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光合作用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合作用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合作用特点

第1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关键词: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四图一表”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一方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发生在细胞内微观的、动态的生理过程,相关速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借助图表进行复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重要概念,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图表鉴析能力和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各地高考试卷发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考点通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发生场所、生理过程、影响因素、实验探究等。此类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图表分析能力。下面笔者就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核心知识和热点题型进行专题分析。

1.以结构模式图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

结构模式图是以图画形式直观反映生物体某一部分的形态特征。通过结构模式图可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高效、有序进行的原因,还可体现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应考策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是非常基础而又重要的考点。知识储备方面,要把两者每一阶段的条件、场所、反应物、产物、影响因素等了如指掌。能力训练方面,要以教材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为基准,关注代谢模式图的变式,在“变中寻求不变”。

3.以数据表格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

数据表格题以表格形式呈现数据,通过数据变化及关系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具有文字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的特点

第2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解读一:光合作用过程图

光合作用过程可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从反应场所看,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从物质角度看,光反应阶段生成了\[H\]、O2和ATP,暗反应阶段生成了有机物、ADP和Pi。从元素行踪看,O2中的O来自于H2O中的O;有机物中的C来自于CO2中的C,有机物中的O来自于CO2中的O。从能量角度看,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注意,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总是同时进行。如刚刚进入黑暗时,暗反应还是可以进行短暂时间的。再如,在人为实验条件下,打破叶绿体,可以单独完成光反应或暗反应。

解读二: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图中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也表示呼吸强度);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补偿点);C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光饱和点)。

图中线段AB(不包括A、B两点):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线段BC(不包括B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A、B、C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植物种类、环境因素变化而发生移动。

若图中代表的是阳生植物,则阴生植物的A点上移,B点左移,C点左移。

若温度降低或CO2浓度提高,则A点上移,B点左移,C点左移。

若土壤或培养液缺乏Mg,由于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所以缺Mg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光能吸收减弱,因此必须在更强的光强下才能保证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向右移。

解读三:CO2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图中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O2的补偿点);c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时的最小CO2浓度(CO2饱和点)。

图中a~b:CO2浓度太低,农作物消耗光合产物;b~c:随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大;c~d:CO2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d~e:CO2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将引起原生质体中毒或气孔关闭,抑制光合作用。

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随着植物种类、环境因素变化而发生移动。

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由于“CO2泵”的存在,CO2的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C3植物,所以b、c点均左移。

假设呼吸作用强度不变,若光照强度增大,通过降低CO2浓度维持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点左移,但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促进了暗反应的进行,所以吸收的CO2增多,b点右移。

解读四: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A点为光合作用所需酶的最适温度。低于A点温度时,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高于A点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下降,甚至丧失。不同植物最适温度不同。

解读五: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净(表观)光合速率=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用CO2表示:植物吸收的=植物利用(同化)的-呼吸作用产生的。

用O2表示:植物释放的=植物产生的-呼吸作用消耗的。

这里还可以用下图来进一步说明,箭头①③代表线粒体释放CO2,箭头②④代表线粒体吸收O2;箭头④⑤代表叶绿体释放O2,箭头③⑥代表叶绿体吸收CO2。

当净光合速率>0时,净光合速率用CO2表示为图中的⑥,用O2表示为图中的⑤。

当净光合速率=0时,图中只存在箭头③和④;当净光合速率<0(仍存在光合作用)时,图中存在箭头①②③④。

典型例题

例1.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少量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解析:因为a点时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点之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有外因和内因。内因包括叶绿体中酶的数量、色素含量等。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增大,cd段位置上移,但超过一定温度,cd段位置会下移。

答案:A

例2.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解析:由于是密封的装置,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液中的CO2越来越少,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答案:C

例3.下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甲 图乙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中的a点表示 。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填“高”、“低”、“基本一致”)

解析:(1)根据图甲可以确定A代表阳生植物,B代表阴生植物。(2)图中的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强度,即单位时间内A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3)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此时大量合成ATP。又ATP是光反应的产物,ADP是暗反应的产物,所以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4)e点与d点相比较,光照强度增大,生成的ATP和\[H\]较多,还原的C3多,所以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低。e点与f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宜,但e点的CO2浓度比f点高,固定生成的C3多,所以C3的含量高。

答案:(1)A

(2)单位时间内A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的量

(3)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4)低 高

例4.下图中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分析图甲可知,其中的(“实线”或“虚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比较两曲线可看出,与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2)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在温度为55℃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3)根据图甲,在图乙的坐标上画出植物在15~60℃范围内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

解析:(1)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中实线代表的数据大于虚线的,所以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大约是30℃,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约为40℃,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2)30℃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最适宜生长。观察图知,55℃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失活,但细胞呼吸仍在进行。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过程只有细胞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根据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实线)-呼吸速率(虚线),进行计算得出每个温度下的数值,然后描点、连线。

答案:(1)实线 光合作用

(2)30℃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见下图

例5.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2)实验结果表明,在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解析:(1)B点与D点相比,唯一的差异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相比,唯一的差异是含水量。(2)由图可看出,土壤含水量在40%~60%时,施肥组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高于未施肥组。在农业生产上,增加光合面积的措施一般是合理密植。

答案:(1)光照强度 水分

(2)土壤含水量在40%~60% 合理密植

跟踪训练

1.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2.右图所示中甲、乙两曲线分别表示一种C3植物和一种C4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中CO2浓度的关系(其他条件相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植物在较低CO2浓度时比甲植物具有生长优势

B.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将随CO2浓度的升高而不断提高

C.CO2浓度为n时,甲、乙两植物光合速率相等

D.若能改善光照条件,两种植物m点的光合速率还可提高

3.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一天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从D点开始,H点时光合作用最强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在这样的条件下放置一天,植物的有机物质量下降

4.下图中的甲、乙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2)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以致光反应产生的和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影响了CO2固定。

(3)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 。

5.某科研小组的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的植物分别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两组实验,请结合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用两批相同的番茄幼苗,在最适温度下分别在A、B两个植物生长箱中培养,A生长箱内的CO2浓度维持在0.40%,B生长箱内的CO2浓度维持在0.03%,再分别用不同光照强度的光照射,并比较两个生长箱中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

实验二:选品种优良的玉米和花生,分别单独种植和间行种植,生长相同且适宜时间后,分别测植株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

(1)实验一的自变量是,当光照强度为5个单位时,限制光合速率提高的因素是。

(2)气体X会影响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来验证气体X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时,他除了要在生长箱中置入不同浓度的气体X外,还需要在1.5个单位的光照强度、0.40%的二氧化碳浓度下来进行实验最适当,理由是 。

(3)根据实验二结果,当光照强度为1个单位时,玉米单独种植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量(“>”、“<”或“=”)间行种植,花生单独种植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量(“>”、“<”或“=”)间行种植。

(4)间行种植与单独种植相比,玉米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花生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

6.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c植物叶片出现在。

(2)在6:00~8:00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率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特点是 。

(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

7.下图甲是某植物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图乙是该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1小时CO2的变化曲线图(标准状况)。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1)图甲中细胞器a是,物质④是。

(2)图甲中细胞器b、c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

(3)根据图乙分析,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内光合作用固定CO2 mL;A点总光合作用强度B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点为曲线在纵轴上的交点,它上下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以O2吸收量为观测指标,在图丙中画出该植物在密闭容器内15℃条件下1小时O2的变化曲线图。

参考答案

1.D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时曲线Ⅱ和Ⅲ的外界条件只有一个不同,那就是CO2浓度,所以A项正确;同理B项也正确;在光照强度为a~b时,图中曲线的趋势是上升的,所以C项正确;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Ⅲ是基本不变的。

2.B 提示:植物的光合速率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超过一定浓度后就不再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了。

3.B 提示:图中D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H点时光照已经减弱,此时CO2浓度低是因为一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结果。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植物蒸腾作用过强,为了减少水分散失,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减少。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一天,植物的有机物质量将增加,因为最后的CO2浓度低于初始浓度。

4.(1)B~F D E

(2)光照强度逐步减弱 ATP \[H\]

(3)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部分气孔关闭,影响CO2原料的供应

5.(1)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2)在此条件下,最容易测定气体X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 <

(4)强 弱

6.(1)19:00、5:00 10:00、15:00

(2)b

(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

(4)在10:00~15:00之间,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

(5)a b c

7.(1)液泡 丙酮酸

(2)细胞器b通过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增大膜面积 细胞器c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的方式增大膜面积

第3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基于对光合作用一节的课程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分析,确立相应的教学行为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并开发光合作用的探究式CAI课件,并进行教学尝试,对探究式CAI突破教学难点的效度作一个初步分析,以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

1 探究式CAI概要

探究式CAI的在教学设计上, 明确了CAI课件主要辅助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通过计算机呈示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即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思考科学真理的产生过程,或指导学生动手做科学,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与手段,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探索的想法与做法

课件的制作平台主要有Photoshop、Director、Premier、3Dmax等,集成平台为Authorware,以积件形式分成三部分内容,即: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与生产实践。三者之间网状相连,制作技术思路为:在流程图中制作相应的热点,再利用跳转技术,对于每一个步骤进行具体分析,设置相应的图片、文字、语言、音乐情境,对学生进行诱导式提问。下面是教学思路及过程。

2.1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设计的教学探索

“光合作用的实验”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在具体教学时,则可结合相应的知识点,适时组织教学,如“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可放在“光合作用场所”部分进行教学,主要起到指导学生实验的作用,教学地点则可以安排在有多媒体条件的实验室。

1)选叶。先展示几种不同植物、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然后设计问题:①不同叶片的颜色为什么有所不同?②叶绿体中色素究竟有哪些不同种类?各种色素的颜色分别是什么?含量如何?从而在问题的开始就形成一种探究氛围。在对学生的讨论分析后,再让学生从中选取相应的叶片。

2)提取叶绿素。利用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视角分析叶绿素提取的原理;让学生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在提取色素时的效果;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有机溶剂组合来提取叶绿素。然后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一段预先摄制好的录像《叶绿素的研磨与提取》。出于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增大探索的成功率,避免学生过多遭受失败而产生困惑的目的,相应出示下列问题:如何使叶片研磨得更充分、省力?研磨中色素是否会破坏?如果会,又该怎么办?如何控制有机溶剂的量并防止它的挥发。

3)分离叶绿素:利用CAI向学生分析层析法分离叶绿素的原理及其纸层析法的特点,并鼓励学生不要受先入为主印象的影响,大胆进行层析法的自主设计。为了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最后向学生展示一组事先摄制好的纸层析操作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讨论操作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制作滤纸条、画滤液细线”等关键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又很难看清楚的步骤作特效分析。

在运用该CAI指导学生实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一些创造性成果:1)有的学生以圆形定性滤纸代替滤纸条,在滤纸的圆心先滴加滤液,后滴加层析液,制作出4种不同颜色的同心环带;2)有的学生以胡萝卜、萝卜叶代替菠菜叶,效果更好;3)有的学生提出以干粉笔做成层析柱,代替纸层析法,其效果也较为明显。这真正让笔者感到,探究式CAI远非一个“教”字可以了得。

2.2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

光合作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一系列在细胞亚显微结构中进行的、多种酶催化下的各器官组织统一协调下的生物化学反应的总和。由于它是一种微观、动态的生理现象,因而学习过程就缺乏相应的直观和生活情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组织的知识结构,而不能主动探索科学。

采用探究式CAI后,笔者改变以往的以陈述方式讲科学模式,而采用探究方式学科学:以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起点,逆向思维,思考光合作用中物质转变与能量转化过程与来源,进而思考反应场所等问题。通过展示叶肉细胞显微结构、叶绿体亚显微立体结构、光反应和暗反应循环动画等情景,把学生带入真实场景,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并产生探究欲望。在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化一步步逆推分析讨论后,再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光合作用全过程进行剖析讲解:以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与能量转化为两条主线,以同位素示踪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光反应、暗反应为时间先后顺序,叶绿体基粒片层簿膜及叶绿体基质为空间先后顺序,系统分析光合磷酸化、水的光解、CO2的固定与还原等生理过程。并从叶绿体中基粒片层薄膜垛叠现象,提出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通过折叠扩大表面积的方法;从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出发,提出控制光合作用过程的信息流的概念;从能量转化与守衡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定量研究太阳光子的能量转化为C6H12O6中的能量时的守衡现象。

由于光合作用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CAI组织教学时,即可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随时停顿、放慢速度,或重复播放,提高学习效率,以优化教学过程。在总结讨论阶段,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箭头指向物体表面时闪烁的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对光合作用受到光照、温度、CO2和H2O影响的认识,加深对于ATP、酶、化学反应动态平衡等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能力。

2.3 光合作用的意义与生产实践中应用部分的教学

基于STS(科学—社会—技术)的教学思想,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并给一部分热爱生物学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自身的空间,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计时予以较高的重视。

光合作用的意义极为重要,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罗列一些空洞的数字,从而阐述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这一基本事实,缺乏具体的生活情境,造成知识空洞,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生物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采用CAI后,笔者试图通过相关做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从一株水稻在光合作用方面所做的贡献谈起,利用实物图片,配合文字质疑,让学生认识到:1)光合作用确实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人们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2)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和O2,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实在的价值;3)通过列表分析世界50年来粮食产量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尤其是人们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所起的作用;4)引导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光合作用的意义,评价生态恶化对于人类进步的影响。

光合作用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主要通过大田合理密植、大棚种植两个生产实例,探索光合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大棚种植为例,通过一组预先摄制好的录像,展示一学生参观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的大棚种植园的过程。以学生的角度观察大棚内的温度控制、人工补充光照、气肥补充、空间合理利用等措施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察影响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的因素,力求体现学习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精神,并建议学生从本地区的自身特点出发,探索如何将光合作用与当地城市绿化、个人生活、农业生产相联系,真正实现学习与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相结合的STS精神。

3 要正确看待诱思探究式CAI在光合作用教学中的作用

1)在看到CAI优点的同时,不要忘记CAI作为一种科学技术所必然存在的负面作用。特别CAI运用于生物实验时,往往起到削弱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后果,所以应把它定位于指导学生实验的地位,而不能根本代替学生实验。

2)探究式CAI的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指导学生以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但CAI毕竟是一种物化的技术,它不能、也不应成为教学的全部。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师生情感交流、教师机智和积极的评价机制。

第4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机械重复学过的内容,教师无味,学生厌烦。只有在“新”字上做文章,让学生体验到处处都是新感觉,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推陈出新呢?

一、新的教法

新授课最常用的教法是讲述法。复习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自学辅导、练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法,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多媒体、挂图等,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思维跟着老师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学有启发,学有收获,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新的知识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串联成线,构建成知识面,进而构筑起知识系统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认识。如高中生物必修、选修就把它分成以下几块复习:①绪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②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与发酵工程;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⑤遗传、变异和进化;⑥生物与环境;⑦实验设计。这样将三本书的知识重新组合,给学生新的体验,很受学生欢迎。

三、新的练习

练习是知识的巩固与运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从高中一年级到三年级,每个学生手中至少都有一本参考资料,如果每次练习均是陈题老题,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降低复习效率。我的做法是一方面改变题型,选择题改变成简答题或实验设计题或是判断题。另一方面习题的选择上尽可能新鲜些,既要反映“双基”知识,又要适当穿插一些“潮流化”的内容和试题,如以“苏丹红”“禽流感”“SARS”等为背景来考查学生所学书本知识,学生会觉得生物课紧跟时代步伐,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提高和巩固。

四、新的高度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复习课不能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要进一步深化与扩展,使学生对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例如,光合作用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主干知识点,简单重复书本知识,学生厌学,怎么办,我就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人教版P56图3-8改编)复习以下一些知识: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光的强度、光照时间、光质)②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何设计实验证明?③光合作用产生了O2,如何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于原料中的何种物质?如何证明。④光合作用产物有哪些?如果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又如何证明?⑤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成分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与功能怎么联系?⑥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影响叶绿素合成、分解的因素有哪些?(光、矿质元素、温度等)⑦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途径是怎样的?⑧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光、CO2、矿质元素、温度、H2O)⑨C3植物和C4植物叶的结构有何不同?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什么不同?⑩光反应与暗反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复习,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节知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新的教学手段

“讲、练、考”是高三复习的老套路,复习是枯燥乏味的,新的教学手段的适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教师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讲练测相结合,能减轻学生课后的学习负担。如复习完一节的基本知识点后,课堂上留出10分钟时间,精选5~6个试题以抢答形式由学生来完成,效果很好。

六、有新意的讲评

第5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关键词:辣椒;光合日变化;影响因子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和“生命界最重大的顶极创造之一”[1],植物干物质生产的95%来自于光合作用[2]。因此,研究作物光合作用的遗传,有助于选育出强光合作用的品种,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3]。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辣椒光合作用的研究非常重视[4],邹学校等[3]指出,光合作用的强弱不仅受植株叶位、生育期、环境因子、栽培条件的影响,而且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很大。颉建明等[2]研究了陇椒系列辣椒的光合特性指出,陇椒系列辣椒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徐小蓉等[5]研究两种长势一致的不同辣椒品种(Onza和Cajamarca)的光合特性,表明两个长势相同的辣椒品种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贵州辣椒品种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栽培历史悠久[6],全省已建立8个不同生态区,10个区域试验点,已审(认)定贵州地方特色辣椒品种42个,杂交品种10个,并形成了黔辣、黔椒、贵椒、遵辣4个系列新品种[7]。然而,关于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光合特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以4个贵州地方辣椒品种为材料,探讨不同品种之间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为地方辣椒品种高产及种质资源的筛选、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辣椒种子由贵州省辣椒研究所提供,有罗甸白辣椒(果实向上、乳白色、指形),黄平1号(果实向下、绿色、细线形),独山2号(果实向下、绿色、果皮微皱、长线形)和独山3号(果实向下、绿色、果皮微皱、长线形)。

1.2 试验方法

①辣椒育苗 采用漂浮育苗技术,每穴播2粒种子,待幼苗长出真叶时施入少量复合肥,当幼苗4叶1心时定植于田间。

②整地与施肥 每667 m2施入复合肥(黄金营养元素)20 kg、过磷酸钙50 kg作底肥,开厢种植,厢面宽80 cm,厢距40 cm,厢面上双排种植,株距40 cm。

③光合日变化的测定 待辣椒生长到初花期时,选择晴朗的一天,从7:00~19:00,以2 h为一个测量间隔,利用美国LI-COM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辣椒的光合日变化,测定的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Pn,μmol CO2・m-2・s-1)、蒸腾速率(Tr,mmol H2O・m-2・s-1)、胞间CO2浓度(Ci,μmol CO2・mol-1)和气孔导度(Gs,mol H2O・m-2・s-1)、光合有效辐射(PAR,μmol・m-2・s-1)、气温(Ta,℃)、叶温(Tl,℃)、大气CO2浓度(Ca,μmol CO2・mol-1)和空气湿度(RH,%)。测定时,选择生长健壮、着生方位一致的成熟叶片,每个品种辣椒测量5株,取平均值。

1.3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3和DPS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因子的平均日变化

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叶温(Tl)、大气CO2浓度(Ca)和空气湿度(RH)的平均日变化详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PAR日变化为先升后降,7:00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到13:0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开始下降。Ta、Tl与PAR的变化相似,也是先升后降,在7:00~19:00的测定时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10.36℃,最高叶温与最低叶温相差11.55℃,在7:00、11:00、17:00和19:00,Ta>Tl,而在9:00、13:00和15:00,Tl>Ta,这可能是测量时叶室封闭的环境导致。Ca的变化不明显,以7:00的Ca最高,达到411.70 μmol CO2・mol-1,之后开始下降,13:00后又逐步升高,这可能与植物光合作用下降有关。RH的变化不明显,以7:00时最高,之后一直下降,最高空气湿度与最低空气湿度相差14.83%。

2.2 辣椒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

净光合速率又称表观光合作用,是指真正光合作用所同化的CO2量减去因呼吸作用而释放的CO2量,其大小除受自身生物学特点(气孔构造、叶面内部的面积大小等)的制约外,还受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8]。

从图1可以看出,4个辣椒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成双峰曲线,但各品种峰值变化不完全相同。独山3号和独山2号的变化较为相似,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不同的是7:00~9:00独山3号的Pn上升速度慢于独山2号,而在9:00~11:00,独山3号比独山2号上升得快;罗甸白辣椒与黄平1号的第一个峰值均出现在9:00,之后Pn开始下降,但黄平1号在13:00时出现另一个峰值,而罗甸白辣椒继续下降,到15:00才出现第二个峰值;到17:00以后,各品种Pn均快速下降。

2.3 辣椒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

从图1与图2中可以看出,4个辣椒品种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相反,呈倒双峰曲线,但各品种的峰值点出现不一致。

罗甸白辣椒、黄平1号和独山2号在9:00时出现第一个低谷,而独山3号在11:00才出现第一个低谷。罗甸白辣椒与独山3号在15:00时出现第二个低谷,独山2号则在17:00时出现第二个低谷,而黄平1号则在13:00时出现第二个低谷。

2.4 辣椒气孔导度(Gs)日变化

从图3中可以看出,罗甸白辣椒与独山2号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而黄平1号和独山3号的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黄平1号出现在13:00,独山3号出现在15:00。

11:00以前,随着气温的升高、光线的增强,各品种的气孔导度均快速升高,15:00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和光线的减弱,气孔导度又开始快速下降。中午时,由于温度最高,光线最强,为了保护自身器官免受伤害,植物会关闭气孔或减小气孔的开度。

2.5 辣椒蒸腾速率(Tr)日变化

从图4中可以看出,品种不同,其蒸腾速率日变化不完全相同,但差异主要体现在11:00~15:00之间,其他时间变化较为一致。

从7:00~11:00,各品种的蒸腾速率快速升高,而15:00之后开始快速下降,以17:00~19:00下降最快。罗甸白辣椒在在11:00后开始下降,13:00后又开始升高,呈现双峰变化;黄平1号在11:00后继续升高,到13:00后开始下降,呈现单峰曲线变化;独山3号在11:00后继续升高,一直到15:00之后才开始下降,也呈单峰曲线变化;独山2号11:00~15:00变化不明显。

2.6 辣椒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作物光合作用日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植物的种类、环境条件的变化等等。以4种辣椒的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空气温度(Ta)、叶片温度( Tl)、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光合有效辐射(PAR)作为相关变量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罗甸白辣椒的Pn与Gs、Tr、Tl和PAR呈极显著正相关(p

另外,不论是哪一个品种,其Pn与Ca、Ci都呈极显著负相关,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Ca或Ci越低,其Pn就高。结合表1可以看出,早晨空气中的CO2浓度较高,而光线较弱,此时的Pn较低,随着光线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也升高,从而降低了环境中的CO2浓度;而Ci值的大小由叶片周围的CO2浓度、气孔导度及叶肉细胞光合活性3个因素决定,当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随光强增高而逐步增大时,必将引发Ci进一步降低。所以,Ca与Ci的变化只是植株光合作用变化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功能,是生态生理因子共同作用的过程,参与光合作用的生态生理因子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因此光合作用也呈明显的日变化,研究其变化特征,对分析作物光合生产力和产量形成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9]。徐小蓉等[5]对Onza和Cajamarca的研究指出,两组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在11:30出现最大值,之后一直下降;曹振木等[10]对不同耐热辣椒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指出,4个辣椒品系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即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值出现在9:00~10: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5:00以后,而气孔导度日变化不完全相同。

本文研究指出,4个辣椒品种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胞间CO2浓度呈“倒双峰”曲线变化,而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因品种而异,有单峰,也有双峰,但峰值的大小及峰值出现时间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一定差异。在所考察的8个影响因子中,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和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极显著负相关。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物质生产的基础,植物叶片光合性能与其生产能力呈正相关[11],但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叶绿素含量及比例、气孔大小及数量、光呼吸、暗呼吸、光照强度、光照角度、空气CO2浓度、空气温度等等。本文仅仅简述了4个辣椒品种光合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有关品种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异及环境因子如何影响辣椒光合进程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程建峰,沈允钢.试析光合作用的研究动向[J].植物学报,2011,46(6):694-704.

[2] 颉建明,郁继华,颉敏华,等.陇椒系列辣椒光合特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1):105-109.

[3] 邹学校,马艳青,刘荣云.辣椒净光合速率配合力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 300-2 306.

[4] 陈银华,蒋健箴.光照强度对辣椒光合特性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3):46-50.

[5] 徐小蓉,罗在柒,张习敏,等.辣椒(Onza和Cajamarca)光合特性研究[J].贵州科学,2011,29(5):80-84.

[6] 王永平,张绍刚,张婧.做大做强贵州辣椒产业的对策思[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129-132.

[7] 张绍刚.贵州辣椒产业发展与品种需求分析[J].中国蔬菜,2011(21):18-19.

[8] 丁小球,胡玉佳,王榕楷.三种草坪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点研究[J].草业科学,2001,18(2):62-66.

[9] 唐微,邓仲篪,朱名安.籼稻、粳稻和杂交稻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生态、生理因子的关系[J].湖北农业科学,2001(4):14-16.

第6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位)组织器官系统(玉米等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1.病毒(HIV/SARS),没有细胞结构,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不属于真核或原核生物。

只有一类核酸:RNA或者DNA。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细胞学说(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建立的过程: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

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19世纪(1838/1839)德国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调大光圈转反光镜

②观察:对光放标本至孔中央降物镜至片上方升镜筒仔细看

2.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转动转换器

注: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凹面镜。

1.高倍物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① 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

② 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用高倍镜观察,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③ 物象与实际材料,左右都是相反的。

④ 放大倍数,目镜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为正比。

⑤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小,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体积比大。

例: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范围内由8个细胞

若目镜变为40x,物镜不变,则只有2个细胞。课本P4

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3捕获光能的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2)实验为何要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为何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

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略)

2、光合作用的过程:

(熟练掌握课本P103下方的图)

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场所:类囊体薄膜上

水的光解

ATP形成: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如: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举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性细菌

异养型生物:动物、人、大多数细菌、真菌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4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3.中期

特点:①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6.总结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不同点:1.前期纺锤体的来源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细胞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例:蛙的红细胞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稳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二、细胞全能性:

(1)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具有本物种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生物必修一知识高中5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焕蛩赜跋煜拢捎谙赴4换疃芩鸹蛑卸弦鸬南赴鹕撕退劳觥!鞠赴蛲鍪且恢终5淖匀幌窒蟆?/p>1.癌细胞: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形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转移的原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

3.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5.癌症的预防及治疗

第7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生物这门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很多事物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学生通过生物这门课,可以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对他们的生长习性有更多的认识。从而能更好服务于平时的生活,这是一门与人类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

(一)提高学生认识生物学科的前提

传统生物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讲课获得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生物书和学生进行学习、互动,是一个启发学生发展的地方。新课改后,课堂不再是只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课堂。另外,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学生假设问题情境,从而进行自主探索。

(二)教学准备是关键

1.了解学生。首先,为了很好地选择和实施课堂教学方法,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以及学生熟悉的生物环境。其次,要备学生知道的生物基础知识。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跟教师有关系,一个幽默风趣的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对生物的学习乐趣。3.生物课堂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在讲课本内容时,把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进行思考,联系生物知识,解释出现的现象,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在课堂中做自己的主人,学生自行安排自己的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4.生物课堂多样化。根据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它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学习来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成功。

二、发散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光合作用

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这就促进学习、思考。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即地图,包括地图册、生物挂图、生物插图等,还可以用幻灯片、电视、录相、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下面我们以光合作用这一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植物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即光合作用。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教师要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人有没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一种能量转化,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进行反应,最后生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可以供给人和动物的呼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晚上能不能把很多植物房子屋子里面呢?学生通过思考,晚上植物没有光合作用,主要是呼吸作用,那么呼吸作用就要吸收氧气,与人争夺氧气。所以,在晚上,最好将植物放在室外。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先学后教的方法

教师在讲这一节的内容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等上课的时候,让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代表发言,将你们搜集到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其他组内针对这一组同学的汇报,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写到黑板上,分条进行解释。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体会最后获得真理的感动。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师展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原理。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更加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真理性的知识结论,从而学会了光合作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在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将学会这部分内容。总之,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去探究,这样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认识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还有对创新能力的思维的培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启发学生运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8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关键词:坐标曲线 识别曲线 分析曲线

生物课程中的坐标曲线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许多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揭示生物体变化的重要形式。通过坐标曲线能更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等问题,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约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高,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题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比重较大,几乎每套题中都有出现,有的在选择题中,有的在非选择题中,因此,对这类题在教学中要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使学生轻松、准确地作答这种类型的习题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图

让学生明确知道生物教材中主要有哪些知识点能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样一旦高考中有出现此种类型的题目时答题速度就会明显加快。纵观高中生物人教版的教材,常见的用坐标曲线反映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分裂的时间与染色体、DNA的关系;酶的活性与温度、PH、底物的浓度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根的呼吸强度与矿质元素吸收的关系;种群增长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等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坐标曲线来揭示。

二、识图

识图的关键是三看。一看面:坐标平面上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二看点:看坐标曲线中的特殊点如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的含义。三看线:看曲线的走势及图形(走向变化趋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的变化)。

三、析图

这是将知识与图像结合的关键能力。通过联想,把课本所学的有关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规律,与图像中曲线的图形和相关点建立联系,在分析图像时需要弄清这样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殊点?坐标曲线中的特殊点如顶点、始点、终点、拐点、交叉点的含义是什么?曲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的变化的因果关系。

四、用图

这是知识的迁移。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像曲线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曲线――知识体系。然后运用新的曲线――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以下面两题为例来分析说明:

例1.下图为在夏季晴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的哪一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 。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过高,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 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以致光合作用

反应发生的 减少,因而影响 反应的进行。

解析:该图表示植物在一昼夜间(24小时)对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曲线大体呈现一个大写的“M”型。这是一道综合考查植物两大重要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的题目。从中可以考查的内容相当多:从曲线变化表明什么时候开始光合作用到什么时候结束;如何表示一天内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什么中午(12点左右)曲线会有一个低谷出现;为什么早上的最高峰会比下午的最高峰来得高等等。另外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这张曲线图是一种理想状态(夜间温度变化没有表示出来);二是这张曲线还有注意适用范围,这是根据非封闭的场所的植物所绘制,如果是密闭情况下所呈现的图像就变成一个正弦曲线了。

例2.下图所示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被测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量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的曲线,据图回答:

(1)在该实验条件下,植物体中有机物增加量最快的温度是 。

(2)在该实验条件下,植物体中有机物开始减少的温度是。

(3)要使该植物有机物减少时的温度降低,可以改变实验中的 两个条件。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两条曲线的含义。光合量和呼吸量这两条曲线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25℃以前,光合量曲线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25℃到达最高点,在25℃以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一系列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酶的催化效率受到温度的影响。呼吸量曲线随温度上升而上升,表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植物体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不间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最远时,即表明此时有机物的增加最快。在40℃时两条曲线出现了交叉,表明光合量和呼吸量相等,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在此之后,则会出现负增长,即有机物减少。

第9篇:光合作用特点范文

1、有关光合作用科学史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我在讲光合作用发现时对其中的经典实验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列表介绍各时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是众多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们这种不畏艰辛、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2、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安排了一个“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学生分组实验,从开始的取材、研磨、过滤、划线到分离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内密切配合来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不违反操作和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这个一些活跃分子提供了机会,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取材除了用提供的新鲜浓绿的菠菜叶外,有的学生用了发黄的老叶,还有自备的西瓜汁和西红柿。对他们的创意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与鼓励要求他们依据结果分析原因进行讨论。还有的同学在划滤液细线是用毛细吸管划不是划粗就是将纸划破,影响到实验效果,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不用吸管,而是滤纸在铅笔划线处折叠,直接在滤液上滑,这样的滤液细线不仅直细,而且沾上的色素多,使得效果明显。对分组实验进行适当的开放,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生物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有了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

3、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基本的生命活动,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通过改变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Co2的浓度、温度等)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提高光合效率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在解决光合作用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试题时,需要掌握解题方法如:突然降低Co2的浓度,植物细胞中C3和C5 的含量。这是一种类型题目,需要对光合作用的过程进一步的理解,Co2的浓度的降低不影响光反应 ,还原[H]和ATP的量不变,但暗反应过程瞬时减弱,二氧化碳固定的原料减少使得C3的合成量减少,生成还原[H]和ATP的量不变C3消耗不变,使得C3在叶绿体内的含量减少。同理从合成和消耗两方面看C5的含量如何变化?(C5的合成不变,消耗减少,得出C5的含量增加)为了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此题进行变式训练:改变外界条件如(1)突然降低光照后该化合物如何变化?(2)突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如何?(3)突然降低温度如何?(4)突然增强光照如何?(5)Mg离子减少后该如何变化?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真正掌握一中解题方法同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意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