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种类的划分
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作为人们的生活共同体,它具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关于对其分类,有多重分类方法,如社区教育资源包括显露形态和潜在形态的教育资源,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等。另外也有一种分类法,把这种资源分为四大类:自然生态资源、人力资源,社会物资资源以及自然物质资源等等;还有的人则把它分为:教育资源自然存在状态,政府的或人为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有的则根据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除了上述的这些分类法之外,也有一种从多角度划分的方法,有人认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资源既有来自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物力的,也有来自人力的;既有文字实物表现形式的,也有信息和活动表现形式的。综合实际,本文则主要是按照社区的构成思路来进行划分,从社区的构成分析来看,主要有人口资源、自然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就够资源等,所以,笔者人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点:一个是自然物质资源,一个是人力资源,一个是结构组成资源,还有一个是精神资源。
(一)、社区的自然物质资源既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同时也包括设备设施要素,以具体事物的形态存在
1.自然物质资源。自然物质资源的道德教育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对青少年的陶冶情操,以及对生命的价值上,还表现在我国的历史古迹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带给他们的思考和启迪上,自然物质资源,广大精深,其中,尤其是一些爱国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和情怀,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尤为深刻。如岳飞背刺“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足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在这些自然物质资源中,无论是高大磅礴的山,无论是清澈见底的水,还是花草鸟虫,都可以让置身其中的青少年被这种神奇的力量所震撼,被大自然的生命力量所感染,可以说,这是对青少年最美的关于美得教育,同时,对于一些名人故居、爱国将士墓地的拜访,置身其中的青少年,仿佛自己就深处于其中,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这也是对他们的最好的道德思想的教育。
2.社会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主要是指用于社会生产及生活的设施设备等等。在社会资源中,关于自然资源的一些事物,在社会物质资源中则相应的可以上升为生活设施的一种,比如说,自然资源中的湖泊园林等。生产设施可以用来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劳动观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产生作用;另外,对于让青少年参加一些生活设施如道路绿地的清洁维护的活动,则可以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的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人力资源
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具有职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力资源,他们是社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社区党政领导。社区党政领导是带动社区发展的领头羊,有部分社区领导,他们从长远的,高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式,例如为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凑集资金,统筹各部门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创造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等等,同时,他们也努力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2、企业界人士。企业界人士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这一类社会资源中,以热心教育事业,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企业人士,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上,都给青少年教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相比与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学校而言,这些企业人士往往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多的创造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和机会。
3、专家学者。专家学者,他们学识渊博,知识丰富,受人尊重,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上,不仅可以为其提供精神知识上的支持,还可以对青少年给予指导,鼓励他们。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给与他们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何种讲座,从青少年身心上面出售,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教育。
4、离退休老同志。离退休老同志既有丰富的阅历和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也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感召力,同时他们也具有培养下一代,培养青少年的激情和热情,通常情况下,这些离退休老同志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阅历,以长辈的身份鼓励青少年积极努力学爿,他们感染力强、效果好,是教育社区青少年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公民道德观察员的老志愿者们则对社区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区治安、街头报亭、娱乐场所的广告等环境进行观察、调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5.学生家长。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学校与居住地同在一个社区。学生家长也是学校所在社区的居民,他们在不同的单位工作,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加之关注孩子的教育,他们非常愿意为孩子的校外活动助一臂之力。因此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社区德育资源。这不仅表现在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的德育影响上,还表现在家长的高尚人格多其他青少年的影响或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学校组织校外教育活动而提供条件。社区内还有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知名人士以及具有各种专业特长的居民等,都是校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
(三)、结构资源社区的结构是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相互结构成的关系”
社区作为地域性的社会,在社区的地域范围内存在着诸多社会群体和组织,包括政党机关、服务企业、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医院、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以及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各种群体团体。由上可知,社区的结构资源中具有德育价值的资源包括:社区内的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服务企业、生产企业,民问组织等。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政府职
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中的街道,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属于管理机构,他们在社区青少年的德育中发挥的作用表现为:政府党政机关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筹集资金;为学校也辖区单位共建教育基地牵线搭桥,组织双向服务;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校外教育在社区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则从教育系统的管理门的角度为学校与社区加强联系发挥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作为与社区直接相连的机构,对社区德育作用的发挥上表现为具体指导、协助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社区德育活动。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利益的代表机构,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社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业主委员会代表社区居民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现在:与居民委员会协调一起开展优化社区德育环境的工作。社区的社会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是社区内的显性教育资源,其德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教育观、少年宫、俱乐部、展览馆、剧团、新闻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等是国家兴建和扶持的社会文化公益单位,是社区内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机构和组织,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而社区教育机构、组织是社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联合组成的,如:关心下一代组织、家庭教育中心、家庭学爿、流动人口学校、老年人大学、新市民学校等社区学校等等。服务企业、生产企业作为驻社区的企业单位应与社区共建,对当地社区青少年的德育影响表现在:一方面是社区大德育环境的构成部分,另一方面则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来源(主要是其纳的税)或以赞助的方式来服务于青少年的德育活动或提供德育活动基地等。另外,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中,许多部门和机构都肩负着培养青少年道德素质的任务,比如说,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社区治安部门、社区交管部门等等,一方面,它们要教育监督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努力给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创造必要的机会,组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对其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和扩展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贡献了一份力。另外,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德育活动中也是中坚力量,大学生接受过学校高等教育,是社会群体中一股高素质的力量队伍,通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实际行动,培养了青少年的风险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志愿队伍作为一种组织资源,它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而言,无疑具有双重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作为学生,运用其自身在校所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实践了他们公民道德素质;而在他们参与的社区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经验与努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来教导,解决社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这种奉献精神也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四)、精神文化资源
社区的精神文化资源是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主要包括社区的精神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其中,社区精神是指在社区内形成的一种崇尚先进,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状况等,社区精神资源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和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对他们起着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的影响。一个社区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该社区的文化来体现,而社区文化又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文化,因此,社区的文化资源则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民众的精神,它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体卫活动以及社区建筑风貌。
社区的精神文化资源根据社区文化组织性的强弱度,可以分为:居民业余生活文化资源和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其中,居民的业余生活文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社区内表现出来的文化资源,比如社区服饰文化,社区礼仪文化等;一种是日常的文体娱乐活动资源。从这一分类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文化资源,还是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其大部分文化大都属于分散性的民间文化,自发性生成,社区居民的生活丰富,社区生活繁多复杂,因而这种社区文化资源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资源特点,同时,这种文化资源对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和道德培养也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健康的,文明的,进步性的业务文化活动,对社区青少年而言具有积极的,健康的教育作用;反之,不健康的如赌博、迷信等活动,则对社区青少年无疑具有不良的影响。
含义 目的 关联性
一、青少年文学教育的含义和目的
关于文学教育,我国学者大致有以下三种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教育就是语文审美教育。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教学。第三中观点认为,文学教育就是文学审美教育,尤其是文学审美能力。为了弄清文学教育的含义,先从文学这个概念着手。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表达工具来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把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用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其基础是人的情感和社会生活,其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教育,首先它是一种教育活动。什么内容的教育活动?即文学上的教育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教育活动?无非是教育人们懂得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社会生活状况。如何表达?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用一种艺术化的方法表达。前面对于文学教育的三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都其片面性。认为就是语文审美教育的观点,只注重了语文艺术的审美,却忽略了文学艺术的全面性和应需要的表达形式。认为就是文学教学的观点,只注重了科班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认为就是文学审美能力的观点,虽然不在只注重语文审美,注重了整个文学范畴的审美,却也忽视了应需要的表达形式。据我的理解,认为青少年文学教育就是以文学接受为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学,培养青少年的文学审美能力,使其能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生活学习状况。
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目的在于让青少年掌握一定语言文字技巧,艺术化的表达自己所看、所想和所经历的。具体上讲,让青少年掌握基础的文学知识,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和欣赏能力,学习成功的创作经验,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陶冶感情,开阔视野,学习成功的文学创作经验,最终提高青少年的阅读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含义和目的
社区教育,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了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青少年社区教育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旨在提高青少年社会认识能力和生活关爱程度的教育活动。由于青少年一般都在学校接受教育,一般社区教育进行都是在青少年放学后及放假假的课余时间。基本内容是对青少年提供的课后辅导,包括课程内,也包括课程外的辅导。课程外教导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社区是青少年生活居住地,是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社区教育有其重要性。实践中,青少年社区教育项目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智能培养、德育培养、作业辅导、心理沟通、家长教育、旅游活动等一系列方式。社区教育给予了青少年生活关爱和心理关怀,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的学习成绩,自信心,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金钱观。
三、二者之关联性
1.青少年社区教育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学教育
青少年社区教育项目很多,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式的方式,包括学生课外辅导,社会公益活动,心理辅导,家长式教育,德育讲座,瞻仰烈士林园等。在社区教育中,对青少年提供的课外辅导中,既可以课程上的,也可以是课程外的。学生课外辅导,就包含着一定的文学教育,对于青少年文学上不足的,尤其是对语文教材不懂的,文字语言功底不好的以及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不足的,可以在社区中通过“量身辅导”。在社区教育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的学习状况,予以单个补习。
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革命传统教育、道德价值观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文体鉴赏教育等。其中文体鉴赏教育中,旨在通过社区课外教育提高青少年文学艺术水平,体育竞技水准以及各种鉴赏能力,自然也就包含着文学教育。社区这种文体鉴赏教育并不一定通过授课方式,绝大部分是通过社会活动的形式。比如举办社区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来提高青少年写作能力,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其自信心,培养文学方面的热情。对创作作品公开展览,对青少年语言表达技巧多建言。通过拜访文化大师或者参观已故大师的故居,瞻仰文学遗迹,陶冶青少年文学情操。通过观看著名文学作品,学习成功的文学创作经验。游览人文精神馆,开拓青少年的文化视野等等,都属于文学教育的范畴,只是形式不是课堂模式而已,通过这种方式的社区教育,可以缓解单纯枯燥的课堂模式,帮助增加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启发他们对文学的积极性。
2.青少年文学教育和青少年社区教育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前面讲到,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目的在于让青少年掌握一定语言文字技巧,艺术化的表达自己所看、所想和所经历的。对进行社区教育在于提高青少年社会认识能力,全面提高青少年各方面的素养,帮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二者仔细分析在目的具有一致性:
首先,文学教育和社区教育都在于提高青少年的素养。文学教育直接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文学上的素质。我们知道,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通俗地说,一个人连语言文字艺术都没有,谈何全面素质。社区教育中,内容上不只是文学教育,所以目的也不只是在于提高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只要有助于提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都可以开展活动。它注重的是全方面的教育以及对学校教育的不足“查漏补缺”。
第二,就文学教育本身来说,一个与文化教育好有涵养的人,其他方面的素养应该也不会差。通俗地说,“文化人”是有别于一般人的,其价值观有更高的高度,有思想深度,能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良好的品质,至少不那么粗俗。某种程度上说,文学素养就代表着整体素质。也就是说,文学教育搞的好,也能带动了其他素质的发展。这和社区教育注重提高全面素养也是一种竞合。所以我甚至建议,青少年的社区教育从培养“文化人”下手,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文学性格。
第三,青少年文学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注重提高青少年表达能力。一个有内涵的人才,是需要通过良好的艺术表达方式投递给其他人的。如果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别人理解都成问题,这也意味着很难沟通,对其发展是很大的阻碍。社区教育尽管和文学教育侧在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语言交际的沟通,后者注重的是文字方面的沟通。不管怎讲,这都只是在表达方法上的差别,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3.青少年社区教育能反作用文学教育
青少年社区教育搞的好,很多方面能指导文学教育。第一,社区教育通过各种关于文学方面的活动,比如前面说过的办社区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参观已故大师的故居,瞻仰文学遗迹等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文学不同映像,陶冶青少年文学情操,摆脱那种课堂式文学的枯燥,有助提高青少年对文学的热情,积极性。还可以学习成功的文学创作经验。第二,在社区教育中,专门针对文学的课后辅导,可以有效弥补课堂理解不足的缺陷。由于文学课本许多难懂晦涩,经过社区教育的“查漏补缺”,解决了语文老师难以顾忌到的知识点。第三,文学的基础是人的情感和社会生活。对青年人进行社区教育,最大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文学创作很大部分依赖需要社会生活支持,多增加生活阅历,能为自己创作增加素材和灵感。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比如,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等,不仅能学到社会知识,而且能感受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增加青少年新的感受,这将有利于青少年文学情操的培养。第四,文学需要语言上的美,文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对这种美的创造和鉴赏。青少年社区教育中通过文体鉴赏能力的教育,比如旅游活动或者人文博物馆的参观。能增加对美好事物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审美素养。而这种素养正是青少年文学教育所需要的。
四、结语
青少年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对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那种单纯科班式的教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在于提高其文化素养,纯粹文学思想的灌输,不利于青年对现实的了解,容易造成与社会的脱节。通过社区教育多种形式的开展,指导青少年社会生活的理解。文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并不止于它们在现实和艺术的对立,其实,二者有其很大的共性和联系,对青少年教育方面这两种教育可以交叉运行。分析二者的联系,目的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阅立兴,陈汉.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意见[J].文学教育,2006,(7).
[2]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言出版社,1999.
关键词:社区教育;青少年;教育品牌;成长
中图分类号:G77;G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28-01
社区是青少年体验社会、实践社会的重要平台。青少年的社交学习、休闲娱乐、知识更新和健康锻炼等很大一部分活动,都是在社区中完成的。打造社区青少年教育品牌,既能吸引青少年参与教育活动,又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打造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让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既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由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主要在社区,社区有责任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天宁区各社区在打造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过程中,首先对社区内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问题家庭青少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类,列出问题清单,然后以“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教育活动。通常“工作室”由领衔人的名字命名,并有4名~5名成员组成。“工作室”成员根据问题清单,在社区中开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如我区红梅街道锦东社区的调解纠纷员陈超荣,是一位从事多年法制工作的法官,退休后经常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街道就利用他的法律专长成立了“陈超荣法律服务室”,定期对辖区青少年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 “远离珍爱生命”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来维权。社区通过打造青少年法制教育品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护航。
二、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青少年时期会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要在社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场地、师资等基本条件具备后,必须对社区内的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问题调查。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我区茶山街道的“瑞文心理工作室”,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辖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从2013年开始推出“瑞文有约”――家庭教育课堂。针对如何排解学生心理压力,如何看待青春期等各类困扰家长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个案疏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经过两年多的培育,目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5名,医生、教师、公务员等兼职心理指导师10名,建有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和辅导室等专门场所,其教育影响范围也从本辖区扩大到全市。
三、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品牌
1. 打造培养青少年生活技能的社区教育品牌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生活,青少年只有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才能真正有社会生活的体验。因此,社区要创建培养青少年基本生活技能的实践基地。如我区青龙街道的“巧婆婆手工坊”和茶山街道的“爱来吧――手工制作坊”,是专门培养青少年生活技能的学习培训场所。社区经常组织青少年到这里来学习最基本的家庭厨艺、点心制作、手工工艺品制作等,并与指导教师一起研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使他们真正获得了从生活中学习生活的道理。
2. 打造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的社区教育品牌
意志是人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人生难免遭遇挫折和逆境,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如我区郑陆镇的“青少年生存体验中心”、兰陵街道的“防灾减灾体验馆”等,为了培养青少年坚强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分别开设了生存体验区、心理承受区、逃生体验区、运动拓展区等,使他们通过不同区域的亲身体验,起到了锤炼心理品质和意志毅力的作用。
3. 打造培养青少年探索创新的社区教育品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社区必须为培养青少年的探索、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如我区天宁街道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定期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让他们通过馆内的“科普教育益智平台”“大型互动科普健康电子书”等多种声、光、电高科技设备,在游戏与互动中寓教于乐,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兰陵街道的“尤辉互联网技术培训基地”,则是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互联网学习培训活动,让他们在不断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进行未知世界的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社区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能有效弥补青少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空白,使社区成为青少年磨炼意志的课堂,成为培养爱心的摇篮,成为学会做人的“书本”,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别样的蓝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不足与完善
青少年犯罪已被视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可见一斑。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二是青少年犯罪的预防难度较大,从而给一个国家的青少年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世界各国出于对青少年保护的考虑,在司法实践中做了诸多的尝试,例如,家庭或学校教育、政府收容教养以及必要的法律制裁等,社区矫正是其中适用率比较高的一种司法实践。由于社区矫正突破了传统监禁刑的模式,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各国针对青少年犯罪分别开展了社区矫正,但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易忽视。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包括少年和青年两个群体,从年龄上界定为未年满18周岁的部分未成年人和部分成年人,但青少年犯罪的主体集中在未成年群体。加强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探讨犯罪的原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开端。在家庭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人社会化阶段,将孩子塑造和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完成孩子社会化的启蒙教育,是父母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社会工作。父母应该制定针对孩子个性进行的社会化方案,以便孩子在的过程中能顺利的融入社会而不会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形成隔阂或障碍。家庭结构的类型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影响则至关重要。
家庭结构分为完整的家庭结构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两种类型。社会学意义上的所谓完整的家庭结构应当包括父亲、母亲和孩子;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类型则为或者父亲或者母亲缺失。司法实践中,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成长往往发挥着正向的作用,即在完整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孩子将来犯罪的概率比较小,这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相反,不完整的家庭结构极容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孩子心理发育的不足或缺陷,使得这些孩子相对于在完整的家庭中生长的孩子更容易对社会产生仇视、抵触、逃离的情绪,进行犯罪的概率要相对的高些。因为,不完善的家庭结构在无意中会给孩子造成某种不良的心理影响,例如,残缺感、亲情丧失感、孤独感,这些负面的、消极的因素是造成孩子后天个体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学校原因
学校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担当着两项社会化的功能:教学和育人。因此,校园文化环境、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学校的处罚制度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有效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应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待学生不应该唯成绩论,不应因成绩的优差而对学生差别对待。否则,那些生活在糟糕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且成绩不好的学生易形成自卑、羞愧、封闭、叛逆的性格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师的素质水平也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因之一。一般说来,自身素质水平高的教师的责任心也比较强,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心,会根据不同的情形、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采取恰当的、“柔性”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过错,在问题的处理上会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以便学生能从内心真正接受“惩罚”而不排斥。而素质水平较低的教师在面对有过错的学生时往往采取粗暴、简单、低级的“硬性”方式来解决问题,忽略学生的感受和承受力,这种“硬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极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会进一步诱发其内心的叛逆、抵触甚至反抗情绪。
学校设立处罚制度是必要的,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让有过错的青少年意识到问题所在。德国刑法学者费尔巴哈主张的心理强制说认为,犯罪的发生源于行为人从犯罪中得到的快乐大于因犯罪而受到的痛苦。因此,学校制定相关的处罚制度的目的是让犯错的学生能从受到的“惩罚痛苦”中认识到远离错误的好处,从而不想甚至不敢犯错。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果学校制定的处罚制度或措施不当,则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加重青少年学生的“仇视”心理,无法实现通过处罚的方式对不良行为青少年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二、社区矫正的特点
关于社区矫正,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有别于监禁刑的一种新型刑罚方式,是在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和刑罚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采取的一种非监禁型的刑罚方式,是依法在社区中对犯罪人实施惩罚和提供帮助,以促进其过守法生活的刑罚执行活动。
(一)法定性
一、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教育活动多样化。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图书阅览室为青少年设立教育图书角,共有青少年读物400余册,保证广大青少年的学习。还配置电视机、DVD机等电教设备,开办青少年道德教育课堂,利用好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组织好放假的青少年观看革命影片。社区定期请专家、民警、社区“五老”等给青少年讲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卫生保健、爱国爱民、尊老爱幼、等知识,不定期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青少年维权知识讲座、环保知识讲座等思想道德教育,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保护法规知识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使学校、家庭、社区三者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和“社区父母学堂”的作用,开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题活动,倡导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新理念,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呵护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
2、假日活动系列化。社区以“快乐假期”为主题,按照贴近青少年、贴近生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寒暑假活动。每逢“元宵节“、“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办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猜灯谜”、“我爱社区我爱家”主题征文、书画比赛等活动,并向社区青少年发了低碳环保倡议书、让青少年积极参与低碳环保活动。每逢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开展“我为社区发展做贡献”等活动,开展社区中小学生“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交一名好友、献一份爱心、办一件好事活动,邀请“五老”人员免费为青少年进行书法、剪纸指导,丰富了青少年假期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暑假我们与四方小学联合组织青少年亲手制作了环保购物袋,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寒假我们组织青少年为社区居民发放社区报、致居民的一封信,为居民送上贺年卡、送上新春祝福。让青少年假日生活有方向、有目标、有内容、有意义。
3、实践活动经常化。我们成立了社区红领巾理事会,下设雏鹰小队、白鸽小队、蜜蜂小队和啄木鸟小队。四个小队分别认养了绿地并挂牌,同时深入开展当小保安队员、小巡逻队员、小绿化环保队员、小卫生队员“四小”体验活动,服务他人,锻炼自己,提高青少年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孩子们都说:“实践活动虽然很累,但是有意义、有收获、有长进”。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青少年文明风尚。让他们清扫垃圾、清理绿化带内的白色垃圾等,积极参加绿色环保活动。
二、积极开展感恩教育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
我们社区把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五老工作队伍,明确五老工作队伍职责,强化工作要求,使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我们社区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了人人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加强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们社区始终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开展各类健康有益活动,营造青少年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我们社区和五老工作队伍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辖区青少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吸收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宝贵营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起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同时结合青少年实际,深入开展社会公德、个人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新风尚,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之健康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我们社区和五老工作队伍着力抓好青少年法律法规的宣传实施工作,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座、组织青少年参加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充分利用具有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社会热点问题、世界禁毒日等有利契机,以正面引导为主,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危害性的认识,推动社区居民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业,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意识,近年来,我们社区青少年没有发生重大违记违法事件,促进了平安社区建设。
(三)开展环保教育,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社区和五老工作队伍深入开展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举行“环保知识竞赛、未成年人跳蚤市场、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在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同时,倡导青少年过节约生活,要在吃、穿、用、行等基本生活方面做到勤俭朴素。吃,讲究吃得卫生,吃得营养,决不大吃大喝,浪费食物;穿,以简朴为主,穿暖就好,有的穿就不买,能穿的就不扔;用,爱惜每一样用品,用完用光,不喜新厌旧,随意购买新用品;行,倡导步行、骑自行车,能骑车的就不坐车,能爬楼梯就不乘电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减少“跑、冒、滴、漏”。用完水后,拧紧水龙头,不让漏一滴水;先洗衣,后拖地,提倡水循环使用。用电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合理设置家庭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扔到相应的垃圾桶中,促进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通过过勤俭生活,节约地球资源,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关键词: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105-02
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民族新一代,人才预备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青少年,不仅要具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而且要具有开拓进取、执著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而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青少年群体中的独特群体――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教育则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成长,也关系到我国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在国际上,美、日及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因经济发展较早,很早就开始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我国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也表现出不平衡。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学校、家庭和社会均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发展也较迅速;但尚处于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小城市则心理素质教育还存在着形式化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青少年群体中的独特群体――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教育则研究少之又少。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对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教育现状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构建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构想。
一、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及分类
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生活、居住在城市半年及以上,年龄在6~24岁的较其他同龄人在社会生活中更为脆弱和更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我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是失学青少年。通常指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程中中途辍学的青少年,他们跟农村孩子相比,不是家庭供养不起,而是厌恶上学,经常逃学,并充当学霸之类的角色,对同龄人进行所谓的少年强索等,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心理恐惧,并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示范效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恶性刺激作用。
二是失业青年。这主要指没有条件或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且因家庭或个人经济资源及社会资源的缺少,在社会就业紧张的现实条件下缺少必要的个人条件的青年。
三是家庭贫困青少年。城市贫富差距近些年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相应地,贫困家庭的子女在生存和受教育方面等各方面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这种劣势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就业的能力,甚至是继承了前代的贫困,形成代际继承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高校贫困生,刚接触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由于经济能力的落差巨大给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态,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不仅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也非常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最终伤害自己最深。马加爵之类的事件偶有发生,提供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但贫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四是孤残青少年。主要指三无青少年和残疾青少年。三无青少年是指一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抚养人的孤儿、弃儿、流浪儿等。他们有的是遭受家庭抛弃的,有的是社会结构调整中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流浪汉,有的是犯罪分子控制下从事非法活动,有的是被收容机构安置遣返又流浪到城市中的等等。给社会增添了不安定的因素。由于环境、遗传、意外伤害等原因,残疾青少年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社会性的救助体系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孤残青少年在生活保障上的问题,如一些孤残青少年得不到正常的教育;相当比例的残疾青少年不能正常就业;不少人甚至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有的孤残青少年生活温饱得不到基本满足;还有的被犯罪分子所胁迫,从事盗窃等违法活动的等等。
五是问题青少年。这类青少年长时间呆在街头,游逛街头成为其主要生活方式,没有从照管的成年人那里得到足够的保护、监督。他们以义气结群、拉帮结派,通常形成所谓江湖上的各大门派,加入“青龙帮”、 “斧头帮”等。这些青少年本身就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直接牺牲品,其存在又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也扭曲了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极为不健康的社会心理问题。问题青少年中有时甚至就包括着入狱后刑满释放的青年,情况比较复杂。
六是流动青少年。这主要指青年农民工、第二代移民即农民工的子女以及躲避计划生育政策的超生游击队家庭子女等。这类青少年因多数无固定居住证明,且相当一部分存在失学现象,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都无法掌握其确切资料,对个人的成长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总体上来说,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包含了以上六种类型。但因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分类中难免有交叉的地方。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生活遭遇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其对人对事的判断、把握以及与人们交往的心理动机。生活在他们身上更多地烙上了本不该有的社会心理特征,妨碍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现状,并建立心理素质教育系统,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这一群体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
二、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思想观念、价值的多元化以及青少年在价值选择时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不断增加,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将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加剧,由于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太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力微弱,使得这类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如较典型的外出打工者的子女,他们在家庭里难以得到交流和关怀,他们便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卑心理,自制力弱的缺陷,严重者还会产生攻击,甚至自杀或同性恋倾向;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差,表现出失败、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等特点。其次,随着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对于孩子的最大改变是心理上的变化,问题少年多是由此产生。我们知道,12~25岁是犯罪的危险年龄,而其中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由于这些孩子在单亲家庭生活,在空间和心理上与父母产生距离,缺少同龄人那样完整家庭的温暖,缺少家长的及时教育和引导,再加上经常同与他们有共同厌学心理和家庭经历的人结伙成帮,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再次,贫困家庭青少年和残疾少年享受到的教育机会,远低于大多数家庭的青少年,贫困家庭青少年中有近70%就读于教育质量一般的学校,只有20%就读于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而普通家庭中有40%多的青少年就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于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只有不到30%的青少年就读于较差的学校。
以上仅举三例分析了在我国目前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中存在着来自教育、就业、家庭、消费模式等方面的“社会排斥”,他们在政治参与、社区朋辈交往、社会活动参与以及课余时间的安排都显示出他们与社会主流的一种隔离状况,同时,透过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所拥有的外在的物质财富匮乏情况,我们也能够看到他们内在的心理极其稚嫩和脆弱,经常性的恫吓、孤立、歧视、侮辱、贬低等精神虐待,严重地损害了心理健康,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孤僻,产生孤独感、无为感,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成才,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反抗、破坏等行为。
总之,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使得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形成一系列社会及心理问题,本文试图就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与学校双向参与教育模式来解决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课题。
三、构建社区与学校双向参与的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教育模式的探讨
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由于社会转型,生理和和心理、家庭状况、居住地和受教育情况等方面的原因处于较其他青少年更为不利的地位,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建立一个“以学校为龙头,以社区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三位一体的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是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系统的关键所在。
双向模式参与是近年来在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区与学校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模式。它主要是指社区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把学校教育纳入社区发展的大系统中,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要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为社区文化、经济建设服务。这种模式通过利用学校、社区现有物质财富、人才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来解决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占有资源少的问题,实现对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1.依托社区,促进教育优化,提升教育效能。社区教育机构的组织协调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在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过程中,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逐渐接受本社区成员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促进了自己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完善了自我观念,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他们通过社区的价值观念内化作用,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
2.发挥学校优势,形成社区和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利用教师、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与社区联办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如科普知识讲座、专家心理咨询等,加强对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
3.深入调研,有序开展,落到实处,整合资源。由于社区内的青少年弱势群体情况不一,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的构成情况,分析问题,才能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应的运行机制,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可根据社区实际,建立相应的适宜的各种群众性志愿者组织,形成覆盖全社区的教育关怀网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主动参与,人人关心弱势者,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育人功能,通过社区这个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社区、学校双向参与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结构,走向了大教育、大文化,走向了教育和社区双向互动,互相促进,走向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这既解决了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将资源共享、教育平等落到实处,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
收稿日期:2006-05-30
作者简介:樊海源(1972-),男,湖南邵阳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街道流动人口多,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频发,弱势青少年群体复杂,是全区各类弱势青少年群体的综合反映。为了进一步做好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帮教,我们以街道为试点,决定在全区实施“帮扶帮教弱势青少年群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计划”。由点及面,全面铺开。自3月17日开始,我们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街道书院、前十、后十12个社区和小官路、前钦宿2个村居进行了走访,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调研方案,在调研过程中,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通过走访社区、村居,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关心、关注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街道14个社区(村居)的弱势青少年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单亲家庭青少年,约有11人;二是贫困家庭青少年,约有18人;三是父母服刊的青少年,约有2人;四是残疾青少年,约有8人;五是网瘾青少年,约有4人;六是触犯法律的青少年,约有2人;七是留守儿童约有3人。
通过抽样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青少年弱势群体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
一是需要“帮扶”的。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辍学、因身体残疾造成学习不便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研究协调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难题。弱势青少年群体其合法权益往往不能够得到保障,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和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二是需要“帮教”的。处于弱势的青少年往往在思想、心理等方面处于弱势,这对于完美人格的塑造,价值理念的形成,道德规范的养成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需要我们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其进行教育,解决其思想问题。部分青少年因为缺乏技能而无法通过诚实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我们应树立服务理念,为青少年提供培训机会,教授他们从业技能,创造就业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
无论是从青少年自身发展着眼,还是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考虑,都需要给青少年弱势群体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切实保障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发展权和其他方面的基本权利。结合城区共青团工作的特点,针对弱势青少年特殊情况,我们着力从四个方面加大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帮教”力度,为建设和谐贡献力量。
1.打造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立足于教育、保护和预防,建立“社区、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工作格局。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站点等阵地的作用,举办多种培训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教”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配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实青少年寒暑假向社区报到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五老队伍的作用,开展“街道社区寒暑假学生辅导、书画比赛”等活动。以学校为主阵地,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法制课教育,做到“课时、教材、教师、教案”四落实。同时,与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监护能力。
2.发挥青年中心的作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务。
青年中心是促进各类青年群体和谐相处的平台,加强青年中心建设有利于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利益需求的青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他们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们将依托青年中心,一方面发挥其社会扶助功能。多渠道吸纳社会捐助,扶贫济困。另一方面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青少年需求,突出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维权服务三大功能,开发项目,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3.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增强青少年社会工作力量。
我们将加大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更多的志愿者投身到弱势青少年帮扶中来。一方面要充实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把贴近社情民生,帮扶弱势群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根本任务,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日常化、小型化、平民化运行。同时注重项目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供给有效的志愿服务项目。
4.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夯实服务弱势青少年的扶助基础。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使关心青少年教育成长的工作,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为了使社区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青少年教育成长的工作在居委会干部中和社区内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中,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居委会干部自身加强了对关心青少年工作政策的学习,集体到本市关工工作做得较好的社区进行观摩取经,并还组织召开社区内各单位、社会各团体负责青少年工作的领导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学习上级关于加强青少年工作的政策文件。就如何关心和搞好本社区青少年教育成长工作进行讨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引起重视。居委会还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居民中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青少年工作的一些方针政策,以此在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工作的氛围。在政策宣传工作中,先后办板报5期,召开座谈会两次,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通过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改变了过去一些单位只重经济效益和成年人管理,不太关心青少年工作的偏见,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工作的新风气。
二、加强领导、建立平台。使关心青少年的工作在组织上得到落实。
为了使社区青少年工作有组织去管、有人去抓,并真正落实到实处。XXX沟居委会先后成立了社区关心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小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亲自担任组长,社区内各单位主管青少年工作的负责人任委员,驻社区各单位都相继成立了关心青少年工作领导机构,以此形成网络覆盖全社区,较好的做到了层层抓、上下抓、相互管,使关心青少年工作不留空白,不出盲点形成平台。并定期召开会议,互相交流,商讨青少年工作对策,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保证青少年工作的质素。
三、采取各种措施,使青少年工作卓有成效。
为了使社区关心青少年工作在措施上得到落实,确保青少年工作不流于形式,并取得实效。XXX社区居委会和关心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10项有效措施并开展工作:
1、以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胜利60周年为契机,在社区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和爱攀枝花、爱仁和、爱社区的五爱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精神。树立了青少年热爱社区建设,关心祖国未来的志向。
2、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举办冬季旅游大会为契机,在社区青少年中开展了“当好东道主、做好小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和城市文明意识。
3、开展了对未成年人行为的管理和正确引导,协助配合公安机关和文化部门对社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进行了监督,并取缔了一家不合法的电子游戏室。现社区内基本无电子游戏室和网吧,并还配合大河中学、镇中心校及学生家长做好学生和未成年人不参加、不文明、不健康的娱乐活动的宣传教育。鼓励学生和其他未年人参加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倡导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打击取缔活动。教育青少年立志成才,报孝祖国。
4、积极争取市区文教部门的支持,努力设法协调地盘,在区政府主管领导的重视下,针对XXX社区学校多、学生多及学校无健身等场所和健身器材的困难。居委会克服困难为学生和居民建立了健身广场,安装了价值八万余元的的健身器材。供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使用,为青少年提供了健身场所。
5、挖掘社区文体资源,
6、积极开展了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确保学校教育秩序的工作。XXX社区治安联防队坚持每晚护送晚自习回家的学生安全返家。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学生被盗抢的事件和学生被伤害的事故。
7、努力协助中心校秘书网网址:做好失学儿童和辍学学生的返校学习工作,充分用好低保,救助就业等政策并发动社会捐助贫困家庭及学生。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几年来共劝返学生回校学习的25人次,捐资2000余元。介绍困难家庭再就业100余人次。
8、认真开展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规、法律的宣传咨询维权活动。居委会先后为青少年权益保护提供免费咨询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