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现代经济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经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经济分析

第1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要求居住的舒适性和环保性,这就给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所以,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而言,在开展节能建筑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规划。

1、建筑节能经济分析原则概述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建立完整的经济分析体系,而具体的原则有以下几项。

第一,科学性、层次性。在进行节能建筑经济分析过程中,所选择的分析指标、指标体系的构建等都是需要以科学为根据,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所获得的分析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从而所分析出来的经济结果才是最可靠的,具有应用性和可信性。同时,建筑节能在涉及到建筑本行业相关内容的同时,还涉及到了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状况等各种因素,故此,在分析指标的选择时一定要确保其具有全面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个领域都能够从这一经济分析指标中获得一定的分析信息,但是,如果单纯只有全面性,那么在指标的使用上就会出现混乱性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经济分析指标选择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推动建筑节能的进步和发展[1]。第二,独立性、可操作性。独立性是指经济评价不同指标尽量不要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以免在指标适用过程中出现混淆状态。可操作性,是指所选择的分析指标一定要概念清晰明确,定义清晰准确,能够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选择不同的指标。

2、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的关键点在于建筑节能的成本和经济效率,因此,经济性分析的重点也应该从建筑节能的成本分析和经济效率两个角度来分析,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现代建筑节能的成本分析

首先,节能成本构成。建筑节能成本的构成主要是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在建筑节能中,实现节能效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筑材料,只有通过门、窗等材料的更新才能够把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但是,节能材料同比普通材料所需要的成本要高一些,会增加建筑成本。同时,新能源的应用也能够提高节能效果,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准备相应的设备,这部分费用也是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第二部分,是节能设计和施工费用。现代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其需要不同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除了材料和设备之外,节能设计以及工程施工等也会对节能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就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施工设备的维护等,这些活动进行的效果就会影响到节能成本[2]。

其次,降低成本的方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对建筑节能成本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那么为了有效的降低成本就要综合的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第一,要优化选择材料设备。在建筑市场上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以基本性能要求为基础,同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这样不但能够保证节能效果还能够降低节能成本。第二,优化选择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进行节能建筑的主要参照基础,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综合经济效果和节能效果。就比如在外墙保温设计过程中就要综合选择保温方法,在“自保温”和“外加保温层”两种保温方式中经济性和节能性都比较好的是自保温方法,这种保温方法所使用的材料是具有“结构与保温隔热”两种功能的材料,其在满足建筑结构对于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还能够期待保温隔热的作用,实现了多重应用,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如此种类的材料不但保证了建筑质量还保证了节能效果,实现了双赢[3]。第三,积极采用综合节能。综合节能是指除了在房屋建筑上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即选用遮阳板作为维护结构、选择空心板作为墙体结构等,在房屋装饰上也要尽量实现节能的要求,即窗帘可以选择具有保温功能的、吊灯除了要满足装饰的美观性之外还要具有节能性、墙面的装饰材料也要选择节能环保的,同时在考虑建筑节能的经济性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建筑节能不但实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还能够实现经济效果,降低成本的投入。

2.2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率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损害函数分析。在节能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本身就会造成很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成本,这种成本是随着建筑过程能耗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的。具体如图一所示:

会增加到“a+b+d”,这时的总成本面积值为“a+b+c+d”,会远远高于Q点的成本总量[5]。所以,在建筑节能过程中,在保证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同时,也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最好的经济水平,因为“当建筑耗能的编辑损害等于建筑节能的边际成本时,能耗水平和节能水平称为有经济效率的水平。”

就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效果来看,我国建筑能耗相对比较高,虽然通过某些法律法规在规范建筑行为,但是在实际建筑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能耗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就是要形成系统的社会监督体系,运用社会群众的力量来降低我国建筑能耗量,在改善我们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提高建筑节能经济水平。

3、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对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这一论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在论述过程中,本文指出了节能经济性评价指标选择的相关原则,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的主要关注点,即现代建筑节能的成本分析;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率,在这两个内容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国社会,比较重要的都是经济效率分析,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但要进行节能建筑还要减少施工能耗,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 建筑科学. 2009(04)

[2]曹小琳,王巨朋.节能住宅全寿命期经济效益及实证分析[J]. 建筑经济. 2008(11)

[3]张国平,吴伟东,刘颖,胡秀庄,秦国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其经济性分析与实践[J]. 四川建筑. 2010(01)

[4]王卫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研究[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0(06)

[5]刘扬,张荫,姚谦峰.复合板结构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J]. 建筑节能. 2008(03)

第2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摘要经济泡沫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呈现出的一种虚假的繁荣行为,它既有可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促使市场经济变得活跃。因此,对于经济泡沫问题的正确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增添助益。本文主要通过对于经济泡沫现象与泡沫经济现象的对比,解释了经济泡沫现象的相关问题,阐述了经济泡沫现象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影响

在现代社会市场金融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经济泡沫问题也愈演愈烈,经济泡沫的呈现既给经济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因此,若要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对于经济泡沫现象的正确分析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两种现象,简单阐述了经济泡沫现象的实质,并且谈论了经济泡沫现象对于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泡沫现象

现代金融经济中愈演愈烈的经济泡沫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口中极为普遍的字眼,而经济泡沫现象在众多的人脑海中还只是一个字眼。对于经济泡沫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比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着两个相似的字眼,对经济泡沫现象的实质做一下简单的阐释。

经济泡沫现象实际上就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主体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端利益预期,进行的疯狂的投机活动,因而导致的金融和房地产等经济领域在市场上呈现出以资产价格高于其自身基本价值的形式增长的虚假的繁荣状况。市场主体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逐下,不断的进行经济利益的高端预期,从而依据虚拟资本与市场预期价格的对比,进行狂热的投机活动。一旦市场预期价格上涨,就会有更多的人入市进行抢购,从而更加提升了经济预期的价格,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就使得经济呈现出不同于现状的虚假繁荣状态,长此以往,虚拟资本就会以高出其自身基本价值的形式运行,进而产生虚幻的资本泡沫。

而泡沫经济则是指,在社会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证券市场内信用活动的介入,导致经济活动中流动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从而加大了金融资产的储量,使得投机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再加上金融的自由化浪潮不断地对其进行冲击,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资产信贷制度,从而加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使得经济泡沫不断的增加,并逐渐通过金融活动渗透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使整个经济呈现出泡沫的趋向,从而形成泡沫经济。

只要能控制住投机资本的数量,将虚拟资本的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济泡沫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市场的活跃。而泡沫经济的出现,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势必会对整个经济的运行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

二、经济泡沫的产生以及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

现代社会,经济泡沫现象极其复杂,这种复杂性既体现在金融资产独立运行的规律上,还在金融系统内在的脆弱性上有所展现。经济泡沫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又会对金融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便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下面本文重点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1.经济泡沫的产生

金融经济是依托着技术的创新以及金融系统而产生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在正常状态下都会产生利益的竞争,而经济泡沫的产生便与这种经济利益地竞争息息相关。

经济泡沫首先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的投资活动,这种投资一般是一种投资者只重资产带来的利益而不在意所投资物品的投资状态。随着某一种物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会出现市场上的跟风投资,进而引发这种物品非正常的价格上涨,诱发更多的投资,继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泡沫产生,正如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领域是经济泡沫产生的一个核心,由于它的交易成本较低,且通常出现供求失衡的状态,因此,人们会狂热的投资房地产、渴望获得高额的利益,进而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2.经济泡沫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

就现代社会而言,在金融经济中出现的经济泡沫对于经济的良好运行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剂,否则就会导致运转的困难,降低经济效益。有一定的经济泡沫,表明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金融泡沫通过人们对某一方面的投资,进而带动这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金融资本得以顺利运行。

但是,金融经济泡沫过大,它非但不会起到作用,还会形成泡沫经济,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代社会金融经济处在多泡沫的状态,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引起市场经济的崩溃,对家庭、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都会形成无法负荷的重担。

三、结语

现代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们的非理性思考,使得经济泡沫在市场经济的很多领域呈现出来,有一些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因此,正确分析金融经济中的泡沫现象,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可以稳定人们心态,使未来的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琳,廖晓鹏.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投资决策有用性――基于“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第3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营管理 实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三农”问题在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了相关部门重视的工作,虽然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仍需解决。

1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经济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从实质来讲,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将农村基本建设更好的落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为实现“三农”奠定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缺乏

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管理十分不明确,这就导致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一些乡镇地区中,虽然建立了一些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调动和促进的作用,但是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所导致的,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在土地承包政策中出现管理体制缺失或者管理岗位人员缺失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使管理体制缺乏,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

2.2对农村经济认识不足

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保证土地归农民所有,这种情况就导致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和农民之间的关联不大,加之我国进行税制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土地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逐渐变得更少,导致在土地使用和中经常出现纠纷,是由于对农村经济认识不足所导致的,纠纷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也引起了农民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满意度增加。

2.3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较差,加之工作人员人数不多,交通不方便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也影响了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2.4农村经营发展收入不稳定

部分农村地区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相比于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来说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没有在农村经营管理的全部预算中纳入工资、经费等内容,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这种资金收入的不稳定,影响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5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政府部门安排到农村进行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许多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很难有效的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和执行,另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对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导致农村经济很难适应时展的脚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6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编制的人员数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工作人员的编制无相关规定,岗位工作人员的缺失导致在岗的工作人员承担着更多的工作,任务量繁重,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村委会的账务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收支不平衡、农民欠款无人讨要等诸多情况,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十分混乱,经常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3解决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体制不健全往往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在中完善责任,将的政策充分落实,从而使经济管理能够有序进行,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从而实现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

3.2合理规划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工作的重要支撑内容是集体经济,加之,农村集体经济支出不合理现象层出不穷,就需要领导部门和政府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督力度,改变当前局面。针对于对于农村集体经济支出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真正意义上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服务。在农村经济形式日趋上升的形式下,集体经济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应对农村经济做出合理的规划,完善管理工作的同时,合理规划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地势较为偏僻,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营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3.4发展农村生产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原有的集体生产制度取代,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和新型合作社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有效的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3.5大力建设基层组织

以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建立奖惩制度,使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民服务,另外,在进行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我国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基层组织管理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履行自身职责,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6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是在上级政府或领导的安排下,进入到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部门当中,其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专业性不强,另外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其管理相关知识和时代脱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其培训工作的落实,提高专业性的同时,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结

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通过不断的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层组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农村经营进行管理,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认识到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陆禅,李晓迈.更好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专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J].领导文萃,2015,12:7-22.

[2]任艳.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加速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J].现代商业,2013,09:47.

第4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利贷;寄生经济;危害;规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的不断向好,一个沉寂多年的、曾经是臭名昭著的词汇,如今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客,那就是高利贷。如今,高利贷可以说遍布中国大地,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都有其活跃的身影,甚至形成一种经济现象,被人们誉为高利贷经济。时下,由于高利贷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人们对高利贷的关注和热议,对高利贷经济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分析评价,赞扬的有,批评的有,宽容的还有,莫衷一是。笔者也试图以自己的视角对高利贷经济现象加以分析。

一、高利贷的特征及其本质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

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

高利贷的最突出特征就是高额利息。多高的年利率才算是高利贷,这便有了分歧。统一的认识是划一个标准,正如我们今天所规定的银行利率的四倍,超过四倍,便称之为高利贷。我国创下的年利率180%的高利贷,不能不说是一个记录,有几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有这样高?值得研究。

其次,从高利贷产生的时段和其借贷的内容来看,高利贷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必须而借贷,借钱、借粮、借物等,目的自然是生活、看病等。从一开始,高利贷就非常阴险,以占有社会财富为目的,专门瞄准社会弱势群体吮吸其不充沛的血液,不是用于创造社会财富,不是助推生产发展。

再次,高利贷是地下交易,不具有合法身份和公开透明的程序。

由于地下交易,所以,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

综合以上几个特征,我们可以将高利贷的本质定义为寄生性质。

它的高额利率已经远超社会平均利润率,不仅吸干了社会生产的血,还嗜其老本,使生产者最终倒下。所以,高利贷经济,属于寄生经济。

二、高利贷的生存环境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环境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而变得更加宽松,许多原来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的事情,如今逐渐被人们宽容。再加上刚刚开始之时,高利贷者战战兢兢,试探性地放贷,放贷规模和利率水平,以及放贷方向,还都被人认可。再加上当今之中国在不断探索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在某些领域先进行民间实验,通过实验来决定它的改进和发展,所以政府对之也是关注但不打击,研究但不棒杀。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伴随着经济热度的不断升温,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便成为企业家追求经济利益的首要选择,于是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打起贷款的主意。大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股份制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这就苦了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它们只能追逐城市商业银行有限的贷款份额,当贷款不能满足需要而又需要资金时,便产生了向民间借贷的冲动。

(三)政策环境

1.金融政策逐步放宽我国的金融市场成为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政策的出台及其所建立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一体系规范、理性运行,我们承认是非常科学完美的。然而,在不断开放的背后,加上社会对资本的强烈渴求,一些逐利者看到了政策所能容忍的空间,开始非法集资或披着正规金融类公司的外衣从事高利贷活动,使本该和谐完美的体系产生些许不和谐的音符。

2.金融体系不完善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陈志武的研究表明,金融体系越发达地区,借贷利率越低。这就说明,存在高利贷至少说明我们的金融体系不够发达和完善。在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在城市之中,农村则很少,这就是农村高利贷利息高的原因所在。加之目前我国银行业门槛比较高,审批难度很大,也是造成金融体系不发达的原因。

3.地方政府参与其中

许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出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追求政绩目的,一味追求经济总量发展,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尽管高利贷名声不好,但在高利率下它能够暂时带来很多热钱,地方上钱多了政府的招商引资自然完成,这些钱搞各类开发都会给政府的报告增添光彩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对高利贷的非法性是容忍的,有的甚至是保护的。

三、高利贷的危害分析

高利贷毕竟是一种有害的经济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从长期来看,会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高利贷对经济发展肯定是有作用的,在短期内它会提振经济,但就长期而言,一旦沾染上它,就像沾上一样,形成被动性依赖,最终被它拖垮。正如前面所言,高利贷经济是一种寄生经济,它的高额利息以及付息的独特方式(贷款时即扣除利息,且今后逐月还息),都是对生产经营者的一种盘剥。就目前的行业看,采矿业和房地产业利润比较高,暂可承受。如此一来,短期而言,企业是获得了资金支持,勉强渡过难关,长期而言,一个个接受高利贷的企业都将被拖垮,使实体经济受到重创。

(二)易造成金融风险

高利贷经济如果在良性循环的话,没有大碍,可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多米牌效应,产生金融危机。这里所说的金融危机,是就大金融而言的。目前,从事高利贷活动的,除了地下钱庄,就是披着合法外衣的所谓典当行、寄卖行、投资咨询公司等,甚至有的银行也打出理财产品的名号,开展较高利息贷款业务。许多资金和银行是有关系的,一旦资金断裂,银行的金融风险极大,所伤及的面是较大的。

(三)对宏观调控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金融政策的调控,是以央行可预见的货币供应量作为参考的,而这些地下钱庄和从事地下钱庄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央行对其放贷量及其货币乘数是难以控制的,所以,央行根据经济数据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不是过紧,就是过松,对经济运行造成风险。另外,高利贷的存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十分不利。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哪个行业利润率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本便涌向那里,银行资本是可控的,而高利贷资本则不可控,最终将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不仅造成国民经济失衡,而且对产业形成伤害。

(四)容易滋生社会问题

为了保护高利贷的安全,高利贷者或勾结权势,或涉黑。勾结权势是为了形成保护,涉黑是为了讨债,于是行贿受贿、绑架、打架斗殴、非法拘禁等社会现象就出现了。至于因资金断裂导致企业倒闭,造成群体性事件,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另外,因高利贷而造成损失导致的其他极端行为和极端犯罪,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因高利贷暴利,促使一些人从事这一非法活动,出现一些经济犯罪现象,也应该引起关注。

四、如何规范高利贷

既然高利贷经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它对经济的发展构成致命打击,那么我们对高利贷就应该规范。

首先,是疏导。包括三方面:其一是高利贷者,疏导他们按着正常的渠道融资,按照正常的利率放贷,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放贷。这是要求他们以一个真正的、负责任的金融管理者参与金融活动,而不是以投机客心理从事金融活动,把他们都锻炼成金融家。其二是借贷者,疏导他们以一个正常的生产经营者的身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要搞投机,更不要抱着侥幸投资,懂得什么样的生产经营适合怎样的利率水平的借贷。其三,疏导政策,可以将地下钱庄转移到地上,使其阳光化,制定法律法规,规范从业,接受有关部门监管,实施行业自律等。国家可以制定统一利率,或差别利率,或浮动利率,来规范其利率空间,使相关产业与高利贷共同生存。

其次,是堵和打击。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的高利贷加以封堵,不允许其从事该活动。堵是为了金融安全。打击主要是指对已经从事不合理的高利贷,要勒令其停止并加以处罚。打击是为了净化金融环境,注意不能因为打击而造成新的金融风险。

第三,是鼓励。对现有的合情合理的、规范运作的从业者,要加以表扬鼓励,倡导学习;对于今后合法合规的经营者,更应该宣传报道,增强其社会荣誉感。

参考文献:

第5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景观园林的定义及特点

现代园林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与相关的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域景观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增加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式创作而建成的优美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而作为充分考虑生态平衡的园林设计,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涵:

1、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姓,能够利用一些辅助设计去美化环境,创造适宜人类居住,游览、休憩的休闲景观场所;

2、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多种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等作用,调节地域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城市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优化配置,建立集合理的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于一体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一个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1、场地的设计理念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师的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园林设计全部出自设计师之手,将设计师的理念完全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对园林进行的全部改造,而是应该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也就是说最自然的园林就是最成功的园林设计,不必刻意的追求现代化的东西,要以自然为美。在对其进行设计之前,要对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设计理念要有整体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所以说要善于发现场地自身的优点,充分的利用场地自身的优势,发掘其潜能,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设计。采用尊重场地,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设计出自然和谐的园林景观。

2、时效的设计理念

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改变,具有时效性。所以说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园林所处地的气候条件,随着时间的变化,对景观做出不同的设计。

3、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几个要点

1、注重园林景观的协调统一性

从整体上说,园林景观在其设计应用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色彩与尺度的视觉变化与适应性,要求其景观色彩及空间布置应与周围环境的色调相协调,并在适应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视觉心理感受,注重视觉冷暖色调及空间尺度的节奏变化。

2、园林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和为主的原则

虽然中国的园林设计一般情况下比较偏向于自然的和谐,创造的是原始生态的人造居住环境,但是人居的环境毕竟还是人造的,人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呈现景观设计的理念、自己对艺术的认识,并将其融入其中,从而构造出既有自然生态,又有人文艺术气息的生态园林居住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和”一直贯通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深刻的影响着当今的文化。中国园林很早就遵循着这个原则,正如人们常常会被古村落的布局所吸引。保留原始状态而完全不做改变所进行的景观设计是自然保护区,而园林本身是包含人文思想在内的,所以现在所设计的园林景观对周围环境的打破是在所难免的。只是怎样把这种打破环境的程度降到最低,怎样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来诠释设计者的理念,这就是园林建设者们的责任。并且,还要在满足大众品位的同时,将“和谐”的理念传达给大众。

3、注重园林景观的地域性、民族性

所谓“地域性”、“民族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历史文脉及人文特性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和历史演变、文化脉络以及人们的活动行为方式、审美观念等等。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美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所处区域的发展相联系的,是在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尊重传统文化,将带有当地特征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并且尽量多采用乡土树种,从而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以及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和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标准的空间场所。

4、注重园林景观建设节约型生态

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在依托现有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方案,达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共进,其实质是保护城市与地球自然环境、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环境。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保证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活动与生存空间的和谐统一及良性循环,创造出优于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形成新的高效和谐的城市环境。

5、遵循“互惠共生”的原理,协调好各类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原理指两个物种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彼此相互依存,互相吸收对方养分,形成双方“共赢”的局面 例如,“地衣”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再如,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时,相互都有显著的生长促进作用。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另一些植物生长不利,例如胡桃和苹果,均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的蕨类植物狗脊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6、注重项目策划设计实施全过程的参与

现代意义的园林景观概念可以大至区域环境景观规划,在时空上的广度和深度及内涵上有了很大的拓展。随着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专业间的协调参与越来越重要。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往往会不自觉地突出建筑硬质景观元素,把环境绿地作为建筑公共空间的外延;而具有园林专业背景的设计师,往往会更注重自然环境和谐的绿色软景观元素, 把建筑融合在自然的氛围中。因此,在创造自然和谐、充满活力的景观空间中,就要重视专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有必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的项目策划、设计、实施等全过程中强调园林景观设计的参与协作。

结束语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的园林专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发展机会。当前园林开发理念趋向下,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在合理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效应,达到审美艺术性、自然生态性以及实用功能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胡晓燕. 《浅谈现代园林设计》 [J],科技资讯,2011(30)

第6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1.构建前的保障措施。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管理职能,在经济管理体系构建之前必须要做好下面几点保障措施:首先是要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企业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研究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在新的经济管理体系之下不会出现相同的问题,确保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服务;其次是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预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保新的经济管理体系可以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路线;再次是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同时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同时还应当对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力求实现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结合,推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逐渐完善;最后是应当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之下的所有职工都能过理解这一体系的构建意图,明确了解经济管理体系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内涵和作用,确保整个经济管理体系在全体职工的配合之下能够顺利实施。

2.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科学化。

经济管理体系属于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的构建不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还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经济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强调其科学化。一方面,应当借助于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来让企业内部各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比如说人力资源部、销售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部门,这些都可以当成是小型的独立的系统,而将其联合汇总之后又可构成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各个部门都具有自身各自的职责,也有相同的奋斗目标,站在企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强化经济管理体系下各部门的联系,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系下的主体为职工,体系的正常运作必须要依靠全体职工的配合。因此必须要注重职工所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尽可能的促进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科学化发展。现阶段,在经济转型的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逐渐成熟,更多的社会民众希望加入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因此中小企业的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企业应当进一步强化内部管控,构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策略

1.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力度。

第一,企业必须要强化对内外部的联系管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往往会关系到很多内外部门,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制衡,唯有做好各部门的管理控制才能够保证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企业外部联系通常来说指的是与原材料供货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需要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互信互助的关系,尽可能的利用有效沟通来营造信任,最终实现互惠共赢;第二,强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管控。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产业部门的扩展以及兼并重组带来的企业集团的膨胀,必须要充分注重和强化与兄弟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互通以及生产技术互补。另外还应当强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和同行业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能够有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企业可以定期的组织召开交流讨论会议,强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强化技术研发与合作,进而有效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第三,加强对企业职工的管控。企业应当要努力开展好员工的培训教育提升工作,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要进一步的挖掘出企业职工的创造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在开展好职工培训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也可以定期组织职工到兄弟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交流学习,让员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贡献。

2.优化企业各项经济活动。

首先应当优化企业营销活动,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针对客户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营销计划。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进而找到企业与产品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挖掘出企业的优势所在,给产品和市场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还应当强化企业营销队伍的建设,增强营销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丰富其市场营销经验,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必须要加强企业职工的培训教育,每一个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意识、岗位职责都各不相同,要行之有效的开展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就必须要注重对员工的综合培训,努力增强职工的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水平,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调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进行各类技能综合评比竞赛并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让企业职工都能过熟练的使用各种生产设备,了解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后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制定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好的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企业各类保障措施。

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会有很多不可避免的因素对企业正常发展产生影响,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造成阻碍,因此构建全面系统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必须要努力做好各项保障措施。一方面是必须做好组织结构保障,实施经济管理,调整组织结构,结合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实际需求来设置职能部门,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具备相应的组织机构,可以应对企业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从相关技术岗位人员到企业管理负责人,都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经营管理需求,从思想上重视组织建设,按照岗位职责配置相关专职人员,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要做好资金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足够的资金支持。紧紧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预备足够的资金,确保原材料与设备购置充足,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的基金来维持其正常经营,并利用这一资金来进行技术研发等工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另外还应当健全内控机制,为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

三、结语

第7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摘要:研究方法对于经济法学科的完善和发展关系重大。传统法学方法体现出明显的“非自足性”,对于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经济法学研究更是不敷其用,批判地吸收现代哲学方法是经济研究方法的重要来源。经济法学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以社会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价值目标,对个体权利加以必要的和合理的限制,从而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各自最大化和相互和谐发展,而现代经济学理论也进一步确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可见,经济法学的研究视角是整体主义的。

一、经济法对研究方法之期盼

德国法学家拉伦茨认为“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方法科学与否对于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传统法学方法的研究体现出明显的“非自足性”,而经济法学是在传统法学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双重缺陷无能为力的背景下,为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而建立的新型学科,如果囿于传统部门法学的研究方法,就无法从新视角审视经济法学的特有理论内涵,也难以探索实现经济法学价值目标的路径。因此,经济法学研究不能照搬传统法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在方法上进行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经济法学研究方法是区别于其他部门法学的重要标志。批判地吸收现代哲学方法是经济法学方法的重要来源,主要是引入价值判断来评价法律现象,就是以社会对经济法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经济法怎样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多维度地对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等理论进行诠释。本文试图论证哲学中的整体主义方法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整体主义在哲学范围内的发展

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间的争论是西方哲学的一条重要线索。整体主义认为社会集团决不能视作只是个体的集合体,它具有个体所不能包括和解释的独特性质,群体的行为规律不能还原为个体的行为规律,整体是一切社会解释的出发点,必要时可牺牲个体利益以取得整体利益。个体主义认为整体主义强调的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利益,个体是社会存在的目的,社会的存在正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幸福和利益。

作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相互指责对方的缺陷。个体主义方法认为,整体主义方法根本不具有操作上的可能性。当代着名哲学家、方法论个体主义的重要倡导者波普尔认为“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事物,我们就不得不选择它的某些方面。我们不可能观察或描述整个世界或整个自然界;事实上,甚至最小的整体都不能这样来描述,因为一切描述必定都是有选择的”,描述和活动的选择性使得人们难以运用整体主义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社会,而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涉及该现象的个体情境来解释,因此,科学研究只需从个体角度出发考虑个体的动机、信念、生理状态及其所处环境等因素,不需要考虑社会整体的制约。而整体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被看成是社会化的人,社会整体不是其构成元素的简单相加,比个体具有更多的结构属性。因此,社会不但不能还原为个体,而且会因为这种结构属性成为决定和制约个体行为的原因性力量,所以必须把对象世界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加以把握。。整体主义方法则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视角,它认为社会整体具有独立于个体的独特属性,社会整体不同于个体总和,社会整体显着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或功能。依此方法,应当从社会整体出发,把社会整体看成分析的基础,在总体上把握社会现象,而不纠缠于个体分析。

三、整体主义作为经济法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经济法学研究需要探讨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需求,研究如何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增长,并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实现公平分配。因此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整体主义研究方法的选择稳定了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路径,界定了研究活动的思维体系、考察研究的切人点、论证步骤和层次的安排等问题。

(1)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视角之考察

传统民法认为,个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社会利益是个体利益的总和,只要充分保证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就可以促成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只有靠社会活动参与者自由博弈而产生的自发秩序才是好的社会秩序。民法学理论的架构往往诉诸于人的生物属性或抽象的人性,立足于私人经济生活以个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格在抽象意义上的平等性及其一般共性,并以平等自由等为原则,通过法律关系模式来安排社会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然而民法忽视人与人之间因差异而产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存在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体,在社会利益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某一个体利益的过度膨胀必然导致对他人利益的侵占,自由至上的市场对此冲突无可奈何。历史证明:在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的指导下,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经济个体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推动下,沿着经济规律的发展之路,走向了垄断。经济个体合理的追求个体利益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整体秩序,市场失灵了,而民法调整经济关系没有宏观把握的能力,对于发生混乱的经济秩序无能为力。因此,必须借助新的法律制度来完善其经济管理职能,主动介入经济生活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经济法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经济法学将社会看成是一个超越个体的独立存在,有其独立于个体利益的社会公共利益。因而经济法学基于整体主义的方法;看问题从整体出发,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以良好社会秩序和社会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价值目标。

(2)经济法学的理念体系视角之考察

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是对立而统一地存在着的。一方面,社会整体利益的增进如能够实现合理分配必然能够使个体的利益增进,而个体利益的增进在某些情形下也可以促进社会整体的利益的增进,因而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具有统一的一面。历史证明:个体私利的自由追求曾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确能既利己又利他,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实现了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相对和谐。然而,另一方面因为社会作为整体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也存在对立的一面。事实上,在高度现代化的条件下,由于人类具有趋利的本性,如果对他们的行为不加以一定的限制,势必会危害社会并最终殃及自身。因此,亟需要特别维护有遭受损害之虞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重构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新格局。所以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合理分配是每个部门法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基于民法理念认为个体利益的追求能自然实现社会整体利益,进而着重考虑个体利益的保护,因此不过分关注社会整体利益。

而经济法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客观需要,弥补民法等传统法律部门对社会经济关系调整的不足而产生的。经济法学认为社会整体利益不是构成社会的每个个体利益的总和,而是社会中独立存在的有机整体的利益。个体行为具有外部性和普遍性,保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目标决定了经济法从产生之日,就肩负着从“社会本位”出发,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重任。

经济法是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法律制度,其理念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对整体经济生活的介入,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平稳协调地增长,从而带动全社会所有个体利益的增长,以消除个体权利无限制行使对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为了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经济法有时需要对个体的权利加以必要的和合理的限制,通过限制个体的部分自由去为其换取更大的自由,牺牲个体部分利益去为其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各自最大化和相互和谐发展。可见,经济法学的研究视角是整体主义的。

(3)经济学与经济法学的关系之视角考察

经济法就是将主流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运行所需的条件,及克服市场缺陷的方法等理论的制度化。经济法体现了法律对经济关系的“翻译”,依赖于经济学原理,许多经济学的概念与论断直接为经济立法所吸收。“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以个体利己主义的方法论基础通过对“经济人”的分析奠定了理论主导地位。他认为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视为在交换过程中彼此会发生冲突的无数个体愿望和追求的结果。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效用最大化与社会整体效用最大化是统一的。在这样的经济学理论指导下,民法学认为,经济活动应当排斥国家的干预,只要人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社会就会走向幸福和繁荣。

第8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生态环境;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caused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amage more serious, people on the building also ha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 discuss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but also we need to examine the subject.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所谓生态理念,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坏境的生态保护好和生态发展理念,也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态理念表现于建筑,主要是用在建筑设计中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从而寻求“自然—人---建筑”的和谐统一。即以“以人为本”和“自然界”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让人们感觉舒适、轻松、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 现代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

首先,室内的自然通风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中,通过对自然通风的设计,能够达到有效和经济的环境效果,通风的设计主要是对室内的空气和周边环境气候的调节,建筑物的空间布置、三维和平面的设计对自然通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住户的投资不增加的前提下,对这些因素作出充分的考虑能有效的解决空气质量和舒适的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设施的不合理,会导致住区的局部的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人们在室内也会造成生理上的各种不适,现代的建筑实施常常会考虑通风的设计,避免室内出现潮湿、不透气的问题。

其次,对日照自然光、太阳能的设计。现代的建筑照明设施为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提供了明亮舒适,同时人们也追求对自然光的享受。室内环境再舒适,人们仍然会向室外空间那种自然的阳光的妩媚,太阳光的照射远比人类的照明设施更具有诱惑力。那么,应该把充分引入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让人们在时代先进建筑设施的光照条件下依然能享受自然光带来的清新和自然的感觉。这种人与环境中自然光的结合,在节约能源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而且,也让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界相互融合在一起,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激情和阳光。而且由于自然光对应的是太阳能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具有洁净、安全、长期性的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也得到很好的利用。

第三,建筑融入自然界的自然景观,让建筑身处自然界中。使建筑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让人们虽身处室内,却依然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欣赏室外的风景。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对室外的要求远比室内的要求高,人们会优先考虑建筑的室外环境如何体现出一个城市、区域的时尚、前卫,而往往忽略了自然环境的那种原生态的美景,很少会注意到与自然界相融合,但也有建筑会考虑到与大自然界的融合。例如,福建GAP公司的办公大楼就把自然的因素融入屋顶的处理中,把屋顶设计成波浪形的样子,呈现高低起伏的状态,配合着周围丘陵地势的起伏延绵相互吻合。而且在屋顶上种了各种野草,对大楼起了一个隔热、保温和隔音的作用,并且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与自然环境组合一个自然的整体。如果站在屋顶的休息室向室外望去,没有了建筑式的屋顶,反而让周围起伏的山坡和鲜绿的野草和翠绿的树林展现在眼前。在此时,自然界已经把建筑融入其中,让身处建筑中的人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而且在建筑中,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那种原生态的自然感受,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观念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任何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的自然结构和与之对应的物质循环规律途径,并且由于其具有稳定的循环规律和能量流动的方式,所以在建筑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既可以美化建筑,又可节约能源。例如借助大自然的阳光对应产生的热能,在室内对照明设施实行系统化的节能灯设置,即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设计、生产的成本,又产生了生态效益。

第四,对建筑进行节能的设计。生态建筑的设计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离不开节能。节能的常规做法就是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利用太阳能资源。把节能设计融入现代的建筑的设计,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节能资源,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归还给人类,而且在一定程度大大节约了水力资源,而在现代的建筑发展中,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太多,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拮据。据水资源专家的预测,如果我们不进行水资源的节能,到2025时,将会爆发空前的水危机。所以,我国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是现代建筑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现代建筑中,充分对雨水和中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水资源能够循环和再生,而且对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能源,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则是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二 现代建筑生态环境的规划

首先,以“人“为本,建筑融入自然界的思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它不断的给人类提供能源,而现代化建设却在不断的对大自然进行损害。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可以容纳自然环境的,把自然环境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就是在不断的征服、改造自然,对建筑的发展也带有很明显的功利、实用的目的。但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遵循生态的法则,尊重自然界、尊重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免遭破坏。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化的科技应该融入自然环境的要素,促进现代建筑的文明发展。所以,现代化建筑生态环境的规划,离不开对人与环境共同发展。

其次,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对建筑进行生态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政策中,一直都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时,必须把建筑融入自然界,使生态系统能够永久的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而不是在改造中,让自然的资源被消耗殆尽。现代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以及绿化系统的设计,都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而且现代化建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在具体的设计上,注重建筑和自然界在绿化布局和风格上能够相互辉应。在放我建造的过程中,融入自然生态的元素,注重节能省源,让居住者在顺利的享受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

第三,使建筑结构,能够体现空间的多层次、系统化。建筑的空间构造是指从内部空间至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交流,并与社会生态的相会结合,把空间在结构中是实现系统化,具有层次感。以中国现代建筑水立方为例,“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设计者将水的概念深化,不仅利用水的装饰作用,还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循环水系统的合理开发,并通过对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它体现了诸多科技和环保特点,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为国家游泳中心增添了时代和生态的气息。

第四,建筑设计中,不应只死板的打造一个自然环境,而应该在建筑上表现实质性的生态建筑概念。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自然的因素引入现代建设中,使现代建筑不仅是一个具有城市、时代气息的建筑,也是一个能源再造区,这都是现代建筑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 结语

现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人们的追求,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现代建筑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看文献:

第9篇:现代经济分析范文

(一)科学-人本管理理念的过渡延伸

结合以往各类实践经验论证,科学管理主张摒弃一切经验主义工作习惯,可是在生态、人文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涉及此类机制下的非人性掌控现象过于显著,尤其在面对外部环境创造性劳动成果阶段化供给任务过程中,产生不可小觑的矛盾冲突隐患。随后,相关研究机构开始将核心注意力投射在全员积极参与、管理目标十分明确、专业化工作团队组建、特定职务效应扩大化改造等改革事务之中,并在特定时期范围内开辟出全新的企业文化格局,当中明确规划出与众不同的管理思路,衍生出人本服务引导方针,可以说是管理领域中的全新里程碑。关于人本引导服务方针,也就是说全程关注人的本位主义特性,并进行各类活动内部安定秩序维持,毕竟其服务的是人群,因此今后核心工作内容都将围绕个体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综合性影响层面,加以顺势拓展,令个体在关注企业发展势头期间,同步积极整改个人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这和过往单纯夯实的机械设备、资本调试手段产生鲜明对比,正是在信息、科技蓬勃发展环境下,人员一切创造性思维、多元化才能的完美结晶,对于日后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理当产生更加深刻的指导效用。

(二)硬件-软件资源管理等级的跨越发展

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主张释放柔性化效应,就是借助以往人员、财务、机械等硬件重点规范机制为基础,实施软件控制技术训练等重点改造政策,以满足人员更深层的认知诉求。长期以来,影响这部分管理结果的知识经济理论内容具体表现为:知识作为时展的强力推动媒介,希望带动一切以创新为主导的管理资源,竭尽全力彰显其在今后管理领域中的主旋律特征。归结来讲,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属于一类管理专业革命,学习型组织便是企业运转模式的最佳衔接途径,而全球化战略内容则是企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有力推手。

(三)生产主体、技术-顾客导向管理方向的有机扭转

这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相关细节内容具体如下所示:首先,卖方和买方市场的自由灵活转换,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机制确立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至此过后,一切经济管理事务都将按照这类标准进行不断革新,这可以说是克制以往技术、生产者核心导向效应的主流指引线索。其次,生态、人文环境对日常经济管理秩序的影响。如若企业发展经济过程中,无法给予各类环境因素应有的重视程度,或是不能结合最新技术手段进行其变化结果精确预测,都会在当下衍生致命性危害结果。相对地,不断关注周边环境变化特征,将阶段化人文、生态环境便会规则整理完善,相关企业才能真正抓住时下发展机遇,加速自身经济机制协调改造步伐。再次、经济全球化对于此类管理事务提出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自从我国建立起市场化经济格局过后,对于日常管理事务开始提出全方位的整改要求,在此时期进行自我观念整改,是提升企业竞争价值地位的必要途径。也就是说,今后经济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合理应对全球化经济竞争挑战。最后,信息技术对于经济管理的期望样式。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经济时代,怎样未雨绸缪,令各类企业借助网络渠道进行改造发展机遇掌控,是相关管理主体必须全身心探究验证的。

二、日后管理组织现代化改造手法与全新经济管理趋势的科学预测分析

现如今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低位复苏现象十分显著,当然内部隐藏的经济交易和管理风险隐患也不可忽视,包括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新兴经济体国内改革和地缘政治变化等结果,都将顺势过渡成为直接影响世界型经济管理格局的重要变量。结合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筹论证,涉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大都将在2015年保持平稳或向上态势,但结合中期发展角度予以解读,能否重启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将依赖于提升潜在增长率的结构性改革实效层面之上。透过短期层面精确界定,借助发达国家逐渐复苏的东风,发展多元外向型经济将会为国内改革争取更多筹码,弥补国内结构性因素带来的增速下滑,显得尤为必要。而管理组织现代化调试手段,就是及时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令经济支持力度朝着民主、高效化方向过渡扭转。结合上述分析内容论证,有关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管理趋势预测结果将具体表现为:

(一)管理组织结构趋近于扁平化形态

依照以往组织规划思维认证,管理职位权威感知效应异常深刻,并且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连架构,期间管理与被管理人员存在清晰的界定指标,个人利益几乎被完全泯灭。很明显,此类组织结构将基层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限制,须知如今我国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不同领域的员工都应该时刻承接发展事务参与权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紧密衔接功用,在自我改造水准不断上升基础上衍生出较为灵活的监督规范机制,塑造前所未有的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的管理组织。正是因为上下级层次的不断削减,有关扁平形态的新型管理组织诞生,其将不会被视为生产活动的唯一驱动要素。

(二)管理决策重心不断向下部转移

相信后期我国经济管理活动中,一切事务都将借助组织核心价值观这类首要职能加以扩展,现今不管是生态或是人文环境都飞速变化,作为科学经济管理组织,应该懂得把握时机,及时培养并吸纳合理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并鼓励其参与到阶段化发展纲要讨论决策活动之中,这便是贯彻上述期望指标的最佳途径。

(三)管理组织内外网络化以及团队协作交流模式盛行

完成经济管理决策重心下移等改造任务的前提条件,便是快速构筑起多元化沟通渠道,维持信息传播实效性,令基层工作人员掌握同等的信息应用权力。分权化趋势拓展的特定征兆,便是组织团队协作交流理念的覆盖落实结果。事实上,此类组织结构对于团队整体激励功效重视程度极高,希望经过管理主体、基层操作人员地位差异迹象的逐层遏制,督促不同工作人员参与素质、技能创新培训活动,确保激活个体主观能动性后,令其在特定工作岗位上进行自我管理监督。须知此类团队组织形式往往会随着阶段化任务要求而随意变化,但首要前提条件是,必须确保单位成员都能从中锻炼自身专业知识应有潜能。随后,经过整个团队组合形式的不断调整变化,有关不同类型技能创新成果就可以得到有机传播和共享,而涉及以往固定人员安排管理形式也渐渐被打破,并逐渐应用在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其余工作活动之中。归结来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也必须不断的去进化。只有深入透彻的去分析其本质,掌握其发展的特点,预知其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的使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更高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