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现代经济形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经济形势

第1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结构,而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最基本的职能。因此,企业的活动应该从知识开始,到知识增长结束,具体包括知识与财富的获取和分配。在知识流转的过程中,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围绕知识投资来进行。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和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对现行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 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 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 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各项管理工作, 他们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一旦成立, 就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 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赢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 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 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 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相反, 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 其它工作做得再好, 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 企业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此, 财务管理应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即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它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在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社会中,历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之后, 知识经济发展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使经济的发展不再属于资源依赖型, 而转化为知识依赖型。由于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而人们的知识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因而作为知识依赖型的知识经济, 可保持长期持续的发展。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渐向多元化过渡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 就是要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通常把相关利益主体分为两级, 第一级是同企业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 包括出资人( 股东与债权人) 、员工和顾客, 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如所在社区、特殊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等,都被列入第二级。这就给我们从更宽广的产权和利益基础上反思传统的财务目标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由于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 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 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 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 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 就要兼顾和均衡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 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 又兼顾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 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二)投资决策向无形资产倾斜

知识资本型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 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传统的生产函数注重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 把知识和技术当作影响生产的外部因素。但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技术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 必须把知识直接纳入生产函数。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区别在于, 它可以重复使用, 具有报酬递增的特征。在知识经济社会, 起主导作用的已不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金融资本, 而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取决于该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 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 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新的资产结构中, 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以及以人才的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所占的比例将大大增加, 这一点在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对策

(一)转变企业理财理念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 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 必须转变观念。一是要认识知识资本, 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二是要承认知识资本, 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 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 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 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增长的利润。

(二)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看, 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重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理论, 对我国的企业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 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一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 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二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 确定知识资本价值, 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三是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个案进行分析, 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三)重视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 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 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 实施知识资本及其与有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 必须结合知识产权法进行操作, 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四)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

从目前的实务状况来看,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方法落后, 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以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管理为主,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要想在新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 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层次。其一, 财务管理内容上的拓展。除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物管理外, 还应向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知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 管理方面拓展。其二, 财务管理方法的更新。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应得到更多的应用, 如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另外, 旨在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财务控制方法和包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方法等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三, 财务管理手段的改良。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逐步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网络财务是一种以Internet/ Intranet/Extranet和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活动。在网络财务环境下, 企业可以实现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处理,可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 便于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便于企业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对市场做出快速互动的反应。

(五)建立独立高效的财务管理组织

在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方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均是合署办公, 实行混岗作业, 从而导致两者职责不明确, 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情报手册》中指出: “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 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报处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是组织情报, 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 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 财务是进行有关筹资、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 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由此可见, 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知识经济时代下, 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 加上企业实施外部扩张战略促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 因此在企业内应专门设置财务管理机构, 以专司财务管理之职。此外, 企业要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便对市场做出反应, 首要条件就是相关财务信息可以在企业内部直接、及时、准确地进行传递,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显然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中间层次较少, 结构紧凑而富有弹性、反映灵敏、高效快速的新型组织机构。

(六)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

中国正迈进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知识将超越物质资源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首要经济资源, 有专家预测, 知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达到80%以上。传统财务管理将财务资源的范围界定为企业的物质资源(包括资金和物资) , 而将知识资源游离于财务资源的范畴之外, 这种界定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然已不合时宜, 人是知识的载体, 对知识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 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机制, 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人事与财务相结合的制度化管理; 企业按自身规模和管理特点划分为若干财务管理层次, 赋予各层次管理者对等的财务和人事权责并予以制度化。各级层在保证完成各项财务指标的前提下, 有权决定该部门的人员指标和人员素质要求, 有权提出人员奖罚建议。

(七)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第2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 后现代 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长沙这座内地省会城市正在不断更新自己的面貌。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生活在一种理想的环境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追求。

长沙房地产从1990年代末兴起至今,也就十余年的光景,价格从市中心均价2000多元每平方米到现在7000多元每平方米;范围从围绕五一广场周边不到一公里的地区,扩大到如今距五一广场30公里以外的地段;政策从政府鼓励买房到现在限制过度购房等。长沙虽不是国内房产的一线城市,却也将商品房的历史演绎得红红火火。

近来房产商把楼盘景观设计园作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对小区进行定位,确立广告宣传的主题,从根本上提高楼盘的品质和品位。房地产开发策划理念也从“卖地段”转向“卖环境”的市场营销阶段。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景观设计,消费者有着不同的生活体会。长沙市河西是名山、名水、名校围绕的地段,各种名称的楼盘林立,本文以“阳光100”和“山水英伦”两个大楼盘的景观设计为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两个楼盘的现代与后现代性,以及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一、“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

这是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该项目位于岳麓山下,最好地发挥了长沙城市特有的山水洲城优势,为城市创造性地规划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大学城高尚居住社区。其项目主题为“设计改变生活,建筑改变长沙”,这是“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的宣传与定位,走入小区,景观设计给人的感觉是:

1、平面的布局

小区由湘江边不远的一大片菜地开发建成,地势平坦、空旷。这也是每个开发商都喜欢的地势,成本低、利用率高,可塑性强、视野开阔。这也代表高效率、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下班后疲惫的你径直就可进入温馨的家。一切俱新的门面、店铺、娱乐场整齐规范,更是非常适合打破一切陈旧观念的年轻人。

2. 明亮的建筑色彩与现代造型

楼盘的色彩用白色搭配明快的嫩绿、柠檬黄或粉蓝,造型简洁、整体毫无嗦之处,让人感觉清新愉快。时尚的颜色、简洁的造型正是现代的审美观,代表着一种现代的、时尚的生活方式。

3. 规整有序的园林

园林基本由再生树木移植,规整有序、品种新颖,配合花坛、喷泉、大道,典型的西方园林设计风格。连树木都可以修剪出你想要的形状,可能这就是敢于创造的消费者喜欢的生活方式。

二、“山水・英伦庄园”

倡导高尚的生活格调与居住质量,打造具有纯粹式生活和人文特征的新英伦庄园,项目所在地依山傍水,丘峦逶迤,树木茂盛,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乡间田园气息与现代都市风情在此水融,堪称长沙城西的都市后花园。其项目主题为“生态、文化、休闲、度假”,这是“山水・英伦庄园”的后现代宣传与定位,走入小区,景观设计给人的整体感觉是:

1、依势而建的主体

小区地势高低不平,坡地较多,每一栋房子依势而建,小区内少有直路,都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的小径。如果是步伐匆匆的行者,可能觉得有点累。如果是另一种心情,小坡、青石路、拐过几个弯的小径,可能正是你下班后要找的快乐。

2、自然呼应的传统色彩与造型

建筑的色彩采用深红搭配白色或灰色,与自然相呼应。造型采用尖屋顶加上传统局部造型修饰,经典、雅致永不过时,给人一种亲切、放松的感觉。

3、原生态的保存

小区保留了原土地上的大树,使很多院落各有千秋:我家门口一棵大酸枣树、你家门口有棵大柚子树,他家门口有棵古樟树。最有特色的是,小区还有一座原生态的小山,山上全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板栗树、樟树、映山红等本地原始品种树木,还保留了一座不起眼的乡间小“观音阁”,不管是开发商不敢动,还是有意留之,这些都是小区居民的喜爱与寄托,让人找到一种回归的感觉。

两大楼盘不同的景观设计,是一场现代与后现代的博弈。

现代主义认为,想象和创造力是艺术创作者的象征,世界是客观的,可以进行研究与创造的,并且取消繁杂的装饰,这是一种紧张、快节奏、充满高新科技与创造的生活方式。

后现代认为,每个人都是在局部的知识背景中形成世界观,对于初始的社会生活方式,他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是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第3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一、个人简历

我年月出生,现年27岁,经济师职称,本科学历。年参加银行工作,被分配到支行储蓄所,先后担任过会计、主管会计、所主任; 年在支行信贷科工作,任管户信贷员; 年参加了系统转制工作;年6月我担任工作组组长,对、全辖所有不良贷款进行了责任认定; 年调银行支行储蓄所工作;年6月份调往支行,先后任副经理、经理;年7月我又来到银行支行个人信贷业务部工作,任部门经理至今。

二、获得的奖励

由于我较为出色的工作,我先后获得支行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次,级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次。年8月我参加了全市首届业务技术比赛,分别获得个人全能和点钞两项第一名。

三、打好理论知识基础

年行提出“两年内在沪港两地上市”的经营目标,着重发展个人零售业务。我行也将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个人业务上,其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属于重中之重。?年?月上岗之日,领导的信任让我感到了光荣的同时也感到肩头任务的艰巨。

上任尹始,我首先认真学习了大量的房地产行业的基础知识,特别对市区房地产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市场变化趋势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在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开展中评估每一笔业务的信贷风险。其次,重温我国金融法律法规和银行的信贷制度以及具体的信贷业务知识,做到熟烂于胸,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在最大限度规避信贷风险的同时又快又好为客户办理业务,提高工作效率。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储备为银行区支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木不成林,只燕不成春”,个别的业务精英不可能让银行支行住房信贷业务的全盘搞活,只有银行支行住房信贷管理部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业务高手, 银行支行住房信贷业务才能风生水起、做大做强。因此每周一次的我部门信贷员业务知识集中学习成为我部门“雷打不动铁律”,尽管这项工作在开始时开展并不顺利,许多同志不理解,但顶住各方压力始终坚持下来。事实证明,这样的业务知识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我任职以来,我部门共办理的?笔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中,没有发生任何违规操作,没有发生任何一笔不良贷款;具体的业务办理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任何失误;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70%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调查岗、审查岗办理周期缩短为2天,远远低于银行支行规定的“两岗”办理业务周期标准(7天),?年以来,总共办理?笔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涉及金额?万元,按每年?个工作日计算,平均?小时办理一笔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我部门原来对业务学习心有抵触的员工现在经常感叹“磨刀不误砍柴工”。

四、任职以来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业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渐趋激烈,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同行业的步步紧逼迫使我银行支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不得不与时俱进。如何提高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如何增强我银行支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竞争优势,是银行支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部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我部门工作业绩的终极标准。于是我部门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的措施:一是深入研究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向客户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特色服务方式;二是要注重贷款营销,在提供新的特色服务方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作用,深度介入住房交易市场,加强贷款营销,使贷款业务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最终接受;三是在开展住房贷款业务过程中提供组合业务,在发放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要注意挖掘重点消费者的其他信贷潜力,从而提供多种组合的信贷业务,既拓展了业务领域,也能够有效降低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 1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方法,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自任职至今,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笔?万元,无新增不良信用,赢利?万元,市场占有率达到?%,实现银行银行支行建行以来个人住房信贷消费最好的历史时期。

第4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实用性;设计元素;需求

景观建筑是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传统园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造景中有多种功能性,如满足游人的审美需求、提供休憩场所等等。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自然式风园林中优秀的景观建筑枚不胜举。然而,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对景观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园林景观在审美、人性化以及可持续性方面的要求的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设新条件,探究各种园林要素,以营造适宜人们需求的各种景观,更好的服务于人类。鉴于此,本文拟以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为视角,探讨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方法。

1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分类及特点

1.1 分类

现代景观建筑依据使用性质基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并重的现代景观建筑,如一些设计新颖的展览馆、车站、办公建筑、交通类景观建筑等。也包括那些精神功用超越物质功能的建筑,如亭、台、廊、榭等。第二大类则是指那些只具有精神功能基本上不具备任何使用功能的现代景观建筑,如雕塑、喷泉、水池、花坛、标志等。

1.2 特点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创作理念。在相关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景观因素的详细分析,然后进行景观评价,进而确定其在景观环境中的角色定位。其主要特点为:一是现代建筑空间特征的真实写照:如环绕的廊架与参天的大树组合而成的休息亭既保护了生态,更有树亭的艺术效果;二是现代建筑形式特征的表现:在相应环境背景下,现代景观建筑的特质表现需要通过其“建筑语言”和艺术构图综合体现。三是现代建筑材料特征的体现:建筑材料多样,极富个性,通过不同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景观建筑特征;四是现代建筑结构特征的表象:通常,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理念和空间形式新颖,再加之用材大胆,因而所创造的新颖、独特的建筑作品也日益增多。这些新颖、独特的作品往往会成某地的象征性标志。

2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语汇

2.1 形状

形状可以说最直观的东西。它所呈现的是建筑的外表的特征,这一点人们很容易通过视觉捕捉到。当人们看到建筑物的外表特征时,就可以产生相应的联想,尽管这个联想会因每人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职业等因素而不同,但这个形感却是建筑物给人的最基本的感受。

2.2 色彩

色彩也是建筑美学的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也是设计师的一个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色彩的特性、情感的表达以及合理的运用都是一名设计师所需掌握的技巧。设计中,只有综合协调好这些因素,才有可能形成的理想的现代景观建筑形态。在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形态的元素中,色彩可以调和包含颜色本身在内的所有基本元素,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掌握、运用好色在有利于我们对建筑形态的表达。

2.3 肌理

肌理就是质感,简单可以理解为物体的材质,因为物体的表面的纹理、光滑度等会给人不同的触觉。在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元素中,其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而其他的元素则没有这样的功能。由于现代景观设计材料多种多样,众多的材料也质感繁多,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现代景观建筑的形态效果的表达通常是根据模仿自然物质和景色来达成的。

2.4 光影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环境汇集了各种空间功能,在其间有着重要作用的就是光和影的变化。光影的变化参与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及创造比较多,光的强弱、明亮度以及阴影对建筑物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如凸显、弱化、强调、修复以及弥补等。

2.5 形态场

在一定环境中,人们会因为一种物体的存在,对整个场景产生特殊的感觉,而这个感觉就是形态场感,亦即形态场。在一定的环境中,设计时如果想把关于形态的设计意图表现出来,那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物体,而这个物体就是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一种,其中内含建筑物本身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体等。而由这些基本元素所构成的建筑物的细部、局部、整体、总体和场景。

3 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立意与风格定位

3.1 历史文脉的传承

历史文脉具有双层含义,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去看它。首先,它具有横向时空的关联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即“共时性”;“历时性”是它的第二层含义,它代表着纵向的关联时空。同理,实用性现代建筑也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它是一种实物,有其特有的物质形态;此外,它的存在还代表着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蕴含着某种涵义,可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中,创新和传承始终是一对矛盾体,如何解决好他们而这之间的关系,首要的一点就是统筹、把握好“共时性”和“历时性”这两个因素。就拿深圳万科第五园来举例(图1),这是一处很典型的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住区),可以说这是一个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体,在现代时尚元素中把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处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充满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同时又有后现代主义的简练,是由形态(简洁)和色彩(白墙黑瓦)以及上述其他几种设计元素共同勾勒出来的。

3.2 借鉴艺术的表现形式

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可为景观设计师们提供借鉴的形式语言,作为设计师还要综合考虑三位一体中的生态、社会、功能等因素。借助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否定自身; 二是宣扬个性艺术;三是舍弃美丽。在艺术的3个表现形式可以看出,尽管在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中,丰富的形式语言和独特的设计理念的提供,艺术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搞“纯艺术”,也就是说做事不能走极端。

3.3 汲取现代建筑风格

21世纪,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风格、流派正向多元化发展,这些都是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社会文化多元性等相关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作为一种景观建筑,也同样会受到与社会同步的当今建筑设计发展多元化的影响。因而也需要不断从中汲取养分,来滋补自我,进而丰富和完善园林景观建筑形态的设计和思想理念的表达。当然,就如同吸收外来文化的方式一样,我们在对现代建筑风格语言的借鉴上还是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4 运用先进材料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现代化的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是如此。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作为一个很好的基础性平台,给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带来新颖的形式,给人们创造了领号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品位。此外,还能使人们与通过高科技创造出来的景观意象进行全方位的情感交流。作为景观设计师,不但要有开放的精神,还要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还要要求设计时具备多学科的知识,以应变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之需,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薛求理.全球化冲击——海外建筑设计在中国[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美]克里斯·亚伯.(张磊,司玲,侯正华,陈辉译.)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5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摘 要 目前,我国应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在信用等级评定、授信等方面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保证诚实守信、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商业银行融资支持。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融资 信贷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是企业的负债率从总体上讲水平偏高,第二个特征则是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于非国有中小企业,第三个特征则是在非国有企业中同行业的企业的负债率呈现分化状况,有些企业的负债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有不少则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负债率水平通常在不同的行业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就各行业整体而言,一般认为负债率水平为60%左右较为合适,对一些高成长性的企业负债率还可以适当高些(但是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看,大多数行业的负债率均高于60%)。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极不对称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受歧视和所有制的制约,往往面临着很高的信贷壁垒,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获得稳定的外部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已经过了创立期,而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资金的需求是现实而又紧迫的。因此,必须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突破原有融资体系的瓶颈,增加信贷资金投放的比重,真正起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风险的现实根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实根源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

(一)来自企业的原因

1.中小企业管理大多落后,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没有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软硬件条件,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通常比较薄弱;信息、资料真实性差,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企业发展潜力;对外信息透明度低,缺乏可信度,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的判断,使银行形成信贷风险。

2.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竞争力弱,处于勉强活命状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短,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较高,高出生率和高死亡奋率是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使银行贷款和投资决策科学,在完成贷款和投资等授信业务之后,如果客户的经营状况突然恶化,或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如市场风险等,也可能发生信用风险。

3.信用意识差。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欠佳,存在逃避和不归还银行债务、以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

(二)从银行内部来讲,风险来自于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这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深刻根源

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从管理体制上看,组织结构不合理,各种风险管理政策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从经营机制上看,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充分货币化,贷款的安全性与个人受益不挂钩。虽然各行信贷管理上都强调“三查”,但往往重贷轻管,由于贷前调查不细致、贷中执行不到位、贷后监督不得力而最终流于形式。

2.商业银行信贷员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未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化不了解,对企业信用和经营活动把握不准,导致决策失误;道德意识不高,以贷谋私,造成信贷风险甚至损失。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1.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巨大。经济收缩期,可能导致企业大量债务拖欠,社会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导致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不良资产增加;经济扩张期,社会货币需求量骤增,银行授信业务易失控,风险增加。

2.法制的不健全给信贷资产带来了风险。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银行法,票据法等许多法律,但是除了这些法律本身存在的内容比较简单,有些内容有待于重新修订外,法律与国家的有些政策相悖,导致银行在保全债权方面遇到较大障碍和阻力,加大了银行的信贷经营风险。

3.社会信用环境缺失。银行业是由信用支撑的行业,社会诚信体系不单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而且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产权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之中,加上法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充分合理利用利率手段,探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

各商业银行要逐步改革现行自上而下的单一定价模式。充分发挥基层行了解掌握地区、企业实际的优势,将贷款定价权合理下放,提高利率作为贷款价格的敏感性;要加强对风险定价机制的研究,剖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风险状况,按照“高风险、高收益”原则和自身实际,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要充分利用利率调整后的利率浮动区间,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率浮动区间调整后,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充分挖掘中小企业的潜在客户资源,用好、用足利率政策,实现利息收入与贷款风险相匹配,就可能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收益。

(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要充分结合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中小企业信用实际的等级评定办法,增加评级标准中定性因素的权重,坚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三)实行贷款保荐人制度

以核心优质客户为基础,筛选出一批企业授予保荐人资格,由其推荐申请贷款的同行业企业或关联企业,提交被保荐企业的经营分析报告和基础资料,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核,以简化审核流程,节约管理成本。对合格保荐人的贷款应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第6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 绍兴师爷; 现代会计; 委托关系; 职业道德

明清时期“无幕不成府”、“无绍不成衙门”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师爷尤其是绍兴师爷的重视程度。师爷掌握处理相关政务的专业知识技能,其心思缜密、头脑灵活,是各级官员佐治的良好助手。作为现代企业高级管理者之一的财务总监,则时而被比喻为绍兴师爷,它们两者之间在“受托责任关系”、掌握法律或掌握财经技术的专业人士、智囊等角色上非常相似。由此可见,现代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绍兴师爷在职能、职业特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我国师爷制度出现和绍兴师爷群体的形成

(一)师爷制度溯源

明清两代盛行着师爷这一幕僚群体,由于其特殊的佐治地位,使得他们成为官府处理政务必不可少的办事人员,坊间流传的“无幕不成府”之说,此中“幕”即为师爷,而“府”即为官府。师爷是一种俗称,其正式称谓可为幕友①、幕宾、幕僚、幕客、宾师和老夫子等。一般按照处理事务的专长可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征比师爷、文牍师爷等,其中尤以前两者为主要。师爷这一职位,从明代中晚期至清末民初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延续了300年左右,清代为师爷全盛时期。可以说,当时从总督、巡抚至知州和知县,无处不见师爷的身影。可见,明清时期的师爷不仅活跃于封建政治体系的各个环节,而且成为治理国家政务必不可少的职业群体。

(二)绍兴师爷群体的产生

与“无幕不成府”表明师爷在明清封建时代政治体制的不可或缺作用相对应的说法,则是“无绍不成衙”。这里的“绍”就是绍兴,而“衙”即“府”。绍兴师爷是明清时期封建官制于绍兴人文背景相结合的产物,顾名思义,绍兴师爷即是与绍兴这一特殊地域范围相关的幕僚群体。但“绍兴师爷”从一开始的纯粹地域性群体逐步扩展到泛指具备绍兴师爷精神特质的群体,他们或出生于绍兴②,或祖籍于绍兴,或师传于绍兴,又或品行习之于绍兴。

据相关史料记载,科举八股的兴行,在明清时期已经达到颠峰,而绍兴师爷之所以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有两个因素:其一,由于是时大兴科举,行八股文以遴选治国之材,学习儒家之术,书写治理国家大策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来的人才,往往只会纸上谈兵,甚至是一群既无动手能力亦无治理政务策略的书呆子,这时,就产生了对法律、财政、文秘等专门人才的需求,因而师爷这一职业群体应运而生;其二,缘于考取功名往往需要门荫与家势,即便获得功名,没有权势亦不能获取,而这一吏治特征在封建时期的末期——明清时期达到极致,而江浙一带广出文人才士,但朝廷选材取官按地域有名额的限制,大批的读书人眼见功名无望,只能转而从事佐治官衙的师爷职业。

(三)绍兴师爷的秉性特质及职业要求

李乔(1995)曾将师爷的秉性特征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倔强、有骨气;二是傲岸、自强、易怒;三是苛刻、睚眦必报;四是精细、谨慎、机智、刁钻;五是圆滑、有媚骨。尽管师爷性格有很多侧面,但上述性格特征是在师爷群体中所经常见到的③。

一般认为,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为雍正年间的著名师爷邬思道。据《清代野史》记载,邬思道为绍兴人,科举不第而转习幕业。清剧《雍正王朝》所表现“邬先生”即为雍正帝的御用师爷,辅佐胤■从复杂激烈的皇位争夺中取胜,剧中描绘的形象与《清代野史》的记载有些出入,但其深谋远虑、智慧超群的师爷特性确有其事。他先游幕于河南开封,当了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师爷,帮助其出奇策,参奏隆科多,为雍正帝剪除权臣以使田文镜获重用。后雍正帝得知田文镜幕中有邬思道为师爷,因而常在田文镜的请安折上■批“朕安,邬先生安否?”自此之后,绍兴师爷声名鹊起,这不仅为日后清代绍兴师爷群体的发展并形成“无绍不成衙”的局面创下了声誉,也为后世造就诸多著名绍兴师爷奠定了基础。如,秋桐豫曾为东三省总督的师爷,章士杰(字桂岩)曾为曾国荃的师爷,会稽县的马家鼎(字调生,号梅卿)曾为张之洞的师爷,山阴县的程埙(字荫棠,又字伯雅)曾为左宗棠的师爷。后来又有为李鸿章、王文韶、荣禄和等清末名人做过师爷的绍兴人娄春藩。总而言之,绍兴师爷不乏其人。

二、绍兴师爷与现代会计具有委托关系上的广义同质性

人们将师爷比喻成现代的秘书,这样严重削弱了师爷的智囊作用。实际上,师爷是一任政府的智囊,甚至是其灵魂,其作用远远超过仅仅代为起草文件的捉刀笔吏,它是决策者之一。当然其身份没有国家的法律承认,其地位飘摇,全靠其与幕主——有功名有官衔的“大老爷”的关系。其幕友的地位与身份是依托于幕友与幕主之间建立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亦即幕主个人聘用师爷。这类似于现代企业管理层受雇于股东,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决策者,依托于两者之间建立的受托责任关系。

绍兴师爷与幕主(政府官员)之间建立雇佣关系,而会计则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管理人员与企业投资者也建立有雇佣关系。两者之间具承担“受托责任”④上有广义的相似性。受托责任关系一般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与经营者建立的关系,受托责任反映的是托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当然,明清封建时期政府官员的“所有权”与现代企业主的“所有权”所指向的对象是有区别的,其托付给所雇佣绍兴师爷的并非其个人财产经营权,而是其依靠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治理权”。师爷接受委托后,则根据其在法律、财经等方面的术业专长代幕主行使在某方面的治理权利,即为佐治。

师爷辅佐甚至代为办理幕主的日常政务,与官员之间建立的关系并非法定的关系,即所谓的“私幕”,他们没有朝廷的正式编制,即募宾与幕主之间是凭一纸聘用书契来表现其关系,而会计受雇于企业亦为一份合同。换言之,二者与其雇主建立的皆是一种契约关系。

三、钱谷师爷作为官府账房主要履行经济事项管理职能

绍兴师爷按其专业领域的分工,一般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和征比师爷等等,其中的钱谷师爷是最重要的部分。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题为《大会计》的演讲中,就将明清时期的钱谷师爷比作“官府的账房”,这即形象地说明了钱谷师爷与会计的关系(南怀谨,2007)。

钱谷师爷也称为钱粮师爷,顾名思义,他们主要负责官府的钱粮事务。钱粮为官府机构正常运作的基本资源,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钱谷师爷的主要工作职责,亦即围绕着“钱粮”展开,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大类:一是丈量田土纠纷等民事案件,包括讨还银钱债务、买卖产业、纳税验契等;二是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社会公共事业,如水旱灾情、修理工程,解送钱粮、采买变卖、牙行客欠、鼓铸制钱,以及驿站马匹、差使等;三是钱粮税收,这是钱谷师爷的主业,也是其能够和刑幕平起平坐的根本所在,就这方面的职责来说,他既是钱粮总管,又是会计师。据《未信编》等书记载,钱谷师爷最主要的业务有清钱粮、造交盘、发兑支、查钱谷余粮、查税契等项(林乾,2006)。由此可见,钱谷师爷的主要职能相当于现代政府职能中财政、税务部门所实行的职能,他们既要负责征收税赋,又要进行政府收支的预算管理,还要负责清算挪、借、透、欠等款项。因此,将其比喻为官府的账房,是再贴切不过了。

流传至今的绍兴师爷的典型形象,就是类似于旧时账房先生的一支笔杆、一袭长衣、一副眼镜,他们时刻不离政府当政者的左右,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动手笔画。在官府内,师爷要算计内务,掌管钱粮,俨然一个管家形象;在官府外,师爷要立于公堂之侧为官员出谋划策。其实前者与后者恰好是师爷的两个主要分类“钱谷师爷”与“刑名师爷”所表现的形象。这两者说明了绍兴师爷管家与智囊的双重职能。

现代会计职能演变上,先后经历了从单纯的提供会计信息的工具,到管理工具,再到管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决策的角色演变,这一演变过程本身也显示了现代经济社会对现代会计所要求职能的变化,或者是其职能核心的变迁。因此,将现代会计的职能与绍兴师爷相比较,两者在职能内涵上应有相似之处。

早期会计的职能是记账者,即为“账房先生”,而后会计又被企业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逐渐冠以“管家”的称谓。如原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就曾指出“……高级会计人才,是企业经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好管家’。……”⑤在会计被赋予管理职能之后,现代高级会计人员一般如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则开始超越会计作为企业经营后方的管家,而如绍兴师爷般内外兼顾,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具体环节中。一般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在制定企业中期、长期经营战略时,财务战略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部分,而被喻为“现代绍兴师爷”的高级会计管理人员,便当之无愧地成为企业财务战略乃至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之一,其不仅位置重要,且任重而道远!

四、绍兴师爷的胆剑精神可为强化现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理念所汲取

绍兴师爷所倡导的基本职业要求,就是要有一种胆剑精神,这可称之为其流传下来的一份职业精神资产。所谓胆,就是刻苦勤奋;所谓剑,就是身上有一股硬气,不屈不挠(雷晓宇,2006)。绍兴师爷说到底属于落第的文人,其本质是文人。但因未能取士,到底是对“功名立志”读书人的耻辱或遗憾。以游幕为生的读书人,勤奋和硬气是丢不得的。举凡求取功名之人,十年寒窗是少不了的,这就为读书人出身的师爷的勤奋奠定了基础;而其“经世济国”、光耀门庭的志向未尝得报,转而习幕多少带有点羞辱的意味,鲁迅曾说“我总是不肯做幕友或商人”⑥,因而洁身自好、保留硬气(即原则性)实际上亦是儒生的一种根底。这种胆剑精神实际上成了绍兴师爷立足于幕业根本的重要职业准则。

(一)“合则留、不合则去”

绍兴师爷所倡导胆剑精神的主要表现就是“合则留、不合则去”。意即师爷与幕主之间心意相合,师爷能按照公理处理公事,意见能被认可采纳,则尽心尽力事其主,否则虽高薪厚禄亦不为动,拂袖而去。其实“合则留、不合则去”就是为了做到“自立”,“贵席珍而待聘、不自售以眩人”⑦,这条准则保证了师爷执业的中立、公正与客观。如果为了图生计,一味迎合幕主,到头来仅靠主宾之礼不足以制官,师爷立足于府衙就难了。此外,容易造成官幕间龌龊之事,有辱儒门圣道,因而其背负的精神压力也很大。

绍兴师爷的这条职业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现代会计,并且对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会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会计信息,以供利益相关者决策之用。但如果会计人员缺乏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不能不偏不倚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那么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即毫无价值可言,甚至有害于社会、企业。特别是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客观、公正、中立的职业道德,那必将使最终审计结果显得毫无意义。

绍兴师爷所倡导的“合则留、不合则去”职业准则,如能适用于现代会计特别是公共会计审计行业(注册会计师),那将大大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公正性。当然,对于现代的会计工作者(包含审计工作者)这条准则需要进行重新诠释。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亦即前文所述的“自立”),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与相应规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工作,如实反映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的经营、运作状况,如果所在单位领导强行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则应据理力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甚至离岗。当然,对于“不合则去”而言,需要会计职业团体建立相应的会计人才市场与员工流动工作机制,并对强行要求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单位,以一定的形式公开曝光。

(二)“最要在勤”

绍兴师爷所倡导的胆剑精神另一重要表现即所谓的“最要在勤”。勤即勤事,做事不但要勤奋,而且还要严谨细致、忠于职守。名幕许葭村曾自云“笔耕墨耨,日埋于尘牍之中”,可见其对工作的认真勤奋。所谓“堂上一点朱,民间千点血”,这也说明了师爷从事的工作责任重大,在习幕者而言是每日所做之事显得很平常,但对民间百姓可能关乎生计、性命。因此出于责任心,师爷们日勤夜劳,事无巨细,力求处事公允、公正,盖求治也。

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也要学习这种勤事的态度。应当常习会计规章法制,熟谙会计技术,充分了解所处理的业务。不但要及时将业务事项准确确认、公允计量并全面记录入账,而且还要对一些业务进行具体深入的了解。比如核算生产成本时,要能深入车间、厂房,对核算对象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要实地盘查资产物质的现实状况。此外,还要注重加强会计专业新知识的学习,以保证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只有具有一颗责任心,才能做到用心做事并将事做好。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润涛.官府、幕友与书生——“绍兴师爷”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 湖北省会计学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 雷晓宇.绍兴师爷[J].中国企业家,2006(Z1).

[4] 马倩.诚信危机与职业道德建设浅见[J].财会月刊,2003(B9).

[5] 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 王振忠.绍兴师爷[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7] 张显辉.绍兴市志第四十五卷[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

第7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物业贷款;信贷风险;按揭贷款证券化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5―0073―03

中图分类号:F832.45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香港银行业是房地产业的主要融资机构,房地产贷款是香港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19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业价格不断上涨,银行贷款也随之不断扩张。1980年代中期开始至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前,香港住宅、零售店铺及写字楼物业的售价指数,普遍上升,期间只有1994至1995年出现显著调整。银行物业贷款也随之扩张,与物业有关贷款(包括住宅按揭及物业发展与投资贷款)在1990-1997年间迅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幅达2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港,香港楼市泡沫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破裂,其后零售店铺、住宅及写字楼物业价格大幅下调,分别下跌五成、六成及七成。未偿还贷款额超过抵押物市值的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在2003年6月底达到10.6万宗的高峰水平。

然而,大量出现的负资产并没有危及香港的银行业。尽管有几家银行出现亏损,但银行业整体仍获得盈利。在此期司,没有出现银行倒闭或要求政府提供财政援助的情况。

与香港银行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受房地产泡沫破裂拖累,银行出现大量呆坏账,以致银行体系运转失灵,最终出现大规模银行危机。因此,从防范物业贷款风险的角度来看,香港银行业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虽然香港与中国内地银行业运作及监管的市场背景、法规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两地银行业同样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房地产贷款同样在银行贷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香港银行业及监管部门成功应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经验,对于内地银行业防范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从历史上看,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香港房地产价格大起大落更加频繁,银行也由此而受到过数次沉重的打击。如在19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涌现地产狂潮,物业价格暴涨,银行物业贷款也相应大规模扩张。1981年底,香港楼市崩溃,引发恐慌性反应,信贷和商业活动收缩,引发1983至1986年银行业危机。这次危机比1960年代中期由地产危机导致的银行危机后果更为严重,期间,有7家香港本地银行陷入困境,其中两家银行被政府接管。此次银行业危机激发了其后的银行业改革和提高监管标准。此后,监管当局加强对银行贷款特别是物业贷款活动的审慎性监管,确保银行业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下仍维持健全。银行业对物业贷款也更加审慎,在物业市场蓬勃期间仍能克服盲目乐观,遵守监管当局的前瞻性监管。

二、香港银行业抵御房地产泡沫破裂冲击的经验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银行业能够成功抵御物业价格暴跌的冲击,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过多次物业价格波动的打击后,香港银行业和监管当局逐渐形成审慎的风险控制机制,银行业在应对物业价格大幅波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一)审慎的贷款政策

1.七成按揭贷款上限

香港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物业价格的大幅波动,银行也经历过由于物业贷款按揭成数过高,当楼价大幅下调时,借款人资不抵债,按揭贷款物业变成负资产的情况。即使银行将抵押品变现,仍会蒙受损失。为控制银行因物业价格波动而面对的市场风险,1991年11月,香港银行同业经过协商,自愿采纳以楼价的七成为每宗贷款的按揭上限,即银行批出的每宗按揭贷款额不超过楼宇价值70%的措施,并得到金融管理当局的认可和全力支持,1994年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更是将七成按揭上限纳入到其物业贷款指引内,成为审慎监管银行政策的一部分。

七成按揭指引是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保障银行体系在市场表现反复及前景不明朗情况下维持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楼市繁荣期间,银行实际的按揭贷款成数比七成按揭上限更为谨慎。根据金管局进行的香港住宅按揭贷款统计调查,在楼市泡沫破裂前的1997年9月底,未偿还按揭贷款与物业价值(按首次批出贷款或重组贷款时的评估值)比率平均为52%,较1994年的53.3%为低,并远低于贷款额与物业价值(于批出贷款时)的70%比率上限。对于楼宇抵押品价值,大银行通常有自己的楼宇物业估值机构,中小银行则聘请专业测量师进行评估。

2.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衡量

银行内部建立有一套规范的按揭贷款审批程序以及内部指引,在批出贷款时,不过度依赖抵押品的价值,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衡量也是一项重要指标。银行就最高供款额占借款人收入的比例设定审慎的限额。就住宅按揭贷款来说,银行一般采纳50%的供款额与收入比率。对于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衡量,银行看重的是借款人收入的稳定性,还款人税单和银行账户中每个月的收入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而当物业市场价格过度膨胀时,银行会采用更加严格的供款额与收入比率。如汇丰银行于1994年1月就规定,月收入三万元以下的家庭每月最高按揭还款比率不得超过40%。

3.四成物业贷款上限

过度借贷会令客户的杠杆比率上升,当物业价格下跌时,银行承担的风险会陡然增加。199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使银行物业贷款不断膨胀。1990年,银行业对地产及物业按揭的贷款占香港本地贷款总额的比重为33%,到1994年已上升至43%。过高的物业贷款比率,在物业价格下跌时,将会削弱银行面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对银行体系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1994年2月,金管局发出指引,建议银行引进物业贷款占在港使用贷款四成的基准。1994年金管局还进一步建议银行物业贷款增长率每年为15%的参考基准,与名义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致。1995年9月,金管局澄清物业借贷政策,重申物业贷款占在港使用贷款四成和贷款额与物业价值比率最高为楼价七成的指引。

四成物业贷款上限,有助于防止银行风险过度集中于物业贷款。在楼市蓬勃期间,银行业能够保持警觉,提防过度借贷给已经过热的资产市场,整体上能遵守四成物业贷款上限指引,物业贷款占在香港使用贷款的比重保持在业内平均为40%的水平。

1998年,由于当时的楼市已经没有

过热现象,银行的物业贷款业务也更加审慎,再加上其他风险管理和监管措施,可以保障银行的稳健性,因而金管局取消了这项指引。

4.调低“豪宅”的最高按揭成数

1994年1月地产时,汇丰银行就已经收紧按揭,宣布贵价物业的最高按揭贷款成数从六成降至五成,有效地降低了风险。1996年,物业贷款急升,住宅物业尤其是贵价物业价格也迅速上升,投机活动增加,同时,银行间的竞争激烈,住宅按揭贷款的息差收窄,回报减少但风险增加。当时已有部分银行已就高价物业收紧其借贷批核准则。为审慎起见,1997年1月,金管局颁布指引《物业贷款的准则》,认为所有银行均应跟随这种做法,建议1200万港元以上的“豪宅”的最高按揭成数应调低至六成或840万港元,以较高者为准;同时银行应该确保会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债务与借款人收入比率应保持在审慎水平,以防止借款人过度借贷,令坏账风险增加。

(二)提高银行物业贷款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银行物业贷款信息的透明度,可以降低市场的不明朗因素以及连锁效应的风险,并使银行业在市场的监察下更为自律。

鉴于住宅按揭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香港金融监管当局于1992年12月开始进行住宅按揭每月统计调查,补充了原来通过每季度法定申报表收集的未偿还住宅按揭贷款额数据。调查范围于1998年扩大至包括收集机构按揭贷款组合的资料,例如逾期贷款及平均按揭成数。经过不断改进,目前金管局每月统计调查收集的有关银行按揭业务的主要数据,包括有关月份批出的新贷款数额与宗数、未偿还贷款额、按揭贷款资产情况,以及新贷款利率与最优惠贷款利率的息差。这些详尽的物业贷款统计数据,有助于金管局监察及评估银行承受物业贷款的风险。

此外,金管局还定期与物业贷款活跃的银行机构洽商其有关物业贷款的预期增长,以便持续监管银行机构风险过度集中的问题。

(三)资本充足比率和流动资金监管

资本充足率制度通过制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无限制扩张,保证银行稳健、安全经营,增强银行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指标是衡量银行体系稳健性的最重要指标。

香港自1989年底开始,即采用国际结算银行在1988年提出的资本充足比率制度,而且监管当局可视需要提高此比率。实际上,当时香港银行已符合最低资本充足率8%的要求,比巴塞尔委员会1992年的目标,提前三年实现。

1994年8月,为使银行保持充裕的高质量流动资产,以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金管局阐述其监管认可机构流动资金的制度,根据6项因素来评估每家机构的流动资金充足程度,即流动资金比率、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分析、在同业市场中拆借的能力、集团内部交易、贷存比率以及存款基础的多元化与稳定情况。

1997年第四季度,香港楼市泡沫破裂,楼价大幅下跌。但楼市泡沫破裂前,银行业自身经营非常稳健,资本雄厚,流动资金充裕:1997年6月底,香港认可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17%,平均流动资金比率也接近50%,为银行提供足够的缓冲,以抵御严峻的冲击。

银行的审慎经营获得成效。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和楼市泡沫破裂的冲击,1999年底,所有香港本地注册认可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8.8%的高位,略高于1998年底的18.5%的水平,远远超过国际结算银行所订的8%的最低基准,反映整体银行业所承担的风险有所减少。尽管按揭贷款的拖欠个案有所增加,但按揭贷款组合的资产质量仍然保持良好。

(四)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按揭贷款证券化分散风险

金管局除了致力于对银行业的事前审慎监管外,还促进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障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其中包括建议成立按揭证券公司以分布期限风险。

1997年3月,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成立,由特区政府通过外汇基金全资拥有,向银行收购以香港的住宅物业为抵押的按揭或其他贷款组合,然后以债券的形式定期投标发售给机构投资者,将按揭贷款证券化。透过按揭证券公司,银行能够将按揭贷款出售,以便得到稳定的流动资金,从而增加贷款,并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同时,由于按揭证券化引入众多投资者,有效分散了银行信贷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三、香港经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从国际经验看,物业价格大幅波动往往会使银行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变得脆弱,并引发银行危机。当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时,银行业危机将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打击。香港银行业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成功抵御物业价格泡沫破裂的冲击,维持稳健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

第一,稳健有效的审慎监管至关重要。

过度借贷与发展过热的资产市场,将会削弱银行面对市场形势一旦逆转的应变能力。对于监管者来说,必须及早警觉物业价格泡沫征兆,积极采取前瞻性的监管措施,防范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银行房地产贷款的过度膨胀。香港银行业之所以成功抵御物业市场泡沫破裂冲击,与金融监管当局建立前瞻性的、严格规范、法制健全的审慎金融监管体系密不可分。监管部门并不仅仅满足于达到相关的国际监管标准,而是根据本地银行业自身行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采取更高的监管标准,力求做到最好。

第二,银行审慎经营是防范物业贷款风险的根本。

单靠加强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物业贷款风险。从长远来说,为了避免受到物业价格大幅波动引起的危机,银行管理层应对他们的行动负责,保持警觉,防止过度乐观和灾难短视症,提防过度借贷给已经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银行自身需审慎经营,维持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充裕的流动资金和资本,以及审慎的贷款分类和拨出准备金制度、稳健的风险管理。

第三,提高银行物业贷款披露资料的透明度。

银行危机常常源于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使经营状况稳健的银行也被牵连其中。提高银行物业贷款披露资料的透明度,有助于减少市场不明朗因素,以及引发连锁效应的风险,并可以对银行管理层构成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审慎经营。

第8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生态风险现代性市场经济风险治理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会使社会呈现出不同状态,社会转型是其重要表现之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其中生态风险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瓶颈。为了确保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风险的治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经济转型与生态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转型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表现在经济领域中就是经济转型,即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经济转型包括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两层含义。制度变迁一般是政治体制变革、社会制度改变导致的结果,而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经济运作方式从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转变。

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

人类社会源于自然,人类的发展更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其中作为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所谓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其经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好坏也与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当代中国的经济转型离不开生态发展的大背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体制顺利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提供有利的条件。而不良的生态环境却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社会经济转型的实现,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总体恶化。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离不开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社会经济发展中体制转变比较顺利、经济增长方式相对比较科学时,就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相反,如果经济转型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会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生态风险。

二、中国经济转型面临巨大的生态风险

中国的经济改革起始于1978年,并于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式明确地提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可以说,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外,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引起严重的生态风险。

(一)何谓生态风险

风险(risk)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是社会可能面临的危机状态和灾难性危险。风险本身并不是“危险”(danger)和“灾难”(disaster),而是一种危险和灾难的可能性。风险可以区分为“外部风险”(externalrisk)和“被制造出来的风险”(manufacturedrisk)两种类型。“外部风险就是来自外部的因为传统或者自然的不变性和同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指的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在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在全球化时代,人们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或称“人造风险”。

作为一种常见的风险,“生态风险(EcologicalRisk)就是生态系统及其成分所承受的风险。它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成分可能产生的不利作用,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从而危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由于它的潜伏期长,出现过程缓慢,不像金融风险那样明显突发,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和轻视。然而,生态风险一旦从潜能转变为现实压力,却极难防范和缓解。”一般来说,生态风险不是自然风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生态风险属于吉登斯所说的“人造风险”,“人类某些技术官僚的‘愚昧、狂妄、盲目的乐观’以及民众的从众心理和迷信是生态风险的源头。”

(二)经济转型中的生态风险的表现

我国的经济转型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进行的,全球化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本身的艰巨性必然使这种转型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风险。其中,伴随经济发展过程所带来的生态不安全性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的产生是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一般来说,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另一类是由于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由于我国的经济转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并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中国既面临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要正确面对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向中新产生的问题。因此,我国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更多、困难更大。其表现在生态领域中就是我国的经济转型不但面临传统意义上的生态风险,同时还要面对新的、更大的风险。

生态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越高,风险后果就越严重。当代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态系统运转不良,引起系统性风险。当前,由于森林资源和湿地面积的减少,会增加灾害性气候的风险,同时也会给生存繁衍于其中的动植物增加生存的风险;水污染和水体系统遭到破坏,会增加依赖水体生存发展的其它生物减少和灭绝的风险;草原面积减少,草场退化,会增加土地半荒漠、荒漠化和载畜量减少的风险;沙地植被减少、系统遭破坏,会增加沙漠化面积扩大和沙尘暴侵袭风险;农田作物生长环境遭破坏,会增加农产品质量、产量降低的风险;有毒有害固体、气体物质排放会增加人与其它生物的安全风险;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会加剧土地沙漠化、土地贫瘠、泥沙淤积库坝、河流、湖泊导致洪灾的风险。总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发展就会失衡,生态环境随之恶化,正常的生态结构被打破,整个生态系统循环不畅,引发系统性生态风险。

第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产生功能性风险。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中国的发展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特别是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很严重,近年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在不断增加,经济损失惨重;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旱灾不断发生。这一切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压力,形成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给社会的稳定产生潜在的风险。人类对资源无节制的开发,自然界可被利用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会变得越来越少,最终会导致资源的枯竭。这种状况不但影响国家的稳定,也给世界的和平发展形成巨大的挑战。

(三)中国经济转型中生态风险的成因分析

1.现代性与生态风险。现代性始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经过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发展完善,到20世纪中后期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和模式。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风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人类对科技理性的过度重视导致生态风险的产生。现代性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造成了理性自身的冲突和分裂,理性被分裂为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由于人类对科技理性的过分张扬,科学技术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严重的风险,使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成为一个“可怕而危险的世界”,而这个“危险的世界”正是在人类不断地追求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另一方面,人类对主体性的过分张扬致使生态风险出现。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人类对现代性的追求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张扬过程。主体性的张扬使人类摆脱了神的束缚,凸显了人在整个宇宙中的主体地位。但过度地张扬人的主体性有时会走向其反面,人类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大肆掠夺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土壤不断沙化、环境严重污染、气候逐渐恶化、生态正在失调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潜在的风险。

2.市场经济与生态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还不完善,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市场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具有灵活性、竞争性等优势,但由于其还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特点,使不同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为了自身利益,一方面,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地减少、矿藏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旱涝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在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产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不但危及到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态风险。

三、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生态风险治理

当前,生态风险事件的频发已使风险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它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且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中国的经济能够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当前必须要加强对生态风险的治理。

(一)大力开展全民生态启蒙教育

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从蒙昧无知的状态解放出来,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分析和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为此,我们必须建构新的启蒙——生态启蒙。首先,要让人们认识到人类已经进入后果严重的世界风险社会,生态风险已经成为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其次,要看到科学技术的双面性,特别是要看到滥用科学技术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再次,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建立科学的生态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生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设定一系列风险预警指数,并根据对这些指数的计算,及时向社会发出预警信号,使人们对生态风险有充分的准备,有效地防范风险。其次,建立生态风险分析系统。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定量和定性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生态风险分析系统得来的相关指数进行综合分析,为生态风险控制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再次,建立生态风险控制系统。由国家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合理分配政府、市场、民间机构、家庭及个人的生态风险管理责任,对生态风险加以控制,以期防范和化解生态风险。最后,建立生态风险补偿系统。要构建政府-社会保障机制、市场-商业保障机制、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救助机制三位一体的、系统的、动态调整和迅速反馈的生态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地处理生态风险,及时补偿风险损失,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三)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具有价值”,在内在价值上是平等的。自然界中非人类存在物与人一样,在生态系统中都有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权利,都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要充分认识到自然界非人类存在物在整个生态系中的重要价值,人类与自然物之间具有密切的生态关联性。为此,我们要努力将这种平等原则转化为具体行动,善待自然,珍爱生态。同时,还要认识到,随着生态风险的不断扩张,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会影响下代人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当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使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共同发展。

第9篇:现代经济形势范文

关键词:景德镇;艺术瓷;造型;装饰

0 引言

在中国陶瓷史中,陶瓷造型及装饰一直在经历古今中外无数陶艺创作者的创新与完善,他们结合艺术发展状况,总结以往有关艺术风格境界的观点,从美学角度把艺术的风格境界区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在景德镇现代艺术瓷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有的从造型上表现“刚”与“柔”,有的则从绘画装饰的用笔方面加以体现。尽管景德镇现代艺术瓷种类千差万别、风格迥异,但大部分仍可归于这两类风格之中。

1 景德镇现代艺术瓷“刚”与“柔”特性的概述

人的身体呈现出不同的美感,一般男性体格健壮,散发着一股阳刚之气;女性则四肢纤细,表现出一种娇柔之美。在景德镇现代艺术瓷艺术特性中,也有着类似于人体这样的“刚”、“柔”特征。

景德镇现代艺术瓷中的“刚”与“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造型上的“刚”与“柔”。在这一范畴里,“刚”主要指的是艺术瓷的边角比较锐利,棱角分明,存在明显的直边,给人们一种直白的“刚”性,没有弧形舒缓的形式感,但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柔”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主要表现为弧度优美、曲线舒缓,没有明显的棱角或直边,过渡自然,给人一种优雅的视觉享受。第二则是线条装饰上的“刚”与“柔”。在这一范畴里,“刚” 主要指装饰线条直来直去、不加缓冲,适合高昂的艺术表达;而“柔”主要表现为线条舒缓、弯曲有致,适合优美环境和画面的渲染。此外,还有在釉色及材质上表现出的“刚”与“柔”,而这方面的表达多出现在现代陶艺上。

2 “刚”与“柔”在景德镇现代艺术瓷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陶瓷拥有无限的艺术文化底蕴,因为它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形式特点和浓厚的艺术气息,造型和装饰是跟陶瓷紧密相关的两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和人类的造物活动同步出现的。所以不同的陶瓷创作者对二者的认知程度、创作手法、制作工艺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更是直接的把陶瓷的实用性、功能性、艺术性发展为多个方向。“刚”与“柔”便产生于其中。

对于景德镇现代艺术瓷,“刚”与“柔”也普遍体现在其中,主要表现在陶瓷造型、陶瓷线条及陶瓷审美文化特征中。

2.1 “刚”的体现

在人们视野里出现的陶瓷造型总是数不胜数,但有的造型哪怕只是在那一瞬间就被眼睛捕捉了,它的形态也会被我们记忆犹新。这是因为它们的造型特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些青花瓷造型属于硬朗的“刚”型。

例如图1所示的翠竹瓷瓶,整个瓶身没有一丝曲线的过渡,直截了当。且作品本身所绘的墨绿色翠竹所表现的也是“刚”劲有力的精神风貌,与作品的造型相呼应。整个瓷瓶给人一种“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的感觉,体现了一股阳“刚”之气。

2.2 “柔”的体现

在当今紧张快节奏生活环境中,压力是伴着人们时刻存在的精髓枷锁。在完成了一天紧张工作的前提下,眼睛和心灵也需要一个解压物来帮助其舒缓下来。家中的温馨环境想必是最好的调节场所。但是墙壁的阻隔困住了人们释怀的空间,一个曲线造型的青花瓷器皿是让眼睛和心灵同时得到有效减压的最佳良品。这也是很多家庭喜好柔和婉约的艺术瓷造型的根本原因。

一个采用点、线、面、体综合装饰的青花瓷造型可以让人联想到水的流淌,清风的吹拂甚至是柔和的阳光照射在人们疲惫的身心。图2中的这个瓷瓶造型让人感受到“天鹅湖”般优雅的环境,仿佛置身平静的湖面,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在这个小小的陶瓷器皿上就能感受到自己进入更大的空间,不再受到外界的压迫和困惑。在这一作品中,天鹅的头部运用写实手法,体现出点的“柔”和;细长的脖子以及展开的双翼运用自然弯曲的线条,体现出线的“柔”和;整个瓶身采用曲面过渡,没有一丝突兀跌宕的感觉,展现出面的“柔”和,就连羽毛的细节浮雕,也仅仅采用柔和的曲面设计;而整个瓶体也是不带一点直线和棱角,椭圆形的瓶体给人的感觉是圆润、和谐和平衡,强烈体现出体的“柔”和。这一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优雅和放松,因此,“柔”美一般被惯以调节人们的心境和心态,对于长期被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困扰的人们来说,“柔”性的艺术瓷造型更是修身养性的首选。

2.3 “刚”“柔”并济的体现

在这些风格各异的青花瓷中,有的美感来的是那么直白、开门见山,表现出一种豪放的艺术气息;而有的则表现的较为含蓄,表达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例如图3所示的一个立方形的青花镶器,它的三面直边给人们传达着一种直白的“刚”,干净利落,没有给人带来任何的弧形舒缓的形式感。但是在它的顶部却存在着一丝变化,弧形的存在顿时改变了它的艺术风格,变得有了些柔和的味道。

而在图4所示的三个形态不一的瓷瓶上,三个器型都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从直线到曲线的一种过渡。左边和中间瓶体器形上就有着优美柔和的曲线,表现出的是一种起伏、一种造型美的悠长,带给人们的是婉约亲切的感觉。而右边瓶体的直线则将整体带离了“柔”,变得“柔”中带“刚”。直来直去的形体设计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刚”劲的艺术风格。

3 景德镇现代艺术瓷造型设计中“刚”与“柔”的美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