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1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珍惜节约粮食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裕了起来,餐桌上的菜多了起来,人人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却容易忘记了农民的辛苦,在餐桌上总会剩下很多的饭菜。渐渐地就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

  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虽然我国粮食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粮食仅有几百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有十三亿多,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是我国的第一大问题。就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或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在现代,世界上仍有很多人在忍受着饥饿与寒冷,我们比起他们来说是幸福的。可以这么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的消费国。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更是我们的命根子。如果有哪一顿让我们吃不上饭,就不能正常学习和工作了。

  粮食是宝贵的,要珍惜粮食。这谁都会说,但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体会粮食重要性的人却并不是很多。在校园里,时常能看到有些同学将馒头咬了一口就随手扔掉,水槽中经常会出现一堆堆白花花的米饭……在他们看来,倒掉一些剩饭剩菜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一点剩下的饭菜也值不了几个钱。同学们,你可知道,这些倒掉的粮食,粒粒都是我们农民们用汗水换来的!看着这些倒掉的饭菜,真让人心疼,我们要知道,浪费粮食应该是可耻的行为之一。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它的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今年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节约每一粒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作为学生更应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

  老师、同学们,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谢谢大家!

  

  珍惜节约粮食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的名字是…

  我来自中央小学四年级,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 《珍惜粮食,告别浪费》。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诗: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古诗(会背的同学请一起背)

  “锄地日是中午,

  汗水将谷物滴入土壤,

  谁知道中国菜,

  粒粒皆辛苦。"

  是的,每一粒都是来之不易的,它凝聚了许多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食物。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浪费食物。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不吃饭就慌”,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

  没有人能没有食物。每个人都需要食物。我们要珍惜。但在生活中,只吃几口馒头,扔掉一半食物等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同学们,我们有剩饭剩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菜是很难来的?当我们扔掉不喜欢的食物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有多少兄弟姐妹?

妹在挨饿;当我们挑肥拣瘦、讲吃讲喝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饥饿正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顿饭浪费一粒米,加起来就是13亿粒米,那么一天、一月、一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   小就会唱;“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我们从小就知道;长大之后我们更应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中间要经过耕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至少20多道工序,这中间勤劳的农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可以说粒粒粮食都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浪费粮食糟蹋的不只是粮食本身,更是对他人劳动的不尊重。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美好的明天有待我们去创造。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让节约粮食成为你我的自觉行动!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珍惜节约粮食演讲稿

  

  从以往的“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逐渐的发展渐渐演变成了“民以食为乐”越来越多新奇古怪花样百出的食物出现在我们桌上,让大家渐渐忘了食物原本的意义

  逢年过节,家里常常来了许多人做客,一套套传统的菜被端了上来,老人们的眼里都布满了笑容和满足,而小孩子却在旁边拿着筷子嘴里嘟囔着:“怎么又是这些菜呀。”

  记得那天,当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开始抱怨:“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腻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麦当劳。”桌子被敲得咚咚的响,爷爷奶奶有些生气了,眉间显露出了一股沧桑感,双目盯着那几道菜,眼神飘得很远:“你们这些小孩呀,现在整天就想着吃好的,其实有的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我们那会吃饭吃肉都不是顿顿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们也开始议论道:“爸妈,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不要老是跟孩子们说旧时代的事,孩子们,总想着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过去的就过去了就别再想了。”

  爷爷奶奶听了,神情显得有些尴尬和失望,无奈的摇了摇手:“说的是这样没错,但是。。”“好了好了,别说这些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他们深深的叹了口气。

  饭吃完了,桌上剩许多剩饭剩菜,看着这些菜,爷爷奶奶想说些什么但还是犹豫着没有说什么,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同时我仿佛又听到了他们的叹息。

  坐在一旁的我听着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书上看到过的文章,现在的生活哪有好转,那些受到战争侵略的人呢,他们不是跟爷爷奶奶那辈一样么。许多人因为战争饭都吃不饱,他们没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为他们却连吃饭都显得有些奢侈。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处处都想到自己啊,也许节约一点食物节约一点水资源,那些人民也不会显的那么贫乏了。

第2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新饱食主义之健康篇――每餐只吃八分饱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樊 旭 刘自力

编者按: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并步入小康的人们,早已不再为没吃的而发愁,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吃才合理,才健康。就食量而言,是逞口腹之欲而饱食终日、膏粱厚味,还是食不过量、自然健康?

新饱食主义提倡:每餐只吃八分饱。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民以食为天”的饮食观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食为心根,根稳心安,没有饭吃,就无所谓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健康长寿。中医认为,“人以食为养”,乃表示“人以饮食维持生命延续”,“人以饮食供养五脏六腑”之意。在人类生活的诸多因素中,要数饮食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

食之过饱,疾病来扰

饥饿年代曾给人们带来诸多不幸,如营养缺乏和传染性疾病,使人类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然而,饱食终日,大腹便便真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非也。孔圣人在《论语》中说:“食无求饱。”庄子在《外篇》中说:“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黄帝内经》也有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有节,重在不过。”那么,“饱食”何以致忧呢?

一、易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2天~3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经常饱食,胃排空时间延长,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迫使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等胃肠疾病。

二、易加重冠心病。过度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别难消化,这就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隔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加不足,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

三、易致肥胖。“鱼生热,肉生痰”,长期过量饮食,特别是过多进食大鱼大肉等营养品,就会使摄入的热量过剩,日积月累,久发肥胖。肥胖已被认为是大多数代谢性疾病的温床,对健康危害极大。

四、易患脑管病。种类繁多的脑血管疾病,大多与饱食导致的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今,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

五、易患糖尿病。这种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诱因虽多,但公认的诱因是与长期饱食和喜美食有关,故此病别称“富贵病”。因此,糖尿病治疗除药物降糖外,主要是节制和控制饮食,改善营养结构。

六、易患癌症。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是各种癌症的促发因素,而长期饱食就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过早地衰弱或减退。一项调查显示,每人每天摄入2700千卡热能,肠癌死亡率为11.7人/10万人,当摄入增至3900千卡时,死亡率可增加数倍。

七,易造成骨质疏松。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多少与平时饮食量成正比,长期饱食就会使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就经常饱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八、易加速衰老。有关学者还证实,吃得太饱会让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急剧增加,而这种物质又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则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此外,学者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约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们青壮年时期都是喜欢吃得很多的“美食家”。

食不过量 长寿自找

可以说,大部分现代流行病都是“饱食”惹的祸。面对美食我们如何选择呢?答案早已有之,那就是:八分饱,保健康。

有学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限制饮食,只吃八分饱;另一组自由取食,随便吃,观察两组大鼠的寿命长短。最后结果是,吃八分饱的大鼠寿命更长。美国科研人员对蠕虫、白鼠和猴子进行观察,每日供给的食物只有总热量的70%,其寿命比供给足够热量的同类长30%。我们人类也是如此,虽然长寿的后天因素很多,养生的方法也不少,但只吃八分饱的养生方法是值得大家仿效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第六条强调“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明确指出了“食不过饱”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亦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人人都食八分饱,那么剩下的“二分”不但会增加我们的寿命,还能节约大量的粮食,节粮从节制饮食开始。

新饱食主义之心理篇――青少年饮食态度的心理解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所 徐岫茹

编者按:有过挨饿经历的中老年人大多有省吃俭用的习惯,而他们在教育子女或者孙子女时,却总是怕孩子饿着、吃不饱。家庭节俭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青少年在学校和社会中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本篇仅谈青少年饮食态度的心理解析,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唯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才能从中反观己身,担起责任。

新饱食主义提倡:饮食态度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近日有一则新闻报道说:某校高中生因学校伙食较差而罢课……由此也惊动了上级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争议。可见,青少年面对“盘中餐”的心态,需要认真研究,才能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形成科学健康的对策与正确的教育理念。

饱腹非情趣 选择要自主

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青少年从小眼界开阔,享受了与父辈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吃饭”这件事,许多孩子的说法是:只为吃饱啊?那多俗呀,好没情趣!于是,他们要寻求饮食的种种情趣,并希望有自主选择的自由。青少年在饮食方面的心理行为表现,可简略归纳如下:

1 挑食偏食很自然:为孩子的成长发育,家长必给孩子吃好,即使自己舍不得吃,也得留给孩子吃;为保证身体好、考试成绩好,就更要孩子

吃最有营养的,最精致的美食:这样,孩子挑食、偏食、浪费,吃“独食”等,都有了充分的“理由”。

2 攀富比阔甚坦然:有的孩子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包下一家餐厅,花个数干上万元也不心疼,这是炫耀家庭“经济实力”的好机会,孩子好有面子,家长“出血”也心甘。

3 美食名吃追时髦:孩子也常有机会参加国内外旅游或社交活动,令其见识了各类“豪华盛宴”“饕餮美食”。这就难免在同龄人中攀比,甚至没有进过五星级饭店、没吃过西餐的,都被当作“土老冒”。

4 请客交际是当然:孩子更会向大人“学样”,校友聚会、选干拉票、发小叙旧、哥儿们聚餐等,“餐桌关系学”被许多孩子玩熟,但却不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

5 餐桌恋爱多浪漫:随着青春期到来,异性之间交往也会增多;不但要过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还要过洋节,甚至有小学生也开始尝试了。

6 尝鲜情趣更多元:许多爱上网的青少年还会追随网上“美食家”的足迹,有人常在网上新开张的特色餐厅或是独具特色的美食信息,其生动、新颖、奇特的“广告”,会迎合青少年的好奇心与从众心理,并积极跟进试吃。

综上所述,不禁令人怀疑:这些“吃法”与填饱肚子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作为心理咨询师,笔者接触过上百例“饮食障碍”患者,多为青少年。其表面上看是饮食无规律、不科学,或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怪癖行为,而其实质上则是严重的心理障碍。饮食障碍的表现主要有:①以大吃放松心情;②心理失衡易贪食;③胡吃以宣泄抑郁;④绝食皆因无自信;⑤吃吐循环成自虐;⑥青春厌食避风港。实际上,无论贪食还是厌食行为,都与一定的心理障碍有关,一方面要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要做临床医学和营养方面的治疗,可以说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家中若有孩子患上贪食症或厌食症,会给父母心理上和经济上带来巨大压力和沉重负担。

重识盘中餐 环保又健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

这两首小诗,孩子从幼儿时期可能就会背诵,但对其中的含义能够理解吗?如今的大多数孩子,包括部分农村娃,因上学念书,而没有机会接触农业劳动。深圳的一个女孩第一次看见猪,竟然被吓哭;大学生回村下田除草,却不识野草与禾苗的区别……看着这些削肩膀,小细腰、高挑身材的男孩女孩们,看着那些肥胖身躯“规模”远超父母的小男生小女生们,就可领悟什么叫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针对我国青少年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提倡下列健康饮食理念:

1 生活做减法,事业成加法:饮食简单,需求适度,物质做减法,精神更充实;可有更多精力与时间用于学业、事业,这是成功人士们的重要人生经验之一。

2 新节俭主义。求实不奢华:节俭是一种超级智慧和美德的前提,将资源用于最需要之处,而不贪图私有和虚荣,是新新人类应追求的境界。

3 生活方式病,可防也可治:贪食和厌食都是生活方式病,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青春精英”其实并不困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应争做身手矫健的“健美之星”。

4 重识盘中餐。粮食应珍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任何时代颠扑不破的真理,粮食乃生命之本,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甚至可以说是爱祖国爱人民的神圣使命。

5 环保时代潮,人人必参与:节约粮食的实质就是节约能源、土地和保护环境;人人应做环保卫士,做称职的地球公民,“物尽其用”则是“人尽其才”的保障和前提。

6 节约反浪费。爱心无限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永远是真理;如今世界上还有8亿多人挨饿;我国也还有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对于中国13亿人口,粮食问题更不可掉以轻心。

一日三餐非小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对于食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和善于自我控制的健康饮食行为,真是比绘孩子“吃得好”重要千万倍啊!

新饱食主义之节能篇――节粮的蝴蝶效应

张田勘

编者按:当前社会,人们都喜欢关注数字,CPI、GDP,股指、房指……可是你知道吗?每天的一日三餐,每一碗米饭,都包含了哪些数字呢?而这些数字都能最有力地证明:你节约的每一粒粮食,都在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世界做着贡献。

新饱食主义提倡:从现在开始,节约每粗粮。

对于粮食的节约,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例如,《颜氏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就代表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节约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良好行为方式。其意义在于,即使是富裕者也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获得可持续发展,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生存,拥有、享受和过完美满的人生。今天的节约粮食还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节粮是与节水、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节粮的效应扩大开来是一种蝴蝶效应。

节粮与节水

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托尼・艾伦(Tony・Allan)提出了一个“虚拟水”的概念,用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

通过计算,人类在生产粮食时所耗费的水最为惊人。例如,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费10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稻米需要耗费2000吨的水资源。而一杯咖啡在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140升水,这相当于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天的饮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甚至一个汉堡包也需要消耗约2400升水。当然,非粮食产品的生产也要耗费水。如生产一个2克的32兆芯片也要消耗32升水。而按“虚拟水”概念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大约要消耗6800升水。是一名中国人消耗量的3倍以上。

当然,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但是,虚拟水并非只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可以贯彻和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可行做法。其意义在于,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量入为出,不浪费粮食,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稻米(这是极容易做到的),只要1000人,就可以节约一吨稻米,也就等于每年节约了2000吨水资源。如果把这种节约推广到全国13亿人身上,一年就可节约130万吨大米,相当于节约了26亿吨水。这种节约如果换成是小麦,则可节约水13亿吨,如果是玉米,则可节水15.6亿吨。所以,节约粮食也就是节约水资源,这对于我们的生存事关重大。

节粮与节地

生产粮食必须依赖土地,因此,土地从古

至今都是与粮食密切相关的资源。按中国的13亿多人口计算,每人年均需要粮食300多公斤,对粮食的总需求量大约是每年5亿吨。而200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刚好为5亿吨(2006年为4.9亿吨)。也就是说,18.27亿亩耕地产出的粮食,刚刚能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而实施国家保护耕地政策的国土资源部的官员说,到2010年,中国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亿人。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18亿亩耕地是底线,绝对不能突破。目前中国其实是依靠提高粮食单产量,用占世界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了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这个底线,也就是粮食红线。

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约粮食,可能就会节约更多的耕地。而节约耕地也可以引进新的“虚拟土”战略,这是2004年由湖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罗礼贞等人提出的。虚拟土同样不是真实的土地。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粮食产品中的看不见的土地。例如,每生产一吨稻米就需要2亩土地,当然,如果产量低的地区,生产一吨稻米就需要3亩土地。

虚拟土的提出也为人们节粮带来了新的意义。如果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大米,1000人也就能节约1吨大米,至少也就节约了2亩地。而13亿人一年则可以节约260万亩地。这对于缓和我国的耕地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

节粮与节能

粮食生产不仅要耗费土地和水,还要消耗人力、技术、化肥、农药、能源(电、石油)等,如果把这一切换算成生产的消耗成本,例如,以生产小麦为例,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知道粮食中所凝聚的劳动和资源,并通过节粮来节约能源、资源,并保护生态。

如果按照虚拟水和虚拟土的节水节地模式,每1000人节约的粮食等于节约了2亩土地,13亿人就等于节约了260万亩地。按投入到这260万亩地上的种种能源和资源来看,就相当于节约化肥费2.52278亿元,节约农药费0.25818亿元,节约机械作业费1.8213亿元,节约灌溉费0.5759亿元,节约种子费0.79872亿元,节约土地租金(以2007年小麦亩均土地成本为63.84元计)1.65984亿元。

再加上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劳动力和技术成本,如机械操作的农机人员的技术成本,2007年小麦每亩总成本为424.53元,以此计算,则节约260万亩土地,就相当于节约了11.03778亿元。当然,如果以小麦每亩现金成本248.6元计算,则可以节约6.46336亿元。

第3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疆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6.5文献标识码:A

一、节能减排的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为226,012人(含研究生数)。为了了解新疆大学生节能减排行为,2009年4月笔者对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五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1份。其中,新疆大学100份、新疆农业大学100份、新疆师范大学80份、新疆医科大学106份、新疆财经大学125份。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了10个题目,具体情况如下:

1、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节约用水?通过调查,248名学生选择了“时刻注意”,所占比重为48.5%;230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注意”,所占比重为45.0%;33名学生选择了“没有刻意去节水”,所占比重为6.5%。

2、您平时是否注意随手关灯?通过调查,384名学生选择了“时刻注意”,所占比重为75.1%;119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注意”,所占比重为23.2%;8名学生选择了“没注意过”,所占比重为1.7%。

3、当使用完电视、电脑时,您会怎么做?通过调查,384名学生选择了“及时切断电源”,所占比重为75.1%%;127名学生选择了“使其处于待机状态,以便下次再用”,所占比重为24.9%。

4、购物时,您会自己准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吗?通过调查,141名学生选择了“经常”,所占比重为27.6%;194名学生选择了“很少”,所占比重为38%;176名学生选择了“看情况”,所占比重为34.4%。

5、如果校园中出现分类垃圾桶,您是否会主动将垃圾分类扔进去?通过调查,339名学生选择了“是”,所占比重为66.3%;42名学生选择了“否”,所占比重为8.2%;130名学生选择了“看情况”,所占比重为25.5%。

6、当您有小了或旧了的衣服或物品时,您会怎么做?通过调查,102名学生选择了“扔掉”,所占比重为20%;42名学生选择了“收起来”,所占比重为41%;130名学生选择了“捐赠或给他人”,所占比重为39%。

7、当您点的饭菜不合口味时,您会如何?通过调查,70名学生选择了“另点一份”,所占比重为13.7%;441名学生选择了“收起来将就着吃掉”,所占比重为86.3%。

8、您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通过调查,37名学生选择了“从来不”,所占比重为7.2%;391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所占比重为76.5%;83名学生选择了“经常”,所占比重为16.3%。

9、您是否思考“节能减排”问题?通过调查,25名学生选择了“从来不”,所占比重为4.9%;335名学生选择了“偶尔”,所占比重为65.6%;151名学生选择了“经常”,所占比重为29.5%。

10、在实际生活中您更注重在哪些方面的节能减排?通过调查,面对这道多项选择题,选择“节电”的学生比重达81.2%;选择“节水”的学生比重达79.1%;选择“节约粮食”的学生比重达65.9%;选择“合理用纸”的学生比重达43.6%;选择“回收利用”的学生比重达40.7%。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新疆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还不够强。从问卷调查中得知,经常思考“节能减排”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29.5%。这说明新疆大学生对节能减排虽然有一些认识,但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行为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时刻注意节约用水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仅为48.5%;购物时自己准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仅为27.6%;选择将旧衣服或物品扔掉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从来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仅为7.2%。当点的饭菜不合口味时,有13.7%的学生选择了“另点一份”。此外,时刻注意随手关灯和使用完电视、电脑后及时切断电源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未达到80%,两者的比例均为75.1%。事实上,在所设计的10个题目中,没有一个题目的最佳选项达到90%。

(二)对策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如,辅导员及班主任可以组织“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节约习惯,从自身做起,杜绝浪费。学生社团要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在校园开展节能知识和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还可以达到宣传节能知识的目的。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2、加强节能宣传工作,将节能减排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崇尚俭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随手关灯习惯,离开教室前断电,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室内尽量使用自然光;计算机设置成自动休眠状态。在学生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水龙头尽量开小,养成随手关闭的好习惯,坚决杜绝“常流水”现象。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有资料表明,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这是十分可观的。此外,计划好每一顿饮食,节约每一粒粮食。这是每一个新疆大学生都能做到的,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可见,节约粮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节能减排行为,新疆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计划好每一顿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又不浪费任何一粒粮食。这既学会了自我理财,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3、设立网站及制作展板。新疆各高校可设立专门的节能知识网站,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节能专业知识。另外,可制作展板在各高校进行节能宣传,活动中可邀请各界名人出席。

4、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各高校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校节能工作检查,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悬挂意见箱,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采纳好的建议,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总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新疆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将对新疆高校节能减排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新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取得预期的成绩。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乔飞,苗庆霞.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之我见[J].继续教育研究,2009.2.

第4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像今年的黄岩岛,等事件,让学生看新闻讨论,看清美国日本的险恶用心。 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谈到如何培养意志力,如何克服困难等,不需要教师逐一讲解,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针对具体问题谈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再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到节约粮食时,我们可以搜集平时浪费粮食的材料图片,然后到网上下载贫困山区人们的生活状况视频,两相对比,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节约的重要性,从而对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羞愧,进而落实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上。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在学习“消费”内容时,我以房屋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除了要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5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说明;渗透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学校对小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总的来说就是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小学生在这个时期是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每天都会接收来自多方面的信息,而且小学生在现价段的自制力也是不强的,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那么这与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国家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高的知识水平,在思想上更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在这我们采取的是渗透的教育模式,在小学课堂上及一些活动上进行渗透教育。

一、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简要说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得到变化,现阶段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现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科学技术融入到了生活中,小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那么对小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就会有误导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小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这都是需要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小学生就会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这种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国家,喜欢帮助他人,团结、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尚品质。而且这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进行长时间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教师需要积极的去探索一些措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思考

(一)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时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

德育教育的渗透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形成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时,要注意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因为小学生现在处在自我约束力不强的时期,而且喜欢自由,不喜欢被别人强制性的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先去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渗透教育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在进行渗透教育时,教学方法也要适当,不要太单一,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这是教师需要做到的,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小学德育教育的渗透中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教师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培养时,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出发。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祖国和党的伟大,和我国的一些人文情怀,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的时候为学生放映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或者为学生讲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增进对国家的情感。这些知识的讲解就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爱国情怀。而且在各个学科中也都可以找到关于我国优秀文化的知识,去为学生讲解我国的优美的山川与河流,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其次,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去布置一个小的作业,而且作业是与课堂所学的知识相关的,然后在侧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比如学到关于环境的课题的时候,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了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三)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时,要注意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的衔接与联系

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要注意学科与德育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也许我们大多数会认为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认为在一些文科性的学科中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在一些理科性的学科中就不容易实现了,其实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在一些理性学科中也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在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时,会学到电费,电量的知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普及节约用电的知识,让学生懂得节约用电,这也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或者是在学习粮食和利率的知识的时候,让学生懂得节约粮食是一个好习惯,这些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性。

(四)在一些活动开展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的渗透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并不是只是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在举办一些活动时,也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比如,学校在开展运动会的时候,让学生懂得团结一致,懂得集体的重要性,以及班级荣誉的意义,在运动会中要让小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一致,让学生懂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这样小学生的思想也会得到熏陶。或者学校举办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演讲活动,而且优秀的演讲者也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就会很大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也会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这样德育教育的渗透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然后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渗透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提高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福英.论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10-111.

第6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环保行为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更注意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幼儿就由不自觉到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1.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提出“五学会,五不”的要求,既学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入厕,不随便大小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大声喧哗;学会开小水,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不浪费水的好习惯。平时,我们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都会带领幼儿去园外捡纸屑,看到地面上果皮纸屑捡起来扔到果壳箱里,并在班中开设“环抱地球小卫士“奖,及时奖励他们,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知道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之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3.教学活动中的环保教育。

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在国内外一些主要的与环保日有关的纪念日,我们都要开展一些主要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给幼儿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及人为破坏森林引起的地震、台风、大气污染等恶果,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再如:在“爱鸟日”则给幼儿讲述大量捕捉鸟类会出现的恶果等,既丰富了幼儿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另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环保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如:地球清洁工、垃圾的处理、禁鸣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滥、空气水等污染等。记得在一次活动中给孩子讲了《地球清洁工》的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乌鸦、海鸥、秃鹫、蚯蚓等动物能消除地球垃圾,地球公公就录取他们当清洁工,他们成为了地球的保护神。孩子们对动物的清洁作用很感兴趣,有些小朋友听了故事,把这些地球清洁工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我就是通过这些适宜而丰富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了森林、动物、大气等环保知识,为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食粮”

4.自然观察中环保教育。

午餐后带幼儿散步来到了种植园地,一个幼儿好奇地把小青菜拔了出来,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知道小青菜离开了土壤妈妈它就活不成了。我们千万不能拔地上种植的花、草等植物,慢慢地培养了幼儿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二、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组织家长积极参与让环保教育得到延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指出了家长这一资源不可忽视的力量。

1.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春天,带孩子去看小草是怎么发芽的,带她去油菜田看小蜜蜂采花蜜;夏天,带孩子去树底下听知了的叫声,带她去捉荧火虫,告诉她,荧火虫为什么会发光;秋天,带她去捡落叶,回来做树叶画,带她去稻田,观察大米是什么样子的;冬天,带她一起去雪地里堆雪人,带她一起做实验,让她知道水是怎么结成冰的。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仅让她亲身体会到了大自然中的美好,观察到了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还了解了动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

2.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一些事例,告诉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跟女儿一起看新闻的时候,刚好看到某地正在爆发山洪,泥石流。女儿就问我:妈妈,为什么会有泥石流呀?我说:因为他们把山上的树都砍掉了,所以下大雨了,把山上的石头全冲下来了。女儿又问:那我们这里会发生泥石流吗?我说:不会的,因为我们的山上都种满了树。小树的根把山上的石头牢牢抓住,就不会发生泥石流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树的。女儿点了点头,说:哦,知道了。我想,虽然女儿当时还不能完全懂,但适当的灌输这种知识,等她慢慢的长大,学了更多的知识,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园共同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如:与孩子一起制作环保标志;到田园里统计树木种类;指导孩子设计未来农村绿化等等。这样一来,家长不仅了解到幼儿在园内的活动,能及时的提供一些材料,支持、参与、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计划,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对树立幼儿环保意识大有帮助。通过爸爸妈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第7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保护环境;家庭环保教育;净化空气;有害物质

1、环境保护的意义:

1.1 什么是环境?

广义地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通常,可以按照环境的主题、范围、对象等进行分类。按照环境主题来分,环境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其它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看作环境的对象。

环境法规中指的环境,往往把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指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2 什么是环境保护?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质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1.3 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2、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2.1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2.1.1 废物回收利用:包括分类收集、分选和回收。

2.1.2 废物转换利用:即通过一定技术,利用废物中的某些组分制取新形态的物质。如利用垃圾微生物分解产生 可堆腐有机物生产肥料;用刻塑料裂解生产汽油或柴油等。

2.1.3 废物转化能源:即通过化学或生物转换,释放废物中蕴藏的能量,并加以回收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或填埋气体发电等。

3、家庭环保教育

节能减排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拉开帷幕,189个国家将在世博会上展示最先进的绿色科技、环保技术。回想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55个国家做出到2020年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减放的承诺,总理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将作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提倡绿色环保、提倡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与重要任务,家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孩子的节能减排意识,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3.1 事例:乔治·布兰森和阿丽娜·桑切斯是一对热衷环保生活的夫妇,他们在40多岁时有了自己的企业,夫妇俩住在洛杉矶一套带有3间卧室的房子里。他们觉得,虽然自己在节约能源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日常用水量始终降不下来,把问题归结于莲蓬头不够节水。为了将环保做得更好,他们减少30%到40%的花园洒水量、提高阁楼绝缘性、换掉旧热水器和一个莲蓬头。此外,他们俩换掉车子——布莱森先生1997年买的萨博和桑切斯女士1998年买的沃尔沃,改成相对省油的混合动力车,一年可以节省1200美元的汽油费,并减少50%的汽车尾气排放。这对夫妇表示,总有一天他们将会改用电动车。

3.2 家庭如何对孩进行环保教育

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新的认识,发出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强烈呼吁,这就意味着我们将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显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加强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尽管社会和学校是对幼孩子实施环保教育的窗口,但家庭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发挥他们的优势,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环境保育启蒙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3.2.1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环保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孩子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家里的大小事务应该让他们参与进来,装修房子的时候或者平时家里摆放美化环境的物品必然涉及到种类和材料的选择,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让孩子了解并做出判断的好机会。比如选择花卉类时,可以选择仙人掌、龟背竹、昙花等能在晚上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茉莉昼夜都能放出挥发性香清油和负离子,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洁,所含的芳香能消除疲劳。燕子掌(玉树)、观音莲、黑法师、八宝景天、长寿花等白天晚上都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家具尽量选择木制品,少用复合板类,因为这种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甲醛。选择墙面漆的时候先看各种元素含量的多少,超标的品牌一定不能选择。

3.2.2 加强家长自身的环保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应该多看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及媒体报道,来丰富自己的环保知识,多关心我们周围的环保状况。同时,也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不随地吐痰、瓜皮果壳仍进垃圾箱,不在公共场合喧哗等,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平时,家长要多收集一些相关的知识,如:在教孩子认识骆驼时,就请家长给孩子讲讲什么是沙漠?沙漠化给人类带来表示们后果?家长们都认真落实,又看书又翻资料,然后讲给自己的孩子听。结果,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沙漠,沙漠化给人们带来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所以,人们要多种树,治理沙漠使沙漠变绿洲。另外,可以参加“环保绿色”活动,家长从中获得了对我国一些珍贵动物如何进行保护,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认识,并能影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懂得许多保护动物、保护水资源等知识。

3.2.3 深入大自然,萌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情感

大自然是孩子环保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场所,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在自然环境中结合所听、所见、所闻和所想,启发和引导孩子观察自然,发现问题,让幼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一分子,自己无时不刻都不能离开生存的环境。所以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情感,除了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玩沙区、玩水区、观察角和种植园地外,应把孩子带入大自然中去,使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更加深刻与丰富。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找一找自然中的小动物、小昆虫等。又如:利用春天、秋天等时机,带领孩子游览参观大自然,采集果子、落叶等,观察季节变化的一些明显特征,深刻感受季节的转换所伴随的环境中万物的变化,感受到优美环境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兴趣。一旦孩子在观察中发现新奇的事物,家长就应进行及时的引导,从周围环境扩大到广大的空间,使孩子意识到世界是很大的,自然界是充满趣味的,它与我们人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萌发保护自然人人有则的情感。

3.2.4 抓住契机,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

有句话是这样讲的“教育无出不在,关键看你是否有心”。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的教育时机,那么我们家长就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秋天到来之际,可以带孩子去看一看秋收的情景,体验一下农民收割的辛苦,感悟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在平日里,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垃圾分类,把可再生的垃圾分开,利用塑料罐、易拉罐做一些手工作品带入学校或者装饰自己的房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创造力又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同时,还要教育孩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好习惯,对于孩子在环保习惯上的错误行为应帮助分析事情错在哪里,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使孩子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优美的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创建好的;环保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只有在社会、学校、家庭的潜移默化下,孩子的环保意识才能得到增强。因此,家庭参与环保教育,共同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促进孩子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法》

第8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关注学生;注重实践

由于数学内容自身抽象性和教材结构严谨性,使初中生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趣味性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因对数学的学习望而生畏而出现“短板效应”。初中数学教学如何避免和克服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也要“接地气”,即关注学生和注重实践。

一、关注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所谓关注学生,就是指数学教学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走进学生心灵和学生交朋友

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课余交往、家庭走访等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前提下和学生交朋友,并适当采取表扬和正面引导的手段,激励学生学好数学。“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因信任数学老师而爱学数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这不仅是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的成就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如,要求学生书写认真,教师板书应从不马虎。(2)勤于指导,反复训练。(3)争取其他学科教师的配合,统一要求。(4)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将良好习惯的培养,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一样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跟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授节奏和方式。如,在夏季的下午第一堂课,学生容易受困乏、精神不振等因素影响,教师若是侃侃而谈,学生就很容易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好。此时,教师可以创造出能使学生提起精气神的课堂氛围,例如,幽默的讲解、开展分组比赛等方式,使学生摆脱“困”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果或许会更好。

4.了解学生的生活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研究证明,学生的生活基础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和可能。

数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范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下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内容时,城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塑胶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地铁的轨道、马路上的斑马线等逐步抽象出“平行”的概念。农村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上述实物,如果采用这些实物来引导,就可能因其过于“新鲜”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农村教学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面相对的边缘线、黑板面相对的边缘线、课桌面相对的边缘线等逐步抽象出“平行”的概念。

二、注重实践

数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反过来又广泛应用于实践。

1.从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应理解实践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生活实践中列举相关的平面图形的例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认识这些图形物体,从大量的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从而形成各种平面图形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课程资源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就会加深理解,印象深刻。

2.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社会实践

如,在教授《数据在我们周围》时,让学生列举生活、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人口普查的实践操作和意义、统计图的应用等。这些课程的内容都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举两得。在教学“感受100万”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统计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少浪费一粒米,一年可节约多少吨大米?这些大米可供全新沂市人(100万人)吃多少天?(按每人每天吃0.5千克大米计算)通过小组实验,学生自己得出惊人的数字,同时明白了要节约粮食的道理。每当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己感觉自己“了不起”。这种自我感觉同时会大大提高其继续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9篇: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校园告示语 言语行为理论 礼貌策略

1.引言

告示语作为一种公示性话语,涵盖的范围广,凡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指南、提醒、警告等帮助的宣传性、服务性语言标牌标语都可以归于告示语的范畴(陈新仁,2001:58)。在校园内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指南、提醒、警告等帮助的宣传性、服务性言语标牌标语被称为校园告示语。在学校的食堂、教室、阅览室、办公室、绿地、走廊、寝室、操场、厕所等各地都有醒目的告示语,内容主要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健康成长、安全防护、说普通话、好好学习等涉及师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提示,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文明风尚,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环境。现举例如下:

(1)言出必行。So said,so done.(打印室)

(2)禁止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绿地)

(3)请勿乱弃。Please don’t litter.(垃圾箱)

(4)严禁大声喧哗。No shouting.(走廊)

(5)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Seeing is better than listening while practice is the best.(实验室)

(6)用美的心灵奏出动人的旋律。Beautiful heart plays wonderful music.(电子琴室)

上例几条校园告示语具有简洁醒目、鲜明准确、通俗易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征。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几条校园告示语设计的风格各异,运用了不同的设计理念。本研究以各种校园告示语为语料,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微观探讨其语用语言特点,以及相关语用策略的使用状况。

2.校园告示语与言语行为理论

Austin(1962)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澄清所有言语交际情境中的所有言语行为。为此目的,他主张区分言语行为的不同层次:我们说出一句话的时候,其实同时实施了三个次行为,即以言指事行为、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成事行为。以言指事行为指的是话语的表述方面,指说话人说出一句有特定意义和指称的、能让人理解的话语的行为。以言行事行为也可译作施为行为,指说话人旨在通过话语实施某个交际目的或者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行为。以言成事行为指的是某句话说出之后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或结果(何自然、陈新仁,2004:63)。从交际的角度看,一则校园告示语就是一个交际行为。在这个交际过程中,校园告示语策划者也就是校园管理者是发话人,被告示的对象即被管理者是受话人,属于“单向交际”,发话人只发出信息,受话人只接收信息,而且不是一种面对面的、在特定时段发生的交际,在这种单向交际中,交际的双方不会去商讨、交换信息。作为双方交际载体的校园告示语具有持久使用的特性。就目的而言,校园告示语的使用也是为了以言行事,影响管理对象的行为举止。校园告示语可用来实施下列类型的以言行事行为。

A.禁止性(forbidding)言语行为属于指令类以言行事行为,其交际意图在于以强制性方式来阻止或预防特定行为、事件的发生。禁止性告示语的语用语言特点表现为祈使句式以及“禁止”、“严禁”、“不得”、“不准”等字眼的使用,英文一般使用“no”、“don’t”等字眼。例如:

严禁大声喧哗。No shouting.(走廊内)

此处严禁停车。No parking here.(教学楼门口非停车区)

B.祈求性(requesting)言语行为也属于指令类以言行事行为,但其语气要弱一些,留给受话人选择服从或拒绝的回旋余地较大。执行祈求性言语行为的告示语有一个明显的语用语言特点,那就是“请”或“请勿”的使用,英文一般使用“please”或“please don’t”等字眼。例如:

请随手关灯。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leaving.(教室门口)

绿树优美,请勿攀折。Trees are graceful.Please don’t pull them down or break them off.(绿地)

C.宣传性(advocating)言语行为也是一种指令类以言行事行为,旨在号召人们为某一目的或宗旨而努力由于受话人广泛、笼统、含糊,因此其影响力比上面两类指令性言语行为都要弱许多。宣传性告示语没有明显的语用语言特点,但常带有某种修辞色彩。例如: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操场)

宿舍是我家,卫生靠大家。Dormitory is my family.The cleaning depends on everybody.(宿舍)

D.告知性(informing)言语行为属于阐述类或断言类以言行事行为,其作用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或指南、告知性言语行为一般使用陈述句或省略句。例如:

安全出口。Fire exit only.(安全出口处)

3.校园告示语中礼貌策略的融入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校园告示语属于一种社会性标志语,社会的文明发展要求它趋向于多元化和人本化。因此,校园告示语中礼貌策略的融入将对其本身的强化发展有着现实的规范和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策略着手,分析礼貌策略在校园告示语中的运用。概括地说,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程度[3]。Leech(1983)将礼貌准则归纳为六条:(1)得体准则(Tact maxim),(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何自然、陈新仁,2004:44)。而Brown和Levinson(1978)在Goffman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力图将面子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来研究。他们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公开的自我形象(self-image)。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随面子威胁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较高程度的礼貌策略(何自然、陈新仁,2004:46)。“严禁类”告示语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对受话人直截了当地做出强行指令或警告,严重威胁了受话人的尊严或“面子”,其结果往往降低了告示语的警示功效。礼貌原则却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际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两者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话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接受性大大增强,对于校园告示语的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传统的校园告示语与融入礼貌策略的告示语进行一个比较。传统的校园告示语带有“严禁××,不许××,禁止××”等字眼,英文以“No”、“please don’t”,或以动词开头的祈使句为主要标志。如在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者“严禁大声喧哗”(No shouting)的标语,在绿地旁边竖立着“禁止践踏草坪”(Keep off the grass.)的标牌,此类告示语虽说是为了维护秩序,保障公众利益,优化教学学习环境,但其在表达方式上是一种冷淡生硬的感觉,以一种强行命令的口气来警示告诫人们应该怎样做,不该怎么做,其结果是受话人产生逆反的心理或者在完全理解告示意义的情况下“明知故犯”产生适得其反的言后行为。相比之下,另一类校园告示语,融入了礼貌策略,语气则软化许多,强行命令的口气和生硬的语气逐渐减少,多出了一份礼貌和友好。如在食堂中张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Achievement comes from hard work.)这样的标语,以一首小诗的形式说明了节约的重要性,让同学们通过此诗树立一种“节约粮食”的意识,相比“不要浪费粮食”(Don’t waste)这样的告示语,以诗歌形式出现的告示语更易为广大同学所接受。再如走廊内张贴的标语“排队学大雁齐齐的,走路学小猫轻轻的”(Line up with the orderliness of wild geese flying and walk with the lightness of cats prowling.),比喻的运用,使得表述既形象又生动。相比“上下楼梯靠右走,以免摔倒碰破头”(Walk on the right side to avoid falling and hurting your head.)这样的字眼多了几分幽默与生动,既缓和了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紧张情绪,同时也显示出发话人的文化涵养和聪明才智。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校园告示语逐渐改变了生硬、专断的语气,减少了对公众造成的消极公开面子威胁效应,逐步过渡到人本化、礼貌化的境界,考虑到语言接受者的情感因素,在浅显的字面意义上间接地融入了认知推理因素、风趣因素,逐渐在言词中加入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校园告示语的形式选择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对人类和谐友好的人际社会关系的追求。

4.结语

校园告示语作为社会用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体校园告示语,不仅有利于树立文明新风、警示师生、增强师生安全意识,而且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给校园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总的趋势来看,校园告示语正朝着更为人性化、更为礼貌化的方向发展,委婉亲切,乐于接受,不断引导学生的言行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相信此举定会使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M].London:Edward,Anold,1994.

[3]陈新仁.汉语告示语的语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4).