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现代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经济发展

第1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鉴于此,笔者从二者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运用耦合理论中关于容量耦合的理论,以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川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研究方法

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2]。从协同性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及其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的走向,即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因此,本研究构建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耦合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2个子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影响的程度,最后通过协调度函数计算2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情况。

1.1耦合度模型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Capacitivecoupling)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得到n维系统相互作用耦合度原始模型。定义C2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由公式(2)可知,C2介于0和1之间。当C2趋向于0时,则认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系统处于耦合失谐状态,即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当C2趋向于1时,则认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系统处于高效耦合状态,即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二者高度耦合。

1.2权重确定计算权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但这2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往往会使评价的结果发生偏差。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信息熵是指事物属性及标识的集合或反映事物信息量的集合。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

1.3协调度函数根据前述模型可计算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程度,它对于判断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作用的强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耦合度并不能反映2个子系统之间的整体协同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引入耦合协调度函数,通过计算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真实反映2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情况。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调和指数,反映了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协同效应;a,b为待定系数,考虑到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同等重要,因此,a,b同取0.5。参照相关研究成果,根据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D以及2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将耦合系统按照协调度的高低划分为4个一级分类层次和12个二级分类层次(表1)。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川西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多层次、连续性、独立性、系统性等原则,兼顾方便在GIS中存取表达和计算,本研究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经济效益、区域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共计11个指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U1),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共计11个指标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U2)。具体指标体系列于表2。

3结果与分析

根据信息熵理论,求得指标体系的权重(表3)。再根据耦合度函数、协调度函数求得2个系统耦合度(C)、综合调和指数(T)、耦合匹配度(D)(表4)。将2009—2013年川西4个市(州)的耦合协调度导入ArcGIS,分析5a来川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图1)。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川西地区的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2009—2013年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跨越了几个类别,可以从地区及时间跨度2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地区上来看,雅安市、凉山州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同发展的程度要明显好于甘孜州与阿坝州。2012年以后,雅安市与凉山州的耦合协同发展的水平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的程度。从具体协调类型上可以看出,凉山州除2012年外,其他年份的数据表明,经济发展要快于农业现代化建设,而雅安市正好相反,5a间农业现代化建设都要略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说明雅安市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甘孜州与阿坝州截止到2013年,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仍然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从具体协调类型上来看,都是经济发展严重超前,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从时间跨度上来看,2009—2013年5a间,耦合协调度上升最快的是雅安市,凉山州略有上升,甘孜州与阿坝州则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雅安市在2009年处于失调发展阶段,经过5a的发展2013年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凉山州虽然上升幅度较缓,但除2009年处于勉强调和阶段外,其他年份都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甘孜州与阿坝州5a来基本维持在同一阶段,耦合协调程度并未有明显的改善。

4结论

第2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林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40-01

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它的突出特点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以其高效益、高效能、高效率的显著特征而有别于其他经济类型。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可以吸收碳汇,又是重要的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减缓和适应的双重功能。保护森林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质量建设现代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1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1.1 林业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全球气候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所做出的正确选择。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实时地调节气候,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正因为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发展林业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

1.2 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自然生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随着现代文明和科技进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支撑经济的产业形态是生态的、绿色的、环保的。林业既是自然生态,也是一种绿色产业,发展现代林业,就是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旨,按照林业生产固有的内在的规律和林业的基本属性,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中有生态,生态中有产业的复合型经济发展方式。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物质依托,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形成了林业产业的生态化,使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得到了促进和提高,林业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因此,我们说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1.3 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当前,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原因。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林业生产,有效地增加林业物质能源供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保证和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

2.1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林业结构,是促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新产品开发促进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精深综合加工转变,向质量要效益。另外,要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花卉业,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这样,从原料加工、新产品开发、发展优势林业产品等方面,形成立体的、综合的林业经济结构,可以有效地延伸林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林产品生产开发中,还应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以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2 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都要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要深入开展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森林、荒漠、湿地、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性的对策。对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进行广泛的科学论证,并有效地指导现代林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森林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在科学理论的引领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步伐。

2.3 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森林的调节和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将千疮百孔,人类自身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林业发展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方面我们要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因此,要广泛宣传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广泛宣传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广泛宣传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发展现代林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积极性,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的经济发展目标。

第3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 物流;现代物流;物流经济;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市场

中图分类号:F019.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不足

1.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现状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长期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物流产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于:

首先,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至 2000 年末,我国运输线路中,铁路营运里程 6.8 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140 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 7855 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 646 个,民航机场 129 个,航线 1120 条,里程 151 万公里,管道运输 2.5 万公里。货运量总计 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 43359 亿吨公里。与此同时,各地以交通部45 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加快进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其中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沈阳公路主枢纽等已投入使用。

其次,物流技术设备市场活跃。我国的集装箱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已居世界首位。各种物流设备制造企业及附属配件制造企业达 3000 多家,一些企业如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等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提高技术水平,已可以独立制造自动化仓库、搬运机器人等产品。由于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烟草、家电、IT 等制造企业和连锁商业企业的物流系统建设中对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技术设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个物流中心或自动化仓库的建设项目经常有国内外多家企业参与竞标。

第三,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 57%的生产企业和 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第四,物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 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元干线传输网络;四大骨干网络的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 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连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从而使 EDI、ERP、MRP、GPS 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以应用。由于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基础,我国的物流软件市场正稳步增长,杰合伟业、快步易捷等一批新兴的物流软件企业正在成长,跨国 IT 企业如 IBM、CA等也努力开拓我国物流软件市场。

第五,工商企业致力于物流合理化。近年来,不少工商企业认识到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紧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神州数码、华联超市、国美电器等企业都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自己的物流体系。特别是青岛海尔集团,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资金周转达到一年 15 次,呆滞物资降低 73.8%,仓库面积减少了50%,库存占用资金减少了 67%,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物流示范基地。

二、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体制因素、管理因素、人才因素堪称为主要因素。

1.体制因素

我国现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物流市场。因为所有的物流资源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有许多资源都是政府直接管理的,比如交通、邮政,很多资源是分散的,我们物流中横向的联系都被纵向的管理体制切割了。包括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体制也没完全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

第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在设施建设上缺少统一规划,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同时,干线运输系统与城市物流系统之间也没有做到合理的衔接。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了不少,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铁路也几次大提速,但由于各地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使得交通运输用于物流服务仍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第二,由于行业和地方保护的存在,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物流企业运营许可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异地运输常常会遭遇罚款和扣留,过路费高达运输成本的 20%,这些都会对物流成本和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三,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地方保护势力依然强大,重复建设加剧,甚至在同一地方,出现了大家一哄而上搞物流的现象。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我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少、散、弱的局面,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2.管理因素

现在我们的管理太粗放,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其次,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第三,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现状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存在疑惑,不敢大胆地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因而物流网络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网络、企业服务网络、信息网络等建设落后,缺乏在区域及全国开展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服务的条件,物流的电子商务化是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第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与物流标准化进程缓慢相矛盾。现有技术标准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物流协调运作,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设备与技术上面。其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

三、美、日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所导致的本土化生产、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美、日发展现代物流的经验能给我们的提供许多启示。

电子物流的兴起,物流管理信息化。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E-Logistics)的兴起。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顾客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可以说电子物流将是 21 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物流活动国际化。21 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十分激烈。要满足全球化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必须扩大形成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可以是企业合并,也可以是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园区的国家,至今已建立 1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平均占地约 74万平方米。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并购,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社会化和全球化。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5个亮点“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成本己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

社会化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

物流服务的全球化是今后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目前许多大型制造部门正在朝着“扩展企业”的方向发展。这种所谓的“扩展企业”基本上包括了把全球供应链条上所有的服务商统一起来,并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体系加以控制。同时,制造业已经实行“定做”服务理论,并不断加速其活动的全球化,对全球供应连锁服务业提出了一次性销售(即"一票到底"的直销)的需求。这种服务要求极其灵活机动的供应链,这也迫使物流服务商几乎采取了“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解决办法。

四、我国现代物流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现代物流经济认识的对策

第一,宏观方面: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部门和现阶段需大力培植的新经济增长点。经过 2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的差距相当巨大,2000 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达 17880 亿元,约占 GDP 的 20%,而发达国家仅为 10%左右。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将起到带动作用。现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显然,现代物流经济是国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中观方面: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流通业的基础。流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的,如何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社会化大流通,就是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所进行的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流通带动生产 ,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毫无疑问,现代流通业以现代物流业为基础,就能把亿万人民的分散需求,通过现代流通体系,汇集成为巨大的需求,就能带动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和通过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把价廉物美的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第三,微观方面:现代物流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现代物流经济的形成是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企业改革和市场竞争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全球 500 强企业中上百家企业把物流配送交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增加了盈利,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资本周转,企业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据报道,“2000 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 1.62 次,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日本制造企业的流动资金年平均周转 15-18 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 次”。2000 年底 ,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 4 万亿元,占当年 GDP 近 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 GDP 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 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 5%。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 150 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一件商品从生产者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 十几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 3000 亿元以上。 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 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 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 16%。

最后,电子商务的兴起客观上要求建立现代物流经济。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要求物流能够适应电子商务具有的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为电子商务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务。

作者单位:长春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严新.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12:23-25.

[2]汪本强,江可申.又一次社会大工-浅谈物流经济出现[J].物流科技,2003 , 4 :78-80.

[3]汤世强,吕运福.我国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徐州建筑技术学院学报,2003,6 :65-67.

第4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改变边远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工程管理的财务分析和收支平衡问题在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做好国民经济评价,还要做好财务评价。在财务分析中,要研究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良性循环问题,使工程管理单位这个非营利性企业能够做到财务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防洪工程当前难以向受益单位收取防洪费用,但工程需要设立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修,它是社会经济大循环模式中的一环。在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收支平衡,由工程主管单位负责解决其工作条件,维持经济良性循环。

内容上文已经提到,水利经济不是水与利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问题。所以说虽然我们研究的看似是一个经济问题,其实经济也是受全方位影响的,可能其中一环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全局的利益。所以我们在水利经济的发展中,更要依托行业优势为基础动力,培养具备高科技知识的水利人才,调整固有结构,顺因民意以及市场,这其中我们主要要注意四点相对关系。正确处理宏观认识与具体落实的关系在宏观认识上要正确把握水利经济的内涵,在微观上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对水利经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是水利经济不同于水利多种经营,而是涉及水利系统各部门的全方位的经济工作。

水利系统所从事的注重投入产出,讲求经济效益的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叫做水利经济。这样水利经济的内涵就非常明确,其主体是水利系统所有的单位和个人; 其经营策略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投入产出,讲求经济效益其业务范围不但包括经营活动,还包括管理、生产活动。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发挥行业优势的关系从长远发展战略上,要以市场经济规律指导我们的水利经济工作,树立全方位、多行业、全社会的发展思路,细化到水利经济当中,我们需要的是从水资源来考虑,首先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所以我们还需要壹个细致的规划去帮助水利经济的改革,争取走上一条万无一失的道路。

第5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利弊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农业产业化为中心内容,以劳动者素质提高为决定因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必由之路,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等为途径,逐渐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利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有利的条件。首先,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次,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一方面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农业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这为工商资本流向农村提供了政策前提,从而大大缓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三,农业的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第四,农业现代化的合理氛围越来越浓。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这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并且他们的劳动素质的能否提升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我国农业除了少量的农场外,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我国农村,整体上生产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不高,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再10-15奶奶,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5%以上,甚至90%以上,而我国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只有45%。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规模农业的竞争压力。我国农业发展粗放经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农业资源角度看,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特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农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对策与措施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积极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是在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变为城镇居民。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全面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创新是关键。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农业工业化提供扎实的人力基础。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现代化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是推进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它们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基础。积极抓好市场信息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五)积极顺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动态的标准,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积极借助国际环境,跟进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利用WTO的机遇,全面深化农业改革与对外开放,借助国际资金、技术、设备、工艺与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忠泰.宝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3(04).

第6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一、关于现代物流业的基本认识

1.物流产业的发展及其基本内涵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寻求成本优势和差价优势,对物流各环节的功能进行扩充和整合,使其实现总成本最小化。他们首先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着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2.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 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二、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

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业;不仅涉及农业、工业、货代、仓储、包装、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消费者等生产经营和物流服务企业以及用户,还涉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因此,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专业比正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显着特点,它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使电子商务、全球卫星定位通讯技术等先进科技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物流经营者能更专致于物流服务;使物流设备和技术、管理进步更快;使物流资源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方向配置,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形不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3.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这样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走出新路。

5.现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例如,上海浦东刚建成就吸引了 世界500强中的不少企业登陆,而当他们发现那里居然没有一个物流中心,不少企业憾然离去。痛定思痛,一个由上海市相关部门组成的物流促进委员会开始着手建立物流中心改变其投资环境。

6.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城市通过实施“以港立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港口城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7.现代物流业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下,企业各自搞物流,形不成经济规模,造成采购成本高,人员和运力利用率低。现代物流业通过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集中储存、集中管理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极大地提高人员和车辆、仓库等物流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物流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8.现代物流业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港口(包括海港、内河港、空港)与保税区合作中,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国际中转贸易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使港口的优势和保税区优势得以互补,为实现港区一体化创造有效的途径。

9.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物流业规模为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约为16.7%,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如果能够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将该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10.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能够起到完善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质量和抗御危机的作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人们在分析和总结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的情况时发现,以现代物流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和香港具有较强的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通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应作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三、成都发展现代物流业孕育巨大商机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和货运仓储相当发达,发展现代物流业理应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依托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明确提出:将成都建成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举措。2000年9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成华区内建设“成都物流基地”。目前,成都物流基地已与北京赛普京良、深圳平湖两大物流基地签订

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未来的三大物流基地。 物流基地的建设为其服务辐射半径区域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给区域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在过去几年,成都市成华区因基础设施差、改造成本高而制约了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成都其他各区。在成都市约4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总量中,成华区仅有10多万平米。自2000年正式被市政府批准建立物流基地后,成华区专业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建成成都八里庄二仙桥钢材市场、成都512建辅建材市场、八里庄粮食批发市场、圣灯陶瓷玻璃橱具酒店用品市场等大大小小的市场共40余个,在建的还有富森·美家居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中国西部塑料市场等20多个专业市场。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计划到2005年成都全市市场需新建近500万平方米,其中,成华区就规划有118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新建市场的25%。到2005年,这一地区将建成一个以生产资料为主的,集仓储、运输、物资配送、信息咨询、餐饮娱乐、通讯、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市场群,形成高起点、高效率,极具辐射力的现代化物资交  易中心、仓储中心和信息中心。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200多亿元,与金牛区金府路生资市场群及五块石市场群和武侯区红牌楼汽配市场群及高新区火车南站消费品加工贸易区批发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成华区的成功实践引起了青白江区的高度重视,区政府开始积极探索促进本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青白江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青白江区提出了“建成一流卫星城,跨越发展青白江”的发展目标。可历史及实践都证明: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和有效的物流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成华区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开发者?为何能成为一片投资热土?究其原因,投资者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物流条件。为此,青白江区提出紧紧围绕交通区位优势的特点,依托工业基地、大型企业、铁路枢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充分发展物流经济的思路。青白江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1)青白江区是成都市东北的门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公路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经过成都的两条(上海—成都)、 (二连浩特—河口)均经过青白江区(成绵高速、成南高速),另有国道108线和省道唐巴公路,还有7条县道,区内公路密度达132.9km/km。区内现有国家铁路4条——宝成、达成、成渝、北环线,另有1条企业专用铁路,有火车站5个,其中大弯站、青白江站、城厢站属成都枢纽站,有国家铁路二级口岸1个。青白江区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而且地价便宜,只相当于成都二环路附近地价的1/5。(3)青白江区有充足的水、电、气资源。工业渠流量8万立方米/秒,并已建成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区内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500KV枢纽变电站,总变电容量178KVA,具有国、地电网双线供电优势;四川省南北两大输气管道及两座大型天然气配供中心都建在区内,天然气管道铺设完备,天然气日供量400万立方米。(4)区内建有华铁国际储运有限公司,配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具备“一关三检”查验功能,已开通成都 上海“五定班列”,以及与上海、天津、青岛、连云港、广州、深圳等沿海口岸的进出口业务,具备良好的物流基础。(5)经铁道部批准,将把青白江火车站由原来的13股道扩建为24股道的大型货运编组站,成为成都北货站,这是青白江区发展物流业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6)青白江区是全国和西南地区着名的化工、冶金基地,拥有川化、成钢、成桥、蓝风等1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中日合资川化味之素、美国成都宝洁、成都王牌农用车、四川升达杯产等10多家合资、独资公司及联办企业,形成了以化工、冶金、机械、建材、轻纺五大支柱产业。雄厚的工业对物资储运有巨大的需求,可以为物流业带来充足的货源。

第7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低碳;发展

目前,全民低碳,全社会低碳,低碳生活无处不在,而低碳农业即是低碳生活中的一种。时下,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发展低碳农业,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1.国内低碳农业发展所隐藏的问题

现阶段,低碳农业的发展已经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虽然从表面上看农业发展低碳确实有不错的成绩,但实质上,低碳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地去解决。具体有以下几点:

1.1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多

我国人口众多,消费的粮食量也很大。生产日常必不可少的粮食是我们长期必须坚持的工作,因为我们没有粮食就难以生存,更不能谈发展经济。但长期生产必然会产生副产品,而且副产品的数量也是庞大的。有数据显示,每年生产农产品所产生的副产品的量是非常大的,例如农作物秸秆,每年都会有大约7亿吨被生产。但是现阶段我国处理农作物秸秆等副产品的技术手段尚未完善,难以对每年数量如此庞大的副产品进行很好的处理。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的副产品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和排放,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产生温室气体。由古到今,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一直是农业生产所采用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或者其它农药,使用化肥或者其它农药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有害,而且污染了环境。

1.2农业的生产方式较落后

现阶段,国内的水资源处于短缺的状态,而水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一般情况下只有30%到40%,而新型的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还没能得到广泛使用。没有充沛的水资源,化肥自然成为发展农业的首选。有数据显示,现阶段全球有30%到60%的农作物产量的增加都依赖于化肥。化肥不仅会增加农作物的成本,而且会使农作物一时间难以吸收过多的养料,进而使大量的化肥流进河中,与原来河流的水融为一体,从而使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

1.3农产品收益降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大部分就业人员的工资都有所提升。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结果是除去物价对货币的影响而得出的。对于我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工资增长了14个百分点。而按每月工资来算,我国城镇非私营与私营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都超过了2000元。相比之下,农民靠农产品的收入就远远不如前两个工作的工资收入高。而且,现阶段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逐渐减少,农民在耕地上耕种的收入远不如打工的收入高,这就会使得大量农民对耕种产生消极的心态。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慢慢降低,致使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在农业上的人力投入降低。

1.4缺少关于合理开发土地的制度

一直以来,生产粮食是我国的首要任务,因为只有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更深入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我国一直重视对耕地的使用,尽量争取耕地的每一点价值,但这也没有使土地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过度使用耕地,而是应该建立合理的土地开发使用制度,在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的同时,保护好土地。而这一点,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做到了而且有很好的成效,例如在美国,美国实行的是土地轮作制度。在土地轮作制度下,美国大约有20000个农场对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进行轮作,一般情况下,豆科绿肥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个百分点到50个百分点。而且美国很多的农场采用齿形或者是圆盘形的工具来进行耕作,这种耕种方式只是把土稍稍地混合,而与需把土进行大量翻转的壁形犁有较大的差别。

1.5缺少专业性、技术性、高素质的农业人员

众所周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事对农业进行研究工作的人员;二是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研究的人员;三是对农业收成进行收集的人员。根据数据显示,像在美国等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大约每一万农村人口就会产生40多个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工作者,而在我国只有6名相关从业人员。我国缺少专业性、技术性、高素质的农业人员的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技术研究还不到位,一直未能追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这样就形成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创造率一直在发达国家之下,比发达国家低20%,甚至是超过20%。

2.建设低碳农业所能采取的措施

建设低碳农业,就要从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粗放型入手,结合现代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而解决存在于农业生产当中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保护环境。因此,建设低碳农业所能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点:

2.1增加对低碳农业的宣传

政府部门可以使用不同的宣传方式,比如: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在高校举办相关低碳农业的讲座或者课程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很好地让人们认识到低碳农业的内容,明白低碳农业的意义,掌握实现低碳农业的具体手段,从而加强了人们低碳农业的意识和促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低碳农业的工作。

2.2加强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和推广

从事低碳农业研究的工作人员可以加强对种子的研究,尤其是对能够抗病虫害的种子的研究。一般情况下,农民对农作物施肥用药是因为农作物低产或有病虫害。若农业研究人员可以研制出可以高产、防病虫害的种子,就可以使得化肥等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数量逐渐减少,进而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3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

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农业的具体情况,制作一个关于农业科技人员培养的策略,努力为以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拥有高素质、技术性、专业性的农业科技精英队伍。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设置了农业等相关的专业,为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做了积极的准备,但是因为农业收入相比其他产业的收入要少一些,条件艰苦些,越来越多的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农业科技人员后备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投入和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从而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从业积极性。

2.4制定土地的相关规章制度

针对我国的实际农业和耕地情况,制定关于我国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运用法律的形式实现低碳农业,进而做到保护土地、保护环境。国家可以在耕地较为成熟的地方实施耕地开发标准,对耕地农药和水资源的使用量进行规定。这样的耕地标准可以很好地节约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建设新型农业的目标。

总而言之,为发展低碳经济,农业要引进与低碳相关的先进的科技技术,培养技术性、专业性、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精英,从而实现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建设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莫文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0(07).

第8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技术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上的新发现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都以人们预料不到的高速度展现出来。新技术不断突破,发明创造层出不穷。越是尖端技术,其革新的速度越快,更新换代也越加显著。新技术革命引起新的产业革命,促使世界产业迅速地朝着尖端技术化、知识密集化、高增殖价值化方向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领头的产业正在更替,以微电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轴心的新型产业群将成为肩负世界未来的战略产业。新技术革命不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

1.1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

1.2劳动力结构正出现巨变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就业结构正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以美国为例,1956年,美国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蓝领”,到1980年,美国就业比例为:农、林、渔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3.38%,采矿业和建筑业占7.23%,制造业占22.09%,服务业占67.2%。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到1997年其农、林、渔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63%,采矿业和建筑业占6.88%,制造业占16.08%,服务业扩大为73.34%。服务业中,除了极少部分传统服务业外,绝大多数是从事与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有关的职业。

1.3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

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习者可以克服时空障碍,更加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速度。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传授者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促使人类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

2.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得以运用生物学的方法以及现代工程科学所开拓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构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例如,基因拼接和重组技术为创造生物新物种和新品系提供了最有希望的手段。通过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技术可以实现生物产品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生物技术还可用来进行各种生物材料和非生物材料的加工,以提供新材料和新元件。新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是发展低能、节能和脱能型新产业,并寻找新的能源,以摆脱当前能源限制,人们对此也将希望寄托在生物技术上。

此外,生物技术还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了解环境,从而消除了水和空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医疗技术、防治疾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等。

3.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它能够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也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

4.新能源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新能源技术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生产、保存、传递能量并通过能量形式的转换来有效利用能量的技术,一般包括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以及核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利用能源的范围,丰富的新能源清洁且能永久利用的特点,不但改善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5.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是一门快速的、大范围的、在宏观尺度上最能发挥作用的科学技术。例如,通信卫星可以大面积覆盖地面以至全球;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天气预报;侦察卫星可以及时监视广大地区的军事活动等,导航卫星系统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通信、公安、国防等部门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

6.海洋技术

海洋与全球变化、海洋环境与生态的研究是人类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拓展生存空间,充分利用地球上这块最后的资源丰富的宝地的最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6.1解决淡水危机

淡水资源奇缺的中东地区,数十年前就把海水淡化作为获取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美国正在积极建造海水淡化厂,以满足人们目前与将来对淡水的需求。全世界共有近8000座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的淡水超过60亿m3。最近,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查明,世界各大洋底部也拥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20%。这为人类解决淡水危机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6.2为人类的深海探测研究提供可能

深海是指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域。世界上深度超过6000米的海沟有30多处,其中的20多处位于太平洋洋底,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达11000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海域。深海探测,对于深海生态的研究和利用、深海矿物的开采以及深海地质结构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9篇:现代经济发展范文

摘 要 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分析甘肃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现代物流的相应对策,以促进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发展 现代物流业 促进 甘肃 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贸易规模逐渐不断扩大,物资空间移动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扩展。物流被视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而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的物流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能够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整合传统经营业务,延伸服务范围。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通过运用现代物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3.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现代物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就业的扩张。而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的投入能创造出比第二产业多得多的就业岗位。

4.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是一个地方十分重要的投资环境,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形象。

总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甘肃的现代物流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二、甘肃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许多企业对物流业务缺乏主动整合重组的热情,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产、运、销一条龙的模式中转变过来。

2.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许多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体现在:一是观念滞后,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二是营销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少,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奇缺;三是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经营管理粗放。

4.物流行业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物流活动各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个管理领域,物流体系,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法规、政策、利益部门条块分割化,在物流规划、建设中难以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管理和协凋难度较大。

5.物流中心无规模效益。许多企业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同时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动作的综合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需要。

6.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另外,缺乏必要的公众物流信息平台,造成服务与需求信息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共享、共用的目标。

三、甘肃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针对甘肃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地处西北地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发挥甘肃有较好工业基础和交通枢纽的条件。把甘肃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具体对策如下:

1.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物流结构。围绕甘肃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物流结构应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点(城市)-轴开发格局。依托铁路、国道公路,加快沿线经济的发展,尽快形成物流、商流、信息流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2.积极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业是一个人才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应通过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渠道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提倡和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通过释放物流外包业务和剥离低效物流部门,实现物流业的专业化、集中化和社会化,促进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变。

4.积极进行物流的技术改造。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5.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