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1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

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影视作品主要以表现白山黑水的粗犷为主,自然景观原始而质朴,人物善良而狡黠,形成了迥异于其他地区的独有文化样态。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特殊景观,成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竞相开发的对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独有的自然景致并不能成为文化产业依赖的全部,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有顽强生命力的朝阳行。但是,需要指明的是,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景象只是表面的繁荣,内里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深度开发较少

主要依靠原始自然形态资源,如长白山及周边民俗村的旅游开发,主要依靠自然存在的原始样态,而对深厚的文化意蕴缺乏深度发掘。

2.缺乏精确的文化定位

仅把吉林文化展现为东北方言和乡村的喜剧性和娱乐性,吉林文化的真实性与复杂性并未得到全面的体现,如东北风二人转和乡村影视剧等。

3.缺少整体性文化产业观念,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不完善

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表现为单一化、零散化和随机化,文化创意产业少有全局性的战略考虑和高层设计,缺乏文化产业理念,各自分散经营,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扎堆或发展不足的两个极端。

二、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有诸多原因的,除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地域、经济等外在因素外,创意人才的教育问题阻碍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较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较少:2010年上海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8.94万,江苏省为111.9万,北京市82.9万,浙江省75万,而同期吉林省不足50万人,占总人口的2%不到。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吉林省创意产业人才数量上的不足,已经预示了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挑战。

复合型高端人较少,而且大部分缺乏现代文化产业意识。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但由于培养机制等原因,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少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人才。所以,从事文化创意的人员不仅缺乏创意,而且少有精通策划经营和管理,熟知东北亚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更缺乏享誉国内外声望的高层次、高素质,能实现“头脑风暴”的个性化高端人才。

人才结构不合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人员主要毕业于传统的中文专业,重理论,但缺乏实践,更没有经历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缺乏明确的产业意识,不适应动手能力极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吉林省进一步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地处东北腹地、经济不发达的吉林省而言,上述现象的出现确实为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挑战。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来看,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是存在劣势的,但从吉林省社会结构来看,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吉林省高校云集,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做好了准备。高校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还应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

三、发展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改变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探索吉林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教育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性人才。这就要求改革吉林省高校传统中文教学体制,创建文化创意写作学科。只有通过创意写作这个管道,让创意写作机制发挥作用,文化产业才能在市场这个怪兽面前依然保持价值观和国家意志的敏感度、清晰度,从而帮助吉林省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自我确认和向外伸张。吉林省高校教育,尤其是中文教育将会面临巨大改革,将会出现大量创意写作系。

海外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及基本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文化创意写作学科(或方向)的开创,是吉林省高校以往没有过的改革。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研究创意写作活动及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建吉林省高校创意写作学科,进而探索以文化产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意写作教学体系建构及实践,并探索与传统写作学不同的以潜能激发、创意研究、技能拓展为核心的全新的创意写作教学观念及“工坊制”教学制度。同时,创建高校中文系创意写作教学系统,在现有创新课程基础上完成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创新建设。在理有创意写作学科组基础上,探索创新创建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方向(或创建创意写作系)的可能性,探索其培养目标、方法、方式、评估体系及标准。

第2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背景;问题;对策

一、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英国是最早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的国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文物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以及电视、广播等行业中的诸多部门。在2002年,创意产业就超过了制造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仅次于金融服务业)。那么,创意产业究竟是怎样一种产业呢?创意产业,其最核心的是创造力,它是创意产业的生命,这最核心的创造力又是原创和创新的组合;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有高于文化产业,是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创意产业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技术创新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创意产业于2005年开始萌芽,随后的2006年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元年,同时也是创意产业广泛普及并开始为更多人所关注的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以此为指导,各地也纷纷制定扶持创意产业的各种政策,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渐孕育,发展实践不断推进。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有明确表示将重点支持文化创意等产业,表明创意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其实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是具有一定中国色彩的,因为在很多西方学者那里,往往更多被表述为创意产业。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概念的是我国台湾。在2002年他们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提出来,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行动的具体方案。我国大陆地区关于创意产业的提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叫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以北京为代表,包括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归纳起来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基础,依靠创意人的智慧,对文化等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财富,提高就业潜力的产业。按照我国现行行业分类可分为四类:一是文化艺术类;二是创意设计类;三是传媒产业类;四是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类。第二种是称为“创意产业”,主要以上海为代表,包括广州、深圳、重庆、西安等。这有所区别于英国初始的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所囊括的行业比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少得多。截至目前,在世界上由政府出面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仅有我国。

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对物质以外的精神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到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这意味着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在此背景下,作为能够创造巨额利润的创意产业链条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意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开始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融资难

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源泉,它的发展不依赖于资本但却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普遍都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如:创意者、创意团队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创意产品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加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风险;大多数的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有限、有形资产偏小、缺乏完整的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缺乏稳定性、企业管理不规范从而导致其综合实力较小、信用水平偏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仍然是依靠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单一的投资机制,政府以外的投资依然不是很旺盛,而这仅有的政策性资金也是更多的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创意公司。再加上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的限制,大大增加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存在的基础和得以发展的制度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具有创造成本高、投入大,但复制容易、复制成本低的特点,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必须要以完整的、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基础的。我国由于多年的历史和经济原因,广大民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够、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许多自己民族的品牌在国外被抢注,而国内创意公司由于忽视对自己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导致盗版、“山寨”成风以及行业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之间的相互模仿;再加上国内关于知识产权的法案一直不完善以及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保护还存在真空区域,这些都大大阻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创意的热情。

第3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 问题 对策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在政府规划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配以相应管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创意氛围浓厚,并集中体现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交易等功能,进行创意产品策划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园区。

在杭州,大大小小不同的文化产业园区有近40个,其发展模式被称为“10+X”模式,其中“10”为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X”为新兴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据统计,截止2009年12月底,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171家,实现营业性收入25.1亿元。

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力不足、特色不明

各园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功能定位不明确,园区缺乏主打的品牌性文化符号,大量同质化的企业用同质化的产品进行竞争,导致恶性的价格战。很多园区的产品是一种低端产品。

2、产业链不完整,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

目前,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无论在园区之间还是在园区内部企业之间,都没有较为清晰的产业关联性,难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3、产业园区的空壳化和“候鸟化”

所谓“候鸟化”就是指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用完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园区去。这种情况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最终也将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4、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主要体现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一些文化产业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在全国没有规范和权威的统计机构和数据,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买卖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一方面,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生产者由于其规模所限,不了解当前市场上需求的实时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文化创意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非物质形态性和高专业知识性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行业目前的技术、价格情况。

5、创意人才缺乏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体现在创意上,因此也被称为头脑产业,其主要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在美国、英国及日本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超过12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人才储备上较少,具备“A+B+C”(A代表艺术、B代表商业、C代表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则少之又少。

6、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加强

目前,杭州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整个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盗版、侵权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建设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是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1、加强政府引导,优化园区资源

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出总体规划,杜绝产业园区的空壳化和“候鸟化”,优化配置城市总体资源,减少同类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同时,明确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定位和优势,引进相应企业入驻,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2、完善产业链建设,发挥集聚效应

各园区应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身优势,各有侧重,建立产业链,形成一系列产业发展群落。各园区可根据市场需求状态和自身情况选择“以创意为重”或“以产业为重”的定位理念,创建自己的特色定位。

3、加快人才培养,完善人才结构

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其自身的人才优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等38所高校的40万在校大学生,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应根据产业园区对创意人才的需求,加快相应人才的培养,这样便可以依托高校源源不断的人才,保持创意产业的核心――创造力,使产业园区不断壮大。

4、打造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成立大型权威的中介机构,通过供求关系等市场手段调节产业结构,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宣传推广、人才培训、融资渠道等支持。定期举办论坛、会展等活动,促进产业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积极宣传,加强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制定、完善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截至目前,杭州已有2家国家动画生产基地,3家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动画产业基地数居全国第一。2009年1至3季度,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1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高于全市GDP增速6.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1.9%。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任重而道远。■

第4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大众美术教育;郑州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G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大众美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郑州在经济和资讯全球化的21世纪,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潜能和文化资产,创造性的进行自我开发,是城市的核心目标。郑州应努力宣扬中华民族文化,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郑州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探索大众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郑州构建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大众美术教育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美术世界已渗透在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众美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学意义。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城市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健全;城市的开放、包容及多样性强,提高全民的美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大众走进城市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郑州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为多产业人才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集聚平台和信息载体,能够成为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同时能够使大众身临其境地欣赏现实美术作品,开拓民众视野,涤荡人的心灵,使大众感受艺术之美,受到审美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全面提升全民的艺术文化素质。

2.汲取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分析郑州发展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2.1创意产业发达地区发展产业园区的现状

目前全国创意产业发达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产业布局合理,主题特色突出。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在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在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等,其中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如田子坊、八号桥、M50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老厂房改建而成,成为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众园区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带给观者愉悦的审美感受,提升了大众审美能力。

2.2郑州发展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郑州发展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起步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与先进城市相比,对发展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与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和中原城市群龙头的地位不相称,与全市人民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对发展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缺少一定的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财政投入力度相对不足,难以有效地引导民间资金投入;艺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有一定的趋同现象,缺少反应体现美术主题特色的园区,难以为大众美术教育提供较多的、先进的、具有时代精神的现实美术作品,大众的审美意识不强。

3.构建郑州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探索大众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3.1提高认识,全面发展大众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随着大众美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普及提高,群众接受美术教育的内涵应越来越丰富。大力提倡大众美术教育,构建郑州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够提高全民的审美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3.2政府政策扶植,加大资金投入

在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植,有公共投资的意识,投资的回报不仅可以从经济体的自身资金周转链中收回,而且可以从整个园区甚至是社会环境的优化中来谋求。这就需要政府把园区的建立看做是服务于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是大众感受城市前进脚步、文化多样性、艺术多元性,进行大众美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民间资本融资,把资金投入做成常态化,重视资金投入的长期效应,为园区持续和谐发展、大众接受美术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3科学规划,探索旧厂房改造的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

旧厂房改造的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能够以最低成本实现城市核心区域的产业升级,是文化产业聚集的典范,是都市内发展园区的成功模式。借助旧厂房特有的建筑结构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将旧厂房改造成为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大众感受到历史的见证和延续,这既保留了历史工业建筑风貌,也实现了传统产业向现代绿色环保产业的转型,为大众接受创新型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环境和氛围。政府在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和城市功能配套上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政府主导进行科学规划用地、合理安排就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完善旧厂房改造的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

3.4开发多产业结合,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在城市中心区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将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餐饮业、设计业、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条件。建立以数字多媒体、民族民俗、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雕塑艺术、建筑设计、动漫文化为主题特色的产业园区,让大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欣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艺术的魅力,增长审美意识,提高大众的美术教育和艺术文化素养。

总之,郑州要做强做大,实现“软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崛起繁荣、群众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就要发展大众美术教育来优化结构,而谋求发展大众美术教育的文化创意产业,就要寻求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重大突破,我们要用战略的前瞻来科学地指导实践,在发展上做到诸多的创新,才能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向全国传播中原文化理念和中国艺术精神,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褚劲风,高峰,马吴斌.上海城市与创意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06

[2]周松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前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01

第5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 文化创意产业 投融资问题 发展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投融资现状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效应明显,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邯郸等省会城市或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河北省内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共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765个。主要集中于石家庄、保定、邯郸,形成了以石家庄现代文化创意区、保定动漫软件创意区和邯郸历史文化开发区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其影响力不断提升。

虽然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且已初具规模,但与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和运作资金的能力方面。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小、竞争力不强,资金短缺、投融资机制不畅,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形式单一、企业投资意识落后等原因都制约着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投融资体系如何推动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成为多方关注的话题。文化创意企业资信差、风险大、资产少的情况,市场环境和金融体制的欠缺都限制了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途径。传统上,完全依靠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实际需求。解决这一问题,单靠政府有限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利用好目前金融体系内成熟的产品、工具,并加以适当的创新,是改善河北省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状况的可行之道。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融资主体单一且投融资渠道不畅

长期以来,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过多依赖国有经济推动的格局并没有彻底改变,而较大规模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印刷、娱乐服务等个别行业。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主体主要来自政府投入,而政府投入又非常有限,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介入,民间资本的进入门槛普遍较高,而外资的利用水平又较低,因此,使得社会上的一些闲散资金与海外资金很难进入文化市场,很多重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缺乏资金支持。

(二)财政投入不足且金融支持乏力

很多文化场馆和设施,都需要得到政府财力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每年投入到文化产业的经费微薄。目前,除省市一级的文博群艺场馆之外,县以下的场馆绝大多数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财政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此外,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其投资额大,回报期长,金融部门往往对其缺乏投资兴趣,再加上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其用于银行信贷的抵押资产非常有限,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介入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投入成本较高,长期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有力支持,因此很难形成具有一定品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三)投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河北省文化企业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财政拨款包揽一切经营性活动,致使其投融资主体错位,文化创意产业各部门间缺乏经营积极性。另外,由于文化企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而各部门往往只从各自的利益角度来考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往往发生冲突。各部门之间由于在管理职能上相互掣肘,再加上受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影响,政企不分、责权不明的问题在文化创意企业内部表现得非常突出。

河北省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

1.加强制度设计,优化融资环境。加快发展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巨大的资金驱动,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既不能长远解决问题也不符合产业的发展规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现阶段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健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融资评价机制。扶持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专门的评价机构,明确被评估文化创意项目的价值,为银行或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具有公信力的投资评价依据。目前,河北省尚缺乏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造成评无所依。一方面评价结果无公信力,不为公众信服;另一方面,评估容易受商业利益的驱动,高估或刻意压低文化创意项目的市场价值,引发新的评估信用疑问。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评估中,文化创意及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具有不确定性,在用于担保或抵押用途中,投融资各方对价值的确认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要有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才能使投融资双方的合作具备实现的基础。

2.调整政府投资方向,充分发挥资金效能。目前,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补贴应注重支持发展、建设一批“公共产品”性质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集中投资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基础示范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公共技术平台项目是针对文化创意企业资金少、科技含量不足的情况,解决单个企业资金紧张、创意转化能力弱,产业重复投资的有效途径。可采取政府投入、市场化运作、开放式服务的建设思路,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服务支持,解决企业资金、技术上的困扰。

3.疏通政策性投资渠道,改善产业资金的供给。通过组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促进风险机构和资金管理机构的结合,吸引风险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该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政府控股,会同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发起,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进来。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向文化创意产业注资,一方面缓解了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另一方面树立了融资企业的信用形象,客观上起到给企业信用增级的作用,也促进了企业自主融资的能力。

4.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产业信用担保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多层次的信用保证体系建设是解决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资金应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运用多种方式,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担保方式方法,疏通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渠道。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政府出资、专业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新设或委托专业担保机构,担保机构根据实收担保资金额度,对其进一步放大,确定担保的余额总量额度。在担保余额总量额度内,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银行融资活动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二)促进金融行业与创意产业的有效对接

1.创新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大力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银行贷款是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主要途径。在文化创意企业能用于抵押担保资产很少的情况下,发展文化创意企业的无形资产抵押是破解融资难的主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的无形资产具有超收益性和长期性,在专业评价机构评估、登记后,具有可质押的特性。商业银行只要建立起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点的评审流程,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专业评价机构做好评估,选好项目,加强贷后质押品的监控,以知识产权为保证的融资方式将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2.探索新的贷款模式,实行联贷联保。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商业银行可对其入驻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集合打包授信。可将集聚区内有一定实力、有融资需求的文化创意企业集合起来建立信用互助组织,达到在融资上相互支持,共担风险的目的。

3.开辟新的融资途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不必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去购买设备,而只需要用现有资产、效益以及未来的收益作保证,提供租赁公司认可的担保,就可占用并使用设备,利用产生的效益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实质上是借钱,只是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罢了。而文化创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设备、设施、技术平台的租赁,具有按揭的特点。这就可以使文化创意企业在现有的条件下,运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满足其融资的要求。可见,发展融资租赁是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途径。

(三)强化与资本市场对接并创新直接融资方式

1.上市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是文化创意企业获取直接融资的理想方式。文化创意企业要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理顺体制机制,争取上市。中小企业板是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而文化创意企业也正是在文化和科技两个引擎的助推下,蓬勃发展起来的。首先,按照目前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要求,企业要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形成稳定的主营业务,业务在所属行业,至少是其细分行业内,该企业处于龙头地位。因此,文化创意企业首先要抓住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两个抓手,努力提高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利润的延续性,保持主营业务的明显优势。例如,动漫游戏企业不能是手工作坊,要有规模有利润,更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引擎、著作权明晰的优秀脚本等软实力做后盾,才能源源不断提供出品的动画和游戏,并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2.公司集合债券。公司债券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能采取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公司债券可以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拓宽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公司发行债券的利率普遍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可以减少财务成本,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鉴于目前,公司发行债券的门槛还较高,一般文化创意企业一时难以达到独立发行公司债券的要求。公司集合债券开辟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融资思路,是对公司债券发行政策的灵活应用。文化创意企业捆绑在一起集合发债,债券规模增加,信用等级上升,财务指标符合政策要求,从而跨越了单个文化创意企业无法逾越的发债门槛。集合发债不仅加大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力度,拓宽了渠道,促进了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而且创新了担保方式,化解了金融风险,分散了金融的流动性。

3.并购重组。文化创意企业的并购重组不仅能够达到企业融资的目的,更能实现文化创意企业的规模扩张、优化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结构、提升文化创意企业同高新科技的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特别是在河北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推动下,并购重组成为文化创意企业融资不可或缺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娜,张静.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地方工艺品产业化发展为例[J].经济论坛,2012(10)

2.李乐明,叶彩琴.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路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韩虎山.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刘燕婷.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潘玉香,海洋.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研究[J].天津经济,2012(9)

6.赵瑞娟,黄晓敏.广西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6)

7.罗妍.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议[D].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8.李凤香.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6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广告设计;教育

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正在全球各地迅速崛起。尽管这还是一个相对较新,并仍然在不断变化的概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数字经济的崛起,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文化、创意与经济和技术的融合,逐渐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广泛认可和普遍重视,逐渐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包括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所说,“从根本上看,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的是艺术家、设计师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创意阶层的崛起。”[1]创意经济时代通过激发人的创造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一场争夺创意人才的战争。近几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瓶颈就是创意人才的极度匮乏,创意人才培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是广告设计教育难得的发展契机。首先,广告本身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包括我国广告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其次,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包括出版、动漫、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消耗大量广告策划人才,必然会带动广告教育面临新一轮跨越式的增长。第三,广告设计教育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摇篮,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的要求与广告设计专业最为接近。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既是广告设计教育面临的紧迫使命,也是广告设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

要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首先必须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营销手段,生产和提供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集群。因此,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了文化、创意、营销及信息技术,具体如下: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

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要求。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的界限趋于模糊。具体而言,它是以包括商贸、旅游、餐饮、建筑、制造等传统产业为载体,通过融入并深化文化内涵,使消费者能同时获取文化情感新体验的精神满足。[2]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承载的是文化内涵,其起点是文化,即找寻、挖掘传统产业的地域人文内涵,提炼符合目标消费群价值观和潜意识的文化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意和创新

创意和创新是联结传统产业与文化之间的粘合剂。没有创意和创新的所谓组合,只是简单而生硬地对文化符号的并置,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也就难以唤起消费者深层次文化的情感共鸣。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把传统产业的“实体内容”及文化的“虚体内容”进行分解之后,寻找“实体”与“虚体”的各个分部之间的恰当结合方式。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催化剂是营销策划

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经济等于创意产品的价值与交易次数的乘积。也就是说要有足够数量的消费者,或者足够数量的二次消费者(忠诚用户),才可能产生经济上的巨大效益。要想实现文化的商业化价值,真正发挥创意的效力,营销介入文化产品研发及推广是前提条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使目标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从而获得产品的认同和品牌的忠诚。因此,只有进行深入的消费者分析、市场分析,才能充分了解目标消费者的价值观、教育、偏好、习惯、甚至潜意识,以及了解目标消费者二次消费的真实缘由,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规模化。

(四)文化创意产业的加速器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信息技术超越了地域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即时交互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思维习惯,这也正是以“即时交互”见长的微博和微信等沟通方式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即时交互”的信息技术加速了传播效率,拉近了沟通距离,颠覆了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式。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诞生了许多新形式,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得到真正的成长,必须重视文化、创意、营销及信息技术四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合与促进。没有文化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和长久;没有创意和创新,则会生搬硬套或牵强附会,从而变得软弱无力,难以打动消费者;没有营销策划,则是水月镜花、空中楼阁,难以获得实际效益;没有信息技术,就如同没有翅膀一样不能飞高飞远,难以取得大范围的快速发展。总之,忽略任何一个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都难以获得快速而持久的发展。

二、我国广告设计教育的问题

我国广告设计教育经历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在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及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跷跷板”式的学科建设

主要是指偏重其归属院系学科背景的课程,而“顾此失彼”地忽略属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建设。由于广告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所以,我国广告设计类专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学科开设背景。广告设计专业所属院系多以艺术设计、新闻传播、文学、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类为主。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平台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广告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不同学科的融合显得尤其重要。在现实中,主要是因为师资等多方面原因,形成了对其它学科的偏废。比如,艺术类常常忽略新闻传播和营销学课程,人文类常常忽略艺术设计和营销学课程,营销类常常忽略文学、新闻传播及人文素质类课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培养进展缓慢

尽管创新能力在学界和业界都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进展缓慢。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知识可以传授,但创新不能传授。似乎只有外国人才能拥有创造力,西方发达国家才能培养创造力。这种观点显然是可笑的,其盛行所带来的流毒对我国广告设计教育贻害无穷。事实上,造成创新能力难以培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氛围,使许多人不愿意深入地学习原理性的理论,模仿甚至是抄袭的低成本,让我们的手脚功能越来越退化;二是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标准答案培养出来的思维定式,使我们创新的路径越来越狭窄,大脑的创新思维严重荒芜。

(三)互相脱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我国开展广告设计教育30年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理论类课程纸上谈兵,忽视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践类课程似盲人摸象,轻视理论的讲授。比如,文学类课程方面,往往只重视文学理论的传授,却对文字表达方面的常规训练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在大学期间逐渐萎缩;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较为强调实践方面的技法训练,设计原理方面的视觉理论却涉及较少,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进行创新的坚实理论根基,模仿、抄袭他人创意成为常态。尽管企业对人才望穿秋水,但是,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脱节的教学方式,使大量的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四)教材及师资未能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

新媒体形态的出现是传媒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广告业和广告设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每个人既可以是传播链的客体,又可以是传播链的主体。传播门槛大幅度降低,传播主体无限量增多,使任何传播都可能出现爆炸式地增长效果。同时,传播过程出现的干扰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分散,传播的效果更难掌控。伴随着数字电视、楼宇视频、电子杂志、手机媒体、微博、微信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传统的广告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环境。新媒体带来的传播路径、传播形式变化,迫切要求高校能培养出大量熟谙新媒体规律的广告设计人才。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材和师资,新媒体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并未真正得以开展。

三、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对策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基本要素的研究,结合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要培养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必须注重文化素质和创意、创新意识的培养,强化营销策划知识及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学习,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融会贯通的人文素质培养

尽管广告与文化创意产业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产业和文化内涵更加广泛且深入。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3]只有加深传统人文思想的领会,拓展中外文化视野,注重古代文学、易经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知识与社会学、心理学的融会贯通,才能为创意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二)市场营销理论的强化

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广告创意技巧,还要具有市场策划能力。就广告本身而言,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和繁荣的象征,是营销的衍生工具。作为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沟通方式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营销目的和营销对象的准确与否。开设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及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分析等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其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贯通交融。

(三)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关于思维的广度,重点是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改变原来的单向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横向思维模式。关于思维的深度,要强调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深入研究“为什么产生了这个问题”“如何定义问题”等,通过回到原点去思考问题;对传统的、已经存在的概念进行否定性或颠覆性的解释,促进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提升解决问题的创新性能力。如果要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思维的训练,那么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从一个问题点向各个方向进行网络式的深度发散,可以触动并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多思路、多层次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四)新媒体的课程及辅助教学

围绕新媒体开设专题研讨性的课程,结合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学习新媒体比较有效的方法。尽管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新媒体广告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索,但是,由于新媒体本身正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材和师资在短期内都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研讨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未知空间的探索和思考,寻找新媒体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课堂和课外均可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作业的公众点评及传播,把其作为作业评分及评价的一个内容。在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杂志的编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进行内容的推送,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并掌握新媒体的运行规律。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广告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都非常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项目,抽取其中的部分任务,进行真题的跟做或真题的实做,结合行业专家的讲座和考察参观,强化产学研结合,了解产业的真实状况和真正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同时,加强理论课程的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类课程的理论讲析。当下广告和文化创意产业都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对广告设计教育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告设计教育在前辈及同仁们的不断探索下,对于沟通技巧、创意形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面临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广告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依然年轻,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以使其更加昂然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79.

[2]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J].商业时代,2007(8):95-96.

第7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因子分析;实证分析;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在我国日益引起重视,它指的是将某一个主导文化产业作为基础,通过吸引大量与之相关的产业共同形成在某种特定文化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比较典型的领域有媒体、影视、动画以及游戏等,在很多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发展成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系列的经验说明了文化产业集群该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标志,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向成为文化产业大国,就一定要有文化产业集群的保证。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态势

1.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多样化的过程,但是不同地区或者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因素等的不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讲,分为了两个类型,即欧美型和亚太型。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看法是应该包含电影、音乐、广告、美术、表演艺术、手工艺术等在内的13种类型。美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看法是应该包括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发行类产业以及版权关联产业这四种类型。香港关于这方面的看法是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指电影、艺术古董、广告设计、表演艺术、音乐、电视等在内的13种类型。可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是广义的,是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为依据的,其核心之处则是需要具备创造力,是通过技术和创意来获得市场,实现营销目的,这是一种新型的产业。

从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涵盖范围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2.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态势

发展至今,我国已经建立了六大创意产业集群,第一,首都创意产业集群,该集群是围绕着北京而展开的,被誉为全国文化中心,因而其作用时无可替代的,发展至今,形成了文艺演出、广播影视以及古玩艺术等行业,具有显著的优势。第二,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该集群是以上海为引领,逐步形成杭州、苏州以及南京等工业设计行业集群。第三,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这一集群区在我国也是名列前茅的,是一个集影视、广告以及动漫为一体的集群区。第四,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主要城市有昆明、丽江以及三亚,主要涉及的行业是影视业和服装业。第五,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主要城市有重庆、成都以及西安等,主要行业是网络动漫游戏行业。第六,中部创意产业集群,主要城市有长沙,主要行业是电视广播行业。从中不难看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然局限在单独的行政区以及经济区范围内,也被限制于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部门等。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在这一部分,主要以杭州市为例,对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展开详细的分析。杭州作为历史名城,有责身后的文化底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茶文化、丝绸文化以及良渚文化,从这一点看,杭州的文化创意资源十分丰富。在产业布局上,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本集中于西湖、拱墅以及余杭等地方,尤其是西湖区域更是发展的重点。发展至今,该地区也形成了比较著名的杭州模式,以两圈、两带、多点为主要特征,形成了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对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而言,该地区起步相对较早,发展速度迅猛,最早在2002年的时候,伴随着美国DI设计库在杭州运行开始,该地区就步入了全国创意产业园区的行列。在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后,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便已经建立起了六大成熟度比较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典型的是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以及西湖创意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12个文化产业园,发展至2014年,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共计完成了1359.51亿元的增加值,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市GDP的增长速度。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目前来看,该地区已经建成了主导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分别是现代传媒、教育培训、动漫游戏、信息服务、文化会展设计服务、艺术品以及文化休闲旅游。其中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高的分别是信息服务行业、设计服务行业以及现代传媒行业这三者。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优缺点实证分析

虽然目前来看,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也取得了丰富的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一样不可忽视。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以及动力要素则是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动力,因而在这一部分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模型。选取了企业互动要素、区域网络要素、创新系统要素、文化环境要素、设施条件要素以及政务环境要素作为指标,企业互动要素又细分为:分工与专业化、竞争、合作、互补、信任与制裁。区域网络要素又细分为: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专业化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与中介机构、柔性劳动力市场、创意人才。创新系统要素又细分为:创新态度、集体学习能力、知识溢出。文化环境要素又细分为:开放与宽容的环境、文化资源、集群品牌。设施条件要素又细分为:硬件设施、公共信息平台。政务环境要素又细分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环境管理。现针对杭州地区关于文化创意传感也集群企业展开调查问卷,总共发放的问卷数量为138份,有效回收问卷数量为102分,而对该研究的最主要判断依据就是动力要素是否存在,以及重要程度。针对调查的变量采用了五级李克特量表打分的方式来进行打分,得到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并通过要素均值和因子载荷矩阵的方式来实现。

1.因子分析矩阵构建

因子分析的方式是通过找出能够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来对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描述,具体分析中,按照变量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变量实施分组,使得同组内部的变量和变量之间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使得不同组之间的变量具有较低的相关性。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X=(X1,L,Xp)是通过观测到的p相同指标而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F=(F1,L,Fm)是通过公因子而组成的不可观测向量,F以及X表示的是公共因子;aij表示的是因子载荷系数;A表示的是因子载荷矩阵ε;以及X表示的是特殊因子。

2.因子分析结果

在按照上述因子分子矩阵模型计算之后,得到了表1、表2所示的结果: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所得的数据普遍比较高,基本上都在3.5-4之间,平均数值为3.81,所有变量都要与3,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杭州地区所研究的要素基本上获得了认可。其中对竞争、硬件设施、规划引导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评价特别高。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本文提取了6个主要因子,其累计贡献率大概值为81%。从表3也能够得出,本文对动力要素的识别以及相关子要素划分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信任和制裁比较倾向文化环境要素,而在政策支持方面,则更加倾向于设施条件要素。

从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该地区虽然文化创意园众多,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孤立,并没有实现沟通交流,也没有切实可行的集群互动机制。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群的内部也比较模糊,并未做出确切的分工。其次,文化创意企业虽然多,但是规模普遍偏小,在融资过程中,很容易遭遇瓶颈,而其推销能力不足也严重制约着该地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再者,人才结构存在着不合理问题,人才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该地区文化创意园中普遍存在着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在高新技术人才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最后,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集群成长环境,所有企业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集群意识,究其原因则是外部没有切实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的约束,这样一来,造成了交易费用提升的问题。

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1.优化产业集群发展布局

为了进一步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应该大力构建特色创意集群,根本目的是使得同质化竞争问题减少。一方面需要对创意园区的管理体质进行完善,尽可能的不出现同种创意园区出现多个部门共同挂牌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进行创意园的规划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将当地特色凸显出来,以此形成竞争优势。

2.打造产业集群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高等院校需要把学科理论和实际应用衔接的问题解决好,进一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健全学科建制,把文化创意产业和岗位需求联系起来。之后,还要针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可以通过教材建设的方式,引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在专业实践方面强化学生创意性以及应用性的培养力度。要强调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可以适当的开拓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尽可能的引入国际一流创意人才。针对已经在岗的文化创意型人才,应该对其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创意能力和综合水平。

五、结语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现如今,构建一个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以及富有创意的文化产业集群成为了对国家整体竞争力水平的衡量依据。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必须要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力度,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真正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带动地我国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8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产业化;工业建筑;循环;问题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009

0 引言

城市结构的转变包含了地块的新生、再生与使用用途的改变。旧城区的改造与新城区的扩张是城市化进程高速推动下的必然结果,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既存建筑的去留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然而,所占既存建筑面积最大的工业建筑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摧毁的对象。与此同时,在国家产业升级调整政策导向的指引下,借助新兴科技对传统资源的创造与提升、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创造就业岗位等特点涌现出大量的朝阳型产业园区,其功能为既存闲置工业建筑循环利用注入新的生机。

1 产业化背景下的园区建设概述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以来,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无论在产业发展规模上,还是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自2006年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至今已10年,文化创意产业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经历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发展阶段。从一五期间厂房改造的北京798、上海红坊创意区、上海M50等,扩展至上世纪初老旧厂房改造的上海苏州河畔艺术集散地、上海1933,再到深圳创意之都、深圳OCT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厂房改建项目。随着产业内涵和规模类型的不断发展,既有闲置工业建筑凭借场地空间灵活性优势,被大量再生应用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从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2008〕128号文件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到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创业创新产业所带动的既有闲置工业建筑又迎来了孵化园、产业园及众创空间等功能的再生循环利用。

2 我国闲置工业建筑循环再生回顾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中的大型城市中,闲置工业建筑越来越多被应用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衍生文化活动场所,以上海为例,自1999年以南苏州河路1305号2000平方米旧仓库改建为设计工作室为代表,开始尝试为创意产业改建旧仓库及厂房,并在苏州河两岸形成上海创意产业的最早形态。至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已经达75个。截止目前,依托工业建筑改建为主体,上海已发展形成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传统型工业城市聚集的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虽不及全国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但工业遗存循环再利用仍持增长态势。以“一五”计划重点工业基地吉林省为例,现存大量既存工业厂区,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省内816家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市区内工业逐步外迁,致使大量未到使用寿命的厂房、仓库等建筑或遗留闲置或灰飞烟灭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之中。仅长春市2006-2008年出让闲置工业用地为172宗,约合700余公顷,并成逐年上升的态势,这无疑是对建筑资源的浪费,对工业文脉延续的破坏。将工业外迁后留下的旧厂房仓库循环再生,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形成具有地方工业文脉特征的创意产业园区,给省内80%以上创业型的创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环境,同时创意群落的密集形成也复苏了地块的使用功效,进而代表东北老工业地域特色,提升地域人文质量。

3 工业建筑循环再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3.1 改建园区空置率问题

空置率问题是各产业园区开发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虽有政策扶植,但改建园区的功能预判及环境定位失准,规模体量发展存在盲目的增长,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自然也就出现了空置率。如,上海投资规模近4000万元的八号桥项目,其目标是“场地包租20年,计划5年收回投资”,过于功利和现实的因素致使空置。另外,很多园区业主只是进行简单的旧建筑改造、然后出租,提供单一硬件,缺乏多元化服务,也是园区空置率出现的诱因。

3.2 老旧维护厂房维护问题

以长三角新兴产业密集区域为例,老旧工业厂房在更新利用中多存在房屋渗水反潮等现象。如杭州丝联166项目,园区占地面积6000余平米,创意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分割LOFT形式。园区内按“保留、改造、新建”原则规划,同时体现时尚和现代的特点,为创意者提供尽可能适宜的环境。创意工作区为创意企业及个人开辟的专区,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随意分割空间,进行个性化装修,提供个性创意展示空间。中心广场依托天井景观充满意境,使用者可观鱼赏竹,亦可交谈沟通。休闲娱乐区是以咖啡厅、品茶室为主的区域,旨在为创意人士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的空间。功能完善,但在使用中,中心庭院与室外联通,檐口四壁渗水反潮情况严重,甚至滋生植物直接影响内部使用。与主厂房相连的附属建筑改建为蜜桃咖啡,其外墙窗洞口也因多年渗水出现破损剥落现象,如若不及时修缮维护,房屋安全岌岌可危。

3.3 工业建筑循环再生能耗问题

在现有使用的改建产业园区中,通风问题借助原有高侧窗及通风井道等基本等以解决,但采暖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仍是厂房改造中能耗难题。如天津C92创业聚集区,将原有仪表集团大空间厂房改建为以联合办公席位及服务的小空间办公室,采暖完全通过中央空调解决,能源消耗量较大。

4 结语

第9篇: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本文主要讨论既存工业建筑在国家产业升级调整及更新脉动中,如何进行建筑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并调研总结现存的实际问题,展望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产业化;工业建筑;循环;问题

0引言

城市结构的转变包含了地块的新生、再生与使用用途的改变。旧城区的改造与新城区的扩张是城市化进程高速推动下的必然结果,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既存建筑的去留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然而,所占既存建筑面积最大的工业建筑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摧毁的对象。与此同时,在国家产业升级调整政策导向的指引下,借助新兴科技对传统资源的创造与提升、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创造就业岗位等特点涌现出大量的朝阳型产业园区,其功能为既存闲置工业建筑循环利用注入新的生机。

1产业化背景下的园区建设概述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以来,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无论在产业发展规模上,还是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自2006年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创意产业”概念至今已10年,文化创意产业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经历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发展阶段。从一五期间厂房改造的北京798、上海红坊创意区、上海M50等,扩展至上世纪初老旧厂房改造的上海苏州河畔艺术集散地、上海1933,再到深圳创意之都、深圳OCT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厂房改建项目。随着产业内涵和规模类型的不断发展,既有闲置工业建筑凭借场地空间灵活性优势,被大量再生应用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2008〕128号文件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到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创业创新产业所带动的既有闲置工业建筑又迎来了孵化园、产业园及众创空间等功能的再生循环利用。

2我国闲置工业建筑循环再生回顾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中的大型城市中,闲置工业建筑越来越多被应用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衍生文化活动场所,以上海为例,自1999年以南苏州河路1305号2000平方米旧仓库改建为设计工作室为代表,开始尝试为创意产业改建旧仓库及厂房,并在苏州河两岸形成上海创意产业的最早形态。至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已经达75个。截止目前,依托工业建筑改建为主体,上海已发展形成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传统型工业城市聚集的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虽不及全国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但工业遗存循环再利用仍持增长态势。以“一五”计划重点工业基地吉林省为例,现存大量既存工业厂区,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省内816家国有企业改制的完成,市区内工业逐步外迁,致使大量未到使用寿命的厂房、仓库等建筑或遗留闲置或灰飞烟灭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之中。仅长春市2006-2008年出让闲置工业用地为172宗,约合700余公顷,并成逐年上升的态势,这无疑是对建筑资源的浪费,对工业文脉延续的破坏。将工业外迁后留下的旧厂房仓库循环再生,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形成具有地方工业文脉特征的创意产业园区,给省内80%以上创业型的创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环境,同时创意群落的密集形成也复苏了地块的使用功效,进而代表东北老工业地域特色,提升地域人文质量。

3工业建筑循环再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3.1改建园区空置率问题

空置率问题是各产业园区开发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虽有政策扶植,但改建园区的功能预判及环境定位失准,规模体量发展存在盲目的增长,不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自然也就出现了空置率。如,上海投资规模近4000万元的八号桥项目,其目标是“场地包租20年,计划5年收回投资”,过于功利和现实的因素致使空置。另外,很多园区业主只是进行简单的旧建筑改造、然后出租,提供单一硬件,缺乏多元化服务,也是园区空置率出现的诱因。

3.2老旧维护厂房维护问题

以长三角新兴产业密集区域为例,老旧工业厂房在更新利用中多存在房屋渗水反潮等现象。如杭州丝联166项目,园区占地面积6000余平米,创意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分割LOFT形式。园区内按“保留、改造、新建”原则规划,同时体现时尚和现代的特点,为创意者提供尽可能适宜的环境。创意工作区为创意企业及个人开辟的专区,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随意分割空间,进行个性化装修,提供个性创意展示空间。中心广场依托天井景观充满意境,使用者可观鱼赏竹,亦可交谈沟通。休闲娱乐区是以咖啡厅、品茶室为主的区域,旨在为创意人士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的空间。功能完善,但在使用中,中心庭院与室外联通,檐口四壁渗水反潮情况严重,甚至滋生植物直接影响内部使用。与主厂房相连的附属建筑改建为蜜桃咖啡,其外墙窗洞口也因多年渗水出现破损剥落现象,如若不及时修缮维护,房屋安全岌岌可危。

3.3工业建筑循环再生能耗问题

在现有使用的改建产业园区中,通风问题借助原有高侧窗及通风井道等基本等以解决,但采暖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仍是厂房改造中能耗难题。如天津C92创业聚集区,将原有仪表集团大空间厂房改建为以联合办公席位及服务的小空间办公室,采暖完全通过中央空调解决,能源消耗量较大。

4结语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到:“普通的建筑,就像里程碑一样,需要保护。”城市需要记忆,需要老建筑。闲置工业建筑是城市文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座城市文明发展的客观鉴证载体。这些工业遗存对保持城市活力,对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培育和发展,对城市产业化升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升级匹配服务设施、延续工业遗存使用寿命及空间优化重组进行节能设计是产业化背景下的工业建筑循环再生问题的解决对策,亟待深入探讨与实践。

作者:常悦 严凡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