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工程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首先,环境工程需要通过设计招投标引进竞争机制,在经过对技术、经济、效果、价值等一系列的比较与分析之后,综合各种因素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这不仅保障了设计质量,还确保了设计与技术、经济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其次,环境工程的具体实施要努力推行限额设计,在设计任务书与投资估算被批准后,相关设计要在其批准的内容范围内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并做好预算工作。此外,各部门、各工作人员要按照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不得超出所分配的投资限额。
最后,环境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投资评估工作当中,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掌握设计的主动权,并将投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
二、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实际施工阶段是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价值、展现效果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整个投资消耗最大的阶段,也是较为容易造成投资浪费的阶段,因此对该阶段的造价管理尤其重要。招投标这一工作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招标活动的规范与招标活动方式的确定这两点。招标工作要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与诚信,评标要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应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这一应用,因为该应用不仅能够使招投标活动更加透明、公正,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合同纠纷等问题的产生。
在环境工程实际建设当中,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在对投资、进度以及工程质量进行管理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去管理,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并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各岗位工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其工作态度与工作状态与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各负责人要定期进行款项审核,确保投资合理,避免超出投资范围,这不仅有利于整个环境工程的科学建设,还可以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的出现。环境工程建设较之其他工程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如一般的环境工程项目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这一特点就给予了环境工程建设一大优势,即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建筑材料、设备等可通过政府去采购,尤其是大批量且高质量的材料、设备,通过政府进行统一采购,既可以确保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也可以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
设计评估是整个造价管理的重要部分,当工程建设进入到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时,设计的变更需要较大的投入,所以要尽量避免设计的变更,即使必须要变更,也要尽可能的控制在工程建设的初期,因为建设初期,相关设计的投资还较小,此时的设计变更所造成的浪费也较小。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设计的变更进行严格的把关,尤其是那些内容不够详尽、没有详细图纸以及材料增加用途不明的设计变更要坚决杜绝。在实际工程建设当中,许多时候相关管理部门与工作人员只是按照最初招标时的价钱进行核算与结算,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缺乏动态管理机制。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相关负责人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没有从实际出发,而只局限于招标的造价对比。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相关负责人对市场行情进行不断的跟踪与调查,将市场行情了然于心,如此一来,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相关浪费,才能够确保材料的价格与质量的合理性。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需要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签证,这一环节是对工程建设进行把关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工程的最终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取决于这一把关环节。所以,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工程造价有全面专业的认识,如此一来,才可能将这一把关工作做好,才能够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多报、作假等现象,才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
三、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结算审查工作一定要做到位。首先,对工程量的审核要严格。工程造价相关审核人员对于完成的项目与内容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内容对工程进行核算,预算外的部分费用要尤其重视,对于未完成的内容与为按规定执行的内容要对其费用进行适当的核减;其次,对各分项进行审核,重点在于重复列项的审核,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图纸、项目内容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熟悉与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各分项进行认真审核;最后,审核人员应根据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以及地区的相关管理规定,对合同写明但未按合同履行且造成风险的费用要对其进行核减。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进行生态环境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发现,环境工程与环境适应性直接影响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环境系统差别很大,其适应性也有不同变化,所以在进行治理和预防的过程中,必须抓准侧重点,针对性解决环境工程中发生的问题。
一、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基本概念
环境适应性定义GJB4239《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中明确规定,环境适应性是“装备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之一”。该定义中的环境是指寿命期中遇到的冒有一定风险的极端环境,其基本思路是认为如果装备能适应极端环境,一定也能适应较其温和的环境。定义中的功能是指装备实现或产生规定的动作或行为的能力,有功能并不能说明达到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因此还要求其性能满足要求,只有功能和性能均满足要求才能说明其在预定环境中能正常工作,这是环境适应性的一个标志;另一个标志是装备在预定环境中不被破坏的能力,例如:经受振动等力学环境作用,结构不损坏;经受高、低温和太阳辐射等气候环境作用时,产品材料不老化、劣化、降解和产生裂纹等。应当指出,若装备在某一极端环境中(例如低温-55℃)下不能工作或正常工作,当环境缓和(如-20℃)时,又能恢复正常工作时,只要技术规范不要求在此极端环境中正常工作,仍可认为其环境适应性满足要求。许多电子设备的元器件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环境适应性的本质。质量特性包括功能和性能、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环境适应性是产品的一个质量特性。装备环境适应性主要取决于其选用的材料、构件、元器件耐环境的能力和其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时采取的耐环境措施是否完整和有效。一旦装备完成定型,选用材料、元器件、结构组成和选用的加工工艺已冻结,其耐环境能力也就基本固定,因此环境适应性是装备固有的质量特性,它是靠设计(试验)和制造纳入、靠试验和管理来保证的。
二、环境两大特性
1.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特征之一,环境适应性是在变化的生态环境之中,可能出现全部情况造成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人类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还有不同物种之间的适应能力,还包括自然变化使物种被淘汰。有些自然变化属于良性变化,并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但是近年来恶性变化不断增加,已经影响到了人类居住的空间,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多挑战。为了降低人类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必须努力降低恶性影响,尤其是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等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所以在不会永久损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是生物适应性的重要表现。生态环境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遭遇多次极端危险情况,这些危急情况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永久性损伤,使生态环境寿命下降。如果在极端危险的状态下,生态环境也可以发挥出调节功能,那么就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发挥功能。但是这种适应功能有一定限度,例如在人类使用氯氟烷烃时,往往都会在流层大量堆积,而且会分离出氯游离基,臭氧层与游离基发生反应,臭氧浓度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臭氧层产生空洞。这种空洞一旦产生,自然环境根本无法恢复,这就是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局限。而这种能力是生态环境特有的,所以环境适应性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属性。
2.环境可靠性
环境可靠性也属于生态环境的基础属性,但是二者存在一些差别。首先,虽然两者都是强调生态调节能力,但是环境适应性主要强调可能发生的极端危险情况,环境可靠性主要强调日常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并不是特指极端情况。在描述生态环境破坏时,环境适应性主要通过定性方法进行微观诠释,环境可靠性则是通过定量方法进行宏观诠释。当然,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互相存在一定联系,环境适应性越强,生态环境的可靠性就越高,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在进行环境保护试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适应性与可靠性的区别,环境试验尽可能选择可靠性试验,可以获得准确的生态环境基本数据,在模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添加环境适应性试验,检验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
三、环境工程的预防与治理
由于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破坏承载力,如果超过承载力就无法进行自我修复。所以在破坏性过大的阶段,需要采取环境工程进行修复,在自然环境恢复适应性后结束环境工程。目前我国常用的环境工程为以下几项。
1.水污染防治
水污染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本资源,也是生态环境中的主要因素。根据2010年我国开展的水资源调查数据发现,我国全部城市中,有50%以上的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在世界水污染城市中,前十个城市中有8个是我国的城市。所以进行水污染防治已经是我国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水污染。例如漂白粉、活性污泥法等水污染治理技术,都起到了十分优秀的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部门格局实际污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水污染控制规定,完成水污染防治工作。
2.大气污染防治
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类家电数量急剧膨胀。虽然家电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大气污染问题却更加严重,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还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冰箱与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释放氟氯昂,这种物质会破坏臭氧层。而人们最常用的出行工具就是汽车,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尾气,这些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大气污染,我国采取了工业气体净化、除尘等空气净化技术,使空气污染呈现下降趋势。
3.固体废物防治
固体废物防治难度非常大,不仅因为无人面积广,还因为固体废物污染源较多,无法采取全面控制措施。我国常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是填埋法,这种方法在公元前3000年由古希腊发明,通过填埋有效降低固体垃圾数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以提升。目前我国进行了多种工业废渣研究,已经将部分工业废渣转换为建筑材料,减少了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固体废物防治方法将不断增加。
结束语
环境适应性、生态环境、环境工程是环境问题的三要素,既是独立性要素,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要素。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时,人们在采取保护措施后,往往都会让环境发挥出自身的修复能力,而修复能力的实际意义就是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力是自然环境最基本的属性,在进行环保工作的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生态环境破坏率过大的时候,环境适应性完全失去效果,这就需要环境工程帮助生态系统恢复良性环境。由此可见,环境工程与环境适应性是开展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环保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共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祝耀昌,徐明,任占勇.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发挥环境工程对型号的保障作用[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1,05:24-29.
[2]冯强,杨莉.浅析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发挥环境工程对型号的保障作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9:212.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公路建设的步伐也得以加快,施工现场也得以遍地开花,其对环境施加的压力也日渐突出。我国在《道路施工条列》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中对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作了明确规定,界定了责任主体和权利义务关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因公路施工造成的环境破坏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一、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破坏表现
公路工程往往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尤其是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其极其容易改变公路周围的地形、地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周围地表植被破坏;水、大气污染;建筑材料、工程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归纳起来可以总结四类影响:一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是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三是施工废水的污染,四是噪音污染。
二、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公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往往具有整体性和深远性,主要表现为:(1)公路的分割效应。对于生物来说,尤其是对地面的动物来说,公路的建设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分割,使生物环境点状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破坏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带,影响极为深刻。
(2)水文影响。公路建设会改变地表径流的固有态势,从而造成冲、淤、涝、渍等局部影响,一旦遇到雨或洪水会冲坏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公路施工中必然开挖地面,破坏地表和地表植被,使地面,最易引起水土流失。
(3)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交通运输线路长,会穿越各种生态系统,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特殊、敏感的生态屏障区,如湿地、荒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特殊地质地貌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等等。
(二)公路施工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及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主要表现是:
(1)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拌和扬尘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干燥季节,路基施工过程中泥土、石灰或粉煤灰因干燥也会产生扬尘,这些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2)沥青烧制的烟气对环境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的空气污染除扬尘外,沥青烟气是主要污染源,会对附近的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公路施工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两方面。施工作业的生产废水主要指工程中桥梁建设过程中钻孔桩污水和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含油污水等。
(1)桥梁施工的影响。桥梁施工中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是桥桩建设时采用钻孔灌注桩,其对河道水体的影响主要是钻孔扰动河水使底泥浮起,局部悬浮物增加,河水变得较为混浊。
(2)施工物料流失的影响。公路建设由于建筑材料堆放、管理不当,特别是易流失的材料如黄沙、土方等露天堆放,遇暴雨时将可能被冲刷进入水体,建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散落,也会随雨水流入附近的水体;而施工中,如水泥拌和后没有及时使用造成的废弃等部分建材也会随雨水流入附近的水体。
(3)机修及洗车废水的影响。公路建设中的汽车维修站及施工设备维修站的污水,常含有泥沙和油类物质,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周围水体,必将造成水域的油类污染。
(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公路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尤其在特大桥、大桥、互通等大型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可达数百人。如果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必会对附近河道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四)公路施工中的噪声污染
主要是施工区域靠近居民区时,施工机械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常见的打桩和爆破声,施工机械发出的持续噪声等。这些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公路施工中的环保及管理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控制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要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与监理工程师配合,根据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指导、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确保施工计划与进度、环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防止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对策
(1)充分考虑公路环保措施,严格控制公路占地面积和临时用地规模,减少对耕地和植被的破坏;避开环境敏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
(2)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水土流失预防措施,一是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上;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确保边坡稳定,以减少将来使用过程中的不良病害发生,并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3)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桥梁布置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做到顺应地形和原水体流向;避免改称或堵塞大型河沟;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构造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4)做好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首先路线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还要加强道路沿线绿化,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二)防止空气污染的对策
(1)运输扬尘的防治。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降尘;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时禁止超载,应注意遮盖,如有撒落,应派人立即清除。
(2)沥青混凝土拌和。沥青混凝土集中拌和,合理安排沥青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混凝土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
(3)灰土拌和。合理安排拌和场并集中拌和,尽量减少拌和场;灰土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
(4)水泥混凝土拌和。水泥混凝土集中拌和,封闭装罐运输;水泥混凝土拌和场要充分考虑方向。
(三)防止废水污染的对策
防止废水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对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实现废水循环使用;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量;在施工人员中开展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四)防止噪音污染的对策
(1)合理选址。施工人员生活区、大型施工场地以及水泥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混凝土伴和场、碎石厂的选址时应尽可能远离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如果达不到此要求,可对强噪声源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2)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工艺。
(3)及时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进行维修保养。
四、小结
公路施工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附加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要想从根本上质量工程环境破坏,必须从工程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估角度实现源头管理,从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和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等方面做好监理工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同时,在公路施工中要切实执行环保措施和制度,将环保落到实处,将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宏凯.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青海交通科技,2006(01).
[2]李吉冬.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
[3]王占西.关于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5).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经济;影响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水利事业的逐渐兴起,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批水利工程的修建虽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因此,在保护环境在不遭受破坏的同时使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是当代水利工程人员所面对的严峻挑战。
一、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利工程,是指对通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控制和调配,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大缓解了水资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与可供水量和耗水量之间不相适应的尖锐矛盾,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防洪、供水,而且也可以发展供电、航运、港口等各项任务,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大坝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带动了养殖、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为能源急速消耗的当代社会提供了电能,使中国这个自古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灌溉、供水、排水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阿斯旺大坝,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高坝长3830米,高111米。1960年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动工兴建,于1971年建成,历时10年,耗资约10亿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集灌溉、航运、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高坝建成后,其南面形成一个群山环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坝,湖长500多公里,平均宽10公里,面积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则居世界第一。大坝水库的巨大容量不仅调节了下游流量,防止了洪水泛滥,还利用蓄积的水量扩大了灌溉面积,因此,近100万公顷的沙漠得以被开垦成耕地。同时大坝电站每年发电80亿度,解决了埃及的能源紧缺问题。并且水库建成后,水库周围5300-7800公里的沙漠沿湖带出现了常年繁盛的植被区,使得水库周围的经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1]
二、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以及现代技术手段得到不断发展,通过调节水利,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也减轻了水体污染,改善了干旱地区缺水的现状。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大坝等水利工程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是持久的,一旦建成,其负面后果可能是难以治理的,这就要求在我们研究水利工程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将其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考虑进去。
1.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将造成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其中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储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诱发地震,特别是随着高坝水库的修建,水库地震时有发生。
2.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措施,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通过拦截天然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措施补充了土壤的水分改善了土壤的养分和热状况。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使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例如。阿斯旺大坝的兴建使得泥沙淤积在水库内,汛期不再出现洪水泛滥肥沃两岸的土地。三峡水库的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低湖田面临沼泽化威胁,渍害田比例增大。[3]
3.水利工程建设对动植物、水生生物的影响、
修筑堤坝使得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生活环境被打破,严重的会造成灭绝。例如,长江特有的白甲鱼、岩源鲤、中华鲟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经很少,特别是白鳍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水利工程的建设使自然河流出现了渠道化和非连续化的态势,这种情况造成库区内原来的森林、草地或农田被淹没水底,陆生动物被迫迁徙。[2]
为此,在修建水利工程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时,由于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低估了水库库区淤积的严重性,因而对大坝工程可能的效益过于乐观。兴建大坝时形成的巨大的纳赛尔湖,有泥沙的自然淤积,水库的有效库容逐渐缩小,因而导致水库的储水量下降。水利工程效益大大降低。此外,浩大的水库水面蒸发量很大,每年的蒸发量就相当于11%的库容水量,这也降低了预期的水利工程效益。更为严重的是,埃及政府和工程设计者在建造如此宏伟的大坝时,还忽视了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既没有对此作出认真评估,也未曾慎重考虑生态和环境受破坏后的应对措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2)修建大坝后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3)喝水性质的改变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等。[1]
仅仅讨论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是不够的。因为大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转变成对人类社会经济的损害。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两岸肥力下降迫使农民 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这大大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业收益。1982年有一位土壤学家估计,由于土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农业净收入下降了10%。结果,虽然因为水利灌溉条件的改善,使农作物由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两季,单位土地结果的年产量增加了,但投入成本却增加得更快,导致农民净收入下降。
现代水利不仅要有工程观点、经济观点,还要有生态观点。把水利建设的立足点放到环境水利上,以生态环境的动态评价为准则,促进当代水利科学有一个新发展。因此全面系统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不但是水利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4]
参考文献:
[1]《阿斯旺大坝的经验教训》
[2]《当代中国研究》 1997年 第3期
[3]《中国三峡建设》 2004年第11卷 第03期
[4]曹文洪 陈东 《泥沙研究》
作者简介:
Abstra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ject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rocess, Qian Tang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actively tak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ectiv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关键词: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Key word: Project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一、概述
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是从钱塘江引水至杭州城西水网,改善杭州市运西片河网水环境,兼顾城市景观等综合效益。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上游输水暗渠、倒虹吸、输水隧洞、施工支洞、出口节制闸与泵站、下游输水暗渠、连接河道等建筑物组成,工程线路总长约12km,设计引水流量25m3/s。。工程实际总投资8.99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78%。
二、工程建设中采取的环境措施
1.前期环保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工程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
在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前期,业主单位为降低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原有土地的利用性质、河道行洪及区域景观的影响,根据工程特点,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和水土流失及危害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合理的生态保护方案,使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损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工程自身的安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景观设计过程中保护对策
钱塘江引水工程地属杭州市西湖区,临近西湖风景区,为协调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与周围景观协调,引水闸与节制闸景观,启闭室采用古建风格,并在取水口沉沙池两岸营造了风景林,以形成新的景观;箱涵、隧洞、河道整治等建筑物根据西湖风景区的特点进行布置,尽量做到自然、和谐。在工程区及施工公路沿线种植花卉草木,使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3.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
3.1施工期间环境影响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对土地利用、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除工程本身占用一定的土地外,在工程施工中,生产生活废污水的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受到污染,甚至污染饮用水源,影响河道下游水质;爆破作业、路途运输土石方及其它建筑材料的载重汽车、以及建设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例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将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尾气;水泥、粉煤灰、沙石土料等运输和开挖爆破产生的尘灰;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道路凹凸不平或装运超载等原因造成的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所造成的道路扬尘;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干燥松散而吹风所引起的风扬灰尘等。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还能大大增加大气浮尘含量和有害成分,甚至给附近农作物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3.2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3.2.1建立环境保护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建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职责任务,制订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计划,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中确定的减免措施,不随意砍伐植物,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施工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3.2.2实行环境监理制度
为做好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在浙江省引水工程项目上率先引入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工作人员以定期和不定期巡检方式,深入施工现场,监督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的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达标排放,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得到切实实施,各项环保“三同时”要求得到有效落实。本工程施工期间,各项环保情况处于受控状态,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如生活污水处理、弃土弃渣处理、噪音防治、合理控制夜间施工等环保措施和要求均落实到位。
三、.运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1.运行期泥沙冲淤的环境保护对策
工程运行期主要采取了施工场地植被恢复、厂区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措施。集团建立有健全的环保机构和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环保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设立了兼职的环境管理主管和环境管理岗位,配备了专职环保员。环保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各岗位职责的明确。
本工程投入运行后,取水头部、输水渠道、隧洞、沉砂池等可能出现泥沙冲淤,据此,我集团建立定期清淤制度,每半年一次,定期对上述部位进行维护清理,每隔2~3年再排空后大清理一次。其中在取水头部配置两艘小型动力船,用于清理取水闸格栅及其他部分拦截的浮渣。浮渣及泥沙清运后委托专业单位统一清运,有效的杜绝了二次污染。
2.事故应急制度
工程运行过程中,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专门环境应急制度。本工程环保事故应急制度主要指取水控制制度,运行单位与相关水利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确保引水入城取水口上游杭州市饮用水取水首先得到满足。
四、工程环境保护结论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在工程完工后从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公众参与四方面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监测和调查,现场监测及公众参与结论均良好
五、结束语
工程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原则,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过去单纯的施工管理转变为施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从过去单纯考虑工程效益转变为寻求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组合。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积极的采取环保措施与对策,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确处理工程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对气候和大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有关研究表明,水面上空比成片的房屋群上空空气的透明度高8~10%;水面上空与陆地上空相比较,紫外线辐射高出30%,气温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但大中型水库和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2.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水质产生影响,尤其是水库工程对水质的影响较明显。水库形成后,库区流速减小,水库的沉清作用显著,有利于削减溶解矿物质,减少浑浊度和生化需氧量,增加营养物质浓度。水库建成后,入库支流河水的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导致入库支流河道污染加重。库内水温一旦出现分层,库水会形成一种密度屏蔽,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
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改变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长、产卵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兴建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重点体现在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上:①水库大坝截断江河,使洄游性鱼类不能顺利完成其生活周期。②改变鱼类区系组成。水库形成后,水体的水文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从而改变了鱼类的栖息环境。不同的鱼类栖息环境不同,因此,库区的鱼类组成常发生明显的变化。
4.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措施,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通过拦截天然径流、调节地表径流等措施补充土壤的水分,改善土壤的养分和热状况。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也使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例如,阿斯旺大坝的兴建使泥沙淤积在水库内,汛期不再出现洪水泛滥肥沃两岸的土地。三峡水库的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低湖田面临沼泽化威胁,渍害田比例增大。
5.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整个流域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库区且多为不利影响,中下游地区所受影响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范围有的延伸至河口。河口是咸淡水交汇的地方,环境条件复杂多变,而且往往受到上游各水利工程的叠加作用,水利工程的兴建会对河口水质及水体自净能力产生影响,对生物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对两岸沼泽湿地、河口三角洲和滨海湿地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引起盐水入侵,海岸侵蚀等一系列问题。
6.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与水库的坝高存在一定的关系,库容在60亿m3以上的水库,库容越大,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越高,而对于一般水库来说,库容和坝高与诱发地震的震级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都发生在水库蓄水后 1 年半时间里,而且,蓄水时间越长,诱发地震的主震震级越大。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故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失稳。
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完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在进行水电工程方案比选时,应优先选用对河流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小的方案,比如如果要在干流与支流上筑坝进行比选,综合分析的结果可能是选择支流筑坝方案。大坝坝址位置的选择,应避免可能造成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著名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被淹没。在大坝设计中,要在充分研究洄游鱼类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鱼道,为洄游鱼类的繁衍创造条件。大坝泄水孔口布置要充分考虑水库的温度分层现象,在水库泄水时为鱼类生存提供适宜的水温。大坝是有寿命的,到其服务年限以后,存在着退役拆除问题,以实现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坝下游的栖息地建设重点是改善与恢复河流地貌特征的多样性,为恢复生物群落多样性创造条件。河流地貌学特征的改善包括:尽可能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恢复河流的横向联通性,保持河流横断面形态的多样性,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质化,采用透水、多孔的护坡结构为鱼类产卵与栖息创造条件。
2.加强水利工程治理技术约束
目前,我们基于生态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学有机结合的水工技术才刚刚起步。各级水利部门要力争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应尊重天然河道形态,避免直线和折线型的河道设计,保持河道断面的多样性,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河道防护工程的岸坡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特别注意采用当地天然材料;水利工程设计应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以及鸟类、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利用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和自我修复功能,开发与推广生态系统治污技术。再例如, 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工作中, 目前普遍大量采用传统的地质勘探手段, 对工程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需要大力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勘测技术, 如“3S”技术以及物探勘测新技术。
3.加强施工管理、减少环境破坏
3.1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养护、化学灌浆、机械废油、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 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 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于农田; 施工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喷洒道路及施工场地。
3.2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施工机械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各种燃油机械必须装置消烟除尘设备; 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 严禁在施工区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或恶臭气体的物质; 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 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
3.3施工时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堆放和利用弃渣, 防止任意倒放弃渣污染水体及阻碍河、沟等水道, 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结合造田、修路等利用弃渣, 减少占用耕地、河道等; 安排专人及时清扫撒落的砂石、混凝土、石渣等; 及时清运填埋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4.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从长期的工程水利中解脱出来,走向生态水利的持续发展轨道,必须从政治、法制、经济、技术上做文章,构筑起一个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林继镛,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建设发展 设计方法
Abstract: the city public space is the human interaction and contact sites, suitable for space environment made people in the play to their potential. Different people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feelings of each are not identical, they each other blend and communication, so the city contains rich social life has repeatedly to attract a variety of public space.
Key words: City public spac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今,人类在科学领域中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影响着文化状态的变化,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变得迅速而便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共享也成为了可能。人们在追求更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需求更丰富的文化享有权。因为人类的这种文化需求,文化共生现象便应运而生了,人类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多重性。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上,其艺术风格的新旧共存、东西共处的实践,越来越受到欢迎。
1.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
凯文·林奇认为:“总体设计是门艺术,它的目标是道德和美学方面的:要造就场所以美化生活——使居民感到自由自在,赋予他们对身居其中的天地一种领地感。”
人类最初的社会生活是在神庙周围进行的宗教仪式活动。古希腊神庙和广场的结合,使社会生活空间从单一的宗教仪式的圣坛上走下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神庙、剧场、竞技场成为人们经常聚集的场所。建筑的不规则布置产生了自由的广场,随着社会生活题材的逐渐成熟和丰富,再加上宜人的气候等条件,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展现生活的一个舞台,并经历 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发展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任何社会生活形式的基础之一。一方面,公共空间为社会生活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对人们的活动起到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它是一个共享的空间,吸引人们去身临其境、去亲自体验并分享发生其中的故事。特定的空间形式、场所会吸引特定的活动,而行为和活动也对环境产生能动的作用。人们在外部空间中通过社会生活相互交往并释放出一种活力,这种活力也流动和渗透于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及城市空间之中。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适合的空间环境也促使人们在此发挥潜能。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的感受各不相同,它们又彼此交融和沟通,因此城市中包含丰富社会生活的公共空间吸引各种人再三前往。城市公共空间中吸引人的多是社会生活等潜在的“内容”,而并非外部形体本身,城市公共空间给人各方面的感知不仅是物质上的感知,也包含了心理等多方面的感知,这些感知搭起一个空的结构框架,它需要用各种社会生活去填充。 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就在于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的交流沟通以及它们的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和互相补充。这也是创造健康而有生机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体系的基础。
2.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
90年代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关于市民社会的讨论中,对中国是否存在市民社会或能否建构市民社会颇有歧异。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国已出现了具有独立自主性的个人、群体、社团和利益集团及其交往活动方式,却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互动发展,这也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体制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
市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在其外在形态上势必表现为公共交往和活动的活跃和需求的增长。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各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兴建了数量空前的公共建筑、公园、广场、步行街市等,客观上因应了社会日益开放和市民社会发展的趋向,满足了市民公共交往和活动的需求,改善了市民生活的环境和品质。
例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形式——虽然相对于中国来说,它是舶来品。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创造上首开先河的当属美国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其设计构思反应了当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现已成为世界各地观光这的又一驻足之地。作为社会城市心脏的广场,成为人们节日欢庆、集市、消闲及吟唱、集会讨论、关注市政发展情形、成为市民社会成长的缩影和见证。而我们兴建的许多广场,则以先入为主的功能和用途划定束缚了市民公共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市民处于履行规划设计意图的被动客体地位。新的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以历史人文环境的破坏和人性化的市民生活环境的损毁为代价。以欧美为蓝本的城市模式造成传统空间形式、生活肌理及其历史文脉的割裂以致丧失,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已难以寻觅,对市民的人文关怀和市民参与家园建设的权利被轻蔑地践踏在脚下,许多城市广场及其它公共建筑的设计缺乏对市民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掘、提炼和汲取,导致设计枯燥乏力,没有生命力。
3.社会促使我们思考:在城市公共空间以至整个城市的规划、塑造和建设中,如何切实从市民的需求出发,保证市民的有效参与?市民是否有要求的权利和变更的权利,其权利如何体现?
城市应该使这些场所具有良好的空间质量和良好的设施和赏心悦目的外在形象,使之能够形成一个可以有效的激励这种最高规格的社会行为产生的场所,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规划师应把握其作为市民公共交往和活动场所的本质和内涵,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中组织有效的公众参与,体现市民的权利和主体地位。在当代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的合理表达和实现,是城市精神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对于整个城市而言,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城市的社会组织结构、城市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之对应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应是一个对应的系统。由此,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的塑造在很多场合不能局限在对单个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把握上,而应该从城市整体运作的角度上看待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形成。公共空间系统的公共性不是单个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简单代数和,它涉及到公共空间系统自身的结构是否合理、机能是否健康,还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组织结构、社会背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等多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一切给我们确切的把握它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这也许正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魅力所在。
4.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的多途径,市民参与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利益最大化的有机保证
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变得迅速而便捷,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共享也成为了可能。人的视野超越了地理环境的限制,人的意识也突破了种族文化传统的界限。人类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的多途径,同时也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多重性。任何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本关怀地去设计,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设计具有时代精神和真正的建筑学意义。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文明内涵已不再局限于地域性、民族性,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继承,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继承,对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创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享用和感悟不是规划师、建筑师们依据自我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取向所能独立支配的,特别是在当今文化共生时代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创造起决定作用的是大众的共生的审美取向,而不是某一家、某一师独断的自我审美取向。多样性的需求决定了多样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在信息包容性越来越强的今天,规划师、建筑师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更具实际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方法和思考方法。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
1 背景
随着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公路在运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愈加凸显。然而,公路在带来一系列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解决公路建设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环境是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是人类与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是由于生产发展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而产生的。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的两项基本工作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在公路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展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2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飞速发展的物质经济对对交通运输业的需求日渐增加,在公路工程蓬勃发展的今天,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投入运营阶段也对环境造成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光污染等。
2.1 大气污染。公路工程对大气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其施工阶段,如矿料、燃料和石灰装卸时的粉尘会对居民身体健康及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2.2 噪音污染。施工期间的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器械的运作,噪音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运营阶段交通产生的噪音也应给予重视。
2.3 水污染。施工过程中石灰消解、器械洗刷等会造成水污染。
2.4 光污染。公路工程造成的光污染主要体现在施工期间的施工器械发出的灯光以及运营期间交通车辆发出的灯光等方面。
3 公路工程各阶段对环境的改善
3.1 工程前期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
3.1.1 重视对路基横断面的设计。路基横断面的设计是设计阶段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审核中,不仅要注重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构造物,同样要对横断面的设计加以重视,使其形式与形状和地形、地质以及地貌相互协调适应。
3.1.2 进一步优化平面、纵面线形,降低边坡高度。利用地形数据模型和相关的先进设计软件,对平、纵、横指标进行精细调整,有利于保护环境工作的进行和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设计中应勿过分注重技术指标,而应重视平、纵、横指标与地形、地貌及地质等的适应与协调,保护沿线自然地形,防止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3.1.3 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由于设计规范对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资源缺乏强制性的规定和具体的指标,以致在工程中常有破环景观的现象发生。所以在追求道路性能的同时,也应注重视觉环境的美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3.1.4 保护饮用水资源。当公路路线穿越饮用水源地时,应严格保护饮用水的自然水流形态,并建立完善的“封闭式”路基排水系统,防止公路日后运营期间对水源造成污染。
3.1.5 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在野生动物保护区设置足够的横向通道,方便野生动物觅食、繁殖、迁徙;设置保护设施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公路;在水源受限路段增设人工蓄水池以便野生动物饮水。
3.2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
3.2.1 植被的保护。应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场地,严格划定相关车辆的行驶路线,尽量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防止对施工区域外的自然植被的破坏。
3.2.2 噪音的治理。噪音超过规定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降低噪音对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同时从工人自身保护角度出发,施工方可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其与高噪音接触的时间,也可对接触噪音时间长的工人发放隔音耳塞等。从音源角度出发,应注意机械保养,使其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3.2.3 粉尘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我国目前处理粉尘的方法是运输粉状材料加以遮盖和定时在施工便道洒水以降尘。
3.2.4 施工原料的堆放及废弃物的处理。沥青、涂料等化学物品的堆放应远离饮用水,防止雨水冲刷流入水体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及生活垃圾等应分类处理,可循环利用的用于循环再生利用,不可循环利用的在适当地点集中堆放,统一处理,严禁将施工垃圾抛入水体。
3.3 公路项目运行期的环境保护
3.3.1 交通产生的噪声。针对公路运营期间产生的噪音污染,可对公路沿线的学校、工厂等单位采取防噪音措施。如在相关路段设置禁止鸣笛标志;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车辆在相关路段通行;亦可设置声音屏障,如在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和修建高围墙等等。
3.3.2 大气污染防治。公路环保不应仅局限于噪音屏障等环境保护工程,同样应重视大气污染的防治,相关数据表明,交通运输业对空气产生的污染占我国大气污染的10%。在这一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在路边植树绿化以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和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设置收费站对其进行抽查,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
3.3.3 光污染防治。车辆夜间行驶灯光会给公路沿线居民造成光污染,解决方法从光源角度出发可减弱车辆光源强度,从防治角度可建造乔灌结合的绿化带和建造防眩带等。
3.3.3 水污染防治。对降雨形成路面径流及随意堆放垃圾形成的水污染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在公路交管部门的生活区设立污水治理站,不能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加强对排水设施的修缮和管理,防止未经沉淀处理的路面排水进入农田及河流等;严禁散装、泄漏、超载车辆上路,防止公路遗失物造成水体污染;确保洪涝季节行车安全。
4 结束语
公路工程对其兴建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又会对环境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在积极兴建发展公路工程的同时,保护环境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李树军.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05)
[2]王敏敏.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
[3]徐秀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4)
[4]李想.浅谈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及改善[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5]薛志敏.浅谈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J].山西建筑,2010,(07)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也突飞猛进,但是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在施工现场,任何一个涉及到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的环节或者部分出现了问题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甚至导致工程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协调处理好施工中的种种矛盾,营造一种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的进行是房建项目工程的重要任务。本文将针对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活动中,会涉及到材料运输、材料加工、桩基工程、混凝土浇筑等,在这些活动中,会产生一定的灰尘、噪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废气、粉尘、噪音、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等。
1、大气污染因素
大气污染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在施工机械土方挖掘、填土运输、材料搬运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一般来讲,这种污染具有瞬时性,只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产生的高度比较低,粉尘颗粒也比较大,扩散的距离有限,主要对施工场地附近100m左右的范围产生影响,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影响比较大。建筑施工出现的扬尘污染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降低了城市空气质量。
2、水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活动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包括施工用水和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由于施工场地都是临时设施,对排水系统没有过多的要求,在施工和生活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用水、机械清洗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设备水压试验所产生的废水都会随意流淌,对施工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卫生间用水,这些水中都会带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3、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噪声来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都会用到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尤其是打桩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尖锐的声音和振动,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是多台施工机械共同工作,各种噪音经过叠加,噪音辐射的范围会更加广,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运输车辆的通行,给周边居民带来巨大的噪音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期间挖掘的土方、模板加工角料、生活垃圾、废弃的混凝土块等,这些建筑垃圾的体积和质量比较大,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处理,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该及时做好处理,保证这些垃圾对周围的环境、施工人员的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5、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在建筑装修过程中,肯定会使用到各种装饰材料,如汽油、防水油膏、涂膜、卷材、油漆等,这些材料中一般都含有有毒成分,会对人身造成一定的伤害,建筑装饰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
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需要良好的管理,可见施工组织管理对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对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首先,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编排组织机构,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负责到个人,尤其是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2、做好科学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矛盾,对于这些矛盾,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科学施工的过程进行协调处理,同时这也对施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具有超前思维、善于思考,提高工作的预见能力,对于施工中可能影响到施工的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提早提出对策,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其次,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一线,掌握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不断提高自身处理环境问题的本事,学习政策法规、科学知识,提高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
3、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施工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施工企业可能会违背法律法规进行施工,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肯定会对施工质量大打折扣,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对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严格督促他们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和处理,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4、做好防止“三废”污染的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并对影响到施工顺利进行的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体现。在施工现场平面图布置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国家、地区、行业有关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防止大气污染: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尘土,应该在土方挖掘、土方运输过程中经常洒水,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土块洒落。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树叶等,一方面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气污染,在施工场地所用的锅炉应该做好消除烟尘处理,保证烟尘处理达到国家允许的范围。
(2)防止噪音污染
①施工现场应遵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②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作业,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应按规定办理夜间施工证;③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和制作作业应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④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3)防止水污染
①对于混凝土浇筑、砂浆搅拌等施工作业过程中,应该做好废水排放措施,如设置沉淀池,保证废水排放在沉淀池经过沉淀后才能排入到市政排水管道中,对于水质比较好的可以进行回收,用于洒水防尘处理,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如果将未经过沉淀后的水质直接排入到市政排水管网,可能会导致管网堵塞;②凡进行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③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加强管理,定期掏油。
5、科技环保措施
建筑施工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属于技术、工艺、机具相对落后的行业,应针对施工污染选用一些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设计中采用绿色环保建材,施工中推行无污染的环保新机具、新工艺。①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高噪声的气锤打桩方式,推行混凝土灌注桩和静压桩等低噪音新工艺;②采用干挂花岗石、大理石,克服使用水泥粘接。
三、结束语
在施工的过程中,创造好的施工环境,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施工前创造良好的环境,施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环境,这是对自己生命的关爱,也是对别人生命的关爱。相信,只要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加强环境保护,最终一定会得到当地人们的支持,同时也会给人们留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齐伟军 赵艳秋《建筑施工综合环境保护技术》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