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传统媒体劣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劣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媒体劣势

第1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传播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成为数字化新媒体。1995年,张树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瀛海威,至此互联网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个叫“互联网”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既廉价又便捷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信息。1998年~1999年,中国的网民成几何数增长,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阅读新闻资讯。2004年智能手机悄然而至,它的出现改变了手机原本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人们更多的是用手机上网,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完美结合使手机上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最重要的渠道。

一、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体现的优势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有更强的时效

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是新媒体的最大特点。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0.3%。网民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零碎闲暇时间几乎都在看手机,甚至走路吃饭的时候都在看,各大网站的新闻会在第一时间推送到所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手机上,可想而知一条新闻的传播不但是迅速的而且受众是海量的。与传统媒体相比,人们不用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获取新闻资讯,而是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何地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媒体打破了固有的工作模式,采、编、发都可以用一部手机来轻松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使新闻更快地并传播。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可以集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使表现出来的新闻更吸引大众。新媒体的快捷性使新闻报道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编辑和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和传播者,公众参与的门槛降低了,使新闻的内容更平民化,更接地气,这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自媒体”,摆脱了一系列的程序和限制,“自媒体”会拉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二)新媒体新闻传播有更强的互动性

在网上阅读一条新闻后,人们可以马上发表评论,表达对新闻的第一感受和看法,也可以浏览其他受众的观点和想法,还可以和某个受众进行交流讨论。对于传播者来说,不用进行单独的调查研究,的新闻很快就可以收到上百、上千甚至上万条的反馈信息,新闻产生的社会效应马上见分晓,这种超强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达不到的。

(三)新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易检索性”

互联网拥有庞大的数据库,信息存储几乎没有容量的限制,这就使新媒体有了“易检索性”这个特点。如果想了解某个新闻详细的内容,人们可以在网上检索一下新闻关键词,马上就可以读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讯。新媒体的“易检索性”增强了人们阅读新闻的自主性。

二、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劣势

互联网海纳百川的容量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快速便捷有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新闻传播者的平民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无法保证新闻质量。奇特的新闻层出不穷,看到不可思议的新闻内容,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会在脑海里打一个问号:这样的新闻到底是真是假?于是,虚假新闻不断出现,娱乐明星被离婚,被去世,一些传播者出于某种目的断章取义,编造新闻,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原则。失实新闻不是新闻而是故事,新闻的最基本要素就是真实性和客观性,网上的不实新闻大大降低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失去了公信力,舆论导向就会偏离轨道,久而久之社会矛盾就会被激化,从而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所以,减弱新媒体的劣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控制虚假新闻的出现,以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第2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近期,作为媒体人,记者的朋友圈,不断被央视名嘴辞职刷屏。离开或许不是偶然。

当今的世界,当今互联网改造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巨变。传媒界亦是如此,传媒人还能原地踏步吗?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传统新闻出版业的入口价值大幅下降,主要表现为用户快速流失,广告主大量转移导致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骨干人才流失导致核心竞争力削弱,进而导致传统新闻出版业深陷困境。

传统媒体转型在即

传统媒体就真的没出路了吗?记者采访了曾经的资深媒体人、现在的权威投资人――建投华文传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张向东。

新媒体的发展使传统传媒行业、传播行业,越来越感受到危机。张向东向《财经界》记者表示,传媒发展至今,其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过去,传统媒体只区别于互联网媒体,而现在新媒体被认为是寄于移动端互联网的媒体。但是,随着传播媒介、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整个传媒行业发展前景我还是很看好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概念边界并不是那么清楚”,一切都有可能是过去。整个传媒行业来说,发展前景依然向好。但是就传统媒体来说,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与时俱进,积极与新方式、新介质握手融合,或许可以摆脱当前困境。

可以说,这几年传媒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尤其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在媒介融合时代,寻找制高点,创造新收益,确实在考验着每一个媒体人。

投资是一条路吗?

以纸媒――报纸为例。

报业,曾经被人们称为“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但从2012年起,“暴利”已经一去不复返,保值读者流失,发行量、广告量急速下滑,而且下滑幅度越来越大。2014年,报业遭遇历史上最高的广告降幅,下滑幅度达18.2%,业界称为“断崖式”下滑;发行量影响力也全面滑坡,人才流失,报纸纷纷停刊。报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数字化又不能够承担起盈利支柱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媒投资的价值和地位得到凸显。

2006年8月,由新闻出版总署力推的“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虽加速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实验室”最终无疾而终。

这些年来,报业所运作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从PDF电子版、报纸新闻网站、二维码、云报纸、手机报、电子纸,到电商网站、新闻客户端等,都面临着盈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本赚吆喝的局面。除了数字化,一些报社也开始尝试报纸分化转型之路,如转型为地铁报、免费报、社区报、专业报等。但是,这些转型路径依然存在盈利能力不强,无法支撑起报业的现存体量的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报业加快了多元投资转型探索的步伐。2014年,一些报社的多元化投资已经初显成效,不少报业集团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仅仅占到50%,其余都是非报收入。报业投资成为报业扩张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出路。

融资是被动的资金获取方式,而投资是主动的资金获取方式。如今的纸媒,不仅仅是报业,利润越摊越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早已不是“暴利行业”,投资报业的价值迅速衰减;只有报业投资,还有探讨的空间。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传媒集团、华商传媒集团、大众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报业集团等都率先将资金运作的主要渠道转变为通过投资、资本运作的方式,扭转报业颓势、转型乏力的困境。

报业投资,成为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与出路,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为报业集团的闲钱找个出路,也不在于为报业集团获得眼前的盈利,更在于在当前的报业颓势下,报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传媒业与资本的对接在过去十几年才刚刚开始,传统媒体除了自身的多样化布局,“也需要更多地引进资本,应用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张向东告诉记者,“建投传媒主要帮助国内传媒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会并购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

投资的种类

股权投资、股票、期货、基金、债券、房地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保险、外汇、黄金、现货、实业……这些都是主要的投资运作方式。

其中,股权投资非常火爆,其高额回报率引人关注。

绍兴日报社成功投资绍兴海越股份的股权,2009年成功退出,获利数百万元;2008年参与新股申购,获利1000多万元。但随着中国股市放慢IPO的步伐,大量等待上市的企业苦苦排队等候,众多企业上市遥遥无期,股权投资就成了投资市场的鸡肋。

传统媒体有何优势

当记者问到,传统媒体有何优势吸引资本介入时,张向东表示:

首先,传统媒体有很好的政治与政策资源,比如很多报业集团,在当地拥有很强势的地位。而传统媒体的转型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政治与政策资源,去转化为资本,并且吸引资本。

第二,传统媒体,有着人才的优势。很多优秀的传媒人,都是先在传统媒体待一段时间,然后创业,转为新媒体。这主要是内容方面的人才优势,而资本方面的人才优势,传统媒体是很匮乏的。

第3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等死”和“早死”论,并非凭空而生,是业界、学界接触现实之后直观的感受。

如今,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那些早期掌握新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而创办新载体者,有的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商业门户网站。但有的并不能顺畅发展,尤其是许多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进军的过程中陷入了困境,成功者并不多。

“等死”的表现,就是面对新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无动于衷。也许是对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视而不见,依然完全留恋在传统媒体的操作上;也许是对新的传播技术不熟悉,不知从何着手介入,在束手无策中放弃对新媒体的探索。

“早死”的表现,就是在盲目推进中,屡遭挫折。虽然明白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看到商业门户网站赚了大钱,但没有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就急急忙忙介入,结果投入大量资金却没有良好的回报,甚至亏了大本。方向不明乱投入,不仅新媒体未能成功,还拖累了传统媒体。

诚然,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些人想象的“气息奄奄”的惨象,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毫无疑义的。如果传统媒体还一味死守现有的运营模式,肯定还会不断萎缩,从长远来看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危机。因此,不能忽略对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在应对中,一方面要进行创办新媒体的探索,另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和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对传统媒体进行改造升级。

但是,介入新媒体又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新型的媒介载体,与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不能变成传统媒体的翻版。现在传统媒体几乎都建立自己的网站,然后将已见报的内容复制上去,起步阶段应该这样做,但决不能就此止步。如果把复制当作创新,不会有好的效果。有人觉得自己办的报纸有很多人看,放在网上更方便了,有什么理由不看?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喜欢看报的人,是因为他喜欢报纸这种形态。而喜欢在网上看信息的人,不仅有量的追求,还有不断更新信息的期待,不会慢慢来等待。几分钟内能看到的信息,为什么要等到第二天报纸出来才看呢?因此,网络上的滚动报道变得非常重要,必须有即时板块、即时栏目。受众有不同的职业和爱好,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载体有不同的选择。经营者要考虑的就是,明确载体的定位,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设计出并尽可能优化能供受众选择的各种载体的功能。

改革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我们经常讲内容为王,还灵吗?又灵又不灵。单单依靠内容还不够,还要有服务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但内容为王依然是基本功。没有良好的内容,再好的渠道和优质的服务,也未必能吸引受众。但同时,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呈现良好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媒体办的新媒体,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扩大信息来源,另一方面又要做出有别于其他新媒体的质量。现在做深度的报刊也越来越多,深度同样可以呈现在传统报纸办的新媒体上。又“深”又“新”,当然能吸引更多的受众。

在泛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有着多种多样的选择。你不给受众良好的体验,受众就不会选择你。不只是内容,经营、服务等也需要有新的方式。许多商业门户网站有良好的运营经验,因此应加以学习和利用,但不能照搬照套。由于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与之非常不同,商业门户网站的有些经验是不适合传统媒体的。而且商业门户网站已运作了多年,其地位非常牢固,你盲目模仿它,成为竞争对手,同质竞争能竞争得过它吗?肯定不行。因此,传统媒体向成功的商业门户网站学习,并非学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已获得成功的商业门户网站,都有其先进的技术理念,他们非常懂得网络的操作技术,而且又懂得如何将技术模式转变成市场模式和赢利模式,这种转变的过程就得靠理念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同,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是做内容的优势。如何将这种优势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结合好,形成自己的优势,这是需要传统媒体人认识和理解的。从理念来看,就是要将新闻理念和技术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传统媒体介入新媒体的新突破。果如此,也就不至于一介入就“早死”。

第4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一、互联网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

1、网络新闻信息海量、快速更新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网络新闻构建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其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轻易实现了传统媒体一直追求的信息量和时效性,使叫络新闻编辑没有任何的空间限制的顾虑。同时,网络媒体的新闻可以24小时随时更新,把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至。

2、网络新闻多媒体表现手段对传播方式的影响

网络新闻拥有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彻底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长期以来径渭分叨,互不干扰的竞争局面。运用超文本结构,网络新闻将声音、图画、动画、影视、文字等各种传播介质揉合在一起,极大拓宽了新闻事件的信息范围。

3、网络新闻专题对深度报道方式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深度报道让报纸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脱颖而出,电视、广播也发展了各S特色的深度报道样式。如今随着网络新闻专题高容罱对以深度和广度见长的传统媒体深度报道产生致命性的冲击。在网络新闻专题咄咄逼人的压力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只有抓住网络新闻的内在缺陷,借鉴、汲取其优点,挖掘自身潜力,才能获得足以生存的有限空间。

4、网络新闻互动性对新闻传受关系的影响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色。在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屮,受众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传统媒体ill然也比较重视受众,但受众没有什么“话语权”。然而在网络新闻屮,网民的“声音”通过BBS,ICQ,聊天室等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可以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谁都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自己的声音”的可能性,山此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也丨丨益巨大。比如“宝马撞人案”、“孙志刚事件”等,都显示出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

二、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1、与互联网媒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合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楚当前阶段,互联网媒体还处于探索期,其最具特征的楚:互联网山于受到各种条件(如带宽、成本)的局限,在商业运行上处于劣势,使它暂时只能成为主流媒体的附属。冈此,这一阶段传统媒体面临的主要课题楚如何将新兴筝物为我所用,从而获得原有节目形式的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储备。具体操作上就是积极探索一些能与互联网媒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合力的表现形式或传播手段。在这一阶段,大规模地,脱离实际应用地投身网络产业还S得盲目,并不可取。

2、主动进军M络媒体产业,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

第二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互联网媒体得以实现商业运行上的突破,其潜在经济价值得到实现和认同,开始对传统的媒体进行整合。山于屮国与美国相比,互联网的发展整整晚了一个周期,W此,美国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经出现了这一整合趋势,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的兼并就跫其典型代表。在这一阶段,传统媒体的主要课题将是如何在与网络媒体的直接冲突和竞争屮把捤主动。冈此,传统媒体必须淡化媒体形态,充分发挥自己在商业运营和行业人才等方曲的优势,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主动进军网络媒体产业,努力实现两条腿走路,传统和网络媒体融合,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开拓媒体市场化、商业化新途径

第三阶段,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媒体全面整合的时代也会到来。到那个时候,己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媒体间的竞争,而是以网络为核心的媒体集团间的竞争,各种媒体形式只是其综合技术手段之一,媒体集团的竞争目标只是其他的综合媒体集团。在这一时期,网络信息将按内容进行分化组合,比如新闻、娱乐、交流、商业等互联M频道,明确各自的品牌、宗旨、价值和权威。这种划分已不是技术手段的划分,而是在技术手段配合上的功能性的划分,另外,媒体集团除了在宣传、娱乐等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促进来来往往的物流链屮买卖双方间的沟通,开拓媒体市场化、商业化的新途径。

三、结论

第5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微博允许用户使用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软件(如MSN、QQ、Gtalk等)以及开放API接入的第三方互联网工具信息(一般限定在140字符内)。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私信等方式进行互动。

2010年两会期间,人民网建立了“新闻专题”,其中下设的“微博报两会”成为新闻专题最大的亮点。人民网打出“微言大事博论两会”的口号,开辟“代表委员微博”、“两会记者微博”、“微博放映厅”、“博眼看会”等多个栏目,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中的“两会”议题。

本文以人民网的“微博报两会”为例,分析微博在新闻报道中的特色,阐述其优劣势,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分析。

对两会的呈现方式

1 记者开微博,构筑信息新渠道

随着网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在报道两会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在人民网微博用户中,有57位经过人民网微博实名认证的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他们通过手机短信、网页等形式,把两会现场内外发生的新闻实时到微博上,构成“微博报两会”的看点。例如,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詹国枢在3月9日的一条微博:

清晨用餐,与赵启正一桌,旁边是胖胖的毛新宇。见毛盘中实在丰盛,赵笑道:医生说,不在锻炼,关键在吃。毛嗯了一声,未予理睬。赵又笑道,小老百姓,爱瞎操心。人渐多曰,团结在赵主任身边。赵说,错,紧密团结在毛委员周围。众皆大笑,毛亦乐。

微博成为信息最快的渠道之一,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

2 代表委员开微博,加强与网民互动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办的第一家微博,人民网微博吸引了40位代表委员开博。代表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民互动,成为两会的一大亮点。网民通过转发、评论代表委员的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无法亲临两会现场的遗憾。作为“网络议政”的一种形式,微博拉近了民众与两会的距离,可以称得上一种广义上的“赋权”。如人大代表鲍俊涛在微博上写道:

大家好,我的微博开了,我不是很懂,但我愿意接受新事物。我是军队选出的代表,如果朋友们对我有什么建议,可以说出来,我会看到的。

3 网民写微博,建构两会评论场

作为一个公共的讨论平台,微博的出现,增加了网民表达的渠道。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对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社保等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网民通过自己写微博,转发以及评论记者、代表委员的微博,形成互动的格局,形成了两会热点问题的评论场。

信息传播的特点

1 信息实时化

今年两会,记者微博很多都是记者在两会现场实时的,形成了实时的“信息流”。网络传播学者闵大洪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的局面得以实现。微博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工具,能够让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直播”。微博具备的独特新闻机制能够让任何人实时地在互联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快速传播信息的力量得以凸显。

2 议题设置多样化

微博文本短小,呈现出无序化、碎片化状态。微博客中,“#”表示讨论的话题,从本质上讲也是对信息的整合。如设置的“#微博两会#”、“#我有问题问总理#”,并将其作为链接,点击便会出现和这一话题相关的信息。另外,“本周热门转发”、“本周热门评论”的设置从本质上来说是网民的行为直接促成的议题,网民转发、评论次数的多少,成为决定此议题设置的唯一因素。在两会结束后,人民网微博推出了两个专题――“2010两会微博十大话题”、“两会代表委员微博大盘点”――对两会期间的微博信息进行了梳理整合。

3 内容呈现多元化

两会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议国策的大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大会。传统媒体对于两会的呈现方式是严肃的。而网络,尤其是微博的多元化内容极大地削弱了传统媒体对两会严肃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onlyone的微薄写道:

吉林组织部长真是好啊,竟然还送了我礼物,受宠若惊。

微博参与报道两会使得两会“花边新闻”急剧增多。

4 传播方式裂变化

在人民网微博中,“转发”功能使得信息快速流动。例如,A的人民网微博有许多“粉丝”,当其信息之后,粉丝“甲”认为某条信息有价值,可以将其一键“转发”,“甲”的粉丝同样会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微博中A与其“粉丝”构成了一个小群体,这个群体构成了“小世界网络”,“对于信息起到增强和过滤的作用”。传播依此循环,直至无限。微博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N)。②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

微博与传统媒体优劣势辨析

一般来说,微博用户能够快速、及时信息,而传统媒体的时间则相对滞后。对于报纸来说,还会有编辑、排版、印刷等过程,滞后时间可能长达一天。从微博的技术特性上来看,具备了4A的元素(AnyGlme,Anywhere,Anyone,Anything),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另外,传统媒体的新闻源往往显得比较单一,而对于拥有众多用户的微博来说,每个人都是新闻源。

但微博缺陷也较为明显:信息不成系统、短小、无标题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无组织现象。微博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其不能够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较为详尽的报道。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传统媒体的把关较为严谨,而微博则相对弱化。另外,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出现新闻失实的几率要高,信息的可靠性比传统媒体低。

微博能使信息实时化,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如果有失实消息,扩散也会很快,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信息一旦被认定为失实的,微博会迅速进行自我修正,真实信息会取代失实信息。这种自我修正机制也恰恰是微博的一大特色。

结语

第6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 挑战 路径

中图分类号:TN949.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74-02

【导言】“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上世纪麦克卢汉的断言放在今日仍具启示意义。事实上,媒体融合在中国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2014年中央颁布的推动媒体融合的《意见》再次引发传媒界及学界热议。近几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如火如荼,学界研究更是从未停步,如媒体转型研究著作《新媒体拯救报业?》中提出,媒体融合会导致新闻信息生产的贪大求全以及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则指出“人有我有”的同质化竞争策略对品牌影响力并不会有太大贡献,媒体融合既须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作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将简要梳理媒体融合发展脉络,分析融合中存在的诸多障碍,并借助报纸、广播领域传媒机构所做的实践对融合的前景进行简要探析。

一 融合政策:恰逢其时还是为时已晚?

媒体融合即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来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手段来传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从本质上说,媒体融合实际上是依赖信息技术进行新闻消费行为的变革和新闻商业模式的创新。

事实上,媒体之间从来不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相互借鉴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较为固定的形态。回顾媒体发展史,中国报纸诞生之初就是将中国各种传统文体搬上报纸版面,新闻写作五花八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事业刚开启时,播报的新闻其实就是报纸+广播+影片,再配上字幕和图像以及出镜的播报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探索,报纸、广播、电视才发展到现今的形态。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也一直在不断调整自身形态适应新环境,其融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融合1.0:初级的媒体利用阶段

这一阶段,媒体融合更多是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冲击,特别是将互联网新媒体、新介质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手段认知之时所提出的应对策略。传统媒体以其自身单一的主体媒介为中心,寄希望于新的媒介形式、媒介手段、媒介渠道助力原有的主体媒介形式。融合中,传统媒体会有一种优越感,认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才是本,而网络新媒体是末,即整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在身份和地位上无法实现平等,这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消极、相对初级的媒体利用。

2.融合2.0:“一鱼多吃”的全媒体阶段

这一阶段,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的范围有所扩大,层次水平有所提升,并打出全媒体这张牌,即传统媒体生产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在各种媒体之上和各种媒体渠道中传播。不过,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李良荣所批评的,多数媒体是顶着“媒体融合”这顶大帽子形成“一鸡三吃(或四吃)”的懒人模式:一条文字新闻+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些图片,表面上看上去光鲜绚丽、五花八门,但新闻的价值点并没有增加,只是“1+1+1+1=1”的叠加新闻。

3.融合3.0:运作体制的整合变革阶段

融合2.0阶段虽有全媒体全介质的高大上的外表,但其内核中赢利模式的粗放特性依然没有改变。但随着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新媒体传播效果可量化的竞争优势,传统媒体通过“二次售卖”维持经营的运作模式已受到严峻挑战,在广告商业模式中的中心地位被严重动摇,部分纸媒不得不退下历史舞台。传统媒体越来越感到冬天的寒意,思考并进行整合改革,不再仅仅限于就媒体做媒体,而是虚心学习“互联网思维”,开拓非媒体业务满足市场丰富多元的需求。

如今,融合1.0与融合2.0时期的思维虽已过时,而融合3.0开启之前,传统媒体已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显现力不从心之态。《意见》的出台即流露出以为代表的中央高层对传统主流媒体发展现状的不满和对其舆论引导能力大大减弱的焦虑。

《意见》这一来自庙堂的顶层设计是否能及时推动传统媒体、新媒体来一个华丽的转身?政策创新是来得恰逢其时还是为时已晚?笔者较为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的看法,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行性方面,《意见》的出台时机已有点晚了----融合的最佳时机应是十年前互联网经营刚露尖尖角之时,如今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已具备较大的经济体量和较强的实力,并且与传统媒体之间形成了深刻鸿沟,媒体融合其间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传统媒体已难以吸纳腾讯、百度等具媒体性质的互联网企业,而互联网企业亦尚未探索出一条解决官办媒体政治属性与新媒体市场属性冲突的融合途径。

二 道路曲折:融合之路不好走

媒体融合涉及内容、渠道、技术、管理、经营多个层面,需依赖媒体、主管部门、公众、市场四方的良性互动,这意味着融合过程中必将牵涉到诸多利益纷争、遭遇重重困难。

(一)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三大难题

1.理念未跟上步伐

起初,传统媒体认为自身与新媒体的差异仅仅是传播形态与传播技术的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开设网络平台、涉足新媒体业务获得互联网公司同样的发展机遇,在更深层次的革新方面则缺乏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寄希望于同行先行而自己沿着“先烈”探出的“血路”成为市场的“先驱”。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也使传统媒体在投资新媒体业务上过于保守谨慎,对于成效产出又缺乏足够的耐心,因而新媒体业务进一步被边缘化。

2.政策加剧转型惰性

国家的支持与扶持是传统媒体仰仗的一大优势。目前一些媒体主管部门不是推动新媒体的创新经验在整个传媒行业的扩散,而是一再为新媒体的发展设置各种政策门槛,限制其发展速度,以牺牲新媒体的发展效率来给传统媒体变革争取时间和空间。这一方面降低了整个传媒业创新演化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向传统媒体传达了错误信号,以为作为行业规制者的主管部门不会抛弃自己,进而加剧了其进行转型变革的惰性。

3.市场上的后发劣势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凭借互联网传入中国20年以来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成长为传媒行业的后起之秀。新媒体布局较早、卡位较准,并成功探索出游戏、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丰富且富广阔前景的商业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难以跟上新媒体产业演进的节奏与速度,新媒体业务大多成为其投资的陷阱,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新媒体融合转型的三大阻碍

1.有别的政策待遇

正如上文所言,由于新媒体潜藏的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主管部门对于新媒体发展还较为谨慎,无论是采编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政策都向传统媒体倾斜。这也是为何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上,传统媒体对于优秀人才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职员社会地位提供、人事制度设计、福利保障提升方面,新媒体整体上仍处于劣势地位。此外,传统媒体本身壁垒森严的行政管理方式也使人力资源的流通不够顺畅……种种现实因素造成新媒体所需要的大量专业化人才不能得到有效补给。

2.不完善的行业规制

一直以来,主管部门对于新媒体的发展缺乏清晰完善的顶层设计,且产业政策不连贯,这使新媒体在自身的定位与战略规划上陷入较为迷茫的状态。由于信息源的共享、信息复制的低成本以及市场经济中较普遍的“一哄而上”,目前新媒体之间仍处于较为低级的同质化竞争阶段,如搜狐、网易和腾讯三家用户数破亿的新闻客户端首页展示新闻高度重合,每天向用户推送的新闻也基本雷同。除了内容外,新媒体的战略布局也跟风严重,如自媒体风起云涌之时,微信、微博、搜狐新闻端、易信等纷纷跑马圈地加入自媒体争夺战。此外,即使涌现出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其生命周期往往较短,只是虚火一阵。

3.闹心的版权问题

媒体融合之初,传统媒体版权意识尚较薄弱。为了维护客户资源,扭转受众流失、营收下降之势,传统媒体将传播内容放在网络平台上,以免费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资源和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逐步转变,新媒体的受众规模和影响力日渐扩大,但是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规范化、版权问题也日渐凸显。根据目前国家政策,除了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国家队”外,其他网络媒体仍然没有采编权,这对于一手信息的获取无疑是一大障碍。随着传媒格局的变动,网络媒体抓取、复制、翻版传统媒体信息的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如“今日头条”还与诸多纸媒因版权问题而对簿公堂。

三 前途光明:探索创新融合路径

要不要进行媒体融合已是无须进行纠结争论的问题,如何走好这条路才是传媒界及学界需共同努力回答的问题。目前媒体融合已具备政策这一“天时”、市场这一“地利”,如能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内容、技术、渠道、经营、管理全方位的革新,传媒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对于传媒实践中的种种探索,我们应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也应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媒体融合的前景必然是光明的。

就媒体做媒体很难找赢利模式,目前传媒界探索并为学者所认可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继续保持传统意义上属性的内生型转型,另一条则为另起炉灶的外生型转型。内生型转型把各种方式采集的资讯集中在统一平台之上,完成对资讯的调配、组合,然后通过各种介质传播,派生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多种资讯产品。外生型转型则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品内容创新入手,在原有流程之外重起炉灶,起用新人做新事,倒逼传统流程的改造。

在此,本文将对内生型转型的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外生型转型的代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融合之举进行简要分析。广播与纸媒在互联网大潮中受到的冲击相比电视更为严重,其转型的束缚也更多,因而其探索也应受到更多鼓励,其成功经验也更具有借鉴意义。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早在199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即开通中国广播网,成为中央新闻媒体中最早开通互联网站的机构之一。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内容、渠道、人才优势,汇集了海量的华语音频,并实现了海内外重要广播电台节目的直播和点击收听。

2011年,中国广播网全面加强台网一体网络文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网页功能,改善用户体验,其举措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推出聚合各成员音频资源的“听天下”栏目,为网友提供包括中央电台19套节目和78家地方台311套节目的音频,并尝试聚合广播机构网络电台和个人网络电台音频内容。二是建立内容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池,在首页新增“央广快讯”、“央广快评”、“央广调查”、“早报早读”、“晚报早读”等栏目版块,加大与地方电台合作力度,实现广播资源共享,同时与多家唱片经纪公司合作,利用明星效应吸引网民,扩大影响力,通过论坛、微博SNS等方式与网民展开互动,通过PC互联网、移动手机互联网平台第二次传播。三是针对WEB3.0微时代的网络发展规律,创新技术和内容形式,如推出手机电视、手机有声阅读、互联网电视、网络电台和车载视听等产品服务,并针对受众定制开发适应不同平台的客户端播放器。

20世纪初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政策促进广播与电视的融合,但广电集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资金、装备、人员往往更多地向电视媒体倾斜集中,而且由于内部管理机制的条块交错,一些地方的广播媒体反而比原来独立运作时受到更多的制约与局限,广播在广电集团中被“边缘化”。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探索的这条新融合之路对于广播媒体扭转不利局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2000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全国第八家报业集团。十多年来,浙报集团通过重塑传播逻辑与重建商业模式,突破转型融合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浙报集团的外生型转型主要借助三板斧:一是通过推动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打造资本运作平台。2011年,浙报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并在首日即迎来开门红。二是通过创办国内首个新媒体创业孵化基地----浙报“传媒梦工场”,打造技术研发平台,培养高专业水准的技术人才。三是通过并购边锋网络平台,打造党报集团自主性网络用户集聚平台,推动新闻传播与文化服务相融合。其中尤让人瞩目的是对边锋网络平台的媒体化改造。浙报集团在边锋网络平台上开发两个新闻产品----游戏主页的新闻专区和游戏退出后推送的“新闻弹窗”。游戏的用户群非常庞大,介入游戏将传统媒体提升即将流失的用户的黏合度,并将已流失的用户吸引回来且不断发展壮大,然后通过边锋互联网电视盒子、云端悦读、边锋新闻专区、新闻弹窗等提供新闻信息。这一创新顺应用户需求重塑了传播逻辑,同时通过“服务收费、新闻免费”的模式破解互联网带来的新闻免费阅读的困境。

坚守传统媒体业务,同时不断开拓非媒体业务,浙报集团以守正出奇的理念做强做大,通过新媒体扩大传播影响力,通过获取的资本效益反哺传统媒体的发展。目前浙报集团拥有3亿互联网注册用户和4000万网络活跃用户,成为目前国内拥有最大网络用户规模的党报集团,融合成效显著,为其他纸媒提供了转型的新思路。

【结论】媒体融合,无论是目前获得更多国家支持与扶持的传统媒体,还是在市场自由竞争的土壤中野蛮生长的新媒体,最终都将进入优胜劣汰的市场博弈。某种程度上讲,媒体融合也可看作是中国媒体深化市场改革之举。尽管政策的东风来得有点晚,但毕竟媒体的改革发展有了国家层面强有力的推动力。媒体融合不仅关乎传媒业的生存发展,也涉及国家占领舆论制高点这一重大问题。这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不得不走的一条路,这道路注定崎岖,但这道路将通往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加]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陈国权,新媒体拯救报业?,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3]栾春晖,媒体融合之后是产业融合,青年记者,2014(24)

[4]李良荣 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与新探索,新闻记者,2014(8)

第7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纸媒编辑;兼容方法

报纸编辑工作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经过选择分析、内容修改、标题制作及审读校对等处理,对新闻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总合成。随着移动互联产品在信息传播领域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纸媒编辑该坚守什么,又该兼容什么,是所有从业者都需思考的一道命题。

报纸编辑所担任的多重角色要求编辑具有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是其基本知识构成。对编辑来说,基础的文史哲知识及驾驭文字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丰富的百科知识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掌握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是提升报道品质的武器。因此,编辑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与强化。

作为新闻传播的执行者,报纸编辑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还应具有多种能力,如抽象概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新闻价值鉴别力、稿件加工能力和版面创新能力。对稿件中新闻信息的捕捉和概括是编辑的基本能力之一;获取信息后,能够主动地接受、处理和整合信息,是编辑传播活动的基础;准确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报道价值,鉴别新闻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量,是编辑基本修养和工作经验的综合体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是对编辑文字运用能力的考验;突破常规,强化视觉信息传递,让稿件和版面“活”起来,是编辑能动性的最好展现。

走进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时代,颠覆式创新的互联思考方式对传统媒体形成强大冲击,互联网思维平视、开放、共享、多元、便携、即时等特性,使我们不得不在思变中求生存。在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手段明显滞后的劣势下,与互联网拼时间、拼技术显然不现实,因此,纸媒应该更多地在传播态度和内容上下工夫。

平视受众,平等对话。在传统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习惯于灌输式传递。而新的传播语境下,受众被动接受的情况发生改变,用户不再依赖单一的信息传播工具,更会因个人喜好筛选过滤信息,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新闻者。因此,用户平等对话,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是传统媒体对受众传播态度的重要改变。这就要求编辑在稿件角度的把握和标题的拟定上,要多以读者的视角考虑问题。

尊重多元,树立个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沟通方式得以改变,观点表达更自由、更多元。面对众口难调的受众,版面有限的传统媒体靠中庸的传播方式已很难立足。因此,树立自身独特形象,发出独家声音,做有个性的内容,才能形成品牌优势。做内容,是传统媒体的长项,但基于互联思维下的做内容,必须是兼顾多元表达、注重前后衔接、利于快速阅读的。这就要求编辑在新闻链接、版面制作等方面考虑周全,强化主题的同时,还要适度增加报道信息量,为读者提供相对完整、生动耐看的新闻内容。

近年来,互联网总会在年初或岁尾推出一年的“网络热词”,成为茶余饭后的公众话题之一。这些网络流行语丰富着大众的语言,也反映着大众的生活,为传统媒体语言表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模板。随着互联网思维日趋盛行,互联网式表达、互联网上的热词在当下纸媒新闻稿件中已屡见不鲜,适时适事恰当地运用网络流行语,会使新闻信息更加贴近亲和、丰富多彩,能够提升公众关注度,加速新闻传播进程。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纸媒从业者以娴熟的网络语言与读者一起“玩”,巧用网络流行语与读者沟通互动,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第8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报纸 创新

如今,网络、手机、QQ群、3G、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在给我们带来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媒体大战烽烟四起。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有人惊呼报纸的寒冬已经来临。更有甚者,有人预言在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下,报纸会逐渐萎缩、直至消亡。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尽管“报纸寒冬论”和“报纸消亡论”在某些程度上有夸大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报纸的发展正遭遇瓶颈。2010年5月1日,持有《Buffalo News》股份的“股神”巴菲特在一次股东大会上说,报纸行业的快速消亡“令人触目惊心”。

报纸是否真的会退出传统媒体的历史舞台?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报纸不会消亡,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报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么,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报纸目前要做的就是――固本求新,超越自我。

一、固本求新,超越自我

1、为什么要固本?

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在大众心目中具有很多优势,如便携性,易于保存性,阅读的舒适性等等。除此之外,与新媒体相比,报纸还有几大优势。

(1)传播内容的的权威性。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报纸以客观真实性为内容选择的标准,悠久的传播历史,使得报纸的信息传播具有极高的可信度。与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相比,报纸的信息传播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传媒大亨默多克说:“在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一直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

尽管有极少数报纸存在虚假新闻的状况,但是,仍然无法改变报纸传播的权威地位,所以,每当有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常习惯通过报纸来获取相关事件的权威信息。

(2)报纸的人才优势。长期以来的积累,报纸拥有一支熟练的采编队伍,尽管不同的报纸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但是与新媒体相比,报纸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新闻的报道能力具有较大优势。尤其是党报系统,拥有众多优秀的编辑记者。

虽然有不少报纸从业人员流向新媒体行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形成规模,人才优势仍然在传统媒体。

(3)报纸“采访权”的优势。打开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会发现,很多重大新闻的报道,几乎都出自报纸,这是当前新媒体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也是新媒体发展的最大瓶颈。

报纸享受采访权,从业人员一般都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这是新媒体从业人员不具备的重要硬件条件。采访权的缺失,使得当前的新媒体内容缺乏原创性。几乎成了传统媒体的转载平台,其中报纸占绝大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媒体的发展目前还不具备独立性,除了一些较大的门户网站和实力雄厚的新媒体平台外,其他很多新媒体基本沦落为传统媒体的“寄生体”。

报纸优势正是新媒体的劣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新媒体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基本都处在“三依”阶段,即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依靠传统媒体的人才优势,依靠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没有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提供的内容,很多新媒体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说,报纸有足够的自信,不会被新媒体代替。但是,报纸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才能巩固自身的优势,放大自身的优势。

2、为什么要求新?

求新,是报纸超越自我,更新自身的传播方式,拓展自身的传播渠道。

求新其实就是向新媒体学习,在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理念等方面进行革新。

(1)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都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它可以不受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时空因素的限制。同时,便捷的浏览方式,超文本链接,谷歌和百度等超级搜索引擎,更是将新媒体信息的海量体现得淋漓尽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上获取铺天盖地的相关信息。

(2)多样性。传统媒体的表现方式是单一的。报纸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和图片。广播的表现形式是声音,电视的表现形式是图像和声音。

而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的多媒体特点兼容了传统媒体的各种传播形式,视频、音频、图像等多样性的传播方式,让人更容易接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使自己的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3)互动性。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不设限的电视台”,信息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任何事件,都可能被草根大众所发现,然后通过网络、博客、论坛、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媒体信息。同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是新媒体的互动性,也是新媒体最大的魅力所在。

互动性恰恰是报纸的致命弱点,同时也是其天生的弱点。长期以来,“我编你读”的思想导致报纸的互动性几乎是零。早期的报纸尽管都有读者来信来电,也在一些版面刊登读者来信来电,但都是冰山一角,并没有和读者形成切实有效的互动。

新媒体的优势正是报纸的劣势。当前,报纸的读者群正在一点点地流失,尤其是年轻的读者群,他们很少阅读报纸,宁愿从新媒体是获取新闻,尽管这些新闻都来源于报纸。这也是导致“报纸寒冬论”和“报纸消亡论”的重要因素。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正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媒体技术革新的体现。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要想保持自身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向新媒体学习,取长补短,超越自我,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报纸的新媒体战略

从报纸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上看,当前报纸的新媒体战略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建设自身网站,构建网络平台

建立自己的网站是报纸新媒体战略的基本举措。如今的报纸,绝大多数有自己的网站,一些权威的报纸网站更是影响力巨大。如《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平台“人民网”,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报纸网站的意义在于,“报网互动”,把新媒体的一些特性转嫁到了传统媒体报纸上。

(1)拓展了报纸的内容。因为版面的限制,报纸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但是以报纸为依托的网站,则具备了网络海量信息的特性,方便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一新闻事实,大大扩展了报纸的内容范畴。同时,有些报纸网站同时提供历年报纸的所有电子版资料,方便读者查阅。

(2)增加内容的精彩性和多样性。报纸的网站不再受纸质媒介的限制,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以外,很多网站开辟了自己的视频窗口。如人民网的“人民电视”,新浪网、搜狐网的视频等等,增加内容的精彩性和多样性。

(3)提升报纸的互动性。绝大多数报纸网站都设有论坛和网友观点,读者可以对新闻信息进行评论和反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和报纸编辑进行沟通,提出意见或提供选题。报纸通过网络这种形式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互动能力。如,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网友来论”、“强国社区”等版块,即时灵活,和读者实现了零距离互动。

当然,很多的报纸网站仅仅是报纸的电子版,得不到真正的重视,与市场完全脱节,失去了建立网站的意义,最终将为市场所淘汰。

2、与新媒体合作,提升品牌影响

随着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以及影响力的提高,很多报纸如今将自身的内容无偿提供给一些大型门户网站,通过网站传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品牌。

同时,一些门户网站逐渐意识到过度依赖报纸内容的后果的严重性,开始注重并加大自己的原创内容建设。随着这样的原创网站的增多、网络论坛的火爆、博客群体的兴起,网络原创内容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眼球,同样也引起了不少报纸的极大关注与垂涎,一些报纸也开始转载网络的内容。《人民日报》2010年1月1日再次扩版,版面由20版扩至24版,新增了两个专版,一个给了《人民日报》的强势“项目”――评论,即观点专版,一个则出乎意料地给了新媒体――新兴媒体版。《人民日报》的这一变化,足以证明网络内容的受关注度。

报纸与新媒体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报纸决策层观念的进步,也是报纸扩大自身影响、打造自身品牌的重要途径。

3、紧跟时代潮流,创新传播方式

新媒体不断发展更新,传播技术不断突飞猛进,新媒体的种类也日益增多。这要求报纸能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自身的传播方式。

微博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新形式,刚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亮点。一些报纸应时而动,迅速开通了自己的微博,或者是开辟了以微博内容为主题的专栏。如,《新京报》的“微博大义”栏目,《青年时报》的“微言大义”栏目,《都市快报》的“微生活”版面等,和读者即时互动。

2009年4月,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推出针对iPhone手机的新闻阅读客户端,允许iPhone用户免费阅读新闻。在国内,《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也设计了自己免费的iPhone新闻阅读终端。今年4月22日,经过几轮测试和调整,《京华时报》的iPhone/iPad客户端阅读器正式上线。

全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手段不断更新,这是大众传播应用的一个趋势。只要不断巩固放大自身的优势,同时又不断地紧跟时展,创新自身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报纸就会越来越强大。

第9篇:传统媒体劣势范文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及时、真实、客观。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因覆盖性广、时效性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指出外部机遇和挑战,对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SWOT分析;传播路径

DOI:10. 16083/j. cnlci. 22-1296/g4. 2015. 08. 00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5 )08-0017-03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依托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通过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体形态。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是快速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方式,传统传播方式的受众年龄层次跨度大,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受众中青少年居多。

(一)利用传统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阶段,利用传统传播方式完成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依靠以下几个途径:学校教育、制度规范、各级党委的学习、文化建设、传统媒体传播等,其中传统媒体传播主要包括新闻、报纸、广播等,传统传播方式的受众倾向于被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利用新媒体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新媒体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在微博、微信、手机应用软件等平台上对用户进行传播。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新媒体开始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生活。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思想,其传播必定要结合社会实际,适应社会潮流,贴近社会生活。青年一代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时期,更需要深入学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传播更符合青年人的需要。

二、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SWOT分析(参见表1)

SWOT分析是一种面向管理学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制定或修改组织的经营战略,使组织目标、管理意识、经营方法等适应组织及其变化。此分析方法在各种管理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其综合、系统的思维模式对于制定科学、全面的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主要依靠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结合,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 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 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为83. 4%。庞大的受众群体造就了新媒体强大的影响力。从广度来看,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每一个体,都深受新媒体的影响:从深度来看,新媒体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关系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影响力,新媒体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确保传播的广泛性。

2.新颖而灵活的传播方式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有着受众广泛、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更多的是自发性传播,具有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可以引发参与者的讨论和思考。新媒体的传播主体与接收主体都十分广泛,传播方式更为灵活立体,限制因素少,传播效果更加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面深入的宣传,新媒体中微博的话题讨论、微信的文章推送、美拍的微视频都是很好的传播方式,并且能够通过评论、转发形成互动,带动全民广泛参与和学习。

(二)劣势( Weakness)分析

1.传播过程难以控制

新媒体的传播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只靠官方平台的是不够的。在消息被之后,网民的反应、参与程度、关注点都无法控制。网民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因此,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题是否能够引起关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性较强,而网民通过新媒体途径获取政治性信息的行为较少,参与度与关注度有待考量。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则主要通过新闻的方式传播信息,信息源相对固定,信息传播的过程较好控制,要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需要用电视媒体、报刊等多加宣传。

2.新媒体环境中存在消极思潮的倾向

网络环境十分复杂,难以控制。在网络环境中,消极思潮关注度高,导向性强,网民容易受到感染。许多激进的、缺乏理性的参与者缺乏理性平和的参与精神,一味批判,群众的跟风心理也比较严重。相比之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很难吸引观众,在自由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提高其吸引力很有难度。

(三)机会( Opportunity)分析

1.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智能手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又一次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固定或移动多媒体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拇指族”的出现也推动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目前,类似于微博、微信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新形式的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出现。比如,美拍的出现将微视频打造成信息传播的又一新途径。新的传播方式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也能够有效缩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距离感,使之更为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2.上行下效的组织传播模式

随着新媒体影响力的提升,将其作为信息传播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目前,各层级党政部门都建立有官方信息平台,如官方微博、认证微信号,部分高校还设有大批网络宣传员。这样层级分明、队伍庞大的组织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信息,并形成广泛深刻的影响。因此,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组织、有效率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四)威胁( Threat)分析

1.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

新媒体是新兴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由于出现时间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加之网络环境相对自由,容易出现隐私泄露、言论偏激、信息庸俗等问题。

2.受众群体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新媒体的广泛影响力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生活层次的人群,因此,受众群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差异必然存在。思想水平较低的人群更有可能会发出消极言论,出现非理性抨击的可能性也更高。如何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被不同思想道德水平的人接受,并且避免引起消极思潮,也是传播过程中的一大挑战。

三、基于SWOT分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对策

(一)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形成有组织的高效传播机制(s-0)

党和政府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背景,充分重视新媒体宣传这一途径,把握好新媒体操作便捷、传播迅速的特征,充分发挥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党和政府应借助于新媒体受众广的优势,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做到专人负责、人人参与。以高校为例,可以综合纵向教育和横向教育形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机制。纵向应形成由高校党委、各级学生工作部门发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宣传,院系党委(支部)、团委及基层党支部、团支部配合宣传,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调动积极性,参加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讨论学习。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资源共享可以反馈到各上级,上级再根据大学生群众的反馈商讨下一阶段教育方案,从而形成由上级至下级宣传,下级向上级反馈这样一个循环机制,在不断循环中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横向应形成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动学习,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各高校之间互相交流,从而优势互补,形成高校交流教育网络,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交互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着力完善网络监管体系( S-T)

针对网络环境过度负面化的现象,党和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弘扬正能量,引领社会主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出来的科学的思想,政府应对其大力弘扬,营造积极的网络环境。同时,还应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打击,对传播不良信息、发表偏激言论的行为进行惩戒。

(三)打造多途径传播模式,综合提升价值观影响力(W-O)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需要发挥新老媒体的合力作用。传统主流媒体在公信力上有强大的优势。传统媒体信息时往往需要严格把关,并且拥有专业的媒体团队。而新媒体借助于网络优势,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在年龄层次方面,传统媒体的受众整体年龄偏大,新媒体的受众则多为青少年。因此,唯有将新老媒体有机结合,才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从而确立其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