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新经济时代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经济时代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经济时代概述

第1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1新经济概述

11新经济的含义

“新经济”的概念出现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的90年代。人们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称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经济发展为“新经济”。而随着人类知识和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对于“新经济”的定义又更加丰富起来,它以知识资源、智力资源等作为经济发展的依据。而目前对于“新经济”的定义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只是一个概述,它将知识、信息、网络、数字等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都称为“新经济”,它既具有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又兼具时展的特性。

12新经济所具有的特征

(1)知识性:经济发展知识性的特点是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主要以对应的知识人才以及知识技术作为载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依靠资源消耗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合于目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过多的资源消耗不仅仅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同时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通过有效地结合先进知识的优势,带动科技发展,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全面地实现现有资源的使用。知识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能够使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必需品,以网络作为发展的载体带给经济更加快速发展的可实现性。互联网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滞后的问题,使整个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则也发生了改变。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地位更加平衡。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消费不再仅限于面对面交流而向多种交易模式发展如:B2C、C2C等。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不仅带给我们便利、高效。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苛的要求。由于网络受众群体很多,而网络产品售卖又层次不齐,因此要在网络营销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求我们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需要更加的完善。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量,以及对应的价值体系。

(3)低碳环保: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通过对有效资源的使用,以及能源的消耗来发展经济。不仅对资源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破坏,使得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正是因此,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绿色、低碳、环保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基本点,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使用更多的科学方式以低消耗、低污染作为发展目标,通过更多的环保工艺来建立新的低碳环保发展模式。

2新经济时代带来的新转变

新的经济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也是发展空间的新扩展。在知识、科技、网络、环保理念的作用力下,使得企业的产品不断地得到提升。同时,对应的信息、知识的更迭也不断地加速,使得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新经济时代带来的还有人们的观念的转变。为了迎合这种发展的趋势,企业的要在新经济时代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营销策略的改革和创新,以市场的发展需求作为企业的发展导向,制定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营销方式。

3面对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策略选择

31加快电子营销的步伐

随着经济的向前发展,网络科技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怼;チ?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也给我们建立新的营销方式带来了便利。由于互联网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因此针对于网络环境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便应用而生。通过互联网信息,企业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收集和了解与消费者相关的信息。尤其是需求方面的调研信息,从而能够及时地从自身的产品以及服务做出调整。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让消费者的选择面更加广阔。同时,网络的便利性也让产品销售的环节逐渐减少,从而使消费者获益更多。

32提升服务意识

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下不仅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动了企业在生产、营销、管理方面的革新,使得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在此情况下,要在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就需要从服务方面着手。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加,服务的优劣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企业自身工作的服务意识,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对市场营销的带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服务培训机构,对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同建立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将员工服务转变为自觉自发的行为,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带动企业的发展。

33创新营销方式

在新经济发展时代下,企业要发展就要重视自身营销方面的创新。将创新的关注点不能够仅放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上,也需要同时加强对于企业管理以及营销方式的创新方面。这就需要企业树立先进发展观念,加强技术方面的应用,从而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用来投入企业的创新发展工作。有效地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获取更多的相关需求和信息,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达到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34完善营销管理制度

任何一种策略的执行都需要有对应制度的约束,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营销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营销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合理有效的制度不仅能够带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合理的制度管理下,使企业营销关系中的各方达成协调一致,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35经济环保低碳的发展模式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化的发展过程。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在制定相关策略时必须加入环保、低碳的理念。从而加大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以及对企业的认同感。

第2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电力市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电力企业在此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的发展就需要适时转变企业电力营销的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发展潮流。文章将对新经济时代电力营销面临的困境及出路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为提高电力营销水平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经济时代;电力营销;困境;出路

1新经济时代下的电力营销概述

新经济时代的电力营销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供需关系以电力用户需求为核心,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满意的电力商品和服务。电力营销是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广电力企业的重要方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相应的电力产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效益关系着我国整体的财政收入。此外,电力企业除了进行电力营销业务外,还承担着电网维护、电费回收等重要责任。

2电力营销面临的困境分析

首先是电力营销体制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条件。而作为在国家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力产业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日常的管理与信息化和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接收和处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而现实的状况却不令人乐观,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仍在使用较为传统的用电营销体制,这样的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运行管理程序烦琐、营销方式复杂等。再加之基础工作管理的不严密,营销档案和资料不完备,也使得很多业务上的资料来往和传票无法有序开展,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共享。其次是电力营销观念滞后以及手段单一问题。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手段受传统的营销模式影响较为严重,对营销的模式没有积极适时的进行创新,导致营销的理念和方式都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其主要的表现主要有:在新经济时代形势下,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缺乏全面、系统、有效的电力服务意识,从而导致无法为电力用户提供高效、高质的电力产品服务。营销理念是营销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引导电力营销的正确方向,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和创新性。此外,营销手段是实现营销理念的方式,在具备良好的营销理念的同时也必须采取合理的营销手段,保障电力营销的有效进行,提高电力营销的经济效益。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没有综合分析、研究用户以及电力市场的需求,并且对潜在的电力用户掌握和了解也不够到位,造成信息收集、更新不及时、全面,进而严重阻碍了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3提高电力营销水平的重要途径

3.1运用新的电力营销理念由于供电企业具有其特有的特征,配售、输变等很多环节都是一起展开的,需要多部门的协调、细致的工作完成,所以必须增强企业全员的营销意识,并培养全员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和销售理念。第一,电力企业应深刻认识到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重点,从而满足电力用户不断多元化的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企业第一,要树立良好的电力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围绕着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展电力营销活动。第二,电力企业应摆脱传统营销理念的束缚,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划,适时创新营销理念,运用开放、高效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理念进行电力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营销水平的提升。通过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配合其他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员工树立起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主管营销的领导还要经常性地组织员工进行电力营销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电力营销理论知识储备。第三,电力企业要开展行之有效的电力营销调研工作,调研的重点为客户对于电力产品的实际需求、潜在客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对于电力企业服务状况的满意情况等项目。只有经过完善的客户调研,才能深入了解客户对于电力产品的实际需求,从而帮助电力企业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营销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电力企业的营销服务系统,而且提升了电力企业的信誉度与忠诚度,从而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

3.2拓展、创新营销渠道目前电力营销新渠道不断涌现,电力企业必须适时提高营销意识和转变思想,进一步整合新渠道。对于目前而言,电子商务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运用渠道,因此,在电力营销时,在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共同构成电力企业的营销渠道。对于消费者来说,服务是最基本的权益,创新服务也是构建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关键,应提倡个性化服务,适应电力企业改革的要求,以服务为基准,以质量为核心,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拓展潜在的电力目标市场。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电力产品最终也会与普通商品一样逐步走向买方市场,因此,供电单位不能存有“等待”思想。为了实现单位收益最大化,提升单位形象,就需要积极拓展全新的电力市场,调整目前电力市场的市场结构,研发新的电量增长点。

3.3产品以及价格营销策略第一,优化产品质量。目前,电力和替代能源间愈演愈烈的竞争,迫使供电企业必须采取优化电力产品质量的方法,提升电力产品的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第二,差异化策略。为了可以满足广大客户的用电需要,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展其目标市场,供电企业还需要逐步增加产品深度。而对于如技术行业、钢铁等具备特殊性的企业,其对电力的用电频率、可靠性、电压电流等每项指标都有特殊的要求,而对于普通企业电力需求的标准就比较低,所以电力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策略,提高电力产品的质量。

4结束语

总之,在新经济时代,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所要面临的困境,积极分析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用户的需求和电力市场的变化、发展,实时、适时调整企业的电力营销体系,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能源动力基础。

参考文献:

[1]招兆仪.浅析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226-227.

[2]宫开云.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分析[J].电子制作,2013,16:273.

第3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第一章:销售部门的职能与销售经理的职责

销售部门的职能

1.销售部门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的作用

2.销售部门的职能

3.销售部门组织类型及特点

4.销售部门在公司中的位置

销售经理的职责

1.销售经理职能

2.销售经理的责任

3.销售经理的权限

案例

销售管理的职能

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销售经理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2.信息方面的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

第二章:销售经理的知识背景

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基本内容体系

2.STP营销过程

3.市场细分

4.目标市场

5.市场定位

6.营销观念

7.营销相关概念

财务基本知识

1.国内支付结算手段

2.国际结算业务

3.财务概念

4.销售管理中的财务运用

案例

管理基本原理

1.需求层次论

2.双因素理论

3.X理论—Y理论

案例

经济基本知识

1.市场的功能

2.需求弹性

案例

案例

销售管理的职业道德

1.营销道德理论

2.克服道德缄默

3.培养道德价值观

附:美国营销协会的道德准则

销售员职责

营销交易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处理组织内的各种关系

第三章:销售经理的技能

商务活动中的基本准则

1.实事求是

2.信用至上

3.奉公守法

销售经理的基本技能

1.组织能力

2.交际能力

3.表达能力

4.创造能力

5.应变能力

6.洞察能力

商务技能

1.约见客户的方式

2.接近客户的方法

3.吸引客户注意

4.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言语沟通策略

1.直言

2.委婉

3.模糊

4.反语

5、沉默

6、自言

7、幽默

8、含蓄

非言语沟通

1.目光

2.衣着

3.体势

4.声调

5.礼物

6.时间

7.微笑

谈判策略

1.避免争论

2.避实就虚

3.最后期限

4.以退为进

5.兵不厌诈

6.绵里藏针

管理下属

1.务实的态度

2.采取行动

3.坦诚的对话

4.激励销售员要言之有物

5.摒弃假困局

6.领导

第四章:市场调研

为什么要进行市场调研

1.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

2.市场调研是我国企业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

案例

市场调研的内容

案例

案例

市场调研步骤

1.确定市场调研目标

2.确定所需信息资料

3.确定资料搜集方式

4.搜集现成资料

5.设计调查方案

6.组织实地调查

7.进行观察试验

8.统计分析结果

9.准备研究报告

市场调研形式

1.实地调查

2.室内调研

a.调研步骤

案例

b.信息来源

c. 资料搜集途径

实地调查

1.调查范围 

2.实地调查的对象

3.实地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

1.问卷构成要素

2.问题分类

案例:

客户调研

1.顾客成份分析

案例:

2.实地调查方案

3.实地观察方案

广告媒体调研

1.调研内容

2.广告媒体组合

3.调研实例(以广播为例)

竞争对手调研

1.竞争对手基本情况

2.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3.竞争对手经营活动

第五章:销售计划

销售预测

1.为什么要进行销售预测

2.销售预测的过程

3.环境分析

4.市场潜力预测

5.确定目标市场

6.销售潜力预测

7.销售预测方法

案例

销售预算

1.为什么需要预算

2.预算的职责人

3.销售预算内容

4.销售预算的过程

5.确定销售预水平的方法

6.预算控制

年度销售目标的确定

1.在决定收入目标时,需考虑到的因素

2.决定年度销售收入目标值的方法种类

3.年度销售目标值三种常用确定方法

销售定额

1、销售量定额

2、如何决定销售定额基数

3、销售定额制定的几种常用方法

A.顺位法

B.评分法

C.构成比法

4、合理销售定额的特点

销售计划的编制

1.销售计划的架构

2. 销售计划的内容

3.年度销售总额计划的编制

4.月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5.月别商品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6.部门别、客户别销售额计划的编制

7.销售费用计划的编制

8.促销计划的编制

9.销售帐款回收计划的编制

10.销售人员行动管理计划的编制

11.部门别、分店别损益管理计划的编制

12.制定计划不可或缺的4项资料

营销控制

1.年度计划控制

2.盈利控制

3.营销审计

讨论问题:

第六章:销售人员管理

销售人员的招聘

1.销售人员的特点

2.选择与招聘程序

3.招聘的方法

案例

销售人员的培训

1.为什么要对销售员进行培训

2.销售员培训的时机

3.销售员培训的内容

4.培训销售员的流程与方法

销售人员的激励

1、竞争型

2、成就型

3、自我欣赏型

4、服务型

案例

销售人员的行动管理

1.销售日报表的管理

2.时间分配管理

案例

1.优秀的销售员在高销售区失去效益了吗?

2.制定销售定额和特殊奖励制度

3.如何管理难管的销售员

销售团队建设

1.团队的任务和目标

2.销售团队的成员

3.团队模式

4.团队的的环境支持

5.团队合作

6.发挥最佳表现

7.创造自我管理团队

8.创建未来销售队伍

9.销售队伍筑建

10.中途接管团队

案例

11.重建成功销售团队的九个步骤

提升团队

1.分析团队能力

2.有效联系

3.召开团队会议

4.建立团队人际网

5.重视外围信息

6.创意性思考

7.处理问题

8.提升团队表现

9.自我评估领导能力

第七章:客户管理

销售过程管理

1.销售目标实现的关键

2.时间管理

3.销售员过程管理

客户开发

1.客户开发是销售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案例

2.什么是客户开发

3.客户开发技法

4.面对拒绝

5.迈向成功

客户管理

1.终生客户价值

2.客户经验

3.客户经验对销售战略的意义

顾客满意度

1.顾客满意程度

2.重视跳槽顾客的意见

3.根据跳槽顾客的意见,改进经营管理

案例

客户服务

1.作客户的候选对象

2.了解客户

3.甘当“第二名”

4.攻心为上的应用

案例

第八章:销售管理控制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优点

2.目标管理的步骤

目标管理的9个步骤(示例)

3.目标控制

案例

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感

1.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2.满意感与绩效的关系

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的作用

2.绩效考核的方法

3.业绩评估的指针

销售人员的报酬

1.确定报酬水准的依据

2.确定报酬水准

3.报酬制度的类别

4.如何选择报酬制度

销售人员评价与能力开发

1.能力、成绩与考核标准的关系

2.运用标准发掘能力的方法

3.运用修订标准发掘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

绩效评价中的问题

1.绩效评价的过程

2.评价者常犯的错误

案例

3.评价工作不顺利的原因

案例

案例

第九章 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非正式组织策略性运用原则

公司内部沟通渠道

1.正式沟通

2.非正式沟通

案例

案例

信息沟通的方法

1.指示

2.会议制度

案例

信息沟通的障碍

1.主观障碍

2.客观障碍

3.沟通联络方式的障碍

信息沟通的技巧

1. 妥善处理期望值

2.培养有效的聆听习惯

3.听取反馈、给予反馈

4.诚实无欺

5.制怒

6.有创意地正面交锋

7.果断决策

8.不必耿耿于怀

垂直沟通

1.垂直沟通应注意的问题

2.销售经理与营销副总的信息沟通

3.销售经理与区域主管的信息沟通

4.销售经理与配送中心主管的信息沟通

5.销售经理与客户服务主管的信息沟通

6.销售经理与销售人员的信息沟通

7.销售经理的述职

横向沟通

1.横向营销信息系统

2.销售部与市场部的信息沟通

3.销售部与财务部的信息沟通

4.销售部与产品部的信息沟通

5.销售部与研发部的信息沟通

6.销售部与仓储中心的信息沟通

营销情报系统

1、营销情报系统的发展

2.提供正在发生的资料

3.营销情报的处理

4.对市场决策的支持

5.营销情报系统的应用

案例

第十章 产品策略

产品组合

1.营销组合

2.产品组合的概念

3.产品组合优化

产品的五个层次

1.核心利益层

2.实体产品层

3.期望产品层

4.附加产品层

5.潜在产品层

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的界定

2.新产品开发战略

3.新产品开发的组织

4.新产品开发程序

5.新产品的采用与推广

产品生命周期

1. 产品生命周期

2.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品牌策略

1.品牌概述

2.品牌策略决策

3. 品牌延伸策略

4.品牌的统一与延伸

案例

产品包装策略

1.包装概述

2.包装策略

案例

第十一章 价格策略

基本价格的制定

1.定价目标

2.确定需求

3.估计成本

4.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

5.选择定价方法

案例

6.选定最终价格

产品基本价格的修订

1.地区性定价

2.价格折扣和折让

3.促销定价

相关产品的定价

1.产品线定价

2.选购品的定价

3.附带产品的定价

案例

4.副产品定价

5.组合产品的定价

产品生命周期与价格策略

1.导入期定价

2.成长期定价

3.产品成熟期的价格策略

案例

4.产品衰退期的价格策略

服务的定价

1.服务与有形产品的差异

2.服务定价方法

价格竞争

1.竞争性调价

案例

2.顾客对调价的反应

3.竞争者对调价的反应

4.企业对竞争者调价的反应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

1.竞争定价策略

2.个性化定价策略

3.自动调价、议价策略

4.特有产品特殊价格策略

案例

第十二章 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及其结构

1.分销渠道概念

2.分销渠道的结构

3.分销渠道类型

案例

分销渠道系统的发展

1.垂直渠道系统

2.水平式渠道系统

3.多渠道营销系统

中间商

1.批发商

2.零售商

分销渠道的设计与选择

1.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2.评估选择分销方案

3.分销渠道管理与控制

案例

实体分配

1. 实体分配的范围与目标

2.实体分配的战略方案

电子分销

1.什么是电子分销

2.渠道转型

案例

第十三章 促销组合

促销组合

1.促销的涵义及促销内容

2.促销的作用

3.促销组合

广告

1.广告的涵义及作用

案例

2.广告定位

3.广告媒体的种类

4.如何选择广告媒体

5.广告的创意制作

案例

6.广告费用预算

7.广告效果评估

8.如何创作高水平的广告

人员推销

1.人员推销的设计

2.人员推销的任务及其工作步骤

3.推销人员的管理

4.推销人员的业绩评估

营业推广

1.营业推广的种类

2.营业推广的特点

3.营业推广的实施过程

第十四章 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

权力营销

1.什么是权力营销

案例

2.守门人理论

3.行政权力和行政渠道

4.政治人物的影响

案例

公共关系

1.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案例

3.与顾客的关系

案例

4.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

案例

5.与新闻界的关系

案例

6.危机公关

案例

CI系统

案例

1.企业标志??CI系统的核心 

2.CI系统的组成

3.CIS策划

4.CI的设计

案例

第十五章 销售创新

绿色营销

特色营销

1.矛盾营销

2.口碑营销

3.“一对一”的营销方式

4.定位营销

网络营销

1.网络时代的到来

2.网络营销的功能

3.营销网站

4.网络营销的特点

案例

数据库营销

1.什么是数据库营销

2.数据库营销的特征

3.数据库营销的发展

4.数据库营销的竞争优势

5.网络资料营销

营销组合创新

1.消费者策略

2.成本策略

3.方便性策略

4.沟通策略

新经济时代的销售经理

1.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2.新经济时代对市场营销的挑战

3.营销手段的创新

4.营销产品的创新

第4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宏观调控 投资决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事业单位提供的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加以汇总、整理,用来总括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为了解和评价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提供的书面资料。

事业单位除完成国家预算计划、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外,其财务会计和核算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大部分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支业务,事业单位除了完成国家计划实现社会效益外,还有挖掘潜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一个侧面,从而实现增收节支,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和职工待遇,体现资产保值增值和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

第二、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直接生产,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具有服务性并产生服务价值,如科、教、文、卫等各种事业单位。这些部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对第三产业的智力服务依赖就愈加显著。

第三、多主体,多形式办事业,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已成为事业发展的趋势;收入分为预算内、外两部分和经营收入,而事业支出难以区分预算内、预算外和经营性支出的情况尤显突出;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如国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报社、医院等),经费来源主要系自身的事业性收费,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不足依赖信贷资金。其会计核算办法应当较多地运用企业核算办法,从而保障会计报告对利益相关者的有用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时代的变迁,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的不完整,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完整性。这是由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大大增加,除了事业单位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还有政府、顾客、社会伙伴、社会公众等。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于在向使用者提供时通常不会报告与交易无关却于某方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因此对某方面信息的缺乏,即时不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利益方,但是对事业单位日后的经营决策,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无法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

第二、非实时性。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大多侧重历史数据的统计,因为是一种非实时性的记录,因此其时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周期较长,时限过宽,年度报表要求年度末四个月报出,基于这样的信息所做的决策的可靠性也就大大降低。

第三、过分强调分析,忽略其他信息。正如我们所知道,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侧重于历史数据的总结,大多只是各种报表,数字的罗列,虽然经过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但是这种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报告无法具有对未来发展决策状况的分析,缺乏预见性,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忽略其他重要信息的披露,这些信息一方面包括资产负债的分析,事业单位实际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信息,一方面也包括事业单位的社会声誉、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从现行报告上看,使用者无法通过这些方面的信息展示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也是现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完善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着种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国际经济融合,给我们的经济环境带来了变化和风险,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面临着规范和完善的迫切形势。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需要规范,为了使从根本上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经济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不是会计人员个人行为,事业单位负责人也应该对其质量负责,双管齐下,才能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会计行为。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流于形式,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够深入,因此应该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一个体系,更是一个创新的体系。

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首先,应明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定位于为国家、事业单位、债权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

其次,完善现行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创新深入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建立起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比较通行的指标模版。

另外,完善财务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增加财务报表的批注,取消无用信息,增加有用信息,如无形资产的相关分析,企业风险等相关信息。

再者,尽可能缩短报表的提供期限和周期,及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保证所提供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最后,除了通用的规范化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以外,增加专项报告,提供特殊指标和财务信息分析,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云为,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第5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管理是一种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手段,物力和人力是非常重要的两种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建立在对人力资本价值的认识基础上,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无可替代的,处于战略地位的核心资源。本论文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来研究,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认识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功能;二是有利于明确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目的和内容;三是有利于以次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坚持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坚持“以人为本一”的原则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成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概述

就现代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一般包括人员获取、整合、保持和激励、调控、开发,它随着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演变和不断完善重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使人力资源的各种功能之间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消费剩余的、支持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从企业的战略角度看,所研究的企业成长模式主要体现为产品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运用

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这部分内容详细地介绍了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联性关系,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力关系的模型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通过黑箱模型与环节控制模型来进一步研究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2.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系统这部分先说明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思路与评价原则,然后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具体设计主要由文化力、学习组织力、创新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四大指标构成的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并设计出由评价流程、评价指标的测度以及综合评价三方面组成的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体系。

三、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认识的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展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这些趋向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基本趋势:

1.人力资源投资观念的确立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的增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经济性资源,它具有资本属性,又与一般的资本不同。它作为一种资本性资源,与一般的物资资本有基本的共同之处。资本的共同属性表现在:(1)它是投资的结果;(2)在一定时期,它能获取利益;(3)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损耗或磨损。人力资源同样具有这三种属性。首先它是投资的产物。传统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同质资源。事实上,人力资源确实是社会和个人投资的产物。人力资源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投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能力获取的后天性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后天获取能力的过程,便是接受培训教育的过程,教育培训就是一种投资。在当代世界,“投资于人力资源并使之优先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战略共识。许多国家尽管受到财政的压力,但仍试图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强度。在发达国家用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5%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世界平均水平为5.7%。“投资于培训”已成为许多企业和公司的投资重点。当日产汽车公司在美国田纳西州开始经营时,在工厂开工之前,它花了6300万美元培训约2000名工人,每个人培训多达3万美元。美国伦纳德公司每年用于每位员工的培训费用达1000美元。超级秘书网

2.终身学习和培训的确立在当今世界,知识、技能、价值观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已经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情。在处于不断变化的新信息社会中,我们不能期望受到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了,现在没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可以终身受用。教育与培训第一次真正成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贯穿于,人的一生过程,其目的和形式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需求。

3.培训教育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终身教育”等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观念的影响下,培训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法制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步入新经济时代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理念的变革,新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要求空前提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时更多的要考虑一些可变因素,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外部动态因素的影响才能够制定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魏杰,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J].新华文摘,2002,(1).

[2]陈刚,吴焕明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第6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无形资产;会计;发展

分析无形资产的发展史能够得知,其在国外已有了近百年的发展之路,相比之下,我国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上个世纪末期,传统的基于工业革命的经济模式有了突破性的改革,经济发展被正式提上日程成为了国家建设的第一要务。企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发明显,传统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土地等等依然是推动企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各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均在突飞猛进,无形资产数量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目前社会与企业已经对此形成了共识,虽然时至今日已有了诸多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成果,但很多研究的实践性依然有待考证。会计体系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确保无形资产的真实性与稳健性,因此进一步强化对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将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概述

(一)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的概念

所谓知识经济,简单来说即是指基于“知识”而衍生的经济,指的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对知识进行再生产与二次利用。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经济可以上升至时代的高度,并覆盖到工、农业等等部门,通过以知识产业部门为主的整合,将所有部门“知识化”[2];而从微观层面来理解,知识经济则可以专指某一领域的知识产业。无形资产是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际会计准则当中对此有着明确的定义,其可以视为受企业控制的并且会在特定时间内转化成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表现形式有别于传统经济之处在于其是以无形资产作为核心的表现形式,通过传统有形资产投资向无形资产投资的过渡,决定了现代化的产业经济成为了高科技产业的主导。因此,无形资产也就成了抽象的、不具备实体形态的资产,其依附于知识形态,具有着长期存在的特性。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又势必需要将社会知识经济量化,唯此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将无形资产会计素质全面提升,这同时也成为了会计界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人类的生产与劳动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由传统的物质化过渡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渠道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总结诸多相关研究能够得知,知识经济,可以归类为信息经济、智能经济、人才经济和创新经济[3]。而其与无形资产相似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知识经济亦是一种无形经济。受到有形经济所支配的活动就是对物质资源的处理,因此便能够得知无形经济将直接支配无形资产。从中很容易看出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以上几类经济的飞速发展,突显了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基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便助推无形经济上升到了创新财富的新高度,进而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知识经济已经开始获得了越来越鲜活的生命力,以全新的经济形态开始成长,无论是投资模式方面抑或是投资渠道方面等等,均开始向密集型高科技产业靠拢,就业市场也因此而扩大。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便顺势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存在的问题

相对来说,我国的无形资产会计发展时间较短,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发展至今,一些问题也就逐渐暴露。本文认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形资产会计定位以及确认方面

现代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各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均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面。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有形资产的重要性无须赘述,直接服务着企业的运作,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最强劲动力,以无形资产作为载体的无形经济不仅能够以巨大潜力为企业创造无限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间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4]。然而,我国当前的会计制度当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地位以及所面临的确认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确认的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包括六项基本权利,另外很多的无形资产开发尚未有精准的范围。

(二)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方面

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本身就是一项相对复杂的事务,对于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仍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无形资产价值具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然而在我国会计准则当中却并没将此方面的影响因素予以明确界定,计量标准的含糊存在的问题也就显而易见。同时,当前的计量模式与有形资产计量模式通用,核算单位均是货币,完全忽视了企业本身的无形“价值”,比如企业文化、科研能力、人力资本等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也就难以避免。

(三)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方面

一方面,无形资产作为现代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其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企业为了发展,很多都会对自身的一部分无形资产进行保密,只为拥有着无形资产的专属权,因此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也就有失真实性;另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都更加侧重于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披露重视程度不高,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使用者很难通过此途径获得准确的无形资产信息,对于公司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自然难以避免。(四)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方面当前对无形资产摊销所采用的会计模式大多都是直线法。这种方法自身的局限性较为明显,通常适用于无形资产规模不大的企业,一旦企业的无形资产规模过大,则将导致摊销成本无法匹配实际成本的状况,并且相对来说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会计发展的建议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无形资产重要意义已经明晰,为了应时展的切实需求实现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无形资产会计便被社会赋予了空前高的重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一)扩展无形资产的定位与确认范围

传统的无形资产因为地位不被重视而导致确认范围形成了狭窄的覆盖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企业无形资产的涉及范围也越发广泛,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形资产,更是融现代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品牌形象等等为一体的综合价值。因此要想使现代企业的无形资产被全面反映,则必须要对无形资产的范围进行拓展。也就是说,在新时代环境下,产品的更新频率在与日俱增的同时,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界限,也应当进一步明晰。

(二)以产出价值作为无形资产计量模式

针对当前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模糊的问题,很多研究中也已经提出过解决建议。但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社会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正在逐渐提高,计量模式的完善以及更新也已经进入了正式的探索阶段,然而一套相对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在国际当中尚未被明确[5]。已有研究认为,对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的更新,应当将重点放在计量属性层面,毕竟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放大,而唯有知识能够转化为实体效益,才能体现出无形资产本身的价值。因此,无形资产计量模式可以倾向于对产出价值的评价方面。

(三)重视商业信誉建设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以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披露

关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无形资产服务于企业效益的生成,会计信息的披露更直接关系着现代企业的信誉,而企业的信誉又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决定性影响。因此,企业应当致力于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自创商誉建设,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无形资产进行准确估价,确保无形资产信息真实;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需要评估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此便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团队的建设。而客观地讲,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此应当将其嵌入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当中,借此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迫使企业内部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人才团队。

(四)对当前无形资产的摊销思路进行适当改革

目前的直线法摊销方式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对传统无形资产摊销方式进行改革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任。无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可以适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方式,无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可以采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来进行摊销。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又加速了现代科技产品的换代频率,因此很多现代产品的实际寿命均要远远低于本身的价值寿命,因此可以以实际寿命为准制定摊销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的重要性始终同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其主要职责在于对经济信息的反馈。在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形资产已经同有形资产一样获得了重要的地位,提高对无形资产会计的重视程度并进一步强化无形资产会计信息质量实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在借鉴诸多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初步的分析,以期能够为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打好充足的提前量。

作者:赵 雨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志宝.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4:313.

[2]曲艳芳,闫卫星,王晓旭.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289-290.

[3]杨子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8:186.

第7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关键词:会计环境;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会计教育;

会计环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会计理论与实物的重点,这是因为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是离不开环境影响的。从会计的本质来看,会计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类主观活动与客观经济活动的结合;从会计的客体来看,人类进行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是会计要反映的内容,随着人们对于这些经济活动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对会计活动产生影响;从会计的主体来看,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会计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者制约着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会计系统是企业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计系统要与本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进行能量交换,同时还要受到社会环境这个大的系统的制约。因此,研究会计环境是研究任何会计问题的出发点。

一、会计环境的概述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存在于会计系统外部的,决定着会计的生产与发展的,影响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实务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客观状况。会计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中重点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计的社会环境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环境、经济基础环境和上层建筑环境,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会计的社会环境。会计环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会计环境都具有几个基本特征:纵向差异性、横向差异性、相关性。

二、会计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来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会计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新经济时代,经济已经从传统工业为龙头转变为以信息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也是一种产业。

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支柱产业,知识经济中的会计也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首先,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会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电子计算机的广泛采用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从深度到广度都有了质的改变,也是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看,会计市场的拓展和完善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会计信息市场将成为或者已成为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媒介。知识经济时代也对会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尤为如此。但是现阶段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缺陷还在于质量上,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教育的要求是全新的。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教育毫无疑问将有长足的发展。其次,在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会计实务处理工作的出发点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

(二)经济基础环境

经济基础环境对于会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经济基础环境包括所有制形式、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经营方式以及介于法律和经济环境之间的经济政策,都会对会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对会计的影响是直接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决定了会计的出发点的不同。

2.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对于会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各个会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是保证完成国家计划指标的工具,会计被要求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程序、会计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3.资本市场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首先,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资料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制定和审查会计资料的有关会计法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融资方面;其次,资本市场要求会计机制运作应该尽可能地规范一些,及时披露会计信息。

4.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多种多样,使得会计工作内容的不同以及核算的形式也不同。

5.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的性质类型,不同组织形式下,对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是不一样的,会计的工作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独资企业中,会计核算在账务处理方面就有相应一些特点:资本的投入、抽出处理比较自由;所有者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往来结算业务应该设置专户核算;所有这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必须与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分开核算。

(三)上层建筑环境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权责结构的变化不但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主体,还出现了许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会计作为经济协调机制的制衡器,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各国的法律制度是最直接、最经常地制约经济行为和会计实务的,由于各国之间的法律制度存在着差异,也导致了各国会计制度的差别。

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对会计工作不利的因素。首先,我国的法律没有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我国的法律没有给会计充分发挥其职能的一个相对空间,而更多的考虑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

三、结束语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当然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计工作也会逐步的摆脱原来的限制,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8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一、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简称HBM,表示一定范围内所有劳动能力人口数量的总和。也可以将其定义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人数总和。通过经济学和人本思想的引导,组织内部的员工利用培训、选择或招聘等形式满足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中对人力的需求,保证内部员工可以完成事业单位任务,符合事业单位长期发展需求。按照模块管理,学术界将人力资源划分为劳动力管理、培训与开放、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配置、薪酬福利管理等模块。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能够优化员工结构,实现员工安置合理。事业单位通常利用管理培训和招聘考试等形式提升工作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促进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给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是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中,为了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采用数学模型、经济计量和会计等方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的综合性经济进行分析。由于此种经济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可以直接服务于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经济分析时,不仅可以对现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事业单位未来人力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因此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结果对事业单位具有很大作用,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

二、新形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形式下,事业单位发展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事业单位以科技创新为主,建立、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增加了事业单位凝聚力,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现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一)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很多事业单位开始将人力资源管理向集成管理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将集成思想应用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给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动力,实现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目标,有利于事业单位在发展中的优势互补,放大事业单位管理手段,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的协调发展。

(二)管理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

新经济时代着重于知识利用,很多知识价值已经超过了资本价值产生的作用,成为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知识形式的不断变化,知识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的主要手段,管理对象已经开始向无形生产要素发展。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完善,推动事业单位向长远的方向发展。

(三)分配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新经济时代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始由传统的分配模式向按劳分配转变,将事业单位贡献实现了划分。知识就是财富,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才能给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无穷的力量,进而将知识力量转化为劳动产品。按劳分配资源管理模式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很多事业单位中,成为单位进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薪资分配的相对公平,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战略模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力量的进步,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也要站在长远的方向对事业单位发展进行定位,同时科学合理的规划事业单位发展方向杠杆。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竞争力度越来越严重,要想在此种状况下发展,就必须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市场需求、自身条件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制定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迎接新挑战。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发展跟不上科技水平

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都是在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经济比较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较迅速,导致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脱节,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不符合科技进展,经济管理的方式不完善。导致事业单位在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受到很大阻力,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提升,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展。

(二)管理人力能力不足

员工是影响事业单位管理的直接因素。经过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状态分析发现,很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管理员工的思想都比较保守,职业素养不高,进取心不强等问题,而且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员工都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经济的作用,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员工培训。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管理员工自身水平非常低下,专业管理知识十分落后,对新职员进行培训时出现的问题较多,导致新职员很难理解并掌握工作内容。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都流于形式,敷衍的进行一些培训相关的内容,导致员工在思想认识和对职业工作理解上较模糊,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第二,招聘面试。招聘面试是各个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必须进行的工作。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在面试中对事业单位工作内容介绍较为模糊,导致很多应聘员工都不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单位或适合单位设置的岗位。第三,员工调动。由于工作内容、环境、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变化,事业单位员工调动经常发生。如果事业单位管理员工管理能力不足,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员工调动中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调动,就会让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展。

(三)管理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利用人力资源经济进行人力资源相关工作时,经常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常呈现出:临时性、被动性和片面性特点。一旦事业单位管理存在问题,人力资源就是主挡箭牌。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出员工的潜能,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事业单位应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招聘员工面试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运行机制的影响,事业单位进行面试和招聘员工前必须制定招聘计划。通常很多事业单位招聘和面试员工后都会与员工签订雇佣关系,所以在招聘和审核员工时必须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根据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建立严密的系统,同时还要将单位和员工的发展理念结合起来,保证事业单位可以找到合适的员工,构建优质的工作团队。

(二)员工福利和约束制度

事业单位经常利用人力资源经济中的运营知识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可以实现奖励和约束。事业单位在长期管理中,可以利用奖金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借助人力资源经济应用,增加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应该顺应时展潮流

只有在发展中顺应时代潮流,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应用人力资源经济时,不仅要让事业单位管理符合时展,也要对事业单位内部发展机制进行优化,提升整体管理体系。制度是管理的保证,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约束,才能管理好单位的发展趋势,使单位发展紧跟时代步伐。

五、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方法

(一)完善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模式

经过对事业单位运营和管理中的情况了解发现,人才招聘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将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人才招聘方面。首先招聘人才时,必须根据本单位发展状况,制定完整的招聘系统和选拔人才机制,根据市场人才状况机制进行调整。如,某医院为了长期发展,希望招聘到优秀的眼科医生,该医院实施人才招聘时,首先对市场化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构建了适合本医院发展的招聘系统。构建此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个医学院校学生的情况,同时掌握了医院变动情况,该医院成功招到两名合格的眼科博士生,给医院眼科工作的进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建立社会福利和约束机制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完善,单位内部必须形成团结和睦的关系,同时工作队伍在长期发展中应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办事效率。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可以在发展中形成此种工作环境和工作队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带动员工的发展。例如,某事业单位想要在单位内部形成团结写作、共同进步的团队,随着人力资源经济的发展,该单位不断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最终实现了新突破,促进了单位的发展和完善。经过分析发现,该单位主要利用福利鼓励和市场约束机制实施管理。随着此机制的实施,员工职责更加明了,在明确自己任务后,员工工作态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很多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后都会帮助其他员工共同完成任务。之所以取得显著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本单位自身状况,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奖惩机制,对完成本职工作且质量高的同事奖励15%的福利补贴,协助其他部门同事完成工作的员工给予20%的奖金加成,而且还给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同事一定的生活补贴。相反如果员工不能完成任务或任务完成质量较差,就给员工一定的警示批评,同时按照奖金20%-40%的标准对员工进行惩罚。实施此种管理机制后,不仅调动了单位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单位员工的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对单位经济效益和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员工水平

人是事业单位发展中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只有培养并引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才能给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例如,某事业单位在正确认识本单位发展状况后,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定期给员工进行培训,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也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该事业单位实施人才培训时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进展:第一,实施人才选拔的时候,对员工进行了认真审核,主要从员工年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考核,优化了员工结构;第二,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随着市场化发展,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行培训时,该单位选取了最新知识和模式进行培训,同时还按照季度变化实施了间隔培训。应该将培训内容范围定位到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创新等方面,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员工的水平,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实现新突破,最后给员工提供一定的深造发展机会,可以组织员工定期外出学习,学习先进事业单位优秀的管理方式,提高人力资源队伍的软实力。从事业单位发展速度分析,可以每年给员工提供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促进事业单位向长远的方向发展。

第9篇:新经济时代概述范文

相关热搜: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专业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在二战后,随着世界信息化浪潮得到了很快发展。我国旅游业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21世纪,旅游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旅游管理的一个方面,我国学术界对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检索较新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旅游信息化的一部分,国内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探讨了许多相关的概念,例如,刘文波等(2000)探讨了旅游网络化经营,曹军辉等(2001)探讨了信息化决策,傅细三(2009)探讨了旅游信息化,比较接近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刘晓虹等(2001)认为旅游业的信息化管理是旅游业领导部门统一组织和规划,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利用旅游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加速旅游经济发展。此外,还有郑向敏(2002)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探讨,等等。

二、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是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众多学者探讨了旅游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田丹等(2000)、钱益春(2001)都认为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道路。唐俊雅等(2002)认为旅游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些学者研究了旅游信息化中技术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吕宝水、王菊园(1999)分析了信息技术对铁路旅游的意义,杨丽(2002)说明了信息技术在旅游统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地区案例研究中,一些学者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了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陆亦农等(2000)对新疆旅游业的探讨,廖真萍等(2001)对云南旅游信息网络的分析,等等。

三、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从现状来看,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着不足之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探讨。

对于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孙静(2003)认为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模式单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胡云(2004)认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水平不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技术应用不成体系,缺乏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盘红华(2008)结合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对旅游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张补宏等(2011)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在地区案例中,石长波等(2009)认为黑龙江在旅游信息化程度及经济、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建设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充分条件;王杨帆(2009)概述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廖钟迪(2011)总结广西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对于信息化网站的建设,杨春宇等(2002)认为我国旅游网站发展要解决搜索引擎、交易安全性、信用建立的问题;刘庆广等(2004)认为我国旅游网站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低、信息更新缓慢、效益不高、信息库应用功能单一等问题。

四、发展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如何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适应旅游的要求,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策。

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总体方面,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包括,彭滋霖等(2000),成剑英(2003),胡云(2004),孙静(2003)等。例如,胡云(2004)探讨了管理模式和思想要现代化,完善信息网建设,行业管理要规范等发展对策;孙静(2003)分析了要掌握旅游信息规律、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对策。

对于网络营销管理方面,赵云昌(2001)强调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杨絮飞(2001)探讨旅游业网络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组合策略;史灵歌(2004)认为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实应加强有关各方的协调与沟通,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以电子政务促电子商务;王嘉(2006)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推动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开发,保护网络营销。在具体案例上,林卫红(2000)对广州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要理顺体制,建立权威性的旅游综合信息网。

一些学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探讨对策,张美英等(2003)认为旅游信息化发展应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胡磊、董莉莉(2004)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对策。在地区实例中,罗怡(2001)认为应结合GIS和网络技术,来设计昆明市旅游信息系统,薛亮等(2002)分析了青海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原则、结构、设计等。

五、研究简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对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涉及的面是比较广泛的,当前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相关概念众多,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该领域研究的多样化。

2.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范围广泛、充实,学者们探讨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网络营销、信息管理等等,都与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相联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