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约粮食的来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3、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4、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5、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6、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节约粮食,人人有利。
7、自觉遵守就餐纪律,养成饮食卫生习惯!
8、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1、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12、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
13、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5、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16、一粒粮食,一滴汗水。
17、盘中粒粒皆辛苦!
18、节约粮食给未来生活多一点机会!
19、《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2、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3、民以食为天。
4、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5、精打细算半年粮。
6、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
7、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10、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1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13、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14、一粥一饭汗珠换。
15、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16、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17、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18、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19、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20、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节约粮食,人人有利。
21、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22、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23、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24、粮食是用来满足温饱的不是用来浪费的。
1、“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支持,成为2013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
2、光盘行动由一群热心公益的人们发起,光盘行动的宗旨: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而不要只是一场行动。不只是在餐厅吃饭打包,而是按需点菜,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仍是需要遵守的古老美德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2、物尽其用,还有利用价值的物品不宜换新,不用的物品可以赠送给有需要的人。
3、积极使用布袋购物,拒绝使用1次性用品。
4、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5、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6、少用罐装饮料、食品。
7、拒绝过分包装,可购买包装简单的物品。
8、选用大袋、大瓶装食品。
9、节约粮食,消费肉类要适度。
2、先用打孔器在长方形白纸的一端打一个孔。
3、用黑笔在白纸上画八条弧线,每两条相连,组成四片蝴蝶的翅膀。
4、在翅膀中间画一个圆点,表示蝴蝶的头,在头的下面,画两条相连的弧线,表示身体。
5、在头的上方,画两条对称的弧线,表示触角。
6、在四片翅膀上面,画一些相连的弧线,表示翅膀上的花纹。
7、用蓝笔将四片翅膀涂成蓝色。
8、用黑笔将四片翅膀的边缘涂成黑色。
9、用剪刀从彩纸上裁下一个细长条,当作书签的绳。
10、将纸绳对折一下,然后从孔中穿过来。
一、“收获”,为了回答教师的问题
整理小学生在课堂中所谈的收获,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我认识了梯形”“我会计算9加几了”“我知道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长”等,课堂上常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话语。学生们真的“学会了什么”或“真的知道了什么”了吗?一位学生在说“我已经认识了梯形”之后,我便画出两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梯形(两底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放到他的面前,“你说这个是梯形吗?他脱口而出“不是”。细细想想,学生们所说的“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之类的话语就一定表明学生们学后真的有收获吗?不是的,这只不过是对课题名称的重复而已。
2.全盘罗列
如“我知道要珍惜时间”(“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导入时提到珍惜时间)“我知道要给妈妈买礼物”(人民币的认识”一课的情境中就是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等。这些“收获”往往是在教师不断追问“还有什么收获”的时候,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问题,而不断地将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名词补充罗列。其实,他们对课堂所学的知识也许是似会非会,或是根本不会,但是觉得别人都会了,自己不好意思说不会,只好随声附和。
以上两种情况的收获,体现了对教师提问的一种应付,而原本期待的自我归纳和回顾总结荡然无存,即便有,也仅仅是星星点点的感觉。
二、研究“收获”,还原本位的“收获”
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如何还原本意的“收获”呢?
1.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
(1)提示内容,让学生静静地回顾
“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是对知识的回顾。
“我们是怎样分析解决问题的?试着整理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这节课你对自己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以及小组合作、数学表达方面满意吗?有什么体会?”这是对情感与态度的回顾。给学生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静静地让学生去回顾、回味。
(2)动笔整理,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重点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重点整理。学生在动笔整理的过程中,自然地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回顾与整理。
2.变换方式,让学生体会“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的本意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往往不具备总结能力,甚至他们已经有了收获却不知道,或者表达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变换方式进行。
(1)倾听概括总结
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的内容,教师直接进行概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列表的策略,这种信息和条件对应的问题适合于列表解决,回想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家提取信息、列表整理、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问题,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结合板书教师进行总结,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有所提升。
(2)共同梳理,形成体系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收获,这是对这节课的回顾与整理,也是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必要环节。在学生谈收获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补充引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既进一步完善了对本节知识的认识,又实现了知识的建构。
(3)拓展延伸,激发求知欲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设计应用拓展性的活动。教师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边总结边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当学生面有难色时,教师可进一步启发:“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学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2,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六边形的内角和是180°×4。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照这样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这类小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4)联系实际,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包含数学。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时,即将下课时课件出示这样一段材料:
一般情况下,100粒米的重量大约是2克。
(1)你能算算平均1粒米的重量大约是多重吗?
(2)如果每位小学生每天浪费一粒米,那么全国约1亿小学生一天大约浪费多少粒米?合多少吨呢?
布依族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古朴典雅,婚丧习俗特色鲜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主要以生产劳动和民族习俗为题材。反映生产劳动的有织布舞、舂碓舞、响篙舞、生产舞、丰收舞、粑棒舞、刷把舞等;反映民族习俗的有花包舞、铜鼓刷把舞、伴嫁舞、玩山舞、花棍舞、龙舞、狮子舞、板凳舞、铙钹舞、转场舞、回旋舞、红灯舞、刺锤舞、傩舞等。下面略举几例:
“狮子舞”流传于罗平县九龙河、块泽河、黄泥河沿岸的布依族地区。布依族狮子舞是一种具有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表演程式化,人物个性化的表演性舞蹈。一般在民族节日活动中表演,有时也在丧葬活动中同其他舞蹈穿插表演。 狮子舞共分舞狮子、杀狮子、救狮子、再舞狮子几个舞段。表演者五人:舞狮子二人,“小猴子”A,“笑和尚”一人。笑和尚是狮子舞的主角,性格幽默诙谐,动态潇洒自如,举手投足处处引人发笑。两个小猴子在狮子和笑和尚之间插科打诨,时而卖乖讨好,时而挑拨离间。制造笑料活跃气氛。
布依族狮子舞重在以情节的起伏跌宕和人物的鲜明个性取胜。笑和尚时而乐极生悲,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悠哉狂舞,时而手忙脚乱。悬念,对比、误会,巧合几种戏剧化手法应用得体,给人有柳暗花明之感。表演注重情绪的变化。既有紧锣密鼓的热闹喜庆舞段;又有悲伤哀婉的侵节奏。演员的表演适度得体;或悲或喜,过渡自然。整个舞蹈没有一句道白和唱词,全凭细腻的动作和舞姿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和变化。笑和尚以轻摇慢摆和双足尖交换点地,及臀部的扭摆下压,牵动足关节的动作贯穿始终。猴子和狮子则以模拟动物的形态为基础,临场即兴发挥,表演优劣跟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临场经验不无关系。
织布舞是布依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在黔南惠水、罗甸一带。织布舞以轻巧的舞蹈动作,真实地描绘布依族姑娘从开荒、播种、采棉、抽纱、纺线到织成布匹的生产劳动过程,表现出她们终年辛勤劳动的形象。 花包舞又称糠包舞,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地区。多在春节、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期间,在宽敞的坝子上进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最喜爱的舞蹈。龙灯舞俗称“耍龙”,是布依族^民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布依族民间有许多有关龙的传说。人们格外喜欢龙,崇拜龙,春节期间,各地都有耍龙的习俗。龙的制作多种多样,有的是用竹篾编扎成龙架,糊上白纸,画上或帖上彩色鳞片。有的是用长幅布匹制作而成。龙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布依族舞龙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每年正月初八、九出龙,各村寨都作好准备,迎接龙队进村表演,龙队先向各家各户拜年、祝福,然后表演,直到正月十五、六日才收龙、烧龙,形式非常地隆重。
转场舞流行于黔西南盘县特区,来源于祭祀。相传老人去世后,要请道士举行“转场”仪式,后来就演变成为“转场舞”。表演时演员穿上红黄颜色道袍,头戴花冠,分别敲击大郄和铜鼓,人们随着节奏翩翩起舞,气氛十分热烈。 红灯舞俗称跳“红灯”,布依族一种歌、舞、武术合一的艺术形式,流行于贵阳市乌当区一带,是当地布依族群众每年正月的主要娱乐活动。“红灯”据传源于宋代。“红灯”唱腔是将花灯戏曲、民间小调等融为一体的袭用曲调。演员边舞边唱,颇具特色。刷把舞“刷把舞”也称“丰收舞”,刷把舞源于布依族人民在丰收时节,为了不浪费一粒粮食,确保颗粒归仓,他们用刷把把烧箕缝隙间的粮食刷出来倒人盛粮食的簸簸里。刷把、烧箕和簸簸是布依族人民常用的三件生活劳动用品。“刷把舞”通过布依族男女青年们的舞姿,艺术地把丰收时的这种劳动场景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刷把舞”表现了布依族人民勤劳朴实;节约粮食和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同时,舞蹈还展现了布依族人民欢庆丰收以及盼望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布依族的舞龙是一项古老淳朴的民族体育项目。贵阳乌当区永乐乡罗吏布依族村的舞龙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源于明末清初,经历代传递,龙艺甚精。遵循古训,年年代代新春佳节,罗吏布依族乡民都以舞龙来愉悦自己,祈望来年村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罗吏布依族村舞的是一条长50米的青龙,青篾纺织的龙头威武俊美,青色龙衣,缀上金黄色的鳞甲,矫健雄伟,跃跃欲飞。布依族舞龙的乐器有锣鼓、唢呐、长号、铜鼓等,各种乐器的吹奏,都用音乐语言形象地描绘了龙的各种动作姿态。每当舞龙表演时,全寨的布依族乡民都争先恐后地来到表演现场,为自己舞龙队的精湛演技倾心喝彩。
一、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比如有的喜欢阅读、有的喜欢写字,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寓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上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而信息技术能够将不同的元素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比如《悯农》,它是一首描绘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诗,但现在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田野,对于“锄禾”这种场景很陌生,因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动画和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播放,这样就可以让诗里面的情境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老师还列出一位小朋友吃饭时浪费粮食的例子,让学生作出判断,这样学生就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与传统式教学相比,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既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粮食的来源,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涵盖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每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轻重之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准确抓住每一课的重难点,并加以集中解决,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让学生掌握了有用的知识。
比如在上《颐和园》这一课时,重点是要让所有学生认识颐和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而难点在于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颐和园,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色、有多壮观等,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它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会觉得自己正处于颐和园中,仿佛自己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通过这种方式,本课的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主要目的不仅达到了,而且也确保了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能力,这与传统的教案的形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旁征博引,给学生更加全面的知识引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丰富的语文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究和成长。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会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下沙漠的情况,让学生知道沙漠中有绿洲,并且非常重要,接着就是跟着老师读课文、练生字。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是对“沙漠中的绿洲”本身却并不了解。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创新模式,比如运用电化教学,给学生播放一段沙漠中的绿洲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沙漠、绿洲,并通?^声、画、讲解等形式,让学生知道绿洲对于沙漠的重要性,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印象,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语文是来自于生活的,它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的精华,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运用到语文,这也是语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德育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生动、最富有挑战性的学科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在德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感恩自然敬畏生命
目前,在地球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被发现并命名的生物约有2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植物也有33--35万多种。科学家推测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竟达10亿种,更何况现在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生物呢!茫茫宇宙,星球无数,只有地球才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星球。而我们人类就是其中具有最高智慧的万物之灵,但是我们生活的一切来源都依赖于这个生物圈:每时每刻必须呼吸的空气,温热的阳光,脚踏的坚实的土地,能饮用的生命之水,以及资源来自其他生物的衣食住行,日用药材甚至生活中的一些乐趣,哪一项离开大自然都不行。这怎能不让我们感恩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啊!
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必须要与各种生物共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中。不能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就随意地践踏其他生命,哪怕是一棵小草,一只野兔。大自然赐予了所有生命以阳光、空气、土壤,以及适宜的温度,生命是平等的,每种生命都有它生存的权利,也都有它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惟其如此,万物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整个生物圈才能够生生不息,和谐发展,教育学生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动物,感恩自然,敬畏生命。
二.珍爱生命关注健康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在讲人体的营养一章中,让学生了解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作用之后,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青春期阶段,要有充足的营养作保证。不要挑食、偏食;也不能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零食不断,影响正餐;甜食过多,用高糖饮料或碳酸饮料代替饮用水等等,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或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不均衡。一日三餐,要讲究科学膳食,才能吃出健康来。关于世界三大公害"烟酒",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危害的基础上,一定要趁热打铁,强化教育他们珍爱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生命,不吸烟,不饮酒,远离,对自己对家庭也对社会都有益处。
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近年来频发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沙尘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联想到人们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从工厂里林立的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联想到温室效应、气候变暖;从鱼虾死亡、泛着泡沫的黑臭河水联想到本就匮乏的淡水资源却再被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林林总总的现实,使学生明白社会发展要依靠科学,遵循生态规律,才能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否则,人类发展得越快,环境污染的越厉害,越不适于人类的生存,最后人类只能是自掘坟墓,快速走向灭亡的目的地。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垃圾要分类,能回收的要回收;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爱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节约水节约粮食节约用电,节约每一件日常用品,也就间接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生物科学素养,将来才会成长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四、尊重父母 关爱老人
生命的孕育知识,使学生懂得了一个新生命的来之不易,特别是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哺育和培养,借此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在家里不和父母顶嘴,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在学校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让父母放心。在学生们通过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中,了解了老年人的骨的成分中无机物含量增加,有机物的比例减少,使骨具有硬脆、易骨折的特性之后,及时教育学生不但要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热别关爱老年人的行走、坐车的安全,以防摔倒发生骨折,把关爱老年人落到实处。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不论哪门学科,我们的最终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的德才兼备的人,都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而不只是教授给他们专业知识。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偏离轨道,甚至使学生将来有才无德,贻害社会。那样,我们做教师的也问心有愧啊!
参考文献:
聂晓勇《初中生物教学应开展德育教育》,《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