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药物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问题永远都是最基础的问题,中国更是如此。粮食一旦吃紧,国民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我们不能奢想13亿人的嘴巴系在粮食进口上。”
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但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绿豆等杂粮供求也出现偏紧的情况。
同时,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
一些专家表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稍有松懈极有可能出现滑坡。而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十二五”时期,保障粮食安全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5.4亿吨以上,与上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1万亿斤目标相比,增加了800亿斤粮食。
中国人口多、食品消费量大,恩格尔系数较高,农产品供给状况和价格对于物价的影响很大。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围绕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稳定供给,专家积极建言献策。
“确保稳定的耕地面积,是农业稳步发展、粮食安全的基本。我国耕地面积的量,从来不是过剩,而是时时刻刻要有吃紧的观念。”朱信凯说,首先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去年年底全国49%的农田实现了有效灌溉,如果解决好水源问题,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节水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一些专家建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扩大基层参与权利。在统一的地方水利建设规划下,集中有计划地使用资金,提高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当代药物科学》 科学素质
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而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课程。但目前公共选修课的效果并不理想[1]。如何上好公共选修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药物科学》是为了使学生接受药学的相关教育,概要地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及药学的发展前沿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而对药物及制药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开设的一门校级公共选修课程[2]。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先后被评为校级通识教育核心选修课和校级精品课程。如何更好地加强课程建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到丰富的药学知识,又很好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本课程作为理工科的校级公共选修课一直追求的目标。笔者将以《当代药物科学》课程为例,分析问题,希望能对理工科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提供参考。
1.公共选修课的受众广,学生专业背景各不相同
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涉及各个专业。通过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中文科生占有很大比例。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对药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如何把一门理工科的课程讲深入浅出,既让文科专业的学生听懂并理解,又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内容新颖的知识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公共选修课承担传授科学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
公共选修课的主要任务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总结该课程的授课经验,笔者认识到,《当代药物科学》课程的内容除了要介绍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前沿内容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关于药物的发展史及药物研发相关的知识,通过药物研发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这对各专业学生都非常重要。首先,文科专业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比较少。对药物的发展史及药物研发过程进行讲解,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科学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的思维方法。其次,理科专业学生通过对药物发现过程及对科学家科学精神的了解可以提高科学研究兴趣,使其更具有创新精神。
3.精心设计授课内容,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当代药物科学》课程可能涉及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如何从众多的教学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该课程成功的关键。考虑到公共选修课的特点,笔者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着重加强了如下几部分。
第一,强化《当代药物科学》课程内容中药物的发展史部分内容。通过该部分内容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人类药学的发展史,认识到药物研发的重要性,与制药产业发展的意义。在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中,着重讲解我国古代的药学发展的辉煌历史,及我国近代药学发展滞后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及为我国科研事业奉献的热情。
第二,加强对药学研究前沿知识的介绍。在该部分内容中重点介绍药物研发中的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生物制药等相关知识。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药学的进步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人类的健康长寿需要科学的发展保障,以此激发同学们投身科学研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的热情。
第三,在课程体系中加强中药相关内容的讲解。通过该部分内容的讲解,学生认识到我国有着光辉的药学发展史,同时,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宝贵遗产。介绍中药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炮制及中药现代化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医中药的主要内容与科学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医中药的认识及传承中医中药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在讲解天然药物化学及化学药物内容时,重点讲解一些药物的发现的历史。如在讲解抗疟药物青蒿素时,详细讲解青蒿素发现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特别是屠呦呦教授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所作的贡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文献调研、大胆假设、认真论证的重要性;在讲解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时,重点介绍该药物的发现历史的漫长性,从发现该化合物到该化合物被临床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到全合成,有多少科学家进行过不懈的努力。通过该实例,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公共选修课程一般为大班授课,选课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如何在大班级授课过程中更好地传授人文科学精神,需要采用多样化、合理的教学手段。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强化视听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适当采用PPT课件,关于药物历史、研发、生产的短片等多媒体手段。其次,演示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对药物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讲解到生物碱的提取中可以演示生化法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实验[3]。学生通过该演示实验对升华法提取天然产物的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对药学实验也跃跃欲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次,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解抗老年痴呆药物时,首先,给学生讲解老年痴呆疾病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氧化、金属离子、神经递质的减少、β-淀粉样蛋白、雌激素等因素在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药物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4]。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开发出新型的抗老年痴呆的药物。我们惊奇地发现,学生通过短暂的讨论之后能够给出多靶向药物的研究思路[5]。而这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老年痴呆疾病新药的研发方法。因此,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当代药物科学》进行教学改革,希望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习到丰富的药学知识,又很好地提高科学素养,进而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学生满意的公共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黄晓靓.大学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与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30-131.
[2]史大华,刘玮炜,孙吉佑,陶传洲,跃强,唐丽娟.公共选修课《当代药物科学》的教学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2-42.
[3]杨玉权.用直接升华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14:55.
[4]F.K.Salawu,J.T. Umar,A.B.Olokoba,Alzheimer’s disease:A re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Annals of African medicine,2011,10:73-79.
作者:张继东
古为今用中西互补
早在《史记》中已有记载,名医扁鹊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蹶”病。“尸蹶”是假死的病症,患此病者会突然昏倒,状若尸体,其实未死。当时,虢国国君以为太子死了,但扁鹊诊断出太子并没有死,他在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下针,加上外敷及内服汤药,将太子救醒过来。
其实,中医治疗急症的历史十分悠久,内容也很丰富。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创建了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明清时期“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出现,奠定了“温病”学的基础。历代医家总结的一些方剂,如小柴胡汤、桂枝汤、承气类方、生脉散、银翘散等都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中医急诊学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的以中药汤剂和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而是以中医急诊学理论为主体,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原则,吸取现代急诊医学之所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科急危重症的一门新兴医学。
神奇的中医药
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确切疗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有不少,如:中风早期服用安宫牛黄丸,胸闷胸痛含服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
曾有媒体报道,某山区有197人吃了山荔枝后中毒,症状为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常规急救办法是用洗胃、输液、注射抗胆碱药物治疗,但当时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便考虑用中医办法处理,认为甘草能解百毒,采用生甘草单味治疗,反复温服,伴有发热者加黄连粉冲服以清热解毒,脱水较重的,加静脉输液。经过48小时的抢救,全部治愈,大多数患者于3-4小时,服药3次后,消化道症状已经消失。
用得上的中医急救小药箱
临床上,急诊对中药的需求量很大。急诊中药的应用主要是以注射剂及成药丸、散、片剂为主,中药煎剂仍较少用。较常用的特色中药有:
复方丹参滴丸气雾剂注射液多用于心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以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安宫牛黄丸在此丸药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芳香开窍、醒神止痉、清热解毒等作用,是治疗中风、癫痫、高热、高血压脑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乙醇中毒等的急救药物。
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等作用,且在改善血压、改善末梢循环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效果。静脉注射药物因药液可直接注入血液,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麝香保心丸急救时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扩张冠脉的特性,直接缓解心肌缺血和迅速控制心绞痛症状。相比硝酸酯类药物,起效时间和缓解率近似,且不良反应少、禁忌证少、不出现耐药情况。
速效救心丹增加冠脉血流量,迅速缓解心绞痛,用于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对绝大多数患者能在2-10分钟内起作用。
注射用血栓通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等。
关键词:牙科椅;医改政策;口腔医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003-02
1 牙科设备和口腔医疗的发展史
1.1 牙科设备历史回顾
从17世纪中使用的弓型牙钻开始,到18世纪中的发条式“森马伊”牙钻机,19世纪中期脚踏式牙钻机问世,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无专门的牙科椅,而是用普通座椅,或将普通座椅稍加改造作为牙科椅使用。1790年出现了稍加改造的牙科椅,装备了固定的头托和右扶手。1875年出现了手摇牙科椅,已可以变换患者。20世纪初,出现了油泵牙科椅,很快普及并延续至今。
1.2 我国口腔医疗的发展
由于“牙病不是病”的观念长期占据在我国民众的潜意识中,牙科医疗也就被排在医疗发展序列的最后一位。这是束缚我国口腔医疗以及装备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口腔医疗体系整体装备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有极大的差距。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口腔设备总量据估算不超过1.5万台,医院按行政级别配置牙科医生,一般县级医院为1名,地级为3~5名,省级为5~10名,专业牙医严重不足。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口腔医疗得以快速发展。1996年由卫生部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口腔设备与技术展览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口腔设备材料暨技术交流会,除此之外,每年还在广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地举办有关医疗器械的大型交流会。参观人员、参展商已涉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与世界口腔产业的接轨构建了坚实的桥梁。
1.3 政策的扶持
针对我国较落后,特别是县级以下医疗行业落后的现状,近年来,国家也推出了有力扶持政策,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推出了“医疗器械专项扶持”政策;科技部于2011年11月公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对医疗器械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明确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以重塑整个健康产业格局的方式,对传统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全国医疗器械产值为1398.6亿元;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推算,产值超过3000亿元。据保守估计,到2015年医疗器械产值将达到4500~5000亿元。这些都预示着医疗器械行业机遇的到来,行业成长潜力巨大。
2 现代牙科椅
2.1 现代牙科椅的结构
现代牙科椅一般是指液压或电动牙科椅,采用电脑板控制,用以承载牙科患者并可以变换乘坐者的医疗设备。牙科椅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底座、升降装置、俯仰装置、头枕、靠背、座垫软垫、扶手及电气控制等几部分,它的动力系统一般是电机或液压装置,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预设几个常用的椅位;按照它与牙科治疗台的连接关系可分为机椅连体式和分体式,机椅连体式又可分为机载椅式和椅装机式;另外还有三折式牙科椅。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将牙科综合治疗机和牙科椅整体统称为牙科椅。机椅连体式和分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各有优缺点,椅装机式牙科综合治疗机在牙科椅升降时可以保持手术灯、器械盘、痰盂等与乘坐者同步运行,相对位置稳定,而分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在这一方面往往不同;但分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在运输、搬运、安装方面却占有优势,而且牙科患者在变换时,手术灯、器械盘等不会晃动。
2.2 国内牙科椅的设计和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专业生产牙科椅的厂家已有几十家,较大的有西北医疗、佛山中创、苏州公理福、佛山西诺德、上海菲曼特、佛山盛田等。
牙科椅产品也从最初的功能型向美观化、人性化发展,大量注塑、压铸模具的投入,高档进口皮革面料、仿真皮的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都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各种新功能、新材料、新造型的产品不断推出,代表产品有种植型牙科椅、儿童型牙科椅等。
2.3 国内牙科椅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医疗行业和国内外贸易日益扩大的发展,牙科椅产量逐年上升,竞争也日趋激烈。据统计,2013年仅西北医疗牙科椅产品销售量就达到7000台,创历史新高。但是,国产牙科椅依然只占领了中低端市场,在一些大医院,高端牙科椅设备仍然采用进口。
在每次的国际口腔设备展会上,都可以看到国外口腔设备厂商的身影,其中德国展团、美国展团、日韩展团规模都很大,比较知名的商家有Kavo、西诺德、A-dec、卡斯特里尼、普兰梅卡、日本森田、韩国新兴等,他们都是国内厂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起步晚,工业基础差,技术落后,重视度不够,研发企业少,管理不到位,还有品牌效应等。不过这些已慢慢得到了改善,国内企业通过各种合作,合资等方式,也获得很快的发展,行业整体正在向国际水平靠近。
3 牙科椅的未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快提高,人们只会对口腔保健、美容越来越重视,由此引出市场对牙科椅的需求肯定也会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诊疗环境的美化,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牙科椅产品也终将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过渡,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牙科椅按我国医院设备使用状况,折旧年限一般为6年,虽然目前超期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但这仍会是潜在的客户。
日益增多的个体口腔诊所,也会带来新的销售量。个体口腔诊所投资不大、易开业,适宜于小规模大数量发展。3月13日,国务院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要放宽医疗领域市场准入。4月15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回应,将推动简化私人诊所的审批标准、流程,并有望通过部门联动、现场确认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可以预见,将来具有浓厚商品服务色彩的口腔诊所将占有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
牙科椅未来的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制造出具有舒适、安全、快捷、周全特色的产品,还要注重卫生、环保方向的要求,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消除卫生隐患,防止口腔交叉感染,
4 结语
可以说,口腔医疗服务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和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结合我国国情,口腔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牙科椅的需求在相当长时间里将呈上升趋势,国内厂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R].2013.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2013.
藏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收印度医学、大食医学、汉族医学而形成藏民族自己的医学体系。它具有精湛的医学理论、丰富的高原药物、独特的用药和医疗手法。早在公元8世纪左右就有了医学经典名著《四部医典》,这部名著确立了藏医的医学术语、规则和系统,论述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人体构造、人体生理功能、病理诊断、用药方法、卫生保健、行医道德等。那么这个在8世纪左右形成的藏医学,究竟跟19世纪兴起的现代西方医药学是否相同?我们假定西方解剖的器官和藏医器官的功能范畴是相同的,但事实上这些藏医术语和西方解剖学器官的联系很模糊,对藏医来说更注重机体的功能作用,而西医则以相应的组织解剖结构知识为基础。如:西医认为吸气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完成,呼气是由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的收缩完成。而藏医学认为司呼吸的是“维系生命龙”。西医学的膈肌等呼吸肌跟藏医学的“维系生命龙”能划等号吗?一个是具体的物质一个是抽象的能量。西医认为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命的核心是蛋白质以及核酸等处于不断地分解、转化与再合成的过程,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碳、氢、氧与氮,这些元素组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从藏医较多来说:人体内主要存在3大因素;7大物质基础;3种排泄物。
这3大因素是人体活动的基础,并且该因素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能需要。龙、赤巴、培根虽各有其功能,但并非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统一地进行活动。例如,人的消化功能,先由“培根疟及”磨碎食物,继则由“赤巴觉久”将被磨碎的食物加以腐熟分解,“麦捻龙”负责“过滤”,分别清浊,使糟粕移入大肠,精微则被人体吸收。这就证明了藏医是以机体功能为主,而不能以物质结构论证,也就是说不能用西医的概念强加在藏医学上,但这不是就说藏医学和西医学完全没有联系和相同点。如:藏医胚胎学,将胚胎发育过程中分为鱼期(相当于水生脊椎动物)、龟期(相当于爬行动物)及猪期(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等,体现动物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母腹内的人的胚胎发展史,仅仅是我们的祖先从虫豸开始的几百万年的肉体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这表明藏医学早在1200多年前就发现同源器官逐渐出现了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它跟现代西医胚胎学一样是生物进化论的重要证据之一。藏医学关于胎儿之所以能发育成熟,则是全靠母亲的营养物质通过脐带供养胎儿的结果。用比喻来说,母亲、脐带与胎儿的关系就如水塘、水渠与庄稼的关系。母亲好比水塘,脐带好比水渠,胎儿好比庄稼,水塘中的水通过水渠,滋润着庄稼,使之发育生长。此外,关于妊娠早期反应,怀孕后应当注意的事项及分娩的征兆以及遗传的论述,都与现代医学基本是一致。
西医药学具有微观性的优势,但宏观性是其的弱点。在西医治疗过程中,药物一旦进入人体,就开始对整个身体起作用,虽然也会产生局部的选择性,但是不能却不能保证病灶、病因以外的身体部位不受影响。西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精确性好的优点,但是容易造成不准确或产生不良反应。藏医药学具有宏观性的优势,而微观是其弱点,在藏医的治疗过程中,能够保证用药的整体准确性,安全有效,藏药药学对局部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西医明显,两者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弥补,提高临床效果,如利用医联合治疗腰椎骨折,藏医独特的腰椎骨折整复手法能有效修复骨折脱位处,藏医的火灸、针刺、藏药薰浴等都可以有效的促进马尾神经再生性恢复,藏医治疗该病在脱水、抗炎、对症支持方面疗效的不足,在配合西医激素冲击、抗炎、脱水等治疗后疗效显著。
藏药与西药联系密切,无论是藏药还是西药,它们的组成结构都是化合物分子,它们的作用对象都是人体,藏药和西药在物质及生物活性上都具有同一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二者均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
藏药和西药在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上大部分均是由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二者均有国产品种也有国外产的品种,原有的汤、散、丸、膏、浴、擦济等基础上研发的发针济品种,既可以用其做单剂,又可以做混合剂。虽然两者业务术语区别很大,但是它们均服务于现代医学技术,均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总之,藏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即不是全等的,也不是没有联系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细胞病例学的局限性。由于抗原和免疫的学说,由于重视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现代医学又开始重视古代体液病例学。
参考文献:
[1]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636-641.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 第6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26-838.
【摘要】 中药配方颗粒是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将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制成的一种免煎煮的颗粒剂,自应用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笔者就其优点与传统汤剂比较,分析我院在其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
【关键词】 配方颗粒;优点;汤剂;局限性;解决办法
中药配方颗粒是近几年来发展较迅速的一种新的剂型,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精制而成。中药配方颗粒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理论,保持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改变了中药汤剂的用药方式,满足了人们对药物的“三小”[1](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五方便”(携带、储藏、运输、调配、服用)的基本要求,因此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无需煎煮、安全卫生、服用方便、作用迅速、体积小、真空包装,利于运输、贮存与携带等优点,满足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的需要。
我院是一所坐落在川东北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笔者统计了2009~2011年我院门诊中药房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配方颗粒的使用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处方数量只占中草药总量的30%左右(销售份额却占全部中草药的45%~55%),用药科别也很局限,多集中在呼吸及消化内科、儿科范围内。就其使用现状的原因笔者分析
1 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1 中医理论及传统用药习惯对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的影响
中药的运用通常是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组成。药物经适当配伍后(即所谓君、臣、佐、使),既能增强其原来药物疗效,又能调和药物偏性,体现“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2]。中药汤剂运用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针灸甲乙经》序中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时代已开始使用汤剂。《伤寒论》中113首方剂,其中有95方是汤剂。现在汤剂的饮片用量也占中药的60%以上,“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因此,由于传统理论思想的约束,汤剂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汤剂中的药物,通过共同煎煮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而中药配方颗粒,直接冲服,没有通过共同作用,这样对它的广泛使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医药理论沿未有机融合等诸多原因,导致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12 中药配方颗粒费用较高。笔者进行了处方比对,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同等剂量中药饮片费用的15~25倍,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2],尤其是老年患者。
13 中药配方颗粒应用范围较小。目前在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仅供临床配方、口服应用,还应大力拓展其使用范围,可将其作为医院制剂、皮肤、外科外用药的原料。
14 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不足。某些医生和大部分患者对其知晓率不高,作为药房工作者应主动向其宣传,使其充分认识到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2 探讨改变使用现状的解决办法
21 厂家应加大科研投入,扭转医患偏见
中医遣方用药通常讲究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而灵活运用,中药配方颗粒正适应这一临床需要。厂家应协同科研单位,加强实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投入和支撑,扭转医患对配方颗粒“没有共煎,不能共同作用”的偏见性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
22 针对医、药、患三方,加大对配方颗粒优势的宣传
通过加大宣传,调动三方的“自觉性”,提高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可度。
传统中药“饮片入药,临用煎汤”的用药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中药汤剂虽集诸味药于一体,但是存在许多问题,如煎煮耗时、操作模糊、浸出不全、量大难服、携带不便、质量不稳定等。其质量的不可控性、临床疗效的不确定性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不相符,因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先进的中药制剂技术、检测手段,将中药饮片制成颗粒已经是大势所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中药市场良莠不齐,对临床疗效影响极其不利。而中药配方颗粒由GMP认证企业通过现代医药技术精制而成,保证了药品质量,有利于药监部门的监管。因此中药配方颗粒比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3]。
中药配方颗粒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中药饮片的调配是一项繁琐、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目前一直沿用传统的称量方法。由于调配时,药剂人员称量的差异性,分剂量的不确定性,以及患者煎煮、服用的模糊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中药配方颗粒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传统草药所无法比拟的。应当认识到: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节约了药材资源。规模化生产节省了调配及煎药的人工。同时配方颗粒体积小,便于贮存、运输,节省了运输成本和仓储面积。配方颗粒便于保管,避免了药材贮存中因霉变、虫蛀、鼠咬等造成的损失。
23 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药现代化的问题
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等生产中药颗粒剂30多年,主要以传统经方为主、辅以单味加减[4],产品均列入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险,其产业化和国际市场占有程度均高于我国大陆。面对这种局面,作为中医药学工作者,应当积极顺应中药走向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应用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据统计,中医临床应用汤剂与中成药的比例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7∶3下降至现在的3∶7。饮片使用量的日益下降,反映中医特色的辨证治疗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发展,因此饮片改革势在必行。而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5]、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已列入国务院《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发展战略目标。
3 结语
目前,必须加大中药配方颗粒的宣传力度,紧紧地依靠现代科技力量,实现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扩大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成本,期待其早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以减轻病患的经济负担,扩大其使用人群,才能突破现有格局。进一步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的广泛使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相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参 考 文 献
[1] 马国平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37138.
[2] 张洁,简华杰对“免煎中药饮片”难以推广的原因分析中国药师,2002,5(5):281.
[3] 胡晋红,王忠壮,黄爱琴中药饮片种类及其发展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3):224226.
早在1849年,中国刚刚经历不久,远在西半球的美国已经进入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时期。来自德国的两个堂兄弟查尔斯・辉瑞和查尔斯・厄哈特在纽约布鲁克林一起开创了他们的伟大事业,这便是辉瑞公司(Charles Pfizer & Company,Pfizer)的最初由来。
辉瑞最初以生产精细化学药品为主要业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全球化制药品牌大公司。它为人类及动物研究、开发、生产和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发了世界领先的处方药以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非处方药物。
企业使命9核心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的发展,辉瑞进入中国市场,从此开始了长期投身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历程。1989年,辉瑞在大连建立现代化的工厂,正式在中国落下根基。之后分别在无锡、苏州设立生产基地,现已拥有4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生产线。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辉瑞在中国的制药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员工总数已多达约 2500人。目前,仅制药业务,辉瑞在中国各项目累计投资总额就超过5亿美元,成为在华投资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之一。
在谈到为何会选择中国时,辉瑞高层人士介绍:一种新药的发现、开发和测试被视为世界上风险最大的研究过程,开发新药的平均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的6年延长到今天的12年,而且,约有一半新药的候选化合物在后期临床试验阶段遭到淘汰。因此,新药研发越来越需要全球性合作。为了缩短研发时间,辉瑞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科学家和最好的技术来进行药物研发。在西方,技术和人才优势正渐渐衰退。但在亚洲,人才优势正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于是,辉瑞选择了中国。2005年,辉瑞在上海成立了药物研发中心,为中国制药业带来新的经验和理念。
进入中国以来,辉瑞始终承诺并致力于促进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通过不断引进、生产和推广创新药品,开展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疾病控制专业培训,健康意识普及教育等活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全力支持并促进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深入发展。客户至上、社区精神、尊重他人、力争上游、团队精神、领导才能、道德观念、追求品质、革新创造――这是辉瑞的9大企业价值观。辉瑞的价值核心不但体现了辉瑞人的信念和企业文化,也折射出辉瑞永恒不变的特质。辉瑞中国一直秉承“关爱生命,辉瑞使命”的理念,鼎力支持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完善的治疗方案,让更多人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业务多元6+4
辉瑞中国的业务分为生物制药业务(WBB)和多元化业务(PDB)两大单元。
辉瑞生物制药业务(WBB)的六大业务单元
基础医疗一部:以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为治疗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立普妥、络活喜等。
基础医疗二部:以止痛、中枢神经系统、泌尿和其他疾病为治疗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万艾可、西乐葆、左洛复、怡诺思等。
特药/抗感染部:各种抗生素和眼科用药。主要产品包括希舒美、特治星、舒普深等。
疫苗部:主要产品为七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肿瘤部:主要产品包括治疗肾细胞癌和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物索坦,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阿诺新、法玛新,以及胃肠道治疗领域的其他药物。
商务及多元化业务事业部:负责零售药品的业务推广。
多元化业务(PDB)的四大业务单元
营养品部:主要推广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孕产妇奶粉/营养补充剂、特殊配方奶粉等。主要产品包括金装爱儿乐(1阶段)、金装健儿乐(2阶段)、金装幼儿乐(3阶段)和金装学儿乐(4阶段)。惠氏品牌是国内配方奶粉市场的领军品牌,深受中国父母的信任和喜爱。
健康药物部:中国市场领导的健康药物品牌善存(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尔奇(钙补充剂)和惠菲宁(感冒咳嗽产品),以其卓越品质,赢得中国消费者及专家的广泛认可。
动物保健部:作为中国领先的动物疫苗、抗生素、驱虫药和兽药供应商,其家畜用产品、家禽和狂犬病疫苗业务一直在持续增长。
胶囊业务部:在中国的主要业务是生产空心胶囊并供应健康产业,包括西药、中成药和营养保健品的用户。辉瑞胶囊部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明胶与植物空心胶囊生产商,其产品在中国被公认是质量最好的。
产品组合1+1+……
辉瑞以其无与伦比的产品组合,在心血管、内分泌、中枢神经、关节炎、抗感染、泌尿男科、眼科和抗肿瘤等治疗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辉瑞中国不断引进、生产和推广世界领先的创新药品,以造福广大患者。所引进的创新药品,均与全球保持同步。迄今,辉瑞已在中国上市了40余种创新药品,其中8种药品全球年销量超过10亿美元,分别是:立普妥、络活喜、西乐葆、万艾可、大扶康、希舒美、健豪宁和左洛复。
“伟哥”――万艾可
在中国,知道蓝色小药丸――万艾可 (伟哥,Viagra)的消费者远比知道辉瑞制药的人多得多。万艾可的主要成分是枸橼酸西地那非,美国辉瑞公司最初研发它的目的是治疗心血管疾病,而治疗男性障碍(ED)只是一个意外发现。自1998年3月,万艾可被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上市以来,为全球ED患者带来了福音,使无数家庭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据统计,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四粒万艾可被患者服用。辉瑞公司也因为万艾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先后吞并了华纳兰伯特公司和法玛西亚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
“旗舰药物”――立普妥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in),商品名立普妥,是一种调脂药物,最早由美国华纳―兰伯特公司研制成功。辉瑞公司兼并华纳―兰伯特公司后,立普妥成为辉瑞旗下的主要品种。立普妥的巨大成功,是推动了调血脂时代的到来,从而成为调血脂药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1997年,立普妥被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后在英国首先上市。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立普妥是一种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药物。在2011年底之前,立普妥很可能会突破1000亿美元的单药销售世界纪录,成为医药史上第一个重磅药之王。
“金字塔尖”――抗肿瘤药物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新药研发投入的不断攀升,创新药物和药物化学研究的进程正不断深入。特别是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中一些新分子药物的出现,使全球兴起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热潮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药物化学学科的认识。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之上,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制备合成、体内代谢、临床应用及构效关系等方面内容[1]。药物化学学科不仅是药物研究开发的基础,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药学教育体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备受药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成为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点课题之一。结合笔者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希望发展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积极主动式学习
药物化学作为一门药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构建在多个基础课程背景知识基础上的,其内容纷繁复杂,专业性很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各章节的编排模式进行讲授,必然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对理论知识进行重组,尽可能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拓展教学内容,结合人文、历史、日常生活[3]等,将各种丰富生动的实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药物化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把握兴趣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以万众瞩目的我国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为切入点,通过介绍从青蒿素到蒿甲醚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体现该课程和学科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重视。在进行抗生素章节的教学时,可通过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在炮火中将菌种带回国的历史引入后来发展起来的多种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对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体内代谢、发展过程、临床应用和构效关系等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将日常生活与药物化学的相关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如通过在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可深入到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而学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将药物化学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在成长和科学研究中的逸闻趣事等有机地穿插在教学内容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来源于历史、人文、实际生活的各种实例向专业知识的自然过渡,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同时,能较好地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进而将传统教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被动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式学习。
2实时结合学科研究进展和成果,体现学科发展的时代性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授外,还需要结合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更新、补充和完善新的知识,形成一个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现代科学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完整知识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虽然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定期更新,但作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论的载体,教材内容相对较固定。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材在知识更新上往往大大滞后于学科的发展,这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要弥补教材的不足就需要教师在较全面地把握学科领域发展现状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把教材中缺失的本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解每个类别的药物时,可以结合当前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进行讲解,并对该类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药物研发的进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手段和它们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动态进行介绍,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开拓视野,对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也大有裨益。在实验课的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实验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因此,从实验设置上看,大多为较基础、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都采用较传统的技术手段。这与现今该领域内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严重脱节。为了弥补实验课程的缺陷,使学生能与现代新技术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接触各种新方法和技术,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例如,在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传统的回流反应和加热反应外,可将近年在药物合成中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如微波反应等引入学生实验中,使学生了解这些新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熟悉相应仪器设备的使用。在产物的分离纯化上,除了使学生掌握溶剂萃取法、重结晶等经典、基础的分离方法外,进一步学习掌握液相色谱、高效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现代常用的先进技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相关仪器设备和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接轨,也将有利于他们对前沿科技的了解,把握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紧跟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中药 合理用药
1 中药剂量
医生处方,医院制剂,工业生产的中成药绝大部分为中药复方,其主要来源为传统的古方(或有所加减)、民间验方、祖传秘方等,其中各味药的用量都有一个既定的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用量的增长,地道药源枯竭,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到种植,以及替代用药等,使中药中的药用成分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有效成分含量的改变直接影响方剂的药效和疗效。因此中药“身份证”的建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据中药的产地、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一种或几种的含量指标,建立档案处方。制剂时根据此档案科学用量,才能使中药制剂达到应有的疗效。
2 中药煎煮
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西药(即化学制剂)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煎药方法应重视的诸多问题外,如今中药煎煮机和药液包装设备被广泛应用,更加卫生、便捷。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中药服用
3.1大多数中药一日剂量分2~3次服,成药3次/d,使之维持一定的体内药物浓度,提高疗效,一般汤药宜饭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补药如人参蜂王浆,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等宜饭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3.2消食导滞的健胃剂如健胃丸等宜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
3.3根据病情适时服药,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等应睡前服,以利镇静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即时服用[1]。
4 中药毒副作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如今越来越多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提醒我们不可轻视中药的毒副作用。
5 中药与西药
5.1与西药合理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化学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缩短疗程和促进体质恢复等,显示了极大的优点。①协同增效: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胆碱酶药联用治疗肌无力疗效较好。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能相互增强作用;②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的芍药甘草汤等与解痉药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癫痫药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良反应。
5.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①降低药物疗效:含钙、镁、铁等金衾胱拥闹幸爸谐梢荒苡胍煅屉铝茫蛞煅屉路肿又泻须吕嗟裙δ芡牛肷鲜鲋幸┩螅然岵闲вΓ梢煅屉掠敫泼咎捏Ш衔铮涟逦眨挥帜苡跋烀赶低撤⒒痈扇沤岷烁司拇蛔饔茫佣档土菩АK嵝越锨康闹幸爸谐梢┎豢捎爰钚越锨康奈饕┝茫蛴爰钚砸┪锓⑸泻头从螅峤到饣蚴チ菩В虎?产生或增加不良反应:含有机酸类的中药及中成药,不能与磺胺类西药同服,因同服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乃至尿闭、肾功能衰竭。含氰苷的中药不宜长期与镇咳类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2]。
6 小结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按照《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中药的疗效与西药的一个区别是对病体的整体调节,这个调节显然涉及免疫系统,借鉴西医免疫学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助于弄清楚这个问题,中西医、中西药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双赢。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用药。
总之,中药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中药服用的方法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中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对疗效有明显影响。同时中药也有很多饮食禁忌,遵从这些原则,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