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课堂教学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课堂教学艺术

第1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艺术;高效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是生物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在生物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

一、深入解读文本,发掘教材魅力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虽不要求要像语文教师那样对教材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敲,但能够善于发现教材之中的亮点,对于引导学生发掘生物教材自身蕴涵的自然美、科学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于词语、连接词的选用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而不是字词句之间的简单堆砌。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的词、句,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他惊奇地发现,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还是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的。”联系本节一开始“问题探讨”中介绍了人们一直认为两亲本杂交遵循的是“融合遗传”,但孟德尔的实验却没有遵循这一规律,所以孟德尔带着疑惑继续研究,最终发现生物遗传规律。利用这一联系,教师就可以构建一个逻辑框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了解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同时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这就告诉教师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可用资源,并加以利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助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巨大的知识容量为生物教学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而且生物教材中往往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在恰当时候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的展示抽象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哺乳动物的形成过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画,利用动画引导学生。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师:(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师:(讲解)交叉互换指出其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

2、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生:总结归纳表述

3、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

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

生:预测减数第二次分裂

师:(提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

生:尝试将减数第二次分裂画出来。

师:巡视指导

......

这样,利用动画,不仅将抽象的的知识变得形象,让呆板的教材图片变得生动,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语言艺术,开启学生思维

《学记》中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简,罕譬而喻,可谓继志也。”可见古人已经知道运用多种方法来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不仅在语文课程上需要教师要应当运用富有艺术和诗意的教学语言将文本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也应善于利用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增强教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在生物课堂上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形象化,不仅可以缓解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为牢固。

生物课堂中幽默的语言是生物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幽默这个艺术,就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引起学生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效果,有助于教师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转尴尬为自然,学生在笑过之后会得到启示,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物,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法国雕塑家罗丹(Augeuste Rodin)曾说过:“我认为艺术家这个词的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那些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愉快的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感到愉快和幸福的。2009 年“美国年度教师”安东尼・马伦(Anthony Mullen)进一步指出:“职业教师必须超越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的模式,成为一位‘艺术家’。教师必须把他的工作当做一门艺术来完成,因为与所有艺术家一样,教师也是在创造。”所以,生物教师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应该成为、也能够成为、最好力争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艺术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讲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授课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即教师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情境以及教师自己的个性特点加以最优结合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爱听教师的讲述。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应当是有声语言的典范。它不仅要符合语法上和逻辑上的要求,而且要具备教育教学的条件,要具备“学科语言”的特色。自然,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生物化学语言”这一特色。

1 生物化学课课堂教学的现状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的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其理论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又相互联系,因而成为医学基础课中较难的课程,学生谓之“神话”。学生考试的通过率比同期的其他学科要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本课程畏难情绪,使得学生被动学习;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整体性认识不清;③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语言艺术表达力不够。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因此笔者认为,除了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素养、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环节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教师授课时语言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魅力,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把繁杂难于理解的书本知识变为浅显易懂的、形象具体的生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2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教师表述的清晰度有着显着的相关,而教师讲解得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负相关[1]。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必然语言表达能力强。因为具有艺术感的语言,能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影响。而生物化学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的科学。由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决定了生物化学课教学语言艺术独有的特征。在讲授时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启发性、严谨性和激励性。总之,生物化学课程学科特点需要艺术的语言, 提高生物化学授课质量也需要艺术的语言,学生接受生物化学知识更需要艺术的语言。

3 提高生物化学课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学应该具有艺术的语言。艺术的语言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的根本体现,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3.1认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是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即使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情况下,教学语言的表达和使用,不仅不能降低和削弱,反而要求更严了。因此,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略、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吸收的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高度认识到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学语言美的艺术境界。

3.2积累本学科的语言素材 作为生化教师,要注意积累生物化学课教学的素材。例如:在讲授物质组成时,充分利用物质发现的历史故事及发现者趣闻,加深学生记忆,效果更佳。在讲授代谢和信息遗传部分时,联系刑事侦查中的生化,如死亡原因的推测、个人身份的识别、亲子鉴定及证据的检验等,能充分展示生化知识的实际应用,真实案例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3.3领会教学语言美的实质 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语言艺术既具有一般艺术的特性~感染性、高雅性、机智性、含蓄性、启发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且实质在于教育性。教学语言艺术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艺术,其神是教育。教学是积极的价值引导活动,教育性是它的灵魂。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的创新决不能脱离教育性。教学幽默美、含蓄美、声音美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教学的手段,必须为教书育人服务[2]。

3.4加强教师幽默品质培养 幽默是生化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高尚的幽默隐含了生活的全部哲学,它不仅仅是对无知的嘲讽及对笑话和故事的掌握。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其实,高尚的幽默是生化教师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教学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心灵的火花。生化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谈天说地;只有逻辑严谨,才能言谈隽永;只有思维敏捷,才能妙语连珠。

总之,生物化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与其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等密切相关。着眼当今生物化学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道理,生物化学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生化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生物化学教学之路。因此,要使生化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严密度。严密性主要是指内在的逻辑性。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语言上的逻辑错误,表述不够严谨、周密、条理不清,会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表述得当,则可以给教学增加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第4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一、把物理的美学特征展示给学生

(一)让物理中美的素材震撼学生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物理教师的艺术追求

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一)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二)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第5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80-1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新课改下探究性教学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提问要引人入胜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好的提问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正因为问题是学习之源,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无疑就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思维的火石。因此,巧妙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的生物事实和生命现象,切实、巧妙地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和兴趣,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叶片结构”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有效,我没有照本宣科、枯燥地去讲解叶片的结构,而是从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雨后植物宽大叶片上的水珠,为什么不能渗到叶片内部?②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上面的颜色深,下面的颜色浅?③植物的叶片为什么能吸收二氧化氮,放出氧气,制造有机物?④将一片绿叶抛向空中,落地时哪一面朝下的可能性更大?又如,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时,也提出了四个问题:①水果储存的时间长了,为什么就没有甜美的滋味?②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空心?③过了冬的大蒜,为什么会变轻?④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感觉发烫?

这样的提问,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于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很顺利地就开始了新内容的教学,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的关键就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计的问题应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成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初中生物“茎的结构”一节教学中,我分别设置出难、中、易三部分题,难:分别学生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请你回答为什么小草的茎没有槐树的茎粗;中:说出木本植物的每一部分功能;易:给出木本植物茎的平面结构图,说出各部分名称,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回答问题,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体验。

所以,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提问中来,并从中受益。比如,在提问的过程中,先说出问题,略作停顿,再让学生回答;而不是先叫出学生,再说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把疑问抛向某一个人。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局外人”;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些都与“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三、提问要突出重点

提问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教学点,让学生可以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问并非毫无章法的信口开河,而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发挥提问“提纲挈领”性的作用。

第6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74―01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课堂教学可组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通过课堂上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来激发。而情境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一个教具的呈现,一个问题的提出,还可以是一段视频资料的演示等等,而这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在进行“水域环境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笔者播放了一段配以解说员声情并茂解说的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被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污染的水域)、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动物等录像片段,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愤慨,引发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

二、做好调控和管理,确保实验探究

1. 做好教学目标的控制。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探究的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目标来进行,要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2. 灵活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促进有效合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协助教师搞好探究活动的课堂纪律。教师可以运用学生骨干,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作用,引导学生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保护好学生探究热情的基础上,对于某些学生可能干扰到探究活动正常进行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使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4.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确保学生的探究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顺利开展。学生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既是对探究成果的分享,也是对探究情况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对一般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种集体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组织多途径、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形式,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讨论、争辩。

三、巧用组织艺术,调动有意注意

1. 目光注视法。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的,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在开始上课时,如果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就会安定学生的情绪,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

2. 巧设疑问法。巧妙的设疑是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适时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地设疑反而会影响教学,影响学生的思维。

3. 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如由各种原因造成课堂教学比较混乱时,教师可采用突然停止讲课等,使学生感到意外,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为另一种速度时,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第7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摘 要]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推理思想”,特别是在小学数学中“推理思想”应用广泛。因此,相应的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就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师都必须重视的内容,必须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去落实。

[关键词]推理思想 推理能力 领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8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它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案例谈一谈“推理思想” (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一、“推理思想”在课堂中的运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使用“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案例有很多。

例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归纳。

在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大部分教师都能革新观念,不再生搬硬套,直接告诉学生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举例归纳或者动手“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活动,来获得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情况?

学生动手拼一拼:

教师将学生的拼图情况列在表格里,方便观察。

显然,通过不同的情况来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推理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变成长方形。

学生操作,师提问:

1.你是沿着哪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的?(高)

2.剪开后你是怎样拼成长方形的?(平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如下图)

3.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不变)

4.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5.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

由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推理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数学思考部分做了如下的要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获得推理能力呢?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吸收和掌握。

例如,习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5( )。这题的答案要么是米,要么是厘米。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里的旗杆,那是很高的,如果填厘米的话,那么15厘米还没有自己的尺子长,显然是太短了,所以旗杆的高度是15米。

又如,习题:小朋友每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利用自己知道的时间来推理:小朋友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学生一天在校时间肯定比一节课的时间长,因为一天要上6节课,所以6分和6秒都不行,只能填6时。

这两个例子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对比,从而推出正确的结果,培养了自身的推理能力。

2.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课程标准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当中,这四个领域都为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改变了过去认为只有在几何证明时才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现象。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教学活动,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例如:从除法中的“除数不能为零”推出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推出“比”的“比的后项不能为零”;从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中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等。

在“图像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的活动感知图形的性质,如在探索图形的面积的求法时,总要联系或者转化成已知的图形,然后推出新的图形的面积的算法,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在“可能性”相关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判断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这需要多次的操作和记录。最后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在“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估计一本童话故事书有多少字”这一实践活动就需要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一页的字数,再推算出整本书的字数。

下面将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1.提出问题

师:每件夹克衫65元,每条裤子45元,大家算一算,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2.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1:先分别算出5件夹克衫的钱和5条裤子的钱,再将两个钱数合起来,算式是“65×5+45×5”。

生2:先算一套衣服的钱,再算5套衣服的钱,算式是“(65+45)×5”。

3.猜一猜

师:有两种不同的算法,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大家猜一猜,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怎么样?

生:结果相等,也就是说“(65+45)×5=65×5+45×5”。

4.验证

师:是否相等呢?动手算一算。

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550,等式是成立的。

师:观察等式两边数字的特点,仿照这样的写法,自己写两个算式,并验证,看这样的等式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生2:(10+2)×5=60,10×5+2×5=60,(10+2)×5=10×5+2×5。

生3:(4+2)×25=150,4×25+2×25=150,(4+2)×25=4×25+2×25。

……

5.归纳,概括

根据学生对不同例子的验证,可以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一般性表述: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加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后的和。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c+b×c”。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的“猜测——验证——归纳”而得,体现了推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也有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从探索规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几十一乘几十一的乘法速算规律。

1.观察下面的算式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1×11=121;21×41=861;31×41=1271;51×61=3111。

2.讨论:算式的特点和积的规律。

十位和十位相乘放在首,个位和个位相乘放在尾,十位和十位相加放中间。

3.用发现的规律做下面各题:

21×21;61×81;41×41。

4.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这个例子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探索特殊类型乘法算式速算的规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概括出特征,然后发现积与乘数之间的关系,提出猜想,再通过举例,验证猜想,表达发现的规律。在这个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第8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艺术 导入新课 课堂语言 课堂提问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教学必须讲究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以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而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做好导入新课的工作,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节课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愉快地进入教学主题内容。

1.借用故事

高中生物教材提到了30多位科学家,他们的贡献贯穿于整个教材,正是由于众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生物学才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每一个生物科学的新发现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生物课堂上适度地导入或穿插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生物课堂妙笔生花,而且能起到特殊的作用。在讲“杂交育种”时可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曾说:“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这些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创设情境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要借助情境的刺激作用。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去获取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现象到本质”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以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神经调节一课,教师可以由刘翔110米栏引入,进行提问:“刘翔从听到枪声到起跑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这样便引出反射和神经调节。

3.设置疑问

适当的设置疑问,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因此在一些课的开始,我们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课堂语言的艺术

在各种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基本技能的传统手段。优秀的教师上课总能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多样,重点突出。所以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

1.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

在各科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来领会知识。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课的分析,理论的阐述,还是定律的推导,所用的词汇都要准确、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语言要精明精炼,不要重复拖沓,废话连篇。

2.语言的节奏感

教师要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高低强弱的音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染力量。如在讲授概念和重点内容时,声调要有力,速度要缓慢,要深入分析讨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讲授次要问题时,速度可稍快,声调可稍低。这样可以避免单调刺激,缓减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

3.语言的幽默感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心智,优化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死板的知识讲得妙趣横生,形象生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另外,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1.针对性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不分轻重,漫无目的,又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一定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要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在提问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过于容易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过难,学生解决不了,容易失去信心,因此要做到有的放矢。

2.梯度性

要上好一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出发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结课的艺术

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练的语言通过归纳、比较、设疑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的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完善、精要的结课可以使教学锦上添花、回味无穷。

1.归纳法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维,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学习有所侧重。这项工作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

2.设疑法

“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教师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的内在联系,在课的结尾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延伸法

有些生物知识讲完后,把课尾作为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与本学科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有很多,需要我们生物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不断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品德修养和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孔翠.谈生物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学生物学,2004,26,(06):32-34.

第9篇:生物课堂教学艺术范文

一、用语言艺术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和教学效果。生物课堂需要有特色的语言。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让生物课堂充分地活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幽默风趣的比喻具体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在欢娱中获得知识和启迪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亲近你,就乐学,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如在学习激素的调节时,在讲述摘除公鸡的实验时,我用了拟人的方式,我是这样描述的:将美丽的公鸡的摘除后,它的心里难过极了,自己竟然变成了“太监”,头顶上的漂亮的肉冠日渐萎缩了,再也唱不出那宏亮美妙的歌声,从此便自暴自弃,整天混在母鸡堆里不再有所作为,顶多充当了母鸡的顾问。

2.精炼的口诀,谐音可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中的色素时,可编写口诀“光合作用色素忙,叶a 叶 b胡叶黄。蓝绿黄绿橙黄黄,吸收红光蓝紫光”,又如学习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时可编制口诀“携一两本单色书来”。这种精炼的口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用无声无言来表明态度和交流情感

这种体态语言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教学效果,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可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时随着知识的深入,教师或喜或忧的面目表情,挥臂急呼状,加之黑板上“地球妈妈病了”的漫画,使学生置身于忧患的意境之中,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一种责任感,这种身体语言和板书语言能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态,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语言艺术使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好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必要的课堂教学秩序的关系,即活而不乱。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和问题情境来通过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学中有一些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课堂教学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也可将快速反应变成慢速的过程,能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学习,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的愿望,构建师生互动机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艺术。

三、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联系生产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

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中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如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时联系到温室培养作物和反季节蔬菜及有的人进入地窖后会全身无力,瘫倒在地,甚至死亡的原因等。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

四、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调动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激活课堂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这种课堂毫无生气,学习效果低下。我们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建立“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物教学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从中真正体会到:研究问题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先进的技术和求实创新的精神;生物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周围世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