,同时又打破了它们的局限性。融合广告有以下几个特征:1)这种新模式显然是从目前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的植入广告中受到了启发,但是又避开了目前植入广告颇受争议的焦点。在广告传播的整个过程中,消费者不再会有这种“我是花钱来看电影的,不是花钱看广告的”不满和反感,而是很容易地就接受。2)广告主不是把一个广告生硬地、强行地植入另一个广告,而是设计了一定的情节,使得广告整体贴近生活且真实自然,主品牌很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副品牌也达到了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另外,如果将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植入到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广告中,后者可以借助前者的平台,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3)这种新的广告模式是企业合作的一种表现,这种合作必然可以降低每个企业的营销成本,增加合作品牌的曝光率。4)通过融合广告合作的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不一定要有很高的相关性,也不必在同一个产业链上,只要这些企业拥有共同的消费群体就可以合作。比如前面提到的必胜客与新浪微博、美林与新浪微博合作的例子,这些品牌的相关性并不高。5)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的融合广告合作可以扩大每个企业的消费群体。与传统的电子媒介广告相比,融合广告具有生动、自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的同时,避免了观众的反感情绪,增强了广告的趣味性,加强了企业间合作。虽然目前这种融合广告的合作还只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鉴于该模式的各种优点,其必将成为未来广告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结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62(2015)03-0049-03
一、引言
就其特征而言,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呈现的一种手段。它包含了多种媒介的使用,例如文本、声音、图像及动画演示等。这些媒介的综合运用是对要表达信息的有益补充,使用时并非必须要计算机化,但是计算机的应用可为各种媒介的交互作用提供无缝连接的可能性。更进一步的是,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从简单的光盘到现场视频演播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目前,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方面,并且可能对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国内学者在倡导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积极作用的同时,忽略了对既有问题的深度分析,也未能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有益的可行化建议。笔者基于在高校中教学的多年经验,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应用意义
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得以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其中包括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正是由于多媒体技术组合了文本、图片、声音等各种媒介的显著特征,它才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并且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进而导致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及教育系统的根本变革。现代教学方法对多媒体技术评价甚高,并将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之一。研究表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以不同方式的组合接受信息时,会记得更牢。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观念,可以明显帮助学习者改善学习进程;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中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过程在展示信息的同时变得更快、更有趣、更有效率。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预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中,根据教师的意图,综合安排有多种媒体形式与信息,并将他们有机的集合起来,通过展示于大屏幕之上以辅助教师与学生完成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基于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而来。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各高校开始逐步将其引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尝试。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征在于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表达形式超出了纯粹的语言叙述或传统教学方法的范畴,因而各种媒介应用创设了一个更生动、更形象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交互性,这也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共同构筑各自的知识体系。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还在于以下几方面:高效率。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节约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尤其是那些不容易表达于黑板上的图形与表格,这种特点更为明显。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教师再次授课时,只需进行少量和局部改动即可,因而教师可将节省的时间用于研读教学资料,改善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学能力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教师会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模拟策划。在预览幻灯片时,教师可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更佳地操控课堂教学。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更好地辅助教师去讲解内容。对那些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多媒体技术同样会辅助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缺乏条件或者是由于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看到结果的实验无法进行。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可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并达到相对完善的结果。资源共享。在传统的教学模拟中,有经验的教师每次授课之前要花很长时间来写教案。由于人际交往的有形性及局限性,这些教师无法将自己的授课理念传播与分享,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知识与经验的浪费。而作为数字化的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可长时间保存,并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讯方式而广泛传播。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与资源共享,使学生学得更好,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并且更容易与教师沟通。
三、存在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不当使用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热情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率。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科课件由于形式单调,反而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仅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并且通过语气、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关注与期望。学生感觉与教师更接近一些,能够对教师做出更快的回应。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形成双向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教授速度、课堂秩序的操控。理想的多媒体教学同样应当吸纳上述的各种优点,强调师生交流。但是在许多高校中,由于教师自身原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佳效果。有时,教师使用的幻灯片为大段的纯文字叙述;有时,教师只是将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幻灯片化;有时,教师使用的幻灯片为纯粹的大标题、小标题而没有任何具体内容;有时,教师成了计算机操作人员,坐在讲台上播放幻灯片而与学生没有任何情感交流;有时,教师过分强调音像效果而分散了学生本已不太集中的注意力。在上述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枯燥乏味而又缺乏意义,无法成为辅助提高学生情感、知识、技能目标的手段,因而对技术的不当使用反而弱化了教学和教育功能。
2.人员与资源相对不足,软件及硬件设施更新速度太慢
高校扩张式发展已经有十几年了,每年的招生人数在迅速扩张。虽然为数众多的高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是后续的设施维护、技术培训、设备升级换代服务跟不上。加之缺乏全局管理意识,因而导致一些当时先进的设施未用先坏,早期设施则人为损坏频发,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经常出现的问题则为多媒体教室内的灯光布置普遍不能满足播放幻灯片、阅读教材、记笔记的要求。
3.课间休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讲授占绝大部分,因而课间休息是必须的。而在多媒体技术辅助授课中教师讲的内容及时间稍少一些,因而常会出现两节课连上的情况,学生疲惫不堪因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4.教师缺乏多媒体技术相关的职业培训
作为使用人员,教师应能熟练操控多媒体设备。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并不热心于培训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也未能给其适度的岗前教育,基本上全靠个体的悟性。由于相关知识缺乏,教师有时很难将既有课件做合适改动而运用于自身的授课活动中。
四、改进方法
1.分析多媒体技术的优缺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应当能意识到多媒体技术仅是教学方法库中的一员,而非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方法同样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同样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而积极体态语言的适度运用则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
2.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度使用多种媒介的组合作用可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因而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3.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加大多媒体技术及其设备投入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高校教师及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是基于教育科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来。为了构造更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应当努力将自身认知的教育理论与学科素质融合在一起。鼓励高校采用先进的教育软件、教学软件,并将其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扩张自身教育资源,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建立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库。总而言之,高校应在资本、人员上加大投入,组织、引进与推广先进教学软件,提升教学软环境水平,以更符合现代教学方法需求。
4.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操控能力
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水平,熟练应用诸如PP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Director、Premiere等软件来制作符合自己需求的多媒体课件。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与邻近区域的兄弟院校教师相联系,研究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水平。只有同时拥有计算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教师才能满足新时期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五、结论
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更有效的信息交流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获得各类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因而又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就多媒体课件制作者而言,制作有各种媒介综合作用的课件极富挑战性。多媒体技术给学习过程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又促使教师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表达知识与信息。在日渐推广的多媒体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相关技术知识,高校则应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在现代教学理念、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引导下,高校教师应自觉更新既有观念,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知识与教育技术的要求,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多媒体教学的缺点,将其优势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军.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7):22~24
[2]徐思煌,袁彩萍.多媒体课程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6,(2):57~60
关键词:海外耕地;投资模式;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6-0081-05
引言
从古至今,土地都是各国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作为民生的根本——耕地更是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方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那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将愈发显得突出。近年来,国际油价与肥料价格的攀升,不利气候导致的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大量生物燃料对粮食紧迫的需求,国际游资向传统农业的大量涌入以及主要粮食出口国对出口数量的限制等等原因都致使国际市场上粮价大幅上升。国内国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国际粮价的波动甚至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这些都使得原有的国际粮食供应体系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方式,即由传统的由内及外模式朝着由外援内的模式转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界不少国家开始实施海外耕地投资与粮食种植,并且投资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在世界各地拥有120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日本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左右;韩国海外投资的耕地数量达90.6万公顷(不含已终止的马达加斯加项目的130万公顷耕地)。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无疑对我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为应对高速增长的国际粮价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国际粮食危机,我国也应该充分借鉴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的经验,转变传统的耕地保护观念,通过活跃的国际市场,借助他国丰富的耕地资源,尝试推行海外耕地投资。
一、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现状
海外耕地投资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那时候日本针对美洲大陆就开始了农业人口输出;20世纪初期,日本又先后对中国、巴西、哥伦比亚和巴拉圭等国开展了农业扩张,当时的海外耕地投资更多的是带有“农业殖民”色彩的扩张。近年来,国际油价与肥料价格的上扬,不利气候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大量生物燃料的应用以及国际游资向传统农业的大量涌入……,诸多原因都导致了国际粮价的大幅增长。各国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纷纷减少粮食的m口甚至限制主要粮食产品的出口。这些都无疑给那些耕地资源短缺,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的国家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保障国内的粮食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海外耕地投资项目行列。
目前,日本与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印尼、新西兰、美国等地的农场签订了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协议,其在世界各地拥有相当于日本国内农田面积的3倍左右的农田。
截至2009年,韩国的海外投资的耕地数量达90.6万公顷,其中在俄罗斯边疆区有近30万公顷农田,相当于韩国耕地的1/6。
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及其成员国也共同携手在海外寻找屯田机会,他们在老挝、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亚和欧洲的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俄罗斯都达成或正在磋商租赁土地、购买土地的协议。
据印度《经济时报92008年9月3日报道,印度政府打算修订限制海外投资的条款,以便于印度的公司和公共部门到海外收购耕地。其计划区域主要在周边的缅甸、非洲,甚至远在南美的巴拉圭以及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中国也在海外耕地投资方向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例如湖北农垦局于2005年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就建立了示范农场,大量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陕西农垦局于2007年在喀麦隆的农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亿元人民币;2007年吉林富华农业公司在菲律宾投资38.3亿美元,用于种植高产玉米、稻米和高粱。
通过对当前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海外耕地投资行为现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海外耕地投资的主体主要集中在耕地资源稀缺、粮食自给率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海和会成员国。而海外耕地投资的受体多属于经济水平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及技术落后、耕地资源却相对丰富的亚非拉国家,主要有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苏丹、莫桑比克、乌干达、埃塞俄比亚、马里、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加纳、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的各国。当然,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民众对农业产品的多样性需求,这些也带来了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问的耕地投资行为。总体而言,当前国际上海外投资的现状呈现一种多元化、相互交叉的态势,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探讨海外耕地的投资模式,并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二、海外耕地投资的公对公模式
通过对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海外耕地投资会受到了来自国际政治关系、接受投资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财产权利、以及投资主体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国际政治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当前国际上海外耕地投资模式可分为三类:一是公对公模式;二是私对公模式;三是私对私模式。
所谓公对公模式,也就是政府与政府合作的模式。
1.基本思路。投资方政府或代表政府的国有企业与接受投资的东道国政府沟通、协商投资计划。由投资方的政府或国有企业直接提供相应的项目资金及农业技术,通过购买、租赁或优惠经营等方式运营由接受投资方政府供应的本国耕地。例如,韩国政府决定2008
2010年通过向蒙古提供2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方式以每公顷年租金76美分获得了27万公顷土地50年的经营权,见图1。
2.公对公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投资主体是政府或代表政府的国有企业,通过相互之间协商确定具体的投资合作关系;投资媒介是投资方的技术、资金等以及东道国提供的一定数量农业用地;投资客体是农业生产,包括粮食作物或非粮食作物;投资方法包括购买、租赁、优惠经营等三种。优点:投资风险小,其投资主体代表国家层面,抗风险的能力较强;投资规模大,较少受到来自资金方面的约束。缺点:投资方式单一,投资主体固定不变导致合作方式多样性不足;投资结构调整困难。
3.公对公模式的适用性。由于其投资主体的特殊性,往往要求在获取耕地时不受分散的土地财产权利的阻碍。该模式主要适用于:(1)土地财产权利为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国家海外投资项目;(2)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3)海外耕地投资是由政府主导的初步尝试项目。公对公模式常见于海合会及其成员国在亚非国家的耕地投资。
三、海外耕地投资的私对公模式
所谓海外耕地投资的私对公模式,即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模式。
1.基本思路。在本国政府与接受投资的政府协定的投资计划框架下,由符合要求的私营企业直接投资于接受投资方政府提供的耕地的行为。例如,由中国政府牵头,新天集团投资于古巴最大的中古合资农场项目,完成5 000公顷土地开发用于水稻种植,见图2。
2,私对私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该模式的特征与公对公模式具有很高程度的相似性。其主要区别在于投资主体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跨国私营企业,政府主要发挥服务功能。优点:政府干预较少,更多体现监督、调控、信息等服务功能;投资规模适中,投资者为大型跨国企业,其资金、管理水平、农业技术具有一定优势。缺点;投资风险较高,由于该模式的投资方为私营企业,相对于接受投资方的政府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因此其抗风险的能力较之公对公模式弱;投资方式单一、投资结构调整困难。
3.私对公模式的适用性。(1)具有较强经营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的私营企业;(2)土地财产权利为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国家;(3)投资规模适中、建设周期较短的项目。私对公模式是海外耕地投资项目处于发展阶段的一种模式,日本及韩国的海外耕地投资项目中多采用此种模式。
四、海外耕地投资的私对私模式
所谓海外耕地投资的私对私模式,即私营企业与私有土地所有者的合作模式(见图3)。
1.基本思路。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国法律体系允许的前提下,私营投资企业通过自主购买、租赁、合营、控股等方式获取投资接收国的私人、社区以及企业等所有者的耕地。例如,日本三井物产获得巴西经营农田生产公司“XINGU AG”的股份,通过股份转换将其变成另一家控股公司“瑞典公司”的子公司从而掌握粮食出口和生产自。
2.私对私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特征:投资主体都是具有排他性财产权利的个体或组织;投资方式包括购买、租赁、合营、控股等;优点:政府干预少;投资方式灵活,可根据接受投资的主体不同灵活的选择最合适的投资方式。另外,由于投资规模小,易于调整投资结构。缺点:投资风险大,因其参与的主体都是较小的个体组织,不管是组织内部环境还是外部因素都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抗风险的能力差;投资规模小,由于受到土地财产权利的限制,很难从分散的土地所有者中获得大规模的耕地进行规模化的经营。
3.私对私模式的适用性。(1)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的项目;(2)土地财产权利私有制且能自Fh流转的国家,如拉丁美洲、欧洲及美国、澳大利亚等。是海外耕地投资市场趋于完善条件下的成熟模式。
五、海外耕地投资三种模式的对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国际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由于土地财产权利的不同,应根据投资项目的特点,如投资主体、投资风险、投资规模的差异等选择不同的投资模式。上述三种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对比参见,表1。
当然,海外耕地投资不仅仅只限于上述几种模式。随着海外耕地投资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企业都会认识到海外耕地投资的可行性与经济性。随着投资主体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海外耕地投资模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任何国家在进行海外耕地的投资时,都不会是上述某种模式的简单照搬,而是结合本国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模式。
六、结语
海外耕地投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投资区域的选择、前期的市场调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主体的确定、投资模式的选择、项目的实施、产品的销售、利益的分配、再生产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海外耕地投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积极探索既适合投资国国情也有利于东道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模式,从而保证海外耕地投资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兴媒介 书籍设计 交互空间
一、概述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流通量十分庞大,电子书的出现无疑对纸质书籍有所影响。虽然现在电子书很方便阅读,观看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还是有大多数人不厌其烦的去选择厚重的、带有油墨味道的印刷书籍。电子图书作为文化传递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很多领域看似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媒介,电子类图书市场由于更新很快、成本较低,所以在一定时期下大众的目光快速的会被吸引过去,并且发展的势头迅猛。但是和传统的图书市场还是不能比拟的。电子图书不受环境、时间、空间的影响,随着手机内存、功能、普及率的上升,手机的阅读在整个电子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多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也接受了用手机开始阅读文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从因特网上来搜集所要使用的信息,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有问题找百度”,也说明了电子阅读方式已经潜移默化的走进了我们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少了很多的时间去阅读,但是知识的补给又是必然的,所要信息产业的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需。
二、新兴媒介
2.1 新兴媒介
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中介体,以非常丰富的形式展示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对于媒介我们并不陌生,也正是因为有了媒介帮助了我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在信息化的时代,在数字网络技术的平台下,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涌现出新兴的媒介,手机的逐渐普及、电子相册、车载电视的介入,这些并不是全新的产物,而是原有媒介功能的一个延展,以一个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它自身的一些特性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感受而已。就像电话,其实电话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从最初的固定电话到现在的移动手机,从最基本的通话,到现在手机可以上网、拍照、玩游戏、看视频、看电子书以及装一些辅助软件,拓展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还有现在的一些掌上电脑,也是把电脑的其中一个特性进行提取放大,使其以为是诞生了一个新媒介,其实则是现有功能的延展或者说是新技术与功能的新组合。
2.2 新兴媒介的特性
利用数字化信息作为传递的媒介。图形、声音、视频这些都属于数字化信息,并且不受时间、内容的限制,就像E-MAIL的发送接收都是即时的。用屏幕去显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屏幕去显现出来,只要是能够传递的内容都可以多方位的传达,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就像现在除了2D、3D还有4D的电影)对视角的进行阅读、接受信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让人们更有参与性。
2.3书籍多元化的今天
书是传播知识的传统媒介,是信息存储的载体,是一种显性的信息传播内容。自古以来,书籍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其他设计一样,不断受到新的媒介、新的工艺技术的挑战,从而发生着变化1。书籍设计每次呈现出新面貌的背后都和新工艺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联,造纸术、印刷术、油墨、装订、排版等等。那么,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书籍和电子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各种形式的载体提供一个给人们能够多方位感受的空间。电子书籍容纳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书籍、杂志、报刊,扩及的领域也是从文学到艺术等方面,并且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有了一定的规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传播方式也将被打破,人们接受信息的传递方式也会随着改变,许多人尤其是每天对着电脑上班的年轻人更习惯于在网络上进行阅读,不仅仅是翻阅书籍,有时候也是对视觉需求的一种新的突破,图像、文字、声音的相互作用。现在有一些饭店,点餐也不再是以往的纸质菜谱,而是采用了新技术的掌上电脑来进行点餐,让客人直观的看到菜品的图片,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新媒体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在技术上面还并不是完全成熟。不过在世界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今天,电子类书籍替代传统的纸质书籍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
三、新时期的书籍设计
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书籍的设计从创作思维、手段以及材料和印刷工艺都要体现出艺术与技术的一体化。这是在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也应该去遵循的设计理念。
造纸术的出现,也是人类文明的大跨步,纸张是一种沟通的载体,不同的纸张所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纸的品质和印刷工艺本身就是精益求精设计的一个成分,但是现在有些出版商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一些盗版书籍,不考虑纸的质量,也不追求销售业绩,擅自改变设计者的意图,印刷出来的书籍毫无品质,打乱整个出版市场。现在设计师在设计书籍的时候除了利用不同的材料给人带来所要表达的感受外,更注重阅读体验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的设计。
四、结论
传统书籍与电子书籍最大的不同,就是传播媒介的差别。传统类书籍,一经定版、印刷,整个版式已经被定型,阅读者完全是被动的,只能通过设计师设计好的内容一步步完成阅读。电子书籍就不同了,让读者从被动变为主动,加大了阅读的参与性,通过版面的导向等,自己选取信息。那么在这里有人就要问了,是不是这就意味着纸质书籍的逐渐被替代呢?答案也不能这么绝对。不管是由于人们阅读的习惯也好,还是个人对厚重的、带有油墨印刷味道的喜好,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电子屏幕显示的舒适度与传统书籍无法比量。观看电子类书籍主要是通过透视成箱在我们眼球里,这种折射光对视力影响很大,所以未来的书籍完全的电子化,关键环节就是现象的设备。加上木材的日渐减少,电子书籍相对于更环保,内容更新更快,成本也相对低一些。在目前来说,新兴的电子书籍并没有替代纸质书籍,书籍设计仍是一个独立的形式,只是存在方式有所变化。各有各的优缺点,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信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书籍设计的进步,虽然很多方面都是刚刚起步阶段,都还在做或多或少的尝试,这是需要时间去经历和验证的。
注释:
[1]文闻.《现代书籍设计及未来趋向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敬人等,编著. 在书籍设计时空中畅游[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3
[2]毛德宝,主编.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5
关键词: 接入网技术;xDSL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Cable Modem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逐渐向着全面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种通信技术服务的支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来满足日趋增长的用户及其需求,已经成为网路电信运营商以及技术开发商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而接入网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的分流原理,将骨干网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达到了网络资源的有效分配,很好的解决了电信业务中“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由于所用环境不同,接入网在其基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开展了多种复合型的功能技术,满足了多种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及信息分配问题。本文将针对当前常用的三种接入网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其基本功能应用及优缺点展开分析。
1 数字用户线路(xDSL)系列接入网技术
1.1 技术基本功能应用
XDSL是各类数字用户线路接入网技术的总称,它包括IDSL(ISDN数字用户环路)、HDSL(利用两对线双向对称传输2Mb/s的高速数字用户环路)、SDSL(单线对双向对称传输2Mb/s的数字用户环路,传输距离比HDSL稍短)、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等,xDSL技术利用较为普通的铜线传输媒介进行高速信号的处理。在所有的xDSL接入网技术中,ADSL技术是家庭接入网常用的技术类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xDSL功能实现方式非常简单,通过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进行简单的连接就能实现其功能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
1.2 技术基本特点分析
xDSL接入网技术作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接入网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作为网络信息传递及分配的重要技术载体,特别是随着新一代xDSL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部署等更加方便。xDSL技术其优点非常明显,它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能够实现多个终端的同时工作,并且在保密性、安全系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技术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不能传输模拟电视信号,并且其线路的依赖性较高。随着新一代xDSL技术的出现,其功能得到一定的增强。
2 光纤接入网技术
2.1 技术基本功能应用
光纤接入网技术是当前网路信息传输及共享的普遍应用技术,它改变了传统金属网路传播媒介的缺点,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原始传播。光纤接入网包括远端设备——光网络单元和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它们通过传输设备相连。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OLT和远端ONU。它们在整个接入网中完成从业务节点接口(SNI)到用户网络接口(UNI)间有关信令协议的转换。接入设备本身还具有组网能力,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
2.2 技术基本特点分析
在技术层面,光纤接入网技术彻底改变了网络信息传输对于线路的依赖性,减少了光磁等信号对于网路信号的影响和干扰,基本还原了原始信号的特性。另外,光接入网技术传输速度快并且非常稳定,同时在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层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同时在线路本身的成本方面,光纤接入网技术也比传统的接入网技术优势更加明显。但是,光纤接入网技术在某些层面也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例如,光纤接入网技术对于设备间的距离以来较强,交换机和用户网卡之间距离不能超过100米,否则信号衰减很厉害,只得加中继放大设备。
3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接入网技术
3.1 技术基本特点分析
随着网路技术与有线电视技术的连接,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传统的xDSL接入网技术还是当前发展较快的光纤网络信息传递技术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有线电视网络应用要求。针对这一普遍性的问题,电信网络运营商将研发了线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有线电视的信号传输的一系列问题。Cable Modem与以往的Modem在原理上都是将数据进行调制后在Cable(电缆)的一个频率范围内传输,接收时进行解调,传输机理与普通Modem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有线电视CATV的某个传输频带进行调制解调的。
3.2 技术基本特点分析
Cable Modem接入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短板,真正实现了网络信号与电视信号的相互衔接,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信息的真实性。这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建立在高速宽带的基础上,因此,只要在具有宽带网络的环境中就能够实现Cable Modem接入网技术的应用,所以,无需对用户线路进行改造,减少了接入网技术的推广成本。但是,
着用户的增加,Cable Modem接入网技术的不成熟日渐突出,尤其采用信息共享结构模式,因此,用户所带来的信息传递速率就会下降,并且共享模式下的信息安全性欠缺,因此,还必须对技术的各项性能进行加强。
4 结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信息传递及共享手段来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各种接入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推广,使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接入网技术已经成为缓解当前高用户群体要求的重要技术支持。而通过文章所分析的基本内容,给予实际的网路组网及网络接入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景峰,GPON技术及其在本地接入网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关键词:网络招聘;应届毕业生;优缺点
序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能否招聘并选拔出合适的员工使得企业拥有富于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人力资源招聘选拔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个复杂、完整而又连续的程序化操作过程,它对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形成、管理及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系统地扩大和补充时,企业必须建立起一种招聘制度,增加、维持和调整总劳动力,保持人力资源需求的动态平衡,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招聘录用系统可以为企业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队伍尽可能地稳定,以免很高的人员流动率使企业经济活动蒙受难以估计的损失。一个有效的招聘系统将使企业获得能胜任工作并对所从事工作感到满意的人才,从而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动,因此也能够减少人员培训开发的开支或者提高培训的效率。招聘工作也是一项树立企业形象的对外公关活动,招聘时,企业可以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等媒体开展招聘活动,不但可以使企业招到所需要的人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作用。
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沟通与员工关系、人力资源信息统计工作等核心流程,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网络招聘已然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招聘模式。网络招聘的全天候、即时性,大大提高了招聘工作的速度和效率,使招聘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寻获到所需的人才,也使更多的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岗位或组织发出的招聘信息。应届毕业生作为求职大军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网络招聘带来的优缺点会对它们产生什么影响呢?这将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一、 网络招聘的概念
所谓招聘,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吸引足够数量和具有合格资格的人选,并且鼓励他们申请组织工作的过程[1]。是企业根据其人力资源规划所确定的人员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手段,广泛吸引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向本企业求职的过程[2]。申请人可以是内部或外部的人员,招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有招聘信息,如内部招聘时的工作布告和外部招聘时的报纸广告等。这些招聘信息旨在寻找有资格的申请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那些申请人都对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兴趣并拥有所要求的资格。一旦申请者和招聘方之间达成如何开始下一步工作的口头或书面协议,那就意味着招聘过程的结束和选拔过程的开始[3]。
招聘按照招聘人员来源方式不同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所谓内部招聘,就是当公司出现空缺的位置时,主要是通过提拔内部员工来解决招聘问题;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企业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人员[4],主要是吸收外部新鲜血液来解决招聘问题。网络招聘就属于外部招聘的一种。
网络招聘也称在线招聘或电子招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招聘活动,包括职位信息、收集整理建立、在线面试与在线测评等招聘程序[5]。国内学术界较多的定义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招聘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后,初步确定所需岗位人选的过程[6]。网络招聘不仅仅是将传统的招聘业务复制到网上,而是互动的、无地域限制的、具备远程服务功能的一种全新的招聘方式,它的出现给招聘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网络招聘既有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而独创的招聘渠道——专业招聘网站,又将传统招聘渠道与网络技术很好的融合,成为众多传统招聘渠道的工具,通过互联网接收建立,改变了传统招聘渠道的工作模式。
二、 网络招聘的形式
人事和发展特许机构(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al and Development , CIPD)对网络招聘包涵的内容所提出的定义包括:
1、 在现有的公司网站上增添一个招聘网页。例如在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登陆界面的右下方就会有中国银行相关的招聘信息。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它的主要优势是成本较低,并且是网上招聘的最灵活的方式。
2、 使用专业招聘网站。招聘网站是指集合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及现今的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媒介资源的招聘广告及其他人力资源服务系统[7]。一般由两种类型:“企业网站”以及“人才网站”[8]。这些专门的网站实际上是把公司和潜在的申请者连接起来的桥梁。例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英才网联等大型招聘网站。
3、 在网络上媒体广告。网络招聘的范围还涉及到包括在网上进行面试和测评,比如在线心理测试或者智力测验等,还涉及到使用标语广告和灵活技巧搜索网页。交付式的工具,比如搜索引擎,交互式申请表格、自动反应的电子邮件,都处在初实践的阶段。
刘华在《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招聘研究》中又从不同的角度将网络招聘的方式归为以下几点:
1、使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招聘网站。例如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等。这些网站通过向求职者和招聘单位收取费用获利。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网上招聘的方式。由于人才网站上资料库大,日访问量高,所以企业往往能够较快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同时,由于人才网站收费较低,很多公司往往会同时在几家网站注册会员,这样可以收到众多求职者的资料,可挑选的余地更大。
2、公益性招聘网站。一般由政府出面设立,为引进人才和增加就业服务,例如上海劳动保障服务网的“专业人员招聘”栏目、外企服务公司在线的“招聘求职”栏目等。
3、在某些专业的网站BBS招聘信息。由于专业网站往往能够聚集某一行业的精英,在这样的网站招聘信息招聘专业人才效果更好。
4、在特定的网站上招聘广告。有些公司会选择在一些浏览量很大的网站做招聘广告[9]。比如在网易。
5、利用专业工作搜索引擎搜索。如国内的搜职网和深度搜索,两者都可一站式搜索国内众多人才网站和企业网站的招聘信息。与传统人才网站的搜索引擎相比,专业工作搜索引擎可实现一站式搜索,搜索范围更广、搜索效率更高,与百度等综合搜索引擎相比,专业工作搜索引擎查准率更高。
6、通过网络猎头公司或网络中介公司
7、通过SNS交友网站招聘。即社会化网络招聘,利用网络简历庞大的人脉关系,再利用这种人脉关系进行招聘和应聘。
8、通过Blog招聘。博客的迅猛发展不仅吸引住了众多的“博主”,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在此方面大做文章。在企业博客上除了能看到招聘信息,还能了解企业的各种具体情况,将招聘的企业虚化成一个真实的人,应聘者对话的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企业,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
三、网络招聘的优缺点及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
(一)网络招聘的优点及其影响
1、减少了招聘成本。 网络化招聘有很强的适应性,不受时间、地域、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直接交流。既节约了传统招聘活动中的参会费、交通费、差旅费、广告费、人工费等开支,又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必向“猎头公司”等中介组织支付高昂的信息服务费用,却可以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因而具有很高的“产出/投入”经济性特征,所以很多公司或企业都愿意选择网络招聘这种方式,以节约成本。这就使应届毕业生在选择网络招聘这种求职方式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用担心可供选择的公司太少,考虑余地不够等问题。
2、 扩大了招聘范围,拓展了招聘空间[10]。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使企业有可能在世界上任意计算机终端上招到其潜在的合格人选,从而极大地突破了传统需要面对面的现场招聘的地域性限制。应届毕业生往往会受其毕业学校的地理位置影响来选择就职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其他地域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等不熟悉,或者是受交通、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没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贸然前往其他地区求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范围。但是有了网络招聘,他们就可以在任何地区浏览全国甚至其他一些国家的招聘信息,这极大的拓展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范围,是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3、 可进一步建立追踪系统,以建立公司的人才资料库,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11]。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人事管理系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例如,一旦产生职位空缺,部门经理即可在线输入职位招聘申请,同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条件、主要职责等资料从人事数据库中提出来,以便修改和确认。然后可以先进入企业人才储备资料库挑选合适的人才以优先录用,并及时在企业网站或人才招聘网站上招聘信息。收到应聘者的资料后,利用自动搜索、配比、分类、筛选装置,迅速找到符合一般要求的潜在人选,避免了以往人事工作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和拖延。
4、 增强了招聘信息的时效性。网络化招聘不同于定期举办的大型人才市场招聘,没有时间限制,企业可以全天候地向潜在的应聘者发出招聘信息,而应聘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地与招聘企业联系,大大方便了双方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更新招聘岗位,及时传递最新消息。年审统计显示,人力资源信息网站年访问量超过3000万人次,现在网上公布近百万个职位,而且职位的更新速度较快,从以前半个月、一周的更换周期到现在的每日更换,这一点是其他形式的人才中介服务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招聘方式,例如报纸广告等有时会出现滞后的情况,而网络招聘的时效性可以使应届毕业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招聘信息,可以少浪费时间在已经没有时效性的岗位或组织中。
5、 中国传统价值观强调雇主是权威的,奉行家长式的决策,集权化的管理。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表现是裙带关系。这种裙带关系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性质使得雇主有可能将企业最高层位置都首先保留给家庭成员、密友或同乡,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这个道理[12]。这些企业一般不会大规模地在市场上进行招聘,更不用说使用网络招聘。所以使用网络招聘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被视作积极的向外界传递公司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企业形象,应届毕业生可以在网上浏览招聘信息,对比自己的需求,合理地选择岗位或组织,在求职时,就可以少浪费时间在一些走形式、重视裙带关系的企业上。
(二)网络招聘的缺点及其影响
1、 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健全。以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歧视现象为例,在我国由于立法内容不够完善和缺乏有力的执法监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在立法方面,我国法律对歧视的规定只包含了对民族、种族、性别、宗教等几大类歧视的原则性规定,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方法规禁止了地域歧视和年龄歧视,但对其他比较下的歧视如身高、体重就没有具体的规定。虽然按照宪法人人平等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宗旨,所有的歧视都是被禁止的,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体系内,宪法不能作为现实中审案的依据,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法的缺位的现象,立法内容的不完善造成了保护不利。网络招聘时,使用某一关键词进行筛选,很容易就会造成对某一受保护群体的歧视。例如某些企业歧视非211和非985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直接在简历筛选时淘汰掉这些同学,他们甚至没有得到进一步被了解或面试的机会,但是国家现在还尚未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来保护应聘企业和应聘者的利益以及规范他们的行为。
2、 互动不足。从目前人力资源信息网站的经营情况来看,多数仍侧重于招聘信息的单向,缺乏与用户的互动式交流,尤其在提供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网上招聘的特殊优势并未真正得以体现。而且由于对求职者的投递信息反馈较慢,求职者的简历登录到简历库之后往往再无反馈消息,使得网上招聘成为空谈,这反映出国内人力资源信息网站开发技术上的不完善。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传统招聘是因为在选择网络招聘时,他们的简历往往石沉大海,毫无音信或者等待回复的时间过长,太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网站的信任度以及网络求职的热情。
3、 恶性化。网站多以人才中介为主要内容,网上运作模式基本相同,即将招聘信息、应聘者简历信息放在数据库中,让人们从职业分类的角度去检索和查询。这种模式有一定的效果,但若相互效仿、人云亦云,则很难靠特色取胜。没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不能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了他们个性化的需求,网络招聘对于他们来说也将失去意义。
4、 实现网站信息资源的共享存在难度。由于存在利益分配关系,使人力资源信息网站的信息相对独立,人才资源信息相互联网成为问题。由于人力资源信息网站提供的信息量太少,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的成功率就会不高,这会导致他们对网络招聘失去信心。
所以网络招聘的优缺点同时也会给应届毕业生求职时相应地带来机遇和挑战,应届毕业生应该以平常心对待,慎重选择和决定。(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50
[2]王云昌.人力资源管理[M].第一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60
[3]刘华.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4]王丽娟.员工招聘与配置[M].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4-68
[5]杨倩.员工招聘[M].第一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43
关键词:高速公路,传输方式、视频监控、传输媒介
二十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无论从网络结构到系统实现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将分别从网络传输结构及系统实现方式两个方面介绍国内外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就传输媒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选依据进行探讨。
1传输方式研究
1.1点对点传输的传输方式
点对点视频光端机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视频传输设备,主要可分为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两种。每个监控点需配置一台视频数据光端机和一芯光纤,在监控中心也需配置一台光端机接收机,在监控点较多的高速公路较多的光端机和光纤,将造成光纤资源的浪费和项目造价的增加,同时由于法组网、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多路视频信号传输的时候邻频串扰大等缺点,这些在实际的高速公路应用渐渐退出。
1.2级联式链路传输方式
采用节点式光端机,采用数字非压缩技术和波分复用(WDM)技术,通过一芯光纤组成链网,同时传输多路视频、音频、点对点数据信号和共享式数据信号。
节点式光端机组网方式采用链网,灵活方便,传输距离长,不存在背对背方式多级跳接时的视频信号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配置网管软件,可以自动发现故障并及时告警,并进行日常网络运转的管理。
节点式光端机在每个节点先将信号接收下来,转换成电信号,再和本地节点的信号交叉复用,光电转换后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复用到条光纤上传输。每条链路在中心仅需要一台中心光端机,与传统的点对点传输方式相比节约了部分大量的光纤资源和1 /2的光端机数量。缺点是当链路中个监控点出现故障,该监控点以后的视频和数据也将无法传输到监控中心。
1.3以太网视频传输方式
以太网视频传输系统是根据高速公路的实际需求,搭建的套用于传输视频和数据的以太网,该以太网基于综合数据光端机构建,在此以太网的基础上,使用视频编解码器完成整个系统的视频传输,所有的视频传输到控制中心后,还原为模拟视频图像,通过视频控制矩阵切换后在电视墙上显示。
各中心之间通过以太网接口,采用网络视频编、解码器传输视频。这种传输方式通过SDH通信系统的以太网接口就可以实现,在路段中心处理的是数据流,只需要把所要上传的视频信号分出来几路上传即可。采用正数据方式传输视频的优点在于通过数字音、视频传输系统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全网视频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实现以太网数据、异步数据及电话话务的交换。同时利用数字音、视频传输系统的音、视频双向传输功能,还可以方便地实现各中心之间的电视会议。
以太网方式传输视频的主要优点如下:便于多级联网、视频编码器和视频解码器可以不对称、可实现监控到桌面、全软件切换、全部图像上传、图像轮巡功能、组播功能、报警联动、硬盘录像容易处理、
以太网方式传输视频的主要缺点如下:
(1)在SDH层虽然其对外的接口为10/100ase-t接口,但一般情况下其内部为每个端口实际提供的带宽在10M左右,在视频码流为4M的情况下,最多只能传输2路实时视频信号。并且当在一个端口上既传送实时视频流又传送其他数据(如收费数据等)时,由于视频信号占带宽较大,会影响其他数据的正常传送,严重时会造成网络拥塞;
(2)为了保证视频的实时性应采用UDP协议传送视频流。UDP协议的特征是发后不管,数据的可靠性完全在于网络。而目前以太网协议中对数据并没有Qos保证。因此当繁忙时,有可能造成UDP包丢失,造成解压时出现马赛克;
(3)以太网的特征是突发,而实时视频信号的特征是连续,这两者是有矛盾的因此当一个以太网中数字视频流过多时,会造成以太网交换机的负载急剧增加,网络速度变得很慢,影响其他数据的正常交换.严重时会造成网络瘫痪。
2.传输媒介研究
目前,视频传输的媒介主要是电缆与光纤,这两种在高速公路闭路监控领域都有成熟、成功的应用。如何综合考虑及应用这两种传输媒介进行合理组网,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电缆传输在任何项目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传输网络主体是级联式链路传输方式或以太网视频传输方式,也有不少电缆传输环节。如果整个传输网络覆盖的物理范围较小,且视频信号数量不是很多、视频网络结构简单、电磁环境及接地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视频电缆传输所有信号。如果视频传输距离较远,组网方式复杂,则电缆传输可作为辅助方式,在视频信号前端和后端小范围内使用。
电缆传输的优点:一是电缆传输施工简单,不需要专业的施工机具或专业的施工队伍;二是电缆成本较低,调试简单、维护比较直观和方便。
其缺点:一是传输距离受限制,距离较远就需增加线径以防止信号过多的衰减,但传输距离过长时,线径无法无限增加。因此,电缆传输只适合于一定距离之内使用;二是由于视频电缆与传输信号是一对一方式,因此,在视频信号数量较多时,电缆数量会相应增加,增加施工成本及施工难度;三是电缆传输方式抗干扰性较差,在传输距离较长、传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信号时,视频信号易受干扰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四是电缆传输对地要求较高,当线路两端地电位差较大时,图像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视频传输距离远、视频数量多,可考虑选用光缆传输方式。通常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道路主线会敷设主线光缆,用作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视频传输即可通过这些主线光缆中的纤芯进行,对于主线光缆而言,芯数的增加并不是光缆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敷设主线光缆时可为视频信号配置相应的光纤芯数。
光端的选择可根据视频网络结构选用复用型或级联型。当视频信号相对集中在几个点而光缆芯数又较充裕时,可利用复用端机进行多数视频的点对点传输。光缆芯数较为紧张、视频信号集中的点与信号上传最终位置在物理结构上形成链路时,可使用级联型光端机进行视频传输,即视频信号从最远端向回逐级上传,途中每个点都新加入该点的视频信号,但光纤只使用1芯。值得注意的是,级联方式虽然节省纤芯,但传输设备成本较高,且光纤出现问题时,可能会造成故障点后所有图像传输失败。
光缆传输的优点: 一是通过视频复用技术,可以在1芯光纤上传输多路视频信号,节约线路成本;二是传输距离较远,通过选择不同发射功率的光端机并辅以光中继设备,可以实现上百以及上千公里的视频传输;三是视频信号是通过光路传输,不受电磁信号干扰,且信号衰减小,图像质量高;四是通过使用复用光端机、节点式光端机,可灵活组织传输方案。
其缺点:一是光缆传输离不开光缆,而光缆的施工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及专业的施工机具(如吹缆机、熔接机等);二是光缆传输需要使用光端机,相应地会增加成本。
在高速公路通信网络带宽充足的情况下,如果视频组网方式复杂、要求灵活、升级及扩容方便,或者需要利用广域网传输视频,同时对视频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可考虑采用以太网视频传输方式。由于以太网视频传输是基于以太网原理,相关硬件设备技术含量较高、使用及维护复杂,系统的调试和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
3.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方式
目前国内外在高速公路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方式选择上多种多样,现就其主要的几种进行介绍:
(1)采用模拟光端机将前端摄像机摄取的图像采用点到点模式直接传输到指定地点。
(2)采用数字非压缩光端机将前端摄像机的模拟视音频信号数字化,不需要经过任何破坏性强制压缩方式而直接进行传输,从而充分保证视音频信号经传输后完好无损且无延时滞后现象。同时采用光的波分复用方式(WDM),在单芯光纤上同时传输几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以增加光纤传输系统的信息容量。
(3)利用高速公路的SDH通信平台提供的El电路,加上MPEG2编解码器实现,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实现分中心和中心之间的视频传输,DVS-3020视频编码器能实现该功能。
(4)利用SDH上的 ETHERNET接口来直接传输IP MPEG2视频
现在,有的SDH设备上能增加ETHERNET接口,它们的实现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是将ETHERNET包映射到几个El电路上,有的是直接映像到SDH容器中。这种方法的问题是,高速公路SDH网的带宽本来就不高,EOS技术的效率不高,用来传输少量图像或计算机信息是可行的。用来传输大量视频信号就不现实了,当SDH不提供以太网接口时,可使用外接的El网桥或4XE 1网桥。
(5)利用ATM网
国外公司比较推荐ATM网来传输视频信号,如TELINDUS公司就为英国伦敦地铁开发了基于ATM的视频环网。在我国山东交通部门也建立了ATM网,但是ATM网投资比较大,骨干网速率为600M,传输视频又显得不够。DVS-3000能利用ATM网提供的LAN口接入,ATM的优点是能够保证QOS。
(6)使用千兆环网
随着千兆网的普及,人们可以直接使用带千兆光口的L2/L3交换机组成一个千兆环网,在这个千兆环网上传输IP MPEG2视频流,但是,一台支持较好QOS的L3交换机的价格不菲。目前,在千兆环网上传输IP MPEG2视频流在我国还不普及。
(7)使用RPR环网
弹性分组环技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是专门针对LAN开发的传输技术,它有快速的二层交换、分组环的统计复用技术多等级、可靠的QoS服务、环自愈保护。正是RPR具有上述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是可能替代SDH成为城域网的首选。中国网通已开始使用RPR来构建新一代城域网,在高速公路系统RPR也将成为视频环网的最佳选择。
(8)利用模拟/数字微波进行视频图像传输
目前,在许多的专用网中都有自己的数字微波网、一点多址或无线扩频接入信道,它们都可以提供64K/2.048Mbps的信道带宽,而且通常以专用的形式提供。采用无线信道进行远程交通监控中视频传输具有灵活机动、简便快捷等优点,特别适合一些特殊场所的监控,如突发事件、大型活动等,不失为现有视频传输方式的重要补充。
(9)利用GPRS/CDMA等技术进行视频图像传输
目前,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由于受市政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不允许再开挖路面敷设光电缆,所以个别地点向监控分中心的图像传输己开始使用基于CDMA或GPRS技术的传输方式。
(10) DDN方式
DDN是利用数字通道提供半永久性连接电路,以传输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它主要提供中、高速率,高质量点到及点到多点的数字专用链路,其优点是服务质量有保证,但费用较高,长期使用存在局限性,可作为城市交管部门传输监控视频的过渡、应急方案。
(11)ISDN方式
ISDN是传输视频信息的理想环境,专为多媒体通信而设计,可提供各种类型的信道,以传输不同速率与类型的数字信号,其信道可分为信息信道(包括B信道,H信道)与控制信道(D信道)。在高速公路监控中分别使用上述三个新到进行视频、语音、图像信息的传输。
参看文献:
[1]蔡权慧.高速公路视频传输技术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8,22(02): 167-169
[2]孙文侠,潘勇,孙巧燕.高速公路视频传输技术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28(14): 152-153
【 关键词 】 无线局域网 安全检测系统
1 引言
随着企业应用环境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企业网络时常需要重新布局和调整,在重新布局时,原有网络会中断,影响办公,配线工程费用也较高。而无线局域网局能方便地解决这些问题。
无线局域网络即大家所说的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缩写,它是一套比较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取代传统的双绞铜线,采用射频RF技术简单架设,使得用户能通过它无形地联入网络。
2 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
2.1 优点
a.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一般只需要安装一个或者多个设备接入点,就可覆盖整个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
b.布设灵活和易于调整。传统的有线网路中,网络设备的布设受地理空间和网络设备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中,只要进入网络覆盖区,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入网络。网络的接入点设备也可以调整。
c.可移动性。接入到无线网络的用户,可以在信号覆盖的范围内移动。
d.故障定位容易。传统的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由于电缆断掉或者接触不良引起的网络中断故障,短时间内很难排查。无线网络很容易锁定故障设备,只需要更换故障设备即可。
e. 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传统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
2.2 缺点
a.性能。无线电波的传输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如车辆、建筑物等都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输。而无线局域网正是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
b.速率。目前,传统的有线网络的传输速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在逐渐变快而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之相比要低很多,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只能满足个人终端和小规模的网络使用。
c.安全性。无线网络不需要进行物理联线,它的信号是发散的,比较容易进行监听,造成无线信号的盗用和信息的泄露。本文主要介绍安全检测方面知识。
3 威胁无线局域网安全的因素
首先,无线局域网是以无线电波为传输媒介,因此无线网络信号可以传输到预期方位以外的地域,它只能通过简单的密码认证来限制接入网络的用户。这样使得只要进入网络覆盖范围,就可以接入WLAN接入点,入侵者一旦获得了网络访问权限,就可以窃听网络中的数据,对无线网进行攻击。所以无线网具有易受窃听性。
其次,无线局域网也是符合所有网络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所以计算机病毒也同样可以在无线网络中传播。
再次,易受大功率干扰。WLAN系统的主要无线覆盖设备是AP。WLAN也是一个自动干扰控制的机制,网络会受到频率的干扰。目前各大厂商都安装了自己的WLAN网,为了减少投资都采用500mW的大功率AP,大功率设备的发射功率远大于国际电联标准,AP之间相互干扰,干扰严重会直接导致WLAN接入速度下降,甚至导致网络无法连接成功。
此外,无线网也是容易受拒绝服务攻击。当攻击者可以使用射频干扰,比如一个高功率的射频信号发生器,有许多便宜的方法可以有意地使用拒绝服务攻击你的无线局域网。如802.11的控制桢可以用来“清空”某个信道,这样没有其它任何工作站可以传输。进入这个持续的传输模式被称为昆士兰州拒绝服务攻击。802.11的认证桢可以用于与某个单独的工作站断开连接,或者是每个与特定接入点相关的工作站。源源不断地发送这些伪造的框架,被人们称为Deauth Flood。
在接入点的关联表中创建条目,这样802.11的协助桢就消耗了接入点资源。使用来自随机站点MAC地址的协助桢来淹没接入点,这样可以使得接入点太繁忙,以至于无法为真正的用户服务。使用伪造的802.1X信息包,可以启动类似的攻击,比如802.1X EAP Logoff Flood、EAP Start Flood和EAP-of-Death攻击。
因此,无线网络是一个共享的网络,它存在的安全威胁因素是截取、窃听或修改传输数据,进行病毒传播与攻击,难于检测等。如何避免无线网络遭受入侵和攻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4 无线网安全检测
4.1 接入网络需身份验证和授权
接入无线网首先要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所以如何进行设置严密可靠的认证机制是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
目前有开放身份验证、共享机密身份验证和其他身份授权机制三种。开放身份验证和共享机密身份验证都不是足够安全的,前者只有一层保护机制,后者通过明文传输口令也不够安全。我们可以采用自定义的安全认证,首先将密码进行高强度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然后使用802.1x使得用户必须提供个人身份认证,全部验证通过后方可进入网络,这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方式。
4.2 数据加密
在无线网中,数据包之间的传送在发送到无线局域网内之前要进行有效的加密,在安全检测系统中,我们设置加密解密方式,使得数据包在无线局域网中传送带有暗文。这样即使被黑客截取,没有正确的解密方式,也无法盗取用户信息。
我们可以采用有线等效保密协议,有线等效保密协议又名有线对等保密协议,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缩写为WEP,它在链路层保护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是由802.11标准定义的一种数据加密算法。
WEP加密协议采用静态的保密密钥,各WLAN终端使用相同的密钥访问无线网络。密匙为40位,采用RSA开发的RC4对称加密算法。客户端需要放送与接入点预存密钥匹配的密钥。客户端向接入点发送认证请求,接入点返回一个明文。然后,客户端利用预存的密钥对明文加密,再次向接入点发出认证请求。最后接入点对数据包进行解密,比较明文,并决定是否接受请求。
4.3 改变服务集标识符,禁止SSID广播
SSID是无线接入的身份标识符,用户用它来建立与接入点之间的连接。这个身份标识符是由通信设备制造商设置的,并且每个厂商都用自己的缺省值。因此,知道这些标识符的黑客可以很容易不经过授权就享受到无线服务。对每个无线接入点设置一个唯一并且难以推测的SSID。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禁止SSID向外广播。这样,无线网络就不能够通过广播的方式来吸纳更多用户。当然这并不是说无线网络不可用,只是它不会出现在可使用网络的名单中。
4.4 Wi-Fi保护访问
Wi-Fi保护访问即通常所说的WPA,是Wi-Fi Protected Access的缩写。WPA符合IEEE802.11i标准且向前兼容。 WPA是一种可互操作的WLAN安全性增强解决方案,可大大增强现有以及未来无线局域网系统的数据保护和访问控制水平。部署适当的话,WPA可保证WLAN用户的数据受到保护,并且只有授权的网络用户才可以访问WLAN网络。
Wi-Fi保护网络有两个标准WPA和WPA2。WPA 的设计可以用在所有的无线网卡上,但未必能用在第一代的无线取用点上。WPA2实现了完整的标准,但不能用在一些年代久远的网卡上。WPA2必须经过WiFi联盟的强制认证,技术层面上,兼容802.11i协议,并且升级了加密算法,使用了基于AES算法的CCMP来取代TKIP和WEP。加密字长也从40b升级到128b,安全性大大增加。
在无线网中可对WPA进行设置。无线参数中选择开启安全设置,选择WPA-PSK,选择安全选项WPA-PSK,选择加密方法,输入PSK密码。在标有WPA共享密钥的地方,输入预共享密钥,在标有组密钥更新的地方,输入多长时间该密钥将更新。保存设置即可。
4.5 入侵检测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思想都可以应用到无线网络中,同时根据无线网络的特点,入侵检测系统增加了对破坏系统的反应和对无线局域网的检测。无线网中的入侵检测可以大大增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它能够完成很多安全检测:如入侵检测可以监视用户活动,分析用户行为,从而分析出非法用户;还可以判断入侵事件的类型;检测是否存在mac地址欺骗;通过顺序算法分析后,能找到伪装用户等等。入侵检测通过使用强有力的检测策略,使得无线网更加安全。
入侵检测原理:无线局域网的搭建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无线基站,每个无线基站会部署传感器,这样会增强信号的覆盖范围。无线入侵检测可以通过传感器连接,将用户信息收集到存储和处理数据的中央系统中,这样大多数的黑客行为将会被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采用802.1x架构去部署无线网,通过802.1x的传感器数据分析能容易定位入侵者的地址,从而尽快封锁非法IP,使得破坏降低。这个不同于传统的局域网,传统的局域网的攻击者一般的物理位置在云端,物理位置不限,而无线网的入侵者必定在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且该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很好定位入侵者位置。
无线入侵检测能够检测到的用户入侵类型和方式,它存在诸多优点,但是无线入侵检测也有其缺陷,无线入侵检测属于新技术,每个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入侵者可以绕过无线入侵检测策略对无线网进行入侵等等,但是无线入侵检测随着技术的发展,会更加完善。
5 结束语
文中介绍了无线网的优缺点,分析了无线网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不安全因素,会有很多防护无线网安全的措施,如有效的防范窃听、截取或者修改传输数据、置信攻击、拒绝服务等攻击手段,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检测系统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增加新的安全策略来保障无线局域网用户的放心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长春.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技术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许博.无线局域网安全分析及其攻击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颖慧.无线局域网数据采集方法和安全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潮.无线局域网的若干安全防范策略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2期.
[5] 肖遥.无线局域网安全隐患值得警惕[N].人民邮电,2011年.
[6] 陈济淼.无线局域网管理与分析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自平.基于多技术的入侵检测机制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年10期.
[8] 张磊.无线局域网WPA加密安全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吉林警察学院院级科研课题yjky201310。
关键词:数字时代;传统摄影;数码摄影
一 传统摄影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的成熟
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摄影技术支撑的照相机、负片、正片及其辅助器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摄影术本身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和变化。拿记录媒介来说,从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到卡罗的碘化银纸摄影法,从湿版、干板摄影法再到后来广泛运用的银盐胶片,从传统胶片又发展到今天的CCD或CMOS感光器件及数字存储器。照相机也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结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特别是近些年来,曾经作为高档摄影器材的数码照相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走下神坛,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数码摄影成为现代化家庭的标志。曾有人预言,21世纪,数码摄影将取代工艺复杂的传统胶片成像摄影。但传统胶片成像摄影与数码摄影在现代社会中各有自己的空间,有各自的优缺点,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将保持共存的局面。一百多年前,摄影术产生,有人曾断言,摄影将取代绘画。经过一百多年的事实说明,摄影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能准确记录历史事实的瞬间。传统摄影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人们记录生活、记录历史、表达摄影家个人情感的方式。它具有可复制性和稳定性。一张存放数年的负片,只要影像没有消失,复制就成为可能。而经过显影和定影技术后的负片和正片,具有存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稳定性。传统摄影的成熟性还包含摄影暗房技术的成熟。通过暗房技术,摄影家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特殊效果的图片,充分保障了它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二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优势绝非偶然
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电子技术、照相技术、通讯技术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每个懂与不懂摄影的人都可以轻松地摆弄相机,轻而易举地入门。高端的数码单反可以拍,程式化的DC可以拍;手机可以拍,摄像DV也可以拍。在每次的即拍即现中,甚至可以不用设置光圈、快门、焦距,一切均有器材设备自动预设、生成、存储,整个过程被称为“傻瓜式”操作。数码相机在传统相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解决了传统相机不能解决的难题,如色温、感光度、影像即时再现等。数码摄影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直观性。摄影者拍摄图片的质量,马上可以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屏直观地看到,并及时加以处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众化的数码照相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更加方便家庭外出旅游携带,这也给数码照相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数码摄影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片,通过彩色打印机印制相片。胶片摄影需要购买胶卷、冲晒相片。从拍摄到看到成像效果,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难以拍出好的照片,摄影师此时的作用举足轻重。数码相机可以把图像储存为电子信息,可以观看LCD即时了解拍摄的效果。和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的确神奇无比:立拍立显,可删可改,加工便捷,经济方便。Photoshop的功能更不必说,可根据需要在后期添加任何效果。胶片摄影时代,购胶卷、冲洗、放大等等都需要许多的花费,一个胶卷得数着拍,错失了很多历史的影像。现在数码相机使用电子文档记录,后期都可以在电脑上完成,摄影者一次投入后就可以海量拍摄。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还有一点不同,即数码本身对光线要求不高,越是弱光,越是没有光线,越能体现它的优势。很多年前,摄影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曝光、显影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今天,现代科技帮助了我们,摄影的技术因素大大减少,自动化的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让我们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照片。一些原来的胶片暗房技术高手,现在他们已无用武之地。多年来,摄影一直被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标准所评估和左右,当技术和器材的屏障被打破后,摄影的表现才算回归到了摄影本身——更加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 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的优缺点
虽然数码时代的到来使人人拥有照相机成为可能,人人都能够作为一个画面的记录者、影像的记录者。但正如有了笔不一定能够成为书法家或者作家一样,有了照相机,不一定就能够成为摄影家。无论是专门从事摄影工作还是业余爱好,数码摄影技术理论的支撑体系还是沿用传统摄影。分析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成像的原理,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都是通过光学镜头感光成像,只不过传统摄影是通过感光胶片记录图片,而数码摄影是通过CCD传输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卡上。传统摄影以其技术的成熟与辅助器材的完善广泛被专门从事新闻、广告、人物、风景、静物等的摄影家们所接受,并被人们普遍运用于记录真实历史事件和摄影艺术创作。它的摄影理论、摄影技术及暗房技术都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一百多年来,摄影家通过艰苦的劳动和研究逐步完善了摄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它的艺术性及保存的稳定性已被广泛地认同。数码摄影以其方便、快捷、直观、成本低到大众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尽管数码时代的摄影有许多的优势,但也有一些消极负面的效果在消磨着我们人类的文明:首先,数码摄影在给普通人带来视觉狂欢的同时,也带来了照片的泛滥成灾,我们看到网络上的 “视觉垃圾”比比皆是;其次是数码摄影使影像造假、合成照片的成本投入空前减少,门槛变低,改变事实,无中生有的视觉产品越来越多。
然而,传统摄影以其图像的不可预见性也给摄影爱好者和普通家庭带来了麻烦。人们拍摄的照片,必须经过复杂的冲印技术才能感知图片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成本也相应增加,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质量上乘的图片进行印制。数码摄影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存储卡中下载的图片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而存储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这就大大节约了成本。但由此也带来了它的弊端。有人曾提出,随着数码摄影的产生,人们由图片记录历史事件的时代将会被数字信号所取代,这也会造成人类社会对传统视觉需求的缺失。而且,数码照相机的迅猛发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CCD技术需要更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电子处理系统及存储系统的进一步成熟稳定也还需时日。此外,以照片样式再现的图像在清晰度、色彩还原性及色彩空间层次感等方面还是处于优势地位。也许有一天以上问题都可以解决,但人们在手工劳动中追求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任何先进技术也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