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思维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少年中国说;互联网+;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49-02
在近代教育史上,梁启超不仅是一位充满锐劲的改革家,更是一位富有极强前瞻性的理论家,其1900年发表的《少年中国说》,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气势磅礴的激情,用人之老少比喻国之老少,开启了一场全民族关于“少年中国”的热议,向“中国少年”发出了振兴国家的热烈召唤,表达了晚晴以降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憧憬,唤起了无数近现代热血青年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而百年之后的中国,面对全球一体化,人类从信息时代步入数据时代,开启了以“互联网+”为时代特征的新境遇,在新形势下如何解读《少年中国说》以及汲取其中的思想营养,成为当下教育思想研究的全新课题。
一、观念:顺势而为,海纳百川
梁启超在评断中国为老大之国还是少年之国时指出:“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有服从,让人皆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从其推断中国今日为少年国的论证过程中,不难看出其尊重客观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念,中国之所以为少年中国,完全因为“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中国理所当然是少年。透过这一思维逻辑的本体,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在进行理论支撑,而合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最核心观念,其最终落脚点自然成为顺势而为。儒家亚圣孟子言:“有智慧者,不如乘势。”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提出,自然离不开其所处时代环境的大势: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再度陷入近代化之困境。自失败,中国的外迫型近代化开启,经甲午之败,戊戌之败,一败再败,甚至已有亡国灭种之虞。于此危难之际,必须再启中国近代化之进程。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以文化成天下,即用文的力量可以治理好全天下,孟子更是提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文化。而近代化进程的关键是人的近代化,对人进行近代化改造的最好途径便是文化改造,这一逻辑类同于庄子所言之道与人:道创生万物及人,也与万物及人同体同在。人自觉与道同体同在者,顺应之。不能自觉者,亦摆脱不了,行为悖之而体不能悖。近代化与其主体人亦是同体同在的,自觉者,顺兴之,光大之,不自觉者,行为悖之而体不可分,梁任公是自觉者。梁启超顺应时展之势,自觉铁肩担道义发起对民族近代化文化改造,其所指方向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开放性思维,以海纳百川来滋补民族近代化所缺失的营养。“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了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梁启超通过对老年与少年不同性格态度的比照,从而对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过去、因循守旧、怯懦苟且以致最终灭亡世界进行深度剖析极度批判,而对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进取、常敢破格、豪壮冒险以致终能创造世界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和强烈的寄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而当下教育正处于以“互联网+”为典型特征的后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大势,以海纳百川的观念来指导当下教育探索的方向。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型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便是资源的深度整合,这种整合不仅包含了O2O线上线下虚拟与实体资源的重新洗牌,同时也意味着大数据共享以及渠道多元化裂变红利的到来,而所有这一切的行为主体都离不开人的主导和操控,可以认为“互联网+”模式就是一个思维大爆炸的时代,传统资源传导模式、营销渠道模式、人才组合模式被深度摧毁,任意思维的对接都可能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墨守成规、思维固态的商业范式已经很难在这一时代立稳脚跟,其生存和发展空间也正在被逐渐挤压并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教育观念必须从传统授课的固有模式向海纳百川的多元化方向进行转变,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保佑的思想观念。
二、态度:积极应对,不走偏锋
人的思想是由感性与理性共同构成,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除了从理性逻辑角度提出人应该顺势而为、海纳百川,同样在感性态度上保持积极应对、不走偏锋的方向也同样重要。“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命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
三、方法:如盐入水,润物无声
梁启超在论述《少年中国说》中,无一处违和感,不仅言简意赅,境界高远,同时不纠结一点一线的得失,而是以多元立场博采古今,似乎天马行空,又有理有据,观者无不为之倾倒,所论述的主旨《少年中国说》在无形中让人心悦诚服,深信中国少年未来的伟大,因中国少年而成长起来的少年中国也必将光彩世界,论述构思如盐入水,润物无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严格解读可有七层深意:其一,西人,日本人“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决非善意,乃恶言恶意。因为“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其二,中国被称为、视为老大帝国是没有根据的,判断其标准便是中国漫长的历史,这是时间上而非本质上的区分。“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堪称老大。其三,真正的国家实质上的区分应该是国家体制,而非国家历史的长短。“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有服从,人人皆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其四,中国之所以累受危难,归根在于中国非近现代国家。“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其五,正因为中国从未是近现代国家,正在近现代国家的道路上发育、生长,故而称为少年中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其六,中国既然是少年国,其前途远大,不可胜收,是理所当然之事。“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其七,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关键词:QQ式报道;报纸媒体;逆向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99-02
随着科学技术等的不断进步,媒体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传播形式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受到了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的媒体抢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报纸媒体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重要成员,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发展观念和方式,引进先进的传播理念,推进相关制度的创新,从而为报纸媒体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复合型传媒之路。
一、报纸媒体在现代传播方式中的困境
报纸媒体在数字化媒体不断兴起的现状中,报纸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困境。新兴媒体在互动性、及时性等方面都有着传统的平面报纸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报纸媒体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其不能很好的抓住读者的眼球,更多的人愿意选择网络等媒体来接受和获得信息,报纸媒体被更少的选择。要想促进报纸媒体在新时代中的发展,就要首先了解到报纸媒体所具有的一些劣势和困境。
(一)时间的滞后
随着数字化媒体形式的异军突起,报纸媒体在传播信息时间上的滞后很快暴露出来。而互联网等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数字化的传播系统使得互联网等在速度传播上十分快速,新闻的更新率非常高。而报纸媒体技术以及传播方式上的原因,使得报纸媒体不能尽快的传播信息,新闻只是旧闻,从而丧失了信息优势。
(二)阅读条件限制
报纸媒体的传播和阅读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像互联网等媒体那样能够可以不受到时间、地域等的传播限制。报纸媒体需要进行专门的购买,阅读上没有互联网等容易、便捷。不同的报纸受到相关地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报纸在传播范围上受到限制,信息的传播范围不广,这种效果会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到受众对报纸媒体的选择,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三)价格上的劣势
与互联网等媒体不同,报纸媒体一般都还是需要付费来进行相关的阅读行为,而互联网等媒体是免费的,不需要为相应的阅读行为来支付费用。这使得报纸媒体在被相关的受众选择时,会有经济方面的因素选择,从而使得报纸媒体再次丧失其被选择的机会。
二、关于QQ式报道
QQ是一种实用软件,也是现今的网络流行语,QQ的传播在时间上是及时的,在传播方向上是双向的,而且传播受众更为广泛,不受到相关时间上的限制,具有这些特征的传播方式,被总结为“QQ式报道”。QQ式报道是一种新型媒体传播方式的总结,表现了媒体发展的自我完善功能。
媒体传播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媒体的发展影响到了大众的观念、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对于社会风气等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媒体的传播能够提供给大众极其大量的信息资源,资源可以得到不断的共享,促进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好坏以及媒体的发展方式,是受到技术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时代的进步给予了媒体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方向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兴媒体时,应该不断找到自身的缺陷,并且从相关的媒体中寻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发展方式,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QQ式报道能够在信息传播上更为迅捷,而且个人通过QQ的传播渠道能够更加的个性化,能够更加方便自主地进行信息交换,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同时也能够做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和信息互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QQ式媒体形式对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反思以及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时展的新要求。报纸媒体由于在技术手段、传播载体以及信息传递方式上的劣势,影响到了报纸媒体的转型发展。通过对QQ式报道的引入,在报纸媒体的传播上利用到一种逆向的传播思维和方式,从而促进报纸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改革措施找到新时展下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报纸媒体逆向传播的新型传播方式
逆向传播指的是报纸媒体从QQ传播上学习到的传播方式和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去运用,增加相应的互动和沟通的方式,扩大报纸媒体的传播效果。逆向传播是通过研究具体的信息传递到达受众会产生的心理影响而进行的一种传播方式,并且利用这些刺激和反应进行报纸媒体传播信息上的创新。报纸媒体的逆向传播的新型传播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更多的互动平台,加深开放式的报道
传统的报纸媒体往往是一种单向的、较为片面的报道形式,从而使得相关的内容不能被更大范围内的受众所接受,造成报纸媒体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没有多方面的观点和意见,报道方式上也会显得比较生硬和死板。而采用QQ式报道,就是一种全方位、互动式的传播模式,建立更多的互动平台,了解到读者群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并且根据这些差异去进行相关的采编和创意。读者具有的思维特征是在进行报道中的灵感来源,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才能做好报道的立体化以及深入化,从而更加“得人心”。在具体的稿件中,可以采访一些业内人士或者专家学者的不同观点,利用其中精辟的、独到的观点去抓住受众的眼球。
(二)贴合实际的主题,更加的“亲民”
互联网等新兴的媒体提供了个人传播信息以及表达情感的更多平台,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加的广泛,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成为新的热点。以往的报纸媒体,在报道的方式和内容上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具体去了解和感受到民众的所想和所思,不能切实的去反应大众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而是以一种高雅的姿态在进行着一些学术化、专业化的报道。这种高姿态扩大了普通读者与平面媒体之间的距离,使得报道主题单一,不能反映社会现状,从而不能抓住更多受众的眼球。借助于网络传播中对于各种热点新闻的及时传播,报纸媒体也应该对平常老百姓生活中最关心的话题进行相关的报道,不断写出最新鲜、最热点的话题讨论,保持时代的先进性,从而不断为报纸媒体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精准定位,专题化报道
媒体报道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不可能提供给每一位受众进行相关的信息阅读。随着时代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在不断丰富,不同的媒体具有着不同的目标群体,每种媒体不可能针对所有的受众。报纸媒体也只有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找到目标群体的特征和需求,进行相关的专题报道,在特定的领域内能够更加的深入和广泛,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读者群。这种精准定位是从QQ媒体的发展中得出来的经验,只有不断提供给受众所需的东西,并且带来新的观念认知,深化理解沟通,才能真正亲近受众。通过精准定位,能够不断提高报纸媒体的质量,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四)及时的用户调查,做好反馈工作
逆向传播就是要运用一种光的折射原理,通过从读者(用户)那里得来的信息进行相关的传播的行为。用户的喜好以及思维特征会影响到媒体的报道内容以及方式,做好跟用户之间的沟通,才能真正将这种了解过程深入下去。报纸媒体可以通过一些栏目的设置以及运用一些多媒体的技术,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更加清楚的了解用户的喜好和特征,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好信息服务,纠正相应的传播方针和方式上的偏差,贴近读者的需求。这种用户调查可以更加的人性化以及形式多样化,调动到更多的人群参与,提高用户调查的准确性,提升数据分析的科学化,将平面媒体的报道过程真正建立在与读者的深入交流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报纸媒体在新时代中的发展。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报纸媒体是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在新兴的网络等媒体的冲击下,报纸媒体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时间上的滞后、阅读条件的限制、价格上的劣势,这些都成为报纸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较时的弱势。互联网等媒体具有着信息传播上的诸多优势,报纸媒体可以不断的去借鉴这些理念和方式,不断更新报纸媒体的发展现状,不断地采用新颖的、独特的传播方法以丰富新兴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通过对新兴传播手段的进一步整合利用,才能充分实现对逆向传播理论进行更加广泛的应用。逆向传播是一种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运用到媒体传播上就是要做好一种逆向的、反馈式的传播,在报纸媒体中应该增设更多的互动平台,进行多方位的深度报道;在报道的主题上也应该更加的“亲民”;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抓住目标群体;做好用户调查,了解用户喜好,从而不断改进媒体传播方式和内容。报纸媒体的QQ式报道是一种借鉴新兴的媒体传播理念的传播方式,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传播方式。在信息海洋的现状中,报纸媒体的逆向传播能够带来新的传播格局。
参考文献:
[1] 刘丽.网络时代的报纸媒体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2(4).
[2] 郭金平.报业“全媒体”转型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传媒,2011(8).
【摘 要 题】信息需求与服务
【关 键 词】Web2.0/Blog/RSS/Wiki/全球化3.0/个性化服务
【正 文】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Web2.0、Blog、RSS、Wiki、SNS、P2P、全球3.0等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在这新技术新名词不断涌现的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即Web2.0时代,一个象征着个性主义的时代。2005年互联网经历了一场新的轮回。美国《新闻周刊》认为Web2.0引领了新一轮互联网潮流。在我国,2005年7月19日,“博客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Web2.0时代。2006年2月23日,中国第一份Web2.0报告《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正式。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表示,由.Web2.0所引发、引导的一场重大转变已经开始了[1]。
由此看出,人类在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神经系统,正在引起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这种新技术革命正在带来支配我们生活方式的新文化,作为信息中介的图书馆对目前的Web2.0现象不得不予以关注和思考。
1 Web2.0时代的演化
1.1 Web2.0的涵义及核心内容
“Web2.0”这一概念,是由美国O'Reilly媒体公司总裁兼CEO提姆·奥莱理在2005年9月首次提出。提姆·奥莱理是美国IT界“开放源码”概念的缔造者[2]。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究竟何谓“Web2.0”,目前众说纷纭。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中写道“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3]但也有人认为Web2.0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是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做主的思想。
作为网络Web2.0及其定义的典型技术,Blog、RSS和Wiki是居于核心的三项内容:
(1)Blog(博客):即网络日志。它使用基于浏览器的工具,给每一个人提供自己的网站。它与传统的日记不同,是一种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传播者和管理者合为一体的新型的传播模式。国外有很多学校例如哈佛、伯克利等著名学府都采用了Blog工具,应用于教育中的不同层面。据美国著名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研究显示,目前全球博客的数量已突破1亿,并仍在迅猛增长。它是典型的个性主义趋势下的新生事物和代表。
(2)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网站利用这项技术将信息按照用户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快速推送到用户终端,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而不需要去搜索多个不同的网站。是一种“定制—聚合—推送”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以RSS在美国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发展,它的诞生预示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时代的到来。
(3)Wiki维基:是一种超文件系统,类似于一个“共笔”工具。它允许任何人创建新网页和编辑自己或别人已经创建的网页。多被应用于在线百科领域,例如维基百科全书的编撰就有几百万人的参与,调动了海量的创新主体,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劳动。现在它的领域正在扩展并被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它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新的管理模式的代表,是企业内部的重要沟通工具,强调创新的Google就是最好的范例。
1.2 Web2.0与Web1.0的差异及本质特征
Blogger Don说:“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地说,从模式上是由单纯的‘读’向‘写’和‘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4]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十年就是Web1.0时代,即门户网站时代,门户网站运用的是传统的信息定向流动的传播模式:即等级传播模式,它由精英阶层单向向大众传播其社会信息与价值。而英语“传播”一词,源于拉丁文communi,意思是两个以上者共享某物,即共享信息。Web2.0思想真正体现了“传播”的这种本质特征,颠覆了古今的主导传播模式,变等级传播为平级传播,打破了Web1.0时代主流信息门户网站的垄断,建立了个人门户网站,挣脱了知识霸权,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精神,即权利分散、网络民主、文化共享。互联网就是在此信念上诞生的,它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是网络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3 Web2.0产生的文化背景
从上述可以看出,“计算不再和计算机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葛洛庞帝的著名论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Web2.0已超出技术的范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思想、新文化,一种真正的平等、自由、开放、互动、共享和多样性的精神,而每一种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都有其时代的烙印。当今的社会,就像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说的那样,正在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他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写到:“后工业社会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6]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即知识经济。后现代主义就是西方在这种社会中产生的一股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多元的尊重,向他者的开放,对创造性的推崇,否弃‘划一性思维’”[7]是其重要的思想特征,它对互联网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互联网创立开始,这种思想理念便得到了创立者和用户的普遍认同,并贯穿着互联网发展的始终。从早期实验室诞生的黑客文化到后来发展成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自由软件”运动一直到近年来的“博客”运动,它们的产生都有着共同的思想脉络和深刻的历史根源。
2 Web2.0思想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其实具有互联网精神的Web2.0思想的开放性、互动性以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特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象美国《纽约时报》著名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的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世界正进入一个小写的时代、扁平的时代,“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世界正在被快速地摊平或铲平,全球化正在进入继国家全球化、公司全球化的全球化3.0时代,即个人全球化时代。”[8]即全球化1.0(1492年-1800年)、全球化2.0(1800年-2000年)、全球化3.0(2000-)三个发展阶段。由于作者的创新思想使得此书在过去一年里高踞《纽约时报》、《商业周刊》和亚马逊的Topl,并被所有的MBA谈论。由此看出,未来的社会是全球化的时代,个性主义的时代,人人参与的时代。因此,图书馆把握Web2.0思想和信息社会的本质,对图书馆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转贴于
3 Web2.0在个性化服务应用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3.1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概况
“思想的河床会变”(维特根斯坦语)。事实上,自从数字图书馆诞生以后,图书馆人的思想观念和服务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就开发了最具代表性的个性化服务模式:Mylibrary系统。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为用户集成、定制、推送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运用智能信息推拉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我国,也在进行一系列的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如国内开发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Mylibrary系统和浙江大学自行开发的Mylibrary系统[9]。但Mylibrary系统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对此要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而目前国外已有极少部分图书馆正在尝试把blog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中。
3.2 Web2.0思想在个性化服务中的可行性
“随时、随地、随心”获取信息是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必须在观念、技术和服务方式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
3.2.1 观念层面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罗斯扎克在其《信息崇拜》一书中说:“没有观念就没有信息”[10]。后现代思想家怀特海说:“不投入新鲜成分的观念是危险的”。这也就象拉丁谚语所说的“提防那只读一本书的人”。事实上,Web2.0、后现代与信息化,都有平等、自由、个性和分布式的特点,它们在本质上与图书馆发展理念是有着共同的思想前提和内在联系的,图书馆就是在倡导打破知识垄断、实现平等自由和知识共享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和服务方式仍然有些滞后,在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上仍以传统的单向地、同质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为主,读者以被动受众的形式获取知识。全球化3.0时代是个体意识全面觉醒、个人直接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时代,面对扁平的世界,我们要用Web2.0的思维方式来代替金字塔式的思维方式,追求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用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开放的心态换位思考,不阻塞、不设界,与读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改善薄弱环节,使图书馆更进一步向着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2 技术层面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任何一种新的技术和新的信息沟通模式,都附加了新的社会价值观。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说:“在某种文化史境中,思想与思想的接触往往明显地刺激了观察与创造性,没有相互接触,观念和经验将严格地属于个人,但通过交流,观念和经验就可以变成创新和发现。”[11]真理的发展与变化是随着对话深入而进行的,即是从对话中产生的,也就是人们如今所说的隐性知识。因此,Google、yahoo、微软等都建有自己企业内部的Blog、RSS、Wiki来进行协同沟通,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的人的因素被充分利用,企业的生命力也在这种交流、协同和创新中得以延展。因此,先进的技术也是发展的必备条件,图书馆必须在现有的Mylibrary系统的基础上,引进基于Web2.0的技术,开发适合图书馆用户特点的图书馆的Blog、RSS和Wiki的信息互动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图书馆人与读者的思想火花,挖掘员工和读者的隐性知识和创新才能,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3.2.3 服务层面
近年来中国图书馆界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但实际运用并不是很多。如今国内大学的读者人数大多在万人以上,而每个馆的咨询人员却只有十多人。仍然是“信息门户式”的服务方式,注重形式,注重文献的数量和开放时间的长短,而忽视知识和信息内容,不注重用户的体验,仍以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为主,面对服务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垂直的等级服务为互动参与的平级服务的模式。
在管理层面:新一代的协同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即人的协同、信息协同、应用协同和流程协同。因此,图书馆也要建立自己的基于Wiki等技术的协作平台,使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实行联盟和协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各个图书馆的特色和优势,以解决目前图书馆界虚拟参考咨询人员的匮乏和文献信息资源的不平衡,并运用Blog、RSS等与E-mail、BBS等形式实行互补,进一步让读者参与进来,象Google等企业一样,让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从而形成一个个性化、互动性、跨平台的基于互联网的资源整合的信息共享和利用的环境,使图书馆由文献资源的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咨询者、引导者、倾听者,让读者有多重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的利用与流动。
4 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网络Web2.0也许只是一个阶段,未来还会有Web3.0、Web4.0等,因此,图书馆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谋求与时代的同步发展,用新思维新模式强化自己的核心优势,以便在“用户为王”的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协会.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2006-02-23].tech. sjna. com. cn
[2] 玄伟剑.什么是Web2.0.互联网周刊,2005(40):38-40
[3] 丁清典.Web2.0:互联网正在经历的进化.中国新通信,2006(3):53-55
[4] 同3
[5] 张明仓.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38
[6]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4
[7]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3):17-24
[8] 王鹏越.超媒体让世界更扁平.数字商业时代,2006(6):26-27
[9] 曹树金等.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基本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33-39
我们回顾一下这几年来三只松鼠“双11”的战绩:2013年3562万元,2014年1.02亿元,2015年2.5亿元,每一年都实现了高速增长,松鼠的抢眼表现,也使其成为各路媒体和专家研究的对象,例如,针对2015年“双11”松鼠的表现,有文章就罗列了其成功“秘笈”:娱乐营销、综艺营销、明星客服、金手指、智能物流等“高大上”的概念,对于这些分析,三只松鼠首席品牌官郭广宇并不认同,他指出,一颗小小的坚果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不能简单归结于这种那种打法,而在于三只松鼠长期以来对用户体验的坚持和点滴细节的积累。三只松鼠取得成功以后,很多人在模仿,例如模仿卡通品牌形象,客服使用“主人体”,包裹里也放果壳袋、湿巾、核桃夹,甚至有人连三只松鼠的短信都在模仿,但学来学去都不像,那是因为他们学到的只是表皮,松鼠成功的核心秘密他们并没有参悟。那么,三只松鼠2.5亿元销售额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
让消费者
成为你的推销者
三只松鼠品牌运作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让消费者成为你的推销者。消费者为什么要推销你的产品?并不是因为得了你的什么利益,靠利益博取的都是不长久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这就要给予消费者充分的参与感,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体验。郭广宇讲到一个例子,在创业第二年的时候,三只松鼠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年货危机,出现了断货情况,很多消费者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骂三只松鼠,这时候就有一批用户站出来跟这些消费者解释,告诉他们松鼠的产品马上就到,让他们再耐心等一下。这些用户就是三只松鼠的铁粉,他们见证了松鼠的诞生和一路成长,并且参与其中。只有当你对用户足够好的时候,他们才会转化为你的推销者,这种好绝不是一些“小恩小惠”,而是真正懂得用户,无微不至地关怀用户。
品牌无界化
这是松鼠的另一个核心机密,之所以有这么多粉丝愿意追随三只松鼠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松鼠能跟他们玩到一起。用郭广宇的话来说,三只松鼠不仅是一个农业企业,还是一个动漫企业,本质上做的其实是一件泛娱乐的事情。不要认为卖坚果就是农业圈的,要勇于突破自己的品牌边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出路。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更要会玩,要跟“80后”“90后”甚至“00后”玩到一起,一个品牌要有前瞻性,不仅要抓住当下的主流消费群体,还要研究未来主流人群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不败,一些品牌老化得很快,跟年轻人玩不到一起,这样的品牌不出三五年就会被淘汰。
除了卖坚果,三只松鼠还在做动漫,例如《萌贱三国》《奋斗吧,松鼠小贱》等等,他们有自己的制作团队,并与奥飞动漫有合作沟通,来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平,2015年“双11”的宣传片,三只松鼠还请来了好莱坞的制作团队亲自操刀。除此之外,三只松鼠还切入动漫产业的上游,制作动漫大电影、儿童读物等,郭广宇解释说,小孩子往往会影响到父母的决策,三只松鼠不仅要抢占白领人群,还要影响未来的消费人群。
此外,松鼠还涉足娱乐圈,在2015年“双11”开始之前,明道、保剑锋、陈德容、苑琼丹、田亮、谈莉娜6位明星就悄悄潜入松鼠家,客串了一把松鼠。从12月10日晚开始,这些明星有的进入客服岗位上岗工作,与消费者在线互动并回答消费者的提问;在物流岗位,明星们会参与拣货、打包等环节的工作,幸运的消费者还有可能随包裹收到明星们的亲笔签名。这些明星各自拥有不少粉丝,这次到松鼠“打工”,无疑刺激到了粉丝的神经,也拉动了消费需求。
郭广宇透露,这些明星的到访其实是安徽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你好菜鸟》安排的拍摄。除了综艺合作,三只松鼠还跟乐视展开合作,跟旅游业展开合作等等。快消品本质上是一个泛群体的品类,因此不能太局限,要勇于突破自身的边界,消费者的需求每年都在变,品牌也要不断进化。郭广宇说,三只松鼠是要去真正影响一代人,卖坚果可能只是他们的一个副业。
松鼠宪法:不准让
主人不爽!
在三只松鼠内部有一个红本文件,类似于国家宪法,任何员工入职都要学习并牢记,在这里列举一下核心的几条:1.共同承诺,共享价值(员工承诺爱岗敬业,企业承诺跟员工共同成长,利益分享);2.用双手创造未来;3.不准买同行产品;4.不准让主人不爽。
尤其是最后一条被视为核心中的核心,从上到下必须无条件执行,所有的业绩考核都跟这一条挂钩。三只松鼠之所以用户体验做得这么好,我想跟他们对松鼠宪法的坚持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挖掘用户痛点,三只松鼠还发明了一种“全接触点的用户体验管理法”,就是让员工自己变身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每一个环节,拆解开来体验,然后再将每一个点连成一条线,问自己的痛点在哪里,哪些地方令自己不爽。
快速与消费者建立关系
谈到这一点,郭广宇说,这两年互联网思维特别火,已经讲烂了,其实互联网思维的实质还是用户思维,这是一切商业的本质,不管你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要遵守。这也是三只松鼠与消费者建立关系的出发点。互联网带来的一个改变就是与消费者关系的改变,品牌通过互联网打破了与消费者中间的一些隔阂,可以直接与消费者一对一的对话,这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创造了可能性。
三只松鼠称呼消费者为“主人”,很多人不解,其实这就是一种互联网场景的设计,与奉顾客为上帝的传统做法形成区隔,在松鼠文化的定义中,与顾客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而是朋友关系,上帝是高高在上的,将上帝变为主人拉近了与消费者的关系。
另外,为了与消费者建立关系,松鼠还通过开发一些周边产品,全面覆盖消费者的生活空间,这些周边产品包括前文提到的动漫作品,还有一些玩偶、家居用品等等,通过这些周边产品来解决用户的一些痛点,起到唤醒和强化记忆的作用。
郭广宇对场景营销的理解是:找到一个有效的场景,用一个有效的内容,与消费者当下状态产生互动与共鸣,而后让其通过手机入口迅速产生行动,从而形成第一次,并逐步产生依赖,过后该场景就会成为一种诱因。例如,一个在外奔波的业务员,忙完事情回到酒店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饿得头晕目眩,这时候走进电梯刚好看到“饿了么”的海报,瞬间就产生了共鸣感,接下来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20分钟后,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房间门口,从此,当他饿了的时候就会想到“饿了么”。
不同的企业文化
能带来不同的战斗力
三只松鼠的企业文化也是特立独行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以“松鼠”或“鼠”开头的花名,比如章燎原在企业内部的名字为“松鼠老爹”,郭广宇的花名是“松鼠小疯”,对顾客则一律称呼为“主人”,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角色代入,郭广宇说,现在有人叫他的真名反而不习惯了。在松鼠内部连工厂的大妈都会喊“主人”,这种松鼠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无形的,会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
另外,前文已经提到,在松鼠宪法中有一条“共同承诺,共享价值”,这一条就是为了与员工重建信任关系(多数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不信任的,甚至是对立的),员工信任企业了,关系平等了,才会发自内心地服务好主人,主人也才会成为你的推销者。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资源;丰富
课程资源的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方式,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思维,能够丰富课程教学过程。笔者从近几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学习资源的丰富,能够让学生在开阔学习视野和学习情感基础上,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程学习资源的丰富,不仅体现了资源是课程教学基础和多元化教学思维特点,更是培养学生丰富语言学习策略思维能力的关键。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更为活跃,增强实践运用能力。
一、拓宽文本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激情
对文本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习整体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通过对文本语言知识的拓展,能够发挥文本资源的引导作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探究能力水平。文本资源的拓宽,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潜能。
在教学中,围绕文本资源所要表达的主旨要义,以拓宽文化背景知识为要求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表达知识。学生在丰富的语言文化学习过程中,会对文本知识运用起到一定内化自省的作用。教师可从学生的语言学习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资源搜集整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与文本相似的资源中搜集相关的资料,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视野。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延伸课程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文本表达要求来予以拓宽,更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意识。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withEng-lish)7 A Unitl This is me!的“Reading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School”教学中,建议学生就“What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和“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your school?”来主动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此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加深对文章中的核心词汇的使用理解,以此来增强学习激情。
二、丰富阅读资源,增强学生理解感悟能力
学生语言学习是在不断阅读理解基础上而积累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拓宽阅读资源,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电子读物、报刊杂志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丰富阅读资源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针对所选择的阅读学习资源来进行有效地阅读,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来不断予以表达。
在丰富阅读资源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可学习和阅读的书目,建议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阅读书目进行综合阅读理解。通过广泛阅读学习,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表达视野,能够使得阅读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形成有机共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丰富阅读资源过程,就是为学生阅读探究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宝藏,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这样的资源丰富,更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起到引导推动作用。像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1 Friends的“Read-hag Best friends”教学中,就“Whoisyour best friend?”和“Why(10weneedfriend when meet the difficulty?”教学重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可阅读的参考书目,像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体味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能够围绕文本中朋友的generous、helpful、humour等性格特征,从互联网上搜索与表达友情相关的小故事,并能够通过英语表达的形式予以呈现。
三、搜集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多元学习思维
英语学习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学习发展需要特点和学生认知思维的变化来搜集,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知识视野,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觉探究的学习习惯,更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情感。
通过搜集学习资源,能够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充足和综合运用,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通过互相展示形式来呈现自己所搜集到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络来搜集相关的学习背景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呈现出形、声、色等动态展示过程来调动学生的多种语言学习感官;通过课堂学习交流和园地知识呈现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范围,来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激活他们的学习激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海尔今天的变革没有标准答案,却是值得讨论的。不管如何,公司制度本身就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新,而任何企业在管理和科技方面的创新都会为社会带来价值。
本文从企业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时代背景分析入手,来探讨海尔的做法是否恰当这个问题,连同上面的看法一起供海尔参考。
企业以创造客户为目的
首先认识一下企业的目的。杜拉克认为,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其目的一定在企业之外,而不在企业之内,也就是说,员工、股东、经理人员的利益都不应该是企业的目的。在企业外部,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
既然如此,企业就需要围绕客户的需求去满足。然而,通常会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如何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即其对质量、价格和便利等的追求;另一个就是客户的需求一直在变化,企业要能够及时感知和把握客户需求的机制是什么样的。
企业如何才能及时、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呢?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人一天肯定不能制造出20枚扣针来,但是,如果把制针业务分成18道工序进行分工和专业化,这10个工人平均每天能制造出48000枚扣针,亚当・斯密由此得出结论:“只要能采用劳动分工,劳动生产率就能成比例地增长。”因此,分工可以带来效率以及相应的效益。
分工越细,单个工种的效率就越高,但整体效率却不一定高,因为存在着“交易成本”,即在需要完成一项特定工作时,每一次都需要临时在公开市场上寻找合适的雇员或供货商,都需要开展价格谈判、过程监督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就使得这个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成本也很高。由此,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因为其能够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形成和变大,专业分工就会越来越细,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也会越来越多,而一个人的管理幅度是有限的,这样在企业内部可能就会逐渐形成复杂的管理层级。紧随着复杂组织结构出现的,就是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所说的现象,即每个人都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最后形成博弈,从而使得很多人把很多精力花在了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上。
如果企业身患“大企业病”,也就不仅难以及时感知和把握客户的需求,而且也难以及时、低成本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最终就会丧失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优势,从而离其创造客户这个目的越来越远。
互联网让公司充分竞争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正如达尔文的那句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
就当今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而言,影响最普遍和深刻的无疑还是互联网技术了。信息交换是一切社会、商业活动的基本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交换的速度变得极快,也因而使得商业的交易成本快速下降,尤其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分工关系,使人人都可以同时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以及使用者,每个人都变成了网络中的一个信息对称、相互平等的中心。
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把互联网称为“无摩擦资本主义”的基础和一种使市场更加符合亚当・斯密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商业基础设施,认为互联网会成为终极的全球中间商,使顾客更加容易地比较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质量,从而把主导权从企业转移到了顾客一方,也使得供应商之间展开更加广泛和充分的竞争,互联网成为消费者的天堂。
互联网让公司得以充分竞争。约翰・米克勒斯维特等在其《公司的历史》一书中抽丝剥茧,剖析了大型企业及跨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最后预言了公司的未来:运输和通信费用的直落让小公司有办法以小博大,资本市场管制的减少让小公司也可以借到大钱,即时生产等管理技术的创新让小公司也能有大型竞争对手的效率。
这一事实,也正如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的:“互联网成为改造企业运营模式、打破地区限制和时间限制的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使世界的格局骤然变平了。”
蝉蜕蛇解:海尔的本性
再来分析一下海尔所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意味着什么。
海尔也如中国众多企业一样,是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从1984年开始,海尔在张瑞敏的领导下,经过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进入2012年12月开始网络化战略阶段,其实不难发现,海尔每一个阶段性的变革都是领先于市场的变化而主动开展的,而不是市场逼迫下的无奈之举。比如:1985年,海尔当众砸毁了76台仅是外观有划痕、但是市场非常紧缺的冰箱,就足以表明海尔是主动走上名牌战略阶段的。
1998年开始实施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中,海尔打破公司的科层式组织架构,以市场链为纽带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通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目的是加快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这个阶段的做法,充分表明了张瑞敏一贯的企业要以创造客户为目的指导思想,并且在主动地避免陷入大企业病。
2012年年底开始的网络化战略阶段,也是海尔主动适应企业所面临的网络化环境变化而采取的一个行动。这个行动与其说海尔采用了新的战略,不如说是企业新的变革,因为海尔的战略其实一直就没有变过,其始终围绕着唯一的企业的目的,即创造顾客,围绕客户的需求高质量、快速度、低成本地去满足。
当然,海尔战略目标上的稳定,并不是说其战略内容的一成不变。比如:海尔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方式也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即: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如此,企业战略中的一些内容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了,以前同类企业之间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会引发企业相应的竞争战略的变化,而现在无边界的企业成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企业共同为客户服务,这时的企业战略内容更多的就应该是开放和合作了。
如前面所提及的,分工可以带来效率,但如果光是分工就会带来高企的交易成本,为此,企业组织出现了,也即企业的出现是交易效率带来的成本推动,按照科斯的理论,即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成本超过维持一个组织所需要的成本时,公司才有存在的价值。然而,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成本构成,使得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去中心化,即以往以企业为中心的局面在慢慢地演化为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中心。因此,相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市场、个人以及小型组织,个体和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比以前要更加明显。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会就此消失,而是大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组织方式以适应这种变化。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艺术特性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是从多个角度,从空间、时间上进行多思维角度的判断,将视觉思维传达进行设计,明确实际艺术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对艺术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空间和多维角度的判断。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进行信息的传播,完善民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视觉认识水平。通过深入的分析民族、时代、文化的艺术特性标准,确定实际视觉传达的设计原理和表现形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独特性,明确我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艺术特点,逐步树立良好的中国独立艺术品格标准。
一、视觉传达的有效设计艺术民族文化性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根据历史、文化、环境、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判断各个民族之间具有的思维、语言、审美和价值观念。根据H特定的民族特点,合理的分析民族艺术忒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往往存在特异性的民族文化,这些深刻的民族特点,营造了良好的经济艺术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对不同的免租文化、审美标准,不同的历史形态、地域特点,逐步营造出差异化的设计文化特性。按照现有的逻辑特点,合理的分析实际艺术风格,对中国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明确实际设计的民族特性。伴随着民族生活、社会文化、审美特点的变化,民族的审美设计因素也逐步发生改变,逐步实现国家、民族、语言、体系的设计变更,这正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艺术传达设计特点的。
我国的文化视觉传达设计中蕴含有深入的文化思想,历史丰富的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标准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分析,逐步加强过敏经济的自信心水平,传达具有设计思维的视觉传达效果。加强丰富的独特性,深化传统图形符号的设计特点,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的蕴含效果。本土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设计体系的相关语言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明确实际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过去与现在、历史文化与现代个性化发展的区别,通过视觉传达方式的设计,实现本国深入根源和底蕴的分析,完善设计者内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视觉传达的有效时展意义
视觉传达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良好的时代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实际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观念、新技术、新挑战。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经济、电子媒体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视觉设计空间的快速拓展。依照科学技术手段方式,逐步完善社会经济行业的稳步发展,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替身股电脑、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构建良好的艺术设计形式。按照科技的时代进步标准,开辟崭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互联网媒体技术,以动态性视听效果,逐步完善设计师的实际表现元素。加强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有效变革,重视神经文化的宣传发展,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孕育良好的时展观念,不断更新时代扩展水平,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良好的设计方法,体横设计载体的文化观念认识水平,明确实际生活方式,审美需求标准,不断完善实际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效果。
依照现有的艺术特征,准确的分析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领域标准意义,明确实际人们的思想共同点,完善时代特征、时代文化、时代精神、时代语言的分析,以崭新的方式,力求完善实际语言形式,解决人们的需求,提升精神的满足感。为了有效的提升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需要对新的语言形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掌握历史的脉搏和探索思维,提升经济、文化、思维的认识效果,明确实际创新设计的样式标准,以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逐步优化发展,改变提升自我设计艺术水平。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历史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本质文化历史的表现,通过视觉传达,将传播的信息具体化,内涵化,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宣传价值,传递给人们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创新的设计思路,不断完善文化创造的新概念、新标准、新思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综合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和文化创作标准。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思路,分析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效果,以优秀的人类文明设计思维为标准,逐步构建社会文化的具体部分内容。加强民族历史风俗、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标准、历史道德的建设,深化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提升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将民族历史侵入到文化中,在视觉设计上表现出来,实现民族思维和优势精神的展现。
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的艺术设计是以历史文化、时代性、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明确实际历史文化的艺术特点,准确的分析历史传承的文化魅力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伟大,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深入分析,以合理的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展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塑造中国设计中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立性艺术特点,实现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发展效果。我国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依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特点标准,逐步拓展创新形式的艺术特点分析,加强视觉传递的设计合理性,建立良好的视觉艺术思维分析过程,提升视觉传达的艺术展现。
参考文献
[1]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庞小敏.湖南大学,2016.
二十一世纪市场营销究竟发生这样的变化,变革的方向在哪里?探测只是一种努力的理论分析,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应对。
虚拟市场营销
2000年伊始,信息社会的到来将改变传统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不仅会取代旧有的贸易方式,而且将市场营销竞争从一个物理的空间转化到一个虚拟的空间。
二十一世纪市场营销因素的组合是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组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与市场营销资源融合在一起,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催化与影响下,生成新的市场营销模式——营销虚拟化:消费者身份虚拟,消费行为网络化;广告、调查、分销和购物结算都通过互联网而转变为数字化行为。
二十世纪工业时代创造的市场营销4P‘S要素与互联网技术资源重新整合,因为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以规模化和大工业化背景而存在的区域市场,逐渐演化为开放及个性化的虚拟市场。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广告和人员推广等市场营销要素的组合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或具体的市场,而是全球性的一个统一而又抽象的市场。不受时空限制的24小时网上营销,可以将产品或服务通过互联网最直接、最快速地传递给处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客户;商品或服务的推广不再通过传统的分销,面对面地与客户直接产生交易,而是借助电脑与互联网在网上与客户直接见面;客户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商品或服务,而是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手段主动与企业建立互动式商业关系。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的购物空间确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标志着二十一世纪世纪虚拟营销时代的到来。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的市场营销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虚拟营销将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发达城市推广开来。虽然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尚在起步阶段,应用的行业和推广的产品较为有限,相配套的支付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也不完善,但这已表明中国开始步入网络营销时代。如同中国加入WTO一样,加入互联网营销是中国本世纪追赶或与世界潮流保持同步的一条捷径。如果说二十世纪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的差距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话,新世纪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差距则相对较小。互联网为中国市场营销的发展在本世纪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个性化的市场营销
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和个性化是未来市场发展总的趋势。国际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考特勒在其《想象未来的市场》一文中指出,未来“市场经营者将把注意力从集中于大的群体转移到寻找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在这些目标所在处,有财富存在。”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性增加,不同消费者在消费结构、时空、品质诸多方面的差异自然会衍生出“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市场,这些市场规模缩小,但其购买力并不会相对减弱。目标市场特殊性的强化预示着消费者行为的复杂化和消费者的成熟。
二十一世纪的消费者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愈个性化的价值观念,虽然他们总体上倾向于和大众保持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消费,但他们期望在送货、付款、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供货方能满足其特别的需求。这是导致市场营销个性化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市场营销策略走细分化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将消费群体相近的需求等同看待。根据单个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新世纪营销个性化的集中体现。能够满足千差万别个性化需求的营销可能取决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因为互联网技术使信息社会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消费者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将自己的特殊的需求利用互联网迅速地反馈给供给方,而生产方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和跟踪消费者的市场反馈。供需双方利用现代媒体相互沟通使得工业时代难以预测和捉摸的市场变得清晰而有章可循,传统的市场调查在未来将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个性化的营销是以产品最终满足单个消费者需求为依归的。企业能否根据具体消费者而不是群体消费者设计非常个人化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衡量其竞争实力的一项准则。二十世纪末,中国海尔集团提出了“您来设计我来实现”的新口号,由消费者向海尔提出自己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模式,包括性能、款式、色彩、大小等。海尔集团实施家电个性化生产的战略举措,其产品的人文概念和更具实用的价值与传统工业社会的产品价值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这不仅是因为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因为信息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需求。
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已经不是以消费量的满足而是质的差异的获得。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同时具备个性化的营销能力,一种能够将互联网、信息和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机器、生产规模和成本让位于情报、网络和知识。
精简、反应快速的营销组织
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化和自动化。由互联网产生而带来的速度、效率和不确定性,使得工业社会建立的营销组织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市场营销环境。 美国著名管理学权威彼得.杜鲁克(PETER DRUKER)说:”世界的经济与技术正面临一个不连续的年代,在技术和经济政策上,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理论上,在统领和管理的知识上,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年代.”社会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市场营销组织设计的思路,适应网络时代变化的营销组织要求反应迅速、沟通畅通,加强企业内外的协调和互动。传统的产品部门、分销部门、广告部门、公关部门和推销部门等都会被逐一淘汰,未来企业营销构架特征是不设中层管理机构,层级减少,二十世纪层级组织体系将由网状组织体系取代。 因为信息化社会的市场竞争强调的就是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行为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敏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等因素,都制约着市场营销组织建立的模式。因此,精简、富有弹性和互动,极具效率并且高度自动化、网络化,将是营销组织在信息化社会设置的基本原则。
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
二十一世纪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哲学将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创造更新、更好的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的中心将从以往注重业务的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管理;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
美国市场营销学者菲奥多.李维特(THEODORE LEVITT)讲道”一个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新顾客及维系老顾客。”二十世纪末之后市场营销的重点就因为资讯社会的发展而转向客户管理,从如何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千方百计将商品推销出去,直到如何满足顾客多种多样的需求,“创造新顾客及维系老顾客”的市场营销哲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以客户为本。工业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产品和价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制约着竞争的优势;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科技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竞争的焦点变为客户的争夺。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的爆炸,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购买行为,顾客由以往被动接受购买信息变为主动积极的信息搜寻者,现代高科技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权利,他们决定着信息价值的取舍;另外,消费者行为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以及顾客身份的国际化,也促使企业必须随时随地将市场营销管理的重点转移至客户的开发和维系上来,否则,没有同顾客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就没有企业的存在。
市场营销人员成为咨询顾问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营销管理人员存在的价值不再是推销产品或服务,而是充当信息资询顾问。因为营销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电脑网络系统,营销人员的作用是要借助互联网等各种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劝诱顾客或向顾客推销产品。
由于营销人员的角色的转换成为辅助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的顾问,他们不但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千变万化的需求,充满真知卓见,全面掌握和了解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应对技术创新而带来的营销观念、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的不断变化;还要将自己培养为洞悉消费者行为、精于业务分析的专家。
菲利普.考特勒认为,未来市场“电话销售和计算机采购将逐步取代或补充推销员销售。”这就意味着二十一世纪销售人员的使命最终由营销咨询专家来完成,营销咨询者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产品或服务创造附加值,并以此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营销人员以消费咨询顾问的身份在网络时代、资讯社会发挥作用,自然提升了市场营销人员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的作用。二十一世纪对营销管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不是停留在工业时代销售产品的层次,而是放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将其视作知识产品的创造者,将产品和知识融合为一体一同出售给消费者。
产品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二十一世纪与工业时代相比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领域,数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另外,先进的技术又会加速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
产品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以电脑、电视机和国内近年一些VCD品牌的大起大落来看,二十世纪末的电子产品已经预示出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工业时代早期的产品寿命周期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2000年的今天,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其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了半年为一个周期,而有些软件产品寿命周期仅有几个月已经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围绕速度展开的市场竞争也加快着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希望尽快获得商品或服务;企业急于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现代媒体瞬间可以将广告信息传遍全世界;发达的分销快运体系将商品准确快捷送到目标对象手中。速度在市场营销的每一个环节加速转动着产品寿命周期。与传统工业社会产品升级换代相比,今天,汽车制造商仅用过去一半的时间就可推出一种新款汽车,未来,这一周期还有可能缩短。
市场营销国际化
工业社会的市场壁垒随着互联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被逐渐打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将全球融合为一个巨大的没有时空差异的统一市场。社会的发展客观地把现代企业营销置入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之中。 二十一世纪前夜,中国加入WTO进展的历史性突破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市场也带入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之中。可以预计,未来10-----15年内,随着自由贸易区域的扩大和各国政策法规对外国投资的放宽,全球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所有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更严峻的是要接受外国强大竞争者的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市场营销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对电信、金融、保险和农业一些行业的开放与冲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融入了国际市场营销的潮流中,与发达国家要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展开竞争,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体制和策略等都必须站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起点重新调整、审视和制定。我们不仅要全方位地应对西方发达国家诸多方面的挑战,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培养与建立全球化的营销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实施组织体系。
全球性的战略联盟进一步加速了市场营销的国际化,特别是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和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性联合,缩短了国际市场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尽管目前全球联盟仍未形成大规模发展的趋势,但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客观上为各种联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西方航空制造业、汽车业联盟之后,市场营销战略的全球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国际市场营销不同于二十世纪依托国际贸易而产生的营销概念,跨国文化障碍依然存在,但由于信息交流、媒体多元化和通信数字化之后,文化差异对市场营销国际化已不构成主要影响。
品牌趋向全球一致
与市场营销国际化相对应的必然是品牌的全球化。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网络化的宏观环境影响,市场营销围绕品牌而组合的策略是二十一世纪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点。
造成品牌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根植于市场的开放和消费者购买模式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之间的合并。与工业社会不同,越来越多的品牌可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流通,消费者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买到他所熟悉的时装、快餐、旅游或银行服务等。特别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既降低了品牌全球化的运作成本,使无数过去在传统工业社会难以跨出国界的品牌,可以一夜之间进入国际市场,面向全球的消费者;同时,也使过去无法在本国买得到的世界知名品牌,坐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
未来品牌全球趋于一致之后,将刺激为争夺领导品牌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竞争,同时,亦可能对品牌还未形成全球化的国家或企业构成强有力的冲击。世界著名市场战略家杰克.特罗特(JACK TROUTZ)在分析未来市场品牌的意义时指出:“有两类竞争者是成功的。一类是强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这类公司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谋求利益。另一类是专门化的或定位很好的品牌。这是一些小的竞争者。”中国加入WTO之后,首先要在国内市场迎接来自国际品牌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将民族品牌努力打入已经被知名国际品牌占领的世界市场。我们要么努力成为“强有力的品牌、大的品牌”,要么确定一个明确的定位,走专业化品牌的道路。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入关之后,顺应品牌全球化潮流首先要作出的两个选择。因为特罗特先生十分告戒:“将会有麻烦的品牌是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牌。”
数字化分销渠道
二十一世纪人类迅速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电子商务改变了工业时代传统的、物化的分销体制,企业必须为适应B TO B或B TO C的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
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节省商品在流通中经历的诸多个环节,消费者或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屏幕前直接操作鼠标就可完成购买行为。在网上购物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方便快捷,而且还省钱省力。互联网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最具革命性影响的就在于此。虽然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与发展还未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分销体制,但数字化分销的电子商务带来的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性的商业革命。
无论是B TO B还是B TO C,全球电子商务正以百倍的发展速度推动着网上交易的扩张和渗透。据统计,1992年全球网上购物总值达50亿美元,而到1998年已增长三十倍,总额达1500亿美金。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建立自己的分销体系?如何将数字化的分销渠道和传统的分销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在网上和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是现代企业在二十一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和要思考的问题。
多元新型媒体
二十一世纪媒体的变化最引人注目,因为它们在影响市场营销媒体组合策略的同时,也透过形形的大众娱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除了电子媒体外,多元新型的媒体出现不同于工业时代不分群体无差异的大众媒体,而是演变为依据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场景的“小众媒体”,根据受众阅读习性、欣赏倾向和接受的程度,最大限度地为受众度身定做媒体。这样既可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个性化的媒体需求,同时,亦可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媒体的效率。例如,医院专供病人阅读的杂志;学校食堂专对学生播放的电视广告;超级市场手推车上悬挂的广告和电视台针对不同观众的不同广告等,都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细化。如果让媒体受众将接受广告视为一项乐于欣赏和阅读视听的事情,二十一世纪的媒体公司和广告公司可就大有作为了。
网络媒体伴随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更多元化,尤其是个性化营销时代的加速来临,网络媒体一对一的方式不知会催化出多少意想不到的网络广告模式,当然它也会迅速淘汰掉无数效果甚微的媒体。
二十一世纪媒体究竟把广告带向何方,谁都不得而知,惟有一点可预知的就是,媒体选择会更人性、更科学。
高科技市场营销
二十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高科技年代。电脑、互联网、激光、生物工程、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还改变了传统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和原则。全球知名企业资询专家科克.泰森(KIRK W.M. TYSON)在他所著的《21世纪企业制胜法则》中指出:“在二十世纪时,科技不断发展,改变更是屡见不鲜,二十一世纪的改变步调,将呈现前所未有的迅速,二十世纪末的后二十年,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进步,远胜于过去二百年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末的发展,又相当于今日的十倍。”
可见,未来高科技营销管理将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产品策略的组合高科技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因为产品创新研发有赖科学研究成果,产品科技含量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高科技产品在市场总体分额中逐渐超过传统产品的市场比重,出现供应引发需求而不是需求决定供给的现状,源于新产品的问世皆是基于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同于传统营销理论强调的由调查研究市场需求之后而确定供给的模式。
产品日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以及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等原因,加之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和缺乏消费经验,促成高科技市场营销环境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营销人员无法按照常规预测、把握该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特性和相关数据。这就是为什么近年高科技行业利润高、风险也高的原由。
采用相应对策适应高科技营销的特殊要求对未来企业的确是一个挑战。无论是与高科技行业直接相关的企业,还是间接相关的,高科技营销已经渗入整个市场营销的环境之中,它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显而易见,高科技营销除了注重持续创新,建立专业分工协作体系抵御其风险性经营之外,围绕高科技产品创建相应的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服务体系不止是解决客户对高科技产品缺乏了解和购买的后顾之忧,更为必要的是,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产品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较量。
社会市场营销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核心部分,教学实践中发现,由静止问题变成动态问题,思维跨度较大,学生往往无法在脑中清晰地形成旋转后的图像。因此,在画旋转图时会反复出错。学生为什么借助方格纸还不能准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呢?一个概念在脑中盘旋――思维“短板”,而这块“短板”正是儿童的“动态思维”。
二、【实践反思】从知识到素养的“潜滋暗长”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完善学生的动态思维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有利于动态思维产生的适宜环境
(1)保护好奇心理,激发探索欲望。儿童的天性好奇、求异、喜欢另辟蹊径。因此,教师应以此抓住契机,赞许其好奇求知,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和与众不同的见解,加以积极指导,引发个体进行积极探索。
(2)支持错误观点,解除恐慌心理。动态思维由于心情过分紧张、慌乱,甚至恐惧,有时会反应迟钝,不仅创造性少,而且还会出现差错。另外,惧怕犯错是阻碍儿童动态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往往会因为惧怕犯错而不去积极思辩,从而失去发展动态思维的良机。因此,教师应创造一个接纳标新立异、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鼓励学生正视错误,帮助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3)搭建互动平台,强化个性塑造。教学中要提供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以多样的数学活动为思维载体,开展自阅、自述、自评、互评、小组讨论等活动;同时结合学习内容精选适当的跟踪训练,给定分值,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思辨,关注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有效促进学生动态思维的健康发展。
2.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动态思维能力。
(1)在尝试探究中暴露原有思维。
由于儿童年龄特征及知识发展水平的局限,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①相信直观感受。②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呈孤立、间断状态。③认同合情推理。④缺乏变通性。⑤不善于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现实表现,制定出学生学习的“序列”,在充分暴露原有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调控、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得动态思维的建构性得以充分体现。
案例一:
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如图1),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这样的竖式计算,往往觉得很困难,容易出错,如何才能有效建构这一数学模型呢?可作如下教学尝试。
图1
师:34加16用竖式计算怎样表示呢?
生1:十位上3加1等于4,就是40,个位上的6加4等于10,我把10放在心里,40加10就等于50。
生2:个位4加6得10,十位3加1得4,10和4合起来就是410。
师:这可是一个三位数哦。
生2:它是50呀。
师:4加1才得到5哦。这个1可以写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1一定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这个1与原来的数要有点区别,我让它像“孙悟空72变”那样变、变、变!你觉得变大好还是变小好呢?
生1:我觉得变大比较明显。
生2:太大就和数字一样,分不清。
生3:还是小的好,写起来方便。
师:放在哪儿合适呢?
生1:放在十位上。
生2:放在横线上面吧!
师:阅读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
案例中将“1”的写法抛给学生,“是变大还是变小?”一句简单的问话引发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将思维过程完全暴露出来,在探究中感悟竖式计算的特有形式,引发学生对进位加法算理的深刻理解。
(2)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固有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悬念,增强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活的活动,在情境交融的作用下,建构起自己对内容意义的理解,在过程中形成和提高数学能力。
案例二:
教学208×6中间有零的乘法时,教师会反复强调“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零”这一关键点;即使这样,学生也常常在此犯错,如何让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呢?
师:(板书208×6)如果大家动物计算这道题,你觉得会在哪一步骤上出问题呢?
生1:中间的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0和6相乘得0,不知道这个结果怎么办。
师:哦!只有0和6相乘得0吗?
生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既然相乘的得数是0,0写在哪儿呢?(寻找片刻)我就把0写在中间吧!
生3:老师错了,不能写在那里,还有进位呢……
本片段在问题解决的关键点留思,引导学生思考的不是如何做这道题,而是去辨别他人的思考,促使学生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学生就“0和6相乘得0”的话题展开讨论时,有猜想和验证,在学生反思中巧妙地突出算理,使学生养成“推理有据”的习惯。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数学动态思维的提升。
(3)在活动体验中发展个性思维。
①设置多变的数学情景,动中窥定,引发动态想象。动态思维具有择优性的特点。择优性建立在数学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某项事物,有向各个方向发展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正是学生思维创造的原始起点,学生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数学问题,对各种可能性给予充分想象,使动态思维过程更加活跃。如教学“射线、直线和角”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段,再用直尺从线段的一端慢慢地向右边画延长线,同时口中不停地说:“变长、变成……”接着教师的目光顺着手势方向停止片刻。正所谓:“无言之处皆妙景,未曾着墨满园春。”这一关键点的停顿,使学生在静思中顿悟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与联系。②巧设“关键帧”,静中导动,激发动态语境。在制作Flas时插入关键帧,有效链接断层,使之意态灵活。同样,为了解决数学教学中对变化规律的全面认识,教师应该从数学“初始”和“终了”状态之间引导学生探索变化情境中的某一个关键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化的思考。
案例三:
图2 图3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美丽图案(如图2),你想让它怎样运动?
生:直线平移、旋转……
师:用自己的手掌比作图A来比划运动过程,想一想它运动后的图像会是什么样?
生2:就像几把张开的扇子、花瓣、小伞……
师: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想的(如图3),猜一猜它像什么?
生3:像电风扇、像风车、像螺旋桨……
师:你们说的这些物体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4:都会旋转。
师:老师带了一个能旋转的物体(风车),谁想上来玩一玩?其他同学思考风车是怎样转动的?能用数学语言说说吗?
这里从静态图形的自由运动到实物风车的转动,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将新知学习蕴藏在风车情境中,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推理中,能够由静到动,从动中窥定,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化的思考;这一活动既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找准了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经验的生长,发展了学生的动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