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色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为目标,以加快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基础,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区域学校办学品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公平教育、优质教育以及更适合的特色教育。
二、工作目标
未来五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思路,将学校的特色项目做大做强,形成卓越的领域;将这一领域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融入教学与管理,带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实现特色学校层级递进的质性变革;大多数学生能形成体现学校特色办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目标。根据《区特色学校等级评估标准》,到2014年,全区中小学全部达到A级以上特色学校标准,50%的学校达到AA级标准,20%的学校达到AAA级标准。
教师目标。打造特色校长团队和特色教师群体。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特色办学思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名优校长,使部分校长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朝“教育家办学”的方向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特色育人能力、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到2014年,评选200名区级“特色优秀教师”。
学生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确立“综合素质加特长”的特色育人目标,在整体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潜能,彰显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到2014年,学生全科合格率初中达到90%,小学达到95%,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质的提升,个性化、有特长、有气质的特色学生群体逐步涌现。
区域目标。构建资源共享、城乡一体的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有效载体,全面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0年争创“全国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逐步树立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形象。
三、实施路径
确立特色教育思想。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对第一轮特色创建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提炼出明确的、与本校特色建设项目相吻合的特色办学思想。特色教育思想要“言之有物”,避免“假、大、空”,能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成为指导学校办学方向、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师生境界修养的精神之魂。
构建特色发展体系。各学校要加强对本校特色主题的系统研究,分析论证、理顺整合与学校特色选项息息相关、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各种教育要素,明确各种要素在特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抓住关键,提纲挈领,整体构建本校特色建设的发展体系,形成研究与创建合力。
制定特色创建规划。各学校要在认真、系统总结一轮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找准二轮创建工作的基础定位,继承拓展深化前五年的特色成果,解决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误区,着眼学校未来发展,深入挖掘学校资源,以特色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特色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提炼和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为目标,制订学校的第二轮特色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完善特色实施策略。各学校要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开展特色主题的系统性研究,充分挖掘特色;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课程开发为载体,全面承载、渗透和发展特色;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以提升教师特色育人水平为方向,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广泛传播特色;以过程管理为保障,以总结反思为手段,不断凝聚和提升特色,使特色创建工作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
总结特色建设成果。从区域、学校两个层面系统总结特色学校建设成果及经验,注重总结、提升、宣传和推广工作,提炼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具有创新性、领先性、实效性和示范性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可学习、可借鉴、可操作和可应用的思想及模式,使特色学校的整体效益和办学优势不断彰显。
四、保障措施
加强宏观调控。成立由教育局、教研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出台政策、制订规划、调配师资、科研引领、特色培训、督导评估、表彰奖励、成果推广等措施,加强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指导委员会下设8个业务小组,履行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职能,全过程参与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报告”,监测各学校年度目标的达成情况,给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适时、正确的引导。
建设特色团队。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细则》,加强对校长特色办学思想的专项培训,加大对校长特色办学能力的考核力度,提高广大校长特色办学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师资配置注重因校制宜,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全员培训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区内教师的交流要坚持有利于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发挥特色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各学校要有系统的、梯次的教师特色培训计划,与学校的特色办学目标相适应,与教师的个体专业成长相结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特色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家长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合作人,是教育责任的分担者,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各种教育活动,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利用“妇女节”、“植树节”“六一”等节日开展活动,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打造珠心算和德育教学特色。立足幼儿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不断摸索与研发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探索珠心算教学、德育如何融合课改背景下教育课程的新模式;针对教师在特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邀请专家来园进行指导、引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新的一年带给我们新的希望,对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有更清晰的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幼儿习惯的养成,要关注特色幼儿园的开创。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教育法规、政策,依法治园,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扎实抓好安全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完善家长工作,同时,加强幼儿德育工作,加强幼儿园内部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办园质量。
月工作安排:
二一二年元月份:
1、组织安排庆“元旦”活动。
2、安排教师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各项工作总结。
3、班主任写好幼儿评语。
4、对各班进行校产、校具的清理和核对。
5、布置学期结束工作。
6、召开总结会,进行下学期工作部署。
二月份:
1、召开教师会,研究开学工作安排。
2、确定收费标准,幼儿入园报名。
3、各班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计划。
4、召开家长会,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及安全教育。
5、积极配合市局校安办,搞好校安工程建设。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纲要》。
2、召开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活动室布置要富有童趣,有季节变化。
3、组织检查教师备课和计划制定情况。
4、组织部分教师去汊涧幼儿园听课学习。
四月份:
1、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研究如何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
2、组织教师到天长市第二幼儿园学习、听课。
3、举办大班讲故事比赛。
4、教师编排节目,准备庆祝“六一”。
五月份:
1、组织教师到天长市实验幼儿园听课。
2、邀请结对园——市二幼到我园上示范课。
3、组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六月份:
1、安排教师写好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和各项工作总结。
2、要求各班做好安全工作,班主任写好幼儿评语。
3、对姊妹园开放半日活动。
4、布置学期结束工作,迎接中心学校考核。
5、召开总结会,进行下学期工作部署。
七月份:
1、幼儿园教职工考核;
2、清点财产、资产、资料归档;
3、安排暑假工作。
继续开展“快乐体验日”活动,不仅是园内的孩子,对园外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的园外孩子走进幼儿园,体验我们的快乐日,让的孩子们喜欢集体生活、集体游戏,喜爱幼儿园和幼儿园的生活,从而达到宣传幼儿园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校特色 探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校逐步摆脱“千校一面”的困境,走入追求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应该说,对于学校特色的追求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进步现象。
如何理解学校特色
何谓学校特色?其本质内涵是什么?其本质内涵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如果抛开抽象的概念、定义来描述,《北京市中小学校科研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项目组经过多次研讨认为,学校特色的“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它不只表现为学校具有个性化的外显环境、校本化的课程体系、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更是表现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它不因校长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调动而弱化,它深人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内心,能够影响人的一生。它呈现的主要特点是:
稳定性,指办学独特性风格和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育性,学校办学特色的提出和实施不是被动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不是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和学校校长领导有方的自我标榜,而是在新形势下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实践需要;
独特性,这是中小学校特色的核心因素,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内容和办学策略;
过程性,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表示特色的形成、升华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指特色本身也有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创建学校特色的意义阐释
1.创建学校特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手段,实施课程改革需要新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教育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创办学校特色过程中可以得到改变与更新。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出有特色、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办学校特色就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2.创建学校特色是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要求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多元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挖掘自身的优势项目,创办学校特色,是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3.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要求
通过创建学校特色,带动学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通过创建学校特色,学校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品位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提高竞争力,走向品牌学校。
4.创建学校特色是教育的复杂性的需要
由于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对它的规律我们还探索得不够清楚,尚需要学校和广大教师勇于提出新观点,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实验全新的办学模式,探索教育的规律,探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只有在各校不同的探索中,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经验,才能形成各个学校的特色。
多种途径创建学校特色
1.拥有一位高素质、有个性的校长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由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孕育阶段、过渡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在孕育阶段,校长要立足现实,从本校实际出发,抓住现有优势,挖掘潜在力量,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在过渡阶段,校长应把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项目来抓,集中力量解决影响办学特色的关键问题,尽可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其成熟;在发展阶段,校长应引导全体教职工将办学特色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并对办学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形成高水平的理论框架。总之,校长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提出者、特色建设的设计者、特色建设的实践者,又是特色建设的坚守者、特色建设的宣传者,同时还是实施组织者、资源调动者、研究者等。
2.拥有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要创建学校特色,必须要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有特长的教师队伍,它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础。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使教师明确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实施步骤、具体应担当什么角色。其次,要培养教师的全面综合素质。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和个性特长,为教师创造充分的自主空间,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也是培养特色教师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比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的摄影教育教师中既有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又有三里屯摄影俱乐部的人员,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形成了一支特色教育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具有特色的教学是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
一所学校要形成特色,其核心是要形成教学的特色,这不仅是学校实现培养特色学生的主要途径,更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主要方面。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在深刻理解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内容、原则、方法等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的见解和主张。一般的学校都是用这些见解和主张指导本校教学工作,但仅仅如此还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能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大胆探索和创造,同时及时总结教师长期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升华,才能逐步形成特色。如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小学的“我能行”特色教育,即以自信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认识,突出学生的价值。教学特色还表现在有特色的、体系化的教学结构和课程结构中,围绕学校特色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4.学校特色建设必须加强教育科研
“学校特色创建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然是探索,就需要去研究,去思考,去行动,这就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科研与学校特色办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如何将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分析事物、规划变革手段,以及推动学校变革和特色办学的有效机制”。比如,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就是通过和谐教育课题带动了学校和谐教育特色的发展。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小型课题研究,为学校特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东城区丁香小学干部教师静下心来琢磨、研究,认真挖掘和宣传本校历史传统,从老前辈那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和建设“故事文化”,引导学生在说故事、感受故事中获得发展。经由深入的研究和宣传,学校提高了社会声誉,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得以保留。
其实,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学校特色建设的服务方式更多地体现为行动研究,即开展深入实际的需求调查,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规划特色建设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策略去努力改进并不断完善特色建设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展相对科学的实践,还体现在对特色建设实践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制度化努力之中。
5.学校特色建设需要有宽松的外部环境
学校在特色建设过程中,除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外,还需要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赋予学校应有的办学自,政府部门增加教育投入,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使其能够根据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办出学校特色。同时也需要兄弟学校的参与和帮助,有关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等。尤其当学校特色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时,或当学校内力不足以推动特色建设顺利开展时,就需要得到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需要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以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顺利开展。事实上,有许多学校正是借助于外力来进行学校特色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上面的五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建学校特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创建在根本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特色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的特色。因此,不注重学生在创办学校特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成为消极的、被动的参与者,学校特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作用,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各个侧面呈现出学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于文安,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6(5):64-66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中医学专业 特色教育
近年来,我校中医学专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我校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这一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提出背景、培养模式,总结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旨在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提出背景
五千年来,中医药学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衍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早就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训诫。中医药以其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在我国拥有很高的群众基础而被普遍认可,其临床疗效和学术思想正为世界所关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为中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学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中医药人才需求增加;然中医学专业人才总体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欠缺。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的基础,中医药院校为连接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中间体。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中医院校来说刻不容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二、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培养模式
1.双向选择,组建班级。我校先后与多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多个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中医学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就业意向等,报名参加相关的特色教育方向班。学校老师与企业专家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组织面试。结合学生的面试情况及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确定各方向班的入选名单。
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执行中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特色培训。各个方向班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内容是由学校老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培养,同时各方向班还组织不同的素质拓展活动。学年结束,根据学生的各项综合成绩评比,给予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如有意向加入企业,企业将优先录取。
3.顶岗实习,自主就业。加入校企合作方向班的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的时候,可以选择全部临床实习模式,亦可以选择临床、企业模式,即实习期的后3个月到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更深入地感受企业、了解企业。而实习期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留在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工作。
三、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
1.对于学校来讲,校企合作办学,有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的专家参与,有利于高职中医学专业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实践教学环境,组织学生业余时间到企业学习与实践;校企共同开展编写特色教材、科研等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对于行业企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发特色教材、开展科研等,可能促使行业企业的理念等发生改变,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或产品研发力;企业专家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吸引大批的优秀学生选择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被相关企业留用,成为相关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3.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中医学专业课程的同时,参与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可以学习更多的不同方向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强化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特色教育方向班的学习及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更深入地感受企业文化,同时可以拓宽就业渠道,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2]。而高职中医学专业,通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精准化、职业化、规范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以前的经验,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院提出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的工作方针,重点落实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型”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五项建设工程”工作任务。回顾学院近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结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就学院“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实施进行了思考。
1 “五项教学基本建设”是高职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学院提出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双师型”队伍、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五个方面的建设,结合了学院实际,紧扣“出特色、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质量主题。同时,更是为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考核标准。“五项教学基本建设”执行情况和实现效果,将真接影响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态势。
2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是落实“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基础
(1)面向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体的校企合作。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依据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切实从行业、企业的需求出发,“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将是我们推进的校企合作的核心工作。
(2)争取教育、行业主管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政策,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推进的关键。校企合作不能仅仅视为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利益、经济行为,离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协调和必要的扶持,校企合作不可能做强做大,“校企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校企政合作”。
(3)分享型单项目合作与股份制紧密型合作逐步推进。就目前学院以及联系的行业、企业实践情况,“校企合作”以分享型单项合作为基础,寻求适合的产业和企业联合体逐步实现股份制紧密型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的调研、论证,将对今后学院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 教学管理部门实施的“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工作思路
3.1 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中,教学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参与。从方案设计、运行模式规划开始,进行前期跟踪;进入实施阶段,更要组织阶段评估与方案修正,并承担相关工作的协调。更要主动思考“校企合作平台”的发展途径,在校企双方合作平台基础上,逐步建设“校校企”、“校企政”和“校校企政”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3.2 落实“五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具体想法
(1)坚持校企合作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原则来组织建设工作。一是结合产业行业的成长,注意将传统主打专业改造成特色专业,比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首先是完成特色“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跟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推进产学合作与生产性实习,完善顶岗实习机制。二是抓好新专业的建设,一定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规划,着力抓好展示设计、动漫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新专业的建设。经过2~5年的建设,形成有一定竞争力的2~3个特色专业。
(2)整合资源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措施。以院级精品课程为基础,以省级精品课程为目标,两年内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突破。本学年内,以课程组为单位,开通院级精品课程在线,力争主要专业都建成两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组织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认真总结近年精品课程的经验,特别是在课程带头人、课程成果总结、课程网站建设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特色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坚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方向,坚持专兼职教师联合开发的形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完成一批课程的从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到课教学实施的联合开发。
(3)着力培育中青年“双师型”教学团队。以特色专业和主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以中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为重点,基于“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和专业基础课“双师型”建设。从技术职务和企业专业实践两个方面加以落实,并配合人事处制定有关规章和制度。力争3年内,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
(4)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计和管理。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需求,从各专业学生技能与能力养成规律出发,进一步适时修订实践教学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修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从时间安排、项目设计、环节进程等各方面交易认真研讨,特别也要做好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综合实践教学的安排,要求任课教师课前提交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各专业要提交综合性实践教学的安排。认真总结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经验,为建立适合我院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奠定基础。配合有关部门,实现生产性实习实训的突破,完成多个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深化红岩精神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红岩精神研究小组”工作,与时俱进,系统地进行凝炼总结、创新提高,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全院思想建设的系列活动,设立“红岩教师”等以红岩为名的奖项,把红岩精神这首正气歌在学院唱得更响亮。
二、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在爱国爱校上下功夫
校园文化作为我院教育的一个环节,理应打造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近几年,学院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在校园内立起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名将雕像、标语柱,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但应当看到,爱国爱校需要价值观作支撑。因此,当前我们必须在内涵上下功夫。一是深化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自觉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对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武装。从我院现实可能性上讲,我们应结合思想品德与法律常识课程的教学,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使其入脑入耳入心,成为爱国爱校的理论基础。二是加强进行优良传统教育。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一部热爱人民、英勇善战的历史,学院要充分运用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进他们我国历史传统的了解,并以此启迪和教育学生在为国为校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三、搞好传统精神教育,在薪火相传下功夫
校园文化内涵并作非空穴来风,其精神内涵应根植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历史传统之中,体现在学院官兵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之中。我院建院已经半个世纪,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办校治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最近,我们对“一训、二歌、三风、四种精神、五大传统”进行了梳理总结,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此我们决不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加以完善和利用。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教育。学校的创业、发展、壮大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我们争创一流军事名校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我们一定加以发扬光大。为此,学院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教育上想点办法,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并利用政治教育等时间,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地使传统精神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
二是深入进行研究发掘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虽然我院传统精神有了刍形,但总感觉结合学校行业自身特色等还不够紧,精品文化品牌还不够响亮,还存在着教职员工对传统精神的概括研究不太认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院现存对传统精神的概括与研究真正变为学院校园文化教育的内涵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发掘,不断丰富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
【关键词】泰州 海陵区 基础教育 特色学校
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特色问题在我国一直都被人们所忽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色”的价值才开始在我国受到重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此后,中小学特色建设问题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办出学校特色,已成为新时期赋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任务。其标志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的正式颁布。该纲要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进一步从理念和政策的层面上指明了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方向,对此,各地也开始全面展开了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探索实践。
一、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概念明晰
1.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及学校特色发展
特色学校,则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整体化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学校特色”在“特色”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及“特色学校”,学校特色处于低一层次,它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础;特色学校则处于高一层次,它是学校特色的发展和升华,是局部效应向整体推进后的呈现。
2.正确认识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必要性
从当前基础教育的格局来看,中小学校在办学规模、基本建设等“量”的方面已几近饱和,再欲通过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建设来谋求发展几乎收效甚微,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位,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陵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状况
该区按照“面上抓平衡,内部抓活力,特色抓创新”的工作思路,通过行政推动,引导学校沿着“特色定位、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的路径,形成了学校特色鲜明、城乡学校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1.准确定位——把准学校特色发展基点
学校特色的准确定位,需要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将潜在的优势变为显性的优势。该区一方面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潜在资源进行调研和梳理,另一方面倡导学校结合地域和校情,把准学校的特色定位。
2.整体推进——因校制宜推进特色发展
顶层设计需要“由上而下”,而特色建设的过程则需要“由下而上”。该区指导各学校沿着“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的发展思路去探索实践、自主发展。海陵学校是一所新设立的以区域命名的九年义务制学校,建校初期,学校从“家校互访”入手,逐步形成了“三进促三动”的学校特色,即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家庭,家长进学校,有效地实现了“三位一体联动”,推进了“教育理念流动”,协调了“积极因素齐动”。同时,该区还探索出一条“整体推进、捆绑发展、良性互动”的“内涵式”区域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三、警惕当前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1.认识带有片面性
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其实质是一种对办学行为、办学模式的优化,这种优化的过程可能发端于学校的某一项传统,某一个特色项目,某一次小小的教育教学变革,但这种“以点带面”的思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校全方位、多角度、整体性的办学实践行为的优化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绝不能只满足于一种项目化的特色。
2.实施带有炒作性
在具体实施中,一些学校喜欢追求“短平快”,如,一是急于启动特色项目,没有将特色项目做好、做实、做大的长远打算,只是将该项目作为敷衍检查的“看点”和交流总结的“亮点”;二是忽视学校的实际情况,缺乏对学校主客观因素的认真分析和准确定位,一味照搬他校的成功经验,借鉴他校模式,泯灭学校自身的优势;三是只满足于办学特色的现状,忽略进一步总结、提高、挖掘和巩固现有成果,缺乏持续性、上升性,特色学校创建往往停留于特色项目的层面,未能拓展为面向全体或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学校特色,无法完成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转变,导致学校特色发展成为概念炒作。
3.过程带有反复性
特色学校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由学校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在开发初期,需要立足现实,依托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在形成、巩固中期,需要创造条件,不断修正,使特色渐趋完善;在发展时期,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反思,引导学校特色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打造特色学校需要在选准项目切入口之后,能够长期坚守,“修成正果”。但现实中,外界各种教育热点的变化,相关教育政策的影响,学校领导班子人事的变动,均会引起学校最初创建特色学校的逻辑起点反复变化,造成部分学校特色建设的不稳定性,使特色学校建设出现反复多变的现象。
四、深度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努力方向
在深度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发展上,必须要走出误区,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1.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特色学校的培育提供全方位的“人、财、物”保障。当然要警防“支持”变“干预”,要给予学校领导充分的自主发展权,努力将校长从“人、财、物”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给予有个性、有特色的校长和教师更充分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为特色学校的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2.严格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
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以育人为根本,培育特色学校不能违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孕育、形成和内化。杜绝人为的、急功近利型的特色培育。另外,特色学校的培育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全面提升,不能将割裂的、分散的特点过度放大。
3.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落脚点
打造特色学校,并不是简单地打造一些特色课程、
扶植一些特色教师、培养一些特色学生,而是要最终落脚到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全面发展上来。特色学校的“特色”是其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道德素养、个性发展等方面展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学校、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因此,它更是一种文化自信,更需要学校不断加强组织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学习 特色教育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必须以现阶段的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为基础,实施多样化的特色教育。因为现在的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所有的学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所以,学生实行自主创新学习、学校办多样化特色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自主创新学习,办多样化特色教育”这个课题是有几方面的理论支撑的。首先,人人成才的观念。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应该尊重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第二个观念是多样化人才的观念,也就是说,学生人人要成才,但是每个人发展的方向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同时,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说,学生发展也是多元智能的。
第三,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学生要想终身学习,尤其要想在某个领域里面创新拔尖,他最好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兴趣爱好,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远大志向。
第四,创新拔尖的观念。中国需要大师级的人物,需要一大批创新拔尖的人才。因此,我们在学生多元发展的同时提出了优质发展,每一元的学生都应该具备自主创新学习的共同特点,这是他优质发展的基础。同时学生优质发展最终体现在他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自主创新学习,办多样化特色教育”的特色是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提出的,因为一个学校的特色建设可以从学校主体也可以从教师主体的角度提出。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提出自主创新学习,站在教师的角度提出“两把”,这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站在学校的角度提出“两多”,这就是学校要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办班模式。
一、开题背景:
1、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吧!
三、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创设良好的写字教育环境,大力促进教师书法水平的提高。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写字的实际现状进行写字教育。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写字教育中,要发挥生活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同时,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写字教育中的作用,由点到面地完成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任务。并且让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信心,让他们挺起胸膛做人,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审美水平。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开创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字技能,提升写字教育质量。
2、开辟多种教育渠道,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形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开发写字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5、开办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及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写字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写字特色的建设。
四、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
明确目标,进入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同时按照一定的方法,了解小学生写字素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学习理论经验文章,在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写字教学,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撰写相关论文。
2、实施阶段
有了理论指导,有了案例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经验形式提炼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遇见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学生个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成立学校“云笔”书法班,制定各项制度和章程。在校内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写字教育体系,发现学生中优秀的小小书法家,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书法创造,提高学生的写字素质,并向报纸杂志投稿,以厚实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
总结课题运作情况,查漏补缺,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
做好实验验证,总结,撰写有关经验论文及实验报告。
收集,完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学校对课题进行自查。
准备验收、评价。
推广实验成果,对课题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教育中,我们突出强调了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写字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发兴趣,引导写欲。如创设想象、课件展示、实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动表演、儿歌诵读等。
2、多种途径,科学练习。如执笔运笔新认识、先练长体字新方法、整体观察汉字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