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工业互联网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特征

第1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用户端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并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进行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与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各种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得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

朱志祥:教授、博士

现任西安邮电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西安邮电学院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主任;《物联网技术》编委会副主任。

朱志祥教授从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信研究、信息化应用研究和信息安全,七十多篇,出版著作二部,五项发明专利的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应用领域,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

物联网的基本应用模式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各个领域。根据其实质用途,物联网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应用模式:

一是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和条码标签,其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

第2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用户体验;营销

随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营销等一系列热词的出现,互联网思维已渗入经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制定“互联网+”相关行动计划,不断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现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无法离开的重要工具,滴滴打车、淘宝购物、美团外卖等互联网思维下新兴产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互联网思维的迅猛来袭却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传统企业还未真正探究何为互联网思维,迫于利润压力盲目跟上互联网思维运营模式,浮于表层的跟风模仿,导致惨败。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传统企业举步维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引导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企业进行突围转型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互联网的平等性、包容性、实时性等特征决定了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自由与开放的思维模式。冯雪飞(2014)指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理念,包括世界观、方法论两个部分,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模式快速变革的环境下,企业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为目的,运用顾客导向,基于互联网特征对企业价值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运用模式的重新思考1。李海舰(2014)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哲学论,是对商业市场的一种新见解,包括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理念、互联网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2。2015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雪山在谈制造业转型解释互联网思维为“专注、极致、口碑、快”,而互联网包括产品思维、整合思维、粉丝思维等十二大思维,制造业在面对互联网思维冲击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的特征,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制造资源,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3。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方式,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对企业质量管理、人才管理、营销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再思考。

传统企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部分传统型企业带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但从投资角度上区分,除去高成长、高科技和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企业都属于传统企业,包括地区性农产品加工、纺织、化工、矿业、畜牧业等多个行业的企业。传统型企业原有运营模式为生产、加工、产品招商、广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日益凸显,电视广告效率越来越低下,传统企业必须直面互联网思维,主动融合新思想进行困境突围,完成升级转型。

二、互联网思维下传统企业发展困境

企业作为一个以利润为最大化目标的组织,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丰厚利润驱使其盲目进入互联网的商战中,很多传统企业负责人在未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的时候,以为进行线上销售、展开微信营销就是拥抱融合互联网,成功搭上互联网的便车,但互联网营销是一个长期、专业化的过程,浮于形式的跟风将传统型企业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

(一)盲目的价格战导致产品同质化。传统企业主要依靠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再经过各级分销商完成销售指标,价格偏高。互联网企业主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持续产品更新,由于产品的销售直接从生产商到终端用户,省略中间商、门店费等多项开销成本大大降低,价格自然比传统企业门店低廉。传统企业面对如此强势的价格攻势,明确消费者的购买倾向都会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不断降价进行短期的回应,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效果甚微,在电商的冲击下再难抗住成本问题,迫使企业降低研发费用,减少新品推出量,降低生产成本。传统企业降低了研发费用,无法占据市场研发主导地位,进入门槛降低,大量的跟随者进行模仿生产,同质化产品大幅度增加,供大于求,传统企业进入死循环,最终惨败。

(二)管理层知识结构老化。大部分的传统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阶层,年龄都处于35-45之间,思维模式固化,在互联网思维下,从开始的毫不在意到现在的盲目跟从,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都未真正了解互联网思维。

重庆市云阳县著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行电商试水后,惨遭失败,负责人认为是网络的仿品太多,价格战太激烈,网络运营效果甚微。深度了解后,我们发现该公司认为自己已经进入电商行业,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几乎与电商团队配置毫无关系,负责电商运营的是企业行政部门,主要工作为网络销售店的日常维护,未成立专门的电商运营团队。即使有的传统企业已经成立电商运营岗位,在招聘过程中并未根据电商运营人才标准进行人才引进。电商运营模式只是传统运营模式的表层翻新,换汤不换药,决策层依然是固有知识结构的群体,企业缺乏相关培训和创新,新兴人才无法参与企业决策,运用传统运营模式的决策流程套用互联网思维下的运营模式,使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陷入困境4。

(三)营销渠道创新陷入僵局。传统企业营销渠道为招募经销商进行产品层级分销,运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进行宣传,打造品牌后进入大型商场和拓展旗舰店,如此模式下产品下售数量得到保证,但互联网思维成为主流后,产品经销过程透明化,企业传统营销模式四处碰壁,效果甚微,面对严峻市场形势,企业负责人不得不选择进入电商运营模式,但企业负责人将互联网思维当做一个销售渠道,在线上销售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指导,未将“生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换为以“用户为中心”,忽略了数据收集和系统化整理。

线上线下共存的营销矛盾难以调和,由于线上营销简化产品流通程序,价格明显低于实体店,很多顾客是价格趋好者,线上营销的低价迫使线下实体店不断进行打折促销活动,导致产品品牌美誉度下降,二者难以协调。

三、互联网思维下传统企业突围路径探究

(一)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层出不穷的价格战导致传统企业在价格这一因素上处于劣势,为了跳出产品同质化的怪圈,产品质量成为突围利器。传统企业应坚持自我品牌和产品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使企业走在行业前端,处于行业先行者位置,以保证市场份额。

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产品生产的核心。传统企业中生产过剩、库存挤压、生产线员工不规范操作等生产浪费问题突出,缺乏有效成本控制。传统企业可高效运用PDCA循环,明确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计划,并以此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工序质量控制法,明晰各环节生产员工责任,减少偷奸耍滑现象的发生,检查和处理环节中有源可寻。产品生产过程中贯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定期举行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和讲座,培养企业成员形成质量管理意识和习惯。运用现代化科技提高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规范产品生产流程,从产品层面提升传统企业核心竞争竞争力。相较于互联网企业的线上营销,传统企业在购买体验和售后服务两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可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用户购买体验满意度和售后满意度增加产品格外价值以进行突围。建立大数据售后服务平台,通过流通数据、位置数据实现信息化物流、移动化电商,进行以安全和能效提升为主而形成的信息服务变革链接区域销售网,及时高效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

(二)深化营销渠道。营销渠道深化基于市场的细分,即精准化营销5。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明确用户的消费偏好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应合理运用大数据,通过人群数据、销售数据对用户消费习惯进行精细化区分,重视主流客户的同时,可以关注边缘客户,发掘边缘客户潜力,扩大用户群,在此基础上准确化瞄准不同消费群体,达到差异化服务,精准化进行产品生产,精准化提品服务。

有效结合线上线下销售线,线上销售合理运用“社会化营销”模式,通过微博、微信、O2O品台与用户进行双向沟通,建立以“用户为中心”营销机制,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商,而是互联网思维下社交网络的一个节点,通过用户购买信息的反馈进行快速反应,改善产品和服务。在保证线上正常运营的同时,注重传统营销模式的选择,避免出现疲软价格战,依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三)构建新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引进新兴人才,互联网思维下速度能力作用凸显,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高于货币资本,精选优秀人才是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首要举措,传统企业应明确自身人才需求,量身制作招聘计划,特别是新型人才的引进,引进网络营销专业人才,成立专业部门,根据员工性格能力特征进行岗位职责最优化配置。

大数据时代下,利用网络信息实时分析员工价值诉求和期望薪酬,并制定最佳激励机制,减少人力资本浪费,提升人力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员工价值诉求,定期举行相应培训咨询会议,丰富员工知识框架,鼓励员工不断创造价值,将员工与客户边界模糊化,二者相辅相成,员工从客户角度提出产品改进方案,客户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改善与提升建言献策。

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模式,摈弃命令式管理,强调多元思维方式结合,企业接纳互联网思维人才加入决策团队,推行集体、民主决策,更新管理层组成成份,打破传统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界限,新型人才融入整个生产价值链流程,引导企业进行互联网思维下流程化创新,从根本升级传统企业运营模式。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信息传达真实迅速,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员工忠诚度,大数据时代下优秀人才不再是所有制而是使用制,员工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选择增多,传统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沟通成本降低,信息对称性也有所提高,企业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员工精神诉求和价值实现诉求,注重提升自我模范作用,以企业自身文化魅力吸引高级人才,面对人才流失状况,传统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建立人才微平台,关注离职员工的职业发展,不仅可以随时把握技术变迁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拉近员工距离,维系情感,掌握动向,让他们成为组织的无边界成员,也为后续吸引人才回流创造条件。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融合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企业突围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对互联网思维的深化了解并将其充分运用于生产运营过程中。面对强势的互联网企业冲击,传统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优势、充分利用原有商业渠道、人脉、市场,借助大数据工具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产品营销渠道完成困境突围,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第3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视角;工业设计;应用价值;创新模式

引言

客观来说,大数据视角下的工业设计环境催生了新生产模式,它主要存在两点转变,第一就是工业设计的服务化转变,它确保单纯的产品设计逐渐向智能服务设计方向转变;第二就是从批量生产向大规模生产但个性化定制的人性化转变,它让工业设计不再刻板,赋予了它更多人性化的鲜明内涵,使得现代大数据工业设计创新效率更高、设计制造过程更加精细化。

1大数据视角下的工业设计应用价值分析

在现代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工业设计制造被赋予了互联网特征,它实现了“人―产品―社会―环境”四位一体有机联系体系。这一体系主要以服务为主导,其设计也更加关注消费者用户的实际体验及现实情感需求,能够为消费者用户提供更加贴心到位的“定制化服务”,并基于海量数据来形成“4V数据集合”(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则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工业设计行业发展路径,它所提供的基于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为企业产品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

在大数据视角下,工业设计应用价值的体现点之一就是它不再强调追求因果关系,而开始关注相关关系,这一变化就告诉人们要从求问“是什么”而逐渐转变为求问“为什么”,摆脱小数据时代所存在的信息通道狭窄,信息传播需求小的尴尬窘境,走基于全量数据分析的相关关系路径,并正确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而工业设计应用价值在该时代的体现点之二就在于提高消费者用户的情感体验,基于个性化来重新定位消费者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为产品赋予更多的感性价值。当然,在大数据视角下,工业设计的应用价值也从传统的“解决问题”升格为“注重体验”,基本进入了产品的情感设计阶段,希望以此来提升用户对于产品及其所提供服务的体验好感及满意度,使工业设计成为新时代的新关注焦点。所以说在新信息时代大数据视角下的工业设计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它不但满足了用户的更高需求,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有效价值。

2大数据视角下的工业设计新模式解读

在大数据视角下,工业设计应用也拥有了更多新模式,这些创新对用户进行了充分分析,并设计出符合于用户个性的新模式,下文将介绍两点。

2.1基于用户研究的工业设计新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人从原来的物理人逐渐转化为数据人,因为人的所有行为都被通过数据来记录并展示,包括人的行踪、习惯以及选择,所有数据都会被记录在互联网之上。为此,企业就必须洞察人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的变化,在了解和协调用户需求及企业生产二者关系的同时也希望从更加宏观、更加深入的层面来了解产品工业的设计创新,了解其创新对产品设计理念的有效提炼,最终建立围绕消费者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工业设计创新过程。

举例来说,当前产品在工业设计过程中都会基于用户及产品来设计定位,明确二者之间的强相关因子,比如用户的可支配收入、企业的总资产等等。这些因素对产品购买和消费者的影响相当之大,特别是其中所存在的个性化感性因素更是能够成为产品设计定位中的重要环节。当然,从理性角度讲,这一感性因素也是不可控因子之一,需要针对它来搜集科学有效的相关理论依据。以某企业的产品工业设计轨迹为背景,如果消费者用户对产品进行网络评价,那么该企业就等于通过网络获取了消费者用户的信息数据回馈,此时就要基于大数据来对消费者用户所构成的弱相关分子进行全面的汇总分类分析,反馈到设计师及生产者方面,对产品实施进一步的改进创新。同时,考虑到当前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传输能力,所以这些弱相关分子一起发挥影响作用时,其对产品的后续设计流程就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大数据视角下弱相关分子的汇集实际上就可以被视为是大数据价值的核心要素,它对指引工业设计创新非常有帮助。

总结来说,基于用户研究和大数据视角下的工业设计创新流程应该归结为以下步骤:

用户信息整理―大数据形成―工业设计―产品与用户关系确立基于上述流程就能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设计典型工业产品,并为其设计技术流程开发新模型,如图1。

2.2基于使用反馈的工业设计新模式

当前在大数据视角下,产品工业设计一定要基于使用者智力支持,通过用户体验及产品检验反馈信息来检验产品设计成功与否。考虑到用户大部分属于非专业人士,所以他们对于产品的选择与评价都会根据使用过程整体感受、产品功能性、实用性、服务性等等浅层内容展开。所以说企业应该明确这一点,时刻做到对消费者反馈动态数据的有效挖掘和分析,并与消费者用户形成互动,鼓励他们参与到产品的工业设计与创新活动当中,进而进一步实现针对消费者的产品设计个性化定制需求,同时也能改进产品服务运营的内容及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品工业设计获得最真实、最客观的评价结果。

从用户体验优化设计反馈内容来看,它的核心目标还是基于客户反馈信息对产品做出第一时间的设计及生产对策革新,并在该过程中促成信息的动态流动新模式,如图2。

如图2的新模式在国内已经有企业在实施操作,例如小米,他们就已经将大数据技术成功植入到小米手机产品中,实现了对自家通讯产品设计的有效创新与优化过程。具体来讲,小米公司主要针对产品工业设计过程对大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挖掘、采集、分析处理与存储,并根据用户反馈信息提出了产品功能设计革新对策,实现产品升级。同时他们也借助大数据产业链的有效延伸来为手机产品对应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互联网服务,希望基于手机理念为用户在其他智能产品上设计革新,为企业未来扩大规模创造更多产品类型,丰富自身的产品工业设计体系。

3 结语

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企业产品工业设计在未来一定会继续坚持智能服务化路线和大规模个性定制化路线,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工业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时刻做出正确的设计判断与创新对策,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来确保自身与全球创新趋势时刻保持同步,提高产品设计及生产效率,并为其在市场进行准确定位,针对对应客户群提供更好的产品智能化、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左洪亮,蠲.大数据时代工业设计新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1):73-75.

第4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现状;对策

我国互联网营销模式起步比较晚,在服装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单一,营销管理模式不完善,以及营销存在着顾客感知风险。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营销的发展,需要成立多元化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对营销模式划分中,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时采取品牌个人定制、营销售后等服务。

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营销模式

(一)直营模式。针对纺织服装企业营销模式分析,其营销模式受到传统的商业模式影响,大部分采用直营的模式。在直营模式中,销售所面向的对象是商和客户,该种销售模式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其销售范围比较窄,销售渠道不畅通。伴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直营模式适应性降低。

(二)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模式一般指移动互联网营销,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实现商品的销售。一般情况下,互联网营销能够借助短信、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进行商品的销售,该种销售模式能够在传统的销售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促进消费。完善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网络营销品牌个人定制服务、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提升网络营销服务质量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单一。互联网营销模式席卷我国商业领域,很多商业组织纷纷加入到互联网营销模式中来。不得不说,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但是在实现互联网营销环节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单从营销模式上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比较单一。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对于互联网络营销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网上销售产品方面,将服装产品搬到互联网中,等待着客户购买。而对于如何应用互联网开展营销缺乏系统的考虑,不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纺织服装网络业务的拓展。

(二)纺织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不完善。完善管理模式是互联网营销实现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不法分子借助营销管理的漏洞,骗取消费者资金,为互联网营销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而要想完善纺织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需要在市场监督机制的协助下,维护消费者权益,实现互联网营销的科学管理。

(三)互联网营销存在着顾客感知风险。基于互联网营销模式是建立在虚拟平台上,为用户提供购买端口,客户在进行购买环节中,不能够直接的接触服装,也不能通过传统的试穿方式来选择服装,这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网络购买风险。很多消费者在进行服装购买环节中,会担忧买不到合适的服装,而商家也会担心网络退货率增加,浪费物流成本。为了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需要将网络服务质量提升。

三、解决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形成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多元化。在互联网营销中,不同类型商品所吸引的顾客类型不同。要想提升顾客的满意度,需要想顾客所想,吸引顾客,形成多元化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在进行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划分中,需要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顾客经常浏览的信息进行总结,帮助顾客制定偏好集锦,将该方面的更新商品直接推送给顾客,让顾客不需要对商品进行搜索,就能够直接进行购物。

(二)完善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完善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需要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对不法营销分子进行法律制裁,促进健康营销。借助市场监督机制,对互联网营销进行监督与控制,为互联网营销设定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为了完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还需要特别注意客户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互联网营销模式与普通实体商业形式相比,基本没有团购客户的出现。换言之,互联网营销中客户群呈现分散趋势。客户的特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根据顾客的购买记录,将客户的性别、文化背景、年龄以及作息时间进行分类汇总,实现营销需要。此外,需要捕捉客户个性,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谓了解客户个性并不是对所有客户个性进行逐一了解,而是经过企业发展的标准划分客户群个性,发挥互联网营销的市场调研能力。

(三)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提升网络营销服务质量。在进行纺织服装互联网营销中,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需要提升网络服装营销服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纺织服装展示。传统的天猫、淘宝服装展示上多以图片方式展示,消费者在进行服装选择时,只能够了解到服装的款式、颜色等信息,而不能对服装的材料、细节等特点进行观察,采用动态视频的服装展示形式,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服装的真实样貌,便于做出选择;第二,服装展示技术。通过三维的试衣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利用专业的“试衣”软件,虚拟消费者的人体模型,帮助消费者真实的体验服装在自己身上的样子,实现网络“试衣”。

(四)网络营销品牌个人定制服务。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互联网营销,需要以传统线下服装营销所不具备的服务为切入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创新服装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特性相互结合,开展个人服装定制服务。纺织服装的经营规模逐渐增大,服装企业可以在自身实力基础上,进行业务的拓展。以裂帛服装企业为例,裂帛品牌服装的风格鲜明,民族特殊的设计,吸引力诸多的网络消费者,开展品牌的个人定制服务,需要尊重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在裂帛互联网官网中展示服装信息,在服装信息版面将服装的袖子、领子、图案、颜色、面料等细节展示出来,为消费者提供自由组合的窗口,消费者在三维服装展示平台中,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拼选出符合个人特点的服装组合。同时增加智能客户服务系统,在该系统中,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了解,根据用户需求,以及以往消费者的经验,向消费者推荐最佳搭配方案,供消费者选择。

(五)形成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售后服务意识。在直营销售模式中,企业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消费者在与纺织服装接触的环节中,能够直接做出消费者反馈,服装的售后能够保障。但是在互联网营销中,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服装筛选,产品的质量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产品的售后服务不能保证。为了维护消费者群体,需要促进互联网营销树立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为消费者购物带来保障。

四、总结

互联网营销渠道对纺织服装企业的市场而言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以及电子信用支付体系逐步成熟及社会化配送系统的完善,加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促进服装工业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斌.纺织服装企业营销系统组织创新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

[2]代琳.我国服装类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3]李红丽.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

[4]沈芳芳.我国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4.

第5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社区;企业管理;城市居住社区;社区服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9-019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9.095

随着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不仅成为年度热词,也成为广大创客青睐的创业点和企业积极寻找的转型切入点。实际上,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经创造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多个新兴行业,改造并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也将继续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本文试通过对现有的“互联网+社区”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以社区为增长点的可能途径。

1“互联网+社区”的内涵

社区是舶来词,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先生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的著作时引入中国的。尽管不同的社会学家给社区下的定义不同,但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基本认识还是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中国现代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单位制的消亡和商品住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当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繁荣,“社区”一词也有了其他的含义。在实体的居住社区以外,出现了大量超越了地理范畴的虚拟社区、网络社区、网上家园,因此这里有必要先对本文所讨论的社区做一个界定。本文所指的社区并非虚拟社区,而是城市居住社区。从概念上,可以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城市居住区的界定: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概括地说,这里的社区有三个要素:(1)有一定的地理区域;(2)有相当规模的居住人口;(3)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所谓“互联网+社区”,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社区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家园,满足人们对“住”的需求,餐饮、购物、交通等“衣”“食”“行”方面的需求也都需要在社区中得到满足,甚至包括人际交往需求和个人自我价值需要的实现等也离不开社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和无线上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改造传统行业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社区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也许只有部分人在社区论坛上灌水,只有少数人在当当网上买书。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手机轻轻一点,喜欢的餐厅外卖半小时内就送上了门或者出租车就在楼下等候,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社区生活。

2“互联网+社区”的服务类型

“互联网+”虽然是个新鲜词,但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网用户的飙升,“互联网+社区”已经在最近十年尤其是近几年有了丰富的实践,且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常见的“互联网+社区”服务总结起来有哪些呢?

2.1购物类服务

为公众所熟悉的既有当当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淘宝天猫、一号店、苏宁易购等综合类购物网站,也有易果生鲜等专门品类的购物网站。现在不仅很多知名的商场、超市开了网店,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便利店、社区超市也加入到“网商”的队伍。

2.2信息类服务

北京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等大型居住社区都有社区网站和活跃的注册用户。这些社区网站都是基于一定的居民圈而建立。通过社区网络平台,为居民提供社区新闻、公共服务信息等,也作居民间信息交流之用(如旧物交换)。虽然政府和相关公共服务部门(比如公安、旅游、气象等)有专门的信息查询服务网站,但就讲述身边事、交流身边事、推动社区公共事务而言,社区网站是重要的平台。比如2005年前后,在“家住天通苑”论坛众多网友的推动下,成功地在北京市5号线地铁的规划中为天通苑增加了一站,被誉为“创造了社区民主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2.3生活类服务

这是最近一两年蓬勃发展的,比如餐饮、洗车、洗衣、打车等。主要形式是借助手机APP软件,实现供需对接,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以洗车服务为例,打开手机应用市场,有汽车超人、e洗车、呱呱洗车、赶集易洗车、快洗车、滴滴洗车等超过50种洗车APP供下载。至于美食送餐服务,更有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众多服务平台。因为生活类服务的同类服务间的差异性较小,进入门槛较低,又顺应了“互联网+”的大趋势,当前非常受被各方创业者青睐,同类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社区是有一定的地理界限的,笔者认为,“互联网+社区”服务,也有着显著的地域属性。比如购物类服务,必须围绕社区建立物流终端网络;生活类服务,要围绕社区建立供应网络;信息类服务,当然也要聚焦某个地区。对一些普适类的服务,如网上支付、网上定票、网上挂号等,虽然也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其服务对象不具有地域的特定性,因此这里就不进行讨论了。

3“互联网+社区”背景下企业融入城市居住社区的路径分析

3.1“互联网+社区”背景下企业融入城市居住社区的方向

面对“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互联网+社区”也在蓬勃发展,企业和服务的成长和创新方向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3.1.1服务内容的创新。在现有信息技术支撑下,创造新的服务项目,如基于APP软件的上门洗车服务。3.1.2服务平台的创新。如“左邻右里”O2O平台,将房产信息、物业服务和机票、火车票、酒店等查询预订等社区服务进行整合,并兼具社交功能,为邻里互助搭建平台。再比如“到家美食会”,通过呼叫中心、网站或手机客户端,为城市家庭用户提供特色餐厅的外卖服务。3.1.3原有服务的延展。既有横向的拓展,将原有服务范围或内容进行扩大,如从“红孩子”母婴用品网站到被“苏宁易购”合并成为全品类的购物网站;也有纵向的延伸,对原有服务进行挖潜和完善,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在原自有电话点餐和送餐服务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进行点餐。总体来看,有关行业还处于起步和上升阶段,服务的创新和发展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2“互联网+社区”背景下企业融入城市居住社区的路径探析

社区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服务提供者和受众。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下,“互联网+社区”的发展也呈现出互融、互促的趋势,众多企业在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创业者应选准突破口,坚持线上、线下建设并重,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在“互联网+社区”中实现可持续增长。3.2.1要着眼需求,精准切入。需求产生供给。广大居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购物、交友、育儿等。无论是聚焦一点还是关注一面,无论是发现需求,还是引领需求,关键是从社区居民需要的地方做起,从自身熟悉或擅长的领域出发,弥补不足,填充空白。3.2.2要建好平台,夯实基础。“互联网+社区”必须基于稳定可靠、内容丰富、功能实用、易于操作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这也是神经中枢。不管是借助已有平台还是开发新的平台,这个平台必须做到可用、有用、好用的统一。3.2.3要重视线下,完善网络。社区服务的终端指向居民个体。在做好线上建设的基础上,要做好线下的配套工作,如物流网络建设、服务终端建设等,畅通“最后一公里”。3.2.4要持续推广,扩大覆盖。要做好宣传工作,不断扩大服务品牌的知晓度,扩大影响力,吸引、培育、引导、凝聚社区居民的参与。

参考文献

[1].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5-03-06.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OT, lis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advantage of China's IOT, analysis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OT: policy environment to be perfect; industry standard should be unified; management platform to b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curity has to be strengthened. Finally, put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logistics industry of IOT: improve the government policy,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train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re talent, strengthen intellectual support.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logistics industry; application

1 物联网介绍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概念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和应用研究以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物联网的定义为: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1]。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有对“物”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2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链结构还不完善,物联网产业还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在电力、安防、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物流部分等领域内进行物联网项目开发推广或试点应用并推出成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物联网的应用基本局限于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的闭环应用,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物相连”[1]。

但是,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发展引起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政策、需求等方面的优势。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11月3日,总理发表题为《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其中将物联网列为中国五大信息产业战略之一。2010年3月5日,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物联网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将物联网、传感网纳入了正在起草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家将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物联网、传感网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投入资金3.86万亿元用于物联网的研发。

二是用户需求庞大。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个人需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物联网在城市交通、家居、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安全程度,这一新兴事物将会激发越来越多人的兴趣,物联网概念的火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三是“网络覆盖广”。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是物联网的重要传输媒介,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较高的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设施支持的坚实基础。

3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分析

3.1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现状

物流业是物联网较早应用的行业之一,很多物流系统都采用了新信息技术,如激光、红外、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概括起来,目前在物流行业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目前,在医药、农产品、食品、烟草等行业领域,产品追溯体系发挥着货物追踪、识别、查询、信息采集与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应用。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这是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条码识别技术、RFID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的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基于条码识别、RFID、声、光、机、电、传感、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的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目前一些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手码垛,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无人搬运车进行搬运物料,计算机控制堆垛机完成出入库,使得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作业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四是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是指企业供应链系统能准确地进行客户需求预测,能对大量的个性化需求和订单做出敏捷反应。这种智慧的供应链建设需在前几项工程运转稳定后才能全面实施。

3.2 物流行业运用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多有应用,但应看到,这种应用还是局部的,目前物流行业大规模应用物联网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3.2.1 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物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小产品,也不是靠一个小企业就可以做出来的。它并不是仅凭技术力量就能完成,它涉及到许多个行业和许多个产业,需要这些行业和这些产业联合起来,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从国家整个政策层面、立法层面全盘考虑,需要国家先行出台各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支持和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物联网行业的正常和有效发展。对于涉及行业和产业面广泛的物联网,一定要有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也需要政府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3.2.2 业界标准有待统一

物联网是通过许多设备、庞大网络、多种应用建立起来的互相融合、互联互通的超大型系统网络,相关的接口标准、通信协议都应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来引导。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各行业用户需求及使用特点不同,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这就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3.2.3 管理平台有待整合

物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整合了货物的信息,而且更关注信息之间的关联。货物的信息可以通过各自的电子标签来采集,但货物之间的关联信息需要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这个庞大的货物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让各自企业共享货物以及运输等最新的动态信息,对货物在库与在途状态进行把控以降低物流风险,这样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整体物流运作成本。而目前多数企业建立了各自的物流信息系统,货物信息是独立的,无法实现与其他企业的共享,因此需要选定合适的对象,整合货物信息管理平台,真正实现物物相联。

3.2.4 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物联网目前使用的传感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尚不健全和独立,对于使用产品的主人来讲,这样的一个系统能够方便管理,然而,它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其他人也能感知,尤其是产品的竞争者。那么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的整个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仅为我所用,不被其他人利用,尤其不被竞争者利用。因此,物联网发展就需要在产品的信息安全方面下功夫。整个物联网平台都需要实现关键信息的保密安全,屏蔽无授权的第三方对所有者有价值信息的获取渠道。一方面需要克服技术上难关来达到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需要共同建设诚信体系加强信息安全。

4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发展的对策

4.1 完善政府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发挥部门协同作用,有效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首先,从战略层面提出并确立该产业发展方向;其次,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通过设立物联网专项基金等向物联网项目提供财政资助或补贴;最后,组织搭建服务于物联网企业发展的技术中心和研究机构以及各项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的信息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

4.2 加快相关标准体系建设

构建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对具体的物联网中传输的信息、文件格式及各种技术规范,物流软件的相关接口标准,以及各自流程的标准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制定出一个行业标准,消除企业间的异质数据通信问题,在共享信息,甚至业务流程上达到一个较高的程度[2]。

其次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结合物流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强运输与装卸装备、物流包装及设施、物流识别与信息化等标准的协调和统一,促进各个物流系统各物流环节间标准的一致性。

4.3 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物流企业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物流企业要与不同的行业打交道,比如海关、民航、铁道等等。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和共享,同时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也为企业使用物联网奠定一定的基础。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群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走向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区域间、区域内、行业内外、企业内外等的物流信息共享。

4.4 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提升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强,赵鹤影.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思考[J]. 全国商情,2012(3):26-27.

第7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便利店;互联网;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27

1引言

最近几年,中国零售行业在经历超过10%的高速增长期后,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房租、人力等成本费用的飞速增长,加之网络零售的强力冲击,以百货业为代表的大型零售业态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此时,便利店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小型零售业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互联网时期,如何发挥便利店的自身便利特色,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从而使便利店不管是在与线下超市还是与线上零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从而像日本、我国台湾便利店行业一样,使便利店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课题是当前时期我国便利店行业所要重点考虑的。

2背景

便利店的产生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消费者对于即时性和多样性消费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这种特点,便利店逐渐实现对于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一店铺的替代,逐步发展成为集杂货店、快餐店、综合服务中心(含电信局、邮局、银行、书店等)为一体的叠加体。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 《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指出,2014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512%,而同期超市、大卖场等零售业态同比增速仅为个位数。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来看,2014 年我国便利店销售额在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仅为 12‰,远低于日本便利店占社销总额 7%的比重以及美国 5%的比重。因而就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数据比较,便利店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巨大。

3实体便利店与超市、线上零售店铺特点对比

(1)相对于电商的蓬勃发展,我国实体零售业在互联网时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连锁百强总销售额增长率仅51%,创下了中国连锁百强建立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与此相对应,在线零售消费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逐年升高,截至2014年已达到106%的市场份额,而代表实体零售的连锁百强企业占比下滑到了8%。那么电商的什么特征助推了如此迅猛的发展。

(2)超市作为与便利店最为接近的业态在我国零售业中所占份额最高。所售商品相对于便利店而言也更有特色。

由上表可知,新时期便利店行业发展应该立足于自身提供便利性、应急性需求的特点,同时加大对于便利店员工的服务培训,从语言、态度、服务能力等方面给顾客舒适的购物体验,增加便民服务及自营商品和食品的供应,再利用线上零售的优势增加商品多样性来增加消费者的用户黏度、发展线上选购店铺提货系统使消费者实现购物便利。以下从强化实体便利店优势及充分利用互联网特点两方面进行说明。

4强化实体便利店优势

41精准定位

411根据店铺选址的商品服务定位

便利店的店铺选址都是位于社区、学校附近、商务区、娱乐商圈、地铁站等地区,所以其所面向的消费者主要是社区人士、学生、工作白领、单身人士等。因而店铺的精准定位十分必要,位于商圈附近的便利店应该充分根据其所处地段人员流量比较大、单客在店内消费时间比较短的特点,增加熟食、快餐的供应量。位于社区的便利店则应该提供多种多样的社区服务和小包装生活必需品。

412价格定位

便利店的价格不用像超市一样追求低价实惠。根据野村综研在2014年对于中、日、美三国城市消费者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总是购买价格便宜且经济实惠” 的占比最低,“即使价格贵一点,也愿意选择方便性的商品或服务”的占比在三国内相比处于领先。因而便利店的定价可以高于超市同类商品,但是要提供更加便利性的商品和人性化的服务,并且要保证店内所出售的商品的质量。

42商品服务多元化

421商品多元化

与大超市的一站式购物不同,便利店的商品种类和品牌的差异性不大,但是便利店商品的选择应该取决于其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商品的种类。多元化的商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突出特色商品。特色商品为了体现差异化,增强顾客的忠诚度。便利店推出自有品牌食品便是差异化的体现,并且在保证质量与相近产品一样的情况下,自有产品价格由于成本低可以比同项商品便宜20%~30%。

(2)做好差异化商品策略。商品的结构要根据所处的商圈的不同来进行配置。如商业区:便利店要提高商品档次增加进口商品比例来促进“个人消费”。居民区:以“家庭消费”为中心,增加生活必需品供给。

(3)持续商品的更新能力。年轻人是便利店的主要客源,每天重复来店比例很高,但是容易对一成不变的事物产生厌倦,所以需要及时更新产品时刻让顾客保持新鲜感。

422服务的多元化

提供服务作为便利店的特色,是与其他业态如超市、杂货店等进行差异化发展,强化自身优势的重要措施。如,我国台湾和日本多元化便利店服务。我国台湾和日本提供的服务重点各有不同,日本便利店主要依靠的是餐饮服务和社会,而台湾地区则是通过加强社会和休息来实现。

(1)日本便利店在餐饮服务方面的销售在其整体门店销售中的占比达34%,服务的佣金收入将近5%。通过推出特色即食食品、不断更新快餐熟食种类以及优化店内的就餐环境,日本便利店的餐饮服务逐渐成为了区分不同便利店的特色服务。另外,日本便利店的社会由于种类齐全、方便快捷,使得相邻业态如快印店、邮局、书店等机构的网店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便利店对邻近业态的替代现象不断地发生。

(2)我国台湾地区便利店的社会同日本相似,大致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增加顾客的在店停留时间,其尝试减少货架组数,扩大店内休闲空间。店铺休闲区域的增加实现了客流量、顾客黏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售的增长。

在我国台湾、日本等与我们相似的城市生态中,便利店依靠增加客户黏性和利用刚性需求来获取用户,然后逐步引入各种本地生活服务,并依靠极低的推广成本和边际成本,在很多业态的服务上挤出甚至取代了原有的业态存在,最终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零售和服务业。我国的便利店在服务的多元化方面可以学习它们的经验,通过在餐饮服务、社会、休息等服务上加大投资,提升顾客单价,强化差异性与特殊性吸引更多的顾客成为便利店忠实的用户。

5便利店利用互联网方式

信息时代下便利店的发展不仅要注重传统商品的开发以及现场环境的运营,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得便利店在营销、管理等方面建立竞争优势。

51互联网下便利店的营销

511移动支付

排队、找零一直制约着便利店顾客的购物体验,利用移动互联网支付平台进行手机支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通过店员扫一扫,货款会很快进入店内终端系统,并且使得顾客自动获得会员卡或进行会员卡积分。之后便利店也可以利用微信或支付宝顾客会员平台推送优惠信息、新产品信息进行营销。

512线上销售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便利店的发展当然也要迎合这一趋势。就当前电商业态而言,便利店O2O可以利用会员所在平台比如微信,通过建立微店来避免自建网购平台的高成本以及进驻大型电商网站与电商超市的同质竞争。

513互联网宣传

互联网使得商品宣传变得兼具受众范围广与精准定位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营销的特点。个性化营销方面可以通过对会员所购商品的数据记,分析每位会员的消费喜好,定时在微信或邮箱上将类似商品以及新商品推介给会员,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52互联网下便利店管理

大数据时代便利店的店铺管理充满了智能化的特点,可以使得店铺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

(1)店铺的商品供给可以利用店铺收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从而差异化地决定不同店铺的不同商品品牌、数量的占比以及基于各便利店需求的货品的摆放安排和商品促销。

(2)连锁型便利店利用网络来促进商品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提升。利用互联网进行分店与总店、总店与供货厂家的物流网络整合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减少因为物流问题所导致的损失。

6结论

当前我国便利店行业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高速发展,但是其受到电商超市便利化的竞争以及存在与超市的同质化现象,因而发展并不能停步不前。线下的实体便利店要将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必须要准确地进行店铺定位,突出自身作为实体店的便利性,加强服务创新以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同时适应时展,结合互联网在营销、管理等方面提升自身运作效率,从而在未来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零售实体。

参考文献:

[1]陶勐互联网时代我国实体零售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方智勇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趋势[J].当代经济,2010(1):52-53

[3]雷婷婷信息化对连锁便利店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4]孙永波,杨清桃我国商业便利店逆势增长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43-45

[5]黄琳便利店服务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4(52):22-23

第8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传感器;GPS;智能海油

中图分类号:TP393;F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5-0076-03

0 引 言

物联网的出现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挑战。物联网通信无所不在,所有的物体,从洗衣机到冰箱,从房屋到汽车,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技术融入了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与嵌入技术,物联网技术将是改变人民生活和方式的重要技术[1]。

中海油在2011年的信息化工作会上提出,要在“数字海油”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智能海油”建设,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智能化水平。

智能海油全面展示海油开发将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实时化的闭环新阶段[2]。智能海油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方向就是将涉及油气经营的人、物及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形成虚拟现实表征[3]的智能海油系统,人们可以实时观察到油气平台的各种信息并与之互动。将物联网技术融入油气经营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部分手工和脑力劳动,以达到最佳生产状态。利用传感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辅助油气经营活动[4],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获取人和物的位置、状态等实时信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助推海油开发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实时化的闭环新阶段。

1 物联网概述

目前,关于物联网,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笼统来说,物联网就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具体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图1所示是物联网系统的特征图。

其中,全面感知可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则可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而智能处理,就是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6]。

图1 物联网特征图

2 物联网技术在海油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实施应用,将有助于中海油实现对生产中所涉及物、人进行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及安全管理,并提供分析决策支持。以下从物的管理、人的管理及分析决策三个方面列举物联技术在海油中的潜在应用,其中,部分应用在海油中已逐步落地。

2.1 物的管理

2.1.1 设备管理系统

通过在大型作业装备广泛部署传感器,随时掌握设备参数、购置地点、购置价格、序列号等基本信息及入库、出库、维修、维护等动态信息,并可根据需要提示维护保养,从全生命周期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管理。

2.1.2 物料管理系统

利用条形码、RFID标签等物联网技术,使用手持终端设备扫描录入物料信息,追踪物料进入到哪一道工序等。节省大量人力,同时可对物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物料的利用效率[7]。

2.1.3 车辆船舶管理

使用GPS、无线通信等物联网技术对机动车辆及其他关键设备进行实时定位和跟踪,记录其位置、所服务的项目、作业时间、工作状态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科学调配资源,降低作业成本,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能。

使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船舶日常航行信息,并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将数据实时传输回陆地,实现船舶位置、航向、航速、轨迹等信息的实时监控,在此基础上科学有效地调配船舶资源,协调作业,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2.1.4 船舶测距

通过GPS、超声波、激光等物联网监测手段,实时监控提油轮与FPSO之间的距离,有效预防船舶碰撞等海上生产安全事故。

2.2 人的管理

2.2.1 海上人员动态管理

利用定位标签、跟踪卡等物联手段,实现在平台上对出海人员的管理及实时定位,确保人员安全[8]。

2.2.2 落水人员定位搜救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海面专用搜救网络(STNET)、地理信息系统(GIS)、互联网(INTERNET)、数据库同步(DATABASE SY.)等物联技术,实现对船舶落水人员的精确定位,以及对救援船舶的及时跟踪、灵活调度,提高落水人员获救生还概率。

2.2.3 人员在线巡检

利用条码、射频、GPS等物联技术实现人员的在线巡检,能解决漏检、记录详尽不一、费时繁琐、后期处理困难、评估难等问题,以提高设备巡检维护水平,确保巡检工作的质量以及提高巡检工作的效率[9]。

2.3 分析决策

2.3.1 设备专家远程诊断

通过各类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使用Zigbee、WiFi、卫星等物联传输手段,为专家远程诊断故障提供数据基础。同时,结合神经网络、仿真诊断、信息融合、诊断控制等技术,实现设备远程信息管理、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用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设备故障诊断能力[10]。

2.3.2 气象预警

通过平台上布置的各类温度、压力等传感器,利用物联技术搜集整理现场采集的气象数据,实时监控平台周围海洋环境,为生产作业安全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2.3.3 船舶综合预警

利用AIS、GIS、北斗卫星等技术对船舶航行全范围内进行实时监控及分析,对FPSO的航向、位置、倾斜、翻滚等实时状态进行监控及分析,对油田附近船舶的分布及航行情况、油田周围海域的海上气象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通过各种报表、图表等展示方式对用户关心的各种关键数据信息进行动态显示,对油田安全区域内的船舶、海管附近船舶、恶劣气象等多种危险情况进行预警,有效提高海上生产作业的安全系数,提高油田可视化管理水平。船舶综合预警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

2.3.4 腐蚀防护

利用传感器采集腐蚀数据信息并实时传输,为腐蚀监测数据库提供信息,实现对生产设施的腐蚀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对生产设施进行腐蚀防护。

3 应用效果分析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海上油气生产经营中,能大大提高油气生产经营的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水平。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感应器嵌入到船舶、油气管道、勘探开发设备、钻井平台、炼化装置、槽车等各种设备、仪器仪表及物料中,能够对油气生产经营中涉及的各种设备工具物料进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

图2 船舶综合预警系统架构图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对海上油气经营的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低耗生产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让在船舶、平台、厂区、矿区等高危作业区域作业人员佩戴感应器,能够对高危作业区域作业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保护油气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感应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对恶劣天气、大缆拉力超过临界值等危险作业情况及时预警,提高作业安全系数。

目前,本文的船舶综合预警系统已投入实际使用,该系统能对平台船舶周围、海管周围来往船舶航行情况及气象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危险区域内的船舶及恶劣天气进行预警,因而可有效提高船舶作业的安全系数,其使用效果图如图3所示。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在海油中的潜在应用远不止本文所列举的内容,可对上中下游整个生产链上各种设备、机械、仪器、仪表、物料等进行智能识别、自动定位、全过程监控,实现对危险作业人员的自动定位、搜救,有效提高海油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平台防碰撞、大缆拉力监控、气象预警、船舶综合预警等应用已成功投入使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大物联网技术在海油应用的研究力度,切实通过物联网技术助推智能海油建设,促进两化融合。

图3 船舶综合预警效果图

参 考 文 献

[1] 陈明,王锁柱.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0(12):7-9.

[2] 庄亚明,王金庆.数字化企业及其竞争力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梁炜,曾鹏.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0(1):21-24.

[4] 曾韬.物联网在数字油田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0,26(4):31-38.

[5] 李航,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11(1):81-85.

[6] 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1)50-53.

[7] 李勇.RFID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条码与信息系,2010(6):35-37.

[8] .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应用RFID技术确保近海石油钻井工人安全[EB/OL].[2008-07-18]..

第9篇:工业互联网特征范文

【关键词】RIFD技术 物联网 物流配送领域 技术标准

物联网技术近年来成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也开始在现代物流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简要介绍物联网发展及其关键技术RFID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业各环节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物联网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应用问题。

一、物联网的RFID技术分析

不同物联网系统下,同一物品通常呈现不同的编码,不同的规则。现阶段,基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物联网的基础感知层面的标准体系,严重制约着网络顺利融合及物联网的高效应用。物联网基础体系作为物联网运行的重要平台,为物联网更好的应用于物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随着感知技术的发展,仅RFID技术体系中EPC技术(EPC系统为全球统一的编码体系)才能够与物联网理念保持一致性,该技术为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更好的应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物流业主要具有两大感知技术:RIFD技术和GPS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业感知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其主要体现为:M2M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及蓝牙技术等,例如冷链活动常选用温度的感知技术、对各业务流程的控制活动常选用视频的感知技术、物流安全防盗活动常选用侵入系统的感知技术等。

一直以来,国内外物联网业界中关于物联网领域的标准问题未形成统一,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认识,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物联网相关标准不仅是物联网发展的方向,而且还是满足物流行业应用市场需求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需要各国学者能够摆正研究态度,统一思想,构建统一的物联网标准。

综合上述可见,EPC系统是现行最早、最有效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这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如物流业配送系统、航空运输、未来商店等均实现了EPC系统的应用。在销售商、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及技术商品提供商的建设下,EPC系统已成为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其超高频C1、G2标签协议等标准已被确定为ISO国际标准,并在物流业中起着较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物联网技术对物流配送领域的影响

(1)自身功能作用。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具有三大显著功能:计算处理功能、整合感知识别功能及传输互联功能。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趋势。将物联网技术引入物流业中不仅实现了销售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及物流系统的智能融合,而且还规范了物流工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物流业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智能物流的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物联网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业中,为消费者实现货物定位追踪,降低物流业的工作负担,真正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查询货物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前,物流业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联网作为实现智能物流的关键,对融合内部各系统,协调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总结来说,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促进物流业趋于安防智能化、维修智能化、检测智能化及采购智能化发展。

(3)智能化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及智能化特征是物联网的三大显著特征,三大特征共同决定着物联网的高效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将为推进智慧物流革命发挥重大积极影响,进一步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内各大物流企业相继认识到物联网的先进性、重要性,从而纷纷将物联网引入各项物流领域中,力求实现自身企业又快又稳发展。如无锡某家新建物流中心,其将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相机融合,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特点积极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结合模式;又如无锡某家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其将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到粮食仓储配送中心中,以实现及时、准确获取仓储内粮食的温度、库存量及湿度等相关信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进物联网技术取得迅猛发展,使得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从技术架构方面看,物联网包括感知层、应用层及网络层,其中感知层主要表现为各类感应器和传感器;应用层主要表现为用户与物联网的有效衔接;网络层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网络。同时,物流业只有有效利用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及RFID技术,才能够充分发挥物联网在物流业内的高效性职能。从性质方面看,物联网包括对象的智能控制、对象的智能标签、环境监管和对象跟踪。

三、基于RIFD技术的物联网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

(1)应用到货物和库存的盘点等业务活动。物联网应用到物流配送领域后,使得出入库产品信息采集更具准确性、快捷性。物流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产品数据的分析、筛选、分类及管理,之后将其整理归纳到相应的数据库中。若仓储空间设置相应的货物进出自动扫描记录,以此不仅有助于保证货物的安全性,而且还能够较大幅度上提高库存的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已广泛运用到货物和库存的盘点等业务活动中。

(2)货物拣选、配送的应用。高效率、高质量信息传递是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要求。将物联网引入物流业中,当卖场缺货时能够及时的识别缺货信息,之后自动将其信息传递到仓库管理系统中,由仓库管理系统对其加工,最后传送至分销商或制造商处,由分销商或制造商依据信息合理安排发货,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的发生机率。同时,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直接作用于货物调配环节,有助于提高货物拣选、配送及分发的速度。

(3)零售商的业务应用。对于零售商来说,物联网中的EPC技术对提高订单供货率,合理储存货物、降低库存积压风险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自动结算速度较高的背景下,若卖场货物储存量过多,将导致大量的资金占用,极易使产品销售企业陷入资金紧张的局面,不利于其各项业务正常运行。引入物联网后可对卖场货物实时监督管理,并自动识别货物销售数量,从而科学合理下发货物定单,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4)消费者中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给予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有助于消费者随时了解产品相关信息,而且还缩短了消费者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当消费者可通过物联网鉴别产品的真伪,一旦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反馈于卖场或产品生产厂家,以寻求解释。若卖场和产品生产厂家均不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消费者可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以寻求补偿。因此物联网在物流企业中的广泛应用遏制了商家的不法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物联网应用系统包括RFID系统、中间件系统及英特网系统。物联网应用于物流企业后,当产品完成生产出厂后即刻被贴上EPC码电子标签,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EPC码电子标签始终存在。EPC电子标码不仅具有存储单品信息的功能,而且还能够产品信息传送到物联网中,消费者可实现随时随地查询产品相关信息,真正的实现了对产品的定位跟踪。

(5)产品运输、销售、使用及回收等环节的应用。在产品运输、销售、使用及回收等环节,读写器承担着监测EPC电子标签是否存在的职责,当监测到EPC电子标签真实存在时,读写器将读写标签上的EPC数据信息,之后将其传送到savant系统上,其中中间件能够读取EPC数据,并从Internet上获取到产品信息的 EPC信息服务器的IP地址,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是否到达,产品是否发生损害及产品的销售状况。除此之外,运用EPC信息服务器和源EPC信息服务器可记录和修改产品数据信息。

四、总结

综合上述可知,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配送领域中,产品完成生产出厂后即刻被贴上EPC码电子标签,其中标签上储存着诸多产品信息,并将其传送至物联网中,以便消费者更为详细的了解产品信息,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定位跟踪。从制造商角度看,制造商对货物的管理活动中主要集中于原材料供应管理和产品销售管理两个方面,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应用推进了原材料供应管理和产品销售管理趋于信息化、智能化及现代化发展,不仅做到了对产品的动态跟踪运送,降低了产品退货率,而且还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将物联网引入物流业后,为制造商与消费者更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制造商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合理调配内部员工和生产资料,有针对于的进行组织生产,使消费者能够获取到所需的产品;从运输商角度看,将物联网应用到物流配送领域中,能够对货物进行自动分类,并且物联网中的EPC码电子标签能够依据自身含有的信息对货物的真伪性进行辨别。同时,读取器具有产品自动通关和运输路线的定位追踪功能,有助于保障产品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通过对产品运输路线的定位跟踪,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读取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讯号,以便物流企业及时作出补救措施,从而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状态。

参考文献:

[1]邓凤祥编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2]李苏剑等编著.企业物流管理理论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2010,(13).

[4]陆忠梅.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J].硅谷,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